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市城市中央公园简介20100106

赣州市城市中央公园简介20100106
赣州市城市中央公园简介20100106

赣州市城市中央公园简介

1.项目背景

为加快赣州市城市化进程,做大做强中心城区,实现赣州成为赣、粤、闽、湘四省通衢的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的目标,赣州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在大力推进章江新区建设的关键时刻,提出了把章江新区建设成为宜居、生态、具有赣州特色的新城区,从而进一步提升新城区的城市品位,改善生态景观和蓄洪排涝能力,并结合章江新区建设用地的现状特点,按照章江新区蓄洪排涝规划的要求,经过反复论证,确定在章江新区建设一个集休闲、景观、生态、蓄洪、排涝于一体的城市中央公园。

章江新区是赣州城市未来发展的核心区,将规划建设成为集行政、商务、文化、博览、居住等多功能的综合新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日益提高,对生态环境的建设需求也日益增加,对打造宜居环境的城市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生态环境和景观的建设将是章江新区城市建设的重点。

2.工程概况

城市中央公园位于赣州市章江新区中央金脊中部,规划的登峰大道南侧,属于新区三心之商业中心区的绿心。公园由中心湖区和水系绿带组成,总用地面积1082亩,其中,中心湖区由章江路、登峰大道中段、新赣州大道、赣康路围合而成,面积626亩(水面约300亩);生态水系绿带西起中心湖区,跨越规划的新赣州大道向东南方向延伸至章江黄金岛附近。工程建设直接总

投资约1.5亿元。

3.设计构思

设计以城市中央公园为景观核心,以乡土文脉为线索,以水绿风光为基质,以各具主题的休闲活动为特色,采赣州山水风光之灵气,续传统生态堪舆学说之精髓,承八景文化之底蕴,将文峰揖秀、玉容揽月、八境汇亭等新区八景珠链般镶嵌在城市中央公园及水溪绿带组成的空间序列中,成为章江新区的绿色明珠。

公园设计整体风格强调“自然生态、富有人文气息”,充分利用现状自然条件,结合章江新区规划的要求,将城市中央公园建设成生态环境、景观环境与蓄洪排涝工程有机溶合的综合性城市中央公园。

随着时间的推移,城市中央公园在优化章江新区城市生态功能;提升章江新区景观品质;传承和弘扬赣州文化;打造章江新区绿色明珠的过程中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其最终将成为章江新区的生态绿肺,市民休闲娱乐的绿色城市客厅。

4.规划结构:一心、二轴、二段

一心:即城市中央公园,是新区的绿肺、景观核心。

二轴:1、水轴,贯穿规划区域内的水系形成的水景轴,是公园及滨水绿带的灵魂。2、中央金脊景观轴

一心(城市中央公园)可分为五大功能区块:

广场娱乐活动区、溪林探幽游憩区、生态运动休闲区、湿地风光游览区和中心湖区;

以人工湖面为中心,根据周边用地特性,以一条环湖景观游

览轴串联四个景观特色鲜明、活动内容相对独立的功能区块,形成动静相依、幽旷相谐,生态气息与现代城市公园景观合谐统一的空间序列;成为赣州新区最具吸引力的城市公共开放空间;赣州市民进行休闲、观景、娱乐和游憩等活动的城市客厅。

二段:特色溪流游览活动段根据两侧用地性质及特性可分为:特色文教活动区、居民户外游憩区。生态滩林游憩段可分为:滩林体验区和林下健身活动区。

该段位于城市中央公园下游与规划桂家路之间的带状绿地中,两侧分布着居住用地和文教用地。设计在充分利用现有水溪自然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对溪流岸线形态结合两侧使用特点进行景观改造。以一条可供游人划船通行的主溪流,中间结合溪流的自然弯曲形成的空间场地设置内侧小溪,丰富水系形态。沿溪两侧成片种植榕树、草花、乡土植物,形成榕林探水、花溪寻幽等特色溪流景观。沿溪局部设置架空桥、码头及生态湖岛,种植成片的观花、观果林带,丰富游客沿水溪游览时的景观效果。该段总体上以溪流为界,左右两侧分成特色文教活动区和居民户外游憩区。

5、公园建设意义及影响

项目建成后,将改善章江新区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品位,带动房地产市场,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对加快经济发展,有利于提升产业结构,增强城市综合实力,实现可持续发展,提高市民生活质量有较大的作用。

