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数乘两位数》复习课教案

《两位数乘两位数》复习课教案
《两位数乘两位数》复习课教案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复习课教案

教学内容:

课本26页“整理与复习”的第1、2题;练习五第1、2、5、7题。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估算和笔算的方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及熟练程度。

2、体会进行整理与复习的必要性,学习整理与复习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回忆、讨论与交流,结合算一算让学生将本单元知识进行归纳、梳理,使之系统化、条理化。

情感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细心计算和检查的好习惯。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仪一台

教学过程

一、整理本单元所学内容

1、回忆本单元所学知识点

提问: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指名回答)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2。、明确本单元学习的重点。

提问:你认为本单元中哪些知识最重要?

3、点明课题

师:我们将安排两节课的时间复习、整理本单元的学习内容,这节课我们先来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其中包括口算、估算和笔算。板书课题: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二、指导练习

1、复习口算乘法

(1)口算(投影仪补充题目)

指名说说口算的过程及口算结果。

(2)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五中的第一题

先学生观察题里有几种运算,提醒注意口算的方法。

2、复习估算乘法

估算练习(投影仪补充题目)

指名学生估算方法和结果

问:你认为估算时要注意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3、复习笔算乘法

(1)、指导学生完成第26页第二题

在小组内交流算法,再全班交流。

问:在笔算时,要注意些什么?如果要检验题做得对不对,有哪些方法?

(2)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五中的第二题

投影仪展示结果

4、综合练习

(1)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五中的第五题

先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再交流解决的方法。

师强调:我们要善于运用不同的策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

(2)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五中的第七题

指名学生说说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

师:引导学生认识针对不同的问题应该灵活应用所学的知识采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时引导学生注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三、全课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与整理,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想提出哪些问题?

四、作业

小学三年级法制教育课教案38901

小学三年级法制教育课 教案 2014.9 教师:刘文珊课题:注意交通安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各种交通信号、标志和志线的作用。 2、使学生知道有关的交通法规。 3、使学生懂得应该自觉遵守交通。 重点难点: 1、各种交通信号、标志和标线的作用。这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2、有关的交通法规。这是重点。 教学方法: 识记法、情景模拟法、讲解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1、运用电脑播放一组“因违章而造成重大交通事故”的新闻。(让学 生认识到违章的后果,使学生带着一种无比高涨的情绪从事学习与思考,自然地进入学习新知的情境。同时也受到深刻的教育,懂得注意交通安全是多么重要,增强交通安全意识。) 2、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呢?(引导学生清楚是因为违 章而造成的),那么你们在生活当中知道哪些交通法规和认识了哪些交通标志呢?他们的作用及意义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来重点介绍这些内容。(引出本课的重点与难点,着重讲述) 二、学习各种交通标志(重点、难点) 1、请学生拿出事先做好的各种标志卡片,在课堂上展示、介绍,并说 出这些标志所代表的意义、作用。 ⑴互相向同桌介绍。 ⑵全班学生自由交流。 ⑶请学生学生到讲台上介绍。 注:这样使学生在有效的空间上自由交流,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同时感性上有了一些认识,使这一节课的学习显得轻松、愉快,而且有助于学生加深认识。 2、学习日记。 (1)出示讨论题: a.根据刘岩日记的内容,找出并确认她在日记中,所提到的各种交通 信号,标志和标线。 b.说一说这些交通信号、标志和标线各自的作用。 (2)展示考察日记。(声、形、动画同时展示) (3)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分小组讨论。

【强烈推荐】九年级语文课外阅读教学计划

九年级语文课外阅读教学计划 2012—2013学年 红土学校张琴 一、语文课外阅读总体目标: 1.阅读知识和能力的关系是在阅读中体会不同的标点符号的语气的表达作用、用法、修辞语法和文学知识。不能过分强调知识内容,就会失去阅读自身的特点。 2.阅读欣赏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开拓视野,使之善知,陶情,敏行,崇高,提高审美鉴赏的能力,阅读与欣赏环环相扣,阅读是表象,欣赏是本质,阅读是浅层次的,欣赏是高品位的,在阅读中欣赏,在欣赏中阅读。阅读与知识相透,与人生相结合,改变人生,改变命运。 3.阅读是以读为本,以文为本,不能脱离文本。阅读与感悟相结合。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起来的文本的意义,要让学生自主阅读,自己学会阅读。重视学生的独特的感受和体验,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对话者。 4.阅读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培养阅读兴趣和习惯,向往美好的情趣,关心自然和生命,关心作品中的人物命运和喜怒哀乐,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高,向往,同情等感受,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精妙,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二、语文课外阅读要求:

1.加强朗读教学,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2.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阅读的手段多样化,内容契合学生。 3.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 4.在阅读中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情的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 5.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注重培养自主阅读的意识和习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阅读。 6.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按课时提出教学目的要求,突出重难点,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课堂上学生多读多讲,教师尽量少讲精讲。 7.培养语感,注重积累,增加阅读量,积累各种语言材料,加强背诵。 8.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阅读时用笔划精彩的词句章节,精彩的部分要求学生去感悟,写感受。 9.学生在阅读文本时,教师边读边指导,激发学生的认识和感悟,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在阅读中思考问题,这样有指导意义。 10.阅读文本时要指导学生一元理解,多元参与。在教师的指导下,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取长补短。 11.阅读要与之相联系的知识相互渗透,丰富知识面,增强阅读

