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气制氢装置的开工步骤

干气制氢装置的开工步骤
干气制氢装置的开工步骤

第八篇干气制氢装置的开工

8.1冷氮循环

8.1.1打通两个冷氮循环流程

1、开工冷却器E-1010投冷却水,做好原料压缩机C-1001启动的准备工作,打通流程。

2、加氢脱硫部分冷氮循环流程:

氮气→C1001A→F1001→R-1004→R1001→R1002/A,B→E1010→V1012→C1001/A

3、转化中变部分冷氮循环流程:

氮气→C1001B→F1002Ⅱ→F1002→E1001→R1003→E1002A/B→E1004→V1005→E1005/E-1006→V1006→A1001→V1007→E1008→V1008→C1001B

4、充氮气前要排净油水,化验合格,转化压力要高于加氢压力0.2MPa

5、控制压缩机入口压力稳定0.40Mpa,压力下降时及时从C1001入口补入氮气。

6、观察催化剂各床层、换热器压降是否正常,稍开各反应器及换热器付线,确认畅通后关闭。

7、启动所有仪表,并观察运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联系仪表工处理

8、做好F-1001、F-1002点火前的准备工作。

1)点F-1001前20min,开启炉膛蒸汽,以赶走可燃性气体,达到点火条件后,按照点火规程进行点火,炉膛蒸汽不能停止;

2)点F-1002前30min,启动引风机C-1003,鼓风机C-1002进行炉膛置换,建立炉膛负压-30~-50Pa,点火前必须对炉膛气体进行分析,合格后方可按照点火规程进行点火。

3)检查热风道挡板及各火嘴风、气阀是否灵活好用,如有问题立即解决。

4)引瓦斯气至F-1001炉FIC-9104调节阀前、F-1002炉FIC-9201调节阀前,截止阀打开,倒淋打开排水,后截止阀及付线关闭。

5)各联锁置旁路。

8.2加氢脱硫部分干燥脱水(热氮循环)

8.2.1热氮循环流程

脱硫部分干燥脱水热氮循环流程同冷氮循环流程。如图

8.2.2催化剂干燥脱水

1、由于本装置热源为F1001,F1002,故催化剂干燥过程中所需要的热量需要从F1001,F1002获取。脱硫部分R1001,R1004,R1002催化剂干燥步骤可单独进行,也可以和转化催化剂、中变催化剂干燥、配氢还原同步进行。

2、按规程启动原料压缩机C-1001A,建立上述循环,间断补充氮气维持压缩机入口压力为0.4Mpa,确保全循环量,维持循环量稳定。

3、按点炉规程点F-1001,通过调整F1001出口温度,以15℃/h的速度将催化剂床层温度升至120℃,升温速度通过F1001燃料气量控制。通过排污线通蒸汽至R1004壳程进行保护,蒸汽在V1014顶部放空。

4、120℃为恒温脱水区,根据计量脱水情况,可适当增减脱水时间。

5、继续以15℃/h的速度将加氢反应器升温到180℃,然后恒温4h,直至开工分离器V1012切不出水份。此时,转化、中变催化剂准备还原,由于中变催化

S放出,所以当加氢反应器干燥完毕后F1001熄火,停运压剂在还原期间会有H

2

机,准备将脱硫反应器R1002A,B并入转化催化剂还原流程。

6、脱硫部分催化剂干燥脱水升温控制方案见表

8.2.3操作要点

1、必须严格按照升温曲线升温,严禁速度过快造成催化剂破碎并注意切水。

2、升温以炉出口温度为准,恒温时间以床层出口达到所需温度开始计时。

8.3加氢催化剂预硫化

8.3.1 预硫化说明

脱硫系统的加氢催化剂是以CoO,MoO3态供货的,使用前需硫化成Co9S8和MoS2才具有加氢转化活性。脱硫系统是否进行试运转主要取决于原料的含硫量和硫的形态。对于韩流地、硫形态简单的原料,如天然气、加氢液化石油气、

加氢轻石脑油,重整抽余油等可不经预硫化,可在使用过程中逐渐预硫化,也可用含较多H2S的气态烃在使用过程中逐步硫化:但对有机硫含量较高,硫形态复杂以及含有大量烯烃的原料必须在使用前进行硫化,如焦化干气,以提高催化剂烯烃饱和反应和有机硫转化的初始活性。

因此如果本装置的原料为天然气,则不需预硫化。如果原料为焦化干气,则加氢催化剂必须进行预硫化。

8.3.2硫化原理

未经处理过的加氢催化剂金属活性组分均为氧化态,为了是催化剂获得较佳的活性,必须使氧化态转化为硫化态,即进行预硫化。加氢催化剂可采用液体DMDS作为硫化剂。硫化反应式如下:

8.3.3 硫化工艺条件:

1、循环气中硫含量:0.5~1.5vol%;0.1~0.5%(V)

2、压力视系统阻力降而定,无特定要求,一般<1.5Mpa,取0.7~1.0 Mpa;

3、循环量≮3000 Nm3/h,空速取500~700h-1;

4、循环气中H2浓度:70%;

5、床层温度:220~320℃,最高硫化温度:350℃;

6、催化剂吸硫量:>6%装填量,具体见吸硫量计算;

7、循环气中O2浓度:<0.5%;

8、升温速度:<20℃/h,取15℃/h

8.3.4 吸硫量计算

1、吸硫量计算公式

2、理论吸硫量

8.3.5 预硫化步骤

1、中变催化剂还原放硫结束后,重新建立加氢催化剂预硫化流程:

氮气→C-1001A→F1001→R1004→R-1001→E1010→V1012→C1001

2、按照开机程序开启C-1001A,按照点火规程点F1001,以15℃/h的速度将加氢反应器床层温度达到170℃,升温速度完全通过F1001进行控制。此时由转化系统向加氢系统配氢,逐渐使氢气浓度达到70%以上。(氢气来源为转化开工过程中液氨分解生产的氮气和氢气混合气体)

3、当系统H2%≥70%时,联系加氢装置,启动注硫泵,使硫化液DMDS充满泵出口至反应器入口管线(注流量需现场确定),继续升温至180℃。

4、调节注DMDS量,保持反应器入口H2S浓度为2000ppm.同时以5℃/h的速度升温至220℃.分析反应器入口、出口H2S含量2次/小时,反应器出口见硫时1次/10分钟,必要时随时加样,要求现场分析。

5、升温至220℃后,恒温至H2S穿透催化剂床层。

6、调节注DMDS量,保持反应器入口H2S浓度为5000ppm。同时以15℃/h的速度升温。保持反应器出口H2S含量在1000~2000ppm间,如超过2000ppm,需暂时关闭注流泵。

7、升温至350℃时,恒温,直至出口气中H2S含量达5000ppm,连续三个样,硫含量不变,硫化结束。注意:反应器R1004,R1001入口温度可以提到350℃。

6、硫化过程中系统氢浓度大于70%(V),压力1.0MPa左右。如氢浓度低,须补充氢气;如系统压力低,根据情况可补充氢气或氮气。

7、根据循环气中H2S浓度,必要时适当增加注硫量,或降低炉出口温度。预硫化时氢空速>300h-1,氢纯度低时可适当升压,若硫化剂准备充足可在V-1012处适当放空置换。

8、适时在开工分液罐V-1012放水计量,防止V-1012液面过高,并注意在上风口操作防止H2S中毒。

9、根据总注硫量、系统残硫量及脱水量,评估硫化程度和效果。

10、催化剂硫化结束判断:

1)反应器出入口H2S含量稳定且相等(循环气中H2S最低浓度不低于0.5%v);2)入口温度稳定,催化剂床层无明显温升变化;

3)按催化剂理论吸硫量将硫化剂加完。

4)开工分液罐V1012中没有新的水生成

11、操作说明及注意事项

1)R1004和R1001可串联硫化。硫化为放热反应,故不可任意加大注硫量或提温,以防止硫化反应过于剧烈,导致飞温,也不得减少分析次数。

2)注硫时要加强脱水计量和计量,也不得减少分析次数。

3)H2S穿透床层是指出口H2S含量达1000ppm以上,而且至少有三次重复结果。

4)在没有H2S存在的情况下,加氢反应器的床层温度要严格控制在200℃一下;注硫后,为防止催化剂还原成金属单质,在H2S穿透床层前,要求严格控制床层温度,不得超过230℃。

