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东部瑟兰岛南美白对虾高位池生态健康养殖技术

印尼东部瑟兰岛南美白对虾高位池生态健康养殖技术
印尼东部瑟兰岛南美白对虾高位池生态健康养殖技术

南美白对虾原产于美洲太平洋沿岸水域,是当今世界上公认的三大对虾养殖优良品种之一。但自2008年起,中国沿海连续暴发病毒性和细菌性对虾病害,南美白对虾危害尤其严重。为了探索南美白对虾高位池生态健康养殖模式,笔者于2013年12月19日在何敬祥为团长的带领下前往印尼东部马鲁古省瑟兰岛南美白对虾养殖基地参观考察,该基地总面积7600多公顷,是由印尼华人著名企业家黄双安先生与中国福建恒盛昌投资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的南美白对虾养殖项目。这里自然环境好,海水纯净,空气没有污染,海水水温适中,常年水温在25℃~30℃,且有丰富的淡水水源,很适合高位池养殖南美白对虾。笔者于2014年2月27日前往印尼东部马鲁古省瑟兰岛南美白对虾养殖基地从事南美白对虾高位池生态健康养殖技术工作。该基地已成功试养第一茬高位池南美白对虾,并取得良好的经济

◎文 刘孟春1 黄建丁2 陈飞3 陈师开3 陆国忠1 郑良明1 李峰松1 刘绍金1

1.福建省木业公会(总商会) 350000

2.福建省漳州市鱼种场 363000

3.福建省长乐市梅花镇 350214

印尼东部瑟兰岛

南美白对虾高位池生态健康养殖技术

效益。现将养殖经验总结如下,供同行科技工作者和养殖户参考。

一、池塘的准备

养虾池42口,总面积为137500m2,池子呈正方形或近似正方形,虾池面积有:3000m2池26口,3300m215口,10000m21口等三种规格;养虾池水深平均为1.5m;池底和池子四周铺地膜,池底比较平坦,池中和排水口均有排污口;淡水水源充足,水质无污染。于放苗前10天,注入池水,刚好浸没整个池底10cm,全池泼洒漂白粉,用量为40mg/L,并在进水口安装80目的筛绢网,排水口60目的筛绢网。第二天将池水排班干曝晒三天,第五天虾池进水至1m。用MR—220智能型水质分析仪检测第I区池水的理化因子,检测结果如下:

⑴水温:30.3℃~30.5℃;⑵盐度:

29.5‰~30.1‰;⑶pH值:7.8~7.9;

⑷氨氮:0.015mg/L~0.02mg/L;⑸硫化氢:0.002mg/L~0.005mg/L;⑹亚硝酸盐:0.003mg/L~0.008mg/L;⑺溶解氧:6.8mg/L~6.5mg/L。

二、饵料生物的培养与微生物制剂的使用

养虾池进水1.0m后,第二天、施用经发酵过米糠、酵母、红糖等有机复合肥20g/m2;第三天,施用光合细菌制剂1.8g/m3,然后根据养虾池水色、透明度的变化情况,调节施肥的次数和施用量,一般每7天~10天施肥一次,水色以红棕色、淡绿色为佳。

三、虾苗放养时间与放养密度

南美白对虾虾苗应选择活泼好动,规格整齐,个体大小均匀;对外界刺激反应敏感,逆水性强的健康虾苗。放苗前一天,取些虾苗进行试水,在养虾池暂养24小时,然后重新计数,如成活率达98%以上,说明虾苗是好的,可以放

苗。选择晴天傍晚放苗,放苗地点在虾

池上风处。虾苗放养时间为2013年7月

18日~8月15日;虾苗放养密度为:

1.虾池面积3000m2:200尾/m2,

放苗5口;220尾/m2,放苗8口;250尾/

m2,放苗13口。

2.虾池面积3300m2:160尾/m2,

放苗1口;180尾/m2,放苗5口;200尾

/m2,放苗3口;220尾/m2,放苗5口;

250尾/m2,放苗1口。

3.虾池面积10000m2:180尾/m2,放

苗1口。

总放苗量为2883万尾。

四、饲养管理

1.饲料的投喂:虾苗入池后三天内

不投饲料,可摄食池中天然的生物饵

料,如浮游动物、小型底栖动物等。三

天后,随着池中天然的生物饵料减少,

开始投喂优质对虾系列颗粒饲料,投

喂量为每十万尾虾苗投250g饲料;每天

投喂4次,投喂时间为7∶00、11∶00、

16∶00、21∶00,投喂量为25%、

25%、25%、25%;投喂时做到“少量

多餐”原则外,还应视天气变化、水质

好坏、对虾生长情况等灵活调节,并在

每口池设置饲料台4个,投饵时饲料台

中的饲料要占总投量的0.5%,投喂后以

1.5小时~

2.0小时左右吃完为宜。中、

后期每天投喂5次,投喂时间为6∶00、

10∶00、14∶00、20∶00、24∶00,投

喂量为20%、15%、15%、25%、25%。

投喂后以1.0小时左右吃完为宜。

2.水质管理:水质管理是整个饲养

管理的中心环节,通俗的说“养虾如养

水”,养虾能否成功,大家都在“水”

上大做文章、下功夫。放苗后10天~15

天不换水,每天添加少量的半咸水,调

节池水盐度;养殖中、后期视池水水质

决定每天换水量,并坚持每天排污和吸

污一次,安排在上午投喂饲料2小时后

进行,及时加入半咸水,将养虾池水调

控在15‰~20‰之间。养殖过程中定期

使用光合细菌制剂、硝化细菌制剂,每

隔7天~10天施用光合细菌制剂、硝化

细菌制剂各1.2g/m3,同时,不定期使

用水质、底质改良剂如白云石粉、生石

灰。

3.增氧机的使用:养殖前期每天开

机2次,每次2小时~3小时,分别在午

后和下半夜;养殖中期每天延长开机时

间,每次开机3小时~6小时;若遇阴雨

天,增加开机次数和时间。养殖后期,

除投饲料时停1小时外,应全天开机。

4.日常管理与虾病预防:坚持每天

凌晨及傍晚巡塘一次,仔细观察池塘水

质变化,对虾摄食活动情况,并做好记

录。每天清晨及下午16∶00时测量溶解

氧、水温、和池水透明度;定期用仪器

检测池水pH值、盐度、氨氮、硫化氢和

亚硝酸盐等理化因子,掌握池水日变化

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在日常管理

中,虾病防治坚持“以防为主”、“无

病早防,有病早治”的原则。养殖全程

无使用任何药物,发现病虾、死虾及时

收获。

五、收获

2013年11月26日~2014年1月14日共

计收获南美白对虾成虾557301kg。从南

美白对成品虾收获情况说明,养殖南

美白对虾在水温25℃~32℃之间,盐度

调节至18‰~22‰之间,经过120天的

精心饲养,成品虾的规格达到40尾~50

尾/kg,经过150天的养殖,规格达到30

尾~40尾/kg;经过180天的养殖,规格

达到20尾~30尾/ kg。通过轮捕,捕大

留小,以达到提高产量和成品虾的规

格。平均产量为:40.5吨/公顷。摄食饲

料960075kg,平均饵料系数为1.72。

六、经济效益分析:(见表1)

表1 成本、产值与利润分析

成本费(万元) 产值(万元)利润 (万元) 苗种饲料设备电费调水工资塘租

小计 94.1

672.1

33.4

434.722.389.2

41.3

1387.1

2719.6

1332.5

从表1可以说明:

1.从经济效益看,投入与产出比为1∶1.96;说明印尼东部瑟兰岛的自然环境好,海水常年水温在25℃~30℃,且有丰富的淡水水源,高位池养殖南美对虾可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平均利润为:96.9万元/公顷。

2.从产品质量看,由于海、淡水水质纯净,海岛空气新鲜无污染,整个养殖过程中,没有使用任何药物,成品虾品质好,全部冷冻加工成去头虾,销往欧美。

3.从养殖成本看,由于高位池养殖南美白对虾的进水靠水泵提水,且经三级提水将海、淡水抽入蓄水池混合后使用。在印尼东部瑟兰岛无电力网情况下,水泵提水全部用柴油机带动,因此,养殖电费(每升0#柴油人民币6元)成本为成品虾7.8元/kg ,占养殖总成本的31.34%。

七、小结

1.养殖结果说明,南美白对虾是一种热带性的大型对虾,当水温在25℃~30℃时,南美白对虾在较低盐度环境中,其生长十分迅速。定期使用光合细菌、硝化细菌制剂等有益微生物制剂和不定期使用水质、底质改良剂,对于预防南美白对虾的病害发生起到重要作用。

2.选择优质健康南美白对虾虾苗是养殖成功的前提。因此,该基地选择正大集团购买美国夏威夷种虾,经PCR 技术检测为阴性的虾苗。这点在南美白对虾生态健康养殖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

3.在养殖的全过程中,以多种微生态制剂调节水质和控制虾病,以达到养虾池的生态平衡,抑制病菌的繁殖。并以淡水或半咸水交换池水,不使用任何药物,实现“零”药养殖,达到优质、高产、高效益的养虾效果。

4.放苗密度与成活率的关系从养殖收获看,虾池面积在3000m 2,放苗密度200尾/m 2,成活率最高达96.2%;虾池面积在3300m 2,放苗密度180尾/m 2,成活率最高达98.8%;虾池面积在10000m 2,放苗密度180尾/m 2,成活率只有42.7%,说明了放苗密度太大,建议在120~150尾/m 2。

5.瑟兰岛南美白对虾养殖基地从事南美白对虾高位池生态健康养殖工作,不仅经济效益显著,而且带动了印尼当地农民就业,增加了农民收入。

南美白对虾养殖介绍

南美白对虾养殖介绍 第一节主要养殖方式: 1、粗养 放养密度一般为5尾/米2以下。虾塘面积较大,一般10~30公顷(150~450亩),平均水深较浅,设施简陋。粗养不需投饵,完全依靠水域的天然生产力来达到生态平衡。这种生产方式通常是一年中多次投苗,连续生产,很少换水。产量一般为200~500公斤/公顷/年。粗养的优点为生产成本低,污染轻,很少发病;缺点是产量低,鱼害等严重。此种养殖方式新建池塘已较少采用。 2、半精养 又称人工生态系养虾法,是在粗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基本原理是建立一个适合对虾生长的生态环境。放养密度一般在5-15尾/米2,虾塘面积一般在2-10公顷(30-150亩),产量一般为750-1500公斤/公顷。半精养虾塘的设施条件较粗养相对好些,放苗前需清塘除害,前期以施肥繁殖基础饵料为主,中、后期辅以投饵。此种方式山东以北的省份还较普遍。 3、精养 较先进的养虾模式,我国南方沿海及台湾省等地多采用此种方式。精养虾塘投喂配合饵料,且对饵料质量有较高的要求。池塘面积较小,一般在1.5公顷以内(多为2~10亩),要求虾塘能够完全排干,水深2米以上,设有进、排水系统及增养设备。精养虾塘的放养密度较高,一般在30尾/米2以上,产量可达5000~15000公斤/公顷或更高。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2000年在10个(计14亩)池塘中进行循环水养殖,放苗量为75-13.5尾/米2,共收获南美白对虾14563公斤,平均亩产1040公斤,最低亩产811公斤,最高亩产1482公斤。2001年海南文昌的高位池养殖南美白对虾,有的亩产达1590公斤。 4、超精养 又称工厂化养虾或集约式养虾。超精养虾池一般在陆地修建的圆形或跑道式水泥池,面积一般在500~2000米2 ,能自动排污,充气,常流水,日换水量可达100~300%。超精养方式的放养密度大,一般200尾/米2以上,产量可达3公斤/米2以上。德国Mega Fisch公司室内高密度养虾产量可达13公斤/米2以上。我国的广西、山东等地也进行了工厂化养虾,仅东营市利用虾蟹类育苗场或鱼种场进行南美白对虾养殖的面积达15000米2,产量一般为2-6公斤/米2。青岛胶州市的一养殖户建面积4670米2,池深1.5米三个长方形水泥池,进行工厂化养殖,产量2公斤/米2左右。我所2001年在中华绒螯蟹繁育有限公司,利用其闲置的育苗车间,放体长1.0-3.0cm 的南美白对虾苗种,成活率一般在80%以上,产量2.5-5.5公斤/米2。不过,此种模式,生长容易分化,生长速度也明显慢于生态养殖,同时,投资成本高,技术含量高,风险大。 在我国的华南地区年养殖2-3茬,甚至4茬,浙江以北地区年养殖1-2茬。近几年养虾投入加大,养殖方式由粗养向精养、集约式发展,海南的高位池亩投入一般在3万元,工厂化养殖亩投入3-5万元。投喂配合饵料,饵料系数为0.8-1.3,虾饲料成本在3-4元,每亩利润达数千元至1万元以上。高产高效益刺激了养殖面积和投苗量大幅度增长。 第二节养殖场地的选择和改造 1、养殖场地的选择 参照中国对虾和斑节对虾。精养池的面积为2~20亩,水深2~3米左右;半精养池的面积为30~50亩,水深1.5~2米左右。本种的原产地水温较高,因此南方比北

对虾实用生态养殖模式

南美白对虾实用生态养殖模式 南美白对虾俗称万氏对虾、凡纳滨对虾,是广温、广盐性热带虾类。由于步足呈白垩状,故又称白肢虾、白对虾。其甲壳较薄,正常体色的为浅青色,全身不具斑纹,成体最长可达24cm ,平均寿命可达32个月。要养好南美白对虾,首先要掌控它的生态习性。 (一) 、南美白对虾的生态生活习性。 1、与水温关系,如下: 2、与盐度关系,如下: 降低水体盐度日变化宜在2度以内,提升水体盐度日变化宜在3度以内,否则对虾易发生应激。在相同环境的条件下,对虾生活在低盐度的水体比在高盐度的长得快。 3、与酸碱度、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总碱度、透明度可参照水质指标标准。在相同条件下,对虾个体愈大,耐低氧能力愈差。对虾脱壳时,对溶解氧的要求比平时高。通常情况下,南美白对虾在养殖池,底部溶解氧一般不低于2mg/L ,高密度的不低于3mg/L ,其缺氧窒息点大约在0.5—1.5mg/L 。 4.蜕壳规律及影响因素: 成长阶段 蜕壳次数 蜕壳时间 影响因素 蜕壳后硬壳时间 幼体在28℃— 30℃ 30—40小时/次 上半夜或下半夜 受气候、水温、水位、水质、藻相、菌相、盐度、PH 值等变化的影响 几小时 1—5g 虾苗 4—5天/次 中成虾 15—20天/次 一般在农历初一或十五前后4—5天的 上半夜或下半夜 1—2天 对虾的幼体和仔虾蜕壳可正常游动,而中、成虾刚蜕壳后,活动较弱,身体防御机能较差,有时会侧卧水底,易被其他对虾所食,当底部溶解氧较低时,易发生缺氧并发症“偷死”。健康虾在3—5分钟即可完成蜕壳。 5、具有自切与再生功能。 当遇到天敌或相互争斗或附肢机械损伤严重时,对虾会自行脱落或钳去附肢,称为自切,是一种防御保护性功能。自切的附肢经过一段时间后,可以重现长出,称为再生。再生的小附肢,一般经过2—3次蜕壳后能恢复原来大小。未成熟的个体再生较快。

