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绘画语言与版画艺术创作的区别与联系

装饰绘画语言与版画艺术创作的区别与联系
装饰绘画语言与版画艺术创作的区别与联系

丁绍光绘画中的中国画语言

丁绍光绘画中的中国画语言 丁绍光影响了一代艺术家,“云南画派”也在中国画坛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丁绍光1980年七月到达美国,绘画的表现语言也进行了转变,使之在商业上大获成功。我想说的是丁绍光不论是在艺术上还是商业上的成功关键取决于丁绍光绘画中那中国画式的语言表达——通过含蓄,意境所表达出来的东方美。 一、中国画表达的含蓄,神韵与意境 早期的中国人物画,顾恺之就提出了人物画的最高要求:“传神写照”。这里的“神”是指人的风神(个性和生活情调,情绪)①。但并不是说“形”就可以被抛弃了:“写形是手段,传神是目的”。这是一种比像更像的比拟,是中国艺术的独特表达。 中国山水画兴起后讲究意境,体现的是一种大美,这是中国独特的美。“情景交融,借景抒情,从而表现出来的艺术境界、诗的境界、就叫做意境。”“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写景就是写情。”②在这里李可染认为,意境是两方面的体现,一方面是写实,另一方面是抒发感情。它已经超越了绘画的写实,而把情感的释放与共鸣作为绘画的目的。 我们的艺术创作应该融入更多的文化内涵,提升中国艺术的发展。早在1955年,墨西哥壁画家大卫·艾尔法罗·西格罗斯来到中国,他对中国雕塑和古代壁画倾慕不已。当时在艺术家中盛传一件事:当西格罗斯来到云岗石窟,见到那硕大无朋的菩萨像时,他双膝下跪,惊叹不已③。 二、丁绍光坚实的中国画功底 丁绍光的白描,传统中国画,中国重彩画的基础是非常坚实的。他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毕业时开始西双版纳的写生,从他带回的作品已经显示了他中国画技艺的炉火纯青。1917年8月由云南人民出版社收集、整理出版的一本画集中,吴冠中这样写到:“我从西双版纳回到昆明,看到丁绍光同志的白描,感到分外亲切。他的画,气势磅礴,

第七课 版画艺术的独特美感

第七课版画艺术的独特美感——黑白或套色版画 【课时】3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版画的相关知识,体会版画独特的艺术美感。 2.体验、感受木版画的制作过程。 3.尝试用木版画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重点】 版画的欣赏及木版画制作的基本技巧与方法。 【教学难点】 版画的欣赏及木版画制作的基本技巧与方法。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木版画制作的相关工具。 2.教师准备:课件、木版画制作的相关工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略) (二)导入新课: 以木版画制作录像的一个片断导入本课:版画艺术的独特美感--黑白或套色版画 (三)讲授新课: 1.版画的起源与发展 ·版画是绘画和印刷工艺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造型艺术,是画家运用各种制版方法和印刷手段完成的艺术作品。 ·版画起源于印刷术的出现,中国是版画的发源地。 利用中外版画作品简介版画的发展概况 ·版画的制作是画家在平面的版上,通过刻、画、贴、封堵、腐蚀、感光制版等手段,或造成版面的凹凸不平,或对油墨的吸收与排斥,或造成油墨的封堵与漏印,经过印刷机或手工着色印刷,便能在纸上产生出丰富多彩的印痕肌理,具有独特的印刷美感。 2.版画的分类 a.按制版印刷方式与材料的不同,分四类: 木版画(凸印版画):产生于公元7世纪中国简介发展概况 铜版画(凹印版画):起源于15世纪的德国和意大利简介发展概况石版画(平印版画):产生在19世纪,随着1789年德国人森纳菲尔德发明石版印刷术发展起来 丝网版画(漏印版画或孔版画):最年轻的版画简介发展概况 把不同版种制版印刷方法和多种材料综合运用:综合版画 b.按版画的艺术语言和表现形式的不同可分为: 黑白版画、套色版画、油印版画、水印版画、创作版画、复制版画、电脑版画、木口木刻、木面木刻、拓印版画、独幅版画等。 举例介绍 c.按版画材料的不同还可细分为:麻胶板画、塑料板画、石膏板画、

中国画的艺术特征是什么

中国画的艺术特征是什么? 一、首重立意胸有成竹- -中国画的构思 二、以线造型以形传神——中国画的造型规律 三、多点透视计白当黑——中国画的构图法则 四、随类赋彩色彩相和- -中国画的色彩法则 五、情景相生气韵生动- -中国画的意境 六、诗书画印纸笔- -中国画的独特形式 简要介绍千里江山图: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9小题,每空1分,共15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15.张彦远在谈“画体”时又立下了自然____、神、妙、精、_谨细____五等。 16.“_畅神_______”的山水画功能论是宗炳在多次游历名山大川后提出的。 17.郭熙提出的“三远”论是:______平远、_____高远、__深远____。 18.南齐谢赫提出的绘事“六法”中第二法有关用笔的正确说法是“__骨法__用笔。” 19.南北宗论中根据董其昌的论述,南宗的宗主是_王维____,董源为实际领袖。 20.宋初黄休复在《益州名画录___》中将“四格”重新排列为逸品、_神品___ 、妙品、 ___能品____。 21.“笔墨当随时代。”是清四僧中___石涛_____的艺术主张。 22.近代大写意花鸟画家____潘天寿________提出:“中西绘画要拉开距离。” 23.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王微的山水画论著作是___叙画_________ 。 一、单项选择题 1.______中记载的“……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阐明了青铜器图纹的社会作用,这是中国绘画理论最早的功能说。( A ) A.《左传》 B.《史记》 C.《庄子》 D.《淮南子》 2.东晋杰出的画家,理论家顾恺之画论著作有三篇:______、《论画》、《画云台山记》,这是中国最早的专门画论。( B ) A.《述画论》 B.《魏晋胜流画赞》 C.《古画品录》 D.《图画见闻志》 3.继谢赫后,南陈的______写了《续画品录》,提出了前人所未提的“心师造化”论。( D ) A.宗炳 B.张文通 C.黄休复 D.姚最 4.______的《画山水序》是中国第一篇正式的山水画论。( A ) A.宗炳 B.张墨 C.谢赫 D.王微 5.唐代著名美术理论家张彦远在其著作______中对谢赫提出的“六法”作了最早的解释,并对六法内容作了新的补充,即关于立意问题。( B ) A.《历代书画录》 B.《历代名画记》 C.《图画见闻志》 D.《益州名画录》

