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中的中美文化差异

电视剧中的中美文化差异
电视剧中的中美文化差异

电视剧中的中美文化差异

【篇一:电视剧中的中美文化差异】

摘要:由于中国和美国的社会背景和文化传统的不同,中美文化存

在很大差异。最直接表现国家间文化的差异就是通过电视剧的形式。通过分析中美两国电视剧的差异来研究中美两国的文化差异,在今

后电视剧制作以及文化交流的过程中达到取长补短,相互学习的作用。

中国论文网 /4/view-7040986.htm

关键词:电视剧;差异;中国;美国

中图分类号:g1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

15-0110-02

表现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形式有多种多样的途径,

而电视剧是体现这些途径的最佳方式之一。电视剧在众多大众传播

媒介中脱颖而出,不仅是因为它的画面和声音的传播,它的形态更

容易被社会群体接受,而且它兼有娱乐和审美等多种功能,将不同

的艺术形式巧妙地融为一体,取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从而形成了

由多种文化融合的文化魅力,在各类电视节目中,电视剧的收视率

仅次于新闻类节目,在观众的电视消费中有重要的地位。

电视剧的功能和价值是多元的,我们在欣赏电视剧的同时,能够通

过剧中的内容了解时代和历史、了解不同民族和地域的文化、了解

不同制度下人们思想的差异,我们可以通过对中美电视剧的分析,

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从我国和美国的热播电视剧来看,剧中的表现和寓意都与国家的价

值观以及现实密不可分:我国的电视剧倾向于借助社会大环境中的

个人命运来展现国家的发展,侧重的是对家庭、亲情等伦理道德的

体现;而美国的电视剧则侧重于典型的美国式的个人英雄主义以及

对自由、自主、自立、自信的美国精神的两种价值观的展现。将从

中美两国的历史、制度差异以及两国对待电视剧的态度和电视剧的

内容等方面对中美电视剧中体现出的文化差异进行浅议。

一、历史的差异

中国是文明古国,有着五千年的文化积淀,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

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规范和制度,不同的历史朝代有着不同的历史事件,这些特点不仅为中国的电视剧提供了原料和素材,也将历史遗

留下的传统囊括其中。中国目前流行的电视剧题材多为家庭伦理剧、

红色经典剧、古装剧以及武侠剧等,如《新恋爱时代》《火线三兄弟》《陆贞传奇》《新笑傲江湖》等,这些类型都和中国社会的文化、历史和现实背景紧密相关,剧情内容或杜撰或改编,大都脱离

不了历史和现实。

从电视剧所处理的主题和内容上看,美国的电视剧和中国的电视剧

有明显差异。美国可追溯的历史不过二百余年,但是美国的这二百

年发展,却使其成为当今世界的超级大国,仅仅在其电视剧的发展

历史上,就比中国更加成熟和规范。它的电视剧内容更多地倾向于

自由开拓的美国精神,如曾经热播的西部片。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美国的电视剧如今更加关注于当下,倾向于现实。电视连续剧

主要的类型是警匪悬疑剧、都市伦理剧、医生律师剧以及科幻动作剧,这些类型代表了美国社会主流价值观中的自由精神、冒险精神

和专业精神。例如《越狱》《绝望主妇》《实习医生格蕾》以及

《吸血鬼日记》等。

因为地理环境和历史发展的差异,中国与美国所形成的文化基础、

思维方式和风俗习惯也截然不同。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以儒家思想为

核心的规矩文化,做任何事都要遵循一定的规矩,还受到等级观念

的制约。换句话说就是主张长幼有序、尊卑有别。而美国人则更注

重个人的权益,追求人人平等,主要是因为美国的文化承袭的是基

督教中的新教思想,自由、平等、开拓、冒险的精神在他们的文化

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在思维方式方面,中国人偏向的是综合性思维,采用从整体到部分的思维方式,如表达顺序时,要由大地方到小地方,即国家-省-市-区-街-号;表达时间是按年-月-日的顺序。美国人

则偏好的是分析性思维,在表达上采用从部分到整体的思维方式,

在表达空间顺序时与中国正好相反。还有中国人和美国人对待相同

事物的不同看法,都是由于两国长年累月形成的不同历史文化积淀

造成的,而这些在电视剧中有着更加明确的体现。

二、制度的差异

众所周知,中美两国的社会意识形态截然不同,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而美国是资本主义国家,不同的经济基础造就了不同的上层建筑,也形成了不同的文化形态。

我国是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的文化是在坚持马克思

主义指导地位下的民族的、大众的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政治性,这也使得我们的电视剧在一段时期内成为政治的宣传工具,制作和

播出符合社会发展主旋律的电视剧。例如《长征》《五湖四海》

《闯关东》等,但是这些剧作贴近现实,不乏有许多经典佳作。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电视剧有了飞快发展,受到改革开放的影响,电视剧的形式也受到了国际外来文化的影响,在内容上有了

极大的改变,不再只是对名著改编、英雄人物的描述和简单的记录,它开始了对时代生活的刻画。但是,电视剧的内容一方面受到国家

政权的引导,同时又受到市场经济、消费文化的强力冲击,成为当

代中国媒介在各种权力角逐中演变历程的缩影,它不仅反映了当代

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分化和冲突,同时也对当代中国社会的时

代风尚、价值观念、文化潮流产生着复杂和深刻的影响[1]。这使得

我国的电视剧市场有盲点,例如当代的某个时期题材几乎没人乐意

去碰,反而“转战”古代和抗战时期。

而且我国对于电视剧的制作与播出有一个专门的审查机构,我们俗

称的“剪刀手”――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简称广电总局。中国由

于有广电总局的节目审查,有大量的节目内容限制,除了我们熟知

的不能违反现行体制的内容外,现在还有越来越多的禁忌,色情的、暴力的自然不在话下,比如前段时间广电总局明令穿越、戏说、宫

斗题材都属于被禁止拍摄的内容。这说明了,如果拿不到拍摄许可证,就无法进行正常的拍摄。严格的审查制度使我们的电视剧质量

参差不齐,有些有深度的电视剧被拦腰截断,有些肤浅的电视剧因

不涉及敏感问题而广泛制作并播出,造成当今荧屏上天雷不断,神

剧无数。而且经过严格的审查之后,有些电视剧在制作时还是符合

时代潮流的,审查后潮流也许发生了转变,使得电视剧与时代脱节。而电视剧为了拼收视率,往往好几个台同时播,导致电视荧幕单调

统一,观众没有选择性。

而美国电视剧是基本没有审查的,只要不是深夜节目,没有太多暴力、裸露、色情和蛊惑青少年不良行为的内容,都是可以上档的,

虽然电视台也有充分的内容审查权力,但内容只要在法律框架下允

许的即可。

美国是资本主义制度,就是所谓的自由的、开放的、竞争的,这使

得美国电视剧的内容多彩多样,即使是相同类型的电视剧,也会在

内容和质量上进行竞争。优胜劣汰在美国电视剧的播出和制作上,

是最常见也是最直接的表现形式,因为美国的电视剧是纯市场调控的。因此,观众永远不知道电视剧会在什么时候结束,也许因为观

众喜爱,收视率高,连续八季、十来季都播不完,如《老友记》

《绝望的主妇》等。曾经播出了十年的《老友记》,大结局竟然引

起了全美国集体的伤感。而有的电视剧也许由于收视率差,播了三

五集就不再见踪影了。

美国的电视剧虽然剧情内容涉及多个方面,但是,它也有严格的等

级制度,针对不同年龄段的观众有严格的等级划分,美国的电视剧

分为七级,通常情况下为四级。

(1)tv-g(suitable for all audiences)适合所有人群观看。

(2)tv-pg(parental guidance suggested)儿童需要父母指导进

行观看。

(3)tv-14(parental guidance suggested for children under14)14岁以下儿童需要父母指导进行观看。

(4)tv-ma(suitable for mature audiences)仅适合17岁以上成年人观看,1998年10月以前使用tv-m标志。

分级的信息会在节目开始时显示在屏幕上,通常是左上方,时间是

15秒,如果节目时间长于1小时,那么在以后开始的每小时都要显

示分级信息。

中美两国在制度上存在的差异也是由国家的国情决定的,跟历史的

传承与时代的发展相呼应。不同的审查制度也使电视剧的质量产生

差异,中国的电视剧是为了满足所有受众,从而在剧情方面略显庸俗,而美国的电视剧针对性强,因此剧情稍加成熟。我国的电视剧

行业也正在往分级制度靠近,但由于长期形成的收视习惯,还需要

一段时间磨合。

三、态度的差异

中国的电视剧在制作上往往投入不少,但是分配比例不均,使得据

称是大投入、大制作的电视剧的质量也就尔尔,很难见到一部高质

量的电视剧。首先,一部电视剧的灵魂就在于剧本。在剧本的写作上,创新能力偏低,多以改编小说或者翻拍为主,例如一部《西游记》,翻拍了多种多样的版本,前传后传外传不计其数;海岩、严

