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巢湖风景名胜区规划发展的调研报告

关于巢湖风景名胜区规划发展的调研报告
关于巢湖风景名胜区规划发展的调研报告

关于巢湖风景名胜区规划发展的调研报告

——浅谈金巢湖公园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前言

调查的目的:研究和分析某一处风景名胜区的规划发展情况

时间:2006年10月23 日

地点:巢湖市金巢湖公园

范围:金巢湖公园的各大功能区(主入口区、滨水游览区、儿童活动区、健身休闲区、综合文化广场、文化休闲区、游憩森林、聚景园)

正文

巢湖市为合芜宁“金三角”的腹地。合肥、芜湖、马鞍山、南京等大中城市历来和巢湖市的经济社会联系十分密切。巢湖是安徽省重点风景名胜区和重点旅游开发区、著名的风景疗养区,自然环境优美、人文景观众多。市区及湖滨有姥山、中庙、巢湖夕照、巢湖月夜、银屏牡丹和仙人洞、散兵洞、楚歌岭、亚父山、亚父祠、王乔洞(省级重点保护文物)、双井洞、半汤温泉、笑泉、卧牛山等,还有闻名国内外的李克农、冯玉祥、张治中等名人的故居。

八百多年前南宋大诗人陆游,曾吟赞巢湖风景“何曾蓄笔砚,景物自成诗”。巢湖极具魅力的人居环境表现出了极大的优势。

金巢湖公园作为巢湖发展风景规划的先例和里程碑,分为八大功能区。我对其规划及发展的现状作一下简单的评述。

一、主入口区

公园的主入口区是城市空间向公园空间转换的过度空间,又是公园内部景观序列的前导。空间环境的塑造既要满足游园人流交通的集散,还要考虑有机疏理城市相关交通,及形成城市道路景观的良好界面。根据水景公园周边城市道路和游人的来源方向等的分析,分别在公园的西侧、南侧各规划了一处主入口。

西入口亦即金湖大道入口,是公园最主要的出入口,面积约0.5hm2,包括:入口广场和周围辅助绿化环境。

1、入口广场:面积2500㎡,考虑人流集散交通的组织和空间的引导;

2、两侧设弧形文化墙,分别摹刻公园建设记事,公园导游图,墙体配泛光照明。

这是入口的起始空间。

3、设置休息树坛,形成中下部通透,顶部遮阴的覆盖空间,树坛内配置投光灯;

4、入口标识:三个波纹形小品,通体透明发光,置于草坪植坛内。

5、广场边缘布置地埋灯,钩绘晚间广场的空间轮廓,与入口标识和树坛内投光

灯配合,共同渲染广场的气氛。

6、在设计上考虑欢迎、庆典仪式和作为街道景观节点的用途。

南入口亦即姥山路入口,是公园另一个主要入口,主要为姥山路以南的居民服务,面积0.36hm2。

1、面积2900㎡,考虑人流集散、空间的引导、早晚小型文体活动;

2、中心广场布置规则式树阵,落叶阔叶乔木(黄山栾),树坛内配置投光灯;

3、场地边缘设置休息区,由半圆形小花坛和座椅组成;

4、广场东西两侧各布置1组小型服务建筑(亭廊式园林建筑),功能主要是:书

报亭、饮料快餐售卖亭、摄影亭……

二、湖光云景(滨水游览区)

该区位于公园的中心,既是公园景观的高潮景区,也是公园序列中的关键所在,陆地面积4.272hm2。

规划设计围绕"水心"做文章水体是云气发生之本源,水动则生动欢腾、飞扬激越;水静则静谧、清灵,水色与云影交融。主要由“湖光云影”金巢湖、金涌广场、沁畅园、烟波廊亭、迷雾花园等景点和游船码头、水上活动项目共同组成。

1、湖光云影:金巢湖是全园水景的主要展示面,湖面开阔水波激荡,沿岸或杨

柳依依,或桃之妖妖,或层林尽染,桥、廊、亭、台错落有致,相映成趣;

斑驳的湖石,随着天光云影变幻莫测,时而清雾浮荡,烟云缭绕;时而细雨轻烟,缥缈迷离;时而云霞彩虹,美不胜收。大型程控喷泉在湖中跳跃,成为景观的焦点,同时也丰富了湖面景观。

