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 第一单元:《梭伦改革》练习题(含答案)

高二历史 第一单元:《梭伦改革》练习题(含答案)
高二历史 第一单元:《梭伦改革》练习题(含答案)

第一单元梭伦改革

【考点阐讲】

1.重要概念:

(1)、城邦

约在公元前9—前8世纪,雅典的四个部落逐渐统一,设立以雅典为中心的中央议事会和行政机构,出现了城邦国家的雏形。雅典城邦以雅典为中心,包括周围农村地区,氏族成员有贵族、农民和手工业者,后两类是平民。

(2)、六一汉

雅典贵族通过放高利贷、土地兼并等方式盘剥平民,平民无力还债,不得不为债主耕种土地,把收成的六分之五作为地租交给债主,自己只能保留六分之一,被成为六一汉。

(3)、僭主政治

僭主政治:用武力夺取政权而建立的个人独裁统治。其特征是在政治上实行专制独裁,经济上鼓励工商业。僭主政治取代的一般是贵族寡头政治,继僭主政治后一般会出现民主政治,所以僭主政治是从贵族寡头政治到民主政治的过渡。

2、早期雅典城邦的贵族政治与社会矛盾

(1)贵族政治上垄断国家政权,占据首席执政官、把持长老会议,公民大会沦为名义上的最高权力机关;经济上盘剥平民,平民沦为六一汉甚至是债务奴隶。(2)平民掀起反抗贵族专制的斗争,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政治改革势在必行。(3)工商业奴隶主利用平民与贵族的矛盾,反对贵族专权,推行温和改革。

3、梭伦登上雅典政治舞台

(1)必然性:时势造英雄,雅典的社会动荡严重阻碍了经济发展,改革成为历史的必然(2)偶然性:梭伦凭借杰出的政治才能、睿智的策略(疯诗人事件)和崇高的威望(夺回萨拉米斯岛)当选为首席执政官,推行政治改革。(3)对学生的启示:主观努力要顺应客观需要,个人要顺应时代潮流,人生价值的实现需要高远的理想、丰富的知识储备、不懈的奋斗和把握机遇的能力。

4.认识:梭伦登上政治舞台的主观和客观条件,从梭伦的成功中你能够得到哪些启示?

客观条件:贵族政治的专横和压榨,导致平民和工商业奴隶主与贵族的矛盾日益尖锐,社会动荡的局面阻碍了雅典经济的发展,使改革成为唯一的出路。

主观条件:梭伦丰富的人生阅历、充足的知识储备、高远的理想抱负、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睿智的斗争策略、善于抓住机遇的敏锐和顺应时代潮流的勇气,等等。

启示:时代造就英雄,英雄推动时代发展;雅典文明在曲折中探索,在探索中发展;与时俱进搞改革,求真务实谋发展;实现人生价值要靠理想、奋斗和机遇。

5.分析梭伦改革的特点。

梭伦充当了“调停者”的角色,走的中间路线。他站在工商业奴隶主利益的立场上,为维护雅典的长久稳定和发展,一方面削弱保守的氏族贵族势力,又不使其受到不当损失;另一方面扶持平民阶层,但又不使过分强大。

6、比较梭伦改革和克里斯提尼改革,论证雅典民主政治形成的历史进程。

伯利克里改革使雅典民主政治最终确立。

另一种观点认为:梭伦改革将雅典引上民主轨道;克里斯提尼改革在雅典确立了民主体制;伯里克利改革使雅典民主政治进一步完善。

【经典例题】

【例题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梭伦在诗中这样写道:

在时间的裁判席面前,

那奥林匹司诸神的伟大母亲——

黑色的土地,将是最好的证人,

因为正是我,拔掉了众多的债权标,

以前他备受奴役,而如今已重获自由。

材料二

我们为有这样的政体而感到喜悦。我们不羡慕邻国的法律,因为我们的政体是其他国家的楷模,而且是雅典的独创。我们这个政体叫做民主政体。它不是为少数人,而是为全体人民。无论能力大小,人人都享有法律所保障的普遍平等,并在成绩卓著时得享功名,担任公职的权利不属于哪个家族,而是贤者方可为之。家境贫寒不成其为障碍。无论何人,只要为祖国效力,都可以不受阻碍地从默默无闻到步步荣升。

-—伯里克利《论雅典之所以伟大》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改革措施?这一措施有何积极意义?

(2)伯里克利所言“家境贫寒不成其为障碍”的依据是什么?

(3)在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进程中,梭伦和伯里克利各起了怎样的作用?

【答案】梭伦改革中“解负令”使平民的人身自由得到法律保障;鼓励发展工商业为雅典民主的形成打下了牢固的阶级基础;以财产多寡来确定公民的政治权利,使工商业奴隶主分享了政治权利,也使下层平民获得了一定的公民权利,以财产资格取代血缘资格这就根本上瓦解了贵族世袭政治特权的基础;对国家政权机构的民主化改革打破了贵族对政权的垄断,赋予平民直接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力,为政治民主化开辟了道路。克里斯梯尼改革与伯利克里改革正是在梭伦改革的基础上继续沿着梭伦的方向推进改革,才使得雅典城邦民主政治最终确立。

【能力训练】

一、选择题

1.公元前7世纪雅典贵族政治面临挑战,其主要威胁来自于

A、奴隶的反抗斗争

B、奴隶主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

C、工商业奴隶主的挑战

D、公民内部不同阶层的压力

2.公元前7世纪,雅典农民埃斯庇罗斯不可能

A.参加公民大会 B.因欠债沦为奴隶

C.入选长老会议 D.参加反抗贵族的暴动

3.导致雅典城邦平民与贵族矛盾日益尖锐的根源是

A.政治上权力的不平等 B.经济上平民处于受剥削地位

C.平民易因债务问题沦为奴隶 D.贵族政治专权与经济压榨

4.公元前8世纪后,工商业发展给雅典阶级关系带来的最大变化是

A.许多平民沦为债务奴隶

B.形成了工商业奴隶主阶层

C.下层平民反对工商业奴隶主的斗争日趋激烈

D.贵族与平民的矛盾相对缓和

5.公元前8~6世纪,雅典的公民不包括

A、贵族

B、平民

C、工商业奴隶主

D、债务奴隶

6.在财产等级制度下的四个等级的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是

A、财产越多,等级越高,享有的权利多而尽义务少

B、财产越少,等级越低,享有的权利少而尽义务多

C、财产越少,等级越低,享有的权利少而尽义务少

D、财产越多,等级越高,享有的权利少而尽义务多

7. 之所以说财产等级制度重新分配了国家的政治权利,依据是

A、为后来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开辟的道路

B、新兴工商业奴隶主逐渐跻身于统治阶层的行列

C、平民逐渐跻身于统治阶层行列

D、贵族阶层被排挤出国家政权之外

8.“解负令”的颁布使非债务奴隶越来越成为奴役的对象,雅典非债务奴隶主要来源于 A.国内平民 B.破产的“六一汉”

