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委婉语的对比与翻译

英汉委婉语的对比与翻译

一、引言

Euphemism一词源自希腊语,eu-是前缀,意思是“good”,词干-phemism的意思是“saying ; speech”,合起来就是“good speech”(好听的话)。Neaman把euphemism 定义为“substituting an inoffensive or pleasant term for a more explicit, offensive one, thereby veneering the truth by using kind words.”(用不冒犯人或令人愉快的词语去代替直率的、触怒人的词语,用好听的词语去掩饰事实).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中对euphemism的定义是:“use of pleasant, mild or indirect words or phrases in place of more accurate or direct ones” (用愉快、温和、间接的词或词组替代直露、直接的词).汉语中有与euphemism相对应的修辞格,一叫婉转或委婉语,即‘在说话时遇有伤感惹厌的地方,就不直说,只用委曲含蓄的话来烘托暗示’;二叫避讳格,即‘说话时遇有犯忌触讳的事物,便不直说该事物,却用旁及的话来回避掩盖或装饰美化。’在实际使用中,无论是euphemism,还是婉曲、避讳都与各民族的民族心理、礼教规范、价值取向以及传统文化等因素密切相连。了解委婉语产生的原因及其反映的不同文化,有利于加深我们对英汉语言与文化的认识,益于我们跨文化的顺利进行。

二、委婉语概述

委婉语实际上是一种替代,即人们用比较婉转、文雅的话语来表达所忌讳的、不便直说的、粗俗的事物.英语和汉语中存在着大量的委婉语.通过对比分析这两种语言中有关年老、死亡、贫穷、职业等不同领域的委婉语可以看出,虽然委婉语是各种语言的普遍现象,但由于中西方的社会习俗、历史发展、文化传统、价值观念等诸多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反映到委婉语的使用及文化内涵

1

也不尽相同,委婉语忠实地反映民族的文化特征.

(一)委婉语的界定

委婉语是指语言使用者考虑到社会变化、社会心理等冈素,为了避免对听者或读者造成伤害,避免听者或读者感到难听、可怕、痛苦、不吉利或失礼,而在言语行为中使用的

一些温和的、令人感到愉快的、吉利的间接语言形式,以替代直接的、普通的甚至可能是

粗俗的说法。

语言是社会交往的一个重要载体,其功能随着社会的而得到丰富,人们对语言灵力的

敬畏产生了委婉语,又由于对这种灵力的充分利用而极大地丰富了委婉语,让这朵语言的

奇葩展现了无穷的魅力。

(二)委婉语的重要性

委婉语是人们在社会交际过程中,为了实现预期的交际效果而创造出的一种有效的言

语表达方式。委婉语的使用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它广泛应用于社会各阶层以及各个领域,它不仅是人们在社交的需要,更是言语交际中协调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的重要手段。它

具有的社交功能使人们更能自如地表达思想,使交流轻松愉快的进行。

(三)委婉语的语义特点

委婉语通常采用比喻、拓宽、迂回、模糊、借词、缩写等形式表达人们在交际中不宜

直言的人或事物,不直陈某人、某事或某物,但却达到较好的语言交际效果,即“用一种不

明说的,能使人感到愉快的或含糊的说法,代替具有令人不悦的含义或不够尊敬的表达方法”。

(四)委婉语的语法特点

总的来讲,英汉语言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着共同的禁忌,如死亡、生理行为、

生理缺陷、职业、疾病、外交辞令等,但由于文化传统的差异,相同的领域可能又存

在着不同的表达或程度的深浅。有些英汉对应词的含义不尽相同,所以表达同一事物的词

语可能在一种语言中含有贬义,需要委婉语,而在另一种语言中却不含贬义,不需要委婉。而且中西方在文化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就导致了委婉语所承载的文化信息有所不同。

2

三、英汉委婉语的一般表现方法

委婉语作为一种辞格,既是一种“手段”,也是一种目的。大量的英汉委婉语运用了

各种各样的表现手段来达到“委婉”这个目的。

(一)借助隐喻法

英文中人们常借助生动而又通俗的隐喻来婉转地幽默地表达自己的说话艺术。如

After three days in Japan, the spinal column becomes extraordinarily flexible. 作者把日本人习惯于鞠躬说成“the spinal column becomes extraordinarily flexible”,十分幽默有趣。“死亡”也许是人们最惧怕、最忌讳、最不愿谈论的话题,因此英汉语言中有着大量有关“死”的委婉语。英语有:be at rest , be asleep in

the Arms of God, answer the final call, depart to God, be out of pain, breathe one’s last, pay one’s last debt, settle one’s account, be no more, throw up the cards, etc。汉语中有“老了,没了,逝世,病故,作古,辞世,去世,不在了,与

世长辞,上西天,升天,驾返瑶池,心脏停止跳动,去见马克思”等。虽然英汉语都有很

多表示“死亡”的委婉语,但是它们的表达形式和所蕴涵的文化内涵却有很大的差别。主

要表现在:

1、从表达形式看,汉语中“死亡”的委婉语有不同的说法

《礼记 . 曲礼》说:“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死曰不禄,庶人

曰死。”皇帝“死”的委婉语还有“驾崩、山陵崩、弃群臣、宫车晏驾、千秋万岁后”等。皇太后、皇后死也称“晏驾”。对美女的死称为“香消玉殒、玉碎珠沉” ,妻子死为

“断弦,失俪” 。战死为“牺牲、捐躯、阵亡”等;名人死为“逝世、谢世” ;一般亲

友为“安息、离世” ;一般人死为“完了、断气了、翘辫子了、上八宝山了”等;坏人

的死为“见阎王、完蛋了、玩完了、蹬腿了、呜呼哀哉”等。但英语“死”的委婉语却

没有这么繁多。

2、由不同的宗教文化带来的表达差异

英语中“死“的很多委婉语来自《圣经》或基督教,如be safe in the arms of Jesus, be asleep in the valley3,be in Abraham’s bosom, be promoted to glory (“荣升天国”,这是基督教救世军常用的委婉语),be taken to paradise, cross

the River Styx4, go to meet one’s maker, etc。汉语中则主要是来自与道教和佛教

有关的用语,如道

3

教有关“死“的委婉语有:羽化,仙逝,仙游,登仙,成仙,归西,归天,驾鹤西去,驾返瑶池等;佛教的有:坐化,入寂,圆寂,物化,升天,灭安,涅磐,转世,归真,迁化,归寂等。