歌苓、六六等都是著名的作家、编剧家,他们更加被人知晓也是因

为他们的著作拍成了电视剧,优秀的小说为电视剧的创作提供不小

的助力。再者,演员的成本占据大比例,现在有些名气的演员的片酬,每集动辄就是几十万上百万,使得一些电视剧为了让他们演而

在别的地方降低标准。而且,中国的电视剧是整部制作出来后出售,无论质量如何,只要有人买了,制作方的心也就一块石头落地了。

美国对待电视剧的态度十分严谨,有时候一集电视剧的成本在中国

可以拍摄不止一整部电视剧,甚至相当于一部电影的成本。当然,

这一方面是由于美国经济的发展水平,另一方面也由于其纯商业化

的运作刺激了制作成本的不断攀升。为了保证收视率,在编剧、阵

容以及布景等方面都是大手笔投入,毫不吝惜,且一旦片子得到认可,收益也是相当可观的,这使得美国的电视剧在制作上一般都有

较高的技术水平。

在对待电视剧态度上,体现了农耕文明和海洋文明的差异。中国的

电视剧制作立足于当前,只要满足当下的利益需求,电视剧中有当

红的明星、热点的噱头,不管观众能否接受,只要投资商认可,并

能卖出去即可,而美国的电视剧看得比较长远,要保证每一集的收

视率,既要满足观众的要求,还要满足投资商的要求,只有拥有较

高的收视率才能赚到钱。

四、剧情内容的差异

由于文化底蕴和历史背景的差异,中美两国在电视剧的叙事功能上

也有很大的差异,中国电视剧注重的是故事,美国电视剧注重的是

人物。例如《金婚》就是讲述佟志和文丽这一对夫妻相识相知相守

的五十年婚姻生活史;《汉武大帝》就是讲述汉武帝刘彻从出生到

去世的几十年的大事记录。而在美剧中,往往是固定的几个人物在

每一季结束后留下悬念,在下一季解开答案却又制造一个新的悬念,引人入胜,例如在《生活大爆炸》中第一季是四个科学怪才和一个

新搬来的美女的故事,暗恋penny已久的leonard终于获得了与她

约会的机会为剧情的发展留下了悬念,在第二季时继续讲述这一对

爱情的纠葛与发展。中国也有类似于美剧这样的剧情故事,如《康

熙微服私访记》《还珠格格》,都是围绕着一群人发生在不同阶段

的不同故事,但是前后多为独立的个体,悬念性差些。

我国电视剧大都是通过事件来表现人物,个人在剧中只是在社会大

环境下的生活缩影,宣扬个人在国家这个集体中的取舍,表现的是

国家、家庭、亲情、友情的伦理道德。例如《母亲母亲》,国秀为

了父亲嫁给富家少爷当填房饱受折磨,历经困苦失子丧女的悲痛后,在民族大义面前毅然选择了革命的道路。

美剧则着重塑造的是每一个人的个性和独立意识,无论剧情的内容

是现代时尚的还是历史严肃的,都以展现人物为主,并把不同的元

素融合在剧情结构和人物中,通过人物来表现事件。《绯闻女孩》

虽然是通过生活在曼哈顿的贵族青年来展示上层奢华生活以及时尚

前沿的一些东西,但该剧各个人物对生活的态度、崇尚个性和自由

的行为完全体现了美国社会的特点。

中国的电视剧往往属于平铺直叙,以时间为线索,循序渐进地推进

故事的发展,除了主线索外,其他的基本上很少交代,有的一带而过,或者干脆就绕过不讲。而在美剧中往往是多条线索平行演绎推进,甚至主线副线不分,大量采用平行、交叉蒙太奇,使每集的情

节紧张复杂,同时故事节奏也比较紧凑。

这种差异延伸出来,也是中美之间价值观差异的表现,我国是先人

后己“大家”风范,以集体主义为核心,而美国崇尚的以己及人的自

我意识,推崇的是个人主义。这种价值观的差异在电视剧中表现得

淋漓尽致。

五、结语

综上所述,中美电视剧的差异与中美文化的差异紧密相关,因为不

同的历史文化积淀,形成了不同的文化底蕴;因为不同的制度意识,形成了不同的发展道路;因为不同的理解态度,形成了不同的思维

和表达形式。中美两国的电视剧,也都是建立在本国的国情上,形

成的最适合当地人观看的制作和播出形式。

我们不能单纯地去褒赞或批评某一部电视剧,而要带着谦虚的态度

去学习,研究为什么这种形式的电视剧被追捧,而另一种电视剧被

淘汰。文化的差异造就了形式的差异,我们要在学习中壮大自己的

实力,使中国的电视剧水平逐渐提高。

参考文献:

[1]尹鸿.意义、生产与消费――当代中国电视剧的政治经济学分析[j].

现代传播,2001(4).

[2]龚东刚.中美电视剧热播类型比较[j].文学界,2011(2).

[3]曲春景.中美电视剧比较研究[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5.

[4]苗棣,等.中美电视艺术比较[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

【篇二:电视剧中的中美文化差异】

[摘要]近年来,电视剧作为一种大众传播媒介,它的画面和声音传播

形态使它比其他艺术更容易被社会群体接受。它自身的特征使它兼

有娱乐和审美的多种功能,体现出了广泛意义上的文化形态。随着

文化的交融和碰撞,美剧在中国呈现出如火如荼的发展趋势,“美剧粉”也越来越多。与此同时,国产电视剧的发展却仿佛进入一个瓶颈,题材重复,制作粗劣,难以吸引观众眼球。本文希望能通过对经典

国产电视剧和美剧在题材、播映方式、频率、及明星阵容等方面的

对比来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领会中西文化的契合与碰撞。

中国论文网 /1/view-5621760.htm

[关键词]美剧;国产电视剧;中西文化对比;差异原因

[中图分类号]h315.9[文献标识码] a

电视文艺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结果,电视是记录

历史和传承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一个时代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反映。“文艺本应该并非只有少数的优秀者才能够鉴赏,而是只有少数

的低能者所不能鉴赏的东西”[1]。电视一直具有寓教于乐潜移默化的

作用,闲暇时收看电视剧早已成为人们重要的休闲娱乐方式。从电

视剧中,我们可以了解社会动态,发掘时尚元素,学习为人处世的

方式并从宏观上把握文化。笔者作为英语专业的大学生,拟对中美

两国电视剧进行对比,从中感知中美两国文化差异。

1国产电视剧与美剧对比

人们对媒介的态度是由其经验形成的信念的产物,也是价值观(个

人偏好)的产物[2]。电视剧已成为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介,美国拥有

最多的电台和最多的电视台,据统计,美国现有广播电台11万多家,各类电视台1 300家,这是美国实现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3]中美

