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注意力研究一个最新综述教学提纲

管理者注意力研究一个最新综述教学提纲
管理者注意力研究一个最新综述教学提纲

管理者注意力研究:一个最新综述

2014年07月07日08:51 来源:《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杭州)2014年2期作者:刘景江/王文星字号

打印纠错分享推荐浏览量 262

【作者简介】刘景江,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技术创新与创业管理、组织认知与战略管理研究;王文星,浙江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技术创新与创业管理研究

一、引言

注意力(attention)作为管理学和组织行为学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概念,近年来引起了许多不同学科背景学者的广泛关注。March强调,管理者决策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有效配置自己的注意力。Ocasio进一步指出,管理者通过配置自身注意力来影响企业行为。已有研究表明,作为企业行为的关键内容,创新行为、创业行为、战略决策行为和国际化行为受到管理者注意力的影响。以宝丽来公司为例,正是由于它的高层管理者将过多的注意力聚焦于即时成像技术,而未能将足够的注意力聚焦于数码相机的研发和市场开拓,最终这家曾经辉煌数十年的跨国公司轰然破产。

尽管管理者注意力(managerial attention)在理论研究和企业实践中非常重要,但迄今为止学界尚未对已有管理者注意力研究的最新成果进行综述。因此,很有必要系统回顾和评述已有相关文献,以帮助学者们识别管理者注意力研究的关键问题,并进而深入开展理论和实证研究以及管理实践。

二、管理者注意力的定义及测量

(一)管理者注意力的定义及分类

注意力的概念自提出以来就一直处于不断发展和完善之中。Simon最早提出了注意力的概念,他将注意力定义为管理者选择性地关注某些信息而忽略其他部分的过程。在此基础上,一些学者从过程和内容两个角度定义了注意力。从过程来看,注意力配置是指决策者对刺激因素的觉察、编码、解释和聚焦的过程。从内容来看,注意力是指与决策相关的众多刺激因素中占据决策者意识的那个刺激因素。基于前人研究,Ocasio将注意力定义为组织的决策者对议题(issues)及其解决方案的觉察、编码、解释并集中投入时间和精力的过程。其中,议题是指决策者基于对环境的理解认为需要讨论和解决的问题、机会和威助等,解决方案则是指诸如建议、惯例、计划、项目和流程等各种可用的备选行动方案。

一些学者对管理者注意力进行了分类。例如,Yadav等把管理者注意力焦点按照时间维度分为过去焦点、现在焦点和未来焦点;按照空间维度分为外部焦点和内部焦点。过去焦点是指管理者对过去已经发生的事件的注意程度;现在焦点是指管理者对现在正在发生的事件的注意程度;未来焦点是指管理者对尚未发生的事件的注意程度;外部焦点是指管理者对公司外部的对象及其事务的关注程度;内部焦点是指管理者对公司内部的对象及其事务的关注程度。认知神经科学研究通过脑成像技术识别出了个体的三种注意力:选择性注意力(selective attention)、注意性警觉(attentional vigilance)和执行性注意力(executive attention)。Ocasio认为,注意力受到由认知图式驱动的自上而下的认知过程和由外部刺激驱动的自下而上的认知过程的双重影响。他把注意力分为三种类型:注意性洞察(attentional perspective)、注意性施加(attentional engagement)和注意性选择(attentional selection)。注意性洞察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认知和动

机结构,该结构随着时间的推移对有关刺激和反应产生不断高涨的意识和关注;注意性施加是指为引导问题解决、规划、意义建构和决策,有意地持续配置认知资源的过程;注意性选择是指自动或有意注意过程所呈现的结果,该结果集中关注仔细挑选的刺激或反应。

(二)管理者注意力的测量

目前,管理者注意力的测量主要有三类方法:内容分析法、问卷测量法和案例研究法。内容分析法是目前测量管理者注意力最常用的方法,已广泛应用于社会科学研究中的许多领域,是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该方法首先根据研究问题确定管理者注意力配置的重点,选择一系列与研究问题密切相关的关键词,然后通过对企业的相关文件档案(如致股东的信函和董事会决议等)的内容进行文本分析,得出关键词在文件中出现的频数,从而测量管理者的绝对注意力或相对注意力。例如,Eggers和Kaplan运用公司致股东的信函的内容分析法,探讨了CEO的注意力对在位企业进入剧烈变化的新技术市场时机的影响。总的来说,内容分析法扩大了可研究资源的范围,增强了分析结果的客观性和精确性。然而,采用内容分析法需要收集公司的相关文件档案。相比而言,国外主要采用致股东的信函;国内这些资料难以获取,因而主要采用董事会报告。

问卷调查法是一类常用的社会调查方法,管理者注意力的实证研究中也有采用。例如,Bouquet等在分析跨国公司总部高管的国际注意力与跨国公司绩效关系的研究中,采用问卷调查法作为测量国际注意力的主要方法,同时辅以深度访谈和档案资料。与其他测量方法相比,问卷调查法较为快速和有效,调查的结果容易量化且便于统计处理与分析,但对调查问卷的设计要求较高,且难以保证调查问卷的信度和效度。

案例研究法按照数据来源可分为文件法、档案记录法、访谈法和观察法等。采用案例研究法测量注意力需依赖多重证据来源,不同数据必须在三角验证中收敛,并要求获得相同的结论。研究者可以在同一个案例研究中运用多种分析方法。例如,Ocasio和Joseph采用文件法和访谈法分析了通用电气公司管理者的注意力如何引导企业战略的制定和执行。Rerup在对Novo Nordisk公司进行实地调查研究时,综合运用半结构化访谈法、文件法和参与式观察法收集数据。案例研究法是上述前两类方法的补充,其不足之处是研究的信度和效度难以保证,且对研究人员的要求较高。

三、管理者注意力的元理论

研究注意力的结构、过程和结果常用到五类元理论:企业行为理论、管理者认知、议题营销、企业注意力基础观和注意力生态观。

企业行为理论将企业看作是一个有限注意力的问题解决实体,一个具有多重竞争目标和冲突的准解决(quasi-resolution conflict)系统,涉及组织部门和企业政治联盟成员间相互竞争的注意性洞察。当一个组织未能实现既定的抱负水平(aspiration level)时,它会产生注意性施加行为,从而产生在决策和注意力规则制定过程中的本地搜索和组织学习。

管理者认知的元理论将组织视为解释系统,并认为组织和组织工作的中心是设定和意义建构,而不是目标和决策制定。这个元理论使用诸如觉察等相关概念取代注意力,且只涉及选择性注意力。总的来说,基于管理者认知的研究聚焦于解释注意性洞察如何塑造战略适应力。

议题营销的元理论的核心观点是:高层管理者的注意力是一个组织的稀缺资源,中层管理者和其他组织成员相互竞争以获得高层管理者的注意力。议题营销本质上是一种向上影响的途径,中层管理者通过议题营销能够影响高层管理者对某些议题的注意力,从而影响组织变革、战略决策和组织绩效。

企业注意力基础观视组织为一个注意力配置系统,承认组织决策者的注意力是有限的稀缺资源。从某种意义上说,理解企业的行为需要首先理解组织决策者如何分配它们的注意力。企业注意力基础观有三个相互关联的原理:第一是注意力焦点,即决策者做出什么决策取决于他们所关注的议题及其解决;第二是情境注意力,即决策者关注什么议题及其解决以及他们做什么,取决于他们所处的特定情境;第三是注意力的结构化分配,即决策者发现自己处在什么特定情境以及他们如何关注这些情境,取决于组织的规则、资源和社会关系如何调整和控制议题及其解决,以及决策者的具体活动、沟通和程序。根据这个元理论,情境注意力促成特定的注意性选择,从而驱动组织行为和结果。