C.破产的农民 D.奴隶市场和海外掠夺

9.梭伦改革中体现机会均等、公开、公平的民主原则的是

A.废除债务奴隶制 B、设民众法庭

C.抽签选举和差额选举 D、按财产划分公民的等级

10.迪奥普斯一家住在梅加腊,公元前588年他想举家迁居雅典并取得公民权,根据当时雅典的政策,他达到目的最便捷的条件是自己有

A.栽种葡萄的技术 B.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C.大量的土地 D.高超的手工业技术

11.在财产等级制度下,新兴工商业奴隶主逐渐脐身统治阶层行列的原因是

A.出自贵族 B.出身平民

C.经济实力雄厚 D.贵族权力被削弱

12.公元前6世纪雅典的一个年收入100麦斗的平民,他可以

①参加公民大会②当选“四百人会议”的成员

③当选为陪审员④在战争中提供骑兵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13.下图反映了雅典的

A.手工业状况 B.农业状况

C.商业状况 D.生产状况

14.面对雅典人多地少,就业不足的难题,梭伦重点

A.发展农工商业 B.倡导节俭抑制浪费

C.抑制粮食涨价 D.改革币制与度量衡制

15.僭主政治的建立

A、使贵族权益失而复得

B、贵族政治得到加强

C、削弱了平民的经济地位

D、促进了雅典工商业的发展

l6.从根本上瓦解了贵族世袭政治特权的基础的措施是

A、确立财产等级制度

B、鼓励发展工商业

C、恢复公民大会的权力

D、设立“四百人会议”

17.雅典僭主政治和贵族政治的相同结果是

A.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 B.削弱了贵族的势力

C.被民主政治所取代 D.损害了平民的利益

18.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质是

A.平民公民共治 B.奴隶主民主政治

C.贵族专制政治 D.平民民主政治

19.克里斯梯尼改革

A.巩固了氏族贵族的统治地位

B.建立在庇西特拉图僭主政治的基础上

C.是对梭伦改革的批判和否定

D.促进了雅典民主政治的进一步形成

20.梭伦改革的积极作用有

①从根本上解决了贵族和平民的矛盾②大大促进了雅典农工商业的发展

③奠定了城邦民主政治的基础④解除了雅典平民沦为奴隶的威胁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②③

二、非选择题

21.以下两段材料反映了公元前8一前6世纪雅典的社会状况:

材料一

雅典的最高行政长官是执政官,全部从贵族中选出,最初设立3名,主管宗教、战争和行政事务,任期10年。后来又增添了6名司法执政官,9名执政官任期缩短为1年。

材料二

雅典城附近的土地多石、缺水,收成非常有限。平民在自己的小块土地上辛勤耕作,却常常食不果腹。走投无路的农民被迫向贵族借种子、工具或口粮,为此,不得不将土地或人身抵押给债主,在田间立起石碑作为土地抵押的标记。若欠债的农民不能按期还债,土地便归债权人所有,失去土地的农民变成替贵族种地的雇农,必须将土地收成的5/6交给地主。当时人身抵押十分流行,无地的农民只有人身这一最后的“财产”可以支配。一旦无力交纳地租,农夫本人及其妻子、儿女就会被债主捉去抵债,要么在债主家中服劳役,要么被卖到国外当奴隶。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雅典城邦怎样的政治特点?

(2)材料二反映了当时雅典平民怎样的生活状况?

(3)综合上述两则材料,判断当时雅典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22.阅读下列材料:

梭伦制定的四大财产等级及其权利分配

(1)雅典公民被划分为四个等级的依据是什么? 与凭血缘建立的等级制度相比,有何进步性? 对雅典的哪一个阶层最有利?

(2)财产等级制度能给雅典公民带来真正的平等吗? 为什么?

23.史学界认为:“梭伦改革的基本特点,就是站在富裕工商业奴隶主利益的立场上,为了雅典城邦国家的长远利益,毫不动摇地向阻碍社会发展的保守势力——氏族贵族——

开刀。”试结合梭伦改革的内容论证这一观点。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2.C 3.D 4.B 5. D 6.C 7. B 8,D 9.C 10.D

11.C 12.B 13.C 14.A 15. D 16.A 17.C 18.B 19.D 20.B

二、非选择题

2l、(1)贵族在政治专权。 (2)平民生活困苦,贵族通过高利贷、土地兼并等方式盘剥平民,以致平

民无力还债成为“六一汉”,直至全家沦为债务奴隶。 (3)贵族和平民的矛盾

22.(1)财产的多少。打破了贵族靠血缘门第的世袭特权垄断政权的局面,为非贵族出身的工商业奴隶主开辟了参政议政的途径,也使下层平民获得了一定的公民权利,有利于雅典民主政治的建立和发展。对工商业奴隶主阶层最有利。 (2)不能。因为按财产多少划分公民的等级,财产越多,等级越高,享有的权利越多,这是一种有条件的平等,而不是公民的普遍平等。

23.在梭伦改革中,首先从削弱氏族贵族的势力以保护下层平民利益开始,废除了债务奴隶制;进而减少氏族贵族的特权以提高平民特别是平民上层富裕工商业奴隶主的权利,按财产资格重新划分了公民等级,并规定了相应的权利和义务,恢复了公民大会的最高权力,设立了新的国家机构——400人会议和陪审法庭,使公民成为雅典城邦国家的主宰;最后,从发展奴隶制商品经济的目的出发,实施了许多有利于工商业发展的措施。总之,氏族制度遭到新的失败,贵族权力大大削弱,雅典国家向前发展了一大步。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 1 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形成条件: ①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和普及 ②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 形成时间: 春秋战国时期 ① 分散性和封闭性: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特点 ②先进性与落后性并存:精耕细作,技术先进,但无革命性突破 ③脆弱性:规模小,易受天灾、苛政和土地兼并的影响 ①农民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和能支配一部分劳动产品,具有生产积极性 ②小农经济规模小,促使 农民努力提高耕作技术,实行精耕细作 ③小农经济封建政府主要财源,统治者大都采取重农政策 ④随着农民战争爆发和王朝更替,部分田地回到农民手中,小农经济又开始了一 个新的轮回 ①灾荒瘟疫 ② 封建政府沉重赋税、徭役 ③社会的动荡与土地兼并 地位和影响 :小农经济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精耕细作使中国古代农业发达, 这是两千多年中国封建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是中国文明的萌发和发展的经济基 础。在整个中国古代社会,自然经济始终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自然经济无法 扩大再生产,它的牢固存在,严重地阻碍了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是中国封建 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成为中国近代落后挨打的根源之一 小 农经济 有利因素 不利因 艰难成长

