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动时效报告

振动时效报告
振动时效报告

构件振动时效处理报告单

纽威48寸全焊接球阀

消除焊接应力的振动时效处理

前言

苏州纽威阀门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48BWP6球阀门。根据设计部门的要求,需对阀门进行时效处理,用以消除焊接应力。由于该球阀是将密封材料装好后在进行外部环焊缝焊接,需焊后进行时效处理。经该公司相关部门研究决定委托大连理工大学采用振动时效进行处理并进行振前、振后残余应力检测,经与大连理工大学相关技术人员共同探讨,认为方案可行,并于2010年6月对该球阀实施振动时效处理和残余应力检测。

一、振动时效处理对金属构件的作用

振动时效是对具有残余应力的金属构件进行振动处理,使构件在共振频率下产生振动。其原理是将一个具有偏心重块的电机系统(称做激振器)安放在构件上,并将构件用弹性物体支撑,通过控制系统控制变频电机的转数输出动应力产生一定的频率与被振构件频率相等时产生共振,经20-50分钟的振动处理,当这个动应力与构件上各点的残余应力相叠加后,大于材料的屈服极限,则在该点出现局部的塑性变形,因而应力得到释放。所以从原理上来说,降低构件内的残余应力。应力降低的大小与构件内的残余应力大小有关,应力大则消除应力的效果高,应力小,消除应力的效果也低。

振动时效可以降低应力是显而易见的,其作用有如下几方面:

①降低和均化应力,消除应力集中区,防止裂纹。

因为振动过程中残余应力大的点首先进入屈服,所以高应力点下降的比例大,使应力均化程度高,从而降低应力集中而防止裂纹。

②减少或防止构件变形

构件的变形是由于残余应力特点造成的,因为残余应力的分布和量值具有很大的随机性,分布不均且量值差别太大,所以容易产生变化,即可变性。残余应力的变化,必然使构件产生变形,因此在使用前或安装前,通过振动时效使应力降低和均化,必然防止或减少变形。

③提高焊接构件的疲劳寿命,增加使用周期

通过大量的实验和实践证明,振动时效可提高焊件的疲劳寿命50%以上,提高使用寿命0.5~1倍。

由于振动时效的上述作用,使该项技术得到厂矿企业和国家的重视和认可,1991年制定了国家行业标准JB/T5928.91,并在1993年被国家科委批准为“国家级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项目,在全国普及推广。在冶金行业,本钢和鞍钢在转炉壳体和托圈上应用最早,第一次振动时效处理的壳体至今还在应用,为企业节省大量资金。可以说,实践证明振动时效在冶金构件上的应用,优于原先采用的喷油热时效。

二、纽威48寸全焊接球阀振动时效处理

纽威48寸全焊接球阀是在地面平台上焊接好的,但由于密封材料已填装好的,采用别的时效方法会对密封材料性能产生影响,用振动时效是最佳的选择,根据球阀的几何形状和现场环境的情况,决定采用手动振动时效加之记录加速度幅值变化的方法来处理。

1、48寸全焊接球阀基本参数

48寸全焊接球阀主要为80-120mm厚板焊接构成,(参考附图、附施工现场图片一)

2、振动时效工艺参数的选择

消除应力设备:设备选用ZNVSR-04型振动消除应力设备;

3.支承方式:48寸全焊接球阀水平放置,沿阀门两侧顺长用两根30×30×300cm的方木平放支承,两方木的平行距离为90cm四周悬空。

4.激振点:根据48寸全焊接球阀的结构形式,选球阀接口外侧顶部为第一激振点,激振器安装接口外部边缘,安装点上下用两块400×150×(10-40)弧形钢板保护阀门安装面,保护板与阀体接触部用0.2mm 铜皮隔离保护阀体接触面,用卡具卡住。同样办法在另一接口处外侧激振器安装接口外部边缘,用卡具卡住为第二激振点。(见附图片一、二、三)

5.拾振位置:拾振器安装在激振器侧接口处的底部(见附照片)。

6.激振器偏心:数码振动时效VSR-04型设备,偏心为“12档”。

7.激振频率:通过扫频由观测数据选择共振峰,处理时可由加速度辐值来控制。

8.每激振点处理时间: 50分钟。

三、振动处理监测数据与分析

2个激振点在振动处理时分别给出了2组振动处理监测数据(见表一)。

表一: 处理参数记录表

表一

每一激振点振动处理记录数据显示,所对应拾振器所显激振力均达到4G以上,针对100mm厚阀门构件,所传递的激振力均达4G以上,说明共振效果良好,振动成功。

从振动处理监测跟踪数据(见附表一)分析,根据JB/T5926-2005机械行业标准的规定,监测数据中出现下述三种情况之一,即认为振动处理达到了效果;

其一,时间振幅曲线数据[G(T)],随着时间在发生变化,即上升型、下降型均可(可由曲线指示或数字显示读数均可)。

其二,幅频特性曲线的对比,振后曲线峰值升高。

其三,幅频特性曲线的对比,振后曲线峰线左移即频率下降(可由曲线观察或上面数字显示看出)。

根据上述有关规定,观察我们对48寸全焊接球阀振动时效处理时获得的2组频率和振幅的变化数据,可以看出:

48寸全焊接球阀两个激振点的振幅随着振动时间的延长,振幅均呈上升型。

四、结论与分析:

1、振动曲线分析

根据48寸全焊接球阀处理数据均符合国家机械行业标准JB/T5926-2005中的有关规定,因此可以认为48寸全焊接球阀消除焊接应力达到了要求。

2、结论:

纽威48寸全焊接球阀采用振动时效工艺在消除应力上是合格的,达到了国家标准。

图片一纽威阀门振动处理现场

图片二纽威阀门振动处理现场

图片三纽威阀门振动处理现场

五、48寸全焊接球阀振动时效前后残余应力检测

为了检测振动时效在消除应力方面的效果,我们采用盲孔法对球阀进行振动时效前、后的残余应力检测,在振动处理前,分别选择在两条焊缝附近均匀选出12点(如图片四),每点贴两片应变片分别用做振前、振后的残余应力检测。经振动时效前、后各12个点的检测,得出残余应力测试结果数据见表二。

图片四残余应力测试现场图片

表2: 残余应力测试数据表单位:MPa

材料物理参数:

E:0.21GPa

u:0.3

测试工艺参数:

孔径a:1.0mm

r1:2.0mm

r2:4.0mm

测量数据:

************************************

1: -376 -283 -113 -196 -137 -73

2: -349 -264 -192 -201 -162 -97

3: -383 -296 -160 -184 -172 -84

4: -310 -267 -251 -193 -142 -110

5: -311 -268 -212 -179 -171 -82

6: -342 -217 -194 -198 -142 -99

7: -363 -203 -144 -184 -162 -87

8: -309 -262 -200 -165 -146 -94

9: -375 -215 -143 -201 -101 -81

10: -336 -271 -204 -190 -181 -96

11: -351 -307 -208 -182 -163 -82

12: -368 -262 -174 -179 -172 -67

************************************

计算结果:

------------------------------------------------------------------- σ1(MPa) σ2(MPa) θ(度) 测点 ---------------------- --------------------- ------------- 振前振后消除率% 振前振后消除率% 振前振后------------------------------------------------------------------- 1: 383.06 203.95 46.8 248.88 143.68 42.3 -8.16 -1.16 2: 388.14 218.80 43.6 311.00 166.31 46.5 2.37 -7.02 3: 406.76 203.92 49.9 294.97 142.42 51.7 -6.20 -18.62 4: 378.38 216.63 42.7 346.61 174.94 49.5 12.30 6.45 5: 362.38 199.58 44.9 313.49 137.71 56.1 -3.74 -19.93 6: 390.34 216.35 44.6 302.34 167.46 44.6 17.29 3.74 7: 386.64 202.17 47.7 268.56 148.05 44.9 12.38 -14.33 8: 355.83 186.52 47.6 301.96 148.19 50.9 -3.92 -12.46 9: 395.45 217.52 45.0 273.96 146.91 46.4 10.39 16.85 10: 381.24 214.39 43.8 316.60 155.21 51.0 -0.43 -19.48

11: 398.71 199.39 50.0 323.69 141.78 56.2 -10.52 -15.90

12: 397.91 195.39 50.9 302.52 122.52 59.5 2.65 -20.59

-------------------------------------------------------------------

平均: 385.40 206.22 46.5 300.38 149.60 50.2 / /

-------------------------------------------------------------------

结论与分析:

使用ZNVSR-04型振动消除应力设备,第一次时效,击振力12档,转数6322第二次时效,击振力12档,转数6382

①从表一.阀门通过振动时效在处理过程中其加速度幅值的变化可以看出在第一次时效(图片一)均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加速度幅值发生变化0.5-5分钟加速度幅值变化的很快/5-14分钟加速度幅值有一定的变化,14分钟以后加速度幅值变动较小了,30分钟后加速度幅值趋于稳定了,而在第二次振动时效在处理过程中其加速度幅值的变化相对较小(图片二)可以看出在第一次振动时效完成后残余应力就趋于稳定了,说明在经过50分钟时效处理,残余应力下降和均化稳定,完全符合“标准”中关于振动时效技术效果的要求。

②从表二可以看出,测试数据非常均匀整齐,振动处理前主应力为385.40.MPa,而振动处理后主应力为206.22 MPa,消除率为 46.5 %,超过标准要求。这次VSR处理是合格的。

振动时效仪使用方法

振动时效仪使用方法 2013/8/6 23:23:34 标签:振动时效设备振动时效装置振动时效机振动时效仪 为了运用户能更快,非常好的把握振动时效仪的运用办法、操作窍门、简略技术的施行办法及在运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在运用手册的基础上摘抄、剪 接、优化而成,本运用指南。旨在短时刻内使操作者能疾速把握振动时效的运用办法和技术施行的根本过程。 一、振动时效仪的原理 振动时效是将一个具有偏疼重块的电机体系(激振器)刚性地固定在被振构件上,对构件施加一交变的周期外力,当这一周期外力与剩余应力叠加到达或 超越资料的屈从极限时,就会使构件有些发生塑性变性或晶格滑移,然后下降和均化剩余应力,到达安稳尺度不变形之意图。 二、振动时效仪的组成 一套完好的振动时效仪是由主操控箱、激振器、拾振器、打印体系、弹性胶垫、隶属装卡东西及有关衔接线组成。设备的每有些均属专用描绘特别各衔接 线插头都有所区别,衔接时依照插头的指示连接通常不会插错,凡需拧紧的部位需拧紧防止振荡过程中松动,影响运用作用。 三、振动时效仪的运用及操作 (一)振前预备期间 操作者可依据需求振荡构件的几许形状尺度、巨细,吨位、长宽高的份额等,用专用胶垫对构件进行支撑。激振器用专用卡具刚性的固定在恰当部位,卡 具需求拧紧,防止振荡时松动,形成电机损坏。拾振器吸在构件的振幅较大处。激振器的档位应依据构件的振幅从小到大进行调整,偏疼的紧固螺丝用内 六角扳手宁紧,防止滑当。 注:对可直接振荡的构件能够直接振荡,可依据剖析,判别的振型,在节点处放置弹性支撑。支撑点可为二点、三点或四点。特别构件的支撑应以平稳为 准。关于非直接振荡的构件,应采纳降频办法。首要的降频办法包含:悬臂,串联和组合等办法。 (二)设备的操作过程 振动时效仪具有手动、主动、预置等功用。关于生疏的构件为了寻觅其固有频率和共振峰,应先用手动作业形式,以断定其根本技术参数。如:共振峰值 ,激振器档位,拾振器方位等。 (1)手动作业形式及操作办法 过程为: 1、翻开总电源开关:此刻液晶屏显现。 2、按“复位”键:此刻操作面板上液晶屏显现一切数据。

振动时效设备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仅供参考[整理] 安全管理文书 振动时效设备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第1 页共4 页

振动时效设备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1、操作者必须熟悉设备的结构,性能及相关的调整,电气等基本知识和使用维护方法,操作者必须经过培训合格后,方可进行操作。 2、工作前要做到: (1)检查各连接线缆是否完好,安装正确。激振器偏心量调整正确,偏心块锁紧螺丝处于锁紧状态,转动正常,无异响。电机内无杂物。 (2)检查待处理工件支撑稳定,激振器装夹牢固,无松动,除装夹面外其他部位均不得与工件接触,并保持适当的安全距离。工件上不得放置工具等杂物。 (3)检查各电器插头插接牢固,无破损、露铜、接触不良等现象。电气接地良好。 3、工作中认真做到: (1)坚守岗位,精心操作,不做与工作无关的事。因事离开设备时必须停机,关闭电源。 (2)按工艺规定进行加工。不准任意调整时效工艺。不准超规范、超负荷、超重量使用设备。 (3)时效过程中严禁踩踏工件,严禁重物敲打工件。 (4)调整激振器偏心量、改变激振器装夹位置必须在停机并关闭设备电源的状态下进行。更换工件必须在设备复位或关机状态下进行操作。 (5)不准擅自拆卸设备机壳,如需维修必须由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进行操作。 (6)经常清除设备上的铁屑、油污、尘土,保持设备清洁。 (7)密切注意设备运行情况,润滑情况,如发现动作失灵、飞车、 第 2 页共 4 页

