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等水准测量注意事项和记录手簿样本

三等水准测量注意事项和记录手簿样本
三等水准测量注意事项和记录手簿样本

三等水准测量注意事项和记录手簿样本

水准测量是水文测验的基础工作,是做好测验工作的前提,直接影响测验工作的质量,测量过程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三等水准测量要求较高,需使用不低于国内水准仪系列的S3以上级别的水准仪。水准尺、水准仪使用前,应进行相应等级的全面检验与校正。

水准标尺应采用双面水准尺,如受条件限制,可采用单面水准尺按一镜双高法施测。观测顺序按“后、前、前、后”的顺序进行。

允许视线长度应小于等于75m,单站前后视距不等差应小于等于2m,测段累计前后视距不等差应小于等于5m,使用自动安平水准仪测量时更应注意此项要求。

采用中丝读数法测量时,同尺黑红面读数差应小于2mm,同站黑红面所测高差只差应小于3mm。

三等水准测量应读记至1mm,计算平均高差取至0.5mm,视距差和视距取至0.1m。

每一个测段的往测和返测,其仪器站数均应为偶数。由往测转向返测时,两水准尺必须互换位置,以消除由于水准尺产生的误差。

在计算高程时,中间转点的高程不必计算,只计算需要复测和引测的各水准点高程,需要复测和引测的各水准点高程由引据水准点计算,不必用中间转点高程推算。需要复测和引测的各水准点高程记至mm,采用“四舍六入”法进行取舍计算。

往测和返测均应计算累加检和成果。

12号尺必须记为4787mm,并应为往测第一个仪器站的后视观测尺(返测时必须换尺),13号尺必须记为4687mm。

工作间歇时,应选择两个坚实可靠的固定点作为间歇点,进行双测。在间歇点上做上标记,间歇后应进行检测。

测量完成后,需进行闭合差计算,我局各测站水准点引测点引测距离均在1公里以内,闭合差必须控制在12mm以内。水准测量成果超限时,应重测。若在本站检查发现后应立即重测,若迁站后才检查发现,则应从水准点或符合限差要求的测段或间歇点开始重测。

往返测各水准点高程均应进行闭合差改正计算。闭合差改正计算可按仪器站数的比例进行反号分配。

δi= -(n i/n)*Δh

δi——闭合差改正数

n i——某个测段的仪器站数

n——总的仪器站数

Δh——高差闭合差

表6-12 三(四)等水准测量手薄自BM2至BM7时间 8:00—9:00 观测者×××

日期 1999.6.9 天气晴记录者×××

仪器型号 S3 210036 呈像清晰稳定

(1)视距部分

后距(9)=[(1)-(2)]×100

前距(10)=[(4)-(5)] ×100

后、前视距差(11)=[(9)-(10)],绝对值不超过2m。

后、前视距离累积差(12)=本站的(11)+前站的(12),绝对值不应超过5m。(2)高差部分

后视尺黑、红面读数差(13)=K1+(3)-(8),绝对值不应超过2mm。

前视尺黑、红面读数差(14)=K2+(6)-(7),绝对值应应超过2mm。

上两式中的K1及K2分别为两水准尺的黑、红面的起点差,亦称尺常数。

黑面高差(16)=(3)-(6)。

红面高差(17)=(8)-(7)。

黑红面高差之差(15)=[(16)-(17)±0.100]=[(13)-(14)],绝对值不应超过3mm。

由于两水准尺的红面起始读数相差0.100m,即4.787与4.678之差,因此,红面测得的高差应为(17)±0.100,“加”或“减”应以黑面高差为准来确定。例如,表6-12中第一个测站红面高差为(17)-0.100,第二个测站因两水准尺交替,红面高差为(17)+0.100,以后单数站用“减”,双数站用“加”。

每一测站经过上述计算,符合要求,才能计算高差中数

(18)=[(16)+(17)±0.100]/2

作为

该两点测得的高差。

表6-12为三等水准测量手簿,括号内的数字表示观测和计算校核的顺序。当整个水准路线测量完毕,应逐页校核计算有无错误,校核的方法是:

先计算Σ(3),Σ(6),Σ(9),Σ(10),Σ(16),Σ(17),Σ(18),而后用下式校核。

Σ(9)- Σ(10)=(12)

末站。

[Σ(16)+ Σ(17)±0.100]/2= Σ(18)

——当测站总数为奇数时。

[Σ(16)+ Σ(17)]/2=Σ(18)

