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经济一体化背景下河北省产业结构调整分析

京津冀经济一体化背景下河北省产业结构调整分析
京津冀经济一体化背景下河北省产业结构调整分析

经济观察 ECONOMIC OBSERVER

革开放以来,河北省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综合实力日益增强,在京津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在第一产业发展过程中,河北的经济发展,在京津冀发展一体化的进程中更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与京津的经济发展水平相比,河北省产业结构还需进一步调整,在经济高速增长背后隐含着一些突出的结构性矛盾和严峻的就业压力。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国民经济长期发展过程中的许多重大难题,如经济结构失衡、资源配置不合理、区域间发展差距不断拉大、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以及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等,都要依赖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来解决。

一、河北三大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产业结构的合理化是经济增长的基础和前提,产业结构的优化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30年来,随着改革力度的不断推进,河北省经济总量扩张迅速,三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对经济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不同程度的拉动了河北省经济的增长。

河北作为农业大省,农业的发展在全省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建国以来,全省农业一直保持着稳定增长态

势。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农村承包责任制政策的实行,使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生产稳步发展,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迅速增加,这是符合产业结构演进规律的。

第二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对推动全省经济起到了主导作用。第二产业占全省经济总量比重明显高于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第二产业快速增长,对全省经济增长贡献率基本稳定。

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第三产业由封闭式内向型向开放式外向型转变,商业、饮食、物资、外贸、运输、邮电等流通部门快速发展,特别是随着市场经济的确立和逐步完善,第三产业在过去较低的基数上迅速增长。在第三产业总量发展迅猛的同时,近两年创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却基本持平,没有突破性进展。这也说明了我省三大产业结构仍然存在着结构性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使得大量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这是符合工业化进程中的劳动力转移规律的。第一产业劳动力所占的比重逐步逐步下降,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劳动力所占比重逐步上升。特别是第三产业吸纳了大量劳动力,使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

移,缩小了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就业结构优化的同时拉动了经济增长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大大的促进了河北省经济的发展。但总体来说,产业结构的总体水平是比较低的,整个产业结构中第一产业的比重比较大,第二、第三产业还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在工业结构中,传统工业的比重比较大,新兴工业还刚刚起步。

二、京津冀经济一体化背景下河北省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

面对京津冀经济一体化的区域经济发展形势,河北省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促进了经济的高速发展,但作为东部沿海地区,没有充分发挥毗邻京津的区位优势,河北省的经济发展并不尽如人意。

第一产业比重仍然偏重,且内部结构不合理,种植业比重偏大,农业“市场化、设施化、规模化、产业化”的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向外向型经济转化的力度不够,缺乏竞争力强的名优特产品。生产力水平低,可出口产品不多,农产品基本处在自给自足的状态。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农业的低效、农村大量富余劳动力的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制约了河北省经济的发展。

第二次产业多年来始终占据着

京津冀经济一体化背景下河北省产业结构调整分析

文 / 赵炳坤 王翔宇

经济观察

53

至关重要的位置,且以基础工业和传统工业为主,整体技术装备和工艺水平落后,粗放经济问题突出,原材料及初加工产品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滞后。企业规模小而散,集约化程度低,低水平重复建设较为普遍;企业所有制结构单一,资产组织形式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

第三产业发展迅猛,但规模分散,一直在低水平徘徊,结构层次低,以传统商业、服务业为主,与发达国家相差很大。第三产业内部的结构问题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严重滞后。

三、京津冀经济一体化背景下河北省产业结构调整的对策建议

近年来,产业结构的矛盾已经严重制约着河北省经济的发展,也是落后于京津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为适应京津冀经济发展一体化的发展形势,进一步调整河北产业结构成为亟待解决的课题,河北省应按照“稳定一产、优化二产、加快三产”的总体要求,积极发展高优农业,改造壮大第二产业,大力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调整建议具体如下:

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两大目标,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创汇农业,提高专业化生产水平,实现农业的“市场化、设施化、规模化、产业化”。加快农业科技进步,为农业结构调整提供技术支持。河北省农业生产结构、产品及品种结构同市场经济还不适应,难以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是导致河北省农业发展滞后的重要原因。要改变农业增长方式,积极主动调整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加大科技投入,大力开发和推广新的优质品种。深化农产品深加工,

鉴于河北省是农业大

京津冀区域经济中河北省产业结构分析

京津冀区域经济中河北省产业结构分析 摘要:近些年,作为京津冀地区中重要组成部分的河北省经济发展迅速,但与北京、天津的经济全面发展状况相比,河北省产业结构存在着很多缺陷和隐患,如经济梯度不合理、资源未能有效配置、经济结构不平衡、区域经济发展差距过大、缺少区域整体协调规划体制、产业结构趋同等,这些都需要优化调整产业结构来解决。 关键词:产业结构;京津冀一体化;区域经济 一、河北省三大产业现状分析 京津冀经济一体化同珠三角、长三角经济区一样,是我国重要的区域经济核心聚集建设之一。在京津冀经济一体化的影响下,河北省起到了承载、辅助的特殊作用,沿海靠山、中部平原、环绕京津地区的地理特征也构成了河北省经济发展的特殊区位优势。2004年6月,环渤海合作机制在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成立,2010年8月《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上报国务院,提出缩小区域经济发展的落差,加强京津两地的经济扩散效应,推进河北省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结构的优化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近些年随着改革力度的推进,河北省经济发展迅速。 河北省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作为农业大省,第一产业的发展一直保持着稳中有升的态势,同时河北省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产出区,第一产业的发展在河北省经济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几年在第一产业中种植业比例有所下降,畜牧渔业发展较快,第一产业对经济贡献比重在下降,特色农业和绿色农业不断发展,市场化程度提高。第二产业接近占全省经济产出总量的1/2,比重明显高于另两大产业,由于河北省产业经济结构呈现出明显的“二三一”形态,第二产业对全省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由于河北省二次产业历史悠久,缺少在绿色环保,节能减排,品种多样性等方面的结构优化。随着经济发展,第三产业在改革推动下,正在由封闭式内向型向开放式外向型转变,所占生产总值比例不断增大,这也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运输、商业、旅游,饮食、物流等产业快速发展。 二、河北省在京津冀经济一体化背景下产业结构分析 (一)整体缺乏总体规划 缺乏有效的总体规划主要表现在:缺乏整体合作的概念,京津冀政府没有形成有共同利益的规模化合作,由于北京、天津、河北属于三个不同的行政管辖区域,而北京作为首都、天津作为直辖市在制定各自发展计划时,经常只顾及到自身的利益,对京津冀区域的整体发展不够重视,而对各自管辖区域利益的一味追求,造成了北京与天津凭借其在区域竞争中的地理和政策优势,从周围省市获取资源,虽然京津冀的高层领导近些年来进行了多次协商会议,但却一直未能建立起正式有效的协调机制,也未能找到合适有效的合作切入点,而且由于目前京津冀对区域经济合作进行鼓励的政策力度不大,在生产要素市场、产品市场等方面

