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B30协议规范中文解读

USB3.0 与USB2.0的特性比较

3.2 超速结构

超速总线是一个分层的通讯结构,如下图所示:

1

协议层:

协议层在主机和设备间定义了end-to-end通讯规则。超速协议在主机和设备端点(endpoint)之间提

供应用数据信息交换。这个通讯关系叫做管道(pipe)。

它是主机导向的协议,意味着主机决定什么时候在主机和设备间进行应用数据传输。设备可以通过一个特定端点向主机发起异步请求服务,所以它不是一个轮询协议(USB2.0为轮询协议)。数据可以连续突发传输,提高总线效率。

对某些传输类型(块传输),协议提供流控支持。

SS设备可以异步发送,通知主机,设备的功能状态发生改变。而不是轮询的方式。设备端点可以通过设备异步发送的“ready”包(ERDY TP)通知主机进行数据发送与接收,主机对于“ready”通知,如果有有效的数据发送或者缓存接收数据,会添加管道。

主机发送包含主机时间戳的特殊包头(ITP)到总线上,该值可以用于保持设备和主机同步(如果需要的话)。

超速USB电源管理:

链路电源管理的关键点是:

·设备向主机发送异步“ready”通知

·包是有路由路径的,这样就允许不参与数据通讯的链路进入或仍旧停留在低电源状态。·如果包送到一个处于低电源状态的端口,这个端口会切换到退出低电源状态并指示这是个切换事件。

设备:

·超速需要支持USB2.0对默认的控制管道的规定。

HUB设备:

因为USB3.0向下兼容USB2.0,为支持USB3.0双总线结构,USB3.0 HUB在逻辑上是两个HUB 的组合:一个USB2.0 HUB和一个USB3.0 HUB。连接到上游端口的电源和地线是共享的。

集线器参与到一个端到端的协议中,所承当的工作:

·路由选择输出的包到下游端口。

·输入包混合传递到上游端口

·当不在低功耗状态下时,向所有下游端口广播时间戳包(ITP)

·当在一个低功耗状态的端口检测到包时,集线器将目标端口转变成退出低功耗状态,通知主机和设备(带内)包遭遇到了一个在低功耗状态的端口。

主机(Hosts):

一个USB3.0主机通过主控器和USB设备互连。为了支持USB3.0双总线结构,USB3.0主控器必须包括超速(USB3.0)和USB2.0部分,这样可以同时管理每一个总线上主机和设2

备间的控制、状态和信息交换。

主机含有几个根下行端口实现超速USB和USB2.0,主机通过这些端口:

·检测USB设备的连接和移除;

·管理主机和设备间的控制流;

·管理主机和设备间的数据流;

·收集状态和活动统计;

·对连接的设备供电;

USB系统软件继承了USB2.0的结构,包括:

·设备枚举和配置;

·规划周期性和异步数据传输;

·设备和功能电源管理;

·设备和总线管理信息。

数据流模型:

超速USB集成了USB2.0的数据流模型,包括:

·主机和设备间的数据和控制交换通过管道(pipe)进行,数据传输在主机软件和指定的设备端点间进行。

·设备可以有不止一个的活动管道,有两种类型的管道:流式管道(数据)和消息管道(控制),流式管道没有USB2.0定义的结构,消息管道有指定的结构(请求的结构)。管道相关联的是数据带宽,传输类型(见下面描述),端点属性,如传输方向与缓冲大小。

·大多数管道在系统软件对设备进行配置后才存在,但是当设备上电在默认的状态后,一个消息管道即默认的控制管道总是存在的。提供权限访问设备的配置,状态和控制信息。

·一个管道支持USB2.0定义的四种传输类型的一种(管道和端点属性一致)。

·海量传输类型(bulk)在超速中进行了扩展,叫做流(stream)。流式提供在协议级支持在标准块传输管道中多路传输多个独立的逻辑数据流。

第四章超速数据流模型

4.2超速通信流

SS保持相似的观念和机理,支持端点,管道和传输类型。参考USB2.0协议。

端点的属性(最大包尺寸(端点缓存大小),突发大小等)被记录在描述符中和SS

Endpoint Companion Descriptor。正如在USB2.0中,端点是使用三个参数组成的地址来验证(设备地址,端点号和方向)。所有的SS设备必须起码在默认控制管道(端点0)开始执行。

4.2.1 管道

一个超速管道是一个设备上的端点和主机软件的连接。管道代表拥有缓存空间的主机软件和设备端点之间传输数据的能力,和USB2.0有相同的过程。主要的区别在于当超速的非同步端点忙时,会返回一个没有准备好(NRDY)应答,当它想又要服务时必须发送准备好(ERDY)通知。主机在下一个传输类型限制下的有效时机中重新安排事务。

