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病性生物性因素简述

致病性生物性因素简述

各种致病性微生物(如病毒、支原体、立克次体、细菌、螺旋体、真菌等)和寄生虫(如原虫、蠕虫等)是很常见的致病因子。这些因素致病力量的强弱,除了与其入侵机体的数量有关以外,还取决于它们的侵袭力(invasiveness)和毒力。所谓侵袭力是指这些因素穿过机体的屏障以及在体内散布、蔓延的能力。梅毒螺旋体能穿过完整的皮肤和粘膜,某些链球菌能产生透明质酸酶(hyaluronidase)以水解而破坏结缔组织的完整性,因而都有较强的侵袭力。所谓毒力主要是指致病微生物产生外毒素或内毒素的能力。例如,白喉杆菌的侵袭力虽然不强,但因产生毒性很强的外毒素,故而是致病性很强的细菌。致病微生物作用于机体后是否引起发病以及发病后的病情轻重,往往取决于一系列条件,其中,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是促使许多感染性疾病发生的特别重要条件,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20 生物化学习题与解析--癌基因、抑癌基因与生长因子

癌基因、抑癌基因与生长因子 一、选择题 (一) A 型题 1 .关于细胞癌基因叙述正确的是 A .在体外能使培养细胞转化 B .感染宿主细胞能引起恶性转化 C .又称为病毒癌基因 D .组主要存在于 RNA 病毒基因中 E .感染宿主细胞能随机整合于宿主细胞基因 2 .关于抑癌基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可促进细胞过度生长 B .缺失时不会导致肿瘤发生 C .可诱发细胞程序性死亡 D .与癌基因表达无关 E .最早发现的是 p53 基因 3 .癌基因被激活后其结果可以是 A .出现新的表达产物 B .出现过量正常表达产物 C .出现异常表达产物 D .出现截短的表达产物 E .以上都对 4 .原癌基因发生单个碱基的突变可导致 A .原癌基因表达产物增加 B .表达的蛋白质结构变异 C .无活性的原癌基因移至增强子附近 D .原癌基因扩增 E .以上都不对 5 .下列那个癌基因表达产物属于核内转录因子 A .src B .K-ras C .sis D .myb E .mas 6 .编码产物 P28 与人血小板源生长因子同源的癌基因是 A .src B .K-ras C .sis D .myb E .myc 7 .关于 Rb 基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基因定位于 13q14 B .是一种抑癌基 C .是最早发现的抑癌基因 D .编码 P28 蛋白质 E .抑癌作用有一定广泛性 8 .关于 EGF 叙述错误的是 A .表皮生长因子,是一种多肽类物质 B .可以促进表皮和上皮细胞的生长 C . EGF 受体是一种典型的受体型 PTK D .与恶性肿瘤发生有关 E .可诱导细胞发生凋亡 9 .能通过 IP3 和 DAG 生成途径调节转录的癌基因主要是 A . src B . ras C . sis D . myb E . myc 10 .关于癌基因叙述错误的是 A .正常情况下,处于低表达或不表达 B .被激活后,可导致细胞发生癌变 C .癌基因表达的产物都具有致癌活性 D .存在于正常生物基因组中 E .与抑癌基因协调作用 11 .下列哪一种不是癌基因产物 A .化学致癌物质 B .生长因子类似物 C .跨膜生长因子受体 D . GTP 结合蛋白 E . DNA 结合蛋白 12 .关于 p53 基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基因定位于 17p13 B .是一种抑癌基因 C .编码产物有转录因子作用 D .编码 P21 蛋白质 E .突变后可致癌 13 .能编码 DNA 结合蛋白的癌基因是 A .myc B .ras C .sis D .src E .fos 14 .关于原癌基因的特点叙述错误的是

利用外部性理论分析环境污染及其治理

利用外部性理论分析环境污染及其治理 环境作为一种公共物品,具有显著的外部性。外部性是指一个经济主体的行为对另一个经济主体的福利所产生的影响并没有通过市场价格反映出来。实现帕累托最优要求私人边际净收益等于社会边际净收益,但外部性的存在意味着私人边际净收益与社会边际净收益存在差异,因而不能获得最优资源配置效率。 环境污染具有很强的负外部性,污染者所承担的成本远小于社会承担的成本,仅受自身成本约束的污染者终将会使环境污染超过环境的耐受值。而环境保护则具有很强的正外部性,保护者所获得的利益小于社会的收益,仪受自身利益激励的保护者不会有足够的动力去提供社会所需要的环境保护。无论是正外部性还是负外部性,都会影响到环境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使环境污染问题更加严重。 所以要解决中国的环境问题,就是要找到合适的机制,把环境的价值体现出来,加入到企业的生产成本中去,从而实现环境的外部性有效内部化。所谓环境外部不经济性内部化,就是使生产者或消费者产生的外部成本进入它们的生产和消费决策,由它们自己承担或“内部消化”,即环境政策领域中普遍接受的“污染负担”或“污染者付费”的方式。 环境污染外部不经济性内部化方法有以下两种: (一)命令控制方法。命令控制方法本质上是一种强制管理调整方法,主要通过政府的强制命令迫使污染者将污染的费用(成本)内部化来减少污染,例如设立环境标准以及推广某一种低污染环境技术的应用。具体表现为污染者在排污前必须进行净化处理,迫使污染者将原转嫁给社会承担的污染治理费用转化为污染者自身的生产成本,从而消除污染物排放的外部不经济性。 (二)经济刺激方法经济刺激方法是指利用经济手段,间接作用于政策对象,把外部不经济的环境成本内部化,改变生产者和消费者原有的破坏环境的行为。经济刺激方法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侧重于通过政府干预来解决环境问题,可称之为庇古手段,其具体手段有排污费和排污税等。另一类侧重于通过市场本身来解决环境问题,可称之为科斯手段,也叫产权管理。其具体手段是明晰产权和建立可交易的排污许可证市场。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解决环境经济问题的

