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考试参考素质教育概论

重要考试参考素质教育概论
重要考试参考素质教育概论

《素质教育概论》复习题

一、名词:

(第一章)

1、狭义的素质:是从生理学和心理学意义上的理解,是指人生来的就具有的先天的解剖生理特点,主要是神经系统,特别是脑的特征,以及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的特点。

2、广义的素质:是从社会学和教育学意义上的理解,它是指个人在先天条件的基础上,通过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影响、教育培养和个体对社会的积极参与而形成的顺利从事某种活动的多方面综合性的基本条件和基本品质。

3、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活动。

4、应试教育:偏离了受教育者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选拔少数人升学为目的,以考试为主要手段,片面强调知识灌输和机械训练,以单一学业成绩作为评判学生发展水平,压抑学生创造性和个性发展的淘汰式教育。

5、个性教育:是在重视人的社会发展需要的同时,更注重开发人的潜能,尊重学生的人格、自尊、重视学生的需要、兴趣、爱好,培养和促进学生良好个性自由发展的教育。

6、知识经济:即以高新技术为导向、以知识为基础的信息经济。

7、国民素质:是指一个国家的人民在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过程中所具有的体魄、智力、思想道德的总体水平。

8、教育现代化:是指与社会现代化相适应,以教育观念、教育思想的现代化为先导,以促进人的现代化为目标,采用现代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不断提高教育发展水平和组织管理水平。

9、终身教育:是指“人们在一生中所受到的各种培养的总和”。

10、终身学习:是指“通过一个不断的支持过程来发挥人类的潜能,它激励并使人们有权利去获得他们终身所需要的全部知识、价值、技能与理解,并在任何任务、情况和环境中有信心、有创造性和愉快地应用它们。

(第二章)11、主体教育观念:是现代学生观的一种具体体现。指学生在教育过程中,是学习和自我教育的主体,教师要注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自觉性、主动性,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一种现代教育思想。

(第三章)12、素质教育目标:是通过学校教育使受教育者各方面素质应该达到的标准。它是发展素质教育的首要环节,决定着素质教育的方向、内容、原则及规格,对学校教育具有巨大的导向作用、激励作用和调节作用。

13、素质教育的目标体系:即受教育者在教育影响下所要达到的各项素质目标的结构系

14、思想素质:主要指学生在思想认识和思想方法方面的品质或特征,是素质结构体系中的灵魂。

15、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是人们对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的观点体

、政治素质:主要指学生在立场、观点、态度、信念、理想等方面的品质或特性,它在素质结构体系中起统帅作用。

17、道德素质:是学生在道德认识及其行为习惯方面内化的、较稳固的品质或特性。

18、科学文化素质教育:是使受教育者具备作为公民在社会上立身行事所具有的文化修养和进一步工作或深造所应有较广博的科学知识。

19、技能: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接近自动化的动作模式或智力活动模式。一般分为两种:一是动作技能,如实验操作、体育运动、写字、弹琴、绘画等。二是心智活动技能。如阅读、心算、解题、作文等。

20、身体素质:是发展其他诸素质的物质基础。身体素质可以分为:①体态素质②体质素质③体能素质。

21、心理素质:是指稳定体现个体心理品质与风貌,自我意识起核心作用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综合。

22、审美素质:指个体在认识美、鉴赏美、创造美等方面相对稳定的品质与特性。

23、创新素质:是一个人以知识为基础,在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等方面表现出来的品质与特性。23、审美素质教育(美育):即教育者运用自然的、艺术的、社会的等美的材料培养受教育者的完美观点和认识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

(第四章)24、教学反馈:是指把教学的结果与教学目标对照,从而了解学习成果或发现问题,进而调整教学行为。

25、教学评价:是依据现代教育评价理论,采用科学的评价方法,按照规范化的评价程序,对教学活动的状态和价值所进行的判断。

26、广义的课程:广义的课程是指学生在学校获得的全部经验。其中包括有目的、有计划的学科设置,教学活动,教学进程,课外活动以及学校环境和氛围的影响。

27、狭义的课程是指各级各类学校为了实现培养目标而开设的学科及其目的、内容、范围、活动、进程等的总和,它主要体现在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中。

28、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方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

29、教学方式:是构成教学方法的细节,是靠教师和学生进行的个别智力活动或操作活

39、自主性:就是尊重学生的自主地位,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能力等。

40、创新性:指在教育过程中,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教育和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

(第五章)30、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就是以启动学校内部活力,提高办学效益为目的,以劳动人事、分配制度为突破口,对学校管理诸要素,如思想原则、组织结构、重要制度等方面陈旧的部分,加以革新,以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的一种社会实践活

31、素质教育评价:就是依据素质教育的目标,对素质教育实施的条件、过程及其结果

的价值判断。

32、教育质量:是指教育活动结果达到教育目标的程度,它最终是通过学生的发展状况体现出来的。

33、创新意识:是一种用新的思路、新的方法去解决问题的意愿和态度。

34、教师教态:专指教师教学时的衣着打扮、仪表风度、行为举止和感情态度等方面的

35、教学后记:是指每节课后教师要对授课情况进行追踪分析,要从教与学两个方面找内容,从正和反两个角度去思考,把经验和教训记录下来,并简明扼要地分析其成败原因。(怎么写教学后记?一是要记教学中成功的做法。二是记学生在课堂上反映的问题。三是要记课后体会。)

36、课外教育:是在教学计划之外,利用业余时间组织学生进行的各种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扩大知识面、开阔视野、培养能力和兴趣的一切有意义的活动。

37、创新能力:是指在前人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运用求异思维,创造新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给教育过程和社会带来新成果的能力。

(第六章)38、社区教育:指的是,以一定地域为界,学校与社区具有共同的教育价值观和参与意识,并且双向服务,互惠互利,学校服务于社区,社区依赖于学校,旨在促进社区经济、文化和教育协调发展的一种组织体制。社区教育的实质是教育的社会化与社会的教育化的统一。

二、填空单选:

(第一章)

1、广义的素质是先天素质条件和后天习得的“合金”。广义的素质是素质教育研究的理论基础和逻辑起点。

2、生理素质包括遗传素质和身体体质素质。它处素质结构中的最低层次,具有先天遗传性,但又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性。

3、心理素质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它处于素质结构的中间层次。

4、人的素质结构表:(层次、类别、特点):①低层次—生理素质—先天因素②中层次—心理素质—先天因素与后天因素结合③高层次—社会素质—后天因素。

5、“从广义来说,强调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国民,使任何一名社会成员都享有受到正规或非正规的一定程度的基础教育。”这句话体现了素质教育全体性的特点。从狭义来说,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适龄儿童。

6、素质教育选用的教育内容,具有基础性、普遍性和时代性特征.

7、素质是技能发展的基础,技能是素质的组成部分和表现形式。

8、中小学阶段,其基本定位应是在“做人、求知”上为学生打下良好基础。

9、知识经济是指以高新技术为导向,以知识为基础的信息技术。

10、可持续发展最早是在1980年的《世界自然资源保护大纲》中提出来的。

11、强调个性发展是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著名的报告《学会生存》中提出来的。

12、每个学生都有发展的潜能,但其潜能的优势不同,反映了人的潜能的差异性;人人

发展潜能的需要,人人都有自我实现的创造能力,反映了人的潜能的可开发性

13、考试与素质教育的关系不是对立的,而是对应的。

14、国民素质是指一个国家的人民在改造自然和社会过程中所具有的体魄、智力、思想道德的总体水平。

15、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素质教育的理论基础;邓小平教育理论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教育理论发展是素质教育理论形成与发展的内动力;可持续发展战略是素质教育的外部条件。

(第二章)

16、亚里士多德在二千多年前就提出了智慧、德行、身体“和谐发展”的思想;17世纪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纽斯的教育观是“教育在发展健全的个人”;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教育家卢梭主张教育要顺应儿童自然的本性,让他们的身心自由发展;19世纪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说:“教育在使人的各项能力得到自然的、进步的与均衡地发展。”

17、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提出:“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认为人的本质属性是由社会关系决定的。

18、高度发展的生产力是人的全面发展的物质条件和基础;先进的社会制度是人获得全面发展的根本保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和唯一方19、终身教育乃是人们在一生中所受到的各种教养的总和,保尔·朗格朗在1956年国际成人促进会议上以“终身教育”为题作了总结。

20、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的素质的提高,取决于人具有持续发展的潜力和丰富的内在品质,这就要求教育自身的发展应是一种可持续发展。

(第三章)

21、素质教育目标是发展素质教育的首要环节。

22、素质结构体系中的灵魂是指思想素质;在素质结构体系中起统帅作用的是政治素

23、思想品德素质包括思想、政治、道德三方面。培养共产主义信念属于政治素质目

24、为适应当前和未来社会飞速发展的需求,特别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观念、竞争观念、时间观念、效益观念,培养符合WTO自由、竞争、国际三特性的人才。

25、心理学从知、情、意、行的角度,将道德素质结构分为四个组成部分。即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伴随着道德认识而产生的内心体验是道德情感。

26、政治课与其它学科教学是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基本渠道。

27、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和道德建设的领导力量是党组织;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各种途径的枢纽的人是班主任。

28、科学文化素质教育的基本目标是基础知识素质、基本技能素质和科学方法素质,还有基本智力素质;学习的自我调控属于科学方法素质。

29、就技能的实质而言,一般分为两种:一是动作技能,二是心智活动技能。

、学生学习活动赖以进行的基本功是学习技能;学生学习动机中最活跃、最现实的部分就是兴趣。

31、身心素质,即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可以分为体态素质、体质素质和体能

32、毛泽东早年在《体育之研究》中指出:“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

33、智力因素即认知能力,主要由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像力、思维力等组成;非智力性因素主要由需要、动机、兴趣、信念、价值观、态度、情感、意志、性格、气质等组成。

