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印度

第三节印度
第三节印度

第三节印度

教学要求

1.学会运用文字和数字资料,说明印度人口增长的特点,以及人口过度增长与资源环境及经济发展的关系。

2.通过地图及图片的阅读与分析,能够解释印度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

3.借助阅读材料及地图,简单分析印度粮食生产由大量进口到自给有余的变化原因。

4.从印度的基本国情与工业部门今昔的变化中,简述其工业发展的过程及原因,初步树立一分为二的评价意识。

结构分析

选编本节内容是基于以下几点设计思想:(1)印度在古代文明、自然条件与经济发展及人口增长等方面的地理特点与我国具有可比性,极具借鉴意义;(2)教材没有“八股式”展示印度的各项地理内容,而是简明地选取了人口的过度增长、水旱灾害的频繁出现、粮食产量的巨大变化、工业部门的调整及迅速发展,这四大内容集中地反映了当今印度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的主要特征,这里特别突出了印度的现代人文地理特征;(3)树立人地协调观念,强化发展中国家能够赶上世界经济潮流、逐步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基本信念;(4)以上述地理知识为线索,以上述价值判断为指向,在本节的探究性学习过程中,着重培养地理思维能力,其中包括信息判断、现象对比、总结规律、原因分析、概括特征等项思维能力;培养理论联系实际、重在解释现实问题的应用能力;培养尝试和创造性地提出不同地理区域人地协调发展其变革之路的创新意识与能力。

内容点析

1.关于印度的人口问题

本段教材并没有面面俱到,广泛涉及印度人口的增长、分布、迁移及民族等问题,而是简明地抓住印度人口增长速度过快这一主要特点,纵向深入,以诱发学生去思考人口增长速度与资源、环境及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

确定这一主线后,教材采取了叙述与活动有机融合的呈现方式。课文并没有围绕着“世界第二人口大国”这一基本地理事实进行长篇大论,而把更大的教学空间和时间留给活动设计──研讨人口增长速度与其资源、环境及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目的是充分地展示出探究性学习的过程。本节的活动设计与过去地理教材的区别有以下几方面。(1)它没有像以往教材那样,直接给出印度人口过度增长及其对资源、环境及经济发展影响的结论。而是以递进设问的巧妙方式,引导学生从统计图表中获取印度的人口增长数值、判断递增或递减的特点及未来的变化趋势。必须指出的是,从统计图表中获取印度的人口增长数值,并不是要求学生记忆这些数字,其目的是通过信息的获取,产生自主性学习的动机与过程,并为分析印度人口增长的原因与前景打下基础。(2)教材以极其隐蔽的手法给出了20世纪70年代印度政府的人口控制政策及奖励计划;印度城乡居民在观念上的差异及计划的实施效果。虽然这段内容没有直接设问,但对学生分析印度人口高速增长的原因及进行人口增长趋势预测提供了线索与依据。(3)提供印度部分资源、产品总量和人均占有量的统计表,并给出众多的人口对印度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压力的讨论题,使学生在学

习过程中获得相关结论──印度资源丰富,但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无论是人均资源占有量,还是人均钢和粮食产量都有一定的差距。

本段教材力图达到以下能力培养与价值观念初步形成的教学目标。(1)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地理数据(印度人口已超过10亿)的识记能力。(2)印度人口增长图表──获取、提取、判断、分析信息的思维能力。(3)印度政府的人口政策与城乡居民的人口观念的材料──依据信息进行逻辑推理、分析人口过度增长的原因及据此进行人口增长趋势预测的思维能力。(4)印度的部分资源、产品总量和人均占有量统计表──运用已有的社会和生活经验去解释一个国家或区域的人口与资源及环境问题的应用和创新能力;初步树立人地协调的观念。

本段教材还涉及到了有关印度的一些基础知识。这些知识虽然不是重点内容,但其能力培养的基础性价值不容忽视。(1)读印度的地图,进行印度邻国的空间定位;了解印度地形类型的分布特点,为学习后面的粮食生产打下基础。此过程为读图形成地理空间形象思维能力及知识与能力迁移的培养提供了契机。(2)阅读材料又从时间维度入手,介绍印度的悠久历史、灿烂的文明,与空间维度的内容相融合,在恒河、印度河与农业文明、城市兴起等内容学习过程中,初步形成知识综合思维的意识及能力,逐步向能力的综合过渡。

2.关于水旱灾害频繁的问题

本段内容自始至终围绕着气候与灾害的关系这一主线展开,揭示了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课文明确地指出了:(1)印度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降水极不稳定以及受其影响水旱灾害频繁的事实,意在导出气候与气象灾害的因果关系;(2)水旱灾害给印度人民生产和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面对水旱灾害的巨大影响,印度人民采取因地制宜的对策,重在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及认同抗灾减灾任务的艰巨性。本段内容是建立在亚洲复杂的气候及孟加拉国(被淹没的土地)的基础之上的。

活动侧重印度水旱灾害的原因分析。(1)对照世界气候分布图,分析孟买各月的气温和降水分布统计图表,目的是判断和印证印度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的结论,强化地理事物全球分布规律与局部地区具体分布事实间的对应关系,引导学生对比分析东南亚与印度在降水集中程度上的差异(印度降水更加集中在6至9月)。从而培养学生读图提取、分析信息及概括特征的地理思维能力,以及加强地理学科内前后知识与能力关联的综合能力。(2)逐步深入地探究印度水旱灾害的原因。先从旱季和雨季的盛行风向入手,然后再从实际情况出发,分析西南季风来退的迟早和风力的强弱与印度水旱灾害的因果关系,以达到培养由表及里地剖析问题的思维能力、解释现实问题的应用意识与能力的目的。

3.关于自给有余的粮食生产问题

本段教材主要说明了以下几个问题。(1)印度因人口众多,成为粮食消费的大国。该要点揭示了这样两点推论──作为一个人口超过10亿的大国,印度国内粮食消费市场广阔;像印度和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必须实现粮食生产的自给自足,这是一个国家国民经济发展与对外贸易、国际政治与经济合作的基础。这对培养与形成学生历史地、发展地及宏观地认识和综合分析地理事物的思维方式是十分有益的,对学生在头脑中树立国际政治的意识与观念是十分重要的。(2)在人口增加过快、水旱灾害频繁及生产技术落后等原因的影响下,印度20世纪60年代以前需大量进口粮食。本要点虽然文字量极少,但呈现出了综合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影响因素、分析印度大量进口粮食原因的思维过程。(3)20世纪60年代以后,印度实行了绿色革命,改进了粮食生产技术,现在粮食已自给有余。本要点表明了绿色革命及生产技术的改进是发展中国家摆脱粮食生产困境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树立了发展中的人口大国是能够自己解决粮食生产问题的信念。(4)水稻和小麦是印度主要的粮食作物,产量均居世界前列。结合文字内容,教材在此处配合出

现了印度水稻与小麦的分布图,其目的一方面是展示印度粮食作物的空间分布,另一方面是为了在后面的活动中综合分析粮食作物的分布原因埋下伏笔。

此外,在课文中还插入了两段阅读材料,“绿色革命”一段解释了其具体内容,帮助学生认识科学技术对农业生产发展的巨大动力作用;“饮食习惯”一段对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能够激发学生联想我国南北方在自然条件及饮食习惯差异的动机,并比较不同地域饮食文化的异同。

