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雨霖铃寒蝉凄切》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雨霖铃寒蝉凄切》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雨霖铃寒蝉凄切》教学设计

《雨霖铃·寒蝉凄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和虚实结合的写法。

2.积累古人用来描写离情别绪的诗歌意象。

3.培养阅读诗歌的兴趣,明白了解不同民族文化传统,是旅游专业今后职业发展的需要。

【教学重、难点】

1.鉴赏词,体味融情入景、虚实相济的艺术特点。

2.理解古典诗歌传统意象在作品中传情达意的效果。

【教学方法】讲授、诵读、讨论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正式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听一首歌的片段(点击PPT1-歌)

这首歌说的是什么啊?送别。歌里唱到送别这件事了吗?没有。那你们为什么知道?反正我们就是知道这首歌名叫《送别》,对吧?其实答案没这么简单,等我们这堂课上完了,你就知道为什么答案没这么简单了。

刚刚我们听了《送别》这首歌的片段,其实别离之情是诗词之中历写不衰的主题,我们学过有……(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关于离别的词《雨霖铃》

首先我们来看作者(点击PPT2-作者介绍)

二、作者介绍

柳永(约987—约1053),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是北宋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词作风格委婉含蓄,代表作《雨霖铃》。30岁就进京参加殿试,但仕途坎坷,首试不中,作了一首词发牢骚其中有“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之句。后来再次应考,本已考中,无奈仁宗恼火柳永的狂傲性格和他对皇帝的不恭敬,于是一句“浅斟低唱去罢”导致柳永成为了北宋第一个专业写词的词人,并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当时流行着“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的说法。后来直到47岁换了名字去考才中了进士。官至工部屯田员外郎(管理垦种荒地的助理官),故世称柳屯田。

我们来看词牌名和写作背景(点击PPT3-解题)

三、解题

1.词牌名

唐玄宗因安史之乱而迁入成都。晚上听到雨打铃声,这一铃声,让他想到了杨玉环。他的乐师根据这个经历,创作了这首曲子,极为哀怨。

2.写作背景

汴京(河南开封)是柳永逗留时间较长的地方,《雨霖铃》就是柳永离开汴京时所写。

今天我们虽听不到这首曲子,但可以想象,与这首曲子相配的词,应该也是有凄凉的特点。那么下面,我们就来听这首词。(点击PPT4-录音)

四、整体感知

1.听朗诵录音,正音及节奏。

2.学生集体诵读。

3.我们已经知道《雨霖铃》是首说离别的词,刚刚我们听了一遍又读了一遍,大家能说说这首词你感觉它的主要情感是什么?

提示:在作品中找明确:伤

这种“伤”的情感,是怎么表现出来的呢?(点击PPT5-伤)下面我们来走进作品

五、走进作品

词有两个流派,分别是豪放派和婉约派。这首词是婉约派的代表作,当然同时也是柳永的代表作。

1.上阕。

学生朗读:“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念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秋后的知了叫的是那样凄凉悲切,面对长亭,正是傍晚时候,一阵急雨刚停。在汴京城外饯行的帐篷里喝酒,没有好心情,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人已催着出发。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想到这回去南方,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际。

2.这段有没有环境描写?有。作者想表达什么呢?同学们先不慌说。

“寒蝉凄切”,一开始就是凄凉的声音;“对长亭晚”,周围的声音很凄凉,又在长亭这个地方。五里一短亭十里一长亭,长亭就是古人离别之地啊。晚,傍晚。显然,作者地点、时间的选择都令人伤感。所以这首词一开始就哀音骤起。

“骤雨初歇”,一阵急雨刚停,要知道这秋天的雨是“一层秋雨一层凉”啊,是“秋风秋雨愁煞人”,作者不开心。

“都门帐饮无绪”,喝了酒,借酒消愁,但这个时候只能愁更愁。

“留恋处兰舟催发”这个催,真是无奈,不想走啊。留念的时候,兰舟催发,一个催字,无奈。

“执手相看泪眼”,动作。诗经里有句话,现在很流行,“执子之手,与子携老”,这说的是天长地久、长相厮守。可现在执手就是分别,非常痛苦。

“竟无语凝噎”,竟然无语而且凝噎。太多的话想说,却不知说什么好;或者太激动了,说不出话了;但一切想表达的都在我们相对视的泪眼之中。

问:为什么要“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分别之后,我要到什么地方去?楚天,楚天相当于现在什么地方?江南一带。宋代的江南一带,可不是什么好地方,是蛮荒之地。作者就等于是给分到了现在的大西北去工作了。去江南的途中,一条小船,千里烟波,未来也是模糊的。暮霭沉沉,又是黄昏时候,雾气非常重,在无边的南方。我就着这一条小船,交给了这样一片广大的、荒凉的、落后的蛮荒之地,心里当然是“无语凝噎”,未来对于你我而言,对于我作者而言,都如同这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望不到边际。

3.离别在寒秋,别后到楚天,(点击PPT5-离别在寒秋,别后到楚天)怎能不伤感。上阕写眼前的别,写设想中的漫漫孤旅。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