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技术开发及应用研究资料

无人机技术开发及应用

?为什么飞翔?因为你飞过了,你将仰望天空,那到过的地方,那回归永恒的地方。

——达·芬奇

无人机是什么?

打猎飞石火箭风筝遥控飞机航空鱼雷

ПО-2 靶机La-17 靶机Who?

嗡嗡弹V2导弹

莱茵女儿

0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19651967地空导弹枚数击落飞机架数0500

1000

1500200025003000越战无人机使用回收损失

海湾战争阿富汗战争全球侦察

伊拉克战场

各种各样的无人机

无人机有什么?

地面控制

起飞着陆?

有效载荷?

中国的无人机

我们可以做什么?

环球飞行已成真,昌祚方设航空系;清华航空组先行,名师远渡非名利;真枪实弹搞设计,风洞远东称第一;志在蓝天动手做,穹顶前观练单翼。

铁鸟呼啸无奈何,布衣呜咽有怒气;西行天府才几日,辗转又见春城夕;前鼎再续风洞情,沈元英伦展英姿;传道钻研为救国,联大航空写丰碑。八年拨得乌云开,回迁北平再清华;低速风洞重又建,一心不做井底蛙;春风吹拂杨柳枝,丁香园内盛百花;院系调整航空去,半百悠悠心牵挂。

浅谈无人机及其应用

浅谈无人机飞行器及其应用 姓名:张一凡 学号:2013010908014 学院: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指导教师:李玉霞 1

一、无人机飞行空气动力及飞行姿态参数 在无人机系统中主要是飞行控制计算机与各种机载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交换,因此我们可以在机载设备与飞行控制计算机的通信链路中进行飞行参数采集。 机载设备与飞行控制计算机之间的数据通信是高度实时的,可以认为它们通信的数据都是连续的。对这些连续的飞行参数进行实时辨识并不能达到判读飞行参数的目的,因为无人机是一个非线性、时变的多通道深度铰链的系统,单纯的某个飞行参数的时间曲线并不具备太多的实际意义。 (一)飞行参数处理方法: 根据飞行参数数据特点,我们将飞行参数判读分成三个过程:预处理、基于专家规则的飞行参数自动判读和详细分析。其中研究用于知识发现实现对飞行参数自动判读的专家规则是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二)飞行参数数据预处理: 飞行参数数据采集设备故障以及数据传输的错误都会造成数据的不完整性、含噪声和不一致性。数据预处理采用滤波、平滑等数据处理方法能够提高数据质量和排除数据中的干扰。数据预处理的步骤是数据清理和数据变换。 (三)飞行参数数据清理: 飞行数据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变化异常的数据,其主要特征为:单位时间内的信号变化量超出了该信号变化的正常范围、信号的幅值超出规定值、信号的变化规律不符合无人机及其系统的实际工作情况、飞行参数时许数据流中某个单帧数据的所有参数值在同一时刻出现突变。这些数据点往往属于虚假信号。在分析数据的过程中需要确认出现的数据异常点是否为徐价值。如果是,必须删除,并且根据无人机飞行手册的性能参数范围和飞行日报表进行平滑处理;如果不能确定,则需保留并作进一步分析。 (四)飞行参数数据变换: 飞行数据中还经常会出现时间参数变化异常的数据,这时就需要对其进行软件或人工校正。对同性质参数采用数据融合的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用正确的数据来修改错误的数据。如为了提高系统的可靠性,无人机航向姿态系统和捷联惯性导航系统都提供飞机的航向姿态信息,此时可以利用一个系统的正确值来修正另一个系统的奇异值。对单个飞行参数的时序曲线中出现连续多个奇异点

