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六年级语文) 开国大典

第二单(六年级语文) 开国大典
第二单(六年级语文) 开国大典

4 开国大典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了解词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句。

3、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的盛况,知道新中国成立的意义,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育学生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继承革命传统。

教学重难点:

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的盛况,体会重点词句的含义。

课型:新授课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授课时间:

课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整体感知,理清文章的脉络。

教学目标:

学习课文中的10个生字和10个新词;理清文章的脉络,概括各部分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激发兴趣。

1、播放《开国大典》的电影片断。

2、启发谈话:这段电影中哪些镜头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教师简介当时的背景资料(也可以让学生畅谈)(出示幻灯片):1949年10月 1日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是我们国家的生日。在中国共产党,在伟大领袖毛泽东的领导下,我们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这三座大山的压迫,全中国人民翻身解放,当家作主人,过上了幸福自由的生活。所以这一天对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这一天,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盛大的开国大典。今天,我们通过学习课文来了解当时的盛况。

二、初读课文,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1、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给画线的字注音)

城楼檐下汇集擎着红旗毛泽东电

钮瞻仰。

2、订正读音。

聂荣臻乐声直奔

3、说说以下各词的意思:(结合幻灯片和语境理解)

开国大典擎迎风招展汇集排山倒海肃立瞻仰

4、自由读课文。

5、交流预习后的初步感受。

三、揭示课题,指导学生自学讨论。

1、齐读课题,说说题目的含义。

2、默读课文,布置思考题:

投影出示思考题:

(1)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开国大典的盛况的?

(2)讨论课文讲了几部分内容?

(3)找出不理解的句子划下来。

3、交流自学情况。

(1)本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的。

(2)课文先讲会前会场上的情况;然后讲典礼的主体部分——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升国旗、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接着讲阅兵式的盛况;最后讲群众游行。

板书:会前、典礼、阅兵式、群众游行

4、追问:课文的第二部分写了几件事?(三件:宣布新中国成立;升旗;宣读政府公告)

四、分部分朗读课文。

五、朗读汇报。

六、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词句。提出不懂的问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2、领悟本课按照事情发展顺序,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记叙的表达方法。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能写出课文梗概。

教学过程:

一、教师点拨,突破难点。

1、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读这段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2)从那些词语中体会到这些感受?

(成员多,到会群众范围广:“四面八方、汇集……”;来的早:早上六点多就入场;人数多:成了人山人海;热情高:直奔,五更天,摸着黑;秩序好:按照预定的地点排列……)

(3)从重点词语句子中体会人们的思想感情(出示幻灯片)

他们清早到了北京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为什么不用“走向”)

(4)指导朗读:语调适宜庄重而平直。

(5)练习朗读

2、学习课文第二、三部分。

(1)默读课文,说说开国大典分为几个过程?哪些过程最能体现出开国大典的盛况?

(2)学生自由发言。

(3)教师小结并板书(出示幻灯片)

(4)分析阅兵式的情况。

问:为什么阅兵式最能表现开国大典的盛况?(出示“阅兵式”的视频图片)

(接受检阅的部队有海军、步兵、炮兵、战车师、骑兵、空军……兵种多。军队的素质高,这样的描写有“战车整整齐齐的前进;战士们听这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雄伟威严。“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因为人民解放军的队伍威武雄壮,它是人民的武装,是新生的人民共和国的强大安全保障。群众看到自己的武装那样强大,战士那样为伍,用欢呼来表达自己激动的心情,用喊声和掌声表达这对人民军队的热爱之情。“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示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是中国人民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而表达的欢乐和激动的心情。呼喊和鼓掌是表达高兴和激动的心情的形式。嗓子喊哑了,手掌拍麻了,说明了人民的心情欢快、机动到了极点。)

(5)联系上下文说一说句子的含义,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出示幻灯片)

A.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为什么不用“朝着”或“看着”)

B.场中挺立着一根电动旗杆。(将“挺立”与“立着”进行比较)

C.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播放课件“宣读政府公告”的片断)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指的是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用“庄严”和“雄伟”形容这声音不是一般的声音,它是非常庄严、严肃、雄壮、伟大的。这一宣布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这声音“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说明这一宣告已经传遍了中华大地。“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指全国各地。“长城”“大江”代表中国,再用“内外”“南北”这样的词语相对,既表达了全国各地的意思,又使语言非常生动、整齐、有力。“全国人民一齐欢跃起来。”毛主席的宣布,震动了全中国,使全中国人民感到无比欢欣,无比激动,无比自豪,它表明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联系下文,课文对天安门广场庆典的描述,正是“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的写照和缩影。

(6)再次播放课件(录像资料《开国大典》中阅兵式、宣读政府公告、升国旗的片断),感受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体会人民当家作主的喜悦心情。

(7)练习朗读

3、学习课文第四部分内容。

(1)指名读书,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晚上九点半游行队伍才完全走出会场,典礼时间持续得长。)

(“两股‘红流’”指的是人民群众的队伍,举着灯笼、火把游行。游行队伍一片火红,所以用‘红流’代表游行队伍。)

(“光明充满了这个北京城”中的“光明”除了讲光亮外,还象征着人民解放了,摆脱了黑暗社会的统治,前途一片光明。)

(2)“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如果说成“两支游行队伍分头向东城、西城走去”好不好?(不好。表现不出游行队伍声势之大,场面之壮观。)

(3)找出群众激动、喜悦、兴奋的句子读一读

二、朗读课文。

三、说说课文梗概

1、什么是梗概

2、抓住时间、地点、典礼过程简单说

四、作业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写出课文梗概。

附:板书设计

5 狱中联欢

教学目标:

1.认识“猩、诙、谐、镣、蒋”5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课文内容中感受共产党人坚定的革命信念和乐观主义精神,体会作者崇敬革命者、憎恨敌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课文中春联的含义。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型:新授课

课时数:一课时

授课时间: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

1.演示《狱中联欢》情景朗读。

2.说说哪些地方令你感动。

二、交流有关背景资料

1.师生互相交流有关“中美合作所”的材料。

2.简介背景,导入新课(出示幻灯片)

开国大典即将在北平举行。山城重庆仍被国民党反动派盘距。在那里的中美合作所(包括渣滓洞和白公馆),仍关押着很多革命者。从全国形势看,国民党反动派已彻底失败。他们不得不玩弄“停战”的把戏,伺机进行反扑。渣滓洞特务对被囚禁的革命者做出一点放松的姿态,革命前辈利用这一机会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联欢会,以巧妙的方式同敌人进行斗争。(板书课题)

三、初读课文

1.出示投影片:自读课文,填写狱中联欢的过程。

唱歌()—→()—→()

2.学生自读课文,填写,交流。

四、回读重点段

1.“交换礼品”段

(1)学生边读边想:他们都交换了哪些礼品,这些礼品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说明了什么?

