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化工论文.

绿色化工论文.
绿色化工论文.

本科生课程论文(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

清洁能源技术综述

学生:吴伟泽

清洁能源技术综述

吴伟泽

摘要:

本文综述了目前清洁能源技术有哪些,主要工艺技术和方法,目前存在的问题,现在研究重点探讨及前景探讨。

关键词:清洁能源;工艺技术;可持续发展;前景

由于人类不合理地开发环境以及不合理地利用资源等等行为,导致了如今的很多一些环境污染,资源不足等问题的出现。已经明显地影响到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为维护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做出方方面面的努力。

广义的清洁能源包括在能源的生产、及其消费过程中,选用对生态环境低污染或无污染的能源。既而,清洁能源技术是指在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煤的清洁高效利用等领域开发的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新技术。可见清洁能源对于人类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的重要性。所以本文拟对以下几种研究和应用较多,发展前景广阔的清洁能源技术作了综述。

(1)生物质能技术

生物质指任何形式(除化石燃料及其衍生物)的有机物质,包括农林作物及其残体、水生植物、人畜粪便(动物残体)、城市生活和工业有机废弃物等。生物质能指利用具有能源价值的植物和有机废弃物等生物质作为原料生产出各种形式的能源。

生物质能已成为能源和环境领域研究的新热点, 研究方向可以概括为4点:(1)生物质能开发利用潜力(2)生物质能利用对生态环境影响;(3)生物质能开发利用技术研究;(4)生物质能开发利用可行性分析及其发展前景。

目前, 国内外已有的生物质能利用技术归纳起来有五种,即直接燃烧技术、热化学转换技术、生物转换技术、液化技术和有机垃圾处理技术。秸秆生物质能利用技术成熟、综合效益高的方式主要有沼气技术、气化技术、气化发电和秸秆成型等;木质生物质能利用技术,目前主要围绕气化、液化和炭化进行;对于人畜粪便、城镇废水、工业和生活有机垃圾则通过以厌氧发酵为核心技术的沼气工程来制备能源。中国生物质能利用技术发展方向,一是沼气利用技术,二是生物质热转化技术;发达国家生物质能利用技术主要定位于把生物质转化为电力和运输或燃烧燃料。

生物质能开发必须克服两个关键障碍。一是降低生物质能的成本,只有生物质能产品的价格低于市场同类型的化石能源价格,它才会被消费者接受;其次,利用生物质能,特别是在发展能源作物,不能对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不能对粮食安全构成威胁。就如何扩大生物质能在中国的开发和利用,有大量的研究分析,概括起来主要是技术、资金保证、产业形式和政策扶持等方面化石能源在逐渐稀缺过程中,它的机会成本将越来越高,同时伴随环境成本逐步内部化趋势,化石能源的市场价格会逐渐上升;依靠科技进步,生物质能开发成本会逐渐降低。有研究显示到2050年发达国家生物质发电和液体燃料比常规能源具有更强竞争力;在中国,2020~2050年生物质能利用技术已经成熟和完善,生物质能具备与化石能竞争的条件,各地建成许多中小型生物质发电系统, 形成分散的能源体系。可以预见不久的将来生物质能将大展宏图。

(2)太阳能技术

太阳能的利用目前还不是很普及,利用太阳能发电还存在成本高、转换效率低的问题,但是太阳能电池在为人造卫星提供能源方面得到了应用。太阳能

是太阳内部或者表面的黑子连续不断的核聚变反应过程产生的能量。人类依赖这些能量维持生存,其中包括所有其他形式的可再生能源(地热能资源除外),虽然太阳能资源总量相当于人类所利用的能源的一万多倍,但太阳能的能量密度低,而且它因地而异,因时而变,这是开发利用太阳能面临的主要问题。太阳能的这些特点会使它在整个综合能源体系中的作用受到一定的限制。地球上的风能、水能、海洋温差能、波浪能和生物质能都是来源于太阳;即使是地球上的化石燃料(如煤、石油、天然气等)从根本上说也是远古以来贮存下来的太阳能,所以广义的太阳能所包括的范围非常大,狭义的太阳能则限于太阳辐射能的光热、光电和光化学的直接转换。

太阳能已成为能源和环境领域研究的新热点, 最新研究方向大致分为几点:1,利用光化作用产生新能源的研究。2,光伏发电研究。3, 光热利用等等而且太阳能开发还存在以下一些需要攻克的问题:(1)分散性: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辐射的总量尽管很大,但是能流密度很低。因此,在利用太阳能时,想要得到一定的转换功率,往往需要面积相当大的一套收集和转换设备,造价较高。

(2)不稳定性:由于受到昼夜、季节、地理纬度和海拔高度等自然条件的限制以及晴、阴、云、雨等随机因素的影响,所以,到达某一地面的太阳辐照度既是间断的,又是极不稳定的,这给太阳能的大规模应用增加了难度。为了使太阳能成为连续、稳定的能源,从而最终成为能够与常规能源相竞争的替代能源,就必须很好地解决蓄能问题,即把晴朗白天的太阳辐射能尽量贮存起来,以供夜间或阴雨天使用,但蓄能也是太阳能利用中较为薄弱的环节之一。

(3)效率低和成本高:太阳能利用的发展水平,有些方面在理论上是可行

的,技术上也是成熟的。但有的太阳能利用装置,因为效率偏低,成本较高,总的来说,经济性还不能与常规能源相竞争。在今后相当一段时期内,太阳能利用的进一步发展,主要受到经济性的制约。

太阳能利用技术在基础研究、材料研究及应用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太阳能的有效利用将会对克服能源短缺、全球气候变暖等问题产生重大作用。随着其他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未来太阳能利用技术将会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3)地热能技术

地球外凉内热,越往里面温度越高。我们把蕴藏在地球内部的热能称为地热能。

目前,绝大多数的地热发电项目是通过钻井抽取地下的地热流体作为高温热源进行发电,经过发电后的地热流体再灌回地下.一般,从井口流出的地热流体存在3种状态:干蒸汽、以蒸汽为主或者以水为主的汽水混合物以及热水.根据地热流体的性质,有4种热力系统可供选择:干蒸汽热力系统、一次闪蒸蒸汽热力系统、二次闪蒸蒸汽热力系统和双工质热力系统。

近10多年来,我国地热发电装机容量保持不变,地热发电停滞不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高温地热资源不多;

·高温地热资源幽自眵怖的局限性,

·高温地热资源勘探的风险性;