在活动中,结合印度地形分布图与年降水量分布图,综合分析印度水稻和小麦分布的成因,以培养学生的推理、综合及分析等地理思维能力。系列设问中的第3小题是一道开放性与发散性极强的思维能力训练题,涉及到了中印两国水田的面积对比、两国水稻种植区的自然条件及灾害发生频度、袁隆平杂交水稻在世界的领先地位及推广程度、以及两国在水利化和化肥化及机械化水平的差异等方方面面的内容,极具能力培养价值。

4.关于发展中的工业

本段课文简明地介绍了印度工业发展变化的历程:(1)英国殖民统治时期,印度的传统工业部门主要是纺织业和采矿业;(2)独立以后,印度积极实施对外开放政策,努力推进科技人才培养的策略,使工业得到快速发展;(3)原有基础工业部门继续发展,同时在高科技领域成就突出。以上三点教材内容体现了下列教育功能──使学生认同发展中国家要赶超世界经济潮流就必须在宏观上实行对外开放,在微观上以计算机、航天及原子能等高新科技为突破口,带动其他产业的迅速发展的观念;正确处理好独立自主地发展本国经济与积极实施对外开放、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辩证关系;正确处理好发展基础工业与高新科技产业的辩证关系;通过印度经济发展途径的学习,培养学生由表及里地概括与归纳地理事物特点的思维能力。

在活动中,教材重点突出了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及树立发展中国家经济可以奋飞的信念。(1)以黄麻产区与加尔各答的麻纺织工业、以棉产区与孟买的纺织工业及铁锰矿区与加尔各答以西的钢铁工业为范例,“印度矿产资源、棉花、黄麻和工业的分布图”展示了工业中心应接近原料产地的推理训练过程,初步建立了企业要追求经济效益的基本意识。(2)力图通过活动中第2道思考题及阅读背景素材,使学生树立以下信念──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经济水平虽然还十分落后,人民生活还比较贫穷,但是未必什么产业都是落后的。像印度在核电技术及其应用、计算机软件产品开发及出口、航天技术及其应用等方面的突破,有力地说明了把握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机遇,抓住尖端领域技术与产品的研究和开发,并将技术应用在高新产业之中,向国际市场大力推广其产品,是发展中国家逐步赶上世界经济水平的最佳途径。当今我国确立的改革开放、科技为先的创新之路是十分正确的,被国外经济发展的范例证明是可行的,我们一定要借鉴不同国家的经济发展经验,坚定不移地沿着这条改革创新的道路走下去。

教学建议

【课时安排】

建议本节安排2~3课时。

【新课引入】

1.可以让学生回忆我国邻近的国家及其基本国情,思考下列问题。(1)与我国邻近的大国有哪几个?(2)其中与我国基本国情与经济发展状况极其相似的是哪一个国家呢?(3)关于印度你都了解哪些情况?说说看。(4)你是否能够归纳概括出印度最突出的自然与人文特点呢?

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教师总结并导入:(1)肯定、补充或纠正学生的结论;(2)归纳与说明在关于印度的大量地理信息中,最能反映其自身特点的是众多的人口、频繁的水旱灾害、自给有余的粮食生产及发展中的工业。

2.教师用录音机播放一段典型的印度电影插曲,然后提出问题。

(1)请判断这是哪一个国家的歌曲?

A.韩国流行歌曲B.俄罗斯民歌C.印度尼西亚歌曲D.印度民间歌曲

当学生无法得出正确答案时,教师应耐心地引导,让学生在“欢快、悠扬、激情”等方面做深入的判别。

(2)下列哪些描述是当今印度最主要的地理特征?

A.世界第二人口大国B.社会贫富差异很大C.水旱灾害频繁D.自给自足的粮食生产

这一问题可能会有不少学生出现选择错误,但正好为教师引入正题提供契机。

【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1.要求学生阅读图7.34“印度的地形”,说明印度位于我国的什么方位,以及喜马拉雅山、恒河平原和德干高原的位置。教师评价。

2.读图并思考印度人口增长状况的问题。教师可将教材中图7.35“印度人口的增长”制成投影片或重新绘制教学挂图,在课堂上使用。(1)目前印度人口已经超过多少亿?(2)50年间印度人口增长了多少倍?(3)从1950年开始,每间隔10年,印度净增人口数的变化趋势如何?

3.结合教材中的文字资料和数据统计资料,将学生分组并讨论下列问题。(1)谈谈你对印度人口未来增长趋势的看法。教师在总结与提升学生的结论时,既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因印度广大农村中农民的传统观念还十分强烈,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印度人口每年净增量会越来越大的趋势,又要使学生了解印度政府为推行计划生育所做的艰苦努力,使印度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已有所下降。用印度人口控制的艰巨性与希望并存的辩证观念去影响学生。(2)众多的人口对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压力。教师在总结与提升学生的结论时,既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印度自然资源(特别是耕地与水资源)的优势与工农业发展(粮食与钢铁生产)的成就,又要使学生了解因人口的激增,使印度无论是人均自然资源占有量,还是人均钢产量和粮食产量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都有较大的差距。从而得出人口的过度增长对一个国家的资源、环境及经济发展会产生负面影响的结论。

【水旱灾害频繁】

1.引导学生阅读图6.10“亚洲气候分布”和图7.38“孟买年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并思考:(1)印度属于哪一种气候类型?(2)其气候的特点是什么?(3)与东南亚地区相比,其降水更加集中在几月

份?教师在上述问题的小结过程中,应注意突出学生从图像中提取与概括信息的准确性及口头表述的清晰程度,做到及时肯定与及时纠正。

2.引导学生阅读图7.39“南亚1月风向”和图7.40“南亚7月风向”,分析下列问题。(1)思考教材第37页活动2的第(2)项,并填表。(2)判断印度降水量年际间的稳定性。从而得出降水量过于集中,且年际间变化极大,导致水旱灾害频繁的结论。

3.结合一些印度抗洪抗旱工程的图片,教师应讲解印度人民为抗灾自救所做的积极努力,同时指出这些工程还远远不能满足抗灾的需求,任务十分艰巨,但人类抵御自然灾害的目的一定能够达到。

4.让学生思考:借助印度水旱灾害频繁的国情,联想我国水旱灾害的特点。

【自给有余的粮食生产】

1.让学生分组讨论下列问题。(1)印度政府为什么十分重视粮食生产?(2)印度在20世纪60年代之前,粮食生产不能自给的原因是什么?(3)印度在20世纪60年代之后,粮食迅速增长的突破口在哪里?教师在总结归纳时应注意上述问题的综合性分析。

2.指导学生阅读图7.41“印度水稻和小麦分布”以及图7.42“印度年降水量分布”,并分析粮食作物的分布与降水量的地区分布、地形分布的一一对应关系。

3.要求学生认真阅读39页的“阅读材料”,并思考下列问题。(1)对比我国南北方在饮食习惯方面的差异。(2)对比我国与印度在南北方饮食习惯方面的异同。在第二个问题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细致地比较差异,如两国北方地区在面食制作方面的不同。

【发展中的工业】

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39页,思考下面表格中的比较项目,填写表格内容。关于英国统治时期印度工业部门单一性的分析,教师应加以启发,主要是英国出于本国经济发展的需求,对印度工业的严格控制;印度当时科技水平的落后状况。

印度独立前后工业部门与形成原因的比较表

2.指导学生阅读图7.43“印度矿产资源、棉花及黄麻与工业的分布”,思考钢铁、棉纺织和麻纺织工业分布与原料产地之间的供应关系以及合理性。这里不应过分强调对原料产地和工业中心地名的记忆。