中小学法制教育课教案

中小学法制教育课教案; 刑法 (一)范罪的构成; 教学目标: 1.知道犯罪的构成和什么叫犯罪; 2.知道犯罪的两种形式; 3.通过学习使学生知法、懂法、守法。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犯罪的条件 教学难点:理解两种犯罪形式中的第二种形式不作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安静的课堂、井然有序的校园,由什么作为保证呢? 2.校门口接送低年级的学生家长,都在校门口的两侧的什么位置?为什么要在这个位置等学生?又是由什么作为保证呢? 3.我校门口的马路上,有横过马路的斑马线,学生为什么要走他呢? 过渡学校的规章制度,保证了学校的井然的秩序;国家的法律法规,保障了社会的稳定。 法律的作用这么大,我们要多学习一些法律,学法才能知法,懂法,才能很好的遵守法律。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国宪法中的刑法。 二、学习刑法; (一)、犯罪的构成

指行为人的某种行为构成犯罪,必须具备的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的总和。 一个行为构成犯罪,必同时具备以下四个条件 1.犯罪客体 是指我国刑法所保护的,而被犯罪行为所侵犯的社会关系。 2.犯罪的客观方面 指犯罪行为的客观外在表现 犯罪行为包括两种基本形式 (1)作为用积极行动实施刑法所禁止的行为 (2)不作为负有某种特定义务,并且具有履行这种义务的能力,而有意识的不实施该种行为,从而造成危害社会的结果。 例如不作为,就是指行为人负有实施某种行为的特定法律义务,能够履行而不履行的危害行为。不作为违反的是刑法的命令性规范,即当为而不为。比如,负有扶养义务的行为人对不具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拒绝扶养,而情节恶劣的,就是一种典型的不作为。从犯罪构成的角度看,我国刑法中的由不作为的行为形式实现的犯罪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刑法明文规定只能由不作为构成的犯罪,在刑法上被称为纯正(真正)不作为犯,如遗弃罪等;一种是既可以由作为实现,也可以由不作为实现的犯罪,在刑法上被称为不纯正(真正)不作为犯,如故意杀人罪、决水罪等。 3.犯罪主体 实施犯罪行为,依法应负刑事责任的人。 具备以下三个条件才是主体 (1)必须是实施犯罪的人。(自然人或法人,但主要是自然人)

健康教育课教学教案

健康教育课教学教案 一、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爱护鼻子的意识。 2、引导幼儿了解鼻子的作用,并学习擦鼻涕的方法。 二、活动准备 师幼共同搜集能引起幼儿兴趣、有特殊气味的生活用品。 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由添画游戏导入活动:出事一张未画完整的画像,师:这是一为粗心的小朋友在参加 画展时画的一幅画,这次她没有的讲,因为她这副画没有画完整,小朋友观察一下,这幅 画上缺少了什么东西?并引导幼儿把画添完整。 小结:小朋友真聪明,这副画缺少了鼻子,并教育幼儿平时做事情要细心,由此引出 鼻子。 评:以添画游戏导入,既能引起幼儿兴趣,又能开发幼儿智力,展开想象,为什么不 得奖?同时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引出课题,为下一节做好铺垫。 二活动部分 1、玩游戏:师幼共同玩游戏《看谁的本领大》,引导幼儿用各种器官去尝试分辨事 先准备好的各种物品的特殊气味醋、酱油、酒、水,劝说对的给予击掌鼓励。 2、引导幼儿根据以往的经验说一说,鼻子还闻到过什么气味臭味、甜味、烧焦味等。 3、引导幼儿说一说鼻子的作用。 鼻子除了用来闻味,还有什么作用?幼儿会说出:喘气。教师给与相应鼓励。举例说明:人在感冒时鼻子容易堵塞,闻不到味,同时感觉喘不过气来,那种滋味很难受,小朋 友有那种感觉吗?幼儿会答:“有”。因此,我们要保护好自己的鼻子,不要让他受到任 何的伤害。 评:举例说明鼻子的作用,幼儿更容易理解,更能增强幼儿保护鼻子的意识。 现在老师有个故事,小朋友想不想听一听是怎么回事?故事的名字是《翘鼻子鲁鲁》。 评:进一步增强幼儿保护鼻子的重要性。

4、听故事做讨论: 老师有感情的讲述故事,然后组织幼儿讨论:鲁鲁做的对吗?还有那些东西不能塞到鼻子里?幼儿自由回答,根据回答教师做补充。 小结:保护好鼻子,不能乱挖鼻子,不要把东西往鼻子里塞,这样做很危险也很不讲卫生。 评:真实的故事情节,说出了鼻子的重要性。通过幼儿讨论,幼儿分辨是非的能力进一步得到提高,并引深到生活中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5、叫幼儿正确擤鼻涕的方法: 与幼儿谈话,通过上面的游戏小朋友已经知道鼻子的作用很大,难免有时流鼻子,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有鼻涕时,不要乱抹,要用手帕或纸巾把鼻涕擦干净,那么用手帕怎么擦鼻涕? 1幼儿自己用纸巾擦鼻涕。 2根据幼儿的表现,讲解擤鼻涕的正确方法,用手帕或纸巾按住鼻子,先按住一侧鼻孔,轻轻擤另一鼻孔的鼻涕,再按住另一侧鼻孔,轻轻一擤,擦净鼻孔周围的鼻涕。 评:通过教幼儿擤鼻涕的正确方法,让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并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 三结束部分 组织幼儿用正确的方法,学擤鼻涕,对动作正确的幼儿给与鼓励。 总评:形象直观的授课方式,既满足了幼儿的求知欲望,又培养了幼儿的自理能力,自护意识与良好的卫生习惯。 四、活动延伸 组织幼儿到阅览室,看有关保护鼻子的画册。 一、活动背景: 可爱的小兔、狡猾的狐狸为小班幼儿所熟识。很多活动都借助于这两种动物角色的穿插表演,小班幼儿都非常投入,活动效果也比较好。所以本活动也以动物间的追与躲的游戏为组织形式,以满足幼儿对动物情境表演的兴趣。 小班幼儿的自我形体感知能力还有待提高,他们往往不能较为正确地估测自身与周围环境的空间立体关系。譬如撑伞时可能会只罩住自己的头部,而把身体露在伞外;或者撑伞时不能注意与周围环境事物的协调,总要碰到他人或碰倒物品等。