注意力生态观强调备选对象间注意力相互竞争的性质。这个元理论主要强调注意力的凸显性,并更倾向于将选择性注意力视为一个自下而上的过程[9]。例如,Hansen和Haas采用注意力生态观解释了为什么在知识市场里一些文档源受到了关注,而另一些没有受到关注[21]。

四、管理者注意力与创新、创业、战略决策及国际化行为的关系

理解组织如何配置并管理其决策者的注意力是预测和解释组织行为的关键。越来越多的实证研究表明,管理者的注意力影响企业的创新行为、创业行为、战略决策行为和国际化行为。因此,本文重点评述这四类关系的已有研究。

(一)管理者注意力与企业创新行为的关系

已有关于注意力与企业创新行为关系的研究主要探讨高层管理者的注意力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组织创新、管理创新和市场创新行为以及绩效的内在机制。如何有效配置注意力是高层管理者必须解决的问题。已有研究指出,CEO或高层管理团队若把更多的注意力投入特定企业议题或项目,该议题或项目将获得更多的关注和参与,从而取得更好的绩效。

以往研究表明,高层管理者对技术创新、组织创新、管理创新和市场创新等企业创新行为的注意力将促使其更好地识别环境中的创新机会,并投入更多的资源以开发和利用这些创新机会。首先,由于高层管理者在企业中的特殊地位,他们更能够注意到新兴市场环境对企业未来发展有利的因素并能有效地将其告知企业员工,这将有利于提高企业创新水平。其次,高层管理者能够通过营造管理创新活动的诱人前景来增加员工对企业创新活动的支持与承诺。最后,在创新思想转化成为现实产品的过程中往往需要各种资源的投入,高层管理者通过对创新活动所必需的资源进行配置来影响企业创新行为。例如,Yadav等认为,高层管理者注意力的配置影响企业创新机会的发现、开发和利用。Eggers和Kaplan发现,CEO的注意力聚焦于现有技术将导致企业放缓进入新市场的节奏,CEO的注意力聚焦于新兴技术将加速企业进入新市场。

总体来看,管理者注意力与企业创新行为关系的已有研究成果的主要价值是:(1)为理解管理者认知与特定创新行为和创新绩效的关系迈开了关键性的一步[7];(2)将注意力配置与组织学习过程相结合,从而丰富和扩展了组织学习领域的相关研究[26];(3)为解决战略调整过程中管理者作用的争议问题提供了权变的观点[10]。然而,这个领域的已有研究仍存在以下不足:一是忽视了分析管理者注意力对企业探索性创新行为和利用性创新行为的影响机制;二是未能深入分析不同类型企业间(如现存企业与新进入者)管理者注意力影响企业创新行为的差异性[10]。因此,未来研究需要深入系统地探讨这些问题。

(二)管理者注意力与创业行为的关系

已有关于注意力与创业行为关系的研究侧重于揭示创业机会识别过程中的注意力配置机制。创业机会的识别和利用是创业过程的核心内容。前人研究指出,发掘机会是创业活动的重点,真正的创业过程始于企业家对创业机会的发现,即企业家通过识别并发掘那些能够创造竞争优势的机会进行一系列的创业活动,以促进企业持续成长和财富创造,从而最终实现卓越的企业绩效。在复杂、动荡和快速变化的环境中,企业的高层管理者需要将其有限的注意力用于关注企业的成长和财富创造,聚焦于企业如何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并及时利用那些由财富创造的不确定性、不连续性所带来的创业机会,以使企业适应环境,促进企业业绩持续增长。在企业识别、发掘和利用创业机会的过程中,高层管理者的创业注意力有利于企业觉察和解释外部环境中的创业机会,并集中投入各种必要资源以开发和利用这些创业机会。

创业注意力的配置对创业机会的识别和利用具有关键作用[29]。正如Gifford所指出的,创业注意力是有限的,因而它需要在维持现有创业活动和开展新创业活动之间进行有效配置[32]。Ren和Guo从注意力基础观出发,分析了中层管理者在企业创业过程中的战略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中层管理者由于受企业注意力结构的制约,可能从较低的组织层级预选那些与企业战略相匹配的创业机会。Shepherd等通过使用一个简单的排队网络来模拟企业家获得风险投资的过程,分析了风险投资家在投资活动前后的注意力配置及其在决定资助企业时的选择性注意力。

总体来看,管理者注意力与创业行为关系的已有研究成果的主要价值是:(1)考察了不同情境下注意力配置的问题;(2)将中层管理者的注意力与公司创业过程相联系。然而,研究尚存在以下不足:一是缺乏考虑环境因素对创业注意力配置的影响;二是聚焦于理论分析,缺乏基于大样本调查的实证研究[32-34]。因此,这些问题应当成为未来研究关注的重点。

(三)管理者注意力与企业战略决策行为的关系

已有关于注意力与企业战略决策行为关系的研究主要是运用高层梯队理论(upper echelon theory)探讨高层管理者的注意力配置对企业战略选择和战略响应的影响机制。高层梯队理论认为,高层管理者在企业进行战略决策过程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企业注意力基础观认为,高层管理者注意力影响企业战略行为及其结果。例如,Nadkarni和Barr的研究发现,行业变革的速度影响高层管理者的注意力焦点,后者进一步影响组织战略响应的速度。Cho和Hambrick基于注意力基础观的实证研究发现,注意力在高层管理团队特征与企业战略变革之间起中介作用。

总体而言,已有关于管理者注意力与企业战略决策行为关系的研究成果的主要价值是:(1)将产业结构和管理者认知观有机结合;(2)以管理者注意力焦点为中介,提出并验证了行业变革速度影响组织战略响应速度的过程模型[36-37]。然而,已有研究尚存在以下不足:一是未能揭示政府规制等因素影响管理者注意力焦点的内在机制;二是缺乏检验不同产业类型(如战略性新兴产业和衰退产业)和企业类型(如现存企业和新企业)对管理者注意力与企业战略决策行为关系的调节作用。因此,未来研究需要克服这些不足。

(四)管理者注意力与企业国际化行为的关系

已有关于注意力与企业国际化行为关系的研究主要运用注意力基础观探讨高层管理者的国际注意力对企业全球战略定位及国际化绩效的影响机制。国际注意力定义为高层管理者在理解全球市场的活动、沟通和讨论上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前人研究指出,国际注意力是一个多维构念,包含全球环境审视、海外管理沟通和全球决策讨论三个维度[11]。

例如,Levy研究发现,当高层管理者将较多的注意力聚焦于外部环境并考虑该环境中不同类型的要素时,企业更可能采取扩张性的全球战略定位;而将较多注意力聚焦于内部环境时,企业不太可能采取扩张

性的全球战略定位[38]。Bouquet和Birkinshaw研究发现,强调全球“游戏规则”、全球领导力发展以及在公司年报中强调全球性问题的企业具有较高的国际注意力[39]。此外,Bouquet等基于注意力基础观的研究表明,跨国公司总部高层管理者的国际注意力与跨国公司绩效呈倒U形关系;同时,高层管理者的国际化经验、产业动态性以及价值链增值活动的独立性对该关系产生正向调节作用[11]。

