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反比例解决问题教案

用反比例解决问题教案
用反比例解决问题教案

用反比例解决问题教案

篇一:用反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用比例解决问题》第二课时

红寺堡区第一小学苏彦

[教材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60页例6用反比例解决问题。

[学习目标]

1.能正确判断应用题中涉及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能利用反比例的意义正确解答应用题。

2.经历用比例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渗透数学模型思想。

3.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功喜悦。

[学习重点]能利用反比例的意义正确解答应用题。

[学习难点]能正确利用反比例的关系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学习方法]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交流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五、[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一)判断

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说明理由。(1)总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反比例)

(2)总页数一定,看了的页数和剩下的页数。(不成比例)(3)购买铅笔的单价一定,总价和数量。(正比例)(4)圆柱的体积一定,它的底面积和高。(反比例)

(二)只列比例,不计算

1、一个小组3天加工零件189个,照这样计算,9天可加工零件x个。

2、小红8分钟走了500米,照这样的速度,他从家到学校用了14分钟,小红家离学校大约多少米?

(三)根据题意列出等式

1、化工厂有一批煤,每天用12吨,可用40天。如果这批煤要用60天,每天能用8吨。

2、用一批纸装订练习本,如果每本20页,可以装订60本。如果每本12页,可以装订100本。

二、探究新知

1.出示学习目标

(1)能正确判断应用题中涉及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

(2)能利用反比例的意义正确解答应用题。

2.一个办公楼原来平均每天照明用电100千瓦时。改用节能灯以后,平均每天只用电25千瓦时。原来5天的用电量现在可以用多少天?

(1)学生读题,然后思考:此题中已知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2)引导学生按照以前所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

学生1. 可以先求出总用电量,再求现在的用电天数。

学生2. 因为总用电量一定,也可以用反比例关系解答。

3.小组合作探究

讨论:题中有哪两种相关联的量?这两种量成什么样比例关系?有什么相等的关系?

原来用电的总量=现在用电的总量

原来每天照明用电量×原来可以用的天数=现在每天照明用电量×

现在可以用的天数

每天的用电量×用电天数=总的用电量(一定)

4.小组展示

5.同学自主解答

6.教师点评

解:设原来5天的用电量现在可以用x天。

25x=100×5

x=20

答:原来5天的用电量现在可以用20天。

三、巩固练习

1、一个办公楼原来平均每天照明用电100千瓦时。改用节能灯以后,平均每天只用电25千瓦时。现在30天的用电量原来只够

用几天?

(你可以用比例解答吗?试试看吧!)

解:设现在30天的用电量原来只够用x天。

100x=25×30

x=7.5答:现在30天的用电量原来只够用7.5天。

2、学校小商店有两种圆珠笔,小明带的钱刚好可以买4支单价是1.5元的,

如果他只买单价是2元的,可以买多少支?

(你知道哪种量不变吗?可以用比例来解决吗?)

解:设如果只买单价2元的,可以买x支。

2x=4×1.5

x=3

答:如果只买单价2元的,可以买3支。

4拓展练习:选择其中的三个数量编一道反比例应用题,并解答。去时每小时行60千米,2小时到达银川。

回来时每小时行75千米,1.6小时到红寺堡

四、归纳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布置

作业:第64页练习十一,第5题、第8题;

六、板书设计

用反比例解决问题

例6.

原来用电的总量=现在用电的总量

每天的用电量×用电天数=总的用电量(一定)解:设原来5天的用电量现在可以用x天。

25x=100×

5

x=20

答:原来5天的用电量现在可以用20天。

篇二:用反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用反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材第62页的例6,完成练习十一的第八题。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能正确判断应用题中涉及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能利用反比例的意义正确解答实际问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

应用已学知识进行分析、推理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理解、掌握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开拓思维。

教学重点:认识反比例实际问题的特点。

教学难点:掌握用反比例知识解答实际问题的解题思路。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判断下面的量各成什么比例。

路程一定,行驶的速度和时间。

2、判断题中相关联的两种量成什么比例,并列出相应的等式。一列火车行驶360千米。每小时行90千米,要行4小时;每小时行80千米,要行X小时。

3、一列火车5小时行驶800千米,用同样的速度行驶1280千米,需要多少小时?(学生独立解答,订正时说一说解题的步骤。)

4、导入揭题:我们继续学习用比例解决问题——用反比例解决问题。

二、教学新课

1、出示例题:一批书,如果每包20本,要捆18包;如果每包30本,要捆多少包?

2、学生读题,分析题意

思考:题目中相关联的两种量是()和();当()一定时,()和()成()比例。从哪里看出来书的册数是一定的呢?

3、学生尝试解答,集体交流:说说你是怎么做的?

4、变式练习:一批书,如果每包20本,要捆18包;如果要捆15包,每包是多少本?

5、归纳解题步骤

(1)分析判断

(2)找出列比例式所需的相等关系

(3)设未知数列等式

(4)求解

(5)检验写答语

6、比较用正、反比例解决问题的步骤。

三、巩固练习

1、同学们做广播操,每行站20人,正好站18行;如果每行站24人,可以站多少行?

2、学校小商店有两种圆珠笔。小明带的钱刚好可以买4枝单价是1.5元的;如果他想都买单价是2元的,可以买多少枝?

3、工人装一批电杆,每天装12根,30天可以完成;如果每天多装6根,几天能够完成?

四、课堂总结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用反比例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2、自我评价:我学的怎么样?

五、作业:完成练习九的第4、7题。

六、思维训练

农具厂生产一批小农具,原计划每天生产120件,28天可完成任务,实际每天生产了140件,可以提前几天完成任务?

