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5.1认识常见的信息资源管理教案-(2)

高中信息技术-5.1认识常见的信息资源管理教案-(2)
高中信息技术-5.1认识常见的信息资源管理教案-(2)

5.1认识常见的信息资源管理

本章概述

课程内容标准

1、通过实际操作或实地考察,了解当前常见的信息资源管理的目的与方法,描述各种方法的特点,分析其合理性。

2、通过使用常见的数据库应用系统,感受利用数据库存储、管理大量数据并实现高效检索的优势。

3、通过对简单数据库的解剖分析,了解使用数据库管理信息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一、教材分析

1、本章的作用和地位

本章讲述的是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实现信息资源的存储、管理和检索等功能,探讨如何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率,帮助人们提高学习、工作和生产的效率等问题。该章内容不仅是对前面几个章节内容的补充,也是学习选修模块《数据管理技术》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准备,而且还是信息处理过程中一个相当重要的环节,也是使得信息有序流通、有效管理和信息增值的重要途径。对于个人而言,养成良好的信息资源管理习惯,表现在自我信息的保护意识(如权限使用等)、分类管理(如计算机资料管理等)和效率问题(如信息检索速度等)等方面,这对于学生今后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是相当有益的。

2、本章主要内容介绍

本章以课标要求为依据,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来组织教材内容,逐步引导学生学习信息资源管理的目的和方法。从认识常见的信息资源管理开始,通过对多种信息资源管理方法的比较和分析,初步接触数据库管理技术,特别是计算机文件管理、利用超文本技术组织和管理信息等;通过使用常见的数据库应用系统,了解利用数据库技术管理信息资源的优势;通过剖析具体的数据库,了解数据库管理信息的基本思想方法。

(1)根据本章知识内容相对抽象、枯燥的特点,让学生通过“活动体验→比较分析→讨论交流→归纳总结”的学习活动过程,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逐步由浅入深地学习,

避免简单地把概念原理直接灌输给学生。同时,在学习活动的设计形式上,灵活地运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网上学习、任务驱动、案例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2)本章案例与学生活动力求选取与学生学习生活比较贴切的内容,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注意案例与学习活动对学习目标的覆盖程度,精选典型,引导学生从日常的学习生活例子中体验信息资源管理的价值,学习有关数据库的知识;在学习活动设计中,力求渗透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3)教材体现多种学习方式尤其是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方式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过程。如第一节“认识信息资源管理”,采用主题活动的方式,学生分小组自主选择活动项目,开展合作探究活动;在第三节“剖析数据库”中,采取任务驱动的方式,借助操作光盘上的“活动资源”中的有关资源,通过讨论研究解决问题。

(4)教材中设计了许多表格来引导学生学习,且为了培养学生设计表格的能力,教材逐步放开,逐步让学生自己设计表格及内容,并完成活动任务。

(5)教材的内容还注意体现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课程的整合,涉及现代科技、音乐、历史等方面的内容,尤其是在浏览网站搜集资料时,会涉及到许多学科方面的知识。

(6) 教材图文并茂,并提供了许多参考网站供学生查找资料,且配有教学光盘。本章光盘中有“案例设计”、“活动资源”、“教程视频”、“推荐软件”等文件夹,推荐软件中有“学生学籍管理系统”、“图书馆管理系统”等软件,活动资源中有“校本课程”数据库文件,还有“世界文化遗产”文件夹,其中含有一些世界各地遗产的图片资料,可供教学使用。

(7) 在评价内容方面,力求让学生通过评价,不仅学会检查自己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还学会反思自己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收获,促使学生不断地自主学习。

(8) 教材还设有“拓展”栏目,内容是一个设计建立数据库的方案,以拓展学生的知识和实践内容,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

3、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1)了解常见的信息资源管理方法并明确其目的,有效地组织和管理信息资源,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率及工作、生产和学习效率。

(2)实际操作数据库应用系统,对数据库存储、管理大量数据并实现高效检索的功能进行分析和评价,认识其优势与不足。

(3)从操作和剖析数据库的过程中,分析并归纳使用数据库管理信息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教学难点:

(1)描述常见信息资源管理的方法及特点,分析其合理性,养成自觉的分类组织和存储信息资源的习惯与方法。

(2)如何具体评价和衡量数据库应用的优势,认识其本身存在的不少弊病而由此引发的种种社会问题。

(3)了解数据库的基本含义及利用数据库如何组织和管理信息,并从中归纳其思想方法。

二、教学建议

1、学情分析

日常生活中,学生对信息资源管理方法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例如对计算机文件的管理、网上搜索引擎等的操作和使用。基于个人需要,学生对哪些方法可以有效管理信息资源应该颇感兴趣,对于哪些能够存储、管理大量数据和实现高效检索功能的信息系统也会十分好奇。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看待身边的这些信息技术的应用现象,从中提炼信息管理的基本思想方法,促使学生对信息资源管理在现代信息社会中有一个基本的了解,这对于学生的生活、学习和今后的发展会有意义的。

2、教学策略

本章是按照“常见的信息资源管理方法→使用数据库应用系统→剖析和理解数据库”的线索来组织教材内容。第一环节“常见的信息资源管理方法”主要是对各种方法及其特点等方面作整体认识和全面了解,包括藏书管理、计算机文件管理、超文本技术、数据库应用系

统等方法;第二环节“使用数据库应用系统”则介绍了数据库应用系统的使用及其利用数据库存储、管理大量数据并实现高效检索的优势,指出数据库也是组织和管理信息资源的有效方法之一;第三环节“剖析和理解数据库”让学生对简单数据库的结构进行剖析,了解其含义及组成要素,同时对建立数据库的基本过程有所了解,学会设计建立数据库的方法。由此看得出来,在组织教学活动时教师要考虑本章内容是从整体认识到局部深入、螺旋递进的特点,既要让学生对信息资源管理方法有一个宽阔的认识,又要促使学生对数据库管理信息资源的思想方法有深刻的理解。

在教学方法方面,教师应当让学生有更多的实践操作机会,例如学生利用计算机管理所下载的文件资料、使用数据库应用系统、操作数据库文件等。但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围绕实践任务及问题解决来组织活动,同时要注意的是启发学生从中归纳和挖掘更加深层的知识,如信息资源管理的方法及特点、数据库管理信息的思想方法。在此过程中,教师重在组织学生的实践活动,对学生的活动总结进行提炼和概括,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形成信息资源管理的习惯并培养技能。