浅谈电子信息技术及在无人机中的应用成果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ac16664947.html, 浅谈电子信息技术及在无人机中的应用成果作者:石培汝 来源:《数码设计》2018年第12期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进入信息化时代,各类电子设备推陈出新,不仅在人们生活中的扮演着重要角色而且还在航天领域中为无人机行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本文就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进行探讨,并对其在军用及民用无人机中的应用成果进行概述,同时,对无人机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明确了电子信息技术对无人机行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电子信息技术;无人机;应用 中图分类号:V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 - 9129( 2018) 12 - 0035 - 01 引言:近年来,电子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不仅使人们可以从多种智能设备获取更多的信息,而且在医学、交通、计算机、通信、航空航天等领域也起到了巨大的作用。电子信息技术将电子技术及信息处理技术的融合,远远超过两个单项技术各自应用的优势总和,特别是电子信息技术在无人机领域的应用成果极大的促进了我国无人机技术的发展。 1 电子信息技术的概述 电子信息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传感器等电子设备对图像、声音、数字、视频等信息进行获取、处理、传输并进行储存的技术。随着经济的发展,需要处理的信息呈现出了爆发式的增长,传统的信息处理技术无法快速有效的进行处理,给人们生活和生产造成诸多不便,而电子技术与信息处理技术的相结合,则大大缓解了这一问题。 2 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 2.1 电子技术的发展。电子技术是指含有电子的、数据的、磁性的、光学的、电磁的,或者类似性能的相关技术,其源头可追溯至十九世纪末,在发现了电与磁的关系之后,从二极管、三极管、集成电路、半导体发展,逐渐演变到信息全球化、科技经济一体化,电子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高度的发展。 2.2 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是指人类通过各种手段如口述、写字等留下信息的方法,这种方法是随着人类诞生而出现的,经历了几千年的演变,直至电子计算机出现之前,人类最普遍的信息技术还是文本类信息技术。社会的发展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信息种类和数量的增

远程控制无人机的五大社会应用

远程控制无人机的五大社会应用 来源:宇辰网 小型无人机系统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社会生活,本文整理了无人机在社会中最常见的五种应用。 搜索和救援 无人机技术对人类产生最直接影响的社会应用可能是搜索和救援。 国际集团S.W.A.R.M.拥有超过1000名已经注册的无人机操作员,他们会在志愿服务时间为搜索和救援行动提供帮助。 使用直升机进行搜救是一种资源密集型的操作,在某种程度上,大多数政府官员都会限制这一资源使用在单一的案例或搜索资源中。虽然这可以理解,但是涉事一方却难以接受,因此在政府机构退出之后,像SWARM这样的组织会继续接受个人的请求。当然,政府机构也不是无知的,他们已经看到无人机在搜索操作中的潜力。瑞欧市的内华达大学举行了第一届年度UAS搜救研讨会,旨在帮助那些计划将无人机添加到应急和搜救任务中的机构。

结构检查 无人机技术对于结构检查来说也是一种非常完美的方式,例如,检查桥梁。 直升机可以飞得离桥非常近,但是对于飞行员来说,保持稳定还是十分危险的,同时这也是一种非常昂贵的检查方式,却不会提供更理想的角度和细节。 通过缆索进行人为的检查是十分危险也很浪费时间,在桥上固定相机的方法又如何呢?这种方式的应用十分有限。 而无人机确是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工具,无人机系统灵活、体型相对较小,重量较轻,可以捕捉到高质量的图像。无人机可以近距离观察桥体,而个人却不会受到任何伤害。

除了检查桥之外,无人机还是检查火把烟囱的好办法。火把烟囱是一种通风管道,用于燃烧炼油厂石油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可燃气体,这些火把烟囱通常有几百英尺高,温度超过2000华氏度。对于人类来说,这种地方的检查无疑是十分危险的,在过去,炼油公司用直升机来进行检查,通常得到的结果也十分有限。现在,无人机来处理这一任务,炼油公司可以更接近这以建筑物并获得更确切的信息。 专业的图像/视频应用 无人机已经成为航空中图像/视频的游戏的改变者。 以前,为了拍摄航空图像,唯一的选择就是租赁重机的臂或直升机/飞机,而这些设备的费用高达几千美元。与此同时,还要为选择哪家公司而苦恼。 随着小型无人机的创新发展,你可以获得更多的高质量的镜头而所需要的成本却很低。 在房地产行业中,可以看到无人机在商业方面最明显的影响,无人机可以让房产代理展示罕见的房屋图像。甚至连联邦航空局都希望无人机能在未来几年内呈现增长趋势。 为建筑公司建模/绘图 无人机也可以帮助建筑公司进行土地测量、绘图和建模等工作。当无人机与绘图/建模软件包、建筑工人和工程师相结合能创造出详细和准确的工地三维

