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古建筑

南京古建筑
南京古建筑

甘熙故居

甘熙故居始建于清朝嘉庆年间,是江苏省级文保单位,俗称“九十九间半”,与明孝陵、明城墙并称为

南京市明清三大景观,具有极高的历史、科学和旅游价值,是南京现有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私人民宅,

甘熙故居的建筑特点基本反映了南京清中、晚期及民国初年南京的民居特色。

甘熙故居位于南京城南,东邻中山南路,南临升州路,叫南捕厅的一条小巷里,“青砖小瓦马头墙,回

廊挂落花格窗”,这是全国大中城市中保存较为完整、规模较大的多进穿堂式清代古民居建筑,总占地21000

余平方米。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南京的历史文化,经历了二百多年的沧桑。可谓“南京的老古董”,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甘熙故居地处南京中山南路,目前统称为“熙南里”。

为什么是“九十九间半”?究其原因,九是最大的阳数又是吉数,过九到十就到了头,而到头就意味着

走下坡,所以中国自古就有“九五之尊”的说法。中国最大的宫廷建筑是故宫,号称“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最大的官府建筑为孔府,号称“九百九十九间半”;而民居则最多不过“九十九间半”了,这半间既表示没达百间的谦虚,又有仅半步就到目标的得意。甘家前后用50年时间,造屋4组,实际上,多达300多间,民间俗称甘家大院为“九十九间半”。

大宅布局上强调中央轴线的突出地位,是封建社会生活方式和意识形态的反映,故居的布局严谨对称、

主次分明、中高边低、前低后高、循序渐进,步步推向高潮。每落位于主轴线上的明间较两侧的开间略大,

而整个住宅的入口位于正落中间。正落沿纵深轴线布置的各种用房按顺序排列是:一进门厅,二进轿厅,三

进正厅,四、五进为内厅等。一进套着一进,彰显明清建筑的神韵。

甘熙故居并非徽派建筑,也不是完全的苏式建筑,而是和南京本土的高淳、六合等地一样,有着南京自

己的建筑风格,如门楼装饰较素,显得简朴大方,封火墙特别高大注重实用等,整个建筑反映了金陵大家仕

绅阶层的文化品位和伦理观念。民居具有较统一的色调,即青砖小瓦白粉马头墙、棕红色广漆所形成的灰、白、棕三色的建筑主调,这种主调与江南的青山绿树共同组成淡雅、恬静、安宁、平和的色调,由于色彩的

统一,结构的多变,形成了民居造型的一致性和灵活性,可谓匠心独到。多进穿堂建筑及精美的木雕、砖雕、石雕等建筑构件,成为研究南京地区明清民居的宝库。

瞻园

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是乾隆皇帝以以欧阳修诗“瞻望玉堂,如在天上”而命名。位于南京城南瞻园路。坐北朝南,纵深127米,东西宽123米,总面积15621平方米。至今已有六百余年的历史。瞻园也是南

京仅存的一组保存完好的明代古典园林建筑群,与无锡寄畅园、苏州拙政园和留园并称为“江南四大名园”。

瞻园分东西两个部分,大门在东半部,大门对面有照壁,照壁前是一块太平天国起义浮雕。大门上悬一

大匾书“金陵第一园”,字系赵朴初所题。西半部是一座典型的江南园林,园内古建筑有一览阁、花篮厅、

致爽轩、迎翠轩及曲折环绕的回廊,这些建筑和回廊把整个瞻园分成5个小庭院和一个主园。静妙堂位于主

园中部,三面环水,一面依陆,堂之南北各有一座假山,水是相通的,西边假山上还有岁寒亭一座。园不大,颇具特色,是江南名园之一。

瞻园以山石取胜假山为全园的主景和骨干,全园有南、北、西三座假山。以西部土堆假山为制高点,岁

寒(或“三友”)亭、扇面亭隐黔在香樟、女贞等常绿乔木形成的城市山林中,游人漫步于林中曲径或置于

亭中小憩有坐享林泉之乐之雅趣。南假山则采用土、石并用做法由绝壁、主峰、洞盒、山谷、水洞、瀑布、

步石、石径等组合而成,表现出“一卷代山,一勺代水”的艺术效果,达到雄壮、峭拔、幽深、自然的意境

正是“循自然之理,得自然之趣”。山前池畔、溪涧多植花草、灌木、藤萝,以免遮挡观赏视线山后黑松成

林并兼以红枫、银杏点缀其间,这样既可形成古木参天的山林气氛.又有四季色彩的对比与变化并可遮蔽一墙之隔园外的楼房、电线杆。北假山是以太湖石堆叠而成。临水石壁下有贴近水面的平桥山中有纵深的山谷。

谷上架旱桥还有低而平的较大石矶二层这是全国园林中的唯一孤例,可使石矶与石壁形成强烈的对比更显石

壁挺拔高耸,石矶生动自然。另有高出水面9.5米的石屏置干平台之上,轮廓起伏明显气势磅礴从静妙堂远

观效果尤佳。山之东北角临池耸立峭壁假山峭壁下有池畔石径,游人行于其上向上仰视,顿觉石壁耸峭悬崖

险峻,而低头俯视峭壁之倒影又反衬水池之深同时又打破了园墙的平淡呆板。其艺术处理可谓妙矣。整个北

假山体量得宜,轮廓丰富,真可谓山重山水重水,佳山妙水层出不穷。

瞻园是山为主、水为辅的山水园水体以聚为主,这样在较小的空间方能显出水面宽广、开朗.并为山林,亭、榭展开美妙的景色;再辅以分,使得水体漾泪曲折似断似续增加风景的层次和深度。北池水面最大.与池周山林、建筑交相辉映,成为全园水景中心,在其池面处理方面则采用开与合的对比法以取得“小中见大”

的艺术效果。北池之西北角水面弯入处,架立四折平桥。桥面低矮、濒于水面既可增加游览趣味,又使水池

一角更显得生动自然,产生广阔中蕴含深幽的意味。东北角由一孔平桥分隔出一小水池,环绕至北假山后山

脚下尽头处以狭窄的水湾收尾并伸入峡谷间,藏而不露有深远不尽之意境体现出“一水之漂,有江湖万里之情”。北池之西南角接一水涧经静妙堂西与南池相连。这种有源头有去处的水体布局蕴含有深厚的哲学思想

孟子曰:“原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有本者如是,是之取尔。苟为无本,七八月之间

雨集,沟浍皆盈,其涸也,可立而待也。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瞻园的水体布局充分体现了这种哲学理念,有着深沉的文化积淀。南池位于静妙堂南池北紧贴水榭,池南濒临假山绝壁。池面也分大小二池。两池间散

点步石代桥,维持小池水位略高于大池,瀑布下泻时,于步石间形成散泉。步石贴近水面,并与池周石径相通。立于步石仰头南望,绝壁高耸。洞盒幽暗,石钟乳下垂显出山景奇观。步石造成水体远近二重空间,也

增加了园景的深度。水池西南角藤萝掩映,池岸蜿蜒曲折、凹凸相间,似与东部景区的水廊、水院一脉相承。愚园

愚园又名胡家花园,位于南京城西南隅胡家花园2号,前临鸣羊街,后倚花露岗,晚清金陵名园之一。

其最早为明中山王徐达后裔徐傅的别业。后该园易主徽州商贾汪氏,再易主为吴用光。乾隆以后,该园逐渐

败落。同治十二年,清代名人胡恩燮辞官归里,购下西园故址,光绪初年构筑愚园,建有清远堂、春晖堂、

水石居、无隐精舍、分荫轩、松颜馆、青山伴读之楼、觅句廊、依琴拜石之斋、镜里芙蓉、寄安、城市山林、集韵轩、延青阁、容安小舍、秋水蒹葭馆、栖云阁、春睡轩、柳岸波光、课耕草堂、啸台、养俟山庄、在水

一方、漱玉、小沧浪、竹坞、小山佳处、岸窝、憩亭、牧亭、西圃、梅崦、愚湖、鹿坪、界花桥、渡鹤桥等

三十六景,是为该园的鼎盛时期,号称“南京狮子林”。辛亥革命后,愚园被张勋辫子兵所据,三次革命时

毁于战火。其后虽有修复,抗战期间再次被毁,现仅存原水池和部分遗迹。

愚园巧妙地动用了借景的手法,在园外,近借凤台山,远借钟山,使有限的空间得以无限延伸;在园内,景点构筑用传统的对景手法,使各景点能相互渗透和借取,增加了双方的风景艺术价值。在水体处理上藏引

得法,动用了藏源、引流、集散、延伸等手法,让水面有流有滞、有隐有显,使水体活跃于园中,构成多变

的水景空间,生发无穷之意。愚园“巧于因借、因地制宜、精在体宜”的设计原则,堆山理水的处理手法,

植物造景的运用等等,很多地方是值得今人借鉴和取法的;对研究南京的园林史也有较大的价值,确是江南

古典园林艺术中一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王安石故居

在清溪路附近的半山亭,今南京海军军事学院内。因主塘距江宁城东门7里,距钟山主峰也是7里,所

谓半途上处,故将居室命名为半山园. 1084年,王安石得了一场大病,神宗派国医到江宁府给他治病。病好

以后,他上书皇帝请求以自己的住宅改建寺院,神宗赐额“报宁排夺”,又称半山寺。明代亮山国划入皇宫

禁地范围内,清道光时两江总督陶澍在半山国故址重建半山寺。咸丰时被毁,同治九年(187年)重建,宣

统时重修。

玄武门

现存规模最大的古城是南京城,它是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时开始修筑的,历时21年建成。明南京城周长33.65公里,城高平均12米,宽10至18米。城墙以条石砌基,巨砖砌身,城砖用优质粘土和白瓷土烧成,每块重20斤到40斤。砖上还印有制砖府县和烧砖人的姓名和烧制日期。以糯米浆拌石灰作粘合剂,非常坚固。虽经年月的风吹雨打,至今还有20公里城墙完好无损地保存下来。南京全城共有13座城门、1万3千6百个垛口、2百多个堡垒。规模最宏大的是正南方向的聚宝门(今中华门)。