对虾高位池养殖模式

南美白对虾高位池养殖模式探讨 对虾高位池养殖最早出现在台湾省,是一种高密度集约化式养殖,具有投资大、产量高、病害少、养殖成功率高但风险大等特点,根据养殖池底质,放养方法不同又可分为多种养殖模式,养殖户可结合自身养殖条件,选择最适养殖模式,达到最佳养殖效果 对虾高位池养殖模式又称提水式精养模式,是在海水高潮线以上的沙滩建造养殖池开展对虾养殖,较传统的滩涂围垦挖池养殖模式最大的区别就是将养殖池建在海岸线以上的沙滩上,不论高潮、低潮都能把池内水体排干。对虾高位池养殖最早出现在台湾省,湛江地区最早开始高位池养殖是在八十年代的湛江市对虾种苗试验场遂溪县草潭镇长洪基地。近年,高位池在我国广东、海南、广西发展很快,并逐渐向福建和江浙沿海等地发展。 一、高位池养殖模式特点 对虾高位池养殖模式是一种高密度集约化式养殖,具有投资大、产量高、病害少、养殖成功率高但风险大等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高位池建于高潮线以上,高于海平面3-10米,一般应离海边200米防护林以后的地方,不受台风、暴雨等恶劣天气影响。 (2)养殖进水依靠机械提水,排水容易,方便集污及晒池,底质保持良好,休产晒池可以较彻底杀死病毒细菌,保证养殖成功率。 (3)沙底(沙面下20-30cm铺农用薄膜保水)、水泥底或地膜底防止渗漏,保证对虾良好的栖息底质,且易于清整。 (4)水泥护坡和地膜使外来生物不易进入养殖池,特别是甲壳类螃蟹等,因而减少感染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等病害机会。 (5)从海里提水可以不受天气及潮水影响,可全天进排水,养殖积极主动性强。 (6)高密度集约化养殖。一般每亩放苗密度6-12万尾,亩产500-1500kg,最高放苗密度甚至可达40万尾/亩,亩产高达3000 kg,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7)池塘对虾产量的增加同时须增加增氧机及加强水质调控。增氧机装配密度一般为每亩配备1台1.5千瓦的四叶轮水车式增氧机。 (8)养殖场规模一般较低位池小,单一虾池也比较小,一般2-10亩,最佳2-5亩,加之进排水方便,因此养殖安排机动性强,操作灵活,便于管理,通过标粗过塘一年可以多茬养殖。 (9)高位池养殖一般为高密度养殖,提水、增氧等均需大量电费,投入成本较低位池高很多,高密度高产高回报,但同时风险也比较大。

水产品质量安全与生态养殖技术

水产品质量安全与健康生态养殖 严爱平大陇乡水产服务站243155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水产品消费数量增长的同时,更多的是关心水产品质量安全与否。然而近年来发生的氯霉素、孔雀石绿和硝基呋喃类药物残留事件,却暴露出养殖水产品的安全隐患,尤其是2006年以来,大闸蟹、多宝鱼、桂花鱼…… 频频暴出的水产品安全事件,更是令广大消费者一时间谈鱼色变。实践证明,实行水产健康生态养殖,是从源头上控制水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保证,也是实现水产养殖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的最佳途径。 一、水产养殖业面临潜在危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水产养殖业有了长足发展。“十五”期末,全国水产品总产量达到5101.65 万吨,占全球渔业总产量的40%,连续15 年居世界首位;养殖产品在水产品总产量中的比重从“九五”末的60%提高到“十五”末的67%,养殖水产品产量占世界养殖总产量的70%,成功地实现了“以捕为主”向“以养为主”的第一次增长方式转变。 近年来,各地在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方面做了许多的工作,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水产品质量总体上是安全和放心的,但是当前水产品质量安全形势仍不容乐观。目前我国水产养殖不合理用药现象仍较为普遍,水产品药残超标事件屡有发生;部分渔业水域环境质量下降,导致水产品被污染或携带病毒、细菌、寄生虫、生物毒素的几率增加;加工企业质量风险防范意识不强,加工过程中仍存在使用禁用物质或掺假使假行 为,水产品质量安全尚存在很多隐患。加之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主要进口国常以技术法规、技术标准、认证制度、检验制度为手段设置技术壁垒,使我国水产品出口屡屡受限。同时,由于我国渔业组织化程度较低,出口竞争无序,导致进口国反倾销制裁增加,水产品加工出口企业在国际贸易战中优势难以发挥,水 产品质量问题已成为制约渔业增效、扩大和巩固国内外水产品市场,以及保证消费者食用安全的关键因素。 二、水产健康生态养殖是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保证近年来,各种鱼、虾、蟹的病害防治成为水产养殖业关注的焦点、工作的重点。然而事实表明,不但水生生物的各种疾病流传并没有得到根本控制,而且由于滥施药物导致水产品体内有害物质残留增加、养殖水体严重污染,引发疾病流传频发的恶性循环。实践证明,水产品养殖过程中病害的发生,并不完全在于水生生物本身是否带有病原体,而是由于其生活环境受到污染,生态平衡遭到破坏,致使水生生物抗病害能力下降。因此,始终保持养殖水体适应水生生物生长的生态环境,才是水产养殖的根本 和基础,这就是在水产养殖中具有绿色革命意义的水产健康生态养殖理念的精髓。水产健康生态养殖包括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两种模式。所谓健康养殖是指通过采用投放无疫病苗种、投喂全价 饲料及人为控制养殖环境条件等技术措施,使养殖生物保持最适宜生长和发育的状态,实现减少养殖病害发生、提高产品质量的一种养殖方式;所谓生态养殖是指根据不同养殖生物间的共生互补原理,利用自然界物质循环系统,在一定的养殖空间和区域内,通过相应的技术和管理措施,使不同生物在同一环境中共同生长,实现保持生态平衡、提高养殖效益的一种养殖方式。“当涂模式”的成功实践,显示出水产健康生态养殖的强大生命力,同 时也为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提供了值得借鉴的经验。

