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七色光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七色光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七色光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

《七色光》教学设计

云南省保山地区腾冲县中和镇大村明德小学

尹金丽

苏教版小学科学《七色光》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教材安排了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探究日光的色散现象(包括分解阳光和混合色光);第二部分是滤光实验。

探究日光的色散现象,先由学生联想日常生活中看到的彩虹颜色和成因,引导学生制造彩虹光影--分解色光,再通过陀螺的旋转做色散的逆实验--混合色光,分析其中的光学原理。时间许可的话,课堂上可以让学生观察并思考“颜色的排列顺序、色块的大小是否会影响看到的效果”诸如此类的问题,以求观察与研究的结合。

滤光实验是让学生透过不同颜色的玻璃纸观察由不同颜色线条构成的图案:一些线条隐去了,另一些线条则凸显出图案,呈现不同样子。这里只要求学生观察,不要求学生解释,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思考。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做光的色散实验,知道光能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能对此进行观察研究;

2、使学生学会做光的合成实验,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日光由七色光混合而成;

3、使学生认识色光可以被过滤掉,感受滤光纸下的神气世界,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爱好,并能从中感受科学实验的乐趣。

三、教学准备:

手电筒、镜子、硬币,水盆(装水)、陀螺(涂上七种颜色的圆

形纸片)、红、黄、蓝3色玻璃纸和白纸。

四、教学时间:2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猜谜语:(出示课件)天生飞架一座桥,不能走来只能瞧。经历一番风雨后,赢得彩衣乐逍遥。(激发兴趣,学生猜想,相机出示彩虹图片。)

2、师:你见过彩虹吗?什么时候,在哪里见过?

3、学生交流。

4、师:对于彩虹,你有哪些问题想研究研究

5、生:(1)彩虹是怎样形成的?

(2)彩虹是有哪几种颜色组成的?

、、、、、、

6、是小结:那么我们就一起走进《七色光》的学习,共同去探究吧!

二、探究活动一:做彩虹光影实验

1、师:夏天,雨后的傍晚,常常会看到彩虹,谁能说说彩虹是有哪几种颜色组成的?

2、学生讨论并回答问题。

3、师:那你们能制造出一个彩虹亲自来验证一下刚才的说法吗?

4、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人工彩虹的制作方法:在盆中倒一些水,把镜子斜放在水中,可用硬币抵住镜片,以免滑动,把

一张白纸斜立在镜子前方,用手电筒对着镜子照射,调整镜子和手电筒的角度,很容易在白纸(或墙上)发现彩虹光影。

5、学生制造彩虹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6、学生汇报活动情况。(彩虹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混合而成的。)

7、师再次质疑:那么彩虹是怎样形成的呢?

8、学生讨论交流。

9、出示课件,小结彩虹的形成。

10、师:制造彩虹的方法很多,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还在哪里看到

过类似现象?

(晴朗的白天,喷泉旁边的水雾中就能看到彩虹;晴朗无风的日子里背对太阳,用喷雾器朝空中喷水,将会在水雾中看见一道彩虹。)

三、探究活动:玩陀螺

1、制作陀螺。

教师分发准备好的圆形纸片(稍硬些)等材料,让学生装在铅笔上,指导学生制成一个简易陀螺。

2、指导学生猜测:陀螺旋转后会产生什么现象?

3、学生活动:旋转陀螺并进行观察,填写好实验记录。

4、师生讨论。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这是光的混合,是光的色散的逆实验。

5、(活动小结)师:通过刚才的两个实验,你明白了什么?

6、学生小组交流。

7、师生共同小结:日光能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在一定的条件下七色光又能合成白色光。

四、阅读牛顿发现七色光的故事

出示课件

五、做滤光实验

1、谈话:在分别用罩着红、绿、蓝三种颜色虑光片的手电筒下,白色物体会有什么变化?你怎样解释所看到的现象?

2、学生实验并尝试解释。

3、教师小结:物体呈现什么颜色取决于它反射什么光。

4、师引导思考:为什么在日光下物体呈现白色?

5、学生尝试解释。

6、谈话:透过不同颜色的玻璃纸看图案,会有什么发现?为什么会这样?

7、学生实验并尝试解释。

8、教师小结:彩色滤光片只能透过其呈现颜色的光。

五、课堂小结:

师:在今天的学习过程中,同学们学得非常认真,实验做得也非常出色。老师相信你一定有不少收获吧,那就和同学们分享分享吧!

师生共同交流小结。

六、课后拓展(选一个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去研究)

1、陀螺旋转的方向、色彩的排列、色块的大小是否会影响白色

光合成的效果?!

2、七色光可以组成白光,那么,红色和黄色组成什么颜色?黄色和蓝色呢?同学们自己动手试一下吧。

七、板书设计:

4、七色光

红、橙、黄、绿、

日光白光

蓝、靛、紫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20 古代诗歌五首 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20 古代诗歌五首 课题古代诗歌五首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2课时 课时 分配 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馈及整体感知、结构梳理。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感知的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可适当调节。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品味名句,增加语言积累,丰富文化积淀。 2.了解五首诗歌的作者及创作背景。 过程与方法 1.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品味诗句,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以及不惧困难、胸怀天下的优质品质,树立 热爱祖国、兴我中华的远大理想。 课 前 预 习 作者 简介 陈子昂(约659—700),字伯玉,射洪人,唐代文学家。曾因“逆党”反对武后而被株连下狱,两次从军边塞,后被县令段简迫害,冤死狱中。陈子 昂是唐诗革新的前驱者。其诗思想充实,语言刚健质朴,对唐代诗歌影响巨 大,有诗集《感遇诗》《陈伯玉集》等传世。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 等,河南府巩县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 被称为“诗史”。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 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代表作有“三吏”“三别” 等。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临川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谥号“文”,世称王文公。其诗擅长 于说理与修辞,晚年诗风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 坛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

