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通信实验报告

数据通信实验报告
数据通信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

实验地点

小组成员

行政班级

实验1: 信号频率分量

实验目的:

1) 熟悉MatLab 环境

2) 考察信号带宽(所含频率分量)对信号波形的影响

实验任务:

傅里叶级数指出,任何周期函数都可以用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构成的无穷级数来表示。对于常用于

表示数字化数据的方波,相应的傅立叶级数的一种表示式可以写成

实验步骤:

1) 设f 为1KHz,分别取k 至3、7、15、31、63、255、1023,观察波形的变化情况。说明信号带宽、信号的频率分量组成、信号边沿的陡峭程度、叠加波形与方波的近似程度这几者的关系。

结果:随着N的取值逐渐增大,信号波形与原信号波形相似度逐渐上升。信号由基波,一次谐波,二次谐波,多次谐波组成。当N的值较小时,信号波形的边缘较陡峭,随着N值逐渐增大,边缘陡峭降低,与原信号接近。

2) 去掉几个低次谐波,波形会发生什么变化?以k 从7 开始直到31(即去掉基波、三次谐波和五次谐波),绘制波形并进行解释。

结果:由于去掉了基波,和低次谐波,信号波形明显产生失真情况,如下图所示。原因是信号的能量主要是有基波携带的,所以去掉之后,产生失真。

实验结果:

1.实验程序k=input('k=');

y=0;a=1;

while(a<=k)

y=y+(4/pi)*sin(2*pi*a*t)/a;

a=a+2;

end

t=(0:0.01:10);

plot(t,y);

2.实验图像

N=3N=7

N=15N=31

N=255N=1023

去掉基波,低次谐波

实验 2:PCM 与线性量化

实验目的:

1) 熟悉线性量化原理,由实验验证并分析量化引起的量化误差及其与量化级数的关系

2) 熟悉和理解 PCM 编码

一线性量化 PCM 系统,其输入信号区间为[-xmax,xmax]。采用 N 个量化步级,每个子区间长度为Δ=2xmax/ N 。若 N 足够大,则可以认为在每一个子区间内的输入信号服从平均分布(密度函数为常数),其产生的失真(量化噪声功率)可表示为 E2= Δ2/ 12。如果 N 是 2 的幂次,满足 N = 2,那么可用 k比特来表示每个量化电平(PCM 编码)。如果模拟信号的功率表示为 X2,则信号/量化噪声的比(SNR)由下式给出

实验给出 MATLAB 函数 linear_pcm (a, n),其文件名linear_pcm

函数以样本序列和要求的量化电平数作为输入参数,求得已

量化序列 a_quan,编码序列 code,以及产生的 SNR(dB)

值 snr。

实验步骤:

1) 产生一线性信号 y=x, 其输入信号区间为[-1,1]。调用 linear_pcm

函数分别用 8 电平和 16 电平进行量化,在同一坐标轴上

绘出原信号和量化后的信号,比较这两种情况下 SNR。

结果:

snr (8)= 17.7886

snr (16)= 23.8092

8电平16电平

2) 绘出 1)的量化误差曲线,即画出输入信号作为输入值的函数的图形。对图形进行说明。

由上图的比较可以看出,16电平的量化误差要小于8电平的量化误差。

3) 对 1),绘出当量化电平数为 16 时的量化曲线。要求画出量化值及量化编码对输入信号的曲线。

4) 产生一正弦信号 y=sinx,x 取[0,2π]。调用 linear_pcm 函数

分别用 8 电平和 16 电平对该正弦信

号进行量化。在同一坐标轴上绘出原信号和量化后的信号,并比较这两种情

况下的 SNR。

snr =19.0658

snr=25.2756

5) 对4),取量化电平数为 16。调用 linear_pcm 函数,写出返回的

量化序列和相应的编码序列。采样频率为 10 个样本每周

a_quan = Columns 1 through 9

-0.0594 0.5350 0.8916 0.8916 0.5350 0.0594 -0.5350 -0.8916 -0.8916

Columns 10 through 11 -0.5350 -0.0594

实验 3:TCP 及流控制

实验目的:

1) 验证 TCP 连接建立及释放过程

2) 通过分析 TCP 流量数据,验证常用的流控制协议,如停等协议、滑窗

协议及自动重传协议过程

实验任务:

1) 学习 TCP 协议(教材 20.1,20.2 章节)。总结 TCP 连接建立及释

放过程。

2) 文件传送协议(FTP)利用 TCP 传输协议进行文件传送。在 FTP 传输

过程中,会建立 2 个 TCP 连

接--控制连接和数据连接。控制连接负责传送控制信息,如 FTP 客户发出

的传送请求。数据传

送连接实际完成文件的传送,在传送完毕后关闭“数据连接”并结束运行。实验步骤:

1) 打开浏览器,连接校内 FTP:172.16.11.2

2) 打开 wireshark,开启抓包功能

3) 从校内 FTP 上任意下载一文件

4) 关闭 wireshark 抓包,并存储流量文件

5) 利用 wireshark 提供的工具(如 TCP flow graph),分析 TCP 传

输过程。

a) 画出 TCP (数据连接)的连接建立和释放过程时序图,要求给出时

间,分组(packet)序号,分组内容。

b) 分析数据传输过程中实现的流控制过程,画出时序图。

c) 下载过程中是否出现丢包?此时 TCP 接收端如何处理?(如有丢包发

生,给出 wireshark 相应输出。)

实验结果:

a)建立连接过程

6 2.440945 115.239.211.11 192.168.0.10 TCP http > netclip [FIN, ACK] Seq=1 Ack=1 Win=20956 Len=0

7 2.440976 192.168.0.10 115.239.211.11 TCP netclip > http [ACK] Seq=1 Ack=2 Win=65276 Len=0

8 2.681051 192.168.0.10 61.164.154.235 TCP arepa-raft > http [SYN] Seq=0 Win=65535 Len=0 MSS=1460 SACK_PERM=1

9 2.692439 61.164.154.235 192.168.0.10 TCP http > arepa-raft [SYN, ACK] Seq=0 Ack=1 Win=65535 Len=0 MSS=1460

10 2.692467 192.168.0.10 61.164.154.235 TCP arepa-raft > http [ACK] Seq=1 Ack=1 Win=65535 Len=0

11 2.692533 192.168.0.10 220.181.8.43 TCP notify_srvr > http [RST, ACK] Seq=1 Ack=1 Win=0 Len=0