总体而言,已有关于管理者注意力与企业国际化行为关系的研究成果的主要价值是:(1)揭示了国际化注意力影响企业绩效的机制,从而扩展了Ocasio提出的企业注意力基础观;(2)更好地理解了管理者注意力的功能和模式;(3)解释了企业全球化战略的形成机制[3]。然而,研究尚存在以下不足:一是缺乏综合分析环境和结构等潜在因素对管理者注意力模式的影响[38];二是缺乏深入分析其他可能调节国际化注意力与企业绩效关系的因素[11]。因此,未来研究需要关注这些问题。

现将以上有关管理者注意力的实证研究整理如表1所示:

五、结语

本文系统地回顾了管理者注意力的定义、测量及元理论,并集中评述了管理者注意力与企业创新行为、创业行为、战略决策行为和国际化行为的关系。已有文献为未来管理者注意力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提供了富有价值的理论基础和知识框架,但是,管理者注意力的研究尚处于前范式阶段,许多关键的问题期待学者们求解。纵观现有研究成果和理论发展方向,我们认为,需要更多研究围绕以下三个方面展开:

(1)有效扩展管理者注意力研究的方法。根据研究方法论的匹配原则,未来研究可以根据研究问题的需要采取定性、定量或混合研究方法。例如,采用多案例追踪研究方法和基于时间序列数据的纵向研究方法,可以揭示管理者注意力的改变及其动态作用机制;采用实验研究方法,可以揭示管理者注意力对相关心理与行为变量的认知神经作用机制。

(2)精细洞察管理者注意力影响企业行为的机制。在通常情况下,管理者注意力并不孤立地直接影响企业行为,而是通过环境感知、机会识别、资源配置和问题求解等中介或调节作用机制间接影响。因此,未来研究需深入细致地洞察管理者注意力影响企业行为的过程机制和权变机制。

(3)系统揭示影响管理者注意力配置的因素。以往研究表明,注意力配置受注意力结构的影响,而注意力结构则因社会、经济和文化结构而异。现有研究已识别出影响管理者注意力配置的部分因素,如情境、结构、规则、管理者认知和高层管理团队特征等。然而,以往关于管理者注意力与企业决策行为及其结果关系的研究尚未深入考察上述因素的影响。因此,未来研究需系统揭示上述因素对管理者注意力配置的影响。^

课程与教学的关系

课程与教学的关系 课程概念:课程是为实现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而制订并实行的各种计划、活动和进程。 教学概念:(1)教学即学习 (2)教学即教授 (3)教学即教学生学 (4)教学即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 目前对于教学内涵的界定分为三种情况:“第一种是在共同活动之下,从教师一方入手来界定教学;第二种同样在共同活动之下却是从学生一侧着眼对教学概念作进一步解释;第三种则是从这种共同活动的结果来解释。第一种,典型的表述是: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通过这种活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迅速掌握人类长期实践积累起来的文化科学知识,发展学生的智力和体力,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世界观,使他们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第二种,典型的表述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共同活动。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能力、增强体质,并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第三种,典型的表述是:“教学就是通过教师的指导启发和学生的积极学习,使学生逐步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与技能,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的过程,在这过程中,交织着培养共产主义思想品德和发展体力的活动。” 课程与教学是教育学中的两个核心概念。二者既相互独立,又密不可分。课程包括教什么、教学内容如何组织、如何规划学习进程。教学是基于课程的师生共同活动的。这个系列行为涉及“为什么教、教什么、教给谁和怎么教”四个基本要素。课程只有落实在教学中才具有真实的意义,而教学必须基于课程的规制和指引,才能保证它的品质。 课程不仅仅是教学内容,它还包括学生学习和发展的整体的“布局谋篇”,它是教学内容及其架构。在后现代课程观的视野中,课程不再被视为固定的、先验的跑道,而成为达成个人转变的通道。这一侧重点和主体的变化将更为强调跑步的过程和许多人一起跑步所形成的模式,而较少重视跑道本身。 在不同的教育阶段,设置什么课程,其中又包括哪些学习主题,各门课程所占的份量

教师课堂教学评价大全附带评语1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量表 评价项目评价指标权重得分 教的方面59 分 教学 目标 10分 1.目标切合教材要求和学生实际 5 2.情知和行为目标结合和谐,可操作,能落实 3 3.目标对不同层次学生有不同的达标要求 2 教学 内容 6分 4.知识正确,容量适当,学生能接受 2 5.把握教材内在联系和重点突破 2 6.以教材为例,训练学生能力,指导学法 2 教学 过程 8分 7.教学活动每一节流程结构合理,体现教学思路与学生思维,心理协调,有利于学生认知结构的建立 4 8.结构流程有利于学生参与学习实践 2 9.教学节奏密度适当,时空分配合理 1 10.具有本学科课型特点 1 教学 手段 10分 11.教法注意提示认知规律和学法指导 4 12.情景创设恰当、有效 2 13.问题系列设计严谨,情知有机交融、和谐 3 14.教法体现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情感的激发 1 教学 调控 效果 检测 8分 15.对学生信息及时反馈,有效纠正,完成教学任务 2 16.精心安排有层次性、针对性和开放性的练习活动 2 17.以师之情唤生动情,师生和谐平等 2 18.给学生一定消化思考的余地,课业负担合理,轻负高效 2 教师素质 12分 19.教态大方自然,语言准确简炼;演示操作规范,指导得法;板书科学、工整、美观 5 20.运用直观教具、现代教学媒体等,使用正确熟练,合理优化 5 21.善于组织教学,能随机调整 2 教学特色5分22.在课堂结构创设学境、教法和媒体运用等方面有独特创举,效果显著 5 学的方面41 分参与 状态 15分 23.全员参与 第23项至27项 只能选择其中 一个分数等级 15 24.有个别学生不参与12 25.有10%左右的学生不参与10 26.有20%左右的学生不参与7 27.1/3以上的学生不参与 3 交往 6分 28.有多边、丰富、多样的信息联系 6 29.课堂上的人际交往有良好的合作氛围 5 思维 状态 12分 30.敢于提出问题、发表见解 5 31.问题与见解有挑战性与独创性 5 32.能联系实际举一反三展开创造 2 情绪 状态 8分 33.有适度的紧张感和愉悦感 2 34.能自我控制与调节学习情绪 2 35.入境生情,意志得以锻炼 2 36.情感共鸣的表露自然、明显 2 综合 评价 评语