语文七色光一

能说会写 怎样平等待人 教材简析 《怎样平等待人》是本单元“能说会写”中口语交际训练内容。教材指出了“平等待人”是人与人之间相处应该持有的一种正确态度,让学生在表演讨论的基础上把自己的态度表现出来。要求学生先在小组内根据生活经历,设定与平等待人或者不平等待人有关的情境,演一演,然后加以评论。 设计理念 口语交际能力是一种在交往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灵活、和谐的听说能力和待人处事能力,现代社会需要每个人有较强的口语交际能力。口语交际课应突出情境性和互动性。在本课的教学中,注重情境创设、角色扮演等多种形式和手段,使生生、师生充分互动起来,给学生以感性的认识,激发学生的想象,并以此唤起学生的生活积累,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感受到人与人之间应该平等相待。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生活,设计和开展表演活动,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表现生活和与人交际的能力,提高学生对生活的理解和认识能力; 2.在交流中领悟平等待人的道理:平等待人,是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相处时应该持有的正确态度。 教学重、难点 1.设计和表演反映平等待人的情景; 2.对表演的情境和情境所再现的生活进行正确的评价。 教学准备 1.课前请学生留心观察生活,搜集与平等待人有关的故事和名言警句; 2.教师在课前搜集相关的图片和诗文等。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单元回顾,揭示话题 回顾单元主题。 同学们,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解放战争时期毛主席请花山的老百姓回来碾米,关心群众疾苦的故事;知道了刚建国时期,在邢台地震中,周总理慰问受灾群众,自己迎寒风站立,让群众背风而站。伟

人平等待人,关心百姓疾苦的高尚品格,让我们感动。在现代社会,人有地位高低之分,也有富贵贫穷之分。但从人格上讲,每个人都是平等的。怎样平等待人,是本次口语交际的话题。 二、创设情境,进入话题 1.出示图片:展示生活中平等待人的情景。 2.指生说说看完后有什么感受。 3.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处处存在着平等与不平等的现象,今天我们将要把这些场景搬进课堂,大家一起来讨论讨论,怎样平等待人?揭示、板书话题。(“平等待人”这一话题对学生来说有点抽象。教学时,通过对单元课文主题的回顾和多媒体课件展示生活中平等待人的情景、教师示范谈话引出话题,为学生营造出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口语交际中。) 三、自读提示,明确要求 1.学生自由读书上的提示,并想一想书中对本次口语交际提出了怎样的要求。 2.学生交流读书体会。教师相机明确要求。 口语交际的内容: (1)要创设情境,表演平等待人或不平等待人的情景。

《诗词五首》教案

《诗词五首》教案 教学目的 1.借诵读感受诗词所描绘的景致和所抒发的感情。 2.了解各篇写作的背景,深切体会诗词的意境。 教学重难点 1.通过诵读感悟诗词。 2.结合创作背景体会诗词丰富深刻的意蕴。 教学设想 教学方法 1.多层次诵读法以读为主要手段,读前做好指导与要求。按下列顺序操作:一读识字通词,正确停顿断句;二读体味句子;三读感受意境,晓悟作者心声,与作者共鸣。 2.词语替换法用一些意义相近的词替换原字,比较表达效果,体会作者遣词用字的高妙。3.讨论释疑法多组织讨论,引导学生理解诗歌浅层意义,挖掘其深层内涵。 4比较阅读法适当引入相关诗歌,作比较分析,开拓视野,深化理解。 5.改写法将诗歌改写成现代散文,从根本上把握诗词语言的合蓄凝练性与跳跃性的特点,从另一个角度感悟作品的境界。 媒体设计 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带,用投影方式介绍相关资料。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从小学到现在,我们已经学习了不少古诗。现在我们就组织一次古诗接力背诵,一名同学背出上句,其他同学以抢答形式背出下旬或全首诗,要求准确无误,看谁背得最多,接得最快。占5分钟(解说:初二的学生已有了一定的古诗积累,以接力背诵的形式导入新课,唤起他们对所学篇目的回忆,并激发其“温故而求新”的渴望,引起浓厚的学习兴趣,形成竞争气氛。) 二、解题 1.《题破山寺后禅院》。 作者介绍:常建,唐代田园诗人。其作品往往通过对田园景色的描绘,表现对大自然秀丽风光的热爱和对悠闲恬静的田园生活的向往,歌颂隐逸生活,抒发闲情逸致,有时流露出对污浊官场的厌恶。艺术风格上朴素真切,清新自然,诗情画意,浑然一体。本诗是常建的代表作。 2.《别云间》。 作者介绍:夏完淳(1631一1647),明末爱国作家、抗清将领。明代末年,在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的时期,出现了一批爱国作家,他们组织了既是文学团体又是政治团体的文社,如“复社”“几社’等。他们积极参加抗清斗争,并写出了一些内容充实、慷慨激昂,闪烁着强烈民族精神的光辉诗文。夏完淳即其中代表人物之一。14岁参加抗清活动,随“几

教科版语文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七色光六》教案

教科版语文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七色光六》教 案 教学内容: 围绕单元主题安排了六项内容。包括:片段赏析、扩句与缩句练习、古诗积累、名人事迹介绍、综合性学习等。“语文七色光”不是简单的语文知识、能力训练、而是精选了能够打好学生语文底子的基础性知识、可再生性知识,使学生形成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也能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设计理念:注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讲究教学方法,注意举一反三。 教学目标: 1、在词句训练中,抓特点,找规律,培养语感。 2、积累古诗,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3、了解爱国华侨陈嘉庚热心家乡公益事业的事迹,从中受到教育。 4、合作完成家乡状况调查,以实际行动热爱家乡。教学重 点: 在词句训练中,抓特点,找规律,培养语感。积累古诗,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合作完成家乡状况调查,以实际行动热爱家乡。 第 1 页

教学手段:阅读积累法、交流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这节课,我们一起去语文七色光学习。 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知。 1、明确目标。 2、合作探究1 学习内容:体会句子写作特点的训练 学习要求:练习本单元中学到的品评词句的方法,独立思考,交流讨论。学习方法:小组合作解决这个问题。 3、展示评价。 4、合作探究2 学习内容:句式改写学习要求:先朗读句子,尝试独立改写。学习方法:小组交流这个问题。 5、展示评价。 6、合作探究3。 学习内容:日积月累 学习要求:自读领悟 第 2 页