版画自编教材

《中国高等美术院校教程丛书——黑白木刻教程》结构大纲 广西艺术学院美术学院:雷务武潘丽萍 序 木刻的发展历史--- 中国的木刻黑白木刻是世界上最早应用于印刷流通的绘画艺术,中国古时是印刷术萌芽之地,制版印刷的历史源远流长,而木刻早在唐代就已经出现,常用刻绘印刷的图象取代手绘的缓慢操作,印刷的发明产生了图形的附属美化功能,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印刷技术是伟大的人类智慧的结晶,它解决了文化传播与流通的途径问题,它传播了技术、经验、方法,记载了历史,同时它还将图形作为了重要的组成部分,传播了美的内容、美的观念。印刷图形在实践其文字说明功用的同时,以美的形态呈现于纸张上,内蕴着根基文化的精髓,是民族文化精神的表现方式之一。中国传统木刻起源于唐代,发展在宋代,兴盛于清代,延续了5个朝代的变更,但是其艺术的本身仍然没有脱离复制木刻的范畴。

随着制版印刷术的进步,木刻的功能作用减退,欧洲的黑白木刻脱离了复制传播的唯一功能,独立成为了具有个性主观意识的印刷艺术,艺术家们发现了版画语言的趣味性,发现了内涵在版画当中的艺术本质,创作木刻的概念终于成立了。黑白木刻首先在创作理念上脱离了传统的复制绘画的身份,溶入了个人情感表现,黑白语言不再以复制画稿为目的,而转向黑白语言的自由表现,发掘黑白本身的语言潜能。观念的改变是黑白木刻独立成为版画艺术的基础,随着工具技术的革新,黑白的语言魅力尽显。 黑白木刻在中国有数千年的历史,国画对当时的木刻影响深远,古代的画师和工匠共同完成木刻作品,线稿的勾画由得力画师承担,单刀线刻是其特点,并把这种简便易行的印刷艺术用于生活中的教育、宣传、祈福等方面,黑与白以其最常用的语言形式深入民心。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整个中国进入抗击强暴、力争自由的革命狂潮,全新的以创作为目的的黑白木刻形式从欧洲传入中国,引起当时进步艺术青年的强烈心灵震撼,带有鲜明的批判现实主义色彩的新兴木刻艺术崛起,中国的木刻实现了从复制木刻到创作木刻的里程碑式的转折。革命木刻成为时代的强音,黑白语言展示出空前的活力,工具的改良使黑白木刻形式语言得到很大的发展空间,作品具有浓厚的时代特点,由于其特有的革命性和斗争性,这一时期的黑白木刻多以富力量感的大块黑白为主,刀味与木味的朴素结合更好地表达了主题和强烈的情感。以黑白为主导的木刻艺术在工具和形式语言上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自由,这种彻底的释放是黑白木刻形式语言得到全面发展的首要前提。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版画走向成熟阶段,对工具的进一步熟悉、对黑白艺术语言的进一步探索使作品日趋完善。八十年代开始,艺术的发展走向多元化的空间,在相对稳定的社会发展背景和宽松的艺术氛围下,版画也展现出新的活力,突破以往的单一和概念,在题材和表现形式等方面尝试全新的突破,出现了木版以外的三版(铜版画、石版画、丝网版画),以及电脑版画和综合版画。黑白木刻在当代的意义已截然不同,摆脱了沉重的革命责任的黑白木刻可以更专注于黑白本体语言的思考,丰富的版种衍生出多样的版画形式语言,但黑白木刻一直以其语言的纯粹性占据不可替代的位置。 木刻的功能变化--- 传统木刻以图象的方式实践着重要的社会功能,通过插图、纸马、门神等形式实现美化书籍、记录工序流程、辅助叙述故事情节、辟邪招福等功能,可见实用性是传统木刻的普遍特点。传统木刻通过线条的复制,主要实践的是传统审美意识下的相对固定的图象模式效果,以实用功能为制作主线,长期以来都没有形成创作木刻的独立样式,但是传统木刻经过传统文化的长期熏陶,形成了自身独特的艺术魅力,并且为中国文化的传播和积累贡献了非凡的成果。 新兴木刻运动在中国兴起,带来的是创造木刻的独特视觉表现,同时由于其形式的表现张力和新兴木刻本身的思想精神,新兴木刻的实际功能发生全新的改变,以宣扬革命的思想、表现作者真实情感为目的。

论中国画的笔墨语言(一)

