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心理反应及其护理诊断【优质推荐】

常见的心理反应及其护理诊断【优质推荐】
常见的心理反应及其护理诊断【优质推荐】

本文极具参考价值,如若有用请打赏支持我们!不胜感激!

常见的心理反应及其护理诊断【优质推荐】

1、焦虑

焦虑是应激引起矛盾冲突所产生的心理状态。也是由于一种即将发生和已经发生或预期的威胁而导致的一种痛苦不安的心理状态。每个人焦虑的行为表现都是既复杂而又有所不同部。

焦虑所引起的行为表现有内在反应和外在反应两方面:

A、内在反应:(a)大脑知觉(感受)受到威胁后,经自主神经系统的交感神经束传到肾上腺髓质;(b)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使呼吸加深,心率增快,血压上升,并使血糖升高;下视丘促进脑下垂体活动。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d)其他生理改变;皮肤苍白,口干,出汗,排尿及排便增加,瞳孔扩张、食欲降低或过度进食,酷嗜(酒、香烟等),恶心与呕吐,甚至引起溃疡性结肠炎,消化性溃疡,胀气与暧气,失眠或嗜睡,疲劳,秃发,头痛或腹痛,停经,剧渴,口吃。抽搐,肌肉痉挛,心脏神经官能症(心绞痛)等。

B、外在反应:当个体面临威胁时,表现出某些行为来应付面临的威胁。一般有两种行为表现。一种是面对威胁、抵抗,来进行反抗的表现,不管结果是适应的还是无效的。另一种表现逃避行为,以不安的情境退出的反应。以上两种行为表现是焦虑所引起的心理改变。常见的行为表现有以下几种。(a)愤怒:是一种个体试图去对抗威胁的应付机转。可直接地、含蓄地或间接地表达。(b)否认;是以逃避方式来应付引起焦虑的刺激。伪装快乐:以否认的方式为其应付机转。逃避令人感到痛苦

常见的心理疾病

常见的心理疾病 心理疾病是各种原因引起的心理异常的总称。通过对咨客心理症状的分析,可首先做出医学诊断,进一步做心理学诊断,便于选择心理治疗的方法。常见的心理疾病包括精神病、神经症及其它心理障碍: 1、精神病:是一类严重的心理疾病,需精神科专科医生来治疗。包括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郁性精神病; 2、神经症:是公认的心理因素引起的疾病,是心理治疗的主要对象。根据ICD-9中规定,分为十类:A焦虑神经症、B歇斯底里(我国译为癔病)、C恐怖症、D强迫症、E抑郁症、F神经衰弱、G人格障碍、H疑病症、I其它神经症性障碍、J未定型; 3、其它心理疾病:A性倒错、B性变态(包括露阴症、窥阴症、挨擦症、恋物症、异装症),以上病症又叫性偏移。 什么是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是所有精神疾病中最复杂的一种,是脑的严重、慢性、致残性疾病。曾被认为是心理疾病,现划为大脑疾病。 有关精神分裂症的一些统计资料根据美国国立精神健康研究所的 资料: ●每年有200万以上的成年美国罹患精神分裂症,其中有1/10承认有过自杀行为。

●在美国,尽管仅1%的人群患有谨慎心理性疾病,然而,光精神分裂症所占用的消耗费用占所有精神心理性疾病费用的22%。 ●精神分裂症病人所占用的病床数占所有因精神心理性疾病住院的22%。 哪些人患精神分裂症? 尽管男女均可发生精神分裂症,但男性起病比女性早,通常在10~20岁起病,而女性常在20岁以后至30多岁起病。 精神分裂症的症状有哪些? 以下是精神分裂症最常见的症状,但每个患者表现有差异,症状包括: ●对现实的歪曲知觉 ●意识混乱 ●多疑 ●错觉 ●幻觉 ●思维紊乱 ●情绪失控 ●感情平淡(情感表达) ●工作和学习困难 ●缺乏密切的人际关系/社交退缩 ●夸大自身价值和/或不现实自我评价过高

心理护理的目的及程序

一、心理护理的目的:人在患病后,由于社会角色的转变,住院后由于环境改变都会产生病人特有的心理需求和反应。护理人员在与病人交往过程中。通过良好的言语、表情、态度和行为,去影响病人的感受认识,改变其心理状态和行为。具体说来,就是: 1、解除病人对疾病地紧张、焦虑、悲观、抑郁的情绪。调动其主观能动性;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协助病人适应新的社会角色和生活环境。 3、帮助病人建立新的人际关系,特别是医患关系,护患关系,患者之间的关系,以适应新的社会环境。通过心理护理,护理人员要尽可能为病人创造有利于治疗和康复的最佳心身状态。 二、病人的心理需要: 1、躯体需要:是指生理病理的需要。如对空气、休息与睡眠、饮食与水、排泄、活动、安全等的需求。 2、感情的需要:由于陌生环境,接触新异的检查与治疗,与亲友分离所致,需要亲人探视与关怀,医护人员同情与关心。 3、受尊重的需要:要求他人尊重自己,重视自己。 4、被接纳与社交的需要:适当的活动及精神生活,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迅速消除陌生感。 5、精神上的需要:有事业心的人,希望继续发挥个人才能,实现事业上的成就。 6、提供信息的需要:了解疾病的知识,自己疾病诊断、治疗方法及作用、手术效果,主管医生、护士水平、预后等。 三、心理护理程序:即按照护理程序对病人的心理反应进行有计划的、系统的护理,是综合的、动态的具有决策及反馈功能的过程。,综合即指要用多学科的知识来处理病人的心理反应;动态是指心理护理应根据病人的心理反应发展过程中不同的变化进行护理;决策是指根据病人的心理反应作出心理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反馈是指采取措施以后的结果可以反过来产生影响;根据问题地变化进一步制定决策。心理护理按照护理程序作为护理实践中的工作方法,能够保证病人得到完整的、连贯的、具有专人负责的管理。护理程序的具体步骤如下: 1、估计:即收集主、客观资料、整理分析资料和列出心理护理诊断。 2、计划:在列出心理护理诊断或护理问题后,制定心理护理目标;根据目标作出解决存在的。心理问题的决策,即心理护理计划。 3、执行:即将心理护理计划的具体措施付诸实施。 4、评价:即检验预期效果是否过达到,列出执行措施后出现的反应;再将反应与原来制定的护护理目标进行比较、以观察是否达到要求;在评价的基础上对心理反应重新估计。通过交谈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以取得病人的信任,准确掌握病情和有关护理问题及心狸反应,在交谈过程使病人对自己的病情有所了解。交谈时要注意具有合适的环境、时风地点(僻静);和谐的气氛,使病人感到亲切,愿意诉说自己的痛苦和困难;护士要注意仪表,并以和蔼、诚恳的态度,同情、关怀的心情,心平气和地进行交谈。一注意谈话技巧十首先自我介绍,说明交谈的目的,让病人自己叙述,护士主要是倾听以估计病人的反