三、教学评价

本章学习评价围绕学习目标,主要侧重于学生对所学知识或操作经验的归纳和提炼。要求学生对信息资源管理方式不仅有所了解,而且还要对各种常见的信息资源管理方式及其特点进行分析和理解。在操作实践过程中,学生要对使用数据库应用系统管理、存储大量数据并实现高效检索所具有的优势有所了解。而对于数据库,学生要理解数据库管理信息的基本思想方法,从而更加深刻地了解数据库所具有的应用优势。此外,本章学习评价还希望学生能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进行反思和总结。

四、课时分配建议

教学内容建议课时数

第一节认识常见的信息资源管理 2

第二节使用数据库 1

第三节剖析数据库 2

综合活动:世界文化遗产之旅 2

第一节认识常见的信息资源管理

课程内容标准

通过实际操作或实地考察,了解当前常见的信息资源管理的目的与方法,描述各种方法

的特点,分析其合理性。

一、教材分析

1、本节的作用和地位

本节主要是通过学生实际操作或实地考察各种常见的信息资源管理系统,从中挖掘各种常见的信息资源管理的目的和方法,并认识各种信息资源管理方法的特点及其合理性。该节是信息处理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收集信息、加工信息等过程中需要存储和管理信息资源,这对于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相当的关键。因此,探讨各种信息资源管理的方法和特点是很有必要的。

另外,人们在信息资源管理方面已经探索到许多有效的办法,采用计算机文件、超文本技术、数据库管理等方式存储和管理信息资源。学生通过主题学习活动,分析并评价各种常见的信息资源管理方法,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学习有效地存储和管理信息资源的必要性,同时审视并总结以往自己存储和管理信息资源的经验和做法,从而掌握适合自己特点的信息资源管理的方法。为此,学生在学习如何有效组织和管理信息资源的过程中,逐步养成良好的使用习惯。

2、本节主要内容介绍

本节选择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实例作为学习活动的例子,使学生感受到信息资源管理就在身边。如个人藏书、报纸杂志、图书馆藏书、音像资料、计算机文件等的管理,学生学籍管理系统,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学科教学资源库系统,银行服务信息系统等等,都与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紧密相连。

本节对常见的信息资源管理的方法及其特点进行了概括,鼓励学生把自己的调查结果与教材中的“常见信息资源管理分析表”的内容进行比较,从中发现各种方法的差异性并分析其中的原因。这样,学生对各种信息资源管理方法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本节还设置了“有效管理信息资源的方法”,帮助学生了解“有效组织和管理计算机文件”、“用超文本组织和管理信息资源”等内容。在“有效组织和管理计算机文件”中,对计算机文件没有分类存储、按媒体形式的分类存储在不同目录中、按信息源的时间顺序分类存储在不同目录中、以一定的结构分类和编码存储在计算机不同目录中等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价,提出把信息资源分门别类地组织起来的重要性,从而归纳出有效地存储计算机文件的分类依据和方法;此外,在“用超文本组织和管理信息资源”中,通过分析和评价,使学生认

识到超文本技术是符合人的思维方式及工作习惯的信息组织和浏览方式。

3、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1)了解信息资源管理的目的和方法。现代社会中的信息资源越来越繁多,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的价值和作用,为我们解决问题作出决策提供服务,我们需要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分析和评价各种常见的信息资源管理的方法并明确其目的,可以帮助我们高效地管理和利用信息。

(2)有效地组织和管理信息资源。人们在对各种信息资源进行管理的过程中积累了越来越丰富的经验,在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率,帮助人们提高学习、工作和生产效率中,利用计算机文件、超文本技术等方式组织和管理信息资源,这已经是网上信息资源的主要组织方式。

教学难点:

(1)描述常见信息资源管理方法的特点,分析其合理性。各种常见信息资源管理方法,包括个人藏书、图书馆藏书管理、计算机文件管理、学生学籍管理信息系统、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等,并对各种信息资源管理方法的使用、效率等问题进行合理性分析和评价。

(2)养成科学的信息资源管理习惯。不管是个人的信息资源管理,或者还是标准化的工作需要,对原始信息进行科学的分类存储和管理是有必要的,对于个人而言养成自觉的分类组织和存储信息资源的习惯与方法,也是相当有益的。hQy83G6Ivae99e7。損铆鍶颮側罷檁鐙挤

二、教学建议

本节教材既有实际操作或实地考察的活动要求,又有利用计算机文件、超文本有效地组织和管理信息的方法介绍,必须有效地结合起来并实施教学活动。

1、课前准备

由于本节教材的活动项目包括图书馆藏书考察(包括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文件管理、实际操作学校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或学科教学资源库管理系统等)、访问因特网上的多媒体信息网站,也可以自拟活动项目,这涉及到学习场所的准备和安排问题,同时学生需要调查和访谈技术管理员、实际使用者,教师需要在方法及要求等方面做好活动的指导工

作。

2、教学策略

本节内容可考虑采用2个课时完成。第1课时学生分组实际操作和实地考察,对常见的信息资源管理进行调查研究,目的是了解信息资源管理的目的和方法,描述各种方法的特点和分析其合理性;第2课时学生用恰当的技术方式总结并展示调查结果,除了对常见信息资源管理进行归纳之外,引导学生学会如何进行分类管理信息的方法和并形成良好习惯。

考虑到学生兴趣多样,认知能力和水平有高低,以及地区、学校间的差异,教材提供了多个活动、多种项目,以便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甚至鼓励学生自拟活动及项目。在本节的活动中,教材提供了4个活动,每个活动中又有多个活动项目(也可自拟活动或项目),学生可以从中选择一个或几个活动、项目开展活动,而且这些活动项目要求的条件不同,学生可以根据学校的状况选择合适的活动项目。

另外,在归纳展示的时候学生将调查结果共享交流,教师也可以按照项目不同分成几个大组,学生分组采用演示文稿、图表、多媒体作品等方式汇报结果,在围绕常见信息资源管理的方法、目的、实际效果和存在问题等方面进行汇报。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教材中的“有效管理信息资源的方法”,对其调查结果及以往学习过程中的操作和出现的问题进行比较和分析,从而加深学生对分类组织和管理信息资源的认识和理解,以养成其存储和管理信息的良好习惯。

3、问题考虑

值得注意的是,学生在实际操作的时候不是为了学会操作和使用某个信息系统,重要的是在操作过程中做好调查、分析和记录,并采用合适的方式进行总结和归纳。而在图书馆藏书等实地考察时,学生要访谈学校技术管理员、图书馆员,可能给学校某些部门造成一些麻烦,教师可以提前请求学校与有关方面疏通。

三、教学评价

在本节教学评价中,教师既要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评价(如小组调查结果等),又要评价小组和学生个人的学习过程(如实地考察、学习态度、投入程度等)。同时,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调查内容,以及对本节课学习内容(如常见信息资源管理的方法及特点等)的理解程度进行自我检测,还要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信息资源管理的习惯。