赣州市园林局城市中央公园项目办

二00九年元月出师表

两汉:诸葛亮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要点

浅谈城市公园景观设计要点 摘要:城市生态公园是保护及改善城市系统的生态基础和生态结构,减少大气污染,改善生存环境,保护自然景观以及物种的多样性。城市生态公园的本质还是公园,可以供游人休息,散步,锻炼身体,享受清新空气。人有亲近自然的天性和权利,城市当中的生态公园,不应该以隔离人的活动为代价,而因适当引导和规范人的活动,使之遵循生态原理,创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场所。远景设计研究院提出以下几点的要素: 1、城市生态公园设计的指导思想 生态公园是以森林植物与生态环境等自然景观为主体的郊野型公园, 其规划设计应突出自然景观, 而以人文景观为辅。生态公园在整体上应该是点、线、片、面相结合形成的生态植物群体, 并且通过植物、水体、地形、道路、建筑等要素创造森林公园环境和园林景观。在植物配置上, 采用乔灌草相结合的形式,使具有不同生态特性的植物能够各得其所, 充分利用环境因子, 构成和谐有序、稳定的群落; 在景观上应该体现丰富多彩城市风貌, 体现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 2、城市生态公园的特征 城市生态公园具有“真”、“健”、“美”的基本特点。 所谓“真”,就是生态公园的建设要体现自然,减少人工雕琢的痕迹,给人们建设真正的自然生态环境。“健”,首先是生态健康,就是生态公园的建设要注重生态效益,要科学的配置,做到防风固沙、水土流失、涵养水源等方面有显著作用;其次是能为人们提供一个旅游、休闲、散步、锻炼、娱乐等生态良性循环的生活环境。“美”,就是景观美学功能, 生态公园是通过绿色植物与建筑、雕塑与绘画的相结合, 营造出自然与意境美。使人们置身其中愉悦心情, 陶冶情操, 提高艺术修养。 3、城市生态公园的景观格局原则 生态优先原则:城市生态公园是建立在以人工生态系统为主导的城市区域内,它以保护自然生态系统为目标。因此,其景观规划应服从于生态优先的原则,即城市生态公园的景观格局规划应首先满足“有利于生态保护的设计目标”,其余的使用功能和美学功能应该尽可能地服从和协调于生态设计的要求。 空间异质性和多样性原则:异质性是景观的重要特征之一,景观空间的异质性的维持与发展是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的重要原则。景观多样性是描述景观中嵌块体复杂性的指标,包括斑块多样性、类型多样性和格局多样性。多样性对于景观的生存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是景观规划设计的准则。 空间异质性依赖于空间尺度,景观中不同斑块的类型与尺度都有不同的变异性和复杂性。空间异质性可以根据其斑块类型的数目和比例、空间排列、斑块形状、相邻板块之间对比度、相同类型板块之间的连接度来形成。 多样性原则不仅讲求的是空间的多样性,也应充分体现在植物品种的丰富性和植物群落的多样性特征上,营造丰富多样的植物景观首先依赖于丰富多样的环境空间的塑造,同时也是为各种植物群落营造更加适宜的生境。 生态可协调性原则:生态可协调性原则是指景观格局构成并不是被动的,完全依据现有自然状况、过程以及现有资源条件来营造景观生态的过程,而是可以主动结合生态、经济、社会等诸多因素来反复协调以最终达到一个满意方案的过程。

由纽约中央公园谈城市公园与公共空间

#园林#绿化#环保# 文章编号:100926825(2009)3420348203 由纽约中央公园谈城市公园与公共空间 * 收稿日期:2009207214 *:浙江省社会哲学规划项目(项目编号:05090702G,NX05SH04) 作者简介:丁继军(19722),男,副教授,浙江理工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浙江杭州 310018 杨小军(19782),男,讲师,浙江理工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浙江杭州 310018 丁继军 杨小军 摘 要:通过阐述纽约中央公园诞生的城市化背景及其主要问题,分析了中央公园的开创性设计理念和特点,进而引申 到以城市公园的兴起为标志的新型城市公共空间的开发,阐明了开放的城市公园对构建现代城市空间的积极意义。关键词:城市,公共空间,公园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在中世纪及其之前的城市并不存在任何城市花园,那时城市 最重要的功能是防卫。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人阿尔伯蒂首次提出了建造城市公共空间应该创造花园用于娱乐和休闲。此后花园对提高城市和居住质量的重要性开始被人们所认识。 17世纪以后,欧洲各国皇室将皇家花园逐渐对外开放,允许社 总装药量计算式:Q =KLS 。 其中,Q 为(一个循环)一次爆破总装药量,kg;K 为单位岩石爆破炸药消耗量,kg/m 3;L 为炮眼深度或循环设计进尺,m;S 为断面面积。 对?级围岩及乳化炸药,K 取1.1kg/m 3,若L 取0.8m,拱部断面面积S =40m 2。故:Q =1.1@0.8@40=35kg 。 对?级围岩及岩石炸药,K 取1.5kg/m 3,若L 取0.8m,拱部断面面积S =40m 2 。故:Q =1.5@0.8@40=48kg 。 5)单眼装药量。龙瀑隧道掏槽眼布置图见图2。对于周边眼,光面爆破单眼装药量q =0.9kg/m~0.19kg/m,对于?级软弱围岩,取q =0.1kg/m;预裂爆破单眼装药量q 比光面爆破稍大。 其他眼的装药量可按以下公式计算:q =Ka WL K 。 其中,q 为单眼装药量,kg;K 为单位岩石爆破炸药消耗量,kg/m 3 ;a 为炮眼间距,m;W 为最小抵抗线,m;L 为炮眼深度,m;K 为所在部位系数。 对掏槽眼:K =1.1kg/m 3 ,a =0.3m,W =0.4m,L =0.8m, K =2。故q =0.21kg 。 对辅助眼:K =1.1kg/m 3,a =0.3m,W =0.4m,L =0.8m,K =1.5。故q =0.16kg 。 6)爆破设计参数表见表1。 表1 爆破设计参数 围岩级别周边眼间距E /cm 周边眼抵抗线W /cm 相对距离E/W 周边眼线装 药集中度q 其他边眼线装药集中度q 单位岩石爆破炸药消耗量K /kg #m -3?级 30 40 0.75 0.1 0.16~0.21 1.1 7)装药结构。周边眼装药采用竹片、导爆索、小直径药卷间隔绑扎装药结构,并用炮泥堵塞,其他眼装药均采用连续装药结构,炮眼装药后的堵塞要求将炮泥堵在与装药相接的部分。 5 结语 影响隧道光面爆破效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与围岩自身条件有关,也与隧道开挖断面尺寸、进尺长度及钻眼方向的准确度等有关,实际操作过程中,光面爆破应进行现场试爆,以取得符合隧道自身条件的爆破参数,更好的控制隧道表面的超欠挖,减少爆破对围岩的扰动,为隧道后续工序创造有利条件。参考文献: [1] JT J 042294,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S]. [2] 杨文渊.工程爆破常用数据手册[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 社,2002.[3] 铁路工程施工技术手册.隧道[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1999.[4] 隋广余.大断面光面爆破在软岩公路隧道施工中的应用 [J].山西建筑,2008,34(33):3172318.[5] 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通透肋式拱梁傍山隧道修建技术研究报告[R ].2008:11. Application of the smooth blasting on the transparent rib 2beam tunnel excavation ZHANG Shuang 2zhuo SUN Chang 2hai Abstr act:Aiming at the design char acteristics of the tunnel smooth blasting explor ation,the author introduces the selection principles of the smooth blasting parameter,and combines with the pr actical situation of the tr anspar ent r ib 2beam tunnel design and construction,gets quantit a 2tive calculation on the tunnel excavation blasting index,so as to complete smooth blasting construct ion technology.Key words:smoot h blasting,presplitting blasting,drilling blasting,per ipher y hole,cutting hole # 348#第35卷第34期2009年12月 山西建筑SHANXI ARC H IT ECTURE Vol.35No.34Dec. 2009