浅谈小学英语语法教学的现状和策略

浅谈小学英语语法教学的现状和策略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推动下,英语教学正从知识型教学转变为能力型教学,重点培养听、说能力,读写能力为辅,以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和语用能力。随之而改变的是教材重视语言功能,老师忽视语法功能。语法,慢慢成为了大家避而不谈的灰色地带。其实英语能力的综合提升,需要语法知识作为强有力的纽带,否则学生理解上支离破碎,运用语言频繁出错,语言表达左支右拙,直接影响语言交际能力的提升。目前,小学英语语法面临教学形式单一、内容枯燥乏味的严峻现状,本文就针对这些现状作策略分析。 一、小学英语语法教学的重要性 英语语法是语言的结构规律,它赋予语言以结构系统,指导语言正确、贴切地表达思想和传递信息。它有严密、科学的体系,是结合语言和语意的枢纽,是组词成句的粘合剂。【刘树伟. 浅谈高中英语语法[J]. 青春岁月, 2016(15).】因此语法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不可小觑。小学的语法更不能一味地“填鸭式”教学,而是要让学生在学习一门外语时保持语法意识,懂得寻找语法规则,学会归纳语法规律,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虽然小学生特殊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理解能力、表达能力等对其语言输出、甚至英语学习有一定的阻碍,但是学好语法能很好地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从而建立语用自信心,为将来进一步学习英语打下基础。在小学阶段,语法知识教学和语言能力培养需要相辅相成, 才能相得益彰。 二、小学英语语法教学的现状 1、忽视语法教学,教学形式单一 新课程标准改革下,大部分老师着眼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往往对语法教学存在忽视的情况。目前江苏省全面使用译林版新教材,其中高年级教材增加了Grammar time板块,其目的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有明确说明:“语法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习和掌握基本的语法规则,以指导他们更好地进行听、说、读、写训练,帮助学生提高英语运用的能力。”教材的革新变化,让老师们措手不及。因此,很多老师每每上到语法板

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建设综述

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建设综述 为做好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工作,学校先后制定了《泰山学院专业建设规划》、《泰山学院课程评估方案(试行)》、《泰山学院精品课程建设实施方案》、《泰山学院选修课管理暂行办法》、《关于加强外语教学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加强公共计算机课教学的实施意见》等文件,根据2007年“迎评促建年”活动实施项目,从精品课程建设、课程教学大纲建设、课程评估、双语教学、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等五个方面着手对教学内容与课程建设提出了明确的目标、思路和工作计划。成立了专业建设与评价、课程建设与评价专家组,制定了相应的评价工作细则,加强对专业、课程建设工作的检查和指导,将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工作落到实处,取得了较好效果。 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建设的总体思路是以教育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计划》、教育部关于印发《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通知和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精神为指导,遵循“以评促改、以评促建”的方针,按照“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要求,依据“重组基础、反映现代、面向前沿、交叉融合”的改革思路,以素质教育为基础,通才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优化课程结构,精简教学内容,扩大选修,突出个性,注重实践,使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以及良好个性得到培养和锻炼。通过建设合格课程、创建优质课程、争创名牌课程,以点带面,促进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的不断深化。

主要措施: 一是组织教学研究立项,积极开展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活动。2006年我校印发了《泰山学院教学改革项目管理暂行办法》根据文件的精神我校规范了本科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立项研究,为支持和鼓励教师开展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特别在项目立项、经费资助、职称评定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对于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校级立项,学校给与一定经费资助,凡是列为国家和省、部级“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的立项项目,学校在经费上分别给予以1:1和1:2配套。 二是通过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落实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成果。在加强理论研究的同时,不断将研究成果整合到人才培养方案中去。近几年来,通过不断对课程体系的深入研究,先后三次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全面修订了教学大纲。 三是更新教学内容,加强教材建设。要求基础课程、教育部规定的专业核心课程、主干专业课程,优先选用“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全国规划教材,“九五”国家重点教材,获国家、省、部级奖的优秀教材等。同时鼓励教师编写辅助教材,进行教材配套,优秀教材评奖。 四是进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配套改革,为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提供支持鼓励教师积极进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在全院倡导“启发式、研讨式教学”,增加课堂教学的学术含量,形成了“启发式”“讨论式”“案例教学”等多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特别是CAI多媒体教学、电化教学等先进教学手段的运用,为教学内容和课

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

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 发表时间:2018-04-09T09:49:54.490Z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18年2月04期作者:蔡珍[导读] 21世纪是一个信息全球化的知识经济时代,也是一个“以人为本”的时代,任何一个国家的社会发展都离不开人类的贡献蔡珍(西宁市劳动路小学青海西宁 810000)中图分类号:G65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2826(2018)04-0054-02 一、研究背景 21世纪是一个信息全球化的知识经济时代,也是一个“以人为本”的时代,任何一个国家的社会发展都离不开人类的贡献,而人类之所以能够促进社会发展,教育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育己成为世界各国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教育改革也成为各国经济与社会改革的核心。《课程标准》中指出,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标准》中还就评价提出了7个具体方面的建议:1、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评价;2、数学思考和问题解决的评价;3、情感态度的评价;4、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5、体现评价主体 的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样性;6、恰当的呈现和利用评价结果;7、合理设计和实施书面测验。 如何开展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加强对课堂教学质量的监控,也是近年来一些西方国家关注的改革重点。不只是把评价作为对教学结果的判断,而且还要把它视为教学前和教学过程中的考查,不能等到教学任务完成之后,才给予考查,而是要在教学之前,教学之中,就密切的关注学生学习的潜在状况和进行状态,并及时对学生学习的动态过程进行判断,从而调整教学。 二、研究意义 新的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评价开始关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方面,评价不仅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学,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和变化。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恰当地呈现并合理的利用评价结果,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通过评价得到的信息,可以了解学生达到的水平和存在的问题,帮助教师总结与反思,调整和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三、课堂教学评价 课堂教学评价是教学评价的一部分,与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有所区别。教师评价主要包括教师基本素质评价、教师教学能力评价、教师教学工作过程评价、教师工作绩效评价等内容。学生评价是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进行评价,可包括德、智、体等方面,按照新课程的理念,应该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教师课堂教学评价与课堂教学评价有所不同,教师课堂教学评价中的评价对象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行为表现,而课堂教学的评价对象则不仅仅包括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活动,也包括学生的活动以及教师与学生的交互作用。虽然课堂教学评价需要评价学生的“学”,但其目的在于以“学”评“教”,而且,课堂教学评价中对学生的评价只是整个学生评价中的一部分。 通过查阅文献,发现大部分研究都是基于一般的课堂教学评价来定义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仅有少数研究者给出了其确切的定义,强调针对数学课堂进行评价。陆建中等认为,“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是以一节(或几节)数学课堂教学为研究对象,根据评价标准,运用科学测评手段对教和学的效果进行价值判断的活动。”孔凡哲认为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是对数学课堂教学效果,以及对构成课堂教学过程要素(包括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环境等)之间的相互作用分析和评价。 四、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评价是评价主体对评价客体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在客体教评价中,评价客体是课堂教学,评价主体依据评价主体是否参与课堂教学分为两类:一类是外部评价者,包括教学行政部门的人员,如教研员、评价专家、学校领导以及教师同行等;另一类是内部评价者,包括从事课堂教学活动的教师本人及学生全体及个体。标准是衡量事物的一种准则或者规范,它是关于价值的陈述或判断语。评价标准又称评判标准,是指人们在评价活动中应用于对象的价值尺度和界限,是评价活动方案的核心内容,是人们价值认识的反映,它表明人们重视什么、忽视什么,具有引导被评价者向何处努力的作用。 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是对课堂教学活动质量或数量要求的规定。课堂教学评价标准随着学校教育的不断发展,大致出现了两种不同特征的标准:一类是以教论教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形成于20实际80年代,注重以教师的“教”的效果来评价课堂教学。另一类是“以学论教”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大致形成于2001年教育部颁布《新课程标准》以后,注重以学生的“学”的效果来评价课堂教学的效果。随着新课堂改革的不断深入,“以教论教”和“以学论教”相结合的方式开始受到广大教育研究者的重视。 五、我国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 20世纪90年代以来出版的数学教学论以及数学教育评价方面的专著和教材大多数都有对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专门论述,同时在数学教育实践领域还有更多的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方案,数学课堂教学评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一些研究者开始出版相关的专著。如何认识和反思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己有研究成果,让数学教育工作者对这方面的研究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与把握,对己有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分析、总结、概括十分必要。总结起来,我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涵义 “评价”原意为评定货物的价值。因此,从本质上来说,评价是一种价值判断的活动,关于这一点己达成共识。如任子朝、孔凡哲、刘志军、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课堂教学评价研制小组都认为,课堂教学评价是指以教育目标的实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终极目的,以教学目标和有关教学理论、理念为依据,运用可操作性的科学手段,对课堂教学诸因素及发展变化进行的一种价值判断活动。但是对于课堂教学评价的对象,人们理解的侧重点各不相同,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类:评价教师;评价学生;评价教学过程及效果;评价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评价课堂教学活动整体。另外,马云鹏、孔凡哲、张春莉教授还指出了课堂教学评价与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的区别。大部分文献都是基于一般意义下的课堂教学评价来开展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研究的,仅有少数文献基于自己的理解给出了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定义,基本上是在课堂教学评价的定义中,强调针对数学课堂进行评价。如“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是以一节(或几节)数学课堂教学为研究对象,根据评价标准,运用科学的测评手段,对教和学的效果进行价值判断的活动”等。孔凡哲认为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是对数学课堂教学效果,以及对构成课堂教学过程各要素(包括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环境等)之间相互作用的分析与评价。 2、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功能及基本理念

