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单片机的环境监测系统论文

基于单片机的环境监测系统论文
基于单片机的环境监测系统论文

基于单片机的环境监测系统
摘 要:该系统是一款基于 51 单片机的环境监测系统,本文介绍了该系统的工 作原理和设计方法。它由 GP2Y1010AU0F 夏普灰尘传感器、BH1750-HV 光照强度 传感器、DHT11 温湿度传感器和 BMP085 大气压强传感器组成环境参数检测电路, 经单片机处理后送给液晶屏显示,还支持串口传输数据到 PC 机,实现对环境参 数的实时监测, 采用独立按键设置环境参数上限。当五个被测环境参数中的任何 一个超过设定范围,系统会发出警报提醒外界进行干预控制。 关键词:51 单片机;GP2Y1010AU0F;BH1750-HV;DHT11;BMP085
Environment Monitoring System Based on 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
Abstract: The system is an environment monitoring system based on EXP 89S51 microcontroller,and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working principle and design method of the system.The environmental parameter detection circuit is consisted of GP2Y1010AU0F Sharp dust sensor, BH1750 - HV digital ambient light sensor, DHT11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sensors and BMP085 barometric pressure sensor.By th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nd a serial port to transmit data to the PC,it can achieve real-time monitoring of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In addition,it can also use separate buttons to set up the environment parameter limit. The system will alert the external intervention control when any one of the five measured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is higher than the set value. Key Words: 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GP2Y1010AU0F;BH1750-HV;DHT11; BMP085
1

0 引言
温度、 湿度以及光照等环境参数的测量和控制在日常生活和农业领域中具有 广泛的应用。随着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人们对生活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 外,大棚中农作物的生长过程也需要合适的温湿度、光照和压强等。传统测试方 法费时费力、效率低,且有时需要不间断监控,以达到实时监测的目的。单片机 可编程、功耗低、应用场景灵活多变、实现功能多样等的特点使得以单片机作为 控制核心的监控系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发展。利用单片机作为主控核心,配合 各种传感器模块和数据处理模块,可以高效便捷地对环境的温湿度、光照和压强 等进行数据采集与分析,一旦环境出现异常,系统可以及时报警,还可通过串口 在 PC 机上进行管理和控制。针对以上问题,本文基于 EXP-89S51 单片机设计了 一款环境监测系统,该系统可实现 PM 2.5、温度、湿度、光照强度、大气压强 的实时监测。经过测试,该系统实现了对环境的精确测量和控制,取得了良好的 效果,可应用于农业大棚、家电等控制领域。
1 系统方案设计
1.1 监控对象
PM2.5,温度,湿度,光照,大气压强
1.2
总体结构
本系统主要由信号采集部分、信号处理部分、显示模块、报警模块、串口通 信五个部分组成,结构图如图 1.2—1。整个硬件系统中单片机作为主控核心 , 外围连接传感器电路、 报警电路以及控制电路等模块。系统工作时各传感器会定 时对周围环境中的 PM2.5、光照、压强、温湿度等参数进行采集和量化,将得到 的数据传输到单片机中进行数值比较, 若所采集到的数据信息在正常范围以内 , 则单片机将该数据信息输出至显示单元进行实时显示, 并控制系统重新执行数据 采集工作; 若所采集到的数据信息已经超出正常范围, 则单片机通过其输出端口 向报警电路发送报警信号。
图 1.2—1
2

1.3
系统硬件设计
1.3.1 微处理器
采用北京达盛科技公司生产的 EXP-89S51 单片机,它是一种低功耗、高性 能 CMOS 8 位微控制器,具有片内 128*8 字节 RAM,4KB ROM,32 个可编程 I/O 引脚,2 个 16 位定时器/计数器,6 个中断源,JTAG 接口,全双工 UART 串行通 道和看门狗定时器, 支持低功耗空闲和掉电模式,支持 RS232 串口在线仿真与调 试,断电程序丢失。
1.3.2 模数转换模块
该模块主要用于将灰尘数据转化为单片机可识别的数字信号。 系统所使用的 模数转换模块为 ADC0832,该芯片是一种 8 位分辨率、双通道 A/D 转换芯片。 它具有输入输出电平与 TTL/CMOS 相兼容、转换速度快、稳定性强等特点。
1.3.3 光照强度传感器模块
系统所用光照强度传感器 BH1750FVI 是一种用于两线式串行总线接口的数 字型光强度传感器集成电路。 这种集成电路可以根据收集的光线强度数据来调整 液晶或者键盘背景灯的亮度。它的光强度探测范围为 1 lx-65535 lx。它具有低 电流、高分辨率(可达 0.5 lx)、支持 I 2 C BUS 接口、光源依赖性弱、可调的 光学窗口、接近视觉灵敏度的光谱灵敏度等特性。内部框图如图 1.3—1:
图 1.3—1
1.3.4 大气压强传感器模块
系统所用大气压强传感器为 BMP085,它作为新一代高精度气压传感器与 SMD500 的功能和引脚是完全兼容的。它是基于压阻效应技术的,具有稳定的电 磁兼容性、高精度、线性性以及稳定性,具有 I 2 C 总线接口。低功耗、低电压的 电学特性使它可以很好的适用于手机、PDA、GPS 导航器件以及户外装备上。 BMP085 在低的高度噪声快速转换的情况下,表现很好。 实物图和原理图分别如图 1.3—2 和 1.3—3
3

图 1.3—2
图 1.3—3
1.3.5 灰尘传感器模块
该模块可以将粉尘浓度转化成与之成正比的电压信号。 灰尘传感器属光学传 感器。 由红外发光二极管和光电晶体管及放大电路组成。它通过光学的反射原理 可以检测到空气中的尘埃, 特别是它能有效的检测非常微细的颗粒, 如香烟烟雾。 有效接收距离为 15MM,接收角度是正负 60 度。该传感器具有非常低的电流消耗 (最大 20mA,典型值 11mA),可使用高达 7VDC。此外,它可以区分屋内烟尘。 适用于空气净化器,空调,空气监测等。
1.3.6 温湿度监测模块
系统中所使用的温湿度传感器(如右图)是一款含有已校准 数字信号输出的温湿度复合传感器。传感器使用一个电阻式感湿 元件和一个 NTC 测温元件对环境中的空气湿度和空气温度进行采 集和数字化处理,所处理后的数据可通过一位引脚实现数据的传 输。它具有超快响应、抗干扰能力强、稳定性高等优点。其湿度 测量范围为 20-90%RH ,分辨率为 1%RH ,温度测量范围为 0-50℃,分辨率为 1℃。该模块所使用的传输方式为单线制串口传输,故其传输距离远,可在重点 关注位置进行布置。
1.3.7 系统电路实现
整个系统的硬件电路原理图分为 1602 液晶电路、按键电路、蜂鸣器电路、 灰尘传感器电路、A/D 转换电路、温湿度传感器电路,光照传感器电路和压强传 感器电路等组成。系统总电路图如下图。
4