4.3超速协议综述:

正如在USB3.0结构总览那章中提到的,超速协议是利用双差分数据线的物理层。所有的USB2.0的类型都可以被高速协议支持。协议之间的区别在于下面要首先讨论的超速中使用的包的描述。3

4.3.1与USB2.0的区别:

在框架上,超速是向后兼容USB2.0的,但是二者在协议上还是有一些重大的不同:

·USB2.0的transaction有三部分(令牌(token)、数据(data)和握手(handshake)),超速也是这

三部分但是用法不同(令牌包集成在头包和DPH中,各种类型的握手包都是TP包形式);对于OUT事务,令牌被合并在数据包中;对于IN事务,令牌被握手包代替。

·USB2.0不支持突发(bursting),超速支持持续突发;

·USB2.0是半双工(half-duplex)的广播总线,超速是dual-simplex(全双工)的非广播总线,支持同时进行IN、OUT transaction;

·USB2.0使用轮询模式,超速使用异步通知方式;

·USB2.0不支持流能力,超速支持海量(bulk)端点的Stream方式;

·USB2.0在同步传输(isochronous)间隔中没有进入低耗电状态的机制,超速则允许同步传输服务间隔中自动进入低耗电状态(不服务的时间段进入低功耗);SS主机在服务间隔前发送一个PING 包到目标同步设备允许开始同步传输之前转变成电源活动状态。

·USB2.0设备无法通知主机自己在进入低耗电状态前可容忍的延迟时间(设备通知主机自己进入低功耗状态的最长延迟时间),超速则提供Latency Tolerance消息;

·USB2.0以固定的1ms/125us间隔发送帧包/小帧包(USB 2.0全速和高速模式)。超速下,设备可以发送Interval Adjustment消息给主机调整间隔125us一直到+/-13.333us;

·USB2.0电源管理总是主机导向(主机初始化)的,超速链路两端都支持电源管理;因此不管何时需要空闲,需要退出,需要通信,每个链路能独立的进入低电源状态。

·USB2.0 仅在每个transaction进行end-to-end级别的错误检测、恢复、流控,超速在end-to-end (数据包重试)和链路级别(头包重试)分割这些功能。

4.3.2比较USB2.0和超速的事务处理(Transaction)

超速全双工总线物理层允许同时进行双向的通信。超速协议允许收到握手包之前发送多个数据包(突发)。对于OUT传输,包含在USB2.0令牌包中的信息(设备地址和端点信息)被合并在数据包头里面,因此不需要额外令牌包。对于输入传输IN,超速主机发送一个握手包(ACK)给设备以请求数据(和指示数据是否正确)。设备可以通过返回数据或者返回STALL握手包来应答,或者返回一个没准备好(NRDY)握手包延迟传输直到设备准备好了。

USB2.0的包是广播方式,每个连接的设备解析每个包的地址、端点、方向信息来决定自己是否应该响应。超速包有路由信息,HUB决定每个包要送达哪个设备,只有一个例外,等时时间戳包(Isochronous Timestamp Packet,ITP)广播到每一个设备。

USB2.0的查询方式已经被异步通知代替。超速传输通过主机发出一个请求来开始传输,后面跟随着设备的应答。如果设备能接受请求,它就接收数据或者发送数据;如果端点停止了,设备应该以STALL握手包响应;如果设备由于缺少缓存空间或者没有数据而不能接受请求,应该以NRDY应答告诉主机现在还不能处理请求。当等到设备能接受请求时,设备会主动发送一个端点准备好(ERDY)异步通知给主机然后主机会重新安排传输事务。

单路传送和有限制的多点广播的包以及异步通知,都允许没有活跃传输包的链路进入一个降低功耗状态,上游和下游端口共同决定它们的链路进入一个低功耗状态,集线器会传递到上游端口。通过允许链路伙伴独立控制它们的链路电源状态,集线器将任意下游端口可见的最高链路电源状态传递到上游端口,使总线快速进入最低允许电源状态。

4.3.1.2超速包介绍:

4

超速包以16字节的头部开始。一些包只包含有头部(TP,LMP,ITP)。所有的头部以用于决定包处理方式的包类型信息开始。头部有16位CRC保护,以2个字节链路控制字(link

control word)结束。依赖于类型,大多数包包含有路由信息(路由字符)和一个三参数的设备地址(设备地址,端点号和方向)。路由字符给主机用来指导包被发送到被指向的拓扑路径。设备发送的包被集线器默认路由选择,集线器总是把数据从任何可见的下游端口传到上游端口(这一过程不需要路由信息)。

