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切脉方法

中医切脉方法
中医切脉方法

中医切脉方法

左手右手

寸口——心寸口——肺

闭上——肝闭上——脾

尺中——肾尺中——命门(右肾)

左手脉象

心脉:号脉时左手寸脉能摸到,代表心脉正常;摸不到说明心血不足。

肝脉:正常不弱不强,太强说明肝气太盛,太弱说明大多有胃炎之类的病。

尺脉:左手尺脉太弱,头上不是头晕就是头痛或头脑不清楚,有时分不清楚就是有痛病。右手脉象

右手寸脉:太弱为肺虚,一般有咳嗽现象,太强也不行。

右手关脉:太弱为脾虚,有便溏腹痛问题。

右手尺脉:太弱,大多腰痛,身上沉困。

实用脉诊分:大小、快慢、硬软、浮沉、匀乱。

1、脉大小:主管察气。脉大气望,脉小气虚。

2、脉快慢:主管察精。脉快精虚,脉慢精足。

3、脉硬软:主管察火。脉硬火多,脉软火少。

4、脉浮沉:主管表里。(亦可说阴阳)脉浮表症,脉沉里症。

5、脉匀乱:主管察安危。脉匀则生命及心脏平安,脉乱则生命及心脏危险。

1、补气药

人参: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安神。

西洋参:补气养阴,清火生津。

太子参:补气生津。

党参:益气,生津,养血。

白术:补气健脾,燥湿利水,止汗,安胎。

山药:益气养阴,补脾肺肾,固精止带。

甘草:益气补中,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药性。

大枣:补充益气,养血安神,缓和药性。

白扁豆:健脾,化湿,消暑。

黄芪(qi):补气生阳,益卫固表,托疮生肌。

2、补阳药

鹿茸:壮肾阳,益精血,强筋骨,调冲任,托疮毒。

巴戟(qi)天: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

仙茅:温肾壮阳,强筋骨,祛寒湿。

补骨脂:补肾助阳,固精缩尿,暖脾止泻,纳气平喘。

益智仁:暖身固精缩尿,温脾止泻摄唾(tuo)。

肉苁蓉:补肾阳,益精血,润肠通便。

菟丝子:补肾固精,养肝明目,止泻,安胎。

沙苑子:补肾固精,养肝明目。

杜仲:补肝肾,强筋骨,安胎。

续断:补肝肾,强筋骨,补血安胎,疗伤续折。

蛤(ge)蚧:助肾阳,益精血,补肺气,定喘嗽。

冬虫夏草:益肾壮阳,补肺平喘,止血化痰。

紫河车:温肾补精,益气养血。

淫羊藿:温肾壮阳,强筋骨,祛风湿。

3、补血药

当归: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

熟地黄:补血滋阴,益精填髓。

白芍:养血调经,平肝止痛,敛阴止汗。

何首乌:制首乌补益精血,固肾误须,生首乌截疟解毒,润肠通便。阿胶:补血,止血,滋阴润燥。

4、补阴药

北沙参:养阴清肺,益胃生津。

南沙参:养阴清肺,化痰,益气。

百合:养阴润肺止咳,清心安神。

麦冬:养阴润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烦。

枸杞子:补肝肾,明目。

女贞子:补肝肾阴,乌须明目。

龟甲:滋阴潜阳,益肾健骨,固经止血,养血补心。

天冬:养阴润燥,清火,生津。

石:养阴清热,益胃生津。

玉竹:养阴润燥,生津止渴。黄精:滋肾润肺,补脾益气。墨早莲:补肝肾阴,凉血止血。鳖甲:滋阴潜阳,软坚散结。

老中医号脉大法

老中医:10分钟让你学会号脉 在临床中,基本上来个病人就把手脖伸到诊桌上让中医大夫号脉,但辩脉是很复杂的,脉学共有27种,但作为非专业人员,掌握以下几种种现象就足够了,也比较容易理解。 花10分钟,入下门还是可以滴! 平时我们经常在影视剧中看到古代中医把脉的情景,在民间的语境中,人们也把诊脉说的神乎其神,俨然一副很酷很拽的样子。最脍炙人口的故事,莫过于古代太医为皇宫里的娘娘妃子们“悬丝诊脉”,在《西游记》中,我们也看到过这样的桥段。

诊脉一直蒙着一层无比神秘而且威严的面纱,人们一方面特别对这个行为特别崇拜,一方面感到无比高深。事实上,世间任何的技巧,既然是人们发明的,都是熟能生巧,都是可以通过学习掌握的。 艾灸名媛课堂想说的是,诊脉并非那么邪乎、那么“深不可测”,如果有时间,可以花10分钟阅读这篇文章。即使成为不了诊脉高人,了解一些诊脉大致的轮廓,还是有意义的。 首先,诊脉时应对向而坐,“左手右诊之,右手左诊之。”也就是说医者用左手切患者右手的脉,用右手切患者左手的脉。 临床主要运用“寸口诊法”,即切病人桡动脉的腕后部分。寸口,又分为“寸、关、尺”三个部分,左手寸、关、尺代表心、肝、肾,右手寸、关、尺代表脾、肺、肾。如图。

脉诊独取寸口的理论根据有二:一是肺朝百脉,脉会太渊。即人体各经脉均会集于肺,而寸口为手太阴肺经的循行部位,其上之太渊穴,是脉会之处,所以有“脉会太渊”之说。二是脾胃为各脏腑气血之源,各脏腑气血之盛衰,与脾胃功能之强弱有着密切的关系,而手太阴肺经亦起于中焦睥功能之状况。因此,全身脏腑经络气血之盛衰,都可以从寸口脉上反映出来。 脉搏呈现部位浅。轻取即得,重按反觉稍减。此脉多属外感表证,表明病位在表,浮紧为表寒,浮数为表热,浮而有力为表实,浮而无力为表虚。常见于伤风、感冒及多种传染病的初期。 常见脉相及其对应的疾病

中医号脉有诀窍 让你5分钟就能学会

养生揭秘:中医号脉有诀窍让你5分钟就能学会(图) 中医号脉可以说是源远流长,从古代一直被沿用传承至现在,足以可见它的强大生命力和科学性。中医自古便有号脉这一绝学。望,闻,问,切始终以普遍应用的技巧,尤其是切脉,这是一个非常具有神奇性的技巧。中医号脉其实就是医生用手指触按病人的动脉搏动,以探查脉象,从而了解病情的一种诊断方法。 健康人的脉象称为正常脉象。一般是不浮不沉,不大不小,不强不弱,不快不慢,均匀和缓,节律整齐,又称为平脉或缓脉。平脉至数清楚,一息(即一呼一吸)之间四至五次,相当于72~80次,节律、强弱一致。脉象受体内外因素的影响而发生生理的或暂时的变化,也属正常。如年龄越小,脉跳越快,婴儿脉急数,每分钟120~140次;五、六岁儿童常为一息六至,每分钟90~110次;青壮年体强,脉多有力;年老人体弱,脉来较弱;成年人女性较成年男性脉细弱而略快;瘦人脉较浮,胖人脉多沉;重体力劳动,剧烈运动长途步行,饮酒饱餐,情绪激动,脉多快而有力,饥饿时则脉较弱。 1、大小: 管察气:大气旺,小气虚。 2、快慢: 管察精:快精虚,慢精足。 3、硬软: 管察火:硬火多,软火少。 4、浮沉: 管表里:[亦可说阴阳]浮表症,沉里症。 5、匀乱: 管察安危:匀则生命及心脏平安,乱则生命及心脏危险。 常见的异常脉象: 浮脉 是脉动显现部位表浅的一种脉,轻取即得,重按反而变弱。一般情况下,提示病邪在表。脉浮而有力者为表实,浮而无力者为表虚。 沉脉