(2)指名交流,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引导学生体会礼品有贺年卡,五角星和锦旗,这些纪念品极其简陋,说明狱中条件的艰苦令人难以想象,但却表现出革命者的心灵手巧、情深志坚)

2.“贴春联”段

(1)自读,体会春联的含义。

(2)小组内派一名代表,随意读一副春联,说说含有的意思。

(3)在小组自由交流的时候,其他同学适当补充,教师适当点拨。(结合幻灯片)

①“洞中才数月,世上已千年”形容革命形势发展迅速,横额“扭转乾坤”含有推翻反动派之意。

②“歌乐山下悟道,渣滓洞中参禅”意思是在敌人的监牢中坚持学习领悟马列主义的革命真理。横额“极乐世界”道出了革命者掌握了革命真理的乐观心境。

③看洞中依然旧景,望窗外已是新春。“旧景”指国民党反动派统治,“新春”指革命即将在全国胜利的前景。同横额“苦尽甜来”一起,表达了革命者坚信革命即将胜利的信念和对革命前途的憧憬。

④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借用古人的诗句,既表达了对反动派的蔑视(阻止革命胜利是徒劳的),又表达了对胜利(红杏出墙)的企盼、横额“大地回春”生动概括了当时的革命形势。

⑤两个天窗——出气、一扇风门——伸头,这幅对联概括了革命者非人的铁窗生活。根额“乐在其中”,表达了革命者视苦为乐的革命情怀,也是对反动派迫害革命者的巧妙揭露。

(4)质疑:革命者为什么要贴这些春联:讨论交流。(抒发了革命情怀,同敌人进行既巧妙又坚决的斗争)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3.学习“表演节目”段。

(1)思考:监狱里的革命前辈都表演了哪些节目?他们为什么在敌人的魔掌里还那么欢乐。

(2)学生讨论、交流。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对革命者的感慨和赞叹。

五、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六、总结

1.总结:课文通过记叙被国民党反动派关押在渣滓洞的革命前辈庆祝1949年元旦的联欢过程,表现了革命前辈巧妙的斗争艺术,充分体现了共产党人崇高的革命献身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你认为课文哪些地方写得好?好在哪里。

七、布置作业

1.抄写、背诵五副春联。

2.课后读《红岩》。

附:板书设计

5 狱中联欢

6 荔枝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词义。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表达的母子深情。

3、对学生进行尊敬老人、孝敬父母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两课时

授课时间:

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

同学们,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南方的许多时令水果如今在我们北方也随处可见了。荔枝就是盛产于我国的南方。但是在几十年前,这种水果在北方是一种稀罕物。有这样一个人,他在母亲临终前,特意买了许多母亲非常爱吃的荔枝,然而后来,他才知道母亲在临终前舍不得吃一颗荔枝,这是为什么呢?

二、默读课文,明确问题:(出示幻灯片)

1、课文题目是荔枝,是否真的在写荔枝?

2、本课主要写的是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3、母亲为什么“爱怜地望着,舍不得吞下?”

4、“而今,荔枝依旧年年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出示幻灯片(有关荔枝的资料及图片)

四、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找出生字新词,查字典或结合语境理解词义。

2、检查自学情况。(出示幻灯片)

3、细读课文

(1)播放情景朗读,边看边听边感受。

(2)琢磨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联系,找出文章的线索性问题。

a、本课主要写的是什么?分哪几个部分写的?

b、母亲临终前为什么舍不得吃一颗荔枝?

C、文中描写细致的地方,讨论一下,体会到了什么?文章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4、小组交流汇报。

第二课时

一、回顾全文

1、指名朗读,要求读准字音,断句准确,有感情。

2、回顾重要问题及重点句子。

二、析读指导

1、学生根据问题,找出段落,读后评议:(出示幻灯片)(1)荔枝核母亲之间有什么联系?

(2)“我”花好几块钱买来荔枝,母亲见到它,脸上的表情有什么变化?她的表情为什么变得如此之快?反映了她怎样的内心?

(3)“母亲临终前一天还吃到了水灵灵的荔枝,我一直以为是天命,是母亲善良忠厚一生的报偿。”“我”为什么这样想?(4)“而今,荔枝依旧年年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整理问题答案

3、从重点句中体会思想:

文章最后说:“而今,荔枝依旧年年红”体会作者饱满的感情。

三、归纳中心

赞扬母子深情,表达强烈的思母之情。

四、随文小练笔

1、根据课文结尾“而今,荔枝依旧年年红”,体会作者饱满的情感,在根据自己的理解,写几句作者没有说出的话。

(而今,荔枝依旧年年红。而我慈爱的母亲却再也看不到、尝不到荔枝了。我真希望在另一个世界里,也有鲜嫩的荔枝,让母亲好好地享受一番。)

2、学生交流小练笔。

五、语言积累,布置作业

1、把你最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2、摘抄喜欢的词句。

板书:

6、荔枝

借物思人

母亲------------------“我”

托物寄情

而今,荔枝依旧年年红

7* 梅花魂

教学目标:

1、学习新词:“训斥、玷污、郑重、眷恋、颇负盛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第二、十三自然段。

3、理解外祖父爱梅花,并在爱梅花中寄托了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教育学生学习梅花的高尚品格。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外祖父爱梅花,并在爱梅花中寄托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了解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特点。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一课时

授课时间: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扣题质疑

1、同学们,说起梅花,大家一定非常熟悉。那么,通过以前的学习,梅花留给你怎样的印象呢?(相机引导学生交流咏梅的古诗,名句,名画,歌曲等。)

2、教师小结:是啊,古往今来,多少人通过画梅,唱梅,写梅来歌颂梅花。今天,我们又要来学习一个与梅花有关的动人故事。揭题,齐读。

3、读了课题以后,你有没有产生疑问呢?(学生紧扣"魂"自由质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思考:读完课文,你最想说的话是什么?谁能概括地谈一谈初读课文的感受?

3、检查:

a、出示词语(出示幻灯片):秉性训斥撩乱蒙胧眷恋玷污凉飕飕颇负盛名低头折节(指名读,齐读)

b、交流感受。

精读感悟入境入情

1、再读课文,思考:文中哪些地方最令你感动?把有关语句划出来,多读几遍,并想想为什么?(同桌可探讨交流)

2、全班交流:(学生自由作答,教师出示课件,在尊重每个学生阅读感受的同时将情感体验,朗读指导,言语表达结合起来。)

A 出示:“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常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

(a)谁能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话的内容?谁能用一个成语来概括?(黯然泪下)

(b)外公为什么会黯然泪下呢?