有四种基本类型的包:(协议层)

·Link Management Packet(LMP),只穿过一对直接连接的端口(链路两端),主要用来管理链路。·Transaction Packet(TP,事务包),穿过所有直接连接主机与设备的链路,用来控制流式数据包,配置设备和集线器等(任何传输类型的事务处理都用到)。注意一个Transaction Packet是没有数据的。(控制命令包,TP包就是一个包头(DPH))

·Data Packet(DP),穿过所有直接连接主机与设备的链路,数据包有两部分组成,一个和TP包相似的数据包头(DPH)和带有数据块加上用来确保数据完整性的32位CRC的数据包(DDP)·Isochronous Timestamp Packet(ITP)。它被主机用来多点广播到所有的活动的链路上。

4.4 对传输(transfer)的一般性描述:

每一个发送给接收器的非同步数据包通过一个握手包(ACK TP)被应答(同步端点不应答,非同步端点要为每个收到的数据包进行应答,以报告是否正确传输和是否要重传),但是由于超速有独立的发送与接收路径,所以发送器不必在发送下一个包之前为每次传输的数据包等待一个握手(超速USB的一个特色:同时进行发送数据与接收应答,当设备检测到数据包错误时或者端点错误,没准备好等,都会通过在应答TP包中反应给主机,主机收到的应答TP包中记录出错的包顺序号,于是主机从错误的那个顺序号开始重新发送包)。

超速保护所有的基本数据流和USB2.0定义的传输观点,包括传输类型,管道和基本数据流模式。和USB2.0的区别在这章被讨论,开始是协议层,然后是传输类型。

USB2.0规范利用一系列事务处理的模式。这从本质上意味这主机是在开始下一次事务前完成这一次总线处理(令牌,数据和握手)。分离事务处理也坚持这相同模式,因为他们由完整的高速事务组成,类似所有其他事务在相同的模式下完成。

超速通过实施发送与接受同步改善了USB2.0事务的协议。因此超速USB事务处理协议本质上是一个分离的事务处理协议,它允许在同一时间不止一个OUT总线事务处理(设备可以多个)和至多一个IN总线事务处理(主机只有一个)在总线上活动。设备对事务处理的应答的命令是确定在每个端点基础上(例如,如果一个端点接收三个DP包,端点必须为每一个DP包返回ACK TP告知收到DP包)。

USB2.0协议要在继续下一个总线事务处理之前完成整个IN或OUT事务(令牌,数据和握手包连续传输),所有的来自主机的传输本质上是广播到USB2.0总线上的每一个活动设备,与之比较起来,超速协议不进行广播任何包(ITP除外),包只穿过需要达到目标接收方的链路,主机通过发送握手请求(ACK TP)或者发送数据(OUT)开始所有的事务,设备以数据或者握手来应答。假如设备没有有效的数据(IN)或者不能接受数据(OUT),它会以一种包(NRDY)来应答以指示不能进行此操作。之后,当设备准备好发送或者接收数据时,它会发送一个包给主机指示它已经准备好重新进行事务处理。除此之外,超速提供将链路转变成指定的低电源状态或者退出低电源状态的能力。低电源链路状态可以在软件使能5

以后由软件控制或者自发的硬件控制来进入。还提供一个自动将主机与设备之间的所有链路由非活动电源状态转变成活动电源状态的机制。

设备在每个端点的描述符中记录每个端点的最大包尺寸。这个尺寸只指示负载数据块长度,不包括链路层和协议层的包头(DPH)。超速的带宽分配相似于USB2.0。

4.4.1 Data Bursting(突发数据)

突发数据通过消除在每个基于数据包应答的等待时间提高效率(即无需等待应答就能处理数据)。每个超速设备上的端点指示了它在必须等待一个明显握手之前能够发送/接受的包数量(称之为

最大数据突发大小)。最大数据突发大小是一个每个端点各自的能力,一个主SuperSpeed Endpoint

Companion descriptor描述符决定一个端点的最机从与端点相关的大数据突发大小。

主机在每个事务处理的基础之上能动态改变突发大小,直到最大突发大小被配置了。主机能使用不同突发大小的一个例子,不受限于,但是包括一个主机上的公平决策和中断流的重试。当端点是OUT类型,主机能容易控制突发大小(接收器必须总是能管理突发大小事务处理),当端