——当测站总数为偶数时。

最后算出水准路线总长度

L=Σ(9)+ Σ(10)。

四等水准测量一个测站的观测顺序,可采用后(黑)、后(红)、前(黑)、前(红),即读取后视尺黑面读数后随即读红面读数,而后瞄准前视尺,读取黑面及红面读数。

施工过程记录表范本

施工过程记录表目录 1、三、四等水准测量记录。。。。。。。。。。。。。。。。。。。。。。。。。。。。。。。。1 2、水准定复测记录。。。。。。。。。。。。。。。。。。。。。。。。。。。。。。。。。。。。。。2 3、导线点复测记录。。。。。。。。。。。。。。。。。。。。。。。。。。。。。。。。。。。。。。3 4、高程测量记录。。。。。。。。。。。。。。。。。。。。。。。。。。。。。。。。。。。。。。。。4 5、平面位置检测记录。。。。。。。。。。。。。。。。。。。。。。。。。。。。。。。。。。。。5 6、沉降观测记录。。。。。。。。。。。。。。。。。。。。。。。。。。。。。。。。。。。。。。。。6 7、沉降观测成果。。。。。。。。。。。。。。。。。。。。。。。。。。。。。。。。。。。。。。。。7 8、沥青混合料到场及摊铺测温记录。。。。。。。。。。。。。。。。。。。。。。。。8 9、沥青混合料碾压温度检测记录。。。。。。。。。。。。。。。。。。。。。。。。。。9 10、箱涵顶(推)进记录。。。。。。。。。。。。。。。。。。。。。。。。。。。。。。。。。10 11、顶管工程顶进记录。。。。。。。。。。。。。。。。。。。。。。。。。。。。。。。。。。。11 12、供水、供热管网冲洗记录。。。。。。。。。。。。。。。。。。。。。。。。。。。。。12 13、管道吹(冲)洗记录。。。。。。。。。。。。。。。。。。。。。。。。。。。。。。。。。13 14、管道系统吹洗(脱脂)记录。。。。。。。。。。。。。。。。。。。。。。。。。。。14 15、测量复核记录。。。。。。。。。。。。。。。。。。。。。。。。。。。。。。。。。。。。。。。15 16、打桩记录。。。。。。。。。。。。。。。。。。。。。。。。。。。。。。。。。。。。。。。。。。。16 17、混凝土测温记录。。。。。。。。。。。。。。。。。。。。。。。。。。。。。。。。。。。。。17 18、混凝土浇筑记录。。。。。。。。。。。。。。。。。。。。。。。。。。。。。。。。。。。。。18 19、预应力张拉记录(一段张拉)。。。。。。。。。。。。。。。。。。。。。。。。。。19 20、预应力张拉记录(一)。。。。。。。。。。。。。。。。。。。。。。。。。。。。。。。。20 21、预应力张拉记录(二)。。。。。。。。。。。。。。。。。。。。。。。。。。。。。。。。21 22、预应力张拉记录(两端张拉)。。。。。。。。。。。。。。。。。。。。。。。。。。22 23、预应力张拉数据表。。。。。。。。。。。。。。。。。。。。。。。。。。。。。。。。。。。23 24、预制安装水池壁板缠绕钢丝应力测定记录。。。。。。。。。。。。。。。24 25、预应力张拉孔道压浆记录。。。。。。。。。。。。。。。。。。。。。。。。。。。。。25 26、钻孔桩成孔质量检查记录。。。。。。。。。。。。。。。。。。。。。。。。。。。。。26 27、钻孔桩水下混凝土灌注记录。。。。。。。。。。。。。。。。。。。。。。。。。。。27 28、钻孔桩钻进记录(旋转钻)。。。。。。。。。。。。。。。。。。。。。。。。。。。。28 29、钻孔桩钻进记录(冲击钻)。。。。。。。。。。。。。。。。。。。。。。。。。。。。29 30、钻孔桩记录汇总表。。。。。。。。。。。。。。。。。。。。。。。。。。。。。。。。。。。30 31、冬施混凝土搅拌测温记录。。。。。。。。。。。。。。。。。。。。。。。。。。。。。31 32、冬施混凝土养护测温记录。。。。。。。。。。。。。。。。。。。。。。。。。。。。。32 33、构件吊装施工记录。。。。。。。。。。。。。。。。。。。。。。。。。。。。。。。。。。。33