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策略探究.doc

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策略探究 关键词:词汇教学策略输入内化输出 摘要:本文作者根据认知心理学的相关理论探讨了如何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更快、更好、更全面的掌握词汇。从词汇的输入、内化、输出三个环节入手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词汇教学方案。 任何一种语言的学习都离不开字、词汇的学习与掌握,英语的学习亦是如此。英语词汇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词汇掌握得多少,直接影响学生外语能力的发展和运用。所以利用认知心理学的相关理论,科学地进行词汇教学,提高学生的单词记忆能力,防止遗忘,是英语教学中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根据认知心理学信息加工理论,词汇的学习可以分为输入,内化和输出三个环节。 (一)词汇输入

词汇的输入包括音、形、两方面。读音方面:教师应提供大量听音、模仿和实践的机会,帮助学生读准音。可使用以下方法:1、听录音跟读;2、老师示范领读;3、听课文注意语音语调。拼写方面:通过掌握单词的拼读规则和发音规则,增强学生对单词的记忆能力。在此环节,注重字母、字母组合在单词中的发音,并注重发音规律的渗透。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见词就能拼读,听音就能拼写的能力。使学生们逐渐具有语言感知的能力。 (二)词汇内化 在英语词汇教学方面,众多专家一致认为词不离组,组不离句,句不离段。这充分体现了语境在记忆单词方面的作用。否则,记忆只能是浅层记忆不够深入。没有语境即使记忆了很多单词也不能够学以致用。因此,应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对所学词汇进行内化。 (1)在语境中记忆单词。词汇学习不是孤立的,从读音、拼写记忆词汇只能使学生通过读音记住、拼出单词,但单词的实际意义还得放入情境交流中,才能显示出生命力和交际功能。才能培养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许多语言学家的研究表明:第一语言学习者的词汇知识多数来自大量的阅读,可见,在语境中学

小学英语语法文献综述

浅谈小学英语语法教学的研究综述 教师教育学院小教08英语周青指导老师:胡锋吉 【摘要】现在很多人对小学英语语法教学的认识存在误区,认为小学英语教学只有一条原则,就是培养兴趣,语法不要碰或者少碰。甚至很多老师也“谈语法教学而色变”,他们认为小学阶段只要学生能够套用课本句型进行交际就算达到了教学的目标,语法不用再教了,进行语法教学就意味着违背了新课标的精神。 【关键字】语法小学英语教学综述 小学英语语法教学一直都被英语教师忽视的一个环节,认为学生只要能交际就可以。但在教学中也不难发现,学生在口语表达时时常出现这样或那样的语法错误。如:I am girl. He like singing. She mother is a doctor等。这些不和谐因子的出现干扰了学生对语言的正确理解,阻碍了语言运用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尤其是在小学高年级的教材中出现了许多的语法知识,例如名词单复数、4个基本的时态、句子的种类,等等。这么多的语法知识如果不能及时得到梳理,学生就无法正确地使用语言,用英语进行交际就变成了空谈。如果说学习英语是在建构语言大厦,积累词句是添砖加瓦,知晓文化是装潢设计,了解语法就是搭骨建架。学习语法到底重不重要?如何将枯燥的语法变得生动活泼,便于学生学习?……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去深思。 一、小学英语语法教学的必要性 1、小学英语课堂中学生掌握语法是十分必要的 《新课标》中提出,此次英语课程改革的特点是要改变传统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的能力,并积极倡导任务型教学模式。但如果只注重语言的交际能力,而不关注语言中语法规律的学习,那么提高综合语言运用的能力必将是空中楼阁。所以刘道义指出,任务型教学模式并不排斥交际型语言训练,并且在任务型教学中如果完全不搞语言操练,不教语法,那英语教学势必会出现困难,也不利于学生知识的建构。早期在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开展的浸

小学语文课堂教育评价策略研究【文献综述】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小学教育 小学语文课堂教育评价策略研究 一、综述导言 哲人詹姆士曾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就是渴望被肯定。”尤其是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他们的心理特点,身处于班集体之中, 他们喜欢表扬, 需要鼓励, 渴望被肯定,他们希望看到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和作用,教师的一句激励性评价语可能影响他们的一生。因而, 教师在课堂中的评价则无疑是至关重要的,教师的评价应抓住学生的这种心态, 对学生的表现。应用适当、正确的评价来不断激励学生的上进心和求知欲, 点燃他们的信心之火, 让他们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营适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目前,国内已经有好多学者、专家研究过该课题,但是实践证明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教师评价体制还是不够健全,因此,研究本课题是十分有必要的。 二、小学课堂教育评价策略的理论基础 教育心理学表明,处于不同年级的学生有不同的心理特征,小学生好奇心强、好动、好胜,注意力不能集中,因此教师的课堂评价对于其学习兴趣的提高是十分重要的,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在小学语文中,它的地位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教师的课堂评价对于学生语文知识的获得,人文情操的陶冶是十分重要的。赵明仁、王嘉毅在《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评价》中认为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评价是建立在对于评价对象的科学认识及教育教学方式的重新理解之上的,是对人的本质尤其人在教育视野中本质的重新解读和教育教学本质的重新定位。由于语文学科的独特性特点以及其在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性,语文课堂教育评价应建立在对评价对象的认识上进行的。多元智力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对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评价观的形成具有启发意义。多元智力理论的广阔性和开放性对于我们正确地、全面地认识学生具有很高的借鉴价值。各种智力只有领域的不同,而没有优劣之分,轻重之别,也没有好坏之差。因此,每个学生都有可以发展的潜力,只是表现的领域不同而已。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应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发展给以一定的鼓励,评价也应因人而异。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师在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终极关怀的参照下,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层面去看待每一个学生。而且要促进其优势智力领域的优秀品质向其他智力领域迁移,因此,我认为在课堂中,教师应挖掘多方面的评价,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建构主义的教育思想在小学语文课堂评价中也是至关重要的。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其主旨在于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有效指导下逐步

