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安全方针

信息安全方针
信息安全方针

标题信息安全管理方针生效日期2011年01月01日

xxxx有限公司

信息安全管理方针

密级□机密□保密■内部使用□公开信息受控状态■受控□非受控

2011-12-01颁布封面 2011-01-01 实施

深圳市英腾威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信息中心发布

标题信息安全管理方针生效日期2011年01月01日

文件历史控制记录

文件名称信息安全管理方针

文件编号IT-IT-M-0001

对应OA文号

版次编制与修订概要完成日期状态

角色参与人员

编写

初审

会签

审核

批准

保密等级内部使用

标题信息安全管理手册生效日期2010年12月23日

信息安全管理方针

本公司信息安全方针:

“优化信息系统强化风险管理保障信息安全提升客户满意”

优化信息系统:在信息系统建设开发过程中,以“实用、安全

高效”为原则,不断全面的对现有系统和预期开发运用系统进行规划,

以快速度的响应公司业务的高速发展,进一步提高公司业务效率,保

障系统安全高效。

强化风险管理:秉承“预防为主,防冶结合”的理念,优化信息

安全策略和信息安全管理流程,对运行的信息系统和重要信息资产进

行全方位风险预防管控,保护信息系统和重要信息资产免受各种威胁

的损害,使信息安全风险最小化,以确保信息系统业务的连续性。

保障信息安全: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管理方针,适时保持与政府部门及特定权益团体联系,获得信息安全事故的预防

和纠正信息,在特殊时期得到相应的支持。定期开展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完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和管理信息系统灾难性恢复的应急预案,及时处理不可接受风险,杜绝可能出现的信息安全事故。

提升客户满意: 始终坚持以客户为关注焦点,遵循着公司“竭尽

全力提供物超所值的产品和服务,让客户更有竞争力”的发展使命,积极开展信息安全意识宣传,倡导“信息安全人人有责任"全面的安

全理念,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进一步加强信息安全教育培训工作,

保密等级内部使用

标题信息安全管理手册生效日期2010年12月23日提高全员信息安全意识,不断促进信息安全文化建设,为企业和客户

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有力保障。

xxxx有限公司

总经理签名:

日期:2011年月日

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措施

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措施 网络与信息安全不仅关系到学校的开展,还将影响到国家的安全、社会的稳定。我校将认真的开展网络与信息安全工作,通过检查进一步明确安全责任,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落实技术防范措施,对有毒有害的信息进行过滤、确保网络与信息安全。 一、网站安全保障措施 1、主控室设置经公安部认证的防火墙,做好安全策略,拒绝外来的恶意攻击,保障网络正常运行。 2、对计算机病毒、有害电子邮件进行有效的防范措施,防止有害信息对网络系统的干扰和破坏。 3、做好日志的记录。内容包括IP地址,对应的IP地址情况等。 4、关闭网络系统中暂不使用的服务功能,及相关端口,并及时用补丁修复系统漏洞,定期查杀病毒。 5、服务器平时处于锁定状态,并保管好登录密码;后台管理界面设置超级用户名及密码,并绑定IP,以防他人登入。 6、学校机房按照机房标准建设,内有必备的防静电地板、,定期进行电力、防火、防潮、检查。 二、信息安全保密管理制度 1、信息监控制度: (1)、网络信息必须标明来源;(即有关转载信息都必须

标明转载的地址) (2)、相关责任人定期或不定期检查网络系统安全,实施有效监控,做好安全监督工作; (3)、不得利用国际互联网制作、复制、查阅和传播一系列以下信息,如有违反规定有关部门将按规定对其进行处理; A、反对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 B、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颠覆国家政权,破坏国家统一的; C、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的; D、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的; E、破坏国家宗教政策,宣扬邪教和封建迷信的; F、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的; G、散布淫秽、色情、赌博、暴力、凶杀、恐怖或者教唆犯罪的; H、侮辱或者诽谤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 含有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的其他内容的。 2、组织结构: 设置专门的网络安全管理员,并由其上级进行监督、对学校网络系统管理实行责任制,对网络系统的管理人员,以及领导明确各级人员的责任,管理网络系统的正常运行,严格抓管理工作,实行谁管理谁负责。

信息安全管理方针和策略

1、信息安全管理方针和策略 范围 公司依据ISO/IEC27001:2013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标准的要求编制《信息安全管理手册》,并包括了风险评估及处置的要求。规定了公司的信息安全方针及管理目标,引用了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内容。 1.1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参考文件的部分或整体在本文档中属于标准化引用,对于本文件的应用必不可少。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只有引用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任何修改)适用于本标准。 ISO/IEC 27000,信息技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概述和词汇。 1.2术语和定义 ISO/IEC 27000中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1.3公司环境 1.3.1理解公司及其环境 公司确定与公司业务目标相关并影响实现信息安全管理体系预期结果的能力的外部和内部问题,需考虑: 明确外部状况: ?社会、文化、政治、法律法规、金融、技术、经济、自然和竞争环境,无论国际、国内、区域,还是本地的; ?影响组织目标的主要动力和趋势; ?与外部利益相关方的关系,外部利益相关方的观点和价值观。 明确内部状况: ?治理、组织结构、作用和责任; ?方针、目标,为实现方针和目标制定的战略; ?基于资源和知识理解的能力(如:资金、时间、人员、过程、系统和技术);