5)H2S穿透床层后,催化剂硫化50%左右。

6)硫化过程中要注意提温不提硫、提硫不提温的原则。若床层超温适当减少升温速度,必要时可适当降低炉出口温度或停止注硫,待稳定后再恢复注硫。

7)在硫化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升温速度,并且在不超温的前提下稳定注硫,待反应器出口见硫时,酌情提温或者再提注硫量;注硫量过大或大幅波动会使硫化反应过于剧烈而引起床层飞温,从而影响催化剂的各项性能,导致使用寿命下降。8)为了避免床层飞温(床层温度≯400℃),操作时可以加大循环量,并且在不同的温度区间控制合适的硫化剂注入速度:在175℃~230℃,控制入口H2S浓度0.1~0.5vol%;在230℃~320℃,控制入口H2S浓度0.5~1.0vol%;大于320℃时,控制入口H2S浓度1.0~2.0vol%。注硫量大小的确定更多的应参考床层温升情况。

8.2.3预硫化过程升温速率及升温曲线

预硫化过程升温速率见表1。

加氢催化剂预硫化过程升温曲线见附件一。

表1 加氢催化剂预硫化过程升温速率

8.2.4系统置换

8.2.4.1硫化结束后,计算注硫量,循环气中H2S保持一定浓度后,系统开始置换。先由V-1012顶经由FG1013/1管线放火炬,使压缩机C-1001入口压力接近0.3Mpa,注意泄压过程不要过快,且防止F-1001炉温超高,及时调整F-1001;再由入口充氮气至C-1001入口压力达0.4 Mpa,然后再放空,反复置换至系统硫化氢含量小于20ppm,H2+烃含量小于0.5%。

8.2.4.2系统置换完毕后,由V-1010罐底排水并计量,计算催化剂硫化程度。系统置换结束后,将R1002/A/B并入系统循环,并逐渐从转化系统补氢气置换系统直至和转化系统氢含量相同(﹥60%),当脱硫槽出口硫化氢含量低于0.5ppm 时将加氢系统压力逐渐高,准备和转化系统建立统一大循环。

8.2.5 操作要点:

1)脱硫槽切出来后必须保持其压力高于加氢系统压力0.2Mpa,防止漏入硫化氢损失硫容。

2)硫化时必须盯紧床层温升,严防飞温。

3)确认催化剂达到硫化标准才能停止硫化,保证催化剂的硫化效果。

4)硫化结束后必须把硫化氢赶净使其含量小于20ppm。

5)在恢复流程时要确保流程无误。

8.3转化、中变催化剂干燥(热氮循环)

8.3.1循环流程与冷氮循环流程相同,循环过程中注意保持系统压力

8.3.2按规程投除氧器V-1017,启动锅炉给水泵自循环,V-1014、V-1015建液位至50%,启动加药装置,并及时分析水质。升温期间,饱和蒸汽经过热器后现

场放空,V-1014、V-1015采用间断上水维持液位在50%左右,F-1002对流段过热蒸汽管通入1.0Mpa蒸汽保护。

8.3.3经分析瓦斯合格、炉膛气不爆后按点炉规程点转化炉F-1002,各反应器床层按照升温曲线同步升温,注意在火嘴未全部点燃前,瓦斯压力应小于0.5Mpa,等火嘴全部点燃后,方可提压升温。

8.3.4转化床层升温曲线见表3。

1)转化120℃恒温为转化催化剂脱水时间,250℃恒温为转化催化剂进一步脱水时间;

2)转化升温过程中注意检查炉管及尾管膨胀情况,不要卡着,保持正常伸缩;3)中变升温速度控制在10℃/h;

4)当转化床层达到320℃时,需将中变入口温度提到120℃,反应器床层出口温度达100~120℃恒温8小时脱水;

5)升温过程以反应器入口温度为准,恒温过程以反应器出口温度为准

8.3.5操作要点:

1)火嘴要对称点燃,而且要尽量点齐,防止炉膛温度不匀。

2)内操要严格按照升温曲线控制好升温速度,防止升温速度过快,对设备及催化剂造成损害。

3)及时检查炉管、集合管、上下尾管、废锅的膨胀情况,防止卡住。

4)转化入口温度达到200℃前,控制汽包压力不要高于系统压力,防止水蒸汽漏入系统。

8.4转化配汽、配氨、催化剂还原

8.4.1转化入口配入蒸汽条件视中变催化剂温度而定,当转化入口温度达到320℃、中变出口达到180~200℃时,即可向转化入口配入中压蒸汽。

8.4.2将中压蒸汽引进装置,至转化炉前FIC9203处排凝暖管。

8.4.3当F-1002入口、R-1003出口温度达到配汽条件,并且外来中压蒸汽压力高于R-1002出口压力0.1~0.2Mpa以上时,缓慢将蒸汽配入转化,配汽量为正常满负荷时设计配汽量的40-50%,约10t/h左右。

8.4.4转化配汽的同时,转化炉及时增点火嘴,及时调节炉温,防止炉温大幅下降,各分液罐建立液位后,液控阀先走付线后投用,防止催化剂粉尘堵塞调节阀。

8.4.5转化配汽继续升温,必要时点燃辅助燃烧器,当转化床层温度达到650℃,并恒温之后,提前联系调度准备还原用液氨,保证在配氨开始还原时已引至阀前,且压力不低于1.0MPa(保证压力比转化系统压力稍高,使氨顺利注入)。

8.4.6为了吸收中变催化剂还原期间放出的H2S,在转化650℃恒温期间,加氢反应器催化剂干燥脱水结束, C-1001/B停运,将F1001、脱硫槽并入转化、中变催化剂还原流程:

氮气→C1001/A→F1001→R1002/A,B→F1002Ⅱ→F1002→E1001→R1003→E1002/AB→E1004→V1005→E1006、E1005→V1006→A1001→V1007→E1008→V1008→C1001

8.4.7配氨过程要缓慢,坚持少量多次的原则,切忌配氨过猛将转化入口温度拉得过低造成转化催化剂水合粉化,转化继续以每小时20℃的速度升温,升至700℃恒温。

8.4.8控制好各汽包及分液罐液位,关闭1.0Mpa蒸汽,并利用过热器出口放空阀控制升压速度≯0.5Mpa/h,当压力及温度符合并汽条件后并入全厂中压蒸汽管网,并汽后注意防止中压蒸汽进出装置量太小形成凝结水。

8.4.9中变配入还原性气体后保持入口250℃恒温2~3小时。密切注意床层温升情况,床层温升速度控制在20℃/h以内,如果温升过快应该降低入口温度或停止配氨,温升不快则以10℃/h的速度提高中变入口温度。中变催化剂放硫结束后,提高氢浓度,直至达到70%以上。在中变催化剂还原初期,入口温度不得超过320℃,末期可以达到370℃,床层温度不得超过400℃。

8.4.10中变催化剂在还原期间,本体中微量硫也被还原,并以硫化氢的形式放出,放出的硫由氧化锌脱硫槽脱除。在中变配入还原性气体后每半小时检测一次中变出口气体中H2S含量,当中变出口气体中H2S含量连续两次在1PPM以下时,可认为中变放硫结束。(中变放硫时间一般为4~6小时)。

8.4.11中变放硫结束后,将脱硫槽甩出,将转化、中变流程更改为原流程:

氮气→C1001/A→F1001→F1002Ⅱ→F1002→E1001→R1003→E1002/AB→E1004→V1005→E1006、E1005→V1006→A1001→V1007→E1008→V1008→C1001/A 8.4.12脱硫槽甩出后,重新建立加氢催化剂预硫化流程,准备进行加氢催化剂预硫化。

8.4.13根据加氢催化剂预硫化的要求开始向预加氢系统供氢,一要保证本系统的氢含量大于60%,二要保证本系统的压力高于加氢循环系统的压力防止硫化氢反窜到转化系统,使转化催化剂硫中毒。最后直至转化入口达到490℃,转化出口达到780℃,进行恒温,当循环气中氢气浓度达到60%(Vol)时,保持转化出入口温度,控制H2O/H2在3~7:1之间进行催化剂还原,还原时间12小时;氢气浓度一小时化验一次,浓度下降时向转化补氨。转化催化剂还原结束条件:无明显氢耗,无明显温升。