南美白对虾养殖技术

xx白对虾养殖技术 一、生物学特性 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namei)原产于太平洋西海岸至墨西哥湾中部。是当今世界上公认的养殖产量最高的三大优良虾种之一(其它两种为斑节对虾、中国对虾)。该虾生长快、抗环境变化能力强、抗病毒病强、肉味鲜美、加工出肉率高,是中南美洲对虾养殖的主要品种,也是目前国际水产市场的俏销对虾品种。 南美白对虾外形与中国对虾相似,头短、甲壳薄、出肉率高,正常体色为浅青灰色。 南美白对虾适应能力强,能在水温为6~40℃的水域中存活,生长水温为15~38℃,最适生长水温为22~35℃。对高温忍受极限达43.5℃(渐变幅度),对低温适应能力较差,水温低于18℃,其摄食活动即受影响,9℃以下时侧卧。 南美白对虾自然栖息环境水深0~72米,能在盐度0.5‰~35‰的水域中生长,据报道2~7厘米的幼虾,其盐度的允许范围为2‰~78‰。经盐度驯化,也可以在淡水池塘中养殖。近年在两广地区进行的淡水池塘和低盐度水域养殖已获得成功,并取得很显著的经济效益。 南美白对虾对饲料的营养需求低,饲料的粗蛋白质含量25%~30%就可满足其营养需要。 该虾具有互相残食的习性,而且这种习性随着生长表现更为明显,但池塘养殖的成活率还可以达80%以上,该虾要求水质清新,溶氧量在5毫克/升以上,但忍受的最低溶氧值为1.2毫克/升,离水存活时间长,可以长途运输,可以活虾销售。ph值7.0~8.5,氨氮含量较低。 自然环境中海水、咸淡水、江河水、水库水、池塘水及井水等,只要不受污染,均可使用养虾。 南美白对虾生长快、个体大,自然海域里可捕到个体重100克以上的成虾,养殖个体重可达60~80克。在合理密度和饲料充足的条件下,水温25~35℃,当地幼虾经60天左右饲养,即可养成10~12厘米、个体重10~15克。

水产生态养殖与新养殖模式发展战略

水产生态养殖与新养殖模式发展战略 发表时间:2020-02-03T12:34:38.680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28期作者:姚立军 [导读] 摘要:随着时代和社会的进步,我国经济发展得越来越好。 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水产工作站陕西渭南 715100 摘要:随着时代和社会的进步,我国经济发展得越来越好。但是,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对环境造成了破坏,如何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成为大家需要思考的问题。水产生态养殖业作为社会经济结构的组成部分之一,对于环境保护有自己的一份责任。如何实现水产生态养殖业可持续发展,发展新养殖模式,成为大家需要考虑的问题。基于此,本文对水产生态养殖与新养殖模式发展战略进行研究,作出以下讨论仅供参考。 关键词:水产生态养殖;新养殖模式;发展战略 引言 我国传统的水产养殖过程中由于使用肥料和药物缺乏后续管理,对水质造成严重的污染,增加了水产的患病几率,严重影响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发展。为实现水产养殖行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应采用生态养殖技术,利用不同生物之间互补的原理,在养殖区间内采取相应的养殖技术和管理措施。 1生态养殖技术的优势 在传统的水产养殖技术中,由于很多养殖户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理念,其在养殖过程中采用粗放式的养殖模式,不仅无法有效地控制养殖成本,还经常会出现一些养殖病害,严重影响养殖质量。绿色生态养殖技术的出现,是通过科学的理念和现代化的养殖技术来推动我国的水产养殖技术不断科学化和健康化。选择优质的水产品种,一方面能够增强水产养殖生物的适应能力,同时在后期的养殖过程中出现病害的几率大大降低,减少了养殖户的管理压力。而通过对养殖水质的监控,能够掌握水域的各种状况,创造最佳的水域养殖环境,这对水产品的生长具有重要意义。 2水产生态养殖的要点 为满足水产生态养殖的要点,养殖户要充分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选取水产种类,并要结合当地的生态系统,建立相应的水产生态养殖圈,在养殖过程中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从而创造更多的收益,进而推动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2.1养殖种类的选择 养殖前,养殖户要根据地域环境和特性选择养殖种类,尽量选择有较强的抵抗力的养殖产品,例如鲶鱼、鲫鱼、黄颡鱼等。这些鱼类在养殖时可以适当喂一些家禽内脏,所以通常可以选择在有家禽的地域附近养殖。彭泽鲫有较强的耐高温能力,适合在天气炎热的地带养殖。 2.2对水体环境进行调控 进行水产生态养殖的先决条件便是优良的养殖环境。养殖人员不仅需要频繁地开展水质监测工作,分析水质的相关参数和杂质,还要结合分析结果来制定水质调控措施,对养殖环境进行改善。同时,还需要针对养殖环境进行定时的清洁,这样更利于养殖物的成长。 2.3控制好药物的使用 在水产品养殖过程中通常会出现一些病害问题,养殖人员要及时发现、及时处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在选用药物时要严格按照国家规定进行选取,以免出现危害水产品的现象发生,药品选取不合理还会对水域造成严重污染。 2.4饲料的合理投喂 合理地投喂饲料是水产养殖的主要工作之一。饲料投喂的质量、数量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决定苗种的生长周期和身体素质,也会影响到水体环境。针对这一情况,养殖人员必须要结合苗种的种类、生长周期等进行合理的投喂预算,确定投喂的时间和数量,进而实现科学合理的饲料投喂。饲料必须选择不含有抗生素或激素的饲料产品,也可以在饲料中加入一些腐殖酸,能够进一步改善水产品的肉质,提高水产品的经济效益。 3水产生态养殖与新养殖模式发展战略 3.1加强管理,进行集中生产 相关部门应本着水产生态养殖的原则,完善养殖许可证制度和用水制度,实行统一管理。对养殖水域的养殖能力进行评估,以便能将评估结论与相应的养殖类型、方法、密度等关键信息结合起来,避免养殖户随心所欲地增加养殖密度,促进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推进水产生态养殖机械化发展,提升水产生态养殖的生产效率,并且将水产生态养殖行业进行集中管理,避免浪费水资源和生产力,让水产生态养殖行业实现更好的发展。 3.2生态养殖防控 在传统的养殖过程中,一旦出现病害问题,养殖户通常采用使用药剂的方法,严重时直接对水产养殖环境进行换水,虽然可以短期解决植物生病的问题,但是长期下来会使水产品的抵抗力下降,而且大量用药对水质环境会产生比较大的影响。在水产生态养殖过程中要利用植物、微生物与水产品共同生长的方式,在水中种植相应的植物,改善水环境质量,减少水中病原的含量,进而降低水产品的发行量,并可以减少化学药品的使用,对于水质环境的提升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3.3循环水式生产生态养殖技术应用介绍 生态养殖技术作为当前一种比较流行的养殖新技术,其应用已经非常普遍,而其中的循环水式生产养殖技术在应用的过程中能够对已经受到破坏的环境进行净化,如比较常见的河道净化和大池塘净化等,通过这种净化模式,不仅能够实现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同时还能够实现经济收益。在当前的人工浮床和水环境净化系统这两种常见的水产养殖方式中,其能够实现对水环境的有效净化,同时还可以通过水产养殖物之间的微生物系统构建一种和谐的生态新环境,这种方式既能够实现水产养殖的效果,同时还能够促进当地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3.4水产和农作物共同养殖 在现代养殖模式中,通常利用生物的生态链特征进行养殖,以寻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如一些农户会将河蟹放在水稻田内养殖,这是由于水稻在生长的过程中,土壤里会存在多种病菌和小昆虫,而这些正是河蟹的天然饲料。不仅如此,河蟹的排泄物可以给稻田增加肥