急危重症清醒病人的心理护理技巧

急危重症清醒病人的心理护理技巧 (作者:_________ 单位: __________ 邮编:____________ ) 【关键词】急危重症;清醒病人;心理护理急危重症患者,是指那些发病急、病情重需要紧急抢救的病人,急危 重症病人以服毒、外伤、各种脏器功能衰竭急性发作为主,由于起病急、病情重,病势凶险,病人对疾病缺乏认识,表现为紧张、焦虑、恐惧、悲观失望等,护理人员在迅速、及时、有效配合抢救的同时,应首先稳定病人的情绪,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才能主动积极配合救治,提高抢救成功率。过去有种错误的观点,认为急危重症病人病势危急,医护人员的任务就是以最佳的技术和最快的速度抢救病人,无须实施心理护理。近年来,随着抢救护理科学的形成和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对急危重症病人也同样需要进行心理护理。因为急危重症病人不是面临生命威胁,就是遭受躯体伤残,心理处于高度应激状态。此时,如果进行良好的心理护理,就会缓和其紧张情绪,有助于转危为安。因此,医护人员要善于具体分析每个急危重症病人的心理状态,以便有针对性地做好心理护理。本文结合工作体会进行探讨。 1以行动亲近病人

急危重症病人大都求医心切,一旦进入医院,顿有绝路逢生之感。 这时,医护人员应当做到紧张而又热情地接诊。亲切而又耐心地询问,悉心体贴关怀周到,使病人感到在危难之时遇到了救命的亲人。这种医患关系,对抢救过程能否顺利进行有极大的影响,直接影响抢救和治疗效果。 危重症患者在情绪高度紧张的情况下,单纯的语言安慰尤如杯水车薪,难以达到心理护理的目的,所以心理护理首先要表现在医疗、护理人员以治愈疾病的态度上,高度的重视,足够的信心,有条不紊,忙而不乱,执行医嘱的轻、快、稳、准,会在很大程度上消除病人的紧张情绪,增强安全感。在尽力终止病人不断加剧的疾病痛苦的基础上,再配以适当的语言安慰,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 2以技术取信病人 医护人员娴熟的医疗操作技术和严谨的工作作风,不仅是赢得时间使病人转危为安的保证,同时对病人来说又是心照不宣的支持、鼓舞和依靠力量。使病人感到可信、可敬,从而获得安全感。医护人员的医德和技术是病人获得安全感的基础。为了帮助病人缓解心理冲突,减轻精神痛苦,医护人员还应针对病人的具体情况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对急危重症病人,无论预后如何,原则上都应给予肯定性的保证、支持和鼓励,尽量避免消极暗示,尤其是来自家属、病友方面的消极暗示,使病人能够身心放松,感到安全。

心理护理服务的方法

心理护理服务得方法 养老机构要为老年人提供宽松而愉快得修养环境,不仅从生理上给予关心与照顾,更多得就是要从心理上给予关爱与呵护,具体可以在群体与个体联方面着手。 一、群体服务 (一)组织集体活动 根据老人得身体健康情况、兴趣爱好、文化程度,开展有益于身心健康得各种文娱、体育活动,丰富老年人得文化生活。如书法绘画竞赛、组织观赏戏剧、自娱自乐得文艺活动、老年时装表演等。指导老年人根据自己得具体条件与学习兴趣,积极参加一些文化活动,如阅读、书法、音乐、舞蹈、园艺、棋类等,这样既可以开阔视野、陶冶情操,丰富精神生活,又就是一种健脑、健身得手段。 (二)开展理想xx讲座 根据老年人得心理特点,开展心理保健得讲座,具体得内容有: 1.正确面对衰老。衰老就是每个人都不可避免一个过程,生老病死也就是自然界得规 律。虽然,随着年龄得增长,人体得各个组织器官都在逐渐衰退,但就是,只要老年人在思想上有所准备,正确、坦然地面对这一过程,就能够保持健康得心理。 2.保持年轻得心态。虽然老年人离开自己曾经工作得岗位,但就是任然可以保持较好 得心理状态,坚持与社会保持联系;根据自己得能力,发挥余热,使老年人得晚年生活过得更加充实与多彩。 3.保持与谐稳定得人际关系。老年人应及时调整自己得心态,尽快适应社会角色得转

变,注意处理好与家人、护理员以及养老机构工作人员等得关系,尤其就是要注意处理好与周围老年人之间得关系,通过日常生活、娱乐活动,建立新得朋友圈,这些对老年人保持心理健康也就是非常有益得。 4.懂得动、静、乐得道理。或打太极拳、慢跑等,同事积极参加一定得社会活动,如资源参加公益活动等。 (2)“静”指安静:遇事冷静,不急躁,对人对事、对生活有正确得态度,不要过分追求高标准,追求完美,不要得不到满足就发牢骚、发脾气,遇冲突应先深呼吸放松自己,时候再冷静理智地解决问题。 (3)“乐”就就是乐观:“笑一笑,十年少”,面对生活,多舍少求,学会满足,知足常乐;面度不愉快得事情,学会暂时转移思路到感兴趣得事情上去。 5.寻求必要得帮助。在人得一生中会遇到许多事,有时心理失衡也就是难免得。在某 些场合下,有时很难完全通过自我心理调节来超越心理障碍,老年人应有勇气去寻求她人得帮助。可以向亲人或朋友交流,一方面给自己创造了一个极好得倾听与宣泄得机会,同时她人得理解、劝慰、支持也会促使自身得情绪好转;另一方面,如果别人也有类似得问题,就会产生共同得兴趣,相互进一步沟通,起到自然疏导得作用。同样,寻求心理专业咨询师或心里医生得帮助也就是十分重要得,借助于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摆脱心理障碍,维护心理健康。 有条件得养老机构,可以设立“谈心室”或“聊天室”之类得单元,让有经验、有威望得高级养老护理员负责相关活动得开展,使老年人再生活化得活动环境中得到心理疏导马蹄糕心理健康水平。 二、个体服务 养老机构得心理护理服务除进行群体服务外,还应针对个体得情况进行特别得服务,生活不能自理得老人不能参加群体活动得,应给予特别得关注。 (一)访视与访谈