·国家对地热的前期开发投入不足,缺乏政策激励措施。

地热资源开发综合利用率低相对于国际上的地热综合利用率70%的指标,我国还存在较大差距,因此也迫切需要开发适用的技术来更有效地利用这部分

中低温地热资源。地热资源的过度开采很多度假村的开发商都错误地认为地热是一种可再生的资源,因此出现了地热资源的盲目开发,导致地热井的出水能力下降,温度下降。地热资源的回灌问题我国的地热资源开发规模大,利用后的地热水多数直接排放,很多地热区没有回灌,使得地热水位逐年下降,地热井的寿命大大缩短。此外,地热尾水的排放对环境也造成了较大的污染。市场应用前景地热利用技术的应用应坚持。因地制宜”的特色。不同的地热资源特性,决定了不同的使用技术。对于西藏、云南、四川等已知高温资源,应该优先考虑地热发电,而对于分布较广的中低温地热资源,因地制宜地开发中低温地热发电技术,大力发展地热直接热利用技术。我国地源辽阔,包括多个气候区,因此气候因素也决定了地热利用技术的不同,北方地区气候寒冷,应大力推广地热采暖和供热,开发相关技术可以大大节省集中采暖的费用。南方地区,气候炎热潮湿,利用地热技术可用于夏季制冷空调和制备洗浴热水满足日常生活需求。而对于农产品丰富的地区,可以利用地热水干燥农产品,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相对于传统地热资源,地表浅层地热资源不受地域的限制,因此开发地源热泵技术具有更为广阔的前景。对于北方地区和江准地区,由于两季较为分明,应大力推广地源热泵采暖、空调、热水联供技术,而对于南方地区,重点开发地源热泵冷热联供系统,选择具备条件的中低层建筑和别墅,大力进行推广应用。

(4)核能发电技术

从20世纪40年代原子弹的出现开始,核能就逐渐被人们所掌握,准确地说,原子能应该是化学能比如燃烧煤石油或天然气所获取的就是原子能,因为这种能量是可燃物质通过燃烧这一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化学反应过程仅仅是使

一种或几种物质的分子结构在反应中变成了另外一种或几种物质的分子结构,即由一种或几种物质变成了另外一种或几种新的物质,并未涉及到原子的变化而核能则是原子核通过核反应,改变了原有的核结构,由一种原子核变成了另外一种新的原子核,即由一种元素变成另外一种元素或者同位素,由此所释放出的能量。

而核能发电有两个途径,一个是核裂变能发电,这个是目前主要的一个方式。二个是核聚变能发电。

目前用于发电的核能主要是核裂变能

核裂变能发电过程与火力发电过程相似,只是核裂变能发电所需的热能不是来自锅炉中化石类燃料的燃烧过程,而是来自置于核反应堆中的核物质在核反应中由重核分裂成两个或两个以上较轻的核所释放出的能量。实现大规模可控核裂变链式反应的装置称为核反应堆。根据核反应堆型式的不同,核裂变能电站可分为轻水堆型重水堆型及石墨冷气堆型等轻水堆型采用的是轻水,即普通的水( H2O) 作为慢化剂和冷却剂重水堆型则采用重水( D2O)。作为中子慢化剂,重水或轻水作冷却剂。重水堆的特点是可采用天然铀作为燃料,不需浓缩,燃料循环简单,但建造成本比轻水堆要高石墨气冷堆型采用石墨作为中子慢化剂,用气体作冷却剂。由于气冷堆的冷却温度可以较高,因而提高了热力循环的热效率。还有正在研究中的快堆,即快中子增殖堆这种反应堆的最大特点是不用慢化剂,主要使用快中子引发核裂变反应,因此堆芯体积小功率大。由于快中子引发核裂变时新生成的中子数较多,可用于核燃料的转化和增殖。特别是采用氦冷却的快堆,其增殖比更大,是第四代核技术发展的重点堆型,也是我国未来核能系统首选堆型之一目前世界上的核电站大多数采用轻水堆型。轻

水堆又有压水堆和沸水堆之分。据统计,目前已建的核电站中,轻水堆大约占88%,其中轻水压水堆占65%以上,轻水沸水堆仅占23%左右。

目前迟滞核电发展的因素主要有2个,一是核安全,二是核废料的处理。预计随着技术的发展,这些间题都会得到圆满的解决。核电在2020年左右会迎来一个发展的高峰。核聚变反应堆现在正进行国际合作,预测在2025年可建成示范性聚变堆,真正的商业化将在2040年后实现。50年后,人类将真正进入没有任何核污染、燃料来源难以穷尽的核文明时代。

(5)海洋能技术

地球有71%的表面属于海洋。而海洋里面也蕴藏着大量的可利用的能源。比如潮汐能、波浪能、海水温差能、海水渗透能,潮流能,海流能等。

近年来人们开发了近岸潮汐能技术一潮汐栅栏和潮汐涡轮技术。

目前世界上的波浪能利用技术大致划分为: 振荡水柱技术、摆式技术、筏式技术、收缩波道技术、点吸收(振荡浮子)技术、鸭式技术、波流转子技术、虎鲸技术、波整流技术、波浪旋流技术等。

海洋温差能利用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海洋表面的温海水(26e~28e)加热某些工质并使之汽化,驱动汽轮机获取动力;同时,利用从海底提取的冷海水(4e~6e)将做功后的乏气冷凝,使之重新变为液体。按照工质及流程的不同可分为开式循环、闭式循环、混合式循环。3种循环方式各有优缺点。

潮/海流能的主要利用方式是发电。潮流能发电装置根据其透平机械的轴线与水流方向的空间关系可分成水平轴式和垂直轴式 2 种结构, 又分别可称为轴流式和错流式结构。

海洋能的利用能缓解能源紧缺这个问题。另外开发海洋能可以极大地增强

海洋资源开发能力。也能能可以改善环境。由于开发利用海洋能对复杂的海洋生态的影响还有待深入研究,面对这一局面,笔者认为,对海洋能的开发和利用, 一是要加强对海洋能开发技术的基础研究,二是在开发海洋能的过程中, 应充分认识到其环境效应。为此,一方面,应明确工程技术人员所应有的社会责任, 另一方面,国家应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法规,防止对海洋能的短视性开发。

(6)水力发电技术

水力发电,研究将水能转换为电能的工程建设和生产运行等技术经济问题的科学技术。水力发电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水位落差,配合水轮发电机产生电力,也就是利用水的位能转为水轮的机械能,再以机械能推动发电机,而得到电力。科学家们以此水位落差的天然条件,有效的利用流力工程及机械物理等,精心搭配以达到最高的发电量,供人们使用廉价又无污染的电力。

惯常水力发电的流程为:河川的水经由拦水设施攫取后,经过压力隧道、压力钢管等水路设施送至电厂,当机组须运转发电时,打开主阀(类似家中水龙头之功能),后开启导翼(实际控制输出力量的小水门)使水冲击水轮机,水轮机转动后带动发电机旋转,发电机加入励磁后,发电机建立电压,并于断路器投入后开始将电力送至电力系统。如果要调整发电机组的出力,可以调整导翼的开度增减水量来达成,发电后的水经由尾水路回到河道,供给下游的用水使用。

但是水力发电也存在以下的一些缺点:1.因地形上之限制无法建造太大之容量。单机容量为300MW左右。2.建厂期间长,建造费用高。3.因设于天然河川或湖沼地带易受风水之灾害,影响其他水利事业。电力输出易受天候旱雨之影响。 .4.建厂后不易增加容量。5.生态破坏:大坝以下水流侵蚀加

剧,河流的变化及对动植物的影响等。6.需筑坝移民等,基础建设投资大。7.下游肥沃的冲积土因冲刷而减少

在一些水力资源比较丰富而开发程度较低的国家(包括中国),今后在电力建设中将因地制宜地优先发展水电。在水力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已较高或水力资源贫乏的国家和地区,已有水电站的扩建和改造势在必行,配合核电站建设所兴建的抽水蓄能电站将会增多。在中国除了有重点地建设大型骨干电站外,中、小型水电站由于建设周期短、见效快、对环境影响小,将会进一步受到重视。随着电价体制的改革,当可更恰当地体现和评价水力发电的经济效益,有利于吸收投资,加快水电建设。