?与内部利益相关方的关系,内部利益相关方的观点和价值观; ?组织的文化; ?信息系统、信息流和决策过程(正式与非正式); ?组织所采用的标准、指南和模式; ?合同关系的形式与范围。 明确风险管理过程状况: ?确定风险管理活动的目标; ?确定风险管理过程的职责; ?确定所要开展的风险管理活动的范围以及深度、广度,包括具体的内涵和外延; ?以时间和地点,界定活动、过程、职能、项目、产品、服务或资产; ?界定组织特定项目、过程或活动与其他项目、过程或活动之间的关系; ?确定风险评价的方法; ?确定评价风险管理的绩效和有效性的方法; ?识别和规定所必须要做出的决策; ?确定所需的范围或框架性研究,它们的程度和目标,以及此种研究所需资源。 确定风险准则: ?可以出现的致因和后果的性质和类别,以及如何予以测量; ?可能性如何确定; ?可能性和(或)后果的时间范围; ?风险程度如何确定; ?利益相关方的观点; ?风险可接受或可容许的程度; ?多种风险的组合是否予以考虑,如果是,如何考虑及哪种风险组合宜予以考虑。 1.3.2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 信息安全管理小组应确定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相关方及其信息安全要求,相关的信息安全要求。对于利益相关方,可作为信息资产识别,并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实施必要的管理。相关方的要求可包括法律法规要求和合同义务。

信息安全总体方针和安全策略指引

信息安全总体方针和安全 策略指引 Last updated on the afternoon of January 3, 2021

X X X公司信息安全总体方针和安全策略指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政策文件要求,加强公司信息安全管理工作,切实提高公司信息系统安全保障能力,特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本指引适合于公司。 第三条公司信息安全管理遵循如下原则: (一) 主要领导负责原则:公司主要领导负责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统筹规划信息安全管理目标和策略,建立信息安全保障队伍并合理配置资源; (二) 全员参与原则:公司全员参与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工作,将信息安全与本职工作相结合,相互协同工作,认真落实信息安全管理要求,共同保障信息系统安全; (三) 合规性原则:信息安全管理制度遵循国际信息安全管理标准,以国家信息安全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为根本依据,全面符合相关主管部门和公司的各类要求。 (四) 监督制约原则:信息系统安全管理组织结构、组织职责、岗位职责、工作流程层面、执行层面建立相互监督制约机制,降低因缺乏约束而产生的安全风险。 (五) 规范化原则:通过建立规范化的工作流程,在执行层面对信息系统安全工作进行合理控制,降低由于工作随意性而产生的安全风险,同时提升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的可操作性。

(六) 持续改进原则:通过不断的持续改进,每年组织公司管理层对制度的全面性、适用性和有效性进行论证和审定,并进行版本修订。 第四条本指引适用于公司全体人员。 第二章信息安全保障框架及目标 第五条参照国内外相关标准,并结合公司已有网络与信息安全体系建设的实际情况,最终形成依托于安全保护对象为基础,纵向建立安全管理体系、安全技术体系、安全运行体系和安全管理中心的“三个体系,一个中心,三重防护”的安全保障体系框架。 (一) “三个体系”:信息安全管理体系、信息安全技术体系和信息安全运行体系,把信息安全标准的控制点和公司实际情况相结合形成相适应的体系结构框架; (二) “一个中心”:信息安全管理中心,实现“自动、平台化”的安全工作管理、统一技术管理和安全运维管理; (三) “三重防护”:安全计算环境防护措施、安全区域边界防护措施和安全网络通信防护措施,把安全技术控制措施与安全保护对象相结合。 第六条公司安全保障框架: (一) 安全管理体系:信息安全管理体系重点落实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管理机构和人员安全管理的相关控制要求,并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形成符合行业和国家信息安全标准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框架。 (二) 安全技术体系:通过安全技术在物理、网络、主机、应用和数据各个层面的实施,建立与公司实际情况相结合的安全技术体系。同时与“安

浅谈政府机关网络信息安全问题及应对措施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ac13379877.html, 浅谈政府机关网络信息安全问题及应对措施作者:王振宇 来源:《科学大众》2019年第11期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网络与信息系统的基础性、全局性作用日益增强。同时,网络和信息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政府机关不同于普通单位,往往掌握着大量重要机密数据,因此常常成为网络攻击、网络窃密等主要攻击对象,相关的围绕信息的非法获取也愈演愈烈。政府机关网络信息安全事关国家安全的重大战略问题,进行网络信息安全措施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政府机关;网络信息;安全 1; ; 背景介绍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基础信息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安全事件时有发生,病毒传播和网络攻击对信息网络安全威胁日益加剧。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由于保管和处理重要的信息数据,常常受到不法分子攻击,我国针对计算机网络犯罪的主要法律《刑法》第285和286条对危害信息安全的犯罪也有了明确的规定。作为公职人员,预防和处理各种信息网络安全事故,增强安全意识,加强重要领域采购和使用信息安全产品和安全服务的管控,保护国家、集体和个人的财产安全尤为重要。 2; ; 相关风险 2.1; 网络间谍风险 由于政府机关的特殊性,有些政府部门甚至掌管着国家机密,因此,境外间谍为获取相关机密信息,通过木马控制IP紧盯着我国大陆被控制的电脑,有些境外间谍机构甚至设立数十个网络情报据点、数千个僵尸网络服务器针对大陆地区,疯狂地对我国进行网络窃密和情報渗透,采用的方式一般有两种:一种是“狼群战术”,另一种是“蛙跳攻击”。间谍机关一般以我国中等城市政府网站为跳板,向外发送伪装邮件,侵入其他一些重要部门进行监听窃密。 2.2; 摆渡攻击风险 境外间谍部门专门设计了各种摆渡木马,获取了我国大量保密单位工作人员的邮箱和个人网志信息,一旦这些工作人员联网使用U盘等移动介质,摆渡木马就会悄悄植入。如果内部 工作人员将U盘插入电脑,相关病毒就会感染内网,远程下载相关保密资料到移动介质,并 通过自动控制端将相关保密资料传送到间谍机关。