(c)指名读,评议(缓慢,低沉),齐读。

(d)而此时的我,能理解外祖父吗?男女生对比朗读下文两句人物对话。

B 出示:“我五岁那年,有一回到书房玩耍……有用细绸子慢慢抹净。”

(a)出示“墨梅图”,学生自由轻读,想一想,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什么?(板书:分外爱惜)

(b)学生圈划有关重点字词交流。(“拉下脸,训斥,轻轻刮去,慢慢抹净”用红色显示)

(c)指导朗读:读出“训斥”的语气。“是玷污得的吗?”是什么句?读出强烈的反诘语气。“轻轻,慢慢”这两个词该怎样读?为什么?(学生赛读,穿插评价,齐读)

C 出示:“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a)自由轻读这段话,你觉得梅花精神是一种怎样的精

神?(可以用文中的有关字词回答,也可以自己想。)

(b)我们中华民族涌现出哪些有气节的人物呢?举例说说。

结合学生回答,出示图片:方志敏,王二小,董存瑞……

师重点略述江姐的事迹,让我们一起用歌声来赞美她,播放《红梅赞》,学生欣赏。

(c)小结过渡:是啊!即使在今天这样的和平年代,当"非典"袭来时,我们的白衣战士挺身而出,舍生忘死。他们,不也是这朵朵梅花吗?作为跨世纪的年轻一代,同学们,此时此刻,你们的心情怎样?

(d)让我们深怀崇敬之情,齐读这段话!

(e)此时,你对课题"梅花魂"中的"魂"又有了哪些更深的了解?(引导学生理解"梅花魂"不仅仅是指梅花的精神,更象征着我们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板书:民族魂)再次满怀深情齐读课题。

(f)出示幻灯片:“是啊,莺儿,你要好好保存!”反复读这句感叹句,从中,你领悟到什么?(相机板书:临别送图)

(g)针对这一自然段,学生质疑。可调动学生的知识积累,畅所欲言,升华学生对梅花魂这种民族魂,对祖国母亲的情感。

D 其余几处学生自由交流。结合理解,感情朗读。(相机板书:失声痛哭含泪递绢)

E过渡小结:载着无尽的思念,船儿越飘越远,同学们,

此时此刻,我们仿佛听到了这位华侨老人发自内心的深切呼唤:“母亲,我要回来!我要回来!我要回来……”(录音播放,声音低沉,苍凉,动情)我想,此刻,不仅是我,还有你,还有他,我们四十三颗心都被一种真情深深地震撼着,同学们,震撼我们的究竟是什么呢?(板书:爱国心)

即时拓展加深体验

同学们,当莺儿,女儿回国后,孤独的老人会做些什么来寄托思乡之情呢?请展开想象,以“我仿佛看到外祖父……”为开头写一段话。

附板书:

梅花魂

(民族魂)

黯然分外失声

泪下爱惜痛哭

爱国心

临别含泪

送图递绢

读写例话:

从阅读中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学会学习文章时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2、了解体会思想感情的重要途径是有感情朗读课文。

3、体会《七子之歌――台湾》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文章的特点: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感而发。

二、学习《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1、学生默读,适当圈画。

2、讨论汇报:

(1)例话主要讲的是什?

(2)体会思想感情的方法有哪些?设身处地;感情朗读。

3、复习学过的课文,用以上方法去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三、阅读《七子之歌――台湾》。

1、介绍时代背景,将自己融入当时的社会之中,谈谈自己的感受。

2、自由读短文,讨论生字词,提出疑难。

3、边读边想象画面,然后将头脑中的画面描述给同学听。

4、讨论:体会到什么?(台湾人民的悲惨生活,渴望解放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开国大典》教案

开国大典 课前准备: 1、查找有关建国前的资料,把建国艰辛及旧中国的苦难以及建国时的喜悦告知 学生,可通过相应学习的课文进行合理沟通; 2、预习要求:(1)标好自然段,查字典了解词语意思,尤其是生字词; (2)读熟课文,用抓关键词的方法给每一自然段概括内容; (3)感受新中国成立时人们的激动心情,抓住词句自行理解; 说课: 认知起点,生本文本 言为本,语言的课堂;情为重,情感的课堂;法为真,艺术的课堂。 方法:抓住关键词了解课文内容,感知形象;抓关键词感悟情感,突出人文;抓住关键词想象意蕴,强化融合。 板块设计与线性推进的设计思路。 追求着是痛苦的,不追求我将更加痛苦。 教学目标: 1、读准生字,读通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重点学习典礼的主体部分,初步了解场面描写的方法; 3、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人们热爱新中国、热爱领袖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第二次见面,你想想怎样对我打声招呼?在内容与方式二方面引导, 营造气氛) 1、张老师带来了一组图片,想先请同学们来观看一下!(南湖一大、南昌起义、会师井岗山、长征、抗日、解放战争) 2、看了这组图片,你想说什么?(来之不易、浴血奋战、艰苦卓绝……) 过渡导语:这里的每一幅图片都应该深深烙印在我们每个中国人的心中,让我们带着这样的烙印走进课堂,上课吧! 二、出题 1、来欣赏一幅油画(董希文的《开国大典》) 2、谁知道这幅画描绘的是什么?从画面上你感受到了什么?(一二句话) 过渡导语:这幅油画的名字就叫《开国大典》,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题目也是《开

国大典》,3、板书:开国大典,一起书空典 4、看着开国大典盛大的场面,谁来读课题?(顺势点:大典的气势与开国的气魄) 三、初读 1、画家用他的画笔,为我们留下了历史的一瞬间,那么作者用他的语言又为我们记录了开国大典的哪些内容呢?昨天同学们已经预习过了课文,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快速浏览全文,思考问题。 2、学生交流归纳 (1)典礼主体部分的归纳,顺学生回答点明相应自然段。 (2)作者就是按照大典进行的顺序,主要记叙了典礼主体、阅兵式、游行三个重要场面。 (3)典礼前,作者还写了参加人员、会场布置及入场情况。 四、研读 1、过渡导语:开国大典场面复杂,作者写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如果你是画家,会选择哪个场面来构思你的画?说说你的想法? 好,就先来学习这个部分,一起走进大典主体部分,自由轻声朗读5——10自然段。从文章的语句中,体会到了什么? 2、整体感知,交流归纳:(不必作评价,由着学生谈。心情——激动、兴奋、喜悦、幸福……;规模——盛大;仪式——隆重;气氛——热烈……) 交流四五人 3、重点体会 (同学们从这些语句中,不仅仅感受到场面的热烈与隆重,还从语言的背后体会到了人民群众的心情,真不容易啊!如果进一步研究,你觉得哪一个句子最能让你感受到人民群众激动兴奋与喜悦的心情?(把它划下来) 板块A(为新中国的成立而激动)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抓关键词体会) (1)学生先简单谈体会 (2)谁还有自己的体会?(从这个句子的哪些地方体会到激动与兴奋?) 比较:欢呼——一齐欢呼——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点:抓关键词理解句子,是深入体会的好办法)(闭上眼睛静静地听,你似乎听到了怎样的声音——……?)顺势读出

