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基础工程质量控制管理

地基基础工程质量控制管理
地基基础工程质量控制管理

地基基础工程质量控制管理

一、基本流程

基坑开挖

降水工程钢筋安装模板工程砼浇筑土方回填

桩基施工垫层承台施工

二、关键分项工程质量管理

(一)土方开挖

1、质量控制要点

1)施工现场勘察测量、定位放线、地下隐蔽物探查,

2)确定边坡放坡尺寸及防护方案,

3)确定降水和排水方案

4)严格控制开挖标高、防止超挖和挖深不足

2、现场检查内容

1)复验开挖标高和平面尺寸,

2)检查边坡放坡是否符合设计及施工方案要求,

3)有降水和排水要求开挖现场,降水和排水措施是否得当,

4)基槽土质是否满足基础设计要求

5)地质报告、土壤氡气浓度、基槽验线和地基验槽、施工组

织设计和施工方案等技术文件是否齐全,,

(二)、土方回填

1 、质量控制要点

1)清除基底杂物和淤泥, 排净积水

2)复验基底标高,做好隐蔽记录,

3)审核回填方案,

2 、现场检查内容

1)回填土质是否符合设计或施工方案要求

2)回填土分层厚度及含水率是否符合要求

3)不同部位回填方法及防护措施和使用机具是否按施工方案

要求实施

4)夯实碾压是否达到标准、回填土表层是否平整及坡向坡度

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三)、灌注桩基础

1 质量控制要点

1)桩孔径尺寸≥800㎜,护壁厚度≥100㎜

2)成桩长度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

3)桩底地基土性满足设计要求

4)钢筋及混凝土规格、强度满足设计强度要求

5)钢筋笼安装竖向和平面轴线位置满足规范允许尺寸偏差

2 现场检查内容

1)复验桩位和数量,

2)测量孔深及基底土性检验,

3)检验桩垂直度、桩经和混凝土强度,

4)相关单桩承载力实验、桩身完整性检测、混凝土强度检测

报告是否齐全,

(四)、地下防水工程

A、砼防水

1.质量控制要点

1)防水混凝土塌落度应控制在120±20㎜

2)混凝土浇筑应连续浇筑,机械振捣。振捣时间10-30s为

宜,不应漏振、过振和欠振,最大间隔时间≤1.5h

3)初凝后混凝土养护时间≥14d,内部外部温差小于25℃,

4)混凝土表面应平整、无露筋、蜂窝等缺陷,预埋件位置准

确,

5)冬季施工混凝土入模应不低于5℃,混凝土初凝前应防止遭

受雨淋和踩踏。

2.现场检查内容

1)防水混凝土原材料外加剂配合比及预埋件等是否符合设计

要求,

2)混凝土运输时间、出罐时间、浇筑接茬时间是否超出混凝

土初凝时间,

3)混凝土抗渗、抗压、同条件及等效试块是否按规范要求留

置,

4)混凝土施工缝变形缝、止水带、穿墙管、穿墙螺栓设置是

否符合设计要求。

5)相关原材料检测检验资料是否齐全,

B、卷材防水层

1.质量控制要点

1)卷材防水基层应平整牢固、清洁干燥,基层含水率小于9%

2)基层阴阳角处应抹成圆弧形或45度折角,

3)卷材铺贴数序在做完附加层后,应先平面后立面。立面铺

贴时先转角后大面。卷材搭接长度大于100㎜,

4)注意环境条件,大风天和室外温度低于5℃时不宜铺贴。

5)平面和立面转角处,接缝应留在平面上,距立面不小于600

㎜,

2.现场检查内容

1)卷材出场合格证,质量检验报告,

2)基层表面平整洁净、无起砂和脱皮,基层阴阳角是否处理

成圆弧形,

3)留缝位置及搭接长度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4)基层处理剂涂刷是否均匀,

5)卷材接头是否粘结牢固,封口严密,无皱折翘边,无气泡,

C、水泥砂浆防水层

1.质量控制要点

1)使用水泥品种应符合设计要求,强度不低于32.5级,宜使

用中砂,含泥量小于1%,外加剂的技术性能应符合国家

标准。

2)防水砂浆施工前基层混凝土和砌筑砂浆强度应不低于设计

强度80%,

3)基层表面空洞、缝隙应使用同型号砂浆填平,预埋件、穿

墙管、凹槽应先嵌填密封材料,

4)防水砂浆宜分层铺抹或喷射,各层应结合紧密连续施工。

如需留槎应距阴阳角200㎜以外留阶梯坡形槎。

5)防水砂浆终凝后应及时进行养护,养护时间不低于14天。

2.现场检查内容

1)水泥品种和强度等级,砂含泥量,拌合用水水质,

2)外加剂技术性能指标,

3)防水砂浆配比报告单,

4)基层是否平整洁净,预留预埋件周边是否按规定进行处理,

5)留槎接槎位置是否正确,分层铺抹厚度是否符合要求,

6)养护和防护措施是否到位。

D、涂膜防水层

1.质量控制要点

1)基层必须干净、无浮浆、无渗水,

2)防水涂料应具有良好的耐久性、耐水性、耐腐蚀和耐菌性

3)涂刷前应对阴阳角预埋件穿墙管等部位进行密封和加强处

4)涂刷应分层进行,上下层涂刷方向成90度垂直方向,同

层接槎宽度300-500㎜,

5)使用有机防水涂料,施工完后应及进行保护,

2.现场检查内容

1)防水基层是否进行处理,表面满足干净、无浮浆、无水珠

要求。

2)预留预埋部位、穿墙管周边是否进行密封和加强处理,阴

阳角部位是否做成弧形,

3)涂刷时是否均匀、密致,上下涂层是否垂直方向涂刷施工,

4)防水涂料技术性能指标是否符合设计标准,

E、细部防水处理

细部构造做法是指防水混凝土结构中变形缝施工缝后浇带穿墙管预埋件等构造部位。

1.变形缝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1)变形缝设置中埋式止水带时,混凝土浇筑前应校正止水带

位置,其中心线应和变形缝中心线重合,止水带不得穿孔

和使用铁钉固定。

2)止水带接缝要平整牢固,不得有裂缝和脱胶现象,

3)混凝土浇筑时,止水带两侧混凝土要下料均匀,振捣密实,

先进行一侧混凝土施工时,其端板要支撑牢固,严防漏浆。

4)嵌缝材料嵌填施工时,混凝土表面要保证平整且嵌填密实,

粘结牢固。

2.施工缝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1)水平施工缝施工时,表面浮浆杂物应清理干净,剔除松动

石子。

2)竖向施工缝施工时,要清除浮浆,露出石子,用水泥浆或

界面剂进行表面处理后再浇筑混凝土。

3)采用橡胶止水条时,要确保止水条牢固安装在施工缝预留

槽内。

4)采用钢板带和橡胶止水带时,要保证止水带位置准确、固

定牢固。

3.后浇带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1)后浇带施工应按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时,后浇带应在两