2、金涌广场:近湖面最开阔处设置了临水休闲主广场,精心处理高差变化,使

场地逐渐下沉。中心场地的两侧各有一座廊架“七韵长廊”,本身是充满文化气息的园林建筑,又提供了良好的观众席和休息区,同时对广场形成围合之势形成空间的界定。

螺旋形的上升的红色雕塑成为广场的主景,似四散的水柱,斜斜向上,钢管产生强烈的动感,而涌泉的烘托,正好与之形成对比。而程控喷泉的动感水景与

大面积广场的静态景观又形成相辅相成的动静对比。整个广场以周边隆起的地形和挺拔的雪松为背景,更烘托出开阔的场景。

金涌广场是公园内的开展各类主题游园活动的主场地,也可作为水上舞台。

广场的灯光布置延续景观大道的形式,共同构成夜景观的亮点。广场边缘的亲水台阶则进一步将人们的活动和视线引向水边。

3、迷雾花园:主湖区西端环形的平台漂浮在水面,环绕着水中的树林和浮排花

坛,在薄雾缭绕、细雨轻烟中构成缥缈迷离的景致。

4、烟波廊亭:是一组新颖别致的园林建筑小品,包括:烟波水廊、戏鱼台、邀

月亭为满足人们亲水、近水、戏水需求的设施,

5、鱼戏莲舟:中心湖区的水上活动以水上自行车、游船、碰碰船等项目为主

三、童乐天地(儿童活动区)

童乐天地是公园的主要功能区之一,也可以作为相对独立的儿童公园,它位于水景公园的东南部,整个用地为湖水环绕,由两座主要的景观桥梁与其它区域相连,总用地面积2.515hm2。该功能区由7个各具特色的单元组成,形成有主题思想、科普知识、地方文化、现代游乐、风景观赏的综合性功能区。

从环境的总体规划到游戏器具的单体设计或选择,充分体现时代精神、科学与传统文化的有机融合,富有浓郁的文化内涵和时代信息,鼓励儿童积极参与,富有独创性的游戏活动;儿童游戏的喜悦来自新发现,行动自由和多感官的体验;

注重为儿童提供在自然中游戏的条件;材料、设施依自然环境设置;

1、梦幻城堡:设计上将景观与建筑造型统一于童话故事的氛围中,设置在湖边

的城堡通过吊桥与对岸相连,室内可设置“卡通王国”、图书阅览室、手工

制作坊、电动游戏室、儿童快餐厅等。城堡周围由南向北分别有百花园、丛林、疏林草地等形成环抱状的绿色环境,进一步烘托梦幻的氛围,同时提供安静游览、休息的空间。

2、太阳广场:位于梦幻城堡的西侧,由中心向外辐射的红黄色相间的圆形广场

象征着太阳的主题,有机点缀其上的旋转木马、小飞鱼、阿拉伯神毯、勇

敢者转盘、星际飞龙、斗转星移、纺织机等游戏设施象征着太阳系的几大行星。这个区域是整个公园的欢乐中心,全方位的动感刺激使儿童很快进入兴奋的娱乐状态。

2、银河湾欢乐水世界:位于太阳广场的南侧,水系在此形成一个港湾,由戏水

台阶、感应式喷泉、船模比赛池和水战等活动项目组成。

3、童乐天地:设置在用地西部的儿童娱乐区。根据分区布置各类适合各年龄段

儿童攀、爬、钻、滑、跳的活动项目:小火车在森林中穿行,趣味长廊、组合玩具、神秘树屋、梅花桩、平衡木、绿色迷宫等散布在林间,靠近太阳广场的林间草地是适合幼儿的游乐场。

4、红领巾主题广场:位于儿童活动区的中心地段,以适宜举行主题队会活动为

特色的空间:活动小广场、升旗台、休息廊架、林间分组活动场地和石桌凳、小鸟之家等。

5、水的故事:将此区域作为水文化、渔文化的展示区,通过水岸、水生植物、

组合水车、手动式水闸、帆船、鱼网攀爬架、荡板……等展示水与人类生活、与生态的紧密关系和人类对水资源的利用;

6、景观塔:提供全园最高的观景点和标志物,并可作为开展刺激性空中运动的

蹦极塔。

四、斜阳真意(健身休闲区)

该功能区位于水景公园主水体的东侧,紧邻亚父路,用地呈南北向带状,面积 3.942hm2。隔路是规划的大片居住区。因此将此功能区的设计内容和具体项目定位于:为周围居民和中老年人群提供相对安静的健身、休闲娱乐、观赏、等活动的高品质场所。

