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原理简答题、名词解释

文学原理简答题、名词解释
文学原理简答题、名词解释

1924年的法国,单就文学领域而言,实际成就主要在诗歌领域。超现实主义是兰波文学主张的直接继承。兰波在《第二种疯癫:字的炼金术》(《地狱一季》)倡导“凭着幻觉、错觉来写诗”,对超现实主义颇有影响。但影响更大的则是一战给青年知识分子带来的幻灭感、对现状的不满、对传统价值体系的反叛,以及随之而来的非理性主义思潮。超现实主义的前身是盛行于1916-1923年之间的达达主义运动。达达主义者反对一切体系,号称要摧毁一切偶像,乃至艺术本身。他们以笛卡尔的名言“我甚至不想知道在我之前是否有过人”为座右铭。b崇尚梦幻和无意识.c反理性主义的美学思想.d 自动写作法为了排除规则、惯例等干扰,把纯粹的精神活动忠实的记录下来,布勒东等提出“自动写作法”,并进行了多方实验。他把一些朋友集合起来,在半催眠的状态下,写下自己的真实思想,然后合在一起拼成一篇文字。结果自然是会有偶尔出现的奇妙比喻以及大量的不通文句。这种写法强调创作的自发性、偶然性,反对事后修改删除。当然,布勒东很快便承认,这种写作方法仍是不够完美的,因为即使在最不受支配的情况下,总是还有最低限度的理性活动在引导写作。

2、萨特存在主义哲学的主要特点:

a存在先于本质—行动哲学。B选择即自由。c人不是自在的存在,而是自为的存在。D 自由与责任同在,对自己负责,也对他人负责,是自由的应有之义—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

3、荒诞派两巨头:贝克特与尤奈斯库。(法)

4、现代主义文艺的基本精神:

a从“镜”走向非镜。B从“灯”走向非灯。C从“人”走向非人。D从艺术走向非艺术,从美走向非美。

5、法国杜尚以故意亵渎美的方式来宣告对传统的叛逆姿态,他的艺术是晦涩的

6、现代派艺术:美→丑,和谐→失谐,规则→叛逆。

7、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关系:后现代主义文学是对现代主义文学的叛逆和继承。

8、社会主义文学之性质和特点的具体内涵

a自觉地以马克思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揭示社会生活的本质规律和历史发展方向。B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C正确处理歌颂和暴露的辩证关系,既有对美好事物的歌颂,也有对不良现象的批评d社会主义文学不是排他性的文学,而是鼓励和提倡其他性质的能够满足人民审美需要的文学的存在。

9、两结合的创作方法: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

11、创作个性与风格的关系:

1)艺术感受。刘禹锡《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宋玉《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2)艺术趣味。金庸:孤儿(郭靖、令狐冲、张无忌、杨过)。古龙:浪子(李寻欢、楚留香、陆小凤)。梁羽生:名士(《云海玉弓缘》金世遗、《白发魔女传》卓一航)3)艺术传达(结构安排与语言表达)。“作诗譬如江南诸郡造酒,皆以曲米为料,酿成则醇味如一。善饮者历历尝之曰:‘此南京酒也,此苏州酒也,此镇江酒也,此金华酒也。’其美虽同,尝之各有甄别,何哉?做手不同故尔。”——谢榛:《四溟诗话》

12、20世纪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

欧亨利:《警察和赞美诗》、《麦琪的礼物》、《最后一片树叶》,契科夫:《套中人》《万卡》《变色龙》。莫泊桑:《羊脂球》《项链》。

13、文学风格的审美价值:

a不同的文学风格有不同的审美价值.b风格的审美价值可以超越时代,但它在多大程度

上得到实现,却往往又受到时代的价值取向的影响和制约

14、风格的多样性表现:

(1)从历时态看:文学总体风格的时代性;作家个人风格的发展变化性。(2)共时态看:文学总体风格的民族性,地域性;作家个人风格的独特性。

15、风格多样性的原因:(1)客观方面:生活的多样性;审美需求的多样性。(2)主观方面:作家个体的多样性。

16、文学流派的类型:

a结社严密。有纲领有组织,如文研会。B结社松散。无纲领无组织,如江西诗派,以杜甫为祖,以黄庭坚为旗,形成一祖三宗(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c不自觉组合。如唐朝边塞诗派、田园诗派。

第七章文学的接受

1、文学接受的过程:感知语言-生成形象-把握意蕴

2、期待视野的层次:文体期待、形象期待、意蕴期待。

3、期待视野变化的原因;期待受挫,接受者主观因素发生改变。

4、期待视野的形成:a接受者的世界观与人生观:审美趣味、情感倾向、人生追求、政治态度等b一定的文学艺术素养c特定的生理机制,即读者的性别,年龄,气质类型等生理特征。

5、审美享受的层次:悦耳悦目—应目;悦心悦意—会心;悦志悦神—畅神

6、文学鉴赏产生的条件:a可供鉴赏的客体b能够感受艺术美的鉴赏主体。C鉴赏主体和鉴赏客体之间必须建立某种联系。

7、共鸣的原因:a读者期待视野中的思想观念与作者或作品中的人物的思想观念相通。B

读者期待视野中的情感体验与作者或作品中人物情感经验相同或相似c读者期待视野中的意志愿望与作者或作品中人物意愿的相近d读者期待视野中形成的特定历史处境与一定的作品所反映的历史状况有某种相通相类之处。

8、文学批评:文学批评是对以文学作品为中心兼及一切文学活动和文学现象的理性分析、评价和判断。

9、(一)文学批评与文学的生产和接受a文学批评的主要对象是作品,与文学创造密切相关.b文学批评是文学接受过程中偏重理论要求的一部分.c文学批评兼及各种文学现象,包括对其本身的评价与判断,即“批评的批评”

(二)文学批评作为意识形态评价.文学批评虽然着手于文学作品的解析,但却必须着眼于它的意识形态归属,以求确立某种批评者所遵奉和维护的那种意识形态的主导性或权威性。这在文学思潮、运动和文学论争中体现的尤为明显。

10、马克思主义的文学批评及其标准

(一)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美学的观点和历史的观点是文学批评的最高标准并构成方法论思想和一种基本原则。反映了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为用

美学观点的内涵:作家的创作是否符合艺术的规律和遵循正确的美学法则,是否有艺术独创性和较高的审美价值。

历史观点的内涵:一方面是文学作品,要看其是否描写了某一历史的客观真实面貌,是否反映了历史过程的进步要求,是否体现了历史发展的必然内涵和趋势;一方面则是批评家,在评价作品时应该具有所处历史时代的先进的历史视野和科学的历史眼光。

(二)文学批评的思想标准和艺术标准。a思想性:高度的真实性,进步的倾向性,积极健康的情感性。b艺术性。文体的评价,艺术形象的评价,意蕴批评

11、文学批评的模式

a传统批评模式。出现在20世纪之前,包括伦理道德批评、社会历史批评、审美批评。b现代批评模式。出现在20世纪后,包括心理学批评、语言学批评、文化批评。

*伦理道德批评;伦理道德批评是以一定的道德意识及其由之而形成的伦理关系作为规范来评价作品,以善、恶为基本范畴来决定对批评对象的取舍。这种批评着重于对文学作品的道德意识性质和品位的评价,实现作品的伦理价值及道德教化作用。

*社会历史批评:强调文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认为文学是再现生活并为一定的社会历史环境所形成的,因而文学作品的主要价值在于它的社会认识功用和历史意义

分析、理解和评价作品,必须将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历史条件以及作家的生活经历等与作品联系起来考察

*审美批评:中国赏鉴式的“品”、“悟”西方各审美批评流派的众说纷纭

中西审美批评模式的共同特点.(1).情感性评价。(2).体验与超越矛盾统一的批评,超功

利性(3).一种形式或形象的直觉批评。

*语言学批评:语境:“语言学转向”(lingustic turn)、索绪尔(1)俄国形式主义:什克洛夫斯基、罗曼·雅各布森(2)英美新批评:艾略特、理查兹、燕卜荪、兰塞姆(3)法国结构主义:罗兰·巴特、列维-斯特劳斯认为文学作品是一个独立自足的整体,是一种有组织的符号结构,意义只需要从文本去寻求而无需借助于外部因素加以说明。文学批评的主体就是对文本的语言分析。

12、语义分析学文学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批评的任务是在作品的范围内进行文字分析。文学作品中的文字不仅互相起作用,不仅受上下文(语境)的影响,而且受到一切出现过的上下文和其他因素的制约。

一、联系:1、生产包括创作。2、创作需要生产环节:物化→二次物化;个人性→社会性。

二、区别:1、文学创作主要是从精神生产的角度来探讨的,而文学生产则主要从商品生产的角度探讨。2、文学创作主要是作者个人的劳动;文学生产则是一种社会性的集体生产活动,需要一定的组织与机构才能进行。3、文学创作所需的物质基础较少,而文学生产不仅需要庞大的编辑、排版系统,高度发达的印刷工业,而且要消耗大量的纸张、油墨等相关物质。4、文学创作受外界的影响较小;而文学生产受外界的影响较大,受社会因素与物质因素的双重制约。5、文学创作中,作者与读者的联系相对而言比较松散;而文学生产中,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相对而言比较紧密。

