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生物化学课程小论文

运动生物化学课程小论文
运动生物化学课程小论文

从运动生物化学的角度分析中长跑时体内

三大供能系统的代谢特点

经过一个学期的运动生物化学这门课的了解和学习之后,我知道生物化学是研究人体运动时的化学变化即物质代谢及其调节的特点和规律,研究运动引起的体内分子水平适应性变化及其机理的一门科学。

随着体育科学的发展,运动训练的科学化水平已不断提高,从分子水平上阐明人体运动时的变化规律是当前体育科学发展的要求之一。可以说,现代竞技体育的激烈竞争要求运动员在生物极限范围左右发挥自己的能力。

在人体内有三大供能系统,它们是:ATP-磷酸肌酸供能系统、无氧呼吸供能系统和有氧呼吸供能系统。

(1)ATP在肌肉中的含量低,

当肌肉进行剧烈运动时,供能

时间仅能维持约1~3秒。

之后的能量供应就要依靠

ATP的再生。这时,细胞内的

高能化合物磷酸肌酸的高能磷

酸键水解将能量转移至ADP,

生成ATP。磷酸肌酸在体内的

含量也很少,只能维持几秒的能量供应。人在剧烈运动时,首先是ATP-磷酸肌酸供能系统供能,通过这个系统供能大约维持6~8秒左右的时间。这两项之后的供能,主要依靠葡萄糖和糖元的无氧酵解所释放的能量合成

ATP。无氧酵解约能维持2~3分钟时间。

(2)由于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易导致肌肉疲劳,所以长时间的耐力运动需要靠有氧呼吸释放的能量来合成ATP。

综上所述,短时间大强度的运动,如100米短跑,主要依靠ATP-磷酸肌酸供能;长时间低强度的运动,主要靠有氧呼吸提供能量;介于二者之间的较短时间的中强度运动,如400米跑,则主要由无氧呼吸提供能量。

对于中场跑项目我们大概可以把它分为三个阶段:起跑阶段,途中跑阶段和冲刺阶段。不同的阶段供能系统也不同。

(1)起跑阶段

一般是靠ATP-CP系统供能,ATP(三磷酸腺苷)和CP(磷酸肌酸)都是储备在细胞中的功能磷酸化合物。肌肉在运动时ATP分解供能约为1~3s,然后是由CP供能,cp在肌酸激酶(CK)的催化下,可以使得ADP 再次合成ATP,维持6~8S,他是功能最快速的供能系统。

如果想要运动员在起跑就占据一定的优势,那就需要最大限度的提高CP的浓度,这样就可以延长功能的时间。另一个目的就是要使得CK酶活性提高,从而有利于爆发力的增强。

(2)即将进入途中跑阶段

身体运动是由糖酵解系统供能的。糖酵解供能系统供能的特点:糖在无氧条件下分解供能,生成乳酸(乳酸增多使得肌肉酸疼,运动能力下降)。

(3)途中跑阶段

在中长跑项目中, 途中跑主要是由有氧氧化系统供能。糖在有氧条

件下分解不会产生乳酸。所以其供能时间较长,可以更好的保持较高的运动强度。

乳酸是酸性产物,如果在体内堆积过多,就不可抗拒地使体内酸碱平衡遭到破坏,从而使代谢水平下降,而难以保持较高的运动强度。为了克服这种现象,只有通过发展有氧代谢能力来解决运动中乳酸堆积的问题。

无氧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乳酸要靠有氧代谢来清除,否则,机体就会由于乳酸的堆积,而引起酸中毒,这样就难以维持高强度的运动,也就是说速度耐力难以体现出来。同时,有氧代谢能力越强,运动员的机体恢复得越快,这种恢复不仅仅体现在运动后的恢复,而且还应该包括运动过程中的恢复,机体得到了恢复,运动员才能承受更大的运动量刺激,而建立新的新陈代谢平衡,从而取得好成绩。

(3)冲刺阶段

有氧呼吸无氧呼吸都有,呼吸加深加大,有氧呼吸也不能满足机体需要,腿部肌肉进行无氧呼吸来补充能量的不足。

综上所述,我们只有通过对以上的三大供能系统的了解,才能不断的提高中长跑的运动成绩。有了运动化学作为基础,我们对能量供应进行研究,对供能系统不断的提高,从而提高我们的运动成绩!

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

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 ——我国旅游业发展状况分析及政策建议 学号:2010241096 姓名:虎媛媛

【摘要】21世纪旅游业的发展有着光辉的前景,中国作为亚太地区的大国,旅游业的发展更是生机勃勃,被称为朝阳产业,说明了它的发展前途和生命力。本文主要通过对影响旅游发展的多因素分析,建立以旅游收入为被解释变量,若干影响因素为解释变量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并应用2010年中国各省、市、自治区、直辖市截面数据回归得到的模型,对中国的旅游发展显著因素分析和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旅游产业可支配收入旅游业投资国际游人数 (一)引言部分 旅游业是旅行社业、住宿业、交通业、商业等相关产业的集合,是一种关联带动作用较大的综合性产业,旅游业的发展不仅对增加就业和扩大内需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且对优化产业结构、增加国家外汇收入、促进国际收支平衡和加强国家、地区间的文化交流具有深远影响。而且我国旅游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巨大。 (二)研究目的 通过收集数据,建立模型来对影响我国旅游收入的因素进行研究分析,一方面力求为增加旅游收入的方法研究指出明确的方向,另一方面通过模型的分析针对重要的影响因素提出对增加旅游收入的一些建议。 (三)建立模型 Y i=β0+β1X1+β2X2+β3X3+μi 其中,Y为旅游企业营业收入(万元),X1为居民可支配收入(元),X2为旅游业固定资产(万元),X3为国际游人(万)人次。居民可支配收入是影响国内旅游收入的因素代表,国际游人是影响国际旅游收入的因素,而旅游固定资产则体现了旅游产业的发展规模。 为了避免时间序列的非平稳性,本模型使用截面数据。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旅游年鉴》等,在经过大量分析比较后,所取样本数据见下表:单位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旅游人数(万人次) 入境旅游人数 9790.8 9166.2 10903.8 12029.2 12494.2 13187.3 国内出境人数 1660.2 2022.2 2885.0 3102.6 3452.4 4095.4 国内旅游人数 88000 87000 110000 121000 139000 161000 Y X1 X2 X3 北京 3071382.89 17862.4 8315358.66 310.38 天津 330210.32 13616.27 720569.77 50.6 河北 311638.33 9364.84 3013441.43 47.36 山西 241734.11 8384.18 1230965.15 24.8 内蒙古 99536.06 8137.02 924768.53 43.94 辽宁 597119.74 9275.86 3906459.27 92.94