3.播放关于核电站、计算机软件研制与生产过程及卫星发射过程的录像片,并讨论下列问题。(1)核电工业、计算机软件业及航天工业是传统工业还是高新技术产业呢?(2)贫穷落后的国家就永远贫穷落后吗?阅读教材第40页最后三段的有关材料,并谈谈你的感想。(3)有一种观念认为,发展中国家要赶超世界经济潮流就必须在宏观上实行对外开放,在微观上必须以计算机、航天及原子能高新科技为突破口,带动其他产业的迅速发展。你同意这一观点吗?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七章第三节 印度 教案

第三节印度(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知道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2.通过读图了解地形, 气候同农业生产的关系。 重点 农业发展与人口的压力。 教学准备 1. 学生收集有关印度资料,准备课堂发言。 2. 有关印度音乐,舞蹈的录像. 教学过程 一、文明古国 [导入] 展示有关印度音乐,舞蹈及宏伟建筑。让同学思考:这是那个国家?再请同学说说有关印度的古文明。 [学生活动]读南亚地形图回答:哪个国家占有印度河平原?(巴基斯坦)。哪个国家占有德干高原的大部份?(印度)。哪个国家位于恒河三角洲?(孟加拉国)。请同学说说印度地形分布特点。 二、印度人口问题 学生:读印度人口的增长图。每隔10年印度人口增长数。(发现1981年至1990年人中增长2.6亿1991年至2019年人口增长1.6亿) 教师:出示印度资源、产品的总量和人均占有量表。引导学生讨论丰富的资源和产品为什么还是不能满足人们所需?(结论:急剧增长的人口抵消了取得的成果,给农业造成很大压力) 三、地形、气候同农业节 教师:播放课件印度的洪灾印度的旱灾 [学生活动]读孟买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观察出雨季月月。盛行从洋吹来的季风。再观察旱季月至次年月。盛行来自的季风。 [小结]印度东北部为西南季风迎风坡形成多雨中心。乞拉朋齐最为典型。 [教师]判断东北季风与西南季风哪个对印度农业影响大?为什么? [学生讨论对比、回答]西南季见对农业影响很大。因为西南季风来自热带海洋带来丰沛降水。 [教师]问印度的水旱灾害与西南季风变化有何关系? 引导学生读图、思考讨论、回答(风势弱,来得晚,退得早------旱灾。风势强,来得早,退得晚------水灾) 展示课件:印度家庭在用餐了解印度饮食习惯。 [作业] 搜集有关印度风土人情的文章或图片等资料,在班里举行一个小型展览。第七章第三节印度(第2课时) 谭万新高龙中学 教学目标页 1 第 1、读图分析印度气候特点,及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 2、根据地图和资料分析印度气候类型及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为以后的生活服务。

南亚与印度练习(区域地理复习)复习课程

南亚与印度练习(区 域 地理复习)

第三节南亚与印度 2015.3.10 (2011年北京模拟)如图为受到不同程度的海平面升高影响的孟加拉国土地 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导致海平面上升的主要原因有( ) ①酸性气体排放量增加 ③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 A. ①② B.①③ A. 更适于港口的建设 B. 土壤盐碱化程度加重 C. 气候趋于温和湿润 (2011 年济南模拟)读“印度示意图”,回 答3~4题。 3. 图示农作物分布区的农作物是( ) A. 小麦 B. 棉花 C.黄麻 D.水稻 4. 以技术密集型为主的新兴工业区是 A. a 工业区 B.b 工业区 C.c 工业区 D.d 工业区 (2012年成都月考)印度半岛受季风影响,降水空间分布很不均衡。东北部 山区年雨量3 000 mm 以上;西北部为干旱区,年雨量在250 mm 以下。大部分地 区夏季来得 2.海平面上升使孟加拉国沿海地带( D.土壤中水分增多,肥力增强 ②臭氧层被破坏 ④毁林 C.②③ D.③④ )

早,全年最高温出现在夏至前。下表为印度半岛某都市的气候统计资料。据此回答 5~6题。 5. 下列对印度半岛气候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3~5月日照强烈②6~9月云量多③10~12月湿度大④1~2月吹西南季风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6. 印度西北部气候干旱的最主要原因是() A.高山屏障 B. 沿海有上升洋流 C.深居内陆 D. 终年受干燥的大陆气团影响 (2012年三原模拟)如图是南亚地区旱涝灾害分布图。读图,回答7~8题 7. 图示区域旱涝灾害严重的主要自然原 因是() A. 纬度低,蒸发量大 B. 植被稀少,涵养水源能力差 C. 季风气候,降水变率大 D. 湖泊少,对径流量调节能力差 8. 图中甲所在国家的水稻主要分布在 A. 德干高原西北部 B. 半岛沿海地区及东北部平原 C. 德干高原中部 D. 西北部印度河流域 (2011年高考原创题)下图为某跨国公司对部分国家使用该公司某种产品的 普及率所做的调查统计图,经过调查,该跨国公司决 定在中国和印度投资建厂。据此回答9~10 题。 9. 选 择在中国和印度建厂的主要原因是() ①接近原料和零部件产地②水源、动力充足 ③劳动力丰富且成本低④市场前景广阔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0. 中国和印度是世界上两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印度的国土面积比中国小,但耕地面积比中国大,其根本原因是() A.两国的人口分布状况不同 B. 两国的地形构成不同 C. 两国的水热组合状况不同

第七章第三节印度教案

第三节印度 【课程标准】 在地图上找出该地区的位置、范围、国家首都,读图说出该国地理位置特点;运用地形图和地面剖面图,归纳该地区地势以及地形特点,解释地形与当地人类活动是关系;运用图标说出当地气候特点以及气候对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运用地形图说明该地区城市分布的影响;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指出该地区对当地或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举例说明当地发展旅游业的优势;运用资料描述改地区有地理特色的文化习俗。 【学习内容与学情分析】 课程标准要求从世界范围内选学部分大洲、地区、国家,旨在使学生通过认识所学区域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主要特征,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区域地理的基本方法。学习认识国家的内容: 1、在地图上指出某国家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2、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概况某国家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 3、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联系某国家自然条件特点,简要分析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 4、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某国家的种族和人口等人文地理要素的特点。 5、举例说明某国家与其他国家在经济、贸易、文化方面的联系。 【学习目标】 1、对照地图和课文,说出印度的地理位置,学会在地图上指出某国家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2、运用资料分析印度的人口特点以及人口众多的优势和劣势,学会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某国家的人口特点。 3、对照印度的水稻和小麦分布图、地形图、降水分布图,找出印度水稻、小麦分布与降水、地形的对应关系,学会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联系某国家自然条件特点,简要分析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 4、阅读课文和其他资料,了解印度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现状,学会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简要分析某国家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以及某国家与其他国家在经济方面的联系。 【评价设计】 1、3指图检查; 2、 3、4文字表述

南亚与印度练习(区域地理复习)复习课程

南亚与印度练习(区域 地理复习)