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摘要

规划纲要首次权威全揭秘! 8月23日,新华社发布《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就京津冀协同发展有关问题答记者问》,全文1万多字,迄今为止最详尽最权威《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解读,诸多内容均属首次公布。 指导思想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解决北京“大城市病”为基本出发点,坚持问题导向,坚持重点突破,坚持改革创新,立足各自比较优势、立足现代产业分工要求、立足区域优势互补原则、立足合作共赢理念,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京津冀城市群建设为载体、以优化区域分工和产业布局为重点、以资源要素空间统筹规划利用为主线、以构建长效体制机制为抓手,着力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着力构建现代化交通网络系统,着力扩大环境容量生态空间,着力推进产业升级转移,着力推动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着力加快市场一体化进程,加快打造现代化新型首都圈,努力形成京津冀目标同向、措施一体、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协同发展新格局,打造中国经济发展新的支撑带。 5条基本原则一是改革引领,创新驱动。二是优势互补,一体发展。三是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四是整体规划,分步实施。五是统筹推进,试点示范。 功能定位 京津冀整体功能定位4句话 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区域整体协同发展改革引领区、全国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新引擎、生态修复环境改善示范区。 北京功能定位4句话 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 天津功能定位4句话 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改革开放先行区 河北功能定位4句话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 三步走发展目标 近期到2017年,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取得明显进展,在符合协同发展目标且现实急需、具备条件、取得共识的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升级转移等重点领域率先取得突破,深化改革、创新驱动、试点示范有序推进,协同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中期到2020年,北京市常住人口控制在2300万人以内,北京“大城市病”等突出问题得到缓解;区域一体化交通网络基本形成,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有效改善,产

从产业结构演变来看河北省城市发展趋势

产业经济学论文 从产业结构演变来看河北省城市发展趋势 系别商贸系 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 班级xxxx班 姓名xxx 学号xxxxx 指导教师王刚 201x年10 月04日

从产业结构演变来看河北省城市发展趋势 摘要 产业结构状况,既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标志,又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近年来,河北省经济不断发展,但在全国范围水平相比,仍有很大差距。河北省的产业结构存在一定的缺陷,尽管其也在不断的优化升级,但速度缓慢。 改革开放以来,河北省经济快速发展,国民经济水平不断提高,GDP总量比改革开放之初增长了近95倍。在经济增长过程中,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第一产业比重下降迅速,第二产业稳中求进,第三产业增长缓慢。 河北省产业结构虽然发生了积极变化,但仍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具体表现为“三低”:产品档次低、产业结构优化度低、整体竞争力低。河北省目前产业结构的现状及变化特征是由“二、三、一”向“三、二、一”转变。规模不等于质量,因此第二产业须优化提升。稳定农业,做强工业,壮大服务业成为河北省城市发展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产业结构,河北省,三次产业

目录 1产业结构的概念 (4) 2产业结构演进的一般规律 (4) 3 河北省产业结构分析 (4) 3.1 河北省产业结构现状 (4) 3.2 河北省产业结构演变 (5) 3.3 河北省三次产业的就业结构 (8) 3.4 河北省现阶段产业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9) 4河北省城市发展趋势 (10) 致谢 (12) 参考资料 (13)

1产业结构的概念 产业结构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劳动力、资金、各种自然资源与物质资料在全民各部门的配置及其相互制约的方式,它反映着各国经济发展的水平、发达程度、内在活力与增长潜力,一般通过两类指标来反映:一类是反映资源在各产业部门配置状况和变化的指标,如三次产业就业及投资比重等;另一类则是反映各产业部门产出和效益的指标,如产业GDP及利润比重等。 2产业结构演进的一般规律 产业结构变动的一般规律是劳动力由第一次产业向第二、第三次产业转移,国民收入的主要生产产业由第一次产业转变为第二、第三次产业。三次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和地位存在第一次产业逐步下降,第二、三产业依次逐步上升的趋势,相应的有三次产业构成的产业结构类型存在由以第一次产业为主的金字塔型产业结构,逐步向以第二产业为主的鼓型产业结构转变,再向以第三次产业为主的倒金字塔型产业结构演进的规律。 随着人均国民收入的增加,就业人口首先会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增大,产业结构也会由以第一产业为主的金字塔型结构向以第二产业为主的鼓型结构转变;当人均国民收入进一步增加后,就业人口又会大量向第三次产业转移,第三次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也会增大,产业结构则会由以第二次产业为主的鼓型结构向以第三次产业为主的倒金字塔型结构转变,主要由科学技术进步和劳动生产率提高、人均收入水平提高和消费结构变化引起三次产业地位变动的趋势。 3河北省产业结构分析 3.1 河北省产业结构现状

