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医学院八年制社会医学名解

同济医学院八年制社会医学名解
同济医学院八年制社会医学名解

1.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bio-psycho-social medical model)就是指从生物、心理和社

会等方面来观察、分析和思考,并且处理疾病和健康问题的科学观和方法论。

2.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范围内的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

最终产品和提供劳务价值的总和。

3.国民生产总值(GN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在国内和国外

所生产的最终成果和提供的劳务价值。

4.健康风险指数:是一个综合指标,由室内及户外空气污染、水污染、营养状况以及卫生

保健服务可及性等四个指标组成,取值0~1之间,越接近于0越好。HRI主要是用来衡量经济、社会、环境、医疗保障因素等对人类健康的危险程度。

5.健康公平:是指不同社会阶层、性别、种族、地理及年龄间的每个社会成员都应享有同

等的健康权利,即健康公平。

6.疾病:指身体上或精神上的不正常,偏离统计学意义上的标准,并引起疾病或残疾,或

者增加早死的机会。

7. 病灾:指除疾病外许多有害健康情况的状态,包括损伤、创伤和缺陷。

8. 疾患:是人主观感觉部分身体或精神不安康或受损害以至生命中正常功能受到损害等。

9. “大卫生观”:是指把疾病防治工作看作是全社会每个人的职责,看作是人类生存和发展

的基本要素,卫生服务要从“封闭式”变为“开放式”,从微观拓展至宏观,从个体服务发展到群体服务,建设一个由自我保健、家庭保健、社会保健、国家保健和国际保健的从个人到全球的保健体系。

10. “高危险性观”:是指疾病防治工作要有所侧重,要把有限的卫生资源投入高危人群(易

受疾病侵扰的人群,如孕产妇、老年人等)。

1. 社会卫生状况:系指人群健康状况以及影响人群健康状况的各种因素,主要是社会因素。

它包括卫生政策,社会经济,卫生保健服务,卫生资源和卫生行为等一系列指标。

2. 生活方式:生活方式一般指人们的物质、文化消费方式。

3. 减寿人年数(potential years of life lost):是指一人群在一定时间内(通常为一年),在目

标生存年龄(通常为70岁或出生期望寿命)内因死亡而使寿命损失的总人年数。

4. 人口负担系数:亦称抚养比,系指非劳动年龄人口(0~14岁和65岁以上)与劳动年龄

人口(15~64岁)的比例。

5. 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在社会生活中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极其复杂的关系,

也是人与人之间在心理上的关系,或相互之间在心理上的距离。

3.人口老龄化:WHO规定,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人口数达到总人口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达到人口总数的7%称为人口老龄化。它是反映人口年龄结构的一个指标。4.健康投资:为了恢复和发展人群健康而消耗的卫生投资,具体说就是为了防止疾病、恢复和发展人们最基本最普遍的社会适应能力、劳动能力而消耗的卫生资源。

1.危险行为:从健康的角度看,人类的某些行为对健康产生不良的影响,被称为危害健康的

行为或危险行为。如吸烟、酗酒、吸毒、性乱、赌博、自杀、缺乏运动、进食过多或过少、进食危害健康的食物等等。

2.健康信念模型:是行为干预方法中有代表性的方法之一。它认为,一个人的行为是他或她

的期望所决定的,一个人的价值判断影响行为的发生。此模型可用来研究人们的行为,并通过劝说,启发人们采取某种行为。

3.行为治疗:是一种治疗方法,早先被临床医师和临床心理学家用于各种心理障碍的治疗,

现在被广泛应用于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其理论基础是心理血中的行为主义。

1.定性研究:是通过采用专门的技术,如观察法、个人深入访谈、专题小组讨论等,获得人

们在想法、感受等方面的较深层反应的信息,研究目标人群对有关问题的态度、信念、动机和行为等;

2.问卷:是社会医学调查中用来收集资料的一种测量工具;

3.封闭式问题:即向被调查者提问,并给出两种以上的选择答案,让其选择回答;

4.信度:是指采用相同测量工具(如问卷)对同一对象进行重复测量时,所得结果相一致的

程度;

5.德尔菲法:是在专家会议预测法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其核心是通过几轮函询征求专家们

的意见,并对每一轮的意见都进行汇总整理,作为参考资料再寄发给每位专家,供专家们分析判断,提出新的意见,如此多次反复,意见逐步趋于一致,得到一个比较一致的且可靠性较大的结论或方案。

第八章生命质量评价

1. 生命质量(QOL):不同文化和价值体系中的个人对与他们的目标、期望、标准及所关心

的事情有关的生存状况的体验。

2. 健康相关生命质量(HRQOL):是指在病伤、医疗干预、老化和社会环境改变的影响下人

们的健康状态,以及与其经济、文化背景和价值取向等相联系的主观体验。

3. 基本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DL):是指穿衣、进食、洗澡、上厕所、室内走动五项指标,

是康复评价最常用的指标。

4. 社会资源(social recourse):是指个人的社会网络与社会联系,包括网络的数量与质量。

5. 质量调整生存年(QALYs):是用生命质量来调整期望寿命或生存年数而得到的一个综合

反映人群生命质量和生命数量的新指标。

第九章健康危险因素评价

1.健康危险因素评价(health risk factors appraisal,HRFA)是一种研究致病危险因素

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病率及死亡率之间数量依存关系极其规律性技术与方法。

2.评价年龄(appraisal age)是依据年龄与死亡率之间的函数关系,从死亡率水平推算出的年龄称为评价年龄。计算方法是将各种死因存在死亡危险相加,得到总的存在死亡危险,然后查健康评价年龄表,即可得出相应的评价年龄。

3.增长年龄(achievale age)又称可达到年龄,是根据存在的危险因素,提出可能降低危险因素的措施后按上述相同步骤计算得到的新的评价年龄。

第十章卫生服务研究

1.卫生服务研究(health service research):卫生服务研究是从卫生服务的供方、需方和第三

方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出发,研究卫生服务组织、实施及其影响因素,以及与居民健康状况的关系,探索改善卫生服务系统的功能以及提高卫生资源使用效益的途径。

2. 卫生服务需要(health needs):卫生服务需要是指依据人们的健康状况与“理想健康水

平”之间存在差距而提出的对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等服务的客观需要,包括个人认识到的需要,由专业人员判定的需要,以及个人未认识到的需要。

3. 卫生服务需求(health demands):是指人们在一定时期内一定价格水平下愿意并有能力

消费的卫生服务量。

4. 费用效益分析(cost-benefit analysis):是在成本效果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的,投入成本与产