经营形态演变发展过程及成就 夏商西周 官营手工业春秋战国 汉武以后中国古代手工业 产生并由官府垄断继续发展 盐铁及铸钱等官办经营方式 政府直 接经 营、集 中、大 作坊生 产 生产目的性质和特点 发展概况 春秋战国 秦汉 魏晋南北朝 隋唐 出现发展 受摧残恢 复和发展 民间私 人经营 元朝 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 纺织技术 明中叶后 民营超过官营手工业 占主导地位 使用花楼机出现资本 主义萌芽(雇佣关 系),清继续发展 农户体 产,作为 副业 供军队和官 府贵族生 活使用,不 在市场流通 供民间消 费,作为商 品在市场流 通 供家庭消费 和交纳赋税, 剩余部分出 卖 国家垄断性质;它凭借国家权 力,征调优秀工匠,控制最 好的原料,生产不计成本,产 品精美,取得诸多成就,世界 领先,享誉全球 美, 商品生产性质;在重本抑末的 社会环境下发展艰难,但后来 居上 属于自然经济组成部分;受小 农经济的束缚发展艰难,在自 然经济时代,占有相当的比 重。是中国古代社会稳定的重 要因素 地域分布广、生产部门不断增加、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分工越来越细、技术先进② 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长期并存③ 官营手工业在中国手工业经济中长期占主导地位,产品精美,品种繁多,享誉世界。民营手工业艰难发展,明中后期逐渐占主导地位,某些部门已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但重农抑商政策制约了手工业的发展,始终没有进入工场手工业时代。家庭手工业是农户的一种副业,产品主要供自己消费和交赋税,剩余部分才拿到市场出售,家庭手工业是中国古代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④经济重心南移与手工业生产布局成相应变化⑤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长期领先于世界,享誉全球⑥ 与农业发展密切结合,受农业制约 ①地 美, 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农业、手工业发展)和商品经济发展条 件:商人资金充足,自由劳动力增加标志—时间:地区:发展状况: —明朝中后期的棉纺织业出现了手工工场(带有雇佣性质的生产关系)明 中后期江南地区 期后中朝明 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与发 发期清 展有朝 所前 ①在丝织业中心的苏州和杭州,机户雇佣机工。即“机户出资,机工出力”,他们之间形 成雇佣与被雇佣关系. 生产者成为资本家②在棉纺织业中心的松江,包买商雇佣居民生产 暑袜。这些包买商直接支配生产,就实质而言,属于商业资本控制生产,商人成为资本家 ③广东罗定的冶铁和佛山铁器制造业也出现雇佣关系 原因:a、清代农业、手工业、商业继续发展,为资本主义萌芽继续发展提供了基础,特别是 手工业分工更细,促进了区域分工和专业城镇的发展b、清初统治者放宽了对手工业的限制 表现:手工工场规模进一步扩大;分工更细;雇工数量更多;具有资本主义萌芽的部门和地区增多 实质:就是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关系(机户雇佣机工、店主雇佣居民),这种雇佣关系的实质就是商品货币关系 特点:发展缓慢,只出现在少数地区的少数行业当中,是稀疏而又微弱的1、在全国范围仍居主导地位自给自足小农经济束缚着新的生产力发展。其一是农民受到残酷的封建剥削,极端贫困,购买力小,无力从市场上购买商品(市场小)。其特二是地主和商人将赚来的钱盖房买田,严重影响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资本少)封建政府实行重农抑商等政策和实行闭关政策(妨碍市场扩大和资本积累)传统文化以孔孟之道、纲常名教为核心,斥科学技术为奇技淫巧,排斥西学等行会制度对手工业、商业竞争的限制货币制度的落后与混乱阻碍商品经济的发展根本原因:明清社会生产力虽已为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提供了历史前提,但还不足以瓦解封建的自然经济和腐朽的封建制度 原因 2 、 3、 4、 5、 6、 1、是中国封建社会内部出现的新事物,代表了中国社会进步发展的总趋势 ------------------------------------------------------------------------------------ 中国开始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演进 地位影响2 、发展缓慢,只出现在少数地区的少数行业当中,是稀疏而又微弱的,始终处于萌芽状态,在全国范围内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仍占主导地位,使中国逐步落后于世界发展 3、资本主义萌芽是封建制度渐趋衰落在经济上的体现,为早期的民主启蒙思想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

高二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0小题,每小题1分,共60分 1、新航路开辟后,资本主义发展迅速,集中表现在 A、资产阶级人数剧增 B、雇佣劳动力增加 C、资本积累速度加快 D、封建主阶级衰落 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标志着一个资本主义历史时期的到来,主要由于 A、是资本主义制度对封建制度的第一次胜利 B、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C、是人类历史的伟大进步 D、反映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 3、启蒙运动在反封建方面远远超过了文艺复兴运动,主要表现在 A、彻底批判专制主义、教权主义 B、否定专制王权,追求民主自由 C、为资本主义近代社会制度提出了设想 D、影响涉及亚洲、拉美 4、雅各宾派上台后,为扭转时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最重要也是最根本的一项是 A、惩治嫌疑犯法令 B、限价法令 C、土地法令 D、总动员令 5、说北美独立战争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主要是因为它 A、是英美资本主义之间进行的战争 B、具有反殖民反封建的双重性质 C、消灭了封建统治阶级 D、目的之一是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 6、衡量一个国家是否完成工业革命的标志是该国 A、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劳动 B、机器制造业已实现机械化 C、两大对立的阶级已经诞生 D、工厂制已取代手工工场 7、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有 ①德国古典哲学②英国古典政治经常学③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的实践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8、19世纪60-70年代欧美出现了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浪潮,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基本确立下来。这次革命浪潮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工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B、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兴起 C、资本主义各国的争霸战争 D、欧美出现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9、18世纪后期,美国发生了独立战争,走上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但到了19世纪中期美国又爆发了内战。导致内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独立后形成的旧体制阻碍了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B、英国殖民势力保留大量残余 C、北方资产阶级与南方种植园奴隶主争夺领导权 D、受19世纪中期革命浪潮的影响 10、北美独立战争和美国南北战争对美国历史产生最重要的影响是 A、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 B、彻底废除了奴隶制 C、美国民主政治制度完善和发展 D、促使美国经济的迅速发展 11、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能够初步形成的根本原因在于… A、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 B、封建势力的衰退 C、革命发展了生产力 D、工人运动的兴起 12、英国完全占有印度是在 A、18世纪初期 B、18世纪中期 C、19世纪中期 D、19世纪末期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三单元测试题