34、心理素质的意义:心理素质对其他素质的形成具有操作和动力功能。智力性心理素质在人的素质结构中发挥操作功能;非智力性心理素质在人的素质结构中发挥动力功能。“勤能补拙”提示道理是非智力性心理素质可以弥补智力性心理素质的不足。

35、心理学家林崇德认为,学习有两种:一种是重复性学习,另一种是创造性学习。

36、导行主要抓两点:一是启发式导行,二是游泳式导行。

37、审美素质指个体在认识美、鉴赏美、创造美等方面相对稳定的品质与特性。

38、从学习时间的维度看,自我调控的学习者善于对学习时间进行计划和管理。

39、创新素质教育实施的开放性原则首先要求从教学内容上要体现“三个面向”的精神。符合创新素质教育民主性原则的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中心。

40、启发式教学中,知识的学习不再是唯一目的,而是手段,强调手段性。

41、学校教育要树立的指导思想是健康第一。

42、创新精神对整个创新素质系统起动力与导向作用。

43、“爱护公物”属于社会公德;“爱岗敬业”属于社会主义职业道德。

44、当代学校德育的三个渠道是:一是主渠道——学校德育教学活动;二是辅助性渠道——指导家庭教育、联系社区教育;三是隐性渠道——管理育人的道德环境。

(第四章)

45、实施素质教育教学的基本策略是树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学理念。

46、主体性教学目标包括三个不同层次和方面:认知掌握目标、技能达成目标、心理发展目标。怎样使这些目标形成统一的整体,很好地融于课堂,是主体性教学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当然设立主体性教学目标的前提是要树立学生主体观。

47、学习方式不仅包括相对的学习方法及其关系,而且涉及学习习惯、学习意识、学习态度、学习品质等心理因素和心理品质。

48、发展性教学评价关注非预期目标的效应和效果。是一种以“协商”为基础,评价者与评价对象共同建构评价过程的评价模式。

49、课程在整个教学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广义的课程是指学生在学校获得的全部经

50、课程目标的总要求是知识、技能、情感统一。

51、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学校课程管理是相对于国家、地方课程管理而言的。校本课程开发的范围不是学校中实施的全部课程,而只是上级教育行政部门颁发的《课程计划》中规定的“学校开发的课程”及国家课程中的“综合实践活动”部分。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是教师。校本课程开发的类型主要有三种:选用、改编、新编。

53、设计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学活动应着眼于:选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采用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手段,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方法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教学方法不仅包括教学采用的各种方式、方法,还包括各种方法之间的组合,同时也反映学生的学习方式。

4、教学方式是构成教学方法的细节,是靠教师和学生进行的个别智力活动或操作活动。

55、教学手段是师生教学互相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体或设备。

(第五章)

56、实施素质教育的保障是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杠杆是素质教育评价体系的建立;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外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是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57、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就是以启动学校内部活力,提高办学效益为目的。

58、学校管理要以劳动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为切入点,调动教职员工的积极性;调动落聘教师的积极性,需以人事制度改革为切入点。

59、创新精神包括创新意识和创新动机。

60、我国现代教育史上最早提倡创造教育的教育家是陶行知。

61、创造力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初级创造力;第二层次为中级创造力;第三层次为高级创造力。

62、王国维《人间词话》以借喻方式表达了做学问的“三重境界”,这也是创造活动心理过程的具体反映。这三个境界分别是:①“思想”阶段。即“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②“苦索”阶段。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③“顿悟”阶段。即“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63、教学环节要始终靠近每一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64、教学组织的序就是教学程序和课程结构;量是指课堂教学容量和课堂延伸量;度是指教学的深难度和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

(第六章)

65、学校、家庭、社区三种教育力量结合,有利于对青少年实施全面的素质教育。

66、学校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家庭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位教师,家长应正视独生子女的优、缺点,把做人教育放在首位;社区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社区教育的实质是教育的社会化与社会的教育化的统一。

67、社区教育大体上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以社区为中心,二是以学校为中心。

68、基础教育包括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和中学教育。学前教育是指初生到6岁前儿童的教

、幼儿教育不等于幼儿园教育,唯有家园共育才能有效地提高幼儿素质。

三、多选:

1、素质的结构:A、生理素质 B、心理素质 C、社会素质。

2、人的社会素质构成:A、科学素质 B、道德素质 C、审美素质。D、社会生存素质。

3、审美素质包括:A、审美情趣 B、美感 C、艺术鉴赏能力 D、美的创造能力。

4、社会生存素质包括:A、社会适应能力 B、交往能力 C、竞争能力 D、应变能力。

5、素质的基本特征源于素质的内在属性,包括:A、内在性B、整体性C、差异性D、发展性。

6、素质教育的特点:A、全体性B、主体性C、全面性D、层次性E、基础性F、发展性。

7、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建立科学的评价制度,其主要特征有:A、评价的动态性B、评价主体的多元化C、评价内容的丰富性和灵活性D、评价手段和方法的多样化E、考试内容的改革

8、新的教育理念指:A、知识经济理念B、国民教育理念C、教育现代化理念D、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理念E、教育个性化理念F、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理念。

9、潜能的特征:A、丰富性B、差异性C、可开发性。

10、激励的方式:A、鼓励 B、表扬 C、肯定 D、鼓舞

11、主体教育观念的内容:A、重视人的主体性B、重视自我教育。

12、未来教育的四大支柱:A、学会认知B、学会做事C、学会共同生活D、学会发展。

13、发展教育观念的内容包括:A、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B、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C、学生是独特的人。

14、培养创造性人才的途径与方法有:A、树立正确的观念B、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教育

C、创设有利于创造力发展的心理环境

D、克服消极文化的影响。

15、可持续发展包括:A、生态环境的持续发展B、经济的持续发展C、社会的持续发展

D、人类自身的持续发展。

16、可持续发展要求素质教育必须加强:A、人文教育B、思想教育C、主体性教育D、终身教育E、优化学校内部环境。

17、加强思想教育应树立正确的:A、生态观B、社会观C、发展观D、人生价值观。

18、优化学校内部环境包括:A、学校物质环境的优化B、学校组织环境的优化C、学校规范环境的优化。

19、素质教育目标决定着决定着素质教育的:A、方向B、内容C、原则D、规格。

20、思想品德素质包括:A、思想B、政治C、道德。

21、思想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是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A、世界观B、人生观C、价值

22、科学世界观体系包括:A、道德观B、政治观C、价值观D、人生观E、社会观F、自然观G、思想观。

23、为适应当前和未来社会飞速发展的需求,特别要注重培养学生的:A、信息观念B、竞争观念C、时间观念D、效益观念。

、心理学从知、情、意、行的角度,将道德素质结构分为四个组成部分: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25、社会主义学校的道德教育应使学生具备如下素质:A、社会公德B、社会主义道德

C、社会主义职业道德

D、家庭美德。

26、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有:A、爱祖国B、爱人民C、爱劳动D、爱科学E、爱社会教师在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实践中探索出一些新方法,主要有:A、体验教育法B、情境教育法C、讨论教育法D、明理激情法E、环境熏陶法F、榜样激励法G、师德垂范法H、集体互动法。

28、我国学者一般倾向于将科学文化素质分为四项:A、基础知识素质B、基本技能素质

C、科学方法素质

D、基本智力素质。

29、中小学生科学方法素质应着重培养:A、良好的学习习惯B、科学的学习方法。

30、学法指导可以概括为:A、导心B、导法C、导趣D、导行。

31、心理素质的特点有三:A、个体自我性。B、相对稳定性。C、内涵丰富性。

32、心理素质教育目标实施的原则(简):A、针对性原则B、全体性原则C、关注个别原则D、参与性原则。

33、美的知识包括:A、自然美B、社会美C、科学美D、艺术美。

34、创新思维的特征有:A、积极的求异性B、敏锐的观察力C、创造性的想像D、独特的知识结构E、活跃的灵感。

35、实施创新素质的原则:A、基础性原则B、示范性原则C、开放性原则D、民主性原则

E、启发性原则。

36、完整的主体性教学机制包括:A、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B、设立主体性教学目标C、教会学生学会学习D、引导学生自主学习E、完善教学反馈机制。

37、主体性教学目标包括:A、认知掌握目标B、技能达成目标C、心理发展目标。

38、为照顾每一个学生,教学应立足的三个基点是:A、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需要B、立足于每一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C、设立分层次的教学目标,适应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需要。

39、素质教育要求创设民主开放的教学运行体系包括:A、教学民主B、教学开放。

40、学习方式包括:A、学习方法B、学习习惯C、学习意识D、学习态度E、学习品质

41、发展性教学评价有别于传统的教学评价,主要表现在:A、评价目的B、评价双方关系C、评价标准的确定D、评价周期。

42、发展性教学的基本程序是:A、评价双方共同协商评价目标B、确定评价计划C、收集评价信息D、实施评价E、指导反馈。

43、几种基本的课程观有:A、学科中心课程观B、经验中心课程观C、知识结构课程

44、课程结构调整的基本原则是:A、均衡性B、综合性C、选择性。

、我国基础教育的课程管理模式是:A、国家课程B、地方课程C、校本课程。

46、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是:A、整体性B、实践性C、开放性D、生成性E、自主性。