中华门

南京中华门为南京城正南门,位于秦淮河北岸,原名聚宝门。南京中华门瓮城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城堡式

瓮城,也被认为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结构最复杂的古城堡,被中国国务院列为中国重点保护文物。

中华门布局严谨、构造独特,有三道瓮城、四道券门贯通。城堡分为三层,最上层的木结构“镝楼”毁

于侵华日军炮火。中华门城堡有27个藏兵洞,可以藏兵3000余人。中华门城堡,城堡东西宽118.5米,南

北长128米,占地面积约1.5万平方米,设计巧妙,结构完整,有三道瓮城,四道拱门,首道城门高21.45米,各门原有双扇木门和可上下启动的千斤闸。内有藏兵洞27个,战时用以贮备军需物资和埋伏士兵。东西两侧马道陡峻壮阔,可用于运送军需物资,将领亦可策马直登城头。1995年,结合中华路、雨花路改造,在

中华门城堡周围,建成了中华门广场,新增绿化面积近万平方米,架设一批高杆照明宫灯和草坪灯。广场

和镇淮东、西桥的建设,不仅改善了交通状况,而且美化了城堡的外环境,使城堡更显雄壮巍峨。城堡与广

场连为一体,相互衬托,相得益彰。

对外的第一道城门分上、中、下三层,上层原建有庑殿式重檐筒瓦顶的镝楼,但毁于1937年侵华日军

的炮火,现尚存台基残迹;中层为砖石结构,朝内一排7 个藏兵洞,洞内设茶室,经营旅游纪念品;下层

中间为瓮城甬道,两侧各有3 个藏兵洞。二至四道城门为二层结构,上面有木质城楼,下层为砖石结构。

瓮城的东西两侧各建有一条宽11米的斜坡式登城马道,供守军骑马上城,马道下的外侧还各有一排7 个

小藏兵洞。

总统府

南京总统府位于南京长江路292号,现在已成为中国最大的近代史博物馆。南京总统府已有600多年的

历史,1840年鸦片战争至1949年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的100多年里,这里多次成为中国政治军事的中枢、

重大事件的策源地,中国一系列重大事件或在这里发生,或与这里密切相关,一些重要人物都在此活动过。

这一建筑群,成为近代中国历史的重要遗址。

总统府建筑于民国元年六月一日开工兴建,至民国八年三月竣工,整栋建筑物是以正大门入口小楼为基础,一层一层紧密相连,结构严谨,造型对称,设计精细。总统府内随处可见高耸的圆柱,雅致的雕饰,深

邃的回廊,精巧的拱门,充分表现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巴洛克式之建筑特色。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曾遭受轰炸,严重毁损,民国三十四年台湾光复后,于次年重修完成,当时为庆祝蒋公六秩华诞,改称介寿馆,民国

三十八年中央政府播迁来台后,便以此馆作为总统府,沿用迄今。

中山陵

中山陵是中华民国国父、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的陵墓,位于南京市东郊紫金山南麓,西邻明孝陵,东毗灵谷寺。1926年1月动工兴建,1929年6月1日举行奉安大典。1961年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南京钟山-中山陵园景区成为首批国家5A级景区。

中山陵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政治家、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1866——1925)的陵墓及其附属纪念建筑群。中山陵面积共8万余平方米,主要建筑有:牌坊、墓道、陵门、石阶、碑亭、祭堂和墓室等,排列在一条中

轴线上,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

南京中山陵景区,古称金陵山,金陵山共有三座东西并列的山峰。屹立在城东郊,是宁镇山脉中支的主峰。东西长7千米,南北最宽处4千米,周围绵延10余千米。巍巍钟山,青松翠柏汇成浩瀚林海,其间掩

映着两百多处名胜古迹。

整个墓区平面如铎形,取“木铎警世”之意。钟顶为山下半月形广场,广场南端的鼎台(现改为中山先

生的立像)为钟纽,钟锤就是半球形的墓室。“鼎”在古代是权力的象征,因此整个大钟乃含“唤起民众,

以建民国”之意。陵坐北朝南,傍山而筑,由南往北沿中轴线逐渐升高,依次为广场、石坊、墓道、陵门、

碑亭、祭堂、墓室。整个陵墓的都用的是青色的琉璃瓦,青色象征青天,也符合中华民国国旗的颜色——青

天白日满地红。青天象征中华民族光明磊落、崇高伟大的人格和志气。青色琉璃瓦乃含天下为公之意,以此

来显示孙中山先生为国为民的博大胸怀。

从牌坊到祭堂,共有石阶392级,8个平台,落差73米。392级石阶象征当时中华民国人口3亿9千

200万。陵墓入口处有高大的花岗石三门牌坊,上有中山先生手书的“博爱”两个金字。石坊后是长达375米、宽40米的墓道。前行为陵门,它以青色的琉璃瓦为顶,门额上为孙中山的手迹“天下为公”四个大字。

碑亭,一块高约6米的碑石上刻着“中国国民党葬总理孙先生於此中华民国十八年六月一日”的鎏金

大字。中山陵一共有三百九十二级台阶。在台阶上置放有各种铜鼎,其中几个被当年侵略南京的日本军队的

炮弹打中,留下很深的凹洞。

处在山顶最高峰的祭堂,有三个拱门,上书中国国父孙中山先生所创导的三民主义分书“民族”、“民权”、“民生”。堂中有中山先生大理石坐像一座,高4.6米,逼真生动,是世界名雕刻家保罗兰窦斯基的

杰作。殿堂四周有反映中山先生革命事迹的浮雕。祭堂东西护壁大理石刻着中山先生手书的遗著《建国大纲》和胡汉民等人书写的《总理遗嘱》。堂后有墓门二重,两扇前门用铜制成,门框则以黑色大理石砌成。上有

中山先生手书“浩气长存”横额。二重门为独扇铜制,门上镌有“孙中山先生之墓”石刻。进门为圆形墓室,直径18米,高11米。中央是长形墓穴,上面是中山先生汉白玉卧像,瞻仰者可围绕汉白玉栏杆俯视灵柩上

的卧像,此像系捷克雕刻家高棋按遗体形象塑造,十分逼真。下面安葬着孙中山先生的遗体。墓穴直径4米

深5米,外用钢筋混凝土密封。

乌衣巷

乌衣巷在南京秦淮河南岸,三国时是吴国戍守石头城的部队营房所在地。当时军士都穿着黑色制服,故

以“乌衣”为巷名。后为东晋时高门士族的聚居区,东晋开国元勋王导和指挥淝水之战的谢安都住在这里。1997年,秦淮区人民政府恢复了乌衣巷,并重建了具有民族风格的王谢古居。

从繁华热闹的夫子庙出发,步过秦淮河上的文德桥,撇下风韵诱人的媚香楼往西南行数十米,便可以看

到乌衣巷的题字和树立的诗碑了。巷子是窄窄的,用青砖铺的路面,两边则是矮矮的仿古建筑风格的民房。

一切似乎都很普通,普通得令许多不知情者都以为它只不过是一条典型的江南小巷而已。一条静静的,有点

怀旧情绪的巷子。乌衣巷内,两旁的建筑一律漆成白色的墙壁。配以古色古香的黛瓦屋顶,门窗檐楣,颇有

古巷的味道。这些都是不久前秦淮区政府根据古代建筑风格新建的房屋,同秦淮区明清建筑群相得益彰。进

了巷口一转弯,就可以看见“王谢古居”四个金色大字在雪白的墙上很是显目,随之的一所朱门大府,又高

挂“王谢古居”大匾的,则无疑是那传说中的王谢堂府了。于是不禁让人又想起“旧时王谢堂前燕”的句子来。

夫子庙

南京夫子庙始建于宋,位于市中心偏南,秦淮河北岸的贡院街旁。是由文教中心演变而成的繁华闹市,

人们通常所说的夫子庙,实际包括夫子庙、学宫和贡院主大建筑群,是中国四大文庙之一。

南京在历史上曾经十一次定都,六朝时代,夫子庙地区已相当繁华。在明代,夫子庙作为国子监科举考场,考生云集。内秦淮河上“浆声灯影连十里,歌女花船戏浊波”、“画船萧鼓,昼夜不绝”,描写的就是

当时秦淮河上的畸形繁华景象。由于历史的变迁,十里秦淮昔日繁荣景象早已不复存在。1984年以来国家

旅游局和南京市人民政府对重点开发秦淮风光带进行了复建和整修,恢复了明末清初江南街市商肆风貌,秦

淮河又再度成为中国著名的游览胜地。经过修复的秦淮河风光带,以夫子庙为中心,包括瞻园、夫子庙、白

鹭洲、中华门,以及从桃叶渡至镇淮桥一带的秦淮水上游船和沿河楼阁景观,集古迹、园林、画舫、市街、

楼阁和民俗民风于一体,还有诱人的秦淮夜市和金陵灯会、民俗名胜、地方风味小吃等,使中外游客为之陶醉。

照壁

秦淮河南岸的照壁,建于明万历三年(1575年),高大雄伟,全长110米,为全国照壁之最。与全国各

地孔庙显著不同的,它以秦淮何自然河流为泮池。

石栏

池之北岸石栏则是明正德九年(1514年)所建。庙的第一道门为棂星门,是石结构六柱三门,造型优美,其间镶饰牡丹浮雕图案。

大成门

进入棂星门,迎面便是大成门。孔子对中国古代文化做了集大成的工作,此门因名“大成”。门前石狮

雄踞,门左右辟角门。门内两侧分列四块古碑:《孔子问礼图碑》,一说为南朝齐永明二年(484年)遗物;《集庆孔子庙碑》,元至顺元年(1330年)刻成;《封至圣夫人碑》,元至顺二年(1331年)刻成;《封四氏碑》元至顺二年刻成。