篇三:用反比例解决问题导学案

课题:应用反比例知识解决问题学生姓名:组别:完成

时间:【学习目标】1.能正确判断应用题中涉及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

2.能利用反比例的意义正确解答实际问题。3.培养学生的判断推理能力和分析能力。

【学习重点】能正确判断应用题中的数量之间存在什么样的比例关系。【学习难点】利用反比例的意义正确列出含有未知数的比例(即方程)。

【要求】结合问题导学案自学书中62页,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一. 复习链接(一)判断

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说明理由。(1)总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2)总页数一定,看了的页数和剩下的页数。()(3)购买铅笔的单价一定,总价和数量。()(4)汽车行驶的速度一定,所走的路程和时间。()(二)解决问题

光辉服装厂4天加工服装160套,照这样计算,生产360套服装,需要多少天?

(用比例解答)

二. 阅读书本第62页例题6,自主探究以下问题。

1、导学问题一:一个办公楼原来平均每天照明用电100千瓦时。改用节能灯以后,平均每天只用电25千瓦时。原来5天的用电量现在可以用多少天?(1)我能通过阅读提取信息:

①分析数量关系

题目中有两个量是

与,还暗含着一个量:,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是:

这个数量关系式中是一定的,另外两种相关联的量和成反比例。也就是说,和的乘积相等。②根据反比例的意义列出比例(即方程)。

2、导学问题二:现在30天的用电量原来只够用多少天?

3、小组交流例6的两种解题方法,把你喜欢的方法与同组成员说说。三、巩固练习:

一批图书如果每包装20本要捆18包,如果要捆15包,求每包需装多少本?(用比例知识解答)

【当堂检测】(约5分钟)

1、装修一间客厅,用边长5分米的方砖铺地,需要80块,如果用边长4分米的方砖铺,需要多少块?(用比例知识解答)

2、

选择其中的三个数量编一道正比例或反比例应用题。(或者可以编两道,相信你能行的!)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正比例和反比例整理与复习》教案设计

第14课时正比例和反比例整理与复习 教学内容: 苏教版六下P84~85 “练习与实践”第7~10题。 教学目标: 1.学生进一步认识成正比例和反比例的量,掌握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的思考方法,能正确判断两种量成不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2.学生通过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加深理解成正比例和反比例关系的特点,体会数形结合和函数思想,提高分析、判断和初步演绎推理能力。 3.学生进一步体会生活中常见的相关联的变换关系,感受比和比例的应用价值,体会不同领域数学内容之间的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 正确判断两种相关联量的正比例和反比例关系。 教学难点: 有条理地说明判断正、反比例的理由。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谈话:上节课我们复习了比和比例的相关知识,这节课我们一起复习正比例和反比例。(板书课题) 通过复习,进一步认识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正比例图像,了解正、反比例的区别和联系,掌握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者反比例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判断。 二、回顾梳理 1.提问: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怎样的两种量是成正比例的量?怎样的两种量是成反比例的量?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提问:你能举一些生活中成正比例或反比例的例子吗?在小组里相互说一说。 全班交流,让学生举例说一说。 2.做“练习与实践”第7题。 提问:每张表里有哪两种量?每张表里的两种量是成正比例、反比例,还是不成比例?先独立分析每张表的数量变化过程,再把你的想法与同桌交流。 集体交流,引导学生判断并说明理由。 提问:我们是怎样判断两种量成不成比例,成比例的是成正比例还是反比例

的? 3.做“练习与实践”第8题。 学生理解题意后独立思考,判断结论。 指名学生说说各题中两种量是否成比例,成比例的是成正比例还是成反比例,并说明理由,结合交流板书相应的关系式。 三、综合练习 1.做“练习与实践”第9题。 (1)学生练习。 出示第9题,让学生说说图中的信息。 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和完成第(1)~(3)题,再和同桌相互说一说。 (2)学生交流。 ①提问:这辆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路程和耗油量成正比例吗?为什么? 让学生判断并说出判断理由。 ②让学生说说问题(2)判断的方法。 结合图像说明:可以先在横轴上找到表示75千米在图像上的对应点,再通过图像上的对应点找出和确定耗油升数。 ③出示学生根据第(3)题画出的图像。 提问:怎样描出路程和耗油量对应的点画出图像的? 2.做“练习与实践”第10题。 出示表格,让学生说说表中的信息。 (1)出示问题(1),提出要求: ①画一画:根据表中数据描点连线。 ②议一议:哪一杯中纯酒精与蒸馏水体积的比和其他几杯不一样?在小组里交流你的想法和理由。 学生独立操作后小组讨论。 集体交流,展示学生画出的图像,说说是怎样画的。 让学生判断结果,并说出理由。 (2)出示问题(2)(3),学生独立解答。 集体交流,让学生说说解答结果及思考方法。 四、课题总结 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困惑吗?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6 正比例和反比例(8)-苏教版

正比例和反比例 教学内容:复习正比例和反比例相关知识,完成“练习与实践”第9题与课堂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正、反比例的意义,了解正反比例的区别和联系,更好的把握正、反比例概念的本质。 2. 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正、反比例意义的理解,使他们能够从 整体上把握各种量之间的比例关系,能根据相关条件直接判断两种量成什么比例,提高判断成正比例、反比例量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帮助学生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加深对正,反比例的理解。 2.提高学生判断成正比例,反比例量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回顾再现,复习引入 今天我们一起来复习正比例和反比例相关知识。先请大家判断下

因为: (此处学生若遗漏,师补充。) 所以:钢材质量和钢材体积成正比例关系。 生2: 生3: 二.知识点归纳: 1.说一说,如果用χ和y表示成比例的两种相关联的量,那么什么情况下成正比例关系,什么情况下成反比例关系? 正比例关系: Y/x=k(一定) 反比例关系: χ×y=k(一定) 2.想一想,成正比例关系和成反比例关系的两种量有什么相同点