小学生法制教育教案

小学生安全法制教育 第1课五星红旗我为你骄傲――认识国旗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懂得:五星红旗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做为中国人,我们要尊敬五星红旗; 2.国歌也是祖国的象征,是民族精神的象征; 3.国徽也是祖国的象征和标志。 技能目标:使学生明确升降国旗不是一种简单仪式,知道升国旗、唱国歌时要立正、敬礼。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从思想上认识到国旗、国歌、国徽是祖国的象征。 2.从小树立尊敬、热爱、维护国旗、国歌、国徽的观念,增 强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尊重和爱护国旗、国歌、国徽,因为国旗、国歌、国徽是祖国的象征和标志,尊重和爱护它们是热爱祖国的表现。 教学难点: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国旗、国歌、国徽是祖国的象征和标志,树立起自觉尊重和爱护国旗、国歌、国徽的意识。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歌曲《国歌》《红旗飘飘》,视频:《国旗、国歌、国徽》、法博士的法规等。 2.学生课前收集有关国旗、国歌、国徽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每周一的课间操我们都做什么?(升国旗) 2.为什么我们要升国旗呢? 3.根据学生回答导入本课,并对答的好的同学给予鼓励。 板书:第3课五星红旗我为你骄傲――认识国旗 设计意图:从学生身边事物引入本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认识国旗、国歌 1.屏幕出示五星红旗,提出问题:"为什么五星红旗是红色的?为什么有五颗星?五颗星象征什么?" 板书:国旗 2.学生自由回答,教师小结:五星红旗是红色的,红色象征革命,是用无数英雄战士的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五颗黄色的五星角象征着全国各族人民紧紧团结在***的周围。(课件演示) 设计意图:直观演示,增强实效性。 3.对于五星红旗你还知道什么呢?

2018版高考化学总复习专题八盐类的水解教学案(最新整理)

课时 3 盐类的水解 [2018 备 考 · 最 新 考 纲 ] 1.了解盐类水解的原理、影响盐类水解程度的主要因素。2.了解盐类水解的应用。 考点一 盐类的水解及其规律 (考点层次 B→共研、理解、整合) 1.定义 在溶液中盐电离出来的离子跟水电离产生的 H +或 OH -结合生成弱电解质的反应。 2 .实质 →c (H +)≠c (OH -)→溶液呈碱性或酸性 3. 特点 4. 规律 有弱才水解,越弱越水解,谁强显谁性,同强显中性。 盐的 类型 实 例 是否 水解 水解的 离子 溶液的 酸碱性 溶液的 pH 强酸 强碱盐 NaCl 、KNO 3 否 中性 pH =7 强酸 弱碱盐 NH 4Cl 、 Cu(NO 3)2 是 NH +4 、Cu 2+ 酸性 pH<7 弱酸 强碱盐 CH 3COONa 、Na 2CO 3 是 CH 3COO -、CO 23- 碱性 pH>7 5. (1)一般要求

如NH4Cl 的水解离子方程式为 NH+4+H2O NH3·H2O+H+。 (2)三种类型的盐水解方程式的书写。 ①多元弱酸盐水解:分步进行,以第一步为主,一般只写第一步水解方程式。 如 Na2CO3的水解离子方程式为 CO23-+H2O HCO-3+OH-。 ②多元弱碱盐水解:水解离子方程式一步写完。 如 FeCl3的水解离子方程式为 Fe3++3H2O Fe(OH)3+3H+。 ③阴、阳离子相互促进的水解:水解程度较大,书写时要用“===”、“↑”、“↓”等。如 Na2S 溶液与 AlCl3溶液混合反应的水解离子方程式为 2Al3++3S2-+6H2O===2Al(OH)3↓+3H2S↑。 VS 教材高考 1.(SJ 选修4·P853 改编)现有浓度为0.1 mol·L-1的五种电解质溶液①Na2CO3②NaHCO3 ③NaAlO2 ④CH3COONa ⑤NaOH 这五种溶液的pH 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 A.⑤③①②④B.①④②③⑤ C.④②①③⑤D.②④①③⑤ 答案 C 2.(SJ 选修4·P866 改编)下列水解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HCO-3+H2O CO2↑+OH- B.S2-+2H2O H2S+2OH- C.Fe3++3H2O Fe(OH)3↓+3H+ D.CO23-+H2O HCO-3+OH- 答案D 3.(溯源题)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c NH+4 (1)向盐酸中加入氨水至中性,溶液中>1(×) c Cl- (2)0.1 mol/L CH3COONa 溶液pH>7,证明乙酸是弱酸(√) (3)饱和NaClO 溶液pH 约为11:ClO-+H2O HClO+OH-(√)(2016·课标全国Ⅲ,13C) (2016·上海,6B) (2015·北京理综,11B 改编)

健康教育课教案

健康教育课教案 新色学校 第一章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 第一课健康的含义

教学目标: 1、你知道什么是健康吗? 2、如何让自己更加健康? 教学内容及过程 1、导入:健康是什么?大家动脑筋想一下(先不要看书) 2、健康包含的几个方面(讲述): (1)生理(身体)健康:这是健康的基础,指人体结构完整,生理功能正常,是其他各项健康标准的基本条件 (2)心理健康:具有同情心与爱心,情绪稳定,具有责任心和自信心,热爱生活,和睦相处,善于交往,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知足常乐;心理健康是身体健康的保证。 (3)道德健康:最高标准是无私奉献,最低标准是不损害他人。不健康标准是损人利己或损人不利己;是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发展,高于它们。 (4)社会适应健康:是指不同时间内在不同岗位上时各种角色的适应情况。适应良好是指能胜任各种角色,适应不良是指缺乏角色意识(如在单位是好工作人员,在家不一定是好父亲或好母亲)。能促进身体,心理,道德健康发展 3、阅读课文,观察图示,了解一下健康包含的这几个方面知识。 “十条健康的标准”