京津冀协同发展交通一体化规划

《京津冀协同发展交通一体化规划》发布 12月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与交通运输部联合召开媒体通气会,发布《京津冀协同发展交通一体化规划》(简称《规划》)。《规划》提出,扎实推进京津冀地区交通的网络化布局、智能化管理与一体化服务,到2020年基本形成多节点、网格状的区域交通网络。 构建“四纵四横一环”主骨架 京津冀地区将以现有通道格局为基础,着眼于打造区域城镇发展主轴,促进城市间互联互通,推进“单中心放射状”通道格局向“四纵四横一环”网络化格局转变。 “四纵”即沿海通道、京沪通道、京九通道、京承—京广通道,“四横”即秦承张通道、京秦—京张通道、津保通道与石沧通道,“一环”即首都地区环线通道。 根据《规划》,到2020年,多节点、网格状的区域交通网络基本形成,城际铁路主骨架基本建成,公路网络完善通畅,港口群机场群整体服务、交通智能化、运营管理力争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基本建成安全可靠、便捷高效、经济适用、绿色环保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形成京津石中心城区与新城、卫星城之间的“1小时通勤圈”,京津保唐

“1小时交通圈”,相邻城市间基本实现1、5小时通达。到2030年形成“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一体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基础产业司副司长任虹介绍了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意义。一就是构建一体化交通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支撑,二就是提升运输服务为打造世界级城市群提供保障,三就是 推进改革创新为全国交通发展提供示范,四就是发展绿色交通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助力。 八项任务打造交通一体化 交通运输部综合规划司巡视员于胜英介绍,京津冀地区将以“四纵四横一环”综合运输大通道为主骨架,重点完成八项任务。 一就是建设高效密集轨道交通网。强化干线铁路与城际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的高效衔接,着力打造“轨道上的京津冀”。 二就是完善便捷通畅公路交通网。加快推进首都地区环线等区域内国家高速公路建设,打通国家高速公路“断头路”。全面消除跨区域国省干线“瓶颈路段”;以环京津贫困地区为重点,实施农村公路提级改造、安保与危桥改造工程。

河北省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分析

河北省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分析

河北省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分析 12级产业经济学王文楠10011312302 摘要: 通过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实证分析了河北省的产业结构,并分析各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发现在河北省经济体系中,第二产业的贡献率最大,其次是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的贡献率最小,最后对河北省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河北产业结构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是各国政府都非常重视的问题,历来也有众多国内外学者对此做过大量研究探讨。传统的经济增长理论重视劳动、资本、知识的积累及技术进步等要素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以库兹涅茨、钱纳里为代表的经济学家突破了传统经济增长理论的框架,提出经济结构的转变对经济增长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不同的部门,生产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不一样的。我国的经济学者刘伟、李绍荣( 2002) 利用计量经济模型的方法,对我国产业结构影响经济增长的方式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论是:“在中国经济中,最

有效地拉动经济增长的产业,除建筑业外几乎全是第三产业的部门,农业和工业排在最后。”但是第三产业的发展要以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高度发达为前提。本文运用刘伟和李绍荣提出的计量经济模型, 对河北省的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作实证分析,得到结论,河北省应该改造传统的农业结构、生产方式,改革传统工业的生产组织形式、生产结构,保持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的发展,同时努力发展第三产业。 一、数据来源与河北省GDP、三次产业产值数据 本文从河北省统计局的统计年鉴中选取了1996年至2010年河北省的生产总值(单位是亿元,下同)、三次产业的产值、三次产业的增加值以及对生产总值的贡献率等数据,用来做回归分析。下表是1996年至2010年河北省的生产总值与三次产业产值的数据,其中,第二产业的两个重要部分——工业和建筑业的相关数据也存在下表中。 表1 1996年至2010年河北省的生产总值与 三次产业产值 年份地区生产总 值 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工业建筑业第三产业

基于财政收入视角的河北省产业结构分析

基于财政收入视角的河北省产业结构分析 本文分析了河北省地方财政收入的特点,如:与GDP总量反差巨大,税种结构不合理等,并从增值税和营业税征收的角度,提出以政策调控、税收优惠等手段来发展征收营业说的产业,以实现产业升级并提高河北省地方财政收入的观点。 标签:财政收入产业结构增值税营业税 1 产业结构与财政收入的关系 1.1 基于财政收入的相关概念界定 1.1.1 产业的界定产业作为一个介于宏观和微观之间的经济单位,其分类的明确阐述最早出现在英国经济学家克拉克1940年所著的《经济进步的诸条件》中。该书对三次产业的基本划分,广泛应用于各个国家及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2005年5月,国家统计局对三次产业进行了重新划分,明确:第一产业包括农、林、牧、渔业;第二产业包括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第三产业包括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 本文从研究产业结构对财政收入的影响角度出发,充分考虑了税收的复杂性,将产业划分为:主要缴纳增值税的产业和主要缴纳营业税的产业,前者主要包括除建筑业以外的第二产业;后者主要包括第三产业以及以缴纳营业税为主的建筑业,具体涵盖:建筑业、运输业、通信业、仓储业、批发零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科学、教育、新闻、广播,以及社会服务、娱乐、个人生活服务等行业。同时,因为增值税属于中央和地方共享税,且地方的分成比例是1/4,而营业税属于地方税,全部纳入地方财政收入,所以,根据两者对地方收入边际贡献的不同,将主要缴纳营业税的产业划分为第一位地方财政收入贡献产业(简称为第一位产业),将主要缴纳增值税的产业划分为第二位地方财政收入贡献产业(简称为第二位产业)。 1.1.2 产业结构的界定传统的产业结构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系统中各产业部门之间的比例关系和相互联系。本文的产业结构主要研究缴纳增值税的各产业部门和缴纳营业税的各产业部门之间的比例关系和相互联系。从“量”的角度而言,是静态地分析一定时期内各产业比例关系对财政收入的贡献数量,即产业投入对财政产出的比例关系;从“质”的角度而言,是指动态地解释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各产业部门的替代规律以及产生的相应的财政收入效果。 1.2 基于以上分类的产业结构对地方财政收入的影响产业结构通过税收收入影响财政收入,具体表现为:①产业结构影响地方税收结构。2008年河北省的税收中,增值税占21.66%,营业税占31.80%,两者共占税收收入的53.46%。由此看出,缴纳增值税的各产业部门和缴纳营业税各产业部门之间的比例直接影响了河北的税收结构。②税收结构影响地方财政收入。营业税属于地方税,除铁道部门、各银行总行、各保险总公司集中交纳的营业税外,其余的营业税都纳入地方财政收入;而增值税属于中央与地方共享税,并且中央占大头。从增加地方财政收入角