信息安全控制目标和控制措施.docx

信息安全控制目标和控制措施 表A-1所列的控制目标和控制措施是直接引用并与ISO/IEC 17799:2005第5到15章一致。表A.1中的清单并不完备,一个组织可能考虑另外必要的控制目标和控制措施。在这些表中选择控制目标和控制措施是条款4.2.1规定的ISMS过程的一部分。 ISO/IEC 17799:2005第5至15章提供了最佳实践的实施建议和指南,以支持A.5到A.15列出的控制措施。 表A.1控制目标和控制措施 A.5 安全方针 A.5.1 信息安全方针 目标:依据业务要求和相关法律法规提供管理指导并支持信息安全。 A.5.1.1 信息安全方针文件 控制措施 信息安全方针文件应由管理者批准、发布并传达给所有员工和外部相关方。 A.5.1.2 信息安全方针的评审 控制措施 应按计划的时间间隔或当重大变化发生时进行信息安全方针评审,以确保它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A.6信息安全组织 A.6.1内部组织 目标:在组织内管理信息安全。

A.6.1.1 信息安全的管理承诺 控制措施 管理者应通过清晰的说明、可证实的承诺、明确的信息安全职责分配及确认,来积极支持组织内的安全。 A.6.1.2 信息安全协调 控制措施 信息安全活动应由来自组织不同部门并具备相关角色和工作职责的代表进行协调。 A.6.1.3 信息安全职责的分配 控制措施 所有的信息安全职责应予以清晰地定义。 A.6.1.4 信息处理设施的授权过程 控制措施 新信息处理设施应定义和实施一个管理授权过程。 A.6.1.5 保密性协议 控制措施 应识别并定期评审反映组织信息保护需要的保密性或不泄露协议的要求。 A.6.1.6 与政府部门的联系 控制措施 应保持与政府相关部门的适当联系。

信息安全工作总体方针和安全策略

1.总体目标 以满足业务运行要求,遵守行业规程,实施等级保护及风险管理,确保信息安全以及实现持续改进的目的等内容作为本单位信息安全工作的总体方针。以信息网络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受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信息服务不中断为总体目标。 2.范围 本案适用于某单位信息安全整体工作。在全单位范围内给予执行,由某部门对该项工作的落实和执行进行监督,由某部门配合某部门对本案的有效性进行持续改进。 3.原则 以谁主管谁负责为原则(或者采用其他原则例如:“整体保护原则”、“适度保护的等级化原则”、“分域保护原则”、“动态保护原则”、“多级保护原则”、“深度保护原则”和“信息流向原则”等)。 4.策略框架 建立一套关于物理、主机、网络、应用、数据、建设和管理等六个方面的安全需求、控制措施及执行程序,并在关联制度文档中定义出相关的安全角色,并对其赋予管理职责。“以人为本”,通过对信息安全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培训等方法不断加强系统分布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4.1物理方面 依据实际情况建立机房管理制度,明确机房的出入管理办法,机房介质存放方式,机房设备维护周期及维护方式,机房设备信息保密要求,机房温湿度控制

方式等等环境要求。通过明确机房责任人、建立机房管理相关办法、对维护和出入等过程建立记录等方式对机房安全进行保护。 4.2网络方面 从技术角度实现网络的合理分布、网络设备的实施监控、网络访问策略的统一规划、网络安全扫描以及对网络配置文件等必要信息进行定期备份。从管理角度明确网络各个区域的安全责任人,建立网络维护方面相关操作办法并由某人或某部门监督执行看,确保各信息系统网络运行情况稳定、可靠、正常的运行。 4.3主机方面 要求各类主机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系统在满足各类业务系统的正常运行条件下,建立系统访问控制办法、划分系统使用权限、安装恶意代码防范软件并对恶意代码的检查过程进行记录。明确各类主机的责任人,对主机关键信息进行定期备份。 4.4应用方面 从技术角度实现应用系统的操作可控、访问可控、通信可控。从管理角度实现各类控制办法的有效执行,建立完善的维护操作规程以及明确定期备份内容。 4.5数据方面 对本单位或本部门的各类业务数据、设备配置信息、总体规划信息等等关键数据建立维护办法,并由某部门或某人监督、执行。通过汇报或存储方式实现关键数据的安全传输、存储和使用。 4.6建设和管理方面 4.6.1信息安全管理机制 成立信息安全管理主要机构或部门,设立安全主管等主要安全角色,依据信

浅谈如何保障信息安全

浅谈如何保障信息安全 摘要 现如今我们已经步入了信息网络时代,计算机的使用率只增不减,导致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这也导致了计算机网络越发成为重要信息交换媒介,并且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然而,这种重要的信息交换媒介并不能很好的保证信息安全,各种信息都有着它的重要性。因此,认清网络的脆弱性和潜在威胁的严重性,采取强有力安全策略势在必行。然而影响信息资源安全的因素较多,采用的安全防护手段日益更新,信息资源的行政管理是其安全管理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网络威胁处理措施