出效果都用货币单位计算,用效益成本比值表示。

5. 费用效果分析(cost-effectiveness analysis):投入成本按货币单位表示,产出的效果则以

健康指标或卫生问题的改善来表示,实际是研究资源消耗与健康结果之间的关系,用成

本效果比值表示。

第十一章卫生技术评估

3.风险是指在特定使用条件下,特定人群中患有特定疾病的个体接受医疗保健技术服务后,发生不良反应或意外伤害的概率及其严重程度。

4.安全性是对特定情况下卫生技术风险可接受程度的价值判断。

5.后评估是一种过程,这个过程是把相同的研究按照一定的科学原则综合在一起,得出结论或提出新的研究计划。

第十二章卫生政策分析

3.利益相关集团是指某些人、团体或者机构,他们能够改变某个政策的目标,影响政策目标的实现;或是当政策目标实现后,他们的利益会受到影响。

1.策略是行为主体在一定时期为实现特定的目标所采用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条例办法、目标体系、评价指标和具体措施的总称。

2.社会卫生策略是指卫生发展的战略与策略、政策、目标与指标、对策与措施,是维护和促进人群健康的行动方针和方法,既包括卫生领域内的策略,也包括卫生相关领域的策略。

3、初级卫生保健是一种基本的卫生保健,它依靠切实可行、学术上可靠又为社会所接受的

方式和技术,是社区的个人与家庭通过积极参与普遍能够享受的,费用也是社区或国家在发展的各个时期本着自力更生及自决精神能够负担得起的。它既是国家卫生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功能中心和活动的焦点,也是社会整个经济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个人、家庭、群众与国家卫生系统接触的第一环,能使卫生保健尽可能接近于人民居住及工作的场所,它还是卫生保健持续进程的起始一级。

8临床医学专业(八年制)培养实施细则2011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 临床医学专业八年制培养实施细则 (2009年4月修订) 一、修业年限与培养方式 总修业年限为八年,培养过程中始终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创新精神、科研和教学能力的培养。前两年学习人文、社会、自然科学、信息学、生物学以及医学导论等知识,后六年包括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课程学习和临床实习。第5~8学期以基础阶段导师负责制方式完成早期科研能力培训课程;临床医学课程注重理论与临床的结合、注重临床思维训练、注重预防医学教育;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开设“床边教学”;部分系统、疾病采用基础与临床相结合的整合式教学并采用PBL教学法;临床实习主要采用以导师为主导的学科集体培养方式,重点突出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1.通识、基础教育课程主要学习内容(1)临床医学专业八年制通识教育课程,(2)文理基础课程中的医学类基础课程,使学生掌握较广泛的人文、社会和自然科学理论、丰富的生物学知识,具有扎实的公共英语基础。 2.医学学科主要学习内容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医学英语。注重基础与临床的结合,让学生早期接触临床实践,加强临床思维与临床实践能力培养。 3.注重全过程科研思维和能力培养,掌握医学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在专业导师指导下完成学位论文答辩。 4. 临床医学专业八年制学生素质拓展要求以培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普遍提高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为目的,通过开展突出医学教育特点的主题活动、社会实践、课堂讨论、专题讲座等内容新颖、形式多样的活动,全面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三、出口与分流 按照临床医学专业八年一贯制连续培养和分流、淘汰相结合的原则:(1)

五年制《医学影像学》教学指导大纲

五年制《医学影像学》教学大纲 刖言 “医学影像学”包括X线、DSA CT MR、DSA介入、超声和丫闪烁摄影等,是一门独立而成熟的学科。超声另编,丫闪烁摄影等在其他学科讲授,但在总论中应予介绍,使学生有完整的概念。 放射诊断学是利用放射线进行疾病诊断的一门学科。本教材主要是X线诊断,顺应医学影像学 的发展,增加了有关电子计算机体层摄影(CT、磁共振(MRD诊断和介入放射学等内容的比重,并介绍近年来发展的信息放射学。 学生学习的重点是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内容以三基即总论、各系统的正常X 线、CT MR表现和基本病变X线、CT MR表现为主,并适当编入部分疾病的X线、CT MRI 诊断,以保持本学科的系统性、完整性。 课堂讲授与见习的比例为2:1(36:18)第一篇总论 [目的要求] 一、掌握X线、CT MR诊断学应用原理和概况。 二、熟悉常用的X线、CT MR检查方法及其在临床工作中的正确使用。 三、了解X线、CT MR诊断的方法、原则、价值、限度和地位。 四、了解数字化X线成像、图像存档与传输系统、信息放射学的基本原理与临床应用。 [教学时数]理论课:3学时。 [教学内容] 阐明“医学影像学”已成为一门独立的、成熟的临床学科,主要包括X线、超声、CT MR、丫闪烁摄影诊断及介入放射学等。目前,本学科重度讲授X线、CT MR诊断和介入放射学。X线诊断学是应用X线的特性通过摄影研究人体解剖结构、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进行诊断的一门临床学科。 第一章X线成像 第一节X线成像 一、X线的产生和特性 1)X线产生的三个基本条件 2)X线的特性:穿透性、感光性、荧光作用、电离作用 二、X线成像基本原理

北京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八年制培养方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教育处

北京大学 临床医学专业(八年制)培养方案 一、总体培养目标 北京大学医学教育依据《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试行)》的要求,以“八年一贯,本博融通”为原则,贯彻全人教育思想,遵循“仁智兼养、德理双修、为人为学之统一”的理念,注重通专并举,德才兼备,培养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有崇高的理想和社会责任感、适应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需要、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及人文素养、较强的临床工作能力、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意识、具有国际视野和发展潜能的高素质医学人才。 二、专业培养目标 1.思想品德与职业态度目标: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价值观,良好的职业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的工作作风,基本的法律观念,优良的医德医风。 2.知识目标:广泛的人文、社会、自然科学知识,扎实的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知识,系统的公共卫生知识。 3.能力目标:达到合格住院医师要求,具有良好的临床实践和临床科研能力,包括主动获取知识、批判性思维、教学意识、外语水平、信息管理、团队合作、人际沟通、健康促进和社区服务。 三、修业年限 本专业学制为八年,包括本科阶段和二级学科阶段。本专业实行分流制。 本专业修满五年,在自愿报名与选拔的原则下,允许一定比例的学生进入“双博士学位”(MD+PhD)项目,在基础医学方向学习研究3-5年,符合毕业和学位授予条件者,准予毕业,授予理学博士学位。学生继续临床二级学科阶段的培养,完成学业,通过论文答辩和考核,准予毕业,授予医学博士学位。

四、课程体系 1.全学程所修课程由必修课和选修课构成,总学分不低于352学分。本科阶段需完成学分不低于233学分,二级学科阶段不低于119学分。 2.主要课程: (1) 英语、化学、物理、数学、计算机概论、思想政治理论课、自然辩证法、体育、军事理论、普通生物学、生物统计学、医学史、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卫生法学; (2) 系统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医学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医学免疫学、医学遗传学、医学寄生虫学、病理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局部解剖学、神经生物学、预防医学、流行病学、创新性思维训练课程、创新性综合实验、创新能力培养课程; (3) 体检诊断学、实验诊断学、医学影像学、核医学、外科总论、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传染病学、神经病学、精神病学、眼科学、耳鼻咽喉科学、皮肤病及性病学、中医及针灸学、口腔科学、临床沟通技巧、临床药理、康复医学、全科医学、内科实习、外科实习、妇产科实习、儿科实习; (4) 基层卫生实践、自选学习项目; (5) 临床医学二级学科培养、科研训练。 五、基本要求 1.加强品行教育与职业精神培育,注重通识教育,强调实践育人,实现社会科学、人文科学、自然科学并重,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2.通过国防教育课,使学生了解基本的国防知识,树立国防意识,增强组织性、纪律性及集体主义观念。 3.体育课按照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锻炼标准组织教学,使学生掌握一定的体育技巧,增进学生体质。 4.英语教学采取分级教学的形式,因材施教,提升学生的外语应用能力。