8.4.14操作要点:

1)配蒸汽前必须确保达到配汽条件并在转化炉前FIC9203处排净存水,并暖管1小时,至配汽处再高点放空,确保蒸汽温度和排凝。

2)配蒸汽要缓慢进行,量要慢慢提,防止配汽量过大过猛把转化入口温度拉下来,对催化剂造成热冲击。

3)配氨要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并盯好转化入口温度。

4)向加氢系统送氢时一定要慢,一要保证本系统的氢含量,二要防止加氢系统的硫化氢反窜。

5)在中变放硫结束切除脱硫槽时要确保流程畅通;

6)中变催化剂在还原初期要严格控制床层温升。

表3 转化床层升温速率曲线

8.5转化投料

8.5.1加氢催化剂预硫化完毕,加氢脱硫系统置换合格,将加氢系统循环和转化系统循环合并为全装置大循环,流程如下:

C1001→F1001→R1001→R1002/1.2→F1002Ⅱ→F1002→E1001→R1003→E1002/AB→E1004→V1005→E1006、E1005→V1006→A1001→V1007→E1008→V1008→C1001

原料气引至装置,采样分析合格。

8.5.2当R-1001出口温度250℃,转化入口温度480-520℃,出口780℃,中变R-1003入口温度330-350℃,将原料干气引入V-1001,此时视V-1001压力减少中变气返回量。

8.5.3投料逐步进行,依次为1000Nm3/h,1500 Nm3/h和2000Nm3/h,投料过程中注意保持水碳比在工艺指标要求范围内,同时注意调节转化出、入口温度。

8.5.4进料后,逐步关闭循环气至V-1001前手阀,当中变反应器出现较大温升时切断中变气,视V-1001压力开大PIC9401,以PIC9401控制压缩机C-1001入口压力保持不变,用PIC9302控制系统压力稳步上升,升压速度≯0.5Mpa/h。

8.5.5将进料量逐步提到正常负荷后,以0.3-0.5Mpa/h的速度将系统压力提到设计值。提量时先提蒸汽量和配氢量再提原料进料量,保持转化出口温度780℃,并尽量保持平稳,防止脉冲进料。

8.5.6转化进料后,及时增大火嘴,视情况可改烧中变气。

8.5.7及时分析原料气、转化气、中变气组成。

8.6 PSA程序启动,合格氢气外送

1)PSA吸附压力PIC9803设定为2.1MPa,中变气压力超压放火炬PICS9302设定为2.35MPa。

2)各吸附塔压力泄至微正压。

3)当PSA前压力达2.2MPa,引中变气进PSA,启动PSA程序自动充压,进料初期建议设为吸附时间最短。

4)当吸附压力接近设定值时,开始尾气放火炬,并有少量尾气外送,按1s~2s/20分钟的速度缓慢延长时间,同时PSA尾气放火炬。

5)PSA运行正常后,联系调度将氢气送入氢气管网,同时将尾气全部引进转化炉燃料系统。

6)配氢切换为PSA氢气。

7)全装置运行平稳后,将水碳比调至3.7。装置联锁复位。

天然气制氢的基本原理及工业技术进展

天然气制氢的基本原理及工业技术进展 一、天然气蒸汽转化的基本原理 1.蒸汽转化反应的基本原理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甲烷,约占90%以上,研究天然气蒸汽转化原理可以甲烷为例来进行。 甲烷蒸汽转化反应为一复杂的反应体系,但主要是蒸汽转化反应和一氧化碳的变换反应。 主反应: CH4+H2O===CO+3H2 CH4+2H2O===CO2+4H2 CH4+CO2===2CO+2H2 CH4+2CO2===3CO+H2+H2O CH4+3CO2===4CO+2H2O CO+H2O===CO2+H2 副反应: CH4===C+2H2 2CO===C+CO2 CO+H2===C+H2O 副反应既消耗了原料,并且析出的炭黑沉积在催化剂表面将使催化剂失活,因此必须抑制副反应的发生。 转化反应的特点如下:

1)可逆反应在一定的条件下,反应可以向右进行生成CO 和H2,称为正反应;随着生成物浓度的增加,反应也可以 向左进行,生成甲烷和水蒸气,称为逆反应。因此生产中必须控制好工艺条件,是反应向右进行,生成尽可能多的CO 和H2。 2)气体体积增大反应一分子甲烷和一分子水蒸气反应后,可以 生成一分子CO和三分子H2,因此当其他条件确定时,降低压力有利于正反应的进行,从而降低转化气中甲烷的含 量。 3)吸热反应甲烷的蒸汽转化反应是强吸热反应,为了使 正反应进行的更快、更彻底,就必须由外界提供大量的热量,以保持较高的反应温度。 4)气-固相催化反应甲烷的蒸汽转化反应,在无催化剂的 参与的条件下,反应的速度缓慢。只有在找到了合适的催化 剂镍,才使得转化的反应实现工业化称为可能,因此转化反 应属于气-固相催化反应。 2.化学平衡及影响因素 3.反应速率及影响速率 在没有催化剂的情况时,即使在相当高的温度下,甲烷蒸汽转化反应的速率也是很慢的。当有催化剂存在时,则能大大加快反应速率;甲烷蒸汽转化反应速率对反应温度升高而加快,扩散

氢气安全操作规程(通用版)

The prerequisite for vigorously developing our productivity is that we must be responsible for the safety of our company and our own lives.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氢气安全操作规程(通用版)

氢气安全操作规程(通用版)导语:建立和健全我们的现代企业制度,是指引我们生产劳动的方向。而大力发展我们生产力的前提,是我们必须对我们企业和我们自己的生命安全负责。可用于实体印刷或电子存档(使用前请详细阅读条款)。 氢气是易燃易爆气体,氢气混合或氢气与空气混合到一定比例,形成爆炸气体,遇到微火源(含静电和撞击打火),就会引起严重的爆炸。确保制氢、用氢安全是头等大事,特制定本安全制度,必须严格遵守。 1、制氢、用氢人员,必须强化安全意识,牢固树立安全第一思想,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切实做好安全工作。 2、电解水制氢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严格训练,应真正了解掌握电解水制氢设备原理、结构、性能和操作方法经考核合格方可上岗。 3、任何人员不得携带火种进入制氢室。制氢和充灌气人员工作时,不可穿戴易产生静电的化纤服装(如尼龙、睛纶、丙纶……等)及带钉的鞋作业,以免产生静电和撞击起火。 4、制氢人员必须严格按电解水制氢规程制氢,开机后不得远离制氢室,应注意巡视制氢设备工作情况,做到严密监视和控制各运行参数,如有异常立即处理,不允许带故障运行。

制氢装置加氢脱毒部分工艺管理和操作规程

制氢装置加氢脱毒部分工艺管理和操作规程 1.1 加氢脱毒部分的任务及主要工艺指标 1.1.1 加氢脱毒部分的任务 脱硫部分的任务是为轻烃水蒸汽转化制氢提供合格的原料(硫含量< 0.5PPm 、烯烃<1%)以防止转化催化剂硫中毒。其中加氢部分是在催化剂和氢气存在的条件下,将原料中 的有机硫,有机氯等转化为无机硫(H2S)和无机氯( HCl ),无机氯被脱氯剂吸收除掉,而 硫化氢则被氧化锌吸收,使得脱硫气含硫<0.5PPm。 1.1.2 加氢脱毒部分的主要工艺指标 (1) 轻石脑油 干点< 160℃ 含硫量≤ 50PPm (2) 干气 干气含硫量≤ 50PPm (3) 加热炉 F2001 出口温度340~380℃ 加热炉炉膛温度≯ 800℃ 入口压力 3.8MPa (4) 加氢反应器 R2001 入口温度340~380℃ 出口温度≯ 400℃ 入口压力 3.38MPa(abs) 出口压力 3.35MPa(abs) 空速1~ 6h-1 氢油比(体)80 ~ 100 加氢反应器床层最高温度≯400℃ (5)氧化锌脱硫反应器 R2002A.B 入口温度 350~370℃ 出口温度 360℃ 入口压力 3.35MPa(abs) 出口压力 3.32MPa(abs) 脱硫气含硫量≤ 0.5PPm 1.2 R2001反应温度的控制 反应温度是调节脱硫气含硫量的主要手段,钴-钼催化剂进行加氢脱硫时,操作温度通常控制在330~400℃范围内。当温度低于320℃时,加氢脱硫效果明显下降。温度高于420℃以上,催化剂表面聚合和结碳现象严重。一般来说,对于 T205 加氢催化剂,当温度高于 250℃ 时,就具有加氢脱硫活性了。因此,操作人员在正常操作时,必须调节TC7101 以控制好加氢反应器 R2001 入口温度。即通过调节加热炉F2001 的燃料气流量来控制加氢反应器R2001入口温度。反应温度主要参考原料性质的变化,空速的大小,氢油比的高低以及催化剂活性 情况来进行控制。 非正常操作因素: 影响因素 1、加热炉出口温度上升 2、原料含烯烃、CO、 CO2、 O2等杂质含量超标控制操作 1、降低加热炉出口温度 2、降低处理量,查明原料杂质来源,并切出超