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城市规划的产业政策分析

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城市规划的产业政策分析 本文在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分析京津冀一体化的现状及相关内容.依据京津冀产业发展现状.研究区域一体化对其产业发展的利弊.确定未来的产业政策方向。本文从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作为切入点.分析京津冀地区发展状况。然后,对产业政策的概念进行解析,同时分析产业政策影响城市规划的原理。最后,本文以天津港以及张家口为例,具体而微地分析了产业政策影响下的城市规划究竟是如何实际进行的,并且演化逻辑究竟是否与京津冀一体化相关与匹配。 标签:产业政策;京津冀一体化;产业结构;城市规划 1、京津冀区域发展现状 1.1京津冀经济状况 京津冀地区包括两省一市。且地理位置相邻。其中.北京作为首都.京津冀区域地理位置相近,包含了两省一市。专享政治和信息资源,总部经济发达.竞争力突出。天津有港口优势,地区制造业发达。京津冀地区区域自然资源十分优越.区位优势明显。能源、海洋资源、农产品以及矿产卫建立大型重化工业基地创造了条件。 京津冀区域内交通便利,是北部交通的枢纽。拥有众多高校及科研机构.科技创新能力十分突出。此地的原材料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制造业以及现代服务业在全国具有引领作用。京津冀地区与世界各国的贸易往来十分频繁.是跨国区域合作与产业分工协作的首选地。 1.2京津冀产业发展现状 现如今.京津冀地区已成为当今世界最活跃区域经济中心之一。区域人口增长了很多,且国内生产总信不断增加,占全国的比重也在不断上升。但是京津冀地区三地的发展存在明显的差异性。 京津冀区域在地区产业优势不同的情况下逐渐形成了一定的产业梯度。这就意味着各有所长的各个地区有合作的空间。同时加强三地的产业互补.有利于京津冀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2、产业政策 2.1产业政策的定义 政府制定调控经济发展,某个行业的生产、经营和交易和一系列干预商品、服务、金融等政策的总称及产业政策。目的是为了促进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

河北省产业结构的变动趋势及对策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ac8175693.html, 河北省产业结构的变动趋势及对策分析 作者:于飞 来源:《消费导刊·理论版》2008年第06期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河北省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但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和差距。利用1981-2005年的数据,通过三次产业增加值构成和就业构成对河北省产业结构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产业结构调整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就业产值弹性 作者简介:于飞(1981—),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产业结构。 一、河北省产业结构演变及其特点 从产值结构看,第一产业占GDP比重呈逐年下降趋势(除2004年略有回升之外),且下降趋势减慢,从1995年的22.16%下降到2005年的14.90%,下降了7.2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占GDP比重稳中有升,但增长缓慢,仅从1995年的46.42%上升到2005年的51.8%,上升了5.38个百分点,且中间略有起伏; 第三产业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2002年第三产业比重为34.60%,比1995年提高了3.18 个百分点,2003年开始下降趋势,2004年比重为31.50%与1995年持平,2005年比重有所提高。 从就业结构看,第一产业就业比重基本呈下降趋势,1995年第一产业就业比重为 53.18%,2005年下降到45.06%,下降幅度为8.12%;第二产业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从1996年的28.55%下降到2000年的26.20%,从2001年开始又呈上升趋势,2005年增加到30.24%;第三产业就业比重基本呈上升趋势,从1995年的19.79%,上升到2005年的 24.71%,上升幅度为4.92%。河北省劳动力从农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而且大部分转移到 了第三产业。应该说这是第三产业迅速发展的反映,是产业结构优化的表现。 二、河北省产业结构变动的基本问题分析 (一)河北省三次产业构成和全国及其它省的比较

浅析河北省产业结构现状及存在问题

浅析河北省产业结构现状及存在问题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浅析河北省产业结构现状及存在问题 摘要:论文分析了河北省产业结构现状,总结了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就存在问题提出了改革措施。 关键词:河北省;产业结构;现状;问题 所谓产业结构即指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组成即资源在产业间配置状态,产业发展水平即各产业所占比重,以及产业间的技术经济联系即产业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方式。 产业结构是经济结构的核心,产业结构是否合理直接影响着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所以合理的产业结构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一、河北省产业结构现状 河北地处华北东部,毗邻渤海,环绕京津,各种自然资源相对丰富,既有较为丰富的矿产资源丰富,又有较为丰富的生态和旅游资源,而且还有如秦皇岛港、京唐港、黄骅港,以及曹妃甸矿石码头和原油码头等港口资源,为资源的流动与利用提供了渠道。但多年来的经济发展质量始终难以令人满意,原因是河北省产业体系主要建立在资源型工业的基础上,产业结构单一,产业集中度不高,低水平扩张问题非常严重等等。 二、河北省产业结构存在问题 1.从三次产业看,农业比较效益低,工业内部结构重,新兴产业起步晚、规模小,现代服务业发展不足;现代农业发展缓慢,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缺乏带动力强的产业化龙头企业,效益型农业和都市型农业发展不足;工业中,钢铁、石化、建材3大资源型产业增加值在工业增加