噪音、异味、碰伤等异常现象,应立即停车检查,排除故障后,方可继续工作。 (8)设备发生事故时应立即关闭电源,保持事故现场,报告有关部门分析处理。 (9)严禁拉扯传感器屏蔽线缆,应按正确的方式取下传感器。 (10)操作者在工作中不许离开工作岗位,如需离开时无论时间长短,都应关闭设备电源,以免发生事故。 4、工作后认真作到: (1)关闭设备电源,拆除各连接线缆,清理设备表面的尘土、铁屑等杂物,检查电机及激振器内有无杂物。 (2)检查各线缆有无断裂、破损。 (3)检查完毕将各线缆及配套工具放入专用的包装箱内保存。 第 3 页共 4 页

焊接材料与焊接工艺标准

焊接材料与焊接工艺标准 G983《GB/T983-1995 不锈钢焊条》 G984《GB/T984-2001 堆焊焊条》 G3131《GB/T3131-2001 锡铅焊料》 G3323《GB/T 3323-2005 金属熔化焊焊接接头射线照相》 G3429《GB/T3429-2002 焊接用钢盘条》 G3669《GB/T3669-2001 铝及铝合金焊条》 G3670《GB/T3670-1995 铜及铜合金焊条》 G5117《GB/T5117-1995 碳钢焊条》 G5118《GB/T5118-1995 低合金钢焊条》 G5185《GB/T 5185-2005 焊接及相关工艺方法代号》 G5293《GB/T5293-1999 埋弧焊用碳钢焊丝和焊剂》 G6417.1《GB/T 6417.1-2005 金属熔化焊接头缺欠分类及说明》G6417.2《GB/T 6417.2-2005 金属压力焊接头缺欠分类及说明》G8012《GB/T8012-2000 铸造锡铅焊料》 G8110《GB/T8110-1995 气体保护焊用碳钢、低合金钢焊丝》 G9448《GB/T9448-1999 焊接与切割安全》 G9491《GB/T9491-2002 锡焊用液态焊剂》 G10045《GB/T10045-2001 碳钢药芯焊丝》 G10046《GB/T10046-2000 银钎料》 G12467《GB/T12467.1~4-1998 焊接质量要求金属材料的熔化焊》

G12470《GB/T12470-2003 低合金埋弧焊用焊剂》 G14693《GB/T14693-1993 焊缝无损检测符号》 G15169《GB/T15169-2003 钢熔化焊手焊工资格考试方法》 G15620《GB/T15620-1995 镍及镍合金焊丝》 G15747《GB/T15747-1995 正面角焊缝接头拉伸试验方法》 G15830《GB/T15830-1995 钢制管道对接环焊缝超声波探伤方法和检验》 G16672《GB/T16672-1996 焊缝-工作位置-倾角和转角的定义》G17493《GB/T17493-1998 低合金钢药芯焊丝》 G17853《GB/T17853-1999 不锈钢药芯焊丝》 G17854《GB/T17854-1999 埋弧焊用不锈钢焊丝和焊剂》 G18290.2《GB/T18290.2-2000 无焊连接:无焊压连连接一般要求》G18290.3《GB/T18290.3-2000 无焊连接:可接触无焊绝缘位移连接一般要求》 G18290.4《GB/T18290.4-2000 无焊连接:不可接触无焊绝缘位移连接一般要求》 G18290.5《GB/T18290.5-2000 无焊连接:无焊压入式连接一般要求》 G18591《GB/T18591-2001 焊接预热温度、道间温度及预热维持温度的测量指南》 G18762《GB/T18762-2002 贵金属及其合金钎料》 G19418《GB/T19418-2003 钢的弧焊接头缺陷质量分级指南》

振动时效操作规程

振动时效操作规范 方法一:定时全自动运行模式(推荐使用此操作方法) 开机 将控制器上的(总电源开关)按向“I”的位置,则整套设备的电源被接通,此时前面板上的液晶屏会点亮并循环显示公司介绍及简单的使用说明同时打印机上的绿色电源指示灯会点亮。 定时全自动运行 设备开机后,首先按下(手动降速键)键,则(液晶屏)显示时间设置画面,此时每按下一次(手动升速键)键,则时间显示增加5分钟,直到40后再返回0,重新开始。当设定完要时效的时间后,按(运行/停止)键,设备进入定时自动运行过程,当时效(振前扫描后寻找亚共振点并进入时效状态)时间到设定时间后自动进入振后扫描,然后停止,整个扫描、时效过程,设备将按照最佳工艺自动完成。 等设备自动运行完毕停止后,按(打印键)可将a—n、a—t曲线及数据打印出来,以备长久保存。 操作注意:1、在扫描过程中有峰值点出现; 2、峰值点的加速度应超过50 m/s2; 3、当峰值点的加速度值超过120 m/s2 时,设备会自动保护。 方法二:全自动运行模式: 1、开机 将控制器上的(总电源开关)按向“I”的位置,则整套设备的电源被接通,此时前面板上的液晶屏会点亮并循环显示公司介绍及简单的使用说明同时打印机上的绿色电源指示灯会点亮。 2、全自动运行 直接按4(运行/停止)键,振动时效设备自动进入全自动运行过程。 等设备自动运行完毕停止后,按(打印键)可将a—n、a—t曲线及数据打印出来,以备长久保存。 操作注意:1、在扫描过程中有峰值点出现; 2、峰值点的加速度应超过50 m/s2; 3、当峰值点的加速度值超过120 m/s2 时,设备会自动保护; 4、时间不受控制。 方法三:手动运行模式: 1、开机 见图二,将控制器上的1(总电源开关)按向“I”的位置,则整套设备的电源被接通,此时前面板上的液晶屏会点亮并循环显示公司介绍及简单的使用说明同时打印机上的绿色电源指示灯会点亮。 2、手动操作 按(手动升速键)键。按一次是慢升速,按两次是升速。一般按两次即可。按(手动升速键)键后,开始有电流显示。过一段时间后才开始有转速显示。当有转速显示后电机不断升速。此时按(手动降速键)则电机停在该转速处待速运转。再按(手动升速键)键电机再次运转继续升速。直到工件开始振动,可按(手动降速键)键停在该转速进行时效处理。一定时间后按4(运行/停止)键完成时效过程。 操作注意:手动运行模式除了对工件的手动时效外,一般还用于对新工件或特殊形状工件的处理,以检查对工件的支撑、激振器位置、传感器位置及激振力大小合适与否;利用手动模式能够随意的控制激振器的升降速的功能,可以迅速的找到工件的共振频率及共振点的大小。

钣金与焊接工艺规范(精选)

