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地文景观资源分析

河南省地文景观资源分析
河南省地文景观资源分析

河南省地文景观资源分析

1.云台山

2004 年 2 月13日,云台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为全球首批世界地质公园。同时,云台山还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首批国家 AAAAA 级旅游景区、国家自然遗产、国家森林公园、国家级称猴自然保护区、国家水利风景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云台山景色优美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且山上的各种古建筑和当地的文化传说也给其增加了不同于景观旅游之外的乐趣。

2.白云山

白云山位于河南省洛阳市茜县南部,占地四万余亩,地处暖温带与北亚热带过渡地带,平均海拔 1800 米,夏季最高气温不超过26 ℃,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据调查,有动物 2 04 种,植物 199 1 种,森林覆盖率达 95% 以上,被专家学者誉为“自然博物馆”。其优美的环境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2 011 年 1 月份升格为 S A 级自然风景区,与焦作云台山并称为河南最美的自然景区。

3.尧山

尧山(石人山)风景名胜区位于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西,地处伏牛山东段。因尧孙刘累为祭祖立尧祠而的名。1980 年后这里成为人们向往的旅游胜地,1997 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 002 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 003 年被国家旅游局批准为国家 AAAA级旅游景区。2 011 年晋升为国家 SA 级旅游景区。石人山上怪石林立,其景色观赏有着和其他森林不同的感受。石人山的历史文化传说对于其旅游具有极其重要

的作用,当地应当专注于文化习俗的宣传提高其文化旅游的知名度。

4.木札岭

木札岭原始生态旅游区位于洛阳市茜县东南部,是国家 AAAA 级景区、河南省首家原始生态旅游区,属伏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世界地质公园。总面积达 125 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 98. 5% 。其中旅游区面积达 4 0 万平方公里,超过 2 0 平方公里的区域至今无人踪迹。由九撞沟、原始森林、官帽峰三大游览区组成。距洛阳 120 公里,郑石高速、311 国道、临木公路直达景区。景区东西毗邻石人山、白云山两大景区。木札岭相对于其相邻的石人山、白云山两大景区来说唯一的优势在于其森林的覆盖率。

5.西峡县

西峡县老界岭自然保护区位于县境北部,伏牛山南坡上部地段,以老界岭为界与洛阳市奕川县、富县相邻,东与内乡宝天曼自然保护区接连。保护区建于 1982 年,是南阳市面积最大的省级自然保护区,1998 年又划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其西部属烟镇林场,东部属黄石庵林场。地理坐标北纬 33038’33047' '东经111017’111031’。东西长 2 3 公里,南北宽 16. 7 公里,总面积2 3 万亩,其中烟镇林场境内15 万亩,黄石庵林场境内 8 万亩。西峡县作为自然保护区,其特点在于生物的多样性,其自然价值高于旅游价值,在发展旅游的同时不要破坏当地生态。

6.鸡公山

鸡公山位于河南省信阳市境内,桐柏山以东,大别山最西端,是中国四大避暑胜地之一,也是新中国第一批对外开放的全国八大景区之一,第一批列入全国44个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鸡公山是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区内森林茂密、生物资源丰富,有国家重点保护动植物大鲵、长尾雉、香果树等,是河南农林、师范、医药等高校教学和科研基地。鸡公山有"青分豫楚、襟扼三江"之美誉,"佛光、云海、雾淞、雨淞、霞光、异国花草、奇峰怪石、瀑布流泉"被称为八大自然景观,山上有清末民初不同国别和风格的建筑群,有"万国建筑博物馆"之美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公共租界。

7.嵩山

嵩山,道教主流全真派圣地,古名为外方、嵩高、崇高,位于河南省西部,属伏牛山系,地处登封市西北面,是五岳的中岳。总面积约为450平方公里,由太室山与少室山组成,最高峰连天峰1512米;东西绵延60多公里;东依省会郑州,西临古都洛阳,南依颍水,北邻黄河。嵩山地处中原,东西横卧,古称"外方",夏商时称"嵩高"、"崇山",西周时称岳山。海拔最低为350米,最高处为1512米。主峰峻极峰位于太室山,高1491.7米;最高峰连天峰位于少室山,高1512米。嵩山北瞰黄河、洛水,南临颍水、箕山,东接五代京都汴梁,西连十三朝古都洛阳,素有"汴洛两京、畿内名山"之称。于奇异的峻峰,宫观林立,故为中原地区第一名山。嵩山曾有30多位皇帝、150多位著名文人所亲临,更是神仙相聚对话的洞天福地。《诗经》有"嵩高惟岳,峻极于天"的名句。

旅游资源评价

河南的旅游资源是极其丰富的,除了地文景观类资源外,遗址遗迹类资源和如夏商的遗址、战国的青铜器、两汉的石刻、三国的古战场、北魏的禅林、隋唐的石窟、北宋的古城、明清的祠庙和人文活动类资源如牡丹花会、拜祖大典等也都是河南重要的旅游文化。

但是好的资源也需要好的管理和维护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要注重资源的保护,不要让一些人为管理给好的资源或者文化造成一些不可挽回的损失。

景观资源

景观:景观原意是风景,即是指土地在空间上及物体所构成的综合体,是复杂的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在大地上的烙印,其内涵是指道路、水体、土地、空间等物体构成的综合体。 景观资源定义: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具有历史和科学价值且含有美学特征的客观物质。它具有下列两层意思:一是景观资源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客观存在的一种物质;二是景观资源是人对自然界或人类社会认识的产物,或者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共同创造的产物。 景观资源(景源、风景资源、风景名胜资源、风景旅游资源)是指能引起审美和欣赏活动,可以作为风景游览对象和风景开发利用的事务与因素的总称。是构成风景环境的基本要素,是风景区产生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物质基础。 风景名胜区,也称风景区。指风景资源集中、环境优美、具有一定规模和游览条件,可供人们游览欣赏、休憩娱乐或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地域。景观的敏感度:是景观被注意到的程度的量度,景观阀值是景观对外界干扰的抵御能力的量度,它们是风景旅游区景观保护规划的基本依据。自然资源:狭义的自然资源只包括实物性资源,即在一定社会经济技术条件下能够产生生态价值或经济价值,从而提高人类当前或可预见未来生存质量的天然物质和自然能量的总和。广义的景观资源包括实物性资源和舒适性资源的总和。(有3个特点:有限性、区域性、整体性——多用性,社会性)定量评估:定量评估是指依据统计数据,建立数学模型,并用数学模型计算出分析对象的各项指标及其数值来评估分析的一种方法。 文化遗产:文化遗产,概念上分为有形文化遗产、无形文化遗产。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是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 自然遗产:自然遗产”代表地球演化历史中重要阶段的突出例证;代表进行中的重要地质过程、生物演化过程以及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关系的突出例证;独特、稀有或绝妙的自然现象、地貌或具有罕见自然美地域。 山岳景观:以自然山体为主构成的景观。通常具有雄、险、秀、幽、奇等美学特征。 花岗岩地貌:花岗岩为酸性岩浆侵入体,是大陆地壳上分布最广的岩石之一。由于地壳构造运动一些花岗岩体被抬升而出露地表,其中有些花岗岩体构成了巨大的山系,再经外力(风化、流水、冰川、风、波浪等)的雕凿,才成了陡崖峭壁的山景。从地质学角度分析,花岗岩峰