4、重点讲述一下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的表现,对比不健康的表现,指引学生改变不良习惯,培养健康的意识与行为。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5、怎么样培养学生的健康行为呢?设定健康目标,实践健康行为。 作业 每一个小朋友设定一个健康计划。(P6) 板书 1、你知道什么是健康吗? 2、如何让自己更加健康? 3、生活技能活动 教学反思: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解于问。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然而课堂提问只能照顾到个别学生,不利于全体学生的主动参与,多媒体计算机的交互作用及网络交流工具解决了这个问题。 在课堂上如果光是教师讲、学生听,那学生的主体作用也就无从谈起。所以本节课我设计一个游戏《你健康吗?》,将生活呈现在课堂上,学生亲自参与实践,比教师自己讲解更具说服力,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内容改变了原有脱离学生生活实际、远离现实社会的内容,体现出科学知识指导健康的价值。

九年级阅读课教案

Unit 6 When was it invented (Reading) Do you know when basketball was invented? 教学设计永吉十三中张春香 一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九年级Unit6的Reading部分。本节课的主题是:Do you know when basketball was invented? 紧扣住了本单元的话题invention。课文内容主要围绕风靡全球的篮球运动这一主题,包括篮球运动的历史、篮球比赛的规则、打篮球所需的设备、篮球的流行趋势等)。本单元的语法点是被动语态。文中出现了大量的被动语态的句子,通过阅读文章,学生能有效的感悟被动语态的用法。本节课渗透得的学习策略是mind-map, 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对该策略形成感性认识,并在今后的学习中能有意识的使用该学习策略。 二、学生分析 通过本单元前面内容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被动语态的用法,因此本篇阅读中出现的多处被动语态的句子对学生来说已不是障碍,关键的障碍是本文中出现的一些生词,需要学生认读,否则在回答问题是就是障碍。运用Mind-mapping是复述课文的信息对学生来说是一大难点。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能认读以下词汇 active, indoors, create, wooden, knock, divide, basket,

metal, towards, develop, rise, risen, ②找出并理解文章中出现的被动语态的句子。 2能力目标 能运用Mind-mapping复述篮球的历史、篮球的器械、篮球的规则、篮球的流行趋势等。 3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对运动的热爱,并让学生树立teamwork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能认读以下词汇:active, indoors, create, wooden, knock, divide, basket, metal, towards, develop, rise, risen, worldwide ②找出并理解文章中出现的被动语态的句子。 2教学难点 能运用Mind-mapping复述篮球的历史、篮球的器械、篮球的规则、篮球的流行趋势等。 五、教具: 多媒体 六、学习策略: 小组合作学习、大脑构图法 七、教学活动过程 Step1 Warm-up An interesting game -------That’s me. Step2 Pre-reading

小学四年级法制教育课教案

小学四年级法制教育课教案

法制教育备课资料 班级:四年级 班主任:胥海清 2014年秋季

平昌县元沱小学四年级 1 班法制教育备课资料 第 1 周时间: 201 4 年 9 月 3 日教师:胥海清 一、本周主题:新《未成年人保护法》解读 二、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借助此次宣传和讲解工作,使学生们对即将实施的新《未成年人保护法》有 一个初步的了解; 2、在初步了解的基础上,使学生们明确未成年人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 3、在学习新《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同时,使学生们懂得和理解党的惠民政策光 耀人心,使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进一步促进社会稳定和家庭幸福。 教学辅助用具: 新《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宣传单。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语: 同学们,大家好! 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在品 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培养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 设者和接班人,2006年12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对原《未成年 人保护法》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法律将于2007年06月01日起实施。今天我 们就新《未成年人保护法》详细了解一下新《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内容和现实 意义。 分发新《未成年人保护法》宣传单。

二、学习新修订《未成年人保护法》: 1、大致讲解新《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概貌: a、2006年12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修订公布,并于2007年06月01日起实施。 b、新《未成年人保护法》共分七章: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家庭保护;第三章学校保护;第四章社会保护;第五章司法保护;第六章法律责任;第七章附则。 2、立法原则: 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3、修订《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意义。有利于贯彻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原则,更好地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有利于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保证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社会稳定和家庭幸福。新修订《未成年人保护法》面前,人人平等。 4、新修订《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七大亮点; a、既与国际公约接轨有体现国情; b、体现了政府为主保障儿童权利的原则: c、更加关注未成年人的健康和安全; d、关注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 e、关注特殊困境中的未成年人的; f、强化了对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 g、明确了相关处罚措施。