和不同点? 3.怎样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关系? 学生交流 三、练习与实践 1. 生1: 生2: 2.完成“练习与实践”第9题 第1小题让学生根据图中标出的点的位置算出相应的耗油量与行驶

路程的比值,再作判断。(行驶75千米的耗油量是6升。) 第2小题让学生在教材提供的方格图上描点、连线, 引导学生联系画出的图象判断汽车在市区行驶时,行驶的路程与耗油量成不成正比例。体会数形结合在解决问题方面的价值。(投影学生作业) 3、在数量、单价和总价 (1)如果一定,和成正比例。 (2)如果一定,和成正比例。 (3)如果一定,和成反比例 4. 如果x=3y ,那么x和y成( )比例; 如果4x=5y,那么x和y( )比例。 如果 8÷X =Y,所以X与Y( )。 如果ab+3=12,则a与b成( )比例 5.完成部分课堂练习。 四.全课小结: 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正比例和反比例》教学设计

《正比例和反比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西师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63—6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1)通过具体问题进一步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和特点,体会它们的联系与区别;(2)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图,并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 (3)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量的实例、并进行交流。 2、过程性目标: (1)在交流讨论中完善自己判断正、反比例关系的经验认识,掌握判断正、反比例关系的方法; (2)通过数“形”结合,进一步感受和领会正、反比例关系的变化规律及特点,进一步渗透函数思想。 3、情感态度目标: 逐步增强数学学习的自信心,体验当独立思考解决不了问题时,与他人合作的成就感,逐步增强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进一步掌握正、反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掌握正确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导入复习 1、揭示课题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复习正比例和反比例的相关知识。板书课题:正比例反比例。 2、比一比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生活中成正比例关系或反比例关系的例子有很多,现在我们就来玩个小比赛,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比比哪组同学能举出更多的成正比例关系的量或成反比例关系的量。学生小组内举例并记录下来。教师巡视,收集成正比例、反比例、不成正比例和反比例的例子各一个,记录在卡片上。 3、反馈评价。教师根据各组举例的情况进行评比,并进行激励性评价。 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1、过渡师:刚才同学们举了这么多的例子,但是老师发现这些例子中有的是成正比例,有的是成反比例,有的是不成正比例也不成反比例。那么,该怎么样判断两个量是成正比例还是成反比例呢? 2、复习正比例 (1)师:(用投影仪出示收集到的成正比例的例子)这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为什么?(正比例)学生回答,多让几个学生说说。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小结,并板书:正比例:一种量随着另一种量的变化而变化,两种量的比值一定。 (2)师:成正比例的两种量可以用多种方式表示这两种量之间的关系。(课件出示:一辆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使,速度保持在100千米/时,说一说汽车行驶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并用多种方式表示这两个量之间的关系。)师:你们有什么方法能把题中的路程与时间的关系表示出来呢?(列表、画图、用式子表示)学生回答。学生介绍完每一种方法时,教师让他们说一说要怎样做?师:其实刚才同学们介绍的方法就是课本第63页的三种方法,请大家打开课本第63页,仔细读一读,并把三种方法补充完整。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师:(课件出第63页的表格)谁来告诉大家,表格里的空格应填几?(200、300、400、500)你是怎样算的?(根据“速度*时间=路程”计算)指名回答。师:(课件出示课本第63页的坐标图)谁来说说这幅图又该怎样做呢?(根据表格中的数据描点)仔细

反比例函数的意义说课稿

《反比例函数的意义》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反比例函数的意义》。《反比例函数的意义》是人教版年八级下册第十七章第一节的内容,共分为三个课时,今天我要说的是第一课时。 运用新课标理念,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教材分析 教法学法分析 教学过程设计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教材分析 首先先进行教材分析,它分为三个方面: 1、教材的作用与地位 函数本身就是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而反比例函数是在继平面直角坐标系和一次函数学习的基础上,再次进入函数范畴学习的又一类新的函数。它是初中阶段三大函数之一,是最基本、最初步的函数。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反比例关系和分式的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又为以后更高层次函数的学习作好了铺垫,为以后处理函数、方程、不等式间的关系奠定了基础。因此,本节课在知识结构上呈现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2、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根据新课程的要求,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结合本课特点,我特制定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意义。 2、能够根据已知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 数学思考让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反比例函数模型的过程,体会反比例函数来源于实际. 解决问题能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反比例函数并确定其表达式.. 情感与态度 1、经历反比例函数的形成过程,使学生体验函数是描述变量间对应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 2、通过反比例函数的学习,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能力. 3、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意义,确定反比例函数表达式。 难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内涵。 教法学法分析 众所周知,教学就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教法促进学法的形成,学法促进教法的发展。 教法选择讲解与引导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学法指导由于初中学生维持有意注意时间,一般在10―20分钟,通过听、看、做、交 谈相结合获得的知识保持率最高,所以我指导学生在课堂上要注意听、仔细看、勤动手, 多交流用心想 教学手段多媒体与黑板相结合

湘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学期《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教案

《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教案 教学目标 1、体会并了解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的意义. 2、能描点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 3、通过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的分析,探索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的性质 教学重点. 本节教学的重点是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及图象的性质. 教学难点 由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分两支,给画图带来了复杂性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教学过程 1、情境创设 可以从复习一次函数的图象开始:你还记得一次函数的图象吗?在回忆与交流中,进一步认识函数图象的直观有助于理解函数的性质.转而导人关注新的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研究: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又会是什么样子呢? 2、探索活动 探索活动1反比例函数x y 6= 的图象. 由于反比例函数x y 6=的图象是曲线型的,且分成两支.对此,学生第一次接触有一定的难度,因此需要分几个层次来探求: (1)可以先估计——例如:位置(图象所在象限、图象与坐标轴的交点等)、趋势(上升、下降等); (2)方法与步骤——利用描点作图; 列表:取自变量x 的哪些值? ——x 是不为零的任何实数,所以不能取x 的值的为零,但仍可以以零为基准,左右均匀,对称地取值. 描点:依据什么(数据、方法)找点? 连线:怎样连线? ——可在各个象限内按照自变量从小到大的顺序用两条光滑的曲线把所描的点连接起来. 探索活动2反比例函数x y 6-=的图象. 可以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自主探索活动: (1)可以用画反比例函数x y 6= 的图象的方式与步骤进行自主探索其图象; (2)可以通过探索函数x y 6=与x y 6-=之间的关系,画出x y 6-=的图象.