2、文学生产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

a、文学生产是一种具有主体性特征的情感化与诗意化的活动

b、文学生产是以语言为

符号而展开的观念世界的生产c、文学生产的观念世界具有非感官把握性

3、文学生产与市场的关系

一、积极影响a、精英、上层→民间大众b、消费的民主化→反馈范围和力度增大c、

改善经济状况,培养作家独立意识d、增添创作的内在动力与活力,促进文学繁荣

二、消极影响:利润诉求→媚俗动机→降格以求

4、文学消费作为一般商品消费的特点

a文学生产者与文学消费者的关系成为一种纯粹的商品交换关系。b一般商品消费的规律在文学消费中同样存在并发挥着作用。c商品消费的所有运作方式在文学消费中也同样存在。

5、文学消费成为一种特殊商品消费的原因

a一般的物质产品主要满足人们物质生活的需要,而文学作品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产品,

主要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b文学产品的消费具有超时空性。c文学消费不仅仅是一种商品消费,也是一种文化信息的传播与接受,并且具有参与性,要求消费者投身其中。

6、文学消费中精神价值与市场价值的不一致

a文学作品的精神价值难以判定。b两者之间衡量的标准不同。c学科的金字塔结构与文学消费的大众性之间的矛盾。d是出版商与发行商的中介。

7、文学消费作为一种意识形态

文学生产者通过文学作品传达的意识形态性,在文学的阅读过程中,影响消费者

文学消费对于意识形态的三种反应模式:直接服务于现行体制与社会结构;直接批判现行制度的不合理性;声称远离现行政治制度的“非意识形态化”

8、文学消费作为意识形态消费的特殊性

不是以概念形式的意识形态观念直接灌输给消费者,而是寓思想观念于艺术形式的结构和艺术娱乐的效果之中。

9、文学生产规定着文学消费:文学生产提供文学消费的对象,规定文学消费的方式,规定文学消费的需要

文学消费制约着文学生产:文学消费决定着文学生产的最后完成,制约着文学生产的方式和规模,体现为文学生产的目的和动力。

10、文学消费与文学接受的区别

文学消费: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二重性;既包括阅读行为,也包括未含阅读活动的消费行为

文学接受:精神文化属性;一种阅读或欣赏的精神活动

主客观条件不同:文学消费:综合的多视角文学接受;偏于审美经验或艺术心理这一独特视角

文学消费:a主观:文化知识、阅读能力、消费心理等b客观:经济能力、闲暇时间、适当的空间等

文学接受:a主观: 阅读能力、个性、气质、性别、年龄、职业、经历、人生观、文化修养、审美趣味、艺术经验、期待视野及阅读心境等。b客观:接受对象(文本)、接受者的历史、时代背景等。

11、文学消费、文学接受和文学鉴赏的关系

文学消费(初始阶段)---文学接受(文学阅读)---文学鉴赏(高级阶段)

12、文学传播活动及其变迁

变迁轨迹a口头传播:作家、职业说书人b书籍传播(纸面传播):从手抄本到机械印刷品c电子传播:广播、电影、电视、网络d大众传播:使用印刷媒介(书籍、报纸、杂志)和电子媒介(广播、电影、电视以及电脑网络等)大量收集、复制和传播信息。

具有大范围播布、传递迅速和单向扩散或互动交流等特点。

13、口头传播的特点

首先,直接性。其次,传播者与创作者难以截然分开。第三,口头传播时期的文学作品一般都是集体的创作。第四,口头传播是一种视听复合的符号传播方式。第五,口头传播的受众范围比较狭窄。

14、纸面传播的特点

首先,纸面传播是一种非直接性的单向信息的传递。其次,是纸面传播的单一性与非直观性。第三,是对消费者的选择性。第四,纸面传播使文学生产者相对而言处于比较优势的地位。第五,纸面传播使文学成为大众消费品成为可能。

15、电子网络传播的特点

首先,电子传播具有广泛的参与性。其次,是即时性、直接性与互动性。第三,是消费

者的高选择率和伴随而来的高淘汰率。第四,新的文学手段的出现。

16、与文学相关的文化产业的类型

(1)与文学产品直接相关,以文学产品的生产、传播与消费为直接内容的文化产业。

(2)与文学内容相关的文化产业。(3)与文学活动相关的文化产业。(4)与文学作品与文学活动的翻译转化相关的文化产业。

17、文学产业化对文学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1、文学的产业化充分发挥了文学的商品效益与经济效益,增加了文学从业者的数量,提高了文学从业者的生活水平,为国民经济的增长做出了一定的贡献。2、文学产业化扩大了文学活动的规模,增加了文学作品的数量,使人民群众在文学消费方面有了更多的选择。3、文学产业化使文学增加了新的内容。

二、消极影响:1、文学作品质量的下降2、文学的快餐化倾向

第九章文学的发生与发展

1、研究文艺起源的途径a考古学——最为可靠b文化社会学c儿童心理学

2、文艺起源的主要学说:摹仿说;游戏说;巫术说;表现说

3、文艺起源于以劳动为中心的人类生存活动

4、文学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a文学随社会生活的发展而发展b经济对文学发展起最后的决定作用c文学发展与

社会物质生产发展具有不平衡关系

5、文学与其他意识形态的关系

a文学与哲学:哲学使文学深刻,文学让哲学形象。蒙田:哲学是最深奥的诗歌。苏格拉底:哲学(智慧)始于惊叹孔孟使中国文学沉重,老庄让中国文学轻灵.b文学与道德。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文学是社会的良心,学术乃天下之公器.c文学与宗教。宗教与四大文化圈:儒家、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宗教的影响:观念(神灵、超越等);题材;文体(俗讲→变文).d文学与政治。正例:雅典、盛唐气象;反例:斯巴达、秦、清

6、文学随社会生活的发展而发展

a是文学在整个社会结构中的位置及其关系所决定的。b是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根本关系决定的。c是文学的本质特征决定的。

7、经济对文学发展起最后的决定作用

a经济发展导致社会分工,对文学艺术的发展产生深刻影响。社会分工对文学的影响:一方面,促进艺术的独立发展和繁荣。另一方面,使一般民众的艺术才能受到压抑。b经济基础决定文学的社会性质及其变化发展。c经济为文学的发展创造了社会条件和物质基础,这也促进了文学的发展。

8文学发展与社会物质生产发展的不平衡关系

一、表现:1、某些有重大意义的艺术形式,只可能出现在社会发展的特定阶段,在后世反而会停滞或衰落。2、文学的繁荣有时不是出现在经济高度发展的时期或地区,而是出现在经济相对落后的时期或地区。

二、原因:1、经济对文学发展的作用,往往不是直接的。2、经济虽然是文学发展的最后决定因素,但又并非唯一的因素。3、文学艺术的发展,除了有经济、社会意识的外因外,还有其自身的独立性和发展规律。

9、文学发展中的历史继承性

一、概念.所谓文学发展的历史继承性,是指任何时代的文学发展都是以以往的文学遗

产为基础的,必然受到业已形成的文学惯例和传统的影响,始终处于与以往文学传统的历史联系之中。二、表现:a表现在思想内容上。b表现在艺术形式上。c表现在创作方法上。

10、继承文学遗产的原则:批判地继承

一、原因。a任何时代都既有健康、文明、进步的文学,也有颓废、庸俗、腐朽的文学。b历史上即使是具有进步性质的文学,也必然有历史和思想的局限,其作品可能既有优秀的一面,也有不足的一面。c文学遗产中优秀的成分,也有一个与新的历史时代是否相适应,是否能满足新的历史时代发展需要的问题。

二、原则:a坚持唯物史观,正确评价文学遗产。b坚持“古为今用”,确定文学遗产

的现实意义和作用。c认识和尊重不同时代文学遗产的特点,坚持融合,反对机械照搬。11、文学发展中的革新与创造

一、原因a革新与创造是一切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b文学的革新与创造是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决定的。c人们审美意识的发展和审美需求也要求文学不断革新创造。

二、表现:a题材的创新和主题的开掘。(唐诗主“情”→宋诗主“意”)b形式的求新。(诗→词→曲)

12、继承与革新的辩证关系:推陈出新

13、民族文学的相互影响a思想内容方面。b艺术的形式技巧方面。c文学思潮和创作方法方面。

14、各民族文学相互影响的基本规律

a社会需要是促使各民族文学相互影响的最主要的因素。b各民族文学的相互影响总是出现在各民族政治、经济交流的同时或之后。c各民族文学之间的影响是双向的,但有时并不表现为对等的作用关系。

15、全球化语境中文学民族性的新特质一是开放性。二是现代性。三是普适性。

16、萌芽时期的文学:原始社会

a诗、乐、舞一体.b文学与文章一体.c口耳相传为主.d神话与史诗的时代

17、农耕时代的文学 a 阶级性。b区域性和民族性.c 初步审美自觉。

18、工业时代的文学a党性。b商品性。c现代性。

19、高科技时代的文学文学与图像共存(图像时代与图像霸权)

20、图像时代的文化症候

a虚拟世界的仿真。b对事物时空距离的消解。c对图像接受主体差别的消解。d深度缺失。e受图像的商业化诉求的影响而走向通俗化和大众化。

21、高科技时代文学存在的必然性

a这是文化多样性发展的基本规律决定的。b这是人的创造性本质决定的。c这是文学

的特殊性决定的

22、高科技时代文学的新发展

a文学的优势突显。b文学的领域扩展。c文学的品种增多。

23、网络文学

从宏观看,网络文学是指所有在网络上传播的文学作品;从中观看,网络文学是指网络原创文学即首先在网络上发表的文学作品;从微观看,网络文学是指具有网络独特形式,脱离了网络就不能生存的文学作品如超文本、互动文学作品等,这种类型的网络文学可以称为网络依存文学。