第三节南亚与印度2015.3.10 (2011年北京模拟)如图为受到不同程度的海平面升高影响的孟加拉国土地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导致海平面上升的主要原因有( ) ①酸性气体排放量增加②臭氧层被破坏 ③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④毁林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海平面上升使孟加拉国沿海地带( ) A.更适于港口的建设 B.土壤盐碱化程度加重 C.气候趋于温和湿润 D.土壤中水分增多,肥力增强 (2011年济南模拟)读“印度示意图”,回 答3~4题。 3.图示农作物分布区的农作物是( ) A.小麦 B.棉花 C.黄麻 D.水稻 4.以技术密集型为主的新兴工业区是 A.a工业区 B.b工业区 C.c工业区 D.d工业区 (2012年成都月考)印度半岛受季风影响,降水空间分布很不均衡。东北部山区年雨量3 000 mm以上;西北部为干旱区,年雨量在250 mm以下。大部分地区夏季来得早,全年最高温出现在夏至前。下表为印度半岛某都市的气候统计资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气温 24.5 24.8 26.9 28.6 30.1 29.1 27.7 27.3 27.7 28.7 28 26.2 (℃) 雨量 0.8 0.8 0.3 1.6 8.9 581 701 459 269 56 16 4.4 (mm) 5.下列对印度半岛气候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3~5月日照强烈②6~9月云量多③10~12月湿度大④1~2月吹西南季风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6.印度西北部气候干旱的最主要原因是( ) A.高山屏障 B.沿海有上升洋流 C.深居内陆 D.终年受干燥的大陆气团影响 (2012年三原模拟)如图是南亚地区旱涝灾害分布图。读图,回答7~8题。 7.图示区域旱涝灾害严重的主要自然原 因是( ) A.纬度低,蒸发量大 B.植被稀少,涵养水源能力差 C.季风气候,降水变率大 D.湖泊少,对径流量调节能力差 8.图中甲所在国家的水稻主要分布在 A.德干高原西北部 B.半岛沿海地区及东北部平原 C.德干高原中部 D.西北部印度河流域 (2011年高考原创题)下图为某跨国公司对部分国家使用该公司某种产品的普及率所做的调查统计图,经过调查,该跨国公司 决定在中国和印度投资建厂。据此回答9~10 题。 9.选择在中国和印度建厂的主要原因是( ) ①接近原料和零部件产地②水源、动力充足 ③劳动力丰富且成本低④市场前景广阔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0.中国和印度是世界上两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印度的国土面积比中国小,但耕地面积比中国大,其根本原因是( ) A.两国的人口分布状况不同 B.两国的地形构成不同 C.两国的水热组合状况不同 D.两国的农业结构不同

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七章《第三节 印度》教案 新人教版

山东省荣成市第三十二中学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三节印度》教案新人 教版 一、出示课题: 今天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我国西南的邻国-----印度,它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也是南亚面积最大的国家。 二、展示学习目标: 三、要认识一个国家或地区,我们首先来了解它的地理位置,请同学们打开课本32页,地图册16页完成学案中的自主学习一。 四、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 1、地理位置:半球位置: 经纬度位置:指出穿过印度的重要纬线:北回归线指出所在的温度带。 海陆位置: 2、首都:新德里 邻国:北邻中国,尼泊尔,不丹。东北与孟加拉国、缅甸接壤,西北与巴基斯坦毗邻,东南、西南分别与斯里兰卡、马尔代夫隔海相望。 3、印度的地形分布:北部山地(喜马拉雅山脉),中部平原(恒河平原),南部高原(德干高原) 地势特点:南北高,中间低。 4、印度的人口特点:一、人口众多,居世界第二位。二、目前增长速度较快。 为了控制人口数量,印度政府推行控制生育计划,阅读材料。 五、那众多的人口是好还是不好呢?有它的优势也有缺点。下面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学案中合作探究一的两个问题。 第一题:优势1:劳动力丰富,价格低廉 优势2:消费群体庞大,消费市场广阔。 第二题:说明人口众多,不仅人均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较少,影响粮食供给,而且还导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严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影响经济的发展。 六、印度是世界人口第二大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是一个农业大国,一个国家农业的发展对环境的依赖主要表现在地形和气候两方面。 那印度的气候有什么特点呢?它对农业的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是什么呢? 请同学们独立完成自主学习二 七、我们一起来交流总结一下: 1、印度的气候类型,特点 2、印度夏季(7月)的风向,西南季风,从印度洋上带来了丰富的水汽,降水丰沛。 印度冬季(1月)的风向,东北季风,从陆地吹向海洋,气流干燥,降水稀少。 3、印度的自然灾害是水旱灾害。 展示图片 原因:西南季风的不稳定,有的年份来得早,退得晚,风力强盛就会出现洪灾;有的年份来得晚,退得早,风力不足,就会出现旱灾。 4、印度的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和小麦。 二者产量均居世界前列,众多的人口,使得印度成为粮食消费大国。频繁的水旱灾害使印度的粮食生产很不稳定,在很长时间印度每年需要进口大量的粮食,在20世纪60年代,先后实行了两次“绿色革命”改进了粮食生产技术,粮食供应状况得到改善。阅读“两次绿色革命” 八、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印度粮食生产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请同学们完成合作探究二 交流归纳

人教版七地下第七章第三节《印度》知识梳理

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 第三节《印度》 首都:新德里著名的建筑:泰姬陵 1、地理位置 (1)海陆位置:位于亚洲的南部,南邻印度洋,东临孟加拉湾,西临阿拉伯海。 (2)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10°N~30°N,属于热带和亚热带。 (3)相对位置:北临中国(与我国有不连续疆界)、尼泊尔、不丹,东北与孟加拉国、缅甸接壤,西北与巴基斯坦毗邻,东南、西南分布与斯里兰卡、马尔代夫隔海相望。是南亚面积最大的国家。 2、人口:印度人口超过了12亿,目前仅次于中国,居世界第二位,人口增长速度较快。 3、自然环境 (1)印度地形分布特点:南亚自北往南,分为明显的三大地形区。北部为喜马拉雅山地,中部为恒

河平原,南部为德干高原。地势整体上由北至南呈现“高-低-高”的变化。 (2)气候: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气候特点:全年高温,降水分旱雨两季。降水的变化主要受到西南季风的影响。 (3)印度水旱灾害频繁:原因是西南季风不稳定,降水量的时间分配不稳定。来得早退得晚,风力强,形成水灾;来得晚退得早,风力弱,形成旱灾。 (4)河流:印度的母亲河是恒河,自西北向东南流入孟加拉湾。 4、粮食生产 (1)粮食作物:水稻和小麦 (2)作物分布:深受地形和气候的影响 (3)生产现状:受水旱灾害的影响而不稳定。 (4)粮食增长:得益于两次的“绿色革命”,粮食已经自给有余。 (5)主要经济作物有棉花(德干高原西北部)、黄麻(印度半岛东北部)、茶叶(东北部喜马拉雅山南坡)。最大麻纺织工业中心为加尔各答,最大棉纺织工业中心是孟买,其中孟买还是印度最大的港口。 5、宗教与文化 南亚是一个宗教复杂的地区,印度主要信奉印度教,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主要信奉伊斯兰教,斯里兰卡和尼泊尔主要信奉佛教。

008南亚和印度复习学案

008南亚和印度复习学案 世界地理分区和主要国家《第三节南亚和印度》导学案课程标准 1、能够在地图上指出南亚的地形区、河流、平原和岛屿的位置; 2、能够根据气候要素的统计图表、数据,来分析说明南亚气候成因和差异,以及气候差异与农业地域类型的关系; 3、能够对印度的农业类型和分布进行农业区位的综合分析; 4、能够以班加罗尔为例,分析新兴工业区形成的区位。考纲要求 1、南亚次大陆的位置和地形特点;南亚季风气候的成因;南亚主要河流的水文特征; 2、南亚的人口问题; 3、印度的主要资源、工农业发展状况;印度主要自然灾害。 【导学练习】 一、南亚 1、概述: (1)位置:①经纬度位置:经度范围 ~ ,纬度范围 ~ ;②海陆位置:亚洲,山与洋之间;东临湾,西临海。因板块漂移而至,故称;(2)范围:包含半岛、岛、群岛等。 国家和地区:内陆国:

(首都: )、(首都: )临海国: (首都: )、(首都: )、(首都: )、岛国: (首都: )、(首都: )地区: (3)居民:该地区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有: 、、。、主要信奉印度教,斯里兰卡、不丹主要信奉,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主要信奉伊斯兰教。是教和教的发源地。 [课堂练习]填图:(按要求将空白图补充完整)(1)海洋:印度洋、孟加拉湾、阿拉伯海、印度半岛(2)国家:印度(南亚面积最大的国家)、孟加拉国(达卡)、巴基斯坦(伊斯兰堡)、尼泊尔(加德满都)、锡金(甘托克)、不丹(廷布)、斯里兰卡(科伦坡)、马尔代夫(马累)、克什米尔地区(3)地势:喜马拉雅山脉、印度河平原、恒河平原、德干高原、塔尔沙漠(4)城市:新德里(印度首都)、孟买(印度最大海港和棉纺织中心)、加尔各答(麻纺织中心、海港、印度人口最多的城市)、班加罗尔(全国第三大城市)

第三节印度

印度 1.读图归纳 读图7.16,归纳印度的海陆位置;在图7.17中填注孟加拉湾、阿拉伯海,归纳印度的纬度。 2.绘画填空 请按要求读图、绘图,并概括印度的地形特点。 (1)读图7.18,用红色笔在图7.19中描画印度轮廓,并标出首都新德里。 (2)在图7.19中用彩笔绘出喜马拉雅山脉的山脉线。 (3)印度的地形区分为北部_______、中部______、南部________三部分。 (4)自己设计图例在图7.19中画出三类地形分布简图。

3.读图分析 读图7.20和图7.21,分析印度的气候特点、容易发生的自然灾害及其治理措施。 (1)识气候 气温:全年气温在______________℃以上,特点是终年_____________。 降水:印度6-9月降水_________,10月-次年5月降水_________,特点是降水分_______两季。 气候类型:属于________气候。 (2)看影响

(3)找措施 4.读图归纳 读图7.22,预测两国人口变化趋势,分析可能带来的人口问题及解决措施。 (1)未来印度的人口会超过中国吗?如果会,可能出现在哪一年? (2)中国、印度都是人口大国,人口众多会带来哪些问题?对此你有什么建议? 5.图释导学 根据图示资料分析印度软件外包产业发展条件及其在世界上的地位,初步分析其与全球经济之间的关系。 (1)读图7.23,提取相关信息,判断世界上软件外包产业位居前两位的

国家名称。 (2)读图7.24,印度外包收人增速与全球GDP增长率之间有什么关系?体现了当今世界经济的什么特点? (3)阅读资料“印度软件业发展的优势条件”,思考我们从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资料:印度软件业发展的优势条件

第七章第三节 《印度》练习题

第三节印度 一、选择题 1.印度最重要的河流是( ) A.恒河B.布拉马普特拉河C.红河D.印度河 2.下列关于印度自然地理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北部是山地,中部是平原,南部是高原B.全国都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多雨C.恒河流人阿拉伯海D.印度东临阿拉伯海,西临孟加拉湾3.印度大部分地区的气候是( ) A.温带大陆性气候B.热带雨林气候C.亚热带季风气候D.热带季风气候4.给印度带来丰沛降水的季风是( ) & A.6—9月盛行的西南季风B.6—9月盛行的东南季风 C.10一次年5月盛行的东北季风D.10一次年5月盛行的西南季风 5.下列情况中,易形成印度水灾的原因是( ) A.东北季风来得晚或退得早B.西南季风来得晚或退得早 C.东北季风来得早或结束晚D.西南季风来得早或结束晚 6.印度的主要粮食作物是( ) A.小麦、玉米B.水稻、玉米C.小麦、谷子D.水稻、小麦 7.印度最大的麻纺织中心是( ) A.加尔各答B.新德里C.孟买D.班加罗尔 8.印度水稻主要分布在( ) ? A.恒河上游地区B.阿拉伯海的西岸 C.德干高原西北部D.德干高原东北部和恒河中下游地区 9.印度农产品的产量很大,而出口量很少,其原因是( ) A.工业发达,农业原料消费多B.畜牧业发达,饲料需求大 C.人口众多,消耗农产品多D.环境污染严重,农产品质量不合格 10.以下关于印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独立后大量引进国外人才,发展本国工业 二、综合题 B.钢铁、机械、化学和纺织工业具有一定的规模 C.印度是世界第一软件大国 ( D.印度是个贫穷落后的国家,所以几乎没有高科技工业 二、综合题 11.读印度略图7-8,回答下列问题: (1)把图中代号所表示的地理事物名称填在下面相应的 空格上: 邻国名称:① ②③ ④ 河流名称:⑤ 地形区名称:⑥

第三节印度说课稿

第三节《印度》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这一课题选自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的第七章第三节。本节教材属于世界地理分区部分。“印度”一节是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中特别选择的一个与我国有着许多共同点的国家,本课内容是根据九年义务教育中学地理教学计划和新大纲编写的,以环境—资源—人类活动为线索,正确阐明人地关系。全节内容拟安排2课时,本节为第1课时。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之前已学过东南亚、日本等国家的知识,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具备基本的读图能力及从地图和各种统计图表提取、分析、归纳地理信息的能力,但是由于知识面不够宽,信息来源有限,看问题的层次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课程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够利用地图说明印度的地理位置、地形特征。 2.知道印度的人口数量及人口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印度的地理位置、地形和气候的学习,能初步学会对一个国家的地理条件进行综合评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印度人口问题的严重性,进一步懂得人类必须自觉控制人口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印度的地理位置及地形特征 难点:印度的人口数量及人口问题 (五)教材处理 为使学生的学习思路更有条理,在处理第一个框题“世界第二人口大国”时,将人口、位置、地形分解成小的知识点,先突出进行位置、地形因素的分析,再讲解印度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与我国进行比较),顺理成章地进入气候特征—水旱灾害频繁的热带季风气候的相关教学,并为第二课时中“粮食生产”的学习做铺垫。 二、说教法 1.教法:参与式开放型教学——设置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动脑、动口、动手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创新能力,充分学习。多媒体教学能具体、深入地展现相关的地理事物和现象,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2.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分析,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加大课堂教学力度,提高教学效果。 三、说学法 (1)读;培养学生阅读地理课文和地理插图的习惯和能力,正确掌握阅读插图的步骤和方法—图文结合读。 (2)思:即思考,通过教师提问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达到学习的要求。