两国在国情、文化、价值观上都存在较大差异,且这些差异在电视

剧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1.1播映方式及频率的不同

一部美剧一般25集左右,这是由美国特有的播映方式决定的。美国

商业电视以每年九月中旬至次年四月下旬为一个播出季,新季以美

国电视艺术与科学协会主办的“艾美奖”颁奖典礼为序幕。美剧一周

只更新一集,因此25集正好播一季。国产电视剧则分“部”,每部集

数不定,少则20集,多则百集。且全部拍完并经审核后播出,一般

一天播两集。

美剧取舍之道值得推崇。美剧的推行逻辑是让市场说话,每部剧的

选取播出终止,都出于对观众和市场的了解分析和调查取样。若一

部剧播出后收视率不高,无论制作方已经拍了多少集投了多少资都

会全部被撤下来,如《绯闻女孩》被《电视指南》选中下季该停拍,《绝望的主妇》不再出新续集。这种当机立断的理性,或许就是美

剧的魅力所在,而紧跟市场动向也是与它的播映方式分不开的,且

由于美剧这种潜在的危机感,在每一集的一定时间内它必须有桥段

有亮点,而每一季还必须满足人心的某种精神需求。国产电视剧一

天两集,观众直呼过瘾,但市场滞后性可能会导致不受喜爱的剧目

泛滥荧屏。

1.2题材的差异

国产电视剧近年来题材较为单一,多为都市情感剧、苦情剧、红色

电视剧、穿越剧。这本身无可厚非。但都市情感剧倾向于描写不和

谐的人际关系,如紧张的婆媳关系(《婆婆来了》等),复杂的三

角关系(《一起来看流星雨》等),不正常的男女关系(《蜗居》等)。苦情剧则剧情雷同,无外于车祸、癌症、冤屈。红色剧如抗

战剧,虽然在场景和制作上较为优质,但由于过多此类剧的出现,

导致过度传奇化和超现实浪漫主义迅速蔓延,如《抗日奇侠》中侠

客们都身怀绝技,能一掌断石。虽然看着过瘾,但太过离谱,且将

日军过度弱化,忽略了流血牺牲,戏说了血腥苦难,是不合适的。《宫》《步步惊心》等穿越剧层出不穷,剧中情节脱离现实,让人

忽略现实生活的复杂,妄想穿越古代做一个格格。事实说明,欲真

正达到吸引人的效果,剧作家、导演、演员必须真正用心。如《甄传》中演员从服饰到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经过精心设计,且台

词引人思考,故取得较高的收视率也在意料之中。因此,国产剧若

想发展,必须在构思和设计上多下工夫,不可盲目跟风,人云亦云。唯有如此,才能受到观众的喜爱。

美国对各种思潮采取兼容并蓄的态度,使美国思想表现出七彩纷呈、五光十色的局面[4]。美剧很少出现脸谱化。一家电视台往往是周一

科幻,周二伦理,周三家庭,周四推理,周五冒险。看美剧,可以

从《绯闻女孩》中学搭配,从《生活大爆炸》中学科学,从《广告

狂人》中学创意,从《都铎王朝》中学历史。

任何一个强大的国家,健全的社会都会有其制度上的弊端,法规上

的漏洞以及人性上的缺失,关键问题是是否勇于去面对现实,揭露

黑暗,在这点上美剧做的还是受到广大美剧迷的认可的。[5]当然,

有些美剧性和暴力成分较重,我们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可盲

目跟进。

1.3客串名人

邀请神秘客串嘉宾,是美剧的拿手好戏,除了布拉德皮特等好莱坞

明星外,体坛名将、政界名流也常来凑个热闹。甚至奥巴马、巴菲

特也在美剧中露过脸。奥巴马在2010年为《留言终结者》中录制过

片段,巴菲特客串肥皂剧《我所有的孩子》并扮演自己,而霍金客

串《生活大爆炸》与谢耳朵过招则令人期待万分。

在中国影视明星和政界人物则是分明的,一般只有明星才会来客串,而且客串演员在开播前就已做足宣传,这样虽然可以吸引眼球,但

却缺乏的新鲜感。策略的不同也体现了中美意识形态的差异。

2电视剧差异映射出的中美文化和价值观的差异

电视是反映文化和价值观的重要窗口,他们“利用既有的语言,把当

时社会的生活作息整理组织出一套又一套的故事和讯息,并强化了

听者对自己及对文化的感受”[6]。

绝大多数人的生活都是简单平淡幸福的,没有那么多“癌症、车祸的

虐恋”,没有那么多“剪不断,理还乱”的三角关系,电视剧不能只追

求情节的一波三折,要引导人们认识世界,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

仁义礼智信尊老爱幼是中国的基础价值观,爱生活、爱社交、爱理

想这是美国社会最基本的价值观,价值观无孰优孰劣,谁包装得好,谁传播的远,谁受众多,谁的价值观就是主流的。

2.1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的差别

中西文化存在深刻的差异,如对个人主义的理解便是一个例子。中

国社会强调集体主义价值观,这是因为儒家和道教思想的影响。热

播剧《我是特种兵》、《士兵突击》、《乔家大院》等反映了集体

主义价值观因而获得观众的追捧。《乔家大院》立足于一个家庭的

经营活动,表现了民族矛盾面前家国一体的民族情怀;《士兵突击》则体现了集体主义精神。

与中国强调集体利益相比,美国是一个强调个人奋斗与个人自由的

国家。《独立宣言》、《权利法案》、《联邦宪法》被认为是美国

立国最重要的三个法律文件,在这些文件中充分体现了个人主义的

立国原则。美国对各种思潮采取兼容并蓄的态度,使美国思想表现

出七彩纷呈、五光十色的局面。”[7]

中国文化中的个人主义是利己主义的同义词,是一个贬义词。而西

方文化中的个人主义与利己主义不完全是画等号的。个人主义作为

一种社会哲学和政治哲学,强调个人独立性、创造性,强调个人自

由发展,不受或少受社会、政治和宗教势力的限制。因此,我们在

分析西方个人主义的性质和作用时,要采取辩证的态度,既不能把

它等同于“自私自利”,全盘否定;也不能只看其可取的一面,忽视

其消极的一面。在《绯闻女孩》、《绝望主妇》等热播美剧当中观

众可以看到主人翁的努力、张扬的个性和积极进取的精神,美剧与

中国电视剧的不同之处也为中国观众了解美国提供了途径。

2.2人际交往的差异

美国人推崇自由、平等、直率,他们在与人相处时往往直截了当说

出自己的感受。例如在《老友记》中,莫妮卡曾不满瑞秋任性和无

条理,瑞秋不满莫妮卡的洁癖和专制,她们都直接指出来,两人甚

至厮打了起来。但冷静过后两人又成为最好的朋友,这次事件也使

他们更加了解对方。《生活大爆炸》中四位宅男更是直言相告,争

吵不休,但丝毫没有影响他们之间的友谊。在剧中我们感受到自由

的氛围,朋友间思想表达非常直接,对就是对,错就是错。他们对

应该的事情据理力争,针锋相对,甚至做出让中国人感觉很伤感情

的事。但在这种氛围下,友情没有猜忌,没有隔阂,彼此的真心铸

就了友情的天空。

中国人由于受儒家传统文化的影响,表达自己思想时比较含蓄,出

于维护朋友自尊心的考虑一般不直接说出自己的看法,只要不是关

乎原则的重大问题,一般不会当面指出别人的缺点。并且碍于面子,别人当面指出自己的错误也不愿承认。如《一起来看流星雨》中端

木即使不满云海公子哥的做派,也不会直接指出。而被楚雨荨当面

指责“啃老”时,云海很是生气。这些无疑为友情的发展增加了障碍;不过中国文化重情的一面也使大家很讲义气,即使自己有困难,朋

友有难时也会倾力相助。

综上所述,文化是一门覆盖面宽广而又十分复杂的学科。中美两国

由于历史、思想、价值观不同,两国存在着较大的文化差异。电视

剧使我们能够更多地相互了解,以避免相互交流中的误解达到更好

地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相互交流的目的。

3结论

电视剧的输出在某种程度上就是文化的输出,价值观的输出。中国

文化以其五千年的历史沉淀,独特的魅力成为中华民族最宝贵的财富。中国的文化是上千年变迁中历经沧桑沉淀下来的,包含很多独

有的智慧和价值观,而在全球化的进程中也经受着世界不同文化的

冲击。美国,这个仅有短短200多年历史的国家,迅速成为世界强国,并将其文化渗透到全世界,自然有其可取之处。作为一个中国

大学生,不加选择地接受美国价值观、盲目推崇美剧是不正确的,

而不顾现实一味赞颂国产电视剧也是不理智的。唯有加以比较,认

清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取美剧之精华弃其糟粕,认清文化差异,才

能使电视剧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为观众营造一个良好的荧屏环境,

向国际上展现中国的民族精神,提高我国的凝聚力。

参考文献

[1]鲁迅.鲁迅全集(第七卷)文艺的大众化[m].鲁迅全集出版社,1938:579.

[2]李永健.大众传播心理通论.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4):50-52.

[3]王恩铭.当代美国社会与文化,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217.

[4]王锦塘.美国社会文化,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6:10.

[5]郑英明.美国电视剧的文化解读[j].戏剧文学,2007,8:92-94.

[6]j.fiske&j.hartley(著),郑明椿(译)解读电视[m].台北:台湾

远流出版社,2000:63.

[7]端木义万,美国社会文化透视,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52.