学习方法:读一读议一议背一背考一考 7、展示评价。 8、合作探究4。学习内容:知识窗学习要求:读一读谈一谈体会学习方法:小组合作解决这个问题。 9、展示评价。 三、课堂小结同学们,本节课你有何收获?请说一说。 四、课后作业家乡状况调查如:地域面积、人口、民族、家乡名人等板书设计: 语文七色光六 缩写句子扩写句子谁在做什么根据问题提示扩写句子 第 3 页

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 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教学设计

2020古代诗歌五首 登幽州台歌 教学目标: 1.体味诗的阔大苍凉的意境之美 2.理解诗人怀才不遇的苦闷 3.诗人的形象 教学过程: 导语:千金市骨。燕昭王成为明君圣主的代表,黄金台也成了明君圣主礼遇贤才的象征。此后,有多少怀才不遇的文人,登上幽州台,凭古吊今,感怀时世。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唐代诗人陈子昂的一首诗《登幽州台歌》。 一、文学常识: 1.这是一首古诗,很少格律限制,形式自由灵活。 2.陈子昂:字伯玉,唐代文学家。 二、读:断句,语速,语调,节奏 三、释题,背景 陈子昂是一个很有政治头脑和军事眼光的人,武则天当政时,契丹南侵,武则天派建安王武攸宜出兵抗敌,任陈子昂为参军。陈子昂提出的正确主张武攸宜都不予理睬,结果兵败,但武攸宜不思悔改,反而把失败的责任推到陈子昂身上。陈子昂内心无比痛苦,他独自一人来到附近的幽州台上,吊古伤今,写下了这首传世名作。 四、赏析 1.前两句诗是什么角度写的?“古人”指谁?“来者”指谁?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境遇?——时时角度(前、后)。古人指古代礼贤下士的明君,来者指现代礼贤下士的明君。“前不见”“后不见”,时间无止无休,而自己的生命短暂,而自己因“不见”明君,不能施展自己的才华,功业未成,空老一生。写出了作者生不逢时,怀才不遇(胸怀才学但生不逢时,难以施展)的境遇,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愁苦之情。 2.后两句诗是从什么角度写的?诗人为什么见此景而涕下? ——空间角度(天、地)。空间无限辽远。在无限的时间与空间面前,诗人感到孤独,寂寞,悲凉。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功业未成,空老一生,面对此景,想到自己的境遇,怎么能不“怆然涕下”?怆然:伤感的样子;涕,眼泪。

2019-2020年苏教版科学五上《七色光》教学反思

2019-2020年苏教版科学五上《七色光》教学反思本课是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光与色彩》单元中的最后一课,综合了光的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等知识。如何运用这些知识来解释光的色散现象是教者要重点考虑的。本课由阳光的色散、单色光的合成、光与色彩的关系三部分内容组成。光与色彩的关系要用到玻璃纸,跑了许多地方也没买到,只好将这一部分内容另做安排。在设计这一课的教学时,我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让学生提有价值的问题,并尝试自己解决。在日常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会提许多问题,但提到点子上的问题很少,科学研究本来是一个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提问题是科学课训练的内容之一,本节课中,我试图以多种方式来产生问题,以问题促进学生思考,学会选择有价值的问题去研究。 二是重视课堂教学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在分析教材时我发现教材中并没有出现三棱镜的图案,编者为什么没有安排呢?我想编者的意图是强调科学知识就在生活之中,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备课时在课堂的导入环节,实验材料的准备、课后的延伸等方面都我努力贯彻这一思想,便于学生课后自己寻找材料做近一步研究。 三是注意实验设计的层次。一节科学课的实验往往不止一个,怎样做到各有侧重,主次分明是每一个教师应当考虑的。这节课我设计了五个实验。吹泡泡一是为了活跃气氛,二是便于学生直观想像空中的小水滴。喷水造彩虹是重现生活中彩虹,让学生知道自己会造彩虹,水中的镜子造彩虹是较长时间的观察彩虹,用三棱镜看是便于学生更仔细地研究。单色光的两个合成实验一个是验证牛顿的发现,一个是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兴趣,每个实验的目的不同。 四是注意实验结果的呈现方式。如何更生动直观的呈现实验结果,也是值得科学教师认真思考的问题。在马达底座和转盘的设计上我都做了精心考虑,受《变色花》一课教师自制试纸的启发,我在光的合成实验安排了让学生自己在空白圆片上涂色自由旋转,然后贴在实验记录上这一环节。 这段时间一直是阴雨天,我在备课时做了两手准备,预备了许多实验材料。在上课时光色散实验本来是二选一的,考虑到那么大的水槽都放好了,不用有点说不过去,就把实验都做了,导致后面的时间不够,学生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不够深入,教师对实验的指导不够仔细。科学教师要把一学期的每一节实验课都认真准备可能有难度,但每一学期把一两节课精雕细琢还是不难做到的,感谢何老师给了这个机会促使自己去努力这样做。如果每一位教师这样去做了,并把教学设计和教具材料放到全区的平台上共享,我想在何老师精心领导下我区的科学教育一定是走在全市前列的。 附送: 2019-2020年苏教版科学五上《七色光》教案

五年级上册科学 《 七色光 》教案

4、七色光 教学目标 1、知道日光是由七种颜色合成的。 2、会做日光的色散和色光的合成实验。 3、能做不同颜色的单色光的混合实验。 4、能够对具体的滤光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 教学重点:认识日光由七种单色光构成。 教学难点:解释为什么透过不同颜色的玻璃纸,看到的图案颜色是不同的。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见过彩虹吗?关于彩虹,你们有哪些感兴趣的问题要问?学生提出来的问题可能会有以下几个: 它是由哪几种颜色组成的? 彩虹是怎样形成的? 在什么情况下会出现彩虹? 怎样制造彩虹? 彩虹一般出现在什么季节? 2、教师小结:看来大家最关心的问题还是彩虹是怎样形成的,那么,我们就先来制造彩虹吧。 二、制造彩虹 1、出示课本第26页上的制造彩虹的步骤图:1、把一架小镜子斜着放入水中,并设法将它固定。 2、打开手电筒,让光线照在水下部分的镜面上。 3、将白纸在手电筒的上方举起来,移动手电筒的位置,直到看清楚彩虹看到彩虹为止。 2、引导学生读一读制造彩虹的步骤图,了解制作彩虹的过程。 3、学生按照制造彩虹的步骤图制造彩虹。