中心庙院

夫子庙天下文枢坊,院内植有银杏八棵,古灯对称有致,中间一条笔直的石砌甬道通向大成殿前的丹墀,此丹墀是祭孔时举行乐舞的地方,正中竖立一尊青铜孔子塑像,高4.18米、重2500公斤,是全国最大的孔

子青铜像。两旁石阶有每尊高1.80米的孔子弟子颜回、子路等十二贤人汉白玉塑像分班侍立。巍峨庄严的大成殿,重檐飞翘,斗拱交错,龙吻脊中有双楷戏珠立雕,双重飞檐中海蓝色竖匾上三个金色大字“大成殿”,是姬鹏飞的手书。

大成殿

大成殿是夫子庙的主殿,高16.22米,阔28.1米,深21.7米。殿内正中悬挂一幅全国最大的孔子画像,高6.50米、宽3.15米。殿内陈设仿制2500年前的编钟、编磬等十五种古代祭孔乐器,定期进行古曲、雅乐演奏,演出反映明人祭孔礼仪的大型明代祭孔乐舞,使观众听到春秋时代的钟鼓之乐、琴瑟之声,展现二千

多年前另古乐风貌。大殿四周是孔子业绩图壁画,形神并具。庙院被两庑碑廊环抱,墙上镶有三十块由赵朴初、林散之、沈鹏、武中奇等著名书法家撰写的墨宝真迹碑刻。碑廊里陈列着被誉为“中华一绝”的雨花石

展览。大成殿内也经常筹办其他历史文物和艺术品展,宣传中华民族的悠久文化。明远楼是贡院内楼宇之一,位于贡院中间,原是用来监视应试士子的行为和院落内执役员工有无传递关节的设施。“明远”是“慎终追远,明德归原”的意思。贡院的大门上悬有横额“明远楼”三个金字,外墙嵌《金陵贡院遗迹碑》,记述了

贡院的兴衰历史。如今这里是南京最著名的步行商业街区,是南京小吃的聚集地,也是最具老南京风味的地方。

秦淮河

古称淮水,据说秦始皇时凿通方山引淮水,横贯城中,故名秦淮河。秦淮河分内河和外河,内河在南京

城中,是十里秦淮最繁华之地。南京在历史上曾经十一次定都,自古在内秦淮河人文荟萃、商贾云集。1985

年以后,江苏省、南京市拨出巨款对这一风光带进行修复,秦淮河又再度成为中国著名的游览胜地。

瞻园

瞻园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是乾隆皇帝以以欧阳修诗“瞻望玉堂,如在天上”而命名。位于南京城南

瞻园路。坐北朝南,纵深127米,东西宽123米,总面积15621平方米。至今已有六百余年的历史。瞻园也

是南京仅存的一组保存完好的明代古典园林建筑群,与无锡寄畅园、苏州拙政园和留园并称为:江南四大名园。

中华门

岿然不动南京中华门为南京城正南门,位于秦淮河北岸,原名聚宝门。南京中华门瓮城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城堡式瓮城,也被认为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结构最复杂的古城堡,被中国国务院列为中国重点保护

文物。明太祖朱元璋自1366年开始修筑南京城垣,其中南门是在南唐都城南门的故址上重建的。因传说门

下埋有江南富户沈万山的聚宝盆,被称作“聚宝门”,1931年改名为“中华门”。此门东西宽118.5米,南

北长128米,占地面积15,168平方米。共设三道瓮城,由四道券门贯通,首道城门高21.45米。各门均有可以上下启动的千斤闸和双扇木门,现在仅存闸槽和门位遗迹。瓮城上下设有藏兵洞13个,左右马道下设藏兵洞14个,可在战时贮备军需物资和埋伏士兵,据估计可容纳三千人。

明故宫

明故宫,又称南京故宫、南京明皇宫、南京紫禁城,是北京故宫的蓝本、明朝的皇宫,在今中山东路南北两侧。由明太祖朱元璋始建于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地址在元集庆城外东北郊,初称“吴王新宫”,后称“皇城”。明故宫东西宽790米,南北长750米,有门四座,南为午门,东为东华门,西为西华门,北

为玄武门。入午门为奉天门,内为正殿奉天殿,殿前左右为文楼,武楼。后为华盖殿,谨身殿。内廷有乾清

宫和坤宁宫,以及东西六宫。

明太祖朱元璋攻取集庆(南京)后,改集庆路为应天府。朱元璋为做皇帝,“命刘基等卜地定作新宫”,最终选定这块地当“钟阜龙蟠”、“帝王之宅”的风水宝地。相传朱元璋征发军民工匠20多万人,填燕雀湖“改筑新城”。工程始于公元1366年,历时一年建成,壮丽巍峨,盛极一时。

这座朱元璋的宫殿,由皇城与宫城两部分组成,合称皇宫。皇城在外,围护着宫城。南北长2.5公里,

东西宽2里,周长9公里,呈凸字形。皇城开有六道门:正南为洪武门,正对着都城正阳门(今光华门);东南为长安左门,外为长安街(今八宝街);西南为长安右门,东为东安门,西为西安门;北为玄武门。宫城又称大内,俗称"紫禁城",开有六道门:正南是午门(今午朝门),东南为左掖门,西南为右掖门,东为东华门,西为西华门,正北是北安门。在皇城与宫城之间还有两道门,南为承天门,北为端门,与洪武门、午门处在同一条中轴线上。明故宫遗址公园

沿着明故宫内的南北中轴线,由南向北,对皇城与宫城作一次巡礼。由皇城南端的洪武门进,到承天门

中间的御道上,有五座石桥,名“外五龙桥”,桥下就是外御河。在洪武门至外五龙桥之间的御道两侧,是

明朝中央官署区。御道西侧是高级军事指挥机构,御道东侧是中央高级官署。在承天门与端门之间的御道两

侧是庙社区,东边设置了祭祀皇帝祖宗的太庙,西边则是祭祀神灵的社稷坛,再向北走就到了午门。

进入午门,又有五座石桥,称“内五龙桥”,桥下为内御河。过了桥就是奉天门,由南向北依次建有奉天、华盖和谨身三大殿。三大殿的东侧有文华殿和文楼,西边有武英殿和武楼,统称为“前朝”五殿。奉天殿,就是人们常说的金銮殿,是朱元璋举行重大典礼和接受文武百官朝贺的地方。后来北京故宫的太和、中和、保和三殿,就是模仿奉天、华盖、谨身三殿建造的。

三大殿之后,是皇帝与后妃生活起居的地方,名叫“后廷”。处在中轴线位置上的是乾清、交泰、坤宁

三宫,左有柔仪殿(东宫),右有春和殿(西宫),两殿相对。东北角为东六宫,西北角为西六宫。在春和

殿西侧还有御花园。“前朝”与“后廷”相结合,组成“朝廷”。

整个明故宫,殿宇重重,楼阁森森,雕梁画栋,万户千门,金碧辉煌,气势恢宏,曾作为明初洪武、建文、永乐三代皇宫,长达54年之久。直到明永乐十九年(1421年),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南京明故宫才

正式结束王朝皇宫的使命,但仍由皇族和重臣驻守,地位仍十分重要。

整个明代皇城区,位于南京城的东部,是以皇城与宫城为主体、以一系列建筑旨在突出皇权“神圣”

为内容、以全国最高中央行署机构为大明王朝核心区域(只有“三法司”在太平门外),也是明初南京城的

核心所在。明南京皇宫规模宏大,布局严谨,成为后来兴建的北京皇宫的母版。明南京皇宫由内宫城和外皇

城两部分组成,均坐北向南。

在选址上顺应自然。权衡各种利弊作出最佳选择宫城卜地于城东钟山之阳,北倚钟山的“龙头”富贵山,并以之作为镇山,就势依山而建,能创造出气象宏伟的效果。在宫殿形制上,朱元璋力图恢复汉族文化传统

的政治主张,集中表现为遵循礼制。

浅谈古建筑的保护及意义

浅谈对古建筑保护及其意义 ——以西安为例摘要:中华有着上下5000年文明史,其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文化值得我们去仔细研究和品味。建筑作为一种物质文化来说有一种强大魅力,中国其特有的建筑风格更是有一种独特的美感,置身其中能给你不一样的感受。但是在科学与技术的高度发达的今天,大量的现代主义高楼大厦出现在我们周围,而独具特色的古建筑正在不断淡出我们的视野。下面就以西安为例来谈一下对于古建筑保护的意义。 关键词:古建筑;保护;意义;西安 一、西安对古建筑的保护 西安,古时也称其为长安。她坐落在黄河中游,北临渭河,南依秦岭。在这种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下,她成为了13朝代的古都,名列我国古都之首。可以说西安浓缩了中国史上的大量的精华,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与集是聚地。 之前的西安之行让我对这座古城有着一种独特的情感。她既是一个历史文化古城又是一个国际化的大城市,它可以说是历史城市发展的一个代表。古建筑作为一种物质文化遗,是有形的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性文化,西安的古城墙、兵马俑、钟楼等。。 古建筑作为历史文化的载体,是祖先留给我们的遗产,从这个角度看,那是应该完全的,无条件的保护。但是社会是向前发展的,在这期间必然会出现现代生活节奏与古建筑的矛盾;现代城市的发展与古建筑的矛盾;人口增长与古建筑的矛盾;这些矛盾都是相互依存,