第三节印度

高青二中初一地理导学案 课题:第三节古代文明古国——印度(第一课时) 课型:新授主备:付飞飞时间: 学习目标 1、运用地图描述印度的地理位置,归纳其特点和优越性。 2、运用图文资料说明印度人口增长的特点,以及人口众多的优势和劣势,理解人口增长与资源环境、经济发展的关系。 3、运用地图归纳印度地形地势特点及产生的影响。 4、运用图文资料归纳印度的气候类型及特征,分析印度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 5、体会地理位置以及各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对经济发展安生的影响。 重难点 1、归纳印度旱季雨季的形成于原因及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 2、体会地理位置以及各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对经济发展安生的影响。 学习过程: 【探究学习1】初识印度——印度的地理位置 1、在区域地理学习中,我们一般从哪些角度去描述区域的位置? 2、如何简明扼要的描述某区域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3、利用地图描述印度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包括邻国)。(做好关键标记) 4、归纳印度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特点,并思考其具有哪些优越性。 【探就学习2】走进印度——印度的自然环境 (一)地形分析: 1、在印度地形图中找出主要地形区,并归纳印度的地形特点? 2、思考:印度的地形特点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二)地势特点: 思考:可以通过哪些方法来判读区域的地势特点? 2、利用印度地形图描述印度的地势特点,并说明判断依据。 (三)河流 1、在图中标画印度主要的河流,找出印度最大的河流。 2、说出印度主要河流的流向及影响因素。

3、思考:恒河是印度最大的河流,也是对印度人们的生活影响最大的河流,说一说它对印度人民的生产和生活产生了什么影响? 提升:以印度为例分析,区域的地形地势特点会对当地的气候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四)气候分析 1、从亚洲气候分布图上查找印度的气候类型。P10 2、读孟买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归纳分析印度的气候特征及形成原因。P35 【小组合作探究】—— 印度的旱季雨季的形成与水旱灾害 (一) 阅读P35图文;分析旱季与雨季的形成条件,归纳其原因 结论:旱季雨季形成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二) 参考P36图文分析洪灾与旱灾的形成条件,归纳其原因 结论:水旱灾害频繁 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三)、出谋划策:对于印度的水旱灾害频繁的问题,请设计治理的方案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三节印度知识点总结整理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三节印度知识点整理 1.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我国西南面有一个世界文明古国——印度。印度是南亚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印度的科技发展水平和军事实力地位也居南亚首位。印度是南亚唯一掌握一箭十星卫星发射技术的国家。 ⑴地理位置 ①纬度位置:绝大部分位于10°N和30°N之间的低纬度地区,主要位于热带和亚热带 ②海陆位置:印度位于亚欧大陆南部,西临阿拉伯海,东濒孟加拉湾,南到印度洋 ⑵印度的邻国 印度北邻中国、尼泊尔、不丹,东北与孟加拉国、缅甸接壤,西北与巴基斯坦毗邻,东南、西南分别与斯里兰卡、马尔代夫隔海相望 2.印度的地形及河流 ⑴地形 印度地形自北往南可分为三部分: ⑵河流

恒河:大部分在印度境内,下游流经孟加拉国,注入孟加拉湾 3.人口 ⑴人口数量 印度是南亚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2011年,印度人口达到12.1亿,仅次于中国,居世界第二位。 ⑵人口问题: 印度人口数量多,目前,人口还在以较快的速度增长。众多的人口,较快的增长速度,给印度的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印度的耕地、水等自然资源丰富,工农业为生产的发展速度也很快,但是因人口激增,使印度的人均资源占有量远低于世界人均占有量。 ⑶解决措施 人口问题已成为印度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20世纪70年代,为了控制人口数量,印度政府开始推行控制生育计划,鼓励一对夫妇只要两个孩子。政府对不多于两个孩子的夫妇在就业、教育、住房和医疗等方面给予照顾,退休后提供退休金。但是,该政策只在城市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在广大的农村,多生子女现象依然非常普遍。 4.热带季风气候与粮食生产 ⑴气候 印度绝大部分地区处于热带和亚热带,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一年明显地分为旱、雨两季。

2019高中地理刷题首选卷区域地理第3章世界地理分区和主要国家第三节南亚—印度练习(含解析)

第三节南亚—印度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4分,共44分) 【夯基础】 读南亚区域示意图,回答1~3题。

1.南亚与我国相邻的内陆国是( ) A.①国 B.②国 C.③国 D.④国 答案 C 解析南亚与我国相邻的内陆国有尼泊尔和不丹,③是尼泊尔,其他三个国家都临海。2.关于四国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印度河是①国最主要的河流 B.②国主要是热带季风气候 C.③国地势较高 D.④国软件工业最发达 答案 C 解析①是印度,印度河主要流经巴基斯坦,印度最主要的河流为恒河。②是巴基斯坦,以热带沙漠气候和高原山地气候为主。③是尼泊尔,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坡,地势较高。④是孟加拉国,在南亚国家中,印度的软件工业最发达。 3.④国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的主要原因有( ) ①降水量的季节变化大②国家贫困,水利设施差 ③地势低平,排水不畅④气温高,山地冰川融化量大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①③ 答案 D 解析读图可知,④国为孟加拉国。该国属于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洪涝灾害多发。 读印度示意图,回答4~6题。

4.20世纪90年代以来,印度承接的软件外包业务约占全球软件外包市场的三分之二,被形象地称为“世界办公室”。印度发展信息技术服务外包产业的优势有( ) ①人力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低②煤、铁等矿产资源丰富③英语普及,信息技术发展较早④纺织、钢铁等工业发达 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 答案 C 解析信息技术服务外包产业技术要求较低,劳动力数量需求较多。印度是人口大国,人力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低;印度英语普及,信息技术发展较早。 5.班加罗尔是印度重要的工业中心之一,其主要的工业类型和分布组合正确的是( ) A.技术导向型工业—c B.技术导向型工业—b C.市场导向型工业—c D.原料导向型工业—b 答案 A 解析位于德干高原南部的班加罗尔是印度的新兴工业区,以技术导向型工业为主。6.图示农作物分布区的农作物是( ) A.小麦 B.棉花 C.黄麻 D.水稻 答案 D 解析图示地区的农作物主要分布在沿海平原地区以及恒河流域地区,所以为水稻。 【强素能】 读世界某区域图,回答7~9题。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世界地理南亚和印度导学案(无答案)

课 题 第四章 世界地理分区和主要国家 《第三节 南亚和印度》导 学案 学 科 地 理 课 时 2 页 数 6 设 计 者 使用时间 课程标准 1.能够在地图上指出南亚的地形区、河流、平原和岛屿的位置; 2.能够根据气候要素的统计图表、数据,来分析说明南亚气候成因和差异,以及气候差异与农业地域类型的关系; 3.能够对印度的农业类型和分布进行农业区位的综合分析; 4.能够以班加罗尔为例,分析新兴工业区形成的区位。 考纲要求 1.南亚次大陆的位置和地形特点;南亚季风气候的成因;南亚主要河流的水文特征; 2.南亚的人口问题; 3.印度的主要资源、工农业发展状况;印度主要自然灾害。 【导学练习】 一、南亚 1.概述: (1)位置: ①经纬度位置:经度范围 ~ ,纬度范围 ~ ; ②海陆位置:亚洲 , 山与 洋之间;东临 湾,西临 海。因板块漂移而至,故称 ; (2)范围:包含 半岛、 岛、 群岛等。 国家和地区:内陆国: (首都: )、 (首都: ) 临海国: (首都: )、 (首都: )、 (首都: )、 岛 国: (首都: )、 (首都: ) 地 区: (3)居民:该地区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有: 、 、 。 、 主要信奉印