有关化学教学专业导论论文.doc

有关化学教学专业导论论文 化学教学论是培养中学化学教师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增强高师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化学教学论的学习效果。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篇一 《多媒体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1、多媒体应用教学存在的问题 多媒体技术存在着一定的教学优越性,但是在一定程度上而言,弱化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工作中,教师与学生应为主体作用,教师进行讲解,学生进行思考以及发问,过多的运用多媒体技术,只会使得教师以来与此,板书被此取代。不仅如此,还能够影响学生科学思维方式的形成,学生应在接收知识之后进行自我思考,过度的运用多媒体技术,会使得失去自我反思的过程,只依靠多媒体技术进行答疑解惑。换一个角度进行考虑,多媒体技术也容易受到盲目运用,在课堂教学设计的过程当中,教师应清楚明白课堂的主体是围绕教师与学生展开的,因此,教学模式应是传统的板书与适量的多媒体教学课件组成的,在课堂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应按照一定的步骤进行,设计提问过程,检验学生复习情况过程,板书设计等,课件可以在任何时候出现,从而起到一个补充调节的作用。 2、解决多媒体技术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2.1促进多媒体技术与化学教学的自然结合

多媒体技术与化学教学内容的有机结合,是一种教学方式的改革,是一种突破与创新,为了能够使这种教学方式更好地被学生们接受,教师就要不断地更新个人的教学观念,并对化学基础知识进行整合,能够做到清晰地给学生们讲解。备课时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将所讲知识与多媒体进行结合,在课件上充分地展示出重点以及难点,使得学生们能够提高自身的认知水平并加深对于课程的印象。 2.2正确处理好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关系 教学过程其实是学生与教师进行情感交流的过程,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不应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模式,二者应进行有机结合,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化学是一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学科,学生在进行理论知识的教授之后,应进行实验实践的过程,而教师在讲解课程的过程中,要向学生提供相应的足够资料,并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学习空间与机会。 2.3努力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 教师是一个团体,只有教师整体的素质都有所提升,才能保证教学方法不落俗套,新颖别致。教师除了要掌握专业知识之外,还要掌握计算机技术,这样才能够进行课件的设计,进行多媒体的运用,除此之外,还要掌握教育心理学的一些内容,能够对学生的基本心理进行一定的分析,并在课件中进行体现。为了确保多媒体技术教学的落实,教育部门应创立能够掌握化学基本框架以及一定的计算机技术的教师组织团体,这样才能够保证教师团体的基本素质与职能。 篇二 《科学素养理念下高中化学教学设计论文》

《小城镇建设》课程论文

内容提要 在**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镇小城镇建设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按照要求,通过收集资料与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式,我们进行了详细的小城镇建设调研工作。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我国的政策注重于对城市的快速发展,并打破传统的户籍等因素限制,致使***镇的城乡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大量的农民涌入大中城市,致使城乡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贫富差距进一步加大,“十二五”期间,我国政府提出改变经济发展模式,这有利于小城镇的城乡结合发展的模式。现针对***镇城乡建设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对的建议。 关键词:小城镇建设模式

目录 一、小城镇建设概况------------------------------------------1 二、我镇小城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3 三、小城镇建设的几点建议------------------------------------3

***镇建设情况、问题与建议 在**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镇小城镇建设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按照要求,通过收集资料与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式,我们进行了详细的小城镇建设调研工作。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我国的政策注重于对城市的快速发展,并打破传统的户籍等因素限制,致使***镇的城乡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大量的农民涌入大中城市,致使城乡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贫富差距进一步加大,***镇有些农村地区出现了大量“土地荒废”的不良现象。大量的留守儿童以及老人维系着农村的生产生活。尽管,这些人口流动对大中城市的繁荣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但是,并不利于我国小城镇的发展。“十二五”期间,我国政府提出改变经济发展模式,这有利于小城镇的城乡结合发展的模式。现针对***镇城乡建设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对的建议。 一、小城镇建设概况 ㈠调研范围及小城镇概况 1.小城镇调研范围 建成区外的二个小城镇,共辖150个行政村,300个自然村。 2.人口及资源基础资料 镇域总面积111平方公里,镇区建成面积1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4851亩,林地面积6797.95亩。小城镇共有人口118940人,其中,从事农业95991人(其中从事林业6020人,牧业4263人,渔业874人),工业7610人,建筑业20754人,交通运输业6186人,商饮服务业 8663人。 3.能源使用情况 小城镇镇域共有沼气池14个,年使用煤炭414674.5吨,秸杆14119.5吨,煤气90吨。 4.主要工业企业情况 小城镇镇域形成以米粉、木树粉、家具、空心砖等为主导产业的工业企业共14家,职工总人数901人,年工业产值26330万元,年利润2439万元。企业占地面积36321.41Hm2,建筑面积41228M2,年用电量4000393KW.H,年用水量152420吨,每年排出废水550吨,废渣 81.8吨。 5.主要交通道路情况 小城镇镇域主要交通道路32条,总长207.63千米,总面积2267480平方米。