四、练习说明

本节教材主要设计了一个练习,要求学生对信息资源管理方法的优势方面进行评价和分析,对信息资源管理方法的适用范围进行辩识。本练习设计的出发点是由于学生在实际操作或实地考察时只能选择一个或少数的项目,而对于其他项目只能通过其他小组的交流和展示来了解,设计本练习其意图在于要让学生在小组展示之后对各种信息资源管理方法进行系统的总结和归纳。

五、参考教学案例

【课题名称】

认识信息资源管理

【学习任务】

1、结合信息活动中存在的信息资源管理问题,并通过实地考察或实践操作,了解常见的信息资源管理方法,探讨其特点、目的及分析合理性问题。

2、通过问题研讨和分析归纳,理解计算机文件分类存储等有效管理信息资源的方法,养成良好的信息习惯。A5ynlR55m6d5KZF。灏飄鯀驅怜妪銚醬瀾赜貲镔輸觑堑脏決鰓費鮚鋁噲掙镖

3、通过主题活动,关注身边的信息资源管理现象,促使自己进行分析和评价,发展自己的综合能力。

【学习重点】

把研究活动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有效地扩充课程资源,通过实地考察或实际操作、课堂上的成果展示和问题研讨,主动参与信息资源管理活动,了解常见的信息资源管理方法、目的及特点,并就合理性问题展开交流和讨论。

【学习方法】

1、采用实地考察、实际操作、调查研究和小组合作等学习方法。

2、充分开展调查研讨活动,对身边的信息资源管理方法进行探讨,并做好活动记录,形成分析报告。

3、将活动结果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交流,就主要问题进行探讨。

【学习时间】2课时

【学习环境】计算机网络教室、图书馆、学校信息中心等场所【学习过程】

第1课时:实地考察或实际操作

环节

学习流程

设计意图

(一)

问题呈现,明确任务

1、引入信息活动中存在的信息资源管理问题(地点:计算机网

络教室)

在前面章节的学习中,大家从网上下载了许多资料,收集了许多

文档资料,以文件的形式存储在计算机中。例如,在第三章的多媒体

作品《家乡名人----孙中山》制作中,存储和管理素材的几种做法:

(1)没有加以分类,就存储在一个目录中;(2)按媒体形式分类存储在

不同的目录中;(3)按信息源的时间顺序分类,存储在不同的目录中;

(4)以一定的结构分类和编码存储在不同的目录中。

演示完毕后,思考两个问题:

(1)对于以上的计算机文件存储现象,你认为会出现什么问题?

计算机文件的组织和存储方法分析表

文件的存储情况问题分析

□计算机文件没有分

类存储

·看得出计算机文件之间的关联程度?

·有利于使用和维护计算机文件吗?

·有利于信息资源的共享使用吗?

□把计算机文件分门

别类地存储在不同的

目录中

·文件组织和保存的分类依据是什么?

·这种分类方法对提高效率有何好处?

·这种分类方法能再做什么改进?

(2)对于以上这几种做法的效率问题,你有什么样的分析和评

价?

从学

生他们熟

知的问题

出发,并指

出存在的

几种典型

现象,通过

提炼关键

并讨论,可

能更加容

易激发学

生学习的

兴趣。

这里

所设置的

问题,主要

是针对资

料分类存

储的必要

性以及效

率问题。

2、结合上述问题,全班同学分组进行“走进信息资源管理”活动(教师参考课本内容,并考虑在实际条件下能够完成的主题活动内容),通过实际操作或实地考察,对当前常见的信息资源管理进行调查研究。具体要求及任务可以参考课本第一节“任务”栏目内容。

指导学生进一步明确自己的实践任务。

(二)

走进生活,体验管理

1、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每3~5人为一个学习小组,各小组

确定好活动主题,制定计划和活动安排。

2、调查、记录:采用查阅资料、操作软件、访谈别人或发放问

卷等方式,记录好调查内容、信息资源管理方法、实际效益及存在问

题等。(地点:图书馆、学校信息中心、计算机网络教室等实践场所)

3、各小组利用文字处理、图表处理或多媒体制作等工具软件,

把调查记录所得的资料整理成分析报告,形成电子作品。同时,各小

组做好活动总结。

4、由科代表(或班干部)组织学生收集各小组的研究成果,发

布到课堂上的资源共享区(或专题网站)。

学生

到实地考

究或进行

实践操作,

要求做好

调查记录,

并形成分

析报告,培

养学生信

息能力。

第2课时:成果展示和问题研讨

环节

学习流程设计意图

(三)

成果展示,合作探究

1、全班同学浏览各小组的研究成果,交流和讨论问题。

2、各小组汇报活动情况,围绕所调查的信息资源管理问题,重

点介绍小组的研究成果和主要感受。(其他同学可以提问,跟汇报小

组的同学对话和交流)

3、进行组内展示,组间互评,教师点评等方式的分析和评价活

动。

让学

生对学习

结果进行

展示,培养

其表达能

力。

(四)归纳提炼,构建知识

1、经过同学们的调查活动,大家发现以下问题:

(1)常见的信息资源管理方法有哪些?(2)在与不同的人、操

作使用软件等学习过程中,人们采用这些管理方法主要是为了解决什

么样的问题?(3)具体怎样实现的?(4)实际产生的效果和作用如

何?

请你参考课本中的“表4-2各种信息资源管理分析表”的内容进

行归纳总结,并与之比较,观察两者之间有什么差异,为什么?(同

一、两位学生汇报总结情况)

2、除了大家介绍的方法之外,我们了解到信息资源管理方法还

有哪些?(结合教材的内容,教师重点介绍网上信息资源的主要组织

方式)

学生

针对实践

活动对学

习内容进

行概括和

提炼,形成

自己的知

识。

(五)问题聚焦,优化方法

通过成果展示和交流,我们对信息资源管理方法有了初步的认

识,也许我们会问:人们究竟在信息资源管理方面更加讲究的是什

么?(资源的利用率、效率问题)

1、学生分析归纳:

(1)针对前面提及的“信息活动存在的信息资源管理问题”,引

导学生对计算机文件的组织和管理方法进行分析和评价。

(2)问题导疑:在众多的信息资源管理方法中,哪些方法更加

有效?为什么?(计算机文件管理、数据库管理、超文本管理、目录

管理等)

2、教师点拔提升:

(1)具体做法:我们有必要把各种信息资源实现分类管理。根

据信息内容的特征或管理利用的具体要求,把各种信息分门别类地组

织起来,并为各单元的信息资源编号管理。例如,教材中图5-2的“世

界文化遗产”信息资源的分类存储和管理情况如下图:

(2)主要好处:①经过分类和排序,信息之间的内在联系和顺

序充分显示出来,以利于检索和利用;②还可以判断何种信息与需求

相符,以利于继续收集信息;③为进一步鉴别、比较、分析信息打好

基础,有利于信息的综合;④可以进一步明确所收集信息的价值,使

一些具有知识含量的信息逐步显露出来。

通过

问题分析,

促使学生

对各种信

息资源管

理方法进

行比较和

归纳,加深

知识的理

解。

结合

实际例子,

重点讲述

分类存储

的做法和

思想,并指

出其实际

应用的必

要性和存

在的优势。

(六)关注社会,开阔视野

不管是个人的信息资源管理,或者还是标准化的工作需要,对原

始信息进行科学的分类存储和管理是有必要的,对于个人而言养成自

觉的分类组织和存储信息资源的习惯与方法,也是相当有益的。

1、布置任务:调查了解,信息资源管理的最新发展是怎样的?