度教,斯里兰卡、不丹主要信奉,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主要信奉伊斯兰教。是教和教的发源地。 2.自然环境特征: (1)地形:北部为山地,中部为平原和平原以及世界上最大的三角洲, 南部为高原,两侧有山脉和山脉。(北部为亚欧板块与板块的碰撞挤压处,喜马拉雅山即为板块隆起形成) (2)水文: ①河:源于我国西藏狮泉河,流向西南,流经(国家)注入海; ②河:源于山南麓,流向东南,流经(国家)和(国家)注入湾。 ③河:源于中国喜马拉雅山北坡,在中国叫江,在南亚与河汇合,注入 湾。 (3)气候:主要气候类型:A 、B 、C ;全年分旱、雨两季, 雨季为月,旱季为月,旱季又分为凉季 (月~ 月)和热季(月~ 月)。冬季盛行 风(成因:____________________),夏季盛行风 (成因:)。因为夏季风不稳定, 导致降水的变化大,多旱涝灾害。当夏季风 或或时,降水少,造成旱灾;当 夏季风或或时,降水过多,造成 水灾。另外,部沿海和部降水较多,因为与西 南夏季风的迎风坡,多雨。该地东北部由世界“雨 极”是。自然带:主要有带和 带。但德干高原上以热带草原景观为主,因为 山和山阻挡来自的进入高原内 部,使内部常年高温少雨。 【课堂探究】 巴基斯坦境内热带沙漠气候的成因? 二、印度 1.概况——居民: (1)民族:是一个国家,有 个大民族,和许多小民族,其中人数 最多的是印度斯坦组; (2)语言:为国语,与英语同为 官方语言; (3)宗教:大多数信仰教,少数 信仰教; (4)人口:人口总数为世界第二,人口 增长很快。未来将会在人口总数上赶 上中国(如右图)。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三节 印度 教案

第三节印度(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2.通过读图了解地形, 气候同农业生产的关系。 重点 农业发展与人口的压力。 教学准备 1. 学生收集有关印度资料,准备课堂发言。 2. 有关印度音乐,舞蹈的录像. 教学过程 一、文明古国 [导入] 展示有关印度音乐,舞蹈及宏伟建筑。让同学思考:这是那个国家?再请同学说说有关印度的古文明。 [学生活动]读南亚地形图回答:哪个国家占有印度河平原?(巴基斯坦)。哪个国家占有德干高原的大部份?(印度)。哪个国家位于恒河三角洲?(孟加拉国)。请同学说说印度地形分布特点。 二、印度人口问题 学生:读印度人口的增长图。每隔10年印度人口增长数。(发现1981年至1990年人中增长2.6亿1991年至2019年人口增长1.6亿) 教师:出示印度资源、产品的总量和人均占有量表。引导学生讨论丰富的资源和产品为什么还是不能满足人们所需?(结论:急剧增长的人口抵消了取得的成果,给农业造成很大压力) 三、地形、气候同农业节 教师:播放课件印度的洪灾印度的旱灾 [学生活动]读孟买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观察出雨季月月。盛行从洋吹来的季风。再观察旱季月至次年月。盛行来自的季风。 [小结]印度东北部为西南季风迎风坡形成多雨中心。乞拉朋齐最为典型。 [教师]判断东北季风与西南季风哪个对印度农业影响大?为什么? [学生讨论对比、回答]西南季见对农业影响很大。因为西南季风来自热带海洋带来丰沛降水。 [教师]问印度的水旱灾害与西南季风变化有何关系? 引导学生读图、思考讨论、回答(风势弱,来得晚,退得早------旱灾。风势强,来得早,退得晚------水灾) 展示课件:印度家庭在用餐了解印度饮食习惯。 [作业] 搜集有关印度风土人情的文章或图片等资料,在班里举行一个小型展览。 第七章第三节印度(第2课时) 高龙中学谭万新 教学目标 1、读图分析印度气候特点,及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 2、根据地图和资料分析印度气候类型及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

南亚和印度学案答案

业精于勤,荒于嬉;形成于思,毁于随。 1 第 二 篇 世 界 地 理 第三节 南 亚 备课教师:魏 华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南亚的位置、范围及季风气候。 2.印度的地形、气候及工农业发展特点。 二、学习重点 1.“南亚次大陆”与“南亚”的范围有什么不同? 从喜马拉雅山脉西段和中段的南侧到印度洋之间的广大地区,称为南亚。由于喜马拉雅山脉把南亚跟亚洲其他地区隔开,使南亚在地理上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所以又把南亚大陆部分称为南亚次大陆,它仅指大陆上的五个国家。 2. ①喜马拉雅山是怎样形成的? 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相碰撞隆起而形成的 ②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缝合线在何处? 雅鲁藏布江谷地 ③印度河为什么位于巴基斯坦? 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原来为一个国家,是英国的殖民地,1947年英占领区宣布独立,成立了印度(居民多信仰印度教)和巴基斯坦(居民多信仰伊斯兰教),巴基斯坦分为东巴基斯坦和西巴基斯坦,东巴基斯坦于1971年独立,成为孟加拉国。 三、学习难点 1.南亚季风与北印度洋季风洋流有何关系? 北印度洋季风洋流是受南亚季风的吹拂而形成的。7月北印度洋面吹西南季风,海水向东流,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1月北印度洋面吹东北季风,海水向西流,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2.郑和下西洋为什么要冬季出发? 在西太平洋吹偏北风,帆船顺风航行;在北印度吹东北风,海水向西流,帆船顺风顺水航行。 3.南亚西北部的塔尔沙漠与撒哈拉沙漠的成因有何不同? 南亚西北部由于西南季风难以到达,降水稀少,加之古代植被破坏,地面缺乏植物的保护,所以气候干燥,形成塔尔沙漠。而撒哈拉沙漠是终年受到副高或信风带的控制而形成的。 【课前预习部分】 参照地图册P60,在右图中填写以下地理事物: 1、印度洋、孟加拉湾、阿拉伯海、印度半岛 2、印度(新德里)、孟加拉国(达卡)、巴基斯坦(伊斯兰堡) 尼泊尔、不丹、斯里兰卡(科伦坡)、马尔代夫

第三节印度

第三节印度 教学要求 1.学会运用文字和数字资料,说明印度人口增长的特点,以及人口过度增长与资源环境及经济发展的关系。 2.通过地图及图片的阅读与分析,能够解释印度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 3.借助阅读材料及地图,简单分析印度粮食生产由大量进口到自给有余的变化原因。 4.从印度的基本国情与工业部门今昔的变化中,简述其工业发展的过程及原因,初步树立一分为二的评价意识。 结构分析 选编本节内容是基于以下几点设计思想:(1)印度在古代文明、自然条件与经济发展及人口增长等方面的地理特点与我国具有可比性,极具借鉴意义;(2)教材没有“八股式”展示印度的各项地理内容,而是简明地选取了人口的过度增长、水旱灾害的频繁出现、粮食产量的巨大变化、工业部门的调整及迅速发展,这四大内容集中地反映了当今印度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的主要特征,这里特别突出了印度的现代人文地理特征;(3)树立人地协调观念,强化发展中国家能够赶上世界经济潮流、逐步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基本信念;(4)以上述地理知识为线索,以上述价值判断为指向,在本节的探究性学习过程中,着重培养地理思维能力,其中包括信息判断、现象对比、总结规律、原因分析、概括特征等项思维能力;培养理论联系实际、重在解释现实问题的应用能力;培养尝试和创造性地提出不同地理区域人地协调发展其变革之路的创新意识与能力。 内容点析 1.关于印度的人口问题 本段教材并没有面面俱到,广泛涉及印度人口的增长、分布、迁移及民族等问题,而是简明地抓住印度人口增长速度过快这一主要特点,纵向深入,以诱发学生去思考人口增长速度与资源、环境及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 确定这一主线后,教材采取了叙述与活动有机融合的呈现方式。课文并没有围绕着“世界第二人口大国”这一基本地理事实进行长篇大论,而把更大的教学空间和时间留给活动设计──研讨人口增长速度与其资源、环境及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目的是充分地展示出探究性学习的过程。本节的活动设计与过去地理教材的区别有以下几方面。(1)它没有像以往教材那样,直接给出印度人口过度增长及其对资源、环境及经济发展影响的结论。而是以递进设问的巧妙方式,引导学生从统计图表中获取印度的人口增长数值、判断递增或递减的特点及未来的变化趋势。必须指出的是,从统计图表中获取印度的人口增长数值,并不是要求学生记忆这些数字,其目的是通过信息的获取,产生自主性学习的动机与过程,并为分析印度人口增长的原因与前景打下基础。(2)教材以极其隐蔽的手法给出了20世纪70年代印度政府的人口控制政策及奖励计划;印度城乡居民在观念上的差异及计划的实施效果。虽然这段内容没有直接设问,但对学生分析印度人口高速增长的原因及进行人口增长趋势预测提供了线索与依据。(3)提供印度部分资源、产品总量和人均占有量的统计表,并给出众多的人口对印度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压力的讨论题,使学生在学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三节《印度》教案