47、素质教育评价的作用:A、导向作用B、激励作用C、发展作用D、主体作用。

48、素质教育评价的基本原则:A、整体性原则B、科学性原则C、全面性原则D、激励性原则E、全员性原则。

49、素质教育评价的主体包括:A、教师B、学校领导C、教育行政机关D、学生E、学生

50、创造性教学模式主要有:A、讲授—接受式B、示范—模仿式C、指导—自学式D、提问—讨论式E、引导—探究式。

51、“素质教育”课堂教学的基本特征:A、落实全体性。B、体现全面性。C、强化主体意识。D、培养创新精神。E、激发实践能力。

52、开辟课外教育有助于:A、扩大学生的知识面B、发挥学生的特长C、陶冶学生的情操D、学生的健康发展。

53、课外教育的特点是:A、参加学习的自愿性B、活动内容的多样性C、活动形式的灵活性D、学生的自主性。

54、课外教育的内容:①思想教育活动②科学技术、文学艺术活动③学科活动④体育活动⑤公益劳动。

55、课外教育活动方式常见的有以下三类:A、大型活动B、小组活动C、个人活动。

56、创新能力的基本特征是思维的:A、灵活性B、独立性C、求异性D、深刻性E、坚韧性F、敏捷性G、广阔性H、果断性。

57、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侧重于:A、增强信心B、提出要求C、教给方法。

58、信息化大趋势对人和素质的要求是:A、智能化B、高速化C、多样化D、综合化E、最优化F、民主化。

59、世界化大趋势对人的素质的要求是:A、学会学习B、学会合作C、学会创新。

60、家庭教育的特点:A、基础性B、先入性C、导向性D、权威性E、渐进性F、持续性

G、感染性H、陶冶性。

61、社区教育的特点:A、丰富性B、多样性C、及时性D、补偿性。

62、教育制度体系包括:A、人才选拔制度B、教育组织和结构分化制度C、教育分流制度D、教育筛选制度E、教学管理制度F、教育考试制度G、教育评价制度。

63、教育制度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包括:A、人才选拔制度的改革B、学校组织制度的改革C、考试制度的改革D、教育管理制度的改革。

64、邓小平关于考试的基本思想:A、考试是一种重要的方法,B、不能迷信考试C、通过改进使之完善。

65、治理薄弱学校应该:A、端正教育思想,改进管理做法。B、对薄弱学校实行雪中送炭政策。

66、天津市治理薄弱学校主要措施有:A、加强班子建设。B、改善师资结构。C、转变校风校纪。D、增加了资金投入。

(否) 214

素质教育概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

(一) 单选题:每题1分,共30题,只有唯一一个选项正确

1. ()是指创造形成一种催人奋进的良好环境氛围,促进学生的健康顺利成长,实现教育、管理、服务、保障综合育人。181(C) 环境教育

2. ()既是中央长期高度重视的基本内容,又是国民素质整体状况的重要体现。 (D) 科学文化素质

3. 文化积淀到人身上构他在后天习得的素质的基础部分,是一种()。71(B) 文化底蕴

4. 素质教育理论坚信:人的先天的遗传素质的差异是很小的,后天的()都是十分巨大的,只

要有适宜的教育,每个人都能获得充分地发展。 (C) 发展潜力

5. ()是为实现教育目的采取的教育方式、途径的总和,具体指教育者的施教方法和在此基础

上受教育者的自教方法等。 (C) 教育方法

6. ()永远是教育的根本目的之一。 (C) 促使学生健康成长

7. 就具体教学过程授课而言,更有价值的知识包括()等。 (D) 以上都是

8. ()是对教育者的基本职业要求,献身教育是对这种基本职业要求的进一步提升(B) 忠诚职位

9. 劳动()是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形成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重要途径。219

(A) 技术教育

10. 思想素质涵盖面很宽,包括政治、经济、科技和军事思想素质等,在阶级社会里人们更要注

重()思想素质。(D) 政治

11. ()是民族振兴和人们成才、成功的根本依靠和关键所在。(B) 科学文化素质

12. 课程的()的根本目的是调动地方和学校的积极性,形成合理的课程结构,以多出人才、出

好人才,提高民族素质。(A) 分级管理

13. ()是指在素质教育施教过程中应高速度、高质量和高效益地进行知识信息(技能)传递交

流。(D) 高质效传递

14. 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的概念是()充分和谐的发展,它对于构建素质教育目标具有重

大的指导意义。(A) 智力和体力

15. ()是生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B) 闲暇教育

16. ()对新生一代素质的形成和发展的影响,是社会教育、学校教育所难以完全代替的。232

(B) 家庭教育

17. ()也是学生树立崇高正确的人生追求,实现自主健康成长的有效

途径。(B) 大目标牵引

18. 教师在素质教育中的最大功绩与贡献在于()。18

(D) 能在多大程度上激活学生的个性潜能,并促使这种个性潜能持续不断地发展

19. 促进学生自主健康成长,始终是素质教育的重要追求和根本出发点之一。要达到这种效果,

就必须依靠成功的()。(A) 教育

20. 优化师生关系的关键在于教师正确的()。(B) 学生观

21. 社会良性发展必须有正确的方向和一定的(),而思想道德素质是确保实现这种追求目标的

重要条件。(B) 道德规范

22. ()是全党全国长期坚持的中心任务,服务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所谓“功利性目标”,

仍然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B) 经济建设

23. 学校教育与()的沟通是许多教育家和社会学家的一贯主张,也是现代教育的重要发展趋势

(A) 社会教育

24. 素质教育课程观要求加大课程改革力度,将中心尽快地转移到着眼于()方面来,实现课程

内容的“素质化”。(A) 素质发展

25. 教育要促进少年儿童身心素质的发展,必须通过青少年儿童的内部原因,即()才能实现。115

(D) 内部矛盾

26. ()是提高个人以及整个社会生活质量的重要保证,对人们更好地认识改造世界具有重要意

义。(D) 思想道德素质

27.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最根本的是使学生开拓、()地学习。(D) 创造性

28. ()强调的是教师心中要有每一位学生,在指导思想上正确认识全体与个别的辩证关系,精

心设计教学。(B) 个别化教学

29. 在素质教育具体方法体系中,教育者的首项任务是如何对()进行科学取舍和深刻加工。166

(C) 教育内容

30. ()是社会对人才综合素质要求提高的必然趋势,这也是素质教育的一个明显特点。156

(D) 人才综合培养

(二) 多选题:每题2分,共20题,至少有两个选项正确,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1. 竭力躬行,托以致远这是教育本质要求的一种体现,具体来讲应坚持做到()。164

(A) 教育者要有开阔的心胸和远大的视野,甘愿用自己的心血、汗水、智慧,无私地做学生超越

自己的阶梯,自觉做到“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B) 教育者要积极挖掘一切教育潜力,尽自己的全部责任,为所有特殊学生的培养教育探索道路

、研究方法、寻找对策,为他们顺利踏上自主健康成长之路贡献力量

(C) 教育者躬行方向主要是深入研究各种现实问题,以增强托起的力量

2. 我国原有教学存在弊端较多,但从素质教育基本思想的角度看,主要是()等方面。152

(A) 过多关注于教 (C) 忽略学生的主体性 (D) 曲解健康成长的内涵

3. 激活学生个性潜能具有的相对明确的标准是()。21

(A) 志向追求明确 (B) 兴趣爱好拓展

(C) 思维活跃敏锐和信心勇气倍增 (D) 提高创造智慧

4. 与全面振兴国家的要求相比,目前人们思想素质还存在的一些差距是()。29

(A) 认识偏颇,观念陈旧 (B) 社会公德不足

(C) 良心约束无力 (D) 视野短浅

5. 采取多种途径、方法和手段进行知识传授时应该注意的问题是()。7

(A) 再有价值的知识,如果不便于学生理解掌握,教育活动就会徒劳无功

(B) 知识传授过程要力避单向、俗套、固定,应充分运用启发诱导、民主交流、互动研究等开放

性的教学方法

(C) 综合运用各种方法、手段整合教育资源,全方位向学生传授有益于他们的素质形成提高的各

种知识

(D) 不能局限于老师固定的口耳传授,要极大地拓宽教育领域,开辟新的教育途径

6. 教是促进自主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这是因为()。140

(B) 教育是自主健康成长的现实需要 (C) 教育目的是促进学生自主健康

地成长

(D) 每个人潜质里都有主动成长的特性

7. 社会文化的核心包括()体系。88

(A) 社会价值 (B) 社会规范

8. 促使知识深刻内化的保障措施有()。15

(A) 架设师生全面沟通桥梁,提供信息共享平台(C) 开辟校内外实践基地,创造知识深刻内化条件

(D) 运用实验实习教学,加强学生科学思维训练,搭建知识深刻内化舞台

9. 脉络贯通具体包括的含义是()。169

(B) 对学科(专业)知识系统进行融会贯通和整体把握,准确判断其体系结构、精髓要点,正确

把握各部分知识在学科、专业中的地位作用

(C) 打通各学科(专业)之间的知识界限,从更高层次、更新角度把握各学科(专业)知识的总

貌和它们的内在关联、区别

(D) 把握理论知识和实际知识的有机联系、主要区别

10. 高等教育研用有得的范围更是广泛,可以是(),还可以是某方面知识体系创立的研用有得

等等。172

(A) 某学科、专业知识空白点补充完善的研用有得(C)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科学研究方法的研用有得