无人机在边防部队中的应用

公安海警学院电子技术系大专生 毕业设计(论文) 无人机在公安边防部队执勤处突中的应用 专业方向:边防通信指挥 班次:2009级37队 学员姓名:郝彬程 学号:04032009125 指导教员:黄胜波 2012年06月04日

目录 引言 (2) 1应用现状 (2) 1.1无人机概述 (2) 1.1.1无人机的发展历程 (3) 1.1.2设计主要内容简介 (3) 2无线视频传输 (4) 2.1系统概述 (4) 2.1.1 无线视频传输的概念 (4) 2.1.2无线视频传输的分类 (5) 2.1.3无线视频传输的优势 (5) 2.2系统实现 (6) 2.2.1具体器件的采用 (6) 2.2.2与其他产品的对比 (6) 2.2.3 设备参数 (6) 3GSM武器激发 (7) 3.1系统概述 (7) 3.1.1 GSM技术特点 (7) 3.1.2 GSM构成武器激发系统的优点 (8) 3.1.3系统工作 (8) 3.1.4系统框图 (8) 3.2主控制器 (9) 3.2.1主控制器 (9) 4无人机的发展趋势 (10) 4.1未来军用无人机发展方向 (10) 4.2无人机的劣势 (11) 4.3结论与展望 (11) 5致谢 (12) 参考文献 (13)

无人机在公安边防部队执勤处突中的应用 【摘要】无人机技术是一项涉及多个技术领域的综合技术,它对通信、传感器、人工智能和发动机技术有比较高的要求。无人机与所需的控制、拖运、储存、发射、回收、信息接收处理装置统称为无人机系统。无人侦察机依靠装在机上的可见光照相机、电影摄影机、标准或微光电视摄像机、红外扫描器和雷达等设备,完成各种侦察和监视任务。一般来说,一架无人机可携带一种或几种侦察设备,按预定的程序或地面指令进行工作,最后将所获得的信息和图像随时传送回地面,供有关部门使用;也可以将获得的所有信息记录下来,待无人机回收时一次取用。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无人机上的设备性能也在不断提高,同时还增加了一些新的装备,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如装备全球定位系统(GPS)后,无人机可与侦察卫星和有人驾驶侦察机配合使用,形成高、中、低空,多层次、多方位的立体空中侦察监视网,使所获得的情报信息更加准确可靠。 【关键词】无人机 GSM武器激发无线视频传输 引言 边防部队承担着反恐、缉毒、处置各种突发事件等重要使命,所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边防部队如何在党和人民需要我们的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为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贡献我们的力量,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针对当前所发生的众多劫持人质、复杂背景处置突发事件等多种案件类型,几年来实践证明,边防部队在处置某些场合的突发事件时在获取现场信息的手段上存在一定局限性和灵活性,而且缺乏一定的果断、及时的处置方法。我们如何高效的、快速、科学地处置,成为了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如今无人机应用技术的出现,完全可以解决这一问题。但是,边防部队在这一领域的实践和应用还几乎为零。我们这一课题的研究,就有助于解决这些问题。 1应用现状 1.1无人机概述 无人机(unmanned aerial vehicle或drone)是一种由无线电遥控设备或自身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无人驾驶飞行器。无人机用途广泛,成本低,效费比好,无人员伤亡风险,生存能力强,机动性能好,使用方便,在现代战争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民用领域也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结合公安边防部队的实际,无人机在边境地区的发展使用具有广阔空间,能够为边防工作带来极大的便利和工作效率的提高。