侧混凝土期龄达到42d后施工。

2)浇筑前,应清除后浇带内杂物,扶正钢筋和止水带。

3)浇筑混凝土要振捣密实,不能漏振。且应采用补偿收缩混

凝土,其强度等级不低于两侧混凝土。

4)浇筑后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得少于28d。

三、质量通病控制标准

1.施工前,应编制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并按规定程

序审批。

2.施工机械必须鉴定合格,计量设备应经计量标定且能保

证正常工作,主要工种施工人员应持证上岗。

3.施工中采用的钢材、水泥、砂子、外加剂、预制构件等

材料应有出厂合格证,进场要进行外观等检查,需要进

场检验的应按规定抽样检测,不符合要求的不得使用。

4.采用桩基和地基处理的,若缺乏地区经验时,必须在开

工前进行施工工艺试验。设计等级为甲、乙级的建筑物,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Ra或地基处理后承载力特征值fspk应按规范根据静载荷试验确定。试验数量不少于总桩数的1%且不少于3根(处)。

5.桩基(地基处理)工程施工,应保证有效桩长和进入持力

层深度。当以桩长控制时,应有计量措施保证;当以持力层控制时,预制桩、沉管灌注桩等应严格控制压力值(电流值、锤击数),来确保进入持力层和进入持力层深度,钻孔(人工挖孔)灌注桩应对持力层岩(土)性质进行鉴别验收,在清孔,孔底沉渣(虚土)厚度满足设计要求后,及时封底和浇筑混凝土。

6.桩基(地基处理)施工后,应有一定的休止期,挤土时砂

土、粘性土、饱和软土分别不少于14d、21d、28d,保证桩身强度和周边土体的超孔隙水压力的消散和被扰动土体强度的恢复。

7.桩基(地基处理)工程验收前,按规范和相关文件规定进

行桩身质量(地基强度)、承载力检验。检验结果不符合要求的,在扩大检测和分析原因后,由设计单位核算出具处理方案进行加固处理。

地基与基础分部工程质量控制要点

一、地基基础工程质量检查要点 (一)目的 确保地基、基础、支护工程质量得到有效控制。 (二)范围 适用于云南俊发房地产有限责任公司开发的建筑工程地基和基础分部工程。 (三)职责 地基基础分部工程验收由监理公司组织,项目工程部参与。 (四)内容 1、检查依据 1.1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1.2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1.3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 1.4 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 1.5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1.6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1.7 高层建筑箱形与筏形基础技术规范JGJ6-99 1.8 湿险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 1.9 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基坑工程安全技术规程JGJ167-2009 1.10 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GJ112-87 1.11 既有建筑地基基础加固技术规范JGJ123-2000 1.12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CB50108-2008 1.13 人民防空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34-2004 1.14 地区标准、规定和条例 1.15 施工图纸、资料 2、检查内容 2.1现场质保体系检查 (1)地基处理、桩基施工等单位的专用资质情况。 (2)水泥浆液流量计的计量标定情况。

(3)见证取样制度执行情况。 (4)各种建筑材料的存放条件。 (5)护坡、桩基施工单位的资质条件和各专业技术人员上岗证。 (6)测量仪器、计量器具及沉桩机械的定期鉴定情况。 (7)标准试块的养护条件。 (8)周边建筑物、构筑物及地下管线的防护措施。 2.2设计文件、施工方案检查 (1)详细查看设计图纸说明、图纸会审资料和施工组织设计,明确地基加固范围、加固方法、支护方案、检验要求及施工顺序和要求等。 (2)明确采用桩基类型、数量、单桩设计容许承载力、设计桩长、桩径、桩混凝土强度等级、桩顶标高、接桩形式、停锤控制标准、试桩要求、桩位偏差要求、桩的检测要求等。 2.3 质保资料检查 (1)各种材料的出厂合格证、准用证和进场检验报告;钢筋、水泥、砂石等原材料质量证明书、复试报告及准用证;预制桩出厂合格证;商品混凝土质量保证书和准用证。 (2)混凝土、水泥土试块的强度测试报告。 (3)单桩或复合地基载荷试验报告及其他地基质量检验报告。桩基轴线及样桩放线定位及复核测量记录。 (4)打(压)桩施工记录、灌注桩成桩施工记录。 (5)桩基隐蔽验收记录(包括预制桩接桩、灌注桩成孔、清孔、钢筋笼制作、吊放、混凝土灌注等)。 (6)灌注桩混凝土试块报告及评定结果。 (7)单桩静载和动力测试报告。 (8)桩位轴线偏差和标高验收记录。 (9)桩基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资料。 (10)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11)桩位竣工图和竣工验收资料。 2.4 现场实物检查

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管理措施

南京华侨城水、陆公园大型文化娱乐旅游综合工程项目 工 程 质 量 控 制 占 八 、、 预 防 措 施 编制单位:正太集团有限公司 编制人:王根明

工程质量控制点及预防措施 A、结构工程质量控制点: A.1 土方开挖工程 1?【控制点】 (1) 基底超挖。 (2) 基底未保护。 (3) 施工顺序不合理。 (4) 开挖尺寸不足,边坡过陡。 2.【预防措施】 (1) 根据结构基础图绘制基坑开挖基底标咼图,经审核无误方可使用。 土方开挖过程中,特别是临近基底时,派专业测量人员控制开挖标咼。 (2) 基坑开挖后尽量减少对基土的扰动,如基础不能及时施 工时,应预留30cm土层不挖,待基础施工时再开挖。 (3) 开挖时应严格按施工方案规定的顺序进行,先从低处开挖,分层分段,依次进行,形成一定坡度,以利排水。 (4) 基底的开挖宽度和坡度,除考虑结构尺寸外,应根据施工实际要求增加工作面宽度。 A.2地下防水

1?【控制点】 (1) 材料选择。 (2) 空鼓。 (3) 渗漏。 2.【预防措施】 (1) 多方案、多材料的比较,选择一种价格合理,最适合现场实际情况使用的防水材料。 (2) 施工时要严格控制基层含水率;卷材铺贴时,要将空气排除彻底,接缝处应认真操作,使其粘结牢固。 对阴阳角、管根等特殊部位,在防水施工前,应做增强处理,可根据具体部位采取有效措施。 (3) 卷材末端的收头处理,必须用嵌缝膏或其他密封材料封闭;防 水层施工完成后,要做好成品保护,并及时按设计要求做保护 层。 A.3回填土工程 1?【控制点】 (1) 未按要求测定土的干密度。 (2) 回填土下沉。 (3) 回填土夯压不密实。 (4) 管道下部夯填不实。 2.【预防措施】 (1) 回填土每层都应测定夯实后的干土密度,检验其密实度,符合

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控制要点及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控制要点及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一、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1、预制构件进场检验 1.1预制构件进场时应全数检查外观质量,不得有严重缺陷,且不应有一般缺陷。 结构外观质量缺陷 1.2预制构件的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应符合下表要求,应全数检查,预制构件有粗糙面时,粗糙面相关的尺寸允许偏差可适当放松。

