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高中阶段必背古诗文赏析9琵琶行(并序)素材

高中语文高中阶段必背古诗文赏析9琵琶行(并序)素材
高中语文高中阶段必背古诗文赏析9琵琶行(并序)素材

高中阶段必背古诗文赏析版:9.琵琶行(并序)

白居易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①。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②。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③。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④,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⑤。低眉信手续续弹⑥,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⑦,初为《霓裳》后《六幺》⑧。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⑨。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⑩。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注】

①江头:江边。瑟瑟:这里形容微风吹动的声音。

②主人:白居易自指。管弦:指音乐。

③暗:这里是悄悄的意思。欲语迟:要回答,又有些迟疑。

④转轴拨弦:这里是调弦校音的动作。

⑤掩抑:低沉抑郁。思:悲,伤。

⑥信手:随手。续续:连续。

⑦轻拢慢捻抹复挑:轻轻地拢,慢慢地捻,一会儿抹,一会儿挑。

⑧《霓裳》:就是《霓裳羽衣曲》,唐代乐曲名,相传为唐玄宗所制。《六幺(yāo)》:也是当时有名的曲子。

⑨间关莺语花底滑:像黄莺在花下啼叫一样婉转流利。滑:流畅。幽咽:低泣声,这里形容堵塞不畅的水流声。冰下难:用泉流冰下阻塞难通来形容乐声由流畅变为冷涩。

⑩“银瓶”两句:形容琵琶声在沉咽、暂歇后,忽然又爆发出激越、雄壮的乐音。乍:突然。迸:溅射。铁骑:带甲的骑兵。曲终收拨当心画:乐曲终了,用拨子对着琵琶中心划一下。这是弹奏琵琶到一曲结束时的常用手法。沉吟:默默深思的样子。敛容:收敛(深思时悲愤深怨的)面部表情。善才:当时对琵琶师的通称。五陵年少:指京城富贵人家的子弟。缠头:古代送给歌伎舞女的锦帛。钿(diàn):金花。节:节拍。“弟走从军”两句:弟弟当了兵,阿姨也死去,一天又一天地过去,我的容貌也衰老了。颜色故:这里是容貌衰老的意思。梦啼妆泪红阑干:在梦中啼哭,搽了胭脂粉的脸上流满了一道道红色(的泪痕)。阑干:纵横错乱的样子。“同是天涯”两句:我们俩同是天涯沦落的可悲人,今日相逢,又何必问是否曾经相识呢?呕哑(ōu yā):拟声词,形容单调的乐声。嘲哳(zhāo zhā):形容声音繁杂,也作“啁哳”。琵琶语:指琵琶上弹出的曲调。暂:忽然,一下子。却坐:退回(原处)坐下。促弦:把弦拧紧。转:更、越。“座中泣下”两句:在座的人中谁流泪最多?我这江州司马的青袍服已被泪水浸湿。

【赏析】

《琵琶行》是唐朝诗人白居易的长篇乐府诗之一。此诗通过对琵琶女高超弹奏技艺和她不幸经历的描述,揭露了封建社会官僚腐败、民生凋敝、人才埋没等不合理现象,表达了诗人对她的深切同情,也抒发了诗人对自己无辜被贬的愤懑之情。

作为一首叙事长诗,这首诗结构严谨缜密,错落有致,情节曲折,波澜起伏。

第一部分写江上送客,忽闻琵琶声,为引出琵琶女作交代。

第二部分写琵琶女及其演奏的琵琶曲,表现琵琶女的高超弹技,具体而生动地揭示了琵琶女的内心世界。

第三部分写琵琶女自述身世。通过这个形象,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中被侮辱、被损害的乐伎们、艺人们的悲惨命运。

第四部分写诗人深沉的感慨,诗人感情的波涛为琵琶女的命运所触动,发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叹,抒发了同病相怜,同声相应的情怀。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现实主义杰作,全文以人物为线索,既写琵琶女的身世,又写诗人的感受,然后在“同是天涯沦落人”二句上汇合。歌女的悲惨遭遇写得很具体,是明线;诗人的感情渗透在字里行间,随琵琶女弹的曲子和她身世的不断变化而荡起层层波浪,是暗线。这一明一暗,一实一虚,使情节波澜起伏。它所叙述的故事曲折感人,抒发的情感能引起人的共鸣,语言美而不浮华,精而不晦涩,内容贴近生活而又有广阔的社会性,雅俗共赏。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