写作教学研究综述:课程内容、实施与价值讨论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ad10810027.html, 写作教学研究综述:课程内容、实施与价值讨论 作者:朱建军 来源:《中学语文·教师版》2012年第10期 在夏丏尊先生看来,写作教学的问题,实际最终需要回答三个问题:写什么,怎么写,为何写。黎锦熙先生曾从课程层面来探讨作文名称的问题,但他认为,“名称上的关系原不甚重要”,而写什么、怎么写、为何写这三个方面才是最直截了当和最重要的,才能决定学生写作的内核与实质,而名称已是其次的其次了。因此,考察中小学写作教学的优劣问题,也要从整体上关注“写什么”,即写作课程内容怎样,“怎么写”,即中学写作课程如何实施,“为何写”,即中学写作课程价值如何。可以说,目前的写作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恰恰在于没有很好地回答这三个问题。 一、究竟“写什么”:写作课程的内容讨论 我国写作教学出了问题,于是,研究的关注点都集中到“内容”问题,即“写什么”“教什 么”“回归什么”的问题;而开的药方大多是“写生活”。在课堂教学层面,明显地表现在以学生 生活为核心的课堂写作教学模式,而在具体的操作方面也表现得非常“生活化”——深入生活。这一写作教学追求的目标是:教会学生如何感悟和表现生活,如何做人,以及如何书写人生;生活成为了“作文教学永不衰竭的生命活力”。 实际上,“写生活”仅仅是“阐述课文的”“表现生活的”和“处理日常工作和事务的”三种范畴中的一种,是以学生的直接经验为基础的带有原创性的一类写作。这里的“生活”往往还被解读、被限定为涉及学生“个人生活”的“好人好事”“迷人景色”等。而另两种——“阐述课文的”“处理日常工作和事务的”——需要大量读和研究方能写的学术工作,被严重忽略了。 在国外,“写生活”,实际指“创意写作”(creative writing),即用故事和诗歌的形式(文学的形式)反映“生活”,这个“生活”多指“个人生活”或“私人生活”①。且“创意写作”被认为是一 种“特殊的写作”,或“额外的事项”(an“extra”)②。也就是说,我们实际在从事着几乎与阅读不发生关系或仅有“影响”关系的原创性写作事项。 实际上,中小学学生在校的“生活”,主要还应是带有学术性质的“实践活动”,不仅仅是学生的“个人生活”。比如,我国1956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规限的“儿童实践活动”为:“阅读课中和高年级自然、地理、历史课中的观察、参观、实习、试验等等的活动”,并认为这是“最好的资料”,并因此规定写作顺序为“从述到作”,而“述”与“作”,均涉及如何读、如何写的双向目标。在美国,学生的生活实际就是跨学科的学术“实践活动”,学生写作取材非常丰富,可以就各科学习内容进行写作,也可以到图书馆查资料或到社会上调查访问;汪凌也谈到法国写作教学注重写作形式的多样化,如高中写作主要包括提出论据的论辩、评论和创作作文等。

课堂教学过程性评价研究

课堂教学过程性评价研究 过程性评价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逐步形成的一种评价范式。目前,不同的专家、学者对“过程性评价”概念的理解都不尽相同。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下,开展体育教学过程性评价,可以更好地将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进行有效融合,不仅关注教师教的过程,也关注学生学的过程,使评价成为促进学生更好地进行体育学习和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有效途径和手段。本研究借鉴高凌飚对过程性评价的阐述,对二年级(水平一)立定跳远的第一次课为课例进行体育教学过程性研究。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我校小学二年级(水平一)的学生为对象,教师教授《立定跳远》教材内容的第一次课为课例进行教学过程性评价的研究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查阅与小学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相关的图书和期刊,全面了解小学体育教学过程性评价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等,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1.2.2专家咨询法 通过咨询体育教学领域的专家,进一步深入探讨在小学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过程性评价的主体、内容和方法,有效地融入到立定跳远的教学过程中去。 1.2.3问卷调查法 在教师教授完立定跳远的课后,分别向观摩教师和参与学生现场发放《小学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过程性评价调查法》进行问卷调查。本次向教师共发放问卷20份,回收20份,有效问卷20份,有效率100%。向学生发放问卷40份,回收问卷40份,有效问卷38份,有效率为95%。 2.2.4数理统计法 对收集的数据采用SPSS11.5进行分析和处理。 2.结论与建议 2.1结论 2.1.1在立定跳远的教学过程中,评价主体以教师评价为主,辅以学生自评、同学互评和小组互评等多种评价相结合。这样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能让学生从不同的主体视角中得到肯定和认可,促使学生在评价中成长和发展,激发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立定跳远的技术动作。 2.1.2根据体育教学的特点和内容,体育教学过程的评价内容也是多样化的,本研究主要对学生学习态度、体能、

浅谈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一)

浅谈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一) 论文关键词:英语教学词汇教学语境 论文摘要:我国的英语词汇教学在很多情况下忽视了词汇存在的特定的语言环境,往往是孤立地教词,以致造成学生的词汇学习因缺乏语言的文化背景而思维简单。许多学生学习英语,“记住”了一定量的词汇,却难以得体地运用英语去表情达意进行交际。如何有效地进行词汇教学研究是目前英语教学领域中一个十分值得重视的问题。 Abstract:Englishvocabularyteachinginourcountryisbarelyrelatedwiththeculturalbackgroundsofthe vocabulary,withtheignoranceofthecontextandthedevelopmentofthem,therefore,itresultsinstuden tsexpressingthemselveswithdifficultyonsomeoccasions.ItistheissuethathowEnglishvocabularyteac hingeffectivelyisreinforcedatpresent. Keyword:Englishteaching;vocabularyteaching;context 1.引言 学生语言技能与交际能力的提高,是当今英语教学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而提高学生语言技能与交际能力的基础在于准确理解词汇的意义,如何有效地进行词汇教学研究是目前英语教学领域中一个十分值得重视的问题。 语言运用中的负载信息主体是词汇,而词汇往往是英语学习的难点,因此,学好英语首先要克服生词障碍,准确理解词汇意义,提高语言应用能力。然而,在英语教学中,教师深深感到,由于学生的词汇量少,难以进行英语交流,阅读时困难重重,严重阻碍了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提高。对英语词汇教学方法的探索,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英语词汇教学方法,并实施于英语教学中,必将会收到良好效果。 2.在语境中,理解词汇关联意义 在英语词汇教学中,教师只注重词的字面意义,即理性意义,而忽视了附加在词汇后面的内涵、情感的和牵涉许多联想的意义,直接影响语言应用能力的提高。教师应该既注重词汇的理性意义,又要引导学生注重词汇的关联意义。词汇意义大致可分为理性意义和关联意义,其中掌握词汇的关联意义是准确理解词义的关键所在。一个词除了其直接的、表面的、字典上的意义,还有其内涵的、情感的、牵涉许多关联的意义,这就是词汇的关联意义。关联意义是一种开放的、无限定的意义。词汇的关联意义分为四种类别:内涵意义(connotativemeaning),语体意义(stylisticmeaning),感情意义(affectivemeaning)和搭配意义(collocativemeaning)。 2.1内涵意义是指通过语言所指示是传递的意义(Leech,1987:33),由理性意义(概念意义)引起的附带性的意义或关联。它比词汇理性意义(概念意义)更为复杂,它不是意义的基本成分,而是语言使用者的内心所产生的各种联想。内涵意义具有不稳定性,它随着文化、历史和个人的经历不同而变化。如,family一词在中国孩子和西方孩子心中唤起的感情可能很不一样。内涵意义不仅随着时代和社会的不同而变化,而且即使在同一社团中,也会随个体的不同而不同。如:Cross对不信仰基督教的东方人来说,不过是个“十字形的东西”;对西方基督教徒来说就是耶稣受难、为人类赎罪的象征;对于生活在美国的黑人来说,在心中引起的联想就更加强烈、复杂了。 2.2词汇的语体意义是指由于交际方式、交际场合、交际对象、交际内容等方面的因素,所需要的词语在其长期使用过程中形成了特定的文体风格色彩。语体意义分为正式文体和非正式文体,如:TheconcertconcludedwithaperformanceofBeethoven’s5thsymphony; TheyendedtheconcertwithBeethoven’s5thsymphony.Conclude源于拉丁语,常见正式文体;而end是古英语词汇成分,多用于非正式文体。由于历史的原因,源于法语、拉丁语、希腊语的词汇多见于正式文体中。 2.3情感意义是关于讲话人或写文章那个的人对所谈事物或人的感情或态度的意义