在现代社会里信息资源管理产生了哪些效益?

2、思考问题:在信息资源管理方面,目前还存在什么样的社会

问题?(譬如信息安全、信息污染、信息犯罪及信息侵权等)人们采

取了什么样的措施?我们应当怎样正确对待这些问题?

贴近

学生的实

际需要,引

导其关注

和思考一

些社会现

象。

六、参考资料

数据管理的主要方式

在大部分现存的系统中,所得到的数据和分析结果采用打印方式直接输出然后归档保存,采用手工方式管理数据。部分系统将数据和结果保存入文件系统,采用文件方式管理数据。这二种管理方法从数据管理的角度来看都存在着缺陷和局限。

手工方式对数据管理的缺陷是显而易见的:无法处理大量的数据,速度慢,易出错,效率极低。虽然文件系统管理方式比手工管理方式有了很大的改进,但是依然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问题。

(1)安全性差

文件系统没有或缺乏安全机制,无法识别用户身份,不能禁止未授权用户的使用。因此不能有效的保护数据免遭恶意破坏或误操作而造成的数据损失,也无法保证重要数据不被泄露。

(2)数据冗余度大

由于数据是面向程序的,一个数据文件只能为某一用户的特定用途服务,其他应用所需要的相同数据只能重复存储,造成了大量的数据冗余。数据冗余不仅会浪费存储空间,降低存储器的利用率,而且还会带来潜在的数据不一致。这主要是由于文件系统中数据的更新是每个应用程序各自进行的,相同的数据间没有一致的保护措施。

(3)缺乏数据独立性

在文件系统中,应用程序和数据结构相互依赖。数据文件是按照具体要求建立的,而应用程序的编制直接依赖于数据的存储格式和存取方法。当存储介质或数据结构发生变化时,相应的应用程序也必须进行修改,增加了程序编制和维护的工作量。

(4)数据无集中管理

除了对数据的存取由文件系统承担外,数据没有统一的管理机制,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等无法得到保证,完全要由应用程序自己管理,这就增加了应用程序的复杂性。

这种虚拟仪器平台以数据库做为数据中心,由数据提交、数据使用、数据安全管理等几个部分组成。其中数据提交部分包括由硬件采集电路采集而得到的大量数据和由用户通过人

机交互接口以及网络输入的少量数据信息。所提交数据的质量由数据采集部分的预处理模块以及使用者自己保证。数据使用部分由统计、检索、报表生成、打印、显示、决策控制以及远程通讯几个功能模块组成,各模块使用数据的目的、数量、方法、占用时间由各模块自行定义,但使用权限由安全管理部分限定。数据安全管理部分由系统安全策略、安全级别所决定。通过安全管理模块、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以及操作系统来共同完成。

这样从数据管理的角度进行分析和设计的系统,可以有效的弥补前面所讨论系统的设计缺陷,具有以下优点:

(1)安全性得到保证

操作系统和DBMS共同维护数据库本身的安全,确保数据库中的数据不会因误操作或系统故障造成数据丢失,系统破坏,更重要的是通过用户管理模块对用户进行授权和控制访问管理,保护数据不被非授权用户通过各种方式造成数据流失、篡改和破坏。

(2)由于数据库系统的引心,使得数据管理工作更加高效、便捷。

1)减少了数据冗余

利用数据库系统管理数据不再是面向具体应用,而是面向整个系统。所有数据集中管理,统一进行组织,存储和定义,避免了不必要的数据冗余。

2)数据实现了结构化

系统中的数据是通过数据库系统相互关联的,数据库系统是以一定的形式构成的,因此这种数据关联不仅表示为属性之间的联系,而且也表现了实体之间内在的联系。

3)数据具有独立性

在前面的数据管理方式中,数据与应用程序之间相互依赖。在数据库系统中,应用程序不再同物理存储器上具体文件相对应,每个用户所使用的数据具有其自身逻辑结构。这种独立性给数据库的使用、调整、优化和进一步扩充带来了方便,提高了数据库应用系统的稳定性,减轻了程序员的负担。

4)有统一的数据控制功能

数据库作为多个用户和应用程序的共享资源,对数据的存取往往是并发的,从而大大提高了数据的使用效率。

(3)提高了系统的开发效率

在中央数据库数据模型及各部分功能模块方案确定以后,各部分功能模块只针对中央数据库,因此其开发调试工作可以独立展开,互不影响。

初中一年级信息技术全套教案

第一章 信息与信息技术 课 题 :第一节 信息与信息技术 目的要求 :1、使学生了解信息和信息技术的含义。 2、使学生掌握信息技术以及信息处理的过程。 3、使学生认识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及与人类社会的关系。 重、难点:1、信息和信息技术的概念; 2、信息技术的处理过程及发展。 教法与教具: 教学过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现在我们如果经常看报纸,你注意到没有什么方面的新闻 最多?学生:计算机。是的,计算机已经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掌握计算机是我们迫切的需要。那么谁能描述一下计算机?同学们踊跃回答问题:屏幕 + 机箱。计算机最主要的作用是用来处理一些信息的,这就是要求我们了解的一门课程: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 ,简称IT )。IT 是干什么的呢?它和人类社会有什么关系?以及我们现在计算机课为什么叫“信息技术”?计算机是如何处理信息的?就是我们今天所要解决的内容。 讲授新课:(板书)一、信息的含义 自从有了人类,在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活动,就有了信息交流。信息交流的方式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今天人们生活在信息的汪洋大海之中。我们每时每刻都不能离开信息,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 1991年1月的海湾战争,大家记忆犹新,使人们更清楚地认识到,在高科技战争中,每一个军事行动都离不开信息。在“爱国者”导弹与“飞毛腿”导弹在对抗中,可以看到准确、快速处理信息的重要性。多国部队用两颗“锁眼”式照相卫星,日夜不停地监视远在4300公里外的伊拉克“飞毛腿”导弹的动态,卫星每12秒钟就可以拍摄一张立体图像,只要“飞毛