第三节印度 学习目标 1、学会运用文字和资料,说明印度人口增长的特点,以及人口过度增长与资源环境及经济发展的关系。 2、学会分析“气温与降水量分布图”和“南亚1月、7月风向图”,了解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 3、学会读印度人口增长图、降水柱状图等图表,培养学生获取、提取、判断、分析信息的能力。 4、树立人口发展应与环境相协调的人口观。 教学重点: 1、印度的人口情况 2、热带季风气候 教学难点: 分析印度多水旱灾害的原因 自主预学 情趣导入:明确目标,个性导入 [视频导入] 以印度舞蹈和宗教图片引入课题,以感受文明古国印度的视觉冲浪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 自主预习单: 知识点●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1.位置: (1)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10°N~30°N,__北回归__线经过。 (2)海陆位置:在亚洲南部,南临__印度__洋。 (3)相对位置:印度北邻A中国、尼泊尔、不丹,东北与孟加拉国、缅甸接壤,西北与B__巴基斯坦__毗邻,东南、西南分别与斯里兰卡、马尔代夫隔海相望。 2.地形:北部是__喜马拉雅__山,中部是__恒河__平原,南部是__德干__高原。 3.人口:2011年,印度人口达到12.1亿,仅次于__中国__,居世界第二位。探究导研1:合作探究,互助研讨 探究点印度的人口特点 下图是印度人口增长图,据图了解印度的人口特点。

(1)印度的人口数量居世界第二位。 (2)印度的人口优势:劳动力资源丰富而廉价;人口多,市场需求量大,市场广阔。 (3)印度的人口劣势:人均耕地和粮食产量较少,影响粮食供给; 人均收入低,影响经济的发展。 (4)印度的人口对策:为了控制人口数量,印度政府开始推行控制生育计划,鼓励一对夫妇只要两个孩子。 ◆知识拓展 世界人口增长有三种模式:原始型、传统型和现代型。原始型的人口增长特点是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传统型的人口增长特点是高出生率、低死亡率和高自然增长率。现代型的特点是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目前,印度的年均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76%,属于传统型的人口增长模式。 探究导研2:合作探究,互助研讨 知识点●热带季风气候 1.气候类型:__热带季风__气候为主。 2.特点:全年高温,一年明显地分为__旱、雨__两季。 探究点水旱灾害成因:

《第三节 南亚》教案

《第三节南亚》教案 (一)本节学习目标: 1.掌握南亚的范围,理解“南亚次大陆”与“南亚”的区别;能在地图上填出南亚的主要国家和主要的城市。 2.通过读图知道南亚的位置,在图上能够找出主要半岛、岛屿及临海。 3.知道南亚是人类古代文明中心之一和南亚地区的宗教。 4.掌握南亚三大地形区的分布和两大河流的概况。 5.掌握南亚工农业的分布,掌握主要城市的位置及其城市职能。 (二)本节重点难点剖析: 1.南亚的自然地理特征及其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2.南亚的资源与工业的分布关系 (三)课前自主预习: 引导:同学们最熟悉的中国神话小说是哪一部?它主要讲了什么内容?为什么叫西天?他们取什么经?为什么到哪里去取经? 活动(1):读课本P18页7.32图,完成: 海陆位置:南亚地区地处山脉__________的南部,背靠______大陆,东南临_______(海洋),西南临________(海洋),南临_________(大洋);记住以上地理单元的名称与位置,并圈在课本的图中。 经纬度位置:南亚中部被__________(特殊纬线)穿过,位于______带和________带,南亚由于南部被赤道穿越所以南亚地跨_____、_____半球,全部位于_______半球 活动(2):读课本P18页“知识之窗”,完成: “南亚次大陆”的由来:因等高大的山体与亚洲其他地区隔开,形成了一个的地理单元。因为它的面积小于大陆,故被称为“”活动(3):读课本P18页7.32图、P19页7.33图,完成: 南亚大致包括了_______半岛、___________岛、____________群岛;南亚共有_____个国家,其中海陆兼备的国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内陆国是_________、_________;岛国是________、_________ 活动(4):读课本P19页7.33图,完成:

第三节印度教案

第三节印度 (第一课时)授课人:徐止秀 教学内容与要求: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印度的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概况;知道印度的人口数量及人口问题;知道印度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资料、图片了解印度的历史文化;通过读图了解印度的自然概况;通过图表、资料,了解印度的人口数量,分析其人口增长特点及人口问题;通过读图分析印度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印度人口问题的严重性分析,进一步懂得人类必须自觉控制人口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教学重点:1、分析印度的人口压力 2、分析印度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 教学方法:谈话法、图表分析法、讨论法、比较法等 教具:自制相关幻灯片,使用多媒体教学 新课引入: 播放孙燕姿的歌曲《神奇》,同时展示幻灯片“印度的舞蹈”、“印度妇女的装束” 同学们听到这首歌,看到这样的画面,会想到哪个国家?——印度 印度古称“天竺”(《西游记》中所说的“西天”) 那么,印度是一个怎样的国家,与中国的国情有哪些相似之处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神奇而古老的国度。 新课教学:第三节印度 【幻灯片展示“学习目标”】学生了解本节“学习目标” 在亚洲有三大文明发祥地,它们是······看图说出亚洲的三大文明发祥地 印度与中国同为世界文明古国,有着悠久而灿烂的文化。 看课本34页“阅读资料”了解印度 的发展历史。 早在4000多年前,古代印度就有相当的文明了,在建筑、舞蹈、服饰、宗教礼仪等方面都表现出独特的文化和风土人情。 【一组幻灯片展示“印度的泰姬陵、舞蹈、身着纱丽的妇女、宗教礼仪”等】 印度究竟在哪里呢? 【幻灯片:“印度在世界中的位置”“印度的地形”】学生读图,完成以下要求: 一、世界第二人口大国(1)找出印度所在的半岛、周边的 海洋,说说印度的海陆位置。 1、位置 海陆位置—— 亚洲南部的印度半岛上,东临孟加拉 湾,西临阿拉伯海,南临印度洋(2)找出30°N和10°N纬线,说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热带、亚热带说印度的纬度位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