生物性因素与癌症

1、生物致癌因素包括以下几种: 病毒:约有1 50种病毒有致肿瘤的特性。如EB病毒与鼻咽癌有关;肝炎病毒与肝癌有关;疱疹病毒可引起淋巴瘤等。 霉菌毒素:最常见的是发霉的粮食中存在的黄曲霉所产生的黄曲霉毒素,可使人得肝癌、胃癌等肿瘤。 寄生虫:如血吸虫病人易得肠癌,中华枝睾吸虫病人易得肝癌。 生物性致癌因素包括病毒、细菌、寄生虫。自本世纪初从鸡的恶性肿瘤中发现了劳斯肉瘤病毒以来,已经证明有30余种150余株病毒可以造成动物肿瘤,从动物致癌的实验中已经得到确切的结论。 2、 大约有10余种霉菌可能引起癌症,霉菌产生的毒素有很强的致癌或促癌作用,其中以黄曲霉素致癌能力最强,以白地霉菌毒素的促癌作用最强。黄曲霉素广泛存在于霉变的花生、玉米、大米、豆类食品中,可以诱发肝癌及肾、肺、胃、皮下组织的肿瘤。可产生T—2毒素的镰刀菌在动物体可诱发胃癌、胰腺癌和脑部肿瘤等,而常见的产生灰黄毒素的青霉菌可诱发小鼠甲状腺癌或肝癌。实验还证明了食物中如娄地青霉、念珠菌、白地霉等几种生活上常见的霉菌,均可促进食物亚硝胺的形成,镰刀菌的代产物和亚硝胺有协同致癌作用。 目前,一些科学家认为,幽门螺杆菌的感染与胃炎、胃溃疡、胃癌有一定关系,用某些抗生素杀灭螺杆菌可降低胃炎与胃癌的发生率。 体某些寄生虫与某种癌症有关。如血吸虫病与大肠癌密切有关,原因是血吸虫在病人的大肠黏膜下产卵包,刺激组织增生,诱发肠癌。中东地区的“埃及血吸虫病”可引起膀胱癌。据临床观察,华支睾吸虫与原发性肝胆管癌的发生有关,动物实验也成功地诱发了肝胆管癌,其致病机制可能与虫体的机械刺激及虫体产生的有毒代产物有关。 3、 除了与我们周围环境化学、物理因素相关的致癌因素,还有许多的肿瘤与病毒等生物学因素密切相关,包括霉菌、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各种肝炎病毒与原发性肝癌的发生有关,肝炎、肝硬化、肝癌是乙肝三部曲,也是其他肝炎的三部曲。而胃癌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密切相关。 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副院长、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肿瘤中心副主任爱民教授指出,目前的科学证据证明了癌症是可以预防的,通过改变或避免主要危险因素,超过30%的癌症可以得到预防。譬如可以通过接种乙肝疫苗、HPV(人乳头瘤状病毒)疫苗、洁身自好避免多个性伙伴、远离毒品,预防乙肝病毒、HPV、HIV(艾滋病病毒)感染。实行分餐制有助于预防HP感染。避免不必要的输血和使用血制品可以减少感染病毒的风险。除此之外,感染埃及血吸虫、日本血吸虫、华支阜血吸虫均可能致癌,这需要我们注意饮食卫生,不吃生冷、未煮熟的食物,从自我做起避免病从口入。 4、还有许多人没有意识到的是,癌症与霉菌、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传染病媒相关联,

利用外部性理论分析环境污染及其治理

利用外部性理论分析环 境污染及其治理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利用外部性理论分析环境污染及其治理 环境作为一种公共物品,具有显着的外部性。外部性是指一个经济主体的行为对另一个经济主体的福利所产生的影响并没有通过市场价格反映出来。实现帕累托最优要求私人边际净收益等于社会边际净收益,但外部性的存在意味着私人边际净收益与社会边际净收益存在差异,因而不能获得最优资源配置效率。 环境污染具有很强的负外部性,污染者所承担的成本远小于社会承担的成本,仅受自身成本约束的污染者终将会使环境污染超过环境的耐受值。而环境保护则具有很强的正外部性,保护者所获得的利益小于社会的收益,仪受自身利益激励的保护者不会有足够的动力去提供社会所需要的环境保护。无论是正外部性还是负外部性,都会影响到环境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使环境污染问题更加严重。 所以要解决中国的环境问题,就是要找到合适的机制,把环境的价值体现出来,加入到企业的生产成本中去,从而实现环境的外部性有效内部化。所谓环境外部不经济性内部化,

就是使生产者或消费者产生的外部成本进入它们的生产和消费决策,由它们自己承担或“内部消化”,即环境政策领域中普遍接受的“污染负担”或“污染者付费”的方式。 环境污染外部不经济性内部化方法有以下两种: (一)命令控制方法。命令控制方法本质上是一种强制管理调整方法,主要通过政府的强制命令迫使污染者将污染的费用(成本)内部化来减少污染,例如设立环境标准以及推广某一种低污染环境技术的应用。具体表现为污染者在排污前必须进行净化处理,迫使污染者将原转嫁给社会承担的污染治理费用转化为污染者自身的生产成本,从而消除污染物排放的外部不经济性。 (二)经济刺激方法经济刺激方法是指利用经济手段,间接作用于政策对象,把外部不经济的环境成本内部化,改变生产者和消费者原有的破坏环境的行为。经济刺激方法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侧重于通过政府干预来解决环境问题,可称之为庇古手段,其具体手段有排污费和排污税等。另一类侧重于通过市场本身来解

生物性污染与食品安全

生物污染:指有害细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及寄生虫、昆虫等生物对食品造成的污染,是加工过程中最主要的安全性威胁。 生物危害:指生物本身及其代谢过程、代谢产物、寄生虫及其虫卵和昆虫对食品原料加工过程和产品污染,这种污染会对消费者健康造成损害。 生物富集:由于食物链的关系,残留在各类生物体内的农药逐渐被积累起来,这就是生物富集现象。 细菌污染指标:(1)细菌总数的检验(2)大肠菌值(3)肠道致病菌的检验 内源性污染: 外源性污染:

1、食品污染途径有哪些? ①原辅材料污染:种植业中化肥、农药、植物激素;养植业中抗生素、动物激素、饲料添加剂不合理使用;水产品中污染、赤潮等均可造成食品污染,且程度较严重。 ②生产加工过程污染:容器、用具、管道未清洗干净或使用不当;生产工艺不合理;个人卫生及环境卫生不良均可造成食品的微生物污染。 ③包装、储运、销售中污染:食品包装材料不符合食品卫生要求;由于交通运输工具不洁可造成污染;食品贮存条件不卫生或散装食品及销售过程中所造成的污染。 ④人为污染:食品中人为掺伪,或加入有害人体健康的物质;用工业原料作为食品用原料来生产食品;用工业拔染剂“吊白块”(甲醛次硫酸氢钠)加入食品中“漂白”;在猪饲料中加“瘦肉精”(盐酸克伦特罗)等故意造成食品污染。 ⑤意外污染:由于火灾、地震、水灾、核泄露等,也可对食品造成污染。 2、食品污染有哪几个特点? 第一,食品被污染日趋严重及普遍,其中化学性物质的污染占主要地位。 第二,污染物从一种生物转移到另一种生物时,浓度可以不断积聚增高,即所谓生物富集作用,以致轻微的污染过程经生物富集作用后,可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 第三,现今食品污染导致的危害,除了急性毒性作用外,以慢性毒性为多见。由于长期少量摄入。且生物半衰期又较长,以致食品污染在体内对DNA等发生了作用,可出现致畸、致癌、致突变现象。 3、环境污染如何影响食品安全的? 环境污染造成的食品安全性问题,主要针对原料动植物的生产过程。在这些动物、植物的生长过程中,由于呼吸、吸收(或摄食)、饮水而使环境污染物质进入或积累在动、植物中,从而影响食品的安全性。 4、食品污染对人体的危害有哪几方面? 影响食品的感官 急性食物中毒 对机体的慢性中毒 致畸作用 致突变5、食品杂物污染的主要途径有那些? ①食品在生产时的污染; ②品储存过程中的污染; ③品运输过程的污染; ④意外污染; ⑤食品的掺杂掺假。

生物学实验中干扰性因素分析及其排除

生物学实验中干扰性因素分析及其排除 无论是实验设计,还是实验实施和实验分析,分析和排除实验中干扰性因素是科学实验中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实验教学中要加以重视的一项重要实验技能。本文从学生实验设计方案中出现的错误案例说起,以中学生物学典型试题为例,探讨和总结实验中干扰性因素的一般来源及其常见排除方法。 一、从学生作业中的错误说起 试题1:血糖含量的相对恒定是保证动物机体进行正常生理活动的重要条件,一旦机体内血糖含量过低,细胞的正常活动则受到影响,动物会出现惊厥、昏迷等现象。为了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生理作用”,请以小白鼠为实验对象设计实验步骤,预测实验应出现的结果,并写出实验结论。 (一)实验材料和用具:小白鼠4只;鼠笼2个;胰岛素溶液;50%葡萄糖溶液;生理盐水;注射器若干个。 (二)实验步骤:(实验提示:采用腹腔注射给药,给药剂量不作实验设计要求) 第一步:将4只小白鼠分为实验和对照两组,每组2只。 …… 实验结论: 学生作业答案:第二步:在实验组小鼠腹腔下注射适量的胰岛素,在对照组小鼠腹腔下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置于30℃~37℃相同环境中;观察并记录小鼠活动状况。第三步:给两组小鼠均注射等量的葡萄糖溶液;观察并记录小鼠活动状况。 实验现象:实验组小鼠被注射胰岛素后出现惊厥、昏迷等现象,在注射葡萄糖溶液后恢复正常;而对照组小鼠被先后注射生理盐水、葡萄糖溶液后均正常。 实验结论:实验鼠出现惊厥、昏迷是因为血糖降低引起的,血糖降低是胰岛素作用的结果。 试题2:利用下列装置(见图1),设计一个验证呼吸作用产生CO2的装置图。 错误分析:通过以上两道试题的学生答案,我们不难看出,由于实验中的干扰性因素没有排除,因此按照学生的思考和设计,是不能达到理想且科学的实验效果的。试题1中,由于在注射胰岛素之前,没有对“两组小白鼠饥饿处理18~

外部性理论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外部性理论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摘要:外部性理论是环境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它一方面揭示了市场经济活动中一些低效率资源配置的根源,另一方面又为如何解决环境外部不经济性问题提供了思路。环境经济政策体系是国际社会迄今为止,解决环境问题最有效、最能形成长效机制的办法。外部性内部化是制定环境经济政策的出发点所在。从环境的外部性理论入手,分析我国环境问题的现状,利用外部性理论,提出解决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外部性环境经济政策环境保护 1、外部性含义 a)外部性是在没有市场交换的情况下,一个生产单位的生产行为(或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影响了其他生产单位(或消费者)的生产过程(或生活标准),如果 F i=f(X i1,X i2,X i3,···,X i m,X j n,) i≠j 则可以说生产者(或消费者)j对生产者(或消费者)i存在外部影响。其中F i是生产者i的生产函数或消费者i的效用函数;X i m是生产者(或消费者)i的内部影响因素; X j n是生产者(或消费者)j对i施加的影响。 b)外部性是指当某个企业的经济行为(或某人的消费行为),经过非价格手段,直接地、不可避免地影响了其他企业的生产(或其他人的效用),并且成为后者自己所不能加以控制的情况时,对前者来说就存在外部性问题。实际上,外部性是指一个经济主体的行为对另一个经济主体的福利所产生的影响并没有通过市场价格反映出来。 外部性的产生,实质上是社会边际收益或社会边际成本与私人边际收益或私人边际成本之间存在着差异。当存在外部性时,人们在进行经济活动时所依据的价格,既不能准确地反映社会边际收益也不能准确地反映社会边际成本,由于价格信号失真,据此做出的经济活动决策会使社会资源配置发生扭曲,不能实现帕累托最优。因此,只要存在外部性,资源配置就不是有效的。 在环境资源日益稀缺的情况下,环境资源的无产权和零价格制度,致使其生产和消费中存在私人边际成本与社会边际成本以及私人边际收益与社会边际收益的差异,导致了环境资源的竞争性使用和环境质量的不断降低,产生了环境外部性问题。当存在环境外部性问题时,厂商的利润最大化原则并不能导致环境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状态。 外部性对私人收益与社会收益、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相比较,可以分为外部经济性和