河南旅游概况

河南旅游资源概况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河南自然旅游资源的特征分析及其开发构想》 1. 河南自然旅游资源的特征分析 从河南的自然地理环境可以看出,河南是一个地域广大、位置居中、自然地理环境过渡性强的地区。而在这种自然地理条件下形成的自然景观种类、风景特色和地区分布等方面也必然具有一些特殊性。概括讲,河南省自然旅游资源的内涵具有以下特色: (1)多样性 多样性,是河南自然旅游资源的重要特色之一。 首先,从地貌景观看,从海拔不足百米的黄淮海平原,至海拔2413.8米的河南第一高峰——老鸦岔垴,具有山地、丘陵、平原和盆地等类型多样、富有美感的地质地貌类旅游资源。 其次,从气候和旅游资源来看,河南不仅有纬向性的南北地带变化,还有因地形起伏造成的垂直立体气候效应。以避暑山水胜地来说,河南就有山地、林地、湖滨等多种气候景观类型。 第三,从生物景观来看,河南的优势就更为明显。河南众多的自然保护区,几乎全部是就生物保护而言的,无论植物或动物,旅游资源都具有鲜明的多样性特点。 第四,在风景水体方面,河南也具有除海滨风景以外的多种类型,江河、湖泊、涌泉、溪流、瀑布等,各种水景可谓应有尽有。(2)过渡性

河南省自然旅游资源的过渡性特点与其所处的过渡性的自然地理环境密切相关。 在地貌方面,河南省正处于我国地势的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之上,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与此相对立,我国地貌风景的构成由西至东分别是山地、丘陵和平原,其过渡性不言而喻。 在气候方面,河南正处于从亚热带向暖温带、从湿润区向半干旱区过渡的地带,气候的温度适中。从旅游的角度看,河南是一个不太冷也不太热、不太干也不太湿的地区,非常有利于旅游活动的开展。从自然旅游景观形成的角度看,无论是我国南方地区的雨景、云雾景,或是北方地区的冰雪景,河南都兼而有之,兼具南北景观综合之美。 并且,由于地形和气候的过渡性,河南生物景观的过渡性也就自然而然了,即生物的“边缘效应”非常明显。 在我国的植物区系中,河南省处于华北植物省和华中植物省的过渡地带,兼有华北暖温带植物区系和北亚热带植物区系的某些特点。伏牛山——淮河以北属华北植物区系,也兼有东北温带植物区系和西北干旱地带植物区系的成分;伏牛山——淮河以南属于华中北亚热带植物区系,也兼有东北亚热带植物区系和西部高寒植物区系成分。可以看出,河南省的植物区系成分十分复杂,除河南特有的成分外,还汇集了华北、东北、西北、华中、华东、西南和黄土高原等区系的成分。

河南省人文旅游资源概况

河南旅游资源概况指导老师:吕连琴 3-8周周二班 姓名 学号 院系: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河南省人文旅游资源概况 摘要: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河南省则是中国古代文明的主要发祥地。到河南旅游,就是去探访源远流长的东方古国文明。 正文:河南地处黄河流域,是远古人类繁衍生息的地方。早在新石器时期,文明的曙光就已在河南升起,裴李岗文化和仰韶文化的精美陶器以及八千多年前的文字契刻符号和乐器等都足以震烁古今。 河南位于中国的中原腹地,长期作为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自古就有"得中原者得天下"之说。从元元前21世纪的夏代到公元11世纪的金代这3500多年间,有20多个朝代、200多位帝王在河南建都。夏商的遗址、战国的青铜器、两汉的石刻、三国的古战场、北魏的禅林、隋唐的石窟、北宋的古城、明清的祠庙,漫漫的历史长河留下了数以百万计的文物,使历代王朝的文化精髓凝炼、积淀下来,在河南16万7千平方公里大地上筑起一座浩瀚的历史实物博物馆。 河南在中华民族文化乃至东方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史上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大量的史书记载和多年的考古发掘证明,至少在8000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在这里开创了人类文明的先河,从公元前21世纪中国第一个王朝--夏代到公元13世纪的金代,这3500年间,先后有20多个朝代的200多位帝王建都或迁都于此,留下了难以尽数的名胜古迹。堪称"国宝"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就有96处,地下文物居全国第一,馆藏文物130万件,约占全国的八分之一。中国八大古都中的郑州、洛阳、开封、安阳四大古都都在河南,还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南阳、商丘、浚县等。郑州新郑黄帝故里、登封少林寺、巩义

风景资源评价

三、风景资源评价 (一)评价原则 1、风景资源评价原则 1)风景资源评价必须在真实资料的基础上,把现场踏查与资料分析相结合,实事求是的进行。 2)风景资源评价应采取定性概括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综合评价景源的特征。 3)根据风景资源的类别及其组合特点,应选择适当的评价单元和评价指标,对独特或濒危景源,宜作单独评价。 2、风景资源评价步骤 1)景源调查。 2)景源筛选与分类。 3)景源评分与分级。 4)评价结论等。 (二)风景资源分类 1、中国旅游资源普查分类:共有6类,74种基本类型(第57页)。 6类指:地文景观类、水域风光类、生物景观类、古迹与建筑类、消闲求知健身类、购物类。 2、旅游资源分类分级分态系统:共有3个景系,10个景类、98个景型(第58-59页)。 3个景系指:自然景系、人文景系、服务景系。 10个景类指:地文景观类、水文景观类、气候生物景类、其他自然景类、历史遗产景类、现代人文吸引物景类、抽象人文吸引物景类、其他人文景类、旅游服务景类、其他服务景类。 3、中国旅游资源普查分类:共有3个层次,8个主类、34个亚类和155个基本类型(第64-66页)。 3个层次指:主类、亚类和基本类型。 8个主类指: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天象与气候景观、遗址遗迹、建筑与设施、旅游商品、人文活动。 4、风景资源调查内容分类:包含自然景源与人文景源。 1)天景:

日月星光;虹霞蜃景;风雨阴晴;气候景象;自然声象;云雾景观;冰雪霜露;其他天景。 2)地景 大尺度山地;山景;奇峰;峡谷;洞府;石林石景;沙景沙漠;火山溶岩;蚀余景观;洲岛屿礁;海岸景观;海底地形;地质珍迹;其他地景。 3)水景 泉井;溪流;江河;湖泊;潭池;瀑布跌水;沼泽滩涂;海湾海域;冰雪冰川;其他水景。 4)生景 森林;草地草原;古树名木;珍稀生物;植物生态类群;动物群栖息地;物候季相景观;其他生物景观。 5)园景 历史名园;现代公园;植物园;动物园;庭宅花园;专类游园;陵园墓园;其他园景。 6)建筑 风景建筑;民居宗祠;文娱建筑;商业服务建筑;宫殿衙署;宗教建筑;纪念建筑;工交建筑;工程构筑物;其他建筑。 7)胜迹 遗址遗迹;摩崖题刻;石窟;雕塑;纪念地;科技工程;游娱文体场地;其他。 8)风物 节假庆典;民族民俗;宗教礼仪;神话传说;民间文艺;地方人物;地方物产;其他风物。 (三)评价指标 风景资源评价单元应以景源现状分布图为基础,根据规划范围大小和景源规模、内容、结构及其游赏方式等特征,划分若干层次的评价单元,并作出等级评价。 在省域、市域的风景区体系规划中,应对风景区、景区或景点作出等级评价。 在风景区的总体、分区、详细规划中,就对景点或景物作出等级评价。 风景资源评价应对所选评价指标进行权重分析,评价指标的选择应符合规范的规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河南省森林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保护对策研究报告

XX省森林生态旅游开发与保护对策研究 (摘要:随着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和在国民经济中重要地位的日益突出,生态旅游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旅游业发展的热点,为此,本文从XX 省森林生态旅游现状出发,着重阐述了森林生态资源保护的意义,提出森林生态旅游如何做到开发与保护的并重,实现有序开发、永续利用的若干建议以供商榷。) 关键词:森林生态旅游开发保护对策研究 进入21世纪,森林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方式,正日益成为世界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现代林业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森林生态旅游是指在被保护的森林生态系统内,以自然景观为主体,融合区域内人文、社会景观为对象的郊野性旅游,旅游者通过与自然的接近,达到了解自然、享受自然生态功能的好处,产生回归自然的意境,从而自觉保护自然、保护环境的一种科学、高雅、文明的旅游方式。森林公园承担着保护国家森林风景资源和为社会公众提供良好户外游览观光、休闲度假、科普教育的特定场所的责任,已经成为森林旅游的重要载体,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森林公园建设也成为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消费需求的一项重要社会事业。 1森林生态旅游现状 1.1 我国幅员辽阔,自然条件复杂,生物种类丰富,群落类型繁多。从80年代开始,以森林公园建设为主体的森林旅游业在我国悄然兴起并获得长足发展。据了解,目前全国各级森林公园有800余处,其中国家级270处,总经营面积达720

万公顷,年接待游客达5000万人次,基本上形成了吃、住、行、游、娱、购的一条龙服务体系。从XX的北极村到XX的尖峰岭,我国森林公园跨越了寒温带、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等5个气候带,几乎囊括了中国所有类型的森林景观资源,为人们进行观光、避暑、野营、度假、科考、探险等活动提供了适合场所,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0年底,我国各种类型自然保护区的数量已发展到1276处,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2.44%,还拥有1亿hm2的森林公园,并已建成了近1100个森林公园。同时我国广袤的林区内,分布的高等植物达32万种,还鸟类、兽类、爬行类和两栖动物近2千种。还有千姿百态的自然景观,丰富多彩的历史遗迹和出土文物,再加上登山野营、骑马打猎、采集标本、游泳钓鱼、绘画摄影、休息疗养等,这些陶冶情操、增进身心健康的旅游内容是其他大众旅游所不能替代的。 1.2 XX有着丰富的森林生态资源。XX省现有林业用地面积456万公顷,其中有林地270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16.19%。在有林地中,作为森林生态旅游主体的天然林面积为109万公顷,占全省森林面积的40%。截止2004年,已建立国家森林公园25个,省级森林公园51个,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区10个,经营面积25万公顷。以国家森林公园为龙头,省级森林公园、生态旅游区为骨干的森林旅游业发展框架,在XX省已经基本形成。而依托国有林场和自然保护区开发并兴起的森林旅游已成为XX旅游业的生力军,2004年,XX森林旅游收入已达1.53亿元,并带动相关的交通业、餐饮业、加工业等产业收入12亿元。近年来,随着天保工程、退耕还林等一批重大林业工程的实施,特别是生态省工程的全面建设,植树造林、保护环境、建设生态文明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并被全社会