值中的占比一直在50%左右,新兴产业规模明显偏小;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2010年低于全国8.7个百分点,传统服务业仍占主导地位,现代服务业尚未形成规模优势。 2.从生产力布局看,沿海和环首都优势尚未得到充分发挥。沿海地区经济总量占比低,临港产业起步晚。环首都4市尽管在承接北京产业转移上取得了积极成效,但承接的项目大多属于传统产业,而真正利用首都技术、人才等优势催生的新兴产业项目还不多。 3.从企业看,领军企业少、规模小,且行业分布不均衡。在中国企业500强中,我省只有17家,其中,我省主营业务收入超1000亿元的企业仅2家,超100亿元企业只有36家。从主营业收入超百亿元的36家企业行业分布看,有22家属于钢铁、石化和煤炭等能源、原材料行业,装备制造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仅有4家。 4.从产品结构看,存在“三多三少”问题,普通产品多、高附加值产品少,原材料产品多、终端消费少,配套产品多、集成产品少。 5.从增长方式看,主要是”两拼一靠”(拼资源、拼环境、靠投资),粗放发展。 6.从投资结构看,基础设施和资源型工业占比高,新兴产业占比低。“十五”、“十一五”时期,基础设施和房地产投资共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40.3%、44.2%。工业投资中,“十一五”时期原材料工业投资占比达36.8%,六大高耗能产业投资占比达31.7%,而装备制造业投资占比最高的年份也未超过30%,高技术产业占比一直在20%以下。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经济发展背景分析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经济发展背景分析 1、京津冀地区的经济结构正在发生变化 从京津冀三省市经济总量来看,河北省的经济总量是最高的,其次是北京市,天津市经济总量最少。从京津冀地区经济结构看,河北2014年经济总量占到京津冀地区经济总量的44%,北京占比为32%,天津为24%。但从近三年经济占比变化看,河北省在京津冀地区的经济占比2013年为46%,2014年下降到44%,2015年第一季度下降到41%,下降了5个百分点。北京的经济占比从2013年的31%,提升到2015年第一季度的33%,提升了2个百分点。天津的经济占比则从2013年23%,提升到2015年第一季度的26%,提升了3个百分点。说明京津冀地区的经济结构正在发生变化。 这种变化还可以从“京津冀三省市十二五期间在中国经济中的占比变化”中看出端倪,河北省的经济占比持续下滑,从2011年的5.18%,下降到2014年4.62%,2015年第一季度又下降到4.29%,下滑了0.89个百分点。北京市经济占比较为稳定,占比2011年为3.43%,2014年占比为3.35%,略降了0.08个百分点,2015年第一季度比2014年提升了0.03个百分点。天津在全国的经济占比稳步上升,2011年经济占比为2.39%,2014年提升到2.47%,提升了0.08个百分点,2015年第一季度提升到2.64%,比2011年提升了0.25个百分点。整体而言,“十二五”期间,北京的经济较为稳定,天津经济稳步提升,河北经济形势不容乐观。

从经济增速看,天津在京津冀地区中经济增速是最高的,其次是北京,河北经济增速2014年出现了较大幅度的滑坡。从发展趋势看,北京经济较为平稳,天津经济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降幅,河北在2014年第一季度低谷后,逐渐反弹,从2015年第一季度看,经济企稳态势明显。整体分析,京津冀地区的经济企稳态势比较明显。 2、天津在京津冀地区的投资形势是最好的 从固定资产投资看,京津冀地区三省市的投资形势也有所不同。从“京津冀三省市固定资产投资形势图”可以看出,河北省投资依然是京津冀地区最高的。其次则是天津市,北京市固定资产投资占比最小。从历年三省市固定资产投资占比看,河北省固定资产投资占比从2011年的55%,提升到2014年的57%,天津

河北省经济结构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河北省经济结构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河北省工程咨询研究院李智勇 050051 石家庄 一、结构现状特征 1.三次产业结构特征 2008年,我省一、二、三次产业增加值分别占GDP比重12.6%、54.2%和33.2%。与2000年和“十一五”初相比,工业快速发展,二产比重大幅度提高,尤其是2003年以来,新一轮经济周期的上升通道,工业处于加速发展阶段,工业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保持在55%左右,农业和服务业比重呈下降趋势。 表1我省历年三次产业结构 1

2.工业结构特征 ——重化趋势明显。2008年我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重工业比重达到79.3%,比2000年和2005年分别提高了13.6和0.5个百分点。 ——形成以钢铁为主的“三足鼎力”的工业结构框架。钢铁、装备制造、石化、医药、建材、食品、纺织服装等七大主导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83.5%,比2003年提高了7.3个百分点。其中钢铁产业占比由2003年的24.9%提高到2008年的36.5%,提高了11.6个百分点。装备制造和石化比重基本保持不变,医药、食品、纺织服装三大轻工行业比重不同程度下降,钢铁、石化、装备三大产业占比达到64%,形成以钢铁、石化、装备三足鼎力的工业结构框架。 表2 主导工业产业比重变化表(%)

——形成以生物工程、先进制造、新材料、电子信息、新能源等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格局。2008年我省包括电子信息、生物技术与现代医药、新材料、新能源、先进制造、航空航天在内的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733.36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12%。其中生物技术与现代医药、先进制造、新材料产业占高新技术产业比重分别达到18.17%、20.73%和11.74%。 表3 高新技术产业结构 3.区域结构特征 我省环京津地区,包括唐山、廊坊、保定、张家口、承德、沧州和秦皇岛等七个设区市,具有两环区位优势,与冀南腹地相比,经济发展的外向度和财政收入水平相对较高。冀东地区,包括唐山、秦皇岛和承德三个设区市,在地理区位上相对独立的经济板块,是我省参与京津冀都市圈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前环渤海,后靠京津,具有率先发展的 3