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测试题 一、选择题(20小题每小题3分) 1.张謇评论某人时说:“以四朝之元老,筹三省之海防,统胜兵精卒五十营,设机厂、学堂六七处,历时二十年之久,用财数千万之多……曾无一端立于可战之地,以善可和之局。”张謇评论的是( ) A.曾国藩 B.李鸿章 C.张之洞 D.袁世凯 2.19世纪70年代末,一位英国人写道:“一个重庆商人如果要在上海采办洋货,他可以到一个钱庄……押借一笔款项……(然后)将订货单子寄予他在上海的代理人;钱庄经理也通知与他有关系的上海钱庄或其分庄,由后者向洋行或其中国的代理人处付予这笔款项。”可见此时的钱庄( ) A.已经完全变成了洋行的附庸 B.在中外贸易中居于关键地位 C.一般不愿支持土货出口业务 D.在洋货内销中具有重要作用 3.1862年,京师同文馆设立。该馆先后开设外语、化学、物理、各国史略、航海测算、富国策、万国公法等课程。据此判断,同文馆( ) A.标志着西学东渐进程开始 B.致力于“变科举”“改官制” C.为洋务运动培养新式人才 D.旨在宣传“德先生”“赛先生” 4.“中国内江外流之利,几被洋人占尽,且海防有轮船不能逐渐布置,必须劝民自置,无事可以运官粮客货,有事可以载援兵军火,解商民之困,而作自强之气。”以上言论应出自:A.洋务派 B.资产阶级维新派 C.民族资本家 D.资产阶级革命派 5.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那才是民族致命伤。倘使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移到道光咸丰年间,我们的近代化就要比日本早二十年。”这次发生在“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对中国近代化的推动主要表现在 A.实现了中国政治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B.标志着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 C.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D.促使西方民主自由思想的传播 6.阅读下表,从中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1920—1936年中国工业发展水平估算单位:亿元 年份工农业 总产值 工业总产值占工业总 产值中的% 占工农业总 产值中的%近代工 业产值 手工业 产值 工业总 产值 近代 工业 手工 业 近代 工业 手工 业

高二历史上期末考试试题

奋斗中学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题 高二历史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单项选择题共30小题共60分) 1.有学者认为:“西周的封建社会,从纵剖面看,是一个宝塔式结构,王室 之下,有几级的封建,从横切面看,统治阶级中,也存在着以亲属血缘为基础的宗族组织”。这说明西周政治( ) A.是神权与王权相结合的愚人政治 B.是血缘关系与国家政权相结合的贵族政治 C.周天子是受封诸侯的“天下共主” D.是中央对地方实行垂直管理的中央集权制 2.下图是古代中国某朝代中枢机构示意图,对其评价正确的是() A.分割了相权,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完全沿袭了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 C.废除了丞相制度,加强了君主专制 D.三司主财、枢密主兵,削弱了相权 3.“每一行政区中的公民抽签选出30岁以上的公民50人,组成一个五百人的会议,掌管财政、军 事、外交、民政。”材料反映的这一改革() A.公民开始成为公民法庭的陪审员 B.以血缘部落为单位举行选举 C.公民可以投票选出民主的妨碍者 D.向担任公职的公民发放津贴 4.俾斯麦企图建立一种特殊的德意志型的立宪议会制度,以达到保持普鲁士王朝政治统治优势之目 的。这种设想在1871年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宪法中加以定型。下列能体现这一目的的正确选项是() A.联邦议会由民选产生 B.帝国议会掌握着立法大权

C.宰相对联邦议会负责 D.帝国皇帝有主宰议会之权 5.毛泽东的诗词是一部中国革命的壮丽史诗,其中“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红军不怕 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分别对应的历史事件是() A.秋收起义红军长征南昌起义 B.秋收起义红军长征渡江战役 C.抗日战争土地革命解放战争 D.国民革命红军长征渡江战役 6.明万历年间“瓷镇(景德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人”。这一记载包含的历 史信息不包括( ) A.流动人口众多 B.景德镇制瓷业发达 C.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 D.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7.下面是关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过程的图示,按照世界市场形成发展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A.①②③ B.②③①C.③①② D.②①③ 8.下图可以反映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程,其中Z点出现的原因不包括( ) A.一战期间,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B. 人民群众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的开展 C.为扩大税收,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D.辛亥革命推翻帝制,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9.有俄罗斯学者认为,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属于新版的苏俄新经济政策。这一认识的依据是 两者都( ) A.处于相似的国内外经济环境 B. 都有利于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册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册 单元检测卷(一)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与下图中形似的农具出现在中国的( ) A.东周 B.西汉 C.唐朝 D.明朝 2.有学者指出:中国古代农业拥有土壤整治、田间管理、多熟种植、维持地力、良种选育、能量循环等众多配套措施的农艺体系。这一?农艺体系?的主要特点是( ) A.精耕细作 B.男耕女织 C.千耦其耘 D.集约经营 3.据下幅示意图判断,推动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中耕作方式演变的决定性因素是( ) A.生产力 B.上层建筑 C.经济基础 D.政策导向 4.某古籍记载:?扬郡以风帆数扇,俟风转车,风息则止,此车为救潦,欲去泽水,以便栽种。?此农具出现于( ) A.曹魏 B.唐代 C.宋代 D.明清 5.?乡村纺织,尤尚精敏,农日殴之时,所出布匹,日以万计。以织助耕,女红有力焉。?材料主要表明( ) A.家庭手工业有了较大发展 B.自然经济受到了明显冲击 C.重农抑商的观念有所淡化 D.社会生产中出现雇佣关系 6.春秋中期以后,出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和范蠡弃官经商,?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等现象。这说明当时( ) A.官营工商业有了进一步发展 B.私营工商业迅速兴起和发展 C.私营工商业已超过官营规模 D.官营和私营工商业地位平等 7.《汉书·周勃传附子亚夫传》云:?亚夫子为父买工官尚方甲楯五百被可以葬者。取庸苦之,不与钱。庸知其盗买县官器,怨而上变告子,事连污亚夫。?材料信息主要反映的是( ) A.工官工场的产品不允许作为商品出售 B.西汉极力压制民间商业发展 C.工官工场产品技术水平最高 D.工官工场以生产奢侈品为主 8.?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好向中宵盛沆瀣,共嵇中散斗遗杯。?这首《秘色越器》诗( ) A.反映了唐朝瓷器生产的较高水平 B.歌颂了宋代五大名窑出产的青瓷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知识点总结 第一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一、夏代 1、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中国出现早期政治制度。 2、禹死后,他的儿子启夺得王位,政治权利由“传贤”变成“传子”,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这是生产力和私有制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的进步。 3、夏商朝政治制度的特点 ①王权具有神秘色彩;②形成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相对完整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 4、夏商政治制度的影响:对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有直接影响 二、西周 1、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建立 2、基本政治制度: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 (1)分封制 目的:为了巩固周王朝的统治 内容: ①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 ②内容:土地和人民; ③对象:王族、功臣、古代帝王的后代; ④义务: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税和朝觐述职; 特点: ①主要分封给同姓子弟 ②层层封授,等级森严 作用: ①积极: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巩固统治,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地区 ②消极: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 (2)宗法制 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内容: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制度等级、巩固国家政治的制度,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特点: ①嫡长子继承制 ②远近尊卑 ③父系血缘关系 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互为表里,相互依存,共同维护西周社会的稳定; 分封制是宗法制的政治体现,宗法制是分封制的核心纽带。 宗法制已经消亡,但宗法思想还影响至今,请谈谈对宗法思想的看法或认识。 ①积极作用:注重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易于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②消极影响:强调家庭本位,过分重视人情关系,人为地划分远近尊卑,个人的自主意识和平等权利受到约束。这与现代的平等和法制意识相违背。 第二课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一、秦朝统一的历史条件(背景) 1、为什么秦国统一 (1)战国时期的经济进一步发展,为统一奠定了物质基础 (2)长期混战,人民渴望和平统一 (3)局部统一为全国奠定了基础 (4)秦国通过商鞅变法,经济、军事日益强大,为统一奠定了条件 (5)秦始皇的雄才大略 ※秦统一六国,标志着中国进入“大统一的政治时代,奠定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础。 二、中央集权制的形成 1、开创皇帝制度(权力全在皇帝手中)本质:专制(个人独裁)