一、信息安全 1、信息安全 信息安全是指为保证信息的完整性、可用性和保密性所需的全面管理、规程和控制。信息安全分为计算机安全和网络安全。 2、计算机安全 计算机安全是指保护信息系统免遭拒绝服务、未授权暴露、修改和数据破坏的措施和控制。 3、网络安全 网络安全是指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受偶然的或者恶意而遭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的运行,网络服务不中断。 二、信息安全存在的威胁 如今计算机网络信息的广泛使用,信息安全的威胁也就来自方方面面。 1、信息泄露:保护的信息被泄露或透露给某个非授权的实体。 2、破坏信息的完整性:数据被非授权地进行增删、修改或破坏而受到损失。 3、拒绝服务:信息使用者对信息或其他资源的合法访问被无条件地阻止。 4、非法使用:某一资源被某个非授权的人,或以非授权的方式使用。 5、窃听:用各种可能的合法或非法的手段窃取系统中的信息资源和敏感信息。 6、业务流分析:通过对系统进行长期监听,利用统计分析方法对诸如通信频度、通信的信 息流向、通信总量的变化等参数进行研究,从中发现有价值的信息和规律。 7、假冒:通过欺骗通信系统(或用户)达到非法用户冒充成为合法用户,或者特权小的用 户冒充成为特权大的用户的目的。 8、旁路控制:攻击者利用系统的安全缺陷或安全性上的脆弱之处获得非授权的权利或特权。 9、计算机病毒:这是一种在计算机系统运行过程中能够实现传染和侵害功能的程序,行为 类似病毒,故称作计算机病毒。 由于受到威胁的方式涉及到方方面面,但是,目前使用最广泛,发生概率最高的受威胁方式为此。

计算机信息安全及防范措施定稿版

计算机信息安全及防范 措施精编W O R D版 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

计算机信息安全及防范措施摘要计算机网络是一把“双刃剑”,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安全方面的问题,如不解决这些安全问题,将会对我们的经济和生活带来重大影响。鉴于此,文章试图从影响计算机信息安全的因素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有效的防范措施,旨在为提升计算机信息安全性提供参考。 关键词计算机信息安全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随着网络时代的不断发展,全球信息化、网络化、科技化已成为世界发展的大趋势。但由于计算机网络所具备的开放性、互通性、多样性等特征,导致计算机非常容易受到黑客的威胁和攻击,这也给计算机信息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为了保障人们计算机信息安全、财产安全,相关人员有必要加强对计算机信息安全的研究。 1威胁计算机信息安全的因素 1.1黑客攻击 网络黑客的攻击与威胁是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所面临的最复杂、最难解决的问题之一,黑客的攻击手段分为非破坏性和破坏性两种,破坏性攻击会直接攻击电脑的主系统,盗取资料和重要信息,以破坏电脑的程序为主要目的。非破坏性攻击主要是扰乱电脑程序,并不盗取资料。黑客入侵的手段存在多样性,如电子邮件攻击、木马攻击、获取口令等。

1.2计算机病毒 在实践中,计算机病毒具有一定的破坏性。通常来说,我们难以发现计算机病毒的主要原因在于,它们往往会选择藏身于数据文件以及相关程序之中,相对比较隐蔽。计算机病毒会通过运行程序、传输文件、远程控制、复制文件等等进行传播。据了解,广大用户不轻易间打开的软件以及网页中隐藏着病毒,是计算机感染病毒的主要方式。值得肯定的是,计算机病毒具有较强的破坏性,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的较大的不便。 1.3系统漏洞 网络漏洞是在计算机硬件或软件的具体实现或者安全策略上存在的缺陷,网络漏洞一旦存在于计算机网络系统中,就有可能对计算机系统中的组成数据造成非常大的危害,攻击者可以利用网络漏洞来对系统进行攻击。网络漏洞会大范围的影响计算机软硬件系统,在不同的软硬件设备中都可能存在漏洞问题。随着使用者对系统的深入使用,系统中的漏洞会不断的暴露出来,旧版本的漏洞会被补丁软件修复,但是在修复的同时,又会产生新的漏洞和错误,随着时间的推移,旧漏洞会逐渐消失,而新漏洞会不断涌现,网络漏洞问题也会长期存在。 2计算机信息安全防范措施 2.1提高网络系统的防御力 网络系统的漏洞是危害计算机信息安全的根本原因,通过信息技术提高网络系统的防御能力,更好地维护网络安全才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想要提高网络系统的防御力,可以设置计算机防火墙,通过防火墙保护所有数据,而防火墙自身对于攻击、渗透是免疫的,可以有效阻隔感染性病毒和木马入侵。还有一种方法就是在计算机内安装防毒软件,该软件是电脑内部的监控系统,监控后台数据走向,一些病毒、木马通过漏洞进入计算机

信息安全工作总体方针

信息安全工作总体方针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和规范信息系统安全工作,提高信息系统整体安全防护水平,实现信息安全的可控、能控、在控,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制定本文档。 第二条本文档的目的是为本公司信息系统安全管理提供一个总体的策略性架构文件,该文件将指导信息系统的交全管理体系的建立。立全管理体系的建立是为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工作提供参照,以实现统一的安全策略管理,提高整体的网络与信息安全水平,确保安全控制措施落实到位,保障网络通信畅通和业务系统的正常运营。 第三条本文档适用各单位信息系统资产和信息技术人员的安全管理和指导,适用于信息系统安全策略的制定、安全方案的规划和安全建设的实施、适用于安全管理体系中安全管理措施的选择。 第四条引用标准及参考文件 本文档的编制参照了以下国家的标准和文件: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 (二)《关于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建设的实施指异意见》(信息运安

(2009)27号)

(三)《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GB/T 22239-2008) (四)《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管理要求》(GB/T 20269一 2006) (五)《信息系统等级保护交全建设技术方案设计要求》(报批稿) (六)《关于开展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安全建设整改工作的指异意见》(公信交[2009]1429号) 第二章方针、目标和原则 第五条信息系统安全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管理和技术并重,综合防范“的总体方针,实现信息系统安全可控、能控、在控。依照“分区、分级、分域”总体安全防护策略,执行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管理信息网络分为信息内网和信息外网,实现“双机双网”,信息内网定位为承载网络和内部办公网络,信息外网定位为对外业务网络和访问互联网用户终端网络。信息内、外网之间实施强逻辑隔离的措施。 第六条信息系统安全总体目标是确保信息系统持续、隐定、可靠运行和确保信息内容的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防止因信息系统本身故障导致信息系统不能正常使用和系统朋溃,抵御黑客、病毒、恶意代码等对信息系统发起的各类攻击和破坏,防止信息内容及数据云失和失密,防止有害信息在网上传播,防止对