广东版高中信息技术教案(全套)

1.1信息及其特征 一、教学内容分析和设计: “信息及其特征”是教育科学出版社的高一《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由于这个内容理论性较强,如果只是由教师来讲,学生可能会觉得枯燥,所以我准备在教师的引导下,举出现象,让学生进行探讨,然后归纳获得知识。有不足之处由教师或学生来补充。这样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活跃课堂气氛,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将学习与生活联系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教学对象分析: 知识的获取者是刚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按照人的成长认知规律,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开始由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对于“信息”这一事物的认识,可以让他们从大量存在的现象中,发现并归纳出他们应该获得的知识。老师在此过程中起着引导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举例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出新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四、教学重点: 1、信息特征的认识。 五、教学难点: 信息的含义。 六、教学方法 本节概念性强,实践性弱。采用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同学们,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我们在初中阶段就已经学习。那么下面请同学们说一说,什么是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认为哪些属于信息?(举例) 生1:校园里铃声响,可以告诉我们信息:上课或下课。 生2:观看校运会,可以获得很多运动会赛场上的信息。 生3:从网上可以获得很多信息,如:学习资料、娱乐、新闻报导等。 生4:在报纸上可以了解国内外的信息。 ……师:同学们举的例子非常好。 其实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周围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当然,信息不仅存在于我们的周围,同样可以在我们身体内部找到它的影子,如,医生通过听诊器来感知我们的身体内部的变化以确定病因,因此我们可以说信息是用文字、数字、符号、图像、图形、声音、情景、状态等方式传播的内容。师: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信息的存在多种多样,作为万物中的一种,它们同样有着其固有的特性,也就相同的本质。下面我们通过所获取到的信息,找出它们共同的特性。 师:在我们周围存在的信息中,书刊上的文字依附于纸张,颜色依附于物体的表面,老师讲课的声音依附于空气。还有很多的信息,同学们能举出其他的现象吗? 生:(讨论)我们的体重依附于身体,CD音乐依附于光盘,…… 师:有没有信息是不依附于任何载体而存在呢? 生:(讨论)找不到。 师:这说明了什么? 生:(齐)信息必须依附于载体而存在,信息依附的物体多种多样。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知道信息是必须依附某一媒体进行传播的,所以不能独立存在;文字既可以印刷在书本上,也可以存储到电脑中;信息可以转换成不同的载体形式而被存储下来和传播出去,供更多的人分享,而“分享”的同时也说明信息可传递、可存储。 师:(课件演示)

如何上好一节信息技术课

如何上好一节信息技术课 摘要:这篇文章主要谈了本人对信息技术教法的一些观点,并总结的一些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和学生们朝夕相处,在听取学生们对信息技术课的反馈意见之后,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在操作教学上,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采用适宜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信息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课程已被列为我国中小学的一门必修课,它具有基础性、操作性和实践性等特点。基于这些特点,在教学方法上就不能完全等同于其它学科。教师要确保信息技术教育在培养新型人才方面的应有作用,就必须探索出适合本学科教学的方法。 所以,教师要特别注意教学的方法,教学过程中想方设法调动并维持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力求上好每一节信息技术课。 为了更好地上好信息技术课,在教学中,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备课做到课本与计算机的有机结合 课前备课是每一门学科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教师必须在课前进行详细、周密地备课,确立切合实际的教学目标,精心设计课堂教学任务。针对信息技术课,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对教材上的知识进行探索、归纳、总结,更重要的是教师还要在计算机上对这些知识点进行逐一验证、演练。要使学生掌握和理解一个知识点,就必须构造出与这个知识点相对应的实例在机上演示,以使得这些枯燥知识具有可操作性,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另外,在备课过程中,要根据学生自身特点,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和角度出发,教学内容不能脱离学生的实际,选取信息技术学科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作为教学主要内容,同时适当补充信息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运用及最新发展动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从而,进一步增强驾驭课堂的主动性,调动起学生的参与性、积极性。 二、注重基础知识教学,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考虑到大多数学生起跑线不同,计算机基础薄弱,所以有必要注重基础知识教学。讲授知识需要理论与实际结合,这样更益于引起学生的兴趣。在上课时,要向学生明确课程的学习任务,解决好为什么学的问题,以及怎么学的问题,此后结合课程的目标要求,提出

初中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精品教案全册

青岛版初中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精品教案全册 教学计划 新年过,新的学期又来临,为使今后工作做得更好些,在教育教学中取得更大的成绩,特对本期教育教学工作作出如下的计划。 一.总的奋斗目标: 通过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认真学习社会主义”新特”理论,把学生培养成为热爱党、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祖国、讲文明、守纪律的”四有新人”;同时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自觉性,下定决心为四化建设学好科技文化知识和各项本领,学习实用科学技术,为顺利进入20世纪取得通行证而努力学好电脑知识。 二.具体措施: (1)狠抓学生的思想教育。从思想教育入手,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方向,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热情,从而树立浓厚的学风,为搞好教育工作铺平道路。 (2)认真坚持教学”六认真”。从深钻教材入手,吃透教材、吃透学生,从而使备课能指导教学,在课堂讲授中得心应手;同时,认真讲课,精讲多练,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这样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这样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素;还有要加强作业批和单元考查考核的力度。做到作业全批全,每单元组织考试,并认真批改、评讲。

(3)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分层次教学。对好的、差的,分层对待,以适应普九教育的需要,使每个学生能得到应有的发挥,从而使总体水平和整体成绩。 (4)加强教师的自修,特别是教育教学方法艺术上的进修,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艺术水平,啬教学中的趣味性乐趣性,寓教于乐,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 (5).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从而让更多的时间用于学生的练习,真正做到精讲多练。 教学计划. 2 第一章:生活在信息社会. 3 第1课时信息与信息社会. 3 第2课时信息技术及其应用:. 4 第3课时信息技术的发展. 5 第4课时信息社会的道德和意识. 5 第二章:学会操作计算机. 8 第5课时计算机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 8 第6课时计算机的分类及计算机的文化. 9 第7课时计算机的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9 第8课时学会正确开、关机. 11 第9、10课时初识Windows XP与鼠标操作. 11