4、教师对做得好的同学进行表扬,并且告诉同学们,在晴朗无风的日子里,背对太阳,用喷雾器朝空中喷水,也可以在水雾中看见彩虹。 三、光的合成。 1、出示一个陀螺,上面七种颜色均匀分布。 同学们,在圆盘上涂上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快速旋转,你会观察到什么现象呢?学生进行预测。 2、学生动手制作七色陀螺,制作完成之后,快速旋转。并仔细观察高速旋转中的陀螺是什么颜色的? 3、教师分析:手电筒的光线照在水下的镜面上,会发现白光变成了七种颜色,而七彩陀螺高速旋转,则看到白光。这两个实验,让我们发现了什么?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阳光是由七种色光构成的,这七种色光分别是赤橙黄绿青蓝紫。 四、牛顿发现七色光的故事 1、同学们,你们知道世界上最早发现七色光的是谁呢?是牛顿,请大家读一读关于牛顿发现七色光的故事。 2、出示课本第27页的材料。学生仔细的读一读并观察材料下面的两幅图,了解牛顿发现七色光的过程,进一步明确太阳光是由七种彩色光构成的。引导学生交流:为什么牛顿的伟大发现遭到了强烈的反对?人们后来是怎样被牛顿舒服的呢? 3、牛顿通过实验说服了大家。由此可见,事实胜于雄辩。 五、滤光实验。 1、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如果想要得到某种彩色光,可以用这种颜色的玻璃纸把其他颜色的光过滤掉,这就是滤光实验。 2、学生动手做一做课本第28页的滤光实验。在动手实验的过程中,仔细观察实验的现象,思考这种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 3、教师总结:彩色滤光片只能透过其呈现颜色的光,如红色滤光片,只允

教科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语文七色光五

---------------------------------------------------------------范文最新推荐------------------------------------------------------ 教科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语文七色光五 教学目标 1.积累识字的方法,激发儿童识记汉字的兴趣。 2.通过读读记记的方法积累名人名言,使学生养成积累的良好习惯,从中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 3.帮助学生了解古代和现代的交通工具,知道现代的交通工具比古代的先进得多,人类是在不断发明创造中前进。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 4.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想像能力、创造能力;培养学生搜集、积累、运用信息的能力,以及合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 1 / 6

1.重视语文知识的积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2.通过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初步具备整理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粘贴画、手工作品、展示台。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言 同学们,中国的汉字源远流长,充满了奥妙,要记住并了解这些奇妙的汉字并不难,只要你开动脑筋就一定会想出好办法。这节课老师和你们一起走进我们的快乐园地———语文七色

---------------------------------------------------------------范文最新推荐------------------------------------------------------ 光去探寻汉字的奥秘。(板书:语文七色光五) 二、语言和知识积累 1.画一画,写一写。 (1)老师先给大家展示一幅画(教材的例题)谁能说说这幅图所表示的意思呢? (2)接下来出示第二、三、四幅图让学生说说它们所表示的意思。 (3)你能仿照例题也来画一画,再根据所画的内容填写汉字吗?(生动手画,师巡视指导。) (4)展示台展示学生的画,师生共同评议。 2.日积月累(课件出示名人名言) (1)说一说什么是名人名言。[=https://www.360docs.net/doc/ac11337297.html,=小学教学设计网] 3 / 6

2019最新苏教版科学五上《七色光》教案(1)

2019最新苏教版科学五上《七色光》教案(1) 七色光 一、教学目标: 1.知道日光是由七种色光合成的。 2.会做日光的色散与色光的合成实验。 3.能做不同颜色的单色光的混合实验。 4.感受到光学世界的无穷奥妙。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认识日光是由七种单色光构成。 难点:能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彩虹的形成。 三、教具准备:泡泡液、镜子、水槽、手电筒、喷水壶、水杯、温开水、三棱镜、电池、马达、色盘、空白圆片纸若干 学具准备:水彩笔、胶棒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猜谜:天上一座桥,没人走没车跑,太阳一出来,它就不见了。 课件出示彩虹。 (二)交流生活中的彩虹 1.提问:彩虹漂亮吗?关于彩虹,你们有什么问题吗? 学生的问题可能有: △彩虹是由哪几种颜色组成的? △彩虹是怎样形成的? △太阳一出来,彩虹为什么就消失了呢? △在什么情况下能形成彩虹呢? △彩虹一般是在什么季节出现的?

2.教师小结:在这些问题中,哪一个是最有价值的.值得我们去研究的问题? 看来,大家最关心的还是“彩虹是怎样形成的?”这个问题,今天我们就从我们的身边开始来探究彩虹的秘密吧!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能看到像彩虹一样的颜色,想想看,在什么情况下哪些物体能产生呢? 3.学生回忆: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课件出示:喷水池上.瀑布前.浇花的水龙头上.建筑工地上的喷水管.洒水车洒水时.太阳照射到某些玻璃上时.浮在水面的油花表面.VCD光碟表面.飞在空中的肥皂泡…… 4.让学生吹泡泡 5.提问:那我们生活中的这些事物是依靠“谁”才形成“彩虹”的呢?(太阳光)彩虹的形成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 6.小结:哦,原来太阳光还能借助于某些物体变颜色呢! 7.提问:阳光能变出几种颜色来?(七种) 板书课题:4.七色光 8.提问:是哪七种?(学生可能会回答:赤.橙.黄.绿.青.蓝.紫) 9.提问:是这样七种吗?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最好——让我们亲自来看一看“彩虹”。 10.讲述:要看“彩虹”,必须要有“彩虹”。现在天空没有彩虹,那怎么办呢?看来,我们现在的首要任务是——制造“彩虹”。 (三)制造彩虹,做光的色散实验 1.学生分组讨论制造彩虹的方法,教师小结。 ★用喷水的方法(晴天) ★用放入水中的镜子做(阴雨天) ★用三棱镜做(晴天在室外做,阴雨天在室内用手电筒做) 2.教师提出实验要求,学生分组实验。 提问:(1)分组讨论怎样用放入水中的镜子制作彩虹? 看书P26页说说方法。 课件出示: 用放入水中的镜子制造彩虹的注意点: ★镜子摆放的角度 ★手电筒照射的方向