(7)风力发电技术

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中风电占有压倒性优势在被利用的可再生能源中风能占了一半以上而风力发电也是可再生能源应用技术中最为领先的近年世界风力发电高速增长前景光明。

目前风力发电的比较主要的和未来发展的主要的技术有:水平轴风电机组技术、海上风电技术、桨变速、功率调节结束、直驱式、全功率变流技术和新型垂直轴风力发电机等等。风电机组单机容量持续增大,利用效率不断提高。

风力发电的好处在于完全没有燃料费,但涉及风况好坏等自然条件、并入电网的入网费用,这些都受风电场地很大影响,风力发电成本随场地条件变化较大。自然能源发电的经济性与地区能源管理系统关系密切。根据2010年10月GWEC和绿色和平国际组织(Greenpeace)的预测今后20年风力发电将成为世界主力电源。

(9)洁净煤技术

洁净煤技术是指从煤炭开发到利用的全过程中旨在减少污染排放与提高利用效率的加工、燃烧、转化及污染控制等新技术。洁净煤技术(CCT)一词源于美国,旨在减少污染和提高效益的煤炭加工、燃烧、转换和污染控制等新技术的总称。

洁净煤技术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直接烧煤洁净技术,这是在直接烧煤的情况下,需要采用的技术措施:①燃烧前的净化加工技术②燃烧中的净化燃烧技术③燃烧后的净化处理技术;二是煤转化为洁净燃料技术,主要有以下四种:①煤的气化技术②煤的液化技术③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技术④燃煤磁流体发电技术。

随着时间流逝,洁净煤技术也在发展。如今研究的重点主要也有几个:①煤炭地下气化技术②工业型煤技术③水煤浆气化技术④煤液化技术以及洁净煤联合循环发电技术等等。

中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以煤为主要能源的国家之一,煤炭在经济发展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当前大力推进洁净煤技术产业化是关键,但存在一系列障碍待克服:包括行业和地区间协调管理力度不足;研究开发力量分散,项目重叠或低水平重复与节能项目环保项目结合不够;技术政策与环保政策能源政策产业政策节能政策高新技术政策等结合和相互支持不够;一些先进的技术达不到国产化商业应用水平;对中国洁净煤技术市场需求了解不足;从研究开发工程示范到商业化应用都存在资金短缺问题,特别是在工程示范或产品试制阶段其中政策障碍是主要障碍.若没有政府政策的强劲推动,洁净煤技术很难得到快速发展并克服其它障碍。

清洁能源技术还有很多种类,比如氢能、化工能等等。在此就不再一一介

绍了。这些技术的发展十分地有意义。能源是事关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以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尽管中国能源消费增长较快,但人均能源消费水平还很低,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三,人均石油消费只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二分之一,石油人均进口量也只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远低于世界发达国家水平。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生产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速度加快,世界各国各地区间的互联互动日益加深。国际社会需要加强合作,共同维护世界能源安全。关乎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关于人类的未来,所以发展清洁能源技术意义非凡,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周中仁,吴文良.生物质能研究现状及展望(J).农业工程学报,2005,12:12-14.

[2]王久臣,戴林,田宜水,秦世平. 中国生物质能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J).农业

工程学报,2007,23(9):277-279

[3]李冰,李凯,扈峥.太阳能光热建筑一体化的应用现状及展望(J).经济日报,2012,32

(4):34-36.

[4]陈颖健,孟浩.太阳能利用技术研究的最新进展(J).高技术通讯,2008,18

(12):1321-1322.

[5]龚宇烈,马伟斌. 我国地热能技术应用现状与产业分析(J).高科技与产业化,2008,

7:34-35.

[6]周支柱.地热能发电的工程技术(J).动力工程学报,2009,29(12),1661-1663.

[7]关根志,左小琼,贾建平.核能发电技术(J).水电与新能源,2012,1:7-9.

[8]游亚戈,李伟,刘伟民,李晓英,吴峰.海洋能发电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前景(J).

电力系统自动化,2010,34(14):1-10.

[9]罗承先.世界风力发电现状与前景预测(J).中外能源,2012,17(3):24-30

[10]赵嘉博,刘小军.洁净煤技术的研究现状及进展(J).露天采矿技术,2011,1:66-69

化工环保论文

化工与环境保护 在现代社会里,人们的衣食往行都离不开化工产品:“化肥”、“农药”保障和促进农作物丰产高产,质地优良、品种繁多的合成纤维极大地丰 富了人们的衣着服饰,合成药物提高人们的抗病防病能力,各种合成材 料被普遍使用于建筑业及汽车、轮船、火车、飞机等制造业,一些化学 品具有耐高温、耐低温、耐腐蚀、耐磨损、高强度、高绝缘等特殊性能,使其成为现代航天航空技术、核技术及电子技术等尖端科学技术不可缺 少的材料。化工已成为国民经济建设的支柱产业。为现代社会和经济发 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化工也不例外,也存在负面效应。在化工产 品生产时,如若处理不好,会对周围的人和环境造成巨大的损害。在化 工生产中常会出现两种问题,一是环境污染和环境保护问题,二是生产 事故问题。对于前者具有损害过程较慢、影响范围较广、持续时间较长 的特点。对于后者具有短时间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损害范围较小、持续时间相对较短的特点。 环保的问题实质也是安全问题。虽然这两个问题研究的出发点和侧重 点有所不同,但总目标是一致的。即以人为本、发展化工生产、造福人 类社会。没有安全的生产就不可能有正常的化工生产,化工环境保护问 题不解决难以有可持续发展的化工产业。在化工行业,生产安全事故与 环境安全事是相互半生的、互为因果的,重大的化工生产安全事故往往 引发重大的环境污染事件。而化工污染的防治与化工安全的实施,在依 据基本原理和采用基本方法等不少方面是相通的,是相互可以借鉴的。 要想保护好环境,首先我们要了解化工行业的特点。对于现代化工行 业它具有一些特点:①生产原料大多是有害危险物品。70%是易燃、易爆、有毒、有腐蚀的化学危险品;②生产工艺参数比较苛刻。多采用高温、 高压、深冷、真空等工艺参数;③生产规模大型化。化工设备种类繁多,体积巨大。④生产过程连续化、自动化。正由于这些特点,化工生产中 处处存在着危险因素、事故隐患,一旦失去控制,事故隐患就会转化为 事故。而这些事故往往是燃烧、爆炸、毒害等多种危害同时发生,对人身、财产和环境造成巨大的破坏。弄清这些对于环境污染的防治是很有 必要的。 而在当前我国化工企业生产引发环境问题的现状又是什么样的呢? 1、各地政府为了促进就业,加大财政收入,支持化工企业的入户。化 工行业作为经济的主要增长点,得到各地政府的大力支持。目前的实际