11. 校风包括()、考风和整个学校领导工作作风等。11

(B) 教风 (C) 科研风气 (D) 学风

12. 素质教育目标设计的依据主要从()方面考虑。111

(A) 理论依据(C) 政策、法律依据 (D) 现实依据

13. 素质教育的灵魂是不断增强学生和群众的()。94

(A) 爱国主义 (C) 集体主义 (D) 社会主义思想

14. 激活学生个性潜能发展的途径具体到教学过程,应注意()等几个方面。22

(A) 在教学模式上,推行普及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

(B) 在教学组织上,实行集体学习和自主学习、探索研究相结合

(C) 教学保障上要努力提供相应措施

(D) 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安排上,实行统一性、多样性和自主性相结合

15. 素质教育概念应该把握的要点是()2

(A) 它清晰地揭示了素质教育极其丰富复杂深刻的内涵,囊括了自素质

教育提出以来整个教育研

究过程形成的主要共识性观点

(B) 把素质教育与以往各种教育从本质上区别开来,有助于化解和消除长期出现的各种对素质教

育的认识困惑与思想迷惘

(C) 从总体上为所有从事教育的人们今后“该做什么”和“该怎么做”指出了重要的努力目标、

方向

(D) 明确了素质教育的外延

16. 教育新思路构建的方法和模式主要是()。177

(B) 教的内容鲜活 (C) 教的效果激活 (D) 教的方法灵活

17. 素质教育的“大课程观”是()。126

(A) “大教育”的组成部分

(B) 适应社会教育化、教育社会化的需要的新观念

(C) 主要包括以实现人类文化传递和再生产为目的的学科课程

(D) 以潜移默化为途径的隐性课程

18. 素质教育目标体系框架中,素质教育目标按照动作技能领域来分可分为()。109

(A) 健康和运动知识(C) 生活习惯 (D) 运动技能

19. 在现有课程中难以容纳的内容中,当前亟待充实的内容主要是()。122

(B) 营养教育 (D) 心理健康教育

20. 符合素质教育目标要求的教学方法不只是某一种具体的方法,而且是一个包含许多具体方法

的方法系统,具备()等明显的特点。199

(A) 以心理科学为基础,对现有教育教学方法进行改进或改造

(C) 坚持以启发式为指导思想

(D)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研究学生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放在十分突出的地位

(三) 判断题:每题1分,共30题,如发现选项为A和B,则正确选A,错误选B

1. 小目标牵引也是学生树立崇高正确的人生追求,实现自主健康成长的有效途径。(否)

2. 思维和语言紧密相联,是个体社会素质形成和发展的最重要的生物基础。(是) 87

3. 激活学生个性潜能发展的基本途径是一对一教学和强化课堂教学研

究。(否) 22

4. 为了保证传授知识具有更高的价值,教育者必须努力做到用实际言行证明自己传授的知识的

正确性、有效性,绝不应在学生面前用自己的言行直接或间接否定传授

知识的价值与效用。(是)

5. 思想道德素质是一个民族文明素质的核心,是人们行为方式的重要准绳,它决定社会精神文

明乃至物质文明建设的基本走向。(是) 27

6. “复归教育”是教育发展史中必定要经历、也必定会超越的历史阶段。(否) 61

7. 在素质教育过程中,师生交流沟通通常是在课堂内,形式应该是全方位、多层面和具有广泛

灵活性的。(是) 15

8. 学生教学成绩的提高是他们实现对知识深刻内化的关键条件。(否) 17

9. 地方课程开发主体主要是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同时应根据实际需要授予区、县、学区以一定

的权力,调动其参与开发的积极性。(是) 133

10. 在素质教育实施过程中努力构建带有自己教育风格的教育模式,就是向“科研型”教师乃至

教育家前进的一条重要途径。(是) 251

11. 教育目标是一切教育体系的共同特点,是一个教育体系性质的重要标志之一。(是) 102

12. 独立人格素质作用于社会生活,来源于社会生产和劳动。(否) 54

13. 素质教育模式有宏观、中观、微观层次之分,层次不同,含义也不尽相同。(是) 250

14. 校风,包括教风、学风、考风、科研风气和整个学校领导工作作风等。(是) 11

15. 一个人最终素质的高低往往与其在社会中所处的单位是密切相关的。(是)

16. 个别教学强调的是教师心中要有每一位学生,在指导思想上正确认识全体与个别的辩证关系

,精心设计教学。(是) 191

7. 素质教育职能就是人们对素质教育作用范围和内容的期待。(是) 80

18.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最主要、最重要的渠道。(是) 190

19. 作为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教材的基本属性是它的传播性和实用性。(否) 192

20. 用大目标牵引,是启发学生深入系统探索前进的重要方法。(是) 174

21. 德育之成为素质教育的灵魂,也是由德育全面促进个体素质发展的功能的特殊性决定的。

(是) 95

22. 集体学习要鼓励学生按个人愿望、兴趣、爱好探求知识,独立思考,形成特质,充分释放个

性和发挥潜能,使每位学生都能达到枝叶茂盛。(否) 23

23. 要实现全面传授更有价值的知识,整顿校风、美化校园、提高教师素质是重要的前提条件。

(是)

24. 提高人的一切素质,首先要从提高其生活水平开始。(否) 45

25. 作为人的物质力量与精神力量的总和,人的潜能包含着对人的活动产生积极影响的可能性,

蕴藏着人的无限丰富的创造性和多方面发展的可能性。(是) 83

26. 个性潜能往往是多方面的,包括运动、语言、操作、计算、逻辑推

理、组织领导等等。(是)

27. 普遍公平、整体有序、充分自由是人类社会高度文明的基础和目标。(是)

28. 教育内容中的综合和分科是严重对立,无法统一的。(否) 118

29. 塑造与潜能实现应该是对立的。(否) 67

30. 不接受教育的人,先天遗传好、个人志向高的话也是有可能成为高素质者的。(否) 140

最新徐州市素质教育概论考试题及答案

徐州市继续教育----素质教育概论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30题,只有唯一一个选项正确 1、激活每位学生(D)发展,使之明确自己正确的发展方向,要比教给他们任何具体知识本身更重要。 A 学习潜能 B发展潜能 C 素质潜能 D个性潜能 2、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最根本的是使学生开拓、(B )地学习。 A持续性B自发性C开创性D创造性 3、从社会心理学的观点看,(B)是指人经过一定方式的社会学习,主动接受社会教化,将社会目标、价值观、规范和行为方式等转化为其自身稳定的人格特质和行为反应模式的过程。A科学内化B个体内化 C知识内化D教育内化 4、教师在素质教育中的最大功绩与贡献在于(D)。 A给学生传授多少经验、知识B开出多少实验C培养哪些技能D能在多大程度上激活学生的个性潜能,并促使这种个性潜能持续不断地发展 5、(A)的重要职能是发展人的个性,使每一位受教育者的潜能都能得到充分地开发和发展。A素质教育 B目标教育C成人教育D高等教育 6、素质形成本身,就是在某一学科领域获得独立准确的(B)判断。 A精神价值B内在价值C外在价值D实际价值 7、(D)阶段的素质教育应当充分地与社会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为其充分地发展自己并充分地参与社会发展作出应有的努力。 A科学教育B社会教育C家庭教育D基础教育 8、(C)是对社会、他人有益而无害的独特人格品质。 A 个人品德修养B科学文化素质C独立人格素质D思想道德素质 9、教育思想或(A)始终同教育的根本职能、目的联系在一起。它是教育者对整个教育现象的总体认识,是对教育前提的深入思考、全面把握。 A施教思想B教育水平C教育经验D教育方法 10、1997年,国家教委在烟台市(D),标志着素质教育开始成为全国范围教育改革的主旋律。 A 举办的“21世纪新型人才培养研讨会”B颁布《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决定》C 颁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D召开了全国中小学素质教育经验交流会 11、(A)虽不是教育方法本身,但它在很大程度甚至根本上,影响乃至制约良好的施教方法的产生与运用。 A施教态度B师德教育C学历教育D文化素质 12、经过素质教育培养的学生,应具有(D)。 A 适应时代、社会需要的共有素质B体现不同学生个性特点的独特才能 C为人类做出特有贡献,进行优秀的文化积淀 D 以上都正确 13、素质教育目标是稳定性与(D)的统一。 A 持续性B创新性C 延续性D 发展性

文学概论期末试题及答案

文学概论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l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艾布拉姆斯指的?文学四要素?是 ( ) A.创作、文本、传播、阅读 B.作品、作家、宇宙、读者 C.思想、生活、技巧、知识 D.情节、结构、人物、事件 2.情景交融是意境创造的 ( ) A. 本质特征 B. 形象特征 C. 结构特征 D. 美感特征 3.?为艺术而艺术?是哪种文学观念的主要口号 ( ) A.独立说 B.再现说 C.体验说 D.表现说 4.能真正体现作家的艺术品格(也即创作个性)的语体是 ( ) A. 规范语体 B. 自由语体 C. 抒情语体 D. 叙事语体 5.?距离论?的提出者是 ( ) A.布洛 B.英加登 C.荣格 D.弗洛伊德 6.把语言具体区分为?语言结构?和?言语?的语言学家是 ( ) A.童庆炳 B.英加登 C.凯塞尔 D.索绪尔 7.在广义的文化概念中,最为活跃、最易变化的因素是 ( ) A.制度文化 B.精神文化 C.物质文化 D.全部文化 8.中国最早提出?意境?这一概念的是 ( ) A.王维 B.李白 C.司空图 D.王昌龄 9.哲理性是文学象征意象的 ( ) A.本质特征 B.表现手段 C.形象特征 D.审美特征 10.故事时间长度为零而叙述文本的时间大于零的一种时距是 ( ) A.省略 B.停顿 C.概略 D.减缓 11.从人物性格给人的不同审美感受把人物区分为?扁平?和?圆型’’的是 ( ) A.格雷马斯 B.康德 C.歌德 D.福斯特 12.形成文学风格的决定因素是 ( )

徐州素质教育概论考试题分

素质教育概论考试80分 (一) 单选题:只有唯一一个选项正确 1. ()永远是教育的根本目的之一。 (A) 对传统教育思想的变革 (B) 促使受教育者接受一段教育便能持续健康发展 (C) 促使学生健康成长 (D) 对教育前提的深入思考 2. ()才是提高精神素质的最终目标。 (A) 学以致用 (B) 学为我用 (C) 真正将所学知识融入心灵 (D) 以上都是 3. ()是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上,通过长期、反复的分析、综合、判断、 推理等认识活动过程而形成的基本稳定的精神品质。 (A) 学习素质 (B) 科学文化素质 (C) 思维素质 (D) 思想道德素质 4. 素质教育试验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它与素质教育过程的()。 (A) 多样性