英语课堂教学设计的原理和方法概述

本讲概述 英语课堂教学设计的目的是为了追求“有效教学”的目标。然而,当前的英语教学文化缺失正确的语言教学观,取而代之的是若干错误的理念,把英语教学等同于教英语课本,把英语课等同于“将课文”,把一切语言训练最后都归结到题海和考试上,这些错误的教学思想必须得到纠正基础教育的外语教学才能追求教学效率。 本课程阐述了当前语言学界和语言教育界公认的合理教学理念,重点是学习“有效教学”的设计原理,如内容选择,和方案设计。教师在学习这些原则的同时学习如何描写“英语教学目标”,这是本课程中的核心内容。 重点和难点 本课程的重点是“内容选择”的原则和“教学目标”的设计方法。在内容选择过程上,教师要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以语言学家的眼光来看待给定的语言教学材料;在“教学目标”的设计过程中,教师的难点是要以“语言教育家”的眼光来审视教学设计的三个环节,要把第一阶段的“内容选择”细化为“教学目标”中可进行操作的内容。这是整个课程的核心内容,也是学习者是否能理解和实施“有效教学”的关键内容。 学习指导 学生必须重视学习行为是如何在课堂中表现出来的。教师如何知道学习者学会了一个词语,一个句子,一个语法规则等等。 教师如何能看到学生“在真正”地学习,而不仅仅是在做“无效工作”这种“学习在课堂里发生了吗”的问题要常常 放在教师的心中,眼前,在设计课程时,教师必须反复拷问自己,凭什么说这样的教学就能导致学习者真正产生学习 效果。 关键词 内容选择、语言技能、语言知识、学习目标三要素(内容,活动,评估)。 第一讲原理与方法 >> 导学 本讲概述: 本讲将重点阐述以下两个方面的教学内容: 1.英语课堂教学设计的原理: 高效率的教学来自于对内容进行明确的结构化处理,明确的教学过程设计和清晰的评估标准。

论英语语法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开题报告

论英语语法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开题报告 作者姓名:朱明月 一、综述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1.国内外研究动态: 长期以来,教育界关于英语语法的英语教学中的地位,一直莫衷一是。有些人认为,语法知识是不能通过表述的规则传授的,而是在接触目的语中潜意识地习得的。只要平时多做模仿练习,多听英语磁带,多和善英语之士交谈便可以自然地掌握相关语法。在英语课堂上,教师往往只注意书本上现有知识的传播,包括词汇的背诵、对话和课文的讲解,而常常一带而过或忽略课本内缺乏的有关句法结构的系统讲解。对学生真正怎么“学”,“学”多少,“学会”多少却关注较少。即使有的教师会在上课时讲解语法,但大多采用的是那种就事论事的阻断

式、割裂式的讲解和翻译模式,往往给学生造成一种东一榔头西一棒的“无序”或“雾里看花”的感觉。由于对英语语法重要性的忽略或语法讲解过程中使用的方法不当,许多学生到了大学之后其语法知识薄弱、句法概念不清、语言运用能力差等缺陷便暴露无遗。他们所写、所译的东西错漏百出,让人觉得啼笑皆非。同样,在阅读理解中遇到长句、难句时,他们也不能正确地剖析句型结构,只能囫囵吞枣、一知半解、甚至是主次颠倒或完全错误。据不完全统计:大约80%的大学生坦言其英语考试成绩不理想,主要是由于句法结构的概念模糊再加上词汇量少,到考试时一遇到阅读、词汇、语法、翻译或写作时就会方寸大乱。在推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今天,我们强调的是提高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便只能是空中楼阁。因此“还语法教学本来面目”、“让语法教学重返课堂”的呼声在英语教学上越来越强烈。 对中国学生学习英语而言,他们毕竟没有使用目的语的环境,那么他们就很难及时、准确地辨别和判断母语和目的语之间的语义特征和差异。从这一意义上来讲,对语法的学习便显得尤为重要。美国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说过:“一个学习语言的人应该有识别句子是否合乎语法规则的能力和造出合乎语法规则的句子的能力……。”章振邦、张月祥等人也认为语法是语言的结构形式和组织规律,是人们使用语言进行交际时据以组词成句,使语言具有明确的意义并能为对方所理解的一套规则,是必须掌握的知识和培养语言技能的重要环节。

课程评价研究综述

课程评价研究综述 课程评价作为当前教育研究领域中十分关注的重要课题,产生于20世纪的美国。泰勒( R. W . Tyler)在“八年研究”中首次正式提出课程评价问题,标志着课程评价开始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得到系统的研究,在此后几十年里,课程评价发展迅速,课程评价的观念和方法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国外关于课程评价的研究,集中在课程评价内涵,课程评价模式,课程评价标准,课程评价体系的构建等方面。“我国课程评价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从产生至今只有20余年的历史。随着我国学者对课程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关注,我国课程评价研究逐步发展起来”。1 我国关于课程评价的研究,最初主要以引进或介绍西方的课程评价理论为主。到了90年代中期,借着课程改革的契机,国内学者开始对课程评价理论进行系统研究,以期为课程改革服务。进入到21世纪,伴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兴起,学者们纷纷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对课程评价进行研究,尝试构建一套服务我国课程需要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课程评价理论体系。 在查阅相关资料的基础上,笔者发现近年来我国关于课程评价研究主要集中在:课程评价理论的研究,我国课程评价中存在问题及对策的研究以及课程评价发展趋势的研究等方面。 1.课程评价理论的研究 我国课程评价理论研究领域的成果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对国外理论的借鉴,二是在有关成熟理论的指导下开发出的适合中国国情的理论。这些理论突出表现在对课程评价发展阶段,课程评价模式,课程评价主体、课程评价对象,课程评价方法等的研究上。 (1)课程评价发展阶段研究 关于课程评价发展阶段的提法,目前较为权威的是美国评价专家古巴和林肯的“四阶段”说,即“测量时代”“描述时代”“判断时代”“建构时代”。2一是评价的“测量时代”(1900~1930年),代表人物是有着“教育测量之父”著称的桑代克。这一时期,人们尝试着将统计、测试技术应用于教育领域,“以测验(testing)或测量(measurement)的方式,测定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状况或某项特1方勤华.近年来我国课程评价研究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6:142-147.