化工环境保护与安全论文

化工环境保护与安全论文 摘要:我国化工工业正处于全面快速发展阶段,新建和扩建项目很多,在发展化工主营业务的同时,安全和环保问题突出,影响和制约了化工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对一个化工企业来说,安全生产是重中之重,安全不重视,企业的经济效益就无从谈起。要搞好安全生产,就必须解决好职工的安全意识问题。近两年来尽管国家有关部门和企业在安全生产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目前全国化工行业安全生产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大大小小的安全事故不断发生。同时我国政府为了环境保护,造福后代,制定了环境保护法,森林法,水法,大气污染保护法等法令。并要求人民依法行事,保护环境。使他永远生机勃勃,同人类和谐发展。石油化工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随着国民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石油化工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建设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石油化工产品的应用已渗透到人们的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但是,石油化工的发展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时也给周围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关键词:化工安全环境污染环境保护

引言:由于人们对工业高度发达的负面影响预料不够,预防不利,导致了全球性的三大危机: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人类不断的向环境排放污染物质。但由于大气、水、土壤等的扩散、稀释、氧化还原、生物降解等的作用。污染物质的浓度和毒性会自然降低,这种现象叫做环境自净。如果排放的物质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环境质量就会发生不良变化,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存,这就发生了环境污染。 我国自然资源及其利用的基本特征是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少,资源利用率低且浪费严重。我国以占世界9%的耕地、6%的水资源、4%的森林,1.8%的石油、0.7%的天然气、不足9%的铁矿石、不足5%的铜矿、和不足2%的铝土矿,养活着占世界22%的人口;大多数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我国占有的煤、油、天然气人均资源只及世界人均水平的55%、11%和4%。中国最大的比较优势是人口众多,最大的劣势是资源不足。 由于长期沿用以追求增长速度、大量消耗资源为特征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在由贫穷落后逐渐走向繁荣富强的同时,自然资源的消耗也在大幅度上升,致使非再生资源呈绝对减少趋势,可再生资源也显出明显的衰弱态势。 1 化工生产安全 对于化工生产企业,在各类化工产品的生产过程和围绕产品生产的各项活动中,接触的基本上都是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的化学危险品。鉴于化工企业生产的这一特定性质,其安全和环境保护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一旦企业发生了事故和各类环境污染事件,不仅会影响企业职工和周围居民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同时会使企业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会给企业的声誉造成极坏的影响。 现代化工工业的发展,一方面给人类带来了大量的财富和舒适的生活环境,另一方面在消耗大量资源的同时,产生严重的环境污染,使之长期处于高能耗、高污染、高破坏的境地。近年来,环境保护,清洁生产和安全问题困扰全球,受到更多关注。以保护人类健康和安全为目的,以节约能源和环境保护为目标,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已经成为全球环境发展的潮流。第一:节约能源随着社会节能意识的不断提高,继续依靠高消耗、低产出来支撑经济发展是行不通的,必须走资源节约型道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据中国化工行业统计,目前中国化工生产中,作为原料消耗的能源占能源消耗总量的40%,其余60%则作为公用工程消耗。因此,石化行业实现节约发展应从资源的充分利用和降低能耗两个方面入手。集中建设超大型化工园区,已成为当今世界石化和化工工业发展的主流趋势。由于化工行业的产业链特别发达,一体化集中发展可以产生显著的协同效应,将副产品集中利用,合理发展下游产业链,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并带动化工产业的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我国应以国际化的视野,建设高起点、高水平、高质量的现代化工园,搭建化工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平台。 第二:环境保护由于化工产品产能连年的快速增长,化工行业的节能减排不仅要面对多年形成的“顽症”,还要应对新增产能带来的治理压力,新增化工项目无疑成为新的节能减排负担。而化工企业普遍感到节能减排的资金投入不足,要多渠道筹措节能减排资金,重点扶持节能减排的项目,给予企业节能减排技创新补助等。人们对防治污染的认识是逐步深化的。20世纪70年代主要是放在点源治理上,80年代逐步实行防治结合,综合治理,90年代开始实行化工污染全过程控制,到21世纪初,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的理念已为广大企业所认知,成为从根本上解决污染的最有效途径。企业把推行清洁生产、实现循环经济与产品结构调整、企业技术进步和加强企业管理有效结合起来,打造绿色产业链,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提高其自身生存和发展的能力。清洁生产是指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和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消减污染,提高

化工环保与安全论文

化工环境保护与安全 论文 姓名:刘威风 班级:化工11-3 学号:1166115325 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

摘要:我国化工工业正处于全面快速发展阶段,新建和扩建项目很多,在发展化工主营业务的同时,安全和环保问题突出,影响和制约了化工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对一个化工企业来说,安全生产是重中之重,安全不重视,企业的经济效益就无从谈起。要搞好安全生产,就必须解决好职工的安全意识问题。近两年来尽管国家有关部门和企业在安全生产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目前全国化工行业安全生产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大大小小的安全事故不断发生。同时我国政府为了环境保护,造福后代,制定了环境保护法,森林法,水法,大气污染保护法等法令。并要求人民依法行事,保护环境。使他永远生机勃勃,同人类和谐发展。石油化工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随着国民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石油化工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建设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石油化工产品的应用已渗透到人们的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但是,石油化工的发展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时也给周围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关键词:化工安全环境污染环境保护 引言:由于人们对工业高度发达的负面影响预料不够,预防不利,导致了全球性的三大危机: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人类不断的向环境排放污染物质。但由于大气、水、土壤等的扩散、稀释、氧化还原、生物降解等的作用。污染物质的浓度和毒性会自然降低,这种现象叫做环境自净。如果排放的物质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环境质量就会发生不良变化,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存,这就发生了环境污染。 我国自然资源及其利用的基本特征是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少,资源利用率低且浪费严重。我国以占世界9%的耕地、6%的水资源、4%的森林,1.8%的石油、0.7%的天然气、不足9%的铁矿石、不足5%的铜矿、和不足2%的铝土矿,养活着占世界22%的人口;大多数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我国占有的煤、油、天然气人均资源只及世界人均水平的55%、11%和4%。中国最大的比较优势是人口众多,最大的劣势是资源不足。 由于长期沿用以追求增长速度、大量消耗资源为特征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在

化工安全与环保论文

煤尘防爆技术 目录 1 粉尘概念及性质 (1) 2 煤尘的来源 (2) 3 煤尘爆炸原理 (3) 4 煤尘处理技术 (4) 5 煤层注水技术 (5) 6 湿式打眼法 (6) 7 结束语 (7) 8参考文献 (8)

