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言命题与模态命题

直言命题与模态命题
直言命题与模态命题

逻辑学基础知识——直言命题的六种基本类型

(1)全称肯定命题:所有S(主项)都是P(谓项)。量项使用全称量词,联项使用肯定连词。逻辑学简称为SAP,缩写为A。如“所有的运动员都是健壮的。”

(2)全称否定命题:所有S(主项)都不是P(谓项)。量项使用全称量词,联项使用否定连词。逻辑学简称为SEP,缩写为E。如“所有的小学生都不是团员。”

(3)特称肯定命题:有的S(主项)是P(谓项)。量项使用特称量词,联项使用肯定连词。逻辑学简称为SIP,缩写为I。如“有的艺术家是残疾人。”

(4)特称否定命题:有的S(主项)不是P(谓项)。量项使用特称量词,联项使用否定连词。逻辑学简称为SOP,缩写为O。如“有的公务员不是大学生。”

(5)单称肯定命题:a(某S)是P。量项使用单称量词,联项使用肯定连词。逻辑学简称为“SaP”。如“他是小偷。”

(6)单称否定命题:a(某S)不是P。量项使用单称量词,联项使用肯定连词。逻辑学简称为“SeP”。如“我不是黄蓉。”

【小窍门】

很多考生反映几种直言命题的简称经常出现记错、记混的现象,在这里为各位考生提供一个

记忆方法。按照全称肯定命题、全称否定命题、特称肯定命题、特称否定命题的顺序,四种直言

命题的逻辑学简称分别为SAP、SEP、SIP、SOP,缩写分别为A、E、I、O,四个字母刚好与英语中

的前四个元音字母相同,故可以结合英语的元音字母来记忆。

逻辑基本知识—模态命题及其推理

在逻辑中,“必然”、“可能”、“不可能”等叫做“模态词”,包含模态词的命题叫做“模态命题”。

“必然p”、“不可能p”(必然非p)、“可能p”和“可能非p”之间的真假关系,类似于直言命题A、E、I、O之间的真假关系。

根据四种模态命题之间的逻辑关系(真假关系),便可构成一系列简单的模态命题的直接推理。

Ⅰ、根据模态命题矛盾关系的直接推理

1.必然p,推出并非可能非p;

2.并非必然p,推出可能非p;

3.可能非p,推出并非必然p;

4.并非可能非p,推出必然p;

5.必然非p,推出并非可能p;

6.并非必然非p,推出可能p;

7.可能p,推出并非必然非p;

8.并非可能p,推出必然非p;

上述1式,可举例如下:正义必然战胜邪恶,所以,并非正义可能不能战胜邪恶(即:正义不可能不能战胜邪恶)。

上述3式,可举例如下:火星上可能没有生物,所以,并非火星上必然有生物(即火星上不必然有生物)。

Ⅱ、根据模态命题反对关系的直接推理

1.必然p,推出并非必然非p。例如:

蔑视辩证法是必然要受到惩罚的,所以,蔑视辩证法并非必然不受到惩罚的。

2.必然非p,推出并非必然p。例如:

侵略战争必然是非正义战争,所以,侵略战争并非必然是正义战争。Ⅲ、根据模态命题下反对关系的直接推理

1.并非可能p,推出可能非p。例如:

某君不可能吸烟,所以,某君可能不吸烟。

2.并非可能非p,推出可能p。例如:

小王不可能不会游泳,所以,小王可能会游泳。

Ⅳ、根据模态命题差等关系的直接推理

1.必然p,推出可能p;例如:甲队必然得冠军,所以,甲队可能得冠军。

2.并非可能p,推出并非必然p;例如乙队不可能得冠军,所以,乙队不必然得冠军。

3.必然非p,推出可能非p;

4.并非可能非p,推出并非必然非p。

■最近一段时期,有关要发生地震的传言很多。一天傍晚,小明问在院里乘凉的爷爷:“爷爷,他们都说明天要地震了。”爷爷说:“根据我的观察,明天不必然地震”。小明说,“那您的意思是明天肯定不会地震了。”爷爷说不对。小明陷入了迷惑。

以下哪句话与爷爷的意思最为接近?

A 明天必然不地震。

B明天可能地震。

C 明天可能不地震。

D明天不可能地震。

[解题分析] 正确答案:C

根据模态命题对当关系,不必然p等价于可能非p。

公务员考试判断推理之直言命题

直言命题及其推理 ? 1、全称肯定命题。 ? [例1] 所有法院都是审判机关。 ? [例2] 所有法人都是具有民事行为能力的。 ? 全称肯定命题形式为:所有S 都是P 。用符号表示为:SAP 。简记为:A 。 因此,全称肯定命题陈述了S 和P 之间是全同关系或直包含于关系 2、全称否定命题 [例3] 所有抢罪都不是过失犯罪。 ? [例4] 正当防卫不是违法行为。 ? 全称否定命题形式为:所有S 都不是P 。用符号表示:SEP 。简记为:E 。 因此,全称否定命题陈述了S 和P 之间是全异关系。 图9 ? 3、特称肯定命题 [例5] 有的民事诉讼证据是能够证明民事案件真实情况的事实。 S P P S S P

? [例6] 有的民事诉讼证据是证据。 ? [例7] 有的证据是民事诉讼证据。 ? [例8] 有的民事诉讼证据是物证。 ? 特称肯定命题的形式为:有S 是P 。用符号表示为:SIP 。简记为:I 。 图10 因此,特称肯定命题陈述了S 和P 之间是全同关系或真包含于关系或真包含关系或交叉关系,但并未陈述S 与P 究竟是其中的哪一种关系。 4、特称否定命题 ? [例9] 有的遗嘱不是书面遗嘱。 ? [例10] 有的一审判决不是生效判决。 ? [例11] 有的人民法院不是法律的监督机关。 ? 特称否定命题的形式是:有S 不是P 。用符号表示为:SOP 。简记为:O 。 S p s p s p s p s p s p