钣金与焊接工艺规范 1、总则 1.1、本守则规定了钣金件、焊接件在下料、折弯、焊接、清理、焊接等主要工序的工艺守则。 1.2、当本守则与工艺文件和图纸冲突时,以工艺文件和图纸为准。 2、零件的下料 2.1、材料的清理: 2.1.1、零件使用的板、型材原则上要求下料前进行抛喷丸清理后在进行切割。尤其是图纸尺寸小、下料后和焊接后难以进行抛丸清理的小件,更要在下料前进行清理。 2.1.2、振动类工件,必须使用原平板,或者依照图纸要求材质使用板材。所使用的板型材必须进行焊前清理。 2.2、钣金件的下料一般采用砂轮切割机下料、剪板机下料、冲床下料、手工气割下料、自动气割下料、等离子切割下料等方式,具体下料方式一般按以下原则进行选择: a、图样及工艺文件已明确规定的应按照图样及工艺规定的执行。 b、适用剪板机下料的必须用剪板机下料。 c、型钢下料应尽量采用切割机下料。 d、适用自动气割机下料的应尽量采用自动气割机下料。 e、图样要求下料表面粗糙度Ra≤25的应采用剪板下料、自动气割机下料。 2.3、零件下料技术要求: 2.3.1、下料尺寸应符合图样及工艺文件的要求。 2.3.2、下料后进行机械加工的零件应留有合理的加工余量。

手工气割下料毛坯每边加工余量(参考件) 毛坯长度和直径毛坯厚度 ≤25 >25-50 >50-100 >100-200 >200-300 每边留量 长度 100 3 4 5 8 10 >100-250 4 5 6 9 >250-630 11 >630-1000 5 6 7 10 >1000-1600 12 >1600-2500 6 7 8 11 >2500-4000 13 >4000-5000 7 8 9 12 直径 60-100 5 7 10 14 16 >100-150 6 8 11 15 17 >150-200 7 9 12 16 18 >200-250 8 10 13 17 19 >250-300 9 11 14 18 20 2.3.3、剪板下料的工件周边应齐平,不得有咬边现象,直线度误差每1000mm≤ 1.5mm,相互垂直面的垂直度每1000mm≤3mm。 2.3.4、气割下料前应检查场地是否符合安全要求,工件应垫平,工件下面应留有一定间隙,为防止飞溅物烫伤,必要时应加挡板遮挡。 2.3.5、气割切口表面应光滑干净,而且粗细纹要一致,边缘棱角无融化,直线表面直线度误差每1000mm≤3mm,相互垂直面的垂直度每1000mm≤5mm。2.3.6、下料后直接入半成品库的零件应采用锉削、磨光机打磨。钢丝刷刷除、喷砂校直等措施保护零件的表面质量。 2.3.7、下料后直接入半成品库的零件应表面平整,无毛刺、锈蚀、气割飞溅物、明显弯曲及凹凸不平等现象,并按《涂漆工艺守则》的要求涂底漆。 3、零件的弯曲 3.1、零件的弯曲一般采用折弯机折弯、冲床模具弯曲、卷板机弯曲及手工火焰加热弯曲等方法。具体选择方式按下列方式选择: a、图样及工艺文件已明确规定的应按图样及工艺规定的执行。

振动时效工艺参数选择及技术要求

振动时效工艺参数选择及技术要求 JB/T5926-91行业标准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振动时效工艺参数的选择及技术要求和振动时效效果评定办法。本标准适用于材质为碳素结构钢,低合金钢,不锈钢,铸铁,有色金属(铜,铝,锌及其合金)等铸件,锻件,焊接件的振动时效处理。 2. 术语 2.1 扫频曲线-将激振器的频率缓慢的由小调大的过程称扫频,随着频率的变化,工件振动响应发生变化,反映振动响应与频率之间关系的曲线,称扫频曲线,如a-f 称振幅频率曲线; a-f 称加速度频率曲线。注:a表示振幅, a表示加速度, f表示频率 2.2 激振点-振动时效时,激振器在工件上的卡持点称激振点。 3. 工艺参数选择及技术要求 3.1 首先应分析判断出工件在激振频率范围内的振型。 3.2 振动时效装置(设备)的选择。 3.2.1 设备的最大激振频率应大于工件的最低固有频率。 3.2.2 设备的最大激振频率小于工件的最低固有频率时,应采取倍频(或称分频),降频等措施。 3.2.3 设备的激振力应能使工件内产生的最大动应力为工作应力的1/3~2/3。3.2.4 设备应具备自动扫频,自动记录扫频曲线,指示振动加速度值和电机电流值的功能,稳速精度应达到±1r/min。 3.3 工件支撑,激振器的装卡和加速度计安装 3.3.1 为了使工件处于自由状态,应采取三点或四点弹性支撑工件,支撑位置应在主振频率的节线处或附近。为使工件成为两端简支或悬臂,则应采取刚性装卡。 3.3.2 激振器应刚性地固定在工件的刚度较强或振幅较大处,但不准固定在工件的强度和刚度很低部位(如大的薄板平面等)。 3.3.3 悬臂装卡的工件,一般应掉头进行第二次振动时效处理,特大工件,在其振动响应薄弱的部位应进行补振。 3.3.4 加速度计应安装在远离激振器并且振幅较大处。 3.4 工件的试振 3.4.1 选择试振的工件不允许存在缩孔,夹渣,裂纹,虚焊等严重缺陷。 3.4.2 选择激振器偏心档位,应满足使工件产生较大振幅和设备不过载的要求,