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3)

四川省雅安市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卷规定的位置上。 2.回答第I卷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卷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 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编号。 3.回答第II卷试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内。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卷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卷交回。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注意:本部分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在周代,天子和诸侯对下一等级可以使用亲属称谓,而大夫对国君、诸侯对天子则不能使用亲属称 谓,否则将被视为“大不敬”。由此可知,周代 A.极力维护宗法等级秩序 B.政治等级高于宗祛关系 C.政治权力小于血缘亲疏 D.注重削弱异姓诸侯势力 2.雅言是周代的王畿之言,随封邦建国传播到诸侯之地,并成为先秦的通用语言,以致诸侯间的聘问、 诸子百家的著述都采用这种大体一致的标准语言。先秦时期雅言的使用 A.强化了中央集权 B. 消除了语言隔阂 C. 实现了文字统一 D.促进了文化认同 3.西周时“一人跖(踏)来而耕,不过十亩”到战国“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原 因是 A.土地兼并严重 B. 铁犁牛耕的使用 C.社会环境稳定 D. 小农经济的形成 4.孟子认为,“春秋无义战”,战争只能由天子执掌,地位相同的国家不能相互征伐。据此可知,孟子 意在 A.调解诸侯纷争 B. 反对争霸战争 C.规范社会秩序 D. 恢复周王权威 5.据春秋时《诗经》的记载,大禹治水的范围主要集中于今河南地区。到战国成书的《尚书》中,禹治 水的范围不断扩大,有了禹平定天下山川河流的说法。这反映了当时 A.统一趋势不断加强 B.自然灾害逐渐频繁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试题:第二单元 检测试题

检测试题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编者选题表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这些城邦显得具有某种个性……每个城邦向它的邻邦要求它的自由和自治,要求有权按照它自己的意志处理它自己的事务。”据此,可以看出希腊城邦的特点是() A.小国寡民 B.轮番而治 C.人民主权 D.独立自治 解析:D材料强调“要求它的自由和自治”“按照它自己的意志处理它自己的事务”,显然这是“独立自治”之意,D项正确。 2.公元前399年经过抽签的方式,雅典从自愿报名的候选人中随机选出501人,组成陪审团,负责审判苏格拉底。有资格入选陪审团的应是() A.全体雅典人民 B.雅典成年男性公民 C.来自波斯的雅典商人 D.雅典贵族 解析:B雅典享有民主权利的是雅典的公民,并不是所有雅典人民,故A项错误;材料中“有资格入选陪审团”的应是雅典成年男性公民,故

B项正确;来自波斯的雅典商人属于外邦人,不具有公民权,故C项错误;“有资格入选陪审团”的不只是雅典贵族,也可能是拥有公民权的平民,故D项错误。 3.古希腊史学家希罗多德在《历史》中说:“人民统治的优点首先在于它的最美好的声名……而且一切意见均交由公民大会加以裁决。”材料反映出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是() A.人民主权 B.法律至上 C.轮番而治 D.间接民主 解析:A本题考查知识点为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主要考查学生读取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依据题干信息“人民统治”“一切意见均交由公民大会加以裁决”等可知,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是人民主权,故选A项。 4.雅典的伯利克里于公元前451年规定担任一天陪审员,给费2个奥勃,后来增至3个奥勃,约相当于那时候雅典一般老百姓半天的所得。这一举措主要是为了() A.提高陪审员的收入 B.鼓励公民参加国家事务 C.促进商品经济发展 D.保证司法独立与公正 解析:B分析题干可知伯利克里给参加陪审员的公民发放津贴。其目的是鼓励公民参政,使广大贫苦公民不致为生活所迫放弃参政权,故B 项正确。 5.伯利克里时代,凡公民都有权参加公民大会,每个公民在会上都有发言权和表决权。这说明当时雅典推行()

高二历史下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教学工作计划

高二历史下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教学工作 计划 一、指导思想 1、认真贯彻教育部颁布《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对历史教学的基本要求,文科班把教学目标定位于完成历史选修I、III 规定的各项教学任务。理科班完成历史必修I、II、III基础会考复习工作,争取在基础会考中取得优秀成绩。 2、历史教学要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的指导方针,把教学目标定位于使学生通过对丰富的历史知识的学习,锻炼历史学科能力,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从中汲取营养,达到渊博学识、提高自身修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目的。 3、在抓好基本能力培养的同时,也注重对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顺利完成高二历史的学习。 二、教材 以《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为依据,以岳麓版20xx新编《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I—III(必修)》、《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I、III(选修)》为教材,以岳麓版《高中历史I、III(必修)教师教学用书》《高中历史I、III(选修)教师教学用书》为教参。 三、教学内容 教材按历史必修I—III、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战争

与和平》,教师可依据课标要求灵活安排教学内容。 四、教学要求 1、认真研究课标、教材,妥善处理教学内容,正确处理好教师和学生之间教与学的关系。 2、教学中应着重于对教材中提供的原始文献资料的运用等方面,培养学生阅读、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理论的能力。 3、提倡多种教学手段的使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从而掌握基础知识,养成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五、教学安排 第1—4周完成文科完成选修I第七、八、单元教学任务及第五周测试,理科完成必修I复习任务,第三周周六进行第一次模拟测试第5—7周文科完成第九单元与选修III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任务及第八周测试,理科完成必修II复习任务并在第六周进行第二次模拟测试。 第8—9周文科完成选修III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教学任务及测试。理科复习必修III及进行第三次模拟测试。 第10周复习准备段考。(节假日放假,则据实际情况往后进行调整) 第11—13周讲评段考试卷及文科完成第二次世界大战教学任