图11 ?因此,特称否定命题陈述了S和P之间是真包含关系或交叉关系或全异关系,但并未陈述S与P究竟是其中的哪一种关系。 ?5、单称肯定命题 ?当直言命题的主项是单独词项时,其指称的对象是独一无二的,因此它不需要量词来刻画主项的数量。这种主项是单独词项的命题叫单称命题。?单称命题的主项可以是专有名词,如“兰州市人民法院是中级人民法院” 中的“兰州市人民法院”;也可以是摹状词(通过对某一种对象某方面特征的描述而指称该对象的词组),如“《古代法》的作者是梅因”中的“《古代法》的作者”或“这个合同不是有效合同”中的“这个合同”。 ?单称肯定命题是陈述主项指称的单个对象具有某种性质的命题。?[例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例13] 这个民事案件是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 ?单称肯定命题的形式是:这个S是P。 ?从主项同谓项外延间的关系看,由于单称肯定命题所陈述的是主项所指称的对象的全部(某单个对象)具有某种性质,因而单称肯定命题陈述的主项和谓项外延间的关系,与全称肯定命题陈述的主项和谓项外延间的关系完全相同。单称肯定命题也陈述其主项和谓项外延间的关系是全同关系或真包含于关系。正因为如此,在传统逻辑中,特别是在三段论中,都将单称肯定命题作为全称肯定命题处理。其命题形式也用符号表示为:SAP。简记为:A。 ?6、单称否定命题 ?单称否定命题是陈述主项指称的单个对象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命题。?[例14]李律师不是本案被告的诉讼代理人。

直言命题及其推理练习题答案

一、填空 1.任何命题都有两个特征,即___都有所断定__和__都有真假__。 2.直言命题由__主项___、__谓项___、__联项___、__量项__四个部分组成。 3.在直言命题中,主、谓项周延的是___E__命题;主、谓项都不周延的是___I__命题。 4.已知SAP真,根据对当关系,可推知SEP___假___,SOP___假____,SIP____真_。 5.根据直言命题对当关系,____反对___关系可以由真推假,但不能由假推真。 6.“有的大学生是党员”这一命题的种类是___特称肯定命题__,其逻辑形式是_ __SIP___。 7.“有些刑事被告人是有罪的”这一命题的逻辑常项是__有些;是_,逻辑变项是__刑事被告人;有罪的。 8.根据换位法规则,__O___命题不能换位;SAP换位后得__PIS___。 9.违反“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不得变为周延”这一三段论的规则所犯的逻辑错误叫__大项不当周延___或__小项不当周延____。 10.在三段论前提中,__中项__至少要周延一次,否则就要犯__中项两次不周延_的逻辑错误。 11.在三段论中,两个前提中有一特称的,结论必____特称__;两个前提有一否定的,结论必____否定____。 12.三段论第一格,中项分别是大前提的___主项____和小前提的___谓项___。 13.如果第二格三段论的大前提为PEM,结论为SOP。那么小前提应为___SIM___。 14.一个正确的三段论,若中项周延两次,则它不可能是第一格,也不可能是第二格。15.AEE可能是三段论第二格和第四格中的式。 二、单项选择题 1.根据对当关系,由SAP假,可推出( C )真。 D. PIS 2.如果A、B两个命题不能同假,但却可以同真,则它们之间的关系是( C )。 A.差等关系 B.矛盾关系 C.下反对关系 D.上反对关系 3.“所有的商品都是有使用价值的”为前提进行换位法直接推理,推出的结论是( C )。 A.有使用价值的是商品 B.没有使用价值的是商品 C.有的有使用价值的是商品 D.有的有使用价值的不是商品 4.有效三段论AAA式属于( A ) A.第一格B.第二格C.第三格D.第四格 5.燃素说不是真理,燃素说是假说;所以,所有假说都不是真理。这个三段论犯了( C )错误。 A.四项错误 B.中项两次不周延 C.小项不当周延 D.大项不当周延 6.以“我单位所有不骑自行车的都是干部”为前提进行推理,必然得到的结论是( C)A.我单位所有干部不骑车 B.我单位所有非干部不骑车 C.我单位有些骑车的不是干部 D.我单位所有骑车的都不是干部 7.“犯罪的不都是青少年”这一命题可以理解为( A ) A.有的犯罪的不是青少年 B.所有犯罪的都是青少年 C.所有犯罪的都不是青少年 D.所有的青少年是犯罪的 8.在一次对全省小煤矿的安全检查后,甲、乙、丙三个安检人员有如下结论:甲:有小煤矿存在安全隐患。 乙:有小煤矿不存在安全隐患。 丙:大运和宏通两个小煤矿不存在安全隐患。 如果上述三个结论只有一个正确,则以下哪项一定为真?( B )

行测逻辑推理解析题

一、找到条件之间的逻辑矛盾,真假自明 考试中有这样的试题: 试题1:某仓库失窃,四个保管员因涉嫌而被传讯。四人的供述如下: 甲:我们四人都没作案; 乙:我们中有人作案; 丙:乙和丁至少有一人没作案; 丁:我没作案。 如果四人中有两人说的是真话,有两人说的是假话,则以下哪项断定成立?( ) A.说真话的是甲和丁B.说真话的是乙和丙 C.说真话的是甲和丙D.说真话的是乙和丁 这是典型的利用分析矛盾解析的试题。历年至今,在全国各地考试中屡见鲜见。解析这类试题,关键要找到条件之间的逻辑矛盾,然后真假自明。 什么是逻辑矛盾?简明地说,两个不同的断定,必有一个真,一个假。比如:“这马是白的”和“这马不是白的”就构成了逻辑矛盾。两者不能同真也不能同假。而“这马是白的”和“这马是黄的”就不是逻辑矛盾。虽然它们不能同真,但有可能都是假的一一如果它是一匹红色的马呢?了解了这些常识,可以利用分析矛盾的方法,解答上题。 [解析] (1)四人中,两人诚实,两人说谎。 (2)甲和乙的话有矛盾! 甲:我们四人都没作案; 乙:我们中有人作案; 可断定:甲和乙两人一个诚实一个撒谎。剩余丙、丁两人中也必然是一个诚实一个撒谎。 (3)假设:丁说的是真话,那么,可推出丙说的话也真! 丙:乙和丁至少有一人没作案; 丁:我没作案。 显然,丁说真话不成立,于是推出:丁说假话,丙说真话。 (4)断定了丁说假话,就推出甲说的也是假话,乙说真话。 答案B。即:说真话的是乙和丙。