高中生物每日一题致癌因子及癌变的机理(含解析)必修1

致癌因子及癌变的机理 高考频度:★★★☆☆ 难易程度:★★☆☆☆ 1993年黄曲霉毒素被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癌症研究机构划定为Ⅰ类致癌物。黄曲霉毒素的危害性在于对人及动物肝脏组织有破坏作用,可导致肝癌甚至死亡。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黄曲霉毒素属于化学致癌因子 B.黄曲霉毒素使肝细胞产生原癌基因是癌变的根本原因 C.癌细胞容易分散转移与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有关 D.癌症的发生与生活方式有关 【参考答案】B 1.导致正常细胞发生癌变的根本原因是 A.细胞中的染色体上存在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 B.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 C.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协调表达 D.细胞癌变都是单一基因突变的结果 2.下列关于细胞癌变的叙述,错误的是 A.癌细胞在适宜条件时可无限增殖 B.癌变前后,细胞的形态和结构有明显差别

C.病毒癌基因可整合到宿主基因组诱发癌变 D.原癌基因的主要功能是阻止细胞发生异常增殖 3.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化学致癌因子的是 A.紫外线 B.砷化物 C.亚硝胺 D.石棉 4.癌症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引起细胞癌变的内在因素是A.发霉的、熏制的食品 B.致癌因子激活原癌基因 C.长期受到电离辐射或X射线照射 D.香烟的烟雾中所含有的致癌物质 5.下列与癌症产生有关的叙述是 ①多次接受X射线照射 ②长期吸烟 ③受到肿瘤病毒的感染 ④骨髓恢复细胞分裂 ⑤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③④⑤D.①③⑤ 1.【答案】B

【解析】正常细胞中的染色体上存在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不突变就不会产生癌细胞,A 错误;致癌因子使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导致细胞癌变,B正确、C错误;细胞癌变都是多个基因突变的结果,D错误。 2.【答案】D 【解析】癌细胞的主要特征:(1)在适宜条件下能够无限增殖;(2)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3)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细胞间的黏着性降低,易分散和转移。结合以上特征,A、B正确。病毒癌基因可整合到宿主基因组诱发癌变,C正确。原癌基因是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抑癌基因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D错误。 3.【答案】A 【解析】紫外线属于物理致癌因子,砷化物、亚硝胺和石棉都属于化学致癌因子。 5.【答案】A 【解析】X射线属于物理致癌因子,①正确;吸烟是人体摄入化学致癌物的主要途径之一,从香烟的烟雾中可分析出20多种化学致癌因子,②正确;肿瘤病毒属于生物致癌因子,③正确;骨髓恢复细胞分裂属于正常的细胞分裂,不会引起癌变,④错误;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属于细胞的凋亡,⑤错误。

第七章微生物的感染与致病

第七章微生物的感染与致病 [内容提要]细菌是否有致病性,经典的依据是柯赫法则,近年来提出的分子水平的柯赫法则对此标准作了补充和完善。就某种病原菌而言,其致病性一般通过测定LD50来定量。细菌的致病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毒力因子,包括侵袭力与毒素,以及毒力因子的分泌系统。侵袭力导致病原菌在机体内定殖、突破机体的防御屏障、内化作用、繁殖与扩散。毒素有外毒素与内毒素之分,外毒素是具有特异性毒性作用的蛋白质,典型结构为A-B亚单位的聚体。内毒素为LPS的类脂A,耐热,具致热作用等。细菌致病性的现代观点是将病原菌、宿主及二者的相互的作用综合考虑,纠正了只调节细菌本身的片面性,是认识的深化。细菌的毒力可用人工的方法增强或减弱,并受到温度、离子浓度等多种环境因子的调节。 感染(infection)是指病原微生物在宿主体内持续存在或增殖。发病(disease)表示病原微生物感染之后,对宿主造成明显的损害。病原菌(pathogenic bacteria)是指那些导致机体发病的细菌。是一群高度特化了的微生物,为了自身的生存,已适应而且必须在宿主生物体内持续存在或增殖,有时可造成宿主发病。 从进化关系来看,病原菌是由非病原菌演变而来,它们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就病原菌的生活方式而言,绝大多数病原菌是寄生性的,又可分为专性寄生和兼性寄生两大类。另有一些是寄居性的,在正常情况下对寄主不呈现致病作用,如动物肠道的大肠杆菌、皮肤上的化脓性链球菌等,当动物机体抵抗力降低时可致病,称为条件性病原菌或机会性病原菌。还有少数是腐生性的,是在死物上生长繁殖产生毒素,毒素以食物等为媒介进入人和动物体而致病,如肉毒中毒等毒素性食物中毒等,称其为腐生性病原菌。 微生物学研究侧重于感染。因为感染的范围更广,发病仅仅是感染可能出现的后果之一。感染不一定都导致发病,而发病则离不开感染。如将防治传染病的重点转移到预防感染,则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第一节细菌的致病性和毒力 病原菌能否引起宿主疾病取决于它们的致病性和毒力。 一定种类的病原菌,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在特殊的宿主体内引起特定疾病的能力称为致病性(pathogenicity)。细菌的致病性是针对宿主而言,有的仅对人致病,有的则仅对某些动物