天然气制氢

天然气制氢 1.制氢原理 1.天然气脱硫本装置采用干法脱硫来处理该原料气中的硫份。为了脱除有机硫,采用铁锰系转化吸收型脱硫催化剂,并在原料气中加入约1?5%1 勺氢,在约400C高温 下发生下述反应: RSH+H 2=H2S+RH H 2S+MnO=MnS2+OH 经铁锰系脱硫剂初步转化吸收后,剩余勺硫化氢,再在采用勺氧化锌催化剂作用下发生下述脱硫反应而被吸收: H 2S+ZnO=ZnS+2OH C 2H5SH+ZnO=ZnS+2HC4+H2O 氧化锌吸硫速度极快,因而脱硫沿气体流动方向逐层进行,最终硫被脱除至O.lppm以下,以满足蒸汽转化催化剂对硫的要求。 2蒸汽转化和变换原理原料天然气和蒸汽在转化炉管中的高温催化剂上发生烃--- 蒸汽转化反应, 主要反应如下: CH 4+H3CO+3HQ ⑴ 一氧化碳产氢CO + H 2O CO2 + H 2 +Q (2) 前一反应需大量吸热,高温有利于反应进行;后一反应是微放热反应,高温不利于反应进行。因此在转化炉中反应是不完全的。 在发生上述反应的同时还伴有一系列复杂的付反应。包括烃类的热裂解,催化裂解,水合,蒸汽裂解,脱氢,加氢,积炭,氧化等。 在转化反应中,要使转化率高,残余甲烷少,氢纯度高,反应温度就要高。但要考虑设备承受能力和能耗,所以炉温不宜太高。为缓和积炭,增加收率,要控制较大的水碳比。 3变换反应的反应方程式如下: CO+H 2O=CO2+H2+Q 这是一个可逆的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和增加过量的水蒸汽,均有利于变换反应向右侧进行,变换反应如果不借助于催化剂,其速度是非常慢的,催化剂能大大加速其反应速度。为使最终CO浓度降到低的程度,只有低变催化剂才能胜任。高低变串联不仅充分发挥了两种催化剂各自的特点,而且为生产过程中的废热利用创造了良好的条 4改良热钾碱法 改良热钾碱溶液中含碳酸钾,二乙醇胺及VO。碳酸钾做吸收剂、二乙醇胺做催化剂、它起着加快吸收和解吸的作用。VO5为缓蚀剂,可以使碳钢表面产生致密的保护膜,从而防止碳钢的腐蚀。KCO吸收CO的反应机理如下: K2CO+CO+H

制氢站操作规程

一、目的: 保证制氢运行工作正常、安全、有序;使制氢运行人员的各项操作有章可循,为制氢运行人员提供操作的指导规范;保障机组的稳定运行。 二、范围: 适用于6号机组制氢站运行人员。 三、职责 规范作业,杜绝违章操作,保障生产安全稳定运行。 四、内容: 4、1、制氢设备生产工艺流程。 4、1.1、氢气系统 电解槽氢分离器氢洗涤器氢气冷却器氢气捕滴器氢气气水分离器氢气动薄膜调节阀干燥器 储氢罐氢母管发电机 4、1.2、氧气系统 电解槽氧分离器氧洗涤器氧气冷却器氧气捕滴器氧气器水分离器氧气动薄膜调节阀排空 4.2、主要设备参数和有关技术标准

4.3 4.3.1、必须按厂家规定进行水压试验,要求严密不漏。4.3.2、电解槽正、负极、电解隔间电压对地绝缘良好。4.3.3、检查应备有足够合格的电解液。 电解液的配制。 30℃时,10%NaOH、15%KOH溶液比重分别为1.1043、1.180。30℃时,26%NaOH、30%KOH溶液比重分别为1.28、1.281。 待碱液配好后加入2% 0V 2 O 5 添加剂。 4.3.4、分析仪器及其所用的溶液已准备好。 4.3.5、检查应有足够的氮气。 4.3.6、检查安全工具应齐全。 4.3.7、联系热工检查有关表计应完好。 4.3.8、联系电气电工检查电气设备,并向硅整流送电。 4.3.9、检查电解槽及氢系统应用水冲洗。 4.3.9.1、启动配碱泵将原料水打进制氢系统,启动碱液循环泵,清洗电解槽,清洗1小时,停泵、打开槽底排污阀排污。 4.3.9.2、重复上述操作3~4次,直到排液清洁为止。 4、4、气密检验 4.4.1、按6.6.3.9.1操作将原料水打入制氢机,至分离器液位计中部。4.4.2、关闭制氢机所有外连阀门,打开系统中(包括制氢、干燥系统)所有阀门,通过充氮阀向制氢机充氮,使压力缓慢升至3.2MPa,关充氮阀,用肥皂水检查各气路连接部位和阀门是否漏气,并观察液路有无漏液,确认不漏后,保压12小时,泄漏率以平均每小时小于0.5%为合格。 4、5、按工艺要求的碱量进行配碱,缓慢加入KOH(化学纯)待完全溶解后,加入碱液 重量的2%0V 2O 5 添加剂(按工艺要求添加),则电解液配好。 4.6、对微氧仪、露点仪进行调校。 6.7、检查各极框之间,正负极输电铜排间有无短路或有无金属导体,或有无电解液泄漏现象,民现后必须排除。 4.8、仔细检查整流变压器各个接点、可控硅整流柜各回路及正极输电铜排对地的绝缘性,严防短路。 4.9、用15%KOH溶液试车24小时(开停车操作同正常操作规程),然后将其排污。4.10、检查制氢装置的冷却水阀门处于开启状态。 4.11、干燥装置开车前准备 4.11.1、控制柜通电,检查装置是否处于正常状态。 4、11、2、设定干燥器、加热器上下部温度,各为400~450℃和300~350℃。4.11.3、系统进行氮气置换。 4.12、气动部分 4.12.1、接通气源后,分别检查气体过滤减压器的输出是否为0.14MPa,然后用肥皂水检查气动管路及仪表接头是否漏气(每三个月定期检查一次)。

天然气制氢装置技术方案

目录 一、原料/燃料气条件 (2) 二、产品及要求 (2) 三、工艺技术方案 (2) 1. 工艺流程示意图 (2) 2. 工艺原理 (3) 3. 装置国产化水平 (4) 四、消耗指标 (4) 1. 氢气产品 (4) 2. 消耗 (4) 五、制氢装置生产成本估算 (5) 六、装置投资 (5) 七、说明 (5) 八、附件 (5)

一、原料气条件 原料气:天然气 温度:40℃ 压力:3.6MPa(G) 低热值:8795kcal/Nm3 组分: 组分含量%(体积) CH4 92.81 C2H6 4.255 C3 H8 0.783 iC4 H10 0.129 nC4 H10 0.129 iC5 H12 0.054 nC5 H12 0.024 C6+ 0.032 H2 0.02 N2+Ar 0.774 CO2 0.99 总S ≤20ppm ∑ 100.00 二、产品及要求 产品气:氢气 三、工艺技术方案 1. 工艺流程示意图 工艺流程示意图