(B) 统一性 (C) 同步性 (D) 专一性 5. 自主健康成长要求学生(),能在现实环境中找到社会需要、自己乐 为而又可为的奋斗目标。 (A) 健康成长 (B) 善于寻觅 (C) 坚定行动 (D) 科学汲取 6. 教育方法历来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之一,在一定程度上深刻地反映了一 定社会阶段的()与教育水平,决定着教育效果并直接影响学生乃至社会的发展进步。 (A) 教育思想 (B) 教育水平 (C) 教育经验 (D) 教育方法 7. 就具体教学过程授课而言,更有价值的知识包括()等。 (A) 揭示事物本质 (B) 反映内在规律 (C) 符合客观实际 (D) 以上都是

8. 在全社会倡导()之风,是提高公民素质、民族素质、弘扬民族精神 的大事。 (A) 勤奋学习 (B) 廉洁自律 (C) 为党为民 (D) 素质教育 9. ()是生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A) 课堂教育 (B) 闲暇教育 (C) 休闲教育 (D) 野外教育 10. ()是非学科的,不依赖书本知识的系统传授,突破了课堂时空乃 至学校时空的限制,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解放”。 (A) 活动课程 (B) 教学课程 (C) 教育课程 (D) 学科课程 11. ()是提高个人以及整个社会生活质量的重要保证,对人们更好地 认识改造世界具有重要意义。 (A) 个人品德修养 (B) 精神审美素质

素质教育概论考试题及答案

徐州素质教育概论考试题(422页包过) (一) 单选题:只有唯一一个选项正确 1. ()永远是教育的根本目的之一。(C) 促使学生健康成长 2. ()才是提高精神素质的最终目标。(D) 以上都是 3. ()是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上,通过长期、反复的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过程而形成的基本稳定的精神品质。(C) 思维素质 4. 素质教育试验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它与素质教育过程的()。(C) 同步性 5. 自主健康成长要求学生(),能在现实环境中找到社会需要、自己乐为而又可为的奋斗目标。(A) 健康成长 6. 教育方法历来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之一,在一定程度上深刻地反映了一定社会阶段的()与教育水平,决定着教育效果并直接影响学生乃至社会的发展进步。 (A) 教育思想 7. 就具体教学过程授课而言,更有价值的知识包括()等。(D) 以上都是 8. 在全社会倡导()之风,是提高公民素质、民族素质、弘扬民族精神的大事。(D) 素质教育 9. ()是生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A) 课堂教育 10. ()是非学科的,不依赖书本知识的系统传授,突破了课堂时空乃至学校时空的限制,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解放”。(A) 活动课程 11. ()是提高个人以及整个社会生活质量的重要保证,对人们更好地认识改造世界具有重要意义。(B) 精神审美素质 12. 优良的()是师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B) 教学环境 13. 素质教育理论本质上从属于(),它同时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尽管还处于探索和形成阶段,但是并不妨碍作为设计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依据。(C) 教育基本理论 14. 提出教育内容的适度综合,并非主张取消教育内容的分科设置,而是针对()中分科过细且相互割裂的现象而言的。(C) 现实教育 15. 素质教育的提出是整个社会对人、对人的()的高度重视的必然产物。(A) 素质 16. 教育要促进少年儿童身心素质的发展,必须通过青少年儿童的内部原因,即()才能实现。(D) 内部矛盾 17. 任何素质的形成都不可能一帆风顺,这就决定了()必须与困难同行。(A)素质主体 18. 素质教育()是观念形态的东西,是对客观现实的一种超越,它体现着教育工作者的主观意志,是教育工作者的一种愿望。(A) 目标 19.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最根本的是使学生开拓、()地学习。(D) 创造性 20. ()的重要职能是发展人的个性,使每一位受教育者的潜能都能得到充分地开发和发展。(A) 素质教育 21. 科学思维训练既应统一组织进行,又要体现个别性和个性化,而实现这一目标的最有效方式莫过于运用()实习教学和科研锻炼。(D) 社会 22. ()是对社会、他人有益而无害的独特人格品质。(C) 独立人格素质 23. ()要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学校计划向学生传授知识,使其普遍或主干发展得到教育保障。(C) 集体学习

继续教育素质教育概论考试

一单选题:只有唯一一个选项正确 1. 认识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是指引人们走向成功的()。A 根本法则B 基本路径C 重要经历D 唯一方法[分值:1.0] 2. 学生健康成长的关键是他们自己要形成健康成长的意识、理念,学会()前进的本领。 A 尝试实践 B 主动探索C 实践探索D 健康成长[分值:1.0] 3. 教育方法历来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之一,在一定程度上深刻地反映了一定社会阶段的与教育水平,决定着教育效果并直接影响学生乃至社会的发展进步。A 教育思想B 教育水平C 教育经验D 教育方法[分值:1.0] 4. ()的一个重要任务是促进与保证每一位受教育者具备良好的身体、心理、人格素质,为成为高素质优秀人才奠定“物质”基础。A 义务教育B 高等教育C 素质教育D 科学教育[分值:1.0] 5. 1997年,国家教委在烟台市(),标志着素质教育开始成为全国范围教育改革的主旋律。A 举办的“21世纪新型人才培养研讨会”B 颁布《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C 颁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D 召开了全国中小学素质教育经验交流会[分值:1.0] 6. 教育与()具有天然的联系,原始教育与原始社会生活就曾融合在一起。A 家庭生活B 学校生活C 社会生活D 社区生活[分值:1.0] 7. 我国实行的是高度()的社会主义领导体制。这一制度为我国社会的整体快速发展和全面和谐进步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发挥了巨大的作用。A 整合优化B 集中统一C 开放创新D 解放思想[分值:1.0] 8. 科学思维训练既应统一组织进行,又要体现个别性和个性化,而实现这一目标的最有效方式莫过于运用()实习教学和科研锻炼。 A 劳动B 工厂C 实验D 社会[分值:1.0] 9. ()是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上,通过长期、反复的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过程而形成的基本稳定的精神品质。 A 学习素质 B 科学文化素质 C 思维素质D 思想道德素质[分值:1.0] 10. 发现学生个性特点、兴趣爱好和优势潜能是()完成,需要教师、家长持续不懈地努力。A 一次性B 非一次性 C 持续性D 经常性[分值:1.0] 11. 学校加强与家庭教育的联系,能使学校和家庭更全面地了解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特点,最大限度地进行()。A 单一教学B 个性化教育C 因材施教D 素质教育[分值:1.0] 12. ()要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个性才能发挥的领域和生长点。A 个性教育B 社会教育C 素质教育D 学校教育[分值:1.0] 13. ()是活动课程构成的第一要素,预定着学生在一定阶段的活动中最终必须达到的发展水平。A 成效B 结果C 方法D 目标[分值:1.0] 14. 校风是学校风气的简称,是学校成员的精神面貌的集中体现,是学校内部的()。 A 环境氛围B 精神作风C 教学风格D 意识形态[分值:1.0] 15. ()才是提高精神素质的最终目标。A 学以致用B 学为我用C 真正将所学知识融入心灵D 以上都是[分值:1.0] 16. 全面传授知识即()、方法和手段全面。 A 授知内容 B 授知途径 C 授知对象 D 以上都正确[分值:1.0] 17. 文化积淀到人身上构他在后天习得的素质的基础部分,是一种()。A 历史底蕴B 文化底蕴C 文化修养D 社会积淀[分值:1.0] 18. ()是创造的源泉,它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A 思维 B 思想 C 学习D 创新[分值:1.0] 19. ()是一切教育体系的共同特点,是一个教育体系性质的重要标志之一。A 教育方法B 教育目标C 教育成果D 教育标准[分值:1.0] 20. 优良的()是师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A 社会作风B 教学环境C 校风D 校园环境[分值:1.0] 21. ()是人作为活动主体在自觉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性状,既包括主体的能动性、创造性和自主性等精神因素,又包括主体将这些精神因素物化为活动成果的能力因素。A 主体潜能 B 主体精神C 精神素质D 道德素质[分值:1.0] 22. ()首位是教育经验的总结、教育规律的反映。A 教学B 成绩C 德育D 思想素质[分值:1.0] 23. 课程的()的根本目的是调动地方和学校的积极性,形成合理的课程结构,以多出人才、出好人才,提高民族素质。A 分级管理B 学科管理C 地方管理D 学校管理[分值:1.0] 24. 劳动()是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形成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重要途径。A 技术教育 B 劳动教育C 道德教育 D 科学教育[分值:1.0] 25. 经过素质教育培养的学生,应具有()。A 适应时代、社会需要的共有素质B 体现不同学生个