预制构件尺寸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

注:1l为构件最长边的长度(mm); 2检查中心线、螺栓和孔道位置时,应沿纵横两个方向量测,并取其中偏差较大值。 1.3预制构件进场检查合格后应构件上进行合格标识。 2、吊装精度控制与校核 2.1吊装质量的控制重点在于施工测量的精度控制方面。为达到构件整体拼装的严密性,避免因累计误差超过允许偏差值而使后续构件无法正常吊装就位等问题的出现,吊装前须对所有吊装控制线进行认真的复检,构件安装就位后须由项目部质检员会同监理工程师验收构件的安装精度。安装精度经验收签字通过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2.2轴线、柱、墙定位边线及200mm或300mm控制线、结构1m线、建筑1m线、支撑定位点在放线完成后及时进行标识。现场吊装完成后及时依据下表结合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下发的《工程实体质量实测实量标准》进行检查,标识完整,实测上墙。 装配式结构构件位置和尺寸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

3、墙板吊装施工 3.1吊装前对外墙分割线进行统筹分割,尽量将现浇结构的施工误差进行平差,防止预制构件因误差累积而无法进行。 3.2吊装应依次铺开,不宜间隔吊装。 3.3吊装前,在楼面板上根据定位轴线放出预制墙体定位边线及200mm控制线,检查竖向连接钢筋,针对偏位钢筋用钢套管进行矫正。 3.4吊装就位后应用靠尺核准墙体垂直度,调整斜向支撑,固定斜向支撑,最后才可摘钩。 4、套筒灌浆施工 4.1拌制专用灌浆料应进行浆料流动性检测,留置试块,然后才可以进行灌浆。 4.2一个阶段灌浆作业结束后,应立即清洗灌浆泵。 4.3灌浆泵内残留的灌浆料浆液如已超过30分钟(自制浆加水开始计算),不得继续使用,应废弃。 4.4在预制墙板灌浆施工之前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通过培训增强操作人员对灌浆质量重要性的意识,明确该操作行为的一次

工程质量控制管理细则

a 工程质量控制管理细则 1.目的 为了加强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管理,规范工作流程,有效控制工程质量,确保项目质量目标顺利实现,使项目的工程质量符合设计图纸、国家有关规范、技术标准及达到合同要求。 2.术语和定义 2.1.项目工程质量控制:是指工程部以合同规定及以国家标准、规范为依据,进行的监督与管理活动。 2.2.工程质量:反映建筑工程满足相关标准规定或合同约定的要求,包括其在安全、使用功能及其在耐久性能、环境保护等所有明显和隐含能力的特性总和。 2.3.验收:建筑工程在施工单位自行检查评定的基础上,参与建设活动的有关单位共同对检验批、分项、分部、单位工程的质量进行抽样复验,根据相关标准以书面形式对工程质量达到合格与否做出确认。 2.4.设计变更:指对原设计图纸内容的所有更改、变动。 3.工程部职责 3.1.熟悉施工承包合同、设计文件、招投标文件,督促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按施工承包合同、设计文件、招投标文件组织施工。 3.2负责对工程质量进行日常巡检,参与公司每月组织的工程质量检查,每月组织施工单位及监理单位进行质量自查。负责质量问题的整改。 3.3.负责关键部位、关键工序、重要构件以及前道工序施工完成后难以检查的项目(工序)的旁站,参与隐蔽工程验收。 3.4.负责组织对《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技术方案进行审核;负责督促施工承包单位按施工组织设计和有关标准,规范施工。

4.工作程序 4.1.图纸会审阶段 4.1.1..施工图审查后,项目开工前,工程部部组织设计单位、施工承包单位、监理单位进行施工图设计交底和会审,并形成图纸会审纪要,纪要送与会人员,并由设计单位进行设计变更。 4.2.施工前阶段 4.2.1.工程部应组织相关人员对《施工组织设计》进行评审,重点审查其质量保证体系、质量保证措施、主要施工方案选择的合理性和有效性,监理单位对符合要求的《施工组织设计》进行审批,并按审批后的《施工组织设计》组织对施工承包单位进行技术交底工作。 4.2.2.工程部部必须督促监理单位要求施工承包单位在组织材料设备进场前,严格按照合同的规定并依照样板采购,在进场前提前通知监理单位及工程部,监理单位接到通知后必须对照封样或招投标文件或合同验收并有验收记录。 4.2.3.工程部应组织规划测量单位、监理单位、施工承包单位共同进行施工场地移交及坐标、高程点的测量与移交,并应形成移交记录。 4.3.施工阶段 4.3.1.在施工过程中,监理工程师跟踪监控施工承包单位的工序作业过程,一般工序采用巡视、平行检验方式,重要部位、关键工序(坐标及高程、基础、主体结构、防水、土方回填等)采用旁站监理方式,发现承包单位的错误做法、不当操作或缺陷,及时责令施工承包单位纠正。 4.3.2.工程部各专业工程师要参与监理工程师的日常巡视工作,确保及时掌握现场的质量情况,并将巡视结果纪录在《建设日记》中。 4.3.2.监理工程师负责进行隐蔽工程验收,各专业检查确认后方可同意隐蔽:安装各专业预留预埋必须进行全面检查,关注诸如漏水、漏电等隐患,在