探索活动3 反比例函数x y 6-=与x y 6=的图象有什么共同特征? 引导学生从通过与一次函数的图象的对比感受反比例函数图象“曲线”及“两支”的特征. 反比例函数x k y =(k ≠0)的图象是由两个分支组成的曲线.当0>k 时,图象在一、三象限:当0

《反比例函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反比例函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1.内容 反比例函数的意义. 2.内容解析 本课是反比例函数这一章的第一课时,其主要功能是在学生学习过的一次函数的基础上,通过实际例子帮助学生认识并归纳出反比例函数的意义.反比例函数作为初中三个基本函数(还有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中最特殊的一个,明确其意义是最为重要的内容.另外本节课的学习可以给学生研究其它函数做好引领工作,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学习习惯. 学生需要对从实际问题中得出的三个关系式进行观察、归纳,结合已学知识来得出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并且深入的理解其意义.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给学生一些必要的指引,具体到课堂教学实际中就是通过问题的引领,帮助学生做好问题的探究.学生是这个环节的主体,教师是辅助者,在实际教学中要尊重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和看法,不应该把教师的观点强加给学生. 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 1.教学目标 (1)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意义; (2)能够根据已知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2.目标解析 达成目标(1)的标志是:通过对实际问题和数学问题的分析,抽象概括得出反比例函数的概念,知道自变量和对应函数成反比例的特征. 达成目标(2)的标志是:能根据问题中的变量关系,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过了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分式等预备知识,对函数的图象、性质和特征具有了一定的认知能力.再加上小学已经学习过的反比例关系,学生对反比例函数的引入不会感到突然.在对实际问题和数学问题进行分析过程中,需加强对函数概念的理解:对于自

变量每一个确定的值,有唯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的不同在于两个变量的乘积为定值.同时,学习过程中要回顾类比反比例关系,分式的概念及其运算. 但是反比例函数与学生已学过的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有着根本的不同.虽然从形式上和正比例函数很类似,但是其自变量取值范围不再是全体实数,所以相比于学生熟悉的函数类型,反比例函数的研究方式会有所不同,而本节课的学习就是所有这些改变的起点.本课的教学难点是:抽象得到反比例函数概念的过程. 四、教学过程设计 1.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问题1京广高铁全程为2 298km,某次列车的平均速度v(单位:km/h)与此次列车的全程运行时间t(单位:h)有什么样的关系? 问题2冷冻一个0℃的物体,使它的温度下降到零下273℃,每分钟变化的温度(单位:℃)与冷冻时间(单位:分)有什么样的关系? 师生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得出答案.教师板书学生给出的答案,同时提醒学生关注零下273℃的表示方法. 设计意图:用实际问题引出现实中的反比例关系,为后续的反比例函数的意义教学做好铺垫.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感受量与量之间的函数关系,体会实际问题中蕴涵的函数关系,激发探究兴趣. 2.观察感知,理解概念 针对学生的答案,提出一系列问题: 问题3这些关系式有什么共同点? 问题4这两个量之间是否存在函数关系? 问题4.1这个变化过程中的常量和变量分别是什么? 问题4.2变量x、y在什么范围内变化? 问题4.3 y是x的函数吗? 师生活动:教师针对学生的答案进行提问,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以推动对问题的进一步思考.开始渗透研究函数的一般步骤,帮助学生探究函数关系.学生需要调动原有知识储备,经过思考和讨论来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对问题的讨论分析,让学生学会用函数的观点分析生活中变量之间的关系,并能够用反比例关系式表示出来,初步建立反比例函数的模型.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第四单元正比例与反比例教学设计(教案)

第四单元:正比例与反比例 1、变化的量 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目标,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互相依存的变量。 2、在具体情境中,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学习重点:结合具体目标,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互相依存的变量。 学习难点:在具体情境中,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温故互查: 1、观察表中所反映的内容,搞清楚表中所涉及的量是哪两个量? 2、上表中哪些量在发生变化? 3、说一说妙想6周岁前的体重是如何随年龄增长而变化的? 4、体重一直会随年龄的增长而变化吗?这说明了什么? 教育学生要合理饮食,适当控制自己的体重。 二、合作交流: 骆驼被称为“沙漠之舟”,它的体温随时间的变化而发生较大的变化。

观察书上统计图: 1、图中所反映的两个变化的量是哪两个? 2、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 同桌两人观察并思考,得出结论后,记录在书上,然后再在全班汇报说明。 3、一天中,骆驼的体温最高是多少?最低是多少? 4、一天中,在什么时间范围内骆驼的体温在上升?在什么时间范围内骆驼的体温在下降? 5、第二天8时骆驼的体温与前一天8时的体温有什么关系? 6、骆驼的体温有什么变化的规律吗? 三、汇报点评: 1、学生讨论汇报。 2、教师归纳总结: 今天我们研究的两个量都是相关联的。它们之间在变化的时候都具有一定的关系。下一节课我们将深入研究具有相关联的两个量,在变化时有相同的变化特征,这样的知识在数学上的应用。 四、巩固练习:

完成课本40页第1--3题 五、拓展延伸: 你还发现生活中有哪两个量之间具有变化的关系?它们之间是怎样变化的? 板书设计: 变化的量 ()随着()变化而变化。 教学反思: 本课通过用表格、图像、关系式呈现变量之间的系,使学生体会生活中存在大量互相关联的变量;教学效果好。 2、正比例 正比例(一) 学习目标: 1、利用正比例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感受正比例关系在生活 中的广泛应用。 2、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3、结合丰富的事例,认识正比例。 学习重点:结合丰富的事例,认识正比例。 学习难点: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正比例和反比例(二)》教案 高效课堂 获奖教学设计

总复习——数与代数 第16课时正比例和反比例(二)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具体问题认识成正比例、反比例的量。 过程与方法: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图,并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能找出生活中成比例和成反比例量的实例,并进行交流。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两个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教学准备 小黑板、投影片 教法:引导法 学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本节课主要是对回顾与交流部分知识进行复习。 一、生活中有哪些成正比例的量?有哪些成反比例的量?小组同学互相举例说一说。 ①可以让学生课前进行复习,并收集相关信息,课上展示。 ②以小组形式展开交流、反思,然后组织汇报。 ③展示部分学生的优秀作品。 二、一辆汽车在高速路上行驶,速度保持在100千米/时,说一说汽车行驶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并用多种方式表示这两个量之间的关系。 (1)可以列表。 (2)可以画图。 (3)可以用式子表示。 三、举出生活中的一个量随另一个量变化的例子。 四、巩固练习。 五、小结你有什么收获?

六、布置作业,配练相关练习。 板书设计: 正比例、反比例 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式: 一、可以列表。 二、可以画图。 三、可以用式子表示。 课后反思: 教师个人研修总结 在新课改的形式下,如何激发教师的教研热情,提升教师的教研能力和学校整体的教研实效,是摆在每一个学校面前的一项重要的“校本工程”。所以在学习上级的精神下,本期个人的研修经历如下: 1.自主学习:我积极参加网课和网上直播课程.认真完成网课要求的各项工作.教师根据自己的专业发展阶段和自身面临的专业发展问题,自主选择和确定学习书目和学习内容,认真阅读,记好读书笔记;学校每学期要向教师推荐学习书目或文章,组织教师在自学的基础上开展交流研讨,分享提高。 2.观摩研讨:以年级组、教研组为单位,围绕一定的主题,定期组织教学观摩,开展以课例为载体的“说、做、评”系列校本研修活动。 3.师徒结对:充分挖掘本校优秀教师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发挥学校名师工作室的作用,加快新教师、年轻教师向合格教师和骨干教师转化的步伐。 4.实践反思:倡导反思性教学和教育叙事研究,引导教师定期撰写教学反思、教育叙事研究报告,并通过组织论坛、优秀案例评选等活动,分享教育智慧,提升教育境界。 5.课题研究:立足自身发展实际,学校和骨干教师积极申报和参与各级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认真落实研究过程,定期总结和交流阶段性研究成果,及时把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和教师自身的成长。 6.专题讲座:结合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问题,针对学校发展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和方向性问题,进行专题理论讲座。 7.校干引领:从学校领导开始,带头出示公开课、研讨课,参与本校的教学观摩活动,进行教学指导和引领。 8.网络研修: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独特优势,借助教师教育博客等平台,促进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专家引领活动的深入、广泛开展。 我们认识到:一个学校的发展,将取决于教师观念的更新,人才的发挥和校本培训功能的提升。多年来,我们学校始终坚持以全体师生的共同发展为本,走“科研兴校”的道路,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反比例函数的意义 教材分析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打印版 反比例函数的意义教材分析 本小节教材主要讲述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反比例函数是本套教科书安排的最后一类函数,它是刻画现实世界中具有反比例变化规律的重要数学模型.它不仅具有丰富的性质,而且在实际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面我们学习了常量、变量,自变量、函数及函数值等概念,研究了正比例函数y=kx、一次函数y=kx+b和二次函数y=ax2+bx+c等具体的函数,对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有了一定的认识,掌握了研究函数的方法.而且在学习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时,我们都是通过大量实例归纳得到它们的解析式,给出概念,然后研究它们的图象和性质.对反比例函数的研究,我们也是遵循这种过程.学习反比函数的基础除上面讲到的函数的有关概念外,还有分式、反比例关系等内容.当从函数角度认识反比例关系时,这个反比例关系就成为反比例函数,因为它既是反比例关系,又符合函数的概念. 路程、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是学生非常熟悉的.本节课从路程一定的前提下,列车运行的平均速度与运动时间关系出发,引出学习的内容——反比例函数. 本节首先在“思考”栏目中提出三个具有反比例关系的问题,让学生从变量角度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明确它们都是刻画具有反比例关系的函数.引导学生分析函数解析式, 和,得出它们的共同特点:都可以写成(为常数,)的形式,抽象得出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在引入反比例函数概念后,可向学生提问,或直接指出,也可看成的反比例函数,在反 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常数,)中,变量和的地位是相同的.如果把y 看成自变量,那么x就是y的函数. 本节课的教学,要充分利用课本所给的三个思考问题,将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和实际问题紧密的结合起来,帮助学生辨析反比例关系和反比例函数的区别与联系,充分理解反比例函数的产生过程,明确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的形式,以及对于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的限制.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初中数学《反比例函数的意义》教学设计与反思