24、网络及网络文学

a四大门户网站:雅虎、搜狐、新浪、网易.b网络文学进入中国内地:1994年

c第一个女子文学网站:花招,1996年.d中国最大的中文原创文学网站:榕树下,1997年,上海.e中国第一部网络小说:痞子蔡《第一次亲密接触》

25、网络文学的特点

a创作主体的平民化.b创作内容的低俗性和滥情性(网下是人,网上是兽).c创作过程的互动性(如接龙) d文本载体的拼贴性(超文本链接)——多媒体技术把多种艺术形式融合在一起,达到图、文、声、像并茂。在网络上,诗歌、小说、广告、戏曲、散文、绘画、动画、流行音乐、电影(画面)、电视等均可相互交融,相互拼凑、剪切、粘贴在同一主页上,或者建立起从一种艺术样式到另一种艺术样式的超文体链接。e创作动机的宣泄性(欲望叙事、生理现象(王朔)).f创作语言的生活化和幽默性(语言嬉戏、调侃、戏仿、幽默、无厘头)

26、网络文学的二律背反

a网络文学的自由与不自由.b网络文学的规范与反规范.c网络文学形象建构手段的单元与多元

27、拇指族时代的短信文学

a短信文学——手机短信文学,手机小说 b中国第一短信写手——戴鹏飞

c中国第一部短信小说——戴鹏飞《谁让你爱上洋葱的》,2004年。

补充试题

1风格的创造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分别说明

(1)体现在题材的选择和处理上;(2)体现在艺术形象的塑造和艺术意境的建构上(3)体现在主题、意境的侧重上;(4)体现在创作原则和艺术手法的选用上;(5)体现在文学体裁的驾驭上;(6)体现在语言的运用上。

2文学批评的性质和意义是什么?

性质:(1)文学批评是一种科学活动(2)文学批评是社会批评和美学批评的辩证统一;(3)文学批评具有倾向性和创造性。

意义:(1)总结创作经验,帮助作家正确认识自己的作品,提高文学创作能力;(2)指导阅读欣赏,帮助读者正确理解作品的思想和艺术价值,提高读者的鉴赏能力和艺术品味;(3)研究新的的问题,推动文学理论本身的发展,促进文学和社会的发展。

3风格的形成与发展是由哪些因素造成的?试述理由。

答:作家风格的形成与发展是与他的创作个性的形成和发展同步进行、同步实现的。影响作家的创作个性从而导致艺术风格的形成与发展,有两个方面的条件,一个是社会历史的客观条件,一个是作家自己的主观

所谓社会历史的客观条件,主要是指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政治对经济状况、社会的风俗习惯、学术思想、文艺风尚、民族的文化艺术传统、其他民族文化艺术的影响以及群众的审美需要、欣赏习惯等等。

(1)作家生活的那个时代的社会经济、政治状况和面临的社会矛盾,对他的生活命运有关决定性的影响,这种影响必然会反映到创作上来,成为风格形成的重要因素。

(2)一定时代的社会风气、学术思想也会对作家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到他的创作个性和风格。

(3)一定社会的阶级、阶层和人民群众的艺术趣味和欣赏习惯所形成的文艺风尚,也会影响作家的创作个性和风格。(4)中外文艺传统和别人的艺术经验,也会影响到作家的创作个性和风格。

(二)作家自己的主观条件

作家自己的主观条件主要是指作家的生活经历、人生态度、文化艺术修养、心理气质、审美情趣等所形成的独特个性。

对于作家的风格来说,客观历史条件只是造成主观条件的基础,而主观条件才是形成艺术风格的直接原因。因为,客观条件只有在影响了作家并成为他主观条件的原因时,才可以间接影响到他的风格。此外,作家的主观条件一旦形成,就会影响到他对客观条件的认识与感受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接受客观条件的影响。因此,不同的作家在客观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却形成了不同的艺术风格。文学史上根本不存在主观条件完全相同的作家,而创作个性上的任何一点差异都会给其艺术风格造成影响,因而即使在一些方面相同或相似的作家,也会以迥然不同的风格相互区别着。

总之,促进作家风格形成和发展的主客观因素是多方面的,它们综合作用的结果决定了作家认识生活和表现生活的独创性。这种主客观因素的相互作用,不是机械的拼凑,而是化学的化合,它具有整合的特点。时代、民族、地域、生活实践、思想影响、艺术传统、心理特征等等都不是单一的层面,以孤立的形式对作家的创作个性、艺术风格发生影响,而是以同时出现的方式综合进行的,它们互相作用,或互为因果,或互为渗透。

还应当指出,作家的风格形成以后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会发展变化的。这是因为,形成作家风格的主客观因素都在不断地起变化,这些变化必然反映到风格中来。因此,作家风格不仅有一个形成的过程,而且还会有一个发展的过程。对创作经历较长的作家来说,更是如此。

名词解释

1创作方法:是指作家在文学创作过程中创造具有审美价值的形象所遵循的基本原则和方法2现实主义:是19世纪盛行于欧美的文学思潮。它的兴起是在19世纪30年代。首先在英法风行。三四十年代,法国的司汤达、巴乐扎克,英国的狄更斯、萨克雷是其杰出的代表,现实主义是面对现实生活的,它要求按照生活的本来面貌来刻画、描写、其态度是客观的。现实主义并非对生活照相式的复写,而是要提炼、塑造出典型。(一是现实主义潮,二是现实主义创作所遵循的原则。)

3自然主义:是与现实主义密切相关的一种创作方法和文学思潮。排斥浪漫主义的想象与情感因素,片面发展现实主义再现生活的原则,追求纯粹客观。广义的说,具有自然主义因素的作品在中外文学史上也是普通存在的,人们一般把那些排斥浪漫主义的想象、夸张。轻视现实主义的典型概括。追求绝对的客观性,崇尚单纯的描摹自然,对生活现象作表面描绘和记录的作品称之为自然主义。狭义的说,自然主义是指19世纪下半叶在法国兴起的、以左拉等人为代表的一种文学思潮和运动。

4浪漫主义:有两种含义。一是浪漫主义思潮,二是浪漫主义创作所遵循的原则。

是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在欧洲盛行的文学思潮。它是对古典主义的一种反叛。浪漫主义侧重表现的是理想境界,注重于主观情感的抒发。其次在艺术形象的构思上,按照作家主观的情感逻辑而不是生活本身的逻辑,去想象和创造形象和理想境界。最后它往往着力于寄寓了主观理想的大自然的抒写。

5象征主义:主张通过象征、暗示、对比和联想表现作品主题,表达作者思想与哲理

6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指在以非理性主义为标志的各种文化思潮和哲学思想影响下所形成的

文学流派,包括象征主义,表现主义,未来主义,意识流小说,超现实主义,存在主义,新小说派,荒诞派,黑色幽默等。

7文学风格:(核心是文学作品风格),就是指文学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中所呈现出来的作家精神个性和独特的审美风貌。文学作品风格就是作家精神个性的体现,具有独特风格的作品。应该是主体与客体,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课件:文学风格是指作家的创作个性在文学作品的有机整体中通过言语结构所显示出来的、能引起读者持久审美享受的独创的艺术风貌。)

8创作个性:(形成是一个历史过程),是指作家在创作过程中形成的较稳定的主体心理结构特征,它是作家兴趣爱好,气质性格,艺术修养和才能禀赋等方面因素的总和。

9时代风格:每一个作家总是生活在一定的历史时期,这一时期的主导的社会矛盾,社会心理,时代精神和审美趣味,总会影响到这时期的作家,使他们形成相同或相近的风格,这就是时代的风格。[就是作家在思想和艺术上所具有的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美学风貌]

10民族风格:一个民族有着共同的地域和生活,也有着共同的文化,心理,语言和审美趣味,这种民族的特点和差异必然反映在文学中,使某一民族的文学形成自己的风格特色,这就是民族风格的基本涵义

11地域风格:是某一地区的作家在创作上所形成的地方特色,它是某一地区的生活环境,民俗风情,地域文化心理所形成的独特风貌在作家作品中的表现

12文学流派:在一定有历史时期中具有相近或相同的文学观念、创作倾向、艺术追求和美学风格的作家群体。

13文学思潮:指在一定社会历史时期内,由于一定的社会历史运动或时代变革的推动,一些政治思想相近、艺术观念相似的作家创作所形成的一种文学运动和潮流。

14文学接受: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是文学鉴赏,一是文学批评。文学接受是文学文本与读者之间的互动及其效应的全过程,是读者面对文学作品进行阅读并参与其中,运用想象与联想进行填补、创造、生产与译解的各种活动的总称。—可接受的因素(语言形式、形象、意蕴)、接受心理、接受条件等。

15期待视野:在文学阅读之前阅读的过程中,接受主体由于本身的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的生活经历、思想感情、文学修养、审美经验、欣赏习惯等等,会综合形成一种对于文学作品的期待、思维定势和欣赏水平。