旅游资源—自然景观资源 教案

高中地理选修第一册 4.2旅游资源—自然景观资源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根据黄山四绝的形成原因归纳自然景观资源的类型。 2.理解自然景观资源的特性。 3.分析自然旅游资源的价值。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仔细观察图中黄山四绝的景观图以及文字材料,描述图中景观特点。 2.分析图中黄山四绝景观的形成原因。 3.归纳自然景观的特性。 4.由景观特性总结旅游资源的开发价值。 5.角色扮演,模拟导游带大家去观光黄山四绝景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自然景观资源的成因、类型、特性、价值的学习,评价旅游资源的开发价值。 2.将旅游资源的特性、开发的价值应用于生活中,从而能将所学知识用于实际,服务于社会。【教学重点】 自然旅游资源的分类、特性、价值。 【教学难点】 自然旅游资源的特性和价值。 【教学方法】 讲授法、提问教学、图表演示、练习,角色扮演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黄山四绝景观的明信片若干张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创设问题情境】 【新课导入】【PPT课件展示图片】 黄山四绝:黄山奇松、怪石、云海、温泉的景观图片以及文字材料 【师问】仔细观察图片景观并配合文字理解。 大家知道图中的景观来自那里吗?大家去过图中的旅游景点没?(黄山四绝) 【学生回答】略 【师问】这些景观是属于自然景观还是人文景观? 【学生回答】略 【师问】这些景观是什么类型?你是怎样区分和辨别的?请从地理角度分析(提示:在材料中用不同颜色的笔标出关键词) 【学生回答】略 【师小结并板书】由此可以知道,自然景观可以分为几类: 地质、地貌景观 气象景观 自然景观水文地理景观对于探险猎奇、游乐、疗养等性质的旅游具有重要意义 生物景观 大多数的自然风景区都离不开地貌构景的作用,因此地貌景观在自然景观中处于相对重要的作用(举例:桂林山水、庐山冰川地貌等)。 【师引导】再仔细观察几幅图,为什么要叫“奇松怪石”?奇在哪里?怪在哪里? 【学生边观察边讨论】略

河南省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ac15875109.html, 河南省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作者:李子慧 来源:《商情》2016年第14期 近年来河南省旅游业迅速发展,逐渐成为推动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河南旅游业具有优越的地理区位、便利的交通、丰富的旅游资源、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壮观的自然景观等有利条件;也存在着地区发展和产业发展不平衡、旅游市场主体弱小散差、宣传力度不够、产业链不完善、缺乏统一的管理和规划等一系列问题。为此,我们必须切实做好发展规划,提高其旅游产业的文化软实力。 河南旅游业现状发展前景 旅游业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和谐的民生产业,是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先导产业。旅游业涉及面广、产业链长,具有消耗低、带动强、惠民广、展形象、传文化等多种经济社会功能,是增强硬实力、提升软实力的动力产业。河南省旅游资源丰富,基础条件较好,区位优势明显,旅游业的发展潜力巨大。河南省政府也做出了把旅游业作为新兴支柱产业的重要决策,并提出由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强省的跨越式发展目标,坚定不移地推进“旅游立省”的战略目标,抓住机遇,改革创新。 一、河南旅游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河南旅游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旅游总收入不断增加,逐渐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产业之一,旅游产业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越来越明显。然而与其他省市旅游产业相比较,河南旅游产业的发展还相对滞后,在全国范围的影响力还有待提高。认清当前河南旅游发展的现状,明晰河南发展旅游产业的优势与不足,对提高河南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旅游资源丰富产业结构合理 河南省现有郑州、洛阳、开封等27个中国优秀旅游城市,185家景区,其中有少林寺、 龙门石窟、云台山3个国家5A级景区。2014年年末全省共有A级旅游景区327处,其中4A 级以上景区126处;星级酒店557个;出境游组团社和国内旅行社1167家,旅游从业人员达到200万人,带动社会关联就业1000万人,基本上形成了优势突出、结构合理的产业体系。 (二)旅游业增长迅速 数据来自河南省2015年、2014年统计年鉴 二、河南旅游业的优势与不足

河南省旅游资源的整合

区 域 经 济 学 论 文 学院:新联学院 年级:2010级 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 学号:1015274057 姓名:申卫云

河南省旅游资源整合 摘要 旅游资源是旅游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河南省旅游资源丰富,类型齐全,为旅游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资源条件。近几年来,河南省十分重视旅游业在实现中原崛起中的地位和作用,精心打造了一批旅游品牌,使旅游业逐步走向快速发展的轨道。但是,河南省旅游业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表现在旅游资源开发上最主要的就是缺少系统化的协调开发,强大的旅游资源优势难以发挥,更难将其转化为相应的经济优势。(Tourism resources are fundamental to the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of tourism. Rich in tourism resources in Henan province, type is complete, create a good resource for tourism development. In recent years,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tourism industry in Henan province in achieving the position and role in the rise of Central Plains, has carefully crafted a number of tourism brand, gradually moving towards a fast-track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ourism industry.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 Henan province, on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resources in the most important is the lack of systematic coordination of development, strong advantages in tourist resources difficult to play, even more difficult to conver t it into the corresponding economic advantage. ) 关键词:河南省旅游资源资源整合 目录 1.河南省旅游资源的特点 (3) 2.河南省旅游资源的分布 (4) 3.河南省旅游资源存在的问题 (4) 4.河南省旅游资源的整合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5) 5.河南省旅游资源整合的原则和思路 (5) 6.结论 (6) 7.参考文献 (6)

旅游资源基本类型表

旅游资源基本类型表

旅游资源基本类型表 主类亚类代码基本类型旅游景点 A地文景观AA综合 自然旅游 地 AAA山丘型旅游地 AAB谷地型旅游地 AAC沙砾石地型旅游 地 AAD滩地型旅游地 AAE奇异自然现象 AAF自然标志地 AAG垂直自然地带 AB沉积 与构造 ABA断层景观 ABB褶曲景观 ABC节理景观 ABD地层剖面 ABE钙华与泉华 ABF矿点矿脉与矿石 积聚地 ABG生物化石点 AC 地质 地貌过程 形迹 ACA凸峰 ACB独峰 ACC峰丛 ACD石(土)林 ACE奇特与象形山石 ACF岩壁与岩缝 ACG峡谷段落 ACH沟壑地 ACI丹霞 ACJ雅丹 ACK堆石洞 ACL岩石洞与岩穴 AC M 沙丘地 ACN岸滩 AD自然 变动遗迹 ADA重力堆积体 ADB泥石流堆积 ADC地震遗迹 ADD陷落地 ADE火山与熔岩 ADF冰川堆积 ADG冰川侵蚀遗迹AE岛礁AEA岛区