煤尘防爆技术 背景:在机械制造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考评标准中,涉及到粉尘危害及控制的项目较多,如职业危害作业点的划分,职业危害点治理率、达标率、职业危害四项分级,防尘防毒设施设备完好率,以及职业健康监护和现场监督检查等都涉及到粉尘危害点的确定、控制及治理等问题。要做好上述工作,首先对粉尘要有充分的认识,然后才会有针对性的治理、防护办法,最后才能达到控制或减少因粉尘而导致的职业危害、预防相应的职业病的发生。 摘要:粉尘是指能够较长时间悬浮在空气中的固体颗粒,悬浮粉尘是一种气溶胶,其分散媒是空气,分散相是固体粒子.,飘尘是能够较长时间飘浮在空气中的固体微粒(浮游粉尘),浮游粉尘在空气中飘浮时间的长短与粉尘的粒径大小有直接关系,粒径10um的粉尘沉降到地面,一般需要4~9h,粒径1um的粉尘需要数十天,粒径0.5um以下的粉尘,可长时间漂浮在空气中而不沉降。煤尘有爆炸性,无烟煤矿采煤工作面的的煤尘除个别情况外大多数属于无爆炸性煤尘,而烟煤、褐煤煤矿采煤工作面产生的煤尘均属爆炸性粉尘。煤的炭化程度越低、挥发分越高,煤尘的爆炸性就越强。 正文: 1、粉尘性质及其危害 粉尘是指能够较长时间悬浮在空气中的固体颗粒,悬浮粉尘是一种气溶胶,其分散媒是空气,分散相是固体粒子.,飘尘是能够较长时间飘浮在空气中的固体微粒(浮游粉尘),浮游粉尘在空气中飘浮时间的长短与粉尘的粒径大小有直接关系,粒径10um的粉尘沉降到地面,一般需要4~9h,粒径1um的粉尘需要数十天,粒径0.5um以下的粉尘,可长时间漂浮在空气中而不沉降。 可见粉尘粒径多在10um以上。大家比较一致的看法,认为环境空气中直径5um以下的尘粒是引起尘肺的主要有害粉尘,一些游离二氧化硅含量较高的矿物性粉尘,对人体的致纤维化作用很强,我国煤矿岩巷掘进工作面粉尘中的游离二氧化硅含量一般都在10%以上,最高可达到80%,多数在30~40%之间。

化工环境保护与安全课程的论文

论石油企业环境保护与实现可持续发展 摘要:化工企业由于其自身的生产特性,历来都是环保工作的重点单位。自上世纪80年代,化工行业通过开展无泄漏工厂清洁文明工厂的创建等工作,企业的污染物排放情况基本都是满足当时的环保要求。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国家不断加大对环保注视程度,国务院及有关部门通过对排污申报、排污许可证、排污收费制度的改革,以及对企业实施排污口规范化整治、企业环境行为公示第一系列措施,正在逐步规范企业的环境行为,污染治理费用以缴纳的排污贯用在企业经济活动中的比重明显增大。而且,根据环境资源价值理论,污染物排放标准将会趱来越严格,排污收费标准将会越来越高,这是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的必然趋势。在这样的形势下,化工企业要想生存和发展,就必须采取积极的措施消减污染物排放量,适应时代的变革。 关键词:石油工业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

前言:企业作为环境污染物来源的一个主体,是环境保护要控制的源头。环境保护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从目前的国情出发,必须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搞好每一个污染源的治理,做到达标排放是落实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也是工作的难点。必须将环境保护工作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技术措施贯彻于企业的生产过程中。《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二十四条规定:“产生环境污染和其它公害的单位,必须把环境保护工作纳入计划,建立环境保护责任制,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在生产建设或者在其它生产活动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粉尘、恶臭气体、放射性物质以及噪声、振动、电磁波辐射等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只有产生污染物的企事业单位自觉地采取措施防止污染物的产生,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才能步入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来,反之可持续发展也只有在企业积极的参与下才能实现。目前企业内部的环境保护工作与国家的环境保护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着反差。国家政策多,要求高,企业落实少。国家的宏观政策与企业的微观运作存在着差距。往往我们过多地强调和讨论执法监督,强调执法队伍的建设,而忽略企业在环保工作中应发挥的作用和企业自身环保队伍的建设。 一、全面建立环境保护理念,企业发展规划遵循环境影响最小原则 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并不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环境友善产品和技术开发,清洁生产工艺和管理模式的推广实施,已经使合理利用资源,最大限度地选择生产变为现实。科学技术的创新成为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结合点。 目前,企业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环境保护的工作还处于

化工安全环保论文

占地40平方公里,职工总数15000多人,生产99个品种、449个牌号的产品,累计生产石化产品2亿多吨,这一系列巨大数字搭建起的北京燕山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工程量巨大,而这个公司的规模,更像一座小城市。 上世纪80年代,燕山石化公司结合化工行业的特点,提出了“团结、求实、严细、创新”的燕化精神,这种精神不仅体现了石化工业所要求的管理的严密性、工作的科学性和技术的创新性,同时又体现了对安全工作“求实”、“严细”的特殊要求。在提出这一精神的基础上,燕化人也进一步认识到:大型石化企业的安全生产不仅对个人和企业的发展很重要,对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同样重要。所以,进入新世纪以来,公司结合建设和谐社会的理念和科学发展观,又提出了“安全第一、从严治厂、以人为本、健康发展”的安全理念。这一理念的提出,更多体现的的是HSE管理体系的发展。 一、HSE管理体系 HSE是健康(Health)、安全(Safety)和环境(Environment)管理体系的简称,HSE管理体系是将组织实施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的组织机构、职责、做法、程序、过程和资源等要素有机构成的整体,这些要素通过先进、科学、系统的运行模式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形成动态管理体系,或简单地用HSEMS(Health Safety and Environment Management System)表示。HSEMS是国际石油天然气工业通行的管理体系。它集各国同行管理经验之大成,体现当今石油天然气企业在大城市环境下的规范运作,突出了预防为主、领导承诺、全员参与、持续改进的科学管理思想,是石油天然气工业实现现代管理,走向国际大市场的准行证。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是石油勘探开发多年管理工作经验积累的成果,它体现了完整的一体化管理思想。 HSE管理体系所体现的管理理念是先进的,是紧紧跟上时代步伐的,这也正是它值得在组织管理中深入推行的原因。它的管理思想和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注重领导承诺的理念 组织对员工健康和社会安全的承诺,领导对资源保证和法律责任的承诺,是HSE管理体系顺利实施的前提。领导承诺由以前的被动方式转变为主动方式,是管理思想的转变,是管理理念中的一大进步。承诺由组织最高管理者在体系建立前提出,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以正式文件(手册)的方式对外公开发布,以利于相关方面的监督。

化工环保概论论文

化工环保概论 --磷化废水处理 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 班级:09级(4)班 姓名:赵宗攀 学号:20090380429

磷化废水处理 磷化处理是对金属材料及其制件表面进行的一种化学再加工工艺。经磷化处理的金属材料及其制品表面形成浸入性磷酸盐膜层,该膜层与金属基体有良好的结合能力、耐磨性和对涂料的附着能力,因此,机械、钢铁等行业都采用磷化处理技术来制作机械零件的防护层。 磷化废水处理工艺 为使生产废水中的污染物达标排放,工程采用化学沉淀一混凝气浮一活性一炭吸附工艺对酸洗磷化废水进行了处理,出水水质能稳定地达到国家二级排放标准。 废水处理工艺流程针对酸洗磷化废水的特点及磷化排水情况,确定废水处理的重点是去除 PO43-、石油类和Zn2+,工程采用了化学沉淀一混凝气浮一活性炭吸附工艺对酸洗磷化废水进行了处理。 磷化车间含磷废水经调节池调节后,由泵提升至第一级反应器,投加NaOH调设pH值,控制混凝沉淀的最佳pH值8.5~9.0,经过混合反应后,废水中的Zn2+与NaOH起化学反应生成 Zn(OH)2。该废水投加混凝剂FeCL3·6H2O与少量高分子絮凝剂PAM经一级沉淀器反应去除Zn2+后,再进人中间水池。然后再由泵提升至第二级反应器,投加石灰乳澄清液,调整pH值在