3、汉语存在着特有的“语音禁忌

我国民间迷信的人认为,73和84是两个“槛” ,民间流传着“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所以许多老人都不愿意说上述年龄,常多说或少说一岁。这些被视为与

死相关的数字要回避。许多与“死”谐音的字也属禁忌之列。有很多地方送礼物不送钟,

因为“送钟”与“送终”谐音。胶东渔民吃鱼不能说“翻”,只能说“调个头” ,“翻”即“翻船” ,意味着死亡,所以要避讳。这充分反映了汉民族特有的文化心理。在这一

点上,中国人的禁忌比起西方人简直是“大巫见小巫”,这与中国人的“说凶即凶,说祸

即祸”的畏惧心理有着直接的联系。

此外,汉语中还有一种特殊的与死有关的现象――对处死犯人刑具的称呼。比如,在

宋朝时,著名清官包拯用三种铁铡处死罪犯:龙头铡是处死犯法的皇亲国戚用的;虎头铡

则是处死贪赃枉法的官员们用的;狗头铡则是专门为犯事的平民百姓准备的。人有贵贱之分,竟然连处死人的刑具也竟然划分得如此分明!由此可见,在封建王朝的中国,身份和

地位有着何等重要的作用。

总之,汉语中“死亡”的不同说法,尤其是古代诸多“死”的说法以及与“死”有关

的现象都鲜明地表明了中国文化本身就是一种身份文化、地位文化。究其深层原因,我们

便可发现,中国历史上一直很重视人们的社会等级身份和人格身份。等级身份是指人在阶

级社会中的地位身份;人格身份是指人的品格和职业身份,如把人分为圣人、伟人、贱人、罪人等。不同等级身份的人,有不同的价值和利益,他们的社会地位不同,权利和享受、

资源和资产的占有与分配等均有差异。因此,人们十分重视身份的价值观念;此外,中国

传统社会一直在推行等级森严的身份制度,这也使中国人形成了重身份的价值观。因此,

这就是为什么中国古代关于“死”的委婉语有那么多种表达形式的原因。而英语在这方面

却远远不及汉语。在汉语中,“墓地”被比作“人生后花园”。除了把“死亡”比作长眠

安息外,汉语中还把“死”比作像神仙一样“仙逝”、“仙游”;或用“星

4

陨”、“花落”来比喻伟大人物或杰出人物的逝世,以表达人们的无限惋惜和崇敬之情。

(二)迂回陈述法

对于有伤大雅、令人不快的话,人们常借用迂回陈述法来拐弯抹角地表达自己的意图,旨在大方文雅,如:表示“上厕所”,英语有:go to the public comfort station,

see the stars, see one’s aunt, pass water, answer nature’s call, do one’s business, get some fresh air等等。汉语有“净手,更衣,蹲点,去一号,轻松一下”等。英汉“上厕所”的委婉语存在很多差异,综合起来说有:(1)从表现形式看,英语“上厕所”的表现形式异常丰富,如to rear, go to the gents’, go to the Green man, go to men’s room是男子用语;powder her nose, fix one’s face, go to

visit ladies’ room, go to no-man’s-land却纯属女性用语;go to W.C是大人们的

话;go to the pot, make number one or number two, go to little boys’ or girls’ room则是典型的儿童用语。汉语中虽然也有“尿水水儿、拉臭臭”之类的儿童用语,但男

女上厕所的委婉语的表达形式却没有英语丰富,差别也没那么明显。又例如:We have

three main difficulties with regard to those terms. “three main difficulties”,实际上是拐弯抹角地说我们“有三点反对意见”。汉语有时候为了增强语意、文饰辞面,或者为了达到讽刺戏谑的目的,人们运用兜圈子的方式来代替直截了当的表达方式。人们不直说某人“理论水平差”,而说“理论水平亟待进一步提高”;不直说“不赞成某个观点”,而说“有待商榷”。

(三)降格处理法

人们对于严重的事态,有时故意轻描淡写,降格处理,以达到委婉的效果。如:In private I should merely call him a liar. In the press you should use words: “Reckless disregard for truth”. And in Parliament----that you regard he “should have been so misinformed”.把一个liar(说谎者)说成是“Reckless disrega rd for truth”或“should have been so misinformed”,是一种典型的降格陈述处理法。汉语中也有着与其极其相似的委婉语表现手段,比如人们用“失足青少年”代替“青少年罪犯”,用“工读学校”指代“对有较轻违法犯罪行为的青少年进行改造挽救的学校”。出于礼貌和策略而使用的委婉语大部分都运用了方法。

四、英汉委婉语的对比分析

5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英汉委婉语对比与翻译

英汉委婉语对比与翻译 在日常生活中,为了避免直接表达某些事情而产生不必要的尴尬 或者伤害,人们常常使用委婉语。英语和汉语都有许多常见的委婉语,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背后的意思却大致相同。 一、拒绝邀请/请求 英语中常用的委婉语有: 1. Thank you for the invitation, but I won’t be able to make it.(谢谢你的邀请,但是我无法前往。) 2. I appreciate the offer, but I have to decline.(我感谢 您的提议,但我必须婉言谢绝。) 3. I’m afraid I have other plans.(恐怕我有其他的安排。) 而汉语中则有: 1. 不太方便。(I am not convenient) 2. 有点忙。(I am a little busy) 3. 后会有期。(Catch up later) 二、拒绝求助 英语中的常用委婉语有:

1. I’d love to help, but unfortunately I’m tied up at the moment.(我很想帮忙,但目前很忙。) 2. I’m sorry, I don’t think I can be of much help in this case.(抱歉,我觉得我对这个事情没有什么帮助。) 3. I appreciate your asking me, but I don’t think I’m the right person to help you.(感谢你向我求助,但我认为我不是合适的人选。) 而汉语中则有: 1. 实在抱歉。(I am really sorry) 2. 我没有时间。(I don't have the time) 3. 非常抱歉,我不能帮您。(I'm terribly sorry, I cannot help you.) 三、让对方不要打扰 英语中常用的委婉语有: 1. I’m sorry, I’m not feeling well, so I need to rest.(抱歉,我不太舒服,需要休息。) 2. I’m afraid I can’t talk now; can I call you back later?(恐怕现在我不能谈话,请我稍后打回来可以吗?) 3. I’m really busy right now, can we catch up later?(我现在非常忙,请问我们可以等一下再聊吗?)