九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全册

学会设计未来 【设计理念】 本活动是针对青少年学生在生活、学习中缺乏目标意识,一部分青少年学生缺乏远大志向、盲目做事的特点而设计的。 青少年学生尽管在意志品质的发展方面随年龄的增长有所进步,但有些学生的自控能力还是不够,耐挫能力低,怕苦,怕累,同时也缺乏战胜困难的勇气,因此,很有必要进行关于立志方面的学习,通过活动使学生懂得确立自己的奋斗目标是获得成功的基础,激励学生追求美好的理想,确立远大的志向,学习一些如何达到目标的具体方法,并通过榜样的学习进一步增强自我激励水平,形成奋发向上、勇于进取的精神风貌。 【活动目标】 1.通过联想、讨论、小组交流、合理设计未来等活动,使学生懂得目标对人生的引导作用。思考、分析自己的人生目标。 2.学习达到某一目标的具体实施方法。 【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体验达到目标时的激动心情,促进学生更加奋发向上,向新的目标迈进。难点:帮助学生确立适合自己的奋斗目标以及为达到目标制订可实施的计划或方案。 【活动准备】 1.每人一张白纸、一个信封。 2.一盒舒展、悠扬的音乐磁带。 【适应对象】 中学生。 【活动过程】 一、教师讲述:引题 教师:同学们,你们设想过自己的未来吗?生命的旅行将如何到达理想的彼岸?自己将成为怎样一个人?从事什么工作?取得怎样的成绩?……这些“不切实际”的想法其实是非常有意义的。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做一个非常有趣的游戏。 二、游戏活动:未来畅想曲 1.教师指导学生做“看未来”的游戏 (关掉教室的灯光,有窗帘的把窗帘拉上)请学生找一个舒适的坐姿,闭上眼睛,身体放松,情绪放松,静下心来,平稳呼吸。 在悠扬的音乐背景下,听着引导语,渐渐地进入时间隧道,看自己的“将来”。 导语:“每一个人都从过去走到现在,又从现在走向将来。大家在自己的生活道路上前进,前进。看到了一些你曾经向往的事情变成了现实。” “时间在慢慢地流逝,5年了,你看到了5年之后的自己,你在做什么?”(稍作停顿) “我们继续前进,时间慢慢地流逝。10年了.这时,你又在哪里?从事什么职业?”(稍作停顿) “再往前走,时间不断地流逝。15年了,我们又看到15年之后的自己,身体是否健康?工作是否取得成绩?少年时的梦想是否实现?” (停顿一会儿)“大家慢慢地睁开眼睛,回到现实。” (教师在讲导语时,要做到声音低沉、平稳、缓慢,留有空间,令人产生联想) 2.交流分享活动 先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交流分享‘看未来”的经历。交流时可提出这些问题:看到自己的将来了吗?看见了什么?如没看见,想一想,为什么看不见?然后请几位学生参加全班交流。 3.教师点评、归纳 同学们对未来的梦想或设想即是每个人的人生目标。而目标就是你通过活动希望得到的结果。每个同学

新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六单元 名著导读 《简.爱》:外国小说的阅读》研讨课教案_7

名著导读《简爱》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简·爱》进入中国读者的视野,至今已有八十多年。据不完全统计,自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迄今,《简·爱》的汉译本已逾二十余种,可见这部作品在中国不同时代读者中的影响。现在,进入二十一世纪,《简·爱》仍然是广大青少年朋友不可不知的一本书。因而被选为九年级下册的必读书目。《简·爱》,作者夏洛蒂·勃朗特,讲述了贫苦孤女简·爱为寻求人格独立、爱情和尊严而挣扎奋斗的故事。小说以第一人称叙述,是一部带有自传色彩的长篇小说。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在阅读能力上相比七八年级有了明显的进步,基本能够自主阅读和自我感悟。与此同时,在心智上也比七八年级的学生更加成熟,对于爱情这个话题也有了一些朦胧的想法和兴趣。《简·爱》这部名著,作为一部爱情启蒙书,能够给学生在爱情问题上有一些启发和引导。 三、教学目标 1.通过精彩片段的观看,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了解作品基本知识。 2.通过品读经典对白,认识简爱的人物形象,能从作品中初步感悟爱的哲学,把握作品主题。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了解作品基本知识。 难点:认识简爱的人物形象,初步感悟爱的哲学,把握作品主题。 五、课型:导读课 六、教学方法:电影导入法、阅读分享法、讨论探究法 七、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 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一朵花来。——张爱玲 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正巧赶上了,那也没有什么别的可说,唯有轻轻问一句:哦,你也在这里吗?——张爱玲 古往今来,爱情这个话题一直被广泛传诵、经久不绝。今天,我们就来谈谈“爱情”。 播放《简·爱》经典片段电影视频,导入本课。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个电影片段是出自哪一部电影吗?《简·爱》2011年最新上映,改编自同名小说《简·爱》。你们知道这部小说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吗?有没有同学看过,能跟其他同学讲一下吗?正如视频中我们所看到的,它是一个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吗?(我们来看看其他名人是怎么评价这部小说的。) (二)他们说——天才的杰作

小学生法制教育教案--开学第一课

2017秋季开学第一课法制教育 教学目的: 1、使广大学生了解本法内容。 2、使每一位同学远离本法中所列的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 3、理论联系实际,防微杜渐,自省自律,弘扬正气,作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教学重点: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 教学过程: 一、导入:今天的法制教育让我们一起学习1999年6月28日由第九届全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第十次会议通过的,1999年11月1日起开始实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对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对青少年一代寄予了无限的希望,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怀。国家出台诸多的法律法规以法律的形式保障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颁布和实施具有重大和深远的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一共八章。今天我们重点学习本法中的第三章;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 二、主要内容: (一)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前兆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又有俗话说:风是雨的头。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并非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积累、渐变过程。此间必然会出现诸多前兆与信号。小错不断,大错必犯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一些青少年违法犯罪就是由于他们长期养成了不良行为,放任自己而又没有及时有利的得到矫正而发展形成的。根据常见的违法犯罪征候、迹象,根据外部表象的差异其前兆分成8类6种 1、言语:经常骂街、谈男论女、隐语黑话、好说谎话、脏话不断。 2、举止:衣帽不整、精神不振、吊儿郎当、蛮横无理、顶撞师长、爱打群架、强行索物、哥们义气、逞强跋扈、轻佻放纵、坐卧不安、行踪诡秘、大把花钱,喜怒无常。 3、结交“哥们、姐们”、口哨唤人、纸条传情、纹身标志。 4、起居:生活懒散、饭量骤减、出没无常、结群闲逛。 5、打扮:注重打扮,过度化妆、讲究发型、统一装束。 6、嗜好:抽烟喝酒、参与赌博、混迹舞场、偷阅书刊、迷恋网吧。 7、携物回家、护身器具、异性物件、书包异物。 8、学业:旷课逃学、成绩突降、考试作弊、课堂捣乱、课上睡觉。