10~11,在二级沉淀器内投加混凝剂FeCL3·6H2O与少量高分子絮凝剂PAM,最终钙离子与磷酸根反应生成沉淀去除磷酸盐。废水中的Zn2+及磷酸盐去除后,再经过气浮装置及过滤进一步去除废水中的COD。为了使出水pH值完全达标,设计选用了管道混合器,以便加H2SO4中和后排放。 磷化处理工艺一般包括碱洗除油、热水漂洗、冷水漂洗、酸洗除锈、二次冷水漂洗及磷化等几个步骤。在其过程中,主要产生碱洗废水、漂洗废水、酸洗废液及磷化废液等四种废水,某大型汽车生产企业磷化车间废水及二级标准见表1 。 表1 检测项目单位检测结果二级标准 外观淡绿色液体 磷酸盐(以PO43-计)g·L-1 750 1.0 pH 3.3 6-9 COD mg·L-1L 15.6 150 Cu mg·L-1<1 1.0 Fe mg·L-1L <1 / Ni mg·L-1286 1.0 Zn mg·L-1104 4.0 该大型企业的磷化工艺废水主要含磷、锌、铁、镍、铜、酸、碱等污染物,并具有很高的CODCr值。其中磷化废液外观浑浊并有一种难

化工安全与环保论文

煤尘防爆技术 目录 1粉尘概念及性质 (1) 2 煤尘的来源 (2) 3 煤尘爆炸原理 (3) 4 煤尘处理技术 (4) 5 煤层注水技术 (5) 6 湿式打眼法 (6) 7 结束语 ................... ^7 8 参考文献 (8)

煤尘防爆技 术 背景:在机械制造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考评标准中,涉及到粉尘危害及控制的项目较多, 如职业危害作业点的划分,职业危害点治理率、达标率、职业危害四项分级,防尘防毒设施 设备完好率,以及职业健康监护和现场监督检查等都涉及到粉尘危害点的确定、控制及治理等问题。要做好上述工作,首先对粉尘要有充分的认识,然后才会有针对性的治理、防护办 法,最后才能达到控制或减少因粉尘而导致的职业危害、预防相应的职业病的发生。 摘要:粉尘是指能够较长时间悬浮在空气中的固体颗粒,悬浮粉尘是一种气溶胶,其分散媒 是空气,分散相是固体粒子. ,飘尘是能够较长时间飘浮在空气中的固体微粒(浮游粉尘), 浮游粉尘在空气中飘浮时间的长短与粉尘的粒径大小有直接关系,粒径10um的粉尘沉降到地面,一般需要4~9h,粒径1um的粉尘需要数十天,粒径0.5um以下的粉尘,可长时间漂浮 在空气中而不沉降。煤尘有爆炸性,无烟煤矿采煤工作面的的煤尘除个别情况外大多数属于 无爆炸性煤尘,而烟煤、褐煤煤矿采煤工作面产生的煤尘均属爆炸性粉尘。煤的炭化程度越低、挥发分越高,煤尘的爆炸性就越强。 正文: 1 、粉尘性质及其危害 粉尘是指能够较长时间悬浮在空气中的固体颗粒,悬浮粉尘是一种气溶胶,其分散媒是空气, 分散相是固体粒子.,飘尘是能够较长时间飘浮在空气中的固体微粒(浮游粉尘),浮游粉 尘在空气中飘浮时间的长短与粉尘的粒径大小有直接关系,粒径10um的粉尘沉降到地面, 般需要4~9h,粒径1um的粉尘需要数十天,粒径0.5um以下的粉尘,可长时间漂浮在空气 中而不沉降。 可见粉尘粒径多在10u m以上。大家比较一致的看法,认为环境空气中直径5um以下的尘粒是引起尘肺的主要有害粉尘,一些游离二氧化硅含量较高的矿物性粉尘,对人体的致纤维化作用很强,我国煤矿岩巷掘进工作面粉尘中的游离二氧化硅含量一般都在10%以上,最高可达到80%,多数在30~40%之间。

化工安全与环保论文

云南广播电视大学 云南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题目石油化工装置的安全设计专业化工分析与检测 院系化学工程学院 姓名赵海林 学号20091108225 指导者张正惠 评阅者

引言- 4 - 1.石油化工事故举例及原因分析- 4 - 2.国外现行装置安全设计- 5 - 3.石油化工装置危险因素- 5 - 3.1中毒危险............................................................................................................. - 5 - 3.2火灾爆炸危险..................................................................................................... - 6 - 3.3反应性危险......................................................................................................... - 6 - 3.4负压操作............................................................................................................. - 6 - 3.5高温操作............................................................................................................. - 6 - 3.6低温操作............................................................................................................. - 7 - 3.7腐蚀..................................................................................................................... - 7 - 3.8泄漏..................................................................................................................... - 7 - 3.9明火源................................................................................................................. - 7 - 4.工艺路线选择的安全考虑- 7 - 4.1尽量选用危险性小的物料................................................................................. - 8 - 4.2尽量缓和过程条件苛刻度................................................................................. - 8 - 4.3删繁就简避开干扰及本质安全......................................................................... - 8 - 4.4尽量减少危险介质藏量..................................................................................... - 8 - 4.5减少生产废料..................................................................................................... - 8 - 5.工程设计的安全- 8 - 5.1 物料危险性的描述............................................................................................ - 9 - 5.2过程条件............................................................................................................. - 9 - 5.2.1组合操作单元间衔接...................................................................................... - 9 - 5.2.2密封和密封系统............................................................................................ - 10 - 5.2.3减少危险介质进入火场................................................................................ - 10 - 5.2.4设备的超压保护............................................................................................ - 10 - 5.2.5压力泄放与放空............................................................................................ - 10 - 5.2.6吹扫和置换.................................................................................................... - 11 - 5.2.7与系统的隔离................................................................................................ - 11 - 5.2.8公用工程供应................................................................................................ - 11 - 5.2.9非常工况处理................................................................................................ - 11 -

化工环保论文

化工废水处理与环境保护 吕佳 (化学与化工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10-2班,1066115233) 【摘要】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我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化工行业渗透在各个方面,与人们的衣、食、住、行密切相关,是国民经济十分重要的一部分,而化工行业排出的废水量占全部废水量的22%,居第一位。本文是根据平时课程所学与化工生产过程的特点主要从化工生产的一个方面即有关化工废水处理与环境保护的一篇综述。主要介绍了有关废水处理的方法以及化工废水对环境的影响。 【关键字】化工废水、环境保护、处理方法 一综述 1.1化工生产的特点 化工生产具有易燃、易爆、易中毒,高温、高压,有腐蚀等特点。因而,较其他工业部门有更大的危险性。化工生产有四个特点:(1)化工生产使用的原料、半成品和成品种类繁多,绝大部分是易燃、易爆、有毒害、有腐蚀的危险化学品。这给生产中的这些原材料、燃料、中间产品和成品的贮存和运输都提出了特殊的要求。 (2)化工生产要求的工艺条件苛刻。有些化学反应在高温、高压下进行,有的要在低温、高真空度下进行。如由轻柴油裂解制乙烯、进而生产聚乙烯的生产过程中,轻柴油在裂解炉中的裂解温度为800℃;裂解气要在深冷(-96℃)条件下进行分离;纯度为99.99%的乙烯气体在294kPa压力下聚合,制取聚乙烯树脂。(3)生产规模大型化。近20多年来,国际上化工生产采用大型生产装置是一个明显的趋势。以化肥为例,20世纪50年代合成氨的最大规模为6万t/a;60年代初为12万t/a;60年代末,发展到30万t/a;70年代发展为54万t/a。乙烯装置的生产能力也从50年代的10万t/a,发展到70年代的60万t/a。裂解炉单台炉的生产能力从4.5万t/a达到10万t/a。采用大型装置可以明显降低单位产品的建设投资和生产成本,提高劳动生产能力,降低能耗。因此,世界各国都积极发展大型化工生产装置。但大型化会带来重大的潜在危险性。(4)生产方式的高度自动化与连续化。化工生产已经从过去落后的手工操作、间断生产转变为高度自动化、连续化生产;生产设备由敞开式变为密闭式;生产装置从室内走向露天;