试题2:军训最后一天,一班学生进行实弹射击。几位教官谈论一班的射击成绩。 张教官说:“这次军训时间太短,这个班没有人射击成绩会是优秀。” 孙教官说:“不会吧,有几个人以前训练过,他们的射击成绩会是优秀。” 周教官说:“我看班长或是体育委员能打出优秀成绩。” 结果发现三位教官中只有一人说对了。 由此可以推出以下哪一项肯定为真?( ) A.全班所有人的射击成绩都不是优秀B.班里所有人的射击成绩都是优秀 C.班长的射击成绩是优秀D.体育委员的射击成绩不是优秀 [解析] (1)三人中只有一个说的对。 (2)张、孙二教官说法矛盾: 张教官说:“这次军训时间太短,这个班没有人射击成绩会是优秀。” 孙教官说:“不会吧,有几个人以前训练过,他们的射击成绩会是优秀。” 断定:张孙二人一对一错。因仅有一人对,第三个人周教官必错无疑。 周教官说:我看班长或是体育委员能打出优秀成绩。 这是错话,所以班长和体育委员都不优秀(任哪一个优秀周都不会错了)。 答案D。 试题3:某律师事务所共有12名工作人员。 ①有人会使用计算机; ②有人不会使用计算机; ③所长不会使用计算机。 上述三个判断中只有一个是真的。 以下哪项正确表示了该律师事务所会使用计算机的人数? A.12人都会使用B.12人没人会使用 C仅有一个不会使用D.仅有一人会使用 [解析] (1)假设条件③真,那么条件②也必然真,这和题中“只有一真”矛盾。 ②有人不会使用计算机; ③所长不会使用计算机。 显然③必假,即所长会使用计算机为真,那么“①有人会使用计算机”是真话。 (2)我们找到了惟一真的条件是①,剩余的条件“②有人不会使用计算机”必然假,推出:12人都会

直言命题推理

第二章直言命题推理 通过本章学习,你需要掌握和了解以下问题: 1、简述直言命题的概念。? 2、直言命题的句式句式组成是什么样的。 3、判断直言命题真假的方法是什么。 4、直言命题中的矛盾求解三步法如何运用。 张建军教授认为 批判性思维离不开两个逻辑 1简单句逻辑 2复合句逻辑 对当关系的推理 对:对应 当:当什么时候

当一个命题真假确定的情况下其他相对应命题真假又是啥情况 直言命题即判断句 什么什么是啥 什么什么不是啥 直言命题也叫也叫性质命题 它是判断事物对象是否具有某种性质的命题 什么样的对象具有什么样的性质 逻辑就是研究推理 推理是由判断推出判断 逻辑也要研究判断的真假问题 最基本的判断句就是直言命题 是肯定句 不是否定句 质:是/不是 量:全称句所有是/特称句有些是/单称句某一个是

所有商品是有价值的 所有人不是长生不死的 有些玫瑰是红色的 有些科学家不是大学毕业的 张三是高级工程师 某个人不是小偷 结构上 (主项谓项)非逻辑概念(联项量项)逻辑概念 SP变项:主项S 谓项P 逻辑概念能表达的叫常项 常项:联项量项 句式 A全称肯定命题:所有S是P E全称否定命题:所有S不是P I特称肯定命题:有些S是P O特称否定命题:有些S不是P a单称肯定命题:某个S是P e单称否定命题:某个S不是P

拉丁文中表肯定的affirms 于是用a表示全称肯定单称肯定,i表示特称肯定 表否定的nego 于是用e表示全称否定单称否定,o表示特称否定 1 【单选题】一个直言命题有六种形式是由它的什么项来决定的 A、主项 B、变项 C、联项 D、常项 我的答案:D得分:分 2 【单选题】逻辑常用哪几个元音字母表达六种不同的直言命题 A、AEIO B、AEIU C、AIOU D、EIOU

行测判断推理直言命题答题技巧:巧用反对关系.doc

行测判断推理直言命题答题技巧:巧用反对关系我为大家提供行测判断推理直言命题答题技巧:巧用反对关系,一起来学习一下吧!希望大家多多学习答题技巧,巧妙地快速答题! 行测判断推理直言命题答题技巧:巧用反对关系 行测直言命题中我们运用的对当关系可以解决很多问题,最常见的可能事大家熟知的矛盾,解决真假话问题可以达到快准狠的效果,但是有一类对当关系却容易被我们忽略,那就是反对关系。下面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怎么样可以用好题干中的反对关系。 1、反对关系分类 反对关系分为两类,即上反对和下反对。(1)上反对就是两个命题中必定有一个为假,可以同时为假。直言命题上反对的关系有三组:“所有是”和“所有非”,“所有是”和“某个非”,“所有非”和“某个是”。比如说:“所有人都喜欢吃水果”和“所有人都不喜欢吃水果”这中就两个命题就属于上反对关系,他们之中就必定有一句话是假话,当然也可能同时为假话。(2)下反对就是两个命题中必定有一个为真,可以同时为真。直言命题中下反对关系也有三组:“有些是”和“有些非”,“有些是”和“某个非”,“有些非”和“某个是”。例如,“有些人完成了作业”和“有些人没有完成作业”两个命题即为下反对关系,他们两者必定有一句是真话,当然也可能都属于真话。 2、反对关系的应用 反对关系的主要应用是在于真假话问题,往往题干中给出几个命题,其中有真话有假话,如果两个命题存在反对关系,那么这类型问题解决起来就很简单了。接下来我们看一下具体的题目呈现: 例1.某单位一共有43个人,单位员工在讨论关于员工的来自的省份,得到了如下几个结论: (1)单位上有些员工来自湖南省;

(2)单位上有些员工不是来自湖南省; (3)人事部的老张来自湖南省; 经过具体了解发现,上述结论中只有一个是真的,那么以下哪项结论必定为真: A,人事部老张是来自湖南省 B,该单位43个员工全部来自湖南省 C,该单位43个员工全部都不是来自湖南省 D,该单位一半以上的员工来自湖南省 【解析】通过分析我们不难发现,题干中的前两个断定的逻辑结构属于“有些是”和“有些非”的结构,属于我们在上文中所提到的下反对关系,则两个结论中必定有一个为真,由于题干中为真的结论只有一个,所以第三个结论“人事部的老张来自湖南省”这一结论一定错误,所以老张一定不是来自湖南省,进而可以得到反对关系中的“有些非”必定为真,则“有些是”必定为假,则可以得到该单位所有的员工都不是来自湖南省,答案C为正确答案。 总的来说,反对关系在考试中较为常见,如果涉及到真假题中出现有这一关系,我们就可以利用反对关系的特性快速解题,快速选出答案。 行测可能性推理复习资料:力度比较 一直以来,可能性推理都是行测逻辑判断部分的重点必考题目,很多同学在学可能性推理的时候有这样一种感觉,理论学起来简单易懂,但是一旦做题,总是一错一大片。究其原因,主要是在众多削弱、加强的选项中总是成功避开了那个最能削弱、或最能加强的正确选项。下面,我就来谈一谈可能性推理的“选项力度比较”。 角度一:必然性>或然性 主要从语言的表述上进行区分。“必然性”即表述比较绝对的选项,例如含有“一定、肯定、必须”这样表述绝对化字眼的选项,这样的选项