2019-2020学年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26课《开国大典》同步练习D卷

2019-2020学年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26课《开国大典》 同步练习D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开国大典 (共5题;共35分) 1. (2分)按原文《开国大典》填空。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________成立,在首都北京举行了________。 2. (6分)按原文《开国大典》填空。 丁字形一横的北面是________,河上并排架着________;再北面是________,城墙中央高高耸起________。丁字形的一竖向南直伸到________。在一横一竖相交点南面的广场中,挺立着一根22米高的________。 3. (5分)照样子写句子 例:果实挂在枝头上。 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 老奶奶等待着灵车。 4. (12分)课内阅读 接着,升国旗。毛主席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新中国的国旗——五星红旗徐徐上升。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升旗的时候,礼炮响起来。每一响都是54门大炮齐发,一共28响。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只听见国旗和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到后来,每一声炮响后,全场就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1)解释词语。

A. 肃立________ B. 瞻仰:________ (2)写下文中的比喻句,并说说把什么比作什么? (3)说说对画线句子的理解。 5. (10分)课内阅读。 接着,升国旗。毛主席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新中国的国旗——五星红旗徐徐上升。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1)把“瞻仰”改为“注视”好不好?为什么? (2)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这标志着什么?

《开国大典》五年级语文教案五篇

《开国大典》五年级语文教案五篇 《开国大典》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揭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是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开国大典》五年级语文教案五篇,希望大家喜欢。 《开国大典》五年级语文教案1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典礼、委员、协商、外宾、诞生、电钮、瞻仰、飘拂、汇集、庄严、宣告、欢呼”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抄写课文第七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 感受_的伟大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重难点、关键】 1、理解文章叙述顺序。 2、体会重点词句所包含的情感。 【课时划分】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3、自读课文,理解课文第一段,训练学生的朗读和阅读速度。 〖教学过程〗 一、播放国歌引入: 同学们,这是一首,听着她雄壮的歌曲,老师眼前不由浮现出了新中国刚成立的场景。同学们想不想去看一看? 二、揭示课题 1、板题,读题。 2、释“开国”:新中国刚刚成立。 三、检查复习 1、指名开火车读生字词。 2、师指导生字词。 3、课文讲了什么时间、什么地方的事? 4、1949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谁还知道有关这一天的哪些事? 四、初读课文 自由读课文,理清脉络。 1、读正确。 2、思考: 课文写了几个场面?哪几个场面? 3、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可以分几段?为什么? 五、自悟课文 1、自然第一段: ⑴你读懂了什么?在书的空白处写出简要文字。 ⑴你还有什么不懂? 2、讨论学生不懂的问题: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26、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26、开国大典 教学内容:本文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诞生无比自豪、激动的感情,展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们特别是毛泽东的领袖风采。主要通过对开国大典一个个场面的描写来表现人民自豪、激动的感情,展现毛泽东的领袖风采。 课文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叙述。先讲大会开始前会场上的情况;然后讲典礼的主体部分──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升国旗、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接着讲阅兵式的盛况;最后讲群众游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抄写课文第七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4、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读课文抓住关键词、句,想象整个“开国大典”的场面,理解课文。 德育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毛主席、热爱心中国、热爱解放军的思想感情,了解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教学重难点 能比较句子的不同表达方式,体会比喻句、排比句的作;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毛主席、热爱心中国、热爱解放军的思想感情,了解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教法学法:谈——读——想——体让学生亲近了文本,以想象训练丰富语言感悟,使语文课成为“情感”的课堂。 学生分析:《开国大典》这篇文章篇幅较长,要在课内将这么多容量的信息一下子或者说面面俱到地加以逐一讲解的话,恐怕是无法完成的。因此,我认为可以从课文的重难点入手,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长文短教。课堂中再有机地拓展到课外内容,从各方面了解祖国成立的相关资料,了解旧中国屈辱的历史,再一次体会当时举国上下,人们当家做主的那种自豪的感情。 开国大典距今已经有很长的时间了,对小学生来说,从语言文字去感知当时庄严、热烈的气氛,体会人民激动,兴奋的心情与对新中国、毛主席的热爱之情是有相当的难度。为此,需要搜集中国人民遭受压迫、奴役的文字材料和影像资料,教学时可利用声像资料创设情境、引导想象、体会心情、激发感情,再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反复研读,以达到教学目的。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认识14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背诵、抄写课文第七自然段 一、谈话激情,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知道1949年的10月1日是什么日子吗?

小学五年级4《开国大典》人教版

4《开国大典》人教版 五年级语文教案 4《开国大典》|人教版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正确领会课文中心思想,感受开国大典中,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了解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2.学会3个生字,理解20个词语,学习排比句。学有余力的学生可认识双关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6~8自然段。 重点与难点 重点:体会开国大典盛况,正确领会课文中心思想。 难点:含义较深的句子理解。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3个生字,理解部分新词。 2、掌握课文大意,按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 3、学习第一段,感受会场上喜庆的气氛。 教学过程:

●一、解题 1、出示课题,读题。 2、理解题意。开国:建立新的国家;典:典礼,郑重举行的仪式;大典:隆重的典礼。 3、根据课题提出疑问。 ●二、自学 要求:1、读通课文,学会字词。 2、划出课文中解释课题的一句话。 3、课文写了哪几个场面?划出场面间的连接句。 4、解决疑难,发现疑难。 ●三、交流 1、试说课题意思。 2、分段。(根据会场、典礼、阅兵、游行四个动人场面可以分为四段) 3、交流疑难,解决部分问题。随机学习生字新词。 ●四、阅读(第一段) 1、指名分节读课文。 2、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是“大典”? 3、选择一句,读出庄严、隆重、热烈的气氛。 4、随机学习重点句。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 2、完成作业本第1、2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感受开国大典中,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 2、背诵第6~8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阅读第二段。 1、理清典礼过程。 默读本段,理一理典礼的过程。 (典礼开始,领导就位)——(奏国歌)——(毛主席宣布政府成立)——(升国旗,鸣礼炮)——(宣读公告) 简要叙述开国大典的典礼过程。 2、自由读,感受人民群众的心情。(激动、兴奋、喜悦) 3、划出反映人们心情的句子,理解基础上练习朗读。 用“人民群众为……而激动”说话。 随机点拨句子:这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示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朗读(自豪,扬眉吐气) 3、描写人民群众的心情,课文用了哪些方法?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 26 开国大典》 优课教案_0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针对教材特点,我主要以引导学生紧扣开国大典各个场面中描写毛主席的动作及群众反应的句子为线索,通过品读句子,体会词句间浓浓的感情,受到情感感染,学到场面描写的方法,并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练笔。力求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地学语文。 教材分析: 《开国大典》是人教版新课标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八组的一篇讲读课文。文章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作者以“会场布置→大会盛况(宣布成立→升国旗→宣读公告)→阅兵仪式→群众游行”为写作思路,以大会盛况(宣布成立→升国旗→宣读公告)为写作重点,通过几个场面的描写,展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们特别是毛泽东的领袖风采,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对领袖毛泽东的无比热爱之情。本组课文以“走近毛泽东”为人文主题,以“学习场面描写和人物描写的一些基本方法”为语言训练目标,以引导学生通过场面描写和人物描写体会毛泽东的领袖风采和凡人情怀为教学重点,安排了《长征》《开国大典》《青山处处埋忠骨》《毛主席在花山》四篇课文。在本组的其他三篇课文中,我们感受到通过人物描写刻画的伟人和凡人毛泽东,本课则主要通过场面描写刻画了毛泽东的领袖风采,这为本组语文园地的习作训练作了一定铺垫。 学生分析: 《开国大典》这篇文章篇幅较长,要在课内将这么多容量的信息一下子或者说面面俱到地加以逐一讲解的话,恐怕是无法完成的。因此,我认为可以从课文的重难点入手,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长文短教。课堂中再有机地拓展到课外内容,从各方面了解祖国成立的相关资料,了解旧中国屈辱的历史,再一次体会当时举国上下,人们当家做主的那种自豪的感情。 开国大典距今已经有很长的时间了,对小学生来说,从语言文字去感知当时庄严、热烈的气氛,体会人民激动,兴奋的心情与对新中国、毛主席的热爱之情是有相当的难度。为此,需要搜集中国人民遭受压迫、奴役的文字材料和影像资料,教学时可利用声像资料创设情境、引导想象、体会心情、激发感情,再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反复研读,以达到教学目的。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典礼、委员、协商、外宾、诞生、电钮、瞻仰、飘拂、汇集、庄严、宣告、欢呼”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3、重点学习典礼仪式这一部分,并初步学习场面描写,了解场面描写的特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学习场面描写,了解场面描写的特点来表达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抓住首都人民为新中国诞生而激动、自豪的场面,借助课外资料,使学生体会中国人民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教学,利用图片、音乐、视频等多媒体素材。 课时安排:一课时(40分钟) 教学过程: 一、扣关键词,引出“大典” 课件依次出示:“1949年10月1日”,“北京”,“开国大典”等内容,引导生用这三个内容说一句话,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进入新课。看老师板书课题,并点明:“典”是本课的生字,请伸手和老师一起书写,并留意笔顺。 【设计意图:在学生预习课文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迅速提取课文中的关键词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与此同时,指导书写课题中的易错字,扎实学生的语文基础。】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开国大典》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开国大典》教案 学习目标: ★学会本课的生字词。 ★了解文章的记叙顺序,学习文中的排比句。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背诵6-8自然段。 课前准备: 初步了解新中国成立之前的中国历史状况。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出示课题,读题。 ◆理解题意。 开国:建立新的国家;典:典礼,郑重举行的仪式;大典:隆重的典礼。 ◆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开国大典”。 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以来,领导全国人民为推翻压在头上的三座大山进行了可歌可泣的顽强斗争。八年抗战,多少英雄儿女前赴后继、浴血奋战、保家卫国;三年的解放战争,中国人民终于推翻了反动统治,迎来了全国的大解放,迎来了“开国大典”的盛况。从此,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了。 二、自读课文,提出学习要求。 要求: a.通读课文2~3遍,利用字典自己学会字词。 b.画出课文中解释课题的一句话。 C.思考:课文写了哪几个场面?画出描写不同场面的连接句。 d.提出不懂的问题,能自己找到答案的先努力自行解决。 三、交流。 ◆读课文第一句话,解释课题意思。 ◆理清文章思路。(根据会场、典礼、阅兵、游行四个场面可以分为四部分。)◆交流疑难,解决部分问题。随机学习生字新词。 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自由读课文。 ◆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是“大典”?(成员多,到会群众范围广:“四面八方、汇集”而来;来得早:早上六点钟就入场;人数多:成了人海;热情高:直奔,五更天摸着黑;次序好:按照预定的地点排列。) ◆指导朗读。注意体会庄严、隆重、热烈的气氛。 四、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 ◆书写生字及词语。 ◆练习读熟全文。 第二课时 一、精读第二部分 ◆学生默读,理清典礼的过程。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开国大典》课文原文及教案

精心整理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开国大典》课文原文及教案 《开国大典》 席、 就有群众的队伍入场了。人们有的擎(qíng)着红旗,有的提着红灯。进入会场后,按照预定的地点排列。工人队伍中,有从老远的长辛店、丰台、通县来的铁路工人,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郊区的农民是五更天摸着黑起床,步行四五十里路赶来

的。到了正午,*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了。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 升旗的时候,礼炮响起来。每一响都是54门大炮齐发,一共28响。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只听见国旗和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到后来,每一声炮响后,全场就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接着,毛主席在群众一阵又一阵的掌声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他用强有力的语调向全世界发出新中国的声音。他读到“选举了

*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这一句的时候,广场上的人们热爱的心情融成一阵热烈的欢呼。观礼台上同时响起一阵掌声。 毛主席宣读公告完毕,阅兵式开始。中国人民解放军朱德总司令任检阅司令员,聂(niè)荣臻(zhēn)将军任阅兵总指挥。朱总 在《中 。接着 机的隆隆声。 两个半钟头的检阅,广场上不断地欢呼,不断地鼓掌,一个*接着一个*。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达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阅兵式完毕,已经是傍晚的时候。*广场上的灯笼火把全都点起