最新最全面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精华版)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第1 课发达的古代农业 耕作方式、方法、技术与制度基本模式 生产工具农作物水利灌溉 原始农业石刀、石斧、石犁刀耕火种(经常迁徙)水稻、粟 早期农业 集体 劳动 “耜耕”或“石器锄耕”、 懂开沟排水、除草培土、 沤肥和治虫等(走向定居) 粟、稻、黍、稷、 麦、桑、麻等 商周耒耜和少量青铜农具 铁农具,牛耕(开 始使用和逐渐推广 阶段)耦犁、犁 壁,耧车(改 进和普及阶段) 春秋 战国 铁犁牛耕、垄作法都江堰 漕渠、白渠、 龙首渠 中国古代农业发展 两汉代田法、一年一熟引进棉花 个 劳 小 体 动 农魏 南 朝 晋 北 北方耕耙耱技术、南 方耕耙技术、进行轮 作和绿肥种植普遍 育秧移栽 江南稻麦轮作一年 两熟和一年三熟 翻车 传 统 农 业 经济隋唐曲辕犁(完善阶段)筒车 两宋引进占城稻高转筒车 引进玉米和 甘薯等 明清多熟制风力水车 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 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主要是----- 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精耕细作,技术先进 农业生产技术主要是------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铁器牛耕 农业的起源---- 起源早,独立发展,自成体系,世界领先(中国是世界农业 的起源地之一,农业起源于距今一万年左右)土地制度的基本特点——地主 土地所有制为主导的土地私有制产业结构特点——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 业为辅 ①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和普及 ②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 春秋战国时期 基本特点 形成条件: 形成时间: ①分散性和封闭性: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②先进性与落后性并存:精耕细作,技术先进,但无革命性突破 ③脆弱性:规模小,易受天灾、苛政和土地兼并的影响 ①农民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和能支配一部分劳动产品,具有生产积极性 ②小农经济规模小,促使农民努力提高耕作技术,实行精耕细作 ③小农经济封建政府主要财源,统治者大都采取重农政策 ④随着农民战争爆发和王朝更替,部分田地回到农民手中,小农经济又开始了一 个新的轮回 ①灾荒瘟疫 ②封建政府沉重赋税、徭役 ③社会的动荡与土地兼并 特点 小 农经济 有 利 因 素 艰 难 成 长 不 利 因 素 地位和影响:小农经济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精耕细作使中国古代农业发达,这是两千多年中国封建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是中国文明的萌发和发展的经济基 础。在整个中国古代社会,自然经济始终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自然经济无法 扩大再生产,它的牢固存在,严重地阻碍了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是中国封建 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成为中国近代落后挨打的根源之一

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测试题

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俄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相同之处是: A.性质相同B.领导者相同 C.任务相同D.结果相同 2.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主要“新”在: A.国家控制了一切经济命脉 B.建立了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C.在一定限度内恢复了资本主义,发展了商品生产 D.无产阶级掌握了政权 3.对斯大林时期形成的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体制的叙述,不确切的是: A.形成的标志是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 B.同苏联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基本适应 C.在历史上起过积极作用,后来越来越阻碍苏联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政治体制的改革 D.使民主和法制遭到破坏和践踏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一战”后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对以后的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请回答4~7题。 4.凡尔赛和约的内容最能反映巴黎和会性质的是:①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转给日本;②对德国军备严格限制;③莱茵河西岸由协约国军队占领15年;④以“委任统治”形式瓜分德国海外殖民地。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5.“一战”后构筑的凡尔赛体系:①确立了英法在欧洲的主导地位;②改变了欧洲和中东的政治格局;③解决了美英日在亚太地区的矛盾;④建立了资本主义战后的新秩序。其中: A.①②③④均正确 B.①②③④均不正确 C.①②④正确,③不正确 D.①④正确,②③不正确 6.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使帝国主义在东西方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得以调整,国际关系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其决定因素是: A.列强实力对比未发生根本性变化 B.列强对当时的国际关系体系都比较满意

2020年高二上学期历史教学计划

2020年高二上学期历史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课改理念为指导,按照学校教务处的要求,以“生本高效”为切入点,达到掌握基本历史知识,形成丰富的历史想象力和知识迁移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一中大部分学生基础知识较扎实,但也有小部分学生基本只做选择题,不做问答题。如何在较短的、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而且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既掌握好新学的知识,又能将以前所落下的知识弥补上来,这都增加了课堂教学的难度。 三、工作目标: 1、做好学生思想工作,让他们真正了解历史学科在高考文综中的地位,使我校历史教育教学达到市乃至全省一流水平。 2、搞好常规教学,向40分钟要质量,提高课堂效率。 3、全方位研究探讨历史“生本高效”模式,努力提高历史学习效

率。 4、指导学生学会答题应试,提高考试成绩。 四、具体工作: 1、加强集体备课,充分发挥集体优势,搞好常规教学。 2、组织好3次大考,认真阅卷、登统分、讲评及分析试卷。 3、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教研活动,了解高考信息,学习他人长处为自己服务。 4、加强高考研究,筛选各种资料,处理各种信息,夯实高考基础。 5、抓好临界生,培养特优生,为一中取得好成绩做贡献。 6、听课,不少于15节。 7、搞好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和常规教学的主题研究。 五、进度安排 理科班:一周1单元,争取在期中考前后完成必修3的教学,期中考后进行第一轮的复习。 文科班:一周3节课+1节消化课,本学期任务是扎实完成必修3的教学任务,不保守也不冒进。文科班两周一次选择题测试,六周一