浅谈XX公司的信息安全建设与管理

目录 摘要与关键词 (Ⅱ) 一、企业信息管理的现状 (1) 1.信息管理制度不完善 (1) 2.对内部和外部网络使用管理混乱 (1) 3.企业管理落后,缺少信息安全意识 (1) 4.信息安全源于每一个员工 (1) 5.管理者战略对信息建设认识不足 (1) 6.上层管理不重视,重要性被弱化 (1) 7.信息系统陈旧低端 (2) 8.信息系统、网络系统不匹配 (2) 二、安全信息的管理策略及措 (2) (一)信息安全管理策略 (2) 1.构建并完善信息管理制度 (2) 2.必须进行统一规划和分工 (2) 3.提升全员信息安全意识 (2) 4.建立信息安全培训教育制度 (2) 5.建立信息中心,加强管理和维护 (2) 6.信息安全问题需要从技术、运行环境与异常突发事件的保障三方面解决 (2) 7.定期评估,不断的改进 (2) 8.及时改进安全方案,调整安全策略 (3) (二)信息安全管理措施 (3) 三、综述 (3) 参考文献 (4)

摘要:本文以XX的信息管理为研究对象,对信息安全现状进行调研和分析,并对未来的信息安全建设将会遇到的主要问题做了深入研究。从目前信息建设、人员配置、机制流程等方面进行了差距分析与对比,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了符合本企业的信息安全管理策略的基本框架和指导建议,并提供了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实施的搭建方案,最终对该信息安全体系实施进行了总结评价与未来展望。在企业信息化大规模发展的形势下,如何有效地减少或避免因信息安全事故而带来的企业经济损失,是亟需解决的、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研究课题。本论文的研究是为了保障企业信息安全建设目标达成,并最大化地保障企业利益,并取得良好的管理效果。 关键词:信息管理;信息安全系统;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

公司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公司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一、信息安全指导方针 保障信息安全,创造用户价值,切实推行安全管理,积极预防风险,完善控制措施,信息安全,人人有责,不断提高顾客满意度。 二、计算机设备管理制度 1、计算机的使用部门要保持清洁、安全、良好的计算机设备工作环境,禁止在计算机应用环境中放置易燃、易爆、强腐蚀、强磁性等有害计算机设备安全的物品。 2、非本单位技术人员对我单位的设备、系统等进行维修、维护时,必须由本单位相关技术人员现场全程监督。计算机设备送外维修,须经有关部门负责人批准。 3、严格遵守计算机设备使用、开机、关机等安全操作规程和正确的使用方法。任何人不允许带电插拨计算机外部设备接口,计算机出现故障时应及时向电脑负责部门报告,不允许私自处理或找非本单位技术人员进行维修及操作。 三、操作员安全管理制度 (一)操作代码是进入各类应用系统进行业务操作、分级对数据存取进行控制的代码。操作代码分为系统管理代码和一般操作代码。代码的设置根据不同应用系统的要求及岗位职责而设置; (二)系统管理操作代码的设置与管理

1、系统管理操作代码必须经过经营管理者授权取得; 2、系统管理员负责各项应用系统的环境生成、维护,负责一般操作代码的生成和维护,负责故障恢复等管理及维护; 3、系统管理员对业务系统进行数据整理、故障恢复等操作,必须有其上级授权; 4、系统管理员不得使用他人操作代码进行业务操作; 5、系统管理员调离岗位,上级管理员(或相关负责人)应及时注销其代码并生成新的系统管理员代码; (三)一般操作代码的设置与管理 1、一般操作码由系统管理员根据各类应用系统操作要求生成,应按每操作用户一码设置。 2、操作员不得使用他人代码进行业务操作。 3、操作员调离岗位,系统管理员应及时注销其代码并生成新的操作员代码。 四、密码与权限管理制度 1、密码设置应具有安全性、保密性,不能使用简单的代码和标记。密码是保护系统和数据安全的控制代码,也是保护用户自身权益的控制代码。密码分设为用户密码和操作密码,用户密码是登陆系统时所设的密码,操作密码是进入各应用系统的操作员密码。密码设置不应是名字、生日,重复、顺序、规律数字等容易猜测的数字和字符串; 2、密码应定期修改,间隔时间不得超过一个月,如发现或怀