振动时效设备的特点及应用领域

振动时效设备的特点及应用领域 振动时效设备是在上个世纪初期产生并发展起来的消除应力新方法。即工件在激振器所施加的周期性外力作用下产生共振,松弛残余应力,获得尺寸精度稳定性。也就是在机械的作用下,使构件产生局部的塑性变形,从而使残余应力得到释放,以达到降低和调整残余应力的目的。但机械作用使应力消除的程度是有限的,不可能完全消除。因此振动时效设备往往是把应力降低(主要是降低残余应力峰值)和重新分布作为主要目的。 振动消除应力是对构件施加一交变应力,如果交变应力幅与构件上某些点所存在的残余应力之和达到材料的屈服极限时,这些点将产生塑性变形。如果这种循环应力使某些点产生晶格滑移,尽管宏观上没有达到屈服极限,也同样会产生微观的塑性变形,况且这些塑性变形往往是首先发生在残余应力最大点上,因此使这些点受约束的变形得以释放从而降低了残余应力。这就是用振动时效设备可以消除残余应力的机理。 用振动的方法消除金属构件的残余应力技术,1900年在美国就取得了专利。但由于人们长期使用热时效,加上当时对振动消除应力的机理还不十分明确,且高速电机尚未出现造成当时的振动时效设备设备沉重、调节不便,因此该项技术一直未得到大的发展和广泛应用。直到上世纪50—60年代由于能源危机的出现,美、英等国才又开始研究振动时效设备的机理和应用工艺。特别是到上世纪70年代由于可调高速电机的出现大大推动了振动消除应力装置的发展:1973年英国制成手提式振动时效设备系统VCM80,后来美国马丁工程公司也研制出比较先进的LT-100R型振动时效设备系统。这些比较先进的激振装置,促进了振动消除应力工艺的发展和实际应用。由于这种工艺日趋成熟,振动和控制设备日臻完善,目前振动时效设备已在英、美、俄、德等国被普遍采用,他们几乎所有机械厂都配备了振动时效设备装置,尤其是起重机械厂的大件和基础零件全部采用了振动时效设备。我国也从上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引进和使用振动时效设备技术。 现在的振动时效设备如图所示:它是将一个具有偏心重块的电机系统(激振器)用卡具安放在工件上并将工件用胶垫等弹性物体支承,如图所示。通过主机控起动电机并调节其转速,使工件处于共振状态。一般工件经30分钟的振动处理即可达到调整残余应力的目的。 可见,采用振动时效设备来调整残余应力的技术是十分简单和可行的。 摘要本文介绍了振动时效设备这种消除工件残余应力的新技术,和振动时效设备与传统热时效相比较所具有的明显优越特征及其广阔的应用领域。 关键词振动时效设备消除残余应力优越特征应用领域 振动时效设备又称振动消除应力,指在通过控制激振器的激振频率,使工件发生共振,让工件产生适当的交变运动并吸收部分能量,以致内部发生微观粘弹塑性力学变化,从而降低工件局部峰值应力和均化工件的残余应力场尤其是表面的应力集中区域,最终防止工件变形与开裂,保证以后的尺寸稳定精度。它是上个世纪初期开始出现并在五十年代以来获得广泛应用的一项消除应力的新技术。 构件经过焊接、铸造、锻造、机械加工等工艺过程,在其内部产生了残余应力,它极大地影响了构件的尺寸稳定性、刚度、强度、疲劳寿命和机械加工性能,甚至会导致裂纹和应力腐蚀。时效是降低残余应力,使构件尺寸精度稳定的方法。目前时效的方法主要有三种,即自然时效、热时效和振动时效设备。 自然时效是最古老的方法,它是把构件置于室外,让其经过气候、温度的反复变化,在反复温度应力作用下,使残余应力松弛、尺寸精度获得稳定。一般认为,经过一年自然时效的工件,残余应力仅下降2~10%,但是却较大地提高了工件的松弛刚度,因而工件的尺寸稳定性很好。但因其时间太长,一般不在实际生产中采用。 热时效是传统的时效方法,它是利用热处理当中的退火技术,通常是将工件加热到500~650℃进行较长时间的保温后再缓慢冷却至室温。在热的作用下通过原子扩散及塑性变形使内应力消除。从理论上讲采用热时效时,只要退火温度和时间适宜,应力可以完全消除。但在实际生产中通常认为最好可以消除残余应力的70~80%,与此同时它能造成工件材料表面氧化、硬度及机械性能下降等缺陷。因此,人们一直在研究更好的方法来消除残余应力。

残余应力的产生与消除

残余应力的产生、释放与测量 一、残余应力的产生 产生残余应力的原因归结为三类:一是不均匀的塑性变形;二是不均匀的温度变化;三是不均匀的相变。 根据产生残余应力机理的不同,可将其分为热应力和组织应力,车轴热处理后的残余应力是热应力与组织应力的综合作用结果。由于构件内、外部温度不均,引起材料的收缩与膨胀而产生的应力称为“热应力”。热应力是由于快速冷却时工件截面温差造成的,淬火冷却速度与工件截面尺寸共同决定了热应力的大小。在相同冷却介质的情况下,淬火加热温度越高、截面尺寸越大、钢材热导率和线膨胀系数越大,均能导致淬火件内外温差增大,热应力越大。而加工过程中,由工件内外组织转变的时刻不同多引起的内应力成为“组织应力”。淬火时,表层材料先于内部开始马氏体的相变,并引起体积膨胀,由于表层的体积膨胀受到未转变的心部的牵制,于是在试样表层产生压应力,心部产生拉应力。随着冷却的进行,心部体积膨胀有收到表层的阻碍。随着心部马氏体相变的体积效应逐渐增大,在某个瞬间组织应力状态暂时为零后,式样的组织应力发生反向,最终形成表层为拉应力而心部为压应力的应力状态。组织应力大小与钢的含碳量、淬火件尺寸、在马氏体转变温度范围内的冷却速度、钢的导热性及淬透性、加热温度、保温时间等因素有关。 二、残余应力的释放 针对工件的具体服役条件,采取一定的工艺措施,消除或降低对

其使用性能不利的残余拉应力,有时还可以引入有益的残余压应力分布,这就是残余应力的调整问题。 通常调整残余应力的方法有: ①自然时效 把工件置于室外,经气候、温度的反复变化,在反复温度应力作用下,使残余应力松弛、尺寸精度获得稳定。一般认为,经过一年自然时效的工件,残余应力仅下降2%~10%,但工件的松弛刚度得到了较大地提高,因而工件的尺寸稳定性很好。但由于时效时间过长,一般不采用。 ②热时效 热时效是传统的时效方法,利用热处理中的退火技术,将工件加热到500~650℃进行较长时间的保温后再缓慢冷却至室温。在热作用下通过原子扩散及塑性变形使内应力消除。从理论上讲采用热时效,只要退火温度和时间适宜,应力可以完全消除。但在实际生产中通常可以消除残余应力的70~80%,但是它有工件材料表面氧化、硬度及机械性能下降等缺陷。 ③振动时效 振动时效是使工件在激振器所施加的周期性外力作用下产生共振,松弛残余应力,获得尺寸精度稳定性。也就是在机械的作用下,使构件产生局部的塑性变形,从而使残余应力得到释放,以达到降低和调整残余应力的目的。其特点是处理时间短、适用范围广、能源消耗少、设备投资小,操作简便,因此振动时效在70年代从发达国家引进后

时效振动仪安全操作规程(最新版)

( 操作规程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时效振动仪安全操作规程(最新 版) Safety operating procedures refer to documents describing all aspects of work steps and operating procedures that comply with production safety laws and regulations.