无人机发展技术毕业论文

摘要本文以某型固定翼无人机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了基于常规PID和智能PID的无人机飞行控制律的设计问题,首先,建立了无人机的六自由度数学模型,并运用小扰动线性化方法和系数冻结法分别建立了无人机纵向与横侧向系统的线性化方程:其次,介绍了一些常用的PID控制器参数整定法和智能PID控制的基本思想,作为飞行控制律设计的理论基础:再次,分别采用常规PID和智能PID进行了纵向系统与横侧向系统控制的设计,并针对不同空域的一些典型的状态点进行了大量的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表明,我们所设计的常规PID控多数情况下能满足要求,智能PID控制器则具备更强的鲁棒性,能适应不同空域中更多的状态点。关键词:无人机,常规PID(自动控制),智能PID(自动控制),飞行控制律,无人机飞控系统的仿真研究 前言: 无人机(缩写为UAV)又称“空中机器人”,是一种动力驱动、机上无人驾驶、可重复使用的航空器的简称UAV”。它大体上是由无人机载体、地面站设备(无线电控制、任务控制、发射回收等起降装置)以及有效负荷三部分组成的。根据无人机的结构、飞行时间、飞行距离或执行任务的性质等特点我们可以把它划分成不同种类。从总体结构来看,无人机有固定翼、垂直旋翼、倾斜旋翼、旋翼/固定翼之分;根据活动半径和续航时间,无人机可大体分为近程、短程、中程和远程四类;根据用途,我们又可以把无人机分为军用和民用两大类。无人机是1917年由英国首先研制成功的。虽然它问世已久,但直到加世纪50年代才得到了真正的发展。当时世界各国空军开始大量装备无人机,将其作为空靶使用。此后,美国率先研制成功无人驾驶侦察机,并开始用于越战。到了80年代,无人机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应用。在198年的中东战争中,以色列在贝卡谷地交战中,用“侦察兵”和“猛犬”无人机诱骗叙军的地空导弹的制导雷达开机,侦查获取了雷达的工作参数并测定了其所在位置。无人机的飞速发展是在海湾战争后,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的无人机在海湾战争中成功地完成了战场侦察、火炮校射、通信中继和电子对抗等任务。在科索沃战争中,美国及北约盟国总共使用了近300多架无人机当开路先锋,用于中低空侦察和长时间战场监视、电子对抗、战况评估、目标定位集气象资料、营救飞行员和散发传单等任务。在美国对阿富汗的反恐战争中,无人机更是大显身手,成了追捕拉登及其基地成员的有效兵器,尤其是对基地组织成员发动的空袭,开创无人机运用的先河。新世纪之初,无人机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各种性能各异、技术先进、用途广泛的新型机种如长航时无人机、战斗无人机和微型无人机等不断涌现。2001年,美国的“全球鹰”中空长航时无人机完成了越洋飞行,创造了航程和飞行时间的世界记录。“捕食者”中空长航时无人机在美对阿富汗的空袭中,首次挂载了导弹对阿富汗的地面目标进了实弹攻击,从而开创了无人机执行对地攻击任务的先例。近年来,无人机的使用范围已拓展至军事、民用和科研三大领域:在军事上,可用于侦察监视、通信中继、电子对抗、火力制导、战果评估、骚扰诱惑、对地(海) 攻击、目标模拟和早期预警等;在民用上,可用于大地测量、城市环境检测、地球资源勘测和森林防火、农业勘测、交通、民用导航、环境保护、边境巡逻与控制、自然灾害的监视与救援等;在科研上,可用于大气研究、气象观测、对核生化污染区的采样与监控、新技术新设备和新飞行器的试验验证等。无人机广泛的应用价值,尤其是在军事上的重要性己得到了世界各国的高