2 系统软件设计
Keil C51 是由美国 Keil Software 公司出品的 51 系列单片机开发软件,它 集源程序编辑、编译、仿真调试于一体,支持汇编、C、PL/M 语言。系统提供丰 富的库函数和功能强大的集成开发调试工具,界面友好,易学易用。我们以 μ Vision4 编译器作为软件开发平台,采用模块化设计的思想,利用 C51 语言编 写程序,主要包括键盘扫描子程序,模数转换子程序, I 2 C 总线子程序,串口通 信子程序,温湿度、大气压强、光照强度及 PM 检测子程序,显示警报子程序等 组成。主程序流程图如图 2—1 所示。
2.1
温湿度子程序
程序中预设环境的正常温度和湿度范围。系统上电后各模块进行初始化,然 后单片机向传感器发送工作信号,控制传感器进行温湿度采集,采集得到的信息 被转换为数字信号后被传输到单片机单元进行数值转换和数值分析, 将相关信息 与预设值进行比较, 若环境参数值不在预设值范围内,则单片机驱动蜂鸣器报警 装置进行报警。同时,单片机控制温湿度采集单元继续进行参数采集,参数恢复 正常状态时,单片机输出控制信号取消报警。
2.2
大气压强子程序
在单片机中存储一个气压正常范围, 然后在系统上电后进行模块初始化, 随后接收控制 信号进入环境气压采集状态, 并把数据传输到单片机中进行处理和分析, 处理结果被传送到 显示单元进行显示,而分析结果则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判断。若测量值大于预设值,则系统进 入延时状态,等待下一次测量结果,若所得到的测量结果恢复至正常范围内,则认为上次测 量结果是由某些干扰或其他原因所引起的, 不需要报警; 若所得到的测量结果仍旧超出正常 范围,则确认环境气压出现异常,单片机控制报警单元发出报警信号。当系统监测结果恢复 到正常状态时,单片机输出控制信号取消报警。
2.3
光照强度子程序
与上述两个模块类似, 同样为系统预设光照强度的正常范围, 系统上电后模块进行初始 化,之后单片机发出读取光照强度的信号,光照强度模块开始进行光强度采集,并将采集到 的数据与预设值进行比较,以检测光照强度是否超出正常范围。
2.4
PM 2.5 子程序
程序设计整体思路同以上几个模块,所不同的是,灰尘传感器输出的是模拟信号,还需 要经过 A/D 转换才能送给单片机进行相应的数据处理。
5

2.5
串口通信子程序
系统上电后,串口初始化,设置串口通信数据格式为,1 个起始位,8 个数据位,1 个 停止位,无校验位,利用定时器 1 的工作方式 2 作波特率发生器,设置波特率为 9600。随 后串口等待接收数据。当接收到回传数据指令时,每隔一定时间,单片机会按照该固定格式 将采集到的各项数据传回到 PC 机上进行显示。格式设置采用专门的格式转换函数实现。
3 系统测试与结果分析及改进
以上两图是系统采集到的数据,通过与标准数据进行对比发现,该系统实现 了对环境相关参数的测量与监控,达到了预期目标。本系统还可以进行改进,一 方面可以采用软件修正和精密硬件进一步提高被测参数的精度, 另一方面设法通 过 PC 机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以可视化的图形呈现出来,便于观察人 员分析当前环境趋势。
4 结束语
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人们对环境的安全性和舒适度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 求。 为满足人们和农业等其他领域的日益增长的使用需求,使用单片机作为控制 核心实现环境相关参数的测量与监控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所述系统中所使用的单 片机成本低, 功能丰富, 配合使用多种传感器和外围电路可以很好很方便的实现 环境的监测,还能通过液晶屏,PC 机实现对实时监测结果的显示和处理等功能。 实验证明,本系统可以准确地指示监测区域内的 PM 2.5、温湿度、光照和压强, 实现了对环境的精确测量,控制区域的环境,充分发挥了使用单片机的优点,有 效地提高了监测区域的可靠性。该系统使用方便,对于推动环境监测自动化、智 能化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6

参考文献
[1] 吴 飞,张瞩熹,杨宏桥.基于 Zigbee 的医院机房无线监控系统设计[J].医 疗卫生装备,2008 年第 12 期. [2] 谢维成,杨加国.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及 C51 程序设计(第 3 版).北京:清华 大学出版社,2014. [3] 王君岩.基于单片机的室内环境监测系统设计[J].硅谷,2014 年 01 期. [4] 于波.基于单片机的室内环境监测系统设计[D].中国海洋大学,2011. [6] 柴恒蕾.基于单片机的温度测控系统设计[J].企业技术开发, 2011, 30 (6) .
图 2—1
7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毕业论文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毕业论文届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 毕业论文 题目污水处理站运行管理和维护 专业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 班级环境 09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日期 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城市建设工程系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 岗位综合实训 开题报告论文类 姓名学号毕业届别专业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 毕业设计题目污水站运行管理和维护指导教师学历博士研究生职称副教授主要研究内容及意义 本课题是结合自己自身实践的基础上提出的本次的研究内容主要五项1查阅了大量文献并全面的综述电镀废水处理现状2了解超群机电污水站电镀废水来源情况3分析超群机电电镀废水处理选择该工艺选择的依据4分析影响超群机电污水处理出水水质影响因素5分析超群项目现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6结合在超群机电的工作总结运行管理经验突发事件的处理 浙江省是一个经济强省正在大力进行生态省的建设作为故乡及以后事业发展所在地对浙江省污水处理厂站的运行管理进行全面的了解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也