模态命题

模态命题 知识点 特征:句子含有“可能”“必然”“不可能”“不必然(不一定/未必)”等模态词。 模态四句转换: (1)并非(所有都必然是)=有些可能不是 (2)并非(有些必然是)=所有都可能不是 (3)并非(所有都可能是)=有些必然不是 (4)并非(有些可能是)=所有都必然不是 即当模态命题遇到其否定形式(不/并非/未)时,变换方法: ①“所有”跟“有些”互换; ②“可能”跟“必然”互换; ③“肯定”跟“否定”互换。 例题 例1 心理学专家认为,并非所有经常锻炼身体的人身体都必然健康,保持阳光心态,注重心理卫生才能身体健康。由此可见()。 A 身体不健康,心理就不健康 B 有些经常锻炼身体的人身体可能健康 C 不经常锻炼身体的人有些可能是健康的 D 有些经常锻炼身体的人身体可能不健康 【解析】:答案选D。抽离题干:并非(所有…必然…健康)=有的…可能…不健康。 例2 如果购买体育彩票必然获大奖,那么体彩事业不会如日中天的发展。由此可以推出()。 A 体彩事业真正如日中天的发展,说明购买体育彩票必然不获大奖 B体彩事业正如日中天的发展,说明购买体育彩票可能难获大奖 C 如果购买体育彩票不必然获大奖,那么体彩事业就会如日中天的发展 D 体彩事业没有如日中天的发展,说明购买彩票一定获大奖 【解析】:答案选B。翻译题干:必然获大奖→不会如日中天发展。根据推理规则“否后必否前”,如日中天发展→并非(必然获大奖),即可能不获大奖,也就是可能难获大奖。 例3 并非任何战争都必然导致自然灾害,但不可能有不阻碍战争的自然灾害。 以下哪一项与上述断定的含义最为接近?() A.有的战争可能不导致自然灾害,但任何自然灾害都可能阻碍战争 B.有的战争可能不导致自然灾害,但任何自然灾害都必然阻碍战争 C.任何战争都不可能导致自然灾害,但有的自然灾害可能阻碍战争 D.任何战争都可能不导致自然灾害,但有的自然灾害必然阻碍战争

模态命题及其推理

第三讲模态命题及其推理 第一节模态命题 无论是直言命题,还是复言命题,都是表达明确判断的句子。然而在现实情况中这样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有时会出现谈论事件发生可能性的情况 例如:今天早上堵车。 表达的是一种判断,是直言命题。但是,今天早上堵车的可能性有多大呢?是有可能会堵车呢?还是一定会堵车?为了探讨这种可能性,就要引入我们模态命题这一部分的学习 一、什么是模态命题 模态命题就是陈述事物情况的必然性或可能性的命题。直言命题和关系命题只是关于事物情况存在或不存在的陈述。但有些事物情况的存在或不存在是必然的,有些事物情况的存在或不存在是可能的,陈述这种必然性或可能性的命题就是模态命题。模态命题反映人们对客观事物认识的程度。 例如:违反客观规律必然要受到客观规律的惩罚。 辩护人的意见可能是对的。 模态命题都含有“必然”或“可能”等模态词。必然:一定、肯定、必须、必定等。可能:大概、也许等。不含有模态词的命题是非模态命题。人们使用模态命题一般是出于两种情况:1、用模态命题来反映事物本身确实存在的某种可能性或必然性。如例(1);2、我们有时对事物是否确实存在某种情况,一时还不十分清楚、确定,因而只好用可能命题来表示自己对事物情况断定的不确定的性质。如例(2)。 另外,模态词在一个模态命题中所处的位置,不是固定不变的。模态命题是在非模态命题的基础上,加上模态词而构成的。模态词可以加在命题的中间,也可以加在命题的前面或后面。如例(2)也可表述为:“可能辩护人的意见是对的”。 注意:辨别模态命题和非模态命题的关键就是看这个命题中是否包括模态词,如果包括模态词就是模态命题。 二、模态命题的种类 既然是命题,就是表示某种判断,所以,根据模态词和判断词的不同,模态命题大致可以分为四种:必然P(P是非模态命题),必然非P,可能P,可能非P。

直言命题与模态命题

[考研知识点] 一、直言命题 (一)直言命题(也叫性质命题)是断定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简单判断。直言命题从质分,有肯定和否定两种;从量分,有全称、特称和单称三种。见下表: 逻辑形式符号简称例 全称肯定命题所有S都是PSAP“A”判断所有的学生是党员 全称否定命题所有S都不是PSEP“E”判断所有的学生不是党员 特称肯定命题有的S是PSIP“I”判断有的学生是党员 特称否定命题有的S不是PSOP“O”判断有的学生不是党员 单称肯定命题某一S是PSaP“a”判断张三是党员 单称否定命题某一S不是PSeP“e”判断王五不是党员 (二)直言命题的对当关系: 上反对关系:是指两个判断不能同真,可以同假的关系。即A与E的关系。当A真时,E一定假;当A假时,E 真假不定。 下反对关系:是指两个判断不能同假,可以同真的关系。即I与O之间的关系。 矛盾关系:是指两个判断既不能同真,也不能同假的关系。即A与O、E与I的关系 从属关系:是指A与I、E与O之间的关系。当全称判断真时特称判断必真,全称判断假时特称判断真假不定;当特称判断真时全称判断真假不定,特称判断假时全称判断必假。 (三)三段论 (1)三段论的定义 三段论又称直言三段论,三段论是由包含着一个共同项的两个性质判断为前提,推出一个新的性质判断为结论的推理形式。 例如: 所有的律师都有律师资格证书;某甲是律师;所以,某甲有律师资格证书。 (2)三段论的结构:大项+中项+小项即P+M+S 1.任何一个三段论都包含并且只能包含三个不同的概念。 小项:结论中的主项。用“S”表示。 中项:在两个前提判断中出现,但在结论中不出现的概念,起媒介作用。用“M”表示。 大项:结论中的谓项。用“P”表示。 2.任何一个三段论都是由三个性质判断组成的。 大前提:包含着大项“P”和中项“M”的前提判断。 小前提:包含着小项“S”和中项“M”的前提判断。 结论:包含着大项“P”和小项“S”,由两个前提推出的新判断。 (3)三段论的规则 符合三段论规则的三段论是正确的三段论;违反三段论规则的三段论是错误的三段论。 1.一个三段论中只能有三个不同的项。 2.中项在前提中至少要周延一次。 3.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也不得周延。 4.两个否定的前提不能得出结论。 5.前提中有一否定,结论必否定;前提都肯定,则结论必肯定。 6.两个特称的前提不能得出结论。 7.前提中有一特称,结论必须也是特称。 [解题技巧] (一)解直言命题推理题,关键是从题干给出的内容出发,从中抽象出同属于对当关系的逻辑形式,根据对当关系来分析判断。 1、要把题目的日常语言转化为逻辑语言 2、看清楚题目所问是什么 3、依据题干的真假结合对当关系表判断选项的真假。