英汉委婉语对比与翻译

英汉委婉语对比与翻译 1.英文委婉语: He is not exactly the right person for the job.翻译成中文:他不是恰当的人选。 中文委婉语:他可能并不是我们寻找的最佳人选。 2.英文委婉语: I'm afraid I must decline your invitation.翻译成中文:我恐怕必须拒绝您的邀请。 中文委婉语:恕我直言,这次我可能不能赴约。 3.英文委婉语: Can we delay the meeting for a few days?翻译成中文:我们能把会议延后几天吗? 中文委婉语:能否麻烦您把这个会议的时间往后推迟一下? 4.英文委婉语: The dress isn't quite my style.翻译成中文:这件衣服不太适合我。 中文委婉语:我觉得这条裙子款式可能有点不太适合我。

5.英文委婉语: I don't think it's a good idea.翻译成中文:我认为这不是个好主意。 中文委婉语:可能我们需要好好的考虑一下,这么做是否合适。 6.英文委婉语: It's not exactly what I was hoping for.翻译成中文:这不完全是我所希望的东西。 中文委婉语:可能这个方案还需要再进行一些改进。 7.英文委婉语: I'm sorry, but that's not quite what I had in mind.翻译成中文:对不起,但这不完全是我所想象的。 中文委婉语:我们需要更加详尽地考虑一下,这个方案是否能够得到最佳的效果。 8.英文委婉语: I'm afraid that won't be possible.翻译成中文:恐怕这是不可能的。 中文委婉语:可能我们需要再考虑一下其他的做法。 9.英文委婉语: It's not exactly what I had in mind, but it's close.翻译成中文:不完全是我所想象的,但很接近。

英汉中禁忌语和委婉语的异同比较-比较语言学论文-语言学论文

英汉中禁忌语和委婉语的异同比较-比较语言学论文-语言学论文 ——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一、引言 每个民族和文化都有相应的禁忌语和委婉语,并受到历史背景、语言习惯、价值观、社会环境、民族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存在很多不同点。英汉语言中禁忌语和委婉语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有些部分差距也是比较大的。研究英汉语言中禁忌语和委婉语的差异,才能在中外文化交流中不失礼,有助于英汉语言的跨文化交流。 二、禁忌和委婉语的概念 每种文化中都有对于某种事物或者某种行为的禁忌,并在语言中有着一定的体现,这是一种很常见的现象,区别只在于不同的文

化有不同的禁忌。通常人们对神圣的、不洁的、危险的事物都存在一定的禁制。通俗来说人们出于某种原因,不能、不愿说出某些具有不愉快的色彩或者至高无上而不可随意说出的词语就是禁忌语,比如脏话、秽的话等。 委婉语就是将某些神圣的、难听的、不便直说的、粗俗的、不吉利或者忌讳的词语、事物或者概念通过比较委婉的、文雅的、间接的词语表达出来,以达到比较委婉,顺耳,让人舒服的目的。委婉语的特点是比较抽象、模糊。简单来说,委婉语就是将某些让人不快的词语转化成一种易于接受的方式,采用间接的方式让说话者不会因此而感到内疚、尴尬、不安等。 三、英汉中禁忌语和委婉语的相同点 英汉语言中禁忌语和委婉语存在很多相似之处,或者说对于同一种禁忌事物或者行为有相似的委婉表达。一般来说,禁忌语相同的情况多出现在人类具有共同的特征上面,比如生老病死、相貌、职业、生理缺陷等。

尽管生老病是人的一生中必须要经历的事情,但人们还是对其有着某种程度上的畏惧。不管是中西方文化都认为这种悲伤的事情不应该直接说出来,而是通过委婉的方式表达出来。在汉语中,死有很多种表达方式,比如去了,老了等,官方的说法去世已逝等。在古代文化中,地位不同的人说法也有很大的不同。作为天子的,叫做驾崩,诸侯死了叫做亮;大夫死用卒,士死称为不禄.普通百姓如果死了绝对不能用这几个字,只能用没、终等词。英语中表达死这个概念也有很多词,并且很多能够和汉语对照起来。 比如逝世用英语表达为pass sway;与世长辞翻译为depart.在英汉语言中,关于生理缺陷方面的禁忌与委婉语也有很多。在有缺陷的人的面前或者直接谈论生理缺陷都是一种失礼的行为。在汉语中残废含有贬义、歧视、嘲讽的含义。一般我们会用残疾来代替。英语中也常用disabled表达,而不是handicapped.汉语中有一些粗话或者骂人的话是和生理缺陷有关的,比如说眼瞎、哑装聋作哑等,并不是真的指生理有缺陷,而是一种贬义词。因此在使用这些词的时候一定要慎重。 在英汉语言中,关于性及与生殖内容的禁忌语和委婉语是非

英汉词语比较与翻译

第三章英汉词语比较与翻译对等 第一节翻译对等 Equivalence 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 source text (ST) and a target text (TT) that allows the TT to be considered as a translation of the ST in the first Place. 对等是翻译理论中的中心概念。 卡特福德认为翻译的中心任务就是确定翻译对等的性质和条件。 奈达提出了“动态对等”与“形式对等”这两个概念。形式对等:原语文本的形式在目的语中被机械地再现,目的是允许原语文本以自己的表达方式说话,而非经过调整来适应目的语文化,实践中,既不分句也不合句并保留标点和分段等形式标示。由于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这类翻译扭曲了目的语的语法和文体风格,从而导致信息歪曲。运用形式对等主要是追求翻译的精确性并尽可能保留原语的形式。形式对等有其局限性,但有时却是最为合适的翻译策略。动态对等就是将原语译成目的语后,目的语读者的反应与原语读者读原语时的反应一致。它通过分析、转移和重建三个过程来实现,进行动态对等翻译包括:运用适合目的语文化的表达法去替代原语中的相应表达法;使原语文本中语言上隐含的信息明显化;为了增进理解增加一定量的冗余表达。例如,奈达将《圣经》中的“Lamb of God”译为“Seal of God”。有时功能对等也被用来代替奈达提出的动态对等。 第二节英汉词语比较与翻译对等 词的意义是它在特定的语言系统中的具体价值或通过在特定语言系统中的运用而具有的个性。 词的意义可分为四种:命题意义(propositional meaning)、表情意义(expressive meaning) 、搭配意义(collocational meaning)和唤起意义(evoked meaning)。 命题意义描述一个词与现实世界或想象世界中所指称或描述的事物之间的关系,是判断话语是真还是假的基础。语言以符号的方式描绘经验世界。 人总是能够说出他们经验当中的任何事物,因为语言符号覆盖了这个经验世界。但是,语言对经验世界的分割表现出若干层次性。词对于世界的分割应表现为不同的层次。 English: skill craft craft guild 汉语:技巧技巧行会行会