四等水准测量手簿

3、测高差 (1)按四等水准方法,测量由已知水准点 BM和导线点(B、D、E、F、G、H、I)组成闭合水准路线,经误差分配后,计算出导线点的高程。 要求: 1)观测顺序按“后后前前”(黑红黑红)进行; 2)每站前、后视线长不超过 100m ,前后视距差不超过 3m ,前后视距累计差不超过 10m 。 3)红黑面读数差不大于 3mm ;红黑面高差之差不大于 5mm 。 测站记录和计算 根据观测程序,将读数依次记入观测手簿,见表二、四等水准测量手簿相应的栏?~?内;随即进行计算,填入表中①~⑨栏;计算值如果符合限差要求,可以迁站继续观测;否则应重新观测,直至所测数据符合要求。 1.视距部分 后视距:①=[(1)-(2)]×100; 前视距:②=[(5)-(6)]×100; 上两式中100为视距乘常数; 前后视距差:③=①-②; 前后视距累积差:④=本站的③+前站的④。 2.高差部分 后视尺红黑面读数差:⑤=K 后 +(3)-(4); 前视尺红黑面读数差:⑥=K 前 +(7)-(8); 上两式中的K 后及K 前 分别为后前水准尺黑、红面的起点读数差,亦称为尺 常数。其值分别为4.6874787 和.,主要是检核黑、红面读数是否正确。 黑面高差:⑧=(3)-(7); 红面高差:⑨=(4)-(8); 红黑面高差之差:⑦=⑧-(⑨±0.100)=⑤-⑥; 注:⑦=⑤-⑥ 由于两水准尺的红面起始读数相差0.100m,即4.6874787 和.之差,因此,红面测得的实际高差应为⑨±0.100。取“+”或“-”应根据后、前尺的K值来确定。 例如表5-8中第一测站,后视尺 4.787 K= 后,前视尺 4.687 K= 前 ,因此,红面 高差为⑨-0.100,到第二测站因两水准尺交替,红面高差为⑨+0.100。 高差中数:⑩=[⑧+(⑨±0.100)]∕2 ,作为该测站的高差值。 注:⑩=[⑧+⑨]∕2

四等水准测量手薄

仪器:年月日观测者:记录者: 测站编号立尺 点号 后尺 上丝 前尺 上丝 方向及 尺号 水准尺读数(m) K+黑-红 (mm) 平均高差 (m) 备注下丝下丝 黑面红面 K1= K2= 后视距前视距 视距差d(m) Σd (m) (1)(4)后(3)(8)(14) (18)(2)(5)前(6)(7)(13) (9)(10)后-前(15)(16)(17) (11)(12) 1 1798 159 2 1922 6605 4 222.5 2048 1805 1697 6485 -1 250 213 225 120 5 37 37 2 5597 2008 94 3 5730 0 -1108 5861 2293 2051 6738 0 264 285 -1108 -1008 0 -21 16 3 540 2421 735 5421 +1 -1911 931 2872 2648 7430 +5 391 451 -1913 -2009 -4 -60 44 4 6551 608 5 1933 6725 -5 351 6899 6267 1581 6275 -7 348 182 352 450 2 166 210 5 1315 6218 1570 6255 2 -118 1826 6737 1685 6476 -4 511 519 -115 -221 6 -8 202 6 6318 6378 1435 6222 0 -566 6929 7003 2000 6689 -2 611 625 -565 -467 2 -14 188 7 1735 6163 1989 6672 4 385 2241 6611 1602 6389 0 506 448 387 283 4 58 246 计算校核Σ(9)= Σ[(3)+(8)]= -Σ(10)= -Σ[(6)+(7)]= Σ[(15)+(16)]Σ(18)= 2Σ(18)= 总视距=Σ(9)+Σ(10)= 第六组四等水准测量手簿

(参考)测量实习指导书及记录手簿

广州大学 实习报告 项目名称:广州大学计算机楼地形图测量 学院: 土木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 组号: 小组成员: 指导老师: 实习地点:校内 实习时间:20 15 年06月08 日—20 15年06月19 日

目录 1、实习指导书 2、实习概况 3、仪器检查记录 4、水准测量外业测量手簿; 5、水准路线示意图; 6、导线测量外业测量手簿; 7、导线布置示意图; 8、测设报告及外业记录手簿; 9、实习报告 10、实习报告 11、实习报告 12、实习报告 13、实习报告