是脉动显现部位较深的一种脉,轻取不得,重按始见。通常主里证,沉而有力者为里实证,沉而无力者为里虚证。 迟脉 脉来较慢,每分钟60次以下。多主寒证,因寒可使血流速度减慢。迟而有力者为冷积实证,迟而无力者为阳虚证。 数脉 脉来较快,每分钟90次以上,来去急促。多主热证,因热可使血流速度加速,数而有力者为实热 细脉 又称小脉,脉如细线,软弱少力,但应指尚明显。是湿证与虚证之象。因湿邪阻滞脉道或气血虚而不能充盈脉道所致。 洪脉,脉体阔大,充实有力,来盛去衰,状如洪水。大多主邪热亢盛的实证。 弦脉,脉形端直,如按琴弦。常见于有肝胆病、痰饮证、疼痛证的患者。 滑脉,脉来流(滑)利,如盘走珠。是实热证、痰饮证、伤食证,或妊娠的脉象。 涩脉 脉来艰涩不畅,如轻刀刮竹。为气滞证、瘀血证、精血亏少证之征象。 虚脉 三部脉举按皆无力,隐隐蠕动于指下,为一切无力脉之总称。是虚证之象,主要为气虚或气血两虚证。 实脉 三部脉举按皆有力,脉来盛而坚实,为一切有力脉的总称。是实证之象,提示邪气实而正气不虚 号脉方法: 早期的切脉方法比较复杂,要切按头颈、手、足等多处部位的脉动。以后逐渐简化为只切按手腕部的脉搏,称为“寸口”诊法。在这短短寸许长的脉动部位上,古代医家做足了文章。他们将腕横纹向上约一寸长的这段脉动分成了三“寸、关、尺”三部。

中医把脉原理技巧归纳

第一部分— 中医把脉方法精心收集的把脉口诀以及图表 把脉口诀 有些脉,浮沉兼,浮统五脉(濡、革、洪、微、散)要明勘,沉含四脉(伏、细、牢、弱)重方得,浮中沉里四脉焉。(虚、实、芤、长)(郭按:焉字在这里是其中的意思) 浮脉:浮轻取,重按无,浮如木在水中浮,浮而有力多风热,浮而无力是血虚。沉脉:沉重按,脉才显,如石投水必下潜,沉而有力为冷痛,沉而无力是虚寒。迟脉:迟脉来,一息三,脉来极慢记心间,迟司脏病或多寒,虚实之间仔细研。数脉:数脉来,息六至,脉来快速用心记,浮沉虚实须分别,君相之火不同治。 虚脉:虚脉形,皆无力,浮大而软无根砥,脉虚身热为中署,气虚正亏身无力。实脉:实脉形,大而长,三候充实力最强,新病见实邪气盛,久病见之病主殃。滑脉:滑脉状,颇费猜,如盘走珠应指来,宿食痰热胸中满,女脉调时应有胎。涩脉:涩脉状,刮竹形,细迟短滞似欲停,血少津枯气血痹,女人非孕即无经。 洪脉:洪满指,似波澜,来时虽盛去悠然,洪主病进邪气盛,胀满胃反治颇难。微脉:微如丝,按若无,欲绝非绝微脉呼,五劳六极诸虚病,猝病有生久难图。紧脉:紧如索,是脉形,拘急弹指切如绳,寒伤内外病主痛,浮沉表里要分明。

缓脉:缓四至,是脉形,从容和缓号为平,或因脾虚风湿病,是病非病仔细评。 濡脉:濡脉形,浮柔细,水面浮棉弱无力,产后病中见犹可,平人无根须忧虑。弱脉:弱脉形,沉柔细,如棉在水力不济,阳气衰微精血虚,老人犹可少壮忌。长脉:长迢迢,过本位,指下按之柔为贵,长主心肾根本壮,长大急硬火之罪。短脉:短缩缩,喻如龟,藏头缩尾脉中推,短主诸病皆难治,盖因真元气多亏。 芤脉:芤脉形,中间空,芤脉按之软如葱,火犯阳经血上溢,热伤阴络下流红。弦脉:弦脉形,脉挺然,弦脉端直似琴弦,弦应肝胆痰饮痛,大小单双分轻重。散脉:散脉候,浮而乱,中候渐无按不见,产为生兆胎为堕,久病逢之魂欲断。细脉:细脉候,细如线,沉取极细终不断,忧劳过度气血亏,湿邪郁结也常见。 伏脉:伏脉状,仔细求,下指推筋着骨头,气郁寒凝食内结,欲吐不吐邪闭由。动脉:动脉跳,数在关,无头无尾豆形园,动脉主病痛与惊,少阴动甚妊子焉。革脉:革浮取,脉绷急,革脉形如按鼓皮,女人半产并崩漏,男子营亏或梦遗。牢脉:牢沉取,脉坚强,牢形实大合弦长,积聚内结寒疝痛,奔豚痃癖气为殃。 促脉:促脉数,时一止,如马急行偶失蹄,炎炎火盛亡津液,喘嗽狂斑毒最急。结脉:结脉缓,时一止,结脉形状记心里,疝瘕郁结寒气盛,情志不遂也致之。代脉:代脉止,不即还,良久方来是真传,久病见代病难治,孕者生兮痫者安。疾脉:疾脉来,躁而急,脉来一息七八至,亢阳无制真阴竭,喘促声嘶病危矣 这个表竖着去记,横着去用。 春季脉稍弦,夏季脉稍洪,长夏脉稍缓,秋季脉稍浮,冬季脉稍沉。你说的那个口诀我不知道,把这个五行归类表给你截过去,希望对你有用。 正常的脉象是什么,一个正常人一呼一吸4至,和缓均匀,即为有神,为常脉,其余即为病脉,当然也要考虑特殊人群,如老人脉略弦,小孩脉数,胖瘦,春夏秋冬,相信书里也不泛记载。 知道了常脉,下一步就是要知道4种脉象,即浮,沉,迟,数, 浮脉轻轻搭手既得,沉脉需重按方得,小于4至的为迟脉,大于4次的为数脉, 浮脉在人体主什么病呢,多主表证,沉脉主里证,迟脉主寒,数脉主热,也有例外的,如浮脉,如果阴分虚极,阳亢于外,也现浮脉,且多浮而有力,多属重病。 下一步,需要回到我们的手上,以枕后高骨为关脉,前面为寸,后为尺脉,然后浮,中,沉取,左手,寸脉主心,小肠,关脉主肝胆,尺脉主膀胱,肾右手,寸脉主肺