我国城市公园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我国城市公园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摘要:本文以西安为例,重点介绍了西安城市公园的发展、改造以及在改造当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是为了让我们对城市公园有更好的了解,同时也对城市公园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以方便我们对未来城市公园建设时有所把握,同时也对出现的问题在解决时有经验可以借鉴。关键词城市公园西安市城市公园改造未来发展趋势 城市公园的起源 世界造园已有6000多年的历史,而公园的出现却只是近一二百年的事。18世纪60年代,英国工业革命开始后,资本主义迅猛发展,工业盲目建设,破坏了自然生态。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城市用地不断扩大,使人们越来越远离了自然环境,特别是居住在城市中的工人阶级,生活环境更为恶化。在这样的社会条件下,资产阶级对城市环境进行了某些改善,把若干私人或专用的园林绿地化作公共使用,或新辟一些公共绿地,称之为公共花园和公园。1843年,英国利物浦动用税收建造了公共可免费使用的波肯海德公园,标志着第一个城市公园正式诞生。 中国的城市公园产生和发展 对于中国城市公园的产生、兴起和发展,可以从上海这一中国近代繁华都市发展中的一斑而窥全貌,在1840年以前,和中国的其他城市一样,上海的园林是以寺庙园林、私家花园的形式出现,即古典园林,有豫园、古猗园、醉白池、秋霞圃、曲水园等。 1840年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纷纷入侵,在我国开设了租借。殖民者为了满足自己游憩活动的需要,把欧洲的“公园”也引进我国来。1868年在上海的公共租界建造的“公花园”(现黄浦公园)就是最早的一个。名之为“公”,却有“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园规”,直到1928年7月1日才对华人开放,这不仅是对中国人民明目张胆的侮辱,同时也说明了当时的“公园”并不是“公用”。之后,殖民者又陆续在上海建立“虹口公园”、“法国公园”(现复兴公园)、“极斯非尔公园”(现中山公园)等,都是供外国殖民者和“高等华人”打网球、棒球、高尔夫球等活动和散步、休憩游乐的场所,其格局主要是英国风景式或发过规则式,有大片草坪、树林和花坛,极少建筑。这些公园,在功能、布局和风格上反映了外来的特性,对以后我国公园的形态发展模式起到了一定的影响。 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我国改革开放以后,由于国家对人民文化休息活动的关心和对城市园林绿地建设的重视,使公园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全国各个城市扩建、改建和新建了大量的公园。已经成为城市居民游憩、社交、锻炼身体、文化娱乐、获取自然信息和开展文化教育活动的重要场所。公园的类型也逐渐增多,有满足人们多种需要的综合公园,有性质比较单一专类公园,如儿童公园、纪念性公园、名胜古迹公园、动物园、植物园、文化公园、森林公园、青年公园、科学公园、体育公园等,还有各式各样的公园绿地,如社区公园、滨水绿带、街头小游园等。目前由于经济的飞速发展,旅游观念的转变,又出现了许许多多的主题性公园。同时在公园内容和设施方面也在不断充实和提高。 我国城市公园的现状 下面以我们熟知的西安市为例,探讨西安城市公园建设发展现状,以及在改造中存在的问题和应对政策。 西安城市公园建设发展现状 城市公园的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即会出现开发建设的新型城市公园,也会产生物质老化的城市旧公园,其发展过程即是建设的历史,同时也是公园改造和更新的历史。对老公园的改造是城市公园体系密钥的新陈代谢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公园体系健康良好的持续发展。西安的城市公园建设在20实际九十年代钱发展较为缓慢,自1922年建立首座公园莲湖公园至1990年才发展到15个,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迅速增长,至

《赣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实施 评估报告》

附件: 《赣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 实施 评估报告》主要内容 一、评估的目的意义 《赣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以下简称《06版总规》)于2010年4月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实施。该总规自基期年至今已近10年,较好地指导了赣州市城市规划建设。期间赣州市内外发展环境发生巨大变化,《06版总规》已显示出一定的不适应性。为系统、全面地分析城市规划实施的成效,了解城市建设发展水平和服务能力,剖析城市规划实施中存在的偏差、问题并认真务实地查找原因,研判未来发展趋势,提出改进和完善规划实施机制的对策措施,使规划能够更好更完善地指导城市建设发展,特开展本次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工作。 二、评估的主要内容 按照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办法(试行)》的要求,评估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城市发展方向与空间布局评估 (1)城市发展方向评估 根据《06版总规》,中心城区以向南向西发展为主。从城市新增建设用地的分布情况来看,向南发展主要发展轴线“中