1、在亚父路设置公园次入口,由香樟树阵、组合花坛群、休息座凳、小广场组

成,并在入口两侧配套自行车停车处。

2、知鱼乐境:位于公园东北部湖区的垂钓区,沿湖岸设置了多处垂钓栈台,绿

荫深处还建有专为垂钓爱好者提供完善的服务俱乐部。

3、一派悠然:老年人自娱自乐的天地,主体建筑是临湖轩茶室,老人们可在此

悠闲观景、饮茶、奕棋、斗牌、听戏、交谈。

4、闻鸡起舞:由柏树、香樟、银杏等植物混交林组成的天然“氧吧”,每当晨

昏时分,供人们在林间翩翩起舞。

5、健康之路:围绕公园的有氧健康步道,有力的烘托了公园内的特色;

五、综合文化广场

位于公园的西南部,由于城市道路从公园中穿越,成为空间上相对独立、功能上与公园主体相辅相成的一个区域,面积6.7hm2。综合文化区的用地呈不等边四边形,东临城市主轴线的滨湖大道,南侧为姥山路,通过华阳路桥与公园的主体部分相连,是半汤重点地段中以公共的文化休闲服务设施为主体的园林广场,同时也是城市政务中心景观轴线的视线聚集点。

1、作为新区主轴线的尾端,充分呼应政务中心;

2、文化广场作为公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功能设置、水体、用地结构、建筑

风格等方面与公园主体保持一致,追求最大的绿地率;

3、通过广场的设置提高该区的人气,直接拉动周边土地的商业价值,并充分考

虑周边地区建成后可能的人群来源、需求层次,营造不同尺度的活动空间。

4、作为综合性群众文化活动场所,服务全市;

5、开展城市多种类型文化活动的场所,如:购物、休闲、娱乐、参观、集会、

表演、健身、交往等。

六、文化休闲区

位于主入口区与“湖光云影”景区之间,是一个富涵华夏传统文化与巢湖地方文化主题的坡地游览区,面积3.792hm2。

1、灿烂星河景观大道:连接入口广场与金涌广场,并与七韵长廊相衔接。景观

道两侧是广玉兰树列,地面以网格状灯光布置为基础。

2、诗意满屏:由景观大道中部向南延伸至湖水中文化步道,与湖对岸的群众文

化广场相呼应。道路两侧绿荫葱茏,间隔布置着反映巢湖地区历史、文化、民俗等故事的浮雕墙(如:旗鼓相当)、诗文墙和书法雕刻墙。

3、花台织锦:阶梯状的花台向湖面倾斜,以起伏连绵的彩色绿化带如织锦般飘

向水面,并形成倒影。

4、芳草伊甸:自然植物群落的浓荫,与景观大道边的规则树阵之间,是一片开

阔的草坪,提供适意的户外活动场所。植物群又作为空间的边界和下一个景观区的自然过渡。

5、重点在从入口至水滨的两条景观视觉轴线的组织和滨水休闲广场的空间细化

与功能的灵活性设计。

七、游憩森林

位于华阳路与姥山路交叉口附近,公园的西南部,面积约5.045hm2。规划将此功能区布置在文化休闲区与滨湖游览休闲区之间,使其成为自然的过渡空间。该区是水景公园山水空间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造后的地形起伏多变,地势较高,是南部景区的空间屏障,坡地与谷地在大量植物的配合下构成了曲折静谧浓绿的空间,成为与湖对岸植物观赏区相对应的“绿肺”,是公园中极富特色的安静休息区。

1、地形起伏、林木茂密,崎岖的道路,使环境变化丰富。空间设计以创造相对

神秘、幽闭的气氛为特征,与其它几个休闲活动区形成对比。

2、植物景观为主体,大面积密林、疏林草地,提供了一处天然森林浴场和安静

的休息地。

3、沁畅园:与湖对岸的广场、活动草坪、梯形花台等开敞空间相比,该景点着

意营造幽静的氛围。以中国传统园林意境的表现手法整理城市公园的山景观,蜿蜒曲折的小径引导人们走入另一种景致,翠竹劲松,花木亭石,游客置身其间,心境平和悠远。

4、爱情谷:华阳路与姥山路以自然的方式向中央起坡,形成蜿蜒的山谷,谷地

的空间形态更强化了空间的内向性。地沿南端随地形起伏的混交林边缘配植成片的梅花,其间点缀丛丛的野蔷薇、映山红、六月雪、及多年生花卉,使其成为名副其实的浪漫“爱情花谷”。

5、学习园:配合缓坡地形构成密林及里间草地.以提供读书与交流的学习场所

和审美情趣的植物景观场所。

八、聚景园

位于公园的西北部,面积 6.233hm2。集生态科普教育和花卉园艺、特色植物种类、巢湖典型植物群落、湿地植物及与之相配的水、石景观的展示为一体的观赏区。

1、缤纷花语:花卉展示区,按生长习性和开花时间及色彩变化为主线,沿游赏

步道分区分段布置,构成飘动的彩带。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