论中国画的笔墨语言(一) 内容摘要:中国画讲究用笔用墨,也就是说笔墨是否精到,是评价一幅中国画优劣的重要标志。中国山水画自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始,笔墨技巧得到了不断发展,而黄宾虹则是历代山水画家中的佼佼者,他开创了宋元以来山水画史上的又一巅峰。 关键词:中国画笔墨语言黄宾虹山水画 中国画由于笔、墨、纸、砚的工具材料,确定了它不同于西洋画的特点,而且中国画尤其强调艺术表现形式中的笔墨语言。“笔与墨之间,本来是紧密结合不能分割的。作画时,笔中有墨,墨中有笔,笔迹必须以墨色显现,墨色必须随笔迹而出现。所谓‘笔者墨之帅,墨者笔之充也’。两者的分别在于作用的大小,勾勒线条、皴擦点口,以笔为主;渲染托晕却以墨为主。笔主形象之骨,墨主形象之肉。”①因此,笔墨是否精到,是评价一幅中国画优劣的重要标志。 中国画可分为人物、花鸟、山水等。“山水画在中国绘画史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中国山水画作为独立的画种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山水画中凝聚着人类丰富的智慧和感情,体现着东方的崇高审美理想。中国人把描绘大自然的作品称为‘山水画’,而不叫做‘风景画’是有其独特含义的。在许多情况下,‘河山’‘江山’‘山河’是‘祖国’的同义语,因此山水画也可以说是爱国主义精神在中国艺术中的反映。”②近代黄宾虹的山水画,是一种不甚讨人喜欢,且无法迎合大众口味的画,更非雅俗共赏的艺术,而是曲高和寡,难为人解的高品位的纯正艺术。他在近一个世纪的艺术追求中,经过长期的艰辛磨练,终于逐渐形成了浑厚华滋、沉雄博大的艺术风格,登上了笔墨与丘壑兼胜、人格与画风融合的境地,成为自宋元以来山水画史上的又一巅峰。 中国山水画创作的成功与否,其关键之一在于丘壑内营。山水画并不要求机械地去描绘实景,而是以心接物,借物写心,不为自然景物所圃,是借笔墨抒发满怀情意。这丘壑内营又实是画家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天人合一的结果。“对中国山水画来说,自然美需融化于意境中,并通过丘壑内营,以创造出艺术美来;至于艺术美,则需要凭借意境指导下的笔墨(亦即中国山水画的艺术形式美),方能体现在生动、丰富的形象中。这里最具体、最生动地表现意与笔的主从关系的,就是这个作为艺术形式美的,并紧密结合情思意境的了。中国山水画家正是依照这个程序,来运用自然美以塑造艺术美”(伍蠡甫语)。 一、笔墨墨画家人格的具体襄理 黄宾虹的山水画具有古拙奇趣、浑厚华滋的个性,且充满了生动弥溢的气韵。 黄宾虹主张“六法通八法’,即以书法入画,并在总结前人笔墨的基础上提出了“平、圆、留、重、变”的著名“五笔法”。这无疑为他以后的画风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他在实践中提出了“浓、破、泼、淡、焦、积、宿”七墨法,着重在用墨上追求层次的变化,以表现山川的浑厚之气,达求法备气至、元气淋漓的境界。晚期将“五笔法”与“七墨法”并用,提出水法、溃墨法等技法,并创章法之真。 黄宾虹山水画的突出特点,表现在画夜山与画雨景这两种具体的画法上。黄宾虹所画夜山,多为晚年之作。这类夜山图,笔墨层层叠加,在积染数十遍的同时,巧妙地将多年积聚的各种墨法——破墨、宿墨、浓墨、淡墨、泼墨、焦墨,尤其是积墨法,运用得自然天成、浑然化一。在那浓重黝黑,林立氤氲,乱而不乱,齐而不齐,歪歪斜斜,斑驳陆离的笔墨挥洒中,映现出一个苍茫莫测、浑厚华滋的宇宙天幕,展示了一个颇具抽象意味的现代艺术境象。黄宾虹在总结了前人笔墨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创作实践,总结出中国画用笔用墨的“五笔法”和“七墨法”,可谓“笔精墨妙;神韵贯通”。他的山水画创作,无论是用笔还是用墨都达到了“尽其灵而足其神”之境地。他的用笔沉厚凝重,刚健劲遒,自然天成,极呈光鲜之气,并在千变万化的笔墨运转中,透逸出物象自然及主体心境浑然一体的境界。在黄宾虹看来,中国画的笔墨并不全是技法,实是包含了情景、个性、学养、思想的集合体,是人格化的表

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油画绘画语言之比较

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油画绘画语言之比较 [摘要] 大自然是东西方绘画的共同母题, 然而他们却产生了各具特色的中国山水画和西方风景油画, 作品所反映出的绘画语言方面的差异极其显著。双方都在不断吸收对方优点的同时,又保持自己鲜明的独特性。 [关键词] 山水画; 风景油画; 绘画语言 [作者简介] 喻龙( 1970- ) , 安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05 级美术学硕士研究生。 喻龙( 安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安徽芜湖241000) 人类都有热爱大自然的习性, 艺术中的风景之美是人类对大自然的爱的必然结果。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中国人提倡人与自然的融合, 提出“天人合一”, 而西方人提倡以人为中心、以人为本的思想, 这导致了中西方在绘画艺术上的差异。 风景作为内容出现在艺术家的作品中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存在事实, 它实际上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不可分离而又神秘的关系, 风景画的历史不过是人对自己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历史。 中国山水画萌芽于晋, 真正起点在元朝时期, 在隋唐发展, 五代、宋代达到成熟, 元明清至今为延续发展阶段。宋代以后, 中国山水画这一艺术形式一直是中国绘画的主流形式, 发展的脉络清晰可见; 而“在西方艺术里, 风景画只有一个短暂而间歇的历史”[1]( p152) , 西方风景油画没有一个很清楚的历史沿革,只是以画派形式出现短期高潮。在古罗马和文艺复兴时期, 风景画开始萌芽, 但大部分风景画是作为人物的背景而起衬托作用的。十七世纪的荷兰小画派, 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的法国巴比松风景画派, 十九世纪下半叶的印象派, 都是西方风景油画的闪亮点。除了印象主义, 西方风景油画一直不是绘画领域的主角, 而印象主义在当时也是非主流的, 只是后来才被大家所认可。在新印象派、后期印象派, 以及现代主义诸流派所表现的绘画内容———风景, 一直是他们表达绘画理念的实验场,“只有在十九世纪, 风景画才成了占优势的艺术, 并创造了它自己崭新的美学。”[1]( p152) 1.线条 中国绘画基本上是在单一的线造型上发展, 通过笔的运动, 在平面上产生线的形式。在南朝谢赫“六法”论中, 第二位的“骨法用笔”就是强调了“线条的表现”。由于在中国绘画工具中毛笔的运用更富于变化多异, 绘画用线产生多种线描法,以及多种皴法, 如十八描、披麻皴等, 这都是对线的灵活运用。在山水画中, 表现不同的明暗、质感和韵味, 偶尔出现以面为主。如宋代出现的禅画, 现代画家如李可染融合西洋光影法来表现山水。而西方绘画经历了从线到面, 从形到影, 从具象到抽象, 然后又反复在这个圆心中进行循环发展, 以面和体块造型为主。在西方早期绘画中, 也有以线为主、明显含有东方韵味的绘画, 如古罗马的阿尔巴尼别墅风景壁画[2]( p62) , 与宋代绘画极其相似, 无焦点透视的约束, 轮廓分明, 剪影效果强烈。文艺复兴后期绘画基本上将线条融入到光影之中。到现代绘画时期, 在画面形式感得到重视的同时, 线作为造型元素之一得到加强, 体现了中西绘画相互借鉴、相互融合。 2.色彩 中国山水画由于受老庄哲学、魏晋玄学思想的影响, 崇尚黑色和白色, 淡化了其他色彩。“黑为五色之主, 然须以白配之, 则明, 老子曰:‘知白守黑’”[3]( p66) , 以及“水墨画, 能浓淡得体, 黑白相用, 干湿相成, 则面彩骈臻, 虽无色, 胜有色矣。五色自在其中, 胜于青黄朱紫矣”[3]( p78) 。唐代王维开创水墨山水一派, 宋以后则以水墨山水为正统。青绿山水在唐 代大小李将军、宋代王希孟之后几乎是绝迹了。荆浩在议山水画时提出“六要”法则:“气、韵、思、景、笔、墨”, 也将颜色排除在外, 谢赫“六法论”中“随类赋彩”也只是排在第四位。在中国山水画史上, 绝大部分杰作都是水墨山水, 从荆、关、董、巨、李成、范宽、“宋四家”“元四家”、明清诸流派的代表作品看, 充分说明了这一点。而西方油画是用颜色直接涂于承载体上的绘事, 充分发挥色彩的魅力。西方风景油画在印象主义之前, 大都以明