无人机在通信勘察领域的应用研究

N e w Technology 新技术 104 一、无人机概述及国内外发展水平 无人机即一种先进的无人驾驶自行飞行器的简称。现代无人机遥感巡线系统是集航空、气象、通信、电力输送、信息传输、遥感探测、图像识别、地理信息处理为一体的巡线系统。目前无人机的发展涉及多个技术领域,如:飞机控制技术、现代导航技术、机载稳定控制技术、机体遥测遥感技术、数据链通讯技术、故障诊断等多个高端技术领域。在国内,无人机目前的发展水平可以达到自行作业,因具备体积小,使用方便等特点,从而达到最大限度的穿越高山、河流,通过巡线系统对通信线路进行高效、灵便、快速的侦察、搜索。因而对无人机的故障检测和快速对焦快速摄像功能起到很大的辅助作用,有利于与无人机在通信勘察领域的应用。在国外,无人机通信工程研发工作展开较早,经过不断地改进,无人机建维辅助系统的实验研究工作取得一定的突破。近年来,我国经过对无人机在通信勘察的应用中的不断试验研究,探索出很多经验。根据国情而进行的红外航测线路的试验研究,正有效的推进我国电力和通信系统的发展,为无人机通信勘察的探测和维护提供准确有效的数据支持。 二、无人机应用在通信勘察领域的重要意义 无人机应用于通信勘察领域的研发目的在于代替传统的人工勘查、故障检测与维护,以高效率的性能优势应用于通信网络勘察维护中。无人机作为一种新型装备具有独特的技术优势,越来越受到研究部门的重视。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进步,对无人机的性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无人机也在不断改进,在现代战争中已经由辅助装备改进到主站装备。我国对于无人机在通信勘察领域的应用研究,经过不懈努力,在无人机应用技术上取得了长足发展,同时也发现了许多不足之处,如:发动机瓶颈、网络化通信等问题。大量的新技术、新材料应用无人机之中,将给无人机的发展带来极大的提升。而无人机在通信勘察领域的应用这一项目的研究意义在于实现设备的快速巡查、快速摄像。在无人机的专业分析下,为巡线系统提供网络管理和数据支持。实现更加高效的雾霾检测,帮助抗争救灾工作的展开,从而推动国家实现长久安定的发展。 三、无人机在通信勘察领域的应用研究3.1应用关键技术 无人机在通信勘察中应用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数据链技术和网络中心通信技术这种技术。数据链是指传感器、指控系统和对地平台之间的信息传输,是融合了现代信息技术高新产物。数据链技术在无人机的应用上有利于指挥控制、数据管理、以及实时传输战术信息,有效的提高无人机的利 无人机在通信勘察领域的应用研究 【摘要】 新型无人机的发展也使各种新技术、新材料大量应用,因而在这个网络化、信息化的时代,无人机的发展前景广阔,发展潜力十足。本文将从无人机功能特色和技术优势的角度,对无人机在通信勘察领域的应用展开研究。【关键词】 无人机 技术应用 勘察领域 通信技术 用效率,使其在通信勘察领域的应用更为广泛。为扩大无人机的功能,完成更高效的各种侦查任务,通过飞机数据链的传输速率和处理能力的改进,从而达到高效率的处理数据任务。在数据链技术应用中,为了打破传统的数据链传输模式,研究出更加高效率的光学数据链。光学数据链也称激光通信技术,具有重量轻、对功率要求低的特点,并且在抗干扰已经宽带和重量上更具优势。因此,非常适用于无人在通信勘察领域的应用。从无人机在现代通信的应用来看,充分体现出无人机在通信勘察领域应用中所发挥出的重要作用。随着无人机不断的进行着技术革新,仅从体积小、成本低、单机处理与应变能力高等优势,在勘察设计中中完全发挥出无人机的潜能。因此,将机群作为基础。同时将指挥中心与机群之间连接多条通信线路,可以大大的提高无人机的执行任务能力。网络中心通信技术具有安全性、可靠性、充分的连接性以及稳定性将有效应用于多个技术领域,同时也帮助无人机在通信勘察领域实现更好的应用。 3.2无人机建维辅助系统无人机建维辅助系统图: 为了实现在勘察山区、高危险区时更加精确化,利用无人机建维辅助系统在通信中进行设计,帮助抗震救灾临时应急工作更好的实施。通过对无人机建维辅助系统的研究,可以实现运营商对现场情况的检测与调整,日常工作线路的巡线。充分将无人机控制技术、遥感传感器技术、地理信息定位技术结合起来 ,帮助无人机建维辅助系统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为了获取更为准确的数据和更为清晰的图像,无人机建维辅助系统的传感器技术、遥测技术、软件后处理平台将帮 助实现,同时也为通信勘察提供了更为准确的依据,解决了在高危险区作业遇到的困难。无人机建维辅助系统在很大程