课程与教学论(语文)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课程与教学论(语文)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40102) 一、学科简介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是课程与教学论的分支学科,本学科在语文教学领域体现了课程论与教学论的统一。课程论研究教什么的问题,教学论研究怎么教的问题,二者必须统一,而以课程论为主。本学科在继承中国百年语文教育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努力体现当代国际教育界课程科学和教学科学研究成果,力图揭示语文教育的规律,凸现课程与教学理论在语文教育实践中的作用。本学科根据我国语文教育的现状和需要,侧重于语文课程与教学的设计和实施,希望能给语文教育研究者和语文教师提供直接的、具体的帮助。 二、培养目标 1.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遵纪守法,师德优良,有较高的文化素养,积极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热爱教育事业,有为语文教育事业献身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2.较为熟练的掌握一门外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3.具有比较宽厚的教育专业理论基础,了解国内外课程与教学论发展的动向和趋势,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和创新意识。 4.具有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理论知识和语文教育的实践能力,能够承担语文教育学科的教学和科研工作,能够领导和管理语文教育实践,能够进入学科前沿并找到创造发明的突破口,具有语文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的创新观念和创新能力。 5.经过三年的培养,成为政治素质、业务素质等综合素质较高的创造性人才,能够适应高等师范院校、科研机构的教学和科研工作,能够适应文化、出版、宣传部门的理论工作和实际工作。 三、研究方向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四、学习年限 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学习年限为三年,要求至少修35学分。其中: 1.公共学位课修8学分; 2.学科基础课至少修6学分;

计量经济学期末课程论文

计量经济学期末课程论 文 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A N H U I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F I N A N C E&E C O N O M I C S 论文题目中国经济增长影响因素分析 院(系)经济学院 所在班级 2012级经济学四班 姓名胡义全 学号 日期 2014年12月23日 中国经济增长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经济增长速度更是举世瞩目。本文采用经济增长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对1980~2009年中国经济增长因素进行研究,分析了物质资本、消费、财政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建立计量模型,寻求这些变量与中国国民产出的数量关系,进行定量分析,对模型进行检验。关键词:消费、投资、经济增长、财政支出 一、文献综述 (一)经济增长理论 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生产商品和劳务能力的扩大。在实际核算中,常以一国生产的商品和劳务总量的增加来表示,即以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的(GDP)的增长来计算。经济增长是经济学研究的永恒主题。

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以社会财富的增长为中心,指出生产劳动是财富增长的源泉。现代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知识、人力资本、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二)影响因素的分析 从古典增长理论到新增长理论,都重视物质资本和劳动的贡献。物质资本是指经济系统运行中实际投入的资本数量.然而,由于资本服务流量难以测度,在这里我们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亿元)来衡量物质资本。居民消费需求和政府投资也是经济增长的主导因素。 经济增长问题既受各国政府和居民的关注,也是经济学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在1978—2008年的31中,我国经济年均增长率高达%,综合国力大大增强,居民收入水平与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居民的消费需求的数量和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我国目前仍然面临消费需求不足问题。因此,研究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对我国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进行实证分析,可以更好的理解消费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作用。二、数据收集与模型的建立 (一)数据收集

化学教学论复习总结

化学教学论 第一章 1.奏章学堂章程,1903年规定标志着化学课程在我国教育制度中正式确定了自己的位置,化学教育体系进入成型期 2.通常被教师或研究者采用的研究方法有调查法,采访法,实验法统计分析法和内容分析法等 3.它的研究对象是大学前化学教学系统及研究化学教学中教育学的联系,相互作用及其统一 4.2000年初,教育部正式启动了基础教育新一轮的课程改革 5.科学素养框架构建的化学课程包括一科学内容,二科学对社会的影响,三科学的推理过程,四,科学的社会历史发展五对科学的积极态度 6.我国自1996年起公众的科学素养,至少应该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个是对科学术语和概念的基本了解,二,对科学研究过程和方法的基本了解,三是对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相互关系的基本了解 第二章 1.化学课程的基本组织形式: 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基础课程、拓展性课程与研究型课程;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 2.化学课程目标的内容特征:突出科学探究目标;立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目标;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3.合成路线的内容标准描述方式的多样化: 一般应符合四个要素,也称abcd法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表现程度。行为主体a是学生通常省略,行为条件c是指影响学生学习结果的特定方式或范围的限制,有时也可以省略行为。行为动词b、行为条件c和表现程度d在目标中的地位或顺序不同,往往导致内容标准表述方式的不同 4.基础化学课程面临的挑战(论述) 具体要求: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司机应被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改变课程评价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小城镇建设论文4