相互联系的。现代生活增加了许多现代化的设备,而古建筑与现代化的设备又存在了许多不和谐的因素。例如现代化的设备在古建筑中如何布置,安排;消防,水电等实施如何规范和布设。这些都成了古建筑发展保护的障碍。 从踏入西安的那一刻起,就感受到了古典的气息,虽然这是一座现代化的大城市,这里的古城墙虽几次被完善和修改,但这都是出于对其的保护所采取的措施,在大雁塔和钟楼这些古建筑的周围没有高于它们的建筑,尽管现在遍地都是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这也是出于对古建筑的尊重和保护。古建筑是启发爱国热情和民族自信心的实物。就郑州来说,对古建筑的保护觉没有西安做的好,城中村的拆迁、以及房地产开发商们为了各自的利益大肆破坏古建筑,这些都加速了古建筑的消亡。 古建筑是发展旅游业的物质基础。随着生产的发展,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文化的需要越来越迫切,古建筑在新时期又担当起文化休闲娱乐场所这样一个历史使命。西安之所以被称为古城,就是古建筑旅游业非常好,兵马俑,钟楼等这些古建筑作为著名的旅游景点,每年都会吸引众多的游客。这不仅促进了城市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同时也带动了城市公共交通和服务业等相关行业的发展。在发展古建筑旅游业的同时也应该加大对其的保护力度,不能只看到了旅游价值而忽略了古建筑本身的历史价值。

古建材料一般有哪些

https://www.360docs.net/doc/ac468151.html, 建筑装修是建筑项目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古建筑可谓是博大精深,现代许多人对古建筑是爱不释手。现代人更愿意在现代文明上加上古风以显得古朴高雅。下面就让歙县建国徽派古建材料厂为您简单讲解一下古建材料一般有哪些,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徽派建筑材料的特点: ①它以黛瓦、粉壁、马头墙为表型特征。 ②以砖雕、木雕、石雕为装饰特色。 ③以高宅、深井、大厅为居家特点。 建筑特色: 一是和谐流畅,统一规划的整体美。这和当时徽州的社会背景和地域环境密切相关:因为徽州是封建宗法制度的理论基础———程朱理学的发祥地,宗法制度较他处更为森严而完备。为了保持血统的纯洁性和宗族凝聚力,预防外族入侵,徽州人聚族而居。

https://www.360docs.net/doc/ac468151.html, 二是依山傍水,翠微缭绕的自然美。徽州地形复杂多姿,境内层峦迭障,溪流纵横,温润的亚热带气候更使这裏山林繁茂,绿意葱茏。 三是清雅简淡、因陋就简的朴素美。长期以来,徽州因地势原因,“力耕所出,不足以供”,民生维艰。 歙县建国徽派古建材料厂,承接国内外:古建施工,四合院施工,古建门头,古建牌坊,寺庙道观,古建凉亭,油漆彩绘、古建园林工程。 公司拥有各类古建筑、园林工程的专家和专业工程技术人员,能够承建国内外各种类型的古建园林和古建筑工程项目。歙县建国徽派古建材料厂由高水平的能工巧匠组成,管理和施工人员长期在工地,对古建筑施工有着深刻的理解和独到的领悟,营造出一支经验丰富、技术精湛的施工队伍。我们坚持“在竞争中保持生存,在挑战中保持实力,在实践中培养人才”的管理理念,始终以“弘扬民族文化,为

https://www.360docs.net/doc/ac468151.html, 人民创造美丽的居住环境”为宗旨。真诚期待与您合作,我们会履行承诺,以真诚的服务,优异的质量,合理的造价,精湛的技术为用户奉上满意的作品。

试论中国古建筑保护理念

试论中国古建筑保护理念 中国古建筑保护是文物保护的一部分,是继承传统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阐述了对古建筑保护的理念和内容,分析了在古建筑保护的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从而更好地开展古建筑的保护工作,对中国传统历史文化更好地传承与发展。 标签:古建筑保护理念传统工艺 前言:中国是文明古国,有着辉煌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中国的古建筑,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在世界建筑中独树一帜,拥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与西方石制古建筑不同,中国的古建筑多为木质材料,无论是木质材料的构架结构,还是榫卯结合的形式,都表现出中国独有的特色。作为古建筑保护工作者,应清楚古建筑的损坏特点和修缮方法,在修缮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保存其历史与艺术的价值,经常维修,从而使古建筑永葆健康状态。 一、中国古建筑保护的理念 由于古建筑是一定时期文化环境影响下产生的艺术品,因此都具有各自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在保护与修缮的过程中,针对的只是古建筑的物质组成部分,而不改变古建筑的艺术价值与历史价值,因此在保护过程中,针对不同价值的古建筑,需要对其价值进行意义评估,从而拟定不同的保护对策[1]。 在对古建筑进行保护的过程中,应加强对古建筑保存状况的研究,通过对其材料、保存环境等的研究,找出古建筑损坏的原因和实现古建筑长期保存的办法。此外,还可以利用传统和现代的技术,对古建筑加以保护和修复。在保护和修复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相关的资料,而不能凭借自己的主观想象随意改变,从而破坏了古建筑的历史原貌。 二、中国古建筑保护的内容 对古建筑的保护,首先要保护的是古建筑的本体,包括古建筑原先的平面格局、造型以及艺术风格等,每个古建筑都有自身的时代特点和地域文化特色。保护古建筑,就是不改变古建筑的原状,不损毁、改建或者拆除古建筑。古建筑的原状,指的是古建筑最初建成时的样子,通过建造时间、类型和工艺手法等找出依据,从而恢复其本来面目,再现当时的风采,进而保留古建筑的文化传统特性。 其次是保存古建筑的材料,以及原有的结构[2]。古建筑的材料主要由木、石、砖、瓦、灰五种构成,由于我国的森林资源缺乏,木材通常是供不应求,基于此种现状,我国的古建筑方式需要采用现今的建筑方式,而湿木材通常难以保证古建组修缮的质量。砖瓦的制作也是古建筑修缮的问题之一,由于传统工艺的大量缺失,现代的砖瓦厂很难烧制出原有的砖瓦,从而使古建筑修缮质量大打折扣。建筑结构决定着建筑类型,古建筑在修缮过程中如果不能保持原有的建筑结

古建筑灰浆配比和古建筑常用浆

北京市第二房屋修缮工程公司古建科研设计室 (本文由张海清尤贵友关双来杨学善程万里研究整理) 一座仿古建筑施工需要使用多种灰浆,古建筑瓦工匠师们曾有“九浆十八灰”的说法。 (一)泼灰 泼灰又称泼烧灰,是将生石灰泼水粉化后经过筛选得到的白灰粉。为使生石灰能充分 粉化,应特需粉化的生石灰平摊30厘米厚左右,g水浇泼(用自来水喷洒更好),边浇泼边 拢堆,然后再摊开、泼水,直到充分粉化为止(泼水过多,生石灰粉化后粘成块不便过筛,泼 水欠量则造成烧灰)。然后堰闷3天一4天时间,过筛即得泼灰。用于瓦瓦和苫青灰背的 灰,用筛孔不大于o.5厘米的筛网过筛,拌合灰土的,可用筛孔1厘米左右的筛子。 (二)泼露浆灰 泼落浆灰用于表面粉饰,制作工序基本与泼烧灰相同。只是泼水量大些,过细目筛。 (三)蕉浆灰 煮浆灰将生石灰放入装满水的灰池中熟化后得到的灰膏叫煮浆灰。一般分煮灰和淋 灰两道工序。淋过的灰浆需存放半月以上才能使用,以免灰膏中未熟化的过大灰粒使用后 隆起开裂。 (四)霄灰 青灰是用青灰块(北京西郊产的一种矿物质胶结材料,现有成包的商品)加水搅拌后, 再加入泼灰或煮灰制成的一种灰浆(没有青灰块时,可用水泥代替)。 (五)压浆灰 压浆灰也叫泼浆灰。将过筛的泼灰粉在地上平雄厚6厘米一8厘米,泼上一层青浆, 盖上一层白灰粉后,再泼一层育浆,一层一层作成一堆,炯沤半月左右后,青灰浆渗入白灰 内后即可使用,用时铁铲上下宣取。这种灰与麻刀灰掺合,用于苫背、瓦瓦。 (六)花灰 花灰是直接用压浆灰加少量水或浆调合而成的。 调脊时下瓦条、衬灰和砌混砖时使用。 (七)月白灰 一般不加麻刀,不要求颜色均匀 月白灰是青灰浆与白灰浆按3:7的比例混合而成的灰

古建筑保护修复的原则和方法

古建筑保护修复的原则和方法 古建筑保护修复的原则是必须原址保护、尽可能减少干预、定期实施日常保养、保护现存实物原状与历史信息、保护现存实物原状与历史信息、正确把握审美标准、必须保护文物环境、不存在的建筑不应重建、考古发掘应注意保护实物遗存、预防灾害侵袭。 纪念建筑、石建筑、石窟寺壁画、造像、古碑石刻等修缮工程,应严格遵守“不改变原状”的原则。“不改变原状”的原则,系指始建或历代重修、重建的原状。修缮时应按照建筑物的法式特征、材料质地、风格手法及文献或碑刻、题铭的记载,鉴别现存建筑物的年代和始建或重修、重建时的历史遗构,拟定按照现存法式特征、构造特点进行修缮或者采取保护性措施;或按照现存的历代遗存、复原到一定历史时期的法式特征、风格手法、构造特点和材料质地等,进行修缮的原则。 依工程性质,可分为五类,如下;1、经常性保养维护工程,2、抢险加固工程,3、重点修缮工程,4、局部复原工程,5、保护性建筑物与构筑物工程。 保养维护工程系指不改变文物的现存;结构、材料质地、外貌、装饰、色彩等情况下所进行的经常性保养维护,如屋顶除草勾抹;局