医学免疫学名词解释63862

第一章 免疫(immunity)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维持机体正常生理平衡和稳定的功能。 免疫防御(immune defense)防止外界病原体的入侵及清除已入侵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真菌、支原体、衣原体、寄生虫等)及其他有害物质。 免疫监视(immune surveillance)随时发现和清除体内出现的“非己”成分,如肿瘤细胞和衰老、凋亡细胞。免疫自身稳定(immune homeostasis)通过自身免疫耐受和免疫调节两种主要的机制来达到免疫系统内环境的稳定。 免疫应答(immune response)是指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抗原的整个过程。 第二章 造血诱导微环境(hemopoietic inductive microenvironment,HIM)由基质细胞及其所分泌的多种细胞因子(IL-3、IL-4、IL-6、IL-7、SCF、GM-CSF 等)与细胞外基质共同构成的造血细胞赖以分化发育的环境。 脾集落形成单位(colony forming unit-spleen,CFU-S)应用同系小鼠骨髓细胞输注给经射线照射的小鼠,可在受体小鼠脾脏内形成由单一骨髓干细胞发育分化而来的细胞集落,包括红细胞、粒细胞和巨核细胞等,此称为脾集落形成单位。 体外培养集落形成单位(colony forming unit-culture,CFU-C)用半固体培养技术,在有造血生长因子存在的条件下,干细胞在体外可以分化为不同谱系的细胞集落,称为体外培养集落形成单位。 初始淋巴细胞(na?ve lymphocyte)尚未接触过抗原的成熟B、T 细胞被称为初始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归巢(lymphocyte homing)成熟淋巴细胞离开中枢免疫器官后,经血液循环趋向性迁移并定居于外周免疫器官或组织的特定区域,称为淋巴细胞归巢。 淋巴细胞再循环(lymphocyte recirculation)淋巴细胞在血液、淋巴液、淋巴器官和组织间反复循环的过程称为淋巴细胞再循环。 第三章 抗原(antigen,Ag)是指能与T 细胞、B淋巴细胞的TCR或BCR 结合,促使其增殖、分化,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并与之结合,进而发挥免疫效应的物质。 免疫原性(immunogenicity)抗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诱导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的能力。抗原性(antigenicity)抗原与其所诱导产生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特异性抗原的能力。 免疫原(immunogen)或完全抗原(complete antigen)同时具有免疫原性和抗原性的物质。不完全抗原(incomplete antigen)或半抗原(hapten)仅具备抗原性的物质。 变应原(allergen)能诱导变态反应的抗原又称为变应原。耐受原(tolerogen)可诱导机体产生免疫耐受的抗原又称为耐受原。 抗原表位(epitope)或抗原决定簇(antigenic determinant)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是抗原与 BCR/TCR 结合的基本单位。 抗原结合价(antigenic valence)抗原分子上能与抗体分子结合的抗原部位的总数称为抗原结合价。构象表位(conformational epitope)或非线性表位(non-linear epitope)是序列上不相连的多肽或多糖通过空间构象形成的决定基。如BCR 或抗体识别的决定基,通常位于分子表面。 顺序表位(sequential epitope)又叫线形表位(linear epitope)是序列上连续线性排列的多肽形成的决定基,如TCR 识别的决定基,通常位于分子内部。 功能决定基是指位于分子表面能被BCR 或抗体直接识别的决定基。隐蔽决定基是位于分子内部,因理化因素作用而暴露才被BCR或抗体识别的决定基. 共同抗原表位(common epitope)抗原分子中常有多种抗原表位,不同抗原之间含有的相同或相似的抗原表位,称为共同抗原表位。 交叉反应(cross-reaction)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对具有相同或相似表位的不用抗原的反应,称为交叉反应。胸腺依赖抗原(thymus dependent antigen, TD-Ag)此类抗原刺激 B 细胞产生抗体时依赖于T 细胞辅助,故又称T 细胞依赖性抗原。绝大多数蛋白质抗原属于此类。 第 1 页共9 页 胸腺非依赖抗原( thymus independent antigen, TI-Ag )该类抗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时无需T 细胞的辅助,又称T 细胞非依赖性抗原。

全科医学名词解释

全科医学名词解释 1.全科医学:是一个面向社区与家庭,整合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以及人文社会学科相关内容于一体的综合性医学专业学科,是一个临床二级学科;其范围涵盖了各种年龄、性别、各个器官系统以及各类疾病。 2.全科医疗:是将全科/家庭医学理论应用于病人、家庭和社区照顾的一种基层医疗专业服务,是一种集合了其他许多学科领域内容的一体化的临床专业。 3.全科医生:又称全科/家庭医生或家庭医生,是对个人、家庭和社区提供优质、方便、经济有效的、一体化的基层医疗保健服务,进行生命、健康与疾病的全过程、全方位负责式管理的医生。 5.患病体验:病人经历某种疾患时的主观感受。 6.健康信念模式:是运用社会心理学来解释健康相关行为的一个模式。它以心理学为基础,由刺激理论和认知理论综合而成。 7.家庭结构:家庭内部的构成和运作机制。 8.家庭角色:家庭成员在家庭中的特定身份,代表着他(她)在家庭中所应执行的职能,反映出他(她)在家庭中的相对位置和与其他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 9.家庭资源:为维持家庭基本功能,应付紧张事件和危机状态所需要的物质和精神上的支持;家庭资源的充足与否直接关系到家庭及其成员对压力及危机的适应能力。可分为家庭内资源和家庭外资源。 10.社区:是若干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聚集在某一地域里所形成的一个生活上相互关联的大集体。 11.COPC:又称社区导向的基层医疗,是一种将社区和个人的卫生保健结合在一起的系统策略,指在基层医疗中,重视社区、环境、行为等因素与个人健康的关系,把服务的范围由狭小的临床医疗扩大到流行病学和社区的观点来照顾。12.社区诊断:是社区卫生工作者运用社会学、人类学和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对社区个方面进行考察,发现问题,通过实施卫生行动,充分利用社区现有的卫生资源来解决社区的主要卫生问题的过程。 14.病人健康教育: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愿采纳有利于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与过程。 15.筛检:应用快速的检验、检查或其他手段,对未识别的疾病或缺陷作出推断性鉴定,从外表健康者中查出可能患某病者。 16.病例发现:对就诊病人实施的一种检查、测验或问卷形式的调查,而病人是因其主病来就诊的,目的是发现病人就诊原因之外的、可能的其他疾病。 17.化学预防:使用合成或天然的物质作为预防措施,提高人群抗病能力,以防止某些疾病发生。 19.沟通: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是在两个或更多人之间进行的事实、思想、意见和情感的交流。 21.开放式提问:能让病人主动、自由的诉说,医生可获得较多的信息。 22.模糊语言:指所表达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难以明确规定且隐含多种判断的语言。模糊语言具有多义性,在理解上有很大的伸缩性和灵活性。 23.诊断鉴别分类:病因学诊断、病理解剖学诊断、病理生理学诊断、家庭诊断、综合诊断、临时诊断。 鉴别诊断法:主要用于循环、血管疾病;炎症;新生物、肿瘤;退行性变;中毒;先天性疾病;自身免疫病;创伤;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等。 31.病情流程表:以列表的形式描述病情(或其他问题)在一段时间内的变化情况,包括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等,将资料做一图表化的总结回顾,可以概括出清晰的轮廊,及时掌握病况,修订治疗计划、病人教育计划等。 32.信托型医患关系的“行仁性”与“契约性”:

超声诊断学大纲五年制医学影像学本科专业

超声诊断学教学大纲 Ultrasound diagnosis (供五年制医学影像学本科专业使用) 前言 超声诊断学是一门新兴的医学诊断技术,它以电子学与医学工程学的最新成就和解剖学、病理学等形态学为基础,并与临床医学密切结合,既可非侵入性地获得活性器官和组织的精细大体断层解剖图像和观察大体病理形态学改变,亦可使用介入性超声或腔内超声探头深入体内获得超声图像,从而使一些疾病得到早期诊断与治疗。是高等医学院校五年制医学影像专业的必修课之一。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使学生掌握和理解身体各部位不同切面包含哪些脏器及相互关系,各脏器切面正常声像图,各种疾病声像图变化。要求学生学习时要注意理解联系实际,不仅应学好基础理论,还要努力学习检查方法。达到尽早明确诊断。 本大纲与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钱蕴秋主编的《超声诊断学》(第二版)配套使用,适用于医学影像专业本科教学。本课程以常见病和多发病的声像图表现作为基本内容和重点。在教学中理论联系实践,均采用多媒体教学,充分利用多媒体展示各种疾病的声像图表现,以动静态图像图文并茂的讲授方法,结合临床见习,使学生学的进、记得住。划线部分为要求学生重点掌握的内容,其他为一般熟悉和了解内容。总学时为100学时,其中理论课约80学时、实习课约20学时。 本课程为校考,按照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层次,记忆、解释和应用三个方面进行考核。理论考核占60%,平时考核占40%。 教学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理论学时数见习学时数 超声总论 4 2 肝脏9 3 胆管系统 6 胰腺、脾脏、 3 肾脏、输尿管、膀胱 3 3 腹膜后、肾上腺 3 妇科 6 2 产科 6

心脏28 5 主动脉疾病 3 5 颈部血管疾病 3 腹部大血管疾病 3 四肢血管疾病 3 合计80 20 总计 100

医学免疫学名解

1.免疫,immunity@@是指机体一种生理功能,它能区分自我和非我,识别并清除抗原性异物(非我成分),但对自身抗原(自我成分)天然耐受,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正常情况下对机体有利(抗感染/抗肿瘤);异常情况下可对机体产生免疫损伤(超敏反应/自身免疫病/免疫缺陷)。免疫三大功能:防御、稳定、监视。简要:是机体识别与清除抗原性异物的生理性保护功能。即机体的自我保护功能和抗病能力,主要表现为能病原菌的感染。 2.免疫防御,immunologic defence@是针对外来抗原性异物的保护功能,即抗感染免疫功能。正常情况下,机体可抵抗病原微生物感染及其毒性产物的损害;异常情况下,如反应过强可引起超敏反应,造成组织损伤。简要:机体清除外来抗原性异物(即病原体及其有毒产物)的一种保护功能。 3.免疫自稳,免疫稳定@是机体免疫系统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一种生理功能。正常时,机体可及时清除体内损伤、衰老、变性的细胞和免疫复合物等,而对自身成分保持免疫耐受;失调时可发生生理功能紊乱或自身免疫病。简要:是机体免疫系统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一种生理功能。 4.免疫监视immunologic surveillance [s?'vel?ns]@@是机体免疫系统识别、清除,体内突变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的生理功能。该功能异常,可发生肿瘤或病毒持续感染。简要:是机体免疫系统发现并杀死体内的突变细胞(肿瘤细胞)。 5.适应性免疫adaptive immunity,获得性免疫,acquired immunity,特异性免疫,specific immunity@@是机体接受抗原性异物刺激后,T/B淋巴细胞识别抗原,活化、增殖、分化形成效应细胞或效应分子,清除抗原的全过程。因免疫力的产生,在机体与抗原性异物接触后,固又称获得性免疫/适应性免疫;因其防御作用有抗原针对性,又称为特异性免疫。它也可通过被动接受免疫球蛋白获得。简要:是机体接受抗原性异物刺激后获得的,具有抗原针对性的免疫力。 6.固有免疫,天然防御,先天免疫innate immunity,非特异性免疫nonspecific immunity,固有免疫应答innate immune response@@是机体抗感染的第一道防线,是生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一系列防御病原体攻击的机制。因其作用广泛,应答迅速,无抗原针对性(非特异性),出生就有(固有)。在感染早期起主要作用,还辅助适应性免疫应答。简要:是生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防御机制,是机体的第一道防线,其生来就有,作用广泛,无抗原针对性。 7.模式识别受体,PRR@@@是一类主要表达于固有免疫细胞表面,能够直接识别病原微生物PAMP或宿主凋亡细胞的受体。模型PRR有:甘露糖受体MR、清道夫受体SR,Toll样受体TLR;分泌型PRR有: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MBL、C反应蛋白。主要功能:调理作用、活化补体、吞噬作用、启动细胞活化、炎性信号传导、诱导凋亡等。其特点:由基因直接编码,多样性少,非克隆表达,反应快。简要:是固有免疫细胞表面或胞内,能够识别病原体共同特征分子(PAMP)的受体。 8.抗原Ag,antigen@@@是能够刺激机体引起特异性免疫应答,产生效应细胞或抗体,并能与产生的效应细胞或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简要:是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效应细胞或抗体的物质;一般为非自身机体的物质(异物);例如伤寒杆菌对人体就是病原体。9.抗原的反应原性@指抗原分子能与相应抗体或效应T细胞在体内或体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能力。 10.抗原的免疫原性@@指抗原分子能诱导机体免疫系统发生免疫应答,产生相应效应T细胞或抗体的能力。 11.抗原的异物性@@是抗原与自身免疫系统认同的自我成分相异的性质,表现为抗原免疫原性的强弱。病原体、异物血细胞或组织、改变的自身物质、与免疫系统隔离的自身物质均有此性质。