最新素质教育概论考试题及答案(1)复习进程

素质教育概论试题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30题,只有唯一一个选项正确 1、激活每位学生()发展,使之明确自己正确的发展方向,要比教给他们任何具体知识本身更重要。 A 学习潜能B发展潜能C 素质潜能D个性潜能 2、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最根本的是使学生开拓、()地学习。 A持续性B自发性C开创性D创造性 3、从社会心理学的观点看,()是指人经过一定方式的社会学习,主动接受社会教化,将社会目标、价值观、规范和行为方式等转化为其自身稳定的人格特质和行为反应模式的过程。A科学内化B个体内化C知识内化D教育内化 4、教师在素质教育中的最大功绩与贡献在于()。 A给学生传授多少经验、知识B开出多少实验C培养哪些技能D能在多大程度上激活学生的个性潜能,并促使这种个性潜能持续不断地发展 5、()的重要职能是发展人的个性,使每一位受教育者的潜能都能得到充分地开发和发展。A素质教育B目标教育C成人教育D高等教育 6、素质形成本身,就是在某一学科领域获得独立准确的()判断。 A精神价值B内在价值C外在价值D实际价值 7、()阶段的素质教育应当充分地与社会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为其充分地发展自己并充分地参与社会发展作出应有的努力。 A科学教育B社会教育C家庭教育D基础教育 8、()是对社会、他人有益而无害的独特人格品质。 A 个人品德修养B科学文化素质C独立人格素质D思想道德素质 9、教育思想或()始终同教育的根本职能、目的联系在一起。它是教育者对整个教育现象的总体认识,是对教育前提的深入思考、全面把握。 A施教思想B教育水平C教育经验D教育方法 10、1997年,国家教委在烟台市(),标志着素质教育开始成为全国范围教育改革的主旋律。 A 举办的“21世纪新型人才培养研讨会”B颁布《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C 颁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D召开了全国中小学素质教育经验交流会 11、()虽不是教育方法本身,但它在很大程度甚至根本上,影响乃至制约良好的施教方法的产生与运用。

【素质教育概论考试】素质教育概论考试答案

【素质教育概论考试】素质教育概论考试答案素质教育概论考试 (一) 单选题:只有唯一一个选项正确 1. (D )是指在素质教育施教过程中应高速度、高质量和高效益地进行知识信息(技能)传递交流。 (A)高效快递 (B) 质量传递 (C) 高质课改 (D) 高质效传递 2. (B )概念一旦转化成为普遍的教育行为,一个全新教育时代就将开启,人类教育会步入一个崭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A) 应试教育 (B) 素质教育 (C) 高等教育 (D) 初等教育 3. 教育方法历来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之一,在一定程度上深刻地反映了一定社会阶段的(A)与教育水平,决定着教育效果并直接影响学生乃至社会的发展进步。 (A) 教育思想 (B) 教育水平 (C) 教育经验 (D) 教育方法

4. 在国家、民族、阶级和政党都存在的社会,影响人们正确行动的首先是(A )。 (A) 政治思想 (B) 思想素质 (C) 个人行为 (D) 社会行为 5. 在素质教育具体方法体系中,教育者的首项任务是如何对(C )进行科学取舍和深刻加工。 (A) 教学经验 (B) 素质教育 (C) 教育内容 (D) 教学方法 6. (B )是对教育者的基本职业要求,献身教育是对这种基本职业要求的进一步提升。 (A) 深爱学生 (B) 忠诚职位 (C) 严于律己 (D) 铸造忠诚 7. 素质教育的(D )是“大教育”的组成部分,是适应社会教育化、教育社会化的需要的新观念。 (A) 传统课程观 (B) 综合课程观 (C) 小课程观 (D) 大课程观 8. 就具体教学过程授课而言,更有价值的知识包括(D )等。

(A) 揭示事物本质 (B) 反映内在规律 (C) 符合客观实际 (D) 以上都是 9. 素质的形成过程表明,(A )是素质形成的关键环节。 (A) 知识内化 (B) 知识外化 (C) 知识爆炸 (D) 知识传承 10. (C )是为实现教育目的采取的教育方式、途径的总和,具体指教育者的施教方法和在此基础上受教育者的自教方法等。 (A) 教学经验 (B) 培训经验 (C) 教育方法 (D) 课改方法 11. 德育之成为素质教育的灵魂,也是由德育全面促进(B )发展的功能的特殊性决定的。 (A) 文化素质 (B) 个体素质 (C) 教育素质 (D) 科学素质 12. (D )是指建立在反复学习实践基础上的对学习本身的一种深刻认识,并将这种认识积淀升华成为主体的基本稳定的精神品质。 (A) 个人道德素质 (B) 思想道德素质 (C) 法纪责任素质 (D) 学习素质

2019-2020年电大考试《文学概论》考题库

《文学概论》机考网考试题题库及答案 100%通过 《文学概论》是电大期末考试的上机考试的机考课目,本人针对该科目汇总了该科所有的题,形成一个完整的题库,并且每年都在更新(包含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该题库对考生的复习、作业和考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会给您节省大量的时间。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本文库还有其他机考及教学考一体化答案,敬请查看。 一、单选题 1.中国古代“观物取象”的见解,强调文学作品与世界的不可分割的关系,这一观点与西方的( )最为相似。 A.信息论 B.摹仿论 C.意志论 D.反映论 2.文学“四要素”理论,是指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包含“四要素”:即宇宙、作品、艺术家与 ( ) A.观众 B.情感 C.文采 D.文化 3.读者接触文学,往往首先接触具体的文学文本,文学文本的主要特征一般包括语言系统、表意、( )、阅读期待、开放。 A.模仿 B.象征 c.假设 D.蕴藉 4.文学媒介具有自身的修辞性特点,主要表现在涉义性、物质性、( )、语境依托性。 A.中介性 B.表象性 C.表情性 D.意识性 5.在研究长篇小说的文体语言的时候,俄国学者( )创造了“杂语”这个概念。 A.车尔尼雪夫斯基 B.高尔基 C巴赫金 D.什可洛夫斯基 6.文学意象是文学作品中具有表意性功能的文学形象,其特征主要有暗示性、朦胧性、 ( ) A.独创性 B.指意性 C.感染性 D.历史性 7.( )在人类的文学活动中,是最早出现的一种文学体裁。 A.剧本 B.小说 C.散文 D.诗 8.小说家的语言意识、语言功力归根结底是建立在其( )上的,借此小说家才能捕捉并表达出对事物的独特感受。 A.母语 B.书面语 C.IZl语 D.标准语 9.文学写作的双重属性是指文学写作兼具( )与机构制作特点。 A.集体行为 B.商业运作 C.个人创造 D.历史演绎 10.文学批评是在文学接受的基础上,运用一定的理论和方法,对以(’?)为中心的特定文学现象富于理性的具体分

素质教育概论考试题

r (C) 教育经验 r (D) 教育方法 个选项正确 ()是指在素质教育施教过程中应高速度、高质量和高效益地进行知 识信息(技能)传递交流。 [分值: ()概念一旦转化成为普遍的教育行为,一个全新教育时代就将开启, 人类教 育会步入一个崭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分 值: 教育方法历来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之一, 在一定程度上深刻地反映了一 定社会阶段的()与教育水平,决定着教育效果并直接影响学生乃至社 会的发展进 步。 素质教育概论考试 (一)单选题:只有唯 1. (A) 高效快递 (B) 质量传递 (C) (D) 咼质效传递 2. (A) 应试教育 (B) 素质教育 (C) 高等教育 (D) 初等教育 3. (A) 教育思想 (B) 教育水平 4.在国家、 [分值: 民族、阶级和政党都存在的社会,影响人们正确行动的首先

[分值:]5.在素质教育具体方法体系中,教育者的首项任务是如何对()进行科学取舍和深刻 加工。 [分值:]是对教育者的基本职业要求,献身教育是对这种基本职业要求的 [分值:]素质教育的()是“大教育”的组成部分,是适应社会教育化、教育社会化的需要的新观念。 (A)传统课程观 ()。 (A) 政治思想 (B) 思想素质 (C) 个人行为 (D) 社会行为 (A) 教学经验 (B) 素质教育 (C) 教育内容 (D) 教学方法 6. () 进一步提升。 (A) 深爱学生 (B) 忠诚职位 (C) 严于律己 (D) 铸造忠诚 7.

r (B) 培训经验 (A) 教学经验 (C) 教育方法 (D) 课改方法 9. 素质的形成过程表明,()是素质形成的关键环节。 [分值:] 10. ()是为实现教育目的采取的教育方式、途径的总和,具体指教育 者的施教方法 和在此基础上受教育者的自教方法等。 (B) 综合课程观 (C) 小课程观 (D) 大课程观 [分值:] 8. 就具体教学过程授课而言,更有价值的知识包括()等。 (A) 揭示事物本质 (B) 反映内在规律 (C) 符合客观实际 (D) 以上都是 [分值:] ri (A) 知识内化 (B) 知识外化 (C) 知识爆炸 (D) 知识传承