国画入门,中国画欣赏,中国传统艺术

国画入门,中国画欣赏,中国传统艺术 篇一:中国传统艺术赏析——传统水墨画的艺术赏析论文 中国传统艺术赏析 ——传统水墨画的艺术赏析 摘要:面对全球化浪潮,中华文化在与异域文化的交流碰撞中,会产生矛盾,会出现火花。但其优秀成分最终会融入本土文化的洪流中,成为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国水墨画的发展也不例外,中国水墨画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渊源,同时也具有与时俱进的时代风格。它不仅是中华文化的国宝,也是传承中华民族精神的主要载体。作为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它将在新的时代精神相结合中获得新生。本文通过简单介绍水墨画,进而对齐白石的画进行简要赏析。 关键词:中国水墨画齐白石艺术赏析 正文: 通过一段时间美术鉴赏课的学习,我对中国画这种艺术形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尤其是中国水墨画。通过对一些文章及其视频进行简单的学习,也产生了一些思考,论文将针对水墨画进行一番陈述和探讨。 水墨画又被称为国画,被视为中国传统绘画的代表,基本的水墨画是指的仅有水与 墨,画面为假单的 黑白色,但进阶的

水墨画,也有工笔 花鸟画,色彩缤纷。 墨为中国画特有的 材料,水墨画中用水与墨的不同比例配出浓墨,淡墨,干墨,湿墨,焦墨等,可以用来花车不同浓淡的层次。 水墨画有自己独特的特征,历史上南朝谢赫的古画品录里有评论说中国画讲究“气韵生动”,“以形写神”,追求一种“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感觉,不拘泥于物体外表的肖似,多情调抒发作者的主管情趣。与西洋画的不同之处在于,西洋画是“再现”的艺术,中国水墨画则是一种“表现”的艺术,国画主要表现的是“气韵”,“境界”。 (一)水墨画的分类 水墨画可分为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界面等几种。人物画是我国传统的画科之一,内容以描绘人物为主。因绘画侧重不同,又可分为人物肖像画和人物故事、风俗画。据记载,人物画在春秋时期已经达到很高水准。从出土的战国楚墓帛画,可以看到当时人物画的成就。人物画一直是中国传统绘画最主要的画科。山水画,简称“山水”,中国画画科之一。是以描写山川自然景色为主题的绘画。在魏晋六朝,逐渐发展,但仍多作为人物画的背景;至隋唐,已有不少独立的山水画制作;五代、北宋而益趋成熟,作者纷起,从此成为中国画中的一大画科。主要有青绿、金碧、没骨、浅绛、水墨等形式。在艺术表现上讲求经营位置和表达意境。花鸟画,我国传统绘画画科之

论中国画形式语言的写意特征

论中国画形式语言的写意特征 彭洁 内容提要本文从中国画形式语言的角度围绕写意这一命题,以历代哲学、美学观念、书论、画论和书法绘画作品的经典范本为依据,并深入到中国画形式语言的动态过程,来探讨写意的本质特征在中国画形式语言中的体现。 关键词中国画写意生命精神形式语言 对中国画的研究首先应对指导画家创作的占主导地位的美学哲学思想进行研究,其次离不开对写意中国画形式语言的研究,因为画家的美学哲学思想往往是其审美理想,艺术家的绘画实践紧紧围绕着这些审美理想,努力在创作中寻求实现这种理想的表现手段。同时,对艺术实践经验的总结也推动了美学理论的发展,理论和实践的相互作用推动着中国画向前发展。 1中国画理论的哲学美学思想根源及写意理论的提出 道家和玄学的重?意?而轻?言?、?象?,以?意?为本的认识论、方法论对中国绘画艺术的审美、创作和艺术表现等方面都有深刻的影响。中国古典美学认为,宇宙的本体和艺术的生命都是?气?,艺术的创造和欣赏也离不开?气?。王充由?气?推演出?神?的概念,进而把?神?作为人生命精神的体现。《易传》提出?天地之大德曰生?,扬雄认为?天地之所贵曰生?,生生不息的乐生精神是中国人生命精神的集中概括。 哲学认识的提高必然直接或间接影响美术理论的发展。魏晋时的理论家谢赫在《画品》中提出的?六法?是中国绘画理论中最早、最基本的系统绘画原则,?气韵生动?是第一法,也可以说是六法总则。谢赫认为气韵主要是指作品体现出来的气