点为IN类型,主机能基于每次事务处理限制端点突发大小,是通过在发送给设备的应答包中的一个域来限制。

4.4.2 IN transfer(输入传输):

主机和设备应该延续传输类型和端点属性的约束。

一个主机通过发送一个ACK确认请求包给设备(IN)开始请求一次传输。这个确认(握手包)包包含了数据包路由选择到想要的端点所需要的地址信息。主机告知设备它可以发送的数据包数量和期望来自于设备第一个包的序号(0)。在应答中,端点会发送正确的序列号的数据包给主机,主机发的确认包也暗中应答了之前成功收到的数据包(以及请求下一个顺序号的数据包)。

注意:即使主机需要为每一个收到的数据包发送一个确认包,但是设备可以不需等待任何确认包就发送所需要的数据包数量。

超速总线的一次IN传输由一个或多个IN事务处理组成,一个IN事务处理由一个或多个包组成(比如主机发送ACK TP,设备发送DP或NRDY TP或STALL)。

当下面的任何条件发生,都能结束IN传输:

·所有数据已经成功传送;

·设备端点发送一个短包(比最大包尺寸小的包)作为应答;

·端点响应错误。

(Host发送IN packet之后,设备可以持续发送多个数据包,不需要等待每个包都得到host的确认包(ACK TP),因为超速是dual-simplex(全双工)的,但是设备收到的总的认可包数量应该和设备发送的数据包数量一样。)

6

:4.4.3 OUT transfer)包DPHOUT传输,每一个数据包(的主机通过发送一个突发数据包给设备开始一次(作为区分不同发送顺序的数含需要路由选择目标端点的地址信息,也包含数据包的顺序号,设备返回一个确认包,其中包含下个要接收的数据包顺。对于一个非同步事务据包标号)序号和隐含地应答当前数据包。但是主机不需等待一个应答就能注意虽然设备需要为每个收到的数据包发一个确认包,发送最大的突发数据包数量给设备。在下列情况下时会结束:OUT transfer ·所有数据已经成功传送;;Host发送了一个短包·。·端点响应错

7

,但USB2.0isochronous transfer。用意同bulk、interrupt、control四种transfer类型:、端点不支持。control 端点最大包大小增加为1024B,control512B是bulk 最大包大小增加为~可以bust 1interrupt、isochronous能力;burst 1~16,bulk还增加了Stream可以burst,bulk之间任意大小,对时,对于同步传输,其最大包大小能为0-102416(当最大突发大小为1时,最大包之间任意大小;如果最大突发大小为>1于中断端点,最大包大小可以在1-1024。大小只能为1024)

控制传输4.4.5

这个规格的协议层章节详细描述了用。USB2.0协议完全相同控制传输的目的与特点与那章定义了完整系列的设备设备架构于完成控制传输的包,总线事务处理和事务处理流程。编码。使用的标准命令这个管道用来进行设备初始化和管。每个设备需要启动默认控制管道作为一个消息管道。控制传输必须维持相同理,用来访问设备描述符和向设备请求对其进行操作(在设备级)中定义的请求(获取描述符等命令)。USB2.0的在,功超速系统会制造一个最好的条件情况支持主机与设备间的控制传输。正如USB2.0 的带宽吗?)。能和客户软件不能为控制传输主动要求指定带宽(不是能分配10% 4.4.5.1 控制传输包大小字节(同时反应了端点缓存大控制端点有一个固定的最大控制传输数据包大小为512。这些最大值适用于在控制)1(控制传输不支持突发数据?小)。还有一个最大突发大小为章,详细描述了超速控制传输的建立8.12.2数据阶段的

所有的数据事务处理。参考传输)。)与数据阶段((setupdata域中bMaxPacketSize默认控制管

道的值。必须记录一个09H超速设备在设备描述符的。默认控制管道必须支=512B)的9.6.1章被给出(29次方的默认最大包大小的解码规则在与超速之间,设备到主机和主USB2.0范围的顺序值被使用)(在持最大顺序值为32[0-31]。8

机到设备的数据阶段数据传输和完成一般没有什么改变。

4.4.

5.2 控制传输带宽需求

设备没有方法为控制管道指示想要的带宽。主机通过权衡所有控制管道总线访问需求与在那些管道上挂起事务处理来提供一个最好的情况给客户软件和功能设备之间的传输。这个规则跟

USB2.0相似。

超速需要保留有效的总线带宽给控制管道作为以下使用:

·控制传输事务处理可能与其他被定义功能端点的事务处理一同被安排

·控制传输的重试不能优先于其他最好情况的事务处理

·如果有控制传输和块传输为多个端点挂起,根据一个主机控制器相关的公平规则,不同端点的控制传输被选择服务。

·当一个控制端点传输一个流控制事件,主机会移除来自于被安排的活动端点。一旦收到一个来自于设备准备好的通知,主机会对这个端点恢复传输。

这些要求允许主机与设备间的控制传输周期性的通过有最好条件的超速总线移动数据。系统软件的任意操作行为在USB2.0 5.5.4定义。超速控制传输同样适用。

4.4.