行测解题技巧-直言命题的矛盾关系

直言命题的矛盾关系 直言命题是必然性推理中比较简单的一块内容,但是由这个章节引出的矛盾关系基本贯穿了必然性推理的全部。那么什么是矛盾关系呢?简单理解的话就是非此即彼的关系,逻辑里面把同一素材的两个命题永远满足一真一假关系称为矛盾关系。 直言命题的六种分类可以写成三对矛盾关系,分别是:所有是的矛盾为有些非;所以非的矛盾是有些是;某个非的矛盾是某个是。那么这些矛盾关系什么时候用呢? 一般在两种情况下优先考虑矛盾,第一种情况,根据题干论述为真(假),选假(真);第二种情况,题干论述只有一真(假)时,即真假话问题时优先考虑矛盾。接下来我们就用一道例题来感受一下矛盾关系的考查形式。 【例1】六年级的某节语文课,甲乙丙丁四个同学中有一人没来上课,其他三个人都来上课了,老师在事后询问时,他们做了如下回答: 甲:乙没有来 乙:我不但来上课了,还回答了问题 丙:我迟到了一会,但直到下课才走 丁:如果丙来了,那就是我没有来 如果他们当中只有一个人说了谎,那么下列成立的是: A.丁没有来上课 B.乙没有来上课 C.丙没有来上课 D.甲没有来上课 【解析】A 根据题干信息把四个人的话用逻辑命题的形式表述为:甲说:非乙,乙说:乙,丙说:丙(就是丙来上课的意思),丁说:丙→非丁。四个人中只有一句假话,并且发现甲说的话和乙矛盾,那么根据矛盾关系性质可知甲乙必有一真一假,那么丙丁的话就都为真话,结合丙丁的话可知,丙来了丁没来,直接选择A选项。 那么如果这道题问说假话的是谁,那么这个时候就需要分析甲乙的话了,由题干信息可知只有一人没来,根据上述分析可直没来的是丁,所以甲说的话就为假话。 通过这道题呀,我们发现对于矛盾关系在真假话问题中的应用,解题可分三步走:1.

判断推理:直言命题上反对关系的解题技巧

在事业单位考试中有一个重要的知识点直言命题,我们今天研究的主角就是直言命题的上反对关系,揭开它的面纱。我们都知道在直言命题的对当关系中有三组关系:矛盾关系、推出关系和上下反对关系。每种关系都有其所对应的知识考点,那么在上下反对关系中的上反对具体指的是什么关系呢?它所对应的知识考点又有哪些?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相关内容。 为了更加清楚地了解上反对的含义,我们就先从上反对的核心代表词——所有是与所有非入手分析。我们通过具体的举例来进行理解,比如就拿一个班级的男女生分布情况来说,我做出两个判断“所有学生是女生”和“所有学生不是女生”,通过男女生互为矛盾,我们不难知道“所有学生不是女生”等价于“所有学生是男生”。很明显就一个班级的男女分布而言,这两句不可能同时为真,其中一定有一句话为假,即互为上反对关系命题的性质为:不能同真,必有一假。并且,当班上有男生有女生的时候,两句话就同时为假话,故“必有一假”指的是至少有一句话为假,很可能两句话都为假话。 知道了上反对的性质,我们再来看看上反对的含义,还是根据上面我们讲到的具体例子来看,我们知道男女生分布的情况一般就只有三种情况:所有学生都是女生;所有学生都不是女生,即所有学生都是男生;有些学生是女生,有些学生是男生。很明显互为上反对的“所有学生是女生”和“所有学生不是女生”虽然是对立的,不可以同时成立,但同时这两个命题并不能包含所有情况。到此,我们不难总结出上反对关系的含义:两个命题是相互对立,不能同真,必有一假,但是却不能包含所有情况。

知道了上反对的含义、性质和核心代表词,那么在考试中的主要考法是什么,或者这个知识点主要是解决什么题型的?其实,上反对关系主要是补充矛盾关系一起解决行测考试中的说话类题目的。下面结合一道具体题目,我们来看一下【例】今年春运对全市中巴客运车的安全检查后,甲乙丙三名交警有如下结论: 甲:所有中巴客运车都存在超载问题。 乙:所有中巴客运车都不存在超载问题。 丙:如意公司的中巴客运车和吉祥公司的中巴客运车都存在超载问题。 如果上述三个结论只有一个错误,则以下哪项一定为真? A. 如意公司的中巴客运车和吉祥公司的中巴客运车都不存在超载问题 B. 如意公司的中巴客运车和吉祥公司的中巴客运车都存在超载问题 C. 如意公司的中巴客运车存在超载问题,但吉祥公司的中巴客运车不存在超载问题 D. 吉祥公司的中巴客运车存在超载问题,但如意公司的中巴客运车不存在超载问题 【解析】答案B。我们来一起分析一下,不难发现题干是找不到矛盾的,但是发现甲和乙是典型的上反对关系,两句话中必有一句假话。故唯一的一句假话在甲乙中产生,推出丙的话一定为真,故正确答案为B。