都市白领最常见5种心理疾病汇总

都市白领最常见5种心理疾病 人们常以为女人爱哭爱撒娇,有了压力有也容易发泄出去,不会造成心理问题,事实恰恰相反。下面就是几种在女性中容易出现的心理疾病,各位应该更注意一下。 神经衰弱 随着工作压力的增加,失眠这一症状时有发生,其实失眠就是轻微的神经衰弱,它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它是一种由于高级神经系统长期持续过度紧张,引起大脑功能轻度紊乱的精神状态。发病原因常常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因素相互影响的结果。 凡是能引起持续的紧张情绪和长期内心冲突的因素,如学习、工作过度紧张、人际关系不协调、家庭不和、亲人亡故、长期思想矛盾等等,都可以诱发神经衰弱。 此外,此病还与人的个性心理特征有关。神经衰弱患者往往具有内向、自卑、敏感、多疑、缺乏自信、主观、好强、急躁、自制力弱等特点,这些精神因素与个性心理特征相结合,因而容易导致对生活的张弛调节障碍,使大脑处于持续性紧张状态而发病。 自我诊断 如果出现敏感、失眠、多梦易醒和以上提到的大部分特征那就要当心了哦,要花些时间关注一下自己是不是真的有些神经衰弱了。 Tips 心病还需心药医,最主要的还是保持平和开朗的心态,买一些具有放松身心功能的精油来帮助睡前的放松,睡眠好了整个人的精神自然也就好了。 抑郁症 抑郁症是因长期压抑,忧虑而引起的神经病反应。青年女性之所以容易患抑郁症,与社会环境因素的自身的心理、生理特点有密切关系。青年女性不像同龄男性那样坚强,却要承受同样巨大的心理压力,这可能是青年女性更容易患抑郁症的直接原因。 患有抑郁症的青年女性神经内分泌系统紊乱,正常的生理周期也被打乱,症状多种多样,除了精神压抑、情绪低落等主要的精神症状外,消化吸收功能失调症状和月经不调、经期腹痛等妇科症状也不少见。 自我诊断 抑郁症的表现通常是多样的,不能够仅仅通过某种现象就草率的作出诊断。但如果发现自己常常失眠,易疲倦,如自我评价低,否定自己或自我歪曲或者总认为生活无希望等,那你就要引起注意了,想想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自己如此的悲观。

ICU气管插管清醒患者心理护理

ICU气管插管清醒患者心理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ICU清醒气管插管患者的心理特点以及心理护理对患者康复的重要性。方法根据ICU清醒患者的心理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并评价其结果。结果患者情绪稳定,患者心理障碍逐渐消除,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结论通过切实有效的心理护理,患者愉快和积极的心理状态对患者的生命活动有着良好的影响,能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可大大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率,提高疾病治愈率。 【关键词】ICU;清醒气管插管患者;心理护理 重症监护病房(ICU)是在全封闭的环境中对病情危重的患者的生命体征及生理指标进行连续监测的特殊医疗场所[1],而气管插管则是对患者危急生命的通气障碍,进行有效的人工或机械通气。气管插管往往会给患者带来痛苦及不适,尤其给清醒患者带来的语言交流障碍,护理人员对于气管插管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的以及不适、痛苦进行针对性的心理舒适护理,使气管插管患者能够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 64例气管插管清醒患者均来自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在本院中心ICU 住院的患者,其中女性患者23例,男性患者41例,患者年龄19~71岁,平均41.4岁,其中大手术后9例,重症胰腺炎11例,多发伤10例,重症肺部感染14例,颈椎骨折5例,消化道大出血7例,有机磷中毒8例。64例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护理人员针对患者的具体原因,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帮助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以积极的心理状态去面对疾病。64例患者均顺利转出ICU。 2 患者心理问题 2. 1 恐惧心理患者处于重症监护陌生的环境,患者周围布满了各种抢救仪器、设备,以及身上监测用的各种各样的管道和电极,气管插管清醒患者的恐惧心理,同时由于交流障碍,患者不能同医护人员进行有效的交流,以及对其他危重患者进行抢救都可以使患者产生恐惧心理。患者表现为心率、呼吸增快、血压的波动、意外拔出气管插管等情况出现。 2. 2 焦虑、急躁心理气管插管患者不能进行语言的表达,同时患者肢体语言表达的意思不能得到医护人员的理解。患者身体的不适与心灵的疾苦不能有效地表达出来。 2. 3 无助、依赖心理由于患者治疗时间较长,周围没有家属的陪护,同时以及患者由于病情的反复、医疗环境的压抑感,使患者丧失治疗的信心,患者表现为反应迟钝、淡漠和抑郁。患者不愿医护人员离开病床边及离开视线范围,