全科医学概论【课后思考题答案】

全科医学概论 第一篇概述 第一章全科医学的历史与基本概念 1.全科医学是一种什么学科? 答:全科医学(general practice)又称家庭医学(family medicine),是一个面向个体、家庭与社区,整合了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以及医学心理学、人文社会学科相关内容于一体的综合性的医学专业学科,是一个临床二级学科;其专业领域涉及各种年龄、性别、各个器官系统以及各类疾病。其主旨强调以人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整体健康的维护与促进为方向的长期负责式照顾,并将个体与群体健康照顾融为一体。 2.全科医生是一种什么类型的医生? 答:全科医生/家庭医生(general practitioner or family physician / family doctor)是经过全科医学专门训练的工作在基层的临床医生,对个人、家庭和社区提供优质、方便、经济有效的、一体化的基础性医疗保健服务,进行生命、健康与疾病全过程、全方位责任式管理的医生,即全科医疗服务的提供者。 3.全科医疗和专科医疗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答:(1)全科医疗与专科医疗的主要区别: 特性全科医疗专科医疗 服务人口较少而稳定(1:2500) 大而流动性强 (1:5万-50万) 照顾范围宽(生物心理社会) 窄(系统/器官/细胞) 疾患类型常见问题疑难急重问题 技术基本技术, 不昂贵高新技术, 昂贵 责任持续性间断性 服务内容防治保康教一体化医疗为主 服务模式健康为中心全面管理,人为中心疾病为中心救死扶伤,医生为中心 医患关系平等伙伴关系,病人主动参与垄断式,病人被动服从 (2)全科医疗与专科医疗的联系:①各司其职;②互补互利;③“接力棒”式服务。 第二章全科医学的基本原则与特点 1.如何理解全科医学的基本原则? 答:(1)科学、技术与人文相统一 (2)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为基础 (3)个人-家庭-社区一体化 (4)预防-医疗-康复整体性 强调科学技术与人文相统一; 体现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以病人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提供预防-医疗-康复的整体性服务; 以满足居民的健康需求为导向提供服务,讲究好的成本-效果; 高度重视服务艺术和医患关系,强调团队合作。 2.全科医学的基本特点有哪些?掌握全科医学基本特点的意义何在? 答:(1)全科医学的基本特点:①基础性照顾;②人性化照顾;③可及性照顾;④持续性

33五年制医学影像学专业培养计划

---------------------------------------------------------------最新资料推荐------------------------------------------------------ 33五年制医学影像学专业培养计划五年制医学影像学专业培养计划一、培养目标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医学影像学的高级专门人才。 基本培养要求: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热爱医学事业,遵纪守法,勤奋务实,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 2.系统掌握医学影像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运用各种医学影像诊断技术进行疾病诊断的能力;掌握常见病、多发病的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医学知识和卫生预防基本知识;掌握一门外语,能够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并具有初步的译、写、听、说能力;获得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富于创新精神,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沟通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和研究能力。 3.掌握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身心健康。 二、学制和时间分配学制五年,按 256 周安排;教学 140 周,临床实习 24 周,专业实习 24 周,考试 15 周,入学教育和毕业教育 2 周,社会实践和军训 6 周,假期 35 周,机动 10 周。 1/ 6

详见表 1。 表 1 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时间分配表(按周计算) 学年教学机动考试入学毕业教育社会实践和军训实习假期总计一34 1 3 1 3 10 52 二 36 1 4 1 10 52 三 36 1 4 1 10 52 四 36 1 4 1 3 7 52 五 1 1 1 45 48 总计 140 10 15 2 6 48 37 256 三、主干学科和主要课程: 主干学科: 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主要课程: 英语、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医用物理学、医学影像物理学、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影像诊断学(包括 X 线、 CT、 MRI)、超声诊断学、医学核医学、介入影像学。 四、课程设置 1、课程设置与授课时教,详见附表五年制医学影像专业教学进程表、五年制医学影像专业限定选修课程教学进程表。 必修课总学时 2888;平均周学时 20. 6(不包括临床实习时数) 。 2、课程设置说明共设置六大类课程,包括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文社科课程 5 门,公共基础课程类 8 门,专业基础类 19 门,科研方法及基本技能类 4 门、专业类 10 门,及实践环节。 (1) 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文社科课程: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

医学免疫学名词解释(仅供借鉴)

医学免疫学名词解释部分 免疫(immunity):是指机体识别“自己”与“非己”抗原,对自身抗原形成天然免疫耐受,对非己抗原发生排斥作用的一种生理功能。正常情况下,对机体有利;免疫功能失调时,会产生对机体有害的反应。 1.固有免疫应答(innate immune response):也称非特异性或获得性免疫应答,是生物体在长期种系发育和进化过程中逐渐 形成的一系列防御机制。此免疫在个体出生时就具备,可对外来病原体迅速应答,产生非特异性抗感染免疫作用,同时在特异性免疫应答过程中也起作用。 2.适应性免疫应答(adaptive immune response):也称特异性免疫应答,是在非特异性免疫基础上建立的,该种免疫是个体 在生命过程中接受抗原性异物刺激后,主动产生或接受免疫球蛋白分子后被动获得的。 3.免疫防御(immunologic defence):是机体排斥外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免疫保护功能。该功能正常时,机体可抵御病原微 生物及其毒性产物的感染和损害,即抗感染免疫;异常情况下,反应过高会引起超敏反应,反应过低或缺失可发生免疫缺陷。 4.免疫自稳(immunologic homeostasis):是机体免疫系统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理功能。该功能正常时,机体可及时清 除体内损伤、衰老、变性的细胞和免疫复合物等异物,而对自身成分保持免疫耐受;该功能失调时,可发生生理功能紊乱或自身免疫性疾病。 参考类别# 1

5.免疫监视(immunologic surveillance):是机体免疫系统及时识别、清除体内突变、畸变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的一种生理 功能。该功能失调时,有可能导致肿瘤发生,或因病毒不能清除而出现持续感染。 6.MALT(mucosal-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即黏膜伴随的淋巴组织。是指分布在呼吸道、肠道及泌尿生殖道的粘膜上 皮细胞下的无包膜的淋巴组织。除执行固有免疫外,还可执行局部特异性免疫。 7.抗体(Antibody) :是B 细胞特异性识别Ag后,增殖分化成为浆细胞,所合成分泌的一类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 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 8.Fab(Fragment antigen binding):即抗原结合片段,每个Fab段由一条完整的轻链和重链的VH和CH1功能区构成,可 以与抗原表位发生特异性结合。 9.Fc片段(fragment crytallizable):即可结晶片段,相当于IgG的CH2和CH3功能区,无抗原结合活性,是抗体分子与效 应分子和细胞相互作用的部位。 10.4. 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是指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可分为分泌型和膜型两类。 11.高变区(hypervariable region ,HVR):在Ig分子VL和VH内,某些区域的氨基酸组成、排列顺序与构型更易变化, 这些区域为超变区。 12.可变区(V区):在Ig多肽链氨基端(N端),L链1/2与H链1/4区域内,氨基酸的种类、排列顺序与构型变化很大,参考类别# 2