12 2.692561 192.168.0.10 42.156.140.11 TCP twsdss > http [RST, ACK] Seq=1 Ack=1 Win=0 Len=0

13 2.692581 192.168.0.10 42.156.140.11 TCP trusted-web > http [RST, ACK] Seq=1 Ack=1 Win=0 Len=0

释放连接过程

200 OK (application/octet-stream)

6477 8.270162 192.168.0.10 61.164.154.235 TCP arepa-raft > http [ACK] Seq=673 Ack=5925447 Win=65167 Len=0

6478 8.270236 192.168.0.10 61.164.154.235 TCP arepa-raft > http [FIN, ACK] Seq=673 Ack=5925447 Win=65167 Len=0

6479 8.280019 61.164.154.235 192.168.0.10 TCP http > arepa-raft [ACK] Seq=5925447 Ack=674 Win=64863 Len=0

C)在传输过程中发生丢包。

6715 10.106398 220.169.154.191 192.168.0.10 TCP [TCP segment of a reassembled PDU]

6716 10.106411 192.168.0.10 220.169.154.191 TCP gxs-data-port > http [ACK] Seq=806 Ack=6389195 Win=65535 Len=0

6717 10.125698 220.169.154.191 192.168.0.10 TCP [TCP Previous segment lost] [TCP segment of a reassembled PDU]

6718 10.125717 192.168.0.10 220.169.154.191 TCP [TCP Dup ACK 6716#1] gxs-data-port > http [ACK] Seq=806 Ack=6389195 Win=65535 Len=0 6719 10.125731 220.169.154.191 192.168.0.10 TCP [TCP segment of a reassembled PDU]

6720 10.125735 192.168.0.10 220.169.154.191 TCP [TCP Dup ACK 6716#2] gxs-data-port > http [ACK] Seq=806 Ack=6389195 Win=65535 Len=0 6721 10.125872 220.169.154.191 192.168.0.10 TCP [TCP Fast Retransmission] [TCP segment of a reassembled PDU]

6722 10.125903 192.168.0.10 220.169.154.191 TCP

gxs-data-port > http [ACK] Seq=806 Ack=6393575 Win=65535 Len=0

6723 10.130338 220.169.154.191 192.168.0.10 TCP [TCP Previous segment lost] [TCP segment of a reassembled PDU]

6724 10.130357 192.168.0.10 220.169.154.191 TCP [TCP Dup ACK 6722#1] gxs-data-port > http [ACK] Seq=806 Ack=6393575 Win=65535 Len=0 6725 10.130372 220.169.154.191 192.168.0.10 TCP [TCP segment of a reassembled PDU]

6726 10.130377 192.168.0.10 220.169.154.191 TCP [TCP Dup ACK 6722#2] gxs-data-port > http [ACK] Seq=806 Ack=6393575 Win=65535 Len=0 6727 10.130512 220.169.154.191 192.168.0.10 TCP [TCP segment of a reassembled PDU]

6728 10.130532 192.168.0.10 220.169.154.191 TCP [TCP Dup ACK 6722#3] gxs-data-port > http [ACK] Seq=806 Ack=6393575 Win=65535 Len=0 6729 10.130564 220.169.154.191 192.168.0.10 TCP [TCP segment of a reassembled PDU]

6730 10.130570 192.168.0.10 220.169.154.191 TCP [TCP Dup ACK 6722#4] gxs-data-port > http [ACK] Seq=806 Ack=6393575 Win=65535 Len=0 6731 10.130834 220.169.154.191 192.168.0.10 TCP [TCP segment of a reassembled PDU]

6732 10.130853 192.168.0.10 220.169.154.191 TCP [TCP Dup ACK 6722#5] gxs-data-port > http [ACK] Seq=806 Ack=6393575 Win=65535 Len=0 6733 10.130863 220.169.154.191 192.168.0.10 TCP [TCP segment of a reassembled PDU]

6734 10.130877 192.168.0.10 220.169.154.191 TCP [TCP Dup ACK 6722#6] gxs-data-port > http [ACK] Seq=806 Ack=6393575 Win=65535 Len=0 6735 10.131012 220.169.154.191 192.168.0.10 TCP [TCP segment of a reassembled PDU]

6736 10.131033 192.168.0.10 220.169.154.191 TCP [TCP Dup ACK 6722#7] gxs-data-port > http [ACK] Seq=806 Ack=6393575 Win=65535 Len=0 6737 10.131314 220.169.154.191 192.168.0.10 TCP [TCP segment of a reassembled PDU]

6738 10.131334 192.168.0.10 220.169.154.191 TCP [TCP Dup ACK 6722#8] gxs-data-port > http [ACK] Seq=806 Ack=6393575 Win=65535 Len=0 6739 10.131344 220.169.154.191 192.168.0.10 TCP [TCP segment of a reassembled PDU]

6740 10.131359 192.168.0.10 220.169.154.191 TCP [TCP Dup ACK 6722#9] gxs-data-port > http [ACK] Seq=806 Ack=6393575 Win=65535 Len=0 6741 10.131514 220.169.154.191 192.168.0.10 TCP [TCP segment of a reassembled PDU]

6742 10.131534 192.168.0.10 220.169.154.191 TCP [TCP Dup ACK 6722#10] gxs-data-port > http [ACK] Seq=806 Ack=6393575 Win=65535 Len=0 6743 10.131680 220.169.154.191 192.168.0.10 TCP [TCP segment of a reassembled PDU]