盐类的水解及其应用学案教案.doc

盐类的水解及其应用学案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初步掌握盐类水解的概念,理解盐类水解的实质,并能够运用盐类水解知识判断盐溶液的酸碱性。 2.学会正确书写盐类水解的离子方程式。 3.了解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 学习重点 盐类水解的本质,理解强酸弱碱盐与强碱弱酸盐水解规律 学习难点 判断盐溶液的酸碱性 【导学过程】: 一、盐的组成与盐溶液的酸碱性的关系 【实验引导】 【自主探知】 COONa水溶液呈碱性的原因。 (1)分析CH 3 (2)分析一下NH Cl为什么显酸性? 4 (3)为什么NaCl溶液是中性的? 二、盐类水解规律 有弱才水解,无弱不水解,越弱越水解,谁强显谁性,无弱呈中性。

注意:这只一般规律,也有例外的,如:。【小结】:填写酸性、碱性、或中性: 强酸强碱形成的盐溶液显性; 强酸弱碱形成的盐溶液显性; 弱酸强碱形成的盐溶液显性。 三、建立盐类水解的概念: (1).定义: 在溶液中电离出来的离子跟所电离出来的H+或OH-结合生成的反应,叫做盐类的水解。 (2).水解的特点: ①.可逆: ②.吸热:△H>0 ③.一般很微弱,水解产物很少,通常不生成沉淀和气体,不用“↓”、“↑” 符号,生成物(如H 2CO 3 、NH 3 ?H 2 O等)也不写分解产物; ④.水解平衡(动态) (3).水解的条件: (4).水解的实质: 四、影响盐类水解的主要因素 (1).内部因素(主要因素): 盐的本性,,盐的水解程度越大。 (2).外因因素(次要因素) : ①.温度:因水解是_____热过程,所以温度越,水解程度越大。 ②.浓度:盐的浓度越,水解程度越大,但是。

小学生法制教育教案精选

小学生法制教育教案精选 篇一小学法制课教案 教学目的:。 1、使广大学生了解本法内容; 2、使每一位同学远离本法中所列的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 3、理论联系实际,防微杜渐,自省自律,弘扬正气,作品学兼优的好青少年。 教学重点: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同学们!今天的法制教育让我们一起学习1999年6月28日由第九届全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第十次会议通过的,1999年11月1日起开始实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二、颁布和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意义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对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对青少年一代寄予了无限的希望,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怀。国家出台诸多的法律法规以法律的

形式保障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颁布和实施具有重大和深远的意义。这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是保护青少年成长的需要。《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一共八章,分别为:总则;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教育;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对未成年人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未成年人犯罪的自我防范;对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的预防;法律责任和附则。 三、讲授新课今天我们重点学习本法中的第三章;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 1、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前兆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又有俗话说:风是雨的头。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并非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积累、渐变过程。此间必然会出现诸多前兆与信号。小错不断,大错必犯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一些青少年违法犯罪就是由于他们长期养成了不良行为,放任自己而又没有及时有利的得到矫正而发展形成的。根据常见的违法犯罪征候、迹象,根据外部表象的差异其前兆分成8类6种。言语:经常骂街、谈男论女、隐语黑话、好说谎话、缄口不言、脏话不断。举止:衣帽不整、精神不振、吊儿郎当、蛮横无理、顶撞师长、爱打群架、强行索物、哥们义气、逞强跋扈、轻佻放纵、坐卧不安、行踪诡秘、大把花钱,喜怒无常。结交“哥们、姐们”、口哨唤人、纸条传情、纹身标志。起居:生活懒散、饭量骤减、出没无常、结群闲逛。打扮:注重打扮,过度化妆、讲究发型、统一装束。嗜好:抽烟喝酒、参与赌博、混迹舞场、偷阅书刊、迷恋网吧。携物回

初中九年级语文:汪曾祺《陈小手》全文阅读教学设计

新修订初中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汪曾祺《陈小手》全文阅读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Wang Zengqi's "Chen Xiaoshou" Full Text Reading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中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汪曾祺《陈小手》全文阅读 我们那地方,过去极少有产科医生。一般人家生孩子,都是请老娘。什么人家请哪位老娘,差不多都是固定的。一家宅门的大少奶奶、二少奶奶、三少奶奶,生的少爷、小姐,差不多都是一个老娘接生的。老娘要穿房入户,生人怎么行?老娘也熟知各家的情况,哪个年长的女佣人可以当她的助手,当“抱腰的”,不须临时现找。而且,一般人家都迷信哪个老娘“吉祥”,接生顺当。——老娘家供着送子娘娘,天天烧香。谁家会请一个男性的医生来接生呢?——我们那里学医的都是男人,只有李花脸的女儿传其父业,成了全城仅有的一位女医人。她也不会接生,只会看内科,是个老姑娘。男人学医,谁会去学产科呢?都觉得这是一桩丢人没出息的事,不屑为之。但也不是绝对没有。陈小手就是一位出名的男性的妇科医生。 陈小手的得名是因为他的手特别小,比女人的手还小,比一般女人的手还更柔软细嫩。他专能治难产,横生、倒生,都能接下来(他当然也要借助于药物和器械)。据说因为他的手小,动作细腻,可以减少产妇很多痛苦。大户人家,非到