化工安全与环保论文

专业:年级:选题类别:化学工程与工艺XX级X班研究综述类 学号:姓名:成绩: XXXXXXX XXX

磷肥生产中废渣的综合循环利用 【摘要】磷肥工业废渣主要来自磷酸生产中产生的磷石膏,普钙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酸性硅胶等等。这些废弃物不仅占用大量土地,还会造成土壤、水体污染。本文将介绍磷石膏与酸性硅胶的治理和综合利用技术。 【关键词】磷肥,废渣,磷石膏,副产硅胶,治理,利用 一、序言 磷石膏是硫酸法萃取磷酸的副产物,每生产1 t磷酸可生产4.5 t~5.5 t的磷石膏,据专家估计,我国每年排放的磷石膏将近30M t。磷石膏的堆放不仅占用了大量的土地资源,还由于风蚀、雨蚀造成对大气、水系以及土壤的污染,并且磷石膏的堆场建设费和维护费用用亦相当的昂贵。 多年来中国磷肥工业废渣的开发研究以及利用主要集中在磷石膏等废渣上,而对另一种急待开发利用的废渣含氟硅胶不够重视。每年副产1.5万吨以上的含氟硅胶,由于排放含氟硅胶而夹带走的8~10%氟硅酸溶液便有6万吨,对环境污染较为严重,也是氟资源的极大浪费。本文也将介绍磷肥工业含氟硅胶的来源及治理的必要性,期待得到人们的关注。 二、磷石膏与硅胶的来源 (一)磷石膏废渣的来源 磷石膏是磷肥工业主要的固体废弃物之一,它主要是磷铵等高浓度磷肥的基础原料湿法磷酸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我国发展大型磷酸装置,磷石膏的综合治理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磷石膏一般为浅黄、浅灰或黑灰色的细粉状固体,含水率20%~30%,容重0.733~0.880g/cm3;粘性较大、流动性差,呈酸性,略有异味;主要成分为CaSO4·2H2O,并含有少量的SiO2、A l2O3、Fe2O3、C aO、M gO,微量的重金属离子及放射性元素,及未分解的磷矿粉、P2O5、F-和游离酸等杂质。 湿法磷酸生产是用硫酸分解磷矿粉,生成溶液磷酸和硫酸钙结晶。硫酸钙是石膏的主成分,因此,硫酸钙通称为石膏。湿法磷酸生产所产生的石膏,因含有磷,故称磷石膏。 各矿脉的磷矿的组成千差万别,所以每生产1t磷酸(P2O5,下同)。所产生的磷石膏数量也不相同,大约在4.5~5.5t范围内。按本世纪末湿法磷酸年产量300万t计,设磷石督含游离水2%,则磷石膏每年实物排出量将达1680~2000万t。 湿法磷酸生产,由于反应条件(主要是温度和硫酸浓度)不同,硫酸钙可以有不同的水合物。 反应方程式为:CaF(PO4)3+5H2SO4+5·nH2O=5 CaSO4·nH2O+3H3PO4+HF 硫酸钙有三种不同的水合结晶型态,即CaSO4·2H2O,CaSO4·1/2H2O,CaSO4。根据我国磷矿资源情况。国内大多采用二水物法土产泄法磷酸。本文论述的磷石膏均指二水硫酸钙。 (二)硅胶废渣的来源及性质 含氟硅胶(主要成分为SiO2)主要来自含氟废气吸收过程及利用氟硅酸溶液制备氟化物(主要是氟化铝、冰晶石及氟化钠)的加工过程。这些硅胶都夹带相当数量的氟化物。 氟化物指含负价氟的有机或无机化合物。与其他卤素类似,氟生成单负阴离子(氟离子F-)。氟可与除He、Ne和Ar外的所有元素形成二元化合物。从致命毒素沙林到药品依法韦仑,从难熔的氟化钙到反应性很强的四氟化硫都属于氟化物的范畴。无机氟化物的水溶液含有F-和氟化氢根离子HF2-。少数无机氟化物溶于水而不显著水解。无机氟化物的例子有氢氟酸(HF)、氟化钠(NaF)和六氟化铀(UF6)。从反应活性上看,氟化物与氯化物和其他卤化物有显著不同,由于半径/电荷比小的缘故而溶剂化倾向更强更趋近于氢氧化物。Si-F键属于单键中键能较高的一类,其他硅卤化物则很容易水解。

化工环保论文

化工环保论文 学生姓名*** 论文名称电子工业清洗废水的试验究院(系)名称化学与化工学院 专业名称应用化工技术 年级班级20**级**班

目录 内容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引言 (2) 1试验材料与方法 (2) 1.1试验材料 (2) 2.1试验方法 (3) 2高铁酸钾投加量对氧化效果的影响 (4) 2.1投加方式对氧化效果的影响 (5) 2.2正交试验结果分析 (5) 2.3试验结果的重现性 (5) 2.4吸附等温线(25℃) (5) 2.5最佳反应条件 (6) 参考文献 (7)

内容摘要:通过化学反应和传质作用来分离、去除废水中呈溶解、胶体状态的污染物或将其转化为无害物质的废水处理法。电子工业清洗废水是较难生物降解的工业污水之一,因此,须采用其他方法对其进行处理。文章通过室内烧杯试验研究了采用高铁酸钾氧化法处理该种废水的影响因素和方法,当该种废水的COD浓度在500~800mg/L范围内时,调整废水pH=2左右,投加量高铁酸钾3g/L左右,并分次投加,则当反应时间超过30min后,其COD的去除率可达40%左右,且效果稳定。活性炭吸附可以进一步去除高铁酸钾反应出水的COD,当活性炭投加量高于10g/L,吸附反应5h时,出水COD低于100mg/L,符合排放标准。 关键词:电子工业;清洗废水;高铁酸钾氧化;活性炭吸附 Abstract: The effect of chemical reaction and mass transfer to separate, remove the waste water was dissolved, colloidal contaminants or transform them into harmless substances in waste water treatment method. Electronic industry cleaning wastewater is biodegradable industrial wastewater difficult one, therefore, must be processed by other means. By Indoor jar test study potassium ferrate oxidation by this type of wastewater treatment and methods of influencing factors, when this kind of effluent COD concentration of 500 ~ 800mg / L range, adjust the water is about pH = 2, adding the amount of potassium ferrate 3g / L or so, and fractionated dosing, when the reaction time more than 30min, the COD removal rate of up to 40%, and the effect is stable. Activated carbon adsorption can be further removed the effluent potassium ferrate reaction COD, when the activated carbon dosage of more than 10g / L, adsorption 5h, the effluent COD less than 100mg / L, to meet emissions standards. Keywords: Electronics Industry; cleaning wastewater; potassium ferrate oxidation; activated carbon adsorption