无人机通信技术的应用

无人机通信技术的应用 摘要:无线通信领域发展至今已达到第五代,其中天馈系统作为网络覆盖的重 要硬件组成部分,而基础信息准确性直接影响着网络优化的效果和4G/5G网络的 服务质量。而天馈系统作为影响信号覆盖的关键性设备,其自身的维护和优化显 得更为重要。 关键词:无人机、功能、应用。 一、引言 天馈普查因涉及物业、人力、天气、安全、成本等因素,直接影响了其涉及 的基础优化及工程维护验收的实际效果。为此我们可以通过无人机的应用来有效 的解决以上问题,将涉及室外施工设备的巡检工作纳入日常维护和优化当中。 随着智能化优化系统的逐步出现,网络优化和维护的重点将会从后台转向前 台及基础优化。其中通信基础设备至今已经经过2、3、5、4G四个时代建设,天 馈等资源急需核查和维护,这类资源的整合、优化、再利用也许会成为今后站点 资源匮乏,物业协调艰难,建站困难的又一解决办法。 无人机(UAV)即无人航空器(Unmanned Aerial Vehicle)的简称,是可以多 用途载重,同时能够自主或遥控飞行并一次使用或回收的有动力航空器。其分为 固定翼无人机、无人直升机和多旋翼无人机三大类,因通信领域对悬停的要求, 普遍建议采用多旋翼无人机。 在通信领域中,无人机通过搭载不同的设备可以对通信网络的信号覆盖情况 进行低限制测试、扫频等基础数据收集,同时也可对室外移动基站设备进行检查、验收。目前常见应用有以下几个方面: 1)站高、经纬度测量 2)天线方位角、下倾角测量 3)天线、抱杆、馈线等安装工艺勘察 4)天线覆盖场景勘察 5)新建站点规划选点勘察 二、应用软件(TASR)介绍 该软件基于无人机拍摄平板天线图像的图像处理软件系统,通过对平板天线 照片进行批量处理得到相关信息。 (1)常用功能 6) 天线的下倾角,方向角,高度信息测量输出 7) 天线型号,勘测点位置,市场归属,区域归属等有效信息记录(人工) 8) 天馈系统等室外施工验收 9) 输出360度基站覆盖全场景二维图像 10)协助基站选址 (2)高级功能 1)与手机客户端APP投诉处理软件结合,实时调用投诉点附近基站对该投诉点方 向的覆盖情况,用以判断覆盖的合理性 2)建立全省各通信铁塔360度覆盖全境图库 3)建立全省各通信铁塔参数数据库,以方便调用和实时更新 4)检索功能中用户可选择各类信息进行勘察信息查找 5)勘察后需要整改的信息录入并推送责任厂家或负责人 6)软件系统截

无人机的关键技术

无人机的关键技术 1 无人机通信技术 方案1: COFDM最远可达10公里的传输;支持4K、1080P、720P、 576P等HDM高清视音频输入,支持PAL/NTSC/WVG等制式视频信号源;如果利用全向天线,对空距离也可达100 公里 方案2:TFDM窄带高清无线图像传输系统。在带宽内传输720*576 分辨率的标清图像;在6-8MHZ带宽内传输1920*1080分辨率的真正高清图像,具备HDMI SDI等高清输入输出接口。人与车之间的图像传输(1-3KM)、车与车之间的图像传输(1-5Km)、车与基站之间的传输(10-30Km)、空中图像传输(大于60Km) 需要注意: 帝测20和四轴的无人机:采用TFDM模式,四轴的无人机采用COFD M 可实现对空40 公里的传输 J3和J4 (战鹰X100和X150)均采用方案2;实际测试距离超过10 公里; 2 无人机机载相机设备 帝测20 和四轴的无人机,采用陀螺吊舱结构,保证拍摄画面的稳定 性; 战鹰X100和X150均采用云台相机。