AEB岩礁 B水域风光BA河段 BAA观光游憩河段 BAB暗河河段 BAC古河道段落BB天然 湖泊与池 沼 BBA观光游憩湖区 BBB沼泽与湿地 BBC潭池 BC瀑布 BCA悬瀑 BCB跌水 BD泉 BDA冷泉 BDB地热与温泉BE河口 与海面 BEA观光游憩海域 BEB涌潮现象 BEC击浪现象 BF冰雪 地 BFA冰川观光地 BFB长年积雪地 C生物景观CA树木 CAA林地 CAB丛树 CAC独树 CB草原 与草地 CBA草地 CBB疏林草地地 CC花卉 地 CCA草场花卉地 CCB林间花卉 CD野生 动物栖息 地 CDA水生动物栖息地 CDB陆地动物栖息地 CDC鸟类栖息地 CDD蝶类栖息地 D天象与气候景观DA光现 象 DAA日月星辰观察地 DAB光环现象观察地 DAC海市蜃楼现象多 发地 DB天气 与气候现 象 DBA云雾多发区 DBB避暑气候地 DBC避寒气候地 DBD极端与特殊气候 显示地 DBE物候景观 E遗址遗迹EA史前 人类活动 场所 EAA人类活动遗址 EAB文化层 EAC文物散落地 EAD原始聚落遗址EB社会EBA历史事件发生地

河南省旅游现状分析

河南省旅游现状分析

————————————————————————————————作者:————————————————————————————————日期:

河南省旅游现状分析-旅游管理 河南省旅游现状分析 常静 随着我国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生活的要求趋于多元化,尤其对外出旅游的需求量大大增加。河南是旅游大省,如何利用好现有资源做好、做强河南旅游,笔者从河南旅游的现状入手,分析制约河南旅游的因素和如何促进河南旅游的良性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河南旅游发展迅速,覆盖面广,但仍然处于一种低消费、大众化、中近距离旅游的状况。虽然部分景区旅游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建设发展较快,但仍不能满足旅游业快速发展的要求。随着我国对外开放不断扩大,改革政策稳步推进,人民群众收入继续增长,河南省旅游消费需求潜力依然巨大,因此,如何塑造好国际旅游品牌,实现河南旅游业良性发展,是河南旅游业面临的艰巨任务。 一、河南省旅游现状及制约因素 旅游业也是河南省的优势产业之一,河南地处中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先后有20多个朝代200多位帝王建都或迁都于此。河南省不仅有灿烂的历史文化,也有众多美秀的自然景观。河南省旅游业经过改革开放以来数十年的发展,已基本实现了从传统的旅游接待型向开发经营型的转型过程。到2013年底,全省已建成投人使用的景区、景点有200余处;旅游星级饭店575家,其中三星级以上430家;旅行社100多家,旅游直接从业人员达到15万人。据了解,2013年,全省共接待海内外游客4.1亿人次,同比增长13%,其中接待入境游客207万人次,同比增长8.7%;实现旅游总收入3875.5亿元,同比

(完整word版)大兴安岭自然资源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自然资源 人们赞美大兴安岭是聚宝盆,称它“遍地皆为宝,天下也难找。”这里的地上、地下资源极为丰富。 森林资源大兴安岭地区是国家重点国有林区和天然林主要分布区之一,也是我国唯一的寒温带明亮针叶林区和国内仅存的寒温带生物基因库,森林覆盖率79.83%。截止2008年末,全区有林地面积665.1万公顷,活立木总蓄积5.14亿立方米。主要树种有兴安落叶松、白桦、樟子松等。 动植物资源大兴安岭是我国高纬度地区不可多得的野生动植物王国。这里生长着野生维管束植物900多种,包括笃斯、红豆、山葡萄等野生浆果;黄芪、灵芝、五味子等药用植物;木耳、蘑菇、猴头等食用菌类;蕨菜、百合等山野菜。这里有鸟类250种(亚种),国家重点保护鸟类46种。哺乳动物56种,国家重点保护动物9种。其中国家一类保护动物有紫貂、貂熊等;二类保护动物有棕熊、猞猁、马鹿等。这里还有味道鲜美的冷水鱼类哲罗鱼、细鳞鱼等均为水中珍品。 矿产资源大兴安岭地区矿产资源富集,素有“乌金铺地,黄金镶边” 之美誉。已发现的有色金属、贵金属和非金属等矿产43种(含亚矿种),已被国家列为重点找矿靶区。在德尔布干和大兴安岭两个成矿带先后发现了漠河砂宝斯岩金矿、新林塔源铅锌矿等一大批大中型矿床,现已成为我国有色金属开发和冶炼加工的潜在经济区。 水资源大兴安岭地区可利用水资源总量160.76亿立方米/年,水能理论储备78.04万千瓦,电站装机容量可达89.6万千瓦,年可发电25.3亿度以上。

行政区化 大兴安岭行政公署辖3个县4个区,23个镇,12个乡,6个城镇街道办事处,60个社区,80个村民委员会。 呼玛县辖2个镇,6个乡,8个居民委员会,64个村民委员会,即呼玛镇、韩家园镇,兴华乡、北疆乡、白银钠乡、鸥蒲乡、金山乡、三卡乡。 塔河县辖3个镇,3个乡,29个居民委员会,11个村民委员会,即塔河镇、盘古镇、瓦拉干镇,依西肯乡、开库康乡、十八站乡。 漠河县辖4个镇,1个乡,4个居民委员会,7个村民委员会,即西林吉镇、兴安镇、图强镇、劲涛镇,漠河乡。 加格达奇区辖2个乡,6个街道办事处,60个居民委员会,8个村民委员会,即加北乡、白桦乡,卫东街道、红旗街道、曙光街道、长虹街道、东山街道、光明街道。 松岭区辖3个镇,8个居民委员会,即小扬气镇、古源镇、劲松镇。 新林区辖7个镇,17个居民委员会,即新林镇、翠岗镇、塔源镇、碧洲镇、宏图镇、大乌苏镇、塔尔根镇。 呼中区辖4个镇,11个居民委员会,即呼中镇、碧水镇、呼源镇、宏伟镇。