对有关科技工作者及部门的研究工作具有指导意义本次研究选取环保处理相对薄弱的电镀行业对超群电废水处理更是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这也将会对其它综合电镀废水处理工程的 工艺选择及调试运行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借鉴价值在理论和应用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研究方法研究手段及其预期目的 研究的主要方法主要以文献索引法和行动研究法以网络技术人工智能多媒体技术为基础的信息技术和研究手段采用观察亲身实践经验总结等方法和手段进行研究预期目标通过对超群机电电镀污水处理站运行维护研究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其方法和原理进一步加强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实践分析其出水水质影响因素的并提出相对措施 系统化的形成污水站运行管理应用型论文及相应的运行机制 课题进度计划 周次 工作内容 备注 第7周 布置设计任务熟悉资料确定研究对象 第8周 查阅文献制定毕业论文方案完成开题报告查各类专业期刊 第9周 分析污水处理厂站基本情况 分析本厂站选择该工艺的依据 第10周

噪声环境监测 论文模版

环境监测(论文)题目:噪声环境监测 姓名 学院 专业 班级 指导教师 201年月日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各地区院校的发展也在不断地加快,同时我国高校的噪声污染问题也越来越多,越来越严重,提高声环境质量是建设生态型校园的一项重要内容。噪声不但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同时也会对周围人群的身心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对于需要安静的上课环境和需要充足睡眠的在校大学生而言,通过对大学校园环境及周边地区环境噪声进行检测,分析了噪声污染状况、噪声分布的区域及其原因,并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环境噪声;检测;噪声污染

第一章噪声监测的基础 (1) 1.1检测对象 (1) 1.2噪声的危害 (1) 1.3噪声监测目的 (1) 1.4基础资料的收集 (1) 1.4.1污染源的分布情况 (1) 1.4.2气象资料 (2) 1.4.3功能分区情况 (2) 第二章噪声的监测方法 (3) 2.1测量的要求 (3) 2.2采样点的布设 (3) 2.2.1网格布点法 (3) 2.2.2定点测量法 (3) 2.2.3对于道路交通的采样点的设置 (3) 2.3采集的噪声类型 (3) 2.4样品的预处理 (4) 第三章噪声监测及评价 (5) 3.1监测项目的测定 (5) 3.1.2监测方法 (5) 3.2质量控制方法 (6) 参考文献 (6)

第一章噪声监测的基础 1.1监测对象 大学的周边地区的噪声污染情况,其中包括:大学外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东南门小集市旁边,西北门公交站旁边,北门公路和地铁站旁边;在校园的内部各个地区的噪声污染情况,其中包括:东苑和西苑的学生宿舍旁边,学校食堂,公共教学楼旁边,学校篮球场和足球场旁边,图书馆旁,学校体育馆旁,校内的主干道两旁,以及一些比较空旷,人迹罕至的空地方等。 1.2噪声的危害 噪声污染已成为城市四大公害之一,其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干扰和损害听力。噪声可以引起耳鸣耳痛,听力损伤。另外,它还会干扰听力,掩盖需要的声音,使人不易察觉一些危险信号,从而容易造成重大事故。(2)对心理、睡眠、神经系统、工作和生活产生影响。噪声会使人心烦意乱、负面情绪增加;使感知判断力、智力思维、瞬时记忆、视听反应速度和眼手协调能力下降;使休息和睡眠难以很好的进行等,从而影响学习和工作,甚至使事故率升高。 (3)对视觉产生影响,长时间处于噪声环境中,很容易发生眼疲劳、眼痛、眼花和流泪等,同时还会使色觉和视野发生异常。 1.3监测目的 环境噪声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它影响人们的学习、工作和休息。学校是噪声的敏感区,噪声的增加对教学的影响是明显的。噪声对学生的影响,频繁出现的噪声会打断学生的听课和思考,使学生的学习效率明显下降。故有必要对教学区的环境进行彻底的监测和评估,以保证教学楼有很好的学习氛围。 1.4基础资料的收集 1.4.1污染源的分布 将大学周围的噪声污染的分布情况调查清楚,在校外主要来自交通主干道上来往的车辆以及在北门靠近地铁站来自地铁的噪声,东南门处商贩的叫卖声和人员的嘈杂声以及南门对面的商场的商业及娱乐的噪声;在校内主要是来自主干道来

大学毕业设计---基于c语言的教务系统软件

河南理工大学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专业班级学生姓名 一、题目 二、起止日期年月日至年月日 三、主要任务与要求 指导教师职称 学院领导签字(盖章) 年月日

河南理工大学 毕业设计(论文)评阅人评语 题目 评阅人职称 工作单位 年月日

河南理工大学 毕业设计(论文)评定书 题目 指导教师职称 年月日

河南理工大学 毕业设计(论文)答辩许可证 答辩前向毕业设计答辩委员会(小组)提交了如下资料: 1、设计(论文)说明共页 2、图纸共张 3、指导教师意见共页 4、评阅人意见共页 经审查,专业班同学所提交的毕业设计(论文),符合学校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的相关规定,达到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的要求,根据学校教学管理的有关规定,同意参加毕业设计(论文)答辩。 指导教师签字(盖章) 年月日 根据审查,准予参加答辩。 答辩委员会主席(组长)签字(盖章) 年月日

河南理工大学 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小组)决议 学院专业班 同学的毕业设计(论文)于年月日进行了答辩。 根据学生所提供的毕业设计(论文)材料、指导教师和评阅人意见以及在答辩过程中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小组)做出如下决议。 一、毕业设计(论文)的总评语 二、毕业设计(论文)的总评成绩: 三、答辩组组长签名: 答辩组成员签名: 答辩委员会主席:签字(盖章) 年月日

基于c语言的教务系统软件设计 摘要 本系统依据开发要求主要应用于教育系统,完成对日常的教育工作中学生成绩档案的数字化管理。开发本系统可使学院教职员工减轻工作压力,比较系统地对教务、教学上的各项服务和信息进行管理,同时,可以减少劳动力的使用,加快查询速度、加强管理,以及国家各部门关于信息化的步伐,使各项管理更加规范化。 目前,学校工作繁杂、资料重多,虽然各类管理信息系统已进入高校,但还未普及,而对于学生成绩管理来说,目前还没有一套完整的、统一的系统。因此,开发一套适和大众的、兼容性好的系统是很有必要的。 本系统在开发过程中,注意使其符合操作的业务流程,并力求系统的全面性、通用性,使得本系统不只适用于一家教育机构。在开发方法的选择上,选择了生命周期法与原型法相结合的方法,遵循系统调查研究、系统分析、系统设计和系统实施四个主要阶段进行设计,而在具体的设计上,采取了演化式原型法,随着用户的使用及对系统了解的不断加深,对某一部分或几部分进行重新分析、设计、实施。本论文主要从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与使用等几个方面进行介绍 【关键词】成绩管理成绩查询 C语言面向过程