部揭瓦补漏;梁柱、墙壁等的简单支顶加固;庭院整顿清理、室内外排水疏导等小型工程。此类工程就由管理或使用单位列入年度工程计划和经费预算,作为经常性工作,各尽其职,各负其责。 加固抢险工作,系指建筑物、石窟岩壁以及壁画、造像、石刻等发生危及文物安全的险情时所进行的抢救性措施,诸如支顶、牵拉、堵挡、加固等抢救性措施。此类工程须在技术检查的基础上制定抢险加固方案,报相应的文物主管部门审批后进行。如因特殊情况不能事先申报时,须补报备案。 重点修缮、局部复原工程,系指对文物进行较大规模的重点修缮或局部复原工程。此类工程必须事先做好勘查测绘、调查研究,在充分掌握科学资料的基础上进行设计。工程设计必须经过认真分析研究,广泛征求有关方面专家的意见。并在提出《修缮、复原工程申请书》报经相应的文物主管部门批准之后,方得进行施工。 保护性建筑物与构筑物工程,系指为保护文物而附加的安全设施,诸如排水防洪堤坝、防水房、亭、新加窟檐等。凡此类构筑物或建筑物,须与文物及环境风貌相协调,不可喧宾夺主。对文物本身和其周围的历史残迹,必须严格保护,不可因附加安全措施而遭受损坏,附加的建筑物、构筑物的设计方案,报请相应的文物主管部门核准后方可施工。

中国古建筑的材料与装饰

中国古建筑的材料与装饰 摘要:自古以来,中国人一直没有把建筑物看作是一件永久性的东西。差不多所有的开国之君都会重新建筑自己的宫殿和都城。要在短时间内兴建大规模的建筑,就要用容易加工的材料——木。虽中国古建筑便以木材为主,其他的材料作为辅助用于建造房屋中(砖、瓦、石);;随着木材的大量应用,在木材上的加工也随之兴起(彩画、雕刻等)。 关键字:中国古建筑;材料;装饰; 1.中国建筑的材料 1.1木 知道希腊、意大利、英国、法国等西方国家的人,一定都会对那里的古典建筑留下深刻印象,尤其是那一座座耸入云天的大教堂。而这些宏伟的建筑,绝大多数都是用石材建造的。除西方建筑外,印度建筑和伊斯兰建筑也都是以砖石结构居多。唯独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包括日本、朝鲜、越南等受中国影响的国家)建筑体系,千百年来一直是以木结构为主。古代中国,是当之无愧的“木建筑王国”。 1.2土 中国建筑虽然以木材为主流,但实际上,和木材一样,泥土也是建筑材料的先驱之一。不过,这里所说的“土”,与现代的混凝土不同。在古代,用作建材的土大致可分两种:自然状态的土称为“生土”,而经过加固处理的土被称为“夯土”,其密度较生土大。 和木材一样,夯土在中国古代建筑中占有重要地位,古代的都城和宫城可以在一两年之内建成,就地取材的夯土作业居功至伟。因此,古代土、木并提,称大规模的建筑活动为“大兴土木”。 1.3石、砖、瓦 石——在西方建筑史上地位显赫的石材,在中国古代建筑中虽然多居配角,但同样是一种重要的建筑材料。建筑台基也是应用石材的重要部位。单独的石材雕饰品,更为古代建筑的美化增添了光彩。 砖——砖的发明是建筑史上的重要成就之一。砖结构是除木结构以外,中国古代建筑采用的最多的建筑方式。而在很多木结构当中,也有不少是砖、木混用的。 瓦——瓦是屋顶施工当中必不可少的材料,鉴于屋顶在中国传统建筑中的特殊地位,瓦的作用自然不容小觑。瓦的出现,带来了屋顶的深刻变革。 3.中国建筑的装饰 建筑装饰:在以木结构为主体的中国古建筑中,装饰占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古建筑及保护教案

《古建筑的保护》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古建筑的风格特点及保护古建筑的意义。 2、增强对传乘民族文化的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欣赏,让学生了解这些伟大的古建筑物是祖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技术的结晶,从而认识到,爱我中华,保护好国宝是我们新一代神圣的职责。 难点:通过考察,调查,史学声进一步认识到我国古代建筑的文化特色,从而提高认识美丑的能力,潜移默化地爱护文物的道德教育。 课前准备: (教师)课件,古代建筑资料。 (学生)收集古代建筑的图片,资料,绘画用品。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古建筑的保护》,作启发性谈话。 “我们伟大的祖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我国的建筑,历史悠久,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在东方乃至世界享有盛誉。今天介绍的我国古代建筑均具有代表性和历史意义,是人类建筑宝库中的瑰宝,是我国历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如中国的万里长城与埃及的金字塔称得上是世界的奇迹。还有北京的故宫,是世界上现存最雄伟,最古老的宫殿建筑;西藏的布达拉宫,是世界上现存海拔最高,保存最好,历史最悠久的宗教建筑……” (二)请同学谈谈见到古建筑时的心情,描述见到的古建筑的外貌等等。 (三)教师谈谈自己见过的古建筑,谈谈身临其境的感受,(如青岛崂山瀑布;曲埠孔府,孔庙;泰山绝顶;海南南山等等。) (四)根据部分古建筑的文化内涵和特定的历史背景,教师作适当的介绍和讲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破坏,偷盗,价值) (五)弄清古建筑与仿古建筑不同的概念: 古建筑:是前人保存下来的遗产,是国宝。

仿古建筑:是现代人按古人建筑的模样新做的,不是文物。 中国的古建筑一般都由石,砖,木构成,特别是木结构的建筑常因战争,火灾等人为因素和自然灾害的破坏,原貌很难保存。 但宁波的保国寺历千载而完好如初,它是江南至今保存最好的一座北宋木结构殿堂。其建筑奇特雄伟,令人神往。保国寺由此成为我国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六)简介部分古建筑: 万里长城嘉峪关布达拉宫北京故宫太和殿颐和园。 杭州西湖山西恒山悬空寺苏州网师园拙政园。 (七)课后小结 师:我们已对家乡的古建筑进行了考察,了解到古建筑有各种各样的风格样式,具有共同的一般特点,你能说说吗? 学生述说后教师小结: ①造型优美,对称,渐变,顶有脊,檐翘等。 ②结构科学,斗拱,柱梁,不用钉子,稳固。 ③极尽装饰,檐,雕梁,画栋,窗饰等。 师:要画好古建筑,先要进行观察分析,把看似复杂的建筑物变得简单易于理解,如亭阁的屋顶,有飞檐呈流线却是三角形或梯形。其实它的各部分均可看成大小不同的△口。等形的组合,大家看是不是这样。 师:提问,古建筑的很多细部是很科学的,也是有趣的。飞檐是怎样翘起的重檐是怎样建的斗拱是怎样结构的梁柱是怎样连接的连接,支撑,穿插,卯榫卯合,竹钉。 教师演示学生观摩 教师讲授线画写生步骤,要求:a.观察思考后构图定位;b.从屋顶处开始下笔;c.线条要流畅肯定,尽可能用长线画;d.画出些细部,看不清的想像完成。教师边指点实物边画。 布置学生作业 1.在室外时教师安排学生自选一处建筑物或建筑物的一部分进行写生描画,注意组织好学生。教师旁观,对有问题的学生解惑,提示。 2.在室内时,则按古建筑照片进行线描。 作业相互观摩 1.在室外时教师将学生所画之作业集中摆放一起进行评价,比较与改进,对照实景能解决很多问题。

古建筑保护解决方案

古建筑保护解决方案 篇一:古建筑保护策划书 古建筑保护策划书 一,活动全称:古建筑保护宣传活动 二,活动背景 开封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有“七朝古都”之称。开封历史悠久,传统民族文化光辉灿烂,文化古迹驰名中外。开封有着与国外友好交往的历史,特别是早在十世纪后期至十二世纪初期,是当时世界上最大最繁华的城市,是北宋时期的首都东京,城郭宏伟,“人口逾百万,货物集南北。”,经济繁荣,风光旖旎,物华天宝。不但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世界上最繁华的都市之一,有“汴京富丽天下无”的“国际都会”之称。 现在,历史文化名城开封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人口发展的挑战,河南省是人口大省,开封市人口也近百万,人口增长以及世界范围的从农村涌向城市的人口潮,接踵而来的是住房问题、交通问题、就业问题、教育问题、老年人问题等等。在老城区保持合适的人口密度是保护古建筑的重要一环,如果听任老城区人口继续膨胀下去,人口超饱和状态就有增无减,那么保护名城的一切措施,包括划定保护区都会毫无结果。那样,名城的古建筑将荡然无存;经济发展的

挑战,一般的说,一个富裕的城市才有可能建成优美的、清洁的、文明的城市,这是历史文化名城的不可缺少的条件,而贫穷只能造就落后、破败、肮脏,所以我们要发展经济,但同时经济的发展也会给古建筑带来巨大的破坏,再加上一些政府官员没有远见,导致古建筑让位给经济的发展,是古建筑遭到灭顶之灾。古建筑需要人们的保护,需要我们的爱。 三、(一)举办机构 河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中州营造学社 (二) 河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中州营造学社 四、活动地点 展板展示地点:金明校区下沉广场、伦校区大礼堂前、开封市宋都御街宣传单发放地点:金明和明伦校区、开封市宋都御街 古建筑介绍地点:明伦校区 五、参与人员 (一)、中州营造学社全体成员 (二)、河南大学学生 (三)、社会上有志于保护古建筑的人员 六、活动主题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古建筑的破坏越来越严重,古