初中数学《反比例函数的意义》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教材分析 反比例函数是初中阶段所要学习的三种函数中的一种,是一类比较简单但很重要的函数,现实生活中充满了反比例函数的例子。因此反比例函数的概念与意义的教学是基础。 二、学情分析 由于之前学习过函数,学生对函数概念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能力,另外在前一章我们学习过分式的知识,因此为本节课的教学奠定的一定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反比例函数意义;能够根据已知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 解决问题:能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反比例函数并确定其表达式.情感态度:让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反比例函数模型的过程,体会反比例函数实际.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反比例函数意义,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 难点:反比例函数表达式的确立. 五、教学过程 (1)京沪线铁路全程为1463km,某次列车的平均速度v(单位:km/h)随此次列车的全程运行时间t(单位:h)的变化而变化;

(2)某住宅小区要种植一个面积1000m2的矩形草坪,草坪的长y(单 位:m)随宽x(单位:m)的变化而变化。 请同学们写出上述函数的表达式 14631000(2)y=tx k可知:形如y=(k为常数,k≠0)的函数称为反比例函数,其中xx(1)v= 是自变量,y是函数。 此过程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反比例函数模型的过程,体会反比例函数实际.由于是分式,当x=0时,分式无意义,所以x≠0。 当y=中k=0时,y=0,函数y是一个常数,通常我们把这样的函数称为常函数。此时y就不是反比例函数了。 举例:下列属于反比例函数的是 (1)y=(2)xy=10(3)y=k-1x(4)y=- 此过程的目的是通过分析与练习让学生更加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问已知y与x成反比例,y与x-1成反比例,y+1与x成反比例,y+1与x-1成反比例,将如何设其解析式(函数关系式) 已知y与x成反比例,则可设y与x的函数关系式为y= kx?1

正比例和反比例---教学设计

《正比例和反比例》教学设计 甘肃省会宁县东关小学730700 温志旺() 【教材分析】: 《正比例和反比例》是新课程标准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正比例和反比例的认识是在常见数量关系的基础上编排,通过对两个数量保持商一定或积一定的变化,理解正比例关系和反比例关系,渗透初步的函数思想,为学生今后学习中学数学和物理、化学打下基础。正比例和反比例历来是小学数学里的重要内容之一,与过去的教材相比,新教材进一步加强正、反比例的概念教学,突出正比例关系的图像及简单应用,淡化脱离现实背景判断比例关系,重视正、反比例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教学设想】: 数学学习活动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改变教与学的方式,创设“现实的、有意义的、学生感兴趣的数学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分类、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不断激发学生探究两种相关联量变化规律的热情,在不断探究两种相关联量变化规律的活动中学习正反比例的意义,体验探索成功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目标导航】: 1、使学生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初步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2、能够正确区分正比例和反比例。 3、通过观察、比较、归纳,提高学生综合、概括和推理的能力。 4、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进行“运用变化观点”的启蒙教育。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加强交流,体验与同伴合作的快乐,培养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点】:正比例、反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正比例与反比例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为了刺激消费,会宁县“凯尔亮”超市对购物达到500元者,可以享受10次的摸奖机会。请咱班购物达500元的同学汇报一下你摸奖的情况,你摸了几

反比例函数的意义教学反思汇总

反比例函数的意义教学反思 一、掌握方面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意义。并会识别反比例函数, 在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同时, 并会建立反比例函数基本模型, 学生由正比例函数向反比例 函数认识转变,两个变量对应关系(比为定值或积为定值的区别。通过回顾已有知识, 在行程问题中路程一定时, 时间与速度成反比, 引导学生用函数关系式表示时间与 速度的关系式, 为后面进一步建立反比例函数关系式基本模型做铺垫。在通过对基本问题的讨论, 激发起学生的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愿望, 使学生用函数观点从新认 识日常生活中变量之间的关系, 并能用反比例函数关系式表示出来, 初步建立反比 例函数表达式基本模型。最后让学生从上述不同关系式中抽象出反比例函数的一般情形,让学生感受从特殊到一般数学思考问题方法, 发展学生抽象思维和概括能力, 从而得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学生在理解. 掌握要注意反比例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区别。本节教学需由浅入深, 循序渐进, 逐步深入,学生探究的问题愈来愈有挑战性,教师适当点拨和学生充分讨论从而共性, 形成共识, 教师利用对反比例函数的认识, 设置由浅入深一些练习题, 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与把握。通过例题学习, 习题的训练, 归纳出求反比例函数的一般步骤。二、不足方面 在教学中,有部分学生对反比例函数理解不透,不明确 x 与 y 之间关系,对 y=KX 与 y=KX 易混淆不清,正比例与反比例的区别。另外,遇到实际问题时,不能准确的 审题, 不能准确的确定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因此不能正确的列出函数关系式解决 问题, 还有不明确两个变量的意义, 也就是题目中给定数据不知道哪一个变量对应 的数值,还需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解题速度。 三、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1注意师生互动,提高学生的思维效率。 (2针对学生的盲区,出相应的练习巩固。

26.1.1反比例函数的意义3 优秀教案

26.1.1反比例函数的意义 一、教学目标文档设计者:设计时间:文档类型: 文库精品文档,欢迎下载使用。Word精品文档,可以编辑修改,放心下载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2.能判断一个给定的函数是否为反比例函数,并会用待定系数法求解析式 3.能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体会函数的模型思想 二、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能根据已知条件写出函数解析式难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问题:电流I、电阻R、电压U之间满足关系式U=IR,当U=220V时,(1)你能用含有R的代数式表示I吗? (2)利用写出的关系式完成下表: 当R越来越大时,I怎样变化?当R越来越小呢? (3)变量I是R的函数吗?为什么? 概念:如果两个变量x,y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成