中英委婉语对比浅析

中英委婉语对比浅析 摘要: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委婉语在日常交际中的作用也就显得十分重要了。由于委婉语本身带有一定的文化特征,因此它也就为跨文化交际设置了很多障碍。本文简要地对英汉委婉语作了一个对比,从社会功能和对合作原则中四个准则的违背角度分析了英汉委婉语的相似之处。所有这些研究旨在提高英汉跨文化交际的效果。 关键词:委婉语;汉语;英语 一、引言 委婉语的原意是“好听的语言”。委婉语具有三个特征:(1)委婉语的形成以替代为基础,这种替代是在具体的语境下对某一词、句或短语的替代。(2)委婉语的字面意义并不是其真正的意义。(3)人们有回避提及不好事情或掩盖事实的心理需求,委婉语正是基于这个原因而产生的。Allan和Burridge在Euphe-raisins&Dysphemisms中总结了委婉语的以上三个特征。 本文对中英委婉语进行了对比研究。希望这项研究能够让人们更清楚地认识到中英委婉语的相似性。从而在中英跨文化交际中取得成功。 二、中英委婉语的相同点 持不同语言的人可能会以不同的方式来看待和解释客观世界。尽管如此,他们有着相同的认知能力,这也就使跨文化交际成为可能。 (一)社会功能 不论是在英语还是汉语中,在人们谈及一些令他们感到恐惧或尴尬的话题时,他们总是试图使用委婉语来帮助他们扫除在谈及这些事情的心理障碍。 1、回避禁忌语

禁忌语是委婉语产生的心理基础之一,无论是在英语还是汉语中,关于“死亡”的委婉语有很多。在英语中,我们可以看到“be no longer with us”“go the way of all flesh”“join the majority”。在汉语中我们也有类似的表达,比如说“去世”“逝世”“过世”“辞世”“谢世”“与世长辞”“离开了人间”“作古”“远行”“走了”“没了”“寿终正寝”等等。 2、礼貌原则 Leech(1983)提出了“礼貌原则”,这个原则包括以下6个准则:1、策略准则:a,使他人亏损最小,b,使他人受惠最大。2、宽宏准则:a,使自身受惠最小,b,使自身受损最小。3、赞扬准则:a,尽力缩小对他人的贬损;b,尽力夸大对他人的赞扬。4、谦虚准则:a,尽力缩小对自身的赞扬;b,尽力夸大对自身的贬损。5、赞同准则,a,尽力缩小自身和他人之间的分歧;b,尽力夸大自身和他人之间的一致。6、同情准则,a,尽力缩小自身和他人之间的厌恶;b,尽力夸大自身对他人的同情。 根据吕煦的《实用英语修辞》(2003),除了第四个准则,其他的准则都与委婉语形成的心理基础相一致。 有时说话者的说话意图是相同的,但是其礼貌程度却是随着其语言间接程度的增加而增加。委婉语是一种间接语言,它能够使语言表达更加优雅,听上去更加礼貌。比如说“feel the call of nature”“answer the call of nature”“spend a penny”“do one’s urgent business”等等。汉语中我们也说“解手”“去方便方便”“去轻松一下”“去卫生间”“去洗手间”等等。这些委婉语满足了人们告别野蛮从而成为文明化生物的愿望。 3、掩盖作用 委婉语的社会功能不仅仅是人们用来润滑交际的手段。事实上委婉语也常被用来掩盖一些事实。政治和经济上的委婉语能够说明这一点。政客们经常使用一些模糊的好听的词语来掩盖残酷的事实和某些细节。比如说police action(警察行动)、for suppression(镇压)、air action(空中行动)、for bomb(轰炸)。在和平年代,他们希望经济呈增长态势。因此“经济危机”这个词曾经被“经济萧条”所代替,继而“经济萧条”又被“经济衰退”所代替,现在“经济衰退”又被“经济下滑”所取代,所以人们听到的是“经济下滑”,而不是“经济危机”这个词。 (二)对合作原则四个准则的违背 为了解释合作原则,Grice提出了四个准则:量的准则、质的准则、关系准则、方式准则。合作原则及其四个准则不是叫人们在对话中如何表现,而是在客观的描述对话中究竟发生了什么,这就意味着在人们讲话时,合作原则及其准则自觉不自觉的在人的脑海中起到向导作用。因为委婉语是一种间接性语言。所以

英汉委婉语对比

英汉委婉语对比 英汉委婉语对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言是人类表达意思的重要工具,它不仅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文化,而且也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思维模式。英汉是两种不同的语言,也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在两种语言中,委婉语的使用有所不同。 ### 英语中的委婉语 英语在表达委婉的概念时,往往会采用形容词、副词、以及某些句式来表达。例如: 形容词: - She is a little tired. 她有点累了。 - I'm quite happy with the result. 我对结果很满意。 副词: - He arrived quite late. 他到得有点晚了。 - She did it almost perfectly. 她几乎完美地完成了它。 句式: - I would be grateful if you could help me. 如果你能帮助我我会非常感激。

- I was wondering if you had time to help me. 我在想你是否有时间帮助我。 ### 汉语中的委婉语 汉语中表达委婉的概念时,一般会采用助词、句子结构、以及口头语言来表达。例如: 助词: - 她有点累了。She is a bit tired. - 我对结果很满意。I'm quite satisfied with the result. 句子结构: - 他到得有点晚了。He arrived a little late. - 她几乎完美地完成了它。She did it almost perfectly. 口头语言: - 如果你能帮助我我会非常感激。I would be very grateful if you could help me. - 我在想你是否有时间帮助我。I was wondering if you had time to help me. ### 英汉委婉语的差异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英汉两种语言表达委婉的方式有所不同。英语通常会采用形容词、副词、及句式来表达,而汉语则会采用助词、句子结构、以及口头语言来表达。此外,在表达意思时,英文也更加直白,而汉语则会使用一些修饰性的字眼来表达委婉的意思。