央发展金脊”逐步构建,新触媒点赣州综合保税区、昌赣客专高铁线及赣州西站等重要产业平台与重要基础设施的出现,加速城市向西发展。章贡区、南康、赣县同城化发展趋势明显。 (2)空间布局评估 06版总规提出了“一脊两带、三心六片”的空间结构。从《06版总规》实施情况来看,整体空间结构与《06版总规》的要求较为吻合。除了创新区(蓉江新城)城市中心由于发展时序原因,暂时未形成,但随着连接南康的赣南大道通车,未来将逐步完善城市功能。另水西湖边片区接纳产业区就业人口和老城疏散人口的功能尚未实现,旅游服务尚未形成,水西钴钼有色冶金基地逐步弱化了有色金属产业。 2、阶段性目标落实情况 (1)规划目标实施情况评估 《06版总规》实施以来,赣州城市经济和社会保持了持续稳定较快发展,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提升。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产业升级明显加快,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城市建设有序推进,拉开城市框架,完善城市功能,城市品位得到提升,城乡面貌日新月异。突出历史文化保护,推进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建设,瑞金市被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注重山水生态环境保护,打造山、水、人、城和谐共存的山水园林城市,被联合国环境规划基金会授予“绿色生态城市保护特别贡献奖”。较好地完成了总规制定的阶段性发展目标。

浅谈城市生态公园植物景观设计

浅谈城市生态公园植物景观设计 发表时间:2016-08-09T15:09:41.757Z 来源:《基层建设》2016年11期作者:范雨薇[导读]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设生态性质的园林城市是城市规划和园林建设的新目标。 深圳市北林苑景观及建筑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广东深圳 518000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设生态性质的园林城市是城市规划和园林建设的新目标。本文阐述了生态公园的产生背景,国外城市生态公园的建设经验,我国城市公园的现状以及对植物设计在城市生态公园中的功能和配置原则进行分析。并对设计中植物配置手法及配置时应注意的问题予以介绍,以充分发挥植物设计作用,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关键字:生态公园设计植物配置 1、生态公园的产生背景: 20世纪20年代,面对城市化的迅猛发展,从保护自然景观的角度出发,西方一些有识之士将绿地设计成与自然一致的植物生境和植物群落。20世纪60年代,人类开始反思,工业文明虽然带来经济高增长们也使环境遭到破坏,城市生态化进程愈来愈受到重视。20世纪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开始实施人与生物圈计划(MAB),随后 “绿色城市”运动的兴起,城市自然保护与生态重建活动广泛开展起来,景观生态学等相关理论进而得到完善,城市生态公园的模式和概念逐步形成。 2、国外城市生态公园建设的经验: 很多欧洲国家和地区人口相对密集,生态和土地等资源相对紧张,生态环境的恢复和改善工作起步相对较早,很多理论和实践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2.1、伦敦William Curtis生态公园建设经验 1977年建成的伦敦William Curtis生态公园是影响最大的生态公园,原址是货车停放场地,面积Iha,通过植被的自然演变,无脊推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逐渐增多。1984年,发现的蝴蝶已达21种,1985年,该公园被办公区所取代。但该公园引起的巨大反响,创造的多种生境和物种满足了市区学生接触大自然的需求,并激发了人们对城市生态的兴趣,证明小块空地建造生态公园的可行性。随后,伦敦生态公园得到了发展,在废弃煤场、废弃码头、市中心的建筑密集区等先后建造了10余个生态公园。 2.2、瑞典斯德哥尔摩国立城市公国(Stockholm National City Park)建设经验 斯德哥尔摩地区作为瑞典最大的人口聚集区,人口超过180万,并在持续增长中。1995年,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受法律保护的国立城市公园。这个公园占地27km2,从斯德哥尔摩北部延伸到南部。公园不但拥有丰富的自然和生态资源,而且还具有大量的文化和环境遗产,成为一处文化景现地带。斯德哥尔摩国立城市公园始终注重生态能力的维护,并注重通过管理来协调和解决不同功能空间的分配问题。 包括国立城市公园在内的森林和绿地从斯德哥尔摩市区的外围延伸到中心地区,被称为城市“绿楔”,这些“绿楔”将斯德哥尔摩心地区的公园和其它绿地与外围生态区域连接起来形成网络。“绿楔”对于为斯德哥尔摩居民提供绿地,以及维待该区域生物多样性等方面都是重要的。斯德哥尔摩的城市生态系统至少在净化空气、调节小气候、减低嗓声,地表排水和水土涵养、文化娱乐以及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2.3、荷兰兰斯塔德〔Ranatad)“绿心”建设经验 兰斯塔特德处莱茵河三角洲,通过高速铁路、公路、海港、水运体系与欧洲内陆和世界联系,为世界上可达性最好的城镇群体之一,具有“网络型城市”和“区域型世界城市”的特征。 兰斯塔德的各城市和城镇之间彼此接近,城市间被楔形绿带分隔,中心区是一片宽2-40 km不等的集约型耕作郊区农业带以及游览休息区,被称作“绿心”。“绿心”作为兰斯塔德的生态核心,一方面为该地区创造了优良的生态环境,避免了建成区持续发展所带来的城市问题;同时促进了网络型城市结构的形成和城市之间职能的有机分工。 3、我国城市公园现状: 在我国,园林的发展历史已经有几千年,然而适应现代园林景观研究只有四十几年。许多城市的公园建设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起也逐步走向生态化、自然化。 以往我国城市绿地系统主要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传统的景观公园,强调观赏性,将公园等同于花园或旅游点,自然景观多被人工景观取代。另外一种是为缓解环境恶化而建立的防护型城市绿地。以上两种规划体系实际上一直将植物当作城市景观的装饰和环境的防护工具来对待。而植物作为其他物种栖息地的作用往往被忽视,人们很少有机会享受与野生动物相处的乐趣。公园是市民休闲、愉悦身心的重要场所,不仅要满足市民游憩的需求,也要更好地发挥完善城市生态和恢复物种多样性的功能。 4、城市生态公园设计中植物的作用: 多种多样的绿化品种丰富着我们的环境,它们不同的造型美化着我们的环境,同时它们四季都在变换着形象,因而给我们城市赋予了不同的性格和容貌,形成了不同的风景。植物具有保持水土、调节气候、降音减噪、防御风沙、美化环境等效果。首先,城市生态公园具有很高的艺术美和观赏性,因植物的形态、质地和色彩等特征充当着景观中的特别焦点,为人们提供游览、休憩、娱乐的场所。其次,植物具有改善周围环境的作用,通过自身的吸收、蒸腾、光合作用来调节气候,从而维护城市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5、城市生态公园设计中植物设计的原则: 5.1、符合园林绿地的性质和功能要求 在生态园林设计时,首先要从该绿地的性质和主要功能出发,园林功能很多,具体到某一绿地,要分析其具体的主要功能,植物的配置要与当地的人文环境相结合。 5.2、考虑园林艺术上的需要 5.2.1、遵循统一、均衡的原则