次大型周测(中、英、数、政、史、地轮流进行),出题的安排见附表。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知识结构表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知识结构 分封制和宗法制互为表里;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内核和纽带,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上的体现。 2、早期政治制度特点: ①以宗法制为核心,带有浓厚的部族(血缘)色彩(主要);②有很强的专制性;③具备继承性和发展性; ④神权与王权相结合;⑤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知识结构 背景:明清时,中国封建制度走向衰落,地主阶级更加腐朽,社会矛盾更加尖锐目的:稳定和巩固封建统治,加强皇权 原因: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三司(布政司、都指挥司、按察使司)分管地方行 政、军政、监察,隶属中央部门,地方权集中央;宰相职权扩大,妨碍皇 权高度集中;明丞相胡惟庸骄横跋扈,擅权专恣。 废宰相制时间:1380年明太祖废中书省,废宰相,权分六部 评价:君主专制加强,防止了宰相专权,但更易导致决策失误和暴政,当君主无 能或不理朝政时,更易导致权臣或太监乱政 原因:宰相制度废除,皇帝政务繁多,无力应付 太祖:设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 创内阁:过程成祖:阁臣获得参决机务的权力,内阁制度正式确立 宣宗:阁臣又获得票拟权 后来:内阁地位日益提高。首辅权压众臣 性质: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 评价: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而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 侍机构。阁臣的升降和职权的大小,完全取决于皇帝的旨意。因此,内阁是君 主专制强化的产物。阁权不同于相权,不可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 原因:皇权受到议政王大臣会议很大的限制 康熙帝:设南书房影响:与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并立,最终集权于皇帝 特点:简(机构人员)、速(办事效率)、密 职责:商议军国大事,跪受笔录,上传下达 雍正帝:设军机处:人员组成:皇帝亲信的满汉官员 性质:由最初的暂设的军事机构,逐步发展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中枢机构 影响:提高了行政效率,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也加强了中央集权利: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统一和社会安定,封建经济发展,民族融合 政治上:专制独裁易导致决策失误和暴政,权臣乱政;助长因循守旧之风,官僚主义盛行,人浮于事,腐败成风;地方没有一定的自主权,不能有效的治理;人民受到沉重的 政治压迫 影响:弊:经济上:使之发展缓慢,妨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思想文化上: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不利于民主科学思想的产生与发展 总之,极大地妨碍着社会的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从此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从而埋 下日后被动挨打的祸根 1、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有何主要特点? ①专制中央集权制历经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从未中断,源流分明,沿革清晰;②以君权为中心,权力高度集中;③人治高于法治;④统治机构设置完备,统治网络严密周全;⑤宗法关系的残余影响深远;⑥儒家思想是君主专制的理论基础 2、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 1.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出现是与封建制度的产生同步的,是中国封建社会一开始就有别于西欧封建社会的重要特征。 2.权力高度集中,皇权至高无上。地方无条件服从中央,中央无条件服从皇帝。 3.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下存在两对基本矛盾:○1中央与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其斗争趋势是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割据势力不断削弱。○2中央内部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其斗争趋势是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最后被取消。 4.带有浓厚的人治色彩。 3、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历史作用和影响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对封建社会的影响具有双重性。一般而言,在封建社会早期和中期,其积极作用是主要方面;封建社会的后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消极作用逐渐增大。具体表现在:1,积极作用:○1在一定范围内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创造了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2有利于抵御外来侵略,防止分裂割据;○3有利于有效的组织人力、物力从事大规模的经济活动,兴建大型工程,奠定了中华文明长期领先于世界的基础;○4有利于各地区、各民族间经济文化的交流,推动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在较广阔的范围内传播。 2,消极作用:○1经济上:严重束缚了社会生产力,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压制了新生产关系的成长。○2政治上:空前强化的封建专制统治极易形成暴政;长期以来人民毫无政治权力和地位,民主政治无从发展,早期的资产阶级亦受到压制和打击;形成了长期的人治传统,派生了庞大的官僚队伍和特权阶层,极易出现政治腐败局面。○3思想上:专制主义制度必然导致对思想文化控制的加强,严重阻碍了科学的发展,更使得许多知识分子不敢过问政治,反封建的民主思想被绝对禁止和封杀。

高二历史期末试卷分析

高二历史期末试卷分析 一、试卷分析 试卷结构:满分100 分,时间是90 分钟。考查范围是人教版必修三,试题分两种类型题型。选择题48分,非选取题值52分,满分100 分。 本试题注重基础知识,考查知识的覆盖面大,面向全体学生,试题难度较大,试卷紧紧围绕必修三核心知识,围绕初步运用历史基本能力来命制题目,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潜力,试题体现新课程的理念、课程改革的要求,体现了过程和方法,突出对历史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但部分题目值得商榷,单选题:10、22、23题题目材料、选项在表述上不够严谨,存在较强的主观性,无法起到正确的导向性。大题导向性不强,考查学生能力不够,第25题虽然在突出家国情怀和唯物主义,但是考查不够宽,可以古今对比或者中西对比或者考查近代的源流,原题考查过于局限。 二、学生答题存在问题及原因, 从选择题来看学生得分情况很不理想。 第1题的错误的原因主要是学生读不懂古文,选D项的特别多。 第2题学生记忆不够准确,出题人以荀子民贵君轻的主张诱导学生选择了错误答案。,第3题,各个选项的迷惑性都比较大,而b项韩非子批判继承了儒家思想有争议有争议,导致学生错误较多。 第4题学生竟然选a和d,不可思议,反映学生基础知识何其薄弱! 第5题学术性太强,学生不能理解选项b人性上是平等的含义,错误太多。 第6题学生没有认真读材料是选择错误的主要原因。 第7题学生选择错误的答案,反映了学生基础知识的薄弱,藏书的增多竟想不出竟是印刷术发展的结果,让人无语! 第8题,第9题错误,使人不能原谅! 第10题涉及到对智者学派的理解,对人事万物尺度这个概念的理解。 第11题的选项有一定的迷惑性。 第12题需要学生对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有一定的理解,难度有点大。 第14题从霍布斯的观点的局限性入手学生有些不适应,出题人的导向也有问题。 15题的难度也很大,对题干的理解不正确,很难选到正确答案。 16题的答案迷惑性很强,学生错的很多。, 17题学生对于时间没把握,是做错的主要原因。 第21题考查双百方针,选项中换了种说法,学生既然理解不了,真是让人无语! 第22题D选项试图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出题人把概念内容给换了,是学生选错的主要原因 从主观题来看,答题分数普遍不高,第25、27题难度不大,学生没做好,说明学生的基础出现了问题,第26题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学生得分较低。 以上学生的错误说明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试卷

必修一第一单元检测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公元前 782 年,幽王继位,宠幸褒姒。“褒姒不好笑……幽王为烽隧大鼓,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这段材料表明了()①幽王荒淫无道②分封制下,各诸侯王对周王承担军事义务③西周末年诸侯势力强大④分封制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各封国必须服从周王室的政令 A.①②③ B. ①②④ C.②③ ④ D.①②③④2.2008年10月28日,孔子家族最后一代“衍圣公”──孔子第77代长孙孔德成在台北慈济医院病逝。“衍圣公”是孔子嫡派后裔的世袭封号,各朝皆置,孔子家族从宋仁宗至和二年(1055年)第46代起,由嫡长孙世袭“衍圣公”爵位。这种爵位世袭制源于我国的() A、宗法制 B、分封制 C、君主专 制 D禅让制 3.下图是陕西省长安县普渡村出土的编钟,它是周朝贵族在举行祭祀、宴享等活动时使用的主要礼乐器。周朝制定各种礼乐制度的根本目的 是 ( ) A.作为各级贵族的生活准则B.作为维护宗法制、分封制 的工具 C.作为惩罚违礼贵族的依据D.作为统治阶级的娱乐享受 4.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帝”称号的君主,对中国和世界的历史均产生了深远而重大的影响。有关秦始皇“皇帝”称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具有神化皇权的意图B.立志效法古代名君 C.是君主集权的产物D.体现了专制主义的倾向、