来,一万支礼花陆续射入天空。天上五颜六色的火花结成彩,地上千千万万的灯火一片红。群众*就在这时候开始。*队伍分东西两个方向出发,他们擎着灯,舞着火把,高呼“中国*(dǎng)万岁!”“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中央人民政府万岁!”他们一队一队按照次序走,走过正对*的白石桥前,就举起灯笼火把,高声欢呼“毛主席 子,” 委员、 3、理解课文内容: 感受*的伟大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重难点、关键】 1、理解文章叙述顺序。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2019-2020学年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八组第26课《开国大典》同步练习(I)卷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2019-2020学年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八组第26课《开国大 典》同步练习(I)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础运用 (共5题;共31分) 1. (5分)看拼音,写词语。 hézóu chuán duìduījīzhīchíyǒng q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zhěng jiéhūrán gèng jiāhǎi bīn biàn d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8分)照样子,写词语。 无边无际_______ _______ _______ 3. (6分)写近义词 估量—_______ 毁灭—_______ 损失—_______ 精华—_______ 4. (9分)把下面排列错乱的句子,整理成一段通顺的文字。 _______这块园地的四面围着柳枝篱笆。 _______墙里是一棵又一棵的杏树、桃树、梨树。 _______框子里还搭了几铺黄瓜架,累累连连的黄瓜秧爬满架子。 _______而墙外,是杨树、柳树、榆树、槐树。 _______篱笆上爬满了豆角秧,豆角秧里还夹杂着喇叭花藤萝,像密封的四堵墙。

_______墙里墙外的树木,就好像给这四堵墙镶上了两道铁框。 _______架子底下,横七竖八地爬满了南瓜秧,石磙子大的南瓜静静地躺在那儿。 5. (3分)看拼音写词语 yíng fēng zhāo zhān pái shān dǎo hǎi xié shāng gǔ zhǎng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 (共2题;共37分) 6. (9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春天到了,可是……”这富有诗意的语言,产生了这么大的作用,就在于它有非常浓厚的感情色彩。是的,春天是多么美好啊,那蓝天白云,绿树红花,那教堂尖顶的莺飞燕舞,那塞纳河畔嬉戏的孩子,怎能不叫人陶醉呢?但这良辰美景,对于一个双目失明的人来说,只是一片漆黑。这是多么令人心酸呀!当人们想到这个盲老人连万紫千红的春天都看不到,怎能不对他产生同情之心呢? (1)在文中找出四个描写春天的四字词语。 (2)把下列句子改写成陈述句。 ①这是多么令人心酸呀! ②当人们想到这个盲老人连万紫千红的春天都看不到,怎能不对他产生同情之心呢? (3)“春天到了,可是……”这富有诗意的语言,产生了巨大的作用,这就是语言的魅力。这种“魅力”在于() A . “春天到了,可是……”引起人们对春天的美好的遐想. B . “春天到了,可是……”诗人用美好的春天衬托出了盲老人的不幸,使人不由自主地对盲老人产生了同情之心。 7. (28分)课外阅读 小草 很多人爱花,因为花朵娇艳多彩;不少人爱柳,因为柳树柔美多姿。然而,我却爱那平凡的小草。 小草是报春的使者,它最早把春天到来的信息报告给人们。不信你瞧,冰雪刚刚融化,大地还未脱尽

部编人教版 五年级上册 开国大典

26 开国大典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中的生字及词语。 2、结合课文,训练提高阅读速度,并养成边读边思考的习惯。 3、了解课文,描述开国大典盛况的顺序。 教学重点: 读课文,了解课文描述开国大典盛况的顺序。 教学难点: 结合课文,训练提高阅读速度,掌握一句一句读书的方法,并 养成边读边思考的习惯。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讨论交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1949年10月1日这一天是什么日子吗?这一天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是我们国家的生日。从1949年10月1日这一天起,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们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全中国人民翻身解放,当家做主人,过上了自由幸福的生活。所以这一天对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来讲都是十分重要的。这一天,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隆重的开国大典。今天我们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了解当时的盛况。 二、检查预习。 1.检查生字、词。 (1)正确读生字。(提示学生注意区别檐与瞻的读音的不同) (2)查字典,联系字义,记住字形。 “檐”指屋顶向旁伸出的边沿部分。例如:房檐、廊檐等。课文中指天安门的“城楼檐下”,均与建筑物是木料有关,所以“檐”字左半部是“木”。 “瞻”往前或往上看的意思。课文中指三十万人一齐瞻仰徐徐上升的五星红旗。“瞻”字左半部是“目”。 “擎”上下结构,注意下面是“手”。 2.检查学生读课文。 三、朗读课文。 分组读课文,使学生对课文有概括的了解。 四、学生默读课文,边默读,边思考,准备讨论。 学生讨论: 1、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描写开国大典盛况的? (课文是按照开国大典之前、大典进行中、大典结束这样的顺序安排材