现代城市公园的起源和历史(DOC)

现代城市公园的起源和历史 专题提纲 现代城市公园的起源和历史 (1) 一、城市公园简介 (1) 二、城市公园的起源 (1) 三、城市公园的历史演变 (2) 四、西方城市公园历史 (2) 五、国内城市公园的历史 (4) 六、城市公园发展历史区域案例——杭州 (7) 一、城市公园简介 1.城市公园的概念 城市公园是指向公众提供浏览、休憩、娱乐的城市公共绿地,为公益性城市基础设施,包括综合性公园、动物园、植物园、儿童乐园、居住区游园等,城市公园的景观面貌标志着一座城市的整体文化修养和精神文明水平高低。 公园的设计理念不是简单的“园和林的混合物”,而是以植物造景为主体、体现以人为本、充满文化艺术气息的境地。公园造景的设计,无论在命名、楹联、摆设等都应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丰富公园景观的内容。同时设计还需要空间和内容上的相互照应、调整,并使之协调互补发展,提高庭园总体的造园艺术,也使庭园更具有诗情画意的意境。 2.城市公园的景观特征和设计趋势 1)城市公园的景观特征 以树木、草地、花卉为主,兼以人工构筑物的景观。由动物、植物、水体、园路等组成,偏重人与自然的交流。为人们提供优质的户外(绿化)活动空间。 2)城市公园的设计趋势 从静态走向动态 从平面水平走向空间立体功能日趋综合风格更趋多样性 案例:巴黎拉维莱特公园 二、城市公园的起源 从古埃及园林出现至今,世界造园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但以城市公园的形式出现,却只是近一二百年的事情。17世纪中叶,首先在英国、继而在法国和全欧洲爆发的资产阶级革命,武装推翻了封建王朝,建立起土地贵族与大资产阶级联盟的君主立宪政权,宣告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诞生。在“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下,新兴的资产阶级没收了封建领主及皇室的财产,把大大小小的宫苑和私园向公众开放,统称为“公园”。这些园林具备城市公园的雏形,为19世纪欧洲各大城市公园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城市生态保护区理念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530(2015)06-0033-06DOI:10.14085/j.fjyl.2015.06.0033.06收稿日期:2015-04-15修回日期:2015-06-08 城市生态保护区理念与实践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Urban Ecological Preserve 李辉 何昉LI Hui HE Fang 作者简介: 李辉/1980年生/女/山东人/硕士研究生/深圳市北林苑景观及建筑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生态规划设计总监(深圳 518038) 何昉/1962年生/男/教授/深圳市北林苑景观及建筑规划设计院院长/首席规划设计师/本社社长(深圳 518038) 摘要:城市生态的研究是城市生态文明实践的理论基础。梳理城市生态保护区理念的缘起、国际上城市自然空间设计思想的演变和我国对城市生态保护区的研究进展,分析城市生态保护区的生态反馈机制,得出在城市设立生态保护区相对于乡村的自然保护区有更高的生态服务功能。最后以深圳、澳门的城市生态保护与生态规划设计实践为例进行阐述,从城市复合生态系统的角度探讨城市生态保护区如何实现:开展城市生态体系规划,对城市生物保护区制定多目标、多物种需求开展生境设计,引导其发挥正反馈作用保障城市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并在生态容量容许范围内开展适宜的科普、游憩活动,制定长效的生态本底跟踪调查制度,为城市生态文明的构建打下生态基础。 关键词:城市自然保护;生态保护区;城市生态系统;生态设计;绿地系统规划 Abstract: The study of urban ecology is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the practice of urban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origin of the concept of urban ecological preserve, the evolu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urban natural space design thoughts and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China's urban ecological preserve, as well as the ecological feedback mechanism of urban ecological preserve. It proposed that to establish ecological preserves in urban areas will bring more ecological service and functions than the nature preserves in countryside. With a case study of urban ecological conservation and planning design practice in Shenzhen and Macao as example, it discussed how to realize the urban ecology preserv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urban complex ecosystem. It also proposed to develop planning and design for urban eco-system and to develop habit design for the multi-purpose and multi-species requirements for the urban ecological preserve, which would help to play positive and negative feedback to ensure the relative stability of urban ecosystem. In addition, it also suggested that appropriate science and recreation activities should be promoted within the scope of ecological capacity and a long-term ecological background tracking survey system should be established, which would lay the foundation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urban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Key words: Urban Nature Preserve; Ecological Preserve; Urban Ecosystem; Ecological Design; Green Space System Planning 中国的2014年城镇化率已经达到了54.77%,粗放、高速的发展使得城市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我们的城市发展将何去何从?十八大之后统一将生态文明作为贯穿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过程的系统工程,是尊重自然规律的发展方向,对城市生态的研究将是实践城市生态文明的主要理论基础。城市是一个以人类活动为中心的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1],笔者 认为对城市中的自然保护和生态修复、最大限度的增加城市生态保护区是实现城市生态文明的有效途径。 1城市生态保护区理念的提出 1.1城市生态保护区的缘起 自然生态保护区的概念应该源于1916年建立的美国的国家公园体制,直接促成了1948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建立,