古建工程中常见的灰浆及配合比

古建工程中常见的灰浆及配合比 首先,选出好的生石灰材料 1、泼灰:制作各种灰浆的原材料,生石灰用水反复均匀地泼洒,成为粉状后过筛。存放时间,用于灰土不宜超过3—4天;用于室外抹灰,不宜超过3—6月。 2、泼浆灰:制作各种灰浆的原材料。泼灰过细筛后分层用青浆泼洒,闷至15天后即可使用。白灰:青灰=100:13,超过半年后宜用于室外抹灰。 3、苫背:泼浆灰加水青浆调匀后掺麻刀搅匀,灰:麻刀=100:5 4、用于抹灰面层:灰:麻刀=100:3 5、护板灰:苫背垫层中的第一层,月白麻刀灰配比:泼浆灰:麻刀=100:2 6、滑秸灰:泼灰:滑秸=100:4,滑秸秆长5—6cm加水均匀,褥几天后滑秸软后才能使用。 麻刀灰是苫背的主要材料,泼灰的质量直接影响灰背的质量,正确的泼灰方法:泼灰应分次进行,每次数量不可太多,粉化之后的体积不超过0.4m3,清水淋在生灰块上,量不宜过大,两人同时进行,一人淋洒水,一人用三齿耙不断翻到生灰块,待生灰块完全粉化后,开始第二次泼灰,要翻好泼透,灰泼成湿粉状,闷半小时左右,泼灰就完成了。全部完成后用不超过0.5cm的筛子把灰筛一遍,要注意:不要把生石灰碴子弄进泼灰内,发现灰飞扬起来,说明灰生了,要泼至合适。

麻刀:对麻刀进行挑选,发霉变质的麻刀不可用于苫背,麻刀越干净越好,麻刀一定要全部拆散,否则灰掺和后会变成疙瘩,在和灰之前,必须把麻刀择好待用。 灰背:1、要分层,每层厚度约3cm,拍实压光,以增加灰背的密实度。如果灰背不能一次苫完,要留茬子,茬子宽度不小于20cm,必须留斜茬,茬子部分为毛茬,接茬时如果干了,必须用水泅湿,并用木抹子把茬子搓一遍。 2、苫背要特别注意处理好水流向,水流速越快越好,灰背高低差越大越好,这样最大限度的增高灰背最高处的高度与降低低处的高度。做到最快把水排走。 3、檐头灰背抹至连檐外,做苫背时要注意压实的次数,压实的次数越多,灰背的密度越强,一定要反复赶压,每次赶压之前都要刷浆,浆要一次比一次稀,直至灰背干了为止。要压干,不要晾干,对灰背要刷清水养护,苫背全部做完后进行养护,养护的方法是用草帘铺在灰背上,使草帘经常保持湿润,养护期1—3星期。

古建筑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河南科技1997年第9期#适用技术# 古建筑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河南省第七建筑工程公司杨笑天 号后马上将火警及用户住址自动通知消防部门,因此可使消防队立即赶到现场。在医疗急救的情况下,一旦发生病危,病人倒在地上,只要按一下衣兜中的发射机,安全终端立即将信号传到电缆电视中心,计算机马上将病人的住址、病历情况传送到急救中心,急救人员则可立即赶到现场。在电缆电视中心,中心计算机每8秒钟将所有的家庭安全终端扫描一次,以检查它们所处的工作状态。另外,电缆电视中心又与许多银行、购物中心直接相连,相互构成可视系统,这样在家中用户可以直接进行转帐、存取款、购买物品等业务。 历史悠久,光辉灿烂的中国古建筑,遍及我国城乡大地。随着改革开放,古建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本文就如何保护古建筑及其意义阐述如下。 一、保护古建筑的意义 保护古建筑既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又有积极的实现意义,仅下述三点便足以说明。 1、历史的见证。 海内外的中国人都以祖国的/历史悠久0而自豪。所谓悠久,根据是中国有5000年的历史,有文字记载和考古为证。但更有力的证明是伫立在世人面前,历经千百年沧桑的一座座古建筑。因而信服地确立了中国的文明古国的历史地位。 5威尼斯宪章6说:/世世代代人民的历史文物建筑饱含着过去岁月传下来的信息,是人民千百年传统的活的见证,,。0这一得到世界共识的宣言昭示了,保护古建筑便是保护人民千百年传统的见证,不保护古建筑便是自毁国家历史文明的见证。 2、学习的课堂。 中国的古建筑也是中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好课堂。譬如最近随着香港的回归,圆明园遗址公园及时地向广大青少年进行了洗雪百年耻辱的爱国主义教育,效果良好,影响很大。 古建筑是一部用建筑材料书写的历史。无论是万里长城,还是故宫、颐和园等等,都饱含着丰富的史料。既有焚书坑儒的秦始皇等人的记载,也有/哭倒长城0的孟姜女等人的/别传0。可以说,古建筑能给人以丰富的历史知识。 中国古建筑有许多惊人的技术与艺术成就。例如,中山靖王墓的金缕玉衣,西汉马王堆墓葬的彩绘帛画,以及/敲之有声,断之无孔0的苏州金砖等等。再如,三大石窟的精湛雕刻,巧夺天工的赵州桥,以及栩栩如生,神态各异的芦沟桥石狮等等。所有这些古代技术成就,对现在的有关专业人员,都有极大的启迪和示范作用。甚至秦兵马俑涂用的硅酸铜钡的化学合成颜料,二千多年前女尸至今不腐的防腐技术,还成为费解的科技难题引起国际的关注。 3、旅游的基地。 旅游事业多与古建筑结合在一起,几乎那里有古建筑,那里就有旅游。古建筑区是开辟旅游的基地。旅游地的名望、经营效益和该地古建筑的品位、管理好坏直接有关。如天坛、龙门,,等等莫不如是。试想,如果少林寺的塔林,一个个荡然无存,还有甚么游览、观赏价值!也许可能有少数人的凭吊,但不会有接踵而来的游者人群。 二、保护古建筑的措施 1、城市规划。 要保护好古建筑,首先要搞好城市规划。城规稍有失误,都将造成古建筑无法估量的损失。在这方面,意大利的做法是/让出古城,另建新城0,很值得我们借鉴。 2、倾听意见。 搞城规难免会遇到古建筑的去留问题。在行政决策前,一定要倾听专家的意见。古建筑的价值只有专家最清楚。为了保护古建筑,梁思成生前奔走呼号多年,可对正阳门城墙的去留问题,只能让别人拿块砖、拍张照片回来看看,以慰病榻上的耿耿此心。但愿今后不要出现梁思成第二。 24

青砖,一种常见的仿古建筑材料

青砖,一种常见的仿古建筑材料 青砖是粘土烧制的,粘土是某些铝硅酸矿物长时间风化的产物,具有很强的粘性而得名。将粘土用水调和后制成砖坯,放在砖窑中煅烧(900℃-1100℃,并且要持续8-15天)便制成砖。 粘土中含有铁,烧制过程中完全氧化时生成三氧化二铁呈红色,即最常用的红砖;而如果在烧制过程中加水冷却,使粘土中的铁不完全氧化(Fe3O4)则呈青色,即青砖。 简介 青砖和红砖的硬度是差不多的,只不过是烧制完后冷却方法不同,而红砖是自然冷却,简单一些,所以生产红砖多,青砖是水冷却(其实是一种缺氧冷却),操作起来比较麻烦,所以生产的比较少。虽然强度、硬度差不多,但青砖在抗氧化,水化,大气侵蚀等方面性能明显优于红砖。青砖烧制时间一般是根据窑炉大小决定;小窑(在2-2.5万块青砖左右)一般在20天(不包括饮水)饮水一般5天时间;大窑则需要30天左右。 主要规格有:60×240×10mm、75×300×120mm、100×380mm、100×400×120mm、200×400mm、240×115×53mm、400×400×50mm。 特点 养生环保

透气性强、吸水性好,保持空气湿度,耐磨损,万年不腐 青砖选用天然的粘土精制而成,烧制后的产品呈青黑色,具有密度高,抗冻性好,不变形,不变色的特点。黑白灰青砖采用自然原土无氧烧制,以水为灵,以火为刚,五行相合,居家冬暖夏凉、养生环保:青砖中含有微量的硫磺元素可杀菌、平衡装修中的甲醛等不利人体的化学气体,保持室内空气湿度,综合“透气性、吸水性、抗氧化、净化空气”等特点,成为设计师极力荐的产品之一。产品表面光滑,四角呈直角,结构立体,抗压耐磨,是房屋墙体、路面装饰的理想材料。 倾心创意 可塑性强、空间体现大方、承传精粹、超越传统 青砖给人以素雅,沉稳,古朴,宁静的美感,黑白灰青砖特在09年创新推出百年青砖系列产品,浅浮雕、高浮雕以及具有现代气息的机理砖,艺术形态以中国传统典故为主,花纹精美、有寓意,设计手法新颖,糅合中国文化精粹,可品鉴收藏,可装饰赏目,可承载生活温馨朴质,不是舶来,不是复制,是真正文明的返璞归真。 修身养心 收藏佳品、把玩有趣、五行相合,润心修身 青砖艺术不仅可装饰,可承传历史,同时也是品鉴把玩的艺术品,中庸之道,于和谐传统一体,润心于砖;青灰色亦是成砖中最不可多得的极品,可见色则变:常抚之则吸其体之气、味、液而润之,足踏则光;以水养之自然变,质朴天成;茶水扑之,则如茶色、茶香味;丹青之润,则滋其艺心;故而提倡多以其收藏把玩,可修身、养心以融其五行相合,万物归一。 烧制方法 青砖是属于烧结砖;古青砖的主要原料为粘土,粘土加水调和后,挤压成型,再入砖窑焙烤至(1000度左右),用水冷却,让粘土中的铁不完全氧化,使其具备更好的耐风化,耐水等特性。经检测古青砖的抗压大于10兆帕,吸水率小于20%,仿古青砖就是仿照古青砖的各类款式、按照古青砖的烧制方法,采用古青砖仿古筒瓦所用的粘土材料现代烧制的青砖是仿古建筑材料常见的一种。