一村一大学员毕业论文(小城镇建设) 桂阳县城镇建设规划的反思与对策 电大“一村一大”学员 【摘要】:如果城镇规划不合理,或滞后,就会使得城镇经济发展先天不足,甚至出现今年建明年拆的现象,造成大量的浪费。因而,小城镇建设的迅猛发展需要前瞻性的科学、合理的规划,本文论述了桂阳县城镇建设规划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城镇建设规划反思对策 引言 近年来,我国小城镇建设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既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又使得小城镇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日益上升。而桂阳县的城镇建设发展迅猛,成绩更加喜人。小城镇建设的迅猛发展需要前瞻性的科学规划,本文论述了桂阳县城镇建设规划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一、桂阳县城镇建设规划存在的问题 1、城镇建设规划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滞后现象普遍以前桂阳城镇建设规划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城镇建设规划多是停留在纸上画画,墙上挂挂,建几条街,盖几栋楼,内部工业、商业、住宅等各功能区分布不尽合理,混杂现象普遍。即使规划定下来,也常常缺乏长远目光和科学性。比如,陶瓷城规划在市中心的北边就不合理,而且还有一个中学就在工厂包围之中。陶瓷城数十条烟囱象“黑龙”一样不断地向空中排放大量的有害物质,人们的健康受到越来越大的威胁。据统计,北流市近几年呼吸道感染发病率较前几年大幅增加。而如今,要治理污染不但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而且治理污染的技术、治理污染的效果都是一个令人头痛的问题,而如果要搬迁,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况且陶瓷税收是北流市财税支柱,搬迁是何其的困难。 2、城镇建设规划缺乏公众参与制度城镇建设规划领导干预过多,“长官”规划现象严重,规划缺乏公众参与制度,使得有些规划蓝图即使变成事实,我们的老百姓也

课程与教学论论文

数学课程论与教学 “课程是替照国家的教育方针,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状况,为在一定时期内使学生达到规定的培养目标,完成规定的教育住务而设计的教育内容”,“中学数学课程是按照社会的要求,根据巾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对经过选择和教学祛加工的数学知识所形成的数学学科体系”。按照这种理解,中学数学课程主要包括中学教学计划、中学数学教学大纲祖中学数学教材等项目。教学计划是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健的有关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它对中学教育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各科教学目的、各门课程开设的顺序、课时分配和学年编制等作了明确规定。教学大纲则是根据教学计划,以纲要形式规定的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它规定了学科的教学目的任务、知识范围、深度及其结构、教学进度和教学法方面的基本要求。教材则是根振教学大纲和实际需要而编写的供教学之用的材料,是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内容的具体化。 一、今学数学课程论研究的主要问题 从中学数学教学的需要来看,中学数学课程论研究的主要问题是: l、和何确定中学数学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中学数学教学目的和要求的确定主要由社会因素、数学因素和学生因素所制约。 社会因素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的要求和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对受教育

者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传授知识、,技能,培养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活动,其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服务的人。中学数学课程作为学校教育内容的一个组成部分就必然要反映这种需耍‘社会因素对数学教学目的和要求的影响,较之其他因素要大得多,而且这种影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逐渐增大. 数学因素从19世末到本世纪初,数学科学有了重大的发展。特别是在本世纪,集合论的创建,数学的更加抽象化以及电子计算机在数学领域的应用,不可遭免地影响着中学数学课程的内容和要求。尽管传统的中学数学教学内容在当前以及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里仍然还会在教材中占据主要位置,但其中一些作用不大的陈旧了的内容必演射除、精简,并且要把一些中学生可以接受的现代的数学内容、数学思想和方法渗透到数学课程中去。 学生因素数学教学的目的是否达到了,最终要由教学的对象一学生学习的结果来衡量。如果我们只强调社会的需要、数学科学发展的需要,但是违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脱离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和思维水平,把教学目标定得太高,就必然导致学生负担过重,影响教育质量钓提高和培养目标的实现。当然,教学目标定得太低,则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出来的学生也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教学目的和要求的确定,除了上述因素之外,同时还要受到教师、教育理论和数学课程历史等因素的制约。比较一下1963年和1987年全日制中学数学教学大纲,就不难看出这些因素,特别是社会因素对

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国内生产总值对固定资产投资的影响)

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论文题目:国内生产总值对固定资产投资的影响 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 班级: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年月日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日以不断的增长,在国民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固定资产投资对国民 经济的增长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在目前的经济现状中,国内生产总值与固定资产 投资之间存在共存趋势。本文从国内生产总值及固定资产投资的关联性出发,通 过对数据模型的设立,讨论了随着我国国民生产总值与固定资产投资的关联性。 关键词: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经济增长:发展; 目录 一、引言 (3) 二、国内生产总值与入境旅游的关联性分析 (3)

(一)理论依据 (3) (二)实证分析 (5) 1.模型指标选择 (5) 2.数据来源 (6) 3.模型的设定 (6) 4.模型的估计与检验 (8) 三、结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参考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附录. (3)

一引言 随着世界经济逐渐走强,我国经济也快速增长。投资是总需求的一个组成部分,从而带动总产出的水平的增长,投资可以形成新的后续生产能力,为长期的经济增长提供必要的物质和技术基础。文献检索发现,关于固定资产投资和国内生产总值的相关性研究有很多,大多为回归分析,协整方差等。并对它们进行了序列相关系检验及修正,异方差检验及其修正,最后给出了相应的修正模型(ECM)。检验结果表明,中国经济的增长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重要原因,最后,结合实证分析得出一些结论,并给出一些建设性的建议。 综上,推断国内生产总值对固定资产投资有影响,国内生产总值的提高会引起固定资产的增长。本文借鉴他人在针对相对国内生产总值与固定资产投资的关系的研究,提出了国内生产总值对固定资产投资有影响的论点,之后通过模型对此进行实证分析。本文安排如下:第一部分,引言;第二部分,梳理相关理论研究文献并通过建立模型,进行二者的关联性分析;第三部分,结论。 二国内生产总值与固定资产投资的关联性分析(一)理论依据 1.根据哈罗德-拉萨-萨缪尔森效应理论论证相对劳动生产率与汇率的关系。 唐旭和钱士春在《相对劳动生产率变动对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影响分析-哈罗德-拉萨-萨缪尔森效应实证研究》中从国内相对劳动生产率对相对价格的影响、国际中两国相对劳动生产率对两国相对价格的影响两方面进一步研究了相对劳动生产率对实际汇率的影响。 文章以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分别作为贸易与非贸易部门,通过构造第二、三产业劳动生产率与价格缩减指数等数据,发现我国贸易部门相对于非贸易部门的相对劳动生产率一直在上升,非贸易部门相对于贸易部门的相对价格也在上升,符合哈罗德-拉萨-萨缪尔森效应理论所描述的特征。进一步研究表明,两部门相对生产率对相对价格影响显著,两者呈正向关系,贸易部门与非贸易部门的劳动