双手把脉现中医神奇

龚式双手把脉法 龚洪海,中国中医研究院博士 明代御医宫廷贤龚氏传人(龚廷贤(1522-1619年),字子才,号云林,我国明代著名的内科疾病临床专家,曾任明太医院医官一职)。除秉承家学外,还以《素问》、《难经》为本,深入研究龚廷贤传承药房古方,总结创新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龚氏保心护心体系”。从事中医临床研究30余年,2010年特别做客北京BTV《养生堂》节目,为全国观众普及中医心血管疾病防治常识,十集系列“一脉相传”,引起强烈反响。并多次参加北京BTV《健康生活》《生活面对面》等健康节目,普及中医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知识。 双手把脉诊疗原理: 脉象源于心脏有节律的跳动,与人体心气盛衰、气血运行密切相关。医者通过按压患者的动脉辨别脉搏的速率、节奏、强度、位置和形态等脉象,了解患者体内正邪变化和脏腑功能强弱,四诊合参得出正确的诊断结果。双手号脉即用右手的食、中、无名指诊患者的左寸、关、尺脉位候心、肝、肾,同时用左手诊患者的右寸、关、尺脉位候肺、脾、命门,分别用浮、中、沉三种指力在短时内一气呵成九候。无需病人自述,仅凭脉象即可在短时间内全面知晓患者病症所在、性质及表现。双手把脉的独特之处还在于,它能够根据患者左手与右手的脉象强弱不一等微妙变化,即“阴阳脉”,做出比较鉴别,从而得出更精确的诊断结果,并对疾病的发展预后做出更为准确的判断。 双手把脉优势: 1、诊断效率高,短时间即可明确患病部位和性质,为辨证施治提供重要依据。 诊断效率高确诊更迅速 2、自成体系,拓展了脉诊判断疾病的范围,把切诊作用发挥到极致。 创新切脉体系,扩大诊治范围 3、仪器设备检查不出或无法确诊的疾病,依据双手脉象能够进行针对性治疗。 填补仪器不足,开展针对性治疗 4、根据左右手“阴阳脉”脉象,可更清晰了解体内气血运行、脏腑盛衰情况,预测疾病的进展和预后。 阴阳脉互参,病因更明确 适用范围: 冠心病、动脉硬化、心律失常、心肌炎、风心病、心功能不全等心血管疾病及全身各脏器疾病诊断。 心肌缺血怎么调理?你会吗? 心肌缺血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它是许多疾病的先兆,所以心肌缺血的治疗非常重要。心肌缺血需要的营养素有哪些?心肌缺血吃什么食物? 心肌缺血需要的营养素

中医把脉是何原理

中医把脉是何原理? 版权声明:转载时请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和作者信息及本声明 https://www.360docs.net/doc/ac3479875.html,/logs/8275652.html 在公元前五世纪,我国就已经出现了脉诊,并一直沿用至今,充分证明了其强大的生命力和科学性。现代脉象研究证实,脉象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心脏的功能、血管的机能、血液的质和量。这三方面决定了脉象出现某些形态的改变,即脉动应指的形象,也即脉象。脉象首先可显示这三方面因素的病变,其次可据其推断其他的病变。显然,脉象是有其客观存在因素的。 心脏是形成脉象的动力器官,所以脉象首先可反映心脏的病变。如冠心病、心脏供血不好、心功能低下等可通过脉象有所反映。如当冠心病形成的时候,心脏可有停跳现象,这时通过脉象就可发现脉搏停跳。 血管的舒缩运动,反映了血液流动的质、量与速度等信息。血管本身的病变,如动脉硬化等也可反映在脉象上。 结脉的脉象特征是脉搏缓慢、时有停跳且没有规律。而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甲亢性心脏病等疾病可出现脉搏停跳。 弦脉的脉象特征是血管紧张度增高,脉体端直、长。弦脉反映出高血压病,血液流动阻力增高、血管壁硬化。 濡脉的脉象特征是脉象细、位置表浅、无力,即浮细无力。当人体患有胃肠性感冒(不想吃饭、恶心、呕吐、拉肚子等,摄入不足)、急性胃肠炎,呕吐时,体液减少,气血不足,反映在脉象上就可出现濡脉的特征。 影响因素多难于准确把握 人体大致有28种脉象,每一种脉象都是对人体机能的反映,都有所对应的病症范围。脉象是一种生物信息传递现象,是从外部测量到的关于循环系统的一个信号。 其不足之处是,不精确,缺乏量化,如号脉可发现高血压,但测不出血压值,若说号出高压180mmhg是不科学的。任何一个生物体,除了发送内源性信息,还发送外源性的信息。决定脉象的内源性因素主要是前面提到的三方面的因素。决定脉象的外源性因素有地理、气候等。 天冷了,血管收缩变细了,血流会减慢;天热了,血管舒张变宽了,血流会加快,脉象就出现了相应的变化。哪怕是外界环境微不足道的变化,在脉象上都可能会出现明显的变化。如果在生理的调节范围内,是正常的脉象;超过生理范围,就是病态的脉象。有了干扰,脉象有时就不准确可靠。在这时,经验显得尤其重要,诊脉技艺高超、经验丰富的中医大夫可以较准确地发现病变,而一般的中医大夫就

中医把脉口诀表

中医把脉口诀表 分类:字号:大中小订阅 气口九道脉(中医理论) 手检图曰:肺为五脏华盖,上以应天,解理万物,主行精气,法五行,应四时,知五味。气口之中,阴阳交会,中有五部,前后左右,各有所主,上下中央,分为九道,诊之则知病邪所在也。 李濒湖曰:气口一脉,分为九道,总统十二经,并奇经八脉,各出诊法,乃歧伯秘授黄帝之诀也。扁鹊推之,独取寸口以决死生。盖气口为百脉流注,朝会之始,故也。三部虽传,而九道沦隐,故奇经之脉,世无人知,今撰为图,并附其说于后,于后,以泻千古之秘藏云。 附图: 歧伯曰:前部如外者,足太阳膀胱也。动苦目眩头项腰背强痛,男子阴下湿痒,女子少腹痛引命门,阴中痛子脏闭,月水不利。浮为风,涩为寒,滑为劳热,紧为宿食。 中部如外者,足阳明胃也。动苦头痛面赤。滑,为饮;浮,为大便不利;涩,为嗜卧肠鸣不能食。足胫痹。后

部如外者,足少阳胆也。动苦腰背胻股肢节筋痛,浮为气。涩为风,急为转筋为劳。 前部如内者,足厥阴肝也。动苦少腹痛引腰,大便不利,男子茎中痛,小便难,疝气,两丸上入,女子月水不利,阴中寒,子户闭,少腹急。 中部如内者,足太阴脾也。动苦腹满胃中痛,上管有寒食不下,腰上状如居水中。沉涩,为身重足胫寒痛,烦满不能卧,时咳唾有血,泄利食不化。 后部如内者,足少阴肾也。动苦少腹痛,与心相引背痛,小便淋,女人月水来上抢心胸,胁满,股里拘急。 前部中央直者,手少阴心、手太阳小肠也。动苦心下坚痛,腹胁急。实急者为感忤,虚者为下利肠鸣。女子阴中痒痛,滑为有娠。 中部中央直中者,手厥阴心主也。动苦心痛,面赤多喜怒,食苦咽。微浮苦悲伤恍惚,涩为心下寒,沉为恐怖,如人将捕之状,时寒热,有血气。 后部中央直者,手太阳肺、手阳明大肠也。动苦咳逆,气不得息。浮为风,沉为热,紧为胸中积热,涩为时咳血。