五年级科学上册《七色光》教学设计

《七色光》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七色光》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第四课,本课教学内容有两个部分:第一、认识光是由七种单色光组成的;第二、做滤光实验,使学生对光有更深的认识。 学习目标: 1、知道日光是由七种单色光合成的。 2、会做日光的色散与色光的合成实验。 3、能够对具体的滤光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 难点:认识日光是由七种单色光构成的。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和手电筒、小镜子、三棱镜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谈话:复习《研究透镜》的主要内容,导入新课,板书课题《七色光》。 二、展示学习目标 1、知道日光是由七种单色光合成的。 2、会做日光的色散与色光的合成实验。 3、能够对具体的滤光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 难点:认识日光是由七种单色光构成的。

三、自主学习 1、你见过彩虹吗?关于彩虹,你有哪些感兴趣的问题? 2、彩虹有几种颜色?七种颜色是怎么排列的? 3、是谁最早发现太阳光是由七种颜色构成的?为什么牛顿的伟大发现遭到了强烈的反对?人们后来是怎样被说服的? 四、合作探究 1、做演示实验:用小镜子和手电筒制造彩虹。 2、用手电筒和三棱镜制造彩虹。 3、介绍背对太阳喷水制造彩虹的方法。 4、在圆盘上涂上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快速旋转圆盘,你观察到什么现象?怎样解释这种现象? 五、汇报交流 1、汇报交流:如何做的,看到的现象和得到的实验结论分别是什么? 2、小组间交流。 六、巩固练习---利用课件进行 (一)填空题 1.在晴朗无风的日子里,背对___,用喷雾器朝空中喷水,可以在水雾中看见__。

2. 牛顿在暗室中让阳光透过___折射到墙上,结果太阳光被分解成七种颜色。 3. 七色光是指__、__、__、__、__、__、__这七种颜色。 4. 通过红色滤光片,看到的白色衣服是___色。 5. 大部分的彩色光都来源于___。 (二)判断题 1.首先提出白光是由七种颜色的光组成的是英国科学家牛顿。 () 2.我们看见“蓝蓝的天上白云飘”,是因为阳光背蓝色的云彩过滤后形成的。() 3.彩虹的形成是因为空气中有水粒的原因。() 4.我们看到雨后的彩虹也是七种颜色合成的。() 5.白光可以分解为七色光,七色光也可以合成白光。() 6. 我们平时看见的太阳光是白光。() 七、回顾目标,总结学习收获。

五年级下册语文七色光日积月累

五年级下册语文七色光日积月累 语文七色光一:质朴纯真淳朴善良以诚相待宽容大度朴实无华襟怀坦白忠厚老实助人为乐 真诚是忘我而远离功利的。因此,我们可以把真诚理解 成是我们生命中长驻的一份净化内心的美好情感。真诚 不一定给我们带来圆满,但可以保全我们心灵的圣洁 和崇高。 ———邓浩 语文七色光二:我们去看海(第一节)作者:金波 走啊,一起走,我们去看海, 海风已吹进我们的心中, 耳边已响起潮声澎湃。 走啊,去看海,海是我们的梦, 海的胸怀如此的宽大, 海的家园如此的富足。 海是我们的另一个家, 看见海,就像走进了宝。库 我们在海的怀抱里跳跃, 歌声笑声溅起鲜亮的花朵, 我们在海的怀抱里欢笑。 潮起潮落都有动听的歌, 去看海,一路唱着热情的歌曲, 去看海,有读不完的生命启迪。 语文七色光三: 我的艺术应当为贫苦的人造福。 ——贝多芬(德国) 我的音乐,要献给祖国,献给劳动人民,为挽救民 社会危机服务。———洗星海 一切美好的艺术都是来自人类的精神,不需要任何

外表虚饰。 ———邓肯(美国) 语文七色光四:只有破坏旧的腐朽的东西,才能建设新的健全的东西。 ———毛泽东 我们改革开放的成功,不是靠本本,而是靠实践,靠 实事求是。———邓小平 语文七色光五: 因祸得福削足适履一分为二乐极生悲否极泰来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语文七色光六: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夏:黄梅时节雨蒙蒙,青草池塘处处蛙。(赵世秀《有 约》) 秋: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杜牧《秋 夕》) 冬: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杜甫《对雪》) 语文七色光七:科学绝不是一种自私自利的享乐。有幸能够致力于科学研究的人,首先应拿自己的学识为人类服务。 ————马克思(德国)科学只把最高的恩典赐给专心致志地献身于科学的 人。 ———费尔巴哈(德国)

20古代诗歌五首教案

20古代诗歌五首 1.查找相关资料,了解诗人生平及诗歌的创作背景。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诗歌。 3.借助注释,初步理解古诗大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4.学会赏析诗歌,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第1课时《登幽州台歌》《望岳》《登飞来峰》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在我国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文化长河中,诗歌就像是一朵馨香独具的奇葩,永开不败。有这样一位诗人,他胸怀大志,博览群书;有这样一位诗人,他屡受排挤,报国无门;有这样一位诗人,他独上高楼,难寻知音。于是他百感交集,不禁悲从中来,写下了一首千古绝唱的诗。今天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领略中华古诗的魅力。大家知道诗人是谁吗?下面我们就一道去诗中探秘…… 二、教学新课 登幽州台歌 目标导学一:朗读诗歌,初步感知 1.作者简介。 陈子昂(661—702),初唐著名诗人,文学家。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射洪县)人。他是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有《陈伯玉集》传世。 2.初读古诗。学生自由读诗,教师提出要求。