赣州市中心城区建筑工程建筑面积、容积率、建筑密度计算规则(2017)

赣州市中心城区建筑工程建筑面积、容积率、建筑密度计算规则 为加强城乡规划管理,规范规划管理中建设工程的建筑面积、容积率、建筑密度计算方法,现依照《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GB/T50353-2013)、《江西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导则》(2014版),结合本市实践,制定本规则: 第一条本规则适用于赣州市中心城区范围内各类建筑工程方案的审定、建筑施工图的审查及规划竣工核实时建筑面积、容积率和建筑密度的计算。 第二条赣州市中心城区范围为《赣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确定的城市规划区范围。 第三条各类建筑工程设计应符合国家和本市的相关设计规范和标准,任何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应当遵循诚信原则,规范建筑面积、容积率、建筑密度的计算,如实申报送审材料,不得随意虚构建筑用途及性质。 第四条建筑密度的计算 一般情况下以建筑底层的投影面积计算建筑密度,特殊情况下的建筑密度按下列规则执行: 1.净高在4.5米以下两栋建筑之间的人行连廊按水平投影面积的一半计入建筑密度。 2.净高在4.5米以上两栋建筑之间的人行连廊不计入建筑密度。 3.无柱雨篷不计入建筑密度。 4.两栋建筑之间架设跨越城市道路且对公众开放的空中人行廊道不计入建筑密度。 第五条建筑层高与容积率计算 (一)住宅建筑标准层层高不宜小于2.8米,且不宜大于3.2米;当层高大于3.2米时,不论层内是否有隔层,按该层水平投影面积的k倍计算建筑面积和容积率,k=h÷3(h为建筑层高)。住宅建筑内入户大堂按其实际建筑面积计入容积率。 (二)办公、酒店建筑标准层层高不应小于3.2米,且不宜大于4.2米;当办公建筑标准层层高大于4.2米时,不论层内是否有隔层,按该层水平投影面积的K倍计算建筑面积和容积率,K= h÷3.6(h为建筑层高)。办公、酒店建筑内门厅、大堂、采光厅及大空间的多功能厅、会议厅、大餐厅等按其实际建筑面积计入容积率。

城市生态公园建设

城市生态公园建设 1城市生态公园 1.1城市生态公园的概念城市生态公园的概念是一个集生态学、城市生态学、景观生态学、植物群落学、景观建筑学、植物造景学、节约型园林和可持续技术等多学科、跨学科的概念[1] 。即“位于城市城区或近郊,以保留或模仿地域性自然生境来建构主要环境,以保护或营建具有地域性、多样性和自我演替能力的生态系统为主要目标,提供与自然生态过程相和谐的游览、休憩、实践等活动的园林” [2] 。 1.2城市生态公园的发展城市生态公园源自城市公园建设。从中央公园开始,奥姆斯特德领导的城市公园运动催生了大量新型的城市公园。英国是最早开始探讨运用生态学基本原理来指导生态公园建设的国家之一。1977 年,英国一个志愿者团体在伦敦塔桥附近建设了具有典范意义的William Curtis 生态公园。而城市生态公园发展的过程一直遵循着三个原则:①对场地的尊重。在城市生态公园建设过程中对这些因素的尊重是首要原则,不仅不能忽视他们的存在,反而应该重视它们、充分利用这些条件。②尊重自然。国外城市生态公园建设中都注重最大限度地发挥自然场所条件,最小限速的改造、改变原貌。③以人为本。活动的最终目标都是在符合生态的前提下来更好的满足人类需求。 1.3城市生态公园的滨水区城市滨水区是城市中自然因素最为密集、自然过程最为丰富的地域,城市滨水区拥有相当的活力,因为她

优质的景观条件、良好的亲水性、清洁的水质来吸引市民。在滨水区,驳岸是水域和陆域的交界线,相对水而言也是陆域的最前沿。因此,驳岸设计的好坏决定了滨水区能否成为吸引游人的空间,驳岸的处理对于滨水区的生态也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2生态驳岸 2.1目前国内驳岸建设存在的问题①整体性差。硬质型护坡工程减少了水与土壤接触面积,将水和陆地直接分开,缺乏透气性和透水性,破坏了水体和土壤之间的生物多样性的联系,减少了生物的活动空间。②将游人“拒之门外”。城市公园中的水体是主要景观营造和休闲游览区域,驳岸作为结构载体,对于亲水空间的营造起到重要的作用。某些公园驳岸材料的选择和尺度设计缺乏合理性,使亲水空间缺失。 2.2 建设生态驳岸的意义综上所述,在驳岸的处理上,提倡采用软式稳定法,也就是推广生态驳岸。①维持城市生态公园水体水位平衡。生态驳岸就是采用自然材料,形成一种可渗透的界面:在水量充沛时期,公园内水体渗透到堤岸外的地下水层并储存,缓解洪灾;在水位下降、枯竭时期,地下水通过堤岸反渗入河,同时起到滞洪、补枯和调节水位的作用。 ②为水体自净提供更有利条件。生态驳岸把堤内植被与湖泊内的植被统一成整体,构成一个完整的滨水生态系统,植物自身具有生物净化功能可以净化水体。③为生物的繁衍提供场所。 生态驳岸的坡脚处设计有高空隙率,生物生长带多、鱼类巢穴多,可以为鱼类等水生动物和其他两栖类动物提供栖息和避难场所。