5.3 控制传输数据流程

超速保护消息格式和在USB2.0定义的控制传输的一般阶段流程。超速协议定义了对控制传输建

Modbus协议中文版(比较完善)

GB/T ××××—×××× 前言 -----------串行链路和TCP/IP上的MODBUS标准介绍 该标准包括两个通信规程中使用的MODBUS应用层协议和服务规范: ·串行链路上的MODBUS MODBUS串行链路取决于TIA/EIA标准:232-F和485-A。 ·TCP/IP上的MODBUS MODBUS TCP/IP取决于IETF标准:RFC793和RFC791有关。 串行链路和TCP/IP上的MODBUS是根据相应ISO层模型说明的两个通信规程。 下图强调指出了该标准的主要部分。绿色方框表示规范。灰色方框表示已有的国际标准(TIA/EIA和IETF标准)。 Modbus 协议规范 45页 MODBUS应用层MODBUS报文传输在TCP/IP 上的实现指南49页 在TCP/IP上的MODBUS映射 TCP IETF RFC 793 MODBUS报文IP IETF RFC 791 传输在串行链路 上的实现指南 45页 串行链路主站/从站以太网II/802.3 IEEE 802.2 TIA/EIA-232-F TIA/EI A-485-A 以太网物理层 MODBUS标准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Modbus协议规范”)描述了MODBUS事物处理。第二部分(“MODBUS报文传输在TCP/IP上的实现指南”)提供了一个有助于开发者实现TCP/IP上的MODBUS应用层的参考信息。第三部分(“MODBUS报文传 输在串行链路上的实现指南”)提供了一个有助于开发者实现串行链路上的MODBUS 应用层的参考信息。

GB/T ××××—××××第一部分:Modbus协议 1

MODBUS协议说明文档

MODBUS通讯协议说明 1、概述 Modbus 协议是应用于电子控制器上的一种通用语言。通过此协议,控制器相互之间、控制器经由网络(例如以太网)和其它设备之间可以通信。它已经成为一通用工业标准。有了它,不同厂商生产的控制设备可以连成工业网络,进行集中监控。 本文档通信协议说明详细地描述了MODBUS设备的输入和输出命令、信息和数据,以便第三方使用和开发。 1.1通信协议的作用 使信息和数据在上位机(主站)和MODBUS设备之间有效地传递,允许访问MODBUS设备的所有测量数据。 MODBUS设备可以实时采集现场各种数据值,具备一个RS485通讯口,能满足MODBUS监控系统的要求。 MODBUS设备通信协议采用MODBUS RTU协议,本协议规定了应用系统中主机与MODBUS 设备之间,在应用层的通信协议,它在应用系统中所处的位置如下图所示: 本协议所处的位置 从机: 1.2 物理接口: 连接上位机的主通信口,采用标准串行RS485通讯口,使用压接底座。 信息传输方式为异步方式,主要配置参数,一般默认:起始位1位,数据位8位,停止位1位,无校验,数据传输缺省速率为9600b/s 2、MODBU通信协议详述 2.1 协议基本规则 以下规则确定在回路控制器和其他串行通信回路中设备的通信规则。 1)所有回路通信应遵照主/从方式。在这种方式下,信息和数据在单个主站和从站(监控设备)之间传递。 2)主站将初始化和控制所有在通信回路上传递的信息。 3)无论如何都不能从一个从站开始通信。 4)所有环路上的通信都以“打包”方式发生。一个包裹就是一个简单的字符串(每个字符串8位),一个包裹中最多可含255个字节。组成这个包裹的字节构成标准异步串行数据,并按8位数据位,1位停止位,无校验位的方式传递。串行数据流由类似于RS232C中使用的设备产生。 5)所有回路上的传送均分为两种打包方式: A) 主/从传送 B) 从/主传送 6)若主站或任何从站接收到含有未知命令的包裹,则该包裹将被忽略,且接收站不予响应。