五年级上册语文一课一练第26课开国大典人教新课标含答案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五年级上学期语文第26课《开国大典》同步练习 一、基础运用 1.看拼音,写词语。 qíng zhe xié shāng gāo sǒng dàn shēng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guǎng bōdiàn n iǔzhān yǎng piāo fú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给形近字组词 奏________ 协________ 潮________ 捡________ 檐________ 闸________ 奉________ 肋________ 嘲________ 检________ 瞻________ 阅________ 3.写出近义词。 汇集—________ 擎着—________ 提着—________ 幽静—________ 4.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 ________的掌声________的宣告________的声音________的掌声________的帽子________的欢呼________的火花________的灯火________的语调 ________地前进________地挥手________地高呼 5.查字典填空。 (1)“序”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____部,再查________画。用音序查字法应查音序________,再查音节________,组词________ 。 (2)“副”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____部,再查________画。用音序查字法应查音序________,再查音节________,组词________ 。 6.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汇集聚集 ①茶室的后院还有十几缸金鱼,那儿也________着许多爱鱼的人。 ②丁字形的广场________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 诞生出生 ③小明于1989年6月________了。 ③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中华人民共和国________了。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开国大典》教学设计、反思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修改 【教材分析】 《开国大典》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八组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叙述,通过对典礼前、典礼中、阅兵式和群众游行四个场面的描写,再现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的开国大典的盛况。全文字里行间,让我们感受到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诞生无比自豪、激动的心情。虽然文中,对毛泽东的直接描写虽不多,但是通过对其言行的描写和庄严的会场环境以及人们激动的欢庆场面的烘托,能够让我们清晰地感受到毛泽东的领袖风采,也能感受到他是深受人民爱戴的领袖,他的伟大形象历历在目。 【学情分析】 《开国大典》这篇文章比较长,因此需要学生在课前熟读课文,做好充分的预习。另外开国大典距离现在已有60多年的时间了,学生对新中国成立前后的这段历史不够了解,因而这段历史对于学生来说,是相对陌生的。带着这种陌生感,要想让学生很好地从语言文字中感受开国大典当时庄严、隆重而又热烈的气氛,体会人民对毛主席、对新中国、对中国共产党和人民解放军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是有难度的。这就需要让学生在课前了解相关的知识,搜集有关的资料,并在课前交流,为课堂上的学习做好必要的准备。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抓住文中的重点语段反复研读,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长文短教,恰当运用影像、文字资料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引起他们的共鸣,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典礼、协商、诞生、擎着、 汇集、瞻仰、飘拂、宣告”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抄写课文第七自然段。 3、理清文章脉络,了解课文是按照典礼前à典礼中à阅兵式à群众游行这样的顺序来记叙开国大典的,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4、通过抓住重点词语、结合背景资料、朗读等方法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5、学习场面描写及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表现人物的方法。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课前预习,收集阅读近百年来中国人民遭受帝国主义侵略、奴役的事例及相关资料,并进行讨论交流,对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历史有大概地了解。 2、制作多媒体课件及准备图片视频资料。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今天咱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请同学们看老师写课题。 谁能说说,“典”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典礼)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上)《第26课 开国大典》同步练习卷(9)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上册《第26课开国大典》同步练习卷(9)一、基础运用 1.看拼音,写词语。 qíng zhe xiéshāng gāo sǒng dàn shēng guǎng bōdiàn niǔzhān yǎng piāo fú 2.给形近字组词 奏协潮捡檐闸 奉肋嘲检瞻阅 3.写出近义词。 汇集﹣擎着﹣提着﹣幽静﹣ 4.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 的掌声的宣告的声音的掌声 的帽子的欢呼的火花的灯火 的语调地前进地挥手地高呼 5.查字典填空。 (1)“序”用部首查字法,应查部,再查画。用音序查字法应查音序,再查音节,组词。 (2)“副”用部首查字法,应查部,再查画。用音序查字法应查音序,再查音节,组词。 6.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汇集聚集 ①茶室的后院还有十几缸金鱼,那儿也着许多爱鱼的人。 ②丁字形的广场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 诞生出生 ③小明于1989年6月了。 ④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了。 肃立站立 ⑤三十万人一起脱帽,一齐抬头仰望着鲜红的国旗。

⑥他在那儿,一动不动。 7.给下面的字加部首再组词。 亘﹣﹣﹣﹣只﹣﹣﹣﹣ 前﹣﹣﹣﹣至﹣﹣﹣﹣ 8.缩句。 ①丁字形的广场上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 ②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 9.读课文第二段,将下列句子按先后顺序排列。 乐队奏国歌。 升国旗,鸣礼炮。 毛泽东主席出现在主席台上。 林伯渠秘书长宣布典礼开始。 毛主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 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 10.我能写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1)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 (2)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3)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传播,传到了白山黑水,传到了长城内外,传到了大江南北,传到了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里。 。 11.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四八方山倒海水到成 长内外大江北五六色 12.根据课文《开国大典》内容填空 (1)开国大典于年月日在举行,估计总数达人。 会场在。主席台设在上。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开国大典》精品教案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读准生字,读通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2.重点学习典礼的主体部分,初步了解场面描写的方法。3.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人们热爱新中国、热爱领袖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1.欣赏课文插图(《开国大典》油画)。2.看图说话:这幅画描绘的是什么情景?3.揭示课题,板书:开国大典,指导书写“典”字。4.根据画面,朗读课题。二、初读课文1.比较引疑:画家用他的画笔留下了历史的光辉瞬间,那么作者用他的语言记录了开国大典的哪些内容?自由快速浏览课文,思考问题。2.生交流归纳三、重点研读1.整体感知大典主体部分:自由轻声朗读5—10自然段,从文章的语句中感受到了什么?2.学生交流。3.重点体会:板块A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1)引导学生抓住欢呼、欢跃等重点词体会人民群众激动与兴奋的心情;(2)提问引出重点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朗读、理解)板块B 毛主席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新中国的国旗——五星红旗徐徐上升。三十万人一齐脱帽,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1)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体会人民群众的心情;(2)质疑(站),出示背景资料写话释疑。板块C (1)抓住某一处描写人民群众掌声的语句;(2)引导找出另外的语句;(3)以读促悟。4.观看宣布成立电影视频,随机采访学生观后心情。5.激情朗读重点语段6.质疑四、课堂小结。第二课时教学目标:重点学习阅兵式和群众游行两个部分,进一步了解场面描写的方法。理解重点语句的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开国大典

《开国大典》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开国大典的主体部分,感受开国大典的盛况和毛主席的伟人风采。 2、比较透彻地理解点面结合的概念 3、初步掌握点面结合的写法 4、学习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写一个片段。 核心目标:学习点面结合的写法并加以运用。 教学重点: 1、比较透彻地理解点面结合的概念 2、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形式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并加以运用。 教学难点:理解并运用上对称的语言进行场面描写。 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 1、同学们,昨天我们学了《开国大典》的第一课时,知道了课文主要是通过描写一个个场面(板书:场面)来写出开国大典的隆重、盛大,人民自豪、激动的心情,毛泽东的领袖风采的。那么,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场面呢?(典礼开始前的场面、开国大典的场面、阅兵式的场面、群众游行的场面)在开国大典这个场面中还包括了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的场面,升国旗的场面,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的场面。 2、这么多的场面、作者是怎么把他们写清楚的呢? 是的,我们在进行场面描写时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写,才能写清楚。(板书:清楚有序) 二、品读词句,体会气氛,感悟方法 这节课我们直接走入开国大典的主体部分,课文的5到10自然段一起去感受那一个个盛大隆重的场面。 1、自读文章5到10自然段,一会儿我们来交流交流你读后的感受? 2、全班交流:谁来说说你读后的感受? 3|、过渡:读着这部分文字,我们的内心也久久不能平静,开国大典的盛况清晰浮现在我们面前,毛主席那伟人的形象也深深地印在我们的脑海里。作者是怎样把这样激动人心的场面展现在我们