6744 10.131690 192.168.0.10 220.169.154.191 TCP [TCP Dup

通信实训报告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实习报告 2012-3-14 gsm网络优化 一、实习目的 1.通过本次实习使我能够从理论高度上升到实践高度,更好的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为我以后的工作和学习奠定初步的知识。 2.通过本次实习使我能够亲身感受到由一个学生转变到一个职业人的过程。 3.本次实习对我完成毕业设计和实习报告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二、实习时间 2012年2月11日——2012年3月16日 三、实习地点 河南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信阳分公司 四、实习单位 北京创和世纪通讯有限公司 五、实习主要内容 1、网络优化的概念 gsm网络从1993年在我国商用,至今已有十多年的历史了.在这十多年里,我们的移动网 络用户已经超过了3亿,网络规模和容量都居于世界第一. 随着我国移动通讯的高速发展,通信网络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一方面由于移动用户的高速 发展,gsm系统的网络规模不断扩大,网络质量虽然得到了不断的提高,但频率资源逐渐匮乏, 无线网络的频率复用系数越来越小.另一方面,随着竞争的激烈和用户越来越高的要求,如何 使网络到达最佳的运行状态,如何提高通信质量,提高网络的平均服务水平及提高系统设备的 利用率,已成为我们的首要任务. 移动通信网络的条件会不断的变化,如周围环境,话务量分布等,另外移动网络中有大量 的小区参数可以调整,如接入电平门限、切换电平门限、相邻小区定义、频率配置等,它们都 会直接影响服务质量和用户满意度,同时对网络指标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为了保证整个 移动网的服务质量,就必须一直观察和监 测整个移动网络,找出并排除故障,提高移动网络的网络质量,这就是网络优化的基本任 务. 移动通信网络优化是指对正式投入运行的网络进行数据采集、数据分析,找出影响网络运 行质量的原因,并通过对系统参数的调整和对系统设备配置的调整等技术手段,使网络达到最 佳的运行状态,使现有网络资源获得最佳的效益,同时对网络以后的维护及规划建设提出合理 的建议。 gsm网络优化主要包括交换网络优化和无线网络优化两个方面。 网络优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贯穿于网络发展的全过程。只有不断提高网络的质量, 才能获得移动用户的满意,吸引和发展更多的用户。在日常网络优化过程中,可以通过omc 和路测发现问题,当然最经常的还是用户的投诉。在网络性能经常性的跟踪检查中发现网络 指标达不到要求、网络质量明显下降或来自的用户投诉、当用户群改变或发生突发事件并对 网络质量造成很大影响时、网络扩容时应对小区频率规划及容量进行核查等情形发生时,都 要及时对网络做出优化。 2、网络优化的目标

北邮 通信网实验报告

北京邮电大学实验报告通信网理论基础实验报告 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班级:2013211124 学号: 姓名:

实验一 ErlangB公式计算器 一实验内容 编写Erlang B公式的图形界面计算器,实现给定任意两个变量求解第三个变量的功能: 1)给定到达的呼叫量a和中继线的数目s,求解系统的时间阻塞率B; 2)给定系统的时间阻塞率的要求B和到达的呼叫量a,求解中继线的数目s,以实现网络规划; 3)给定系统的时间阻塞率要求B以及中继线的数目s,判断该系统能支持的最大的呼叫量a。 二实验描述 1 实验思路 使用MA TLAB GUITOOL设计图形界面,通过单选按钮确定计算的变量,同时通过可编辑文本框输入其他两个已知变量的值,对于不同的变量,通过调用相应的函数进行求解并显示最终的结果。 2程序界面 3流程图 4主要的函数 符号规定如下: b(Blocking):阻塞率; a(BHT):到达呼叫量;

s(Lines):中继线数量。 1)已知到达呼叫量a及中继线数量s求阻塞率b 使用迭代算法提高程序效率 B s,a= a?B s?1,a s+a?B(s?1,a) 代码如下: function b = ErlangB_b(a,s) b =1; for i =1:s b = a * b /(i + a * b); end end 2)已知到达呼叫量a及阻塞率b求中继线数量s 考虑到s为正整数,因此采用数值逼近的方法。采用循环的方式,在每次循环中增加s的值,同时调用B s,a函数计算阻塞率并与已知阻塞率比较,当本次误差小于上次误差时,结束循环,得到s值。 代码如下: function s = ErlangB_s(a,b) s =1; Bs = ErlangB_b(a,s); err = abs(b-Bs); err_s = err; while(err_s <= err) err = err_s; s = s +1; Bs = ErlangB_b(a,s); err_s = abs(b - Bs); end s = s -1; end 3)已知阻塞率b及中继线数量s求到达呼叫量a 考虑到a为有理数,因此采用变步长逼近的方法。采用循环的方式,在每次循环中增加a的值(步长为s/2),同时调用B s,a函数计算阻塞率并与已知阻塞率比较,当本次误差小于预设阈值时,结束循环,得到a值。 代码如下: function a = ErlangB_a(b,s)

数据通信实验总结报告

HEFEI UNIVERSITY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题目: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系别: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 专业班级: 11通信工程(1)班 学号: 1105021006 姓名:郭丽丽 导师:桂金瑶 成绩: 2014年 11月19 日

一、VLAN 1、VLAN的基本概念 VLAN(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的中文名为"虚拟局域网"。 虚拟局域网(VLAN)是一组逻辑上的设备和用户,这些设备和用户并不受物理位置的限制,可以根据功能、部门及应用等因素将它们组织起来,相互之间的通信就好像它们在同一个网段中一样,由此得名虚拟局域网。VLAN是一种比较新的技术,工作在OSI参考模型的第2层和第3层,一个VLAN就是一个广播域,VLAN之间的通信是通过第3层的路由器来完成的。与传统的局域网技术相比较,VLAN技术更加灵活,它具有以下优点:网络设备的移动、添加和修改的管理开销减少;可以控制广播活动;可提高网络的安全性。 2、目的 VLAN(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虚拟局域网)的目的非常的多。通过认识VLAN 的本质,将可以了解到其用处究竟在哪些地方。 第一,要知道192.168.1.2/30和192.168.2.6/30都属于不同的网段,都必须要通过路由器才能进行访问,凡是不同网段间要互相访问,都必须通过路由器。 第二,VLAN本质就是指一个网段,之所以叫做虚拟的局域网,是因为它是在虚拟的路由器的接口下创建的网段。 第三,将在交换机的层次上阐述VLAN的目的。 在现实中,由于很多原因必须划分出不同网段。比如就简单的只有销售部和企划部两个网段。那么可以简单的将销售部全部接入一个交换机,然后接入路由器的一个端口,把企划部全部接入一个交换机,然后接入一个路由器端口。这种情况是LAN。然而正如上面所说,如果路由器就一个用于终端的接口,那么这两个交换机就必须接入这同一个路由器的接口,这个时候,如果还想保持原来的网段的划分,那么就必须使用路由器的子接口,创建VLAN. 综上,当一个交换机上的所有端口中有至少一个端口属于不同网段的时候,当路由器的一个物理端口要连接2个或者以上的网段的时候,就是VLAN发挥作用的时候,这就是VLAN 的目的。 3、VLAN的优点 静态VLAN的优缺点: 可以说静态VLAN与基于端口的VLAN有一丝相似之处,用户可在交换机上让一个或多个交换机端口形成一个略大一些的虚拟局域网。从一定意义上讲静态虚拟局域网在某些程度上弥补了基于端口的虚拟局域网的缺点。缺陷方面,静态VLAN虽说是可以使多个端口的设置成一个虚拟局域网,假如两个不同端口、不同虚拟局域网的人员聚到一起协商一些事情,这时候问题就出现了,因为端口及虚拟局域网的不一致往往就会直接导致某一个虚拟局域网的人员就不能正常的访问他原先所在的VLAN之中(静态虚拟局域网的端口在同一时间只能属于同一个虚拟局域网),这样就需要网络管理人员随时配合及时修改该线路上的端口。 动态VLAN的优缺点: 与上面两种虚拟局域网的组成方式相比动态的虚拟局域网的优点真的是太多了。首先它适用于当前的无线局域网技术,其次,当用户有需要时对工作基点进行移动时完全不用担心在静态虚拟局域网与基于端口的虚拟局域网出现的一些问题在动态的虚拟局域网中出现,因为动态的虚拟局域网在建立初期已经由网络管理员将整个网络中的所有MAC地址全部输入到了路由器之中,同时如何由路由器通过MAC地址来自动区分每一台电脑属于那一个虚拟局域网,之后将这台电脑连接到对应的虚拟局域网之中。说起缺点,动态的虚拟局域网的缺点跟本谈不上缺点,只是在VLAN建立初期,网络管理人员需将所有机器的MAC进行登记之后划分出MAC所对应的机器的不同权限(虚拟局域网)即可。