直言命题的对当关系和推理

直言命题的对当关系和推理 在相同素材(谓语部分有相同内容或对象)的A、E、I,O直言命题之间的推理简称直言推理,也称直接推理,是以一个直言命题为前提,直接推出一个结论的推理,得到的结论也是直言命题。 相同素材的A、E、I、O直言命题之间的关系,称作对当关系。有如下对当关系: 矛盾关系:指A与O、E与I的关系,它们之间既不能同真,也不能同假,因而必有一真,也必有一假。 差等关系:指A与I、E与O之间的关系,如果全称命题真,则相应的特称命题真;如果特称命题假,则相应的全称命题假;如果特称命题假,则相应的全称命题假;如果全称命题假,则相应的特称命题真假不定;如果特称命题真,则相应的全称命题真假不定。 反对关系:指A与E的关系,它们之间不能同真,但可以同假。于是,若一个为真,则另一个必为假;若一个为假,则另一个真假不定。 下反对关系:指I与O之间的关系,它们之间可以同真,但不能同假。于是由一个为假,可以逻辑地推出另一个为真;但从一个为真,不能确切的知道另一个的真假。 1.(广东2006—83):在毕业考试结束后,班长想从老师那里打听成绩9班长说:“老师,这次考试不太难,估计我们班同学的成绩都在70分以上吧。”老师说:“你的前半句话不错,后半句不对。” 根据老师的意思,下列哪项必为真实?( ) A.少数同学的成绩在70分以上,多数同学的成绩在70分以下 B.多数同学的成绩在70分以上,少数同学的成绩在70分以下 C.有的同学的成绩在70分以上,有的同学的成绩在70分以下 D.如果以70分为及格,肯定有的同学成绩不及格 [答案]D [解析](1)“你的前半句话不错,后半句不对。”,即“一所有人都70分以上”,推出O命题“有些人不是70分以上”; (2)根据有人不是70分以上可推知D:如果以 70分为及格,肯定有的同学成绩不及格。[误区]:从断定O命题“有些人不是70分以上”,推不出I命题“有人70分以上”。C是错误选项。 (3)B项是对I命题的否定;C项是O命题;D项是I命题,均不能由对A命题的肯定推出。3.(江苏2006C类—47)凡美的都是真的,凡真的都是不容怀疑的,而美的事物是存在的。所以( )。 A.凡真的都是美的 B.有的美的值得怀疑 C.有的真的是美的 D.凡不美的都是要怀疑的 [答案]C

6第六章 模态命题及其推理

第五章模态命题及其推理 第一节模态命题 一、什么是模态命题? 模态命题,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是指一切包含有模态词的命题,狭义的主要是指其中包含有“必然”和“可能”这类模态词的命题。 定义:模态命题是反映事物可能性或必然性的命题。 例如:1、社会必然不断进步。 2、明天可能不下雨 这些都是模态命题。例1反映了社会进步的必然性。例2反映了“明天不下雨具有可能性”。 二、模态命题的种类 根据命题所反映的是事物可能性还是必然性,可以把模态命题分为可能命题和必然命题。 1、可能命题。反映事物情况可能性的命题是可能命题。 可能命题又分为两种:肯定可能命题和否定可能命题。 (1)肯定可能命题:是反映事物情况可能存在的命题。 例1、火星上可能有生命存在。 例2、今天可能下雨。 前者反映火星上存在生命具有可能性,后者反映今天下雨的具有可能性。 公式:“S可能是P”或“S是P是可能的”简化为: “可能P”或“◇P”(在这里,P表示命题,“◇”模态算子,表示“可能”)。 (2)否定可能命题:是反映事物情况可能不存在的命题。 例1、明天可能不下雨。 例2、他可能没有20岁。 前者反映“明天下雨”这种情况可能不存在,后者反映“他有20岁”这种情况可能不存在。 公式:“S可能不是P”或“S不是P是可能的”,也可简化为“可能┒P”(即可能非P “或”◇┒P)。 2、必然命题。反映事物情况必然存在的命题是必然命题。 (1)肯定必然命题。是反映事物情况必然存在的命题。例如: a.生物必然进行新陈代谢。 b.我国的四个现代化必然能实现。 前者反映了“生物进行新陈代谢”的必然性,后者反映了,“我国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必

模态命题

模态命题 知识点 特征: 句子含有“可能”“必然”“不可能”“不必然(不一定/未必)”等模态词。 模态四句转换: (1)并非(所有都必然是)=有些可能不是 (2)并非(有些必然是)=所有都可能不是 (3)并非(所有都可能是)=有些必然不是 (4)并非(有些可能是)=所有都必然不是 即当模态命题遇到其否定形式(不/并非/未)时,变换方法: ①“所有”跟“有些”互换; ②“可能”跟“必然”互换; ③“肯定”跟“否定”互换。 例题 例1 心理学专家认为,并非所有经常锻炼身体的人身体都必然健康,保持阳光心态,注重心理卫生才能身体健康。由此可见()。 A身体不健康,心理就不健康 B有些经常锻炼身体的人身体可能健康 C不经常锻炼身体的人有些可能是健康的 D有些经常锻炼身体的人身体可能不健康

答案选D。抽离题干: 并非(所有…必然…健康)=有的…可能…不健康。 例2 如果购买体育彩票必然获大奖,那么体彩事业不会如日中天的发展。由此可以推出()。 A体彩事业真正如日中天的发展,说明购买体育彩票必然不获大奖 B体彩事业正如日中天的发展,说明购买体育彩票可能难获大奖 C如果购买体育彩票不必然获大奖,那么体彩事业就会如日中天的发展 D体彩事业没有如日中天的发展,说明购买彩票一定获大奖 【解析】: 答案选B。翻译题干: 必然获大奖→不会如日中天发展。根据推理规则“否后必否前”,如日中天发展→并非(必然获大奖),即可能不获大奖,也就是可能难获大奖。 例3 并非任何战争都必然导致自然灾害,但不可能有不阻碍战争的自然灾害。 以下哪一项与上述断定的含义最为接近?() A.有的战争可能不导致自然灾害,但任何自然灾害都可能阻碍战争 B.有的战争可能不导致自然灾害,但任何自然灾害都必然阻碍战争 C.任何战争都不可能导致自然灾害,但有的自然灾害可能阻碍战争 D.任何战争都可能不导致自然灾害,但有的自然灾害必然阻碍战争