高中生物恶性肿瘤的发生与防治 练习与解析2 中图版 必修1

恶性肿瘤的发生与防治练习与解析2 1 下列细胞能无限增殖的是…………………………………………………………() A.根尖生长点的细胞B.受精卵 C.癌细胞D.高度分化的细胞 解析:考查癌细胞的特点,只有癌细胞才能无限增殖,被称为“不死的细胞”。 答案:C 2 下列各项属于化学致癌因子的是…………………………………………………() A.电离辐射 B.X射线C.紫外线 D.苯 解析:致癌剂有三种:辐射属于物理致癌因子;有机物、无机物属于化学致癌因子;病毒属于生物致癌因子。 答案:D 3 人和动物细胞的染色体上普遍存在着原癌基因,但是大多数人不患癌,而只有少数人患癌,其原因是…………………………………………………………………………()A.在正常情况下,原癌基因处于受抑制状态 B.原癌基因不能被激活 C.癌细胞是细胞畸形化造成的 D.大多数人体内有抵抗癌细胞的免疫功能 解析:了解癌症的发生机理,知道原癌基因是普遍存在的,平时处于抑制状态,只有在外界致癌因子的作用下,变为激活状态,才能产生癌症。 答案:A 4 癌细胞通常是由正常细胞的基因发生改变后形成的。癌细胞的特征包括细胞无休止和无序的分裂,并有侵袭性和转移性。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出现了许多治疗癌症的方法,主要包括手术治疗、放疗、化疗、激素治疗、基因治疗和免疫治疗等。请回答下列一组有关癌症及其治疗的问题。 (1)通常能够引起基因改变的因素有___________。 A.紫外线 B.甘油 C.肝炎病毒 D.葡萄糖 E.煤焦油及其衍生物F.尼古丁G.丙酮酸 H.核辐射 (2)上述因素使正常细胞中的___________由___________状态转变为。状态,从而导致癌变的发生。

辐射生物学效应分类和影响因素

第四节辐射生物学效应分类和影响因素 、辐射生物学效应分类 机体受辐射作用时,根据照射剂量、照射方式以及效应表现的情况,在实际工作中常将生物效应分类表述 (一)按照射方式分 1.外照射与内照射(external and internal irradiation):辐射源由体外照射人体称外照射。γ线、中子、X线等穿透力强的射线,外照射的生物学效应强。放射性物质通过各 途径进入机体,以其辐射能产生生物学效应者称内照射。内照射的作用主要发生在放射性物质通过途径和沉积部位的组织器官,但其效应可波及全身。内照射的效应以射程短、电离强的α、β射线作用主。 2.局部照射和全身照射(local and total body irradiation) 当外照射的射线照射身体某一部位,引起局部细胞的反应者称局部照射。局部照射时身体各部位的辐射敏感性依次为腹部>胸部>头部>四肢。 当全身均匀地或非均匀地受到照射而产生全身效应时称全身照射。如照射剂量较小者为小剂量效应,如照射剂量较者(>1Gy)则发展为急性放射病。大面积的胸腹部局部照射也可发生全身效应,甚至急性放射病。根据照射剂量大小和不同敏感组织的反应程度,辐射所致全身损伤分为骨髓型(bone marrow type)、肠型(gastro- intestinal type)和脑型(central nervous system type)三种类型。 (二)按照射剂量率分 1.急性效应(acute radiation effect):高剂量率照射,短时间内达到较大剂量,效应迅速表现。 2.慢性效应(chronic radiation effect):低剂量率长期照射,随着照射剂量增加,效应逐渐积累,经历较长时间表现出来。 (三)按效应出现时间分 1.早期效应(early effect):照射后立即或小时后出现的变化。

环境污染的经济学分析

环境污染的经济学分析 摘要:环境污染和保护是一个世界性的话题,本文从经济学角度结合实例对环境污染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环境污染经济学分析治理建议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也是经济系统运行的基础,生态环境问题是由于人类长期的生产和生活等社会经济行为所引起的生态环境破坏而反作用于人类社会经济生活的不良影响,其实质是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人与自然关系的失调。目前,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社会性的问题。如何解决好这一问题,关系到人类社会的生存。因此,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对促进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环境污染的经济学分析 自然环境是人类的共同财富.环境效益具有公共性。例如,一户人家在房前屋后种了许多花草.把屋子周围布置得像个花园。居住环境变得十分幽雅。但实际的得益者并不只限于这户人家.因为邻居的居住环境也得到了改进.此类行为都产生一些没有办法完全收归私有的利益。反过来说,环境被破坏带来的影响也是公共性的。例如,各工厂排放的废

水、废气,建筑工程形成的噪音与尘土飞扬等都污染或破坏了环境,这些行为对社会所造成的伤害,都没有由污染者或环境破坏者本身负担.这就是环境效益的外部不经济或负的外部性,外部性影响导致市场失灵是环境问题产生的经济根源。 1.1 外部不经济(或负的外部性) 在健全的产权体系中.市场制度通过价格机制使资源达到最优的配置。但是在产权不明晰情况下,经济活动必然产生经济的外部性。从而导致经济活动中的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或私人收益与社会收益的不一致,产生“市场失灵”。由于环境本身所固有的公共特性,其外部性表现得相当明显。环境损害行为具有很强的负外部性,譬如,对大气、河流的污染,其成本通常都是由全社会共同承担,而相应的收益却为造成破坏的市场主体所独享。由于私人成本对社会成本的偏离,私人的最优经济活动水平也必然偏离社会的最优状态,其现实表现就是污染产品生产过多导致污染超标,超过环境自净能力。假定某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排放有毒气体,对周围的群众造成危害,即具有负的外部性。那就意味着私人成本(即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各种成本)低于社会成本(即社会为企业生产所付出的代价)。 1.2 外部经济(或正的外部性) 环境保护行为具有很强的正外部性.即市场主体对环境