中央电大汉语言专科《文学概论》期末考试论述题题库

中央电大汉语言专科《文学概论》期末考试 论述题题库 33.以电影《魂断蓝桥》最后一段剧本文本为范例,谈谈你对影视文学特征的认识。 五十八(场) 滑铁卢桥上。 夜雾浓重。, 玛拉独自倚着桥栏杆,似乎向桥下望着什么…. 一阵皮鞋声。一个打扮妖艳但面孔浮肿的中年女人走来,她看见玛拉。 女人:(很熟识地)是你啊,玛拉,你好。……你不是嫁人了吗? 玛拉:(嗫嚅地)没有。 女人:那个凯蒂跟我说的,说你跟了个体面的人。我说,哪有这好事? 玛拉:是啊一 女人:别泄气,反正就是这么回事。到火车站去吗?唉,我现在是到哪儿都没法啦…… (她耸耸肩叹息着走开) 玛拉两眼滞呆呆地望着她的背影,望啊望着……对她来说,一切都绝望了,她脸上有一种从来没有过的镇静神情。 桥上,一长队军用汽车亮着车灯,轰轰隆隆地向桥头驶来。 玛拉转过头去,望着驶来的军用卡车。 车队从远处驶近。 玛拉迎着车队走去。 车队在行驶,黄色车灯在浓雾中闪烁。 玛拉继续迎着车队走。 车队飞速行进。‘ 玛拉迎面走去。 车队轰鸣,越来越近。 玛拉迎着车队走,越来越近。 玛拉宁静地向前移动,汽车灯光在她脸上照耀。 玛拉的脸,平静无表情的眼神。 巨大的刹车闸轮声,金属相磨的尖厉声。 车戛然停止,人们惊呼。 人们从四面八方向有着红十字标记的卡车拥去,顿时围成一个几层人重叠的圈子。(镜头推进)人群纷乱的脚。 地上,散乱的小手提包。一只象牙雕刻的“吉祥符”。(化) 一只手拿着“吉祥符”(《一路平安》音乐声起)。 二十年后的罗依,头发已班白,面容衰老,穿着上校军服,凄切地站在滑铁卢桥心栏杆旁。他望着手里拿着的“吉祥符”,苍老的两眼闪现出哀愁、悲切和无限眷恋的心情。 (画外玛拉的声音)我爱过你,别人我谁也没爱过,以后也不会。这是真话,罗依!我永远也不…… (强烈的苏格兰民歌《一路平安》将玛拉最后的声音淹没。) 歌声在夜雾弥漫的滑铁卢桥上空回荡……桥上,孤独地走着苍老的罗依。 罗依坐上汽车。 汽车驶去…… 《魂断蓝桥》是一部爱情经典片,表现上尉军官罗依和舞蹈演员玛拉之间,由于战争的灾难、社会的压力、道德的束缚,相亲相爱却生离死别,心心相印但难成眷属的悲剧。上面这段是玛拉从罗依处出走后第一次露面,并走向死亡的重场戏。它要表述的内容很多,——社会环境对孤独无依的玛拉的逼迫;她如果苟且偷生,未来将会是怎样的结局;玛拉对罗依坚贞不渝又无法实现的爱;她自杀的全过程;她死时人们的反应;罗依怀念玛拉时的痛苦;以及这种悲剧在人世间的普遍性等等。 答案要点: ①语言的视觉性;(4分) ②蒙太奇结构;(4分) ③动态的造型性。(4分) (要点分数12分,其余为答案组织与分析所得分数。) 33.结合自己的经验,谈谈文学批评论文写作的基本程序。 答案要点: ①反复阅读文本。 ②寻找突破口。 ③条理化。 ④确定结论。 ⑤文字表述。 评阅参考:观点提出:(5分) 论述过程:(15分) 结合实际:(4分) 注:评阅应根据学生的具体回答酌情给分。只要能够提出观点,并能够围绕观点进行必要的论证,能够持之有椐,论证合理,自圆其说即可给较高分数。 33.下面这些关于“文化文本特征”要点的归纳,是分属于“大众文化文本”、“高雅文化文本”、“民

素质教育概论考试题

素质教育概论考试 (一) 单选题:只有唯一一个选项正确 1. ()是指在素质教育施教过程中应高速度、高质量和高效益地进行知 (A) 高效快递 (B) 质量传递 (C) (D) 高质效传递 [分值:] 2. ()概念一旦转化成为普遍的教育行为,一个全新教育时代就将开启, (A) 应试教育 (B) 素质教育 (C) 高等教育 (D) 初等教育 [分值:] 3. 教育方法历来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之一,在一定程度上深刻地反映了一 (A) 教育思想 (B) 教育水平 (C) 教育经验 (D) 教育方法 [分值:] 4. 在国家、民族、阶级和政党都存在的社会,影响人们正确行动的首先

是()。 (A) 政治思想 (B) 思想素质 (C) 个人行为 (D) 社会行为 [分值:] 5. 在素质教育具体方法体系中,教育者的首项任务是如何对()进行科 学取舍和深刻加工。 (A) 教学经验 (B) 素质教育 (C) 教育内容 (D) 教学方法 [分值:] 6. ()是对教育者的基本职业要求,献身教育是对这种基本职业要求的 进一步提升。 (A) 深爱学生 (B) 忠诚职位 (C) 严于律己 (D) 铸造忠诚 [分值:] 7. 素质教育的()是“大教育”的组成部分,是适应社会教育化、教育 社会化的需要的新观念。 (A) 传统课程观

(B) 综合课程观 (C) 小课程观 (D) 大课程观 [分值:] 8. 就具体教学过程授课而言,更有价值的知识包括()等。 (A) 揭示事物本质 (B) 反映内在规律 (C) 符合客观实际 (D) 以上都是 [分值:] 9. 素质的形成过程表明,()是素质形成的关键环节。 (A) 知识内化 (B) 知识外化 (C) 知识爆炸 (D) 知识传承 [分值:] 10. ()是为实现教育目的采取的教育方式、途径的总和,具体指教育 者的施教方法和在此基础上受教育者的自教方法等。 (A) 教学经验 (B) 培训经验 (C) 教育方法 (D) 课改方法

文学概论期末试题及答案

文学概论期末试题 班级:姓名:分数: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l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艾布拉姆斯指的“文学四要素”是( ) A.创作、文本、传播、阅读 B.作品、作家、宇宙、读者 C.思想、生活、技巧、知识 D.情节、结构、人物、事件 2.情景交融是意境创造的( ) A. 本质特征 B. 形象特征 C. 结构特征 D. 美感特征 3.“为艺术而艺术”是哪种文学观念的主要口号( ) A.独立说B.再现说 C.体验说D.表现说 4.能真正体现作家的艺术品格(也即创作个性)的语体是( ) A. 规范语体 B. 自由语体 C. 抒情语体 D. 叙事语体 5.“距离论”的提出者是( ) A.布洛B.英加登 C.荣格D.弗洛伊德 6.把语言具体区分为“语言结构”和“言语”的语言学家是( ) A.童庆炳B.英加登 C.凯塞尔D.索绪尔 7.在广义的文化概念中,最为活跃、最易变化的因素是( ) A.制度文化B.精神文化 C.物质文化D.全部文化 8.中国最早提出“意境”这一概念的是( ) A.王维B.李白 C.司空图D.王昌龄 9.哲理性是文学象征意象的( ) A.本质特征B.表现手段 C.形象特征D.审美特征 10.故事时间长度为零而叙述文本的时间大于零的一种时距是( ) A.省略B.停顿 C.概略D.减缓 11.从人物性格给人的不同审美感受把人物区分为“扁平”和“圆型’’的

是( ) A.格雷马斯B.康德 C.歌德D.福斯特 12.形成文学风格的决定因素是( ) A.个人气质B.人格情操 C.创作才能D.创作个性 13.在我国,提出“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的是( ) A.刘勰B.曹丕 C.曹植D.曹操 14.“一个大作家绝不能只有一颗印章”体现的是文学风格的( ) A.多样性B.单一性 C.稳定性D.独创性 15.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把文学风格分为( ) A.八体B.十体 C.十二体D.二十四体 16.全面论述“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关系的是( ) A.刘勰B.苏轼 C.苏辙D.郑板桥 17.文学批评的对象是( ) A.各种文学现象B.各种社会现象 C.文学作品D.作家 18.最早出现的一种文学体裁是( ) A.小说B.诗歌 C.戏剧D.散文 19.作家文体成熟的标志是( ) A. 情节设计 B. 结构严谨 C. 文学风格 D. 语言精练 20.艺术想象的过程是( ) A.从具象到抽象B.从抽象到具象 C.从具象到具象D.从抽象到抽象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l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1.文学创作过程,是一种( ) A.建构性活动B.追寻秩序的活动 C.内容追寻形式的活动D.形式创造内容的活动 E.纯粹创造形式的活动 22.文学语言组织的三个层面是( ) A.语音层面B.文法层面 C.辞格层面D.词法层面 E.意义层面 23.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的关系是( ) A.前者依存于后者B.后者决定前者

常州市素质教育概论考试题及答案(多选题)2016

常州市素质教育概论考试题及答案(多选题)2016

常州市素质教育概论考试题及答案(多选题) (做了三份,成绩在74~85之间) (二) 多选题:每题2分,共20题,至少有两个选项正确,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1. 构建素质教育模式的意义在于()。P250 B沟通素质教育理想和现实、理论和实践的桥梁C建设“科研型”教师队伍,培养新时代教育家的需要D提高素质教育质量和效益的需要 2. 素质教育对活动课程的要求是B明确目标、内容和形式C从实际出发讲究实效D通过评估促进制度化 3. 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提高,可以从()等方面去进行。P31 A大力宣传和践行“八荣八耻” B广泛传播人类社会尤其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思想道德传统,营造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 D引导个体自觉加强修养锻炼 4. 素质教育目标体系框架中,素质教育目标按照知识领域来分可分为()。P109 A学科知识B意会知识C能力知识D信息知识5. 以下有关学习素质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P35

B学习素质越高,越善于学习,越容易获得社会对其学习的积极支持 C学习素质是成人素质的核心,是所有素质形成提高的必备条件 6. 以下有关现代学习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P37 A从过程看,要持续学习,广阅博览,把握精髓,将传承与变革结合起来 B从结果看,不仅包括对经验、知识的掌握,各种能力的形成,而且包括学会追求学问,进行研究创造 C从内容看,科学学习不仅要大量获取书本理论,更要积极投身实践锻炼 D从学习方法看,不仅要深入刻苦地自学,更要主动与他人切磋交流,在此基础上才能形成良好的学习素质 7. ()是素质教育施教态度的基本方面。P161 A忠诚职位,献身教育B尊重信任,深爱学生C竭力躬行,托以致远D严于律己,铸树典范8. 教育思想方法一般涵盖了()等。P137 B施教态度C教育思想D教育观念 9. 采取多种途径、方法和手段进行知识传授时