模态命题对当关系推理

模态命题对当关系推理 模态命题对当关系推理在近年来北京市公务员行测考试演绎推理部分占到一定的比例,主要考查的是模态命题的相互转化。本讲中公教育专家结合历年北京行测考试真题为大家讲解模态命题对当关系推理。 与直言命题相似,模态命题“必然P”、“必然非P”、“可能P”和“可能非P”在真假方面存在着必然性的制约关系。 1.矛盾关系 “必然P”与“可能非P”、“必然非P”与“可能P”之间的关系是矛盾关系。其中,一个真,另一个必假;一个假,另一个必真。二者既不可同真又不可同假。 2.反对关系 “必然P”和“必然非P”之间的关系是反对关系。其中,一个真,另一个必假;一个假,另一个则真假不定。二者可以同假但不可同真。 3.下反对关系 “可能P”和“可能非P”之间的关系是下反对关系。其中,一个假,另一个必真;一个真,另一个则真假不定。二者可以同真但不可同假。 4.从属关系 “必然P和可能P”、“必然非P和可能非P”之间的关系是从属关系。其中,“必然P”真,则“可能P”必真;“可能P”假,则“必然P”必假;“必然P”假,“可能P”则真假不定;“可能P”真,则“必然P”真假不定。 “必然非P”真,则“可能非P”必真;“可能非P”假,则“必然非P”必假;“必然非P”假,则“可能非P”真假不定;“可能非P”真,则“必然非P”真假不定。 可以用逻辑方阵表示如下图:

根据上面的关系,一方面,我们可以由一个模态命题的真或假,推知其他三个模态命题的真假情况。 示例:已知“今天可能有风”为真,可推知“今天可能无风”真假不定,“今天必然无风”假,“今天必然有风”真假不定。 另外一方面,我们可以由一个模态命题的负命题确定与其等值的模态命题。 示例:“并非他必然来”等值于“他可能不来”,“并非他必然不来”等值于“他可能来”。 模态命题的转化规则 例题1:北京行测真题 并非任何战争都必然导致自然灾害,但不可能有不阻碍战争的自然灾害。 以下哪一项与上述断定的含义最为接近?() A.有的战争可能不导致自然灾害,但任何自然灾害都可能阻碍战争 B.有的战争可能不导致自然灾害,但任何自然灾害都必然阻碍战争 C.任何战争都不可能导致自然灾害,但有的自然灾害可能阻碍战争 D.任何战争都可能不导致自然灾害,但有的自然灾害必然阻碍战争 解析:考查模态命题的转化。根据“并非所有……都”=“有的……不”,“不必然”=“可能不”,题干第一句话“并非任何战争都必然导致自然灾害”=“有的战争不必然导致自然灾害”=“有的战争可能不导致自然灾害”。根据“不可能不”=“必然”,题干第二句话“不可能有不阻碍战争的自然灾害”=“所有的自然灾害都不可能不阻碍战争”=“所有的自然灾害都必然阻碍战争”。故答案选B。 例题2:北京行测真题 若“所有灵长类动物大脑可能都具有额叶皮质”为真,则以下哪项一定为真?() A.并非所有灵长类动物大脑都具有额叶皮质,这是不必然的 B.所有灵长类动物大脑都具有额叶皮质,这是必然的

逻辑学课堂习题集

井冈山大学逻辑学课堂习题集 第一章概述 一、分析下列“逻辑”一词的含义。 1、作为一名中文系毕业生,说话做事更要讲究一定的逻辑。 2、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OLAP能自定义复杂业务计算逻辑的数据分析方法。 3、“双一流大学”才是大学,这是什么逻辑! 4、脱离生活逻辑的文学是没有生命力的。 5、刚开始接触逻辑时,学生都觉得逻辑好难。 第二章概念 一、以下划线部分是集合概念还是非集合概念? 1、清华大学是我国的重点大学。 2、我国的重点大学分布在全国各地。 3、鲁迅的小说是一天读不完的。 4、鲁迅的小说都不超过三万字。我读过鲁迅的小说。 5、一书中指出:每个人都渴望爱情。夫妻之间的爱情最终会归于平淡的亲情。 二、用欧拉图画出下列概念的关系 1、A社会主义国家 B 中国C亚洲D日本 E 亚洲国家F发展中国家 2、A男人B女人C小孩 3、A褒义词B贬义词C合成词D词 4、A公里B米C厘米D毫米 5、A警察B协警C警务人员D城市户口E交警 6、A毕业大学生B工人C教师D党员 三、以下定义是否正确?为什么? 1、期刊就是每周或每月定期出版的出版物。 2、所谓生命就是塑造出来的模式化进行的新陈代谢。 3、凡是看机会而采取行动的人叫机会主义者。 4、所谓理性,就是人区别于动物的高级神经活动;而所谓高级神经活动,就是人的理性活动。 5、词是表达概念的语言单位。 6、清醒就是非昏迷的状态。 7、商品是不供生产者本人消费的产品。 8、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就是党。 9、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未来的栋梁。 第四章简单命题及其推理 1、“一切实情都在书中”如果这句话是真的,则以下一定为真的是( D ) A.书中的一切都是实情 B.有的实情不在书中 C.书中有的不是实情 D.书中包括一切实情 2、某班级共有30位同学,他们中间有多少人学过法语?有A、B、C三人在议论: A、有些人学过法语 B、王明学过法语 C、有些人没有学过法语 已知三人中只有一人的话是正确的,问:该班有多少同学学过法语?