京津冀一体化

热点试题 京津冀一体化 河南陈连喜 【热点材料】 2014年6月10日国家发改委表示,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正在紧锣密鼓地编制。 京津冀地区同属京畿重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当前区域总人口已超过1亿人,面临着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城镇体系发展失衡、区域与城乡发展差距不断扩大等突出问题。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创新驱动,推进区域发展体制机制创新,是面向未来打造新型首都经济圈、实现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京津冀空间协同发展、城镇化健康发展对于全国城镇群地区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示范意义。 京津冀一体化由京津唐工业基地的概念发展而来,包括北京市、天津市以及河北省的保定、唐山、石家庄、邯郸、邢台、衡水、沧州、秦皇岛、廊坊、张家口和承德,涉及到京津和河北省11个地级市的80多个县(市)。国土面积约为12万平方公里,人口总数约为9000万人。 【跟踪训练】 下图为京津冀地区地形图(单位:米),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北京所在地的地形特征是() A.地形以盆地为主,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B.地形以盆地为主,地势西高东低 C.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西高东低 D.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2.据近百年的实测资料显示北京年降水量多于天津,其主要原因是() A.北京西和北有山地,阻挡夏季风,迎风坡降水多 B.北京城市规模大,热岛效应明显,气流上升多对流雨 C.北京地区河流众多,提供充足的水汽,故降水多 D.天津处于夏季风的背风坡,气流下沉不易形成降水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北京位于太行山和燕山山脉交汇处的山麓地带,地形以平原为主;北京附近的河流是从西北流向东南,故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第2题,北京处于山麓地带,位于夏季风带的迎风坡,多地形雨,而天津处于沿海地势低平,不能形成地形雨,故降水多于沿海地区的天津。 【答案】 1.D 2.A 首都经济圈是一个经济现象,东京经济圈经济总量占到日本的三分之一左右,首尔经济圈经济总量超过了韩国的60%,而我国首都经济圈的经济总量占全国的10%左右。我国“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推进京津冀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打造首都经济圈。据此回答3~4题。

能源消费与产业结构

河北省产业结构变动与能源消费的协整关系研究 —基于格兰杰因果关系和误差修正项模型朱志辉产业经济专业 摘要:经过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对能源消费影响很大。能源消费在三次产业发展 的关系如何,对于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本文利用1978—2008年度的数据,采用协整析、格兰杰因果关系分析以及误差修正项模型分析河北省能源消费与三次产业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关键字:产业结构;能源消费;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 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不可分割,能源消费量不仅仅与经济总是不可分割,而且受到经济结构的影响。本文运用协整理论,通过对时间序列的处理来分析产业结构与能源消费之间的协整因果关系,并对肯有长期均衡关系的变量构建具有误差修正项的长期均衡方程。 产业结构变动与能源消费的计量分析 1数据的来源及处理 本文所选用的数期间是1980年至2009年,数据来源于《河北经济年鉴》2010年能源消费量用煤当量计算(单位是万吨标准煤),将GDP换算成1978年不变价格计算的实际GDP (单位是亿元人民币),本文采用三次产业所占的比重进行核算。 2单位根检验 所谓时间序列的平稳性检验,是指检验一个序列的均值、方差和自协方差是否稳定,假若一个时间序列具有稳定的均值、方差和自协方差则这个序列是平稳的,否则被视为不稳定。目前检验平稳性的方法主要有DF和ADF检验。本文利用ADF检验法,为了检验产业结构变动水平与能源消费水平的平稳性,将产业变动用GDP 1、GDP 2、GDP 3分别表示第一产业变动、第二产业变动、第三产业变动,用TEC表示能源消费总量。为了消除异方差的影响和数据的剧烈波动,则分别对这些变量取对数。lnTEC 、lnGDP1、lnGDP2和lnGDP3分别代表能源消费、第一产业变动、第二产业变动、第三产业变动的对数。利用Eviews 6.0统计软件,可以得出它们的单位根检验结果如表1: 表1 单位根和变量平稳性检验

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人口迁移影响区域经济的机制研究

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人口迁移影响区域经济的机制研究 随着京津冀一体化的推进,京津冀三地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日益突显。为缩小区域差异,人口迁移起到重要作用。根据现有文献研究,劳动力流动缩小经济差距的机制已经被证实,但是其中的具体作用机制研究仍比较少见。据此,通过索洛模型的拓展研究,引入人口迁移和人力资本变动变量,系统分析其在缩小地区经济差距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并结合实际提出政策建议。 關键词:京津冀一体化;人口迁移;区域经济 doi:10.19311/https://www.360docs.net/doc/ac8175693.html,ki.16723198.2017.13.015 1引言 现阶段,京津冀地区发展呈现显著的“双核”格局,北京市和天津市的经济发展明显优于河北省,区域发展不平衡。从人均GDP来看,2015年北京和天津的人均GDP分别达到106497元和107960元,而河北省人均GDP仅为40255元,不仅远远低于京津两市,甚至低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除此之外,同时出现异地城镇化特征明显的现象,人口由河北涌向北京和天津两个大城市。按照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现居住地在北京市和天津市的劳动力中,户口登记地在河北省的分别有1229873人和617864人。而户口登记在京津两市,现于河北省居住的劳动力总共只有61302人。 这两种现象同时出现使得我们很容易产生这样的疑问:跨省的人口迁移是否能够作用于地区经济?其中的作用机制又是怎样的?能否利用这种关系改善区域内发展不平衡的现象? 2理论基础 实际上,区域内经济水平差距受到初始经济水平状况和经济增长在长期中的差距的共同影响。在初始经济水平状况无法改变的条件下,寻求增长差距的改变就能够更好地作用于区域内的经济平衡。对于这一问题,使用新古典增长理论中的绝对收敛假说和条件收敛假说作为理论框架是该研究领域的一个主流方向。 已有的研究发现,绝对收敛在我国各省市的经济增长中尚不存在,影响稳态的各种因素中存在区域性差异,例如储蓄率、劳动力增长率以及有较大影响的政策和制度因素等。而劳动力因素由于逐年递增的大规模跨省人口迁移而变得非常活跃,人口迁移改变劳动力在各区域分布的同时,还会改变人力资本的区域分布,从而对经济产生影响,下文将通过过对索洛模型的拓展来论证这种影响。 3劳动力转移对经济的影响分析 假定经济社会投入资本K、劳动L和知识Z来生产社会总产品Y,其中知