小城镇建设论文(精选8篇)完美版

《小城镇建设论文》 小城镇建设论文(一): 小城镇建设论文 目前,全国各地的小城镇建设日渐升温,其成果也日益明显,作为有战略好处的小城镇建设,已经引起社会各方面的重视。但是,小城镇建设是一个长远的、复杂的、系统的社会性大工程,仅仅凭热情和勇气是不够的。要高质量地建设我国的小城镇,使这项千秋大业健康发展,尽快实现农村城市化的大目标,那么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各级相关领导,就务必对以下几个关键问题具有正确的认识。 一、小城镇建设的普及性与重点性 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普及性是重点性的基础,重点性是普及性的结果。我国和国外的现有大中城市,都是在小城镇的基础上选取发展起来的。同样,此刻的一些小城镇将来也会发展成为大中城市,但是,更多的小城镇永久不能成为大中城市,有一些还必然会走向消亡。这就给我们提出一个问题:要有选取地、重点地布局建设小城镇。 目前的小城镇设置确实颇多,具有很高的普及性。全国共有18000多个,山东省有1000多个,平均每个只有3万人左右。青岛市郊区不足1万平方公里,却有111处小城镇,平均人口只有3.5万人,而且此刻都各自为政,每个小城镇都进行工业区、住宅区、商贸区、行政区规划,都进行交通、电力、文化教育、供水排污、医疗保健等基础设施建设。既然将来大部分小城镇不能发展成为人口居住集中的大中城市,那么,此刻大家都按城市规划铺开摊子搞建设,既没有必要,又会造成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务浪费。在这种状况下,当前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的工作就是要控制普及性,突出重点性。 从现实状况看,要在面上透过撤镇建乡,减少小城镇建制来控制普及性,阻力是比较大的,不容易做到,也没有必要这样做。可行的办法是,有选取地建设小城镇,就是在普及性的基础上突出重点性。基本的选取思路为:首先是合理确定人口规模。人口密度比较大的区域,能够按10万左右人口的规模来布局,人口密度小的区域能够再少一点。其次要选取那些区位优势好、经济实力强,对人口集中吸引力大,现有人口多的小城镇作为中心或重点城镇,集中精力进行建设。再次是要尽早把那些没有发展前途的小城镇合并到就近的强镇或重镇。如果暂时不合并,也不要铺开基础设施建设,不再上大的企业项目,防止造成更大的浪费。这样,把重点城镇突出起来了,再加上强有力的工作,小城镇就能健康发展,农村城市化的步伐就必须会大大加快。 二、小城镇建设目标的阶段性与根本性 目标决定方向,只有目标清楚,才能产生良好的思路和正确有效的措施。这是搞好小城镇建设的首要问题。如果在这个问题上不明确,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

课程与教学论相关论文(仅有摘要)

1. 肖川 . 课程与教学 [J]. 教育科学研究 ,2007,(11) 【摘要】 课程与教学是教育学中的两个核心概念。两者既相互独立 , 又密不可分。课程包括教什么、教学内容如何组织以及如何规划学习进程问题。教学是基于课程的师生共同活动 , 涉及为什么教、教什么、教给谁和怎么教四个基本要素。课程只有落实在教学中才具有真实的意义 , 而教学必须基于课程的规制和指引 , 才能保证它的品质。 2. 王本陆 . 当前我国中小学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理论争鸣 [J]. 湖北教育 ( 教学版 ) , 2006,(11) 【摘要】 随着我国中小学课程与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关于课程与教学改革的一些理论问题,如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理论基础问题、基本目标问题、基本策略问题,等等,日益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并就此展开了激烈的论争。认真反思这些问题的论争,对于进一步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健康有序地推进中小学课程与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3. 董小平 , 靳玉乐 . 论课程与教学关系的重建 [J]. 基础教育课程 , 2006,(05) 【摘要】 课程与教学的关系是影响课程与教学理论建设和实践的重要因素 , 过去的教育实践表明 : 有什么样的课程与教学关系 , 就有什么样的课程与教学的理论建设和实践。因此 , 反思当前课程与教学关系存在的问题 , 建立合理的课程与教学关系 , 是当前课程与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 4. 刘晓玲 , 龚克 . 课程与教学 : 理念及关系的演进 [J]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05,(04) . 【摘要】 随着时代的进步及教育自身的发展 , 人们对课程与教学的认识在一步步走向深入 , 课程与教学的关系在从分离走向融合 , 我国课程与教学改革实践的发展趋势符合这种观念演进的逻辑。

计量经济学 课程论文

淮阴工学院 课程论文 作者:纪统珺学号:1131816144 学院:商学院 专业:经济与金融 班级:经济1131 题目:1994-2015我国财政收入影响因素分析 赵成柏教授 指导者: (姓名) (专业技术职务) 评阅者: (姓名) (专业技术职务)