【篇三:电视剧中的中美文化差异】

中美恐怖电影中折射出的文化差异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现代叙事艺术与海明威的《永别了武器》 2 Women’s Roles in the Family Based on the Bible 3 An Analysis of Marguerite’s Tragedy in The Lady of the Camellias 4 On Self-destruction of Laura in Flowering Judas 5 《蝴蝶梦》中的女性成长主题研究 6 《老人与海》中的象征主义 7 CBI理论诠释及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8 语结与英语长句的翻译 9 论概念隐喻视角下的隐喻翻译 10 浅析王尔德《莎乐美》的唯美主义和成因 11 广告英译汉中的创译原则 12 狄更斯在《双城记》中的人道主义思想 13 失败的逃亡—从《麦田守望者》中主人公的逃亡看个人意识对社会的超越 14 A Comparison between Scarlett O’Hara and Jane Ey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eminism 15 圣诞节对大学生的影响的调查研究 16 The Cultural Identity Dilemma of Colonized Afro-Americans: the Study of The Bluest Eye 17 浅谈儿童文学在儿童成长中的作用-弗朗西斯?霍奇森?伯内特《小公主》和《秘密花园》之比较 18 论人性自私在《呼啸山庄》中的体现 19 Humanism in A Tale of Two Cities 20 思嘉丽是淑女还是魔鬼? 21 从美国核心价值观分析美国家庭学校产生的必然性 22 试分析《牡丹亭》与《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模式 23 美国律师辩护中的预设 24 论《弗兰肯斯坦》中怪物悲剧的必然性 25 欧?亨利短篇小说中的美式幽默风格的翻译 26 Application of Politeness Principle in Top Talk 27 从《道连葛雷的画像》角色看王尔德 28 翻译呼啸山庄的感想(英译中) 29 xx大学翻译方向学生发展规划 30 英汉文化差异对商标翻译的影响 31 《蝇王》主题之原型解读 32 生态哲人约翰斯坦贝克 33 Translation of English News 34 中外酒文化差异分析 35 (英语系经贸英语)中华老字号品牌的传承与创新研究 36 动机对中学英语学习的影响 37 人称代词与情态动词在英语政治演讲中的人际功能 38 论报刊语言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39 浅谈来自《圣经》的英语习语 40 英语中的汉语词汇 41 从《道连?格雷的画像》看唯美主义

中西文化差异的研究开题报告

中西文化差异的研究开题报告 一、综述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动态: 20世纪90年代以来, 中西方文化差异对比的研究方兴未艾,不同层面,不同角度的全方位研究正在不断深入。近年来,国内外有关中西方文化差异专题研究的论文也相继公开发表,为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意义:中西文化承载着不同民族的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 它们与传统文化紧密相连,不可分割。本选题以中西方文化差异为切入点,进行较为深入的文化对比研究,反映一个民族的礼仪、宗教信仰、风 俗习惯、饮食等特征的表现,有助于更好的了解和掌握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难点和创新点: 基本内容:本选题重在研究礼仪文化、饮食观念、风俗习惯、宗教信仰、语言表达方式折射出的文化差异,理论说明与实例分析相结合。 难点:如何从多个角度分析归纳总结文化差异。 创新点:将礼仪作为一种文化现象重点加以研究。 三、研究步骤、方法及措施 步骤: 1.中西礼仪的差异 1.1称呼语 1.2感谢和答谢 1.3赞美 1.4节日 2.中西饮食观念得差异 2.1中西饮食对象的差异 2.2中西饮食方式、餐具不同 2.3中西饮食性质的差异 3.中西风俗习惯的差异 3.1称谓及称呼 3.2敬语谦词 4.中西宗教信仰的差异 5.中西语言表达方式的差异 研究方法和措施: 本篇研究的主要方法和措施是在选定课题后, 由小 组成员分工协作, 从图书馆查阅相关的书籍、 上网寻找资料和有价值

的参考文献,最后结合所学课程的相关内容做出总结。 四、研究工作进度: 11 月,查找相关资料。 12 月,结合所学课程的相关内容做出总结。 五、主要参考文献: 邓炎昌、刘润清 : 《语言与文化》 刘炳善 : 《英国文学简史》 王福祥、吴汉樱 : 《文化与语言》 胡文仲 : 《文化与交际》 朱维之、赵澧 : 《外国文学简编》 张今、陈云清 : 《英汉比较语法纲要》 沈福伟:《中西文化交流史》

中西方节日文化差异比较解读

中西方节日文化差异比较 传统的民族节日形成是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节日的由来原因与人们的生活有密切的联系, 它体现了人民丰富的情感 世界, 寄托了人民对生活的热爱。有这样一句名言: “每个民族的每个节日, 正是反映这个民族文化最真实的一面”。可见, 要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底蕴, 必须从他们的传统节日入手, 才能了解到他们的 文化特色与民族特点。 一、中西节日的起源与形成差异 中国长期以来处于封建自给自足的农业社会和自然经济中, 其传统 节日具有浓厚的农业色彩,包含了农耕文明的社会特征, 主要是从岁时节令转换而来的。我国古代长期以农为本, 在生产力和农业技术不发达的情况下, 十分重视气候对农作物的影响。在春种、夏长、秋收、冬藏的过程中认识了自然时序的复杂规律, 总结出四时、二十四节气,形成了以节日为主的传统节日。勤劳的中国人民为了更好地生存, 必须大力发展农业, 而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天气的关照。古人云“春雨贵如油”、“清明忙种麦, 谷雨种大田”。在古代, 春节、清明节( 古代称三月节) 等都是重要的农事节日。 西方文化由于长久受基督教的影响, 其传统节日起源带有浓厚的宗 教色彩, 如情人节( 纪念名叫瓦丁的基督教殉难者) 、复活节( 基督教纪念耶稣复活) 、万圣节( 纪念教会所有圣人) 、圣诞节( 基督教纪念耶稣诞生) , 这些节日的起源大多与宗教有关系。当然, 西方节日中也有和农业有关的节日, 但他们以农业为主的节日的历史不如

中国漫长。 二、中西节日庆祝方式差异 中国的传统节日, 基本是封建社会时期形成的, 不可避免地留下封建社会的痕迹: 等级制、家族式, 节日无不以家族内部活动为中心。西方的传统节日就不同了, 更多的是表现出人们的互动性、集体性和狂欢性, 以自我为中心, 崇尚个性张扬。这与中国节日的家族性恰好相反, 体现了西方文化的群体性, 反映了人们渴望互相交流、群体参与的愿望,体现了人人平等、自由表现自我的特点。这里试举两例说明。 ( 1) 春节与新年。作为新一年的开始, 中西方有着极大差异的庆祝方式。春节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 源于秦朝, 定于每年农历的一月一日, 从农历12月23日开始, 人民开始开展各种庆祝方式, 一直持续到元宵节。春节的习俗繁多, 如大扫除、吃团圆饭拜年、放鞭炮, 舞狮子等。总之, 不论是大街小巷, 都笼罩着一股浓浓的喜庆气氛。而西方, 他们崇尚的是过公历新年, 即元旦。相比之下他们过年的方式就浪漫多了, 在12月31日晚, 各地区的人民涌上街道,进行盛大的狂欢, 到了深夜接近零时时, 数十万人会聚集于一起, 诚心地祈祷, 为新的一年的到来倒计时。当大钟敲响12下, 顿时, 优美的乐曲奏响, 揭开了华丽舞会的序幕, 人们通宵达旦地庆祝。 可见, 春节与新年各有千秋: 春节, 充满浓厚的传统气息和独有的魅力; 新年, 体现时代的气息和潮流的感觉, 更贴近现代生活。( 2) 万圣节与中元节。万圣节作为西方的重要节日之一, 颇受人民