京津冀经济一体化背景下河北省产业结构调整分析

经济观察 ECONOMIC OBSERVER 改 革开放以来,河北省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综合实力日益增强,在京津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在第一产业发展过程中,河北的经济发展,在京津冀发展一体化的进程中更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与京津的经济发展水平相比,河北省产业结构还需进一步调整,在经济高速增长背后隐含着一些突出的结构性矛盾和严峻的就业压力。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国民经济长期发展过程中的许多重大难题,如经济结构失衡、资源配置不合理、区域间发展差距不断拉大、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以及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等,都要依赖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来解决。 一、河北三大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产业结构的合理化是经济增长的基础和前提,产业结构的优化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30年来,随着改革力度的不断推进,河北省经济总量扩张迅速,三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对经济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不同程度的拉动了河北省经济的增长。 河北作为农业大省,农业的发展在全省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建国以来,全省农业一直保持着稳定增长态 势。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农村承包责任制政策的实行,使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生产稳步发展,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迅速增加,这是符合产业结构演进规律的。 第二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对推动全省经济起到了主导作用。第二产业占全省经济总量比重明显高于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第二产业快速增长,对全省经济增长贡献率基本稳定。 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第三产业由封闭式内向型向开放式外向型转变,商业、饮食、物资、外贸、运输、邮电等流通部门快速发展,特别是随着市场经济的确立和逐步完善,第三产业在过去较低的基数上迅速增长。在第三产业总量发展迅猛的同时,近两年创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却基本持平,没有突破性进展。这也说明了我省三大产业结构仍然存在着结构性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使得大量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这是符合工业化进程中的劳动力转移规律的。第一产业劳动力所占的比重逐步逐步下降,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劳动力所占比重逐步上升。特别是第三产业吸纳了大量劳动力,使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 移,缩小了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就业结构优化的同时拉动了经济增长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大大的促进了河北省经济的发展。但总体来说,产业结构的总体水平是比较低的,整个产业结构中第一产业的比重比较大,第二、第三产业还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在工业结构中,传统工业的比重比较大,新兴工业还刚刚起步。 二、京津冀经济一体化背景下河北省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 面对京津冀经济一体化的区域经济发展形势,河北省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促进了经济的高速发展,但作为东部沿海地区,没有充分发挥毗邻京津的区位优势,河北省的经济发展并不尽如人意。 第一产业比重仍然偏重,且内部结构不合理,种植业比重偏大,农业“市场化、设施化、规模化、产业化”的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向外向型经济转化的力度不够,缺乏竞争力强的名优特产品。生产力水平低,可出口产品不多,农产品基本处在自给自足的状态。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农业的低效、农村大量富余劳动力的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制约了河北省经济的发展。 第二次产业多年来始终占据着 京津冀经济一体化背景下河北省产业结构调整分析 文 / 赵炳坤 王翔宇

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对河北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唐山市为例

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对河北经济发展的影响 ——以唐山市为例 摘要:本文在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分析了唐山市的经济现状,和地理位置、自然资源、环保问题等方面的优势和不足,对唐山市未来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几点建议,并且做出了积极地展望,希望能对唐山市未来的经济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 关键字: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唐山;经济发展 0 前言 京津冀区域是中国经济核心区域之一,但其总体发展水平已经落后于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在京津冀区域没有形成一个合理的区域经济合作。而近几年国家关于京津冀一体化的规划无疑是给河北省带来了经济发展的生机,也是唐山市必须要抓住的历史机遇。 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即推动三地交通、环保、产业和市场体系等方面的一体化,打破市场分割,逐渐取消商贸、运输、资金流转、人才流动的各种行政关卡,以市场一体化推动产业金融一体化。“京津唐”处于“京津冀区域”的地理中心,唐山作为河北经济发展战略的“桥头堡”,必将优先受益,提速发展。 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存在着行政壁垒、交通运输、空间制约、土地资源、产业困扰、能源短缺、环境优化等诸多方面的困难。唐山毗邻京津,面临着挑战的同时也握有机遇,在有效缓解京津发展压力的同时促进自身的经济发展。 1唐山市在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的经济现状 2011年提交国务院的《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由国家发改委根据三地规划统筹而成。该规划对京津冀三地未来发展方向有明确定位。2011年10月27日,国务院批复了《河北沿海地区发展规划》,标志着河北沿海地区发展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完善我国沿海经济布局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推动河北沿海地区又好又快发展,促进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进一步增强环渤海

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的天津产业结构调整

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的天津产业结构调整 京津冀一体化的背景分析(5W1H) 1.为什么(必要性) 京津冀城市一体化构想提出近三十年,但是进程几乎为零,相对于已经蓬勃发展的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集群,京津冀的发展缺少规划性并且相对落后。 北京的城市功能定位不明确,人口臃肿,大城市病突出;河北经济相对远不如京津地区,区域发展十分不平衡;京津冀地区环境污染问题十分突出。 2.是什么(目标) 从“三个一”入手:即一个核心,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核心是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一个主要目标,控制北京市人口规模;一个着力点是“一体化”,即交通一体化、要素市场一体化和公共服务一体化。 3.在哪里 北京,天津,河北八市(秦皇岛、唐山、廊坊、保定、石家庄、沧州、张家口、承德) 4.什么时间 时间尚未明确,但目前已经开始进行顶层设计,近两年之内会有相应措施,但何时能完成则不好说。 5.主体是谁 由中央牵头进行顶层设计,京津冀三地政府及中央有关部门负责引导落实,但是这一过程绝对离不开民间力量的参与,应该发动企业和民间团体的力量。 6.怎么做