中英委婉语的对比分析

中英委婉语的对比分析 委婉语是一种言语表达方式,常用于礼貌、表达委婉情感、避免冲突等。中英文委婉 语的用法有所不同,接下来将对比分析中英文委婉语的表达方式。 1. 礼貌用语 在中文中,我们常用“请”、“谢谢”等字眼表示礼貌。例如:“请问您需要什么帮助?”、“谢谢你的耐心等待。”等等。 在英文中,礼貌用语包括“Excuse me”,“Please”和“Thank you”。“Excuse me”可以用于请求别人的注意或道歉,例如:“Excuse me, can I have a moment of your time?”“Please”表示请求或提醒,例如:“Please be careful, you might trip over that.”“Thank you”则表示感激之情,例如:“Thank you for your help.” 2. 否定语气 在中文中,我们常使用“不太好”、“有一点点问题”等词语来表示否定。例如: “这道题我不太会。”、“这个方案有一些小问题。” 3. 婉转拒绝 在中文中,我们常使用“抱歉,我有其他的事要忙。”、“我需要考虑一下。”等方 式婉转拒绝别人的请求。 在英文中,可以用“Sorry, I'm tied up at the moment.”、“I'll need to think about it first.”等方式婉转拒绝别人的请求。 4. 委婉表达 在中文中,我们常使用“可能不太适合你”、“我的看法与你略有不同”等方式去委 婉表达我们的意见。 5. 推销语 在中文中,为了表现自己的自信和实力,会使用一些比较强烈的语言,如“我们公司 产品最好”、“我们的服务最专业”。 总体来说,中英文委婉语的用法有所不同,但目的都是为了表达我们的想法和情感, 并体现尊重、礼貌、文雅等。在实际交流中,我们需要灵活运用不同的委婉语,以适应不 同的情境和对话对象。

中英文委婉语的差异与翻译分析

中英文委婉语的差异与翻译分析 引言: 委婉语是人们在日常交往中为了避免冲突和伤害对方感情而使用的一 种语言表达方式。不同的语言和文化背景会造成中英文委婉语的差异,这 在翻译过程中对译者提出了挑战。本文将探讨中英文委婉语的差异,并进 行翻译分析。 一、中英文委婉语的差异 1.礼貌程度不同 中文文化注重彬彬有礼,讲究以礼待人。因此,中文委婉语常常通过 比喻、递进等方式表达。例如,“您多费心了”是一种委婉回绝的方式, 表示不需要对方帮忙。而英文委婉语则更注重直接表达,例如“I appreciate your help, but I'm fine on my own”(感谢您的帮忙,但 我自己可以处理)。 2.表达方式的差异 中文委婉语常常使用表示含蓄的方式来表达。例如,“我想请教一下,您是否可以稍微改一下这个方案?”表示希望对方修改方案。而英文委婉 语则更直接,例如“Could you please make some minor changes to this plan?”(请您对这个计划做一些小的修改)。 3.客套语的使用差异 在中文中,客套语是一种常见委婉语的表达方式。例如,在感谢他人 时我们常说“不敢当”、“过奖了”。而在英文中,直接表达感谢,例如“I really appreciate it”(我真的很感激)。

二、中英文委婉语的翻译分析 1.情境适应 在翻译中,译者需要根据情境和目标语言文化背景选择合适的委婉语表达。例如,当中文委婉语含有比喻或遥远的说法时,译者可选择在英文中使用相似的委婉语表达,而不是直译。例如,“多费心了”可以翻译为“Thank you for your concern”(谢谢您的关心)。 2.保留原意 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需要努力保留原文委婉语的意思和情感。为此,译者可通过转换语序、增加副词或使用语气助词等方式来实现。例如,“我想请教一下,您是否可以稍微改一下这个方案?”可以翻译为“Can I ask if you could make some minor changes to this plan?”(请问您是否可以对这个计划做一些小的修改)。 3.文化转化 由于中英文委婉语的差异,译者需要注意翻译时的文化转化。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可以选择在目标语言中相同或类似的委婉语表达,以更符合目标语言的文化习惯。例如,“不敢当”可以翻译为“I'm flattered”(我感到受宠若惊)。 结论: 中英文委婉语的差异主要体现在礼貌程度、表达方式和客套语的使用上。在翻译中,译者需要根据情境适应、保留原意和进行文化转化等因素来选择合适的委婉语表达。通过对中英文委婉语的翻译分析,译者可以更准确地传达原文的意思和情感。

委婉语的翻译策略

委婉语的翻译技巧 摘要:委婉语使用的范围涉及社会及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成为英语世界中一个引人注目的语言现象。按照奈达的理论,委婉语的翻译应尽可能做到内容、语用和文化方面的等效。委婉语的英汉翻译技巧,有词义扬升法、低调陈述法和模糊翻译法。 关键词:委婉语;翻译;技巧 Abstract:The application of English euphemism is related to all the aspects of human life. It is a very important linguistic phenomenon in English language. According to Nida’s theory, euphemism translation should keep the same functional with its own content, pragmatic, cultural and etc. This paper analyze several translation techniques, just like highly praised translation, low-key translation and obscure translation. Keyword:Euphemism; Translation; Technique 一、引言 委婉语,英文为“euphemism”,源于希腊语“euphemism”,意为“to speak with good words”(用好听的话去说)。用一种温和的、间接的词或短语,代替那种比较直截了当或生硬刺目的词或短语,或者代替对某些人来说有不快涵义的词或短语,使表达显得婉转、文雅,使听话者(或者说话人自己)更容易接受。用来代替的这些词或短语,就叫做委婉语。委婉语的运用是世界各民族语言中的共存现象。英语中的委婉语运用,大多是在谈及职业、政治、战争、生老病死或犯罪等内容的时候,用委婉的词语来代替人们觉得难以启