2. 工艺原理 (1)烃类蒸汽转化 烃类的蒸汽转化是以水蒸汽为氧化剂,烃类物质与水蒸汽在镍催化剂的作用下进行反应,从而得到合成气。这一过程为吸热过程,需外供热量。一段转化炉转化所需的热量由转化管外的高温燃烧烟气提供。一段转化气进入二段转化炉后与适量的氧气混合,进行H 2与O 2的燃烧反应及CH 4部分氧化反应,所产生的热量供二段转化气中的甲烷进行深度转化。 在镍催化剂存在下烃类蒸汽转化反应为: 烃类蒸汽一段转化反应 CH 4+H 2O CO+3H 2-Q 6 C n H 2n+2+nH 2O nCO+(2n+1)H 2-Q 7 CO+H 2O H 2+CO 2+Q 8 二段转化反应 22291O H O()Q 2 H +=汽+ CH 4+2O 2 CO 2+2H 2+Q 2212 CO O CO Q +=+ 上述反应放出的反应热足以将二段转化炉炉头温度升至1200~1400℃,这就为二段炉内CH 4深度转化反应提供了足够的热源,发生如下转化反应: CH 4+H 2O CO+3H 2-Q CO+H 2O H 2+CO 2+Q (2)MDEA 脱碳 活化MDEA 法脱碳工艺原理简述如下: MDEA 化学名为N-甲基二乙醇胺,分子式C 5H 13NO 2,分子量119.17。 MDEA 与CO 2的反应如下: 2232323CO H O H HCO H R NCH R CH NH +- +++++= 上面二式相加为总反应: 2322233R NCH H O CO R CH NH HCO -++=++ CO 2和H 2O 的反应的速度很慢,为MDEA 吸收CO 2反应的控制步骤,加活化

炼厂干气制氢工艺流程介绍

干气制氢工艺流程 (一)造气单元 1、进料系统 来自装置外的焦化干气进入原料气缓冲罐,经原料气压缩机压缩至3.2MPa(G)后进入原料气脱硫部分。 2、脱硫部分 进入脱硫部分的原料气经原料气-中变气换热器或开工加热炉(开工时用)升温到230℃左右进入加氢反应器,在其中原料中的不饱和烃通过加氢转化为饱和烃类,床层温度升至380℃左右,此外通过加氢反应,原料中的有机硫转化为无机硫,然后进入氧化锌脱硫反应器脱除硫化氢和氯化氢。经过精制后的气体总硫含量小于0.5PPm,氯化氢含量小于1 PPm,进入转化部分。 3、转化部分 精制后的原料气按水碳比3.5与自产的3.5MPa水蒸汽混合,再经转化炉对流段予热至500℃,进入转化炉辐射段。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复杂的水蒸汽转化反应。整个反应过程是吸热的,所需热量由分布在转化炉顶部的气体燃料烧嘴提供,出转化炉840℃高温转化气经转化气蒸汽发生器换热后,温度降至360℃,进入中温变换部分。 4、变换部分 来自转化气蒸汽发生器约360℃的转化气进入中温变换反应器,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变换反应,将变换气中CO含量降至3%左右。中变气经原料气-中变气换热器、中变气蒸汽发生器、中变气-脱氧水换热器、中变气-除盐水换热器进行热交换回收大部分余热后,再经中变气空冷器冷却至40℃,并经分水后进入中变气PSA单元。 5、热回收及产汽系统 来自装置外的脱盐水与来自酸性水气提塔的净化水混合并经中变气-除盐水换热器预热后进入除氧器。除氧水经锅炉给水泵升压后,再经中变气-脱氧水换热器预热后进入中压汽包。

锅炉水通过自然循环的方式分别经过转化炉对流段的产汽段及转化气蒸汽发生器产生中压蒸汽。所产生的中压蒸汽在转化炉对流段蒸汽过热段过热至440℃离开汽包。一部分蒸汽作为工艺蒸汽使用;另一部分进入全厂中压蒸汽管网。 (二)中变气PSA单元 来自造气单元压力约2.1MPa(G)、温度40℃中变气进入界区后,自塔底进入吸附塔中正处于吸附工况的塔(始终同时有两台),在其中多种吸附剂的依次选择吸附下,一次性除去氢以外的几乎所有杂质,获得纯度大于99.9 的产品氢气,经压力调节系统稳压后送出装置。 当吸附剂吸附饱和后,通过程控阀门切换至其它塔吸附,吸附饱和的塔则转入再生过程。在再生过程中,吸附塔首先经过连续四次均压降压过程尽量回收塔内死空间氢气,然后通过顺放步序将剩余的大部分氢气放入顺放气罐(用作以后冲洗步序的冲洗气源),再通过逆放和冲洗两个步序使被吸附杂质解吸出来。逆放解吸气进入解吸气缓冲罐,冲洗解吸气进入解吸气缓冲罐,然后经调节阀调节混合后稳定地送往造气单元的转化炉作为燃料气。

制氢装置转化工艺管理和操作规程

制氢装置转化工艺管理和操作规程 1.1 转化部分的任务及主要工艺指标 1.1.1 转化部分的任务及主要工艺指标 转化部分的任务是将合格的脱硫气在催化剂存在条件下与水蒸汽发生复杂的强吸热氢解反应,生成含H2、CO、CO2和未反应的水蒸汽、CH4的转化气。 1.1.2 转化部分的主要工艺指标 入口温度480~520℃ 出口温度≯820℃ 炉膛最高温度≯1020℃ 炉膛温差≯100℃ 入口压力 3.1MPa 出口压力 1.85MPa 炉管压差≯0.38MPa 碳空速1000h-1 水碳比 3.3~5.0 转化气中CH4≯10% 1.2 转化入口温度与转化率操作 转化温度是烃类-水蒸汽转化法制H2的重要影响因素。提高温度,甲烷转化率提高,转化气CH4含量降低。但考虑到设备的承受能力,转化炉的炉膛温度最高不能超过1020℃。 转化炉温度根据转化炉对流段入口温度TI7208的变化情况进行控制。对流段入口温度信号通过切换开关,同时进入TCA7201A及TCA7201B,使燃料系统在不同的情况下,可采用不同的控制回路。 (1)开停工期间 装置开停工时转化炉使用高压瓦斯(副燃料)燃料,采用燃料气流量FC7201与转化炉对流段入口温度TCA7201A的串级控制回路控制转化炉炉温。 (2)变换气作燃料 当装置生产出变换气后,根据需要可投用变换气。变换气通过PC7501控制阀后压力为0.05MPa,送入燃料气混合器MI2001,然后进入转化炉作为燃料使用,其燃料热值不够部分由副燃料提供。 (3)PSA脱附气作燃料 PSA运行以后,转化炉燃料投用脱附气作主燃料,脱附气流量可通过FC7503投自动进行控制,其燃料热值不够部分可通过FC7502补充高压瓦斯来提供。转化炉出口温度采用瓦斯流量FC7502与转化炉对流段入口温度TCA7201B的串级控制。 以上转化炉温度的主副燃料气两种不同控制回路之间的切换,可将一个控制回路由串级控制切换至副表单控,再切换至另一个控制回路的副表单控,然后由另一个控制回路的副表单控切换至串级控制。 在正常生产过程,认真检查转化炉的运行情况,仔细调节火嘴,防止火焰大小不一造成偏烧。尤其火苗不能扑烧炉管,务必使炉膛各点温度均匀,炉管颜色一致,发现问题及时正确处理、汇报。 在正常生产中,为了避免对流段末端发生硫酸露点腐蚀,转化炉的排烟温度不能小于150℃。另外,还要加强转化炉负压操作,防止回火。 转化炉温度控制主要手段: (1)提降整个炉膛温度,即改变瓦斯流量由FC7502完成。