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质量控制要点刘会明

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质量控制要点刘会明 发表时间:2018-06-20T10:37:44.997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4期作者:刘会明 [导读] 随着人口不断增多,人们对房屋的需求量越来越高,因此房屋建筑工程开始受到社会的关注。 刘会明 深圳市孺子牛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518000 摘要:随着人口不断增多,人们对房屋的需求量越来越高,因此房屋建筑工程开始受到社会的关注。房屋建筑属于民生工程,对国民经济也有着重要影响。建筑工程会使用到大量的施工技术,但是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存在一些技术问题影响工程质量。地基需要承载房屋等建筑物和建筑物内部物体的全部重量,是保证整个建筑质量和安全性的基础,只有在地基施工过程中严格采用合适的地基施工技术对地基进行改良,确保地基的施工质量,才能保证房屋建筑的施工进度,提高房屋的安全性和质量。本文结合多年的工作实践就地基施工中常出现的质量问题的控制措施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建筑施工;地基;质量控制 1前言 地基的质量对于整个建筑的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若没有一个稳固的地基基础,会给整个建筑留下很大安全隐患,甚至会影响建筑的使用寿命。为了保障建筑地基基础施工的质量,需要综合考虑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材料、结构及机具设备等各方面的内容。综合考虑,选用合理的施工方法,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按施工验收规范和操作规范的要求严格认真进行施工,确保工程质量。 2基槽开挖与检验 2.1基槽开挖。在平整完的场地上根据图纸放好线后,就可以进行基槽开挖。目前,为了加快工程进度,一般都采用机械开挖,人工整边、局部挖土。开挖中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运走杂土,可用土在附近堆放,以便回填使用。基槽开挖接近底时,要及时测量槽底标高,在达到设计基底标高后,应及早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避免基槽暴露时间过长和雨水浸泡,以免降低承载能力。 2.2基槽检验。基槽挖好后,需要检查基槽的平面尺寸及标高是否符合图纸设计要求,地基验槽是保证基础施工质量的重要举措。同时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观察检验:验槽的重点应选择在墙角、承重墙下、柱基或其他受力的部位。检查槽底是否挖到土,是否需要下挖或处理。检查槽底土的坚硬程度是否一样,土的颜色是否均匀一致,或有局部过硬或过软的地方。检查槽底土层有没有局部含水量异常现象,是否出现“橡皮土”现象。根据槽壁土层分布情况和走向,判断槽底是否已挖到设计要求的土层。 2.3基槽的钎探。基槽挖好后,根据图纸要求和布置进行钎探。判断下部是否与表面土质不同,是否均匀,有无软弱土层和人工活动遗迹,并详细记录墓坑、古井、管网、人工构筑物的具体位置,以便分析处理。 3地基局部处理与加固 对探明局部异常的地基,应探明原因和范围,进行加固处理。如处理不当,则可能导致住宅产生不均匀沉降,造成上部结构的开裂。具体方法可根据地基情况、现场施工条件来确定。 3.1松土坑的处理。当基槽中有松软土、淤泥等类土时,应全部挖除,直至挖到老土为止,然后采用与坑底的天然土压缩性相近的土料回填。如地下水位较高,或坑内有积水难以夯实时,可在防潮层下设置钢筋砖圈梁或混凝土圈梁,以防止产生不均匀沉降。 3.2砖井或土井的处理。在基槽中如发现砖井或土井,应采用与井底天然土压缩性相近的土料回填,如井内已填好土,且较为密实,则需要将井的砖圈拆除至槽底1.0m以下,并用3:7灰土分层夯实至槽底。如井的直径大于1.5m时,则需要考虑加强上部结构的强度。 3.3局部范围的硬土处理。在基槽中,如发现有过硬的土质或硬物,例如有旧墙基、大树根时,都要进行挖除,并采用上述两种方法予以处理,防止产生不均匀沉降。 3.4“橡皮土”的处理。“橡皮土”是施工中经常出现的现象,人踩在地基上有一种柔软颤动的感觉。用夯实机具夯打,不仅夯不实,而且越夯越柔软。这是因为粘性土中含水量过大,且趋于饱和的原故。发现这种情况后,应全部挖除,用积配砂石回填夯实。 3.5地基加固方法。地基加固方法很多,可根据工程特点、土质情况、施工设备来进行确定。最常用的方法是灰土垫层和天然积配砂石垫层两种:(1)灰土垫层是用石灰和粘土按2:8或3:7的体积比拌和均匀,分层铺在基槽内夯实而成。灰土垫层具有操作方便,施工速度快,机构简单,取材容易且费用低等优点。一般适用于加固深0.3~2.0m的各种地基,如对软弱土、湿陷性黄土、老杂填土等地基的换土处理。其强度随着时间而增长,并且具有一定的平衡性和不渗透性,但灰土的抗冻性能较差,应用于冰冻线以下。(2)天然积配砂石垫层是用河道的河卵砂石分层铺设碾压而成。主要用于基础挖深较深,且地基水位较高,开挖后积水较多难以夯实的地基处理。适宜大开挖和机械作业,施工中,首先铺垫较大的片石,然后在分层铺设积配砂石碾压。 4基础施工中的质量问题及控制措施 基础施工中,较常出现的质量问题有:基础轴线位移、基础标高误差和基础防潮层失效。这些质量问题直接影响上部结构质量和使用要求。 4.1基础轴线位移的原因及控制措施 基础轴线位移是指基础由大放脚砌至室内标高(±0.00)处,其轴线与上部墙体轴线发生错位。基础的轴线位移多发生在建筑工程的内横墙,这将使上部墙体和基础产生偏心压,影响整体结构的受力性能。 4.1.1轴线位移原因。由于大放脚收分寸掌握不准确,砌至大放脚顶处时,已产生偏差,再砌基础直墙部位就容易发生轴线位移。施工中,横墙基础轴线,一般应在槽边打中心柱,部分施工员在实际放线时仅在山墙处有控制桩,横墙轴线由山墙一端排尺控制。由于基础一般是先砌外纵墙和山墙部位,待砌横墙基础时,基础槽中线被封在纵墙基础外侧,无法吊线找中,轴线容易产生更大偏差,有的槽边控制桩保护不好,被施工人员或车辆碰撞发生移位,产生轴线位移。 4.1.2控制措施。定位放线时,外墙角处必须设置龙门板,并有相应的保护措施,防止槽边堆土和进行其他作业时碰撞而发生移动。龙门板下设永久性中心桩(打入与地面齐平,四周用砼封固),龙门板拉通线时,应先与中心桩核对。横墙轴线不宜采用基槽内排尺法控

工程项目管理中的质量控制五要素

工程项目管理中的质量控制五要素 摘要:工程项目管理中的质量控制主要表现为施工组织和施工现场的质量控制,控制的内容包括工艺质量控制和产品质量控制。影响质量控制的因素主要有“人、材料、机械、方法和环境”等五大方面。 一、人的因素 网易人的因素主要指领导者的素质,操作人员的理论、技术水平,生理缺陷,粗心大意,违纪违章等。施工时首先要考虑到对人的因素的控制,因为人是施工过程的主体,工程质量的形成受到所有参加工程项目施工的工程技术干部、操作人员、服务人员共同作用,他们是形成工程质量的主要因素。首先,应提高他们的质量意识。施工人员应当树中五大观念即质量第一的观念、预控为主的观念、为用户服务的观念、用数据说话的观念以及社会效益、企业效益(质量、成本、工期相结合)综合效益观念。其次,是人的素质。领导层、技术人员素质高。决策能力就强,就有较强的质量规划、目标管理、施工组织和技术指导、质量检查的能力;管理制度完善,技术措施得力,工程质量就高。操作人员应有精湛的技术技能、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严格执行质量标准和操作规程的法制观念;服务人员应做好技术和生活服务,以出色的工作质量,间接地保征工程质量。提高人的素质,可以依靠质量教育、精神和物质激励的有机结合,也可以靠培训和优选,进行岗位技术练兵。 二、材料因素 材料(包括原材料、成品、半成品、构配件)是工程施工的物质条件,材料质量是工程质量的基础,材料质量不符合要求,工程质量也就不可能符合标准。所以加强材料的质量控制,是提高工程质量的重要保证。影响材料质量的因素主要是材料的成份、物理性能、化学性能等、材料控制的要点有: 1)优选采购人员,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和质量鉴定水平、挑选那些有一定专业知识。忠于事业的人担任该项工作。 2)掌握材料信息,优选供货厂家。 3)合理组织材料供应,确保止常施工。 4)加强材料的检查验收,严把质量关。 5)抓好材料的现场管理,并做好合理使用。 6)搞好材料的试验、检验工作。