)0(≠= k k x k y 为常数,的形式,那么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自变量x 不能为零。 (二)、联系生活、丰富联想 1.一个矩形的面积为202cm ,相邻的两条边长分别为xcm 和ycm 。那么变量y 是变量x 的函数吗?为什么? 2.某村有耕地346.2公顷,人数数量n 逐年发生变化,那么该村人均占有耕地面积m (公顷/人)是全村人口数n 的函数吗?为什么? (三)、举例应用 创新提高: 例1.(补充)下列等式中,哪些是反比例函数 (1)3 x y = (2)x y 2- = (3)xy =21 (4)25+=x y (5)31+=x y 例2.(补充)当m 取什么值时,函数2 3)2(m x m y --=是反比例函数? (四)、随堂练习 1.苹果每千克x 元,花10元钱可买y 千克的苹果,则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 2.若函数2 8)3(m x m y -+=是反比例函数,则m 的取值是 (五)、小结:谈谈你的收获 (六)、布置作业 (七)、板书设计

正比例和反比例 第3课时《练习课》教案

第4单元 比例 第3课时 练习课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弄清它们的联系和区别。掌握它们的变化规律。 2.生能正确判断正、反比例。 3发展学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反比例的联系和区别 难点:能判断正、反比例并应用正、反比例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判断:下面每组中的两个量成什么关系? 1、单价一定,数量和总价。 2、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 3、正方形的边长和它的面积。 4、时间一定,工效和工作总量。 二、合作探究,探索新知 教学补充例题 出示表1 路程 5 10 25 50 100 时间 1 2 5 10 20 表2 速度 100 50 20 10 时间 1 2 5 10 分组讨论、交流:说一说怎样想的,同时填空。引导学生讨论回答。 总结路程、速度、时间三个量中每两个量之间的比例关系。 速度×时间=路程 时间路程=速度 速度 路程=时间 判断: (1)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成什么比例? (2)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成什么比例? (3)时间一定,路程和速度成什么比例?

3、比较正比例、反比例的关系 正反比例的相同点:都有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随着另一种量变化。 不同点:正比例使变化相同,一种量扩大或缩小,另一种量也扩大或缩小。相对应的每两个数的比值(商)一定,反比例是变化相反,一种量扩大(或缩小),另一种量反而缩小(扩大)相对应的每两个量的积一定。 三、巩固训练 1、做一做 判断单价、数量和总价中的一种量一定,另外两种量成什么关系。为什么? 单价一定,数量和总价() 总价一定,数量和单价() 数量一定,总价和单价() 2、判断下面一些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为什么? (1)除数一定,()和()成()比例。 被除数—定,()和()成()比例。 (2)前项一定,()和()成()比例。 后项一定,()和()成()比例。 (3)长方形的长、宽和面积三个量,如果长是一定的,宽和面积成正例关系。这三种量在什么条件下还能成比例关系,是哪种比例关系。 四、作业布置 练习九第13~16

正比例和反比例教学设计说明

《正比例和反比例》教学设计 省会宁县东关小学730700 温志旺(wzwtg163.) 【教材分析】: 《正比例和反比例》是新课程标准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容。正比例和反比例的认识是在常见数量关系的基础上编排,通过对两个数量保持商一定或积一定的变化,理解正比例关系和反比例关系,渗透初步的函数思想,为学生今后学习中学数学和物理、化学打下基础。正比例和反比例历来是小学数学里的重要容之一,与过去的教材相比,新教材进一步加强正、反比例的概念教学,突出正比例关系的图像及简单应用,淡化脱离现实背景判断比例关系,重视正、反比例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教学设想】: 数学学习活动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改变教与学的方式,创设“现实的、有意义的、学生感兴趣的数学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分类、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不断激发学生探究两种相关联量变化规律的热情,在不断探究两种相关联量变化规律的活动中学习正反比例的意义,体验探索成功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目标导航】: 1、使学生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初步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2、能够正确区分正比例和反比例。 3、通过观察、比较、归纳,提高学生综合、概括和推理的能力。 4、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进行“运用变化观点”的启蒙教育。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加强交流,体验与同伴合作的快乐,培养合作交流的意识,提

高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点】:正比例、反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正比例与反比例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为了刺激消费,会宁县“凯尔亮”超市对购物达到500元者,可以享受10次的摸奖机会。请咱班购物达500元的同学汇报一下你摸奖的情况,你摸了几次根据已摸奖的次数,大家能想到什么? 生:还剩多少次? 师:你为什么马上能想到还剩的次数呢? 生:它们之间是有关系的,已经摸奖的次数与还未摸的次数之和是10. 2、出示表(1) 表(1)10次摸奖,已经摸奖的次数和还剩的次数如下表: 如果摸了()次,还剩()次 填表并观察表格,你们发现了什么?(已经摸的次数多,剩余的次数就少) 师小结:像这样(出示板书)一种量 ............,我们就把 ...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 这两种量叫做相关联的量(板书)两种相关联的量 ....... 师:谁能说说在这里相关联的量有哪些? 生:“已经摸的次数”和“剩下的次数”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举出生活里相关联的量。

六年级下册《正比例与反比例》教案

六年级下册《正比例与反比例》教案 教学内容: 六年级下册总复习83—85页《正比例、反比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回顾与交流,鼓励学生自己独立整理知识,形成系统。 通过具体问题的认识进一步认识正比例、反比例的量。 数学思考与解决问题 通过复习与整理加深对正、反比例意义的理解。并运用正、反比例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为以后学习函数打下基础。 情感态度 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的习惯,学会区分正反比例。 教学重、难点: 进一步认识正、反比例的意义,并能运用正、反比例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不断积累活动经验,体会重要的数学思想。 教法学法 自主复习、小组交流、全班交流、互帮互学