质风韵,而衡量作品是否有气韵,关键在于作品整体上是否生动,也就是说,只有作品中充盈了生机和活力作品整体才会具有?气韵?。 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对时间特别依重,强调以时间去融汇空间。《周易》提出?周乎万物?,《管子》谈到?宙合?,意指在时间的恒流中宇宙万物圆融周济。这种时空合一的心理形式反映了中国人以生命为中心的独特意识,也被化用到中国艺术的认识方式和意象创造方式之中。 由于中国语言文字的模糊性和多意性,许多概念往往字面不同而内涵相通。前面论述到中国画重意、气、神、生命和时间,其核心都是重主体的生气和活力,重主体内在生命精神的传达。 因此中国画从它诞生之初就不以单纯追求自然万物外在形态的逼真再现为目的,而是以客观事物的外形结构和运动规律为表现契机,注重创作者主体情感和精神对客体的映照,这种不似之似的创作观念和方法映射出中国画家天人合一、物我相溶的的浪漫情怀。 元代汤垕提出了绘画的?写意?说,他在《画鉴》的《画论》中说:?画梅谓之写梅,画竹谓之写竹,……何哉?……画者当以意写之,不在形似耳。??写?,《说文》中的解释是:?谓去此注彼也……?《小雅》有:?我心写兮。?《传》云:?输写其心也。按,凡倾吐曰写,故作字作画皆曰写。?汤垕将画梅、画竹、画兰称为写梅、写竹、写兰,显然是为了强调倾吐胸中之意。 汤垕的写意说强调的是与书法同源的?写?的手段和直抒胸襟的?意?的表达。?写意?这一特有的理论术语指导了中国绘画的创作。

中华传统文化国画艺术

中华传统文化 ——国画艺术 单位:通州区第三中学 姓名:王勇 时间:2015年11月10日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中华传统文化——国画艺术 学校 通州区第三中学 姓名 王勇 学段 初中 年级 九年级 教学目标 在了解中华传统文化中国画的有关知识的基础上,感受国画的魅力,提高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提高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文字描述) 教学环节 一、导入 教师播放《写意中国》视频,导入新课。 二、新课讲授 (一)国画基础知识竞答 ——国画知识知多少。 (二)教师利用多媒体显示五幅古代名画,然后请学生从中任选一幅名画向大家介绍。(三)教师利用多媒体显示两幅近代名画,然后请学生从中任选一幅向大家介绍。 学生介绍后,教师也想学生介绍一幅国画作品。 (四)国画中的名著人物形象。 1、欣赏多幅图片。 2、辨图,筛选符合人物特点的词语。 (五)国画与诗歌 出示图片,联想相关的诗人及诗句。 (六)国画中的故事 出示图片,概括内容及寓意。 (七)展示绘画及书法作品,感受其神韵,用诗或文的形式描绘你心中的奔马。(八)简单鉴赏国画作品。 1、以齐白石的《菊花图》为例 2、出示李可染的《青林夕照图》,请学生简单鉴赏。 三、小结 四、布置作业 阅读《白梅无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为什么作者认为“白梅无价”。 学生活动 学生欣赏思考 学生思考回答 学生观图 指定的学生介绍 其他学生评论或补充 学生观图 指定的学生介绍 其他学生评论或补充 学生听讲 赏图 辨图 筛选 回答

赏图 联想 回答 赏图 思考 概括内容 总结由此得到的启示 欣赏绘画及书法作品 依据要求描绘心中的奔马 交流 观图 学习鉴赏 观图 用文字表达自己是如何鉴赏的 设计意图 感受国画的魅力,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学习氛围。 在竞答的过程中,了解国画的基本知识。 在学生具体介绍名画的过程中,更进一步感受国画的魅力。在介绍和评论、补充的过程中也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感受每一幅国画作品都是作者心境的展示。 在国画中,感受名著中的人物形象。 在国画中感受诗歌的意境之美。 在国画中,欣赏故事,得到教育。 借此使学生更好地领会到“书画同源”的意思,同时也感受到书画作品传达出来的意思。使学生通过此环节学会简单的鉴赏国画作品。

浅谈版画的现状与思考(一)

浅谈版画的现状与思考(一) 论文关键词]:版画复数性创作主体痕迹 论文摘要]:版画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起先是作为文化传播的工具,后发展成一门独立的艺术,也就是现在所说的版画,创作版画。从鲁迅先生引进版画启,当代创作版画登上历史舞台,此后的发展也与社会运动紧密结合。随着“八五”思潮的冲击,多元化的艺术思想导致了版画创作的多元化呈现。随着这次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中国版画必将呈现出一个新的面貌。 版画,一个古老而又年轻的画种。中国古代版画与文化传播联系密切,有着显赫的历史背景。但今天所说的版画,却是在经过了20世纪30年代的初期发展,到后来的国统区,敌占区和解放区版画时期,再到20世纪50到80年代的成熟期,发展起来的,即创作性的版画。这三个时期的版画,有技法材料的传承,更重要的是延续了一个现实主义的创作基调。80年代作为一个分水岭,此前伴随着社会运动出现的版画创作,都随着运动的结束而不再具有大的影响力了。80年代以后在数年间,西方百年间产生的不计其数的画派涌入中国,极大地冲击了国内的绘画创作。于是在这个大潮中如一叶扁舟的中国版画创作,迎来了新的转型期。从版画的发展历史来看,几个发展时期虽在时间顺序上是前后传承的,但又相对独立,具有各自的时代烙印,版画的产生到发展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强烈的时代的属性。 当下国内的版画创作,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全国版展出现的数量众多的高品质作品,及接连不断的在国际版展上斩获的大奖,及深圳观澜版画原创产业基地的建立,等等都显示了当前版画创作的可喜局面。开放的大环境,给版画作品提供了充分的展示平台,在这一片大好的形式下,版画创作的成果和弊病都被神通广大的现代传媒放大,并得到充分的显现,为版画创作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提供了详实的资料。这些版画作品虽然尚未形成鲜明的时代风貌,其中仍然夹杂着前几次版画运动“遗传”下来的面孔,和西方绘画流派的影子,但是对于版画的本体语言及内涵有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根据版画的发展历程来看,在不同的时期呈现出不同的风貌,所以当代版画要想具有这个时代的特点,就和前面的版画时代形成一个断裂,产生一个安全的距离,把“遗传”下来面孔清理掉。产生这个断裂,不单单是指在作品面貌上,还是在创作的方法论指导上。说到底,作品面貌还是版画创作者的精神风貌,取决于版画创作者的创作思维。当下社会的大环境相对安静,经济发展迅速,物质生活得到极大的丰富。当下版画既没有了革命斗争宣传武器的功能,而它的传播功能又远远不及电子传媒,在版画作为武器和歌颂手段的历史使命隐退的今天,版画当下的时代面貌和时代使命需要得到重新认定。这是一个发展的契机,存在着无限的发展空间。版画创作者对当下时代命脉的找寻和掌握的深度,及对版画技法新语言的积累,等因素都影响著作品的时代性面貌。版画创作者在进行创作时常常被诸多的社会因素和人为原因所左右,但人又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无论表达自由,积极进取或消极厌世,要有深层次的理解和感受。人既是是创作的主导者,又是创作的主题。 在艺术发展过程中,艺术家的个性化的艺术追求,极大得推动了艺术的发展。一些艺术家的经历就是这方面的范例,如被誉为现代绘画之父的塞尚。反之庸俗的艺术追求,只能成为前进的绊脚石,而被时代遗忘,此等范例更是比比皆是。一个艺术家具有了自己的审美角度,也就意味着有能力进行艺术创作,只要获得必要的技术支持就可以进入艺术创作的各个领域进行创作了的。一个新颖的审美角度,必然带来新的技术革新。版画的技术性很强,必要的版画技术是作品质量的保证。如果过多地侧重于技法语言的渲染,将使作者停留在表面,使作品显得肤浅,而丧失了深层次的感染力,也丧失了对艺术层次的追求,也就更谈不上作者与观众精神上的良性互动了。宗白华先生在《美学散步》中引用了荀子《乐论》中的一句话“不全不粹不足以谓之美”,说到:“这话运用到艺术美上就是说,艺术要极丰富的全面的表现生活和自然,又要提炼的去粗存精,提高,集中,更典型,更普遍性的表现生活和自然”