中美文化差异

文化是指一个社会所具有的独特的信仰、习惯、制度、性格、思维方式等的总模式,是一个社会的整个生活方式,一个民族的全部活动方式。它为一个语言社会的全体成员所共有,也为这个语言社会所独有。文化既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虽然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及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正变得越来越像个“地球村”,中美两国间的文化交流也日趋频繁,但是中美文化差异依然存在。 一、中美文化差异现象 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文化和历史的沉淀,而在地球另一端的美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却只有200多年的历史。中美之间的文化差异是巨大的,它是两国人民交流和理解的障碍和鸿沟。中美之间的文化差异是复杂而多面的。 (一)文化观念的差异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历来主张尊卑有别,长幼有序,也就是说,凡事都要遵循一定的规矩,并受到等级观念的制约。例如,晚辈见到长辈为表尊重要主动打招呼;学生要尊敬老师。而美国文化主要承袭了基督教中的新教思想,等级观念淡薄。美国人更注重个人权益,追求人人平等,没有辈份间过多的礼节。子女对父母、学生对教师都直呼其名,子女可以与父母争论问题.或提出自己个性主张。 在独具特色的中国文化中,人情占很重要的地位。人情在中国社会中有其一定的社会结构性,人情与面子是相互联系的,讲情面的人会将心比心、以心换心地回报别人的情谊。因此,在中国文化中.自我评价是在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及互相交往的情谊中建立和实现的。中国人强调家族及阶级层次。中华文化崇尚集体主义。人们之间相互信赖,团结合作,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相矛盾时,集体利益总被放在首位。在衡量个人行为时,往往是以道德为准则,注重和谐、群体利益的维护,这与美国文化截然不同。美国人崇尚个人自由,强调个人潜力的发挥,个人目标的实现及个人利益的追求,信奉法律至上。在美国,人与人之间多为互利关系,表现出人情较为淡漠,但却十分重视个人利益和自由,个人自我意识较强。 (二)思维方式的差异 思维方式是社会文化的产物,受到生产方式、历史传统、哲学思想及语言文学等方面的综合影响。受不同文化背景制约的中美两国人具有不同的思维方式。中国人偏向综合性思维.强调整体优先,采用从整体到部分的思维方式,如表达顺序时,要由大地方到小地方,即国家一省一市一区一街一号;表达时间是按年一月一日的顺序。美国人则偏好分析性思维,强调部分的优先,在表达空间顺序时与中国相反,由小地方

中西文化差异故事

第一幕:一位学校领导向教师们介绍新来得美国老师?Ladies and gentlemen, I'm delighted to introduce toyou avery prettygirl,Miss Brown、Sheis a very good teacherfrom the USA、?对这番话,美国女教师一脸难堪得样子. 文化差异:中国人介绍来宾,喜欢用褒扬得话语言辞。但美国人认为,初次结识,相互介绍,不必评头论足。凡就是主观性得评论,尽管就是美言,也会给人唐突、强加得感觉.对以上那番话,美国女教师感到难堪得就是pretty与good两个词.在那种场合,介绍应该突出被介绍人得身份、学历、职务等,而不应该就是外貌与抽象得评论.相比之下,如果把pretty与good改成实际教育背景与经历,这样得介绍句比较客观,令人容易接受。比较下面改变措辞得介绍:?Ladies and gentlemen,I'mdelighted to introduce to yo ua new teacherfrom the USA、, Miss Ann Brow n、She is a doctor of AmericanLiterature with ex perience of teaching English as a ForeignLanguage、?特别忠告:介绍客人要介绍客观事实,不要主观评论。要注重身份,不要着眼外貌。 第二幕:一位美国同事感冒了,中国同事表示关心?Chinese: You lookpale、What’sthe matter? American: I’m feeling sick、A cold, maybe、Chinese: Go and see the doctor、Drink more w

论文由电影刮痧看中美文化差异开题报告

Research Proposal 班级10二专英语学号200908063199 姓名庄瑜 ⅠTitle of my thes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Chinese and American Cultures Reflected in The Treatment 由电影《刮痧》看中美文化差异 ⅡLiterature review Since global is impossible to hold back.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different cultures is getting more and more frequently. But the different values and the way deal with things of different cultures lead to culture conflicts in culture communication. And this paper is working on dig deep on the movie The Treatment directed by Zheng Xiaolong on culture difference and the way for main culture conflicts. Because the Inter-culture Communication has been used more and more widely and frequently, but on the other hand people has little knowledge of culture difference. People may learn how dose other country’s people live from different kind of media and news. But it’s not only incompletely but also with political view. So some colleges open some Inter-culture Communication courses to let students learn more about culture difference to adapt to the increasing Inter-culture Communication and gain more competition in their career. But to be honest, those courses can just lead the students to Inter-culture Communication not grapple the matter of Inter-culture Communication. But films have its adventures. It’s less infected by the policy, and it’s much easier for audiences to get the main idea. That’s why film becomes such an important role in learning culture difference. But in the daily life as far as I know a normal problem that student often ignores the teaching part but focus on the entertainment part. So I took Director Zheng Xiaolong’s movie The Treatment as breakthrough point and dig the details to show the matter. I hope this paper could help students in a way. In 1960s, it’s a tim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anadian specialist Marshall McLuhan came up with an idea of “Global Village”. T hat’s a giant leap in human communication history between

中美文化差异大比较

中美文化差异大比较 作者:鲁鸣阅读2846次更新时间:2007-7-12 我在美国呆了14年,与其说了解了美国和过上了中产阶级的日子,不如说更了解了我自己,因为我会有意无意地用中美两种文化来看待自己。文化因素在我们身上留下的刺激痕迹有共同的地方。我要讲的是这种相对共同的东西,即华人和美国人群体性格的比较。当然每个人的神经系统和个性不一样,与环境的互动有差异,甚至背道而驰,同样的经历会有不同的感受和反馈。 本文提到的华人或中国人主要以大陆开放后从国内到美国的定居者为主,涵盖大陆、港台的华人和北美华侨和华裔美国人,而文中的美国人主要指占大多数的欧裔,涵盖其他种族。身为华人,我们有长处有出色的地方。我侧重讲毛病,因为我们通常都知道自己的长处,而不太容易看到自己的短处,甚至有时根本没意识到。我的用意不是让我们看到自己的缺陷而自卑,而是正视自己,接受自己,扬长避短。 内向文化和外向文化 中国人移民到了美国,生命的风景自然发生了变化。最大的变化,恐怕就是美国文化对我们的影响,我们或多或少地美国化了,但同时骨子里的中国文化的血液仍旧滚动着。我们很多人在出国前要比一般的中国老百姓对美国了解得多。可是到了美国后我们发现,在风景之外与进入其内是很不一样的。因为我们在中国文化中成长,我们到了美国虽然会改变,但我们的性格已经定形,很多传统和过去的刺激痕迹留在我们的意识里或下意识里了,哪怕我们自己并不察觉。 文化差异是相对而言的,这里所说的华人或中国人和美国人是群体概念,是一种刻板印象,并不代表具体的每个人。 不少人说,美国人大都比我们华人放得开,外向。这就是一个刻板印象。但我想说的是,如果和你相处的人身上有这个刻板印象,你要提醒他们,我们是在什么环境中长大的呀!如果我们有美国人那种成长环境,我们中国人可能比他们还要放得开,性格大多都会外向。当然,如果一个人从出生到成年都极内向,那是两码事,人的性格一是天生的,即基因所决定由神经系统所操纵的,二是在成长环境中发展的。 有一个有趣的现象:似乎跟华人姑娘结合的美国男子大都比较内向,或不是那种很阳刚外向的小伙子。是不是中国文化较内向和阴性,美国文化较外向和阳性,而比较内向的美国男子相对难以找到