装配式建筑设计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装配式建筑设计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装配式建筑是指把传统建造方式中的大量现场作业工作转移到工厂进行,在工厂加工制作好建筑用构件和配件(如楼板、墙板、楼梯、阳台等),运输到建筑施工现场,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在现场装配安装而成的建筑。 装配式建筑特点 1. 大量的建筑部品由车间生产加工完成,构件种类主要有:外墙板,内墙板,叠合板,阳台,空调板,楼梯,预制梁,预制柱等。 2. 现场大量的装配作业,比原始现浇作业大大减少。 3. 采用建筑、装修一体化设计、施工,理想状态是装修可随主体施工同步进行。 4. 设计的标准化和管理的信息化,构件越标准,生产效率越高,相应的构件成本就会下降,配合工厂的数字化管理,整个装配式建筑的性价比会越来越高。

5. 符合绿色建筑的要求。 6.节能环保。 装配式建筑设计施工要点 做好深化设计 1.掌握深化设计要点 (1)预制构件制作详图应综合设计各专业和生产、施工的预留埋设要求绘制。当发现详图中有冲突时,应及时指出需要改进之处,以便预制构件设计方能及时修改。 (2)核查预制构件详图,确保满足规范要求,确保符合安装需求。施工方应了解装配式相关国标、规范,在深化设计时检查预制构件制作详图的内容和深度等要素是否满足预制构件制作、工程量统计的需求和安装施工要求。 2.完成深化设计内容 (1)外墙装饰饰面做法。外墙装饰饰面在进行深化设计时,应注意面砖、装饰混凝土、石材等排版详图,注意材料种类与用量应满足设计需求,同时石材采购应满足骨料强度和饰面美观的要求。 (2)外墙节能保温构造。保温构造应满足建筑功能要求,注意保温材料选型及连接件选型,确保布置详图准确无误。同时应验算设计性能,完成设计计算验证过程。 预制构件生产 (1)生产计划。施工方应根据图纸需求,及时参与预制构件生产计划的设计与调整,确保构件生产制作稳步运行。

基础工程质量控制要点

第章基础工程质量控制要点 第一节基坑支护工程质量控制要点 基坑工程的质量控制是工程施工中的重要一环,它直接影响到整个基础工程部分的安全、质量和工期,不控制好基坑工程的施工质量,可能带来的是整个工程的长时间停工甚至推倒重来。而基坑工程的施工现场条件复杂,工序繁多,工艺要求高。基坑的质量主要取决于勘察、设计、施工等诸多方面。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的是否详细准确、设计取值是否合理以及施工中的材料、工艺、设备等等都是影响基坑工程质量的因素,稍有不慎,便会造成质量问题或事故。若处理不及或不当,就会给工程留下隐患。所以,对质量问题(或事故)的分析与处理是否正确得当,通常都会影响到建筑物的安全使用、工程造价以及工期。为了防止类似的问题发生,能否在基坑工程施工中对质量问题及隐患进行正确的分析与妥善的处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1 基坑支护施工的关键工种 基坑支护施工的关键工种主要包括止水搅拌桩施工、止水旋喷桩施工、预制混凝土桩(钢桩)施工、混凝土灌注桩施工、土钉施工、预应力锚杆锚索施工、混凝土梁、板施工等。由于在现代工程中,基坑工程常处在密集的建筑物、道路桥梁、地下管线、地铁隧道或人防工程的附近,其技术复杂性要远远超过永久性的基础结构或上部结构,一旦出现技术上的问题,不但会危及到基坑本身的安全,而且还会殃及到附近的建筑物、道路桥梁和各种地下设施,进而带来巨大损失。而上述的关键工种在基坑支护施工的受力结构均起着重要作用,必须严格控制其施工质量。

2 基坑支护关键工种施工的具体控制要点 2 . 1 基坑止水帷幕 基坑止水帷幕具有整体密闭性、连续性的特点,是确保整个基坑内的地下水与外部地下水隔绝的一道帷幕。其施工质量控制要点主要是在于保证止水桩的有效桩长、桩径、桩间距、垂直度、水灰比和水泥掺入量。 其具体控制方法如下: 止水搅拌桩桩长可通过读刻度盘或量测搅拌钻杆来控制,同时应认真参考地质资料,一般止水桩要求穿过砂层进入不(微)透水层如淤泥、粘土层等,如发现某区段设计桩长不能达到以上要求时,应及时联系设计单位协商解决;桩径可通过量测钻头大小来控制;桩的间距可通过实际测量两条桩的中心距离或测量某一区段总距离再除以(总桩数-1)的方法控制;桩身垂直度偏差应控制在1%以内,可通过吊线法检查控制,如从钻杆5米高处吊线至机底,线与钻杆的距离应小于50mm。水灰比一般为0.5(具体根据不同设计图纸确定),采用测量搅拌桶的体积来测量水的重量的方法,水泥的重量采用包数控制;水泥掺入量则是根据施工速度和喷浆量来控制,具体通过试桩时每桶浆施工的进尺来反算验证并及时调整,以达到设计要求的标准。 止水旋喷桩的各种参数控制基本同搅拌桩,需要注意的是,旋喷桩的桩径是通过高压浆喷射形成,故其桩径的控制不是钻头部分,而是高压注浆泵的压力控制,必须确保足够的喷浆压力才行保证足够的桩身直径。 2 . 2 支护桩 无论是预制桩还是灌注桩,其作用和受力原理都是类似的,主要是提供刚

工程质量控制管理程序

1目的 1.1规范项目管理过程中影响工程质量的关键动作,实现质量管理目标。 2适用范围 2.1适用于本公司开发的所有项目。 3术语和定义 4职责 4.1工程管理中心 4.1.1负责项目质量控制,实现质量管理目标; 4.1.2负责制定工程管理技术标准并推行; 4.1.3审核工程管理策划; 4.1.4参与强制审图及会审交底; 4.1.5参与施工专项方案审核/审批; 4.1.6参与工序样板验收; 4.1.7组织开展工程巡查和质量评估、实测实量; 4.1.8参与工程验收; 4.1.9协助开展工程质量事故处理; 4.1.10适时进行工程拉闸; 4.1.11负责提供工程技术支持。 4.2项目部 4.2.1负责项目质量管理,实现质量管理目标。 4.2.2负责项目施工过程中工程质量控制,包括但不限于:组织工程管理策划;组织施工 图审图及会审交底;材料设备封样;参与合同交底;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报审或报 备;组织工序样板验收;组织材料设备验收;组织各项工程验收;组织施工界面移 交;配合开展工程巡查和质量评估、实测实量;适时进行工程拉闸等。 4.3采购管理部 4.3.1组织实施工程采购; 4.3.2负责进行合同交底; 4.3.3负责抽查部分材料设备验收; 4.3.4参与供方履约过程中重大质量问题的协调工作。 4.4设计管理中心 4.4.1及时提供项目开发过程中所需的设计图纸,参与图纸审核及交底; 4.4.2参与材料设备封样; 4.4.3参与部分工序验收。