ICU清醒患者的心理问题及护理对策

ICU清醒患者的心理问题及护理对策 发表时间:2011-11-17T11:37:20.14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28期供稿作者:李杰廖晓兰张飒飒[导读] 避免在病人面前谈论费用问题,以免造成病人的心理负担。 李杰廖晓兰张飒飒(四川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ICU 644000)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1)28-0267-02 重症监护病室(ICU)是集中先进医疗仪器,优秀医生护士,危重患者的特殊场所。过去有种错误的观念,认为急性病人病情危急,医护人员的任务就是以最佳的技术和最快的速度抢救病人,无需实施心理护理。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危重病人心理护理的重要性,因为危重病人躯体遭受严重打击,心理处于高度应激状态,如果心理高度紧张,再加上抢救时的种种劣行刺激,就会加重病情,甚至造成严重后果。因此,在提供细致的生活护理和优质的诊疗服务的同时,关注其心理护理,对于患者的康复和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意义重大。危重患者病情凶险,心理变化与一般患者不同,常见以下几种: 1 心理问题 1.1 濒死感:突如其来的天灾,人祸或恶性事故等打击,躯体的剧烈疼痛,出血,活动受限,这一切都足以摧毁一个人的自我应对机制,出现心理异常。 1.2 焦虑、紧张:陌生的环境,人员不熟悉。担心疾病预后不好,害怕花钱给家庭造成负担等。 1.3 恐惧:全身插满了管道,不敢随意活动,肢体必要的约束,各种不知名的仪器的报警声,护士的脚步声,说话声,病友的呻吟声。 1.4 孤独、无助、绝望:离开了家属的陪伴,缺乏心理支持,误认为被家属抛弃,或是觉得自己成了家人的拖累。 1.5 多疑、猜测:清醒病人多会仔细体会身体的各种变化,对医护人员说的话会细细琢磨,翻番推敲,经常会得出一些自己臆想的结论。比如,自己病情加重了,伤口感染了等等。 1.6 睡眠障碍:躯体疼痛的困扰,医护人员说话声,不管大小都有可能影响,有时越小声他越是全神贯注的倾听,各种仪器的报警声,以及疾病本身可能造成的睡眠障碍。 1.7 幻觉:长期睡眠质量差,躯体疾病的影响,容易产生幻觉,严重的会产生被害妄想。 1.8 依赖心理:病人由于熟悉和习惯了监护环境及了解了抢救治疗水平,不愿意离开监护病房,希望得到更全面的照顾,不愿医护人员离开病床边以及离开视线范围,这样才觉得安全,生命才有保障,此类病人多见于生活富有者。 2 护理措施 2.1 针对病人的焦虑、紧张心理,医务人员就要关心爱护病人,态度和蔼,语言温柔。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及时发现病情变化,以最快的速度加以处理,通过对病人的触摸等肢体语言及语言的沟通技巧,增强病人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和在ICU病房的安全感,这样可以减轻或消除病人的焦虑和恐惧心理。 2.2 对刚刚入ICU的患者和家属,应做好入室宣教,尤其是病人,要让他知道家属不在身边陪伴不是不管他了,而是ICU制度需要。家属仍然很关心他。 2.3 ICU监护室的病人受许多因素影响,他们互相转化、互相制约,心理护理复杂,所以护士要善于观察他们的表情和情绪反应,不要在床边谈论患者的病情,特别是预后差,治疗效果不理想的病人。发现异常情况时,尽量不要流露出紧张神情,以免给病人增加恐惧心理,同时还要多鼓励病人,给予精神上的支持。 2.4 由于有的病人做了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他们无法用语言交流,病人只能通过表情、手语和写字来告之躯体的痛苦,这就需要我们护理人员要有足够的耐心及高度的责任心,通过肢体语言,书写等方式与病人有效沟通,及时了解病人的心理和需求,最大限度的给予满足。 2.5 对于使用约束具的病人,应该向家属和患者充分解释使用的必要性和注意事项,使得他们能更好的理解和配合。 2.6 在抢救病人和做尸体料理等可造成不良刺激的操作时,应遮挡屏风,如果人员允许,可派人陪伴,以免病人产生害怕和恐惧心理。 2.7 要把病人的家属和病人作为一个整体来护理,指导病人家属的探视情绪,帮助家属稳定情绪,不要把紧张恐惧的心理带给病人,多给予鼓励。避免在病人面前谈论费用问题,以免造成病人的心理负担。 2.8 对清醒病人的治疗尽量集中,把各种仪器的报警声调至最小并及时消除。工作中注意“四轻”。对于因疼痛影响睡眠的病人,可给予镇静止痛药。 2.9 针对病人的依赖心理:通过护理当中的交往以言语、表情、态度和行为巧妙地向患者暗示病情正在稳定好转,身体正在逐步康复,进而改变病人的感受和认识,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和转出ICU病房的决心。总之,心理护理在ICU护理工作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它是护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对疾病的转归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根据病人不同的心理特点,给予不同的心理支持、疏导及疾病宣教,以预防ICU综合征的发生。同时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护士的职业素质,创造舒适的病室环境,增进病人对医护的信任,在预防ICU综合征的发生中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参考文献 [1]胡佩诚.医学心理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1.178~179.

护理心理学简答题

简答题 1.护理心理学的研究任务:①研究心理行为的生物学和社会学基础。②各种疾病的病人心 理行为变化的一般规律和特殊心理表现。③研究心理护理方法和技术。④研究和应用评估理论和技术。⑤研究如何将心理学知识和技术应用于健康的维护和促进。 2.护理心理学理论和技术在现代护理中的作用:①心理学理论是现代护理的重要来源和 理论基础。②护理心理学技术和方法丰富了和推动了护理实施。③心理问题已成为现代护理中的重要内容和对象。④护理心理学知识是整体护理质量和水平的重要保证。 3.感觉和知觉的关系:①相同点:都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产生的,都属于现实 的感性认识形式,离开客观事物对感觉器官的直接作用,既不能产生感觉,也不能产生知觉。②不同点:感觉是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对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③感觉是知觉的基础。 4.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 现的需要。合理价值:①指出人的需要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是符合人类需要发展的一般规律。②指出高级需要时人所特有的③认为需要产生和人类发展的水平有关。 个体需要的特点:①人的需要积极丰富②某一时刻或某一时期,某种需要占主导地位,并支配个体行为③低一级需要得到基本满足后,高一级需要才会成为主导性需要。 5.意志的基本品质:自觉性,坚韧性,果断性,自制性。 6.意志的培养:①树立崇高的理想和志向;②理想与具体实际工作想结合;③积极参加各 种实践活动;④培养健全的体魄;⑤加强意志的自我锻炼。 7.创新思维的形成(培养):①突破定式;②培养发散思维与逆向思维;③学会合作;④ 放松,形成良好的心态。 8.护士角色人格要素特质的主要内容;①忠于职守与爱心;②高度责任心与同情心;③ 良好的情绪调节与自控能力;④较出色的人际沟通能力;⑤健全的社会适应性;⑥较适应的气质与性格类型。 9.护士应具备的职业心理素质:①护士应具有以积极情感为核心的心理品质②以良好职业 道德为核心的职业境界③适应护士角色的职业心理特质④护士的人格类型和行为特点:A护士的个体人格应该与护士的角色人格相匹配,B护士的行为特点应与护士的职业要