英汉委婉语的对比分析及其翻译研究

英汉委婉语的对比分析及其翻译研究 作者:王金林 来源:《文艺生活·下旬刊》2017年第10期 摘要:委婉语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它普遍存在于各种语言当中。英汉两种语言中,也都有大量委婉语的使用。虽然英汉委婉语中存在共性,但由于不同的语言特点和不同的文化背景,两者还有很大的差异性。本文通过从英汉对比的角度分析英汉委婉语的异同,并在此基础上对英汉互译的翻译技巧进行探讨。 关键词:英汉委婉语;异同;英汉互译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30-0070-02 一、引言 委婉语(Euphemism)是人类语言使用过程中的一种普遍现象,是人们谈论那些令人不快或尴尬的事情时所使用的较为礼貌的说法。在特定的语境,人们往往会使用温和、动听的委婉语来代替粗鲁、刺耳、令人不适的言辞。使用委婉语常常是为了回避或掩盖某些严酷的社会现实,或为了防止“语出伤人”,避免“有失体统”,以显得文明礼貌。委婉语这种修辞格在各种语言现象中都是常见的,可以说使用委婉语是各个民族语言的共性。 英汉委婉语虽然存在一些共性,但不同的语言特点和不同的文化背景,两者还有很大的差异性。正确理解委婉语在人们的交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存在一定难度。下面本文将从英汉对比的角度分析英汉委婉语的异同,并讨论其翻译技巧,以便让我们能更好的了解使用委婉语,进行良好的沟通交流。 二、英汉委婉语的比较分析 既为委婉语,英汉委婉语从语义特征及语用功能等角度来看,有一定的相似性:对某种忌讳的事情进行委婉让人容易接受的表达,如:英语中的pass away, in heaven,汉语中的“逝世”,“到极乐世界去了”;或是在交际中避免冒昧无礼伤害到他人的话语,如连没有如何职业的housewife,现在也自称为housemaker,甚至household executive,汉语中的“车夫”变为“司机”;又或是有时具有一定欺骗性,将丑陋的事情藏匿于美好之中。 但是,我们还要看到英汉民族在自然生活环境及社会生活环境方面存在差异的客观性,这也就给各自的文化烙上了各自的特色。下文就从相同点和不同点两个角度来具体分析英汉委婉语的异同。 (一)英汉委婉语的相同点

中英委婉语的对比分析

中英委婉语的对比分析 中文委婉语是中国人交际时常用的一种语言表达方式,它通过委婉、含蓄的方式来表 达自己的意思,避免直接的冲突和伤害。而英文也有类似的委婉语,但用词和表达方式与 中文有所不同。本文将对比中英委婉语的表达方式和使用习惯做一分析,以帮助读者更好 地掌握委婉的表达方式。 一、中文委婉语的表达方式 1. 使用婉转的词语和句式 中文委婉语通常使用一些婉转、含糊的词语和句式来表达自己的意思。比如在请求别 人帮忙时,可以用“麻烦您一下”、“万分感谢”等词语来委婉表达。在回答别人的请求时,可以用“看情况吧”、“我尽量吧”等语气含糊的词语来表达自己的态度。 2. 打圆场、避重就轻 中文委婉语也常常打圆场、避重就轻,不直接回答对方的问题或者表达自己的意见。 比如当别人问起一些尴尬或者难以回答的问题时,可以用“这个真不好说”、“我也不太 清楚”等话来委婉回避。对于一些可能引起争议的话题,也可以用“各有各的看法”、 “看个人喜好吧”等话来避重就轻。 1. 使用陈述句和疑问句 英文委婉语通常使用一些陈述句和疑问句来表达自己的意思。比如在请求别人帮忙时,可以用“Could you please…”、“Would you mind…”等疑问句来委婉表达。在回答别 人的请求时,可以用“I'm not sure if I can…”、“I'll try my best…”等陈述句来表达自己的态度。 1. 语气的不同 中文委婉语通常使用含蓄、婉转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意思,避免直接的冲突和伤害, 更注重对他人情感的尊重和体贴。而英文委婉语则更注重礼貌和客气,通过委婉的表达方 式来尊重对方的感受,避免伤害对方的自尊心。 2. 词语和表达方式的不同 中文委婉语通常使用一些委婉、含糊的词语和句式来表达自己的意思,比如“可能吧”、“麻烦您一下”等。而英文委婉语则更注重使用一些委婉的词语和表达方式,比如“I'd rather not”、“I'm not sure if I can”等。

英汉委婉语对比研究

1)委婉是禁忌心理的产物。任何一种文化,任何一种社会,都存在语言禁忌。委婉语和禁忌语休戚相关。自古以来,人类就对某些事物心存忌讳,为了交际的和谐顺利,为了交际双方更易接受,遭到禁忌的事物的名称必须改头换面,有些刺激性的字眼,敏感的话题就得转移,以一种人们认为“得体、高雅”的名称出现。对犯忌讳的事物或避而讳之或委婉言之,于是避讳委婉的修辞手法应运而生。 2)共同的使用领域。随着社会的发展,委婉语已渗透到各个领域。中英两国在语言禁忌方面有着各自的特色和民族习惯。但是,仍然有些领域的禁忌是在两个社会中普遍存在的,成为了中英委婉语的共同使用领域。例如,英汉委婉语都与死亡、疾病、职业、犯罪、性和排泄等密切相关。 A.表达死亡。在《圣经》或其它与基督教有关的传说中存在许多与死亡有关的委婉语,例如:“to be with God”,“to be asleep in the Arms of God/in Jesus/to lie in Abraham’s bosom”,“to go to heaven/paradise”,“to be promoted to glory”。西方人也认为人类生来有原罪,也就必会受到惩罚,所以“死亡”也是“to pay the debt of nature”。中国对于死亡有禁忌,例如中国佛教把“死”婉称为“入寂”、“圆寂”;道家却称之为“仙去”、“仙逝”等。古代中国皇帝死亡则称为“驾崩”、“弃群臣”;百姓之死称为“过世”、“作古”等。老者死亡称为“寿终”、“谢世”;少年死亡称为“夭折”;中年死亡称为“早逝”;靓女弃世称作“玉陨香消”,等等。 B.人体排泄方面。如关于上厕所,英语有“wash one’s hand,relieve oneself,powder her nose,还有”feel the call of nature”(感觉到自然在召唤),意为“要上厕所”;汉语有“洗手、方便”。如果女士在场,就必须这样问:“我可以使用一下盥洗室吗?”或问“洗手间在什么地方?”C.关于性的委婉语 在中国和西方国家里,性关系和身体的某些部位是谈话的禁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性解放的更深认识,在最近几年里西方国家对性的态度开放了许多。在小说和电影中类似“to make love”,“to have sex with”,“to go to bed with”这样的语言也出现了。谈到性关系,中国人更倾向于用“同房”,“夫妻生活”等语言来代替。英语中也有一些新创造的词汇“go to bed with”,“be in bed”,“do it”。与汉语相比而言,英语拥有更多的关于性方面的词汇,这可能与人们对性抱有更开放、更随意的态度有关。 D.教育生活方面:成绩差的学生是a below average student 或working on his own level,而do betterwith help则指反应比较迟钝的学生。学生考试作弊则冠以to depend on others to do his (her ) work.汉语中可用“学习要下劲、成绩要提高”来表达学习成绩差的含义。“考试时做小动作”等来代替考试作弊。美国学生考试不及格,回家对其父母说:“I didn’t make it.”E.社会地位、职业方面:对生活的贫富、职业的贵贱,倾向于低调陈述而不直言不讳。如对贫穷,英语有disadvantaged,underprivileged,汉语有“手头拮据”。有一部分职业委婉语,将一些平凡的职业名称予以改头换面,以此克服自卑感。比如hair dresser (女理发员)被誉为beautician (美容师)、cook (炊事员)被称作chef (厨师)、janitor (守门人)被冠以security officer(安全官员)。汉语中,我们称清洁工为“城市美容师”、小保姆为“小阿姨”、蹲监狱为“在高墙里面”等等。 3)共同的表达方式 如:使用缩写和省略。在所有的文化中,为了避免不愉快,或表示礼貌,或掩饰某些东西,某些词汇可能就会被省略掉。在英语里,“The woman is pregnant”被委婉的表达成“She is expecting”,在这个句子里“a baby”就被省略了。同样,“out”就是“out of work”省略后的委婉语。语音省略也是一种缩写,例如,“WC”是“water closet”,“G-man”是“garbage-man”的省略。汉语里也有利用缩写词委婉表达意思的,例如,“行将就木”中的“木”是“棺木”的委婉表达法。