基于单片机的无线通信环境检测系统

基于单片机的无线通信环境检测系统 本文设计了一个基于单片机的无线通信的综合环境监控系统。系统以STC89C52单片机为控制核心,采用DSl8820数字温度计芯片来检测温度,以DHT11数字湿度传感器来检测环境湿度。系统与上位机系统采用无线通信模块NRF905构建系统的通信模块。经过实践检验,以上方案设计的环境监控系统运行稳定、检测准确。 标签:环境检测;STC89C51单片机;远程通信 一、硬件系统设计 (一)温度检测模块设计 DSl820是Dallas半导体公司的数字化温度传感器。它采用一线总线接口。DSl8820的测温原理采用如下方法,低温度系数晶振的振荡频率受温度影响很小,用于产生固定频率的脉冲信号送给计数器1。高温度系数晶振随温度变化其振荡率明显改变,所产生的信号作为计数器2的脉冲输入。计数器1和温度寄存器被预置在-55℃所对应的一个基数值。计数器1对低温度系数晶振产生的脉冲信号进行减法计数当计数器1的预置值减到0时,温度寄存器的值将加1,计数器l的预置将重新被装入,计数器1重新开始对低温度系数晶振产生的脉冲信号进行计数,如此循环直到计数器2计数到0时,停止温度寄存器值的累加,此时温度寄存器中的数值即为所测温度。斜率累加器用于补偿和修正测温过程中的非线性,其输出用于修正计数器1的预置值。 (二)湿度检测模块设计 测量空气湿度的方式很多,其原理是根据某种物质从其周围的空气吸收水分后引起的物理或化学性质的变化,间接地获得该物质的吸水量及周围空气的湿度。2002年Sensiron公司在世界上率先研制成功DHT11、DHT15型智能化温度/温度传感器,其体积非常小。测量相对温度的范围是0~100%,分辨力达0.03%RH,最高精度为±2%RH。测量温度的范围是-40℃~123.8℃,分辨力为0.01℃。控制电路连接也简单,只占用控制器的一个I/O口即可完成数据的通信。 (三)无线通信模块设计 nRF905模块是由Nordic公司开发而成,nRF905单片无线收发器工作在433/868/915 MHz的ISM频段由一个完全集成的频率调制器一个带解调器的接收器一个功率放大器一个晶体震荡器和一个调节器组成。nRF905可以有四种工作模式,两种活动的模式:ShockBurst RX和ShoekBurst TX;两种节电模式:掉电SPI模式和STANDY SPI模式。nRF905的工作模式由TRX_CE、TX_EN和PWR_UP三个引脚决定。ShockBurst TM收发模式下,使用片内的先入先出堆栈区,数据低速从微控制器送入,但高速发射,这样可以尽量节能,因此,使用低

基于fpga的病房环境监测系统(说明书)本科毕设论文

题目:基于FPGA的病房环境监测系统

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 指导教师签名:日期: 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日期: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导师签名:日期:年月日

环境监测 论文

学院化学化工 专业化学与教育 年级2011级 姓名刘新河 论文题目环境监测和大气污染成绩 2013 年 12月16日

1环境污染的概述 由于人们对工业高度发达的负面影响预料不够,预防不利,导致了全球性的三大危机: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人类不断的向环境排放污染物质。但由于大气、水、土壤等的扩散、稀释、氧化还原、生物降解等的作用。污染物质的浓度和毒性会自然降低,这种现象叫做环境自净。如果排放的物质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环境质量就会发生不良变化,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存,这就发生了环境污染[1]。 1.1环境污染的种类 环境污染有各种分类:按环境要素分: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按人类活动分:工业环境污染、城市环境污染、农业环境污染。按造成环境污染的性质、来源分:化学污染、生物污染、物理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电磁波)固体废物污染、能源污染。 1.2环境污染的影响 环境污染会给生态系统造成直接的破坏和影响,如沙漠化、森林破坏、也会给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造成间接的危害,有时这种间接的环境效应的危害比当时造成的直接危害更大,也更难消除。例如,温室效应、酸雨、和臭氧层破坏就是由大气污染衍生出的环境效应。这种由环境污染衍生的环境效应具有滞后性,往往在污染发生的当时不易被察觉或预料到,然而一旦发生就表示环境污染已经发展到相当严重的地步。当然,环境污染的最直接、最容易被人所感受的后果是使人类环境的质量下降,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身体健康和生产活动。例如城市的空气污染造成空气污浊,人们的发病率上升等等。 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污染直接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环境质量问题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其中就大气污染而言,城市区域由于受到工业生产、居民生活的影响,成为大气污染发生的集中区域,历史上几次严重的污染事故,如伦敦烟雾事件(1952)、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1943),都是发生在大城市。近几十年来,研究者对大气污染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 1.3大气污染监测的定义 而大气污染监测(air pollution monitoring)就是指测定大气中污染物的种类及其浓度,观察其时空分布和变化规律的过程。大气污染监测的目的在于识别大气中的污染物质,掌握其分布与扩散规律,监视大气污染源的排放和控制情况。 2.大气污染物 目前已确认的大气污染物有100多种,这些污染物以分子状和粒子状两种状态分布于大气中。分子状污染物主要有硫氧化物、氮氧化物、一氧化碳、臭氧、卤代烃、碳氢化合物等。粒子状污染物主要有降尘、总悬浮颗粒物、飘尘等。2.1大气污染的途径 排入大气中的污染物以各种途径侵人人体造成危害,其中主要有三条:(1)通过皮肤和眼睛粘膜的表面接触;(2)通过消化系统食入含有大气污染物的食物和水;(3)通过呼吸系统吸入被污染的空气。其中以第三条途径危害最大,因为:每人每天吸入空气有10立方米之多。与这种含有污染物的空气接触,肺泡表面积为人体表面积的25倍,并且对污染物非常敏感,同时呼吸系统富有带水份的粘膜,对大气污染物吸收能力很高,就矿区而言,尘肺病、肺病是矿工的职业病,因此大气