临床医学8年制临床医学53一体化口腔医学

临床医学(8年制)、临床医学(5+3一体化)、口腔医学(一)院系简介 南京大学医学院的前身是中央大学医学院,创建于1935年,1949年解放后改名为南京大学医学院,1951年划归部队系统,1987年南京大学医学院恢复重建,并于当年开始招生七年制医学生,是我国第一所综合性大学医学院。从1997年开始,每年从六年级学生中选拔优秀生直接进入博士学习阶段。2012年起,医学院入选卓越医生计划——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开始试办8年制医学教育,即八年一贯,毕业时获医学博士学位。2015年开始同时招收8年制和5+3学生。目前设有临床医学和口腔医学2个专业,有临床医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基础医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口腔医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其中外科学为国家重点学科、内科学为江苏省重点学科、临床医学为江苏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拥有1个江苏省重点实验室(医学分子技术江苏省重点实验室)。拥有4所附属医院: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金陵医院(解放军南京总医院)、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仙林鼓楼医院,3所教学医院:南京脑科医院、南京市儿童医院、南京市第二医院。现有教授、副教授304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博士生导师98人。 (二)培养目标及特色 培养目标:培养杰出的领导型临床学家和医学科学家。 培养特色:南京大学医学院凭借南京大学雄厚的基础学科优势、依托多所高水平综合性、专科性医院的支持,精心探索,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办学之路,是一所国际化、精品式医学院。建院三十年来始终遵循南京大学整体教学指导思想,坚持文、理、医结合办学,率先提出“自然科学向基础医学渗透、基础医学向临床医学渗透,加强对学生的科研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教学指导方针,形成了鲜明的“精品式、研究型、国际化”的办学特色。 (三)毕业要求 1.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热爱医学,具有崇高的理想和社会责任感,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和行为规范,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团结协作,愿意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医学事业献身。 2.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职业道德、较广泛的社会科学知识、较宽厚的自然科学基础、较深厚的医学基础理论、较熟练的专业实践技能和解决临床医学实际问题能力以及了解现代医学发展趋势和现代医疗保健需要、能熟练地运用外国语言进行文献检索和对外交流。 3.身心健康,达到国家规定的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能够履行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神圣义务。 4.通过课程学习、科研训练、临床医学见习、实习以及论文写作等达成培养目标和规格。

医学影像学专业

医学影像学专业(五年制)本科培养计划 本专业属于医学学科门类中的二级类(临床医学与医学技术类) 本专业代码:100303 一、专业培养目标及业务培养要求 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良好素质的初级医学影像学医师,这种素质确保其毕业后作为医学影像学医生时在上级医师指导下,从事安全有效的医疗实践,保证他们有适当的基础能够进行终身学习和在医学影像学的某一学科领域内进一步深造。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应掌握从事医学影像实践工作的医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和职业态度,为毕业后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的态度、知识和技能: 态度目标 1.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愿为医学科学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2.树立关爱病人观念,尊重病人人格,保护病人隐私;坚持以预防疾病发生、减轻和驱除患者的病痛为己任,认识到提供临终关怀的道德责任。 3.充分认识医患沟通与交流的重要性,并积极与病人及病人家属进行交流,使其充分理解和配合诊疗计划的制订与实施。 4.树立成本效益观念,注重合理用药,选择合理的诊治方案,充分掌握公平有效分配和合理使用有限资源的原则,充分利用可用资源达到康复的最大效益。 5.树立终身学习观念,充分认识到不断自我完善和接受继续教育的重要性。 6.树立正确的医学伦理观念,尊重个人信仰,尊重每一个人,理解其人文背景及文化价值。 7.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超出自己的业务能力而不能有效安全处理的医疗活动,主动寻求其他医师的帮助。 8.始终将病人及社区的健康利益作为自己的职业责任。 9.具有创新精神和敢于怀疑、敢于分析批判的精神,具有为新知识产生、新技能的发现做出贡献的意识。 10.尊重同仁,树立团队意识。 11.树立依法行医的观念,学会用法律保护病人和自身的权益。 知识目标 1.基本掌握生物科学、行为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有关知识和方法,并能够用于指导未来的学习和医学实践。 2.掌握生命各阶段人体的正常结构、功能和心理状态。 3.掌握人体各阶段各种常见病、多发病(包括精神疾病)的发病原因,认识到环境因素、社会因素及行为心理因素对疾病形成与发展的影响,认识到预防疾病的重要性。 4.掌握基本的药理知识及临床合理用药原则。

医学免疫学-免疫名解

第二章 1、免疫(immunity ):是指集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的功能。从本质上讲,免疫是机体识别自己,排除非己借以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保护机制。 第三章 2、淋巴细胞再循环( lymphocyte recirculation ):淋巴细胞在血液、淋巴液、淋巴器官或组织间反复循环的过程。 3、淋巴细胞归巢( lymphocyte homing ):血液中淋巴细胞选择性趋向迁徙并定居于外周免疫器官的特定区域或特定组织的过程。 第四章 4、抗原( antigen, Ag ) :是指所有能启动、激活和诱导免疫应答的物质,即是指能被T、B 淋巴细胞表面特异性抗原受体 ( TCR 或BCR) 识别及结合,激活T、B 细胞增殖、分化、产生免疫应答效应物质 (特异性淋巴细胞或抗体) ,并能与效应产物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5、免疫原性(immunogenicity) :指抗原被T、B 淋巴细胞表面特异性抗原受体( TCR 或BCR )识别及结合,诱导机体产生适应性免疫应答 (活化的T/B 细胞或抗体)的能力。 6、免疫反应性(immunoreactivity) :指抗原与其所诱导产生的免疫应答效应物质(活化的T/B 细胞或抗体)特异性结合的能力。 7、完全抗原(complete antigen) :同时具有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应性的物质,又称为免疫原(immunogen) ,是通常所说的抗原。 8、不完全抗原(incomplete antigen) :只有免疫反应性的物质,又称为半抗原(hapten) 。 9、抗原表位( epitope ):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称为抗原表位,又称抗原决定基。是抗原与TCR 、BCR 特异性结合的基本单位。 10、共同抗原表位:不同抗原间含有的相同或相似表位。 11、交叉反应: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与具有相同或相似表位的不同抗

临床医学八年制 医学英语

医学英语-1期末考试:开卷考试任课老师:张蕾芳 姓名:专业班级:学号: Some ideas about relationship between doctors and patients after reading “Roller Skating with Rickets” After reading the book, named “Roller Skating with Rickets”, I had learned from it a lot. Through this book, I understood the mode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especiall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octors and patients. It can be an exemplar of Chinese medical. As the doctors, we usually have no time and no mind to talk with our patients. What’s more, there are some doctors may communicate with the patients snappily. Then, some patients who lost of temper chopped the doctors brutally. While the doctors in this book, they took her as their family, they regarded her in a sincere or genuine way. A lot of ways were carried out to communicate with Jessica and her family, and they persuaded Jessica when she unwilling to take drugs instead of commanding or other rude methods. Nowadays, the doctors-patients relationship is so intensively in our country. It is definitely that our doctors have problems. If we can treat people like what Jessica’s doctors do, the relationship will be better. But do the patients themselves have no responsibility to it? Absolutely not. In this article, Jessica as a patient, she had her