中国画论文:浅析中国画的艺术特征

中国画论文:浅析中国画的艺术特征 张静 (武警政治学院,上海200435) 摘要:中国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独特的艺术语言及审美特征。中国画的艺术特征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以形写神,畅神达意;二、以线造型,笔精墨妙;三、以虚带实,虚实相生;四、以大观小,散点透视;五、诗书画印,综合艺术。通过认识中国画的艺术特征,可以更好地欣赏中国画,进而陶冶情操,提高修养。 关键词:中国画;艺术特征;写意;笔墨 中国绘画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她植根于华夏文化沃土,跨越不同时空,历经不同阶段,形成了融汇民族文化素养、思维方式、审美意识和哲学观念的完整的艺术体系,是世界艺术领域中的一朵奇葩,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国之瑰宝和骄傲。她所体现的艺术美蕴含昭示了深刻的人生道理及宇宙意义的最高境界。传统中国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独特的艺术语言及审美特征。当然,“五四”运动以后,西学东渐,近现代中国画借鉴了西方写实主义的观念和技法,力图中西合璧。而当代的中国画更是不断创新,形式多样。但万变不离其宗,中国画的主要特征依然不变。笔者将中国画的主要艺术特征概括为以下五个方面,其中第一与第二个方面尤为典型和重要。 一、以形写神。畅神达意 “形”指外在的形象,“神”是内在的精神。中国画不满足于“形似”,而要求“神似”。早在大约一千多年前,东晋画家顾恺之就提出了“以形写神”的原则。相传他画人物,数年不点睛,人问其故,答云:“四体妍媸,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阿堵”是六朝和唐代的常用语,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这个”,在这里指“眼睛”。这句话指出,绘画的关键不在于对象的美与丑,而是重在“画龙点睛”,表达出人物的内心世界或精神意境,使其“含情而能达,会景而生心,体物而得神”。顾恺之的“传神论”奠定了中国画以形写神、重在传神的基础框架。 中国画坛先辈虽然很早就提出了“以形写神,形神兼备”的原则,但他们也很早就看到了“形似”并不一定“神似”,为了更好地传神,形的表现可以很灵活,可以夸张变形,甚至不求“形似”。例如宋代苏轼曾说“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元代倪瓒曾说“仆之所谓画者,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耳”,现代国

《中国画的艺术境界和艺术语言》-绘画-教学设计

《中国画的艺术境界和艺术语言》-绘画-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中国画的概念及相关知识,感受画家在自然美中表达内心的审美情趣。 【过程与方法】 通过赏析、讨论和分析,了解中国画的艺术特点及独特的民族文化内涵,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祖国优秀传统艺术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了解中国画的特点以及作品中所传达出的主观情感。 【难点】 体会中国画中的形神兼备和气韵生动之美。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图片展示,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一幅中国山水画和一幅西方风景油画对比欣赏,体会不同。结合资料卡介绍相关中国画的特点,从而导入课题《中国画的艺术境界和艺术语言》。 环节二:新课讲授,探究新知 1.认识中国画

课件展示多幅国画作品,并提问:结合相关资料,谈谈对于中国画的理解?学生总结回答:中国画源远流长,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数千年精神文明创造结晶之一。画家有着自己特有的观察、感受、认识、体验和评价客观世界以及表现自己主观思想感情的独特的方式和方法。他们使用中国特有的笔、墨、纸、绢、砚等工具材料,有着不同于西方绘画的艺术创作理念、艺术创作方法和艺术表现语言体系。 2.形神兼备 结合画面,理解一下“形、神”分别是什么?根据学生回答,师生共同总结得出:“形”是指表现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神”是指表现对象的内在精神本质,这两者互为表里,相互依存。古籍中有“存形莫善于画”的说法,又有“形具而神生”之说,因此自东晋顾恺之以后,“以形写神”或者“形神兼备”便一直作为重要的指导理论应用于人物画领域,之后又逐渐扩大到山水画和花鸟画领域。 3.气韵生动 出示作品《韩熙载夜宴图》,以同桌俩人为一小组,讨论画家在作品中是如何凸显人物性格特征的,使画面具有生命力?师生共同讨论得出:遵循绘画的最高标准“气韵生动”的绘画理论。气韵,就是宇宙中鼓动万物的“气”的节奏。绘画有气韵,就能给欣赏者一种音乐感。六朝山水画家宗炳,对作品弹琴,欲令众山皆响,这说明画里有音乐的韵律。 环节三:总结归纳,体会气韵 提问:如何理解绘画中体现的气韵生动?师生共同总结归纳得出:南齐谢赫进一步发展了“形神兼备”理论,把“气韵生动”列为绘画“六法”之首。气韵原是品藻人物从姿态、表情中所显示出的精神气质、情味和韵致时的用语。 在绘画中“气韵生动”是指作品及其所刻画的形象要具有一种生动的气度韵致,显得富有生命力。到后来,气韵的概念渐渐涵容更多的主体表现的因素,气韵指的是作为主客体融