数据通信原理实验报告

DONGFANG COLLEGE,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课程名称:数据通信原理 系别:计算机系 年级专业: 2010级电子信息工程 学号: 1050302103 姓名:廖少兵 任课教师:詹仕华成绩: 2012 年12 月25 日

实验项目列表 序号课程名称成绩指导教师 1 模拟信号源实验詹仕华 2 接收滤波器与功放实验詹仕华 3 基带信号的常见码型变换实验詹仕华 4 AMI/HDB3编译码实验詹仕华 5 FSK(ASK)调制解调实验詹仕华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实验一模拟信号源实验 实验室名称:_______ 实验设备号:实验时间: 成绩: 模拟信号源实验 1、实验目的和要求 1.了解本模块中函数信号产生芯片的技术参数; 2.了解本模块在后续实验系统中的作用; 3.熟悉本模块产生的几种模拟信号的波形和参数调节方法。 2、实验原理 本模块主要功能是产生频率、幅度连续可调的正弦波、三角波、方波等函数信号(非同步函数信号),另外还提供与系统主时钟同源的2KHZ正弦波信号(同步正弦波信号)和模拟电话接口。在实验系统中,可利用它定性地观察通信话路的频率特性,同时用做PAM、PCM、ADPCM、CVSD( M)等实验的音频信号源。本模块位于底板的左边。 3、主要仪器设备 1.非同步函数信号、同步正弦波信号、模拟电话输入电路 2.时钟与基带数据发生模块,位号:G 3.频率计1台 4.20M双踪示波器1台 5.小电话单机1部 1.非同步函数信号(实物图片如下)

数据通信网络技术应用实验指导书

数据通信网络技术应用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路由器的基本配置 一、实验目的:熟悉路由器的各个配置模式,熟练hostname,enable,password,enable password ,secret,config terminal等命令的使用,学会帮助的使用。记住常用的快捷键。熟练路由器的常用接口配置命令,会用路由器的状态命令查看路由器的状态。 二、实验要求: 1、能够使用口令登录路由器 2、能够用enable 进入特权模式,用config terminal进入配置模式。 3、会使用命令提示,察看各模式下的可用命令。 三、实验设备:cisco路由器两台 四、拓扑结构如右: 四、实验步骤: 1、登陆到路由器查看用户模式下可用的命令。用enable 命令进入特权模式,查看特权模式可以用的命令,用show version 命令查看路由器信息,配置寄存器的值。 配置过程: Router>enable ---------------------------------------进入特权模式Router#show version----------------------------------查看路由器版本2、用 configure terminal 命令进入全局配置模式,查看此模式下用户可以用的命令。 Router#config terminal-------------------------------进入全局模式Router(config)#?---------------------看看此模式下有哪些命令可以用

3、设置密码:CISCO支持两个级别的密码---用户执行模式和特权执行模式密码。 用户执行密码在相应的 line 类型下设置。 下面列出三种用户执行模式密码的设置方法: ①、控制台接口登陆密码: router(config)#line console 0---------进入线路模式 router(config-line)#password console_password router(config-line)#exit--------------退出线路模式 ②、虚拟终端登陆: router(config)#line vty 0 4----进入telnet线路模式 router(config-line)#password telnet_password router(config-line)#login----------启用telnet密码注意:用户执行密码是为在其他路由器上的用户telnet到本地路由器上做配置而设置的,设置完本地路由器的用户执行密码后,到相邻路由器telnet到本地路由器来检验配置。 ③、特权执行模式密码设置方法为: router(config)#enable password privileged_exec_password router(config)#enable secret privileged_exec_password 如果你同时设置了enable password 和enable secret两个特权执行模式的密码,路由器将用enable secret 设置的密码来验证访问。 ④、默认的10分钟没有对路由器进行操作时,路由器将自动退出登录。 设置非活动超时时间为20分钟。 Router(config)#line line_type line_#

宽带通信网综合实验报告

《宽带通信网综合实验报告》 组员:XX 组员:XX 学院:通信工程学院

FTTx实验 【实验步骤和结果】 1、根据图13所示,搭建系统,其中三台ONU接计算机终端,还有一台ONU 接IPTV机顶盒。用ping命令检查接入系统是否可以连通?如果不能连通,请分析原因。如果可以连通,使用tracert命令检查路由,并给出HTTx的路由信息。 图1(ping) 图2(tracert) 2、用ipconfig检查接入终端的IP地址和网关,记录下来,并与LAN接入的地 址相比较,它们有什么不同?原因是什么? 经比较发现,两个地址的网段不同。

图3为ipconfig命令 图4为LAN接入地址 3、用telnet远程登录R4101路由器,记录有关光接口的配置信息。 ESR实验 【实验步骤和结果】 1、搭建系统,将三台S2016交换机组成一个ESR环,确定主节点为S2016(1),从节点 为S2016(2)和S2016(3)。