从电影中浅析中美文化差异

从电影中浅析中美文化差异 由于历史、政治、经济等的种种差异,中西方文化存在着各种差异。本学期我选修了<中外文化比较>这门课程,更是让我进一步了解了中外文化差异。当然中外文化差异体现在各个方面,繁多复杂,因此为了方便比较,我通过一个极小的方面来窥视中外文化差异。 电影既是文化的产物,又是文化的载体。他较之其他艺术形式或精神文化,更为全方位地吸取物质文化的成果,已经上升为现代社会中占据主导位置的文化形态之一,被称之为“电影文化”。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电影是特定民族文化的产物,在很大程度上受民族文化的制约。因此它更是各国传播本国文化的一种有效工具。 提及电影,就会想到美国好莱坞,每年在它为全世界输送大量的优秀电影的同时,也将美国的文化精髓传播给全世界。因此我们通过电影这样一个民族文化的极小的缩影,来剖析中美文化差异。 取自中国南北朝时期一个传说色彩极浓的巾帼英雄的故事原型,耗资1亿美元,历时2年,集聚700多名艺术家的心血与才智完成的《花木兰》,是迪斯尼公司自1937年制作首部动画片《白雪公主》后的第36部动画片,并且是第9部以女性为主角的迪斯尼动画。《花木兰》自1998年6月19日起在全美首映的周末三天票房记录就达到2300万美元,仅次于票房收入3100万美元的悬疑科技片《X 档案》。它是迪斯尼以往5年所制作的电影中“口碑最佳”的一部。然而好莱坞版的《花木兰》虽成绩优异,票房突出,但是却偏离了它的故事原型,变成一部地地道道的美国电影,在中国人看来这并非是我们所熟悉的那首赞颂花木兰的北朝民歌——《木兰辞》中的那个巾帼英雄花木兰,而是一个叫木兰的美国姑娘实现在我价值的奋斗史。 下面我们就通过分析迪斯尼版的《花木兰》于我国古代传说之间的差异,映射出中美文化差异。 首先,《木兰辞》中的木兰是替父从军,以尽孝道。中国的伦理思想常常是建立在贾婷德基础之上。与之相反的美国是一个一个人为本的国家。他们的思想里根本没有“孝”这个概念。每个人不是作为一个家庭或其他社会群体的成员,而是被作为个体来看待的。在这种文化影响下,美国人是只注重个人人格和尊严,强调个体的力量,注重个人自我价值的实现。在电影中木兰被发现是女儿身后,被大军遗弃在冰天雪地中,这时的她非常沮丧,木须龙劝她毕竟是为了父亲才到这种地步的,而她的回答确是:“或许我并不是为了父亲才来的,或许我只是向正明我能行。所以当我拿起镜子的时候,我看到的是一个“有用的人”,一个值得尊敬的人,”木兰的回答突出的是木兰强烈的个人意识和实现其个人价值的渴望,而故事原型中的“忠孝”观念和集体意识却被大大的淡化了,原作中“孝”的内核已经被个人价值实现完全替代。 其次,中国是一个具有独特文化体系的文明古国,儒家传统思想影响了中国几千年。儒家的思想特别强调“礼”,规定了每个人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其中女子的“礼”就是要守本分,要遵从“三从四德”,在自然经济条件下,生活规则就是“男耕女织”。乐府诗中的木兰在参军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当窗理云鬓,对镜

中西文化差异具体举例

中西文化差异具体举例 一、交际语言的差异 日常打招呼,中国人大多使用“吃了吗?”“上哪呢?”等等,这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亲切感。可对西方人来说,这种打招呼的方式会令对方感到突然、尴尬,甚至不快,因为西方人会把这种问话理解成为一种“盘问”,感到对方在询问他们的私生活。在西方,日常打招呼他们只说一声“Hello”或按时间来分,说声“早上好!”“下午好!”“晚上好!”就可以了。而英国人见面会说:“今天天气不错啊!” 称谓方面,在汉语里,一般只有彼此熟悉亲密的人之间才可以“直呼其名”。但在西方,“直呼其名”比在汉语里的范围要广得多。在西方,常用“先生”和“夫人”来称呼不知其名的陌生人,对十几或二十几岁的女子可称呼“小姐”,结婚了的女性可称“女士”或“夫人”等。在家庭成员之间,不分长幼尊卑,一般可互称姓名或昵称。在家里,可以直接叫爸爸、妈妈的名字。对所有的男性长辈都可以称“叔叔”,对所有的女性长辈都可以称“阿姨”。这在我们中国是不行的,必须要分清楚辈分、老幼等关系,否则就会被认为不懂礼貌。

中西语言中有多种不同的告别语。如在和病人告别时,中国人常说“多喝点开水”、“多穿点衣服”、“早点休息”之类的话,表示对病人的关怀。但西方人绝不会说“多喝水”之类的话,因为这样说会被认为有指手画脚之嫌。比如他们会说“多保重”或“希望你早日康复”等等。 二、餐饮礼仪的差异 中国人有句话叫“民以食为天”,由此可见饮食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因此中国人将吃饭看作头等大事。中国菜注重菜肴色、香、味、形、意俱全,甚至于超过了对营养的注重,只要好吃又要好看,营养反而显得不重要了。西方的饮食比较讲究营养的搭配和吸收,是一种科学的饮食观念。西方人多注重食物的营养而忽略了食物的色、香、味、形、意如何,他们的饮食多是为了生存和健康,似乎不讲究味的享受。 在餐饮氛围方面,中国人在吃饭的时候都喜欢热闹,很多人围在一起吃吃喝喝,说说笑笑,大家在一起营造一种热闹温暖的用餐氛围。除非是在很正式的宴会上,中国人在餐桌上并没有什么很特别的礼仪。而西方人在用餐时,都喜欢幽雅、安静的环境,他们认为在餐桌上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自己的礼仪,不可以失去礼节,比如在进餐时不能发出很难听的声音。 中西方宴请礼仪也各具特色。在中国,从古至今大多都

关于中西文化差异的文献综述

关于中西文化差异的文献综述 引言: 西方人运用先进的科学征服了自然,也破坏了自然的平衡,但现代化的光辉毕竟出现在西方;中国人克制自己以适应自然,但对现代科技和先进的管理方法也奋起直追。有比较方见差异,有差异方见和同。 每种文化都有有自己的历史和社会背景,每个国家都是,我们也同样,就象我们自己的古代经典,它都是建立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的,我们有我们文化的土壤,就象我们特有的牡丹一样,它不可能在外国生根发芽,只有在本土的自然条件下,他才能呈现出它那天生的雍容华贵。西方文化也一样,因而东西文化呈现出很大的差异,体现在在对待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在对待民族关系问题上等方面。 (1)在对待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中国注重天人合一,西方文化强调征服和改造自然. 肖尚军的《传统文化概要》中指出,中国文化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即“天人合一”,西方文化则强调人对自然的征服与改造,即征服自然。《中西伦理文化差异的比较与启示》(刘宗碧)中指出,西方持幸福论为主的维度,追求主体权益满足的自我确证;中国持功德论的维度,追求“顺天意”的功名。 (2)在对待民族关系问题上。中国历史上基本奉行以和为贵的政策,西方人则有征服天下的野心。中国文化奉行的是“亲仁善邻”和“协和万邦”,而西方则奉行“征服天下”。檀江林所著的《中国文化概论》指出:对民族关系问题的处理原则上,中国的原则是亲仁善邻、协和万邦、顺俗施化、以德怀远,西方民族的原则是以武力征服天下。 各位学者在诸多著作中进一步阐述了造成文化差异的原因,现将原因归纳为以下两点: ㈠文化的基础不同直接决定了中西方的性格、思维等等的不同。 《安全文化新论》指出,中国文化有两大基础:艺术和道德。西方文化同样有两大基础:科学和法律。在各自的两大基础中,中国文化又以艺术为主要精神,西方文化以科学为主要精神。科学和艺术有着显著的差别:科学的题材一定要合理并依据事实,艺术的内容可以不合理,也可以不必忠于事实。唐君毅也在《中西哲学思想之比较研究集》中说,从宏观上看,他认为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在道德和艺术,西方文化的基本精神在宗教和科学。 ㈡社会经济形态的不同造成中西文化中人伦关系的差异:中国文化侧重艺术精神,西方文化侧重科学精神。 《安全文化新论》中指出,艺术精神孕育于农业社会,科学精神却从商业社会发展而来。《中西伦理文化差异的比较与启示》(刘宗碧)一文中,提出,西方建立的是以平等、独立人格为基础的一种法理性规范;而中国建立的是以对血缘关系从属为基础的一种宗法制规范。 评述 西方人运用先进的科学征服了自然,也破坏了自然的平衡,但现代化的光辉毕竟出现在西方;中国人克制自己以适应自然,但对现代科技和先进的管理方法也奋起直追。有比较方见差异,有差异方见和同。两种文化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的——让人类更幸福,而不断发展和完善。以儒教为核心的中华文化和以基督教为核心的西方文化只有经过互相取长补短后,形成全新的文化体系,才能更合理的解决生存中的个体化满足问题,从而是得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