基于单片机的温度检测与控制系统的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河南中医学院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基于单片机温度检测与控制系统设计 院系:信息技术学院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班级:2010级计科班 学号:2010180042 学生姓名:郭文珠 指导教师:谢志豪 2013年11月13日 一、立题依据(包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及国内外现状):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这次毕业设计选题的目的主要是让我们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与生活当中,掌握系统总体设计的流程,方案的论证,选择,实施与完善。通过对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制作、控制、测试的全过程,提高对单片机的认识和实际操作的能力,初步培养在完成工程项目中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要求,培养自己的研发能力,提高自己的查阅资料,语言表达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温度控制无论在日常生活还是工业生产中都有分厂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更多方面对温度控制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有了更高的要求,而单片机进行温度的调节就具备很高的可靠性[1]。 国内外现状 国外对温度控制技术研究较早,始于20世纪70年代。先是采用模拟式的组合仪表,采集现场信息并行指进示、记录和控制。80年代末出现了分布式控制系统[2]。目前正开发和研制计算机数据采集控制系统的多因子综合控制系统。现在世界各国的温度测控技术发展很快,一些国家在实现自动化的基础上正向着完全自动化、无人化的方向发展[3]。我国对于温度测控技术的研究较晚,始于20世纪80年代。我国工程技术人员在吸收发达国家温度测控技术的基础上,才掌握了温度室内微机控制技术,该技术仅限于对温度的单项环境因子的控制。我国温度测控设施计算机应用,在总体上正从消化吸收、简单应用阶段向实用化、综合性应用阶段过渡和发展[4]。在技术上,以单片机控制的单参数单回路系统居多,尚无真正意义上的多参数综合控制系统,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我国温度测量控制现状还远远没有达到工厂化的程度,生产实际中仍然有许多问题困扰着我们,存在着装备配套能力差,产业化程度低,环境控制水平落后,软硬件资源不能共享可靠性差等缺点[5]。在今后的温控系统的研究中会趋于智能化,集成化,系统的各项性能指标更准确,更加稳定可靠。 二、研究主要内容(包括计划解决的具体问题或实现的基本功能,研究中的重难点分析、实用性及创新性分析,预期达到的成果等。不得低于800字): 计划实现的基本功能 温度控制系统主要是完成温度信号采集、处理、显示等功能[6]。设 计叙述了基于单片机的温度检测与控制系统的设计,包括硬件的设计以 及软件的设计,该系统在硬件设计上主要是通过温度传感器对温度进行 采集,把温度转成变化的电压,然后由放大器将信号放大,通过转化器

环境监测专业职业生涯规划书【最新版】

环境监测专业职业生涯规划书姓名: 性别:男 学校: 学院:交通与环境学院 专业:室内环境检测与控制技术 班级: 学号: 目录 一、自我评价 二、外部职业环境探索

三、我的职业生涯规划 四、评估与反馈 五、结束语 一、自我评价 1、我的性格 我非常重视与别人的关系,容易觉察出他人的需要,并善于给他人实际关怀,待人友好、有很强的责任心。有热情,有活力,乐于合作,有同情心,做事有条理,彻底,有一致性,对细节和事实有出色的记忆力,并且希望别人也如此,总是着眼于目前,在经验和事实之上做出决策,将事情安排妥当。能很好地适应日常的常规工作和活动,不喜欢做需要掌握抽象观点或客观分析的工作。喜欢安全和稳定的环境,支持现存制度,注重并很好地遵守社会约定规范,愿意与他人合力按时圆满地完成任务。忠于自己的职责,并愿意超出自己的责任范围,做一些对别人有帮助或有益处的事情。 2、我的价值观

事业;有所成就,能让自己和父母都过上不错的生活。 家庭:有一个幸福、美满、安定的家庭,亲人都健康。 个人:自己可以决定生活的节奏,有闲暇的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钱够花就可以。 3、我的气质类型(行动风格) 我做事小心谨慎,善于观察到别人观察不到的微小细节。在团体中表现的积极认真、努力向上、毫不懈怠。无论担任什么责任,就会尽力把他做好,不喜欢被别人领导。 4、我的能力 ①专业技能(主要为化学方面) ②自我管理技能 我是一个精益求精的人。在生活中我观察敏锐,留心生活中的细节。如果做一件事,我会搜集很多相关的资料,反

复比较经过深思熟虑后,做出理性的判断。朋友和同学对我的评价是:“我是一个坦诚、值得信赖的人”。 ③缺乏的能力 有效的沟通能力;领导能力;灵活处事的能力 5、职业评测(霍兰德测试) 从测评得分上看,我的职业类型倾向于:IRS型 较适合我兴趣的职业有:农业科学家、动物学家、仪器设计专家、植物学家、细菌学家、解剖学家、药物学家、生物化学家、生物物理学家、临床化学家、遗传学家、分子生物学家、质量控制工程师、地理学家、兽医、放射治疗师。

环境监测论文

内蒙古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环境监测方案报告 题目:室内空气质量监测方案报告 学生姓名:陶兰兰 学号:01014077 专业班级:环境工程(一)班 指导教师:孙卫国 院系:环境与资源学院 完成日期:2012—9—16

室内空气质量监测方案报告 规范中规定的监测项目应包括GB/T 18883《室内空气质量标准》和GB 50325《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中所列监测项目。这些项目包括:温度、大气压、空气流速、相对湿度、新风量、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氨、臭氧、甲醛、苯、甲苯、二甲苯、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苯并[α]芘、可吸入颗粒物、氡(222Rn)、菌落总数等。上述二十项指标作为应测项目在规范中列出。另外增加了甲苯二异氰酸酯(TDI)、苯乙烯、丁基羟基甲苯、4-苯基环己烯、2-乙基己醇等在《室内装饰装修材料地毯、地毯衬垫及地毯胶粘剂有害物质释放限量》(GB 18587-2001)等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标准中严格控制的污染物。 由于室内空气中存在的污染物十分繁杂,如果都一一监测不仅浪费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有时也无法做到。可以说选择有代表性的污染物是开展室内环境监测的关键。要按照室内环境的实际情况选择必要的测试项目。新装饰、装修过的室内环境应测定甲醛、苯、甲苯、二甲苯、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等。人群比较密集的室内环境应测菌落总数、新风量及二氧化碳。使用臭氧消毒、净化设备及复印机等可能产生臭氧的室内环境应测臭氧。住宅一层、地下室、其它地下设施以及采用花岗岩、彩釉地砖等天然放射性含量较高材料新装修的室内环境都应监测氡(222Rn)。高氡地区的室内环境应当测定氡(222Rn)。北方冬季施工的建筑物应测定氨。 本次监测以VOC为代表,用以了解室内空气质量监测的过程。 一、布点 在小区东北角居民楼三层一住户的家里,依据HJ/T167-2004《室内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技术规范》,在房间各布设X个监测点位(距墙面0.5 m,距地面1.2 m高,非通风处)。 二、采样 样品的采集首先要保证样品具有代表性,这是获得准确数据的基础。另外还要保证实施的可行性。 2.1 采样高度 空气中的污染物主要通过呼吸系统对人体构成危害,所以呼吸带高度空气中污染物存在状况是人们最关心的。国内外有关室内空气质量标准的布点和采样方法基本相同,都有“采样点的高度原则上与人的呼吸带高度一致。相对高度0.5~1.5 米”的规定。在实际采样中便于执行“相对高度 0.5~1.5 米”,选取