(1)先配置主交换机: (2)进入ESR配置模式,并将该交换机配置成主站: (3)置ESR环所用接口和VLAN,并使能该ESR: (4)配置从交换机: 先对S2016(2)进行配置:

步骤同上,对S2016(3)进行相同配置。 (5)使用ping 192.168.6.254命令查看网络,网络连通成功。 3、人为切断ESR环路,由于前面对主、从交换机的成功配置,使得ESR域的master node 控制其第二接口的阻塞实现了保护倒换功能。系统正常运行。

WLAN实验 【实验步骤和结果】 1、按照上面介绍的无线AP和连接计算机的配置方法进行配置,配置完成后, 用无线网卡接入(注意输入密钥),连接后,使用ping 192.168.0.1命令查看网络是否连通?如果网络连通,使用ipconfig命令查看连接计算机的IP地址、网关以及DNS,记录相关信息。使用tracert 192.168.0.1命令查看路由,并分析该路由。 图1 (配置界面图)

杭电通信系统课程设计报告实验报告

通信系统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XX:田昕煜 学号:13081405 班级:通信四班 班级号:13083414 基于FSK调制的PC机通信电路设计

一、目的、容与要求 目的: 掌握用FSK调制和解调实现数据通信的方法,掌握FSK调制和解调电路中相关模块的设计方法。初步体验从事通信产品研发的过程. 课程设计任务:设计并制作能实现全双工FSK调制解调器电路,掌握用Orcad Pspice、Protel99se进行系统设计及电路仿真。 要求:合理设计各个电路,尽量使仿真时的频率响应和其他参数达到设计要求。尽量选择符合标称值的元器件构成电路,正确完成电路调试。 二、总体方案设计 信号调制过程如下: 调制数据由信号发生器产生(电平为TTL,波特率不超过9600Baud),送入电平/幅度调整电路完成电平的变换,再经过锁相环(CD4046),产生两个频率信号分别为30kHz和40kHz(发“1”时产生30kHz方波,发“0”时产生40kHz方波),再经过低通滤波器2,变成平滑的正弦波,最后通过线圈实现单端到差分信号的转换。

信号的解调过程如下: 首先经过带通滤波器1,滤除带外噪声,实现信号的提取。在本设计中FSK 信号的解调方式是过零检测法。所以还要经过比较器使正弦信号变成方波,再经过微分、整流电路和低通滤波器1实现信号的解调,最后经过比较器使解调信号成为TTL电平。在示波器上会看到接收数据和发送数据是一致的。 各主要电路模块作用: 电平/幅度调整电路:完成TTL电平到VCO控制电压的调整; VCO电路:在控制电压作用下,产生30KHz和40KHz方波; 低通2:把30KHz、40KHz方波滤成正弦波; 线圈:完成单端信号和差分信号的相互转换; 带通1:对带外信号抑制,完成带信号的提取; 限放电路:正弦波整形成方波,同时保留了过零点的信息; 微分、整流、脉冲形成电路:完成信号过零点的提取; 低通1:提取基带信号,实现初步解调; 比较器:把初步解调后的信号转换成TTL电平 三、单元电路设计原理与仿真分析 (1)带通1(4阶带通)-- 接收滤波器(对带外信号抑制,完成带信号的提取) 要求通带:26KHz—46KHz,通带波动3dB; 阻带截止频率:fc=75KHz时,要求衰减大于10dB。经分析,二级四阶巴特沃斯带通滤波器来提取信号。 具体数值和电路见图1仿真结果见图2。

数据通信实验四-交换机链路聚合配置实验

实验四交换机链路聚合配置实验 一、目的要求 1、了解链路聚合控制协议的协商过程; 2、掌握链路聚合配置过程。 二、实验容 背景描述: 假设某企业采用两台交换机组成一个局域网,由于很多数据流量是跨过交换机进行转发的,因此需要提高交换机之间的传输带宽,并实现链路冗余备份,为此网络管理员在两台交换机之间采用两根网线互连,并将相应的两个端口聚合为一个逻辑端口,现要在交换机上做适当的配置来实现这一目标。 工作原理: 端口聚合(Aggregate-port)又称链路聚合,是指两台交换机之间在物理上将多个端口连接起来,将多条链路聚合成一条逻辑链路。从而增大链路带宽,解决交换网络中因带宽引起的网络瓶颈问题。多条物理链路之间能够相互冗余备份,其中任意一条链路断开,不会影响其它链路的正常转发数据。 ●端口聚合使用的是EtherChannel特性,在交换机到交换机之间提供冗余的高速的连 接方式。将两个设备之间多条FastEthernet或GigabitEthernet物理链路捆在一起组成一条设备间逻辑链路,从而增强带宽,提供冗余。 ●两台交换机到计算机的速率都是100M,SW1和SW2之间虽有两条100M的物理通道相 连,可由于生成树的原因,只有100M可用,交换机之间的链路很容易形成瓶颈,使用端口聚合技术,把两个100M链路聚合成一个200M的逻辑链路,当一条链路出现故障,另一条链路会继续工作。 ●一台S2000系列以太网交换机只能有1个汇聚组,1个汇聚组最多可以有4个端口。 组的端口号必须连续,但对起始端口无特殊要求。 ●在一个端口汇聚组中,端口号最小的作为主端口,其他的作为成员端口。同一个汇 聚组中成员端口的链路类型与主端口的链路类型保持一致,即如果主端口为Trunk 端口,则成员端口也为Trunk端口;如主端口的链路类型改为Access端口,则成员端口的链路类型也变为Access端口。 ●所有参加聚合的端口都必须工作在全双工模式下,且工作速率相同才能进行聚合。 并且聚合功能需要在链路两端同时配置方能生效。 ●端口聚合主要应用的场合: ●交换机与交换机之间的连接:汇聚层交换机到核心层交换机或核心层交换机 之间。 ●交换机与服务器之间的连接:集群服务器采用多网卡与交换机连接提供集中 访问。