浅谈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形势下信息安全应对措施

浅谈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形势下信息安全应对措施 2014年2月27日国家主席主持召开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小组首次会议,要求把我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这足以看出国家对信息化建设和网络安全建设的重视,也侧面说明安全态势严峻。 当今世界,信息技术革命日新月异,互联网和信息化工作取得了显著发展成就,但在享受信息化建设带来的诸多便利时,信息的安全问题也日益受到重视。特别在去年6月6日“棱镜门”事件的被曝光后,让国家和更多企业正视了安全问题,促使大家对信息安全重新深度思考。 面对信息易泄露、网络易受攻击的安全态势,国家相关机关为加强管理已颁布了许多政策和法规,各企事业单位为确保信息安全,也采取了防火墙、入侵检测防御、文件流转监控、漏洞扫描等等相应技术手段防止敏感信息泄露和阻止恶意攻击,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但在各种变幻莫测的剽窃手段面前,我们只好未雨绸缪,多维度挖掘发现隐藏的安全漏洞,从根源上保护敏感信息安全,及时制止非法接入行为,实时阻断各种恶意攻击,避免无谓的经济损失和安全威胁。对此,认为可引进以下技术产品,进一步加强信息安全保护工作。 1、多防护功能集成的UltraUTM 新一代的攻击表现出了许多新的特点:一是混合型攻击,即多种攻击方式的混合;二是新漏洞的攻击产生速度快;三是伴随社会工程陷阱元素的攻击层出不穷,间谍软件、网络欺诈、基于邮件的攻击和恶意Web站点等,使得企业内部网络、敏感资产和重要数据的安全难以得到保证。 用户非常需要多样化和集成化的安全防护产品来保障应用系统的安全运行和保证内部网络和重要数据不被侵扰,例如蓝盾的高性能UTM产品,它基于蓝盾4D-UTM架构,引进动立方技术理念,采用各种科技前沿技术:先进的云安全技术、多核并行处理技术、智能检测/防御技术、蜜罐陷阱技术、自动反向拍照技术,深度整合公司多款优势的安全防护产品,形成一体化架构,革新性地解决了网络“点”(即主机)、“线”(即边界)、“面”(即全面安全策略管理)的安全管理难题,并通过加密隧道的立体防护机制,打造一个全面覆盖整体网络及设备的安全防御体系,大幅提高整体防护效率,把防护上升到应用层,实现七层协议的保护,真正做到了全网安全防护。 此外,蓝盾UltraUTM将原有基于X86架构的全线网关产品改造为多核架构(基于Cavium Octeon芯片架构),在提供多功能防护的基础上,实现并行计算性能的整体提高,解决了大数据的处理性能瓶颈,降低能耗,减少成本。 2、全网络安全设备联动 信息安全就是保护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但在面对黑客不断升级的攻击方式和窃密手段的多元化和藏匿化,单一的安全防护产品已显得力不从心。这方面如SOC之类的综合安全管理平台表现出色,它能与防火墙、IDS、信息审计、主机安全等多款网络安全设备进行联动,收集各安全设备传送过来的事件信息,进行过滤、归类、分析、整合等处理后,自动改变安全策略并统一下发至各安全设备,各安全设备接收到细粒度安全策略,及时对违规接入和恶意攻击进行阻断,形成一个自适应的闭环处理链,使网络能适应动态的安全要求。这种联动防御机制能更加快速地拆接数据包,实时审计出数据包内容是否合法,并第一时间联动其它网络安全设备实施相应的应对策略,是一种时效性较高的防御方法。 3、磁盘全盘动态加解密技术 采用国内最为先进的动态加解密技术,基于全盘物理扇区级和文件级的加密方法,结合拦截、获取、加解密、数据存取等机制对全盘数据进行实时加解密,使有居心者在加密数据面前无能为力。

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措施

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措施 信息安全保密制度 1、我公司建立了健全的信息安全保密管理制度,实现信息 安全保密责任制,切实负起确保网络与信息安全保密的责 任。严格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主办、谁负责”的原则,落实责任制,明确责任人和职责,细化工作措施和 流程,建立完善管理制度和实施办法,确保使用网络和提供 信息服务的安全。 2、网站信息内容更新全部由网站工作人员完成, 工作人员素质高、专业水平好, 有强烈的责任心和责任感。网站所有信 息发布之前都经分管领导审核批准。 工作人员采集信息将严格遵守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和相关 规定。严禁通过我公司网站及短信平台散布《互联网信息管 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明令禁止的信息(即“九不准”), 一经发现,立即删除。 3、遵守对网站服务信息监视,保存、清除和备份的制度。 开展对网络有害信息的清理整治工作,对违法犯罪案件,报 告并协助公安机关查处。 4、所有信息都及时做备份。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网站将保 存60 天内系统运行日志和用户使用日志记录,短信服务系 统将保存 5 个月以内的系统及用户收发短信记录。制定并遵守安全教

育和培训制度。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增强用户网络安全意识,自觉遵守互联网管理有关法律、法规,不泄密、不制作和传 播有害信息,不链接有害信息或网页。 安全技术保障措施 防病毒、防黑客攻击技术措施是防止不法分子利用互联网络 进行破坏活动,保护互联网络和电子公告服务的信息安全的 需要。我公司特此制定以下防病毒、防黑客攻击的安全技术 措施: 1、所有接入互联网的计算机应使用经公安机关检测合格的 防病毒产品并定期下载病毒特征码对杀毒软 件升级,确保计算机不会受到已发现的病毒攻击。 2、确保物理网络安全,防范因为物理介质、信号辐射等造 成的安全风险。 3、采用网络安全控制技术,联网单位已采用防火墙、IDS 等设备对网络安全进行防护。 4、使用漏洞扫描软件扫描系统漏洞,关闭不必要的服务端 口。 5、制订口令管理制度,防止系统口令泄露和被暴力破解。 6、制订系统补丁的管理制度,确定系统补丁的更新、安装、 发布措施,及时堵住系统漏洞。

ISMS-3012信息安全方针信息安全策略管理制度

深圳市首品精密模型有限公司 信息安全方针信息安全策略管理制度 文件编号:ISMS-3012

变更履历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提高公司信息安全管理水平,建立、健全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贯彻执行 £027001:2013《信息技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要求》,保障公司信息系统业务的正常进行,防止由于信息安全事件导致的公司损失,确保全体员工理解信息安全的重要性,执行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文件的要求,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是公司信息安全管理的纲领性文件,用于贯彻企业的信息安全管理方针、目标,是所有从事、涉及信息安全相关活动人员的行为准则,是向客户、向社会、向认证机构提供本公司信息安全管理保证能力的依据。 第三条信息部在得到信息安全委员会批准的前提下负责本制度的更改和建立,信息部定期对其适用性、持续性、有效性进行评审,汇总更改需求和建议并上报。 第四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属各单位。 第二章职责分工 第五条公司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由信息安全委员会指导和批准,委员会下设信息安全工作推进组,并设立信息安全顾问团。 第六条信息安全工作推进组由信息部信息安全专业人员和公司各部门主管任命的信息化专业员组成。 第七条信息安全顾问组由提供服务的外部安全产品公司或外聘的信息安全顾问组 成。 第八条信息安全工作推进组职责 (一)建立信息安全管理方针、目标和策略; (二)评估信息安全顾问组意见的可用性; (三)确定公司信息资产风险准则和信息安全事件处置措施; (四)组织并确保全公司信息安全教育活动的落实; (五)监控公司的信息安全情况,监督检查信息安全活动的落实情况,并定期向信 息安全委员会汇报; (六)向两化融管理委员会提出实现信息安全目标和符合信息安全方针的改进需 要,推行各项信息安全策略要求和控制措施; (七)负责公司信息安全内部、外部评估的具体安排;

