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路径选择

“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路径选择

党的十八大提出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是中华民族在21世纪崛起的道路保证、理论依据和制度保障,也是实现两个百年目标的政治根基。显性教育的视角着眼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课堂这一主渠道,通过课程建设及教育教学尤其是课程的考试考核,坚定大学生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隐性教育的视角着眼于大学生的课外实践活动,借助大学生所喜闻乐见、自愿参与的各种途径形式,如青年论坛、演讲比赛、社会实践、专项调查、时政讲堂等,巩固和增强大学生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标签: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显性教育;隐性教育

新时期以来,我们党在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实践的过程,逐步丰富和发展了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2008年3月1日,习近平在《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几点学习体会和认识》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新时期以来我们党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历史性创造,体现在实践上,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体现在理论上,就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体现在政治上,就是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1]这是我们党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理论总结中,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三者关联一体的最初表达形式,可以理解为党的十八所讲的“三个自信”的立论前奏。

2012年11月8日,胡锦涛在党的十八大所做的《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全党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从此,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三者关联一体的“三个自信”使人耳目一新,极大地鼓舞了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为进一步取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更大胜利提供了最新的理论武器,是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最新表现形式。

理论只有被人民群众掌握,才能发挥意识对实践的能动作用,才能更好地推动社会历史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的实现,需要我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自信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制度自信。青年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生力军,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的拥护者和宣传者。大学生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决定了对他们加强“三个自信”教育的重要性、迫切性、实效性。

从显性教育的视角,加强青年大学生坚定“三个自信”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立足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课堂这一主渠道,系统讲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代史纲要》、《思想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