国家文物古建筑保护措施

国家文物古建筑保护措施 1引言 如今城市建设如火如荼,对国家文物古建筑的消极影响也不断增加,其保护情况参差不齐,部分古建筑破坏情况严重,再加上年代久远、自然损毁、法制不完善、管理缺位等原因,现在文物古建筑面临的挑战越来越严峻。本文以南京明清文人故居为例,了解文物古建筑现在保护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探索更为合理的保护与开发模式。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这对古建筑的保护和文化的传承具有更加深远的意义。 2南京明清文人故居保护现状 中国在文化古迹保护上起步较晚,20世纪中国才开始出现相关的专著和规定。一直以来国内历史建筑保护工作在保护理念、工作机制上存在较多缺陷,导致大量的历史建筑在旧城改造过程中遭到肆意破坏。如今受到破坏的古建筑逐渐引起政府和人们的重视,人们开始意识到保护古建筑的重要性,政府和一些民间组织也开始采取相关措施来保护历史建筑。在实地考察中,我们发现南京已列入文物保护单位的明清文人故居由于有法律保护,保护状况普遍良好,但许多还未列入保护名单的故居情况着实糟糕。其中,保护较好的故居约占总数的40%,主要是纪念馆、博物馆等。调查数据显示,南京市目前仅有11处历史名人故居对外开放。其中作为公共文化设施对外开放的有3

处,如:赛珍珠旧居、杨廷宝住宅、魏源故居;作为博物馆对外开放的有8处,如:甘熙宅第、拉贝故居等。保护状况一般的有15%左右,也就是说,剩下的45%的文人故居的保护状况堪忧。一方面,由于老城长期发展的惯性与历史文化保护的矛盾依然存在,另一方面,对于已经保护的名人故居大多数不够保护维修和利用发展的开支,经费不足,且管理机构不确定,缺乏适用的管理办法。许多问题导致文人故居还在继续消失,许多故居已经徒具虚名,有的仅是在上面挂块牌子,写明某某故居,其实早就变成了大杂院;有的只修缮厅廊门窗,原有的文化氛围荡然无存;更有的故居恢复的毫无历史感,修复如同新建,实在是无味至极。如:位于南京市秦淮区殷高巷14号的刘芝田故居。刘芝田在光绪年间购得此处房产时,房屋多达百间,占地颇广,而如今只剩下六个大院,外墙斑驳,木门破败。鉴于南京明清文人故居的保护和利用存在以上一系列的问题,文物古建筑的保护需求变得格外迫切。根据第三次文物普查的数据显示,登记历史名人故居有248处。但目前文物古建筑的利用和保护方法并不多,还仅仅局限在政治和文化有巨大影响的历史名人建筑上,更多的古建筑尚处于有保护无利用,甚至无保护无利用状态。总的来说,古建筑的实际保护状况堪忧。 3文物古建筑保护的意义 文物古建筑作为珍贵的人文资源,是城市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是城市的历史文脉和灵魂。中国的每一座城市在一定意义上都可以被称作历史文化古城,每一座古建筑都体现着这座城市的文化底蕴,文物古建筑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延续古建筑

中国古建筑的材料语言发展历程

中国古建筑得材料语言发展历程摘要:没有材料也就没有建筑,材料与建筑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巢居得发展主要以木为建筑材料,逐渐由树上转移到地面,并逐渐发展成至今仍有再使用得杆栏式住宅。而穴居得发展在由地下逐渐转移到地面时,则需要用木柱作屋顶与支撑。所以穴居得发展则就是由纯土材料变为土木混合材料,并开启了中国古建筑木构架,土维护得先潮。关键词:木构架,砖,土坯,瓦中国古典建筑在几千年得孕育中形成了自己独特得语言,并且这种语言形式成熟完整,内容多样。单体得建筑造型就是中国古建语言得基本词汇,群体组合就是中国古建语言得基本语法。而这些都与中国古典建筑得材料语言发展密切相关。建筑就是人们用泥土,砖,瓦,石材,木材;(近代用钢筋砼,型材)等建筑材料构成得一种供人居住与使用得空间,如住宅,桥梁,体育馆,窑洞,水塔,寺庙等等。可见,没有材料也就没有建筑,材料与建筑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原始社会得建筑只有两个基本形态,巢居与穴居。巢居多出现在南方地区,人类用树枝,竹枝等在树上建出得简易栖身之处。穴居多出现在北方较干旱地区,在一些山体上开挖洞穴作为原始住房。从中可以瞧到中国传统建筑中得两个主要材料:木与土。巢居得发展主要以木为建筑材料,逐渐由树上转移到地面,并逐渐发展成至今仍有再使用得杆栏式住宅。而穴居得发展在由地下逐渐转移到地面时,则需要用木柱作屋顶与支撑。所以穴居得发展则就是由纯土材料变为土木混合材料,并开启了中国古建筑木构架,土维护得先潮。一.木构架语言纵观整个中国建筑史,木构架永远就是主流语言。由开始得巢居到战国西汉时期榫卯出现,西汉末年斗拱得出现使木构架建筑语言更为丰富,因而在奴隶社会末期出现大体量得高台建筑。高台建筑就是用夯土与木结构结合形成得一种土木混合结构得建筑形式。利用中间得夯土而在其四周及上部构建出体积庞大得建筑群。但逐渐并非所有建筑都能够利用夯土,于就是在秦代时期高台建筑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新得建筑形式——宫室建筑。到了东汉时期,中国古建筑中主要得构件得两种语言形式抬梁式与穿斗式已形成。梁柱式得形成使得中国建筑得语言形式被大大地丰富。不经建筑物本身经久耐用,内部得空间也被大大得扩充,造型也更加得讲究丰富。穿斗式与抬梁式相比,其柱子较细但较多,但却能用较细得柱子增加数量以获得较大得空间。同时,高层木结构建筑得大量出现为今后我国木结构体系得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南北朝时期,佛教得兴盛掀起佛塔,石窟建造得高潮。但有很多得耗资耗时耗人力物力得木塔却因为雷劈火灾等被烧毁,使我们只能更多从一些仿木构造得石雕塔中了解当时得情况。在隋朝统一全国之后,木构架殿堂建筑得到很大发展。如含元殿,麟德殿等规模很大,形式复杂。唐朝多保留了隋朝建筑恢弘大气得特征,并且还出现一些体量高大得楼阁木构架建筑,如,滕王阁,黄鹤楼等。在唐代,木构架得主要构件梁,柱与斗拱得细分构件等种类与形式已大致稳定,并有特别规定得材分制度。在加工技术上,除了榫卯得发展外,还有柱身得加工装饰。所以,唐代得木构架语言已趋成熟。由于宋代官方《营造法式》得出版,使木结构中‘模数’出现,加快了建造速度,规范了建造得质量。并且宋代得开间普遍较大,并且各种雕花,彩绘使得建筑造型装饰更富有变化。在平面得柱网中,形式更为多样,一些内柱可以随意增减,位置也可以灵活移动,具有较大得创造与发挥空间。斗拱得装饰性逐渐加强,而相应得功能性逐渐减弱。并且木构架得坚固性有所增加,加工技术更为精细。值得一提得就是当时被称为‘虹桥’木拱桥,造型轻盈优美,坚固耐劳并可以实现较大跨度。辽代主要就是单层单檐木结构语言,并多表现在佛教建筑上。多层木塔结构如位于山西应县得佛宫寺释迦塔得木结构语言非常复杂却精妙绝伦,用材讲究合理且富有创新性。金代建筑柱网中使用减柱,移柱法,促成新构件得产生。并且斜拱非常盛行。元代建筑得柱网布局 呈现多样性,既有传统得整齐对称,又有减柱移柱得灵活自由。出现了一种新得建筑结构方式——内额式结构,如广胜寺大佛殿。明清时期就是中国传统建筑发展得最后一段,也就是建筑发展得成熟期。大木构架建筑得设计更加规范化,程式化,斗拱几乎失去了构架承托功能,而成为单纯装饰件。大木料得大量使用致使原料越来越少而产生拼合构件技术,用一

关于古建筑的保护与修复问题

关于古建筑的保护与修复问题 1 中国古建筑的类别 中国历史文化悠久,古建筑类型颇多,结构形式多种多样,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寺院古建筑、宫廷古建筑、园林古建筑、祭祀古建筑和民居古建筑。寺院古建筑有灵隐寺、白马寺和兴教寺等;宫廷古建筑有故宫、承德避暑山庄及末代皇宫等;园林古建筑有留园、拙政园、蠡园等;祭祀古建筑有十三陵及乾陵等;民居古建筑有王家大院、洛阳卫坡村和乔家大院等。 中国古建筑在不同的时期其规制划分也有比较大的不同,例如在宋代的《营造法式》中主要将其划分为殿堂、厅堂和余房三类基本的规制;在清代的“工程做法则例”中则主要划分为大式建筑和小式建筑[1]。由此可见,古代的历史记载中并没有对古建筑的规制给出明确规定。此外,中国古建筑雄伟庄严的风格体现出了我国独特的历史文化。 2 古建筑的保护与修复原则 古建筑如同其他的历史文物一样,是经过若干年的积淀保留下来的东西,不能够再生产及再建造,如果遭到破坏就不能挽回。因此,