_刮痧_电影体现出的中美文化差异_郝薇薇

人 文 论 坛199 INTELLIGENCE ··· ·····················《刮痧》电影体现出的中美文化差异 长春师范学院 郝薇薇 摘 要:文化是社会的产物,不同的文化背影和文化传统,使中西方在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生活方式等方面也存在相当的文化差异。电影是文化的一种表现方式。《刮痧》这部电影,把中美文化差异体现得淋漓尽致,这部电影让我们在欣赏感人的故事情节之外,还感受着中美文化的差异。本文主要阐述《刮痧》电影所体现的中美文化差异,并且浅析产生中美文化差异的根源及解决此问题的方式。 关键词:文化 电影 文化差异 《刮痧》这部电影的主要内容的是,电脑动画设计师许大同与妻子简宁在美国奋斗了八年,事业有成,儿子丹尼斯聪明可爱,一家人和睦幸福。许大同的老父亲从中国来探亲。一天,丹尼斯患感冒,爷爷用中国传统的刮痧疗法为孙子治病。但没过几天,丹尼斯因不慎碰伤,被大同送进医院。医生发现孩子背上有紫红色的刮痕,认为他受到了家长的虐待。于是大同被保护儿童权益的机构以虐待儿童的罪名送上了法庭。大同辩解那不是伤痕,是刮痧,一种中医疗法,但却苦于无法证明,并且家中曾经发生的许多与西方文化传统不同的事情,使法院判他败诉。许大同输了官司又丢了工作。老父对于自己给孙子刮痧引发这么多变故非常内疚,找到许大同的同事,用打手势的方式向这个美国同事解释。许大同思子心切,冒险从外面爬楼进自己的家看儿子。最终,大同的同事和保护儿童权益机构的工作人员理解了刮痧,一家人终于团聚。 电影是文化的一种表现方式。《刮痧》这部电影,把中美文化差异体现得淋漓尽致,这部电影让我们在欣赏感人的故事情节之外,还感受着中美文化的差异。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电影中体现的中美文化差异 一、在对待亲情方面的差异 我国的群体性文化,非常重视家庭亲友关系,把它视为组成社会的细胞;而在西方国家,崇尚独立自主自强自立。中国人重视传统的君臣,父子,论资排辈,等级森严,而在英美国家,长辈与晚辈间地位平等,不计较老少界限,多以朋友相处。中国人的传统观念历来崇尚“四世同堂”“合家团圆”,自古就有“父母在,不远游”的良言古训;而在英美国家,18岁的子女仍住在家里依靠父母生活是不可思议的事情,他们必须依靠自己的双手去独立生活。同样,年龄大的父母即使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一般也不会拖累子女,他们往往要住进老人院,由社会关照。 二、在人权方面的差异 美国号称是明主法制国家,非常重视人权,即使是亲人父子之间,也讲究尊重各自的权利。比如说,美国的父母进孩子房间要先敲门再进去,而中国的家长就很少敲门,直接闯进去。而像未经孩子同意,翻看孩子的信件和日记这类事件,更是屡见不鲜。 三、在道德价值观方面的差异在电影中,在法庭上有一段最精彩的关于孙悟空的辩论,让我们非常明显地感受到中美文化之间的差异。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是代表正义的英雄,代表着中国的传统价值观和美德,这个是多少人心中的偶像的英雄却被美国律师反诬为野蛮、暴力的象征。美国人认为孙悟空大闹天宫,砸烂人家的东西,偷吃人家的仙桃,这是典型的野蛮侵犯别人的行为,所以在他们的思想意识里无论如何也不能理解这种暴力行为。 另外在影片中,我们看到大同的儿子与上司的儿子打架,大同不分青红皂白,随手给儿子耳光,上司不解,问其原因,大同说是出于对上司的尊重,这让他的上司大为不解,看到这里我们深深地理解了大同。 四、思维方式上的差异 “刮痧”是在中国民间流传广泛的一种医疗手法,许多人都有过这样的体验,从未想到过这会引起一场轩然大波。《刮痧》正是从这个细小的切口进入,将矛盾纠结在东西方不同文化碰撞的主题上。 五、《刮痧》电影所体现的法律冲突 我们生活在一个法律多元的世界中,当相互接触时,法律背后的文化观念差异和相互不了解就很可能导致法律或法律观的冲突。电影中,故事的展开是以刮痧为线索的。美国的法律就不可能为刮痧留下合法的位置,法律不能创造出文化之外的东西,因此刮痧“到了美国就说不清楚了”再正常不过。因为文化差异而导致的法律(观)冲突,最终只能通过文化的交流和理解而得到真 正地解决。 六、中美文化差异的根源  中国的文化起源于黄河流域,地理环境决定人们留在广阔的平原上发展农业,人与人的关系就像一个圆圈般团结集中,从而形成了以血缘为纽带的家庭社会。几千年相对稳定的中央集权统治成就了对单一领导的崇尚,注重礼节的儒家思想成为主流,保守、含蓄的中国人更习惯于直觉思维,呈螺旋状的思维曲线。 西方的文化起源于地中海沿岸,多山的地势与曲折的海岸线不适合发展农业,人们不得不出海探险,松散的关系呈点状分布。商业的发达促进了西方人对法治公平的意识。从古希腊罗马文明到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无一不是强调个人和人权的重要地位。直接的西方人以科学和理性的方式思考,形成直线式的逻辑思维。 在当今全球化的世界,不同文化在这个大溶炉里的交流越来越频繁。《刮痧》给我们的启示,不仅仅停留在浅层的中西文化比较,更在于对多元文化社会的憧憬。避免不同文化冲突的关键,就是相互的了解和包容。影片最后,星光灿烂的夜空深处响起各种语言的声音,其中许大同在教儿子讲中文,这似乎预兆了中西文化的融合和多元文化身份的前景。 参考文献 [1]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北京: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2]胡文仲.跨文化交际面面观[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3]乔健,潘乃谷.中国人的观念与行为仁[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5. [4]孙正治.中国人与外国人[M].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7. 作者简介: 郝薇薇(1970年7月11日),女, 汉族,吉林长春人 长春师范学院,讲师, 硕士, 主要从事跨文化交际研究

中西文化差异ppt

中西文化差异ppt 中美文化基本差异:中国观念与美国观念对比分析 集体主义:一般而言,中国和其他亚洲文化反映了社会科学家称为“集体主义”的取向。这些文化比较注重群体合作和个人谦虚。 个人主义:相反,美国人通常表现出一种个人主义取向。他们更重视独立性。自我实现即使不是一种期望,但至少更容易被人们接受。美国人更重视不受外部制约的“自由”。 社会关系:中国人的社会关系比美国人更加正式,等级更分明。中国人似乎非常习惯于等级分明的结构,他们可基于自己在结构中的位置和惯例确定自己的行为方式。美国人则更侧重于非正式和平等关系。美国人通常和社会地位相同的人在一起最自在;他们不太重视社会等级。 友谊:与美国人相比,中国人更可能拥有少数终生挚交,他们彼此之间交情深厚,愿意相互提供任何形式的帮助。美国人可能有许多“朋友”和熟人,这些朋友和熟人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换,彼此之间承诺的义务有限。 义务在中国人之间,与他人的关系通常意味着彼此之间的义务。与此相反,美国人倾向于回避相互依赖的关系以及可能导致长期义务的局面。 任务取向与关系取向:中国人侧重于关系取向。保持和谐的关系比完成任务更重要。相比之下,美国人侧重于任务取向。完成工作通常比关系更重要。 和谐与“事实”:中国人所受的教育通常是避免直接冲突、公开批评和具有争议的话题。他们希望在周围的人中保持和谐,给别人留“面子”。相反,美国人通常愿意直接面对问题、提出批评、讨论具有争议的问题,并坚持自己认为是“事实”的意见。他们对“面子”并不在意。 法律、规章和条例的作用: 在交往方面,中国人通常更信任人际关系,而不太信任书面规则和程序。而美国人一般认为书面规则适用于每一个人,并且能够产生公正、合理的程序和决定。 时间观念:中国人比较怀旧,也比较注重未来。美国人通常对过去不太感兴趣,他们注重的是眼前的情况。 指定身份与获取身份:在中国的传统中,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很大程度上基于继承特征,例如年龄、性别和家庭,但这种情形正在发生变化。对于大多数美国人,个人地位主要基于自己的成就,包括受教育程度和事业上的成功。 此篇作为我的“中国文化漫谈”系列文章的第一篇,希望能够把浅显的道理与实际的问题结合起来,让我们了解什么是中国文化的价值所在。洋洋大观,才疏学浅;一家之言,不成敬意。 今天我们首先谈一谈什么是文化。之后对中美文化进行一个简要的对比,从而看