中医诊脉要求有哪些

中医诊脉要求有哪些 诊脉除调神用指外,还有一些重要的条件与原则,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并且需要切实遵守。因为,这些都是前人经验的结晶,是正确进行诊脉的保证,博粹堂中医介绍。 体位 这主要是对患者就诊时的体位要求。患者一般正坐在医生的对面或侧面,前臂向前伸平,手心向上,腕部大致与心脏处于同一水平。将手表、手镯等物摘去,将过紧的袖口打开。手腕下放一松软的布枕,使腕部松弛自然,手掌手指自然放松。这样,气血运行流畅,可以真实地反映患者的脉象。患者若必须采取卧位时,亦应尽管使其平卧,将上臂向左右平伸,手腕手掌手指自然放松,手腕下亦可放一布枕。最好不要侧卧,因为侧卧时,在下面的手臂被压,可以影响血脉的正常运行,使原有脉象受到干扰。也不要扭转、抬举或低垂上臂,因为这样的话,也会影响气血的运行,面产生与疾病无关的变化。对此《王氏医存》有较详细的论述,其日:“病者侧卧,则在下之臂被压,而脉不能行;若覆其手,则腕扭而脉行不利;若低其手,则血下注而脉滞;若举其手,则气上窜而脉弛;若身覆,则气压而脉困;身若动,则气扰而脉忙。故病轻者,宜正坐,直腕、仰掌;病重者,宜正卧、直腕、仰掌,乃可诊脉”。 临床常见一些患者,由于各种原因,如关节僵直,屈伸不便,或者呈强迫体位状态,致使不能正坐,正卧,手臂不能平伸,或手心不能向上。此对,不能强求体位姿势之正确,诊者应变通指法,努力排除各种干扰,以求最大限度地获取患者的真实脉象。有些医家则提出:如遇病情危重,正气衰微,而脉微欲绝之时,可以采用“覆手诊”法,即:使患者手心向下,面医者挽手取脉。如朱丹溪日:“凡看脉如得恶脉,当覆手取。如与正取同,乃元气绝,必难治矣;如与正取不同,乃阴阳错综未必死。”这是一种正取与覆取对比的诊法,是诊者对患者的脉象采取审慎态度的表现,唯恐错误诊断,贻误病情。 有些医家则认为:“覆手诊”仅可用于脉伏之时,如《脉诀刊误》云:“南北二政之岁,三阴司天在泉,尺寸或有不应者,反其诊则应矣。不应者,脉沉不应诊也,覆病人手诊之,则脉见也。沉者为浮,细者为大。除此外,无覆手诊。”其实,人之腕臂之肌肉、皮肤、血管,具有一定的张力,气血被约束在一定的通道之中,所谓“雍通营气令无所避”。在一般情况之下,其张力并不会随手腕之付仰而变化。《刊误》所云之沉为浮,细为大的现象,恐怕极难出现。即使是朱丹溪,他也认为,若是元气竭绝,无论仰手覆手,脉微欲绝的现象,是不会变化的。如果出现这样的变化,则可能是有各种干扰因素存在,绝对不会是患者病情所导致。 当然,对于“覆手诊”亦有不同的理懈,如周学海则认为:覆手当为反仲手。其日:“此所谓伏,非真伏也,乃沉之极也。凡诊脉皆仰置其手,反仰,谓将腕高枕,而手掌反折垂下,于是筋脉为之牵引绷急、而挺起矣,故沉者亦外见而可诊也。”无论是覆手诊与反仰手诊,均为脉沉伏、微弱之时,使患者采用一种特殊体位的诊法。前者欲借地心之弓I力,使脉搏变得显见一些;后者则期望牵动沉伏之脉,使之挺起而易诊。是否具有实用价值,难以一言面定,录之以备参考。 时间 诊脉的时间以清晨最佳。《素问·脉要精微论》日:“诊法常以平旦,阴气未动,阳气未散,饮食未进,经脉未盛,络脉调匀,气血未乱,故乃可诊有过之脉。”

中医如何切脉

中医号脉常识 不同季节人的脉象是不一样的。中医讲的是春弦、夏洪、秋毛、冬石。春弦就是说正常人从立春开始到初夏的这段时间里,脉象应该带有一种弦像,就是手按在脉上的时候,有一种按在琴弦上绷紧的感觉。因为人和自然界是统一的整体,春天的时候人的气血从里向外走,但是外面的环境是闭合的,所以就必然受到一种阻力,这种阻力就体现为弦脉。如果春天的脉象多少带有弦像的症状,说明和季节是相符的。 到了夏天,人的气血全到外面来了,里面的气血不足了,这时候脉象应该是洪大的,像洪水似的,有很大的波峰。夏天号脉的时候,轻轻一搭,就能感觉到很强的脉搏的冲击。 秋天的时候,轻轻岸上的时候能感觉脉搏的存在,但是手稍微重一下,往下一按,空了,就像按在水上的木头一样,浮在水面上有感觉,往下一按没感觉了。因为一入秋,人的气血就开始从外面向里面收了,外面尽管还有夏天洪大的脉搏的外形存在,但是里面的力量已经不足了。所以稍微用力一按,没了。 到了冬天,正常的脉象不应该是浮的,重按下去按到筋骨,能感觉到脉搏非常充盈。因为这时人体所有的营养都到里面去了,而外面相对不足了。就像冬天的时候树叶没了,营养都到根部一样。 中医称这四种脉象为正常脉象。如果在夏天的时候给您号脉,轻轻一按根本感觉不到,必须按到筋骨的时候才感觉得到,这就是沉脉。这说明您的阳气很弱了,夏天应该生发的时候都生发不起来,这就是病脉了。大夫心理应该掂量一下了,夏天气血应该出来的时候它都出不来,那等到冬天气血不出来的时候,它是什么样呢? 中医在看病的过程中,他的号脉是和四时密切相关的。这是没有病的人去号脉时首先要注意的。如果什么症状都没有,我首先要看的就是您现在的脉象和四季是不是同步。如果同步,有病也不重;如果不同步,那就要找到问题所在。 第二点要注意的就是人是不是有胃气。一个人身体还不好,首先要看他能不能吃东西。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如果一个人生病挺厉害,但是吃东西还行,这时候就比较好治疗。因为脾胃是气血生化的源泉,如果还能吃进东西,那么整个气血的运化还能够产生精气神;要是什么都不能吃了,精气神就没有了。所以中医特别注重胃气的有无,胃气实际上是中医对于整个消化吸收功能的一个总体概括。胃气在脉象上的表现非常和缓,就是按到那个脉上,它来去很均匀,很和缓,不是一会儿打一会儿小一会儿紧一会儿慢。我这一呼一吸,病人的脉搏是四到五下,