浅谈城市公园调研

浅谈城市公园调研 摘要:在这个经济不断发展的社会,人们对物质文化的要求越来越高。在城市里,人们对生活质量的品味也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公园,作为一个大众人群共同休憩的地方,在现在也越来越被人们利用和重视。它对人活动的作用和影响正在悄然上升。无论是休闲,娱乐还是健身,公园都拉近了与人的距离。 关键词:公园人空间建筑小品植物文化 Abstract: In the society of the developing economy, people's requirements for material and culture are becoming higher and higher. In the city, people rise to a new height to have a feast of the life quality too. The park, as a place where the large number of people have a rest together, are also utilized and paid attention to by people now. Its function and influence to people is rising quietly. No matter the recreation, entertainment and fitness, the park is making close to people's distance. Keywords: Park person space architectural interludes plant culture 公园的概念 公园一般是指政府修建并经营的作为自然观赏区和供公众休息游玩的公共区域。具有改善城市生态,防火,避难等作用。 公园,作为公共性的活动场地,不同类型的公园给人的印象和感

赣州市中心城区近期建设规划(2011-2015)

赣州市中心城区近期建设规划(2011-2015)

关于公布《赣州市中心城区近期建设规划(2011-2015)》 的通告 《赣州市中心城区近期建设规划(2011-2015)》已经市政府批准实施。现将规划的主要内容公布如下: 一、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1月);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年4月); 3.《赣州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 4.《赣州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5.《赣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6.赣州市第四次党代会报告; 7.赣州市“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重大课题研究等。 二、规划的主要内容 1、规划范围 本规划以《赣州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所划定的城市规划区为规划范围,西起厦蓉高速公路,东至环城高速公路,北到水西钴钼基地、水东,南到创新区。 2、城市近期建设目标 赣粤闽湘四省通衢的特大型、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地位基本确立,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和区域性金融中心、物流中心、旅游

中心基本建成。成功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文明城市。 到2015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2500亿元,年均增长13%;财政总收入达到300亿元,年均增长18%,其中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80亿元,年均增长1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500亿元,年均增长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900亿元,年均增长16%;利用外资总额达到13.5亿元,年均增长10%,出口总额达到25亿美元,年均增长15%。 3、发展规模 人口规模:2015年,赣州市中心城区城市人口控制在105万人左右。 用地规模:2015年,赣州市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110平方公里左右。 4、近期空间发展方向 以总体规划确定的远期城市空间布局结构为目标,“十二五”期间重点实施“南进、西拓、旧区提升”的空间发展策略。 5、近期建设重点 (1)、进一步完善城市空间布局结构,以路网建设为先导,拉开特大城市框架。逐步充实和完善城市新区,加快新城市中心地区建设;改善旧区环境,优化旧区功能。 (2)、配合城市主体框架的建立,进一步加强中心城区尤其是新区的市政设施(包含综合交通设施)网络的建设。 (3)、加快城市公共服务体系的建立与健全。 6、近期重点发展区域

城市生态体育文化公园的市场运作思路

城市生态体育文化公园的市场运作思路城市生态体育公园是指体现城市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生态、卫生等标志性、功能性,以体育为特色,服务全民健身活动为目的,集体育运动、康体健美、娱乐休闲、观光旅游、生态保护于一体的多功能复合型场所。 一、 重视引进公园旅游管理人才和加强其人才的教育和培养 知识经济时代,人才的竞争才是现代市场竞争的关键。新世纪我国城市生态体育公园与体育旅游事业能否取得更大的发展,关键在于有没有人才和能不能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队伍。为适应未来建设和发展的需要,必须进一步加快培养专业人才的步伐。体育旅游项目存在一定的危险性,所以生态体育公园旅游的组织者、服务提供者只有经过相应的专业训练才能上岗工作并工作实践中不断加强继续教育和培训。 二、 注重体育旅游产品的“人性化"设计 人性化将是生态体育公园的一大特点,体育旅游产品设计人性化反映了“为人而设计”的本质特征。生态体育公园只有围绕这个人性化的特点进行经营,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人性化。人的需求和观念是不断变化的,不同的年龄,不同的教育程度、人种、性别、价值取向、生活习惯的游客有着不同的需求和观念。生态体育公园要满足不同阶层的各种需求,且准确预测需求的变化。只有抓住了人的需求,以人性化为出发点设计、制造体育旅游产品,就能在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人类的设计和设计物总是体现了一定时期人们的审美意识、伦

理道德、历史文化和情感等精神因素,而人类的一定意识、情感、文化等精神因素,又需借助于一定物质形式来表达,作为人类生活方式载体的设计物必然承担了一部分对人类精神的承载和表达功能。完全脱离了人的设计和完全脱离设计的人是同样不存在的。因此,在经营运作中,产品的设计首要考虑的是如何满足人的各种需求,以人作为出发点,人性化地管理,并开发设计出人性化的产品。 三、 充分突出景点内容、形式的个性化特征 有内涵,有个性的东西才有生命力,具有独特个性的生态体育公园在内容和形式上应具有明显区别于其他公园的独特特征。必须创造出让其它公园难以仿效的个性化品牌,使自己的产品形成特色,使之接近与消费者的心理距离,从而产生亲近感和亲切感,让不同层次、地域、消费习惯、情感需求的消费者得到满足,最终使潜在的市场变成现实的市场。而注重体育与公园的融合,加强绿色生态环境的建设,是生态体育公园个性化营造的重要手段。公园体育旅游产品核心是体育,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旅游者的参与度高,以满足消费者寻求刺激、放松身心等一系列需要为目的,生态体育公园旅游十分注重游客体育感情和生态意识的培育,要充分利用公园内的各种体育活动、赛事而组织设计各种旅游产品,以体育“强身健体"作为产品的核心利益,为其相应产品起一个能充分表现体育特色的个性化“专有名称”,并进行强化宣传,让市民和旅游者信任,扩大公园体育旅游产品的影响力。 四、 加强公园环境的“人文性”建设 城市生态体育公园首先是一种文化企业,其次才是旅游企业。现