英语和汉语对比---间接与直接

第九章间接与直接 (1ndirect vs.Direct) 英语表达倾向于间接、婉约,汉语表达倾向于直接、明快。这一差异主要见于英语比汉语更多地使用委婉、含蓄和迂回的陈述方式。 一、委婉(Euphemism) 委婉说法是用一种比较间接的方式来谈论不宜直言的人或事物,用H.W.Fowler的话来说,委婉语是“a mild or vague or periphrastic expression as a substitute for blunt precision or disagreeable truth”。人们在说话或写作时,往往会借用温和、动听的委婉语来代替粗鲁刺耳、令人不适的言辞。使用委婉语常常是为了回避或掩盖某些严酷的社会现实,或为了防止“出语伤人”,避免“有失体统”,以显得文明礼貌。英语和汉语都有委婉语,尤其见于表达有关不雅、不洁、令人生畏、令人讨厌的人或事物。如表示“死亡”,英汉的委婉语都特别多,英语有pass away,go to one’s Maker,sleep with one’s fathers,join the great majority,pay the debt of nature,be with God,go to glory,go to a better world,sleep the final sleep,cross the Great Divide,climb the golden staircase等几十种说法;汉语的说法也不少,如“逝世”、“寿终”、“作古”、“谢世”、“归寂”、“坐化”、“牺牲”、“阵亡”、“殉职”、“捐躯”、“百年”、“与世长辞”等,古代还有按等级之分的“死”,如帝王之死是“崩”、“晏驾”,诸侯之死是“薨”,大夫之死是“卒”,士之死是“不禄”等等。在提及人体的某些功能、缺陷等方面时,英汉也有各自的委婉语,如说“上厕所”,英语常用go to the restroom (washroom),use the bathroom,wash one’s hands,relieve oneself,answer a call of nature,男子可说see a man about a horse,女子可说fix one’s face,powder one’s nose等;汉语则常用“大便”、“小便”、“方便”、“解手”、“大解”、“小解”等。谈到“怀孕”时,英语可说be expecting,in a family way (美),in the family way (英),in an interesting condition;汉语可说“有喜”、“重身子”、“双身子”、“产妇”。提到“身体太胖”时,英语可说stout,on the heavy side,汉语则说“发福”。说到“老人”、“年老”时,英语常用senior citizen,elderly people,advanced in age等,汉语则用“年迈”、“年长”、“上了年纪”、“上岁数”、“年事已高”等。一般说来,在表达生活中不宜直言的事物或情况时,英汉都有各自的委婉语。 然而,与汉语相比,英语委婉语不仅数量多,使用频繁,而且涉及的范围也相当广泛。早在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时代,委婉语就十分盛行。当时的社会风尚提倡凡事都要兜圈子说话,不可直言,否则就会失礼。在现代英美社会,说话委婉、含蓄、幽默被认为是文明与礼貌的象征。近几十年来,英语委婉语大有流行之势,其使用范围已扩大到了许多领域,几乎涉及现代社会生活和公私事务的各个方面,从生、死、性、爱、老、弱、病、残、贫困、金钱、罪过、相貌、职业、种族、各种禁忌与隐私直至商业、广告、教育、政治、经济、外交、战争及其他微妙敏感而又难以直言的话题,其中许多委婉语带有浓厚的社会文化色彩,在汉语里往往没有相应的表达法。以下仅举几方面为例: 1. 官方委婉语。美国政府机构汇集了各种官方英语(officialese),文武官员职员分别盛行联邦政府官僚英语(bureaucratese)、五角大楼英语(Pentagonese)、国务院英语(State-Departmentese)、官腔英语(gobbledygook)以及各地方市政府英语(urbanbabble)。英国官方则创造新的委婉语,甚至规定某些具体词目不得在议会使用,议员不得在言谈中对各种大小官员表现出不忠不敬。在这些官方英语里,委婉语比比皆是,其中有些言辞成了政客们掩盖事实真相、欺骗选民、争取民意的一种手段。例如政府官员对于种种社会问题,常常采用委婉的方式加以粉饰:严重的失业现象,官方称之为underutilization(未充分利用人才)或human resources underdevelopment(人力资源未充分开发);生活在贫困线下的穷人,称为the underprivileged(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或disadvantaged(机遇不佳);这些人入不敷出,债台高筑,

