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下课堂教学的一些反思

新课程改革下课堂教学的一些反思

新课程改革下课堂教学的一些反思

发表时间:2011-01-27T14:28:07.970Z 来源:《少年智力开发报》2010年第10期供稿作者:李海岭

[导读] 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己参与的教学活动的回顾、检验与认识,本质上是对教学的一种反省认知活动。

息县第三高级中学数学组李海岭

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己参与的教学活动的回顾、检验与认识,本质上是对教学的一种反省认知活动。教师以自己的实践过程为思考对象,在“回放过程”的基础上,对其中的成败得失及其原因进行思考,得到一定的能用以指导自己教学的理性认识,并形成更为合理的实践方案。

新的教育改革正在蓬勃开展,新课程理念也逐渐深入人心。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抑制了学生的创新潜能。已不适应新理念下的教学,更不可能完全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因此学习新理念,转变教学观念已成为广大教师最重要的课题。作为数学教师,面对新课程,应该怎么教,要教给学生怎么样的数学,如何高效地利用课堂的四十五分钟,使学生在掌握所必需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得到发展,这是摆在数学教师面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所以教师应三思而后教,教后而深思,在学习新课程理念的过程中去回味、去反思,才能紧跟新课程教学的步伐。

反思一、缺乏创设情境,不能激发学生兴趣

构建良好的教学情境是新课程教学模式的核心话题。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建议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展开。“让学生在生动现实的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用所学知识处理同学们看得见、摸得着、亲身经历的问题,把数学知识融入生活,从而能增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更深刻地理解所学知识。有了实际问题作为背景,学生的探索热情高涨,更能增强学生探究问题的勇气和信心。

反思二、不能给学生充分的探究空间

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认为:学习数学的一种有效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不断创造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去实践,去动手操作,去观察分析,去合作交流,去发现和创造所学的数学知识。人人经历数学再创造的过程,人人体验数学知识的生成和发现的过程,并体验到成功的喜悦。给学生提供了更开放的一个探究活动,再引导学生进行探究、猜想、验证、想象和创新。事实上,学生的发现和创造比我想象的要更好,给学生多了点空间,就让学生的创新精神获得充分的发展,能力得到充分的提高。

反思三、不能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对教师而言,课堂教学就必须给学生自由的空间,依据学生的志趣、才能、资质和特长,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性、独特性、自主性和创造性,鼓励学生自由探索,大胆猜测,大胆质疑,敢于发表不同意见。学生在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的过程中,既有常规的思考,也会有超常规的想法,此时,教师要及时引导和发现学生独特的、新颖的想法,给学生留足创新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尽情地想象和思考,让学生把创新的潜能充分释放出来。这其实就是一种发现,一种创新。虽然这些发现还需要我们去验证,但是学生的创造热情和欲望得到了明显的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也与日俱增。所以只要我们给学生多一点创新空间,课堂将会变得生机勃勃。

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思维,并且有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流的教学习惯。

新课程发展的核心是新课程理念落实到实处. 把新的理念转变为教师的教学行为,是新课程改革成功的关键.作为教师的我们,必须进一步学习新的理念,走出传统教学观念的阴影,使自己真正成为新课程改革的实践者、创新者。让课堂生动起来,使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