浅谈版画艺术

版画艺术论文-版画艺术的生活化摘要: 通过一些画廊机构的拍卖和艺术家作品的题材来观察版画的生活化过程和发展前景。也就是版画越来越能被大众接受以及喜欢的一个过程。无论是从画廊拍卖行来看,还是从版画艺术家的创作形式来看,版画艺术的生活化过程已是必然。虽然版画至今在中国的艺术市场上还是处于边缘化状态,同时这种进程也许还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但是通过市场宣传和艺术家的努力,我国的版画艺术界也会和国际市场接轨并成为一颗新星。 关键词: 生活化版画艺术家拍卖行创作形式 在中国美术发展史上,版画早在1000 多年前就作为一门重要的画种占据画坛一席之地。但是对于版画艺术,我想大多数人在概念或者形式上都是一种空白。然而随着艺术市场越来越红火,版画与人们见面机会与日俱增,也使之慢慢开始进入人们的脑海。甚至在市场上还出现了许多专家级的收藏家都加入了版画艺术生活化的道路中。艺术家们也受这种潮流的冲击,在版画作品的创作方面,也纷纷采取多种手段来迎合市场和大众的需要。我想对于版画,对于美术,对于艺术这都代表了一种进步,一种艺术和生活的自然融合。 下面我想通过两个重要方面来论述这种生活化的体现。一个是从客观方面来看这种进程,即通过版画在市场中的行情来窥其全貌。 版画最早源于我国,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然后通过路上丝绸之路传到欧洲,在欧洲生根发芽,演变。在欧洲迅速的成长起来,经历过工业革命的洗礼后又由鲁迅先生带回了版画艺术创作历史上的辉煌,版画艺术当时风靡全国。虽然在现在的市场上,版画好像并没有出现他该有的成绩。但是我们也不能否认它的生活化 的过程。因为生活化就是这么一个静悄悄的过程,可能你不注意,它就已经沿着这条路走着。就这样,许许多多为版画向人民大众铺路的组

美术系《版画》课程教学大纲

《版画》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7081401课程类别:专业必修学分数: 3 适用专业美术学适用层次本科应修基础课程 一、本课程的地位和作用 版画课是美术系全系学生专业所选修的专业技法课程。本课程开设有木刻版画、铜版画、综合版画等的版画专业的知识与技能。通过版画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版画经验与相应的技能,能适应各工种的后期调色,调墨,以及印制版画的工作。体会版画课程的造型特色,并能在版画艺术之海中畅游。 二、本课程的教学目标 重点对版画印刷的制作工序的了解,结合艺术系本身专业的应用实况,对于版画运用技术作出专业的剖析。并能让学生掌握好版画印刷的基本技能。 三、课程内容和基本要求 第一章版画印刷原理的理解 1.教学基本要求 让学生认识到版画艺术的基本源流,通过对本土文化的了解,加深学习传统 与结合现代艺术审美的结合基本原理,应用到实际艺术实践中去。 2.教学内容 (1)版画艺术的综述 (2)木刻、铜版、PS版、柯罗版印刷概述 (3)综合版画的特性 第二章木刻的制版(手工制版技法) 1、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木刻手式绘版的方法 (2)运用好刻刀完整的刻制印版 (3)能印好木刻版 2、教学内容 (1)木刻绘版的技法演示 (2)学生运用木刻制版知识制作完整的印版 第三章铜版的制版(照相制版技法)

1、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铜版制版的方法 (2)熟练操作各项铜版机械完成版面的制作 (3)能晒好清晰、完整的照相制版 2、教学内容 (1)铜版制版的技法演示 (2)学生运用铜版制版知识制作完整的印版 第四章当代装饰艺术与木版画创作 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各种制版的方法以及当代装饰艺术 (2)根据各种不同风格的装饰艺术选择不同的制版方法四、学时分配 五、实践环节 (一)铜版版画的制版 1.铜版版面的处理 2.主要内容与要求 (1)铜版版面的防腐蚀涂层的制作 (2)能做好完整的腐蚀版面。

中国画的艺术魅力

中国画的艺术魅力 中国画的历史,如果要从新石器时代的《彩陶人面鱼纹盆》及战 国时的绢本墨绘《人物龙凤图》算起的话,至少已有三千年的辉煌历 史了。就绘画艺术来说,其发展的过程,也是艺术逐渐成熟并产生魅 力和影响的过程。中国画有何艺术魅力,其影响有多大?如果要是让 我自评,可能会有人说我“王婆卖瓜”了。如果要是先让大名鼎鼎的 画家比加索来说呢,他的话肯定比我有份量。这位洋画家在谈到中国 画的艺术魅力时,曾对我国知名画家张大千说过一段话。他说:“西 洋画吸收了很多东方绘画艺术养分。如果要让我评价的话,中国画数 世界第一,其次日本。”比加索的话将大千先生的脸说得红到耳朵根子。对大千先生的绘画“艺术”,当代知名画家吴冠中老先生另有看法。最近我看湖南卫视台在清华大学绿草坪直播的一次“青年论坛”上,主讲人吴冠中就说:“如果要让我同大千对话的话,我不想,我 同他没有交流的必要”。我心想,是不是大千先生对“国粹”没有信心?千里迢迢跑到法国求教洋人来给自己打气?而不是为学西洋画, 直赴西方求教。或许有人不知道比加索后来的“绘画变法”,(也就 是我们国人有点看不懂的“印象画”)就是吸收了中国画的技法与学 养后才形成的哩。在我看来,中国画确实了不起,确实令国人自豪, 令洋人佩服。你看看,就这么一杆笔,一张纸,一块墨,一方砚,在 国人手中倾刻间就能挥就出一幅幅融中国古典美学、古典哲学及中国 人文精神的画卷出来。难怪连艺术大师辈出的意大利一位叫郎世宁(GIUSEPPE CASTIGLIONE)的年轻人在家也呆不住了,于172020年 (康熙54年)11月22日由澳门来到北京,心甘情愿地做了一名中国 宫廷画家。中国皇帝不排外,当时的乾隆皇帝就特别喜欢这位洋画家。这位洋画家画的中国画也确实很好,如他画的“孔雀开屏图”、“百 骏图”、“十骏犬”、“骏马图”、“花鸟图”都被称之为中国宫廷 画的,还曾被印制为邮票发行哩。或许会有人说,中国画艺术的魅力 到底在哪里?你吹得一身的劲?甚至会有些圈内人说,现在的中国画 拿到国际画廊市场上都卖不上“分”。我想借用吴冠中的话意说,我