《文学概论》复习题

《文学概论》复习题 一.填空 1.美国当代文艺学家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一书中提出了文学四要素的著名观点,他认为文学作为一种活动,总是由作家、作品、世界、读者四个要素组成。 2.艺术构思的方式:综合、突出和简化、变形、陌生化。 3.艺术构思的心理机制:回忆与沉思、想象与联想、灵感与直觉、理智与感情、意识与无意识。 4.陌生化的提出者为苏联学者什克洛夫斯基。 5.文学创造的价值追求:真、善、美。其中,要义是求“真”,核心是尚“善”,境界是呈“美”。 “真实性”是衡量文学创造成就的首要标准。 6.艺术真实是主观的真实,诗艺的真实,假定的真实,内蕴的真实。 7.在艺术概括的“个别与一般的统一”中分为席勒式和歌德式。 8.黑格尔从不同历史阶段的艺术内容与形式之间的关系的角度,将艺术分为三种类型:象征型、古典型、浪漫型。我们根据文学创造的主客体关系和文学作为意识形态对现实的不同反映方式,把文学作品分为现实型、理想型和象征型。 9.对诗艺术形式的三种态度:重内容轻形式、重形式轻内容、内容形式并重。 10.闻一多新格律诗的“三美”主张指:音乐的美(音节)、绘画的美(词藻)、建筑的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 11.高尔基的《母亲》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奠基之作。. 12.表现主义的代表人物是奥地利小说家卡夫卡的《变形记》,主人公为格里高尔。 13.诗歌的基本特征是:凝练性、跳跃性、节奏韵律性。小说的基本特征是:深入细微的人物刻画、完整复杂的情节叙述、具体充分的环境描写。着重刻画人物形象是小说走向成熟的标志。剧本的基本特征是:浓缩地反映社会生活、集中地表现人物冲突、以人物台词推进戏剧动作。散文的基本特征是:题材广泛多样,结构自由灵活,抒写真实感受。报告文学的基本特征是:及时性,纪实性,文学性。

素质教育概论考试题(84分)

一) 单选题:只有唯一一个选项正确 1. ()是指在素质教育施教过程中应高速度、高质量和高效益地进行知 识信息(技能)传递交流。 (A) 高效快递 (B) 质量传递 (C) (D) 高质效传递 [分值:1.0] 2. ()概念一旦转化成为普遍的教育行为,一个全新教育时代就将开启, 人类教育会步入一个崭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A) 应试教育 (B) 素质教育 (C) 高等教育 (D) 初等教育 [分值:1.0] 3. 教育方法历来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之一,在一定程度上深刻地反映了一 定社会阶段的()与教育水平,决定着教育效果并直接影响学生乃至社 会的发展进步。 (A) 教育思想 (B) 教育水平 (C) 教育经验 (D) 教育方法 [分值:1.0] 4. 在国家、民族、阶级和政党都存在的社会,影响人们正确行动的首先

(A) 政治思想 (B) 思想素质 (C) 个人行为 (D) 社会行为 [分值:1.0] 5. 在素质教育具体方法体系中,教育者的首项任务是如何对()进行科 学取舍和深刻加工。 (A) 教学经验 (B) 素质教育 (C) 教育内容 (D) 教学方法 [分值:1.0] 6. ()是对教育者的基本职业要求,献身教育是对这种基本职业要求的 进一步提升。 (A) 深爱学生 (B) 忠诚职位 (C) 严于律己 (D) 铸造忠诚 [分值:1.0] 7. 素质教育的()是“大教育”的组成部分,是适应社会教育化、教育 社会化的需要的新观念。 (A) 传统课程观

(B) 综合课程观 (C) 小课程观 (D) 大课程观 [分值:1.0] 8. 就具体教学过程授课而言,更有价值的知识包括()等。 (A) 揭示事物本质 (B) 反映内在规律 (C) 符合客观实际 (D) 以上都是 [分值:1.0] 9. 素质的形成过程表明,()是素质形成的关键环节。 (A) 知识内化 (B) 知识外化 (C) 知识爆炸 (D) 知识传承 [分值:1.0] 10. ()是为实现教育目的采取的教育方式、途径的总和,具体指教育 者的施教方法和在此基础上受教育者的自教方法等。 (A) 教学经验 (B) 培训经验 (C) 教育方法 (D) 课改方法

素质教育概论试题4

素质教育概论4 (一)单选题: 每题1分,共30题,只有唯一一个选项正确 1、人的潜能具有一定的(),有些潜能在常态下难以发现,这就容易使人产生某些错误判断。 A显性B共通性C差异性D隐蔽性 2、塑造与潜能实现应该是()。 A对立的B统一的C辩证统一的D对立的统一 3、思想素质涵盖面很宽,包括政治、经济、科技和军事思想素质等,在阶级社会里人们更要注重()思想素质。 A经济B科技C军事D政治 4、素质的形成过程表明,()是素质形成的关键环节 A知识内化B知识外化C知识爆炸D知识传承 5、()是指个体完满的身心、情感状态和由社会适应能力积淀升华形成的一种基本稳定的精神品质 A学习素质B思维素质C健康素质D科学文化素质 6、()即关于方法的知识,它有助于学生理解操作执行的规则及策略。凭借方法论知识,学生才能自主地获得事实性知识 A事实性知识B学科知识C方法论知识D规范性知识 7、()要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个性才能发挥的领域和生长点 A个性教育B社会教育C素质教育D学校教育 8、素质教育目标是稳定性与()的统一

A持续性B创新性C延续性D发展性 9、()对新生一代素质的形成和发展的影响,是社会教育、学校教育所难以完全代替的 A基础教育B家庭教育C学校教育D社区教育 10劳动技术教育包括劳动教育和()两个方面 A社会教育B综合教育C德育教育D技术教育 11()是共产主义道德的实质和核心。教育学生做集体的小主人,就是要培养学生具有“五爱”思想、优良品德和良好的道德规范 A社会主义B个人主义C集体主义D人文主义 12()又称人工自然环境,是主体根据自己的需要以自然物为基础的加工改造,是自然环境与精神环境的中介 A家庭环境B校园环境C物理环境D社会环境 13()紧密相联,是个体社会素质形成和发展的最重要的生物基础 A语言和学习B思考与学习C思维和语言D思维和学习 14激活学生的()发展,培养高素质优秀人才是素质教育的最高目标 A个性潜能B个性C潜能D以上都正确 15()既是中央长期高度重视的基本内容,又是国民素质整体状况的重要体现 A个人道德素质B思想道德素质C法纪责任素质D科学文化素质16()在主动统合各类教育共同促进学生素质发展方面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A家庭教育B社会教育C学校教育D社区教育 17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最根本的是使学生开拓、()地学习 A持续性B自发性C开创性D创造性

素质教育概论考试

素质教育概论考试 一) 单选题:每题1分,共30题,只有唯一一个选项 1. ()是教育者实现全面传授更有价值知识的直接前 (A) 深厚积累 (B) 宏约深美 (C) 厚积薄发 (D) 博纳厚积 [分值:] 2. ()开发特别要强调学生与社会的联系,将学生的 接触社会,关注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提高参与 社会生活的能力。 (A) 国家课程 (B) 地方课程 (C) 教育课程 (D) 学校课程 [分值:] 3. ()是辩证统一的。生理健康固然是生存的基础,

但就现代社会而言,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更加突出。 (A) 心理健康 (B) 身心健康 (C) 生理健康 (D) 心灵健康 [分值:] 4. ()也是学生树立崇高正确的人生追求,实现自主 (A) 小目标牵引 (B) 大目标牵引 (C) 目标牵引 (D) 以上都不正确 [分值:] 5. 人的潜能具有一定的(),有些潜能在常态下难以 (A) 显性 (B) 共通性 (C) 差异性

(D) 隐蔽性 [分值:] 6. 促使知识内化,使学生形成素质,才是素质教育的 (A) 基础 (B) 目的 (C) 追求 (D) 以上都不正确 [分值:] 7. 素质教育第一要义——全面传授更有价值的知识, (A) 经络通畅 (B) 脉络贯通 (C) 全线贯通 (D) 厚积薄发 [分值:] 8. 在每位个体的各种潜能中,往往有一种或多种表现

(A) 劣势潜能 (B) 优势潜能 (C) 共性潜能 (D) 个性潜能 [分值:] 9. 文化积淀到人身上构他在后天习得的素质的基础 (A) 历史底蕴 (B) 文化底蕴 (C) 文化修养 (D) 社会积淀 [分值:] 10. 人的素质的差异,常常就是所拥有的()的差异。 (A) 社会地位 (B) 出身贵贱 (C) 文化高低 (D) 文化底蕴

素质教育概论题库(完全版答案)

继续教育公共科目《素质教育概论》考试 (一) 单选题:每题1分,共30题,只有唯一一个选项正确素质教育 1.()就是人们对素质教育作用范围和内容的期待。P80 (A)基础 (B)目标 (C)职能(D)潜能 2.素质教育理论本质上从属于(),它同时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尽管还处于探索和形成阶段,但是并不妨碍作为设计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依据。P112 (A)科学发展观 (B)文化素养基本理论(C)教育基本理论(D)教育学原理 3. 劳动技术教育包括劳动教育和()两个方面。P218 A社会教育B综合教育C德育教育D技术教育 4. 教育方法历来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之一,在一定程度上深刻地反映了一定社会阶段的()与教育水平,决定着教育效果并直接影响学生乃至社会的发展进步。P137 A教育思想教育水平C教育经验D教育方法 5. (A)是指与人们一定的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是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P89 A社会角色B社会定位C社会地位D社会身份 6. 学生健康成长的关键是他们自己要形成健康成长的意识、理念,学会(B)前进的本领。53 A尝试实践B主动探索C实践探索D健康成长 7. ()的一个重要任务是促进与保证每一位受教育者具备良好的身体、心理、人格素质,为成为高素质优秀人才奠定“物质”基础。P47 A义务教育B高等教育C素质教育D科学教育 8. ()是客观存在反映到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加工产生的观念结果,以及这种结果在长期改造自然、社会实践活动中积淀形成的基本稳定的方向性与规范性精神品质。P26 A思想道德品质B历史思维C社会风气D思想道德素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