如何上好信息技术课

如何上好信息技术课 摘要:由于信息技术自身的学科特点以及学生对该门学科的基础,这就要求我们信息技术老师有自己的一套教学模式。本文针对我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经验,从学生、教学设计及评价制度等多方面分析,并为此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应对策略,力图能够使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活动更有效的开展。 关键词:信息技术;兴趣;知识与技能;教学经验 信息时代的到来,使信息技术成为一个现代人必须具备的技术之一。当前,计算机与网络逐步渗透于各行各业,并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贴近,不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和基本技能,将难以在现代信息社会中有效地工作和生活。因此,信息技术教育也越来越重要,成为中学生的必修课。 在我校一周只安排一节信息技术课,是作为所谓的副科来上的,但学生们是非常的喜欢。信息技术课一到,学体们是欢呼雀跃。教室里是充满了一派“喜庆”气氛。但作为教师,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如何教好这门课,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经验,谈谈我自己在几个方面的教学思考:

一、巧设“导语” 良好的开端是奠定一节课成功的基础。因此每节课的开始,教师的“导”是很关键的,是一节课的开场白,既可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让学生愉悦身心,唤起他们更高的学习热情。作为教师应当注重“导语”的设计,使它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兴趣、乐于去学新的知识。?中学生的年龄、心理决定了他们对各种新生事物都充满了好奇,有极强的求知欲望。作为计算机教师,应该高度重视并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积极的心理因素。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出能够引发学生好奇心和产生兴趣的“导语”导入新课,从而缩短学生同教材的距离,使他们乐学。当然这儿所说的”导语”,不仅仅是指“语言”,还可以是“范例”。让学生看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教师制作完的成品。比如:讲解WORD 时,我就根据教材内容精心设计出能够反应每节课知识点的范例,“春”、“迎国庆板报”、“父亲节贺卡”、以“光盘行动这时就不能任由他们胡闹了,要认真的上好这节课,让学生要学到一点有用的东西,而不是任由他们上上网就算了。通过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为主题的用Word设计的版报等。用这些生动、形象的具体事例,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 二、巧妙设计教学任务,采用任务驱动式的教学过程

(完整版)最新初中信息技术教案(全套)

课时二十八第二节精彩的多媒体世界(一) 教学目标 1.体验多媒体作品的表现魅力,激发学生学习和创作多媒体作品的兴趣。2.了解多媒体作品的构成元素和多媒体作品的制作工具。 3.通过赏析多媒体作品,让学生选择合适的多媒体制作工具。 教学重点赏析多媒体作品。 教学难点了解多媒体作品的构成元素和多媒体作品的制作工具。 教学方法分析 采用情境启发、自主探究、协商合作的方式组织教学。 教学准备 多媒体作品。多媒体制作工具PowerPoint、Flash、Ahthorware、Visual Ba sic。网络教室。 教学过程

引发学生认识多媒体及其制作工具的兴趣 教师:同学们,诗歌中所体现出来的“音乐的美” “绘画的美”“建筑的美”,你体会到了吗?让每 个读者都能从中读出属于自己的感悟才是诗歌的魅 力所在.让我们再次去感悟吧。 投影:多媒体作品再别康桥 教师:大家有没有感觉到两次欣赏有区别?分享 你的收获与感受。 学生热烈讨论并回答问题。 Flash 作品 《再 别康 桥》 第二环节赏析作品,通过多媒体作品《剪纸艺术》强烈的艺术美感再次激发学生对美的追求和学习的欲望,并了解熟悉 教师:大家肯定都体验到了多媒体作品非凡的表现魅力!多媒体作品一般包含文本、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等元素,当然要比单纯的文字表达丰富的多。同学们肯定还意犹未尽吧,接下来我们再来欣赏《剪纸艺术》,大家要带着以下问题仔细欣赏,并填写表格。 作品名主要栏包含元交互操总体印

构成多媒体作 品的基本元素 称目素作象 注:多媒体作品一般包含文本、图像、声音、动 画和视频等元素。 学生欣赏多媒体作品《剪纸艺术》。 学生展示完成的表格,老师协助完成。 作品名称主要栏 目 包含元 素 交互操 作 总体印 象 剪纸艺术概述 溯源 种类 工具 文本 图像 声音 动画 通过超 级链接 实现页 面之间 图文并 茂声画 俱佳 Power Point 作品 《剪 纸艺 术》

小学信息技术全套教案(经典)

第一章信息技术基础知识1 课题:第一节信息与信息技术 教学要求: 1、使学生了解信息和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 2、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理解信息和信息技术的概念。 2、了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强化信息意识。 教学器材:投影仪、演示用计算机。 授课地点:电教室 教学过程 1、引言 本章是教材的第一章,这章的内容对学习信息技术会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学习使学生有较强的信息意识。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计算机的组成,硬件和软件知识,计算机的安全与病毒防治以及计算机的发展概况。 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同学们对中学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同学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这节课我们学习第一节信息与信息技术。 2、什么是信息? 自从有了人类,在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活动中,就有了信息交流。它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到20世纪后叶我们把信息与信息技术交流作为一门专门的学科来研究。 (举例)有关信息、信息技术的巨大作用。 所谓信息,通常是指对人们有用的消息。 3、什么是信息技术 一般说来,信息技术是指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存储信息、传输信息的技术。 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有很多,可以直接从生产、生活、科研活动中收集和获取信息,也可以从网络、电视、广播、报刊杂志等获取间接的

信息。其中计算机网络上收集和获取信息是极其重要的一条途径。 请阅读P2—P4。 (实例演示) 从信息学的角度,从为了解1990年到1999年十年中,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科生和硕士研究生的招生情况,分析相应的教育发展情况作为例子,使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示例告诉我们信息世界里,必须学习和掌握计算机信息技术。 操作步骤:A、连接上网, B、搜索框中输入关键词。 C、检验结果: D、依次选取“中国教育概况”“中国教育科研网” E、从中找到数据输入到电子表格中, F、再把数据以图表的形式表示。 4、信息技术的发展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由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结合而成的。计算机网络对人类的影响,已经超出了它的技术范畴。信息资源已成为同物质资源同样重要的社会资源。信息只有通过交流才能实现资源共享。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建立。信息成为所有人可共享的社会资源。 5、归纳、总结: (1)信息与信息技术的概念。 (2)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以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的情况。 6、讨论思考 (1)什么是信息技术? (2)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主要有那些途径? 归纳总结: (1)信息与信息技术的概念。 (2)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以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的情况。 布置作业: 1、什么是信息技术? 2、人们获取信息有哪些主要途径?