16形成形象:是指读者调动自己的生活经历,阅读体验和想象力,把语言构建的形象转化为感性的生活表现形态,在自己的头脑中再现出来

17感知内涵:是指初步的掌握形象内含的某些思想。

18理解思想:是指读者运用一定的理论与方法,对文学形象进行深入地分析,把握形象内含的思想。

19鉴赏性接受:对文学作品的情感性参与、理解和创造,满足的主要是个体性的审美趣味需求。

20批评性接受:是对作品的理性检测和衡定。

21诠释性接受:对作品的历史性、知识性、社会性等进行多方面的考察与疏解,以帮助人们在接受过程中真实的重建作品。

22文学鉴赏:是人们在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中,通过把握艺术形象,玩味作品中所隐含的思想感情而获得精神满足和情感愉悦的一种审美活动。

23共鸣:是文学接受进入高潮阶段的一个标志,通常有两种含义:一是指在阅读文学作品时,读者为作品中的思想情感、理想愿望及人物的命运遭际所打动,从而形成的一种强烈的心灵感应状态;另一种意义上的共鸣是指不同的读者,包括不同时代、阶级和民族的读者,在阅读同一文学作品时可能产生的大致相同或相近的情绪激动和审美趣味趋同现象。

24文学批评:广义的“文学批评”,实际上涵括了我们今天所说的“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狭义的文学批评,指在文学鉴赏的基础上对于各种文学现象的分析、研究、评价,是

文学接受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有别于文学理论。(课件:文学批评是对以文学作品为中

心兼及一切文学活动和文学现象的理性分析、评价和判断。)

25广义的生产:产品的制造(即狭义的生产);产品的交换与消费,由此构成一个完整的社会生产过程。广义的文学生产包括文学生产(即狭义的文学生产),文学传播和文学消费。人类生产活动有两种基本的形式: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

26文学消费:是指人们为了满足自身文化、审美与娱乐等方面的精神需求而对文学产品加以加以占有、利用、阅读或欣赏的一项活动。

27文学传播:传播者借助于一定的物质媒介和传播方式,将文学信息或文学产品传递给消费者的行为与过程,主要包括文学作品的发行与流通,其主要目的是将作家的个人创作转化为某种程度的社会共享。

28文化产业: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我国的文化产业概念: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服务的经营性行业。(文化属性:具有文化内涵;产业属性:按照经济规律从事生产经营和市场运作)

29网络文学:从宏观看,网络文学是指所有在网络上传播的文学作品;从中观看,网络文学是指网络原创文学即首先在网络上发表的文学作品;从微观看,网络文学是指具有网络独特形式,脱离了网络就不能生存的文学作品如超文字、互动文学作品等,这种类型的网络文学可以称为网络依存文学。

30文学发展的历史继承性:是指任何时代的文学发展都是以以往的文学遗产为基础的,必然受到业已形成的文学惯例和传统的影响,始终处于与以往文学传统的历史联系之中。文学发展中的历史继承性,是文学发展中客观存在的必然规律,是为文学发展的历史实际充分证明的。

31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主要是指运用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对作品进行分析的一种批评方法。

文学专业考研文学理论名词解释

文学专业考研文学理论名词解释 以下内容需要回复才能看到 文艺学:研究文学的科学统称,包括文学发展史、文学批评、文学理论。 文学理论:以社会历史现实为研究对象,以哲学方法论为总指导,研究和阐明文学性质、特点和一般规律的科学。 文学观念:对文学的看法,“什么是文学”,变化中的,因民族、时代、群体、人而不同。 文学:具有审美意识形态性质的、凝结个体体验的、沟通人际交流的语言艺术。 文学四要素:世界、作家、作品和记者。文学的必备要素,体现人与客体的以象性,体现人的本质力量。 表演艺术:通过表演来展现艺术形象的艺术。 造形艺术:运用一定的材质在空间塑造立体或平面形象的艺术。 语言艺术:以语言为媒介构成艺术形象的艺术。 视界融合:同一对象,人们视界与历史已有视界交融。 文化:人类的符号思维和符号活动所创造的产品及其显示的意义的总和。广义、狭义、符号学。 文学文化:揭示人的自生存境遇和状况;叩问人生的意义;沟通人与人、人与自然的联系;憧憬人类的未来。 品质阅读:从关注文本中的用字、比兴、平仄到关注情景、人物和情节。 价值阅读:发现文本的文化内涵和价值的阅读。 物理境:事物纯然的客观存在。 心理场:事物在人的心目中的存在。 审美:处于活跃的主体,在特定的心境、时空中,在有历史文化渗透下,对客体的美的观照、感悟、判断。

审美意识形态:集团倾向性与人类共同性的、认识与情感的、无功利性与有功利性的、假定性与真实性的统一。 文学的认识性:以社会的认识,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 文学的情感性:文学认识总是以情感评价方式表现出来。 文学的假定性:文学的虚拟性。 文学的真实性:艺术形象的合情合理的性质。 经验:个人见闻和经历及所获得的知识与技能。 体验:把自己置身于价值世界去寻求、体味、创造生活的意义和诗意。 诗言志:诗是抒发人的思想感情的。 诗缘情:诗歌是抒发人的感情的。 教化:诗歌为政治教化服务的文学思想。 文艺复兴:14~16世纪,以复兴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为目标。 启蒙主义:18世纪,高扬“自由平等博爱”旗帜,反封建、反传统、反教会,唤醒民众的文学思想主张。 俄国形式主义:文学是特殊的语言建构,是艺术手法,主张“陌生化”。 结构主义:由结构主义方法论所联系起来的文学思潮,功能层、行动层、叙述层。 新批评:文本主义,认为批评应着力于文本的字义、结构的分析。 西方现象学:以现象学哲学为基础,一方面否认审美对象的初始实在性和审美价值的最终理智判断;一方面强调感觉 和知觉的直观性和审美经验在各价段的决定作用。 接受美学:建立某种“召唤结构”,有待读者响应,从而构成对话关系。 召唤结构:文学作品具有意义空白和含义不确定,召唤读者去填充和确定。

文学理论名词解释

导论(1--2 章) 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 1、文艺学:研究文学的发展过程、相关知识、文学的基本规律、文学活动中的个案的学科。 2、文学活动:由文学创作活动、文学接受活动组成的一个循环运动,它包括世界、作家、作品、读 者四个要素。 3、文学理论:研究文学活动的基本规律、基本原理、范畴、文学研究的方法的一门学科。 4、文学批评:以文学作品为中心,对作家、作品、读者、文学思潮作理性的分析、研究的一门学科。 5、文学史:以历时方法,记载文学活动的过程,并对重要的现象作必要的阐释的一门学科。 6、文学哲学:用哲学中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原理、认识论、方法论来指导研究文学活动与社会生活关 系、作家的创作、读者的阅读性质、机制的一种文学理论形态。 7、文学心理学:文学活动中的基本环节文学创作、作品、接受过程,是作者心理、读者心理不断转 换过程,采用心理学的视角(精神分析学、投射理论)如研究文学活动的一种文学理论形态。 8、文学符号学:运用语言学、符号学的研究原理,对文学文本进行信息译码的一种文学理论形态。

9、文学社会学:把文学活动作为子系统放在社会大系统中研究,从社会文化、政治、经济、道德、 伦理、宗教等多重角度,研究作家、作品、读者与社会生活的关系,重点是作品与社会历史的对应关 系的一种文学理论形态。 10、文学价值学:研究文学活动中的文化价值的形成、转移、增值、变化的过程的一种文学理论形态。 11、文学文化学:把文学活动研究的各种理论、视角、方法综合起来的一种文学理论形态。文学理论 的发展历史存在一个倾向,由古老的文学文化学,到后来的各种形态的兴起分化,到现在又向文学文化学回归。 12、文学信息学:文学语言作为一种符号系统,负载传播信息,由编码到译码,是一个信息的生成与 转换过程,由这种研究方法构成的一种文学理论形态。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 1、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它是指马克思恩格斯原著中所阐述的文艺学思想的核心,列宁斯大林毛泽 东周恩来邓小平等革命领袖思想中所包涵的文学理论为主体,西方马克思主义流派所论述的理论为补充的文学理论体系。 2、文学活动论:文学活动是人的活动的大系统中的子系统,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一种途径,是 人的精神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它能促成人的全面的发展。 3、本质力量对象化:是人的活动的特性。人的劳动实践,不同于动物的活动,是有意识的活动,在 劳动之前就有了蓝图,人按照预先的设计有目的、有计划的加工改造对象,使对象打上主体的烙印,

文学理论试题

第一编 模拟试卷(A卷) 姓名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文学理论的建构形态主要有两种,即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 2、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中提出了文学四要素的著名观点, 所谓文学四要素,是指作品、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3、文学话语活动的构成要素一般概括为五个方面,包括说话人、受话人、________、沟通 和_____________。 4、王国维将意境分为两种,即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5、文学象征的审美特征主要有寓意性、___________和朦胧性。 6、戏剧结构的组织一般是非常严密的,这种严密的结构主要呈现为三种方式,包括开放式 结构、锁闭式结构和__________________。 7、文学语言的审美特性主要有形象性、__________、音乐性和__________。 8、英加登在《文学的艺术作品》中将文学作品区分为四个基本层面,即字音层、________、 _____________和被再现的客体。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每题1分,共10分。) 1、文艺理论是文艺学的分支之一,它是以文学活动为研究对象,系统阐述文学活动的审美 特征和文学发展的历史规律。() 2、文学的惟一源泉是社会生活,所以艺术家一般说来是“自然的奴隶”。() 3、文学形象在很大的程度上说就是文章形象。() 4、提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这一著名论断的理论家是康德。() 5、文学语言的审美要素一般只包括语音层面和修辞层面。() 6、在叙事学中,叙述内容主要包括人物、情节、叙事聚焦、叙事方式等。() 7、蒙太奇是影视的思维原则和结构手段。() 8、中国古典诗学将诗歌本文区分为言、象、意三个层次。() 9、普列汉诺夫明确将“社会中的人的心理”作为社会结构的“五项式”之一。() 10、文学形象是文学艺术表现的中心,是文学的“核心层面”。() 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艺术真实 2、典型 3、意境 4、陌生化 5、文学主题 四、简答题(每题8分,共24分) 1、什么是马克思所说的人类掌握世界的四种方式? 2、戏剧文学的特征有哪些? 3、文学形象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五、论述题(每题18分,共36分) 1、文学审美意识形态性的特点是什么? 2、举例谈谈你对叙事主体的理解。