一、问题的提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GDP从1978年的3650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676708亿元增长了185倍。相较于22年前的1994年增长了14倍。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的财政收入也高速的增长,从1994年的5218亿元到2003年突破2万亿元再到2015年中国财政收入成功突破11万亿元。财政收入,是指政府为履行其职能、实施公共政策和提供公共物品与服务需要而筹集的一切资金的总和。财政收入表现为政府部门在一定时期内(一般为一个财政年度)所取得的货币收入。财政收入是衡量一国政府财力的重要指标,政府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范围和数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财政收入的充裕状况。 收入是一国政府实现政府职能的基本保障,对国民经济的运行及社会的发展起着非凡的作用。首先,它是一个国家各项收入得以实现的物质保证。一个国家财政收入规模的大小通常是衡量其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其次,财政收入是国家对经济实行宏观调控的重要经济杠杆。财政收入的增长情况关系着一个国家的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因此,研究财政收入的增长显得尤为重要。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各项税收收入,此外还有政府其他收入和基金收入等。同时一个国家的财政收入的规模还受到经济规模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本文就建立财政收入影响

因素模型,实证分析影响我国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为如何合理有效地制定我国的财政收入计划提供一些政策性。 依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财政收入进行不同的分类。国际上对财政收入的分类,通常按政府取得财政收入的形式进行分类。这种分类方法下,将财政收入分为税收收入、国有资产收益、国债收入和收费收入以及其他收入等。目前税收是我国财政收入的主体,2008年以前税收一直在财政收入中占据90%以上的比例,2014年占比跌至74%历史上首次跌至85%以下。这证明税收在财政收入中占比呈现出下降趋势,而其他的收入在财政收入中占比越来越高。财政收入受多种因素影响,这些因素在财政收入中的占比也在不断地改变,而主要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有税收、GDP、通货膨胀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等。 二、模型设定 研究财政收入的影响因素离不开一些基本的经济变量。回归变量的选择是建立回归模型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如果遗漏了某些重要变量,回归方程的效果肯定不会好。而考虑过多的变量,不仅计算量增大许多,而且得到的回归方程稳定性也很差,直接影响到回归方程的应用。通过经济理论对财政收入的解释以及对实践的观察,对财政收入影响的因素主要有税收、GDP(国内生产总值)、通货膨胀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等。 1、GDP(国内生产总值):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GDP 会促进国民收入,从而会提高居民个人收入水平直接影响居民储蓄量,并与财政收入的增长保持一定的同向性。

《化学教学论》学习指南

《化学教学论》课程学习指南 《化学教学论》是高等师范院校化学专业最能体现教师教育特色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作为高师化学专业的学生,学习时务必高度重视,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该课程的学习。 1.认识学好《化学教学论》课程的意义。化学教学论在未来化学教师职业生涯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只有正确认识学好化学教学论课程的意义,才能真正端正学习态度,增强学习动力。首先,化学教学论是化学与教育科学交叉的一门边缘学科,其研究方法和学习模式具有一些社会科学学科的特点,而化学专业学生的思维方式应由自然科学进而关注并思考学科教学论;其次,化学教育研究中基础理论和应用实践发展非常迅速,新课程研究日益活跃,许多新观点、新成果不断涌现和更新。因此,在学习化学教学论的同时,要主动去图书馆、资料室查阅有关期刊、专著等文献资料和相关网络信息,努力提高自己的化学教学理论水平和学科视野。 2.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原则。化学教学论既研究化学教学原理,又研究化学教学实践。原理反映了客观存在的教学规律,是教学上灵活创新和运用各种方式方法的依据。所以在学习上要加以重视,充分掌握。但原理必须通过运用才能深刻理解,只凭阅读教材和倾听教师讲授是难以掌握的。因此,在学习时务必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把教学理论和中学化学教学实际紧密结合起来,结合听课、备课、模拟课堂教学等来培养和训练自己的教学基本技能,同时,课程中所介绍的基本理论也要结合具体的教育教学个案分析才能深刻领会和掌握。比如,有的同学认为上课很容易,但经过备课试教却发现哪怕是只讲清一个概念都不是简单的事,因此,理论指导下的实际训练是提高教学能力的必然途径。 3.学会分析化学教学案例。案例教学是一种通过模拟或者重现现实教学场景,让学生通过讨论或者研讨来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方式,它让学生通过对案例的学习而理解案例背后的理论知识,进而掌握解决此类问题的基本方法。其最大的特点就是理论融合在实际案例中,学生即便没有接触过类似的问题也不会感到理论太空洞,毫无用处。对于从来没有做过教师的学生,纯粹的教学理论很难引起认知的共鸣,而案例的使用一方面能使他们联想起自己的中学时代学习情境,

小城镇建设论文(精选8篇)

小城镇建设论文(精选8篇) 小城镇建设论文(精选8篇) 小城镇建设论文(一): 论文题目:新型城镇化助力镇宁同步小康 摘要:镇宁自治县大力实施城镇化带动战略,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着力打造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现代山水城市和美丽乡村,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百花齐放”。 镇宁自治县以”产业兴城镇、绿色显安宁”为主题,按照”全域镇宁、产城互动、景城一体、城乡统筹”要求,大力建设以”五型城市”为载体的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力求”建一流精品,传千年经典”。 应势而谋提高城镇化质量