5.有人称赞秦始皇说“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曾有,五帝所不及”。晋朝有人指责他“无道”、“视杀人如狗彘”。明朝思想家李贽则说“始皇出世,李斯相之,天崩地拆,掀翻一个世界,是圣是魔,未可轻视”。但无可否认秦朝的统一,对后世所产生的最深远的影响是() A.结束了诸侯割据称雄的政治局面 B.使全国有了统一的法律制度 C.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发展奠定基础 D.拓展了疆域,使秦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之一 6.秦朝建立了一整套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僚机构组织,不仅确保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统治,而且有利于统一局面的发展和巩固。这套机构的特点包括() ①分工明确②互相配合③互相牵 制④皇权集中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 ④D.①②③④ 7.西周的分封制与西汉初年的郡国并行制的相同点是( ) A.都是中央集权制B.都是封建君主专制的产物 C.都是为巩固自身的统治而实行的D.都随社会经济基础的变化而瓦解 8.三省六部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以下有关表述错误的有( ) A.这一制度开始于隋朝 B.是加强皇权、削弱相权的产物 C.它标志着中央集权制度走向衰落 D.这一制度对隋唐以后很多朝代都有影响 9.《宋代职官大辞典》之《地方行政管理机构》称:“乾德三年(965年)三月,朝廷遣官立转运使,总一道之财赋,此为道一级之设官,”这一举措在政治方面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2020年高二历史学科教学计划

高二历史学科教学计划 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以课改精神以及学校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全面育人”的教学理念为指导,以中学历史课程标准为依据,根据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对历史必修三和选修一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历史上重大改革和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的重要内容,并逐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分析能力和对历史材料的阐释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本学期讲授新课:历史选修(Ⅰ)-《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和历史选修(Ⅱ)-《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历史选修(Ⅰ)共有9个专题。人类历史是一个复杂的社会演进过程。人类社会自产生发来,改革就与社会进步相伴而生。因此,学习和掌握历史上重大改革的史实,有利于学生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历史选修(Ⅱ)共有7个专题。民主与专制是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要政治现象。知道专制和民主出现的历史背景、了解近代社会民主思想与实践的历史过程和发展趋势、树立民主与法制意识,是现代公民必备的基本素质。 通过学习《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使学生了解改革的历史背景和进程,改革的复杂性与多样性,科学地认识和评价改革,理解历史发展的多样性;学习改革家坚强不的意志,增强对社会的历史责任感,进一步认识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的重点放在中外古今重大改革的史实 和评价。 通过学习《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使学生掌握近代争 取民主反对专制斗争过程中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思想流派、政治制度等基本史实,了解民主思想 __与主要观点,辨别和 比较不同流派的民主思想、不同表现形式的民主制度,收集历史上民主与专制斗争的相关资料,并对其进行归纳、、分析和评价,形成 __进步意识;历史地看待民主制度产生的历史渊源,了解推动人类政治文明进程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是—个不断变化的历史过程,并给予积极、客观的评价;对阻碍历史进步的专制思想、政治制度和政治统治持批判态度,确立积极推动民主进步的历史责任感。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的重点放在近代中外争取民主 反对专制的进程。 本人所负责的高二(22)班是文科班。其它(2)(3)(5)(24)班是理科班,其中三班是重点班班。理科班的学生大多数文科基础较差,对文化科不较重视。经过一年半的学习,虽有少数学生对历史有兴趣,也掌握了一些基础知识和方法,从期末清远历史科统考成绩看,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扩大再生产,它的牢固存在,严重地阻碍了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成为中国近代落后挨打的根源之一

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①在丝织业中心的苏州和杭州,机户雇佣机工。即“机户出资,机工出力”,他们之间形成雇佣与被雇佣关系.生产者成为资本家 ②在棉纺织业中心的松江,包买商雇佣居民生产暑袜。这些包买商直接支配生产,就实质而言,属于商业资本控制生产,商人成为资本家 ③广东罗定的冶铁和佛山铁器制造业也出现雇佣关系 :a、清代农业、手工业、商业继续发展,为资本主义萌芽继续发展提供了基础,特别是手工业分工更细,促进了区域分工和专业城镇的发展 b、清初统治者放宽了对手工业的限制 :手工工场规模进一步扩大;分工更细;雇工数量更多;具有资本主义萌芽的部门和地区增多 (机户雇佣机工、店主雇佣居民),这种雇佣关系的实质就是 其一是农民 。其 (资本少) ------ 本主义萌芽是封建制度渐趋衰落在经济上的体现,为早期的民主启蒙思想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

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 : 由于生产力水平的极端低下,农业尚处于刀耕火种和 石器锄耕时期,人类过着原始共产主义的生活,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公社成员集体耕种,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得名:土地被划分成“井”字形方块,耕地阡陌纵横,形同井字,称为井田 、目的:为了巩固奴隶制统治 、内容:一切土地属周王,周王将其分赐诸侯臣下,让其世代享用,但不行转让与买卖,并纳一定的贡赋。这是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奴隶主贵族强迫奴隶集体耕种,这是人们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奴隶主利用井田制,剥夺奴隶的劳动成果,这是产品分配形式 、性质: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但其实质是:土地私有制 、发展过程:开始于商、盛行于西周、瓦解于春秋、废除于战国 、作用:是奴隶制国家的经济基础,巩固了奴隶制度,它是分封制的经济前提 ①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铁犁牛耕的出现,私田大量增加 原因 ②周王室衰微,兼并战争频繁,土地转让关系发生变化 ③由于战争频繁,井田上的劳动力减少 、瓦解 ④直接原因:鲁国为代表的各诸侯为增加收入,实行税制改革 过程: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和推广(生产力发展)──私田的增加──井田制 的日趋瓦解──鲁国等各诸侯国改革税制──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剥削方式的形成 :标志---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公开承认土地私有,封建土地制形成 :各诸侯国先后进行变法。秦国的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此后在我国延续2000多年 ①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地主占有全国大部分土地,处于支配地位,是中国封建社会主要基础) ②小农土地私有制(是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的附庸,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和长期存在的基础) ③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均田制,即是封建国家把控制的土地分给农民使用。(是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的补充) :土地兼并加剧 :地主依靠政治经济特权,兼并农民土地,甚至国有土地 :封建土地私有制,土地可以买卖或转让 :是大地主与封建国家争夺财源 :造成社会两极分化,社会矛盾激化,导致农民起义;影响国家财政收入。影响封建统治 目的:是维护小农经济,以维护统治;另外达到增加政府收入 : 措施:北魏至唐朝前期实行均田制;明朝制定鱼鳞图册,按人丁和田亩 多寡收取赋税。 结果:一定程度上有所作用,但不能真正阻止土地兼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