天然气制氢成本

天然气制氢 一、装置概况 20万吨/年天然气制硝酸铵装置配套,10万吨/年合成氨装置,需要氢气量25625Nm3/h. 本制氢装置由脱硫造气工序、变换工序、PSA制氢工序组成,工艺路线及产品规格 该制氢装置已天然气为原料,采用干法脱硫、3.8MPa压力下的蒸汽转化,一氧化碳中温变换, PSA工艺制得产品氢气。 二、天然气制氢工艺原理 2.1 天然气脱硫 本装置采用干法脱硫来处理该原料气中的硫份。为了脱除有机硫,采用铁锰系转化吸收型脱硫催化剂,并在原料气中加入约1-5%的氢,在约400℃高温下发生下述反应: RSH+H2=H2S+RH H2S+MnO=MnS+H2O 经铁锰系脱硫剂初步转化吸收后,剩余的硫化氢,再在采用的氧化锌催化剂作用下发生下述脱硫反应而被吸收: H2S+ZnO=ZnO+H2O C2H5SH+ZnS+C2H5+H2O 氧化锌吸硫速度极快,因而脱硫沿气体流动方向逐层进行,最终硫被脱除至0.1ppm以下,以满足蒸汽转化催化剂对硫的要求。 2.2蒸汽转化和变换原理 原料天然气和蒸汽在转化炉管中的高温催化剂上发生烃—蒸汽转化反应,主要反应如下: CH4+H2O= CO+3H2-Q (1) 一氧化碳产氢 CO+H2O=CO2+H2+Q (2) 前一反应需大量吸热,高温有利于反应进行;后一反应是微放热反应,高温不利于反应进行。因此在转化炉中反应是不完全的。 在发生上述反应的同时还伴有一系列复杂的付反应。包括烃类的热裂解,催化裂解,水合,蒸汽裂解,脱氢,加氢,积碳,氧化等。 在转化反应中,要使转换率高,残余甲烷少,氢纯度高,反应温度要高,但要考虑设备承受能力和能耗,所以炉温不宜太高。为缓和积碳,增加收率,要控制较大的水碳比。

制氢装置开工操作规程

制氢装置开工操作规程 制氢装置开工步骤可分为:装置气密、脱硫系统升温干燥硫化、低变干燥还原、中低压汽包建立液位、转化中变系统升温干燥、蒸汽并网,转化炉配汽配氢还原、脱硫系统切入转化、中变大循环系统、进干气进油、投用PSA系统、向外供氢等步骤。 1 催化剂装填 1.1 反应器固定床催化剂装填 1.1.1 准备工作与条件 (1)相关的系统隔离,防止可燃气体、惰性气体进入反应器 (2)反应器采样分析合格达到进人条件。 (3)反应器及内构件检验合格。 (4)反应器内杂物清理干净。 (5)搭好催化剂、瓷球防雨棚。 (6)按照催化剂的搬运要求将催化剂、瓷球搬运至现场进行合理堆放。 (8)对催化剂的数量及型号进行确认,将相同型号,相同生产批号的催化剂放在一起,并按照装剂的先后顺序摆放好,最好用警示牌加以区分。 (9)装催化剂所用的器具已齐备。 1.1.2 装填技术要求 (1)必须严格按催化剂装填图的要求装填瓷球(柱)和催化剂。 (2)定期测量催化剂料面的高度,核算所装催化剂的数量和装填密度,尽可能使催化剂装填密度接近设计值。 (3)催化剂装填过程中,尽可能相同水平面的密度均匀,防止出现局部过松。 (4)催化剂的自由下落高度小于1.5米以免撞碎催化剂。 (5)在催化剂上站立或行走也会损坏催化剂,要求脚下拥有大的胶合板“雪橇”或在0.3m2的支撑板上工作,尽量减少直接在催化剂上行走。 (6)每层催化剂的料面要水平。 1.1.3 装填注意事项 (1)催化剂搬至现场堆放后,应作好防雨措施。 (2)催化剂装进料斗时要检查,严禁杂物进入反应器。 (3)催化剂装填过程中,车间的质量监督人员若发现操作过程中存在影响装填质量的问题,停止装填操作,待问题处理完毕后方能继续装填。 (4)催化剂搬运过程中,应小心轻放,不能滚动。 (5)在天气潮湿的情况下,只有在装填催化剂时才将催化剂开封,并在装填催化剂的平台上架设帆布棚。 (6)在催化剂装填过程中,对催化剂的型号进行确认,检查催化剂的质量,防止结块的或粉碎的催化剂装进反应器。 (7)在装催化剂期间装剂人员必须做好防尘措施。 (8)准确记录装入每一层催化剂的类型、体积和重量。 (9)装填期间,遇到任何与装填图要求不符的情况要及时通知工程技术人员以决定下一步的装填方法。 (10)在催化剂装填时,所有带入反应器内的工具应在出反应器时核对检查,防止将工

天然气制氢装置工艺技术规范

天然气制氢装置工艺技术规程 1.1装置概况规模及任务 本制氢装置由脱硫造气工序、变换工序、PSA制氢工序组成 1.2工艺路线及产品规格 该制氢装置已天然气为原料,采纳干法脱硫、3.8MPa压力下的蒸汽转化,一氧化碳中温变换, PSA工艺制得产品氢气。 1.3消耗定额(1000Nm3氢气作为单位产品) 2.1工艺过程原料及工艺流程 2.1.1工艺原理 1.天然气脱硫 本装置采纳干法脱硫来处理该原料气中的硫份。为了脱除有机硫,采纳铁锰系转化汲取型脱硫催化剂,并在原料气中加入约1-5%的氢,在约400℃高温下发生下述反应:

RSH+H2=H2S+RH H2S+MnO=MnS+H2O 经铁锰系脱硫剂初步转化汲取后,剩余的硫化氢,再在采纳的氧化锌催化剂作用下发生下述脱硫反应而被汲取: H2S+ZnO=ZnO+H2O C2H5SH+ZnS+C2H5+H2O 氧化锌吸硫速度极快,因而脱硫沿气体流淌方向逐层进行,最终硫被脱除至0.1ppm以下,以满足蒸汽转化催化剂对硫的要求。 2.蒸汽转化和变换原理 原料天然气和蒸汽在转化炉管中的高温催化剂上发生烃—蒸汽转化反应,要紧反应如下: CH4+H2O= CO+3H2-Q (1) 一氧化碳产氢 CO+H2O=CO2+H2+Q (2) 前一反应需大量吸热,高温有利于反应进行;后一反应是微放热反应,高温不利于反应进行。因此在转化炉中反应是不完全的。 在发生上述反应的同时还伴有一系列复杂的付反应。包括烃类的热裂解,催化裂解,水合,蒸汽裂解,脱氢,加氢,积碳,氧化等。 在转化反应中,要使转换率高,残余甲烷少,氢纯度高,反应温度要高,但要考虑设备承受能力和能耗,因此炉温不宜太高。为缓和

制氢操作规程(变压吸附部分)

第二部分变压吸附部分 1 主题内容 本操作规程描述了甲醇重整制氢的工艺控制、设备运行的操作规范,以及操作中的注意事项、异常情况的处理;通过实施本操作规程,确保甲醇重整制氢的质量和设备的正常运行,减少事故的发生。 2 适用范围 本操作规程适用甲醇重整制氢装置的操作与控制。 3 职责 3.1 生产部管理人员负责本工艺操作规程的编制、修改、监督与管理。 3.2 制氢岗位操作人员负责执行本操作规程。 4 工作程序 4.1 装置概况 4.1.1 概述 本装置采用变压吸附(简称PSA)法从甲醇转化气中提取氢气,在正常操作条件,转化气的处理量可达到800NM3 --1200NM3/h。在不同的操作条件下可生产不同纯度的氢气,氢气纯度最高可达99,9995%。 4.1.2 吸附剂的工作原理 本装置采用变压吸附(PSA)分离气体的工艺,从含氢混合气中提取氢气。其原理是利用吸附剂对不同吸附质的选择性吸附,同时吸附剂对吸附质的吸附容量是随压力的变化而有差异的特性,在吸附剂选择吸附条件下,高压吸附除去原料中杂质组份,低压下脱附这些杂质而使吸附剂获得再生。整个操作过程是在环境温度下进行的。 4.1.3 吸附剂的再生 吸附剂的再生是通过三个基本步骤来完成的: (1)吸附塔压力降至低压 吸附塔内的气体逆着原料气进入的方向进行降压,称为逆向放压,通过逆向放压,吸附塔内的压力直到接近大气压力。逆向放压时,被吸附的部分杂质从吸附剂中解吸,并被排出吸附塔。 (2)抽真空 吸附床压力下降到大气压后,床内仍有少部分杂质,为使这部分杂质尽可能解吸,