南美白对虾高位池养殖模式探讨

南美白对虾高位池养殖模式探讨 https://www.360docs.net/doc/ac16571916.html, 2010-6-10 中国食品科技网 对虾高位池养殖最早出现在台湾省,是一种高密度集约化式养殖,具有投资大、产量高、病害少、养殖成功率高但风险大等特点,根据养殖池底质,放养方法不同又可分为多种养殖模式,养殖户可结合自身养殖条件,选择最适养殖模式,达到最佳养殖效果 湛江市水产技术推广中心站蔡强 对虾高位池养殖模式又称提水式精养模式,是在海水高潮线以上的沙滩建造养殖池开展对虾养殖,较传统的滩涂围垦挖池养殖模式最大的区别就是将养殖池建在海岸线以上的沙滩上,不论高潮、低潮都能把池内水体排干。对虾高位池养殖最早出现在台湾省,湛江地区最早开始高位池养殖是在八十年代的湛江市对虾种苗试验场遂溪县草潭镇长洪基地。近年,高位池在我国广东、海南、广西发展很快,并逐渐向福建和江浙沿海等地发展。 一、高位池养殖模式特点 对虾高位池养殖模式是一种高密度集约化式养殖,具有投资大、产量高、病害少、养殖成功率高但风险大等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高位池建于高潮线以上,高于海平面3-10米,一般应离海边200米防护林以后的地方,不受台风、暴雨等恶劣天气影响。 (2)养殖进水依靠机械提水,排水容易,方便集污及晒池,底质保持良好,休产晒池可以较彻底杀死病毒细菌,保证养殖成功率。 (3)沙底(沙面下20-30cm铺农用薄膜保水)、水泥底或地膜底防止渗漏,保证对虾良好的栖息底质,且易于清整。 (4)水泥护坡和地膜使外来生物不易进入养殖池,特别是甲壳类螃蟹等,因而减少感染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等病害机会。 (5)从海里提水可以不受天气及潮水影响,可全天进排水,养殖积极主动性强。 (6)高密度集约化养殖。一般每亩放苗密度6-12万尾,亩产500-1500kg,最高放苗密度甚至可达40万尾/亩,亩产高达3000 kg,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7)池塘对虾产量的增加同时须增加增氧机及加强水质调控。增氧机装配密度一般为每亩配备1台1.5千瓦的四叶轮水车式增氧机。 (8)养殖场规模一般较低位池小,单一虾池也比较小,一般2-10亩,最佳2-5亩,加之进排水方便,因此养殖安排机动性强,操作灵活,便于管理,通过标粗过塘一年可以多茬养殖。

论水产生态健康养殖

论水产生态健康养殖 【摘要】水产养殖户为取得更好效益、养殖密度也越来越高,疾病越来越多、危害程度有所提高;水产养殖户为降低经济损失,投入药物特别多。乱投药物,由于药物造成水产养殖失败经常出现,水产品质量也因此下降、水环境被破坏。追求养殖密度,使水体严重失衡、水环境恶化,疾病因而发生,加上药物的滥用,最终导致水产品品质下降,药物残留超标,引起市场拒收。因此,生态养殖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方法。 【关键词】生态健康养殖意义;生物制剂;规范用药;加强水质管理 一、水产生态养殖概念 (一)水产生态健康养殖的相关知识 利用模拟和自然生态系统的功能,采取生态健康科学的养殖方式进行养殖,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生态养殖就是根据不同养殖生物间的互补原理,利用自然界一定的养殖空间和区域内,采取相应的技术和管理手段,使在同一环境下的生物中能共同生长,实现保持生态平衡、提高养殖效益的一种养殖方式。 (二)水产生态健康养殖的模式 生态养殖首先通过收集相关数据和计算各个养殖水域的生态环境容量,确定水域对海水养殖的承受能力,确定最适的养殖容量以及合理布局。 二、水产生态健康养殖的意义及合理性 1、是有助于环境的改善。环境问题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面对经济社会发展遇到的重大问题,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现代水产养殖业的重要内容。 2、是有助于提高质量和效益。生产健康安全的养殖产品,水产养殖除了在数量上满足市场的需求,还可以提高生态健康养殖采取科学的养殖方式,有效降低饲料、还是有助于养殖生产的显著标志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在质量上满足人们对食物质量标准。 三、水产生态健康养殖的几种方法 (一)生物制剂在水产生态健康养殖的应用 1.光合细菌:这是一类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核生物,在厌氧、光照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普遍应用的有红假单胞菌,其特点是在菌体内含有具有光合色素,利用太阳光获得能量,但不产生氧气。

南美白对虾养殖历史回顾

南美白对虾养殖历史回顾(2001年以前) 在20世纪80年代,对虾养殖业发展 曾给我国的水产养殖业写下辉煌的一 笔,极大地带动了沿海地区的经济发 展,并带动了沿海地区育苗、饵料生 产、冷藏加工等相关产业链的同步发展,它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可磨灭的。可是,进入90年代,特别从92年起,由于对虾病毒病在全国各地的蔓延,水产工作者一时又找不出合适的对策,导致对虾养殖业大伤元气,经济效益一落千丈。因此,水产工作者们一方面刻苦钻研对虾病毒病,另一方面探索对虾养殖业新的替代品种、新的经济增长点,于是南美白对虾的养殖浮出水面。 南美白对虾(L.vannamei),学名凡纳对虾,是世界养殖虾类产量最高的三大种类之一,原来分布在中、南美洲,太平洋沿岸水域,外形似中国对虾,正常体色为浅灰色,壳薄体肥,肉质鲜嫩,出肉率高达65%以上,营养丰富,深受国内外市场欢迎;生长速度快,60天即可达上市规格;适盐X 围广(0-40),可以采取纯淡水、半咸水、海水多种养殖模式,从自然海区到淡水池塘均可生长,从而打破了地域限制,且具耐高温,抗病力强;食性杂,对饲料蛋白要求低,35%即可达生长所需。是“海虾淡养”的优质品种,是很有发展潜力的养殖虾类。

近年来,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namei)在我国不论是海水,还是低盐度海水及淡水中养殖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而且有取代罗氏当虾养殖的趋势。目前,南美白对虾的养殖已经成为水产养殖业的热点。要使我国南美白对虾的养殖生产持续健康的发展,如何配制优质的饲料及获得健康的虾苗是关键。 在20世纪80年代末,美国政府出资由美国夏威夷海洋研究所负责承担SPF(specific pathogen free)虾苗研究和生产,1991年美国夏威夷海洋研究所开始提供SPF南美白对虾苗和亲虾,至1994年尽管提供的SPF虾苗不多,但是其成虾养殖却取得了高产,SPF虾苗养殖产量比非SPF虾苗产量高出30%以上。生产SPF虾苗必须做到以下5个项目:(1)放养高度健康的虾苗管理方法防止病原进入养殖区,包括营养、水质、环境和管理方面;(4)持续监测虾的健康状态;(5)一旦发现疾病,立刻采取措施。SPF虾苗的生产必须是在非常严格的隔离下进行的,按照SPF生产程序要求,1996年美国SPF虾苗生产的成功率只有1.66。最近美又提出,运用人工育种的方法,筛选出高品质、高产量、生长快、抗病力强的种苗,即SPR(specific pathogen resistance)种苗,预计将此技术运用到对虾养殖生产上,大约只需要15年时间。 1988年7月,南美白对虾由中国科学辽海洋研究所从美国夏威夷引进我国,1992年8月人工繁殖获得了初步的成功,