中央公园楼书文案

大美不言 200年前,伦敦海德公园,壮美的自然中,掩饰着王储的生活画卷; 100年前,纽约中央公园,丰富的城市天际下,收藏着名流的灯火华堂,中央公园,数百年来始终占据城市编年的重要章节,且历久弥珍。 《TIME》杂志统计,在200年的居住发展史中,中央公园的居住价值排名,始终位列前茅,中央公园因城市与自然的完美结合而令时间动容。 湖岸海滨、山野莽原曾是彪炳自然的权杖, 当城市中心版图与自然山林相逢,真正的尊崇才被重新定义。 中国·深圳·龙岗中心城·中央公园旁, 公园大地,北邻189公顷余石岭,南面中心城中央轴线, 汇聚万千繁华,将流传于世界的经典建于城市中央。 鸿荣源地产,携10年造城经验,重新诠释对“完美”的深刻洞见, 为影响城市的原动力,缔造一处世界级的“中央公园”。 庄子云:“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 对于近乎完美的作品,也许无需过多雕琢与粉饰,呈现真实即现大美。 中央公园,居于城市梦想的上层 幽居山湖林海,自然居住的梦想虽已满足,生活却淡出繁华,与城市渐行渐远;据守高楼广厦,都市罕有的奢想虽珍藏于室,享受却疏离自然,壮美风光难得一见。 中央公园,秉容山水与城市繁华,代言人们对城市居住的最高理想。与中央公园永远守望的,还有城市的政治中心、商业中心、艺术中心、交通干线…… 如果说中央公园是圆心,那么,城市最精华的部分就被囊括于它的半径之内,以唾手可得的优越,让生活停驻在居住梦想的上层。 从来只在世界中心流传 从纽约到伦敦,从巴黎到东京,每个国际化城市的中央公园区,都位于城市最为中心的位置。多种优势的集体凸显,城市中心的相对稳定,令中央公园区拥有了世界通行的价值,成为值得传世的居住区域。 从来汇粹城市精华片段 政府建筑、博物馆、公共图书馆、奢华酒店、顶级商业、豪华住宅,众多城市生活的精华部分都被安排在中央公园区内,与城市的稀缺自然一起构成了中央公园区特有的风景线。 从来与同等显赫的建筑为邻 与维拉大宅比邻的是著名的大都会博物馆、卡内基音乐厅,在建筑领域内有着骄人的名望,集合了时代的智慧与精神,与它们彼此辉映,相互证明着城市的辉煌与风范。 从来是名流的正宅首选 当传媒大王默多克在纽约中央公园边俯瞰城市繁华时,目光也曾在宋美龄的宅邸前停驻,中央公园区不同于远郊的景观住宅,不同于钢筋森林中的城市住宅,它将城市中最为显赫的自然收藏,也将城市每种繁华收藏,是名流正宅的首选。 城市与世界的距离

城市生态公园绿地系统建设项目

城市生态公园绿地系统建设项目 一、概况 委托福建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了《建宁县城绿地系统规划》,该《规划》突出建宁特点,充分考虑到与周围环境的和谐统一,精雕细琢、精益求精,充分体现了“绿色建宁、生态建宁”的特色,为建设宜居休闲生态县城提供了有力依据。 近年来,共投入资金约2.1亿元,打造了一批城市园林绿化精品工程。目前,我县城区现有东山公园、莲花公园、儿童公园、体育公园、法制主题公园、江滨公园、龙宝山森林公园等,绿地面积达到149万平方米,绿化覆盖面积达到173万平方米,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37.28%和42.8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0.05平方米。构筑起了以街旁绿地和庭院绿化为点、道路绿化为线、公园广场绿化为面、城郊绿化为环的县城园林绿化格局。 二、建设目标 根据《规划》围绕建设生态县的战略目标,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注重特色,讲求实效”的原则,充分充分利用自然景观和河流水系、文化资源,注重植物地带性风貌特色,迅速提升城市园林绿化总量,完善城市基础设施。逐步形成总量适宜、分布合理、生态优良、景观优美、功能完善、特色鲜明的城市绿地系统,力争在县城区主干道200米都能进入公园的建设目标。

三、建设内容 1、东山公园提升。建宁县东山公园位于县城核心区域,是城区老百姓茶余饭后、休闲散步的主要场所,公园总占地面积约242亩。根据公园总体规划设计将对公园的南大门、西大门、新北门、中心景观区、科普教育基地、自然休闲景观区等各区域景观景点进行提升改造,配套道路、园林景观绿化、给排水、供配电等相关设施建设,项目建设概算总造价约9500万元。近几年,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投入大量物力、财力对公园进行改造提升,截止目前已完成投资约3000万元,其中:2013年--2014年完成公园总体规划及南大门项目建设,投资约1300万元;2015年—2016年完成公园登山步道约5.9公里建设及沿路绿化等配套设施建设,投资约1700万元。2017年计划针对“山顶眺望平台”、“樱花谷”、“沁园谷”等重要节点进行提升,即“一顶、二谷”,预算造价约2000万元。下一步将按计划对中心湖区改造提升、彩色沥青自行车道、新北大门、西大门及儿童游乐园等设施进行逐年实施建设。 2、西门莲塘提升。西门红军莲塘总用地面积168亩,2017年总投资3700万元进行建设,是集野生植物原生境保护、红色文化旅游、美丽乡村建设、城市休闲公园为一体的综合性场所。依托西门千年贡莲和建宁红色文化历史底蕴,实施建莲原生境保护,恢复保护毛泽东主席当年挖掘的主席莲池,修复红一方面军无线电总队总队部、总部无线电台(青云阁)、红三军团司令部、红军山炮连等红色旧址和摄于建宁的九人合影铜像,形成“两带”(莲塘观光慢憩带、红色遗址瞻仰带)、“三区”(入口综合服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