浅谈某公司的信息安全建设与管理(通用版)

浅谈某公司的信息安全建设与 管理(通用版) Safety work has only a starting point and no end. Only the leadership can really pay attention to it, measures are implemented, and assessments are in place.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439

浅谈某公司的信息安全建设与管理(通用 版) 摘要:本文以XX的信息管理为研究对象,对信息安全现状进行调研和分析,并对未来的信息安全建设将会遇到的主要问题做了深入研究。从目前信息建设、人员配置、机制流程等方面进行了差距分析与对比,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了符合本企业的信息安全管理策略的基本框架和指导建议,并提供了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实施的搭建方案,最终对该信息安全体系实施进行了总结评价与未来展望。在企业信息化大规模发展的形势下,如何有效地减少或避免因信息安全事故而带来的企业经济损失,是亟需解决的、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研究课题。本论文的研究是为了保障企业信息安全建设目标达成,并最大化地保障企业利益,并取得良好的管理效果。 关键词:信息管理;信息安全系统;信息安全管理体系;一、前言

北京XX有限公司(简称BSMC)的前身是首钢日电电子有限公司(SGNEC),成立于1991年12月。由首钢总公司和日本NEC电子株式会社,致力于半导体集成电路制造和销售的生产厂商。公司拥有半导体集成电路生产的完整生产线(包括晶圆制造和IC封装),主要产品品种有MCU(微机控制单元)电路、遥控电路、显示驱动电路、通用LIC等。公司主要负责NEC电子及美国的客户,同时面向国内客户,开展Foundry产品的代研。是我国最早从事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封装和测试的高科技企业之一。由于技术合同到期,2013年12月,成为首钢总公司旗下的全资子公司。 该公司依托日本先进的半导体企业管理模式,严控制、高效率,建立了较为完备的生产管理系统。但企业信息系统的建设并不完善,还存在着各种问题。尤其是在制造业企业信息化的发展过程中,企业信息安全建设存在与企业发展不符的现象,有待于针对这些问题认真剖析展开调查进而解决,希望能够对企业今后的持续发展带来帮助。 二、企业信息管理的现状

论信息安全的风险防范和管理措施

论信息安全的风险防范与管理措施 本文结合各企事业单位信息安全管理现状与本单位的信息安全管理实践,重点论述了信息安全风险防范措施以及管理手段在信息安全建设中的重要性。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互联网业务的飞速发展,人们对信息和信息系统依赖程度日益加深,同时,信息系统承载业务的风险上升,每天都会发生入侵、数据泄露、服务瘫痪和黑客攻击等安全事件。因此,信息安全已成为信息系统建设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人们对信息安全的需求前所未有地高涨起来。 一、信息安全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直以来,许多企事业、机关政府在信息安全建设中,都存在以下2个方面的问题。 (1)存在重技术轻管理,重产品功能轻安全管理的问题。信息安全技术和产品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部分信息安全问题,但却不是简单的产品堆砌,即使采购和使用了足够先进、数量充足的信息安全产品,仍然无法避免一些信息安全事件的发生。例如,在网络安全控制方面,如果在机房中部署了防火墙也配备了入侵检测设备,但配置却是”全通”策略,

那么防火墙及检测设备形同虚设。因此,安全技术需要有完备的安全管理来支持,否则安全技术发挥不了其应有的作用。 (2)欠缺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有相当一部分单位的最高管理层对信息资产所面临威胁的严重性认识不足,缺乏信息安全意识及政策方针,以至于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安全法律法规意识淡薄,防范安全风险的教育与培训缺失,或者即使有制度也执行不利。大部分单位现有的安全管理模式仍是传统的被动的静态的管理方法,缺少未雨绸缪的预见性,不是建立在安全风险评估基础上的动态的系统管理。 二、信息安全管理的含义与作用 信息安全管理是指整个信息安全体系中,除了纯粹的技术手段以外,为完成一定的信息安全目标,遵循安全策略,按照规定的程序,运用恰当的方法而进行的规划、组织、指导、协调、控制等活动,既经过管理而解决一些安全隐患的手段,信息安全管理是信息安全技术的重要补充。 信息安全管理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在信息安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针对信息安全技术管理内容;二是信息安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需要对人进行约束和规范的管理,如各?N规章制度、权限控制等内容;三

信息安全方针和信息安全目标(参照模板)

信息安全方针和信息安全目标 信息安全方针:信息安全人人有责 本公司信息安全管理方针包括内容如下: 一、信息安全管理机制 1.公司采用系统的方法,按照ISO/IEC 27001:2005建立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全面保护本公司的信息安全。 二、信息安全管理组织 2.公司总经理对信息安全工作全面负责,负责批准信息安全方针,确定信息安全要求,提供信息安全资源。 3.公司总经理任命管理者代表负责建立、实施、检查、改进信息安全管理体系,保证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持续适宜性和有效性。 4.在公司内部建立信息安全组织机构,信息安全管理委员会和信息安全协调机构,保证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5.与上级部门、地方政府、相关专业部门建立定期经常性的联系,了解安全要求和发展动态,获得对信息安全管理的支持。 三、人员安全 6.信息安全需要全体员工的参与和支持,全体员工都有保护信息安全的职责,在劳动合同、岗位职责中应包含对信息安全的要求。特殊岗位的人员应规定特别的安全责任。对岗位调动或离职人员,应及时调整安全职责和权限。 7.对本公司的相关方,要明确安全要求和安全职责。 8.定期对全体员工进行信息安全相关教育,包括:技能、职责和意识。以提高安