偏瘫患者的心理护理

偏瘫患者的心理护理 【摘要】偏瘫患者大多在一瞬间出现难以适应的一侧肢体瘫痪、长年习惯的平衡、对称性的运动感觉遭到了破坏,因此,患者从心理上、精神上、身体上均陷入了极端困难的状态。由于患者人格特点、身体情况、文化背景、风俗习惯、社会环境、家庭环境的不同,在残疾或疾病的康复过程中表现也不一样。在临床工作中,护理人员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通过对其言语、表情、举止行为的观察,采取特殊手段来了解患者不正确的认知活动、情绪障碍和异常行为,帮助患者克服情绪障碍、恢复社会环境的协调适应。 【关键词】偏瘫心理护理 偏瘫是由于脑部疾患如脑卒中、脑外伤、脑肿瘤等导致的,以一侧肢体随意运动不全或完全丧失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偏瘫的患者大多数在一瞬间出现难以适应的一侧肢体的瘫痪、长年习惯的平衡、对称性的运动感觉遭到了破坏,因此,患者从心理上、精神上、身体上均陷入了极端困难的状态。由于患者人格特点、身体情况、文化背景、风俗习惯、社会环境的不同,在残疾或疾病的康复过程中表现也不一样。常见的心理分期如下:1震惊期。2否认期。3抑郁期。4反对独立期。5适应期。由于每位患者情况的不同,他可以经历五个时期的全部过程,也可能只经历其中的1-2两过程。作为护理人员,要掌握每一时期患者的心理特点,针对不同的表现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1 震惊期 1.1 临床表现

1.1.1 患者不能正视和接受巨大、严重事件的打击,甚至不敢想象它的后果。 1.1.2 感情和身体的麻木状态维持短时间或几天。 1.1.3 临床表现为吓呆了、迷惑、不知所措,不知下一步如何处理。或表现默、无感觉、无反应。 1.1.4 常见于意外致残或突然得知身患绝症的患者。 1.2 护理措施 医护人员和家属应密切注意患者感情变化,给予紧急情况的照顾和处理,一般采用解释、安慰为主的支持疗法,减轻患者恐惧不安的情结,可根据病情给予少量镇静药物。 1.2.1 帮助患者应付各种困难,渡过难关;帮助患者看到自己的长处与优点,恢复自信心。 1.2.2 让患者有机会倾诉内心的痛苦和烦恼,减少心理负担。 1.2.3 提供正确的知识,经说明与指导,改善患者的观念,养成较合理的适应方式。 2 否认期 2.1 临床表现 2.1.1 患者面对自己的伤残或疾病抱有侥幸心理,对病情产生部分或完全曲解,以躲避心理负担与痛苦。否认自己的实际情况是患者常用的心理防御机制,可以暂时保护患者,使他有时间慢慢承认疾病或损伤的存在,减轻忧伤悲痛的情绪。否认心理可抵挡不愉快的现实,暂时不降低康复效能。

ICU 清 醒 病 人 的 心 理 护 理

ICU 清醒病人的心理护理 心理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ICU是集中收治急危重症病人的场所,为治疗、护理需要常住监护病房,尽管监护病房拥有完善的设备、高素质的医疗护理人员、严密的监测、整体化的治疗护理,但仍有很多的病人在监护期间出现不良的心理反应。这种不良的心理反应称之为ICU综合征,可表现为定向障碍、记忆和判断力受损、焦虑、恐惧和抑郁,甚至拒绝治疗,影响疾病预后。降低ICU综合征的发生率是对护士提出的更高层次的要求。 那么这类病人的心理特征有:1..初期焦虑恐惧:由于重症监护病房有别于普通病房,不允许亲属陪护,收住的都是病情危重的病人,患者极易产生恐惧感,缺乏归属感。2. 否认、偏见:多发生在病人经抢救,急性症状得到初步控制,病情逐渐好转,认为自己的病没那么 重,无需监护或机械治疗,气管切开后怕以后会留下语言障碍。3. 忧郁:一般在4~5天后出现,多见于在职人员种类的病人,这一类的病人怕留下后遗症,担忧以后的工作能力,害怕失去工作、害怕失去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交能力等等因素。护理人员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重视与病人的心理沟通,增强病人的信任。避免因技术因素、治疗手段对病人造成的伤害,尽可能缩短病程。调动病人的内在潜力,引导病人恰当地采用心理防御机制。4 .急躁:患者对工作及家庭的担忧,气管切开、气管插管造成的不适及失去语言沟通能力,身体的不适与心灵的疾苦无法用语言表达,病人肢体语言表达的意思又得不到恰当的理解。5. 依赖心理:病人由于熟悉和习惯了监护环境及了解了抢救治疗水平,不愿意离开监护病房,希望得到更全面的照顾,不愿医护人员离开病床边以及离开视线范围,这样才觉得安全,生命才有保障。 作为监护室的护士在护理这些病人时(1)针对病人的焦虑、恐惧心理,我们要急病人所急的沟通技巧,增强病人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和在ICU病房的安全感,这样可以减轻或消除病人的焦虑和恐惧心理。(2)ICU监护室的病人受许多因素影响,心理护理复杂,所以我们要善于观察他们的表情和情绪反应,不在床边谈论患者的病情,发现异常情况时,尽量不要流露出紧张神情,以免给病人增加恐惧心理。(3)由于有的病人做了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他们无法用语言交流,病人只能通过表情、手语和写字来告之躯体的痛苦,这就需要我们要有足够的耐心及高度的责任心,多观察病人的表情,及时了解病人的心理。(4)要把病人的家属和病人作为一个整体来护理,指导病人家属的探视情绪,帮助家属稳定情绪,不要把紧张恐惧的心理带给病人。(5)针对病人的依赖心理:通过护理当中的交往以言语、表情、态度和行为巧妙地向患者暗示病情正在稳定好转,身体正在逐步康复,进而改变病人的感受和认识,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和转出ICU病房的决心。 总之,心理护理在护理工作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它是护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对疾病的转归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根据病人不同的心理特点,给予不同的心理支持、疏导及疾病宣教,以预防ICU综合征的发生。同时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护士的职业素质,创造舒适的病室环境,增进病人对医护的信任,在预防ICU综合征的发生中发挥着相当重 要的作用。