文学理论名词解释大全

文艺学: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学科。 文学活动:把文学理解为一种活动,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等要素组成,是人类的一种高级的特殊的精神活动。 文学理论:对文学的原理、文学的范畴和判断标准等问题的研究。 文学批评:以文学理论所阐明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和方法为指导,专门地去具体分析和评论一个个作家、作品。 文学史:是一门以研究主流文学为对象的,清理并描述文学演变过程,探讨其发张规律的一门学科。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整体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德国古典哲学、美学、文艺学的基础上创立的。 中国特色:必须以中国特有的历史文化和现实经验作为土壤去培植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必须吸收中国传统的文学理论遗产,寻求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学理论的结合点。 当代性:必须在研究中国当代文学发展情况的基础上,概括当代社会主义文学实践的新经验,回答当代社会主义文学运动提出的新问题。必须面对世纪西方文论的挑战。随着科学的发展,世纪出现了许多新的学科,诸如符号学、解释学、现象学、价值学、信息论等。 生活活动:是以生产活动为基础的,人类生存、繁衍和发展的活动系统的总称。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在生产劳动中,人改造了自然,使自然变化了人化的自然;同时,人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也改造了自己,使自己被自然所丰富所改造。 文学活动的“四个要素”:作者、世界、作品、读者 文学活动的对话性结构:指文学活动不同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围绕作品这个中心,作者与世界、读者之间建立起来的是一种话语伙伴关系。其中,分别够成了若干对主体间性关系,包括自我与自我、自我与现实他者、自我与超验他者以及自我与潜在他者。在文学活动中,主体和对象的关系始终处于发展与变化之中。一方面是主体的对象化,另一方面是对象的主体化,正是在主体对象化和对象主体化的互动过程中,才生动地显示出了文学所特有的社会的和审美的本质属性。文学本体论:英美新批评强调文学作品的本体地位提出这一观点,代表人物是兰塞姆,认为文学活动的本体在于文学作品而不是外在的世界和作者。 劳动说:文学原始发生的主要学说之一,把劳动作为文学的起点。劳动提供了文学活动的前提条件,劳动产生了文学活动的需要,劳动构成了文学描写的主要内容,劳动制约了早期文学的形式。 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的“不平衡关系”:指文学进程、发展与经济的发展并不总是同步的。有时甚至是反方向的发展。这种不平衡有两种典型的体现:一是某些文艺类型只能兴盛在生产发展相对低级的阶段随生产力的发展,它的繁荣阶段也就过去了。另一种情况是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发展水平并不是呈正比例,经济落后的国家或地区可能在文学艺术上反而领先。 文学的含义:简言之,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是话语蕴籍中的审美意识形态。当然文学的含义是变化发展的。 话语:话语是一种具体的社会存在形态,是指与社会权利关系相互缠绕的具体言语方式。是特定社会语境中人与人之间从事沟通的具体言语行为,即一定的说话人与受话人之间在特定社会语境中通过文本而展开的沟通活动, 话语蕴籍:是指文学活动的蕴蓄深厚而又余味深长的语言与意义状况,表明文学作为社会话语实践蕴涵着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

文学理论简答题第三编

文学理论简答题 间追求使用阻挠性的言语;2、从具体操作意义上说,第三编文学创造 同一种民族语言在不同的作家手中,在不同语境中,其1、“艺术生产”概念是怎样提出来的?文学创造作为运用千变万化,它是不断创新的。 一种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关系如何? 4、社会生活作为文学创造的客体,它具有什么特点?答:1、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就 答:整体性、审美性和体验性。 把艺术活动称作“艺术劳动”,后来在《<政治经济学批5、为什么说只有经过作家体验过的社会生活才是文学 判>导言》中又称之为“艺术生产;2、文学创造作为一 创造的现实客体? 种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答:1、认识论的意义上,作为文学创造客观的社会生表现:A、文学创作作为精神生产的产生和发展始终是 活虽然是整体性的和具有审美性的,但是,这种特殊生以物质生产为前提和基础的;B、文学创造作为一种精 活当它还处于自在状态时,仍不能成为文学创造的真正神生产一旦从物质生产中分化出来,它就具有相对的独 的现实客体;2、审美心理的意义上,在文学创造中,立性。作家对生活的体验是一种审美的体验。 2、文学创造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与科学、宗教6、能否说“凡是写作的作家就是文学创造的主体”? 的本质区别是什么?为什么? 答:1、文学创造活动与科学活动的本质区别:科学活答:不能;1、总体意义上,文学创造的主体作为具体 动的特点是提示客体的真实本质,它通过理性思维力求的社会人,他不仅要处于具体的文学创造活动中,他还 如实地把握世界的客观规律,是把直观和表象加工成概 必须是一个美的体验者、评价者和创造者;2、从审美念、范畴的活动,目的在于获取关于客观世界的真理知主体自身的内在规定性来看,在文学创造活动中,如果 识,以满足人的理性需要;文学创造是对世界的审美掌作家完全是被动的,或成为自然的奴隶,或他的活动完 握,通过人对世界的情感体验、感受、评价,力求表达全从属于别人,那么,他就是”自身的丧失“,就不是 主体对世界的主观感受和认识;真正的文学创造的主体。 2、文学创造活动与宗教的本质区别:文学创造是一种7、文学创造材料的来源及其特征是什么? 具有话语蕴藉的审美意识形态的生产,它建立在对现实 答:来源:客观的社会生活。特征:1、精神性;2、心世界的真实感受的基础上;宗教活动却是建立在对世界 理性;3、实践性和存储的积累性。 颠倒的认识和虚幻的唯心主义臆想的基础上。8、为什么说文学材料具有主体性特征? 答:1、文学材料指作家有生以来从社会中有意接受或 3、文学话语作为一种“言语”,与日常言语、科学言语 有什么区别?为什么说言语是一种创造性语言?无意获得,因而具有主体性的一切生动、丰富但却相对 答: 粗糙的刺激或信息;2、作家的文学创造活动,主要是强调严谨的逻辑和语法结构,要求说理清楚、概念明

文学理论名词解释

第一编导论 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 1.文艺学: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包括三个分支,即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 2.文学活动:以文学创作、文学欣赏和文学批评、文学消费为主要内容的活动的总称。其一,它由世界、作者、作品、读者四元素构成。其二,它在意向上可分为两个过程,一是从创作到作品到欣赏接受的过程,这是一个精神过程。二是从文学生产到产品形成再到交换买卖的过程,这是一个商品生产与交换的过程。3.文学理论:从理论的高度和宏观视野上阐明文学的性质、特点和规律,建立起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方法。 4.文学批评:对以文学作品为中心的一切文学现象进行阐释和评价的科学。5.文学史:叙述和研究文学发展过程、分析评价各个时代的作家、作品和文学思潮的学科。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 1.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其它马克思主义者继承发展了的文学理论。它有五大基石,分别是:文学活动论、文学反映论、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文学生产论、文学交往论。 2.文学活动论:马克思主义首先把文学理解为人的一种活动,一切社会活动都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因而文学也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即人的本质力量通过文学创造和文学欣赏展现出来。 3.文学反映论:马克思主义认为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一切文学作品的客观材料和主观情思,都只能来源于社会生活,这是历史唯物主义在文学领域的运用。4.艺术生产论:马克思主义认为,在现代社会,艺术成为商品,因而艺术是生产,为资本创造价值,并受物质生产水平的制约。 5.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即文学是上层建筑中的意识形态,是意识形态中以审美为目的和归宿的特殊部门,所以是审美的意识形态。 6.艺术交往论:马克思主义把文学理解为一种交往和对话。它以作品为中心符号,构成了作家与作家、作家与此岸世界(现实生活)、作家与读者、作家与彼岸世界(理想世界)的交往对话关系。这样,文学活动就是由世界、作家、作品、读者构成的一个交往结构,或曰对话结构。 第二编文学活动 第三章文学作为活动 1.生活活动:是以生产活动为基础的人类生存、繁衍和发展的活动系统的总称。2.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就是人通过实践把自己的能力、智慧、理想、思想等本质力量展现出来,或曰转化成一个可感的对象。文学就是一种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3.文学活动四要素:按照艾布拉姆斯的观点,文学活动由四个要素构成:世界(即生活)、作者、作品、读者。这四要素相互依存。 4.文学活动的对话性结构(P46):按照哈贝马斯的理解,任何两个具有言语和行为能力的主体都可以用符号(语言)作为中介达成一种对话关系。文学作为一种语言符号系统,更是一种交往对话结构。围绕作品这个中心,作者与世界、读者建立起一种话语伙伴关系,分别构成若干对主体间性关系,包括作者与作者、