①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注意读出诗的节奏、韵味。读完后邻座互读,互相正音。 ②检查初读情况:指名读,学生评议读得如何。 ③赛读(男女小组)、齐读。 明确:在句式方面,采取了长短交错的楚辞体,注意朗读停顿,即“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目标导学二:研读诗句,深入理解 1.学生再读,教师出示自主学习要求。 ①结合注释说说诗句的意思。 ②你从诗句中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你是怎么体会到的?把你的体会读出来。 ③小组交流自己的体会。 2.前两句诗是从什么角度写的?“古人”指谁?“来者”指谁?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境遇? 明确:时间角度(前、后)。“古人”指古代礼贤下士的明君,“来者”指现代礼贤下士的明君。“前不见”“后不见”,时间无止无休,而自己的生命短暂,自己因“不见”明君,不能施展自己的才华,功业未成,空老一生。写出了作者生不逢时、怀才不遇(胸怀才学但生不逢时、难以施展)的境遇,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愁苦之情。 3.后两句诗是从什么角度写的?诗人为什么见此景而“涕下”? 明确:空间角度(天、地)。空间无限辽远,在无限的时间与空间面前,诗人感到孤独、寂寞、悲凉。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功业未成,空老一生,面对此景,想到自己的境遇,怎么能不“怆然而涕下”? 4.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明确:这首诗通过写登临幽州台的所想所感,抒发作者怀才不遇、寂

五年级科学上册 七色光1教学反思 苏教版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反思七色光 本课是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光与色彩》单元中的最后一课,综合了光的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等知识。如何运用这些知识来解释光的色散现象是教者要重点考虑的。本课由阳光的色散、单色光的合成、光与色彩的关系三部分内容组成。光与色彩的关系要用到玻璃纸,跑了许多地方也没买到,只好将这一部分内容另做安排。在设计这一课的教学时,我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让学生提有价值的问题,并尝试自己解决。在日常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会提许多问题,但提到点子上的问题很少,科学研究本来是一个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提问题是科学课训练的内容之一,本节课中,我试图以多种方式来产生问题,以问题促进学生思考,学会选择有价值的问题去研究。 二是重视课堂教学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在分析教材时我发现教材中并没有出现三棱镜的图案,编者为什么没有安排呢?我想编者的意图是强调科学知识就在生活之中,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 备课时在课堂的导入环节,实验材料的准备、课后的延伸等方面都我努力贯彻这一思想,便于学生课后自己寻找材料做近一步研究。 三是注意实验设计的层次。一节科学课的实验往往不止一个,怎样做到各有侧重,主次分明是每一个教师应当考虑的。这节课我设计了五个实验。吹泡泡一是为了活跃气氛,二是便于学生直观想像空中的小水滴。喷水造彩虹是重现生活中彩虹,让学生知道自己会造彩虹,水中的镜子造彩虹是较长时间的观察彩虹,用三棱镜看是便于学生更仔细地研究。单色光的两个合成实验一个是验证牛顿的发现,一个是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兴趣,每个实验的目的例外。 四是注意实验结果的呈现方式。如何更生动直观的呈现实验结果,也是值得科学教师认真思考的问题。在马达底座和转盘的设计上我都做了精心考虑,受《变色花》一课教师自制试纸的启发,我在光的合成实验安排了让学生自己在空白圆片上涂色解放旋转,然后贴在实验记录上这一环节。

五年级科学上册 七色光 1教案 苏教版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第二单元光与色彩4.七色光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学会做日光的色散与合成实验; 2.尝试做在单色光下观察物体颜色的实验; 3.能够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光是有颜色的,了解阳光的色散现象; 2.初步了解光与色彩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光学世界的无限奥妙,欣赏大自然的缤纷色彩。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制造彩虹,激趣导入 1.出示图像资料:夏天雷雨过后,天空出现了一条七色的彩虹。 2.谈话:请学生谈谈彩虹是怎样形成的?它有哪几种颜色组成? 3.讨论:你们想不想自己制造彩虹? 4.带领孩子们制造彩虹。 二、.分解阳光,研究色散的原理 1.讨论:我们还可以怎样制造彩虹?(学生小组讨论后交流) 2.讲述关于牛顿发现七色光的故事。 3.组内交换意见并动手实验: △利用三棱镜 △利用平面镜和水 △利用光盘 4.提问:刚才研究的时候有没有碰到什么要注意的问题呀?如果有的可以提出来大家一起交流。 三、混合色光,研究逆色散原理 1.出示图像资料:牛顿把七色光合成白光 2.讨论:怎样证明日光是由七色光组成的? 3.游戏:玩七色陀螺 4.解释现象。 5.提问:那我们能不能想出更多的方法来证明日光是由七色光组成的? 四、初步了解光与色彩的关系

(一)色彩的形成 (出示录像资料:缤纷绚丽的自然界) 1.谈话:自然界中缤纷绚丽的色彩又是怎样形成的? 2.学生组内讨论并请他们上来交流。 3.教师演示:为什么该物体呈现红色?把红.橙.黄.绿.蓝.靛.紫.黑.白这几种颜色的纸分别放在七色光下,孩子们将看到当七色光投到红纸上,光谱中只剩下了红光,而其他色光不见了。 4.学生实验:绿色物体.黑色物体和白色物体。 5.学生交流心得体会。 (二)“透过彩色玻璃纸看物体”游戏 1.玩“透过彩色玻璃纸看物体”游戏。 2.玩戴各色太阳镜游戏。 3.学生解释原理。 五、课内总结,课外延伸 1.教师出示事先准备好的末端分别贴有红.绿.蓝三色玻璃纸的长纸筒。 2.教师演示:实验时先混合其中两种色光,然后再把三种色光混合起来。 3.讲述:红.绿.蓝就是光的三原色。 4.课后延伸:继续探究光的三原色和色彩的三原色是不是一回事。 (学生刚刚知道七色光能合成白光,当他们看到红.绿.蓝三种色光也能合成白光时,他们感到特别惊奇,课后探究的欲望再次被点燃。) 教学手记 在科学教学中,当学生把探究作为一种学习的需要,逐步成为学习的行为习惯时,课堂教学就会化被动为主动,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一种内驱动力。 在本堂课的教学中,我根据小学中年级学生年龄小.好玩的心理特征,引导学生在“玩”中学,在“玩”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玩”中经历探究七色光秘密的全过程,在“玩”中激发继续探究的兴趣,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教学目标。 当然,这种“玩”并不是放羊式的.盲目的.无目的的玩,它与学生课余时间自发的游戏活动有着本质的区别。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以下三点:首先,要在教师的安排和引导下“玩”,教师要精心选择实验材料,合理调控活动时间,灵活处理突发情况等。第二,要让学生有目标地“玩”,带着问题去“玩”,在“玩”中逐步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第三,要让学生在“玩”中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让学生在带有游戏性的活动中“真刀实枪”地搞科学。这样,学生才会在“玩”中有所感.有所悟、有所得,才会终生受益。