通信网络实验报告

实验一隐终端和暴露终端问题分析 一、实验目的 结合仿真实验分析载波检测无线网络中的隐终端问题和暴露终端问题。 二、实验设定与结果 基本参数配置:仿真时长100s;随机数种子1;仿真区域2000x2000;节点数4。 节点位置配置:本实验用[1] 、[2]、[3] 、[4]共两对节点验证隐终端问题。节点[1]、[2]距离为200m,节点[3]、[4]距离为200m,节点[2]、[3]距离为370m。 1234 业务流配置:业务类型为恒定比特流CBR。[1]给[2]发,发包间隔为0.01s,发包大小为512bytes;[3]给[4]发,发包间隔为0.01s,发包大小为512bytes。 实验结果: Node: 1, Layer: AppCbrClient, (0) Server address: 2 Node: 1, Layer: AppCbrClient, (0) Total number of bytes sent: 5120000 Node: 1, Layer: AppCbrClient, (0) Total number of packets sent: 10000 Node: 2, Layer: AppCbrServer, (0) Client address: 1 Node: 2, Layer: AppCbrServer, (0) Total number of bytes received: 4975616 Node: 2, Layer: AppCbrServer, (0) Total number of packets received: 9718 Node: 3, Layer: AppCbrClient, (0) Server address: 4 Node: 3, Layer: AppCbrClient, (0) Total number of bytes sent: 5120000 Node: 3, Layer: AppCbrClient, (0) Total number of packets sent: 10000 Node: 4, Layer: AppCbrServer, (0) Client address: 3 Node: 4, Layer: AppCbrServer, (0) Total number of bytes received: 5120000 Node: 4, Layer: AppCbrServer, (0) Total number of packets received: 10000 结果分析 通过仿真结果可以看出,节点[2]无法收到数据。由于节点[3]是节点[1]的一个隐终端,节点[1]无法通过物理载波检测侦听到节点[3]的发送,且节点[3]在节点[2]的传输范围外,节点[3]无法通过虚拟载波检测延迟发送,所以在节点[1]传输数据的过程中,节点[3]完成退避发送时将引起冲突。 三、课后思考 1、RTS/CTS能完全解决隐终端问题吗?如果不能,请说明理由。 答:能。对于隐发送终端问题,[2]和[3]使用控制报文进行握手(RTS-CTS),听到回应握手信号的[3]知道自己是隐终端,便能延迟发送;对于隐接受终端问题,在多信道的情况下,[3]给[4]回送CTS告诉[4]它是隐终端,现在不能发送报文,以避免[4]收不到[3]的应答而超时重发浪费带宽。

光纤通信实验报告2012301200003

武汉大学电工电子信息学院实验报告 电子信息学院通信工程专业2015年 9 月17日 实验名称光纤通信的光传输指导教师易本顺 姓名徐佑宇年级2012级学号2012301200003成绩 一、预习部分 1.实验目的 2.实验基本原理 3.主要仪器设备(含必要的元器件、工具)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光传输系统课程设计使学生熟悉常见的几种传输网络的特点及应用场 合; 2、了解ZXMP S325的具体硬件结构,加深对于光传输的理解; 3、掌握 ZXMP S325 的组网过程以及网管工具的使用,培养学生在传输组网工 程方面的实际应用技能。 二、实验设备 1、SDH设备:ZXMP S325; 2、实验用维护终端 三、实验原理 SDH技术是目前通信网络的主流技术,它以其突出的技术优势为网络提供优质、高效、可靠的通信业务,能够满足带宽数据及图像视频等多业务的传输需求,自愈功能强。 1、光传输原理及优势 SDH 全称同步数字体系(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 SDH 规范了数字信号的帧结构、复用方式、传输速率等级、接口码型特性,提供了一个国际支持框架,在此基础上发展并建成了一种灵活、可靠、便于管理的世界电信传输网。这种传输网易于扩展,适于新电信业务的开展,并且使不同厂家生产的设备互通成为可能,这正是网络建设者长期以来追求的目标。 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接口方面 ·电接口:STM-1是SDH的第一个等级,又叫基本传输模块,比特率为155.520Mb/s,STM-N是SDH第N个等级的同步传送模块,比特率是STM-1的N倍(N=4n=1,4,16...)·光接口:仅对电信号扰码,光口信号码型是加扰的NRZ码,采用世界统一的7级扰码。 (2)复用方式 低速SDH信号以字节间插方式复用进高速SDH帧结构中,位置均匀、有规律,是可预见的

网络与数据通信实验报告

网络与数据通信实验报告 指导老师:李艳 姓名:胡嘉懿(1110200302) 周敏(1110200311)

实验1 网络协议分析Ethereal 1.ARP帧解析 ·帧1(线路上传输60字节,俘获60字节) 到达时间:2004年5月7日00:35:13.802398000 与上一帧的时间差:0.000000000秒 与第一帧的时间差:0.000000000秒 帧序号:1 数据包长度:60字节 俘获长度:60字节 ·以太网Ⅱ,源地址:00:0d:87:f8:4c:f9,目的地址:ff:ff:ff:ff:ff:ff(MAC地址) 目的地址:ff:ff:ff:ff:ff:ff(广播) 源地址:00:0d:87:f8:4c:f9(192.168.0.44) 类型:地址转换协议ARP(Ox0806) 尾部:000000000

·地址转换协议 ·硬件类型(Hardware type):16位,定义ARP实现在何种类型的网络上,以太网的硬件类型值为Ox0001,图中为以太网Ox0001 ·协议类型(Protocol type):16位,定义使用ARP/RARP的协议类型,IPv4类型值为Ox0800,图中为IP Ox0800 ·硬件地址长度(Hardware size):1字节,以字节为单位定义物理地址的长度,图中为6 ·协议地址长度(Protocol size):1字节,以字节为单位定义协议地址的长度,图中为4 ·操作类型(Opcode):16位,定义报文类型,1为ARP请求,2为ARP应答,3为RARP 请求,4为RARP应答,图中为请求(Ox0001) ·发送方MAC地址(Sender MAC address):6字节,发送方的MAC地址,图中为00:0d:87:f8:4c:f9 ·发送方IP地址(Sender IP address):4字节,发送方的IP地址,RARP请求中不填此字段图中为192.168.0.44 ·目的MAC地址(Target MAC address):6字节,ARP请求中不填此字段(待解析),图中为00:00:00:00:00:00 ·目的协议地址(Target IP address):4字节,长度取决于协议地址长度,长度一共28字节,图中为192.168.80.1