中医所有的奥秘全集结于这一动作

中医所有的奥秘全集结于这一动作 对于中医的治疗方法,很多人都赞不绝口,其实这些治疗方法都是需要依赖于又快又准的诊断方法,那么中医是如何诊断疾病的呢?答案就是把脉,也称作切脉,就是通过用手轻轻的按压患者的动脉,根据脉象即可知道患者的并且。让我们一起去看看中医把脉的原理有哪些! ★把脉的原理 早在公元前五世纪的时候,我国就已经出现了脉诊的例子,并且一直流传到了今天,这可以充分的证明了中医把脉的强大生命力和其重要的科学依据。 现代脉象研究证实,脉象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心脏的功能、血管的机能、血液的质和量。这三方面决定了脉象出现某些形态的改变,即脉动应指的形象,也即脉象。脉象首先可显示这三方面因素的病变,其次可据其推断其他的病变。显然,脉象是有其

客观存在因素的。 心脏是形成脉象的动力器官,所以脉象首先可反映心脏的病变。如冠心病、心脏供血不好、心功能低下等可通过脉象有所反映。如当冠心病形成的时候,心脏可有停跳现象,这时通过脉象就可发现脉搏停跳。 人体血管的舒缩运动,充分的反映了血液中流动的质与量以及速度等信息的变化。而且血管的本身也存在着一些病变,例如动脉硬化等等都可以反映在脉象上通过把脉诊断出来。 结脉的脉象特征是脉搏缓慢、时有停跳且没有规律。而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甲亢性心脏病等疾病可出现脉搏停跳。 弦脉的脉象特征是血管紧张度增高,脉体端直、长。弦脉反映出高血压病,血液流动阻力增高、血管壁硬化。

濡脉的脉象特征是脉象细、位置表浅、无力,即浮细无力。当人体患有胃肠性感冒(不想吃饭、恶心、呕吐、拉肚子等,摄入不足)、急性胃肠炎,呕吐时,体液减少,气血不足,反映在脉象上就可出现濡脉的特征。 ★把脉的方法 ★1.选指 医师在给患者诊断的时候应该用左手来给患者的右手进行 诊断或者用右手给患者的左手进行诊断。诊断的时候三根手指的指端要一样平齐,手指稍微呈现出弓形倾斜,并且和受诊者的体表保持月45度角为宜,因为这样的角度可以让手指的指目紧紧的贴于脉搏搏动的部位以便于诊脉。 ★2.布指 医生下指时,先以中指按在桡骨茎突内侧动脉处,称为中指

中医把脉的基础知识

中医把脉的基础知识 我们的手上,以枕后高骨为关脉,前面为寸,后为尺脉,然后浮,中,沉取,左手,寸脉主心,小肠,关脉主肝胆,尺脉主膀胱,肾右手,寸脉主肺与大肠,关脉脾胃,尺脉肾与命门。 在寸,关,尺,上分寸为阳,尺为阴,浮为阳,沉为阴,这样结合浮沉迟数,我们就可以对人体的阴阳,表里,寒热,大致分清了。在结合有力,无力,有力为实,无力为虚,然后看脉形长短,长为有余,短为不足。这样就可以把,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分清了。最后结合部位,看所体现的脉,在脏器分部属于何脏就可以断病了。 知道了这些,我们再把这些脉象再重新组合,因为临床会有很多脉象组合在一起,如,浮迟,浮数,浮长,浮细,同样,沉脉也是,沉短,沉而有力,沉数,都需要我们结合起来细细分析。 举个例子,如左寸沉短而无力,寸关平脉。 首先,左寸主心,病位在心。短主不足,无力也主不足心脉不足会导致什

么病呢,心的功能心主血,心的搏动输送血液到全身,他的不足首先会导致脑供血不足,会出现头晕,记忆力减退,健忘。全身无力,每天懒洋洋的。 如左尺脉见沉数,沉主里证,主阴,数主热证,在病位在肾与膀胱,那么就是肾与膀胱有热,会出现小便黄,热,手脚发热,腰膝酸软,盗汗等症状。 再如,寸脉浮数,尺脉沉细,寸脉主阳,数主热,浮脉也主阳,尺为阴细为不足,结合起来就是阴虚不制阳,阳浮于上,这样的病人必然会头晕,用药也可补阴潜阳为治。 再一个就是,要多实践,我们周围有很多人,我们的朋友亲人,我们都可以作为实习对象,每个人都有这个条件,多练才会出成绩。我刚开始时,一天有时看几十人,看完之后对比一下,看哪对了哪错了,总结,慢慢的就熟练了。诊脉的时候一定要综合分析,分部,分脏器,每个脏器的功能都是什么,出现了寒热,表里,阴阳,虚实会有哪些毛病,另外也切莫持一诊而诊病,古人的四诊合参是很有道理的。 脉诊最简单只需要分辨 1有力无力——辨阳气足不足 2脉体大小——辨阴血足不足 3脉位浮沉——辨阳气在表在里 如此而已就足够辨证了 脉浮:为阳气在表攻邪(有力),或者阳气不足(无力),或者夏天阳气行表; 脉沉:为阳气在里攻邪(有力),或者阳气不足(无力),或者冬天阳气行里。 脉浮而阳气不足(无力)者,气不收敛,发散在外; 脉沉而阳气不足(无力)者,气不外散,能归本位。 辨证要点,其实就是: 1能量的多少(足不足); 2能量的方向(升或降)。 和《万病至简论》所论六经实质是一致的 上为总论以下分论之————

中医把脉歌诀.

中医把脉歌诀,郎朗上口,太好记了!赶紧收好! 一、浮脉 【体象歌】浮在皮毛,如水漂木;举之有余,按之不足。 【主病歌】浮脉为阳,其病在表。寸浮伤风,头疼鼻塞;左关浮者,风在中焦;右关浮者,风痰在膈;尺脉得之,下焦风客,小便不利,大便秘涩。 【兼脉歌】无力表虚,有力表实。浮紧风寒,浮迟中风;浮数风热,浮缓风湿。浮芤失血,浮短气病;浮洪虚热,浮虚暑惫;浮涩血伤,浮濡气败。 二、沉脉 【体象歌】沉行筋骨,如水投石;按之有余,举之不足。 【主病歌】沉脉为阴,其病在里。寸沉短气,胸痛引胁;或为痰饮。或水与血。关主中寒,因而痛结;或为满闷,吞酸筋急。尺主背痛,亦主腰膝;阴下湿痒。淋浊痢泄。 【兼脉歌】无力里虚,有力里实。沉迟痼冷,沉数内热;沉滑痰饮,沉涩血结;沉弱虚衰,沉牢坚积;沉紧冷疼,沉缓寒湿。 三、迟脉 【体象歌】迟脉属阴,象为不及;往来迟慢,三至一息。 【主病歌】迟脉主脏,其病为寒。寸迟上寒,心痛停凝;关迟中寒,癥结挛筋;尺迟火衰,溲便不禁,或病腰足,疝痛牵阴。 【兼脉歌】有力积冷,无力虚寒。浮迟表冷,沉迟里寒;迟涩血少,迟缓湿寒;迟滑胀满,迟微难安。 四、数脉 【体象歌】数脉属阳,象为太过;一息六至,往来越度。 【主病歌】数脉主腑,其病为热。寸数喘咳,口疮肺;关数胃热,邪火上攻;尺数相火,遗浊淋癃。