时效振动仪安全操作规程(最新版) 1、在正常使用时,激振器与工件应刚性紧固,这时工件与激振器同步振动,否则会造成动应力损失。 2、若暂时放置不用时,应采取防潮措施,或每隔两周通电运行15分钟,以去除潮气。 3、经常清洗电机换向极,避免运行中换向打火烧损。 4、每隔十天应清扫一下控制箱内部。(可用压缩空气或皮老虎吹净) 5、经常检查电机炭刷是否接触良好。当磨损超过原长度的2/3时,应更换相同牌号、相同规格的炭刷。安装新炭刷后,应先用细纱布紧贴换向器轴,手动转动转子的炭刷进行研磨,以保证炭刷与换向器有良好的接触面积。 6、使用时,控制箱应严格接地,接地电阻不大于5欧姆,以免

因相序不对而造成外壳带电。 7、正常使用时,控制箱前面锁位应该在“关”的位置,以免造成误操作而丢失保存的数据。 8、更换打印纸应在断电时将打印机取出,并进行绝缘隔离后再上电,以免打印机电路板与外壳及其它物品接触短路而损坏。打印机带电时,应避免用手触及电路管角以免因人体静电烧坏电路。 9、使用中应注意电机轴承及外壳发热情况,如有异常应更换润滑脂或轴承。 10由于激振器工作在振动状态,工作条件恶劣,因此各部位的紧固件应经常检查,以免运行中松支,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11、使用中传感器应轻拿轻放,用完后收好勿摔碰,不能压砸屏蔽电缆,接线时手一定要拧电缆的螺纹扣,不要直接拉、拔电缆,用完后把传感器放回专用塑料盒内。 12、控制键盘操作时,应快速轻按,不要过分用力,而影响使用寿命。 一、操作步骤

岔管时效处理方案-振动时效

风机塔筒法兰时效处理方案 综述:风机塔筒法兰为风电工程的常见部件,属于典型的圆环形焊接结构件,焊后必须进行时效处理,降低风机塔筒法兰的焊接应力,避免因为残余应力的缓慢释放造成的开焊、变形或者应力腐蚀而造成裂纹,以保证风电设备长期稳定可靠的工作。 1、时效方案分析: 传统的时效方法有:热时效、振动时效、自然时效等。自然时效(NSR)由于周期太长,较难满足工期要求所以不做推荐;热时效对于此类大型工件,很难保证炉温均匀,炉温很难控制所以也难以保证效果;振动时效(VSR)又称振动消除应力法,是将工件(包括铸件、锻件、焊接构件等)在其固有频率下进行数分钟至数十分钟的振动处理,以振动的形式给工件施加附加应力,当附加应力与残余应力叠加后,达到或超过材料的屈服极限时,工件发生微观或宏观塑性变形,从而降低和均化工件内的残余应力,使尺寸精度获得稳定的一种方法。这种工艺具有耗能少、时间短、效果显著等特点。近年来在国内外都得到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 振动时效工艺具有耗能少、时间短、效果显著等特点。与热时效相比,它无需宠大的时效炉,可节省占地面积与昂贵的设备投资。因此,目前对长达几米至几十米和桥梁、船舶、风电、化工器械的大型焊接件和重达几吨至几十吨的超重型铸件或加工精度要求较高的工件,较多地采用了振动时效。生产周期短;自然时效需经几个月的长期放置,热时效亦需经数十小时的周期方能完成,而振动时效一般只需振动数十分钟即可完成。使用方便;振动设备体积小、重量轻、便于携带。由于振动处理不受场地限制,振动装置又可携带至现场,所以这种工艺与热时效相比,使用简便,适应性较强。振动时效操作简便,可避免金属零件在热时效过程中产生的翘曲变形、氧化、脱碳及硬度降低等缺陷;并且在风机生产过程中是目前唯一能进行二次时效的方法。 基于以上原因,我们推荐使用振动时效工艺,并曾成功应用于类似风机的时效处理。 下附: 质检中心钢岔管振动时效项目取得成功 作者:水利部水工金属结构质量检验测试中心 水利部水工金属结构质量检验测试中心受新疆伊犁科流域开发建设管理局委托,对新疆恰甫其海水利枢纽工程1#、2#钢岔管进行了振动时效和无损检测工作。恰甫其海工程1#、2#钢岔管采用日本IFE钢铁公司生产的HT690M钢,“卜”型结构,管壁厚度34mm,设计水头120m,主管直径9.5m,岔管公切球直径11m。月牙肋采用HT690M—Z35抗撕裂钢,厚度60mm。 经过振动时效,钢岔管消应效果满足JB/T5926-1998《振动时效工艺参数选择及技术要求》和JB/T10375-2002《焊接件振动时效工艺参数选择及技术要求》的规定,并经过磁弹法应力测试,表明钢岔管的残余峰值应力消除率超过30%以上。振动时效前后进行了超声、磁粉、射线无损检测和应力测试,振动时效后钢岔管没有任何缺陷扩展。

振动时效及几种消除应力方法简介

振动时效介绍 一、振动时效简介 振动时效处理是工程材料常用的一种消除其内部残余内应力的方法,是通过振动,使工件内部残余的内应力和附加的振动应力的矢量和达到超过材料屈服强度的时候,使材料发生微量的塑性变形,从而使材料内部的内应力得以松弛和减轻。 振动时效的实质是通过振动的形式给工件施加一个动应力,当动应力与工件本身的残余应力叠加后,达到或超过材料的微观屈服极限时,工件就会发生微观或宏观的局部、整体的弹性塑性变形,同时降低并均化工件内部的残余应力,最终达到防止工件变形与开裂,稳定工件尺寸与几何精度的目的。它是将一个具有偏心重块的电机系统(称做激振器)安放在构件上,并将构件用橡皮垫等弹性物体支承,通过控制器起动电机并调节其转速,使构件处于共振状态。约经20~30分钟的振动处理即可达到调整残余应力的目的,一般累计振动时间不应超过40分钟。 由于部分用户对振动时效的机理不甚了解,盲目使用一些简易的(所谓“全自动振动时效”)振动时效设备对产品进行时效。这种完全不针对工件个性、仅按照振动时效设备生产者预臵的参数,对各种工件均采用一种或几种工艺参数进行时效的方法,会导致被时效工件出现下列几种情况: 1、假时效:工件未发生共振或振幅很小或者虽然振幅较大,但工件整体做刚体振动或摆动,“全自动振动时效设备”也能按照预臵