基于tcpip协议的Modbus

基于tcp/ip协议的modbus 业以太网与Modbus TCP/IP 一以太网的标准 以太网是一种局域网。早期标准为IEEE802.3,数据链路层使用CSMA/CD,10Mb/s 速度物理层有: (1)10Base5粗同轴电缆,RG-8,一段最长为500m; (2)10Base2细同轴电缆,RG-58,一段最长为185m; (3)10Base T双绞线,UTP或STP,一段最长为100m。 快速以太网为100Mb/s,标准为802.3a,介质为100Base Tx双绞线、100Base Fx光纤。 目前10/100M以太网使用最为普遍,很多企事业用户已实现100M到以太网桌面,确实体验到高速“冲浪”的快感,另外从距离而言,非屏蔽双绞线(UTP)为100m,多模光纤可达2~3km,单模光纤可大于100km。千兆以太网1000Mb/s为802.3z/802.3ab,万兆以太网10Gb/s 为802.3ae,将为新一轮以太网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与冲击。 二工业以太网与商用以太网的区别 什么是工业以太网?技术上,它与IEEE802.3兼容,故从逻辑上可把商用网和工业网看成是一个以太网,而用户可根据现场情况,灵活装配自己的网络部件,但从工业环境的恶劣和抗干扰的要求,设计者希望采用市场上可找到的以太网芯片和媒介,兼顾考虑下述工业现场的特殊要求:首先要考虑高温、潮湿、振动;二是对工业抗电磁干扰和抗辐射有一定要求,如满足EN50081-2、EN50082-2标准,而办公室级别的产品未经这些工业标准测试,表1列出了一些常用工业标准。为改善抗干扰性和降低辐射,工业以太网产品多使用多层线路板或双面电路板,且外壳采用金属如铸铝屏蔽干扰;三是电源要求,因集线器、交换机、收发器多为有源部件,而现场电源的品质又较差,故常采用双路直流电或交流电为其供电,另外考虑方便安装,工业以太网产品多数使用DIN导轨或面板安装;四是通信介质选择,在办公室环境下多数配线使用UTP,而在工业环境下推荐用户使用STP(带屏蔽双绞线)和光纤。

MODBUS-TCP协议介绍

MODBUS-TCP 协议 一以太网的标准 以太网是一种局域网。早期标准为IEEE 802.3,数据链路层使用CSMA/CD,10Mb/s 速度物理层有: (1)10 Base 5粗同轴电缆,RG-8,一段最长为500m; (2)10 Base 2细同轴电缆,RG-58,一段最长为185m; (3)10 Base T双绞线,UTP或STP,一段最长为100m。 快速以太网为100Mb/s,标准为802.3a,介质为100 Base Tx双绞线、100 Base Fx光纤。 目前10/100M以太网使用最为普遍,很多企事业用户已实现100M到以太网桌面,确实体验到高速“冲浪”的快感,另外从距离而言,非屏蔽双绞线(UTP)为100m,多模光纤可达2~3km,单模光纤可大于100km。千兆以太网1000Mb/s为802.3z/802.3ab,万兆以太网10Gb/s 为802.3ae,将为新一轮以太网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与冲击。 二工业以太网与商用以太网的区别 什么是工业以太网?技术上,它与IEEE802.3兼容,故从逻辑上可把商用网和工业网看成是一个以太网,而用户可根据现场情况,灵活装配自己的网络部件,但从工业环境的恶劣和抗干扰的要求,设计者希望采用市场上可找到的以太网芯片和媒介,兼顾考虑下述工业现场的特殊要求:首先要考虑高温、潮湿、振动;二是对工业抗电磁干扰和抗辐射有一定要求,如满足EN50081-2、EN50082-2标准,而办公室级别的产品未经这些工业标准测试,表1列出了一些常用工业标准。为改善抗干扰性和降低辐射,工业以太网产品多使用多层线路板或双面电路板,且外壳采用金属如铸铝屏蔽干扰;三是电源要求,因集线器、交换机、收发器多为有源部件,而现场电源的品质又较差,故常采用双路直流电或交流电为其供电,另外考虑方便安装,工业以太网产品多数使用DIN导轨或面板安装;四是通信介质选择,在办公室环境下多数配线使用UTP,而在工业环境下推荐用户使用STP(带屏蔽双绞线)和光纤。 三TCP/IP 1. 为什么使用TCP/IP? 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在于它能使用在多种物理网络技术上,包括局域网和广域网技术。TCP/IP协议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能适应几乎所有底层通信技术。 20世纪80年代初,先在X.25上运行TCP/IP协议;而后又在一个拨号语音网络(如电话系统)上使用TCP/IP协议,又有TCP/IP在令牌环网上运行成功;最后又实现了TCP/IP远程