【兼脉歌】有力实火,无力虚火。浮数表热,沉数里热。阳数君火,阴数相火。右数火亢,左数阴戕。 五、滑脉 【体象歌】滑脉替替,往来流利;盘珠之形,荷露之义。 【主病歌】滑脉为阳,多主痰涎。寸滑咳嗽。胸满吐逆;关滑胃热,壅气伤食;尺滑病淋,或为痢积,男子溺血.妇人经郁。 【兼脉歌】浮滑风痰,沉滑痰食。滑数痰火,滑短气塞。滑而浮大,尿则阴痛。滑而浮散,中风瘫痪。滑而冲和,娠孕可决。 六、涩脉 【体象歌】涩脉蹇滞,如刀刮竹;迟细而短,三象惧足。 【主病歌】涩为血少,亦主精伤。寸涩心痛,或为怔忡。关涩阴虚,因而中热;右关土虚,左关胁胀。尺涩遗淋,血利可决;孕为胎病,无孕血竭。 【兼脉歌】涩而坚大,为有实热;涩而虚软,虚火炎灼。 七、虚脉 【体象歌】虚合四形,浮大迟软;及乎寻按,几不可见。 【主病歌】虚主血虚。又主伤暑。左寸心亏,惊悸怔忡;右寸肺亏,自汗气怯。左关肝伤,血不营筋;右关脾寒,食不消化。左尺水衰,腰膝痿痹;右尺火衰,寒证蜂起。 八、实脉 【体象歌】实脉有力,长大而坚;应指愊愊,三候皆然。 【主病歌】血实脉实,火热壅结。左寸心劳,舌强气涌;右寸肺病,呕逆咽疼。左关见实,肝火胁痛;右关见实,中满气疼。左尺见之,便闭腹疼;右尺见之,相火亢逆。 【兼脉歌】实而且紧,寒积稽留。实而且滑,痰凝为祟。

切脉做自己的中医大夫 教你快速学把脉

切脉:做自己的中医大夫教你快速学把脉 切脉:做自己的中医大夫教你快速学把脉把脉又称为切脉,是中医师用手按病人的 动脉,根据脉象,以了解疾病内在变化的诊断方法。 切脉的原理:现代脉象研究证实,脉象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心脏的功能、血管的机能、血液的质和量。这三方面决定了脉象出现某些形态的改变,即脉动应指的形象,也即脉象。脉象首先可显示这三方面因素的病变,其次可据其推断其他的病变。显然,脉象是有其客 观存在因素的。切脉的时间和要求:切脉的最好时间段是清晨起床后,最能反映脉的真 实情况。切脉时应注意安静的环境,如患者刚经过剧烈的活动,应先让休息片刻,然后诊脉。每次诊脉时间,不应少于一分钟。 切脉的位置:切脉时让病人取坐位或仰卧位,手前臂与其心脏近于同一水平,手掌向上,前臂平放,以使血流通顺。 左侧寸、关、尺分别反映心、肝、肾的生理病理状况,右侧反映肺、脾、肾 寸口脉分寸、关、尺三部。对成人切脉,用三指定位,先用中指按在高呈弓形斜按在 同一水平,以指腹按触脉搏,以按脉。三指的疏密,应按病人的高矮作适当调整。小儿寸 口脉部位狭小,不能容纳三指,可用“一指(拇指) 定关法”而不细分三部。三岁以下的 小儿,可用望指纹代替切脉。 脉象的生理影响因素: 气候温度对脉搏有影响,外界温度升高,脉搏跳动加快。反之,则减慢。 生理情况差异:老人气血较弱,脉象偏细小,小儿脉搏跳动的速度较成人快。妇女妊 娠期脉滑。月经期脉偏弦。 迟脉:脉搏缓慢,呼吸一次期间脉搏跳动2-3次(每分钟脉搏在60次以下) 。 主病:寒证。有力为实寒,无力为虚寒。 寒则凝滞,气血运行缓慢,脉迟而有力为实寒证。阳气虚损,无力运行气血,脉迟而 无力,为虚寒证。 运动员和重体力劳动者,脉象常迟,属生理状态。 数脉:脉搏急促,呼吸一次间跳动5-6次(每分钟脉搏在90次以上) 。特点是较正常 脉搏至数快。 主病:热证。有力为实热,无力为虚热。外感热病初起,脏腑热盛,邪热鼓动,血行 加速,脉快有力为实热。 阴虚火旺,津血不足,虚热内生,脉快而无力为虚热。

把脉口诀

把脉口诀 有些脉,浮沉兼,浮统五脉(濡、革、洪、微、散)要明勘,沉含四脉(伏、细、牢、弱)重方得,浮中沉里四脉焉。(虚、实、芤、长)(郭按:焉字在这里是其中的意思) 浮脉:浮轻取,重按无,浮如木在水中浮,浮而有力多风热,浮而无力是血虚。 沉脉:沉重按,脉才显,如石投水必下潜,沉而有力为冷痛,沉而无力是虚寒。 迟脉:迟脉来,一息三,脉来极慢记心间,迟司脏病或多寒,虚实之间仔细研。 数脉:数脉来,息六至,脉来快速用心记,浮沉虚实须分别,君相之火不同治。 虚脉:虚脉形,皆无力,浮大而软无根砥,脉虚身热为中署,气虚正亏身无力。 实脉:实脉形,大而长,三候充实力最强,新病见实邪气盛,久病见之病主殃。 滑脉:滑脉状,颇费猜,如盘走珠应指来,宿食痰热胸中满,女脉调时应有胎。 涩脉:涩脉状,刮竹形,细迟短滞似欲停,血少津枯气血痹,女人非孕即无经。 洪脉:洪满指,似波澜,来时虽盛去悠然,洪主病进邪气盛,胀满胃反治颇难。 微脉:微如丝,按若无,欲绝非绝微脉呼,五劳六极诸虚病,猝病有生久难图。 紧脉:紧如索,是脉形,拘急弹指切如绳,寒伤内外病主痛,浮沉表里要分明。 缓脉:缓四至,是脉形,从容和缓号为平,或因脾虚风湿病,是病非病仔细评。 濡脉:濡脉形,浮柔细,水面浮棉弱无力,产后病中见犹可,平人无根须忧虑。 弱脉:弱脉形,沉柔细,如棉在水力不济,阳气衰微精血虚,老人犹可少壮忌。 长脉:长迢迢,过本位,指下按之柔为贵,长主心肾根本壮,长大急硬火之罪。 短脉:短缩缩,喻如龟,藏头缩尾脉中推,短主诸病皆难治,盖因真元气多亏。 芤脉:芤脉形,中间空,芤脉按之软如葱,火犯阳经血上溢,热伤阴络下流红。 弦脉:弦脉形,脉挺然,弦脉端直似琴弦,弦应肝胆痰饮痛,大小单双分轻重。 散脉:散脉候,浮而乱,中候渐无按不见,产为生兆胎为堕,久病逢之魂欲断。 细脉:细脉候,细如线,沉取极细终不断,忧劳过度气血亏,湿邪郁结也常见。 伏脉:伏脉状,仔细求,下指推筋着骨头,气郁寒凝食内结,欲吐不吐邪闭由。 动脉:动脉跳,数在关,无头无尾豆形园,动脉主病痛与惊,少阴动甚妊子焉。 革脉:革浮取,脉绷急,革脉形如按鼓皮,女人半产并崩漏,男子营亏或梦遗。 牢脉:牢沉取,脉坚强,牢形实大合弦长,积聚内结寒疝痛,奔豚痃癖气为殃。 促脉:促脉数,时一止,如马急行偶失蹄,炎炎火盛亡津液,喘嗽狂斑毒最急。 结脉:结脉缓,时一止,结脉形状记心里,疝瘕郁结寒气盛,情志不遂也致之。 代脉:代脉止,不即还,良久方来是真传,久病见代病难治,孕者生兮痫者安。 疾脉:疾脉来,躁而急,脉来一息七八至,亢阳无制真阴竭,喘促声嘶病危矣。 这个表竖着去记,横着去用。 春季脉稍弦,夏季脉稍洪,长夏脉稍缓,秋季脉稍浮,冬季脉稍沉。你说的那个口诀我不知道,把这个五行归类表给你截过去,希望对你有用。