南美白对虾高位池养殖技术

南美白对虾高位池养殖技术 一、放苗前的准备工作 ? (一)清塘: ? 1.用高压水枪冲洗池底及池壁,彻底冲走有机污物。要求达到的标准:池底的沙层清洁、翻开后不留黑色有机质。 ? 2.用生石灰铺洒池底,新塘用量为75公斤~100公斤,旧塘用量为125公斤~200公斤,视池底老化程度而定,要求达到的标准是:均匀、足量(其中死角及有机质仍残存较多的地带应加大用量)。 此外,施用生石灰清塘最好是池底留有少量水或者沙层湿润,这样效果会更好。 ? 3.药物消毒让池底留有平均20厘米的水位,使用合适的消毒剂比如二氧化氯、福尔马林等,此外因为漂白粉之类的制剂残氯毒性较高且容易遗留在沙层中,对于以后开展的养殖生产不利,故而不宜使用那些残留毒性高的消毒剂清塘。 ? ①二氧化氯(CIO2),用量为20ppm,即3公斤/亩·0.2米,溶于池水后再用高压水枪冲洗消毒池壁和浸不到水的池底,达到全面彻底消毒的目的。此外因为二氧化氯的价格较为昂贵,因此,为了节约成本,可采用效果稍逊但价格便宜的福尔马林来消毒。? ②福尔马林(甲醛):用量为200ppm,即25公斤~30公斤/亩·0.2米,施用方法与二氧化氯相同,此外因为福尔马林的主要成分是甲醛,而甲醛是一种容易挥发的物质,因此对池底没有残毒性。围绕节约成本来考虑,选择福尔马林优于价格昂贵的二氧化氯。 ? (二)清塘之后的各项准备工作 ? 整塘全面彻底消毒完毕,立即做好各项有关工作,如安装闸网、摆好增氧机垫块的位置等等。 ? 1.安装闸网一般要预先装好两道闸网,前一道为较密的闸网,网目大约为40目~60目;后一道为疏网,这是为了养成中后期而设置的。要求安装时必须选用质量较好、不容易破损的闸网,并且不能留有缝隙以免造成虾逸逃。 ? 2.安装增氧机垫块围绕排污中心设置,让水流可以把池底污物冲到排污口排走。 ? 一般春夏两茬虾最好每10亩配备10台增氧机,冬茬虾可以减少2台~3台。安排增氧机的数量也要视池虾的密度而定。 ? (三)放苗前的肥塘 ? 放苗前池水最好调节到水色为黄绿色或褐绿色,透明度在50厘米~70厘米之间为宜。一般使用有机肥或无机肥,也可以两者结合进行。 ? 1.有机肥使用鸡粪吊袋或者鸡粪加活菌吊袋。鸡粪必须先经过消毒(可使用生石灰)发酵

总结的七个南美白对虾养殖技术要点

最新总结的七个南美白对虾养殖技术要点 近几年大家养殖南美白对虾都有同感,越来越难养了。“偷死”问题每位养殖者都要面对,很难避免!慢慢地,大家也都习惯了南美白对虾养殖偷死是“迟早”的事,所以只能想方设法让对虾迟点死(注:迟就是60条/斤左右,过了盈亏线),甚至养到更大,养到更高的产量。如何才能做到让对虾迟点死,下面总结一些要点,供大家分享。 一、优质苗种 市场上很多时候,对虾养得不好,好多养殖户第一时间都会怪这个苗种不好,可见苗种对成功养殖的重要性,所以在此也建议大家选择优质苗种来养殖。但实际上也有些老板怕养好苗,觉得长得快,死得快;“偷死”来得急,来得多!为什么会这样? 1、长得快,蜕壳多,抵抗力差,容易感染有害菌 2、长得快,虾体营养、溶氧要求高 3、长得快,“同时”蜕壳多,水体营养、溶氧要求高 了解了好苗为什么长得快,死得快了,我们选择适合好苗养殖的管控方向,会不会好养些?答案是肯定的。目前南美白对虾养殖只能让虾尽情地长,跑得快,“迟”点死,才能有钱可赚! 二、壮苗、保苗 选择了优质的苗种,合理的放养密度,下面就要保好苗,有苗才有养下去的意义,有苗中后期水体才好管控,有苗才有产量。保苗首先要想方设法壮苗!保苗操作关注细节和方案: 针对南美白对虾: 1、投苗前2个小时用拜激灵6亩/包速补100 4亩/包沿池塘边泼洒后再投苗。 2、投苗后每5天使用微量元素速补100泼水一次,直到虾体达100条/斤左右;天气突变,速补100加拜激灵一起用,缓解应激。 3、投苗后,“清罾”前7天,关注“转肝期”,拜水安德维乐彼奥酸拌料投喂,调肝护肠,加强虾体质。 针对水质、底质: 1、清塘进水消毒后(欣碘4亩/瓶消毒,无需解毒),投放生物净水剂8亩/ 拜生源4亩/包红糖5斤/亩,注意水色,“黄绿”色为好。

水产生态养殖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探讨

水产生态养殖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探讨 发表时间:2019-07-19T12:40:53.270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3期作者:何云海 [导读] 摘要:在当前日益注重生态环保的今天,在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加强水产生态养殖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已经成为适应时代发展之潮流。 泸西县水产工作站云南红河 652499 摘要:在当前日益注重生态环保的今天,在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加强水产生态养殖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已经成为适应时代发展之潮流。因此,本文对水产生态养殖技术研究与应用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并从技术要点、养殖模式和注意事项三个方面,就如何加强水产生态养殖技术的应用提出浅见。 关键词:水产生态养殖技术;研究;应用 生态养殖是对传统养殖方式的创新,借助不同生物间具有的共生互补的特点,以及养殖系统中的自然循环体系,达到生态平衡与促进养殖效益提升的目的。其不仅不用投放药物和肥料,而且还能得到绿色环保水产品。所以我们必须切实加强对其的研究和应用。 1.加强水产生态养殖技术研究与应用的必要性 2019年2月,农业农村部联合生态环境部、自然资源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中国银保监会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的若干意见》。为推进水产养殖绿色发展提供了更加明确的方向。当前,随着人们对水产品的需求日益旺盛,在进行水产品养殖时,需要我们切实注重生态养殖技术的应用,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现代人对健康环保生态水产品的需要。与此同时,为了满足生态环保的发展趋势,加强生态养殖技术的应用,能有效的降低养殖给水体带来的污染,提高水体的生态环保效果,对于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此外,加强水产生态养殖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还能提高产量,降低成本。所以不管从哪个方面来看,加强水产生态养殖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就显得尤为重要[1]。 2.水产生态养殖技术的应用分析 2.1技术要点 一是科学选种。选种科学是实现生态养殖之根本,因此所选苗种必须优良。对于自产幼苗而言,需要提高其繁殖的水环境质量,并做好科学投喂饲料,严格按照生态要求使用药物,不得使用抗生素,以生态养殖环境要求来培育。对于购买的幼苗而言,需要从以上几个方面强化对其的检查,避免源头污染。 二是严控水质。良好水质是保障水产养殖效益的关键所在。因此,生态养殖必须注重水质环境优化,当水质恶化时,就需要强化对其的修复,尤其是加强微生物修复技术的应用,保证其水质达标,通过严控水质提升养殖效益。 三是精选饲料。所有饲料必须精选,科学投喂饲料,降低给水质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具体需要结合水产品种类来针对性的确定饲料的类型和投喂的方式。 四是病害防治。因为水产品养殖时的病害潜伏期长和给药难度大的特点,将会极大的影响治疗效果,所以需要强化病害防治,做到预防为主,科学预防,科学使用药物,以低毒、无毒、无残留、无副作用的药物为首选,严控药物质量,注重休药期控制,这一期间严禁投放药物,严禁使用违禁药物,以夯实生态养殖效益。 2.2养殖模式 在掌握常见的水产生态养殖技术要点的基础上,我们需要结合具体的养殖模式,针对性的采取相应的技术方案,且结合实际需要针对性的进行养殖模式的确定,常见的养殖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循环式的养殖模式。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循环式养殖模式主要是在水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的情况下使用,有时也可以在水资源匮乏的区域使用。但是其应用要点会随着实际应用而发生细微的变化。这需要畜牧专业技术员切实做好宣传和教育,以便于养殖户更好地结合自身的实际来优化。比如有的水环境较为恶劣,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之后,需要采取三级净化的方式来净化水环境,即分别在河道、天然池塘和自挖池塘中实施。而除了三级净化的方式外,还可以利用微生物来进行水环境修复,净化水系统,比如利用人工种植的水生物形成的人工浮床系统来净化水体,也能循环利用水资源。以山东省为例,注重水产健康生态养殖示范基地的构建,建立了以“贝、藻、参”为一体的立体化生态循环养殖区域,对海域实现了一变三的利用,以及实施的“渔盐一体化”,不仅对海水进行了循环利用,而且还达到了零排放的标准。目前,山东已经形成了集海洋牧场生态方与陆海接力以及海弯的多营养、多层次的综合养殖模式。 二是稻田式的养殖模式。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主要是在稻田中进行水产品的养殖,比如目前常见的稻花鱼就是采用这一养殖模式得到的水产品。常见的做法是将稻田和水产养殖区域所占的面积比按照1:3来进行,并切实注重稻田的清淤与消毒工作,切实强化稻田改造,结合投放的水产品和所在的区域针对性的确定投放的时间,并严格控制放养密度,强化投饵施肥处理,减少有毒有害药物使用,才能更好地提高养殖效益[2]。 2.3注意事项 第一,在应用水产生态养殖技术时,不管是养殖的哪种水产品,首先必须要注重水产生态养殖系统的完善。而传统的模式不仅污染大,而且生产效率低,所以必须要注重完整生态循环体系的构建,利用藻类给水生动物作为食物,而利用微生物则来降解水生动物的排泄物,采取大吃小的模式,并利用植物对水的含氧量进行严格调节,从而构建良性完善的生态循环链。 第二,注重水产养殖体系的优化。一般而言,水源的温度和含量不同,其给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生长带来的作用也不同,因此,为确保生物得到健康的成长,就必须切实注重水温的条件和水中含氧浓度的控制,必要时还可以增设增氧设备,以尽可能地对水产生态养殖体系不断完善。 第三,切实注重水域生态环境的修复,从传统的放水养鱼模式转移到放鱼养水模式,切实加强养殖户的教育和培训,除了避免高密度和不科学的投饵养殖方式外,应采取更加科学而又合理的方式来修复和净化水生态环境。所以需要加强这方面技术和模式的推广,尤其是循环水养殖和稻鱼共生以及稻鳖轮作的生态养殖模式,以保护资源和限额捕捞以及净水养殖等方式构建生态渔业新体系,将保护水质为前提,对渔业环境容纳量进行合理地确定,切实加强对本地区的调研,针对性的确定相应的渔业规模和渔业方式,注重对受损的水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修复与重建,着力实现鱼水和谐,推动湖泊渔业和生态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 第四,在智能渔场打造的过程中,既要加强生态养殖技术的应用,又要加强物联网和大数据以及AI技术等的应用,将其与水产养殖生