5工作程序 5.1强制审图 5.1.1施工图设计期间,项目部组织采购、工程、成本、营销、客服、物业等专业人员对 图纸进行联合审查。具体参照【关于实行强制审图的通知】和【设计图纸评审作业 指引】。 5.1.2设计负责按计划提供施工图纸,项目部织按图施工。 5.1.3对于需要深化设计的施工图纸(如:铝合金门窗、幕墙、大型基坑支护、智能化、 钢结构(栏杆、雨篷、庭院门、保温等),由专业施工单位或专业设计单位负责图纸 深化,并由项目部组织相关单位、部门进行图纸会审、交底。 5.2材料封样 5.2.1采购负责对甲供材料设备进行封样并移交项目部; 5.2.2项目部建立现场材料设备样板库,对所有甲供、甲指乙供及主要乙供材料进行封样 保管; 5.2.3需封样的主要乙供材料由总承包在【施工组织总设计】中列明清单并提供材料样板, 并由项目部审核并进行材料封样。 5.2.4以上封样形成【材料设备封样清单】。 5.3合同交底 5.3.1采购管理部负责总包、装修总包、监理、景观、门窗、基础、消防、机电及合同金 额超过1000万以上的合同向项目部进行交底,具体参见【工程合同管理程序】。 5.4专项方案报备 5.4.1专项方案按照下表进行报备:

建筑地基基础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 冯海东

建筑地基基础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冯海东 发表时间:2017-08-11T16:11:57.147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12期作者:冯海东 [导读] 摘要: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地基基础施工被视作难度较大的一个环节。 绍兴市城建监理有限公司浙江绍兴 312000 摘要: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地基基础施工被视作难度较大的一个环节。地基基础施工效果直接表现于房屋结构的稳定性,与上层建筑施工的安全性和质量优劣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直接影响着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更是决定着工程整体的施工效益。人们在利用现代地基基础施工技术时要灵活调整,使之能够满足现代建筑施工的要求。本文主要针对建筑地基基础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建筑地基;基础;施工技术;质量控制 1概述 地基是担负起建筑荷载并产生应力变形的地下土层,建筑物的强度和稳定性功能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其所担负的荷载是在基础部位的作用下进行传送的。地基的沉降值应加以控制使其符合设计要求。在符合上述条件的情况下,应尽量选择埋深不超过5米的浅基础,在地基条件理想时,采用施工简单的天然基础;当条件不理想时,相对复杂的人工基础则比较适宜,对此应该首先进行相应的地基处理。建筑物分布在世界各地,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土壤条件也往往各不相同。 2建筑地基基础施工特点 2.1地基结构设计复杂 我国地理环境较复杂,东西之间、南北之间的地理环境、气候环境等都存在较大的差异。针对不同地方的建筑工程,其地基结构设计也会大不相同,而不同类型的上层建筑也需要不同结构和承载能力的地基基础结构。另外,地基基础施工技术、流程设计、各施工环节所用工艺也会大有差异,既需要它能够冲破粘性黄土粘性,又可以应对花岗岩等硬质基质。 2.2多变性 对于地基基础设计本身来讲,其具有多变性特点因素。原本设计好的施工方案,可能因地理环境或其他问题而改变。其多变性的另一个表现则是在资金和安全方面,实际施工中的安全隐患较多,在建筑物建设过程中及完工以后,很可能因为地基不稳固引发建筑坍塌、开裂等问题,给建筑公司造成损失。 2.3具有一定隐蔽性 地基基础施工属于地下施工,会被上层建筑所覆盖,这给地基基础施工质量检测带来了一定难度。在施工过程中,大型的建筑施工需要进行深基坑施工,每一个项目的施工,都会对上一阶段的施工体进行覆盖,若返工或扩建都存在较大困难,因此地基基础施工具有一定的隐蔽性。 3地基处理的施工技术 3.1换土垫层与分层填土对地基进行处理 为应对土质松软等不理想的土壤条件,应采取必要的地基处理方法以提高地基承载力,避免基础的稳定性能遭到破坏。在对浅层软土进行替换时,必须选择强度高、稳定性好的材料来提高地基基础的承受能力。 3.2碾压夯实技术对地基进行处理 采用碾压夯实技术对地基进行处理,其原理就是在施工时,利用强大的夯击力把松软的岩土夯实。此方法,一方面可以提高松软岩土的强度与承载力,另一方面可达到最大限度降低土体的压缩性,提高了地基基础承载力,避免了建筑物发生沉降。在施工中,有机械碾压法和振动夯实法这两种方法可以选择。 3.3排水法对地基进行处理 排水法是改变承载力和下降值的方法之一,在目前的施工技术中十分常见,其原理是利用预压荷载,促进土层水受挤压流出以降低软粘性土壤的含水量,从而实现土壤形态上的固结和性能上的提升。在地基基础处理中采用排水固结的方法分三步。第一步,利用沉管或水冲对预设袋装砂井内的塑料排芯板进行打孔;第二步,给塑料排芯板灌砂并预压;第三步,利用真空加压使土层里面的水分挤出,使土质迅速固结。此方法,对地基基础处理简单与方便,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3.4化学法对地基进行处理 用化学试剂或者具有胶结性的物质与土壤混合,土壤颗粒在上述物质的作用下连接固化,使力学性能获得显著提升。常用的化学加固法有灌浆法、喷浆法与深层搅拌法。灌浆法是先注入使土壤凝固的浆液,再利用气压、液压或者电压的工作原理,使土质发生改变。灌浆法改变了土壤的防渗性和整体强度。喷浆法就是利用钻机在规定的地方进行钻孔,随着钻孔逐渐下降至规定深度,则在其顶部进行喷射器安装工作并预先确定喷射速度,随后就可以在高压脉冲泵的作用下完成土壤浆液喷射任务。在开挖基槽的过程中使用喷浆法可以避免出现水渗漏现象,同时确保相邻结构免于遭受施工损坏。深层搅拌法是指在搅拌机作用下,使得粘性土壤和固化剂之间能够混合均匀,使得土层由软变硬并使其水稳性能和受力性能符合设计要求,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墙壁形状或柱体形状的形式加工,使其成为更方面性能更佳的复合地基。 4常见质量问题的成因和防范 4.1轴线位移成因和防范:基础和墙的轴线不完全重合现象并使二者之间存在偏心压,这一现象普遍出现在内横墙的施工中,会导致建筑物的承载力的下降。 4.1.1轴线位移成因。大放脚砌筑过程中,因分寸难以把控导致偏差已然存在,在随后的直墙砌筑过程中就很难确保轴线重合。横墙端部的轴线把握应借助槽边和外横墙部位的控制桩实现,并利用排尺加以校对调整。施工次序多为先外墙后内墙。当纵墙基础的施工工序结束后,中线则位于基础的另一面,这就影响了横墙后续的施工工艺,特别是找中过程的顺利实施,很可能导致位移再次扩大。或者因人员或机械误碰槽边控制桩,使其位置随之变动,也可能引起轴线的不重合。 4.1.2防范措施。定位放线过程中,龙门板应该安放在外墙角部位并注意确保其免受施工损坏或施工位移。板下方应加中心桃,即先引桩至地面以下直至桩顶与地表面处于同一水平位置,然后在旁边再进行砼浇筑,通线工序前需完成桩校对工作。横墙施工可以依靠中心桩进行必要的轴线校对调整,桩置于地面以下直至桩顶与土地表面处于同一水平位置,桩间避免堆放施工材料以免影响后续校对工作。挖榴