切脉是中医独创的诊法

1、切脉是中医独创的诊法,中医把脉时摸的是什么? A、静脉 B、动脉 2、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把菊花形容为什么? A、花之君子者 B、花之隐逸者 3、我国古代的很多事物都有自己的雅称,请问我们常说的“润笔”指的是什么? A、文章书画稿费 B、替人研磨墨汁 C、为人作序 4、“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谁的名言? A、孔子B 、屈原 5、清代的“八大山人”指的是? A、一位画家 B、八位画家 6、神话故事“夸父逐日”出自哪部书? A、《山海经》 B、《世说新语》 7、“顷刻间千秋事业,方寸地万里江山;三五步行遍天下,六七人百万雄兵”描写的是? A、下棋 B、战场C 、戏台 8、《二十四史》是我国古代二十四史的总称,其中只有一部是完全意义上的通史,它是? A、《汉书》B 、《史记》 C 、《三国志》D 、《左传》 9、根据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面对大院的门口,你的左手边是什么方向? A、东 B、西 C、南D 、北 10、孔子弟子中擅长做生意的是谁? A、子路 B、子张 C、子贡D 、颜回 答案:1~5 BBABA 6~10 ACBBC 11、元太祖铁木真是蒙古草原上的英雄,他被人们尊称为“成吉思汗”,“汗”的意思是大王,那么“成吉思汗”的意思是? A、天空B 、大海C、草原D 、高山 12、“塞翁失马”这一典故出自?

A、《淮南子》B 、《庄子》 13、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百科全书是? A、《永乐大典》 B、《四库全书》 14、太极拳讲究“以柔克刚,以静制动,以弱胜强”这和下面哪位思想家的观点不谋而合? A、老子B 、孟子C、荀子D、孔子 15、“洛阳纸贵”比喻作品风行一时,广为流传,这个成语与以下哪部著作有关? A、左思的《三都赋》 B、司马相如的《长六赋》 C、班固的《两都赋》D 、张衡的《二京赋》 16、“红娘”今指代为爱情牵线搭桥的人,请问她最早出现在哪部文学作品中? A、元稹的《莺莺传》 B、王实甫的《西厢记》 17、《三国演义》中的“三英战吕布”的“三英”指的是? A、赵云,张飞,关羽 B、刘备,关羽,张飞 18、我们常用“社稷”来指代国家,其中“社”字代表的是? A、土地之神B 、五谷之神 19、我国古代的文人雅士都喜欢研墨挥毫,请问下面哪种是正确的研磨方法? A、先快后慢 B、先慢后快 20、唐代边塞诗人王昌龄的“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中的“飞将”指的是谁? A、张飞 B、关羽 C、卫青D 、李广 答案:11~15 BAAAA 16~20 ABABD 21、下列民间爱情故事起源年代最早的是? A、《白蛇传》 B、《梁山伯与祝英台》 C、《唐伯虎点秋香》 22、度量衡是我国古代使用的计量单位,其中“衡”是指的哪个方面的标准? A、长度B 、面积C、体积D、重量 23、木版年画发源于四大名镇中的哪个名镇? A、汉口镇 B、景德镇 C、朱仙镇 D、佛山镇 24、下列哪部著作的成书时间最长?

中医脉诊

中医脉诊 号脉三根指头是把人体分成三部分 中医号脉是用三个手指头(特别小的孩子,医生用一个手指头也可以;3岁以下的孩子不号脉)。大家想过没有,为什么是三个手指,而不是两个、四个、五个,因为中医把人体从上到下分成三部分,即三焦。食指体察上焦,中指体察中焦,无名指体察下焦。 有人认为中医太玄妙,其实一点也不玄,号脉和看舌头都是一个道理。 人体分为上、中、下三部分,上焦代表心和肺,中焦代表脾、胃、肝、胆,下焦代表肾与膀胱。所以中医用三个手指头号脉是有其道理的。号脉从前往后,中医分别称作寸部、关部、尺部,食指号的是寸部,对应上焦;中指号的是关部,对应中焦;无名指号的是尺部,对应下焦。左右手也是有区别的,左手的寸、关、尺分别代表的是心、肝、肾;而右 手的寸、关、尺分别代表的是肺、脾、命门。 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 根据《灵枢?营卫生会》中的论述:“上焦出于胃上口,并咽以上,贯膈而布胸中。” 将横膈以上的胸部,包括心、肺两脏和头面部,称做上焦;也有人将上肢归属为上焦。上焦的生理功能特点也是根据《灵枢?决气》中的论述,以“开发”、“宣化”和“若雾露之溉”为其主要生理功能。也就是说,上焦是主气的升发和宣散,但它不是有升无降,而是“升已而降”,故说“若雾露之溉”,《灵枢?营卫生会》也因此把上焦的功能概括为“上焦如雾”。《温病条 辨》中提出“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的治疗原则,也是以此为其主要的理论依据。 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

中焦的部位是指膈以下、脐以上的上腹部。但是在《灵枢?营卫生会》中是指整个胃,也就是从胃的上口(贲门)至胃的下口(幽门)。对于中焦的生理功能特点,实际上包括了脾和胃的整个运化功能,所以说中焦是“泌糟粕,蒸津液”,是升降之枢,气血生化之源。《灵枢?营卫生会》中概括为“中焦如沤”和《温病条辨》提出的“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的 治疗原则,都是以中焦是“升降之枢”为其主要的理论依据。 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 下焦的部位一般也是根据《灵枢?营卫生会》之说,将胃以下的部位和脏器,如大肠、小肠、肾和膀胱等,划归为下焦。下焦的生理功能特点,在《黄帝内经》中说它是排泄糟粕和尿液,《灵枢?营卫生会》中概括为“下焦如渎”。但后世对藏象学说有了发展,将肝肾精血、命门元气等都归属于下焦,因而扩大了下焦的生理功能范围。《温病条辨》提出“治 下焦如权,非重不沉”,实际上也包含着这一个概念在内。 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 三焦是气的升降出入的通道,又是气化的场所,所以说它们主持诸气,总司全身的气机和气化的功能。元气是人体最根本的气。元气根于肾,通过三焦而充沛于全身。人体的 气通过三焦而输送到五脏六腑,充沛于全身。 《素问?灵兰秘典论》说:“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也就是说三焦有疏通水道、运行水液的作用,是水液升降出入的道路。全身的水液代谢,是由肺、脾、胃与肠、肾和膀胱的协同作用而完成的,但必须以三焦为通道,才能正常地升降出人。如果三焦的水道不够通利,那么,肺、脾、肾等输布调节水液的功能也难以实现其应有的生理效应。所以, 中医又把水液代谢的协调平衡作用称为“三焦气化”。