中西文化差异情景案例解析分析

Culture Difference Case Study Unit 1 Language and Culture in Communication Theory Communication is something we do every day. It takes place so naturally that we simply fail to notice it until it hiccups or breaks down. Though it is commonplace, it is no exaggeration to say that communication is life and life is communication. 1.When you join a social gathering, you must be aware of rules and procedures that govern the way things are going to proceed. There is a technical term for such rules and procedures—schema. 2. Face and politeness are two other areas which are extremely value—sensitive. One of the distinctive features of Chinese politeness is self—denigration and other—elevation. Case 1 Litz is a professor of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in a university in Finland. She invited her Chinese students home for an evening party. The schema from Litz’s point of view includes the following: 1. Giving invitation: by phone / by mail 2. Prepare everything before the arrival of guests 3. Receiving guests: open the door / express welcome / take their overcoats /

中西文化差异对比教案

《中西文化差异对比研究》教学方案 主讲人姓名陈娇 一、课程简介 1.课程的地位和作用: 中西文化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但是,当前大学生由于受基础教育的影响,对中西文化了解非常少,即使对于身处于其中的中国文化也只是甚少,导致无法看清诸多问题,混淆了中西教育世界,也无法有效吸取西方文明并有机融入自己的文化,当前,中国文化处在了危机状态,因此,如何引导大学生对中西文化做一个全面了解是非常必要的,这可以为其它教育学科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并为日后在中小学教育工作中,培养中小学生的全面素质奠定必要的知识和能力基础。 2.内容简介: 本课程主要以中西方之间的三个不同方面作为范本,从中引发出许多现实问题,从饮食文化文化、宗教差异以及建筑差异三个角度,对中西差异进行对比,并在古今历史变迁中为学生了解一些对现实生活产生重要影响的文化问题,并引导学生将其与其它课程结合在一起,为其它课程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3.教学目标及要求:目的是使学生在比较长的一段时间内,逐渐对重要中西文化中的差异做到理解,并运用所学习的知识进行相关问题的分析,逐渐形成一种思考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在不同方面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了解:要求学生了解饮食文化的来龙去脉。 知道:知道相关作品在历史发展中的价值。

理解:理解作品的逻辑起点、逻辑结构和思维方式等。 熟悉: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熟悉相关作品的核心思想。 学会:要求学生在熟悉的基础上,学会阅读经典的基本技巧,并运用相关理论综合分析和解决稍复杂的理论和实际问题 4.该门课程的课程师资队伍介绍: 主讲人:陈娇 资料制作人:陈娇、肖德凤、吴晓芳、张加丽、徐俊、罗进、郑宏伟。 二、教学方式方法 1.课程教学的基本方式方法: 教学方法:讲解法、看图法、列举法 教学手段:ppt讲解 2.学习、研究方法指导: 中西方文化差异问题比较的学习内容主要围绕着中西方的饮食文化差异、宗教差异、建筑差异三个方面的内容展开,在充分掌握资料基本内容的基础上,需要加大课外学习的力度和深度,内容主要基于课堂讲述的重点作为自学的要点,课外内容需要结合课上内容将自学的思路和范围加以相当程度的拓宽,在自学的同时,要不断锻炼自己的学习方法、思维方式,而不是仅仅局限于教材既有的内容,学生需要做的是突破教材既有知识体系,通过自学逐渐锻炼起自学的意识和能力,并逐渐突破现有知识的条条框框,实现自己知识体系以及思维体系的重新构建,为以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中美电影文化的差异

中美电影文化的差异 电影是特定文化的产物,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文化。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自然反映在他们的电影当中。因此,分析电影是了解不同国家文化差异的很好的途径。中西电影文化中的差异究其根源,主要与自然环境、民族传统、思维模式、处世态度、宗教信仰、价值观等有关。 一、思维方式上的差异 华人著名导演李安先生早期的家庭伦理三部曲都是讲述东方人在西方背景下生活的故事,让我们感受到了东西方文化的强烈碰撞。 ○1《推手》:主要讲述了移居美国的老人和美国儿媳之间的的矛盾,其间还介绍了中国的太极的奇妙。人物关系非常简单,但人物心理刻画很细腻,其中老人的表演尤其出彩,让观众完全投入。 ○2《喜宴》:讲述的是同性恋故事。在美国工作的台湾小伙高是同性恋,为了应付父母的不断逼婚而找了个想要绿卡的女孩假结婚。可新婚之夜的意外竟然让女孩意外怀孕,高和恋人之间因此争吵被高父听见,引起高父中风等一系列的故事。最后高父高母对高的同性恋身份的接受让我很感慨,其实家人之间最重要的是理解。大家相互依靠走过风雨人生。同时《喜宴》又让大家了解了中国的闹洞房的风俗,手法还特别夸张,人如潮水般涌来又如潮水般退去,特别有视觉效果。 ○3《饮食男女》:前面几分钟让人来了解丰富的中国烹饪手法。主体也是讲家庭伦理关系。结局让人出乎意料。 二、拍摄上的差异 中国人的影片讲究的多半是动作的华丽、大气,语言上比较苍白,从而体现了英雄气短、儿女情长。并且把很大一部分力气用在选景上,去忽略了人物本身的魅力,如《夜宴》。 而外国人的科幻片,也许人物本身没有特别的演技要求,但他们的语言方面都相当幽默,而且往往从大处着手,把特技放在一个很高的位置。人物的个人魅力往往通过外在的更直接的视觉系效果来体现,通过视听的方式加深观

3个小故事,看中外文化差异

3个小故事,看中外文化差异 各国间的文化差异巨大,我们自个儿行得通的礼仪到了西方就是另一回事啦!今天我们就来通过三个场景,了解一下中外文化间的一些不同吧。 第一幕:一位学校领导向教师们介绍新来的美国老师 Ladies and gentlemen, I'm delighted to introduce to you a very pretty girl, Miss Brown. She is a very good teacher from the USA. 对这番话,美国女教师一脸难堪的样子。 文化差异:中国人介绍来宾,喜欢用褒扬的话语言辞。但美国人认为,初次结识,相互介绍,不必评头论足。凡是主观性的评论,尽管是美言,也会给人唐突、强加的感觉。对以上那番话,美国女教师感到难堪的是pretty和good两个词。在那种场合,介绍应该突出背介绍人的身份、学历、职务等,而不应该是外貌和抽象的评论。相比之下,如果把pretty和good 改成实际教育背景和经历,这样的介绍句比较客观,令人容易接受。 比较下面改变措辞的介绍: Ladies and gentlemen, I'm delighted to introduce to you a new teacher from the USA., Miss Ann Brown. She is a doctor of American Literature with experience of teaching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 特别忠告:介绍客人要介绍客观事实,不要主观评论。要注重身份,不要着眼外貌。 第二幕:一位美国同事感冒了,中国同事表示关心 Chinese: You look pale. What's the matter? American: I'm feeling sick. A cold, maybe. Chinese: Go and see the doctor. Drink more water. Did you take any pills? Chinese medicine works wonderful. Would you like to try? Put on more clothes. Have a good rest. American: You are not my mother, are you? 文化差异:美国人比较看中个人的独立性。受人照顾往往被视为弱者。给对方出主意或提建议时,不能使对方认为自己小看他的能力。 美国人对上面第一句话的反应通常是"Take care of yourself. I hope you'll be better soon." 不必教人怎么做。中国人则以出主意提建议表示关心,而且以兄弟姐妹或父母亲人的口吻,或以过来人的口气,这对美国人行不通。 特别忠告:对病人表示关心,不必尽提建议。 可以使用下列句型: (1) I'm sorry to hear that (you've got a bad cold). (2) I hope you'll be all right very soon. (3) Take extra care of yourself. (4) That's too bad. What's the matter? (5) How are you feeling now? 第三幕:有空来坐坐 一位美国教师在中国任教,中国同事总是对她说:“有空来坐坐”。可是,半年过去了,美国同事从来没有上过门。中国同事又对她说:“我真的欢迎你来家里坐坐。如果没空的话,随时打电话来聊聊也行。”一年下来,美国同事既没有来电话,也没有来访。奇怪的是,这位美国人常为没人邀请她而苦恼。 文化差异:中国亲朋好友合同事之间的串门很随便,邀请别人来访无需为对方确定时间,自己去探访别人无需郑重其事征得同意。美国人则没有串门的习惯。一年内遇到大节日,亲朋好友才到家里聚一聚。平时如果有事上门,要有预约。没有得到对方的应允,随时随地随便上门是不礼貌的行为。因此,美国同事对“有空来坐坐”这句话只当作虚礼客套,不当作正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