第五章 模态命题及其推理

第五章模态命题及其推理 “模态”一词是英文“modal”的音译,原意为“样式的”,“情态的”。模态逻辑是研究包含模态词“必然”、“可能”的模态命题及其推理的科学。模态逻辑历史很悠久,早在两千多年前,亚里士多德就对模态命题做过许多讨论,研究了模态词和模态三段论,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模态逻辑的价值被忽略了,因而模态逻辑基本上没有得到发展。直到本世纪初,美国逻辑学家Lewis用数理逻辑的方法和观点对模态逻辑作了系统的研究,这才使模态逻辑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 Lewis是由对蕴涵的讨论转而研究模态逻辑的。Russell把p→q定义为﹃p∨q,即只要p假或q真,p→q就为真,这就是所谓实质蕴涵。按照实质蕴涵的定义就出现了一些蕴涵怪论,如:(1)p→(q→p); (2)﹁p→(p→q); (3)(p→q)∨(q→p) 这几个定理分别说明了: (1)任一命题q蕴涵真命题p。 (2)假命题p蕴涵任一命题q。 (3)任何两个命题p与q,不是p蕴涵q,就是q蕴涵p。 这些怪论的出现引起了逻辑学界的一些争论,有人试图定义新的蕴涵词来代替实质蕴涵,Lewis就是其中最有名的一个。他提出把蕴涵“如果p,那么q”定义为“不可能(p∧﹁q)”,这就是所谓的严格蕴涵。严格蕴涵的定义中包含了模态词。Lewis所建立的严格蕴涵系统,形成了一个模态逻辑的命题演算系统。其他逻辑学家也通过研究,建立了包括谓词演算在内的种种模态逻辑系统。也有人对模态提出了更广义的解释,从而开拓了一些新的研究领域。 逻辑学中在两种意义上,即在狭义和广义上使用“模态”这个术语。一般认为,当“模态”这一术语被狭义的使用时,它只是指“必然的”、“可能的”这类模态词。因此,只有含有“必然的”、“可能的”这类模态词的命题被认作是狭义模态命题。例如:“物体间存在着引力是必然的”、“(p∨﹃p)是必然的”。也有一些逻辑学家对“模态”作广义的理解。广义的模态逻辑讨论的内容比狭义的模态逻辑要广泛得多。广义模态词除了必然、可能之外,还包括必须(应该)、允许、禁止;知道、相信、可接受、可疑、可证;曾经、总是、将是;优先、中立等等。这些模态词分别是道义逻辑、认识逻辑、时态逻辑和价值逻辑的研究对象。每一种模态都是现代逻辑中相应分支的研究对象。我们在这里只就其中主要的几种做一点简单的介绍。 第一节模态命题 一、什么是模态命题 模态命题就是陈述事物情况的必然性或可能性的命题。直言命题和关系命题只是关于事物情况存在或不存在的陈述。但有些事物情况的存在或不存在是必然的,有些事物情况的存在或不存在是可能的,陈述这种必然性或可能性的命题就是模态命题。模态命题反映人们对客观事物认识的程度。 例如:违反客观规律必然要受到客观规律的惩罚。 辩护人的意见可能是对的。

有关直言命题中上反对关系的考点解析

有关直言命题中上反对关系的考点解析 河南公务员考试群84482807 我们都知道在直言命题的对当关系中有三组关系:矛盾关系、推出关系和上下反对关系。每种关系都有其所对应的知识考点,那么在上下反对关系中的上反对具体指的是什么关系呢?它所对应的知识考点又有那些?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相关内容。 为了更加清楚的了解上反对的含义,我们就先从上反对的核心代表词——所有是与所有非入手分析。我们通过具体的举例来进行理解,比如就拿一个班级的男女生分布情况来说,我做出两个判断“所有学生是女生”和“所有学生不是女生”,通过男女生互为矛盾,我们不难知道“所有学生不是女生”等价于“所有学生是男生”。很明显就一个班级的男女分布而言,这两句不可能同时为真,其中一定有一句话为假,即互为上反对关系命题的性质为:不能同真,必有一假。并且,当班上有男生有女生的时候,两句话就同时为假话,故“必有一假”指的是至少有一句话为假,很可能两句话都为假话。 知道了上反对的性质,我们再来看看上反对的含义,还是根据上面我们讲到的具体例子来看,我们知道男女生分布的情况一般就只有三种情况:所有学生都是女生;所有学生都不是女生,即所有学生都是男生;有些学生是女生,有些学生是男生。很明显互为上反对的“所有学生是女生”和“所有学生不是女生”虽然是对立的,不可以同时成立,但同时这两个命题并不能包含所有情况。到此,我们不难总结出上反对关系的含义:两个命题是相互对立,不能同真,必有一假,但是却不能包含所有情况。 知道了上反对的含义、性质和核心代表词,那么在公务员考试中的主要考法是什么,或者这个知识点主要是解决什么题型的?其实,上反对关系主要是补充矛盾关系一起解决行测考试中的说话类题目的。下面结合一道具体题目,我们来看一下“ 例题:今年春运对全市中巴客运车的安全检查后,甲乙丙三名交警有如下结论: 甲:所有中巴客运车都存在超载问题。 乙:所有中巴客运车都不存在超载问题。 丙:如意公司的中巴客运车和吉祥公司的中巴客运车都存在超载问题。 如果上述三个结论只有一个错误,则以下哪项一定为真? A. 如意公司的中巴客运车和吉祥公司的中巴客运车都不存在超载问题 B. 如意公司的中巴客运车和吉祥公司的中巴客运车都存在超载问题 C. 如意公司的中巴客运车存在超载问题,但吉祥公司的中巴客运车不存在超载问题 D. 吉祥公司的中巴客运车存在超载问题,但如意公司的中巴客运车不存在超载问题 我们来一起分析一下,不难发现题干是找不到矛盾的,但是发现甲和乙是典型的上反对关系,两句话中必有一句假话。故唯一的一句假话在甲乙中产生,推出丙的话一定为真,故正确答案为B。通过这道题目,大家一定会感觉这个知识点不是特别难,较为好掌握。只要大家用心学习,一定能够熟练运用。

判断推理——逻辑判断

、必然性推理 概念间关系 直言命题的对当关系 直言命题的变形推理 三段论推理 联言命题与选言命题 假言命题 模态命题 智力推理 ? 概念间关系(概念,是构成命题与推理的基础,只有表达了一类事物的词语才是概念) 直言命题(简单命题),是断定对象是否具有某种性质的单句 ? 直言命题的对当关系(不同直言命题之间在真假方面所存在的制约关系) 所有 A 是 B 反对 ........... 所有 A 不是 B 推出 推出 有的 A 是 B. “所有A 是B ” 与“有的A 不是B ”、“.所有A 不是B ”与“有的A 是 B ”必有一真一假 “所有A 是B ”与“.所有A 不是 B ” 必有一假(可以同假) “有的 A 不是B ”与“有的 A 是 B ” 必有一真(可以同真) 一个命题前面+“并非”=这个命题的矛盾命题 所有与有的互换,有“不”的去掉,没“不”的加上 ? 直言命题的变形推理(通过改变前提中直言命题的联项或主项与谓项的关系 结论) ①换质推理 双重否定表示肯定 将“不是”改为“是”或将“是”改为“不是” ②换位推理(倒过来说) 所有A 是B 有些B 是 A 所有 A 不是 B 所有 B 不是 A 有些 A 是 B 有些 B 是 A 有些 A 不是 B 特殊词量(少数,大部分,一半)作为量项引导命题,不能换位 ? 三段论推理(两个直言命题作为前提/ 一个直言命题作为结论) (两个前提包含三个概念/ 前提和结论中,每个概念都出现两次) 两条常用规则 一特得特:两个前提不能都是特称命题(含有“有的”命题) 只有一个前提是特称,结论也是特称 一否得否:两个前反对 矛盾 . 有的A 不是 B 下反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