洛阳旅游资源评价

洛阳旅游资源评价 一、洛阳旅游资源调查 1、概述 洛阳,原作“雒阳”,古为豫州的一部分,地处洛河之阳而得名,因境内有伊、洛两水,也旧称伊洛。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是中国古代文明的渊薮和发祥地。远在五六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已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新石器时代(距今约八九千年前至四五千年前),黄河中游两岸及伊、洛、缠、涧等河流的台地上,分布着许多氏族部落,由裴李岗文化而仰韶文化、而龙山文化、而夏文化,一脉相承,连绵不绝。建国后在洛阳一带发现的孙旗屯遗址、王湾遗址、矬李遗址等近200处聚落遗址,便是当时人们居住、生活的地方。我国古籍所载关于“河图洛书”的传说也发生这一地区。 洛阳辖区地处中国地势三大阶地中第二阶地的东部前缘和中国黄土高原东 南部边缘,是中国东西构造区和南北地质的重要分界,自然环境复杂多样。其中,地形西南高东北低,山脉、丘陵、河谷、平原具备,大小河流纵横交错,土壤种类繁多,气候兼容南北。洛阳历史悠久,文化积存丰厚灿烂,山水景观多姿多彩,拥有得天独厚的旅游优势。 2、旅游资源概况 ①风景名胜及分布 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南14公里的龙门山西山,是中国四大石刻艺术宝库之一,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著名洞窟有古阳洞、宾阳洞、万佛洞、看经寺等。东西两山现存窟龛2345个、佛塔70余座。龙门石窟是我国古碑刻最多的一处,有古碑林之称,共有碑刻题记2860多块,其中久负盛名的龙门二十品和褚禭良的伊阙佛龛之碑,分别是魏碑体和唐楷的典范,堪称中国书法艺术的上乘之作。 白马寺:位于洛阳市东7公里,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寺院,被誉为“释源”、“祖庭”,有“中国第一古刹”之称。白马寺为长方院落,坐北朝南,寺内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毗卢阁、齐云塔等。游览白马寺,不但可以瞻仰那些宏伟、庄严的殿阁和生动传神的佛像,而且可以领略几处包含有生动历史故事的景物。 关林庙是三国时蜀国大将关羽的衣冠冢,是处保存完整的古建筑群,中轴线上从南到北依次有舞楼、大门、仪门、石栏板甬道、月台、拜殿、大殿、二殿、三殿、石牌坊、碑亭、墓冢等。两侧对称耸立着钟楼、鼓楼、华表、焚香炉、配殿及长廊等 白云山位于洛阳南88公里处,属天然原始森林,占地四万余亩。白云山地处暖温带与北亚热带过渡地带,平均海拔1800米,夏季最高气温不超过26℃,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据调查,有动物204种,植物1991种,森林覆盖率达95%以上,被专家学者誉为“自然博物馆”。景区地跨长江、黄河、淮河三大流域之水于一峰,集三河之灵于一山,为中原独有,堪称“中原山水大观”之绝品。山峰雄奇巍峨,海拔在1500米以上的山峰有37座,玉皇顶海拔2211.6米,为

中国最美的十大自然景观

中国最美的十大自然景观 中国最美的十大自然景观 中国地大物博,美景无数,不同时节也有不同的美景!大自然是神奇的,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众多让人类震撼称奇的自然景观。 1.中国最美的十大自然景观西藏南迦巴瓦峰 南迦巴瓦峰,是中国西藏林芝地区最高的山,海拔7782米。为西藏最古老的佛教“雍仲本教”的圣地。同时,紧邻着的雅鲁藏布大峡谷绕着他转了一个马蹄形的弯,随后通向印度洋方向。 南迦巴瓦峰它还有另一个名字“木卓巴尔山”,其巨大的三角形峰体终年积雪,云雾缭绕,从不轻易露出真面目,所以它也被称为“羞女峰”。南迦巴瓦在藏浯中有多种解释,一为“雷电如火燃烧”,一为“直刺天空的长矛',还有一为“天山掉下来的石头”。后一个名字来源于《格萨尔王传》中的“门岭一战”,在这段中将南迦巴瓦峰描绘成状若“长矛直刺苍穹”。 2.中国最美的十大自然景观吉林长白山 长白山风景区,横亘在吉林省东南部,中国十大名山之一,国家AAAAA级风景区。长白山是中国与五岳齐名的关东第一山,因其主峰白头山多白色浮石与积雪而得名,有“关东第一山”之称,素有“千年积雪万年松,直上人间第一峰”的美誉,资深游客有“上山下川”的说法,山就是长白山,川就是著名的珲春防川景区。长白山还是中

国东北境内海拔最高、喷口最大的火山体。历史上的长白山一直是关东人民生息劳作的场所,也是满族的发祥地,在清代有“圣地”之誉。 3.中国最美的十大自然景观云南石林 天造奇观的云南石林,位于云南省昆明市石林彝族自治县境内,海拔1500m;1900m之间,属亚热带低纬度高原山地季风气候,年平均温度约16度,距省会昆明78公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如春”,是世界唯一位于亚热带高原地区的喀斯特(溶洞)地貌风景区,素有“天下第一奇观”“石林博物馆”的美誉,是首批中国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中国国家地质公园、世界地质公园,与北京故宫、西安兵马俑、桂林山水齐名。 4.中国最美的十大自然景观长江三峡 长江三峡西起奉节白帝城,东至湖北宜昌南津关,全长193千米。沿途两岸奇峰陡立、峭壁对峙,自西向东依次为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巫山县境内,有大宁河小三峡、马渡河小小三峡。长江沿线重庆境内,有“水下碑林”白鹤梁,“东方神曲之乡”丰都鬼城,建筑风格奇特的石宝寨、“巴蜀胜境”张飞庙、蜀汉皇帝刘备的托孤堂、龙骨坡巫山文化遗址等景观。 5.中国最美的十大自然景观壶口瀑布 壶口瀑布,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地质公园。东濒山西省临汾市吉县壶口镇,西临陕西省延安市宜川县壶口乡,为两省共有旅游景区。北距山西太原387千米;南距陕西西安449千米