对临床医学八年制新生的寄语

对临床医学八年制新生的寄语 2008级临床医学八年制的同学们: 大家好!欢迎你们跨进中山大学的门槛,加入到“中山医”这个大家庭里来! 从踏进这所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大学开始,大家就要意识到自己拥有了一串令人羡慕的称号,闪烁着不同以往又璀璨夺目的光辉——大学生,中山大学的医学生,中山大学八年制的医学生! “大学生”,对!你们不再是小学生、中学生,你们是大学生!这个新的角色被赋予的责任和要求将更“大”!那大学之大,在于何处呢? 一个世纪前,蔡元培先生就做出这样的解说:“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也”。此种理念渗透到北大的办学中,逐渐熔铸成兼容并包、能够容纳多元文化的宽容精神,而在此基础上培育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更成为北大高扬的精神旗帜。而清华大学梅贻琦校长留下的名言至今传诵:“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也,有大师之谓也”,以优秀人物为大学人格化的象征。对大学的人文精神有着同样理解的还有曾任浙江大学校长的竺可桢,他认为“大学犹之海上之灯塔,吾人不能于此时降落道德之标准也”,“大学是社会之光,不应随波逐流。” 可见,大学被赋予了时代和社会的精神灯塔的角色和使命,那么作为大学最主要代表的大学生们,你们能担负得起这个重担吗?那么,从现在开始大家需要更加强化自己的理想信念,做一个更加有责

任感的人。诚如原共青团第一书记,现河北省省长胡春华所说的:“理想是相对于功利而言的。我觉得我们要务实,但是我们不能太功利,不能太浮躁,总要追求一点崇高的东西。”务实又要崇高这就是理想的科学性,也是我们大学生应该去践行的。我希望大家在以后的日子里能用行动告诉社会:你们不愧“天之骄子”的称号,我相信优秀如斯的你们肯定能做得到! “医学生”,对!你们选择的不是别的,你们选择的是医学。你们是未来的白衣天使,你们背负着医学生誓词上所说的“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重任。 医学生誓词似乎有一种魔力,总能使我们的热血为之沸腾,为之马首是瞻,瞻到血沸,沸到流泪!七年前的九月,那个似乎有些疲倦的下午,当我跟着大家一起朗诵医学生誓词时,竟感到莫名的振奋,似乎有热泪盈眶的感觉,仿佛自己已经面对着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已经担负起无上崇高的责任。于是告诫自己,读医容不得丝毫懈怠!三年前,当我开始临床实习并手忙脚乱地诊治病人的时候,才更深刻地体会到“书到用时方恨少”的遗憾,感受到“刻苦钻研、孜孜不倦、精益求精、全面发展”的可贵!因此,无论是作为老师,还是以学长的身份,我都要语重心长地对大家说:“既然选择了医学,就意味着选择了一种不辞艰辛、执著追求的生命状态,勇敢接受挑战吧!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患者健康的微笑将是我们最好的回报!” “八学制”,对!你们是特殊的一个群体,将要接受长学制的教育,八年的时间似乎有些漫长;但是你们又是幸运的一个群体,你们

全科医学概论复习思考题

全科医学概论一页纸复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全科医学2 全科医疗8 全科医生12 综合性服务8~9 医患关系104 核心家庭36 主干家庭37 联合家庭36 家庭生活周期41 社区55 社区卫生服务58 临床预防医学121 健康咨询122 健康教育127 周期性健康检查126 健康促进128 姑息照护144 临终关怀144 二、简答题(注意大标题) 1、全科医学的学科特点有哪些?2 为什么要发展全科医学?4~5 2、全科医疗的基本特征有哪些?8-10 3、全科医生在社区中的角色是什么?13-14工作任务和能力是什么?14 4、全科医生与其他专科医生的区别有哪些?15我国全科医生教育培训模式?15~16 5、如何开展以人为中心的应诊过程?25-26 6、病人怎样才能获得完整的背景资料?26 7、APGAR各代表什么?有何实际意义?112-113 8、从医学伦理学角度,病人具有哪些权利?110 9、医患沟通的技巧方式有哪些?114-116 10、家庭权力结构有哪些?38家庭对健康和疾病的影响有哪些?40 11、何调家庭访视?50叙述家庭访视的分类有哪三种 12、家庭生活压力事件包括哪些?44~45如何评价家庭功能?46 13、社区导向的基层医疗保健的定义?71实施步骤和阶段如何?71~74 14、临床预防医学的内容有哪些?122~126 16、退休期”家庭可能面临的家庭问题是什么?42 17、我国社区卫生服务的重点人群包括哪些?(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慢性病人)围产期如何保健?135~136 18、什么是健康管理?205 健康管理的基本步骤有哪些?209~212 全科医学概论作业题教学大纲中第149页 1