的程序打印或输出各种时效参数、曲线,误导操作者和工艺员判断,这样工件根本没有达到时效的效果; 2、误时效:工件虽然产生共振,但是发生的振型与工件所需要的振型不一致,动应力没有加到工件需去应力的部位,这样不能使工件达到预期的时效目的,影响时效的效果; 3、过时效:由于不针对工件个性采用合理的时效参数,完全照盲目预臵的参数,对工件进行时效,可能会因为共振过于强烈或振幅过大,导致工件内部的缺陷(裂纹、夹渣、气孔、缩松等)继续扩大、撕裂,甚至报废的严重后果。 二、几种去应力方法简单对比: 1、热时效,通过加热炉进行处理,不仅消耗大量的能源、占用场地和较大的设备资金投入,而且消除残余应力的效果也因炉况的不同有很大的差异,其对残余应力的消除率一般在40~80%之间; 2、振动时效虽然使用方便,但其应力消除率一般在30~50%。使用时将工件放臵到胶皮垫上或以木块垫起工件,使工件悬空,然后将激振电机安放并固定到工件上,调整电机激振频率与工件自身频率一致,产生共振,一般1小时以内可完成去应力处理; 3、豪克能消除应力是最彻底消除焊接应力的方法,它不仅使残余应力的消除率达到80~100%,而且还能产生理想的压应力,这对焊接构件的抗疲劳性能和抗应力腐蚀性能也大有益处。但毫克能处理是使用冲击枪对准焊缝,沿焊缝扫一遍,对于车架等焊缝较多的构件来说处理起来较麻烦,时间较长,劳动强度较大。

液压剪板机(操作说明书)出厂说明说

目录 1、前言———————————————————————— 2 2、概述—————————————————————————3 2.1主要用途及特性——————————————————3 2.2 安全使用注意事————————————————— 4 3、结构及技术参数————————————————————5 3.1机床的外形————————————————————5 3.2机床的主要结构及用途———————————————6 3.3机床的主要规格和技术参数—————————————7 4、机床的吊运及安装——————————————————8 4.1机床的吊运————————————————————8 4.2 机床的安装———————————————————9 4.3 电气接线————————————————————9 5、机床的加油及机床润滑————————————————10 5.1 油箱的加油———————————————————10 5.2 机床润滑————————————————————10 6、机床的液压系统分析—————————————————10 6.1液压元件的简述——————————————————10 6.2液压系统动作分析—————————————————13 7、机床的操作及调整——————————————————18 7.1 机床的控制符号说明———————————————18 7.2 机床的操作———————————————————18 8、机床的维修、保养与故障排除—————————————23 8.1液压系统————————————————————23 8.2 机械部件的检查—————————————————23 8.3 安全阀的调整——————————————————24 9、技术服务—————————————————————24 10、易损件明细表———————————————————25

振动处理技术的原理及应用.

第四章振动处理技术的原理及应用最近十多年来,国内外使用振动处理的方法消除金属构件内的残余应力,以防止构件变形和开裂,代替传统的热时效和自然时效。这种技术在国外称做”VSR”技术,它是”Vibratory Stress Relief”的缩写,由于这种方法可以降低和均化构件内的残余应力,因此可以提高构件的使用强度,可以减小变形而稳定构件的精度,可以防止或减少由于热时效和焊接产生的微观裂纹的发生。特别是在节省能源、缩短生产周期上具有明显的效果,因此被许多国家大量使用。我们在该项技术的机理研究和应用上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一、振动时效工艺的简单程序 振动处理技术又称做振动消除应力法,在我国称做振动时效。它是将一个具有偏心重块的电机系统称做激振器安放在构件上,并将构件用橡胶垫等弹性物体做支撑,如图所示。 通过控 制器启动电机 并调节其转 速,使构件处 于共振状态, 约经20—30 分钟的振动处理即可达到调整残余应力的目的。图中的振动测试系统是用来监测动应力幅值及其变化的。实际生产上使用中不需要做动应力监测,振动时效设备本身具有模拟振幅监测系统。 可见,用振动调整残余应力的技术是十分简单和可行的。 二、振动时效工艺特点 振动时效之所以能够取代热时效,是由于该技术具有明显的优点。 1、机械性能显著提高 经过振动时效处理的构件其残余应力可以被消除20%—80%左右,高拉应力区消除的比例比低应力区大。因此可以提高使用强度和疲劳寿命,降低应力腐蚀。可以防止和减少由于热处理、焊接等工艺过程造成的微观裂纹的发生。可以提高构件抗变形的能力,稳定构件的精度,提高机械质量。 2、适用性强 由于设备简单易于搬动,因此可以在任何场地上进行现场处理。它不受构件大小和材料的限制,从几十公斤到几十吨的构件都可以使用振动时效技术。特别是对于一些大型构件无法使用热时效时,振动时效就具有更加突出的优越性。 3、节省时间、能源和费用 振动时效只需30分钟即可进行下道工序。而热时效至少需要一至两天以上,且需要大量的煤油、电等能源。因此,相对与热时效来说,振动时效可节省能源90%以上,可节省费用95%以上,特别是可以节省建造大型焖火窑的巨大投资。 三、振动时效工艺的发展及应用 用振动的方法消除金属构件的残余应力技术,于1900年在美国就取得了专利。但由于人们长期使用热时

振动时效与残余应力

振动时效与残余应力 振动时效是我国上世纪八十年代从国外引进的一种残余应力消除技术,名词译自英语Vibrating Stress Relief,即振动应力消除。从力学机理上分析,振动时效消除残余应力的原理是,使工件发生共振或接近共振,其残余应力叠加振动应力大于材料的屈服极限,这样振动时由于材料进入塑性区引起工件上应力重新分布,从而达到消除残余应力的目的。 郑州机械研究所应力测试技术中心,作为国内机械行业最权威的应力测试单位,做了大量的振动时效应力消除试验,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1、对于低水平残余应力工件振动时效效果不理想 对于低水平残余应力工件,比如没有大应力集中的铸件,由于振动时效时材料大部分没有进入塑性区,而在弹性范围内,无论应力如何变化,最终都恢复原始状态,不会消除残余应力,与理论分析相符。 2、残余应力消除效果没有标准规定的指标大 振动时效标准JB/T 5926-2005《振动时效效果评定方法》规定,焊接构件残余应力消除应达30%以上。实际测量表明,这是一种误区,比如,我们对一个16Mn焊接构件进行振动时效应力消除效果测试。振动时效前,测得焊缝附近最大残余应力500 MPa,振

动时效后测得300 MPa。厂家非常高兴,认为效果非常好,消除达40%,远远大于振动时效标准规定的指标。然而,16Mn的屈服极限是300 MPa左右,如果认为材料是理想塑性的,16Mn焊接构件上的残余应力都不会大于300 MPa,与振动时效后的测量值一样。其实,振动时效前测得的500 MPa是按残余应力弹性理论计算公式计算出来的,而材料进入塑性区时,其实际残余应力肯定小于500 MPa。如果按理想塑性计算,残余应力没有下降,当然这是极端情况,意在说明振动时效的残余应力消除效果不能以弹性理论计算的结果为依据。根据大量试验结果,我们认为,对于焊接构件,振动时效的残余应力消除效果应在15%左右。 3、振动时效对消除构件的塑性应变效果非常好 上述例子也说明,虽然振动时效消除残余应力的效果达不到40%,但塑性释放应变确实下降了40%,所以振动时效对消除构件的塑性应变效果非常好。大量试验证明,对于焊接构件,振动时效的塑性应变消除效果达40%左右,甚至达50%以上。塑性应变涉及到构件尺寸的稳定性,所以经过振动时效的构件,尺寸稳定性特别好,即以后放置或再加工时构件不再变形。 综上所述,振动时效最适合于对残余应力要求不严但对尺寸稳定性要求较高的焊接构件的残余应力消除。毕竟与热时效相比,振动时效非常节约能源,不需要建大的退火炉,大大节省了经费。所以对残