心理护理服务的方法

心理护理服务的方法 养老机构要为老年人提供宽松而愉快的修养环境,不仅从生理上给予关心与照顾,更多的就是要从心理上给予关爱与呵护,具体可以在群体与个体联方面着手。 一、群体服务 (一)组织集体活动 根据老人的身体健康情况、兴趣爱好、文化程度,开展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各种文娱、体育活动,丰富老年人的文化生活。如书法绘画竞赛、组织观赏戏剧、自娱自乐的文艺活动、老年时装表演等。指导老年人根据自己的具体条件与学习兴趣,积极参加一些文化活动,如阅读、书法、音乐、舞蹈、园艺、棋类等,这样既可以开阔视野、陶冶情操,丰富精神生活,又就是一种健脑、健身的手段。 (二)开展理想保健讲座 根据老年人的心理特点,开展心理保健的讲座,具体的内容有: 1.正确面对衰老。衰老就是每个人都不可避免一个过程,生老病死也就是自然界的规 律。虽然,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各个组织器官都在逐渐衰退,但就是,只要老年人在思想上有所准备,正确、坦然地面对这一过程,就能够保持健康的心理。 2.保持年轻的心态。虽然老年人离开自己曾经工作的岗位,但就是任然可以保持较好 的心理状态,坚持与社会保持联系;根据自己的能力,发挥余热,使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过得更加充实与多彩。 3.保持与谐稳定的人际关系。老年人应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尽快适应社会角色的转 变,注意处理好与家人、护理员以及养老机构工作人员等的关系,尤其就是要注意处理好与周围老年人之间的关系,通过日常生活、娱乐活动,建立新的朋友圈,这些对老年人保持心理健康也就是非常有益的。 4.懂得动、静、乐的道理。

(1)“动”指运动:体育锻炼就是保持身心健康的重要办法,它既能使身体机能得到锻炼, 同事又能调整心理情绪。但就是,老年人的运动不宜过于剧烈,可在早晚散步,或打太极拳、慢跑等,同事积极参加一定的社会活动,如资源参加公益活动等。 (2)“静”指安静:遇事冷静,不急躁,对人对事、对生活有正确的态度,不要过分追求高 标准,追求完美,不要得不到满足就发牢骚、发脾气,遇冲突应先深呼吸放松自己,时候再冷静理智地解决问题。 (3)“乐”就就是乐观:“笑一笑,十年少”,面对生活,多舍少求,学会满足,知足常乐; 面度不愉快的事情,学会暂时转移思路到感兴趣的事情上去。 5.寻求必要的帮助。在人的一生中会遇到许多事,有时心理失衡也就是难免的。在某 些场合下,有时很难完全通过自我心理调节来超越心理障碍,老年人应有勇气去寻求她人的帮助。可以向亲人或朋友交流,一方面给自己创造了一个极好的倾听与宣泄的机会,同时她人的理解、劝慰、支持也会促使自身的情绪好转;另一方面,如果别人也有类似的问题,就会产生共同的兴趣,相互进一步沟通,起到自然疏导的作用。同样,寻求心理专业咨询师或心里医生的帮助也就是十分重要的,借助于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摆脱心理障碍,维护心理健康。 有条件的养老机构,可以设立“谈心室”或“聊天室”之类的单元,让有经验、有威望的高级养老护理员负责相关活动的开展,使老年人再生活化的活动环境中得到心理疏导马蹄糕心理健康水平。 二、个体服务 养老机构的心理护理服务除进行群体服务外,还应针对个体的情况进行特别的服务,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不能参加群体活动的,应给予特别的关注。 (一)访视与访谈 与老人的访视与访谈,可以加强与老人的沟通,了解老人的一般情况,同事还可以让老人体验到对其的关系,并了解外界事物的现状及变化。护理员应及时瞧望老人并与

(完整版)大学生常见心理疾病的识别

大学生常见心理疾病的识别 及心理危机干预 一、大学生常见心理异常的识别 (一)判断正常心理和异常心理的三原则 这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因为正常心理和异常心理无一明确的界限,正常人在某个时期也会有异常心理活动,精神病人哪怕是最严重时也有正常心理活动。近年来国内外不少心理学家为正确地区分正常心理和异常心理,制定了不少测验工具和量表,并应用现代化的仪器去处理数据,使心理测量有了很大进步。但是,由于人的心理活动极其复杂,简单的量表测得的结果只能是起参考作用,判断一个人心理是否异常及异常的程度,主要还靠认真观察。 1、主客观是否相一致。主要是观察其心理活动与外界环境的协调性。一个人正常的心理及受它支配的情感和行为,应与外界相协调,而不应发生矛盾和冲突,他们的言谈和举止行为,应该受到正常人的理解。比如说,一个同学在班级里唱一支一般化的歌曲,可引起大家的掌声,但如果在一个会议上突然引吭高歌,就会引起人们的惊讶。我们说前者为正常心理,后者为心理异常,因为和外界环境不协调。 2、知、情、意是否相统一。就是观察其心理活动与情感和行为的一致性。一个人的心理活动应与受它支配的情感和行为是一致的,人们常说:人逢喜事精神爽,闷来肠愁睡