化学性污染和生物性污染对食品安全的影响

化学性污染 污染杂质为化学物品而造成的水体污染。化学性污染根据具体污染杂质可分为6类: (1)无机污染物质:污染水体的无机污染物质有酸、碱和一些无机盐类。酸碱污染使水体的pH值发生变化,妨碍水体自净作用,还会腐蚀船舶和水下建筑物,影响渔业。 (2)无机有毒物质:污染水体的无机有毒物质主要是重金属等有潜在长期影响的物质,主要有汞、镉、铅、砷等元素。 (3)有机有毒物质:污染水体的有机有毒物质主要是各种有机农药、多环芳烃、芳香烃等。它们大多是人工合成的物质,化学性质很稳定,很难被生物所分解。(4)需氧污染物质:生活污水和某些工业废水中所含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和酚、醇等有机物质可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进行分解。在分解过程中需要大量氧气,故称之为需氧污染物质。 (5)植物营养物质:主要是生活与工业污水中的含氮、磷等植物营养物质,以及农田排水中残余的氮和磷。 (6)油类污染物质:主要指石油对水体的污染,尤其海洋采油和油轮事故污染最甚。 生物性污染 生活污水,特别是医院污水和某些工业废水污染水体后,往往可以带入一些病原微生物。例如某些原来存在于人畜肠道中的病原细菌,如伤寒、副伤寒、霍乱细菌等都可以通过人畜粪便的污染而进入水体,随水流动而传播。一些病毒,如肝炎病毒、腺病毒等也常在污染水中发现。某些寄生虫病,如阿米巴痢疾、血吸虫病、钩端螺旋体病等也可通过水进行传播。防止病原微生物对水体的污染也是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的一大课题。 食品污染是指食品及其原料在生产和加工过程中,因农药、废水、污水各种食品添加剂及病虫害和家畜疫病所引起的污染,以及霉菌毒素引起的食品霉变,运输、包装材料中有毒物质和多氯联苯、苯并芘所造成的污染的总称。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化学物质的不断产生和应用,有害物质的种类和来源也进一步繁杂,食品污染大致可分为: (1)食品中存在的天然有害物; (2)环境污染物; (3)滥用食品添加剂; (4)食品加工、贮存、运输及烹调过程中产生物质或工具、用具中的污染物。 食品污染的种类 食品污染分为分为生物性、化学性及物理性污染三类。 生物性污染 生物性污染是指有害的病毒、细菌、真菌以及寄生虫污染食品。属于微生物食品污染

生物性有害因素的危害源与预防(通用版)

( 安全技术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生物性有害因素的危害源与预 防(通用版) Technical safety means that the pursuit of technology should also include ensuring that people make mistakes

生物性有害因素的危害源与预防(通用版) 生产原料和生产环境中存在的对职业人群健康有害的致病微生物、寄生虫、昆虫等以及所产生的生物活性物质统称为生物有害因素。例如,附着于动物皮毛上的炭疽杆菌、布氏杆菌、蜱媒森林脑炎病毒、支原体、衣原体、钩端螺旋体、滋生于霉变蔗渣和草尘上的真菌或真菌孢子类致病微生物及其毒性产物;某些动物、植物产生的刺激性、毒性或变态反应性生物活性物质,如鳞片、粉末、毛发、粪便、毒性分泌物,酶或蛋白质和花粉等。禽畜血吸虫尾蚴、钩蚴、蚕丝、蚕蛹、蚕茧、桑毛虫等,种类繁多他们对职业人群的健康损害,除引起法定职业性传染病,如炭疽、布氏杆菌病、森林脑炎外,也是构成哮喘、外源性过敏性肺泡炎和职业性皮肤病等法定职业病的致病因素之一。 一、致病微生物

(一)炭疽杆菌 炭疽是一种人畜共患的急性传染病。炭疽杆菌是炭疽病的病源菌。 1.致病性 炭疽杆菌的荚膜和毒素是炭疽杆菌的两种主要的致病物质。炭疽杆菌在动物体内有荚膜形成,荚膜能抵抗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有利于该菌在机体内的生存、繁殖和扩散。因此,有荚膜形成的其致病性较强。炭疽杆菌可产生强毒性的炭疽毒素。炭疽毒素由水肿因子、保护性抗原和致死因子三种成分组成,其中任一成分单独存在均不引起毒性反应。水肿因子和保护性抗原同时作用可产生皮肤坏死和水肿反应,保护因子和致死因子同时作用可使动物致死,只有三者同时存在方可引起典型的炭疽病。炭疽毒素主要损害微血管内皮细胞,增强血管壁的通透性,减少有效血容量和微循环灌注量,使血液的粘滞度增高,从而导致弥散性血管内凝血,造成休克。炭疽杆菌可经皮肤、呼吸道和消化道侵入机体引起炭疽病。 2.接触机会

引发心理与行为问题的生物学因素

引发心理与行为问题的生物学因素: 1、咨询或检查求助者是否有躯体疾病 2、对有躯体疾病的求助者,确定疾病与心理行为问题之间有无因果关系 3、考虑生理年龄对心理行为问题形成的影响 4、考虑性别因素对心理行为问题形成的影响 5、考虑遗传,家族病史 引发心理与行为问题的社会性因素: 1、确定相关生活事件、人际关系及所处的生存环境 2、分析所获得的资料,确定求助者的临床表现与社会生活事件的关系 3、确定社会文化(如道德、风俗、习惯等)与心理障碍发生的关系 4、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 引发心理与行为问题的心理因素: 1、从个人心理发育资料入手,查看其认知能力和成长中有无错误观念产生 2、查看求助者对现实问题有无误解或错误评价 3、分析求助者内在世界中有无新旧观念冲突或对人对事的持久偏见事例 4、寻找求助者的记忆中有无持久的负性情绪记忆 5、分析求助者的思维倾向和习惯,有无反逻辑性思维和不良的归因倾向 6、分析经验系统中存在的不利因素(老眼光) 7、分析有无深层主关因素——价值观(人生价值观)方面的问题 8、分析是否有心理发育停滞 贝克的认知曲解的几种类型 1、非黑即白的绝对性思考; 2、任意推断; 3、选择性概括; 4、过度引申; 5、过度夸大或过分缩小 6、个人化; 7、选择性消极注视; 8、情绪推理; 9、应该倾向; 10乱贴标签。 贝克歪曲认知的七种逻辑错误 1、主观推断 2、选择性概括 3、过度概括 4、夸大或缩小 5、个性化 6、贴标签和错贴标签 7、极端思维 阳性强化法的适应症: 1、认知偏差、 2、负性情绪、 3、情感障碍。 阳性强化法的操作步骤:

1、明确治疗靶目标、 2、监控靶行为、 3、设计新行为结果、 4、实施强化。 阳性强化法的基本原理:操作条件反射 1、以奖励为手段建立某种行为,以惩罚为手段消除某种行为。 2、以阳性强化为主,及时奖励正常行为,漠视淡化异常行为。 合理情绪疗法的适应症: 1、认知偏差、 2、焦虑抑郁 3、行为不良。 合理情绪疗法的理论来源: 1、艾理斯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创立的一种认知疗法。 2、认知取向治疗方法,也强调认知、情绪和行为整合。 3、合理情绪疗法接受了许多社会学习理论观点和技术,也经常使用一些行为治疗方法。 合理情绪疗法的治疗原理: (1)旨在通过纯理性分析和逻辑思辨途径,改变求助者的非理性观念,以帮助解决情绪和行为问题。 (2)核心是ABC理论:强调情绪或不良行为并非由外部诱发事件引起,而是由个体对事件评价造成。①A代表诱发事件(activating events);②B代表信念(beliefs)),即个体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及评价;③C代表继事件后,个体的情绪反应和行为结果(consequences)。 合理情绪疗法的治疗程序: (1)心理诊断阶段:咨询师根据ABC理论对求助者问题进行初步分析和诊断,找出ABC之间关系。 (2)领悟阶段:咨询师需要帮助求助者达到三种领悟:①使求助者认识到信念引起了情绪和行为后果,而不是诱发事件本身。②引发心理问题是自己认知评价,求助者应对自己情绪行为反应负责。③只有改变不合理的信念才能减轻或消除求助者目前存在的各种症状。(3)修通阶段:运用多种技术,使求助者修正或放弃原有非理性观念,代之以合理信念,使症状得以减轻或消除。①与不合理信念辩论:咨询师可用黄金规则反驳求助者对别人和周围环境绝对化要求。(最具特色最常用)②合理情绪想象技术三步骤:a使求助者在想象中进入产生过不适当的情绪反应情境之中。b帮助求助者改变不适当情绪体验,并体验到适度情绪反应。c停止想象,求助者情绪和观念积极转变,应及时给予强化。③家庭作业包括:RET自助表(Self-Help Form)和合理自我分析报告RS(Rational Self-Analysis)。(4)再教育阶段:巩固前几个阶段治疗所取得的效果。①帮助求助者进一步摆脱原有不合理信念及思维方式,使新观念得以强化;②使求助者在咨询结束后仍能应付生活中遇到问题,更好地适应现实生活。 合理情绪疗法的治疗目标:包含两层含义——(1)不完美目标:针对求助者症状改变,尽可能地减少不合理信念造成的各种症状。(具体目标)(2)完美目标:着眼更长远更深刻变化,使求助者拥有比较现实理想宽容生活哲学。(终极目标) 具体达到目标:自我关怀,自我指导,自我接纳,接受不确定性,变通性,敢于尝试,参与,宽容。 系统脱敏法 1、适应症:恐惧症、焦虑症。

影响个性形成的生物学因素

影响个性形成的生物学因素 ? 1 先天的气质 –幼儿的四种气质类型 –容易护理的40% –困难的10% –慢慢活跃起来的15% –中间型35% ?儿童最初表现出来的这些气质特点是儿童个性发展的基础,是个性塑造的起跑线。 ?正是这种差异或特点制约了父母或其他教养者与儿童相互作用的方式,也制约了父 母和教养者对儿童作用的效果。 ?气质并不直接决定幼儿个性的发展,婴儿的气质类型与他的社会环境之间的拟合性 (goodness of it ),才是真正决定儿童个性发展的因素。 ?当父母以敏感抚养方式去适应婴儿的气质特征,儿童可实现最佳的发展。 2 体貌与体格 ?体貌与体格是指一个的面部特征、身高、体重及身体的比例。 ?三种体形(谢尔登) –内胚层(胖) –中胚层(壮) –外胚层(瘦) ?因为体貌与体格会影响到他人对自己的反应,具有社会价值与意义,成为影响个性 发展的因素之一。 ?其中在儿童心目中有权威的人,如父母、老师对儿童外貌的看法将很大程度上决定 体貌与体格对个性的影响程度和方向。 3 成熟速率 ?身体成熟程度的差异会使同年龄的儿童招致不同的社会心理环境,从而影响一个人 的情绪、兴趣、能力和社会交往。 ?研究表明,身体成熟的早晚对于青少年的影响是不相同的,甚至于是完全相反的。 一般来说,早熟的男孩各晚熟的女孩在情感和社会适应上处于一个相对有利的位置。 ?体貌与社会文化价值观的匹配程度 ?青少年对自己体貌的感知会强烈地影响他们对自己身体的满意程度,并最终影响到 他们的自尊和心理幸福感。 ?体貌与同伴相符的重要性 ?研究表明,青少年在与和他们生理发展水平相当的同伴相处时感觉最舒适。 - 1 -