最新《计算机网络实训教程》第二版(张浩军主编)课后习题答案资料

第一章 1.什么是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由那几部分组成?各部分主要功能是什么? 答: 从应用角度:计算机网络是以相互共享(硬件、软件和数据)资源的方式连接起来,且各自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系统的集合 从物理结构角度:计算机网络是利用通信设备和线路将地理位置不同、功能独立的多个计算机系统互连起来,用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即网络通信协议、信息交换方式和网络操作系统等)实线网络中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系统 从网络管理的角度:计算机网络运用技术手段实现网络间的信息传递,同时为用户提供服务计算机网络由资源子网,通信子网和通信协议组成 资源子网主要用于全网的信息处理、信息共享、和信息存储服务 通信子网完成网络数据传输、转发等通信处理任务 通信协议是主机之间或主机与子网之间的通信规范、即通信双方必须共同遵守的规则和约定 2.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可以划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有何特点? 答: 可分为5个阶段 A.面向终端的计算机通信网【计算机作为网络的中心和控制者,终端围绕中心计算机分布在不同的地理位置,各终端通过通信线路共享中心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资源,计算机的主要任务是进行批处理】 B.分组交换网的出现【该网络是一个典型的以实现资源共享为目的的,具有通信功能的多机系统,其核心通信技术是分组交换技术,它为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奠定了基础】C.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形成【产生了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与协议,促进了符合国际标准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 D.高速网络阶段【采用高速数据通信、综合业务数字网、多媒体和智能网络等技术,具有高速、支持多媒体应用等特点】 E.下一代互连网络【安全的,具有主动性、适应性、可拓展性和服务的可集成性】 3.什么是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各有什么特点? 答: 资源子网是由主计算机系统(主机)、终端、终端控制器、连网外设、各种软件资源与信息资源组成,负责全网的数据处理,向网络用户提供各种数据资源与网络服务 通信子网是由通信控制处理机、通信线路与其他通信设备组成,完成网络中数据传输、转发等通信处理任务 4.计算机网络可以从哪几个方面进行分类?试比较不同类型网络的特点 答: A 按网络覆盖的地理范围分类 (1)局域网LAN 特点: 在有限的地理范围内,采用单一的传输介质 数据传输速率高 传输延迟低,误码率低 组网方便、使用灵活

通信综合实训系统实验报告

. 通信综合实训系统实验 (程控交换系统实验) 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班级通信工程班 指导老师 年月日

实验1 局内呼叫处理实验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对模拟用户的呼叫追踪,加深对程控交换机呼叫处理过程的理解; 2.掌握程控交换机配置数据的意义及原理; 3.根据设计要求,完成对程控交换机本局数据的配置。 二、实验内容 1.学习ZXJ10程控交换机本局数据配置方法; 2.模拟用户动态跟踪,深入分析交换机呼叫流程; 3.按照实验指导书的步骤配置本局数据,电话号码7000000~7000023分配到ASLC板 卡的0~23端口,并用7000000拨打7000001电话,按照实验指导书方法创建模拟用户呼叫跟踪,观察呼叫动态迁移,理解单模块呼叫流程。 4.本局数据配置需要配置如下: 局信息配置 局容量数据配置 交换局配置 物理配置 号码管理、号码分析 三、实验仪器 程控交换机1套 维护终端若干 电话机若干 四、实验步骤 (一)、启动后台维护控制中心 启动程控交换机网管终端计算机,点击桌面快捷方式的,启动后的维护控制中心如下图2-1(利用众友开发软件CCTS可省略该步骤): (二)、启动操作维护台 选中后台维护系统控制中心,单击右键,选中【启动操作维护平台】,出现如下的对话框,输入操作员名【SYSTEM】,口令为空,单击【确定】后,将会登陆操作维护系统。

(三)、告警局配置 打开“系统维护(C)”----“告警局配置(B)”,点击“局信息配置(B)”后,弹出如下界面。 输入该局的区号532,局号1,然后点击【写库】。 (四)、局容量数据配置 打开【基本数据管理】-【局容量数据配置】,点击后弹出如下操作界面(分别进行全局容量、各模块容量进行规划设置),点击【全局规划】,出现如下的对话框. 点击【全部使用建议值】,当前值自动填上系统默认的数值,点击【确定】后返回容量规划界面,点击【增加】, 模块号2,MP内存128,普通外围、远端交换模块,填写完,点击【全部使用建议值】。 (五)、交换局配置 在后台维护系统打开[数据管理→基本数据管理→交换局配置]弹出如下的对话框,按照图示,只填写【本交换局】-【交换局配置数据】,点击设置。 (六)、物理配置 在后台维护系统打开[数据管理→基本数据管理→物理配置]: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 实验报告3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专业:自动化 班级:09自动化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丛玉华 实验学期:第六学期

实验名称实验三协议分析 实验地点实B305 实验日期2012年06 月6日教师评语 (成绩)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并掌握分组嗅探器Ethereal的基本使用与操作, 2、了解网络协议实体间进行交互以及报文交换的情况。 二、实验环境 思科网络实验室 Windows XP系统 三、实验内容 分解实验(一)IP协议分析 通过分析执行“ping” + “IP地址”+ “-l”+”n”命令发送和接收到的IP数据包,研究IP数据包的各个字段并详细研究IP分片。 分解实验(二)TCP协议分析 通过对上传文件到TCP服务器过程的俘获,分析认知TCP协议。

四、实验步骤 分解实验(一)IP协议分析 通过分析执行“ping” + “IP地址”+ “-l”+”n”命令发送和接收到的IP数据包,研究IP数据包的各个字段并详细研究IP分片。 (1)启动Ethereal分组嗅探器,选定网卡。 (2)开始Ethereal分组俘获。 (3)执行“ping xxx.xxx.xxx.xxx”其中,IP地址可任意选择,此处为网关地址 (4)打开所捕获的IP协议报文,分析其中的报文字段含义。 (5)执行“ping xxx.xxx.xxx.xxx –l 3000”,此处将ICMP协议包长度,设置为3000个字节,则产生分片,通过结果分析分片过程。 分解实验(二)TCP协议分析 (1)新建一个文本文档,任意输入文本内容,内容不超过10kB,以自己的学号命名,例如01.txt。 (2)打开http://172.254.254.200:8080/upload/ (3)在浏览按钮旁的文本框中输入保存在你的主机上的文件的全名(含路径),(4)此时不要按“点击上传”按钮 (5)启动Ethereal,开始分组俘获。 (6)在浏览器中,单击“点击上传”按钮,将文件上传到实验室的HTTP服务器中,一旦文件上传完毕,上传文件的信息将显示在你的浏览器窗口中。 (7)停止俘获。