施工现场质量控制管理制度

施工现场质量控制管理制度 工程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过程质量责任重于泰山,为了对国家和用户高度负责,为了使设计文件,施工标准,合同约定最终实现,并形成工程质量、工程品质功能和使用价值,特制定施工现场质量控制管理制度如下: 1.按照国家和企业质量标准运行要求,建立健全项目工程质量保证体系,落实岗位质量责任制,强化管理,责任到人。 2.认真搞好项目施工人员质量管理教育,贯彻执行国家和企业颁发的保证工程质量的程序、规定、规程、制度和措施,明确项目质量目标,标准要求,抓好职工培训,争创优质工程。 3.努力学习,推广使用有利于提高工程质量的先进技术和施工手段,优化工艺提高功效,全面推行样板墙制度,以点带面,确保工程质量整体水平,对“四新”技术,明确重点,详细具体,注重可操作性。 4.在认真搞好图纸会审,精心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的基础上,加强施工过程的设计变更(审查)管理,加强技术复核工作,强化组织技术交底,强化积累技术质量的全面、科学、准确、及时。

5.控制原材料、成品、半成品建材的质量,严格选择分包商,通过对其技术、管理、质量控制、工序质量控制和售后服务等质量保证能力,信誉调查以及产品质量的实际检验评价,各供方之间的比较,最后中和评价,选定工作关系,在使用前严格进行:1、书面检查,2、外观检验,3、理化检验,4、无损检验等四种检验,检验合格后投入使用。 6.实施工序质量监控,通过对工序活动条件(人、材料、机械、方法、环境等)和工序活动效果(即工序的过程标准)两个方面监控,通过管因素、管过程,从而实现工程质量从事后检查过关、转向事前、事中控制。 7.及时准确留存质量过程成果,如砂浆、砼试块,钢筋焊接等施工过程试件,必须及时做好,专人养护、专人送试,及时留档。 8.组织施工质量检验,强化质量自检,互检,交接检工序(俗称质量三检)和专业检查(施工组项时检查,项目部每月两次综评验测)工程隐蔽验收、工程预检、基础和主体等分部工程质量验收,实施工程质量优质优价,班组个人奖罚分明,兑现整改坚决及时。 9.从施工顺序和防护措施两个主要环节入手,加强成品保护,按正确流程施工,不颠倒工序,防止后道工序损坏或污染前道工序,按正确的施工方法,保护方法保护好前道工序产品

试述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试述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发表时间:2018-12-07T13:00:49.270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3期作者:吕威 [导读] 装配式建筑的主要优势数不胜数,集中体现在速度快捷、节能环保以及效率较高等多个方面 吕威 临沂市兰建建设工程检测有限公司山东省 276000 摘要:装配式建筑的主要优势数不胜数,集中体现在速度快捷、节能环保以及效率较高等多个方面。然而,现阶段装配式建筑的成熟度还有待于进一步提升,当中所存在的质量问题时有发生,主要包括制作安装平板时的质量问题、构件连接方面的质量问题以及管线预埋和构件当中存在的质量问题,给建筑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所以必须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防范。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1.装配式建筑的特点 1.1形式多样 装配式建筑形式是十分多样的,因为不同的用户会有不同的需求,他们可以根据自身需求来选择自己喜欢的装配式建筑结构。比如:我们常见的装配式建筑结构有砌块建筑、板材建筑、盒式建筑和骨架板材建筑,当然,不同的装配式建筑结构价格也不尽相同。 1.2符合建筑施工标准 与传统式的建筑相比,装配式建筑符合国家和企业颁布的施工标准和规范,因为传统建筑的施工在一定程度上要保证建筑外观的美丽,所以是边施工边修整,可能在施工中会存在一些不符合规范的地方,而且这样操作更加麻烦;但是装配式施工所用的建筑材料都是厂家直接提供的,也就是说从源头上就保证了施工操作的规范性,这样做不仅保证了建筑的质量,还保证了建筑的美观。 1.3简化施工工序 装配式建筑在施工时共分为三个步骤:第一个步骤为基础工程,这就是为主体建筑打下基础的,也决定着施工的质量,所以是最重要的步骤;第二个步骤为主体结构工程,这是最复杂也是最繁琐的一个步骤;第三个步骤为装饰工程,起结构装饰的作用。 2.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普遍存在的质量问题 2.1技术体系不成熟 (1)地域的不同会导致装配式建筑技术体系的差异,我国南方湿热北方干冷,不同地区对外墙的防火以及保温要求不同。目前,我国还没有形成一套成熟的适合不同地区、不同构造要求的技术体系。(2)对预制构件有高精度要求。构件精度主要指构件本身的加工精度以及各个构件节点连接的精细化程度,现阶段加工出来的构件精度普遍较低,不能满足大规模生产需求。(3)构件标准化、模数化不足。标准化、模数化程度较低会导致预制构件的尺寸规格凌乱,也会导致独立的构件生产厂家难以生产出高度适配整个市场需要的产品。(4)专业施工队伍缺乏。我国目前大部分企业并没有涉及装配式建筑领域,相关施工、管理人员并不熟悉装配式建筑新的建造方式。 2.2配件供应问题 装配式建筑的施工材料是比较多的,所以需要人员准备的材料也是比较多的,尤其是一些配件,这些配件的质量直接影响建筑的质量,所以需要严格控制。比如说一些楼梯上的配件和剪力墙等,这些材料开始是由厂家配置,但由于一些厂家的技术经验较为缺乏,而且发展时间不长,所以难以提供质量上乘的配件;再加上装配厂如果在一些比较偏远的地区,就会给配件的运输带来一定难度,因为在运输车辆行驶的过程中,并不能够保证配件不受损,也不能够为其质量保驾护航,当所有配件都顺利达到施工场地后,人员需要将其正确地放置在合适的地方,保证其不要受潮、受损,避免出现质量问题。 2.3管理问题 在装配式施工操作中,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它在传统的建筑基础上已经实现了革新,所以管理方式也应该有所突破,比如在施工中涉及到的利益各方比较多,所以需要各方多沟通和交流,比如需要施工单位和装配厂家相互沟通,施工单位要与设计单位相互协调,当工程要完工时,还需要施工单位与监理单位相互沟通,请求他们验收工程,所以需要人员制定出合理的管理制度。 2.4设备操作问题 设备操作不合规范通常都是有人为因素决定的,但是人员操作不合理造成的问题并不是由人员一方承担,施工单位同样有责任,所以施工单位需要重视。在设备操作问题上,装配式建筑与传统的建筑有一定区别,因为它需要人员与设备机械相结合,达到高度统一,也就是说一旦人员的操作出现失误,那么不仅会影响工程质量,还会影响设备的安全性。 3.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问题控制措施 3.1配件材料供应 由于装配式建筑的材料是由厂家直接提供,施工单位只有当材料出厂之后才能对其进行控制,所以施工单位需要在出厂后对材料进行检查,一旦发现不合规定的材料,要求厂家更换;另外,施工单位需要与厂家签订合同,在合同中要说明问题材料的一些处理方式,制定一些必要的奖惩制度,如果材料需要运输,还要讲明运输条件,避免材料受损,当材料达到目的地之后,要正确摆放,还要定期进行维护和修理,在运输和后期养护当中出现的破损问题需要由施工单位承担责任,而是供应商承担。 3.2加快装配式建筑技术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形成预制构件的通用体系和专用体系以适应不同建造要求。通用体系的建立不仅能够提高专业设计人员的设计速度和准度,而且也方便施工企业理解设计意图,方便项目施工。专用体系的建立能够满足不同地区、不同企业的建造要求,保证建筑质量。(1)3D打印技术。3D打印技术在构件开模上的应用可以减少生产过程中的人力资源需求,一些外形结构复杂的构件,也可以利用3D打印技术制作出符合尺寸要求的模具。成熟的3D打印技术能大幅度缩短开模周期,减少材料的浪费。(2)BIM技术的应用。建筑信息模型的兴起,改变了以往的项目合作模式,各个参建单位能够提前参与项目,较早的获取项目的有关信息。设计单位可以通过BIM模型,就设计方案及时跟业主和施工单位进行沟通。BIM模型能够帮助施工单位系统地划分模块,尽可能多的寻找标准预制构件,降低开模成本。 3.3加强管理协调 管理协调是对施工质量的控制产生影响的重要因素,管理协调和其他因素不同,其能够将具体施工中的参建方实施系统性考虑,同