modicon_MODBUS协议最新中文版

第一章 Modbus 协议 □ 介绍Modbus 协议介绍 □ 两种串行传输模式 □ 信息帧 □ 错误检查方法 Modbus 协议介绍 Modbus 可编程控制器之间可相互通讯,也可与不同网络上的其他设备进行通讯,支撑网络有Modicon 的Modbus 和Modbus+工业网络。网络信息存取可由控制器内置的端口,网络适配器以及Modicon 提供的模块选件和网关等设备实现,对OEM(机械设备制造商)来说,Modicon 可为合作伙伴提供现有的程序,可使Modbus+网络紧密地集成到他们的产品设计中去。 Modicon 的各种控制器使用的公共语言被称为 Modbus 协议,该协议定义了控制器能识别和使用的信息结构。当在Modbus 网络上进行通讯时,协议能使每一台控制器知道它本身的设备地址,并识别对它寻址的数据,决定应起作用的类型,取出包含在信息中的数据和资料等,控制器也可组织回答信息,并使用Modbus 协议将此信息传送出去。 在其他网络上使用时,数据包和数据帧中也包含着Modbus 协议。如,Modbus+或MAP 网络控制器中有相应的应用程序库和驱动程序,实现嵌入式Modbus 协议信息与此网络中用子节点设备间通讯的特殊信息帧的数据转换。 该转换也可扩展,处理节点地址,路由,和每一个特殊网络的错误检查方法。如包含在Modbus 协议中的设备地址,在信息发送前就转换成节点地址,错误检查区也用于数据包,与每个网络的协议一致,最后一点是需用Modbus 协议,写入嵌入的信息,定义应处理的动作。 图1说明了采用不同通讯技术的多层网络中设备的互连方法。在信息交换中,嵌入到每个网络数据包中的Modbus 协议,提 主处理器 4个Modus 设备或网络 编程器 编程器 (去MB+) S980(去MAP) AT/HC-984 和 HOST/MMHI AT/HC-984 HOST/MMHI 984A/B 和 S985

Modbus中文版协议

网络由以下来定义: □拓扑(总线,令牌环,星形,树状,网状等等) □物理局限(长度,速率,用户数量,等等) □所采用的传输媒体(线缆,光缆,无线电波等) □网络接入类型(随机接入,主从站,带或不带故障管理的令牌环,等等) □传输模式(同步/异步,分组,串行/并行,NRZ/曼彻斯特编码,等) □协议(TCP/IP,FIP,MODBUS,等)。 系统 每秒钟的波特和比特数 当选用线缆时所要考虑的重要的参数是带宽。带宽与由波特表示的调制速率有关。 波特经常被错误的表示为每秒的比特数。 该参数对用户非常有用。两者容易混淆是由于它们的比价通常为1。 比价为2表示吞吐量是通讯速率的二倍。

结构体系 (以推荐的SubD9连接,波特率1200时最大长度3000米, 波特率9600时最大长度300米,总线拓扑。) (以SubD9或25pts 连接,波特率19200时最大长度15米。) (以推荐的SubD9连接,波特率19200时最大长度1200米。) (以推荐的SubD9连接,波特率19200时最大长度1200米,总线拓扑。) 拓扑 总线 环 星形 点对点

从电源电压(12V或24V)获得的20mA电流流经回路。对于正常线路(20mA:线路静止状态)连接每个站大约损失125V。 □从站的发送器通常和主站的接收器串行连接(正常 线路,20mA静止状态): 主站从站从站从站 □从站的发送器能和主站的接收器并行连接。在此例 中,线路的静止状态是0mA: 主站从站从站从站

实际的DB25-DB25连接 定义:DTE(数据终端设备)表示终端或计算机。 定义:DCE(数据通讯设备)表示调制解调器(或打印机)。□用直接的PIN-TO-PIN电缆连接不同类型的设备(DTE-DCE)。 □用特殊电缆连接相同类型的设备: 2DTE-DTE,用NUL-调制解调器电缆, 2DCE-DCE,用NUL-终接电缆。 注意:术语“DCE”和“DTE”与连接器的类型和性别无关。 标准的RS232C不能明确定义连接器是插头型还是插座型。它的目的只是标准化其连接器针及所用电压的功能和用途。 定义:并行通讯是指8位二进制码元(1个字节)同时传输。字节中的8个比特同时送往通讯介质。 打印机通常用带有DB25连接器的并行电缆连接到计算机上。 并行电缆的最大长度是30米。并行电缆太长会使所传输的数据出错,这是由于电磁干扰和矩形波发生变形。(当为比特1或0时) 定义:串行通讯是指比特一个接一个传输。 该模式用于两个机器间的距离太远而不能用并行连接的情况。注意计算机和调制解调器以串行连接。制造商通常按照标准RS232-C来做。 推荐的串行电缆的最大长度是30米,如果考虑到标准 RS232-C所规定的电气特性,还可采用更长的电缆。