怎样上好信息技术的第一节课

怎样上好信息技术的第一节课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在上第一堂信息技术课之前,对信息技术可能尤如“白纸一张”,一无所知,就算有些学生对计算机有点熟悉,不过只是对其中的游戏、聊天等感兴趣,而对于其它操作应用方面却不是很清楚,需要教师很好的去引导,让学生对信息技术产生兴趣。 初中学生刚接触信息技术,他们对计算机既有新鲜感、又有陌生感,如果不能很好的使他们注意、引他们入胜、培养好他们对计算机的兴趣,很可能使这门学科变的枯燥无味。上好第一节课,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兴趣非常重要,它关系到学生对信息技术这门学科的真实看法和学习态度。上好第一节课有以下几个目的: 1、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为了达成这一目的,我们要精心设计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上,要尽量地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着手,例如:让学生说说信息技术在现实的应用及功能(利用计计算机可以放音乐、看电影、帮助我们学习、上网等功能),来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从学生最喜爱的游戏、QQ聊天等功能入手,来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信息知识的兴趣。通过第一节课使学生对信息技术产生了浓厚的好奇心、兴趣感,有了兴趣学生就会发自内心地、主动地想学计算机、学习信息技术的应用。当然,教师还要在今后的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不断的想办法来保持、激发学生的这种学习兴趣。 2、消除学生对信息技术的神秘感。学生都认为信息技术课就是计算机课,而计算机是高科技产品,很难掌握,无形中会对信息技术的产生神秘感,认为学好信息技术是件很难的事。加上计算机理论知识的相对抽象难学、操作技巧难熟练,及操作过程中由于不熟悉易出故障,很容易使学生对信息技术产生畏惧感。老师应当给指出,计算机的复杂,是因为它的功能强大,要完全掌握是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才行,但如果我们用它做简单的事情,它使用起来就简单了,例如学习输入汉字,只要会拼音,会切换输入法即可掌握,但是如果要想打字速度快,就要花时间苦练了。 3、计算机是我们手中的一种工具,是帮助我们学习的工具,只不过这个工具的相对功能多一点、强大一点,当我们从简单的内容、操作方法开始学起,并没有多大困难。并且教师还要告诉学生计算出现机故障是也是正常的,故障的绝大多数原因是由于操作不当引起的,只要我们按照计算机的操作的步骤一步步地来,不急不燥,减少操作错误,完全可以把故障降到最低,即使偶尔出现了故障,也没关系,我们只要正常使用,计算机是不会坏的,只要重新启动一下就可以,不要因为出故障而不敢操作,只有不断的在实践中操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把信息技术学的更好,才能掌握更多的信息应用能力。 4、我觉得感情联络、强调纪律和坐位分配应该是第一节课的另一个主题,然后从感情交流再到教学内容交流,最后到规章制度及纪律的交流,最后安排位置。因为过了一个假期,学生要从家庭和社会生活一下子转换到学校生活,是需要一个过渡的。其实教师也一样,从休息状态转到工作状态,一开始太紧张容易给精神加压,不如给双方一个喘息的机会,我觉得是必要的,并且感情上接受了,那么心情就是愉悦的,后面的学习活动就比较好展开。师生互相熟悉接纳,老师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互相熟悉和学习方式、方法的共同探讨。 教师对上学期考试作总结,好的表扬,差的一定要努力补上去,并且成立兴趣小组,实行“一帮一”扶差,基础好学生扶助基础差的学生,寄予期望,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并同时对课

高中信息技术 全套教案(经典)

第一章信息技术基础知识 课题:第一节信息与信息技术 教学要求: 1、使学生了解信息和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 2、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理解信息和信息技术的概念。 2、了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强化信息意识。 教学器材:投影仪、演示用计算机。 授课地点:电教室 教学过程 1、引言 本章是教材的第一章,这章的内容对学习信息技术会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学习使学生有较强的信息意识。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计算机的组成,硬件和软件知识,计算机的安全与病毒防治以及计算机的发展概况。 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同学们对中学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同学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这节课我们学习第一节信息与信息技术。 2、什么是信息? 自从有了人类,在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活动中,就有了信息交流。它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到20世纪后叶我们把信息与信息技术交流作为一门专门的学科来研究。 (举例)有关信息、信息技术的巨大作用。 所谓信息,通常是指对人们有用的消息。 3、什么是信息技术 一般说来,信息技术是指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存储信息、传输信息的技术。 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有很多,可以直接从生产、生活、科研活动中收集和获取信息,也可以从网络、电视、广播、报刊杂志等获取间接的

信息。其中计算机网络上收集和获取信息是极其重要的一条途径。 请阅读P2—P4。 (实例演示) 从信息学的角度,从为了解1990年到1999年十年中,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科生和硕士研究生的招生情况,分析相应的教育发展情况作为例子,使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示例告诉我们信息世界里,必须学习和掌握计算机信息技术。 操作步骤:A、连接上网, B、搜索框中输入关键词。 C、检验结果: D、依次选取“中国教育概况”“中国教育科研网” E、从中找到数据输入到电子表格中, F、再把数据以图表的形式表示。 4、信息技术的发展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由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结合而成的。计算机网络对人类的影响,已经超出了它的技术范畴。信息资源已成为同物质资源同样重要的社会资源。信息只有通过交流才能实现资源共享。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建立。信息成为所有人可共享的社会资源。 5、归纳、总结: (1)信息与信息技术的概念。 (2)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以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的情况。 6、讨论思考 (1)什么是信息技术? (2)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主要有那些途径? 归纳总结: (1)信息与信息技术的概念。 (2)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以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的情况。 布置作业: 1、什么是信息技术? 2、人们获取信息有哪些主要途径?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第一章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全套第一章 第一章 第一节:信息与信息技术 课题:信息与信息技术 教学目标:1.知道信息的含义;2.理解信息技术的含义;3.知道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 教学重点:理解信息技术的含义 教学难点:信息技术的含义 教学方法:教授、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1. 人类已跨进21世纪,迎来了信息时代。在这个时代里,以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和通信技术为特征的信息技术,正在改变着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思维方式。正确。为了使我们大家能够具有应用信息技术基本素质,浙江省在开设了信息技术必修课。 在整个的信息技术课程中,我们将学习以下的内容: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操作系统的基本知识、文字处理的相关知识、网络基础及因特网应用、网页制作、程序设计初步知识等。当然了,我们在课堂上所讲的都是一些基础的知识,如果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对相关的方面进行深入的钻研,如果有什么问题的话,我们也可以互相讨论。 二、新课讲授 1.说了这么半天的信息技术,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叫信息。 信息是指对人们有用的消息。 那么什么又叫消息呢。在电子通信中,信息以电子方式从一个装置传输到另外一个信息单位叫一个消息。 而在习惯中,消息是一种新闻的体裁。 而在计算机的学习经常要用到的数据的含义则是:数据是用来描述对象、概念、条件、状况、关系等的文字、数字、符号、图形或声音的集合体。 当数据出现在上下文中能被人们解释和理解它的意义的时候,数据就成了信息。