南美白对虾养殖全过程基础技术问答

南美白对虾养殖全过程基础技术问答 南美白对虾是国内海虾淡养的主要品种,南美白对虾旧译名凡纳对虾、国外叫白脚虾,俗称白象虾。原产于中、南美太平洋沿岸水域一带,以厄瓜多尔沿岸的分布最为集中,是世界上养殖产量最高的三大虾种之一(即斑节对虾、南美白对虾和中国对虾)。 一.南美白对虾适应什么养殖环境? 南美白对虾体型与中国对虾酷似,在人工养殖条件下,一般可达11-13cm。南美白对虾为广盐性热带虾类,常栖息在泥质海底,白昼多匍匐爬行或潜伏在海底表层,夜间活动频繁,喜静怕惊,人工饲养时的水温为16-35℃(渐变幅度),盐度0.5-40‰(渐变幅度),pH 值7.3-8.6。 二.南美白对虾对饵料的要求是什么? 南美白对虾食性广而杂,对食物的要求低,饵料中只要含有25—30%的蛋白质成分,即可正常生长。但在人工高密度养殖条件下,饵料中蛋白质成分应在40%左右,以利于虾的快速生长。 三.如何选择南美白对虾的养殖池塘? 养虾池塘可新开发也可利用原池进行改造,养虾池每个池塘的适宜面积为5-30亩,长方形或正方形,池深2.5-3.0米,养殖期可保

持水深2.0

-2.5米,池底平整,堤坡完好,保水性能强。虾池设进排水系统,进排水闸要有过滤网,也可不设进排水系统,用泵提水即可。虾场最好要有蓄水池,以供养虾换水用。 四.什么样的水质适合南美白对虾的养殖? 养虾用水为无污染的河水或与经曝晒过的井水混合后使用,水质的主要技术指标为:pH值7.6-8.6,盐度>0.5‰,氨氮<1mg/l,溶解氧>5mg/l,其它指标应不超过国家规定的渔业水质标准。 五.放苗前清淤整池的目的是什么? 虾池中的残饵、对虾排泄物、动物尸体、死亡的藻类和枯死的水草等是综合形成淤泥的基础,也是造成虾池老化、病害发生和低产的原因之一。清淤的目的,就是要把这些有害的沉积物清除掉。 六.清淤整池的具体做法是什么? 具体做法为:收虾之后,应将池内积水排净,封闸晒池,维修堤坝、闸门,并彻底清除池中污泥与杂草,清淤的深度为10-20厘米,对投饵马道和池塘死角进行重点清理。新建池塘可不清淤,但需药物消毒。 七.放苗前为什么要消毒除害? 由于虾苗下塘时仅为0.7

畜牧生态健康养殖技术规范.doc

畜牧生态健康养殖技术规范 畜牧生态健康养殖技术规范一、前言 发展畜牧生态健康养殖,可显著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解决畜禽产品生产与消费需求、养殖用地与耕地保护、畜 禽粪便污染与维护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可在推进畜牧业规模 养殖的同时,提高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 以安全、优质、高效为内涵,实现数量、质量和生态效益并重 的可持续发展。培植建设一批符合标准化生产要求、具有较强 影响力和示范作用的现代畜牧生产企业,可稳定畜禽养殖总 量,增加畜产品的有效供给,促进畜禽良种和生产实用技术推广,提高畜牧业生产水平;畜禽粪便污染得到综合治理,改善 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动物疫病的防控能力,降低公共卫生安全 风险。 二、场址选择适宜,场区布局科学 1、场址须符合当地总体规划。禁止在水源保护区、风 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城镇居民区和文化教育、科学研究 区等人口集中区域以及其他法律法规规定的禁养区域建场。 2、距铁路、交通要道、城镇、居民区、学校、医院及 其他畜禽场1000 米以上;距屠宰场、畜产品加工厂、畜禽 交易市场、垃圾及污水处理场所、污染严重的厂矿1500 米