英语委婉语翻译初探

英语委婉语翻译初探 一、引言 英文euphemism(委婉语)一词系源自希腊语。词头”eu-”的意思是”good”(好),词干”phemism”的意思是”speech”(言语),整个字面意义是”word of good omen”(吉言)或(好的说法)。一般认为,凡是表示禁忌或敏感事物的含蓄、迂回或动听的言词,均在委婉语之列。也就是使用较含蓄的语言表达各种强烈的、难以启齿的话语。它的重要特征在于用比较抽象、模棱两可的概念或比喻的手法,把原来显得粗鲁或令人不愉快的话换成婉转含蓄的说法,使语言温和而悦耳,谈话双方也不会就谈论此事而窘迫尴尬,从而有效地回避精神上的刺激和情感上的冲突。委婉语是人们在一定的语境中选择语言文字的结果,通过有意偏离常规形成各种修辞格,或者通过违背合作原则产生会话含意。这样便丰富了语言的表达方式,实现独特的修辞意义,产生独特的语言效果。 二、委婉语的类别 英语委婉语一般可分成两大类:传统委婉语(traditional euphemisms)和文体委婉语(stylistic euphemisms)。

所谓传统委婉语亦称是与禁忌语密切相关的。象生、病、死、葬、性、裸、拉、撒等禁忌事物,如果直接表达,那就是禁忌语,给人的感觉是粗鄙,生硬,刺耳,无礼。反之,如果间接表达,这就是委婉语,给人的印象是典雅,含蓄,中听,有礼。 所谓文体委婉语,亦称实际上是恭维话、溢美之词,与禁忌语并无关系。英美人,尤其是当代美国人,在交际过程中,为了表示礼貌,为了避免刺激,或是为了争取合作,有时会采用夸饰的手法,对一些令人不快的事物以美言相称。 三、常见英语委婉语及翻译 1.职业称谓委婉语 在西方文化中,脑力劳动等同于高贵的且高报酬的工作,而体力劳动被视为卑微且低收入的工作。为了避免卑微工作给从业人员带来精神不安,人们就通过委婉语的方法,使一些卑微低下的职业“体面化”,使其高雅光彩。比如: 1)将road-sweeper or dustman(扫大街的人)称为cleaning operative (清洁工人); 2)将garbage man(垃圾处理工)称为sanitation engineer(卫生工程师); 2.疾病委婉语 全球两百多个国家,虽各自拥有不同的文化,但对于

英汉委婉语的对比与翻译

英汉委婉语的对比与翻译 一、引言 Euphemism一词源自希腊语,eu-是前缀,意思是“good”,词干-phemism 的意思是“saying ; speech”,合起来就是“good speech”(好听的话)。Neaman 把euphemism定义为“substituting an inoffensive or pleasant term for a more e xplicit, offensive one, thereby veneering the truth by using kind words.”(用不冒犯人或令人愉快的词语去代替直率的、触怒人的词语,用好听的词语去掩饰事实).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中对euphemism的定义是:“use of pleasant, mild or indirect words or phrases in place of more accurate or direct ones”(用愉快、温和、间接的词或词组替代直露、直接的词).汉语中有与euphemism相对应的修辞格,一叫婉转或委婉语,即‘在说话时遇有伤感惹厌的地方,就不直说,只用委曲含蓄的话来烘托暗示’;二叫避讳格,即‘说话时遇有犯忌触讳的事物,便不直说该事物,却用旁及的话来回避掩盖或装饰美化。’在实际使用中,无论是euphemism,还是婉曲、避讳都与各民族的民族心理、礼教规范、价值取向以及传统文化等因素密切相连。了解委婉语产生的原因及其反映的不同文化,有利于加深我们对英汉语言与文化的认识,益于我们跨文化的顺利进行。 二、委婉语概述 委婉语实际上是一种替代,即人们用比较婉转、文雅的话语来表达所忌讳的、不便直说的、粗俗的事物.英语和汉语中存在着大量的委婉语.通过对比分 析这两种语言中有关年老、死亡、贫穷、职业等不同领域的委婉语可以看出,虽然委婉语是各种语言的普遍现象,但由于中西方的社会习俗、历史发展、文 化传统、价值观念等诸多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反映到委婉语的使用及文化内涵

“老”与“old”的义项对比及其在委婉语中的差异

“老”与“old”的义项对比及其在委婉语中的差异 作者:龚璐 来源:《人间》2016年第05期 摘要:在英汉对比翻译中,“老”和“old”是一组经常相互翻译的对应项,但是它们只是在某一些义项上是相互对应的,还有许多并不对等的义项,需要我们加以注意。“老”与“old”不仅基义有差别,还有一些委婉陪义是“old”不具有的,同时,“old”在英语中也有些时候会成为禁忌语,这个在汉语中是没有的。本文中我们将具体叙述其中的区别并简要分析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 关键词:英汉对比;老;old;委婉语 中图分类号:H3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2-0197-01 “老”与“old”的义项对比及其在委婉语中的差异 在英汉对比翻译中,汉语中的“老”字在英语中一般都会被翻译为“old”,但是在实际的交际和应用过程中,我们会发现,“老”和“old”不仅基义有所不同,其陪义特别是委婉陪义也有很大的差别。下面我们就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以及《牛津英汉高阶双解词典》(第六版)对“老”和“old”的释义,来具体分析它们基义的区别与联系,以及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 一、《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对“老”的释义与《牛津英汉高阶双解词典》(第六版)对“old”的释义对比 1.《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对“老”的释义共有17个义项,: (1)年岁大(跟“少”或“幼”相对)。 (2)老年人(常用做尊称)。 (3)婉辞,指人死(多指老人,必带“了”)。 (4)对某些方面富有经验;老练。 (5)很久以前就存在的(跟“新”相对)。 (6)陈旧(跟“新”相对)。

(7)原来的。 (8)(蔬菜)长的过了适口的时期(跟“嫩”相对)。 (9)(食物)火候大(跟“嫩”相对)。 (10)(某些高分子化合物)变质。 (11)(某些颜色)深。 (12)长久。 (13)经常。 (14)很;极。 (15)排行在末了的。 (16)前缀,用于称人、排行次序、某些动植物名。 (17)姓。 2.《牛津英汉高阶双解词典》(第六版)对“old”的释义,共有8个义项: (1)具体年龄;(多少)岁;年纪。 (2)老的;年纪大的;不年轻的。 (3)老年人。 (4)存在(或使用)时间长的;陈旧的;古老的。 (5)过去的;从前的。 (6)(用于指称被替代的东西)原来的;原先的。 (7)相识时间长的;结识久的。 (8)用于名词前,表示亲昵或不拘礼节。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