镇宁抢抓安顺被列为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和镇宁深化县城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试点县的政策机遇,大力实施城镇化带动战略,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着力打造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现代山水城市和美丽乡村,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百花齐放”。 抓产城融合。坚持以园区建设为平台,以三次产业为支撑,产、城、园联动,实现空间上产城共进、布局上功能分区,建设充满活力的开放创新型城市。 优化工业园区布局,构成三大工业产业园区鼎足成型,就地吸纳农村转移劳动力6260人就业。促进山地农业产业与城镇化互动融合,各级各类农业产业示范园各具特色,带动1.07万农民增收致富。推动总部经济与城镇化耦合发展,晨春石业、顺立达纺织、汇景纸业、天韵石尚等基地总部先后启动建设,西南石材交易中心、镇宁电商物流产业园建设如火如荼,实现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互动、相互支撑。

抓绿色协调。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规划设计充分融合镇宁独特的自然风光与历史文化元素,建设内涵多元的山水田园型、绿色生态型、历史文化型城市。 做好山与水的文章。紧紧围绕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目标,依山傍水进行规划发展,建设真武山、云盘山、蝴蝶山、青龙山等一批山体公园,打造红旗湖公园,推进白马湖森林公园建设,美化穿城河沿岸生态景观,山水田园城市初具规模。经营好绿色生态资源。重点实施城市绿化工程,推进山体、通道、道路、景观绿化建设,打造百里绿色长廊,全县森林覆盖率达49.32%,绿色生态的城市概念深入人心。 丰富城市内涵。充分运用好民族元素和历史文化元素,推进城镇化与旅游产业化结合,开发旅游景区景点,新建陆瑞光纪念馆、安庄卫古城门,打造独具民族特色的千年布依古寨--高荡村,重塑马鞍山合作社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的”季节包工”改革创新精神,新型城镇的历史文化内涵更加丰富。抓城乡统筹。经过示范带动、梯次推进、辐射发展,不断优化城乡布局,做大城区、做特城镇、做美乡村,着力

课程与教学论(计算机)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课程与教学论(计算机)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学科专业简介 计算机教学论以教育科学的基本理论为指导,探索计算机教育的的基本理论和实践问题,探讨现代教育理论视野中的计算机课程与教育改革。研究内容包括: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和教材建设的基本理论;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改革;计算机实验教学改革;计算机教学与教育模式改革;多媒体教育技术;网络教育技术;人工智能等。 本学科的主要任务是认识计算机课程与教学现象,揭示计算机课程与教学规律,指导计算机课程与教学实践,深入研究计算机基本理论和实验教学,完成具有可操作价值的计算机课程教学理论的构想和策略模型。 二、培养目标 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遵纪守法,师德优良,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和较高的文化素养;系统掌握计算机教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现代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的能力;具有对现代课程与教学论的发展做出判断和分析研究的能力;具有独立研究的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够从事本学科的基础理论研究和教学工作,能够完成具有较高科研水平的硕士学位论文,运用一门外语进行交流,具有能够比较熟练的阅读本学科的外语文献的能力,毕业后成为适应社会要求、适应教育发展的计算机教育理论或实践工作者。 三、研究方向 本研究方向主要包括基础和高等教育中计算机课程教材教法、计算机辅助教育的基础理论、计算机辅助教学(CAI)课件设计原理及实现技术、现代教育信息资源管理及开发研究、智能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ICAI)的开发与设计以及网络多媒体技术与Web远程教育等。 四、学制年限及应修学分 学制年限一般为三年,至少应修满35学分。 五、培养方式与方法 实行导师负责制与集体培养相结合、个人学习与集中学习相结合、课程学习与科学研究

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最终版)

课程论文 题目分析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对GDP的影响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 专业经济统计学 班级2013级经济统计一班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孙荣 职称副教授 2015 年12 月24 日

重庆工商大学课程论文成绩评定表 指导教师评定成绩: 指导教师签名: 年月日

分析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对GDP的影响 [摘要]:为了更深入地研究居民消费对GDP的影响,而不是仅仅笼统的了解居民消费对GDP有影响,本文从居民消费用途分类对GDP影响进行分析,。文章指出应该从消费用途方面分析居民消费对GDP的影响。政府可以根据此分析结果对居民消费结构进行调整,提高GDP,促进经济发展。 [关键字]:GDP 消费用途城镇居民消费支出 引言 (一)研究背景 拉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是:消费,投资,进出口。在中国,存在其他国家都不能相比的巨大的消费市场。大家都知道,因为人多。大多数研究在分析居民消费对GDP的影响时,仅仅分析表面,并没有对消费进行彻底的分析。内需才是提高GDP切实可行之路,所以本文将居民消费按照用途分类,更深入的研究消费中各种用途对GDP的影响。这样能够更加清晰的理解居民消费对GDP的具体影响,给政府提高国内生产总值提供参考性建议。同时还可以根据本文分析结果对居民消费结构进行适当的调整,了解居民消费需求,实现供求平衡,拉动经济的增长。 (二)理论依据 根据支出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GDP=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净出口,其中的最终消费支出=居民个人消费支出+社会公共消费支出,本文将居民消费支出按照户口分为城镇居民消费支出与农村居民消费支出,进而再继续分类,按照用途分类,将居民消费支出分为八大类,分别是食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医疗保健、交通通信、文娱教育及服务、居住、其他商品和服务。本文根据这八类居民消费分类对GDP的影响进行深入研究。(三)研究意义 将消费按照用途分类,能够深入的了解到每一类型的消费需求对GDP的影响,用Eviews 软件进行定量分析之后,我们就能够更具体的了解到居民消费对GDP的影响,对政府进行消费结构调整能够提供有价值的建议,或者对于提高内需,拉动经济增长,能够提供可靠性的依据,不在只是依赖定性分析进行决策,而是利用更加科学可靠的定量分析进行相关决策。 一、居民消费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 居民消费支出可以看做是消费需求一部分,消费需求的增长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可以从两方面进行分析:(1)消费需求弹性分析。消费需求弹性系数是一个较为具体的地反应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或制约性分析指标。它是经济增长率与消费需求增长率之比,说明需求没增长1个百分点能够带动经济增长比例关系。(2)消费需求贡献分析。从市场消费需求增长变化对经济增长的实际效果来分析,消费需求在多大的程度上推动了经济增长。 二、深入分析居民消费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 本文利用Eviews软件深入分析居民消费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将居民消费按照八个分