工程质量控制管理守则(5..5).doc

工程质量控制管理制度(15.2.5)1 工程质量控制管理制度 为了完善工程质量管理制度,加强工程质量管理力度,明确工程质量责任,实现本工程项目管理目标,特制定本制度: 一、施工现场工程质量管理制度总则 1、项目部坚决贯彻执行上级颁布的各种质量管理文件、规程、规范和标准,牢固树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思想,宗旨是优质、优产。 2、为了保证工程质量,设置由项目技术负责人专管的质量管理小组,专人负责施工质量检测和核验记录,并认真做好施工记录和隐蔽工程验收签证记录,整理完善各项施工技术资料,建立台账,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要。 3、每月开展工程质量知识教育,提高工人的操作技术水平,在关键部位,由项目技术负责人和专职质量检查员到现场进行指挥和技术指 导。 4、施工现场工程质量管理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要求层层落实,保证每道工序的施工质量符合验收标准。坚持做到每个分项、分部工程施工质量自检自查,严格执行“三检”制度;不符合要求的、不处理好的决不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实行“质量一票否决”制。

5、隐蔽工程施工前,经自检合格后报监理公司查验,经监理工程师查验合格及时办理隐蔽工程验收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的施工。 6、严格把好材料质量关,不合格的材料不准使用,不合格的产品不准进入施工现场。工程施工前及时做好工程所需的材料复试,材料没有检验证明,不得进入隐蔽工程的施工。 7、建立健全工程技术资料档案制度,专人负责整理工程技术资料,认真按照工程竣工验收资料要求,根据工程进度及时作好施工记录、自检记录和隐蔽工程验收签证记录。将自检资料和工程质量控制资料分类整理保管,随时接受上级部门的检查。 8、对违反工程质量管理制度的人,将按不同程度给予批评处理和罚款教育,并追究其责任。对发生质量事故的当事人和责任人,将按上级有关规定程序追究其责任并做出处理。 二、图纸会审设计变更制度 1、项目部收到施工图后半个月内提请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进行图纸会审工作,项目部组织相关人员查阅熟悉图纸、了解图纸中存在的问题,并参加图纸会审。 2、图纸会审应做好记录,由组织会审单位对提出的问题当场反馈,如无法当场解决的,由设计院出具具体意见,并详细记录,写成正式文件(必要时由设计单位修改图纸),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的代表均应签名盖章认可,列入工程档案。 3、在施工过程中,工程变更要经设计单位和建设单位、监

地基与基础质量评估报告

地基与基础质量评估报告 一、工程概况: 1、工程名称 2、建设单位 3、设计单位 4、勘察单位 5、监理单位 6、施工单位 7、工程规模 二、质量评估依据: 1、本工程设计图纸和设计变更 2、《建筑工程强制性标准条文》和有关施工图集 3、《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5、《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6、国家及省现行有关标准、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规范等 三、工艺标准执行和管理体系运行情况: 本工程所报的施工组织设计及技术方案与施工企业工艺标准及设计文 件相符合。施工过程中基本能安装所制定的技术方案组织施工,施工质量基本满足企业标准,现场施工组织管理制度基本完整,管理体系基本健全。 四、法律、法规及强制性条文执行情况: 本工程施工中,认真按照施工图纸要求进行施工、严格按照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要求及强制性条文施工,能满足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符合验收规范要求。 五、勘察、设计单位配合情况及设计功能指标实现情况: 本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勘察、设计单位能够很好的配合工程的开展。在整个工程施工过程中,设计单位能够经常深入现场解决施工中遇到的难题,加快工程进度,提高施工质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现场施工与图纸设计相符,能够满足设计功能指标要求。 六、工程质量监理情况:

1、组织各专业监理工程师熟悉设计图纸、操作规程及相关资料,并根据合同、施工图国家施工规范和质量验收评定标准深入施工现场实施工程监理。 2、根据《监理规划》、《监理实施细则》的相关指导规定,明确各专业分工,坚持旁站、巡视和平行检查,以实测数据为依据进行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工程施工质量控制。 3、对测量放线成果进行复验与确认。 4、严格执行工程材料报验制度,对原材料、混凝土试块制作等送检实行监理人员见证。 5、严格实行检验批、隐蔽工程报验制度。对每一道工序施工都做到检查、复核、验收。 6、对重要的工程部位或工序进行旁站监理,如对混凝土浇筑进行全过程旁站监理,旁站过程中从混凝土配合比、塌落度、浇筑中的拔杆速度等方面进行控制,并认真做好旁站记录。 七、检验批、分项、分部(子分部)工程质量验收情况: 序号分项工程 名称检验批 项数 施工单位检查评定验收见意 1土方开挖合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