河南省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分析

河南省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及分析 摘要: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中的朝阳产业,对经济发展它与经济的发展有密切的影响关系,被称之为现代“无烟工业”。对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河南是旅游资源大省,文物众多、品味价值高、内涵丰富,发展旅游的潜力巨大,近年来旅游业已成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在拉动全省消费,促进经济增长,树立河南形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旨在对河南旅游业发展现状和其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对河南旅游业的发展提出一些建议,以期对河南旅游业的和谐发展和加快河南由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经济强省的转变有所帮助。本文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介绍首先介绍河南业的发展现状、优势,对河南省经济发展的影响。第二部分主要对于河南旅游业发展中的不足和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第三部分则依据上一部分的问题分析提相应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旅游业、品牌、交通 一、河南旅游业发展现状 1、河南旅游业整体状况 河南的文化旅游资源可概括为五大特色,即“古、河、根、拳、花”。河南是古文化旅游资源最丰富的省份,地下文物居全国第一,地上文物居全国前列,馆藏文物达130万件,占全国馆藏文物总量的八分之一。 改革开放的20多年来,河南省的旅游业取得很大的发展。全省各地通过多种渠道,加大旅游资源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已建成投入使用的景区、景点有300余处。龙门石窟、白马寺、嵩山少林寺、龙亭、等一大批名胜古迹景点面貌焕然一新,一些新的自然风光、生态环境、休闲度假旅游景区景点相继建成并对外开放,云台山、白云山、龙峪湾、等景区景点逐步成为新的旅游热点。 目前,全省已经有郑州、洛阳、开封、濮阳、济源、登封等6个城市进入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行列;洛阳龙门石窟、白马寺、关林、嵩山少林寺、开封清明上河园、林州红旗渠、焦作云台山等15个景区景点,进入国家4A级旅游景区的行列;龙门石窟进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中岳嵩山、焦作云台山和内乡的宝天曼自然保护区分别被列入国家地质公园和联合国确定的世界生物保护圈。这些,都为河南旅游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河南发展旅游业的交通优势

河南省巩义市旅游资源介绍

巩义市旅游资源介绍 一、城市概览 巩义市,原称为巩县,新中国建国后隶属河南省郑州专署, 1955年1月改属开封专署, 1983年8月复属郑州市, 1991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县建市(县级市),改称巩义市,仍隶属郑州市。2010年被省政府省发改委确立为河南10个省直管试点县市之一。并于2011年6月1日正式成为省直辖市。 巩义市位于中岳嵩山北麓,东距郑州市82公里,西距洛阳市76公里,东与荥阳为邻,西和偃师、孟津接壤,南与登封、新密依嵩山为界北和孟州、温县隔黄河相望。陇海铁路、 310国道和连霍高速公路横穿东西,豫31 线、焦(作)巩(义)黄河大桥纵贯南北。 巩义市是河南省人居环境范例市、全国科技实力百强县市、全国信息化试点城市、国家级卫生城市、国家级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二、旅游资源介绍 巩义境内有裴李岗、仰韶和龙山文化遗址70多处,拥有北魏石窟、北宋皇陵、康百万庄园等国家、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00多处。河洛汇流、浮戏山雪花洞、北宋皇陵、嵩阴风景区、青龙山慈云寺、杜甫故里、康百万庄园等六个景区已成为河南省三点(郑、汴、洛)一线(大黄河旅游线)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河南省历史文化名城。

三、具体旅游景点 1、北宋皇陵 北宋九个皇帝,除徽、钦二帝被金兵掳去死于五国城外,其余七个皇帝及赵弘殷(赵匡胤之父)均葬在巩义,通称“七帝八陵”,再加上后妃和宗室亲王、王孙及高怀德、蔡齐、寇准、包拯、杨六郎、赵普等功臣名将共有陵墓近千座,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宋陵有庞大的石刻群,虽经破坏散失,至今尚有941件,一部分散布在陵墓周围的原野之上,一部分收藏与巩义市博物馆。这些石刻群,是中国现存的唯一的宋代石刻群,它是研究宋代雕刻艺术的珍贵实物。另外,宋陵有不少碑碣,出自名人之手,也是研究中国书法艺术的珍贵资料。 黄袍加身后三年,赵匡胤将陵墓选在巩县,其中原因有二:第一他准备迁都洛阳,所以把陵墓选在巩县;第二是巩县的风水好,南边有嵩山,北边有黄河,南边高、北边低,按照唐代的选葬法,这叫山高水来。 北宋皇陵从宋太祖乾德六年开始兴建,前后经营达160余年之久,陵园总面积曾达到25平方公

河南省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河南省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旅游资源基本类型 A地文景观 云台山位于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境内,拥有十一大景点,2004年2月13日,云台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为全球首批世界地质公园。同时,云台山还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首批国家AAAAA 级旅游景区、国家自然遗产、国家森林公园、国家级猕猴自然保护区、国家水利风景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白云山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嵩县南部,占地四万余亩,地处暖温带与北亚热带过渡地带,平均海拔1800米,夏季最高气温不超过26℃,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据调查,有动物204种,植物1991种,森林覆盖率达95%以上,被专家学者誉为“自然博物馆”。2011年1月份升格为5A级自然风景区,与焦作云台山并称为河南最美的自然景区。 观赏游憩价值历史文 化科学 艺术价 值 珍稀 奇特 程度 规模风 度与几 率 完 整 性 知名度 与影响 力 适游 期及 适用 范围 环境 保护 与安 全 总分 21 20 8 9 5 8 4 3 78 尧山(石人山)风景名胜区位于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西,地处伏牛山东段。因尧孙刘累为祭祖立尧祠而的名。1980年后这里成为人们向往的

旅游胜地,1997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003年被国家旅游局批准为国家AAAA 级旅游景区。2011年晋升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观赏游憩价值历史文 化科学 艺术价 值 珍稀 奇特 程度 规模风 度与几 率 完 整 性 知名度 与影响 力 适游 期及 适用 范围 环境 保护 与安 全 总分 20 20 9 8 5 6 4 3 77 木札岭原始生态旅游区位于洛阳市嵩县东南部,是国家AAAA级景区、河南省首家原始生态旅游区,属伏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世界地质公园。总面积达125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98.5%。其中旅游区面积达40万平方公里,超过20平方公里的区域至今无人踪迹。由九撞沟、原始森林、官帽峰三大游览区组成。距洛阳120公里,郑石高速、311国道、临木公路直达景区。景区东西毗邻石人山、白云山两大景区。 观赏游憩价值历史文 化科学 艺术价 值 珍稀 奇特 程度 规模风 度与几 率 完 整 性 知名度 与影响 力 适游 期及 适用 范围 环境 保护 与安 全 总分 19 18 9 9 5 7 5 3 75