文学理论名词解释 (1)

文艺学:研究文学的科学统称,包括文学发展史、文学批评、文学理论。 文学理论:以社会历史现实为研究对象,以哲学方法论为总指导,研究和阐明文学性质、特点和一般规律的科学。 文学观念:对文学的看法,“什么是文学”,变化中的,因民族、时代、群体、人而不同。 文学:具有审美意识形态性质的、凝结个体体验的、沟通人际交流的语言艺术。 文学四要素:世界、作家、作品和记者。文学的必备要素,体现人与客体的以象性,体现人的本质力量。 表演艺术:通过表演来展现艺术形象的艺术。 造形艺术:运用一定的材质在空间塑造立体或平面形象的艺术。 语言艺术:以语言为媒介构成艺术形象的艺术。 视界融合:同一对象,人们视界与历史已有视界交融。 文化:人类的符号思维和符号活动所创造的产品及其显示的意义的总和。广义、狭义、符号学。 文学文化:揭示人的自生存境遇和状况;叩问人生的意义;沟通人与人、人与自然的联系;憧憬人类的未来。品质阅读:从关注文本中的用字、比兴、平仄到关注情景、人物和情节。 价值阅读:发现文本的文化内涵和价值的阅读。 物理境:事物纯然的客观存在。 心理场:事物在人的心目中的存在。 审美:处于活跃的主体,在特定的心境、时空中,在有历史文化渗透下,对客体的美的观照、感悟、判断。审美意识形态:集团倾向性与人类共同性的、认识与情感的、无功利性与有功利性的、假定性与真实性的统一。 文学的认识性:以社会的认识,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 文学的情感性:文学认识总是以情感评价方式表现出来。 文学的假定性:文学的虚拟性。 文学的真实性:艺术形象的合情合理的性质。 经验:个人见闻和经历及所获得的知识与技能。 体验:把自己置身于价值世界去寻求、体味、创造生活的意义和诗意。 诗言志:诗是抒发人的思想感情的。 诗缘情:诗歌是抒发人的感情的。 教化:诗歌为政治教化服务的文学思想。 文艺复兴:14~16世纪,以复兴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为目标。 启蒙主义:18世纪,高扬“自由平等博爱”旗帜,反封建、反传统、反教会,唤醒民众的文学思想主张。俄国形式主义:文学是特殊的语言建构,是艺术手法,主张“陌生化”。 结构主义:由结构主义方法论所联系起来的文学思潮,功能层、行动层、叙述层。 新批评:文本主义,认为批评应着力于文本的字义、结构的分析。 西方现象学:以现象学哲学为基础,一方面否认审美对象的初始实在性和审美价值的最终理智判断;一方面强调感觉 和知觉的直观性和审美经验在各价段的决定作用。 接受美学:建立某种“召唤结构”,有待读者响应,从而构成对话关系。 召唤结构:文学作品具有意义空白和含义不确定,召唤读者去填充和确定。 新乐府:以新乐府得名,关心民苦,揭露时弊,有现实主义倾向。 古文运动:以儒学为旗帜,以复古为口号,以文体改革为中心,以维护唐王朝为目的的散文革新运动。韩愈,柳宗元 物感说:我国古代提出的一种心与物关系的学说。 心物交融说:刘勰,关于作家艺术构思与客观事物的论点。

文学理论简答题

文学理论简答题 第一章 一、唯物史观对文学理论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建设有什么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 ①马克思创立的唯物史观,在整个社会科学领域引起了革命,它不仅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而且为历史学、哲学、伦理学、美学、文艺学等社会科学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的基础。 ②唯物史观的创立,为文学活动发生学的研究开拓了新思路,提出了新问题,指明了新方向。 二、列宁在哪些方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 1、文学发展的新方向:马克思和恩格斯事业和学说的继承者,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和领袖,即列宁,他提出文学“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为这些国家的精华、国家的力量、国家的未来服务”。 党对文学事业的领导与创作自由:①党对文学事业的领导,必须尊重文学艺术事业发展 的特点和规律。②要把作家团结到无产阶级的队伍中来。③要努力改造旧的文学乃至整个文化出版事业④只要从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每个人都有自由写他愿意写的一切”。接近工农群众与创造新生活建设者的典型形象:①列宁认为艺术典型的首要特征在于反 映社会生活的本质。②如果我们看到的是一位真正伟大的艺术家,那么他在自己的作品中至少反映出革命的某些本质的方面(列宁:《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子》) 4、批判继承优秀的文化遗产与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①列宁尖锐地批评了“无产阶级文化派的观点”,发表了《青年团的任务》《论无产阶级文化》②在继承人类的文化遗产问题上,列宁提出了“两种民族文化”的观点。③列宁关于批判地继承优秀文化遗产的理论,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和文学理论。 5、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典范:列宁继承了马克思恩格斯所开创的美学的、历史的文学批评传统,并结合俄国文学的实际,创造性地运用于对列夫·托尔斯泰作品的批评中,为我们开展文学批评树立了榜样,推动了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发展。 第二章 一、为什么说人民需要艺术,艺术更需要人民?应当如何理解文艺与人民的关系? 1、①邓小平指出“人民是文艺工作者的母亲。一切进步文艺工作者的艺术生命,就在于他们同人民之间的血肉联系。忘记、忽略或是割断这种联系,艺术生命就会枯竭。” ②人民群众给予文艺家以精神的哺育。人民群众是人类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推动历史前进的最伟大的客观物质力。 ③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人民群众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这种历史地位就决定了他们的立场、态度,他们的思想、感情、愿望、要求,代表了社会发展和历史前进的趋向。不间断的劳动、斗争和创造也铸造和培养了他们种种优美的品质和丰富的智慧。 ④因此文学家、艺术家必须密切联系人民群众,接受他们精神的哺育,使人民群众的立场、态度成为自己的立场、态度,。 2、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文艺思想突出了人民群众在历史创造活动中的决定性作用、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所建立的丰功伟业,强调人民创造历史的活动是文艺创造的丰厚土壤好和源头活水,人民是检验文艺作品的最终仲裁者。 ②坚持文艺反映人民生活,为人民群众服务,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一贯主张。

文学理论名词解释汇总情况(2)

文学理论名词解释汇总(2) 叙述声音:体现叙述者叙述动作的口气或基本态度。显在叙述者、隐在叙述者。 三分法:把文学作品为成三大类:叙事作品、抒情作品、戏剧作品。 抒情作品:表现传达作者以情感为核心的内在心性的文学作品。 情感:人对与之人发生关系的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体验。 情绪: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而产生的体验。人对外界刺激带有特殊色彩的主观态度。 审美情感:审美主体对客观审美对象是否符合自己需要所作出的一种心理反应、态度和体验。 艺术情感:对客观现实与表现对象持特定审美态度的一种情感体验。 表现论:认为艺术的本质在于表现情感,又称情感论。 托尔斯泰传达论:借助“外在符号”“传达”“感情”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兴,抒发情感;观,反映社会生活;群,沟通人与人;怨,批评时政。 抒情原则:在创作过程中,处理情感与理性、现实、语言等关系问题上,有意无意遵循的原则。 古曲主义:拥护王权;理性绝对化,否定感情的意义;

运用民族规范语,恪守“三一律”;明显的保守性。 灵感:文思敏捷、思维活跃、注意力高度集中的很顺利的创作心境。 抒情策略:创作时,在语法或修辞采用某种方法和手段以达到抒情的目的并强化抒情效果。 原型意象:在某种抒情传统中长期反复使用并因之产生了固定内涵的模式化意象。 抒情母题:在某种抒情传中基于某种原型意象而形成的内涵相对固定的大型主题。 抒情小品文:一种短小而富有抒情意味的散文。 抒情的语法策略:从语言的结构方式这一角度强化抒情效果的方法和手段。 抒情的修辞策略:运用各种修辞方式强化抒情效果的方法和手段。 文学风格:作家的创作个性在文学作品的有机整体和言语结构中所显示出来的、能引起读者持久的审美享受的艺术独创性。 创作个性:作家的气质禀赋、世界观、艺术观、审美趣味、艺术才能、审美追求等主观因素综合而的一种习惯性的行为方式。在日常个性的基础上升华。它支配着文学风格的形成和显现。