全意 9.全体员工及相关方人员必须履行安全职责,执行安全方针、程序和安全措施。 四、识别法律、法规、合同中的安全 10.及时识别顾客、合作方、相关方、法律法规对信息安全的要求,采取措施,保证满足安全要求。 五、风险评估 11.根据本公司业务信息安全的特点、法律法规要求,建立风险评估程序,确定风险接受准则。 12.采用先进的风险评估技术和软件,定期进行风险评估,以识别本公司风险的变化。本公司或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时,随时评估。 13.应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采取相应措施,降低风险。 六、报告安全事件 14.公司建立报告信息安全事件的渠道和相应的主管部门。 15.全体员工有报告信息安全隐患、威胁、薄弱点、事故的责任,一旦发现信息安全事件,应立即按照规定的途径进行报告。 16.接受信息安全事件报告的主管部门应记录所有报告,及时做出相应的处理,并向报告人员反馈处理结果。 七、监督检查 17.定期对信息安全进行监督检查,包括:日常检查、专项检查、技术性检查、内部审核等。

信息安全保障措施28658

信息安全保障措施 网络与信息的安全不仅关系到公司正常业务的开展,还将影响到国家的安全,社会的稳定。我公司将认真开展网络与信息安全工作,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落实技术防范措施,保证必要的经费和条件。对有毒有害的信息进行过滤,对用户信息进行保密,确保网络与信息安全。 我公司承诺在开展信息服务业务时,将依照信息产业部颁布的《增值电信业务网络信息安全保障基本要求》(YDN126-2005)完善公司的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措施,制定相应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建立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流程,落实信息安全责任.具体措施如下: 8-1、信息安全管理人员的要求: 8-1-1、信息安全联络员制度: 我公司将建立信息安全联络员制度,具体由赵建强担任,7*24小时,我公司承诺,如我公司信息安全联络员人员有变动和调整,将在2个工作日内以书面的方式向陕西省通信管理局进行汇报。 8-1-2、信息安全管理组织机构: 我公司将建立以副总经理徐国华为主的的,以公司技术部、研发部、市场部、客户部三个部门主管领导为成员的信息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全面负责公司网络与信息安全工作.具体由信息安全联络员赵建强负责实施,由公司技术部经理高强(7*24小时)担任公司信息系统安全员,由研发部经理刘斌(7*24小时)担任公司网络技术安全员具体实施和维护网络和信息安全。 8-2、信息安全管理制度要求: 8-2-1、信息安全管理职责 我公司信息安全主要由我公司信息安全联络员赵建强督促技术部和研发部实施,具体包含以下方面: A、对整个所管范围的信息系统安全问题负责。在安全方面网络安全员、系统管理员、网络管理员和操作员要服从信息系统安全员的领导和管理; B、负责信息系统安全策略、计划和事件处理程序的决策; C、负责安全建设和运营方案的决策; D、负责安全事件处理的决策;

信息安全方针

密级:敏感 文档编号:ISMS-A-01信息安全方针 版本号:V1.0 --------------------------------------------------------------------- 保密说明:。

修订页

目录 1.目的和使用范围 (4) 2.信息安全定义 (4) 3.信息安全方针 (4) 4.安全管理机构 (4) 5.职责 (5) 6.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实施框架 (6) 7.重要原则、标准和符合性要求 (6) 8.评审 (7) 9.相关文件 (7)

1.目的和适用范围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方针指明了公司的信息安全目标和方向,并可以确保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被充分理解和贯彻实施。为明确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方针,特制定本文件。此外,本文件还描述了公司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范围。 本文件适用于公司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涉及的所有人员和组织的全部重要信息资产及过程。 2.信息安全定义 信息安全是指保证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另外也可包括诸如真实性、可核查性、不可否认性和可靠性等特性。 信息是对公司业务至关重要的一种资产,因此需要加以适当的保护。在业务环境互连日益增加的情况下这一点显得尤为重要。信息安全可防止信息受到各种威胁,以确保业务连续性,是业务风险最小化,投资回报和商业机遇最大化。 3.信息安全方针 公司信息安全方针为:全员参与、控制风险;积极预防、持续改进;客户信赖、永续经营。 4.安全管理机构 根据ISO/IEC 27001:2005的要求,为了确保信息安全工作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和获得可见的管理者支持,公司设立以下不同级别的信息安全管理机构。 信息安全管理委员会 信息安全管理委员会是本公司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的最高领导机构,承担以下方面的工作: 1)审批信息安全方针和总体职责; 2)审批信息安全的特殊方法和过程,如风险评估等; 3)审批加强信息安全的重大举措; 4)提供所需要的足够的资源; 5)协调本ISMS、公司质量管理体系和公司其他规章制度之间的关系。 信息安全委员会主席由总经理担任,常务副主席由公司总经理任命(管理者代表);信息安全管理委员会由相关部门的信息安全员组成。信息安全管理委员会主要工作为:在信息安全管理委员会主席/副主席的领导下,负责公司日常信息安全的管理与监督活动,并对相关部门提供指导和对需要培训的员工进行培训。 信息安全员 相关部门指定一位兼职的信息安全员,参与/配合信息安全委员会的活动,指导本部门信息安全管理并实施对其本部门的日常信息安全监视和检查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