课堂教学评价研究心得体会

课堂教学评价研究心得体会 第1篇:课堂教学评价三、关注学生学习 方式的转变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 式是新课程改革的焦点。传统的学习方式忽视了人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其结果是, 学生虽有很强的认知能力,却不能在真实情境中灵活运用知识。 四、关注教师对学 生的评价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是影响学生个性成长的重要因素。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所以这种评价一定是以对 学生真诚的爱为基本出发点,以激励性为基本表达方式,以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发展为最终目 的。 篇2:课堂教学评价学习心得 学习课堂教学评价 心得 教学评价是教学活 动的一个重要环节。随着新课程改革实验在全国范围内的大面积铺开,传统教学评价中的弊 端也越来越明显地在改革中体现了出来,因此,建立一种新的适应新课程需要的教学评价体

系,已经非常迫切、非常必要了。 一、发展性 发展性是新课程所 需要的教学评价最重要的特征。所谓发展,指的是教学评价要改变统一的过分强调评价的甄 别与选择的功能,而发挥其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 传统的教学评价特 别是考试评价强化选择和分等功能,造成一部分学生特别是学习困难的学生无法认识自己的 潜能,从而丧失了自我发展的动力。因此,新课程所需要的教学评价应该承认学生在发展过 程中存在的个性差异,承认学生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同发展水平,评价的作用是为了促进 每个学生在已有水平上不断发展。 和现在做全面分析,根据他们过去的基础和现实的表现,预测性地揭示每个学生未来发展的 目标,使他们认识自己的优势,激励他们释放自己的发展潜能,通过发展缩小与未来目标的 差距。 二、多元化 传统考试方法的教 学评价的主体是教师,学生则是被评价者,是评价的客体,在评价中处于被动地位。而新课

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策略研究

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18-04-24T11:33:31.173Z 来源:《知识-力量》2018年1月下作者:许文婷[导读] 词汇教学是英语语言习得的首要重要步骤。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引入适当的词汇练习 许文婷 黄山学院安徽省黄山市 245041 摘要:词汇教学是英语语言习得的首要重要步骤。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引入适当的词汇练习,使得英语语言学习更具有互动性、趣味性。本文试图研究和探索在大学英语语言课堂中,教授词汇教学中的策略方式。关键词: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策略研究 一.英语词汇难度模式与剖析 词汇教学的困难模式与单词,母语因素和模式有关的重要问题,教师在教授词汇的同时,应该考虑到词汇的三个重要方面,即形式、意义和分布,并在语言的功能上考虑各种类型的英语词汇。不同的语言,词的形式,意义分布和分类是不同的,这些差异可能会导致词汇问题。 教师应积极探索提高学生探索,存储和使用词汇项目能力的方法,并在英语教学中确定词汇教学的作用,探究如何帮助学习者。教师应强调自主发起的独立学习与战略,在其中可以包括正式的做法,功能实践和记忆。教师应该创造教学实践活动和学习任务,帮助学生建立自己的词汇量,并制定词汇策略。 二.英语教学词汇:有效方法论 传统词汇教学过程中,词汇教学主要是通过翻译来传递的。在课程开始时,教师通常会带领学生学习单词翻译列表或者新单词或术语表。这是一种错误的做法,因为它导致了学习者混乱的语言输入状态。在词汇项目的教学技巧上,虽然教师本身并不关心词汇的实际选择,但实际上教师使用的所有书籍,都是基于有限的词汇表,所以重要的是教师应该知道词汇选择背后的原则。这就要求大学英语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与词汇教学有关的方法来进行创新教学,探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词汇教学的主要方法策略。 听力方面,教师要求学生自信聆听单词,让学生独立展开聆听句子的任务,当学生听到某个单词,而这个单词已经被掌握了,那么学生们就可以进行反复聆听,得到多次正向反馈,有助于提高学生对词汇的认知水平。发音方面,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尽可能得将所学单词拼读出来,这样学生能够保持长期记忆,并且学生在听到或看到所学新单词时,更容易对其识别。意义方面,老师应该尽量在不使用双语翻译的情况下,为班上学生解释词语的涵义。翻译有时无法精确地提供单词的含义,教师应不依赖于翻译对意义进行英英释义,加强学生对新单词涵义的全面把握。 三.英语词汇教学的关键策略 传统英语词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对词汇进行死记硬背,多采用于记忆词汇表的教学策略,即将词汇的定义复制到笔记本中,然后进行背诵记忆。被动学习不是教授词汇的有效教学策略。现在的研究表明,学生在完全理解某个单词之前,需要多次接触这个单词。他们还需要通过阅读来学习新的单词。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将新的意思与他们已经知道的单词联系起来,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处理。学生对单词的接触越多,他们习得词汇的机会越大。 词汇综合了词汇拼写、发音、词义等相关知识。词汇知识不仅意味着词语的定义,还意味着词汇如何融入世界。词汇知识不是完全可以掌握的,这是学习者需要终身学习与深化的东西。词汇教学涉及的远不止是在词典中查找单词,而是教授学生如何在一个句子中合理使用单词。词汇是学习者通过间接接触词语而有意识地通过特定的词语,以及教师对于词汇学习策略的明确指导来习得的。有效的词汇学习程序包含四个组成部分:1.通过广泛独立阅读来扩大词汇知识。2.用特定的词语加以指导,以加深对包含这些词语的文本的理解。3.指导独立的词汇学习策略。4.通过文字游戏活动来激励学生提高词汇学习。 四.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的组成部分 近年来研究表明,没有单一的基于研究的词汇教学方法,教师可以使用各种直接和间接的词汇教学方法。如,词汇意义教学法,特定的单词指令教学法,选择单词教学法,词汇学习策略法,字典使用法,语素分析法,语境分析法等教学方法。教师对于英语词汇的明确指导是非常有效的。 为了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词感,加深学生对词义的理解,教师应该明确地向学生讲授具体的词汇涵义与词汇学习的策略。教师需要在真实的文本中提供丰富语境的词汇,而不是要求学生进行单独的词汇练习,可以产生强大的词汇学习。这样的教学指导通常不是词汇定义开始,因为定义的能力往往是在知道这个词是什么意思而做出的结果。丰富而健全的词汇教学超越了词汇的定义性知识,它使得学生积极地使用与思考单词的意义,并建立词与词之间的相互联系。 研究表明,教师在词汇学习策略中的明确指导,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猜测新词语的能力,学生在阅读中遇到的许多陌生词汇,教师可以确定学生可以对没有明确引入的陌生词汇意义进行合理判断与推测。 词汇学习策略法包括字典的使用方法,语素分析以及上下文分析。教师在教导学生使用词典时,需要指导学生学习词汇的多种意义,选择正确的定义以适应特定的上下文的重要性。语素分析是通过分析词汇中有意义的部分或语素来得出单词意义的过程。这样的单词部分内容包括根词,前缀和后缀的教授。语境分析包括通过仔细检查词汇周围的文本,来推断陌生词语的含义。背景分析中的教学,通常涉及教授学生使用通用和特定类型的背景线索进行词汇的学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