语文七色光教学设计【语文七色光五,教学设计】

语文七色光教学设计【语文七色光五,教学设计】 语文七色光五 教材分析:本次语文七色光有四个栏目”练”,”日积月累”,”知识窗”,”大家一起来”,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在兴趣盎然之中学习,在活动中积累,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合作意识,培养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理念:1、语文教学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语文的课堂是开放的。 2、让学生在交流与合作中学习语文,提高语文能力。 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识记汉字的兴趣。 2。让学生积累一些名人名言,了解热爱科学的重要性,同时让学生养成积累的好习惯,从积累中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 3。让学生了解古时候和现代的交通工具,并让学生知道现代的交通工具比古时候的先进得多,人类在不断发明创造中前进。 4。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主动获取语文知识,积极与人交流,学会合作。 教具准备:各种图片,布置学生收集资料,做一个小作品。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老师和你们一起走进我们的快乐园地---语文七色光。老师相信,只要你们认真动脑筋,团结合作,就一定有不小的收获。 二、进行语文活动 第一项:练 1、出示书中的图画,看一看,说一说画的是什么? 把其中的两幅图并在一起,问:看到这,你想到了什么?(学生交流)我们中华民族是个智慧的民族,人们用这样的方法造出了许多的汉字,请同学们快翻开书来看一看吧。 2、看着图画填汉字,在小组中交流一下,派代表到前面板演并说出自己是怎么想的。 3、汉字多有意思呀!你也动笔画一画,写一写吧。 学生独立创作,交流。 第二项:日积月累 1、不仅仅是中国人,全世界的人民都在用他们的勤劳与智慧不断地创造着这个世界,他们在科学的道路上前进,为人类文明做出了贡献,你们想不想像他们一样呢? 他们也把自己成功的秘密告诉了我们,快快到书中去寻找吧。 2、自由朗读两句名言。 3、小组合作:交流朗读,说一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4、集体汇报,熟读并试着背诵。 5、你还知道哪些名人名言,读给大家听听。 6、课后,请大家收集自己喜欢的名言,准备办一个小展览,看哪一个小组办的最好。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在”语文七色光”中开展活动,希望你们比上节课更努力。

部编版《短诗五首》教学设计一等奖获奖

3短诗五首(优质课一等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诗歌写作背景,理解诗歌的主旨与情感。 2.分析诗歌的语言,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和画面感。 3.对比阅读这几首诗,理解早期白话新诗的共同特点。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月夜》《萧红墓畔口占》 一、导入新课 自1917年2月《新青年》刊登胡适的八首白话诗之后,白话诗迅速引起轰动,优秀的白话诗作不断涌出,当时任教于北大的沈尹默的这首《月夜》便是其中之一。一定程度上讲,正是因这首诗的存在,中国首次面世的这一小批现代诗歌作品才可以说是真正地显示出现代性。那么,这首诗究竟写了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月夜》 1.认识作者,把握写作背景。 沈尹默(1883-1971),原名君默,杰出的学者、诗人、书法家。五四运动时期,沈尹默作为北大名教授,和鲁迅、陈独秀等人轮流主编《新青年》杂志。1917年,正是近代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年代,最混乱的年代,却也是思想和文化最迸发的时代,也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新诗诞生了。新诗之“新”首先在于其精神和灵魂的新,即思想的现代性,追求“科学”与“民主”,人的个体的觉醒,思想解放、个性独立遂成为这一时代的普遍追求。概而言之,国人有了主体意识。我国传统诗歌中,是没有“我(指独立存在的意识)”的(除了屈原),

只有在新诗中,“我”才大量地出现,例如这首《月夜》。因此《月夜》不仅是新诗诞生的一个标志,也是真正的新文学诞生的标志。 2.朗读诗歌,理解象征意象与主旨。 (1)这首小诗描绘了一幅月夜图景,请用你自己的语言将这幅月夜图描绘出来。 明确:霜风呼呼地吹着,月光明明地照着。霜风寒月的冬夜中,顶天立地的高树与独立不倚的“我”并排站立着,充满了美的意蕴。 【教学提示】 抓住诗中景物特点来写。 (2)这是一首很隐晦的诗,看似是纪实,简单地描写记录当时的某种场景,但这何尝又不是对当时现状的描写?请你结合这首诗的写作背景,说说对这首诗的象征意象和主旨的理解。 明确:象征意象:这首诗反映了五四运动之前的一个社会侧面——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的某种社会相。“树”象征着古老的观念,传统、稳健、根基深厚、固执而迂腐。“并排立着”是思想的并立。“没有靠着”是挣脱、是倔强、也是追求独立。“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却没有靠着”象征着诗人独立不倚的坚强性格和奋斗精神。 主旨:在严寒下不妥协,在孤独中不退缩,这首诗表现了“五四”时期觉醒的一代知识分子追求独立自由、崇尚光明的意识和探索真理的精神与人格。 目标导学二:《萧红墓畔口占》 1.简要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戴望舒(1905—1950),现代著名诗人。1929年4月,出版第一本诗集《我的记忆》,其中《雨巷》传诵一时,因而有“雨巷诗人”之誉。1941年底被日寇逮捕入狱。在狱中写下《狱中题壁》《我用残损的手掌》《等待》等著名诗篇。

苏教版科学五上《七色光》教案(1)

苏教版科学五上《七色光》教案(1) 七色光 一、教学目标: 1.知道日光是由七种色光合成的。 2.会做日光的色散与色光的合成实验。 3.能做不同颜色的单色光的混合实验。 4.感受到光学世界的无穷奥妙。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认识日光是由七种单色光构成。 难点:能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彩虹的形成。 三、教具准备:泡泡液、镜子、水槽、手电筒、喷水壶、水杯、温开水、三棱镜、电池、马达、色盘、空白圆片纸若干 学具准备:水彩笔、胶棒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猜谜:天上一座桥,没人走没车跑,太阳一出来,它就不见了。 课件出示彩虹。 (二)交流生活中的彩虹 1.提问:彩虹漂亮吗?关于彩虹,你们有什么问题吗? 学生的问题可能有: △彩虹是由哪几种颜色组成的? △彩虹是怎样形成的? △太阳一出来,彩虹为什么就消失了呢? △在什么情况下能形成彩虹呢? △彩虹一般是在什么季节出现的? 2.教师小结:在这些问题中,哪一个是最有价值的.值得我们去研究的问题?