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开发主要步骤

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开发主要步骤 单片机应用系统的研究开发步骤,大致分为几个部分: 1.策划阶段: 策划阶段决定研发方向,是整个研发流程中的重中之重,所谓“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因此必须“运筹帷幄,谋定而动”。策划有两大内涵:做什么?怎么做? 1)项目需求分析。解决“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问题。 对项目进行功能描述,要能够满足用户使用要求。对项目设定性能指标,要能够满足可测性要求。所有的需求分析结果应该落实到文字记录上。 2)总体设计,又叫概要设计、模块设计、层次设计,都是一个意思。解决“怎么做?”“如何克服关键难题?”问题。 以对项目需求分析为依据,提出解决方案的设想,摸清关键技术及其难度, 明确技术主攻问题。 针对主攻问题开展调研工作, 查找中外有关资料, 确定初步方案,包括模块功能、信息流向、输入输出的描述说明。在这一步,仿真是进行方案选择时有力的决策支持工具。 3)在总体设计中还要划分硬件和软件的设计内容。单片机应用开发技术是软硬件结合的技术, 方案设计要权衡任务的软硬件分工。硬件设计会影响到软件程序结构。如果系统中增加某个硬件接口芯片, 而给系统程序的模块化带来了可能和方便, 那么这个硬件开销是值得的。在无碍大局的情况下, 以软件代替硬件正是计算机技术的长处。 4)进行总体设计时要注意,尽量采纳可借鉴的成熟技术, 减少重复性劳动,同时还能增加可靠性,对设计进度也更具可预测性。 2. 实施阶段之硬件设计 策划好了之后就该落实阶段,有硬件也有软件。随着单片机嵌入式系统设计技术的飞速发展,元器件集成功能越来越强大,设计工作重心也越来越向软件设计方面转移。硬件设计的特点是设计任务前重后轻。 单片机应用系统的设计可划分为两部分: 一部分是与单片机直接接口的电路芯片相关数字电路的设计,如存储器和并行接口的扩展, 定时系统、中断系统扩展, 一般的外部设备的接口, 甚至于A/D、 D/A芯片的接口。另一部分是与模拟电路相关的电路设计, 包括信号整形、变换、隔离和选用传感器,输出通道中的隔离和驱动以及执行元件的选用。 工作内容: 1)模块分解。策划阶段给出的方案只是个概念方案,在这一步要把它转化为电子产品设计的概念描述的模块,并且要一层层分解下去,直到熟悉的典型电路。尽可能选用符合单片机用法的典型电路。当系统扩展的各类接口芯片较多时, 要充分考虑到总线驱动能力。当负载超过允许范围时, 为了保证系统可靠工作, 必须加总线驱动器。 2)选择元器件。尽可能采用新技术, 选用新的元件及芯片。 3)设计电原理图及说明。 4)设计PCB及说明。 5)设计分级调试、测试方法。 设计中要注意: 1)抗干扰设计是硬件设计的重要内容, 如看门狗电路、去耦滤波、通道隔离、合理的印制板布线等。 2)所有设计工作都要落实到文字记录上。

环境监测课程论文

环境检测课程论文 摘要:环境监测是对环境的分析,通过给影响环境质量的各种因素进行测定,来研究环境中质量的变化,并且对环境的状态和演化进行描述,从而科学的预测环境质量的发展趋势。环境监测技术是保护人们的生活环境的关键因素,是使社会能够持续发展的前提。近几年环境问题日益加剧,环境监测逐渐被提上议事日程。本文通过学习环境检测知识对学校池塘以及自来水进行检测,并对其水资源进行分析。 关键词:环境监测;水资源;水污染;指标分析 引言 水是人类社会及其宝贵的自然资源,但是随着人们生活、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水污染成了我们所面临的越来越严重的问题,水质是否达标是我们平时生活最关心的问题,据世界权威机构调查,在发展中国家,各类疾病有80%是因为饮用了不卫生的水而传播的,每年因饮用不卫生水至少造成全球2000万人死亡,因此,水污染被称作“世界头号杀手”。但不幸的是我国不但人均水资源短缺,水污染还非常严重。这里会对我们水资源的检测项目,污染分类等做一个详细的介绍,并且对生活用水进行检测。 一、监测背景 根据对学校图书馆,教学楼,宿舍楼自来水做一个简单的测定,分析检测水环境质量状况并判断水环境质量是否符合国家标准,巩固我们所学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会合理地选择和确定某监测任务中所需监测的项目,准确选择样品预处理方法及分析监测方法。 我校有一池塘,为了加强我们利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这一池塘进行采样检测,同时对结果加以评述,分析水环境状况。 二、课程设计的目的 1.设计课程实践,巩固课程所学的理论知识。 2.掌握常规监测的原理、方法,熟悉环境监测从布点、采样、样品处理、分析测试、数据处理到分析评价等一系列整套工作程序。

计科教务管理系统毕业论文

计科教务管理系统毕业论文 目录 1.1.选题的背景 随着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的发展,计算机在管理上的应用日益广泛,管理信息系统逐渐成熟起来,并且给管理带来了新的革命。管理信息系统是以人为主导的,通过运用计算机、网络通信设备及其它办公设备对信息进行收集、运输、加工、存储、更新、维护,支持高层决策、中层控制、基层运作的人机系统。管理信息系统最大的特点是高度集中,能将组织中的数据和信息集中起来,进行快速处理,统一使用,利用定量化的科学管理方法,通过预测、计划优化、管理、调节和控制等手段来支持决策。一个中心数据库和计算机网络系统是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ant Information System,MIS)的重要标志。MIS的处理方式是在数据库和网络基础上的分布式处理。随着计算机网络和通讯技术的发展,不仅能把组织部的各级管理连接起来,而且能够克服地理界限,把分散在不同地区的计算机网络互连,形成跨地区的各种业务信息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目前,虽然有许多学校已开始运用计算机进行学校教务的管理.学校的教务管理系统必须是一个完整统一、技术先进、高效稳定、安全可靠的系统。根据国大学的现在管理模式,结合国际新的思想观念,在校园网络环境下建设先进的、与国际水平接轨的信息化管理平台。提高学校管理工作的现代化水平,使之成为学校