教学准备 表格、、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导入复习 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成什么比例关系? ①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②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 ③单价一定,总价和数量④全校学生做操,每行站的人数和站的行数 根据条件说出数学关系式,再说出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并列出相应的等式。 一台机床5小时加工40个零件,照这样计算,8小时加工64个。 一列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90千米,要行4小时;每小时行80千米,要行X小时。 指名学生口答,老师板书。 二、回顾整理,构建网络 比的知识: 谁来举个例子说说什么是比?什么是比例?什么是比的基本性质? 说一说用比的知识可以解决哪些实际问题。 让学生体会比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应用。 完成教科书p83“回顾与交流”的3题

两人一组,合作完成后,全班交流结果,让学生比较后回答有什么发现。 比和分数、除法的联系 出示:a∶b==÷教师问: 你会填写这个的等式吗?学生填好后,再问: 你的根据是什么? 那么比和分数、除法的联系是什么?它们的区别呢? b为什么不能等于0?小组议一议,再交流。 谁来说说比的基本性质与分数的基本性质、商不变的规律?它们有什么联系吗,谁来说说? 判断: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或都除以相同的数,比值不变。 填空:=÷=∶ 比例尺的知识 什么是比例尺? 正比例,反比例的知识: 小组合作:把有关正比例反比例的知识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整理成知识网络图。 班内交流,全班分享 全班同学进行优化,形成知识网络图。 变化的量---正比例--反比例---图形的放缩---比例尺三: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正比例和反比例

备课模式:原创网络下载修改 第六单元正比例和反比例 第1课时总第25 课时 教学内容:正比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从具体实例中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的过程,初步理解正比例的意义,学会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2.在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的过程中,初步体会数量之间相依互变的关系,感受有效表示数量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不同数学模型,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和发现规律的能力。 3.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从生活现象中探索数学知识和规律的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正比例的意义,学会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初步体会数量之间相依互变的关系。 教学难点: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我们已经了解了一些数量之间的关系,谁来说说你知道哪些常见的数量关系? (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关系等)

引入:本单元我们要深入地研究数量之间的关系。 二、交流共享 教学例1 1.谈话引出例1的表格,让学生说一说表中列出了哪两种量。 2.引导学生观察表中的数据,说一说这两种量的数值分别是怎样变化的。 可先让同桌相互说一说,再组织全班交流。通过交流,使学生初步感知两种量的变化情况:行驶的时间扩大,路程也随着扩大;行驶的时间缩小,路程也随着缩小。 小结:路程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时间变化,路程也随着变化。 3.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表中的数据,找一找这两种量的变化的规律,启发学生从“变化”中去寻找“不变”。 学生可能会从不同的角度去寻找规律。 教师可根据交流的实际情况,及时引导学生通过计算确认这一规律,并有意识地从后一种角度突出这一规律。 如果学生发现不了上述规律,可引导学生写出几组相对应的路程与时间的比,并求出比值。 4.根据上面发现的规律,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这个比值表示什么?上面的规律能不能用一个式子来表示?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关系式:= 速度(一定) 5.教师对两种量之间的关系作具体说明:路程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反比例函数的意义

17·1·1反比例函数的意义 一、知识与技能 1.从现实情境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讨论两个变量之间的相依关系,加深对函数、函数概念的理解。 2经历抽象反比例函数概念的过程,领会反比例函数的意义,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对两个变量之间相依关系的讨论,培养学生的辨别唯物主义观点。 2、经历抽象反比例函数概念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数学化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经历抽象反比例函数概念的过程,体会数学学习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 2、通过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和领会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领悟反比例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活动1 问题:下列问题中,变量间的对应关系可用怎样的函数关系式表示这些函数有什么共同特点 (1)京沪线铁路全程为1463km ,乘坐某次列车所用时间t (单位:h )随该列车平 均速度v (单位:km/h )的变化而变化; (2)某住宅小区要种植一个面积为1000m 2的矩形草坪,草坪的长为y 随宽x 的变 化; (3)已知北京市的总面积为×104平方千米,人均占有土地面积S (单位:平方 千米/人)随全市人口n (单位:人)的变化而变化. 师生行为: 先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再进行全班性的问答或交流.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明两个变量间的关系为什么可以看着函数,了解所讨论的函数的表达形式.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提问学生,师生互动. 在此活动中老师应重点关注学生: ① 能否积极主动地合作交流。 ② 能否用语言说明两个变量间的关系。 ③ 能否了解所讨论的函数表达形式,形成反比例函数概念的具体形象。 分析及解答:(1)v t 1463 = (2)x y 1000 = (3)n s 4 1068.1?= 其中v 是自变量,t 是v 的函数; x 是自变量,y 是x 的函数; n 是自变量,s 是n 的函数; 上面的函数关系式,都具有x k y =的形式,其中k 是常数。 二、联系生活,丰富联想 活动2 下列问题中,变量间的对应关系可用这样的函数式表示 (1)一个游泳池的容积为2000m 3,注满游泳池所用的时间随注水速度u 的变化而变化; (2)某立方体的体积为1000cm 3,立方体的高h 随底面积S 的变化而变化; (3)一个物体重100牛顿,物体对地面的压力p 随物体与地面的接触面积S 的变化而变化。] 师生行为 学生先独立思考,在进行全班交流。 教师操作课件,提出问题,关注学生思考的过程,在此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学生: (1) 能否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两个变量的函数关系; (2) 能否积极主动地参与小组活动; (3) 能否比较深刻地领会函数、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分析及解答:(1)v t 2000 = (2)s h 1000 = (3)s p 100 = 概念:如果两个变量x,y 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成x k y =的形式,那么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自变量x 不能为零。 活动3 做一做: 一个矩形的面积为20cm 2, 相邻的两条边长为x cm 和y cm 。那么变量y 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