3 无人机机失去通信链路 系统默认设置,可按照原路返回,尝试与地面指挥站进行数据通信。 4 无人机机价格 主要体现在通信模块和机载设备,距离越远、传输质量越高则价格更昂贵;机载设备越精细,价格越高。军方同等性能的飞机,价格要比民品高出1 倍,相对可靠性更高。 5 几款飞机的特点 J1 为固定翼飞机,续航时间长。 J2 四轴飞机,陀螺吊舱,可稳定画质 J3 和J4 采用云台相机,其抗风能力较强和升限较高。 J4 滞空时间和任务载荷能力较弱。 6 无人机法律问题 根据《暂行规定》,重量小于等于7 千克的微型无人机,飞行范围在目视视距内半径500 米,相对高度低于120 米范围内,由无人机系统驾驶员自行负责,无须证照管理。 上述《暂行规定》中的证照指的是无人机驾驶员证照。而针对无人机飞机本身,目前国内尚未明确的监管政策出台。据投中研究院调研获得的信

无人机集群通信关键技术分析

无人机集群通信关键技术分析 摘要近年来,中国的科技迅猛发展,各个技术研发都崭露头角。无人机技术就算是发展的比较迅速的一个技术。但每个事物都有利有弊,因为一些因素的制约导致无人机的某些方面被利用的领域有限,所以在我们日常中见到的无人机并不是很多。对于我们来说,最常见的就是航拍的无人机,在重大事件或者是学校活动中经常用到。其实无人机在商业和军事方面都有很大的前景,下面我将阐述关于这两方面的无人机的相关特性,并将根据我所了解的,分析无人机通信作业中面临的需要克服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关键词无人机;集群通信;关键技术 1 关于无人机的相关概述 无人机是无人驾驶飞机的简称,它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和装置操作的不载人飞机,比较适合于那些愚钝的或者不方便的危险任务。与载人飞机相比,它具有体积小使用方便,对作业或者进行任务的环境要求低,战场生存能力强的优点,重要的是它基本没有人员伤亡的现象发生。它的应用范围主要是针对军事和民用方面,民用方面比较重要的就是商业领域的用途,下面我将具体分析这几个方面[1]。 2 无人机不同领域的分析 军事领域的无人机主要是进行大国间的交流以及侦查获取信息或者监测等方面。这就需要频谱的资源分配问题是否正常均匀,无人机的信息传输是否安全,以及无人机的能量供给是否充足都是至关重要的,如果某一环节出错将会导致信息不能传输成功,通信发生问题,这就会在某些时候影响大局的发展。所以,如何关注这些重要的细节问题是应该去思考解决的。但值得乐观的是我国和美国的无人机是走在世界前列的,所以在军事方面的竞争力还是很强的在军事活动中我们的无人机集群发挥了重大作用,展示了自身的实力,由于军事方面意义比较特殊我就不再详细说了。 在民用方面我就主要说商业领域的用途了,比较值得注意和自豪的就是无人机的集群表演活动,前几年在广州财富的酒会上就用了1180台无人机进行大型的表演,时间虽然比较短,却震惊了世界,打破了吉尼斯世界纪录。一旦一台机器出现了问题,它就会自动下落自动修复然后再继续表演。所以呈现出来的效果很是惊艳,斑斓的色彩,特殊的造型,各自的排队都很惊艳所以这是成功的可以說是里程碑似的演出。 所以它对于各个无人机之间的通信要求是非常高的,需要为每个无人机配置程序进行任务,按照各自的轨迹或者程序进行高精度的作业,这是精准的数据链和遥控设备的密切配合才能将误差缩小到2—3厘米。这就是关键技术的关键所在。