文学理论期末考试试题库整理

1、什么是文艺学? 2、什么是文学理论?(学科归属、研究对象、品格) 3、文学理论的对象和任务? 4、艾布拉姆斯《镜与灯》中的“镜”与“灯”各指什么? 5、文学活动的构成?例:什么是模仿论/表现论等?(四要素即四种理论视角) 6、文学活动的发生与发展?例:巫术发生说等概念?哪一种最合理?为什么?文学活动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的原因? 7、文学的含义?(三种含义) 8、什么是审美?审美指什么? 9、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的属性? 10、怎么理解文学是一般意识形态/审美意识形态? 11、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的表现? 12、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的表现? 13、文学语言的主要特征? 14、什么是话语蕴藉? 15、什么是精神/物质生产?关系? 16、文学创造与科学、宗教活动的区别? 17、文学创造的客体与主体? 名词解释 1.话语:文学是一种话语。话语是特定社会语境中人与人之间从事沟通的具体言语行为, 即一定的说话人和受话人之间在特定的社会语境中通过文本而展开的沟通活动,包含说话人,受话人,文本沟通,语境等要素。 2.陌生化(P142):以不常见的称谓来描写事物,而以作者或任务似乎从未见过此事物。 而不得不以陌生化的眼光把事物原原本本的具体的描写出来。从而使艺术描写不落俗套,产生一种奇特的新鲜感。 3.有意味的形式(P176):由英国文艺批评家克莱夫·贝尔提出,认为艺术的本质在于“有 意味的形式”。“意味”是指形式背后表现或隐藏的艺术家的独特的审美情感,情感是意味的唯一来源。艺术是艺术家创造的,能激发观赏者审美情感的纯形式,是美的形式,即“有意味的形式”。 4.艺术真实(P153):作家在假定性情境中,以主观性感知与诗意性创造,达到对社会生 活的内蕴,特别是那些规律性的东西的把握,体现着作家的认识和感悟(这是一种特殊真实,是主体把自己的“内在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儿创造出来的审美化真实。) 5.熟悉的陌生人:别林斯基认为,每一个典型对于读者都是熟悉的陌生人。“熟悉”是因 为它来自生活,使读者能从这一典型形象联想到某些类似的人物。“陌生”是因为有这样个性特征的人似乎从来没有过,是寄托作家审美理想的新生命,指文学典型具有独特的个性,文学典型来自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既有个性又有共性,是古今唯一的独创,是一个读者熟悉的陌生人。 6.艺术发现(P127):作家在内心积累了相当多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无意识地依据自己 认识生活和评价生活的思想原则和审美趋向,对外在事物进行观察和审视时所得到的一种独特的领悟。 7.期待视野P324:在文学阅读之先河阅读过程中,作为接受主体的读者,基于个人与社会 的复杂原因,心理上往往会有即成的思维指向与观念结构。读者这种据以阅读文本的既定心理图示,叫做阅读经验期待视野,简称期待视野。

文学理论简答题与论述题

文学理论简答题与论述题五、简答题 1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文学史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2文学理论的任务是什么? 3文学理论有哪些基本形态?其划分依据是什么? 4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石是哪些? 5文学活动的四种理论视角的依据是什么? 6人类生活活动的美学意义是什么? 7有关文学发生的学说有哪些? 8为什么文学起源上的“劳动说”比其它学说有更大合理性? 9什么是文学发展中的“不平衡”原理? 10文学概念有哪三种涵义? 11怎么理解文学的一般意识形态性? 12怎么理解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 13什么是话语? 14什么是文学的双重性质? 15文学作为话语蕴籍有什么含义? 16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学活动具有什么性质?

17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学活动的发展有哪些带规律性的经验? 18“艺术生产”的概念是怎样提出的? 19文学创造作为一种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关系如何? 20文学创造作为一种精神生产与科学、宗教的本质区别是什么?21文学历史上关于文学创造的主、客体有哪些解释? 22社会生活作为文学创造的客体具有什么特点? 23怎么理解文学创造的主体是美的体验者、评价者和创造者?24文学创造材料的特征和来源是什么? 25文学创造的艺术构思的心理机制是什么? 26文学创造的构思方式有哪些? 27什么是灵感和直觉? 28什么是突出与简化? 29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有什么区别? 30艺术真实与科学真实有什么区别? 31怎样解释艺术概括的规律? 32什么是形式创造?文学创造中,形式创造要遵循哪些原则?33文学作品有哪些类型各有哪些特征? 34有关文学作品体裁的分类有哪些?

35历史上关于文学作品的本文层次的划分有哪些?36文学典型的美学特征有哪些? 37典型任务与典型环境关系是怎样? 38怎么理解文学意境的特征? 39王国维是怎样对文学意境进行分类的? 40审美意象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41审美意象是怎样分类的? 42现代叙事学对传统叙事理论有哪些发展? 43如何理解文学叙事的特征? 44怎样理解虚实的意识形态本质? 45情节与故事有什么区别? 46什么是本文时间与故事时间? 47时长关系的变化有哪四种运动形式? 48第一人称与第三人称视角有什么区别? 49叙事与抒情有什么区别 50抒情性作品由什么构成的? 51普通话语与抒情话语有什么区别? 52风格的本质有哪些看法?

文学理论名词解释

《文学理论》名词解释 1.文学风格 文学风格是指作家的创作个性在文学文本的有机整体和言语结构中所显示出来的、能引起读者的持久的审美享受的艺术独特性。 2.情节 情节是指在特定环境中由人物性格和人物关系的发展变化所构成的一个事件的进程。 3.艺术构思 艺术构思是指作家在特定创作动机的指引下,在已然激起的创作冲动的驱使下,在选定创作对象的基础上运用艺术概括、艺术变形等手法塑造艺术形象、构织故事情节最终形成完整的艺术世界的心理过程。 4.召唤结构 召唤结构是由接受美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德国美学家伊瑟尔所提出的一个范畴,它是指由文学文本中所具有的“空白点”和“未定点”而形成的文本的潜在结构和图式化框架。 8、狭义的文艺学 狭义的文艺学专指文学理论,它是研究文学活动的性质、特征、构成、创造、接受及其发生、发展和演变的规律的一门学科。 9、文学批评 文学批评是以一定的理论和方法为基础,对以文学文本为中心的文学现象进行分析和评价的一种活动。 10、题材 题材是作家从自己的生活经验中提取出来的、作为艺术创作的直接依据的感性材料,它包括储存在作家头脑中的表象材料和情绪材料。 11、主题 文学文本中为作家所执意所表现的贯穿全篇、统帅全局的基本思想,就是文学文本的主题,又称主题思想。 13、何谓文学文本的结构? 文学文本的结构是指整个文学文本的组织架构,它具有布置全局的作用。 14、何谓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是指作家借助语言来塑造形象、表达思想情感时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艺术途径和手段的总和。 15、何谓叙述? 叙述是作家对人物、事件和场景进行概括地交代和说明的一种表达方式,叙事类文学发展的早期多用这种表现手法。 16、何谓对话? 对话是通过人物之间交谈方式来进行的一种艺术手法,它需要对话的双方共同维持才能进行下去。 17、何谓独白?

文学理论名词解释(童庆炳版 )

文学理论名词解释 1、文艺学: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 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属于人文学科的范畴,也叫文学学。 文艺学是文学实践的理论总结,又受到文艺实践的检验和修正, 并给以文学实践以指导。文艺学包括三个分支:文学理论、文学 批评、文学史。 2、文学史:指以文学产生、发展、演变的状况以及文学发展的经验 与规律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其基本任务是或揭示各个历史时 期的经济状况、审美文化、政治文化、哲学文化、和宗教文化等 对文学发展、演变的作用和影响,或揭示各个历史时期文学发展 的继承与革新的关系,或通过对具体文学现象的研究,特别 是“确立每一部作品在文学传统中的地位。” 3、文学理论:指对文学作整体和系统的研究,即关于对文学原理、 文学范畴与判断标准进行研究的一门人文学科,它以文学批评和 文学史为依据,但又高于文学批评和文学史。具体而言,它的研 究对象为完整的文学活动,包括作品、艺术家、作者和欣赏者四 个基本要素。其基础内容为文学创作论、文学文本——作品论、 文学接受论、文学观念论和文学发生发展论。 4、再现说:文学观的一种。它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世界”与“作 品”的对应关系,主张文学艺术来源于生活,是对生活的模仿和 再现。它强调社会生活对文学的本源地位,强调文学对生活的依 赖关系,体现了现实主义的创作精神,同时在一定意义上忽视了 文学艺术与创作主体的关系,忽视了作家在创作活动中的主观能 动性(个性) 5、实用说:一种出现很早、影响久远的文学观。“实用说”的文学观 从功能角度来界定文学,强调文学是一种教化的手段,如中国古 代的“兴观群怨”说、“文以载道”说 、西方贺拉斯的“寓教于乐”说等都把文学的道德教化功能摆在首位,它同时也注意到 了文学的审美特点。 6、文以载道:关于文学社会作用的一种观点。由中唐时期韩愈等 古文运动家提出,经宋代理学家的解释得到完善。它的意思是 说“文”像车,“道”像车上所载之物,通过车的运载可以到达目的 地。文学也就是传播儒家之道的工具,它注重文学的教化功 能。 7、表现说:文学观的一种,表现说主张文学艺术是作家内心世界