多;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都说明这种一致性。比如一个同学面带笑容地讲述他的不幸遭遇,我们说他对痛苦的事件缺乏相应的内心体验。知觉、情感、意向不协调,也是一种异常心理。 3、人格是否相对稳定。即观察当事人心理活动的相对稳定性。一个人受遗传素质、家庭教育、环境影响,使他们对现实有个比较稳定的态度和习惯的行为模式,这就是人的性格特点。它相对稳定,如果一个人几年来一直寡言少语,不明原因突然变得话多而爱交往,给人一种判若两人之感,这就说明心理异常了。 (二)高校常见异常精神障碍的识别 大学生中常见的心理问题,大多是成长中的一般问题,通过自身的调节、朋友家长及老师的相助,一般都可以顺利度过。但也存在着极少数较严重的心理障碍,甚至是心理疾病。如神经症、人格障碍、精神病性精神疾病等,这些精神疾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严重阻碍了其成长成才和发展。特别是重性精神疾病,对自身和他人都存在着极大地破坏性,是校园潜在的危险和危机。作为学生工作者必须认识和学会识别这些精神疾病,做到及早识别,及早治疗,防患于未然。 1.精神分裂症

急危重症清醒病人的心理护理技巧

急危重症清醒病人的心理护理技巧(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关键词】急危重症;清醒病人;心理护理 急危重症患者,是指那些发病急、病情重需要紧急抢救的病人,急危重症病人以服毒、外伤、各种脏器功能衰竭急性发作为主,由于起病急、病情重,病势凶险,病人对疾病缺乏认识,表现为紧张、焦虑、恐惧、悲观失望等,护理人员在迅速、及时、有效配合抢救的同时,应首先稳定病人的情绪,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才能主动积极配合救治,提高抢救成功率。过去有种错误的观点,认为急危重症病人病势危急,医护人员的任务就是以最佳的技术和最快的速度抢救病人,无须实施心理护理。近年来,随着抢救护理科学的形成和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对急危重症病人也同样需要进行心理护理。因为急危重症病人不是面临生命威胁,就是遭受躯体伤残,心理处于高度应激状态。此时,如果进行良好的心理护理,就会缓和其紧张情绪,有助于转危为安。因此,医护人员要善于具体分析每个急危重症病人的心理状态,以便有针对性地做好心理护理。本文结合工作体会进行探讨。 1 以行动亲近病人 急危重症病人大都求医心切,一旦进入医院,顿有绝路逢生之感。

这时,医护人员应当做到紧张而又热情地接诊。亲切而又耐心地询问,悉心体贴关怀周到,使病人感到在危难之时遇到了救命的亲人。这种医患关系,对抢救过程能否顺利进行有极大的影响,直接影响抢救和治疗效果。 危重症患者在情绪高度紧张的情况下,单纯的语言安慰尤如杯水车薪,难以达到心理护理的目的,所以心理护理首先要表现在医疗、护理人员以治愈疾病的态度上,高度的重视,足够的信心,有条不紊,忙而不乱,执行医嘱的轻、快、稳、准,会在很大程度上消除病人的紧张情绪,增强安全感。在尽力终止病人不断加剧的疾病痛苦的基础上,再配以适当的语言安慰,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 2 以技术取信病人 医护人员娴熟的医疗操作技术和严谨的工作作风,不仅是赢得时间使病人转危为安的保证,同时对病人来说又是心照不宣的支持、鼓舞和依靠力量。使病人感到可信、可敬,从而获得安全感。医护人员的医德和技术是病人获得安全感的基础。为了帮助病人缓解心理冲突,减轻精神痛苦,医护人员还应针对病人的具体情况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对急危重症病人,无论预后如何,原则上都应给予肯定性的保证、支持和鼓励,尽量避免消极暗示,尤其是来自家属、病友方面的消极暗示,使病人能够身心放松,感到安全。 3 以善心感动病人 急危重症患者在救治过程中,其家属、亲友由于对突发疾病的恐惧和缺乏了解,对亲人病情的担忧,往往会表现得惊惶失措,哭闹喊叫,

手术病人的心理护理

手术病人的心理护理 发表时间:2010-07-16T17:20:18.39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0年第10期供稿作者:夏艳(夏雪)刘剑英[导读] 心理护理是护理学范畴的一个护理方面,是护理科学的重要标志。做好心理护理是保证高质量护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夏艳(夏雪)刘剑英(黑龙江省伊春林业中心医院黑龙江伊春 153000)【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0)10-0255-02 心理护理是护理学范畴的一个护理方面,是护理科学的重要标志。做好心理护理是保证高质量护理的一个重要方面。手术病人的心理护理是医学心理学和护理心理学的一个重要课题。在影响手术病人心理问题的诸多因素中,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病种和病人的性格均显示有明显的意义。“开刀”二字在病人眼里是触目惊心的,由此引发的病人的恐惧、紧张、焦虑、担忧等一系列心理反应是不容忽视的,对手术病人进行心理护理是非常必要的现浅谈如下: 1 术前阶段 手术在达到治疗目的的同时也给病人带来了严重的心理刺激和机体的创伤,疼痛、出血、麻醉及手术意外、术后并发症、后遗症等几乎是所有病人联想到的问题,因此,护士应该通过行为评估与家属交谈等方面对病人心理状态进行全面了解,有针对性地进行疏导及帮助,如术前需要插胃管、尿管、灌肠的病人,由于有一定的痛苦和不适,有的病人就拒绝配合,此时应该耐心说明作好术前准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教会病人如何配合及自我控制。如有一病人术前用阿托品后感到心慌、口干、喉痒、想咳嗽等不适,而恐慌不安,此时应对病人做好安慰解释工作,术前还应向病人介绍手术过程和愈后,术中术后的不适及应注意的问题,解除顾虑,树立信心,取得患者对手术、麻醉及各种处置的合作。 2 手术阶段 手术病人一进手术室都会有离开亲人独身涉险的感觉,身心都会处于高度紧张状态,手术室护士的言行举止会对病人的心理产生很大的影响,护理人员应态度和蔼、言行礼貌亲切,使病人心理愉快并产生信任感。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娴熟精湛的操作技术、敏锐的观察力和敏捷的动作都是消除病人负性心理得良药。对于手术清醒的病人还可以进行鼓励和对话,分散其注意力,调动起积极地心理因素,缓冲手术导致的不适。 3 术后阶段 手术完毕患者清醒,应告知患者手术顺利,并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让病人放心修养。做好基础护理,病房保持安静、整洁、舒适。护士应认真讲解术后应注意的问题,如胸腔术后病人应克服怕痛的心理,努力咳嗽,防止肺部感染的等并发症。脑病手术病人术后要注意皮肤护理,配合护士勤翻身、勤按摩,避免压疮及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在恢复期,帮助和鼓励病人做力所能及的活动,加强功能锻炼,对病人的每一点进步都会给予肯定与支持。使病人顺利度过术后关,为以后的康复奠定基础。 综上所述:围手术期的有关问题很多,有机体方面的情况,也有手术方面的问题,特别是精神过于紧张的病人,其重要性是可以与手术相提并论的。因此,做好手术病人的心理护理是十分重要的,针对手术病人的各种不良心理反应,实施科学的心理护理,使病人在信念上由悲观变为希冀,在意志上由懦弱变为坚强,在情绪上由悲伤变为喜悦,在心理控制上由盲目变为自觉,在治疗上由被动变为主动,使其在精神上得到安慰和支持,解除病员的思想顾虑,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决心,从而达到促进手术的治疗效果,有利于恢复术后正常的心理和生理功能的目的。同时,护理人员必须树立更好地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加强自身修养,掌握一定的护理知识,更有效地帮助病人顺利度过手术关,尽快恢复健康。