Modbus协议中文版【完整版】

第一部分:Modbus协议 1 引言 1.1 范围 MODBUS是OSI模型第7层上的应用层报文传输协议,它在连接至不同类型总线或网络的设备之间提供客户机/服务器通信。 自从1979年出现工业串行链路的事实标准以来,MODBUS使成千上万的自动化设备能够通信。 目前,继续增加对简单而雅观的MODBUS结构支持。互联网组织能够使TCP/IP栈上的保留系统端口502访问MODBUS。 MODBUS是一个请求/应答协议,并且提供功能码规定的服务。MODBUS功能码是MODBUS 请求/应答PDU的元素。本文件的作用是描述MODBUS事务处理框架内使用的功能码。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RFC791,互联网协议,Sep81 DARPA 2.MODBUS协议参考指南Rev J,MODICON,1996年6月,doc#PI_MBUS_300 MODBUS是一项应用层报文传输协议,用于在通过不同类型的总线或网络连接的设备之间的客户机/服务器通信。 目前,使用下列情况实现MODBUS: 以太网上的TCP/IP。 各种媒体(有线:EIA/TIA-232-E、EIA-422、EIA/TIA-485-A;光纤、无线等等)上的异步串行传输。 MODBUS PLUS,一种高速令牌传递网络。 图1:MODBUS通信栈 2 缩略语 ADU 应用数据单元 2

HDLC 高级数据链路控制 HMI 人机界面 IETF 因特网工程工作组 I/O 输入/输出设备 IP 互连网协议 MAC 介质访问控制 MB MODBUS协议 MBAP MODBUS协议 PDU 协议数据单元 PLC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 TCP 传输控制协议 3 背景概要 MODBUS协议允许在各种网络体系结构内进行简单通信。 图2:MODBUS网络体系结构的实例 每种设备(PLC、HMI、控制面板、驱动程序、动作控制、输入/输出设备)都能使用MODBUS 协议来启动远程操作。 在基于串行链路和以太TCP/IP网络的MODBUS上可以进行相同通信。 一些网关允许在几种使用MODBUS协议的总线或网络之间进行通信。 4 总体描述 4.1 协议描述 MODBUS协议定义了一个与基础通信层无关的简单协议数据单元(PDU)。特定总线或网络上的MODBUS协议映射能够在应用数据单元(ADU)上引入一些附加域。 3

WEINVIEW modbus通讯协议 中文版

Modbus通信协议 摘要:工业控制已从单机控制走向集中监控、集散控制,如今已进入网络时代,工业控制器连网也为网络管理提供了方便。Modbus就是工业控制器的网络协议中的一种。关键词:Modbus协议;串行通信;LRC校验;CRC校验;RS-232C 一、Modbus 协议简介 Modbus 协议是应用于电子控制器上的一种通用语言。通过此协议, 控制器相互之间、控制器经由网络(例如以太网)和其它设备之间 可以通信。它已经成为一通用工业标准。有了它,不同厂商生产的 控制设备可以连成工业网络,进行集中监控。 此协议定义了一个控制器能认识使用的消息结构,而不管它们是经 过何种网络进行通信的。它描述了一控制器请求访问其它设备的过 程,如果回应来自其它设备的请求,以及怎样侦测错误并记录。它 制定了消息域格局和内容的公共格式。 当在一Modbus网络上通信时,此协议决定了每个控制器须要知道它 们的设备地址,识别按地址发来的消息,决定要产生何种行动。如 果需要回应,控制器将生成反馈信息并用Modbus协议发出。在其它 网络上,包含了Modbus协议的消息转换为在此网络上使用的帧或包 结构。这种转换也扩展了根据具体的网络解决节地址、路由路径及 错误检测的方法。 1、在Modbus网络上转输 标准的Modbus口是使用一RS-232C兼容串行接口,它定义了连接口 的针脚、电缆、信号位、传输波特率、奇偶校验。控制器能直接或 经由Modem组网。 控制器通信使用主—从技术,即仅一设备(主设备)能初始化传输 (查询)。其它设备(从设备)根据主设备查询提供的数据作出相 应反应。典型的主设备:主机和可编程仪表。典型的从设备:可编 程控制器。 主设备可单独和从设备通信,也能以广播方式和所有从设备通信。 如果单独通信,从设备返回一消息作为回应,如果是以广播方式查 询的,则不作任何回应。Modbus协议建立了主设备查询的格式:设 备(或广播)地址、功能代码、所有要发送的数据、一错误检测域。 从设备回应消息也由Modbus协议构成,包括确认要行动的域、任何 要返回的数据、和一错误检测域。如果在消息接收过程中发生一错 误,或从设备不能执行其命令,从设备将建立一错误消息并把它作 为回应发送出去。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