医学影像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总论 1、人工对比 2、CT值 3、DWI 4、MRA 5、动态增强扫描 6、流空效应 7、窗宽 8、脑灌注成像 9、部分容积效应 10、放射性核素显像 1、对于缺乏自然对比的组织或器官,可用人为的方法引入一定量的,在密度 上高于或低于它的物质,使产生对比的方法,称为人工对比即造影检查。 2、系CT扫描中X线衰减系数的单位,用于表示CT图像中物质组织线性衰减 系数(吸收系数)的相对值。用亨氏单位(Hounsfield Unit)表示,简写为HU。 3、即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是利用 磁共振成像观察活体组织中水分子的微观扩散运动的一种成像方法。水分子扩散快慢可用表观扩散系数(ADC)和DWI两种方式表示。 4、即磁共振血管成像,是对血管和血流信号特征显示的一种技术。MRA不但 对血管解剖腔简单描绘,而且可以反映血流方式和速度的血管功能方面的信息,故又称磁共振血流成像。 5、是指注射对比剂后对某些感兴趣的层面作连续快速多次的扫描,它可以了 解病变的强化程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对病变的定性诊断有一定的帮助。 6、是指心脏、血管内的血液由于迅速流动,使发射MR信号的氢原子核居于 接收范围之外,所以测不到MR信号,在T 1或T 2 加权像中均呈黑影,这就 是流空效应。 7、指显示图像时所选用某一定范围的CT值,使只有在规定范围内的不同CT 值,才能有灰度的变化,而在此范围最低值和最高值以外的CT值,一律分别显示为黑或白色。 8、快速静脉团注有机碘对比剂后,在对比剂首次通过受检脑组织时进行快速 动态扫描,并重组脑实质血流灌注参数图像。它反映脑实质的微循环和血流灌注情况。 9、在同一扫描层面内含有两种以上不同密度的物质时,其所测CT值是它们 的平均值,因而不能如实反映其中任何一种物质的CT值,这种现象为部分容积效应或称部分容积现象。 10、是用有放射性的特殊药物对人体显像的一种成像技术。所用的药物又称 显像剂,是一类含有放射性核素的特殊制剂,它可以是放射性核素本身,也可以是放射性核素标记的化合物或多肽、蛋白质、激素、血液成分、抗体等。 第二章神经系统 1、脑血管造影 2、腔隙性脑梗死 3、模糊效应 4、垂体微腺瘤 5、交通性脑积水 6、弥漫性轴索损伤 7、脑膜尾征 8、靶形征 9、多发性硬化 10、AVM 11、脊髓造影: 12、脊髓空洞症 13、CTM 1、是将有机碘剂引入脑血管中,使脑血管显影的方法,分颈动脉造影及椎动 脉造影。用于诊断脑动脉瘤,血管发育异常和了解肿瘤的供血等。 2、是由深部髓质小动脉闭塞所致的基底节、丘脑、小脑和脑干的梗死灶,直 径为10mm~15mm以内,称为腔隙性脑梗死。 3、脑梗死发病2周~3周左右时,梗死区因脑水肿消失和吞噬细胞的浸润, 密度相对增高而呈等密度,称之为“模糊效应”。 4、局限于蝶鞍内直径小于1cm的腺瘤为垂体微腺瘤。 5、由于四脑室出口以下正常脑脊液循环受阻或脑脊液吸收障碍所致。 6、弥漫性轴索损伤是指头部遭受加速性旋转暴力时因剪切伤造成脑实质撕 裂,是一种严重的致命伤。 7、脑膜瘤多以广基底与硬脑膜相连、边界清楚。MRI增强后肿瘤均一性强化, 邻近脑膜亦强化似尾,称为“脑膜尾征”,具有一定特征。 8、部分血栓动脉瘤CT检查时,若血栓位于血管腔内的周边,增强扫描动脉 瘤中心的瘤腔 和外层囊壁均有强化,形成中心高密度和外围高密度环,中间隔以等密度带。 9、是继发性神经组织以髓鞘脱失为主要病理改变的疾病,病因不明,以侧脑 室周围髓质和半卵圆中心多发性硬化斑为主。多表现为多灶性脑脊髓损害症状,病程缓解与发作交替且进行性加重。 10、即动静脉畸形,是最常见的脑血管发育畸形,好发于大脑前、中动脉供 血区,由供血动 脉、畸形血管团和引流静脉构成。11、通过腰椎穿刺将对比剂注入椎管内,透视下观察对比剂在椎管内的充盈 和流通情况,以 诊断椎管内占位性病变和蛛网膜粘连等。 12、是一种慢性脊髓退行性疾病,可为先天性,或者继发于外伤、感染和肿 瘤。临床表现 为分离性感觉异常和下神经元性运动障碍。 13、即脊髓造影CT,多与脊髓造影配合使用,一般在脊髓造影后1~2小时内 进行CT扫描。 第三章五官及颈部 1、下咽癌 2、腺样体增生 3、粘膜下囊肿 4、粘液囊肿 5、Grave’s眼病 6、骨疡型中耳乳突炎 7、Mondini畸形 8、桥本甲状腺炎 9、鼓室球瘤 10、获得性胆脂瘤 1、亦称喉咽癌,指原发于喉外的喉咽部恶性肿瘤。 2、超过正常值即肥大,可因上呼吸道感染、营养不良及遗传因素等所致。病 理上腺样体淋巴组织增生,血管增多,上皮鳞状化生。临床表现为鼻塞、张口呼吸、人睡时有鼾声。 3、当变态反应、慢性炎症时,鼻窦粘膜下疏松结缔组织内浆液渗出、聚集, 所形成的半圆形隆起性病变,多见于上颌窦底部。 4、鼻窦粘液囊肿为窦口阻塞,窦腔内粘液聚积形成囊肿,多见于筛窦,成人 好发。 5、即甲状腺相关性眼眶病,是眼球突出最常见病因,它为自身免疫性炎症, 常伴有甲亢。 6、是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一个类型,多表现为中耳粘膜充血、水肿,粘 膜上皮和听小骨可破坏,乳突窦周围甚至岩骨坏死,形成骨疡,并可有死骨,局部肉芽或息肉生长。 7、又称耳蜗阶间隔发育不良2型,是指内耳发育止于胚胎第7周,是最常见 的耳蜗畸形。病理上耳蜗中间圈及顶圈融为一个囊腔,表现为先天性感音神经性耳聋,常为双侧。 8、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中老年女性多见。甲状腺弥漫增大,质硬, 包膜增厚,与周围组织无粘连,镜下甲状腺滤泡间广泛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后期腺体萎缩,间质纤维增生。半数后期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征候群。 9、是最常见的中耳肿瘤,中年以上女性好发,肿瘤源于下鼓室神经分布的球 体,为非嗜铬性副神经节瘤,多表现为单侧搏动性耳鸣和传导性耳聋,耳镜检查鼓室前下象限可见鼓膜后血管性肿块。 10、多继发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鼓膜松弛部常见穿孔,约占80%。病理上为 鳞状上皮细胞的堆积物,多由鼓膜穿孔或退缩导致。临床主要为慢性耳漏和传导性耳聋。 第四章呼吸系统 1、肺门 2、支气管扩张 3、支气管气像 4、原发综合征 5、空气半月征 6、中央型肺癌 7、横S征 8、月晕征 9、血管纠集征 10、胸膜凹陷征 1. 肺门由肺动脉、肺静脉、支气管和淋巴组织共同构成,主要成分为肺动脉 和肺静脉。 2. 支气管扩张是指支气管管径异常扩大。少数为先天性,由支气管弹力纤维 或软骨发育不全所致。多数为后天性的支气管阻塞及感染所致。 3. 肺实变时,大片状阴影中有时可见充气的支气管影,称为支气管气像,多 见于大叶性肺炎。 4. 肺部原发病灶、结核性淋巴结炎及结核性淋巴管炎三者合称为原发综合 征。 5. 曲霉菌性肺炎的肉芽肿常继发于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囊肿或肺结核净化空 洞,洞内软组织影可随重力和体位而移动,空洞内软组织影与空洞壁之间有新月状空隙,称“空气半月征”。 6. 中央型肺癌是指发生在肺段或段以上支气管的肺癌。 7. 是右肺上叶中央型肺癌的X线表现,即肺门肿块,右上叶肺不张,水平裂 上移形成“横S”征。 8. 月晕征在周围型肺癌的CT表现中常见,表现为肿瘤的周围环绕毛玻璃样 影,其病理基础为出血性肺梗死和瘤组织细胞浸润。 9. 血管纠集征是肺内单发球形病灶引起的肺血管改变的总称。包括:①血管 穿过肿块;②血管向肿块集中;③血管在肿块边缘截断。恶性肿瘤时,此征阳性率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