在对古建筑进行保护与修复时必须正确认识和掌握相应的基本原则。 我国在《文物保护工程管理办法》中对古建筑的保护及修复提出了具体的规定。其中“原状”是指古建筑建设时的原来状况,未被他人修缮改动的状况,是古建筑健康真实的状况而非残破的状况。通过相应地勘察得到其建造时间、工艺和类型等具体信息,分析出古建筑中的原有构件和后变构件,以此来确定古建筑是否“原状”。 《文物保护管理暂行条例》中强调“恢复原状”的基本原则,但是在恢复原状所需资料不足时,可以“保存现状”,等资料足够时再“恢复原状”。此外,对于一些经历过修改变动但其形象独特、为大家所接收的古建筑可以“保持现状”。 总而言之,在对古建筑进行保护与修复时应严格按照以上基本原则实施,不能随便加入个人主观看法。 3 古建筑的修复方法 对于古建筑中损坏的构件,能够修复的都尽量不替换。当必须替换时,应参照原材料的外形特点及内部构造选用匹配的新材料。倘若修复缺失的构件,必须有准确的历史资料和相应数据,而不能通过臆测想象来进行修复工作。对于替换的构件涉及结构本体时,需要对古

中国古建筑保护问题的思考

中国古建筑保护问题的思考 王兴彬 摘要:中国古建筑是我国历史文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进行妥善的保护意义深远并已刻不容缓。文章主要论证了保护中国古建筑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等问题,并提出保护措施,供研究讨论。 关键词:中国古建筑;保护;意义;措施 中国的古建筑,不但具有悠久的历史,而且以它独特的风格和历史意义,在世界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有着极高的艺术成就和科学价值。中国古建筑和其他一切历史文物一样,其价值就在于它的历史遗留性,不可能再生产、再建造,一经破坏就无法挽回。但古建筑在历经岁月沧桑的保存过程中,由于人为和自然力的破坏,使得我国古建筑遭受损害、破坏的程度极大。虽说,相关部门花了很大力度对古建筑翻新、重建,但是部分工程却走着一种徒劳之路。呈现给我们的只是现代的油漆、现代的殿堂以及现代的钟鼓楼,难见始建时的痕迹。因此,保护他们已成为刻不容缓的大事。 一、古建筑保护的意义 古代建筑反映了国家历史的辉煌,表现了中国的文化艺术和科学技术的伟大成就,保护古建筑也就由着极其深远的意义。 1.古建筑是历史的例证 古代建筑和其他物质文化遗存一样,是社会不同发展阶段遗留下来的实物例证,从对古建筑的研究中可以看出同一时期其他科学的发展情况和当时所达到的水平。例如,河北赵县的赵州桥,距今已有1400年,是世界上现存最早、保存最好的巨大石拱桥。赵州桥是一座弧形单孔石拱桥,单孔跨度为37.4m,在桥两端采用敞肩拱的形式各辟两个券洞。这种设计,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在世界土木工程桥梁史上是一个创举。同时也反映了当时数学、工程力学、物理学等学科的发展高度。对于建筑史的研究来说,古建筑更是直接的实物例证,因为任何一座古建筑都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所反映的是当时的社会生产、生活方式及科学技术水平、工艺技巧、艺术风格、风俗习惯等等。因此,研究中国建筑史,古建筑是最好的例证。 《威尼斯宪章》说:“世世代代人民的历史文物建筑饱含着过去岁月传下来的信息,是人民千百年传统的活的见证??。”保护古建筑便是保护人民千百年传统的见证,不保护古建筑便是自毁国家历史文明。 2.古建筑是文化的载体 中国有着光辉灿烂的文化,而中国的古建筑艺术更是东方艺术的奇葩。它不但完全独立于西方建筑体系,形成了东方古典建筑体系。河南登封县的嵩岳寺塔,是一座用青砖和黄泥垒砌的高40m的佛塔,在地震山摇和狂风暴雨等安然无恙地经历了将近15个世纪。首都北京的故宫,建筑设计极为精湛,金碧辉煌的琉璃屋顶,莹白无暇的玉石雕栏,殷红肃穆的宫墙殿柱蔚为壮观,使人感慨不已、浮想联翩。

古建材料有哪些分类

https://www.360docs.net/doc/ac468151.html, 古代建筑的材料需具有以下优点:强度高,耐久性好。主要体现在其作为建筑物受力构件和结构所用的材料。如梁、板、框架等所使用的材料。强度高,耐久性好,绝热、隔声、节能性能良好,下面就让歙县建国徽派古建材料厂为您简单讲解一下,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历史上徽商在扬州、苏州等地经营,徽派建筑对当地建筑风格亦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以砖、木、石为原料,以木构架为主。梁架多用料硕大,且注重装饰。还广泛采用砖、木、石雕,表现出高超的装饰艺术水平。 徽派建筑坐北朝南,注重内采光;以砖、木、石为原料,以木构架为主。以木梁承重,以砖、石、土砌护墙;以堂屋为中心,以雕梁画栋和装饰屋顶、檐口见长。 徽派建筑在总体布局上,依山就势,构思精巧,自然得体;在平面布局上规模灵活,变幻无穷;在空间结构和利用上,造型丰富,讲

https://www.360docs.net/doc/ac468151.html, 究韵律美,以马头墙、小青瓦最有特色;在建筑雕刻艺术的综合运用上,融石雕、木雕、砖雕为一体,显得富丽堂皇。 歙县建国徽派古建材料厂,承接国内外:古建施工,四合院施工,古建门头,古建牌坊,寺庙道观,古建凉亭,油漆彩绘、古建园林工程。 公司拥有各类古建筑、园林工程的专家和专业工程技术人员,能够承建国内外各种类型的古建园林和古建筑工程项目。歙县建国徽派古建材料厂由高水平的能工巧匠组成,管理和施工人员长期在工地,对古建筑施工有着深刻的理解和独到的领悟,营造出一支经验丰富、技术精湛的施工队伍。我们坚持“在竞争中保持生存,在挑战中保持实力,在实践中培养人才”的管理理念,始终以“弘扬民族文化,为人民创造美丽的居住环境”为宗旨。真诚期待与您合作,我们会履行承诺,以真诚的服务,优异的质量,合理的造价,精湛的技术为用户

古建筑保护法律法规和美丽乡村建设

古建筑保护法律法规和美丽乡村建设 —.古建筑保护的原因 中国的古建筑,不但具有悠久的历史,而且以它独特的风格和历史意义,在世界建筑史 上占有重要地位,有着极高的艺术成就和科学价值。中国古建筑和其他一切历史文物一样,其价值就在于它的历史遗留性,不可能再生产、再建造,一经破坏就无法挽回。但古建筑在 历经岁月沧桑的保存过程中,由于人为和自然力的破坏,使得我国古建筑遭受损害、破坏的程度极大。虽说,相关部门花了很大力度对古建筑翻新、重建,但是部分工程却走着一种徒 劳之路。呈现给我们的只是现代的油漆、现代的殿堂以及现代的钟鼓楼,难见始建时的痕迹。因此,保护他们已成为刻不容缓的大事。 古建筑是历史的例证,是文化的载体,是艺术创作的重要借鉴,同样也是旅游业的重要 物质基础。 所以从现在开始保护中国古建筑,从我们当代大学生开始保护古建筑就成为了迫在眉睫的事情。保护古建筑不是盲目的,也不是随意的,它需要有理论的支撑与观念的普及,更需要全社会的重视与积极的鼓励,因此我们需要对中国古建筑保护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找出中国古建筑保护阻力的源头与成因,分析其形成的过程及其造成的危害,了解大众所持的主 流态度与看法,并最后能够探寻到一条引导民众共同重视与保护古建筑的新道路。 二.古建筑保护相关法规 一. 保护对象的界定 1文物、不可移动文物、文物保护单位、文物建筑 1)文物文物古迹 人类在历史上创造的具有价值的不可移动的实物遗存,包括地面与地下的古遗址、古建筑、古墓葬、石窟寺、古碑石刻、近代代表性建筑、革命纪念建筑等。[摘自《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GB 50357-2005 )] 受国家保护的文物范围包括: (1)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和石刻、壁画; (2)与重大历史事件、革命运动或者著名人物有关的以及具有重要纪念意义、教育意义或者史料价值的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实物、代表性建筑; (3)历史上各时代珍贵的艺术品、工艺美术品; (4)历史上各时代重要的文献资料以及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手稿和图书资料等; (5)反映历史上各时代、各民族社会制度、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的代表性实物。[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2002)] 本准则适用的对象通称为文物古迹。它是指人类在历史上创造或人类活动遗留的具有价 值的不可移动的实物遗存,包括地面与地下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近现代史迹及纪念建筑、由国家公布应予保护的历史文化街区(村镇),以及其中原有的附 属文物。[摘自《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 2)不可移动文物与可移动文物 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画、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 等不可移动文物,根据它们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可以分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 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上各时代重要实物、艺术品、文献、手稿、图书资料、代表性实物等可移动文物, 分为珍贵文物和一般文物;珍贵文物分为一级文物、二级文物、三级文物。[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