公共信息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教务管理系统是高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教学管理的质量和效益乃至建设世界知名的高水平的大学的关键环节。教学教务信息处理的电脑化、网络化,也是实现学校管理现代化和信息化的重要容。 1.2.目的和意义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作为知识经济时代的产物,已被广泛应用于社会各个行业和领域。目前,我国的科技水平高速发展,计算机作为今天使用最广的现代化工具已深入到各个领域,并且正在成为未来社会——信息社会的重要支柱。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现代学校教务的管理方式,资源建设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这种变化表现在教务工作,管理和服务平台发生的变化,教务管理不再是传统的手工操作,人工管理,而是全面实行计算机管理。 此次毕业设计是对我两年来所学专业知识的一个总结。它使我提高了自身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由于本人知识水有限,系统设计中还存在着很多不足,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以便我今后改进。此外,该系统能够顺利的完成离不开各位老师对我的帮助,在此深表感谢。

基于单片机的室内空气质量检测的设计开题报告

基于单片机的室内空气质量检测的设计开题报告 1研究课题的目的和意义,以及国内外现状 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改善,但空气质量却急剧下降。人们对各种室内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0。传统的室内环境监测设施实时性差、精度低、体积大、功能不齐全等,难以适应人们的要求。基于以上背景,本文设计了基于单片机的室内环境监控系统,它能实时自动地采集室内的所需数据,并分析数据传输到我们需要的界面。减轻室外空气污染最早为14世纪,以英国伦敦的烟雾法为代表。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不断发展,我们对环境也造成了很大的危害。最近随着空气质量的不断恶化,人们最多提及的就是保护环境,为我们创造一片蓝天。生活环境的PM2.5值的上升,让近几年涌现出一大批的空气净化系统,可见空气质量现在对人们的重要性。随着不断的研究,人们对空气质量污染的成因和影响因素有了深刻的认识,解决空气污染的措施也不断完善。人们对不同环境下,不同污染物在室内和室外的相互关系有了一定的认识,也有了检测系统。国外对环境改善处理技术研究较早,正向自动化方向发展。我国对于环境监控技术的起步较晚,目前仍有局限性。国内市场室内环境的监测仪器主要是有害气体检测,功能单一且价格较贵,所以非常必要设计一种多功能且经济的室内环境监测系统。 2系统设计方案 2.1.主要设计内容 本系统是实现一个具备温湿度、烟雾、甲醛、一氧化碳为一体的多功能监测系统,要求其精度合适,适用于家庭、综合办公楼等室内环境监测,与硬件设计部分配合完成室内环境监测系统的总体方案设计。完成系统软件设计部分包括:各个模块软件设计、系统总体软件设计,以及对应的软件代码调试。各个模块包括:传感器数据采集与处理模块、报警、显示、输出驱动模块、与上位机监控中心的RS-485通讯模块及上位机的人机交互模块等。主要完成的内容如下:

环境监测课程设计论文

环境监测课程设计校园水环境中无机非金属质量监测 姓名徐亚楠 班级B110702 专业环境工程 指导教师王小庆 洛阳理工学院

目录 目录 (1) 一. 监测背景 (2) 二. 课程设计目的 (2) 三. 校园水质监测资料的收集 (2) 四. 监测断面和采样点的设置. (2) 五. 监测项目的确定 (4) 六. 采样时间和采样瓶率的测定. (4) 七. 水样的采集及保存. (5) 八. 评价方法 (6) 九. 质量保证和计划实施 (8) 参考文献 (14)

一.监测背景 根据洛阳理工学院王城校区的用水和排水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总通过对校园水环境检测判断水环境质量状况并判断水环境质量是否符合国家标准,巩固我们所学知识培养我们团结协作精神和实践操作技能、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会合理地选择和确定某监测任务中所需监测的项目,准确选择样品预处理方法及分析监测方法。我校有一人工湖,名为镜月湖,由于该河流缺乏水质基础资料,因此作为评价需要,此次课程设计是针对校园周边地表径流状况进行监测,对河流进行环境质量基础调查,从而了解校园周边的水体状况,观察分析河流有害物质的分布,作为今后开发的本底资料。同时对水体质量进行评述并提出一定对策与建议来保护校园及其周边水体环境,利用我们学过的知识来解决实际的问题。 二.课程设计的目的 (1)设计课程实践,巩固所学的专业知识; (2)熟悉环境监测从布点、采样、样品处理、分析测试、数据处理到分析评价等一系列整套工作程序; (3)能够准确及时、全面的反映水环境质量现状及其发展趋势,为环境管理、污染源控制、环境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 (4)进一步认识环境监测的强化管理,健全环保法制手段,是环境保护的基础同时也是环境管理的支柱 三.基础资料收集 (1) 校园湖水水情 (2) 湖水周围污染源及排污情况 (3) 水资源用途 (4)历年水质监测资料 四.监测断面和采样点的设置 1.监测采样点的布置 (1)原则:在确定和优化地表水监测时应遵循尺度原则、信息量原则和经济性、代表性可控性及不断优化原则。监测点应能很好的代表和反应水系区域的水环境质量状况,并能反映水污染的特征而且要考虑实际采样的可行性和方便性。 (2)采样点的确定方法:设置断面后,应根据水面的宽度确定端面上的采样垂线,再根据采样垂线的深度决定采样点的位置和数目:

单片机应用系统实验

实验一系统认识及基本程序设计实验 一、实验目的 1. 学习Keil 集成开发环境的操作; 2. 熟悉TD-51 系统板的结构及使用,熟悉51指令系统; 3.掌握不同进制数及编码相互转换的程序设计方法,加深对数码转换的理解; 4.学习查表程序的设计方法,进一步熟悉51 的指令系统。 二、实验设备 PC机一台,TD-NMC+教学实验系统。 三、实验步骤 ⑴编写实验程序,经编译、链接无误后,启动调试功能; ⑵观察实验现象,并分析原因; ⑶按复位键退出调试状态。 四、实验内容 1. 将BCD 码整数0~255 存入片内RAM 的20H、21H、22H 中,然后转换为二进制整数00H~FFH,保存到寄存器R4 中。修改20H、21H、22H 单元的内容,如:00H,05H,08H;观察实验结果。 参考程序: ;============================================================== ; 文件名称: ; 功能描述: BCD整数转换为二进制整数(8位, 范围从00H--FFH) ;============================================================== ORG 0000H LJMP MAIN ORG 0100H MAIN: MOV R0, #20H ;BCD存放高位地址 MOV R7, #03H ;BCD码0--255, 最多3位 CLR A MOV R4, A LP1: MOV A, R4 MOV B, #0AH MUL AB ;乘10 ADD A, @R0 ;加下一位的值 INC R0 ;指向下一单元 MOV R4, A ;结果存入R4 DJNZ R7, LP1 ;转换未结束则继续 SJMP MAIN ;设置断点, 观察实验结果R4中的内容 END 2. 将16 位二进制整数存入R3R4 寄存器中,转换为十进制整数,以组合BCD 形式存储在RAM 的20H、21H、22H 单元中。 参考程序: ;============================================================= ; 文件名称: ; 功能描述: 二进制整数(16位)转换为十进制整数(组合BCD) ;=============================================================

基于单片机的环境监测系统设计

基于单片机的环境监测系统设计 摘要: 针对目前国内民用生活环境监测系统在实时、远程监控等方面的不足, 设计了一种基于单片机与GSM网的环境监测系统。给出了系统结构框图、对数据的采集与传输进行了分析。系统实现了环境监测的远程化和网络化。 关键词: 单片机;GSM;环境监测系统 Abstract:In view of the current domestic civil living environment monitoring system in real-time, remote monitoring deficiencies, based on the design of a single chip computer and GSM network environment monitoring system. Given the block diagram of the system structure, data collection and transmission are analyzed. System of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remote network. Key words: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GSM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system 前言 随着我国工业化程度不断地得到提高,自然生态环境却遭到了越来越严重的破坏。当前, 国内用于民用的生活环境监控系统较少, 环境监测点通常位置分散、地理条件复杂、执行效率低, 有线方式收集各监测点的数据投入大、布线麻烦、传输距离有限,没有形成一个完善的监控网。针对上述情况, 设计了一种基于单片机的环境监测GSM 网络系统。 1 系统实现及分析 本系统要求将监测到的现场空气的情况传送到测试系统, 即建立了一个点到多个点的通信网络。 图 1 系统结构 系统主要构成有: 数据采集模块、单片机控制模块、发射和接收及监控模块, 其结构如图1所示。数据采集模块将采集到的信息, 利用现有的GSM 网, 以短消息的形式发送出去, 接收模块将接收到的信息送给监控计算机, 来实现监控。整个系统需要解决三个技术难题:⑴如何控制 A /D转换器来处理现场的数据;⑵怎样与无线发射模块实现连接和实现通信;⑶接收模块怎样实现监控计算机串口连接, 并将相应的信息在监控计算机上显示出来。这些问题将在下面的各部分设计中逐一得到解决, 它们也是本设计的重点。 2 数据采集部分 该部分由传感器、模数转换、单片机系统构成。传感器的作用是感知CO 的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论文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论文 题目:浅谈青岛重质油加工研究中心炼油废水处理工艺与运行管理方案1 浅谈青岛重质油加工研究中心炼油废水处理工艺与运行管理方案摘要我国水资源贫乏且地表水污染较严重.工业废水是影响地表水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而炼油废水是工业废水的一种,油产品的冶炼制造、提取加工及油品水洗等过程中产生的一类废水,其有机物质多,难降解,毒性大已成为炼油废水处理的主要特点。近年来,我国石油化工工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随之而来的是炼油污水排放量的连年增加.那么炼油废水的处理就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并且通过长时间的运营操作发现此行业的污水处理经验,结合所学理论知识相结合,做出对现有污水处理工艺的改进,在达到现有出水指标的前提下,节约了生产成本,简化了运营管理操作,为生产创造了效益。关键词炼油废水特征危害原理工艺水回用 2 Abstract China is not only a country(omitted)r resource shortage but also a country with serious surface-water pollution. Industrial wastewater is one of important factors inf(omitted)urface water environ(omitted)refinery wastewater is one of industrial wastewaters, which is produced in the process of refining crude oil, processing and oil washing and so on. In re(omitted), China's petrochemical industry got rapid development, following the rising of refinery effluent emis(omitted)by year. Keywords Refinery Wastewater Features Harm Principle Technology 3 目录 1 炼油废水........................................................................................... 6 1.1 炼油废水的来源....................................................................... 6 1.2 炼油废水中的有害物质........................................................... 6 1.2.1 油类................................................................................. 6 1.2.2 耗氧有机物...................................................................... 6 1.2.3 难生物降解有机物.......................................................... 7 1.2.4 植物营养性物质.............................................................. 7 1.3 炼油废水的危害....................................................................... 7 2 炼油废水处理工艺........................................................................................................ 8 2.1 废水处理工艺流程简图........................................................... 8 2.2 废水处理工艺简述................................................................... 9 2.2.1 物化处理段...................................................................... 9 2.2.2 生化处理段(A/O 法)................................................ 10 3 系统各处理单元的应用原理与实际操作...................................................... 11 3.1 501 集水池............................................................................. 11 3.1.1 应用原理........................................................................ 11 3.1.2 实际操作........................................................................ 11 3.2 格栅泵房................................................................................ 11 3.2.1 实际操作........................................................................ 11 3.2.2 应用原理........................................................................ 12 4 3.3 调节罐区................................................................................ 12 3.3.1 调节罐的作用................................................................ 12 3.3.2 调节罐的液位控制操作................................................ 12 3.4 隔油池液位控制与收油操作................................................. 12 3.4.1 隔油池的液位控制........................................................ 12 3.4.2 隔油池的收油操作........................................................ 13 3.5 气浮池(涡凹气浮池和加压溶气气浮池) .......................... 13 3.6 生化池(A/O 法) ................................................................. 14 3.7 竖流式沉淀池......................................................................... 15 3.8 外排监测池与在线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