14、实习报告 测量实习指导书 一、实习目的和任务 测量学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兼有理论性和实践性,学习者不但要掌握基本理论,还要掌握基本技能,两者缺一不可。通过课堂教学,对测量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有一定了解和掌握。在此基础上,利用两周时间集中学习和强化基本技能,使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 测量实习是各项课堂实验的综合应用,是巩固和深化课堂所学理论的必要环节。通过实习,不但能够了解基本测绘工作的全过程,系统地掌握测量仪器操作、施测计算、地形图绘制等基本技能,为今后从事专门测绘工作或解决实际工程中的有关测量问题打下基础,还能在业务组织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方面得到锻炼。在实习中要求具有严格认真的科学态度、踏实求是的工作作风、吃苦耐劳的献身精神、团结协作的集体观念。希望每位同学要珍惜机会,重视本次实习,脚踏实地,按质按量完成本指导书中规定的实习任务。 二、实习任务 1、测量指定范围内1:500比例尺的地形图; 2、完成设计建筑物的实地测设; 三、实习内容 1、对所用的仪器进行检查和检验;

2、在实习区内布设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 3、地形图测量、建筑物主要轴线的测设。 四、平面控制网测量要求 1、坐标系统:校内独立坐标系 2、根据实习区内(或附近)的已知点,在实习区内按闭 合导线或附合导线的形式布设首级控制网,首级控制 网的等级为图根控制; 3、导线测量要求 (1) 角度测量: 用DJ6型经纬仪测量1测回,对中误差应小于1mm,一测回观测过程中,水准管气泡的偏离值不得超过1格,角 度半测回互差应不大于40"。 角度(或方位角)闭合差限差:60"n (2) 距离测量 用钢尺或全站仪测量。用钢尺测量时,每条边均应往返测量各1次,往返测互差应小于1/3000;用全站仪测量时, 应往测或返测2次,两次互差应小3mm。 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限差:1/2000. 五、高程控制网测量要求 1、高程系统:校内独立高程系 2、高程测量:根据实习区内(或附近)的已知点,布设 一条图根闭合水准或附合水准作为首级控制网,水准 用DS3型水准仪测量,高差闭合差限差为12n(mm)。 六、碎部测图 碎部测图采用经纬仪测绘法, 困难地区可角度交会、距离交会或

水准测量结果记录表格样板

测站点 号 后 尺 下丝前 尺 下丝 方向及 尺号 水准尺读数K+ 黑—红 高差 中数 备 注上丝上丝 后视距前视距黑面红面 视距差累积差 Ⅰ A 1 0955 1037 后1129 5915 -1 -0079.5 ①A点 为飞行学 院旁十字 路口水准 点 (12.09m ) ②B点 为三餐东 面最南端 石柱。 ③视距 差单位为 m//其余 单位为 mm 1301 1373 前1208 5895 0 -0346 -0336 后—前-0079 0020 +1 -1.0 -1.0 Ⅱ 1 2 0969 0845 后1132 5818 +1 0118.5 1297 1181 前1013 5800 0 -0328 -0336 后—前0119 0018 +1 0.8 -0.2 Ⅲ 2 3 0929 0931 后1103 5891 -1 0001 1279 1272 前1101 5791 -3 -0350 -0341 后—前0002 0100 2 -0.9 -1.1 Ⅳ 3 B 0986 0469 后1105 5793 -1 0510 1228 0725 前0596 5382 +1 -0242 -0256 后—前0509 0411 2 1.4 0.3 高差总计0550 B点高程=A点高程(12.09M)+高差HB=12.09+0.55=12.64M 测站点 号 后 尺 下丝前 尺 下丝 方向及 尺号 水准尺读数K+ 黑—红 高差 中数 备 注上丝上丝 后视距前视距黑面红面 视距差累积差 Ⅰ A 1 0955 1037 后1129 5915 -1 -0079.5 ①A点 为飞行学 院旁十字 路口水准 点 (12.09m ) ②B点 为三餐东 面最南端 石柱。 ③视距 差单位为 m//其余 单位为 mm 1301 1373 前1208 5895 0 -0346 -0336 后—前-0079 0020 +1 -1.0 -1.0 Ⅱ 1 2 0969 0845 后1132 5818 +1 0118.5 1297 1181 前1013 5800 0 -0328 -0336 后—前0119 0018 +1 0.8 -0.2 Ⅲ 2 3 0929 0931 后1103 5891 -1 0001 1279 1272 前1101 5791 -3 -0350 -0341 后—前0002 0100 2 -0.9 -1.1 Ⅳ 3 B 0986 0469 后1105 5793 -1 0510 1228 0725 前0596 5382 +1 -0242 -0256 后—前0509 0411 2 1.4 0.3 高差总计0550 B点高程=A点高程(12.09M)+高差HB=12.09+0.55=12.64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