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指导经济学博士的准则

我指导经济学博士的准则
2009年3月24日星期二

我指导经济学博士研究生(硕士亦如法炮制)的根本准则是让学生反复研究世界经济史。这绝不是反对研究生读各个流派的经济学和经济学史,这些东西是要读的,总要知道前人在想什么说什么吧;这也绝不是反对研究生了解经济现实,相反,还要求学生对经济现实有一个简明而系统地了解。我这样做是要研究生把根本的精力放在世界经济史上,不仅如此,我还认为要研究生把主要精力放在各体系的经济学著作上是一种错误。

如果把“学”理解为该领域的基本规律体系的话,那么,我们完全可以说经济学还不成其为学,因为,它们基本上就没揭示经济规律,即使揭示了一些也没成体系。其它很多学科则不然,如理论力学(以朱照宣编《理论力学》为代表)、前位一些的有刚体系统动力学(以梅凤翔编的《刚体系统动力学》为代表),人文和社会科学也一样,如文艺学(以杨春时著《文学理论》为代表)等。因此,一切在经济学上没有根本性创建的经济学家其能力与常人没什么不同,如果说有所不同的话,那就是“经济学家”更能误人误事,不知吴敬琏、张维迎等同行是否同意我的观点?

我们说经济学还不成其为学,是基于如下事实:

一、西方古典经济学,不管是配第、斯密、李嘉图、萨伊、马尔萨斯、马歇尔等等,哪个人揭示了经济规律体系?

二、马克思经济观点体系,这是一个迄今为止科学成分相对最高的体系。在这个体系中,有一部分规律,更多的是经验,也有少量错误,总之,暂时还未构成严密的经济规律体系。

应该指出的是,马克思、恩格斯、列宁都没写过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专著,马克思在这方面有一篇文章《政治经济学批判》和一部与此相关的巨著《资本论》(包括剩余价值学说史),还有一些类似《价值、价格和工资》的零散文章。这些著作被编辑成《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有相当多的地方是牵强附会的。

三,现当代西方经济学体系,这个体系基本上是一个假大空体系。这个体系以杰文斯、门格尔的似是而非的边际效用价值假说为价值理论前提,杜撰了一个时常开花但永远都不会结果的庞大体系。这个体系有三个基本特点:其一,其理论基础是一个似是而非东西;其二,以事实上谁都建立不起来供给函数和消费函数为研究前提;其三,蒙外行的数学化表达形式。

对于私有制的社会经济而言,供给和消费问题是十分复杂的,如果谁能建立起供给和消费函数,它就不必依靠耍嘴皮子谋生了,他只要往证交所里一坐,依靠供给和消费

函数一算就能确定股价未来,这样一来,用不了多久整个世界就都炒成他们家的了;对于经济描述的数学化,我们这些搞数学的都望而却步,可“现代派经济学”家们却敢把多元高阶偏微分方程写到他们的论文里!当然,现代西方经济学也不是毫无意义,还总有个“有效需求”概念吧,还总有个最终必然引发“滞胀”的寅年去吃卯年粮的凯恩斯方法吧。这就是现当代西方经济学体系呀!在私有的商品经济制度之下,人被扭曲得什么都敢骗呀!

既然当今的一切经济学还不成其为学,为什么博士研究生要把主要精力放在这些意义不大的东西上面呢?为什么不把主要精力放在经济学史的研究上呢?

任何事物都表现为现实或现存,过去的现实或现存的总和构成历史,无数现实和现存的总和构成现实世界。现实世界以横向状态展示在主体面前,而事物的历史却以纵向状态展示在主体面前。这种以纵向状态展示在主体面前的历史的投影就是该事物内在逻辑的赤裸表现,因此,亦可以简而言之,逻辑是历史的投影。因此,只有观察该事物的历史,才可能逐次揭示该事物的逻辑。

以纵向状态展示在主体面前的历史,它就是包括时间轴在内的三(n)维空间中的空间(超)曲线。这种(超)曲线在保留时间轴前提下的每一次投影都等价于使该事物的逻辑脱掉一层外衣,随着这种投影次数的增加,最后所剩下的不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就是基本逻辑。比如二维的九曲黄河,它忽东忽西,忽南忽北,只要把它投影成一维,所剩下的就是由西向东的唯一走向了。

经济发展也是一样,只要把握住其历史,就不难解释经济的发展逻辑,也就是经济发展的规律,这就是经济现象所遵循的最基本的规律。

投影积聚的是偶然的因素,每减少一类偶然因素,必然都更加清晰了一些,规律就是这样揭示的。当然,揭示规律还需要配以其他方法,更要付出必要的辛劳。

违反这一方法原则,想揭示规律是不可能的。这也就是为什么人类的经济学研究成果甚少的根本原因。

也许有人会说,照你这么说,经济史专业的博士就最该出成果,事实上,我们早就有经济史专业的博士呀,怎么没出成果呢?我们说,是这样的,但是,问题出在导师只让博士探求历史,而不是让博士把历史作为投影而加以提炼。

最后,我要说,人类干的傻事不少了,不要再人为地干傻事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