看来,大家最关心的还是“彩虹是怎样形成的?”这个问题,今天我们就从我们的身边开始来探究彩虹的秘密吧!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能看到像彩虹一样的颜色,想想看,在什么情况下哪些物体能产生呢? 3.学生回忆: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课件出示:喷水池上.瀑布前.浇花的水龙头上.建筑工地上的喷水管.洒水车洒水时.太阳照射到某些玻璃上时.浮在水面的油花表面.VCD光碟表面.飞在空中的肥皂泡…… 4.让学生吹泡泡 5.提问:那我们生活中的这些事物是依靠“谁”才形成“彩虹”的呢?(太阳光)彩虹的形成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 6.小结:哦,原来太阳光还能借助于某些物体变颜色呢! 7.提问:阳光能变出几种颜色来?(七种) 板书课题:4.七色光 8.提问:是哪七种?(学生可能会回答:赤.橙.黄.绿.青.蓝.紫) 9.提问:是这样七种吗?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最好——让我们亲自来看一看“彩虹”。 10.讲述:要看“彩虹”,必须要有“彩虹”。现在天空没有彩虹,那怎么办呢?看来,我们现在的首要任务是——制造“彩虹”。 (三)制造彩虹,做光的色散实验 1.学生分组讨论制造彩虹的方法,教师小结。 ★用喷水的方法(晴天) ★用放入水中的镜子做(阴雨天) ★用三棱镜做(晴天在室外做,阴雨天在室内用手电筒做) 2.教师提出实验要求,学生分组实验。 提问:(1)分组讨论怎样用放入水中的镜子制作彩虹? 看书P26页说说方法。 课件出示: 用放入水中的镜子制造彩虹的注意点: ★镜子摆放的角度 ★手电筒照射的方向 (2)分组讨论怎样用喷水的方法来制造彩虹?

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整理(苏教版).doc

第一单元《白天和黑夜》 1.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来,影子在(西边);中午太阳升到正南方,影子在(北边);傍晚,太阳从(西方)落下去,影子在(东边)。 2.太阳运动的规律是:(由东向西),太阳高度是(低—高—低)。 3.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是:(由西向东),影子的长短变化是(长—短—长)。 4.一天中气温的变化是(低—高—低)。 5.(早晨、黄昏)时,影子(长),说明太阳(斜射地面),此时温度(低);(正午)时,影子(短),说明太阳(直射地面),此时温度(高)。 6.很久以前,人们就注意到(太阳的运动)和(投影的变化)是有规律的,人们就利用这个规律来(计算时间)。当时的(计时工具)被称为(日晷)或(太阳钟)。(日晷)是测量时间的工具. 7.(太阳钟)是利用太阳和影子的关系制成的。 8.(日晷)由(晷面)和(晷针)两部分构成。 9.日晷有(赤道日晷)和(地平日晷)两种。 10.使用手掌日晷时要注意:面向(正南方),(掌心)向上,平端(横放)在胸前;上午用(左手),下午用(右手)。 11.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昼夜的形成原因是(地球的自转) 12.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 13.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日月星辰都围绕地球旋转,这样就形成了白天和黑夜。 14.16世纪(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不是太阳在运动,而是地球绕着太阳在旋转,(昼夜的变化)是(地球自转)的结果。 15.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定在晚上8点,那么,美国应该在(上午),德国应该在(中午),澳大利亚应该在(晚上)收看实况直播。 16.月球圆缺的样子叫做(月相)。月相的周期性变化是(一个月). 17.我们看到的月光是月球反射(太阳)的光。 18.随着月球围绕(地球)的公转运动,月相变化的顺序是(新月—蛾眉月—上弦月—凸月—满月—凸月—下弦月—蛾眉月)。 19.月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20.月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农历的一个月)。 21.动植物、人体都有自己的(生物钟)。 22.(昼夜的交替变化)会对动植物产生影响。 23.(白天),郁金香随太阳升起而(开放);(晚上),郁金香会(收拢花瓣)。 24.像郁金香这样会随着(昼夜的交替)而变化的植物还有:(牵牛花)、(合欢树)、(昙花)、(夜来香)等。 25.植物不仅会在不同季节里开花,有的还会在一天的固定时刻开放或闭合。瑞典生物学家(林奈)根据这一现象编排了(花钟)。 26.白天活动的动物有:(狗)、(公鸡)、(蝴蝶)、(蜜蜂)等;夜间活动的动物有:(猫头鹰)、(蛾)、(蝙蝠)、(刺猬)、(蜗牛)等。 27.调查夜间小动物的活动时要注意:(1)不伤害小动物。(2)不惊动小动物。(3)留下小动物活动痕迹。(4)收集小动物留下的东西。(5)不尝小动物留下的东西。(6)调查后,恢复小动物原来的生活环境。 第二单元《光与色彩》 1.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2.(太阳)、(灯泡)、(萤火虫)等是光源;(月亮)、(镜子)不是光源。 3.光源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萤火虫)是自然光源,(激光)、(蜡烛)、(电灯)、(篝火)是人造光源 4.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是沿(直线)行进的。 5.2000多年前,中国古代的学者(墨子)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光从窗户上的小孔射进来,会在对面的墙上形成外面景物的(倒像)。这种现象被称为(小孔成像)。 6.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沿直线传播);所以小孔成的像(左右也颠倒)。 7.当光线照射到(镜子)、(幕墙)、(月亮)的表面后会(返回来),这种现象叫(反射)。 8.几乎每样东西都可以反射光,越(光滑)的表面,反射效果越好。 9.(镜子)是最好的(反光物体)。 10.镜子中的影像与实际物体是(左右相反)的。 11.两面镜子的夹角(越小),出现的影像就(越多)。 12.可以用两面(平面镜)制作一架潜望镜。 13.(万花筒)和(潜望镜)利用了(光的反射)的原理。 14.(凸面镜)中的影像是(正立)的,(凹面镜)中的影像是(上下颠倒)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