要求床内压力进一步降低,在此利用真空泵抽吸的方法使杂质解吸,并随抽空气体带出吸附床。 (3)吸附塔升压至吸附压力,以准备再次分离原料气 4.2 工艺操作 本装置是有5台吸附塔(T201A、B、C、D、E)、二台真空泵(P203A、B)、33台程控阀和2个手动调节阀通过若干管线连接构成 4.2.1 工艺流程说明 工艺过程是按设定好的运行方式,通过各程控阀有序地开启和关闭来实现的。现以吸附塔T201A在一次循环内所经历的20个步骤为例,对本装置变压吸附工艺过程进行说明。 (1)吸附 开启程控阀KS205和KS201,原料气由阀KS205进入,并自下而上通过吸附塔T201A,原料气中的杂质组份被吸附,分离出的氢气通过阀KS201输出。当被吸附杂质的吸附前沿(指产品中允许的最低杂质浓度)移动到吸附塔一定位置时,关闭KS205和KS201,停止原料气进入和产品气输出。此时吸附器中吸附前沿至出口端之间还留有一段未吸附杂质的吸附剂。 (2)第一次压力均衡降(简称一均降) 开启程控阀KS203和KS216,吸附器T201A与刚结束隔离步骤的吸附器T201C进行第一次压力均衡降,均压过程中吸附器T201A的吸附前沿朝出口端方向推进,但仍未到达其出口端。当两台吸附塔压力基本相等时,关闭阀KS216,一均降步骤结束(继续开启阀KS203,便于吸附器V201A下一步二均降进行)。 (3)第二次压力均衡降(简称二均降) 开启程控阀KS222,继续开启阀KS203,吸附塔T201A与刚结束隔离步骤的吸附塔T201D进行第二次压力均衡降,均压过程中吸附塔T201A的吸附前沿继续朝出口端方向推进,仍未到达其出口端。当两台吸附器压力基本相等时,关闭阀KS222,二均降步骤结束(继续开启阀KS203,便于吸附塔T201A下一步三均降进行)。 (4)第三次压力均衡降(简称三均降) 开启程控阀KS228,继续开启阀KS203,吸附塔T201A与刚结束抽真空步骤的吸附塔T201E进行第三次压力均衡降,均压过程中吸附塔T201A的吸附前沿刚好到达出口端时,两台吸附塔压力也基本相等,此时关闭阀KS203和KS228,三均降步骤结束。

制氢装置工艺流程说明

制氢装置工艺流程说明 1.1 膜分离系统 膜分离单元主要由原料气预处理和膜分离两部分组成。 混合加氢干气经干气压缩机升压至 3.4MPa,升温至110℃,首先进入冷却器(E-102)冷却至45℃左右,然后进入预处理系统,预处理系统由旋风分离器(V-101)、前置过滤器(F-101AB)、精密过滤器(F-102AB)和加热器(E-101)组成。 预处理的目的是除去原料气中可能含有的液态烃和水,以及固体颗粒,从而得到清洁的饱和气体,为防止饱和气体在膜表面凝结,在进入膜分离器前,先进入加热器(E-101)加热到80℃左右,使其远离露点。 经过预处理的气体直接进入膜分离器(M-101),膜分离器将氢气与其他气体分离,从而实现提纯氢气的目的。 每个膜分离器外形类似一管壳式热交换器,膜分离器壳内由数千根中空纤维膜丝填充,类似于管束。原料气从上端侧面进入膜分离器。由于各种气体组分在透过中空纤维膜时的溶解度和扩散系数不同,导致不同气体在膜中的相对渗透速率不同,在原料气的各组分中氢气的相对渗透速率最快,从而可将氢气分离提纯。 在原料气沿膜分离器长度方向流动时,更多的氢气进入中空纤维。在中空纤维芯侧得到94%的富氢产品,称为渗透

气,压力为1.3 MPa(G),该气体经产品冷却器(E-103)冷却到40℃后进入氢气管网。 没有透过中空纤维膜的贫氢气体在壳侧富集,称为尾气,尾气进入制氢下工序。 本单元设有联锁导流阀(HV-103)和联锁放空阀(HV-104),当紧急停车时,膜前切断阀(HV-101)关闭,保护膜分离器,同时HV-103和HV-104自动打开,保证原料气通过HV-103直接进入制氢装置,确保制氢装置连续生产;通过HV-104的分流,可以保证通过HV-103进入制氢装置的气体流量不至于波动过大,使制氢装置平稳运行。 1.2 脱硫系统 本制氢装置原料共有三种:轻石脑油、焦化干气、加氢干气(渣油加氢干气、柴油加氢脱硫净化气、加氢裂化干气)。 以石脑油为原料时,石脑油由系统管网进入,先进入原料缓冲罐(V2001),然后由石脑油泵(P2001A、P2001B、P2001C、P2001D)抽出经加压至4.45MPa后进入原料预热炉(F2001)。钴-钼加氢脱硫所需的氢气,由柴油加氢装置来,但是一般采用南北制氢来的纯氢气或由PSA返回的自产氢经压缩机加压后在石脑油泵出口与石脑油混合,一起进入原料预热炉。 以加氢干气和焦化干气为原料时,干气首先进入加氢干气分液罐(V2002),经分液后进入加氢干气压缩机(C2001A、

制氢站安全操作规程

制氢站安全操作规 程 1

制氢站安全操作规程 一、液氨制氢炉操作 1.检查气、电、水各系统是否符合要求。如有问题, 应先排除故障后, 才能进行下步工作。 2.进行触媒活化: 通电使设备升温至650℃, 然后打开放空阀, 并立即打开氨阀, 通入氨气, 此时氢阀关闭, 气体不经过净化系统。等到嗅出氨的刺激性味道不大时, 活化就可停止。 3.接通水源打开氢阀, 关闭放空阀, 可正常送气。 4.停车, 切断电源。先关氨气阀, 再关氢气阀, 最后切断水源。 5.操作过程中, 注意防爆防火。操作者严禁吸烟, 设备周围不准进行明火作业或有可能产生火花的作业。工作人员不得穿有带钉子的鞋。如果需要在氢炉附近动火, 必须事先测定该场所空气中的含氢量不得大于3%, 并经过安技部门同意后才可进行。 6.经常检查设备密封性, 自动温度控制是否灵敏可靠。 7.触媒需更换时的现象: (1)氨分解率降低, 气体刺激性增加; (2)分解氨的火焰颜色由深橘红变黄色; (3)系统阻力的增加, 从压力表读数可判断。

8.更换触煤程序: (1)松开与分解炉并联的各气体进出口、接头, 取出热电偶; (2)把整个设备向一侧倾斜; (3)抽出炉底的挡板, 并取出炉底的石棉板然后把分解炉由下部抽出; (4)将分解炉倒置, 使法兰朝上, 松开紧固螺钉, 移开法兰; (5)把炉内触媒倒出来, 并清洁炉体; (6)装入新鲜触媒约10千克。粘度为7~9毫米的3千克, 9~13毫米的7千克, 分层装入, 并用氨进行检漏试验; (7)将分解炉装入设备并检查设备密封性。 二、电解槽 1.电解槽新装后, 应检查装配质量, 绝缘情况, 电气系统管道等气液系统是否正确。 2.配制电解液要用导管将苛性钠注入气液分离塔, 流至电解槽体, 注意液面至标线内。 3.测量电解槽槽体电解液浓度合格后开车。 4.电解槽最好长期处于低挡使用, 例如, 其中电流、电压及槽温不得超过规定。 5.每班当班人员, 每小时做一次爆鸣试验。 6.调整气液分离器的压力与温度。如发现贮气框压力过大, 氢气管道堵塞, 抽出封瓶中的水。如发现硫酸干燥瓶失效应立即更换。 7.电解槽每年大修一次, 每半年小修一次, 每三个月清洗一次。过滤器每月清洗。每周检测一次电源是否合符规定。必要时作全面检测。如有异常,