任重而道远。当前着力点是要推动实现“三个一体化”,即交通一体化、要素市场一体化和公共服务一体化。 京津冀地区的差异及其定位 差异(京津冀地区的产业结构、资源状况、政策、制度、人员等) 从产业结构上看: 北京是“三二一”结构,处于工业化发展的后期阶段,第一产业比重很小,将近80%的产值来自第三产业。目前,北京已经形成了汽车、电子信息和移动通信三大产业集群,并且,光机电一体化、生物工程新医药、新材料和环保产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天津处于工业化中后期阶段,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最大,第三产业次之,但与第二产业基本呈平行增长态势,第一产业比重最小,且正在逐步减小。目前,天津市已初步形成了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引导,以优势支柱产业为支撑的产业格局。此外,主导产业已经形成五大板块,包括以现代医药和电子信息业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板块,以冶金、石油、化工等重化工业为主的临港工业板块,以物流、社会服务业、房地产、金融为主的先进服务业板块,以传统商贸业为主的传统服务业板块。在天津市工业行业中,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延压业、石油加工及炼焦业是天津市经济发展的重点行业。 河北省的产业结构类型同天津一样,也是“二三一”结构,但其经济发展水平还比较低,人均GDP 不及京津的三分之一,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在三次产业结构中,第一产业产值逐年上升,虽然近年来上升速度较为缓慢,但相对于京津两地,河北省第一产业产值比重仍然较大,产业结构水平较低。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突出,对全省的经济贡献率超过50%,而重化工业在第二产业中的比重最大,其中钢铁、石化、建材三大行业的生产总值就占到工业增加值的一半左右。第三产业的总量增长迅猛,但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却基本不变。传统服

河北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相关性问题研究_袁文斌

2012年9月第37卷 第5期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Hebei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Sep.2012 Vol.37 No.5 河北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相关性问题研究 袁文斌1,王宏蕊2,刘 普3! (1.北京交通大学 中国产业安全研究中心,北京 100044;2.河北师范大学法政学院, 河北 石家庄 050091;3.石家庄学院教育系,河北 石家庄 050035) 摘 要:产业结构的演进和就业结构的变化具有较强的相关性,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发展,直接影响经济发展的质量和就业水平的提高。河北省在近几年的经济发展中三次产业所占比重发生了重大变化,第一产业比重逐渐降低,第二产业比重趋于平稳,第三产业比重逐渐提高,但第三产业在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仍然不高。从就业结构角度看,河北省就业结构调整与产业结构变动不一致,产业结构面临升级和调整,以提高就业水平。 关键词:产业结构;就业结构;结构偏离度 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378(2012)05-0065-05 一、问题的提出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的演进和就业结构的变化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它们互为拉动、互为支撑也互为制约。产业结构的调整必然带来就业结构的变动,就业结构的变动也会影响产业结构的演进。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发展,直接影响着经济发展的质量和就业水平的提高。近年来,河北省的产业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第一产业比重逐渐降低,第二产业比重趋于平稳,第三产业比重逐渐提高。尽管第三产业比重有所提高,但和发达国家或地区相比仍有很大差距。与产业结构相比,就业结构也发生了明显变化,三次产业的就业结构变化与产业结构变化方向保持一致,但是上升或下降幅度不同。河北省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在不断升级的同时还存在2个问题:一是农业产业结构升级缓慢,二是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产业结构的变化与就业结构的变化有何关系?二者协调性如何?基于对此问题的探讨,本文运用结构偏离度对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协调性进行研究,以期对河北省的产业政策和就业政策提供借鉴意义。本文基于面板数据进行分析,数据来源为《河北省经济年鉴》从1980年到2011年的统计数据。 二、文献评述 国内外有关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相关性研究的学术成果很多,国外比较有代表性的研究者有威廉·配第、科林·克拉克、西蒙·库兹涅茨、刘易斯、费景汉、拉尼斯、钱纳里和赛尔昆等,国内有段利民、杜跃平、张建武、李永杰等。他们从不同角度研究了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相关性问题。 (一)产业结构变动与劳动力转移之间的关系 17世纪末,威廉·配第在《政治算数》一书中曾提出工业的收入比农业多,商业的收入又比工业多,农业、制造业、商业之间的收入差距会促使劳动力向收入更高的部门流动。1940年,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科林·克拉克通过整理分析若干国家的时间序列资料,在《经济进步的条件》一书中进一步提出就业人口在三次产业间变化的理论:即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经济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便向第三产业转移,这就是著名的配第—克拉克定理[1]。后来人们把这一由配第和克拉克揭示的就业结构变动规律称之为“配第—克拉克定律”。配第—克拉克定理揭示出了经济发展过程中劳动力在三次产业中分布结构的演变规律,同时也指出劳动力分布结构变化的动因就是产业之间相对的收入差距。 西蒙·库兹涅茨在《各国的经济增长》和《现代经济增长》等著作中继承了克拉克的研究成果,通过采用时间序列和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国家之间的横截面分析,从相对国民收入角度阐明劳动力和国民收入在产业间分布结构演变的一般趋势。霍利斯与塞尔奎因运用库茨涅茨的统计方法处理了101个国家在1950—1970年的统计资料,合著了《发展模式,1950-1970》一书,得出了产业结构变化的“国际标准结构”。把实际结构与标准结构进行比较,就能为我们衡量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发展情况提供参考[2]。刘易斯在《劳动力无限供给条件下的经济发展》(1954)一文中首次提出了发展中国家二元经济结构转换理论,奠定了无限剩余劳动力供给二元经济结构理论的基础。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劳动力的供给是无限的,资本是稀缺的, 收稿日期:2012-03-05 基金项目:2009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劳动力市场灵活安全性的国际比较研究》(HB09BLJ006) 作者简介:袁文斌(1972-),男,河北曲阳人,法学博士,北京交通大学中国产业安全研究中心博士后工作站,主要研究方向:产业经济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