化工企业环境保护探讨论文.doc

艺较少,同时水平不高,没有关键共性技术,许多精细化工行业中产生的高浓度废水很难降解,或高浓度氨氮废水削减技术非常传统,效果不佳,不能形成有效的环境保护支撑,使得化工企业环境保护方面十分松散。 1.3环境保护理念较弱 尽管当下节约资源及环境保护是中国的基本国策,其强调的是节能减排、环境保护、清洁生产,这已是化工行业发展方式转型的推动力,也是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不过现阶段还有许多企业不注重资源节约,忽略环境保护工作,缺乏环境保护意识,没能树立正确的环境保护理念,常常是被动式环境保护,参与环境保护工作的积极性不高[3]。 1.4环保监督工作缺失 中国目前的基层环保部门均是双重领导的情况,特别是区域中环保部门是区域政府的管理范围,具体执法时地方保护主义性质较为严重,导致各项执法效果不佳。现在实行的化工企业环保问题处理方面存在法律法规缺失,不能真正为环境执法工作提供保证,尽管化工企业已经开始注重环保工作,但其间仍存在许多问题,严重制约了中国循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改进策略 2.1加强环保制度的完善

应构建科学合理的环保制度,降低化工企业违法成本及风险。中国颁布的新环境保护法中指出,企业要构建科学合理的环境保护责任制度,严格明确相关人员的责任。化工企业要严格落实各项环保责任制,并注重政府环保部门核定的排污总量,全面分析企业的违法成本及风险,确定适宜于自身的环境保护指标目标,以此构建环保监测制度,采用专用设备和专业人员,以先进的处理技术定期测定污染物的排放量,从而掌握污染物排放及其生产控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从而合理降低化工企业的违法成本及风险[4]。 2.2加强环保工作体系建设 环境保护关系到化工企业的各项环保工作管理,要有相应的监督与测试工作,监督检查化工企业中三废的治理情况,基于此提出适当的环保建议。同时,还应进行企业内部环境监测,掌握各项原始数据,构建科学合理的环保设备运行台账,强调环保资料归档及统计工作的重要性。定期上报各种环境保护数据及报告,包括对员工的环保宣传、培训与考核等方面的工作,加强环保工作体系建设,确保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2.3树立环境保护理念 化工企业要树立科学的环境保护理念,强化社会责任感,并顺应现代化社会发展潮流,承担起自身的环境保护社会责任。污染治理工作不可沿用传统的治理方式及理念,要强调防患于未然,预防为主且防治结合。生产经营中不能忽略自身企业给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要注重对环境及社会的贡献,积极推行会计理念,从而将环境保护及节能减排等方面工作理念充分渗透于各个

环境保护研究论文(共4篇)

环境保护研究论文(共4篇) 环境保护研究论文由会员“真的爱你”投稿精心推荐,小编希望以下多篇范文对你的学习工作能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第1篇:环境保护研究论文给你一篇环境保护研究论文的写作范例,你可以参考它的格式与写法,进行适当修改。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森林资源破坏严重,尤其是秦岭南麓陕南地区的森林生态环境逐渐恶化,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保护秦岭山区尤其是秦岭南麓陕南地区森林生态环境刻不容缓。 关键词:林业;生态环境;保护 1秦岭南麓林业生态环境状况 秦岭南麓的陕南地区约有96%的面积属于长江流域,4%属于黄河流域,境内森林覆盖率55.55%,森林以天然林为主,天然林面积约占全区域面积的45.1%,森林覆盖率居陕西省之首。但是,秦岭南麓森林生态环境依然面临着许多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水土流失严重 陕南地区水土流失以水力侵蚀为主要,部分区域滑坡塌方等侵蚀严重。地质状况复杂,山势陡峭,岩石褶皱强烈。暴雨频繁、盲目开荒、徒坡耕种和露天开矿等,是造成水土流失的重要原因。 1.2森林面积减少 20世纪50年代以来,由于连续采伐和毁林开荒,秦岭山地森林面积不断减少,大约还有2.47104hm2,较解放初期减少12.3104hm2,森林覆盖率由64%下降到45.6%。 1.3地质灾害频发 由于陕南地区气候环境、地形状况复杂,加上人们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导致滑坡、洪灾、崩塌及岩溶等地质灾害频发。 1.4传统生活方式影响 由于历史等诸多原因,陕南地区大量人口长期依山而居、靠山吃山,传统生产生活方式对自然资源过度依赖,生态问题日益严重。而陕南地区又是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最重要的水源涵养区,也是国家主体功能区划确定的生态保护功能

化工环保概论论文

一、印染废水处理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近半个世纪以来,随着印染工业的迅速发展,印染废水随之成为水环境的重点污染源之一,且排放量连年递增,加之印染工业生产工序的复杂,导致印染废水的产生量极大,对我国水环境的保护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因此,研究印染废水处理技术已经迫在眉睫。况且,由于印染工序的复杂,致使印染废水排放量大、色度深、浓度高、可生化性低、PH 值变化大,加之,工序和染料使用的不同,印染废水的成分也有很大不同,这对印染废水的处理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更好地保护我国的水环境,研究出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印染废水处理方法可以缓解我国水资源严重匮乏的问题,对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当前,国内外印染废水处理的方法非常多,主要方法有:物理法(如重力分离、离心分离、萃取、过滤等);化学处理法(如中和法、化学沉淀法、混凝沉淀法、化学氧化还原法、焚烧法等);电解法(如电解氧化还原、电解凝聚和电解气浮等);物理化学处理方法(如浮造法、吸附法、电渗析、超过滤膜法等);生化处理(好氧法、厌氧法、好氧—厌氧法)以及一些新技术(如放电等离子体技术、超临界水

氧化技术、超声波技术等)。由于印染废水的特点,一种方法通常很难达到标准,通常使用以上几种方法的组合。 目前,印染废水处理已形成一套典型的处理流程,可归纳为三级处理:一级处理,主要是去除较大的纤维和颗粒物及其他易沉杂质,为后续处理作准备,处理设备为格栅、调节池等;二级处理,去除印染废水中的大部分污染物,典型工艺是物化法-生物法(厌氧生物处理-好氧生物处理);三级处理(高级处理),主要处理对象是难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微生物及其他溶解物质.有时,三级处理不是为了排放,而是为了直接回用,以物化法为主要处理方式[1]. 三、印染废水的处理方案及可行性分析。 为了使印染废水得到更好的治理,本文结合某工厂的实际情况,设计了针对该工厂印染废水处理的方案,并对处理方案进行了可行性分析。 3.1所选工厂废水的成分分析: 印染废水是指印染加工过程中各工序所排放的废水混合而成的混合废水。主要包括: 预处理阶段(如烧毛、退浆、煮练、漂白、丝光)排放的退浆、煮练、漂白、丝光废水; 染色阶段排放的染色废水; 印花阶段排放的印花废水和皂洗废水; 整理阶段排放的整理废水[2]。 退煮废水: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