制氢装置安全措施与常见事故案例

制氢装置安全措施及常见事故案例 一、预防措施 1.安全技术措施 (1)减少潜在危险因素 在新工艺、新产品的开发时,尽量避免使用具体危险性的物质、工艺和设备,即尽可能用不燃和难燃的物质代替可燃物质,用无毒和低毒物质代替有毒物质,这样火灾、爆炸、中毒事故将因失去基础而不会发生。这种减少潜在危险因素的方法是预防事故的最根本措施。 (2)降低潜在危险因素的数值 潜在危险因素往往达到一定的程度或强度才能施害。通过一些方法降低它的数值,使之处在安全范围内就能防止事故发生。如作业环境中存在有毒气体,可安装通风设施,降低有毒气体的浓度,使之达到容许值以下,就不会影响人身安全和健康。 (3)联锁 当设备或装置出现危险情况时,以某种方法强制一些元件相互作用,以保证安全操作。例如,当检测仪表显示出工艺参数达到危险值时,与之相连的控制元件就会自动关闭或调节系统,使之处于正常状态或安全停车。目前由于化工、石油化工生产工艺越来越复杂,联锁的应用也越来越多,这是一种很重要的安全防护装置,可有效的防止人的误操作。 (4)隔离操作或远距离操作 由事故致因理论得知,伤亡事故的发生必须是人与施害物相互接触,如果将两者隔离开来或保持一定距离,就会避免人身事故的发生或减弱对人体的危害。例如,对放射性、辐射和噪音等的防护,可以通过提高自动化生产程度,设置隔离屏障,防止人员接触危险有害因素都属于这方面的措施。 (5)设置薄弱环节 在设备或装置上安装薄弱元件,当危险因素达到危险值之前这个地方预先破坏,将能量释放,防止重大破坏事故的发生。例如,在压力容器上安装安全阀或爆破膜,在电气设备上安装保险丝等。 (6)坚固或加强 有时为了提高设备的安全程度,可增加安全系数,加大安全裕度,提高结构的强度,防止因结构破坏而导致事故发生。 (7)封闭 封闭就是将危险物质和危险能量局限在一定范围之内,防止能量逆流,可有效的预防事

电解制氢工序操作规程2

四川瑞能硅材料有限公司 CDI车间 电解制氢工序操作规程 编制:宋涛 审核: 批准:

生效日期:2010年10 月

目录 第一节生产的目的及工作原理 一、生产的目的 二、工作原理 (一)电解工作原理.......................................... (二)纯化工作原理.......................................... 第二节质量标准及技术参数 一、原料质量标准 (一)脱盐水质要求:........................................ (二)氢氧化钾.............................................. (三)冷却水................................................ (四)电源.................................................. (五)氮气.................................................. (六)仪表气源.............................................. 二、工艺及设备技术参数 (一)电解槽工艺技术参数.................................... (二)纯化装置工艺技术参数.................................. 三、产品质量标准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工艺流程简介 一、制氢装置工艺流程简介 (一)碱液循环系统.......................................... (二)氢气系统.............................................. (三)氧气系统.............................................. (四)原料水补充系统........................................ (五)冷却水系统............................................

水电解制氢工序操作规程

水电解制氢工序操作规程 编制: 审核: 批准: 生效日期:2013年10 月

目录 第一节生产的目的及工作原理 一、生产的目的 二、工作原理 (一)电解工作原理.......................................... (二)纯化工作原理.......................................... 第二节质量标准及技术参数 一、原料质量标准 (一)脱盐水质要求:........................................ (二)氢氧化钾.............................................. (三)冷却水................................................ (四)电源.................................................. (五)氮气.................................................. (六)仪表气源.............................................. 二、工艺及设备技术参数 (一)电解槽工艺技术参数.................................... (二)纯化装置工艺技术参数.................................. 三、产品质量标准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工艺流程简介 一、制氢装置工艺流程简介 (一)碱液循环系统.......................................... (二)氢气系统.............................................. (三)氧气系统.............................................. (四)原料水补充系统........................................ (五)冷却水系统............................................ (六)充氮和氮气吹扫系统.................................... (七)排污系统 (八)整流系统 (九)控制系统 二、纯化系统工艺流程简介 (一)工艺流程简图.......................................... (二)工艺流程解释.......................................... 第四节电解液配置岗位操作法 一、制氢系统的操作 (一)开车前的准备 (二)、电解液的配制 (三)稀碱运行(1#电解槽为例,其它电解槽运行同1#电解槽) (四)浓碱运行(以1#电解槽为例,其他电解槽运行同1#) (五)自控部分的调试 (六)装置正常运行工作 (七)停车操作 (八)应急停车操作

制氢装置

天然气制氢 天然气制氢 由天然气蒸汽转化制转化气和变压吸附(PSA)提纯氢气两部分组成。压缩并脱硫后天然气与水蒸汽混合后,在镍催化剂的作用下于高温下将天然气烷烃转化为氢气、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转化气,转化气可以通过变换将一氧化碳变换为氢气,成为变换气,然后,转化气或者变换气通过变压吸附过程,得到高纯度的氢气。 1.1.1.1 工艺原理 1)原料气脱硫 原料天然气经转化炉对流段加热到300~380℃后,原料气通过加氢催化剂, 完成烯烃加氢饱和,同时将有机硫转化成无机硫;原料经过加氢饱和及有机硫转 化后,再通过氧化锌脱硫剂,将原料气中的H2S脱至0.1PPm以下,以满足镍 系蒸汽转化催化剂对硫的要求,其主要反应(以硫醇和噻酚为例)如下: RSH+H2→H2S+RH C4H4S+4H2→H2S+C4H10 H2S+ZnO→ZnS+H2O 2)烃类的蒸汽转化 天然气硫脱至0.1PPm以下后与工艺蒸汽按3.2~3.8比例混合,进入混合 气预热盘管进一步预热至530~580℃进入转化管,在催化剂床层中,甲烷与水 蒸汽反应生成H2和CO,CO继续与水蒸汽反应生成CO2。甲烷转化所需热量 是由燃烧燃料混合气提供。在镍催化剂存在下其主要反应如下: CH4+H20(汽) = CO +3H2-49200Kcal/Kmol(转化反应) CO+H20(汽) = CO2 +H2+9840Kcal/Kmol (变换反应) 高级烷烃的裂解反应(400~600℃) CnH2n+2+nH2O(蒸汽) =(2n+1) H2 + n CO 3)一氧化碳变换反应 转化气经废热锅炉回收热量后,温度降至360℃左右进入中温变换炉,在铁

制氢站设备运行操作规程

制氢站设备运行操作规程 1总则 1.1制氢岗位的任务和要求 1.1.1制备纯度、露点合格,数量充足的氢气,为发电机安全经济运行提供条件; 1.1.2熟练地掌握制氢系统设备构造和微机操作技术,正确分析设备异常及故障,并能及时排除; 1.1.3配合做好氢冷发电机气体置换及化验工作,监控发电机氢气露点,督促有关单位保证其经常合格; 1.1.4氢系统及氢区动火时做好微氢测量工作; 1.1.5及时、认真、清楚地填写报表及日志。 1.2系统概况 制氢站选用河北电力设备厂DQ—10/3.2型中压水电解制氢装置两套,供二期4×210MW及三期2×300MW氢冷发电机用。电解过程是在碱性溶液中通以直流电使水电解为氢气和氧气。主要反应为: 水的解离:2H2O→2H++2OH- 阳极:4OH--4e→2H2O+O2↑ 阴极:4H++4e→2H2↑ 设备主要包括整流柜、电解槽、氢分离洗涤器、氧分离器、捕滴器、氢气干燥装置、储氢罐、碱液循环泵、柱塞补水泵、闭式除盐水冷却装置、压缩空气罐等。每套电解制氢装置由微机自动化控制,即人工开机、自动停机及压力、差压、温度的自动调节,同时能够根据氢母管压力自动补氢、氢气干燥装置能够自动切换,事故报警齐全且智能处理。 1.3设备规范 1.3.1 系统参数 制氢装置型号DQ—10/3.2 数量两套 氢气产量10Nm3/h(20℃,0.1013MPa)

氧气产量5Nm3/h 氢、氧分离器液位差≤5mm 氢气纯度≥99.8% 氧气纯度≥99.2% 氢气湿度≤4g/ Nm3/H2 系统工作压力≤3.14Mpa(可在0.8~3.14Mpa之间压力下运行)1.3.2 电解槽 型号DQ-10-DC-00 数量2台 电解小室62个 分电流370A 电解槽额定电压62-72V 电解槽直流电耗 4.8KWh/Nm3 H2 电解槽总电流734A 电解槽工作温度≤90℃ 电解槽工作压力 3.2MPa 电解液26%NaOH或30%KOH 氢气产量10Nm3/h 氧气产量5Nm3/h 设备重量1700Kg 1.3.3 氢分离器 数量2台 容积0.06m3 设计压力 3.34Mp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