文学理论 简答题 第三编

文学理论简答题 第三编文学创造 1、“艺术生产”概念是怎样提出来的?文学创造作为一种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关系如何? 答:1、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就把艺术活动称作“艺术劳动”,后来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又称之为“艺术生产;2、文学创造作为一种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表现:A、文学创作作为精神生产的产生和发展始终是以物质生产为前提和基础的;B、文学创造作为一种精神生产一旦从物质生产中分化出来,它就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2、文学创造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与科学、宗教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答:1、文学创造活动与科学活动的本质区别:科学活动的特点是提示客体的真实本质,它通过理性思维力求如实地把握世界的客观规律,是把直观和表象加工成概念、范畴的活动,目的在于获取关于客观世界的真理知识,以满足人的理性需要;文学创造是对世界的审美掌握,通过人对世界的情感体验、感受、评价,力求表达主体对世界的主观感受和认识; 2、文学创造活动与宗教的本质区别:文学创造是一种具有话语蕴藉的审美意识形态的生产,它建立在对现实世界的真实感受的基础上;宗教活动却是建立在对世界颠倒的认识和虚幻的唯心主义臆想的基础上。 3、文学话语作为一种“言语”,与日常言语、科学言语有什么区别?为什么说言语是一种创造性语言? 文学言语是创造性的语言,原因:1、文学言语作为描写、表现、象征的符号体系,常常通过语言学用语的变形和一定程度的背离,采用隐喻、暗喻、转喻、暗示、象征的形式来反映外部世界,表达主体的情思,甚至房间追求使用阻挠性的言语;2、从具体操作意义上说,同一种民族语言在不同的作家手中,在不同语境中,其运用千变万化,它是不断创新的。 4、社会生活作为文学创造的客体,它具有什么特点?答:整体性、审美性和体验性。 5、为什么说只有经过作家体验过的社会生活才是文学创造的现实客体? 答:1、认识论的意义上,作为文学创造客观的社会生活虽然是整体性的和具有审美性的,但是,这种特殊生活当它还处于自在状态时,仍不能成为文学创造的真正的现实客体;2、审美心理的意义上,在文学创造中,作家对生活的体验是一种审美的体验。 6、能否说“凡是写作的作家就是文学创造的主体”?为什么? 答:不能;1、总体意义上,文学创造的主体作为具体的社会人,他不仅要处于具体的文学创造活动中,他还必须是一个美的体验者、评价者和创造者;2、从审美主体自身的内在规定性来看,在文学创造活动中,如果作家完全是被动的,或成为自然的奴隶,或他的活动完全从属于别人,那么,他就是”自身的丧失“,就不是真正的文学创造的主体。 7、文学创造材料的来源及其特征是什么? 答:来源:客观的社会生活。特征:1、精神性;2、心理性;3、实践性和存储的积累性。 8、为什么说文学材料具有主体性特征? 答:1、文学材料指作家有生以来从社会中有意接受或无意获得,因而具有主体性的一切生动、丰富但却相对粗糙的刺激或信息;2、作家的文学创造活动,主要是以主体所积累的这些内在的东西作为基础和内容,进行主体性加工与改造,使之成为创造性产品。 9、艺术发现的心理特征是什么? 答:1、是作家心灵的蓦然领悟;2、是作家独特眼光和非凡观察力的凝合,体现着深层的心理内容;3、虽然是对外在事物的一种独物把握,但在这种把握中,外在事物常常只是一个机缘,是这个机缘的某一突出之点与作家个人内心体验的契合;4、艺术发现并不改变原有事物,只是把自己透过独特眼光所看到的成分注入其中,从而在自己的知觉中出现一个新的创造物。

文学理论名词解释

文学观念:文学观念就是对文学的看法,是对“文学是什么”的回答。文学观念是发展变化的。 再现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世界”与“作品”的对应关系,即认为作品是对世界的摹仿或再现。 客观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客观说把作品抬到高于一切重于一切的地步,认为作品一旦从作家的笔下诞生之后,就获得了完全客观的性质,它既与原作家不相干,也与读者无涉,它从外界的参照物中孤立出来,本身是一个自足体,出现了所谓的“客观化走向”。 文以载道:中唐时期韩愈等古文运动家提出,经宋代理学家的解释得到完善。“文以载道”的意思是说“文”像车,“道”像车上所载之货物,通过车的运载,可以达到目的地。如果车装饰得很漂亮,却不载物,那么车再美也是无用的。可见文学也就是传播儒家之“道”的手段和工具。这样的文学观念偏于文学的教化目的。 寓教于乐:古罗马时期的思想家贺拉斯提出。认为文学的摹仿要达到“既劝谕读者,又使他喜爱,才能符合众望”。这是一种既重视摹仿又重视读者得到快感和教益的文学观念。 文学的定义:文学作为一种人类的文化形态,它是具有社会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的,凝聚着个体体验的,沟通人际的情感交流的语言艺术。 价值阅读:价值阅读表示阅读者“试图尽可能敏锐和准确地描述出他在作品中所发现的价值”。当然这里所说的价值,首先是文化价值。 审美:审美是心理处于活跃状态的主体,在特定的心境、时空中,在有历史文化渗透的条件下,对于客体的美的观照,感悟、判断。 情致:由黑格尔提出。情致是两个方面的互相渗透,一方面是个体的心情,是具体感性的,是会感动人的,另一方面是价值和理性,可以作为认识。但这两个方面完全结合在一起,不可分离。因此,对那些情致特别微妙深邃的作品,它的情致往往是无法简单地用语言传达出来的。 虚静:中国古代文论概念。“虚静” 就是使人的精神进入一种无欲无得失无功利的极端平静的状态,这样事物的一切美和丰富性就会展现在眼前。所以“虚静”可以理解为审美活动时的心理状态。 艺术真实性:简括地说,艺术真实性是指文学作品的艺术形象的合情合理的性质。 体验:所谓体验是经验中见出意义、思想和诗意的部分。 “出入”说:王国维提出。作家的体验不但要能“入”,而且要能“出”:诗人对宇宙人生,须人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人乎其内,故能写入。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入乎其内”就是“移情”式体验。“出乎其外”就是体验主体对体验的反刍。 文学文本:文学文本是供读者阅读的包含完整意义的实际语言形态,是文学这种语言艺术品的基本存在方式。 文学语言组织:文学语言组织是文学文本的最基本层次和直接现实,它是一种具有表现目的和表现性及个性。 语言层面:语言层面是文学语言组织的基本层面两种形态。 节奏:节奏是文学语言层面的基本形态之一,是语言在一定时间里呈现的长短,高低和轻型,高低和轻重型。 音律:音律也称声律,声韵或韵律,是文学的语言层面的基本形态之一,是由声调,语调和韵的变化和协调而形成的内部和谐状况。 文法层面:文法层面是文学语言组织的基本面之一,它是文学语言组织在语词,语句和篇章方面的构面法则。文法通常有三类:词法、句法和篇法。 词法:词法,又称字法,是文法层面的类型之一,是特定文本内语词的构成法则。

文学理论简答题第四编

文学理论简答题 第四编文学作品 1、简要说明现实型文学、理想型文学、象征型文学与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象征主义的关系。 答:区别:现实型、理想型、象征型文学是根据文学生产的主客体关系和文学作为意识形态对现实的不同反映方式而从一般意义上对文学产品的类型作出的划分。主义是具体的文学思潮和运动。 联系:主义是型文学在近代文学进程中的独立而充分的发展,前者分别成为后者的典型形态。 2、象征型文学同现实型文学、理想型文学的主要区别在哪里 答:1、现实型——再现现实;理想型——表现情感;象征型——寄寓某种意蕴。2、象征型文学偏重于以间接的方式去暗示客观规律和表现主观感受,而现实型、理想型文学突出意象的意义的超越性。 3、现代主义文学类型的特征是什么 答:1、主观性;2、假定性。 4、浪漫主义文学有哪些基本特征 答:1、极端强调主观精神以及主观精神在文学生产中的创造作用;2、极力推崇想象与幻想;3、追求奇特、神秘的艺术效果,强调从生活的瞬息变幻、精神的动荡以及富于特征性的各种奇特现象中提示美。 5、现实主义文学有哪些基本特征 答:1、按照生活本来面目来写作,是首要原则; 2、创作题材、描写范围全面地、充分地面向现实社会; 3、赋予人物性格以极大的历史感和丰富性,并在多重的社会关系中塑造典型形象; 4、表现出对现实的富有理智的暴露和批判。 6、象征主义文学有哪些基本特征 答:1、文学创作的本质上,强调创造性的重要性,认为艺术的价值在于创造:一种心灵状态的显示;2、在表达方式上注重暗示;3、在艺术整体上强调主观性;4、语言上注重音乐性、模糊性、不确定性、多义性和从中显示出的神秘性。 7、运用文学类型理论分析当代文学作品。 答:1、对当代文学作品进行类型划分;2、对某部作品进行分析;3、与古代、近代、现代文学类型的比较中,探讨当代文学的类型特点。 8、从诗歌基本特征看其抒情表现的艺术特长。 答:言简意深的词句,按想象、情感逻辑安排的跳跃性结构和含情蕴意的节奏、韵律,使它更长于直接或含蓄地自由抒发主观情感。 9、比较散文与报告文学的真实性。 答:报告文学真实性侧重于真实的事件;散文的真实性侧重于抒写真实的感受。 10、比较小说与剧本在反映生活方面的异同。 答:小说在反映五光十色、丰富多样的社会生活方面具有较大的自由度和优势;剧本在反映社会生活方面具有集中性、浓缩性。 11、什么是诗,诗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诗是一种语言凝练,结构跳跃,富有节奏和韵律,高度集中地反映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文学体裁;特征:凝练性、跳跃性、节奏韵律性。 12、什么是小说,小说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小说是一种侧重刻画人物形象、叙述故事情节的文学体裁。特征是:1、深入细致的人物刻画; 2、完整复杂的情节叙述; 3、具体充分地环境描写。 13、什么是散文,散文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文学散文是一种题材广泛、结构灵活,注重抒写真实感受和境遇的文学题材。特征:1、题材的广泛多样;2、结构自由灵活;3、抒写真实感受。 14、什么是报告文学,报告文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报告文学是一种在真人真事基础上塑艺术形象,及时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特征:1、及时性;2、纪实性;3、文学性。 15、什么是戏剧,戏剧文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戏剧文学是一种侧重以人物台词为手段,集中反映矛盾冲突的文学体裁。特征:1、浓缩地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