HK2000系列全自动振动时效装置操作说明

LM-10Y液晶系列全自动 振动时效使用说明书

济南利美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目录 一、概述-----------------------------------------------(1) 二、主要技术性能---------------------------------------(1) 三、使用条件-------------------------------------------(2) 四、操作配置说明---------------------------------------(2) 五、运行准备-------------------------------------------(4) 六、操作步骤及方法-------------------------------------(8) 1、定时全自动运行模式------------------------------(8) 2、全自动运行模式----------------------------------(8) 3、半自动运行模式----------------------------------(9) 4、手动运行模式------------------------------------(9) 七、时效时间的控制-------------------------------------(10) 八、注意事项-------------------------------------------(11) 1、怎样判断对零件的时效效果是否达到时效要求?------(11) 2、加速度过大,曲线打印不完整怎么办?--------------(11) 3、扫描过程中发现了共振峰但不停机怎么办?----------(11) 4、工件已振动,但无加速度值显示怎么办--------------(11) 5、电流太大怎么办?--------------------------------(12) 6、什么是飞车,飞车的危害是什么?-------------------(12)

车间生产作业指导书

焊接质量控制作业指导书 箱体焊接; 1;保证箱体的外框和箱体的尺寸符合工艺要求,(见图纸)焊接时应采取必要的措施以防止变形,对于变形的产品要进行校正。 2焊材的要求:要求焊丝与焊接件必须是同等材质。 3坡口的要求:2.5mm以上的板材必须打坡口,可打单面坡口,角度为45度,深度为板厚的1/3,8mm以上的需打双面破口深度各为板厚的1/3。 4焊道均匀,不得有咬边,气孔,击穿,等焊接缺陷。 附件焊接; 1安装支件焊接:按照图纸要求,保证安装尺寸并且测量对角线不超过2mm,保证与箱体垂直不许倾斜。 2指示灯套和开关套的焊接,面板与灯套的凸台不允许有间隙,从里面焊接焊道不宜过大,不能伤及螺纹,不允许有击穿和变形等焊接缺陷。 3接地螺栓的焊接:箱盖的接地要用焊钉机点焊,不允许伤及表面,箱体接地的焊接用40mm的丝杆从箱子的内部焊接,焊接牢固。 4爬线架不允许直接焊接,应采取螺栓固定的方式固定。 5安装板固定螺栓:把安装板放在箱底的中间,不可倾斜或偏移中心,用外六角螺栓,长35mm。 6门把的焊接:先用圆头螺栓固定然后从箱子的内部焊接,焊接牢固不可伤及表面。 7合页的焊接:间隙适当,保证箱盖不下垂,开关灵活,增安型接线箱的合页应留胶条的压缩量,不大于1mm。

电器组装质量控制作业指导书 电器布局: 1严格按照图纸布局,用螺栓连接固定在安装板上,电器轨道应超出电器边缘10mm必须安装止推器。 2与发热元件保持一定的距离。 3有需要操作机构的电器要与开关套保持垂直,公差在3mm以内保证电器开关灵活。 接线: 1电线选择应符合电流所需的截面积,有发热的部位必须用高温线,接地线必须用铜螺母固定。电线必须干净整洁。 2所有的导线中间不允许有接头,每个电器元件的接点做多不允许超过两根线,二次线不允许与主回路电线跨越或穿梭。 3走线平行整齐,不走死角,电线不得与硬物件接触或与发热元件接触以免损坏电线 4剥线头不要伤及铜丝,所有线必须压线鼻子,严禁裸线直接上端子,上盖的信号线必须走爬线架,禁止用吸盘固定。 5所有的二次回路必须加线号,主回路必须加色标,端子必须贴号牌。必要时加绕线管。 6配好线后把所有的螺钉再紧固一遍,把箱子里面的赃物全部清理一遍。 7摇绝缘,主回路A相与B相,A相与C相,B相与C相,然后A,B,C三相分别与外壳测试,绝缘电阻应大于500兆欧,注意一定要躲开电子元器件和指示灯。 8通电试验,在通电以前必须确认有良好的接地,然后先通控制回路检查一下主回路电器件的动作情况,确认无误以后再接电机调试。

振动时效去应力效果实测

振动时效去应力效果实测 关键词:振动时效、盲孔法测残余应力、效果实测 摘要:针对某厂液压机的移动工作台焊接件的振动时效去应力具体效果,采用电测盲孔法分别在时效前后对工件进了实测。结果表明其平均的等效应力水平从196MPa降到62MPa,达到振动时效行业标准JG/T5926‐91的要求。 1、电测盲孔法 1.1盲孔法测残余应力的基本原理 假定一块各向同性的平板中存在某一残余应力,若钻一小孔,孔边的径向应力将下降为零,孔区附近应力也将重新分布,如图1所示,阴影区为钻孔后应力的变化,该应力变化称为释放应力,由应变计感受其应变,应变计离孔边越近,则感受的应变越大,灵敏度也越高,通常表面残余应力是平面应力状态其有两个主应力Q1, Q2和主应力方向e等三个未知数,可用由共个应变片组成的应变花进行测量。 本实验采用ZDL‐ II型机械钻孔装置,孔径小1.5、孔深2.0 0 1.2 应变花 利用应变一电阻效应可制成电阻应变计,将三个应变片的中心布置在某一圆周上,每个敏感栅方向指向径向,制成应变花。根据三个应变片的夹角不同可制成直角应变花(见图2)。

本测试采用直角应变花:TJ120‐1.5‐小1.5,R=125Ω ±0.2%,k=2.08±0.81 % 。 2、应变测量 由于应变引起的电阻变化一般都非常微小,需要用电桥将其放大读出。为消除温度带来误差引人补偿片。 本实验采用ASM7.0动静态电阻应变仪,采用半桥接法,见图3。 3、振动时效设备 采用济南西格马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SSIN 100A液晶先哲型振动时效系统。该设备具有可遥控、多峰值识别、在线打印等特点。 4、相关标准 4.1 “用钻孔应变测量决定残余应力的标准方法”ASTM标准:E837‐81。 4.2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行业标准:“残余应力测量方法,钻孔应变释放法”。 4.3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振动时效工艺参数的选择”JB/T5926‐910 5、实验结果(注:针对高残余应力,对其误差进行了修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