万不得已则不会请他的。中小户人家,忌讳较少,遇到产妇胎位不正,老娘束手,老娘就会建议:“去请陈小手吧。” 陈小手当然是有个大名的,但是都叫他陈小手。接生,耽误不得,这是两条人命的事。陈小手喂着一匹马。这匹马浑身雪白,无一根杂毛,是一匹走马。据懂马的行家说,这马走的脚步是“野鸡柳子”,又快又细又匀。我们那里是水乡,很少人家养马。每逢有军队的骑兵过境,大家就争着跑到运河堤上去看“马队”,觉得非常好看。陈小手常常骑着白马赶着到各处去接生,大家就把白马和他的名字联系起来,称之为“白马陈小手”。 同行的医生,看内科的、外科的,都看不起陈小手,认为他不是医生,只是一个男性的老娘。陈小手不在乎这些,只要有人来请,立刻跨上他的白走马,飞奔而去。正在呻吟惨叫的产妇听到他的马脖子上的銮铃的声音,立刻就安定了一些。他下了马,即刻进了产房。过了一会儿(有时时间颇长),听到哇的一声,孩子落地了。陈小手满头大汗,走了出来,对这家的男主人拱拱手:“恭喜恭喜!母子平安!”男主人满面笑容,把封在红纸里的酬金递过去。陈小手接过来,看也不看,装进口袋里,洗洗手,喝一杯热茶,道一声“得罪”,出来上马,只听见他的马的銮铃声“哗棱哗棱”……走远了。 陈小手活人多矣。 有一年,来了联军。我们那里那几年打来打去的,是两

小学三年级法制教育课教案(1)

小学三年级法制教育课教案 第一课时 课题:注意交通安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各种交通信号、标志和志线的作用。 2、使学生知道有关的交通法规。 3、使学生懂得应该自觉遵守交通。 重点难点: 1、各种交通信号、标志和标线的作用。这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2、有关的交通法规。这是重点。 教学方法: 识记法、情景模拟法、讲解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1、运用电脑播放一组“因违章而造成重大交通事故”的新闻。(让学 生认识到违章的后果,使学生带着一种无比高涨的情绪从事学习与思考,自然地进入学习新知的情境。同时也受到深刻的教育,懂得注意交通安全是多么重要,增强交通安全意识。) 2、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呢?(引导学生清楚是因为违 章而造成的),那么你们在生活当中知道哪些交通法规和认识了哪些交通标志呢?他们的作用及意义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来重点介绍这些内容。(引出本课的重点与难点,着重讲述) 二、学习各种交通标志(重点、难点) 1、请学生拿出事先做好的各种标志卡片,在课堂上展示、介绍,并说 出这些标志所代表的意义、作用。 ⑴互相向同桌介绍。 ⑵全班学生自由交流。 ⑶请学生学生到讲台上介绍。 注:这样使学生在有效的空间上自由交流,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同时感性上有了一些认识,使这一节课的学习显得轻松、愉快,而且有助于学生加深认识。 2、学习日记。 (1)出示讨论题: a.根据刘岩日记的内容,找出并确认她在日记中,所提到的各种交 通信号,标志和标线。 b.说一说这些交通信号、标志和标线各自的作用。 (2)展示考察日记。(声、形、动画同时展示) (3)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分小组讨论。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教学案例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教学案例 孝感一中侯著宏 高中化学选修4第三章第4节《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主要教学内容包括《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的建立,特征和平衡的移动。 我将从以下六个方面对本节课进行说明:设计思想、教材分析、学情分析、三维目标、教学流程、教学反思。 一、设计思想: 新课程倡导通过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新教材的设计也更加注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更着重于化学与生活、生产实际的联系。因此教学上一方面要注重开启学生的思维,注重知识的主动建构,另一方面也要注重实验探究,发现化学反应的本质,广泛挖掘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增加有意义学习的内容。基于以上的理解,我采取以下教学策略: 1.使用知识迁移的方法。基于化学平衡,电离平衡,盐类的水解平衡的学习基础,站在动态平衡的高度理解沉淀溶解平衡的建立和移动,注重知识的主动建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2.以实验为载体进行探究性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的化学学习素养 3.理论联系实际。加强与生活生产的联系,赋予知识以实用价值。 4.应用“四脑合一”的教学法,让学生会学,学会,体验成功。 《新课程背景下应用脑科学研究的成果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是我承担的科研课题,取得了一定成果。其中重视大脑的生理性、认知性、情感性、社会性特点,应用“四脑合一”的教学策略改变了学习方式,营造了课堂的和谐氛围,取得了教和学的良好效果。“四脑合一”简而言之即在同一堂课的不同时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会比单一的方式效果好;采用符合大脑的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效果好;让学生在适度兴奋的情绪中学习效果好;让学生有合作、交流、展示才华、体验成功的机会效果好。 二、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是应用前一章所学的平衡理论,进一步探讨水溶液中离子的行为,可以使学生更加全面地理解、应用动态平衡理论。而第四节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是新增加的内容。在学生学习了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盐类的水解平衡之后,教科书接着介绍“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可以帮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水溶液中离子平衡相关的理论,使他们更加透彻地理解在溶液中发生离子反应的原理。 三、学情分析: 认知基础:本节课的对象是高二理科学生,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过溶解度的含义并学习了有沉淀生成的一些反应;在本书第二章和第三章又学习了化学平衡和水溶液中离子平衡的相关理论,对动态平衡有了较充分的理解,在已有的认知基础上再学习本课,学生更容

九年级健康教育课教案.教学提纲

九年级健康教育 九年级健康教育 教学计划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卫生保健与疾病预防,心理健康与青春期保健及安全应急自救自护方面的相关知识; 2、通过课前预习,收集资料,课堂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会学习、提升素质和能力; 3、使学生树立健康的生活理念,掌握疾病预防方法,关注健康、快乐成长。 教学资源分析: 本学期主要有四部分内容 1、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 2、卫生保健与疾病预防; 3、心理保健与青春期保健; 4、安全应急与自救自护。 第一学期: 第一课:关爱生命远离毒品 第二课:怎样观赏体育比赛 第三课:合理饮食,强身健体——平衡膳食宝塔