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是指护理过程中,由护士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包括应用心理学和技术),积极影响病人的心理活动,从而达到护理目标的心理治疗方法。 “三分治疗、七分护理”,说的是护理工作的重要性。然而,目前医院临床护理工作状况如何?倘若说三项护理中技术护理基本到位的话,生活护理相比就有差距了。心理护理更是不可相提并论,尚处在起步阶段。护理工作不完全是护士的事情,尤其是心理护理,很多方面体现在整个医务人员与病人的交流。 一般来说,一个健康的人在进入患者角色后,往往由于疾病的折磨、医院诊疗环境的陌生、新的人际关系的出现等,会产生一系列的特有的心理活动。心理护理的任务就是在病人的心理活动规律和反应特点,并针对病人的心理活动,采用一系列良好的心理护理措施,去影响患者的感受和认识,改变患者的心理状态和行为,帮助患者适应新的人际关系以及医疗环境,尽可能为患者创造有益于治疗和康复的最佳心理环状态、使其早日恢复健康。 定义:指在护理全过程中,护士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积极地影响病人的心理状态,帮助病人在其自身条件下获得最适宜的身心状态。 引申: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护理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心理护理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已得到普遍认可并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实践。心理护理作为现代护理模式的重要组成,应贯彻临床护理全过程,遍及护理实:践的每一个角落。做好心理护理,掌握、提高交流技巧,做好心理疏导。 原则: 1 交往的原则 2启迪的原则 3针对性的原则 4 自我护理的原则 心理护理的意义 由于心身疾病的治疗和转归与心理社会因素更加密切,病人的情绪状态和心理变化直接影响着疾病的治疗效果和康复程度,因此,对心身疾病的心理护理就显得格外重要。主要目的在于: 1.解除病人对疾病的紧张、焦虑、悲观、抑郁等情绪,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手术后病人的心理护理

手术后病人的心理护理 摘要:做好心理护理,使术后患者处于良好的心理状态接受治疗,达到最佳治疗效果,是护理体制从“以疾病为中心”向“以病人为中心”的发展的必然结果。而要达到这样的效果,护理人员的语言作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护理人员在心理护理中正确运用语言能够直接影响到患者的情绪,调动患者的积极性,配合治疗,消除恐惧疑虑,正视疾病,从而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使患者早日康复。本文主要采用调查分析法,研究医护人员语言艺术在术后心理护理中的运用,首先阐述医护人员语言在术后患者的心理护理中的作用,然后进一步说明在患者术后心理护理中,医护人员的语言特性,最后,详细分析了医护人员语言在患者术后心理护理中运用的对策,并认为语言要有科学性并注重伦理性,向病人解释病情时要通俗易懂,恰如其分,合乎逻辑,为构建我国和谐的医患关系提供参考。 1、绪论 病人经过手术,尤其承受大手术的人,一旦麻醉中醒来,意识到自己已经活过来,颇感侥幸。这时他们渴望知道自己疾病的真实情况和手术效果。由于躯体组织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会体验到伤口疼痛难熬,加之身体不能自由活动。开始,他们感到眼前的日子痛苦难熬,过几天后,痛苦缓解后,就又担心预后了。 心理护理是护理学中极为重要的组织部分,特别是现代医学模式将人的健康,疾病的现象视为一种生物。心理社会因素综合作用结果,从而使人们把心理素质对疾病的影响提高到一个新的认识高度。对我们来说,不仅要有扎实而系统的医学护理专业技术,还要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美学等知识。这样,既能更多的了解病人心理活动的特点,又能正视这些心理矛盾的存在、积极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对术后病人心理护理,因为重要,护士应帮助术后病人解除手术后焦虑、恐惧、不安的心理障碍,及早告诉病人手术效果,为病人减轻疼痛克服抑郁反应,鼓励病人积极对待人生,让病人及早康复,消除术后病人的心理障碍,给治疗造成的困难。 随着社会的发展,医学的进步,健康观念及护理模式转变,语言的修养直接影响病人的身心健康。语言是心理治疗和心理护理的重要手段,心理因素对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有着重要的影响。亲切的语言可以改变病人的思维和情绪障碍,减轻病人的负担,使病人在接受治疗时处于最佳心理状态。 因此,医护人员的语言对术后病人的康复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研究医护人员语言艺术在术后心理护理中的运用,首先阐述医护人员语言在术后患者的心理护理中的作用,然后进一步说明在患者术后心理护理中,医护人员的语言特性,最后,详细分析了医护人员语言在患者术后心理护理中运用的对策,为构建我国和谐的医患关系提供参考。 2、医护人员语言在术后心理护理中的作用理论 语言是人类用来交流信息最常见、最重要的工具,也是人类社会人与人之间进行情感交流的工具。它是神经系统的特殊刺激物,它能影响人的健康、人的心理及整个机体,成为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