数据通信实验报告

电子科技大学 实验报告 实验一 NS2的基础使用 NS2是一种提供虚拟环境进行网络模拟仿真,能验证网络性能的正确性和进行相关性能测试的软件。 一、实验环境: Ubuntu 12.04/kernel 3.5 GCC 4.6.3 NS-2.33 二、网络拓扑: 实验共有6个节点,每个节点的连接情况如图所示。其中节点N0、N2和节点N1、N2连接,N3、N4和N4、N5连接,N2和N3连接。从0号节点到2号节点,带宽为2Mb,延时为10ms。 三、实践步骤: 切换到用户根目录下cd ~ 建立自己的文件夹mkdir your_document_name 进入刚刚新建的文件夹cd your_document_name 新建一个TCL 脚本文件gedit your_TCL_file_name.tcl #Here is the beginning of this code file set val(stop) 5.0 ;# 模拟器结束时间 #新建一个NS 模拟对象 set ns [new Simulator] #打开NS 追踪文件 set tracefile [open out.tr w] $ns trace-all $tracefile

#打开NAM 追踪文件 set namfile [open out.nam w] $ns namtrace-all $namfile #新建6 个节点 set n0 [$ns node] set n1 [$ns node] set n2 [$ns node] set n3 [$ns node] set n4 [$ns node] set n5 [$ns node] #建立节点之间的链路,格式解释如下 #duplex-link 双向链路可选选项(duplex-link,simple-link 单向链路) #$n0 $n2 表明从0 号节点到2 号节点 #2.0Mb 申明链路传输速率,可使用Mb,Kb,b #10ms 申明链路传输延迟 #DropTail 队列类型 $ns duplex-link $n0 $n2 2.0Mb 10ms DropTail #申明链路队列长度 $ns queue-limit $n0 $n2 10 $ns duplex-link $n1 $n2 2.0Mb 10ms DropTail $ns queue-limit $n1 $n2 10 $ns duplex-link $n4 $n3 2.0Mb 10ms DropTail $ns queue-limit $n4 $n3 10 $ns duplex-link $n3 $n2 1.0Mb 20ms DropTail $ns queue-limit $n3 $n2 10 $ns duplex-link $n3 $n5 2.0Mb 10ms DropTail $ns queue-limit $n3 $n5 10 #为NAM 创建节点位置描述,以第一个为例,2 号节点在0 号节点的右下方 $ns duplex-link-op $n0 $n2 orient right-down $ns duplex-link-op $n1 $n2 orient right-up $ns duplex-link-op $n4 $n3 orient left-down $ns duplex-link-op $n3 $n2 orient left $ns duplex-link-op $n3 $n5 orient right-down #新建一个UDP 连接 set udp0 [new Agent/UDP] #将0 号节点Agent/UDP 绑定,以下类似 $ns attach-agent $n0 $udp0 set null2 [new Agent/Null] $ns attach-agent $n4 $null2 #将Agent/UDP 及Agent/Null 节点进行连接 $ns connect $udp0 $null2 #设置Agent/UDP 包大小

数据通信实习报告讲解

学生实习报告 实习名称专业生产实习——— 数据通信 院部名称信息技术学院 专业通信工程 班级 09通信工程(1)班 学生姓名 学号 实习地点 指导教师 实习起止时间:2012年07 月02日至2012年07 月20日 金陵科技学院教务处制

前言 南京嘉环是一家信息通信技术服务公司,主要提供信息与通信系统设计、设备安装、调试、维护、优化,以及相关技术和管理培训、信息系统软件开发与集成等服务。公司成立于1998年,为ISO9001:2008版的贯标单位,具有工信部“通信信息网络系统集成”甲级资质。公司现有正式员工1200余人,其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占公司职工人数的80%以上。 经过多年发展和积累,公司在信息及通信系统工程领域,已具备一定实力,可承接移动通信、程控及核心网交换、数据网络通信、宽带接入、光网络、业务与软件、呼叫中心、卫星与微波通信、通信电源、综合弱电、监控、视频会议等工程项目的设计和施工。近几年来每年共有数十项工程分别获得省级优良施工、优质工程一、二、三等奖。多次获得各大运营商、华为公司、中兴公司等合作伙伴颁发的优秀合作伙伴奖,并连年被评为江苏省通信行业诚信建设企业。 公司目前客户范围涉及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等主流电信运营企业,以及深圳证券通信等大型行业专网,并与多个设备厂商(华为、中兴等)建立了长期合作伙伴关系;工程区域遍及江苏本省各城市及上海、山东、安徽、浙江、福建、四川、湖北、云南、贵州、海南、西藏等省市;在上海、成都、武汉、合肥及江苏各主要地级市设有分支机构。公司在行业内市场占有率和用户满意度不断提高,企业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逐渐增强。 公司始终本着“顾客至上、信誉第一、素质一流、技术创新”的经营理念,把均衡发展、可持续性发展作为公司的管理要点。努力把公司打造成为具有较强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管理和服务一流的通信服务企业。 2010年9月,南京嘉环培训中心正式挂牌成立“华为客户培训中心南京分部”,并迎来了第一批中国移动的客户参加培训,老师的授课质量得到了学员们的一致好评。分部开课九月份才刚刚开始,预计后续的开班频率和人数将大大增加,培训中心所有的老师和工作人员都已经做好了准备,将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完成华为公司交付的任务,公司培训部正在高速发展,喜迎天下客。 一、实习目的 1、巩固在书本上学到的理论知识,生产实习是作为本学科的一门实践 性的课程,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生产相结合,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通信网实验报告

实验一:路径选择实验 一、实验目的 在进行通信网选择路由时,首选路由和各个迂回路由通常都是按照路径最短的原则进行的,目的是为了使网络费用达到最小。在求解最短径的算法中常用的有D算法和F算法。D算法用于求指定节点到其他各节点的最短路径;F算法用于求任意端间最短径。在实际中都是由计算机实现这两种算法来帮助设计人员进行路由设计。本次实验目的就是要使学生深入理解这两种算法并能用计算机实现这两种算法。 二、实验内容 用编程语言实现F算法。 F算法M文件内容如下: function [w,r]=fsuanfa(m) % F算法的函数文件 v_num=size(m); v_num=v_num(1); w=zeros(v_num); r=zeros(v_num); for i=1:v_num for j=1:v_num if i~=j if(m(i,j)==0) w(i,j)=inf; else w(i,j)=m(i,j); r(i,j)=j; end end end end disp W0= disp(w) disp R0= disp(r) for k=1:v_num pause;

for i=1:v_num if(i~=k) for j=1:v_num if(w(i,k)+w(k,j)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