第四课:肥胖症与减肥——怎样正确对待自己的体型第五课:常见意外伤害的预防 第六课:初中生常见心理障碍——自我意识发展 第二学期: 第一课:10年后的我 第二课:考试心理辅导——应试的心理策略与技巧第三课:揭开科学锻炼的奥秘 第四课:锻炼意志、激励进取 第五课:安全常识和韵律活动 第六课:运动损伤的预防及处理 九年级健康教育课教案 第一课:关爱生命远离毒品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毒品、它有什么危害,教育他们怎样自觉防范,远离,塑造美好人生。 教学过程: 一、出示题目。(远离毒品关爱生命 二、什么是毒品及毒品的种类。 1.谈话:同学们一定都听说过毒品,那什么是毒品呢?都有哪些毒品呢?谁能说一说呢?(指名回答

2.讲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57条规定:“是指鸦片、海洛因、吗啡、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 常见和最主要的有:(让学生看图片鸦片、吗啡、海洛因、可卡因、止咳水等。这些都会成瘾,对人体产生危害,而且易感染疾病。如果服用过量,则可导致死亡。 3.看了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感受?(自由谈话。 三、介绍的危害。(结合图片 问:有那些危害呢? 1.毁人毁健康。 (1摧毁人的消化功能。 (2摧毁人的神经系统。 (3摧毁人的呼吸及循环系统。 (4传染性病及“爱滋病(AIDS”。 2.令家人倾家荡产、家破人亡。 (1丧失工作能力。 (2倾家荡产。 (3给家人带来无尽的折磨。 3.吸毒导致堕落、犯罪。 4.吸毒危害社会,成为世界公害。 四、给学生读有关吸毒者的故事,使学生受到教育。

(完整版)九年级公开课课外文言文阅读教案

《2018中考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张霞妹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明确考纲要求,分析命题规律,了解课外文言文考查的题型特征。 2、理解浅易文言文中常见文言词语的意思;掌握断句的基本方法并学会灵活运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典型例题分析,练习与讨论,掌握课外文言文阅读一词多义选择题和断句题的答题技巧。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兴趣,逐步体验成功的喜悦,消除对课外文言文阅读的恐惧心理,树立信心。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掌握课外文言文阅读一词多义选择题和断句题的答题技巧。 三、教学难点 训练学生掌握阅读课外文言文的方法和技巧;能准确熟练地阅读浅显课外文言文。 四、教学方法 整理归纳法、启发引导法、合作探究法。 五、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试用文言文优雅地说流行语,激发学生阅读课外文言文的兴趣。 二、考纲解析: 三、分析2017中考题,进一步明确考点。 【例1】(2017广东)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9分) 狄武襄公青初以散直为延州指使。是时西边用兵,公以才勇知略,频立战功。常被发面铜具,驰突贼围,敌人畏慑,无敢当者。公识度宏远,士大夫翕然称之,而尤为韩魏公、范文正公所深知,称为国器。文正以《春秋》《汉书》授之曰:“将不知古今,匹夫之勇,不足尚也。”公于是博览书史,通究古今,已而立大功,登辅弼书史策配享宗庙为宋名将,天下称其贤。 (节选自《渑水燕谈录》)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是时西边用兵/当是时,妇手拍儿声 B. 常被发面铜具/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f C. 士大夫翕然称之/往来翕忽 D. 匹夫之勇,不足尚也/风力虽尚劲 2. 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登 辅 弼 书 史 策 配 享 宗 庙 为 宋 名 将。 3. 结合选文,说说狄青为什么能够被天下称贤。(3分) 四、结合例题,提炼方法 (教师归纳答题策略,引导学生通过练习掌握答题技巧并学会灵活运用。) 赵奢说平原君 赵奢①者,赵之田部吏②也,收租税而平原君③家不肯出租,奢以法治之,杀平原君用事者④九人。平原君怒,将杀奢。奢因说曰:“君于赵为贵公子,今⑤纵君家而不奉公则法削,法削则国弱,国弱则诸侯加兵,诸侯加兵是无赵也,君安得有此富乎?以君之贵奉公如法则上下平上下平则国强国强则赵固而君为贵戚岂轻于天下邪?”平原君以为贤,言之于王。王用之治国赋国赋大平民富而府库实。 注释:①赵奢:战国时赵国名将,善于用兵。②田部吏:征收田 赋的小官。 ③平原君:即赵惠文王之弟赵胜,号平原君,“战国四公子”之一。④用事者:管事的人。⑤今:如果。1、选出划线字词意思相同的一项( ) A.赵奢以法治之/则治臣之罪 B.诸侯加兵/弗敢加也 C.国强则赵固/固众人 D.而君为贵戚/执策而临之2、断句 ①以君之贵奉公如法则上下平上下平则国强国强则赵固而君为贵戚岂轻于天下邪 ②王用之治国赋国赋大平民富而府库实。★ 答题策略:第一步:留意标题 第二步: 结合注释 第三步:对症下药★(一)考点1:一词多义选择题 (1)迁移法:联系课内文言文词义。(2)组词法:单音节组成双音节。 (3)推断法:依据上下文语境来推断词义。 ☆考点突破(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引导) 1. “未几,居正举于乡”可联系到《口技》中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未几”是时间副词,意思是:_____。 2. “君异日当腰玉”一句由“腰玉”联想到《送东阳马生序(节选)》中“___________”的一句,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嘉靖二十六年,居正成进士,改庶吉士。徐阶辈皆器之”一句中,“器”为动词,用组词法,意思是:_____。 4. “明年,贼又攻永破邵,不犯道州边鄙而退”中“明年”可联想到《岳阳楼记》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个“明年”都可解释为:________;而“鄙”可联系到《出师表》中“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