以上。 3、地势平坦高燥、背风向阳、空气流通良好、排废排 水方便,未被污染、无疫病流行的区域。 4、圈舍建筑一般采用朝南偏东或偏西15° ~30°圈,舍间应保持一定的间距,相邻两栋纵墙距离7 米以上,端墙之间不少于9 米,距围墙不少于 3 米。 5、合理布置办公与生活区、生产区和附属配套区。 6、清洁道和污染道严格分开,互不交叉,可利用绿化 带隔离。 三、饲养品种优良,饲养规模适度 1、饲养畜禽品种为地方优良品种、通过审核的新品种 (配套系)、批准引进的品种(配套系)或杂种优势明显的 杂交组合。 2、畜禽品种质量必须符合国家或地方及企业标准,国 外引进的品种参照供方提供的标准。 3、畜禽养殖场(小区)饲养种类应单一,不应饲养犬、猫等其他动物。 4、从事种畜禽生产经营的养殖场必须持有《种畜禽生 产经营许可证》。 5、引种渠道清楚,应从具有《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的种畜禽场购买,商品畜禽应从正规渠道引进。

南美白对虾淡化养殖技术

南美白对虾淡化养殖技术 中国·海南https://www.360docs.net/doc/ac16571916.html, 2006-02-25 11:29:00 字体:【大中小】 一、南美白对虾的生理生态特征 1.分类与形态 南美白对虾在分类学上属节肢动物门,甲壳纲,软甲亚纲,十足目,游泳亚目,对虾科,对虾属,开放型对虾亚属。 南美白对虾的外形及体色酷似中国对虾,最大体长可达23cm,南美白对虾正常体色白而透亮。大触须青灰色,步足常白垩色。全身不具斑纹。但若仔细观察,会发现南美白对虾的外壳密布许多细小斑点,尤其在2~5cm之幼虾身上更为明显。南美白对虾的外形是额角短、不超出第一触角柄的第二节;第一触角内外鞭大致等长,且较粗短;头胸甲部较其它虾种短,与腹节之比约1:3。在虾类分类上,额角的齿式成为重要的分类依据。南美白对虾额角上缘有8~9齿,下缘1~2齿,这与刀额新对虾的上缘有6~10齿而下缘并无齿痕有明显的不同。 2.种群分布及活动 野生南美白对虾原产地位于北至墨西哥、南至智利的东太平洋沿岸海域,亦即介于北纬32°~南纬23°之间。白昼多匍匐爬行,夜间活动频繁,自然情况下,幼体随海流浮游,仔虾常聚于河口附近,长至幼虾后逐渐移栖至近岸浅水区,体长9cm以后向深水域移动,栖息深度达30~70m,栖息海域的常年水温维持在20°C以上。 3.对海水盐度的适应 南美白对虾对海水盐度的适应范围很广。其生存盐度在0.5~60‰,最

适应盐度范围为10~30‰。 4.对温度的需求 南美白对虾对温度的耐受范围较宽,人工养殖时水温可在16~35℃(渐变幅度),但最适生长温度25~32℃,由实验数据显示,1g左右的南美白对虾幼虾在30℃时生长速度最快,而12~18g的大虾则在27℃时生长最快。当池水温度长时间处于18℃以下或33℃以上时,则虾体处于紧迫状态,抗病力下降,食欲减退或停止摄食,随时有致死的可能。从商业角度讲,养殖南美白对虾的最低温度应在23℃以上。 5.对水中溶解氧的要求 水体中的溶解氧是维系水生生物性命的重要因子。对虾主要依靠其鳃部进行呼吸运动。南美白对虾不同体长的个体对低氧的耐受程度稍有差异,个体愈大,耐低氧能力愈差。通常情况下,南美白对虾的缺氧窒息点大约在0.5~1.5ppm。当对虾蜕壳时,对溶解氧的要求更高,否则不能顺利蜕壳,甚至死亡。 6.食性 传统认为虾类为无所不吃的杂食性生物,而最近的研究证明对虾在自然界中是偏向肉食性的生物,以小型甲壳类生物为主食,如桡足类、介形类、糠虾类、涟虫类等,也摄取多毛类、双壳贝类及底栖硅藻等,在天然水域,南美白对虾为夜行性动物。夜间活动频繁,白天则相对安静,有时甚至将身体腹部或全身潜藏在泥沙中,亦不主动搜寻进食。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南美白对虾白天仍会摄食投喂的饲料,但其摄食行为受饲料的近距离刺激影响颇大。研究也发现,一日多餐的投喂方式在生长速度方面远比一日1~2餐的投喂方式要快得多。在营养需求方面,南美白对虾对饲料中蛋白质量相对较低,在28~32%左右。相对于斑节对虾蛋白质需求量为35~39%。而日本对虾更高达43~52%,

水产生态养殖与新养殖模式发展战略研究

水产生态养殖与新养殖模式发展战略研究 摘要: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增长和发展,全球内的海洋以及内陆中的渔业资源 都面临着枯竭的窘状,水产捕捞的产量也在逐渐的减少,因此,只有发展可持续 的水产养殖,才能够解决当下动物蛋白质短缺的问题。从联合国粮食以及国际粮 食政策研究所颁发的《2030年渔业展望:渔业及水产养殖前景》一文中,推测到,到达2030年,人们膳食结构中将有60%的水产品,是来源于水产养殖业的。但是,自从我们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环境遭到了大面积的破坏,水产养殖业也面 临着水质污染,养殖设备陈旧,病害频发等等问题,这位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 展带来的巨大的挑战。基于此,本文将先分析当前水产养殖业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然后探究水产生态养殖与新养殖模式的发展战略。 关键词:水产生态养殖;新养殖模式;问题;发展战略 引言 目前,水产品的数量在随着渔业资源的枯竭在逐年减少。水产养殖的发展已 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传统的水产养殖业面临 着新兴时代下许多威胁与挑战,环境的日益恶化,设施老旧化与落后性,水产病 灾频繁发生等水产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就来自于这些问题的阻碍。在如此背景下,我们要在传统的水产养殖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水产生态养殖与新养殖模式,实 现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保证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1 水产生态养殖与新养殖模式的发展现状 对于国外一些发达国家来说,水产养殖技术和模式都较为先进,发展状况较 为稳定。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发达国家对环境的保护严苛,体系制度较为完善,并能落实到实处。养殖的污水排放标准和惩罚机制都有严格要求,并且部分国家 的相关法律条文也对此作出严格要求。在养殖业受到国家的重视和保障的同时, 精细化的管理技术也在养殖业中得到了应用,应用技术也较为成熟,例如养殖评 估体系的建立和工业化管理技术的融入。相比国外,我国对生态水产养殖模式越 来越重视,政府及相关部门对生态资源进行整合,协调各级政府及各部门对水产 养殖业加以重视,并开展相关活动。政府的重视使水产生态养殖业发展前景良好,随着传统水产养殖业的水域环境的恶化和硬件设备的陈旧,传统的水产养殖业受 到冲击,传统水产养殖业发展和其资源环境发展之间矛盾更加突出,我国的养殖 模式中,天然水域和人工水域均可发展水产养殖业,生态养殖业是基于多种资源 养护和增值的生态管理学,对我国的的水产养殖绿色健康发展有着可持续发展意义。 2 当前水产养殖业存在的突出问题 2.1 水资源生态环境恶化 当前水产养殖业普遍面临着水资源生态环境恶化的情况,导致水产养殖和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逐渐加重。在工业化、城镇化逐渐发展的背景下,我国水产 养殖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很多资源消耗的状况,其中粗放型的养殖使得生态 出现失衡,进而引起环境恶化等情况,并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水产品质量提升难度。 2.2 集约化程度以及机械化程度较低 从我国农业的发展模式来看,水产养殖基本呈现小农经济体系,以家庭联产 责任制为主体,各个各户自己经营发展,水产养殖皆呈零散式,集约养殖的现象 极少,这就使得统一管理变得极为困难,也不符合健康的生态养殖标准,增加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