中国画试题

高三基本能力——美术专题——学案2 《中国画2》 编制时间:2011-9-7 编制人:景凯 花鸟画基础知识 一、花鸟画的特点——(、) 二、用笔与墨色 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墨分五色”即。 清代唐岱《绘事发微》—“墨分六彩”即黑、白、干、湿、浓、淡。 黑白不分,无阴阳明暗; 干湿不分,无苍翠秀润; 浓淡不分,无凹凸远近。 三、花鸟画的分类——工笔花鸟、写意花鸟、(小写意又称没骨花鸟) 1、工笔花鸟画 唐代韩滉的《五牛图》是现存最早的花鸟画。 五代黄荃《写生珍禽图》以淡墨轻色,层 层敷染,注重表 达物象的精微、 逼真。 宋代院体画:写实性极强的工笔重彩画 代表作——宋徽宗赵佶《芙蓉锦鸡图》。 工笔花鸟画使用的工具材料:毛笔、绢(或生宣纸)、国画颜料、墨 2、写意花鸟画 重视形似而不拘泥于形似,甚至追求“不似之 似”与“似与不似之间”,借以实现对象的神采 与作者的情意。 四、中国古代著名写意花鸟画家 五代徐熙 南宋法常 元朝王冕 明朝徐渭 清朝朱耷扬州八怪海上画派等 五、中国近现代绘画——(、) 受西方绘画的影响分成两大派 1、传统派:延续中国画的笔墨特色,并力求创 新。 代表人物: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 2、融合派:将西方绘画引入中国画 代表人物:徐悲鸿——引入明暗《奔马》 林风眠——引入色彩和构图《山 村》 李可染——引入逆光《看万山红 遍》 六、花鸟画的构图——折枝法 代表作品:《白海棠图》清代邹一桂 七、花鸟画寓意 1、四君子:梅、兰、竹、菊 梅:不畏严寒,经霜傲雪。画 梅大师王冕(元代) 兰:寄托一种幽芳高洁的情操。墨 兰大家郑思肖(宋代) 竹:比作君子的气节和虚心。文同 (宋代)、郑燮(清代) 菊:寓意清高脱俗。徐熙(五代) 2、岁寒三友——梅、竹、松 牡丹、芍药——富贵 桃——长寿 八、中国画的装裱形式 1、立轴:窄而高的画幅,上端横杆, 下端木轴,因此叫立轴。 立轴面积较大的叫中堂。 2、斗方:接近正方形的画统称斗方。 3、条屏:窄而高的几幅相同大小的画。 如梅兰竹菊四条屏。 4、扇面:画在折扇或类似扇形的画。 5、镜心:圆形或近似圆形的画。 6、册页:小画装裱成册。

版画概述

版画概述 一、水印版画的材料和工具 木板一般选用木纹细密、木质匀净、板面光洁的梨木、白果木、桦木、枣木和椴木。用椴木和桦木制成的三合板、五合板、七合板效果甚佳。水曲柳制的多合板,木纹变化多,在水印版画中能取得拓印的特殊艺术效果。 在刻制木板之前,首先要用木砂纸磨板,使木板表面平整光滑,以便刻制和拓印。用木砂纸打磨时,应将木砂纸包在长方形小木块上,平贴在木板上顺着木纹磨擦,直到平整为止。如用作副版,质地不一定十分光滑,稍粗糙有木纹痕迹的,易印出各种天然趣味,达到水印版画的“木味”效果。 木刻刀备好一套12件装的高级木刻刀。如能设法定做顺手的木刻刀则更好。刻水印版画尤以圆口刀、方口刀、三角刀、平口刀、斜口刀为宜。方口刀和平口刀可用来铲大面积剔除部分。斜口刀可用来切断木质纤维,斜口刀的刀头要尖而锐利,宜备斜角不同的刀各一把。 木刻刀 纸张水印版画在拓印时,常用宣纸,宣纸以“特净”最好。根据需要选用单宣或夹宣,也有人习惯用皮宣、过滤纸、吸水纸和专业版画纸。总之,印水印版画的用纸,以吸水性能好、敏感、有韧性、干后变色少者为宜。 颜料选用透明性能好的中国画颜料和水彩画颜料。使用水粉广告之类的粉质颜料,亦可达到滋润厚重的效果。日本制的水性版画颜料也不差,但不宜用油性的颜料。 颜料 磨擦器在拓印过程中,一般使用“马连”。“马连”一词来自日本,即用大毛竹笋皮做的笋皮擦子。 “马连”的制作方法:选好一块较宽的笋皮浸泡在热水中,到完全柔软时取出,再根据小于笋皮的宽度,剪一块圆形硬纸片,涂上一层胶,将细麻绳盘粘在这块圆形硬纸片上,成为一个有硬纸垫着的绳饼,再将此绳饼贴在笋皮光的一面,将笋皮紧贴绳饼边缘卷紧,两头在中间打结制成一个“马连”。 马连 刷色色用笔根据版面部分的大小,准备好各种尺寸的底纹笔、水粉笔、油画笔和羊毫毛笔。 其它用具调色盒、白色盘子,湿纸用的喷壶,作镇纸用的金属尺条等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