无人机通信技术研究

夕公蠢 摘要:目前无人机通信存在的问题如频谱资源短缺、规划不合理、通信存在安全隐患等,为无人机行业的发展和产品生产 以及社会公共安全等各方面产生了较坏的影响。因此,研究在MAVLink 协议之下,通过MIMO 技术、频谱高速公路 的思想来提高频谱利用率,根据实际处境雜规划频谱,采用加密技术提高通信安全,实行反无人机通信手段解决 空域隐患。这不仅能_定程度解决我国频谱资源短缺、通信安全、监管空缺等问题,还能提高我国无人机产品质 量,推动无人机行业发展,进而提升公安机关的战斗力。关键词: 频谱资源通 引言 无人机飞行器系统(以下简称“无人机系统”)作为 信息时代高新技术的产物,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认可, 其工业化正在呈现指数化发展。当前,无人机系统在警用 领域应用越来越广泛,对无人机通信技术的深入研究有助 于其在警务工作中发挥更多作用。中国的无人机系统在全 球市场占有率正逐年上升,技术和制造能力趋于完善,位 列世界前茅,如大疆精灵系列推出后,凭借其出色的外 观、低廉的价格、简便的操作,很快在普通消费者人群中 占据了一席之地。 —、研究背景 (-)研舰状 目前,中国的无人机系统主要应用在两个领域:军事 和非军事(民用和国家)。经过30多年的不懈努力,军事 领域的无人机系统已经初具规模,具备一定的技术含量,国 家军用无人机系统的标准体系已初步建立。然而,在非军事 领域,由于其应用范围广、倾重量和技术配置差异大、分 类复杂、管纖章制度不健全.标雜系缺建立,导致整 个行业缺乏保障,技术要求难以统一,行业麵瞇,严重 影响国家安全和公共安全。为此,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联合国歡、部委制定了《无人机系统标*体系]指南》。 这不仅能提高非军事无人机系统的产品质量、行业监管水 平,最重要的是使无人机行业在标准之下有序发展,维护了 市场秩序,构建了适应科学发展、协调无人机行业交流的标 准体系,有力推动了无人机系统技术和行业的健康、有序和 持续的高速发展。 (二)无人艱信技术的势 现阶段的无人机系统只是作为一个独立单元应用于自 组网之中。伯是未来的战场并不是简单的空域争斗,在同一 个地方将有各式各样的战斗飞机。未来战场无人机与各通信 34 I 罾親涿3 2019年第1 期

多旋翼无人机的发展及特点在通信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多旋翼无人机的发展及特点在通信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无人机飞速发展,形成了繁多的种类。其中,能够用于完成各类战术任务的无人机称为战术无人机。战术无人机包括了固定翼和旋翼等多种类型的无人机。战术无人机主要用于战场的视频侦察监视和无线通信中继领域。其中,利用无人机作为通信中继平台进行通信支持,与卫星通信和陆地移动通信相比,具有部署方便、控制灵活且通信设备容易升级换代的优点。美军《无人机系统路线图2005-2030》中对利用无人机作为通信中继平台进行了相应规划。 通常用于构建通信中继系统的平台主要为固定翼无人机和无人直升机,这些平台既具有载荷搭载能力较强、飞行距离远、滞空工作时间较长等优点,也存在体比较大、地面测控和保障系统复杂、维护保养要求高等缺点。因此,固定翼无人机和无人直升机平台主要适用于上百公里范围的通信保障,对小范围高机动战术作战通信保障的性价比较低。新近发展起来的微小型多旋翼无人机在战术通信领域更具优势。 多旋翼无人机的发展及特点 1.1 多旋翼无人机的发展 早在20世纪初和中期,法、美等国已开始研制四旋翼飞机。但由于当时的设计受困于极差的发动机性能,飞行高度仅仅能达到几米,而且操作十分复杂,在速度、载重量、续航能力等方面无法与传统飞行器竞争,军事应用价值也不高。直到20世纪90年代之后,随着微机电系统(Micro-Electro Mechanical Systems,MEMS)研究的成熟,重量只有几克的MEMS惯性导航系统被开发运用,使制作多旋翼飞行器的自动控制器成为现实。但是由于当时单片机的运算能力有限,不足以满足复杂的多旋翼飞行自动控制器算法的需要,多旋翼飞行器只是以独特的方式通过玩具市场进入消费领域。2005年~2010年德国Microdrones公司先后推出的md4系列四旋翼无人机系统在全球专业无人机市场取得了成功。在学术方面,2005年之后四旋翼飞行器需求快速发展,更多的学术研究人员开始研究多旋翼,使得一些制约多旋翼飞行器系统的瓶颈技术得到逐步解决,多旋翼无人机的集成化、小型化、模块化、标准化、自动化水平迅速提高。特别是近两三年来,移动终端大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