中医怎么把脉_基础知识,

中医怎么把脉基础知识 我们的手上,以枕后高骨为关脉,前面为寸,后为尺脉,然后浮,中,沉取,左手,寸脉主心,小肠,关脉主肝胆,尺脉主膀胱,肾右手,寸脉主肺与大肠,关脉脾胃,尺脉肾与命门。 在寸,关,尺,上分寸为阳,尺为阴,浮为阳,沉为阴,这样结合浮沉迟数,我们就可以对人体的阴阳,表里,寒热,大致分清了。在结合有力,无力,有力为实,无力为虚,然后看脉形长短,长为有余,短为不足。这样就可以把,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分清了。最后结合部位,看所体现的脉,在脏器分部属于何脏就可以断病了。 知道了这些,我们再把这些脉象再重新组合,因为临床会有很多脉象组合在一起,如,浮迟,浮数,浮长,浮细,同样,沉脉也是,沉短,沉而有力,沉数,都需要我们结合起来细细分析。

举个例子,如左寸沉短而无力,寸关平脉。 首先,左寸主心,病位在心。短主不足,无力也主不足心脉不足会导致什么病呢,心的功能心主血,心的搏动输送血液到全身,他的不足首先会导致脑供血不足,会出现头晕,记忆力减退,健忘。全身无力,每天懒洋洋的。 如左尺脉见沉数,沉主里证,主阴,数主热证,在病位在肾与膀胱,那么就是肾与膀胱有热,会出现小便黄,热,手脚发热,腰膝酸软,盗汗等症状。 再如,寸脉浮数,尺脉沉细,寸脉主阳,数主热,浮脉也主阳,尺为阴细为不足,结合起来就是阴虚不制阳,阳浮于上,这样的病人必然会头晕,用药也可补阴潜阳为治。 再一个就是,要多实践,我们周围有很多人,我们的朋友亲人,我们都可以作为实习对象,每个人都有这个条件,多练才会出成绩。我刚开始时,一天有时看几十人,看完之后对比一下,看哪对了哪错了,总结,慢慢的就熟练了。诊脉的时候一定要综合分析,分部,分脏器,每个脏器的功能都是什么,出现了寒热,表里,阴阳,虚实会有哪些毛病,另外也切莫持一诊而诊病,古人的四诊合参是很有道理的。 脉诊最简单只需要分辨 1 有力无力——辨阳气足不足 2 脉体大小——辨阴血足不足 3 脉位浮沉——辨阳气在表在里 如此而已就足够辨证了 脉浮:为阳气在表攻邪(有力),或者阳气不足(无力),或者

中医把脉方法

中医把脉方法 把脉口诀有些脉,浮沉兼,浮统五脉(濡、革、洪、微、散)要明勘,沉含四脉(伏、细、牢、弱)重方得,浮中沉里四脉焉。(虚、实、芤、长)(郭按:焉字在这里是其中的意思) 浮脉:浮轻取,重按无,浮如木在水中浮,浮而有力多风热,浮而无力是血虚。 沉脉:沉重按,脉才显,如石投水必下潜,沉而有力为冷痛,沉而无力是虚寒。 迟脉:迟脉来,一息三,脉来极慢记心间,迟司脏病或多寒,虚实之间仔细研。 数脉:数脉来,息六至,脉来快速用心记,浮沉虚实须分别,君相之火不同治。 虚脉:虚脉形,皆无力,浮大而软无根砥,脉虚身热为中署,气虚正亏身无力。 实脉:实脉形,大而长,三候充实力最强,新病见实邪气盛,久病见之病主殃。 滑脉:滑脉状,颇费猜,如盘走珠应指来,宿食痰热胸中满,女脉调时应有胎。 涩脉:涩脉状,刮竹形,细迟短滞似欲停,血少津枯气血痹,女人非孕即无经。 洪脉:洪满指,似波澜,来时虽盛去悠然,洪主病进邪气盛,胀满胃反治颇难。 微脉:微如丝,按若无,欲绝非绝微脉呼,五劳六极诸虚病,猝病有生久难图。 紧脉:紧如索,是脉形,拘急弹指切如绳,寒伤内外病主痛,浮沉表里要分明。 缓脉:缓四至,是脉形,从容和缓号为平,或因脾虚风湿病,是病非病仔细评。 濡脉:濡脉形,浮柔细,水面浮棉弱无力,产后病中见犹可,平人无根须忧虑。 弱脉:弱脉形,沉柔细,如棉在水力不济,阳气衰微精血虚,老人犹可少壮忌。

长脉:长迢迢,过本位,指下按之柔为贵,长主心肾根本壮,长大急硬火之罪。 短脉:短缩缩,喻如龟,藏头缩尾脉中推,短主诸病皆难治,盖因真元气多亏。 芤脉:芤脉形,中间空,芤脉按之软如葱,火犯阳经血上溢,热伤阴络下流红。 弦脉:弦脉形,脉挺然,弦脉端直似琴弦,弦应肝胆痰饮痛,大小单双分轻重。 散脉:散脉候,浮而乱,中候渐无按不见,产为生兆胎为堕,久病逢之魂欲断。 细脉:细脉候,细如线,沉取极细终不断,忧劳过度气血亏,湿邪郁结也常见。 伏脉:伏脉状,仔细求,下指推筋着骨头,气郁寒凝食内结,欲吐不吐邪闭由。 动脉:动脉跳,数在关,无头无尾豆形园,动脉主病痛与惊,少阴动甚妊子焉。 革脉:革浮取,脉绷急,革脉形如按鼓皮,女人半产并崩漏,男子营亏或梦遗。 牢脉:牢沉取,脉坚强,牢形实大合弦长,积聚内结寒疝痛,奔豚痃癖气为殃。 促脉:促脉数,时一止,如马急行偶失蹄,炎炎火盛亡津液,喘嗽狂斑毒最急。 结脉:结脉缓,时一止,结脉形状记心里,疝瘕郁结寒气盛,情志不遂也致之。 代脉:代脉止,不即还,良久方来是真传,久病见代病难治,孕者生兮痫者安。 疾脉:疾脉来,躁而急,脉来一息七八至,亢阳无制真阴竭,喘促声嘶病危矣 这个表竖着去记,横着去用。 春季脉稍弦,夏季脉稍洪,长夏脉稍缓,秋季脉稍浮,冬季脉稍沉。你说的那个口诀我不知道,把这个五行归类表给你截过去,希望对你有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