1.癌症自然史和生物学

第一章癌的自然病史与生物学 Glenn Liu, Ian Robins 周传农译 前言 癌症是全球最可怕的疾病之一,主要是由于许多晚期病人发生转移,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所幸的是,在最近40年来,在癌症治疗方面已经取得了不少进展。20世纪中叶以来,外科技术、放疗与化疗方面的进展,病人的生存率得到提高。不过,单就这几种治疗手段而言,现在似乎已经达到了一个台阶的平台。所以在新的世纪里,为了抗击癌症,还应该在深入认识癌症生物学和自然病史的基础上,采取新的策略如生物调节剂、免疫治疗等。 医务人员在面对肿瘤检测、预后与如何恰当和有效地治疗等问题时,往往感到难以决策。例如,我们对一位0.8 cm(T0N0M0)大小乳腺癌的病人,在手术后可能选择随访观察,而对一位原发肿瘤为6 cm(T3N0M0)大小乳腺癌的病人,采用辅助化疗。我们是在对癌症生物学的认识基础上,考虑到诸如肿瘤大小、分级、病史、间质浸润等一系列重要因素以后,才作出这种抉择的。只有认识和预测肿瘤的生物学行为,我们才能选择最为恰当的治疗。但实际上我们往往看到一个T1N0M0的肿瘤,比一个T3N0M0的肿瘤表现更差得多,说明分析预测因素是多么的复杂,多么需要深入认识肿瘤的生物学。外科、放疗与肿瘤内科医生为了开展恰当的治疗,需要很好地了解肿瘤的自然病史,而肿瘤学的社会工作者、精神病医生、护士们也需要了解肿瘤的自然病史,方能解决治疗工作中的种种难题。科研人员则为了研发新的治疗手段或开展相关的实验研究,也需要了解肿瘤的生物学。本章将介绍癌症生物学与自然病史的概要,为深入理解后续各章的知识打下基础。 癌症的自然病史 了解了癌症的自然病史,才能够深入认识癌的生物学,进而做好预防和治疗。我们在幼年直到老年人中都能见到癌症病人,但总的说来,癌症的发病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的。有估计在85岁的人群中,癌症的发病率可达到2500/10万之多。此外,有些肿瘤的发病因接触某些致癌因素如吸烟、接触化学致癌物或放射线而增高。还应该考虑到一些环境的因素,有些类型的肿瘤在不同国家的发病相差很大,如西方国家大肠癌高发、日本的胃癌高发、鼻咽癌在华南、口腔癌在印度多见;研究来自这些国家的移民的调整发病率,发现与他们的原出生国家的发病率是相近的。我们也认识到基因的重要性,某些基因的突变与癌症的发生是密切相关的。 如果说癌症与年龄、环境暴露及遗传学都有密切的关系,那么我们应该会得出两个概念:(1)癌症必定有一个很长的潜伏期;(2)癌的发生必定是一个多阶段演变的过程。也就是说,癌症的发生要经过很长的时间,一般说来,一个成年人的一个细胞,演变发展到肉眼看得见的肿瘤,平均大约需要20年。对于有些肿瘤如结肠癌、乳腺癌、宫颈癌,这个发生发展的过程的认识已经相当清楚,了解到它们先有细胞增生、然后发生化生和不典型增生的癌前病变阶段,以后才发展到原位癌,再进一步演变成为早期的浸润癌,最终发展到转移癌。认识这个发展过程对于肿瘤发现非常重要,正是在这种认识的基础上,如今我们方能开展各种肿

环境污染负外部性效应内部化方式的择优选择1

环境污染负外部性效应内部化方式的择优选择 摘要:环境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和制约当前各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本文综合一些相关文献与文章,简单统计介绍了一些环境污染外部性问题的解决 方式,并对这些方式方法进行分析比较择优,最后结合我国环境污染实际提出一些 治理建议。 关键词:环境污染外部性、命令控制方法、经济刺激方法、庇古手段、科斯手段 一、环境污染外部性内部化及大致途径 外部性指的是私人收益与社会收益、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不一致的经济现象。当个体的经济决策经过非市场的价格手段直接地或不可避免地影响了其他个体的生产函数或成本函数, 并成为后者自己所不能控制的变量时, 那么对前者来说就有了外部性。 所谓污染外部性的内部化.就是使生产者或消费者产生的外部性效应进入它们的生产和消费决策,由它们自己承担,从而解决污染外部性问题。 外部性内部化的四种主要途径:一是来自于政府的直接管制,二是基于市场的经济激励手段,三是厂商的自愿协商,四是依靠社会准则或良心效应。 直接管制是指政府以规章制度对环境污染外部性进行直接干预,包括命令和控制。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实施排污标准控制,即由政府管制部门制定并依法强制实施的某一污染源特定污染物排放的限度。 经济激励手段,是指从影响成本和收益人手,利用价格机制,采取鼓励性或限制性措施促使污染者减少甚至消除污染.从而使污染外部性内部化,以便最终解决环境污染负外部性问题的一种手段。对于污染外部性的内部化来说,经济激励手段一般可以分为三大类:价格控制、数量控制和责任制度。 自愿协商即是指在政府干预的情况下,由市场自己来解决环境污染外部性的一种完全自由化的市场方法。 社会准则就是一种不依赖于政府和市场,而是依赖于社会机制的道德教育,对市场活动的参与者尤其是环境污染者进行制约,运用这种思想教育的方式来解决外部性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国民文化和素质,在一定程度上有其作用。 二、环境污染外部性内部化的两种具体方法的对比择优 上述几种环境污染内部化途径在具体实施中往往被被分为两种具体方法:命令控制方法和经济刺激方法。 (一)命令控制方法:指有关行政当局根据相关法律、规章条例和标准等,直接规定活动者产生环境污染负外部性效应的允许数量及其方式,即运用行政和法律手段,直接作用于环境污染对象并强制其执行环境标准的方法手段。它可以分为直接管制和间接管制两种,前者是直接对污染物排放进行规定,而后者一般是通过对生产投入或消费的前端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污染物数量进行规定,最终达到控制污染物排放解决污染的负外部性问题的目的。 (二)经济刺激方法:指利用经济手段,间接作用于政策对象,刺激其改变行为的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