《小城镇建设》论文范文

《小城镇建设》论文范文 题目:关于小城镇建设及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的思考 分校(站、点): 学生姓名: 学号: 课程名称:《小城镇建设》 完稿日期:年月 关于小城镇建设及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的思考 摘要:文章通过对“三农”问题进行分析,得出了发展小城镇及其公共财政体制改革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出路。通过将农村

大量的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镇,并且通过小城镇的公共财政体制因势利导,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 关键词:小城镇建设“三农”问题公共财政体制 一、小城镇建设问题的提出 2004年2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正式发布,强调“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一定要常抓不懈。随着我国市场化、工业化的进一步深入,“三农”问题日益显现,不仅成为制约我国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首要问题,而且成为制约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瓶颈”。如何解决这一大难题呢?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城市化。城市化就是通过将农村的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从而达到减少农村人口,提高农民收入的过程。 长期以来,关于城市化的发展战略问题一直是人们讨论的焦点问题,而且众说纷纭。有的人认为首先发展大城市好,有的人认为中等城市应该优先发展,有的人认为应着重发展小城市、小城镇,还有的认为应该保持大城市和小城市、小城镇并进的战略。 那么,到底是发展哪种类型的城市呢?首先在观念上不应该惧怕人口的流动,而应该正视人口流动问题,因为只有通过人口流动

才能保证长远的社会稳定。其次,中国的城市化要尊重中国的国情。要想使中国如此巨大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一步就转移到大城市是不现实的,必须考虑到方方面面可能遇到的问题,如资金问题、住房问题、交通运输问题等等一系列难题。发展小城镇尽管有占用土地资源过多,浪费巨大,污染严重,不易管理,效率低下,在吸收就业方面也远远不如其他几种发展策略,存在着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其在中短期解决人口流动和劳动力转移方面确实有其优势和可行性。 二、小城镇建设的重要意义及发展方向 小城镇是80年代以来新建的乡镇企业的集中地,在地理位置上,小城镇的星罗棋布是全国经济增长的有力的依托。它把广大的农村与大中城市连接起来,不仅带动了农村的发展,而且有力地支撑着大中城市的繁荣。 今后小城镇建设应注意解决好以下几方面问题:第一,农村工业经过多年的培育,已经有了相当的基础,在今后的进一步发展中,应当追求规模和集聚效应,实现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资源的最佳配置。第二,大力发展农村的第三产业,使发展小城镇战略在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上发挥更大的作用。但是,从城市的集聚效应来看,目前发展小城镇仅在现阶段是合理的,要想长远发展则需慎

课程与教学论(教育)专业

课程与教学论(教育)专业 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分析问题,具有一定的教育理论素养和开阔的学术视野;较为系统地掌握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论,了解与初步应用相关的教育技术手段,掌握一门外国语,关注国内外课程与教学理论的发展过程和最新动态,特别是基础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实际教学能力和独立研究能力;德才兼备,身心健康,毕业后能够从事相关领域的课程开发与研究、教学与科研、培训与管理等工作。 二、研究方向 1.课程论 2.教学论 3.学前课程与教学 三、学习年限 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制为3年,特别优秀硕士生可提前毕业,但在校学习年限不少于2年。最长学习年限(含休学等中断时间)不超过4年。 四、培养方式 本专业采取导师负责制与集体指导相结合的培养方式;主要采用自学与指导、专题研究与论文写作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攻读本学科硕士学位研究生需获得学位课学分23学分,选修课学分不少于7学分,必修环节3学分,总学分为33学分。

六、必修环节

注:学科可根据本学科特点适当增加社会实践和科研训练内容。 七、中期考核 按照《重庆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中期考核暂行办法》执行。经过考核合格者方可进入学位论文撰写阶段。 八、学位论文工作 1.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要求每位研究生在开题前提交一份与论文选题有关的不少于4000字的书面文献综述报告,由导师组评定成绩,文献综述不合格者或未完成者,不得进行开题报告。 2.学位论文基本要求 学位论文应在导师或导师小组的指导下,由硕士生独立完成。学位论文工作时间不得少于一年。学位论文的格式要求按学校有关规定执行,学位论文字数不低于3万字。 3.学位论文答辩前科研成果要求 硕士生地申请学位前,须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上发表与其学科研究方向内容相关的署名为重庆师范大学的论文至少1篇,或专著至少1部,或专利至少1项。 4.学位论文评审与答辩 本专业实行学位论文须经过三次审查。在举行答辩会前,必须通过“双盲”评定和评阅。“双盲”评定和评阅合格方可进行答辩。 九、毕业与学位授予 硕士研究生在规定修业年限内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学习,考核成绩合格者,获得规定的学分,通过学位论文答辩,符合毕业资格,准予毕业。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的有关规定,达到硕士学位授予标准,经学校学位委员会审核通过,授予硕士学位。具体内容详见《重庆师范大学学位授予实施细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