中国最美的十大自然景观

中国最美的十大自然景观 1.吉林雾凇 吉林雾凇与桂林山水、云南石林和长江三峡同为中国四大自然奇观,而吉林雾凇却是这四处自然景观中最为特别的一个。每当雾凇来临,吉林松花江岸“十里长堤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柳树结银花,松树绽银菊,把人们带进如诗如画的仙境。江泽民同志1991年在吉林视察期间恰逢雾凇奇景,欣然秉笔,写下“寒江雪柳,玉树琼花,吉林树挂,名不虚传”之句。1998年他又赋诗曰:“寒江雪柳日新晴,玉树琼花满目春。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 2.桂林山水 桂林山水是对桂林旅游资源的总称,世界自然遗产。典型的喀斯特地形构成了别具一格的桂林山水,以山青、水秀、洞奇、石美而享有“山水甲天下”的美誉,桂林山水包括山、水、喀斯特岩洞、石刻等等。桂林山水中,又以漓江流经阳朔的那一段最为美丽,故而有“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之美誉。

3.云南石林 天造奇观的云南石林,位于云南省昆明市石林彝族自治县境内,海拔1500m —1900m之间,属亚热带低纬度高原山地季风气候,年平均温度约16度,距省会昆明78公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如春”,是世界唯一位于亚热带高原地区的喀斯特(溶洞)地貌风景区,素有“天下第一奇观”“石林博物馆”的美誉,是首批中国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中国国家地质公园、世界地质公园,与北京故宫、西安兵马俑、桂林山水齐名。 4.长江三峡 长江三峡西起奉节白帝城,东至湖北宜昌南津关,全长193千米。沿途两岸奇峰陡立、峭壁对峙,自西向东依次为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巫山县境内,有大宁河小三峡、马渡河小小三峡。长江沿线重庆境内,有“水下碑林”白鹤梁,“东方神曲之乡”丰都鬼城,建筑风格奇特的石宝寨、“巴蜀胜境”张飞庙、蜀汉皇帝刘备的托孤堂、龙骨坡巫山文化遗址等景观。

郑州市旅游资源评价分析

郑州市旅游资源评价分析 摘要:郑州市是河南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历史悠久,旅游资源丰富,且旅游资源侧重于人文类,景点多以文化遗迹为主,又包括世界地质公园中岳嵩山等自然景观,旅游资源类型丰富。 文章以郑州市旅游资源为研究对象,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评价指标体系,从旅游资源条件、资源影响力和社会经济条件三个评价综合层对郑州旅游资源进行评价,通过计算得出各评价因子的权重。其中,资源条件在郑州市旅游资源整体评价中所占比重最高,且文化价值比重最大,表明郑州市的旅游资源条件相对来说比较好,在今后的旅游开发中,应充分利用深厚的文化底蕴,强调文化的重要性;科学价值排名第二,主要是郑州一些历史文化遗址的科学考察价值;康娱价值比重较低,说明郑州在将观光旅游转化为深层体验游,加强体验娱乐型旅游方面开发不足;区域人口出游水平、人口劳动力水平、基础设施建设这三项评价因子在郑州旅游资源评价中所占的权重都很小,表明郑州没有充分运用经济优势来发展旅游产业,要加强政府主导,充分运用经济的发展优势来带动旅

游业的发展。

关键词:旅游资源评价,AHP(层次分析法),郑州市 2004年,中部崛起的战略计划正式提出,中部六省积极响应。其中,旅游业一直被各省政府放在重要的位置,可以说,中部崛起,旅游先行。郑州市历史悠久,旅游资源侧重于人文类,景点多以文化遗迹为主,又包括世界地质公园中岳嵩山等自然景观,旅游资源类型丰富。文章以郑州市旅游资源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评价,分析其优势劣势,并提出合理的开发建议。 1 郑州旅游资源概况 郑州是河南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北临黄河,西依嵩山,东南为广阔的黄淮平原。全市总面积7446.2平方公里,管辖6区5市1县。郑州地处中原腹地,“雄峙中枢,控御险要”。陇海、京广铁路在这里交汇,107、310国道,京珠、连霍高速公路穿境而过,成为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地理位置非常优越。 郑州历史悠久,辖区内发现有距今8000年的裴李岗文化,有距今5000年的大河村、秦王寨等多种类型的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表明这一带曾经是中华民族远古文化发展的起源地。历史上郑州也长期扮演着中华民族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的角色。夏、商、管、

河南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纲要)

河南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纲要) 前言 河南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产品体系已经初步形成;改革开放以来旅游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现代城市建设富有活力,城市旅游前景良好;支持旅游发展的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各地发展旅游的情绪高涨,旅游大发展的条件已经成熟.但从全国来看,河南旅游发展还较为缓慢,与资源大省的地位不相称;总体来说旅游发展处于全面升级的前期阶段;旅游发展中存在着观念陈旧,旅游资源深度开发和资源整合不足,旅游软件建设滞后,大旅游意识不强,品牌培育和市场营销力度不足等问题.?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以旅游资源开发和景点建设为主要方式的粗放式发展模式受到市场的冲击;中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部崛起"战略以及河南省实施"中原崛起"战略对河南旅游发展提出了新要求.为了理清发展思路,加快旅游转型和升级,保持旅游产业健康,持续,快速发展,制定本规划. ?第一章旅游发展战略 ?1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抓住中原崛起的战略机遇,树立大旅游的科学发展观,依托中原文化和山水旅游资源,利用优越的区位交通条件,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国际规范,培育大旅游发展的整体动力和发展环境;推动政府主导型向政策导向型的旅游发展机制转变,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实施精品战略,保障供给,引导消费;立足于打造"华夏文化之源"的旅游品牌,塑造"黄河大观,万象中原"的旅游形象;推进旅游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调整,创造大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环境;实施旅游集约化,跨越式发展战略,实现"中原旅游崛起",在规划中远期将河南建成现代化旅游强省,旅游业成为全省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和重要动力产业. 2 旅游发展模式与驱动机制? 2.1旅游发展模式选择?河南旅游发展模式:以城市旅游与景区旅游双重驱动,文化旅游与生态旅游并重的区域旅游发展模 2.2旅游发展动力机制 式.? (1)区域综合活力培育在中原崛起的过程中提升区域综合活力,尤其重视中原城市群的综合活力培育,积极发展大流通业,培育旅游持续发展的经济动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