面前,让我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文本去探索答案。 (一)理解“点面结合” 1、请孩子们默读“升国旗”的场景,看看透过这些文字,你看到了哪些画面呢? 2、读着这部分文字,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3、毛主席:你是读到哪些句子读出这样的画面的呢?你真会读书,来,孩子,你把这句美美地读一读,用你的朗读把我们带到画面中去。 群众:你又是从哪些句子读出了这样的画面的呢?来,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些句子,边读边想象那神圣的场面。 4、读着这部分文字,这样的两幅画面出现在我们面前。你们发现作者在写这两部分内容时,观察的视角有没有什么不同? 5、小结:作者首先把目光聚焦到毛主席这个重点人物上,对毛主席进行了比较具体的描写,使毛主席的这个重点人物形象一下子就突显出来,这毛主席就好比是一个点。(板书:点)而对人面群众的表现是从整体上进行概括描写,表现出了典礼整个的氛围即可,这三十万人面群众这就好比是一个面。(板书:面)在一个场面描写里边,既有对面的概括描写,又有对点的具体描写,这样的写法就叫做点面结合。(板书:点面结合)点面结合法是场面描写常用的方法,它既能很好地体现出场面的氛围,又能使重点突出。 6、现在,你知道什么是点的描写?什么是面的描写了吗?我们来试试。快速浏览宣读公告的这个场面,你能分清哪是对点的描写,那是对面的描写。 7、真是能干的孩子,其实呀,课文中好多场面都是采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来写的,我们一起去看看。 这些句子都是写面的,我们全班一起读一读,读出典礼隆重,盛大的氛围。 这些句子都是写点的,我们分别请四个孩子来读,读出毛主席的伟人风采。 小结:孩子们,你看作者采用这种点面结合的方法,既写出了氛围,又突出了重点,多么值得我们学习呀。 三|、学习点面结合的写法。 过渡:点面结合的方法那么好,孩子们想学会吗?要想学会点面结合的方法呀,首先就要学会怎样写点和怎样写面。写好点和面其实一点都不难,好方法都隐藏在刚才我们读的哪些句子里,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谁就能找到它。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开国大典》是人教课标版第八组的一篇精读课文。本文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诞生无比自豪、激动的感情,展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们特别是毛泽东的领袖风采。 课文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叙述。先讲大会开始前会场上的情况;然后讲典礼的主体部分——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升国旗、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接着讲阅兵式的盛况;最后讲群众游行。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正确领会课文中心思想,感受开国大典中,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了解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2.学会3个生字,理解20个词语,学习排比句。学有余力的学生可认识双关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6~8自然段。 重点与难点 重点:体会开国大典盛况,正确领会课文中心思想。 难点:含义较深的句子理解。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情,导入新课 ①同学们,你们知道1949年的10月1日是什么日子吗? 学生结合课外收集的相关资料简单汇报已有知识。 ②过渡:(出示图片:中国贫穷落后、人们衣衫褴褛的情景。) 师:在旧中国,人民吃不饱、穿不暖,过着暗无天日、牛马不如的生活。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长期的浴血奋战、不懈的奋斗努力,我们终于翻身解放了,从此人民当家做了主人,过上了幸福的生活。1949 年10月1日,是我们新中国的诞生之日。这一天,世界的目光都集中到了天安门广场,因为在这里,新中国举行了她那隆重的开国大典。(出示图片:开国大典的情景。) 师: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这一天,去看一看当时的情景,感受一下那激动人心的盛况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练习读课文,自学生字,了解课文大意。 a.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思考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b.反馈自学生字词情况。 正确连线,解释词语,练习造句,找出近义词: 擎檐瞻 qǐnɡ qínɡ zhān yán 擎着:往上托;举。(造句练习) 瞻仰:恭敬地看。(造句练习) 分别找出“汇集”、“擎着”、“提着”的近义词。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开国大典》课文原文及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开国大典》课文 原文及教案 《开国大典》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揭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是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开国大典》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在首都北京举行典礼。参加开国大典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各位委员,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代表,有工人、农民、学校师生、机关工作人员、城防部队,总数达三十万人。观礼台上还有外宾。 会场在*广场。广场呈丁字形。丁字形一横的北面是一道河,河上并排架着五座白石桥;再北面是城墙,城墙中央高高耸起*的城楼。丁字形的一竖向南直伸到中华门。在一横一竖的交点的南面,场中挺立着一根电动旗杆。 主席台设在*城楼上。城楼檐下,八盏大红宫灯分挂两边。靠着城楼左右两边的石栏,八面红旗迎风招展。 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早上六点钟起,就有群众的队伍入场了。人们有的擎着红旗,有的提着红灯。进入会场后,按照预定的地点排列。工人队伍中,有从老远的长辛店、丰台、通县来的铁路工人,他们清早到

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郊区的农民是五更天摸着黑起床,步行四五十里路赶来的。到了正午,*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了。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林伯渠宣布典礼开始。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各位委员就位。乐队奏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正是这战斗的声音,曾经鼓舞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奋斗。接着,*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接着,升国旗。毛主席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新中国的国旗——五星红旗徐徐上升。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升旗的时候,礼炮响起来。每一响都是54门大炮齐发,一共28响。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只听见国旗和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到后来,每一声炮响后,全场就响起

五年级上册《 开国大典》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开国大典 教材分析: 《开国大典》是人教课标版第八组的一篇精读课文。本文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诞生无比自豪、激动的感情,展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们特别是毛泽东的领袖风采。 课文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叙述。先讲大会开始前会场上的情况;然后讲典礼的主体部分——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升国旗、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接着讲阅兵式的盛况;最后讲群众游行。 本课重在表现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成立感到无比自豪、激动的心情,展现毛泽东的领袖风采。而要体会到这一点,对今天的学生来说,又是一个难点。 学情分析: 《开国大典》这篇文章篇幅较长,3000多字,学生默读一遍最快也要3分钟,朗读一遍至少要6分钟。要在课内将这么多容量的信息一下子或者说面面俱到地加以逐一讲解的话,恐怕是无法完成的。因此,我认为可以从课文的重难点入手,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长文短教。课堂中再有机地拓展到课外内容,从各方面了解祖国成立的相关资料,了解旧中国屈辱的历史,再一次体会当时举国上下,人们当家作主的那种自豪的感情。

开国大典距今已经有很长的时间了,对小学生来说,从语言文字去感知当时庄严、隆重、热烈的气氛,体会人民激动,兴奋的心情与对党、新中国、毛主席、解放军的热爱之情,是有相当的难度。为此,需要搜集中国人民遭受压迫、奴役、侵略的文字材料和影像资料,并在课前交流,增加感性认识;教学时可利用声像资料创设情境、引导想象、体会心情、激发感情,再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反复研读,以达到教学目的。 教学目标: 1、读准生字,读通课文,理解“瞻仰、欢呼、排山倒海、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欢跃”等词。 2、重点学习描写毛主席动作和群众反应的语句,初步了解场面描写的方法。 3、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感悟描写毛主席动作和群众反应的重点语句。 教学难点: 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启发谈话,激发兴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