2.明白了信息的含义后,我们来学习一下信息技术的含义,所谓的信息技术就是指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存储信息和传输信息的技术。 获取信息就是指通过那些途径来找到我们所需要的信息。 处理信息就是指我们如何来对所收集到的众多的信息进行加工,找出对我们有用的部分。 存储信息就是指对我们所处理好的信息进行储存,写在纸上、使用计算机存储还是使用别的方法进行存储。 传输信息就是指如何和他人或都在另外的地点使用信息。 3.获取信息的途径一般有两种,直接的和间接的。 直接的方法的优点有:信息可靠性强 直接的方法的缺点有:费时、费力 直接的方法举例:做科学研究、做调查 间接的方法的优点有:省时、省力 间接的方法的缺点有:信息可靠性不强 间接的方法举例:报刊杂志、电视广播、计算机网络等。 在信息技术的课程中,我们主要讲解从使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 在有目的的进行信息的搜集和获取,并对所得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并保存和传输。 三、信息技术的发展 1.远古时代,人们是通过感观来收集和处理信息。 2.近代,电报、电话的发明扩大了人们处理信息的时间,缩短了空间。 3.当代,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使人们传输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小结: 1.什么信息 2.什么是信息技术

高中信息技术优质教案全套合集

高中信息技术优质教案全套合集 第一章信息技术基础知识 课题:第一节信息与信息技术 教学要求: 1、使学生了解信息和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 2、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理解信息和信息技术的概念。 2、了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强化信息意识。 教学器材:投影仪、演示用计算机。 授课地点:电教室 教学过程 1、引言 本章是教材的第一章,这章的内容对学习信息技术会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学习使学生有较强的信息意识。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计算机的组成,硬件和软件知识,计算机的安全与病毒防治以及计算机的发展概况。 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同学们对中学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同学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这节课我们学习第一节信息与信息技术。 2、什么是信息? 自从有了人类,在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活动中,就有了信息交流。它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到20世纪后叶我们把信息与信息技术交流作为一门专门的学科来研究。 (举例)有关信息、信息技术的巨大作用。 所谓信息,通常是指对人们有用的消息。 3、什么是信息技术 一般说来,信息技术是指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存储信息、传输信息的技术。 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有很多,可以直接从生产、生活、科研活动中收集和获取信息,也可以从网络、电视、广播、报刊杂志等获取间接的信息。其中计算机网络上收集和获取信息是极其重要的一条途径。 请阅读P2—P4。 (实例演示) 从信息学的角度,从为了解1990年到1999年十年中,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科生和硕士研究生的招生情况,分析相应的教育发展情况作为例子,使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示例告诉我们信息世界里,必须学习和掌握计算机信息技术。 操作步骤:A、连接上网, B、搜索框中输入关键词。

小学信息技术全套教案

青仁小学信息技术三年级教案 第1课与电脑见面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认识计算机的基本组成。 2、初步学会使用鼠标的移动、指向、单击。 3、学会正确的开机、关机。 教学重点: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学会正确的开机、关机。 教学难点:鼠标的初步使用。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本课时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信息技术课,所以教师可以在教学本课时可以用计算机演示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动画、游戏以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让信息技术课成为学生最喜欢课程。 介绍计算机的外貌时,可结合实物进行,让学生指着各部分介绍。 开机与桌面:主要让学生了解桌面组成,这里有许多新概念,学生难以一下子掌握,教师在这里主要是把“桌面”、“图标”“开始按钮”解释清楚,具体的一些概念留到后面课时里解决。 讲解使用鼠标时,鼠标的握法应让学生拿住鼠标感到舒服为好,并不一定要规定一个姿势,鼠标的移动让学生明白要紧贴工作台的表面移动;引导学生观察鼠标指针经过图标时、指向图标时的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力)。鼠标的单击可结合单击图标、按钮进行,并让学生了解单击图标和按钮会出现不同的结果。 关机的过程中,如计算机不是自动切断电源,一定要学生养成等出现“您可以安全地关闭计算机了”界面,才切断电源的习惯。教学参考: 1、如果计算机室中电脑是无盘工作站可用两课时来讲解。 2、学生很容易把桌面上的任务栏拖乱,如果在桌面上找不到任务栏,可以将显示分辨率改得更高,任务栏可能就会出现了。 第2课有趣的纸牌游戏 教学目标: 1、学会从开始菜单进入程序的方法。 2、初步了解窗口的基本组成。 3、学会鼠标的拖放。 4、了解玩纸牌游戏的规则。 教学重点:了解从开始按钮进入程序的方法。 教学难点:从开始菜单进入程序的方法。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先复习开机的过程,再出示纸牌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设问:怎么样才能找到纸牌游戏?引入从“开始”菜单进入纸牌游戏。 从开始按钮进入程序是Windows较为常用的方法,因此学生必须掌握。由于学生接触计算机才一课时,鼠标的操作不熟练,学生难以将鼠标移到特定的选项上,所以教师因留给学生一定的操作时间。 教师演示进入纸牌的过程,让学生尝试进入纸牌游戏及其它一些程序。 此课时可让学生初步了解一下纸牌窗口的组成。介绍纸牌游戏的基本规则时,教师应一边演示一边讲解。注意讲清楚鼠标的拖放动作。教师可以演示鼠标的拖放过程,注意应让学生明白在拖动时不能松开鼠标。

浅谈如何上好信息技术课

浅谈如何上好信息技术课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研究不断深入,新课程基本理念本着“以人为本”的价值观,要求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解决为目标导向,以自主与协作为主要学习方式,从而培养学生信息素养,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信息技术教师要不断丰富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教学资源,有效地开展教学。怎样才能进行有效的教学,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注重导入,激发兴趣 导入是在新的教学内容或新的教学活动开始时,教师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过程。导入运用的直接目的,并不是针对教学内容的解释与阐述,而是在课堂上使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第一个环节。在此阶段,须要调动学生的注意、动机等诸多心理因素,诱发学生的课堂参与,因此,语文特级教师于漪说:“课的开始,其导入语就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或者歌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好的导入可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信息技术课,更是如此。比如:我们在教学“制作逐帧动画”这一节时,可以先播放一个首先制作好的动画,来激发学生学习制作动画的欲望,这样就更容易完成本节课要学习的任务。 二、形象教学,加深理解 在实际的教学中,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可谓是智计百出。对于中学生来说,计算机教学中的一些概念的名词术语最难被他们接受,我

认为在具体的教学中要注意运用形象化教学,适当运用一些形象生动的比喻,对学生计算机知识的学习尤为重要。比如:在讲计算机的组成时,如何让学生理解那些枯燥的专业名词呢,我用人自身来比喻,谁在控制,谁在运输,谁在制造等等,然后再用一个具体的计算题的实例来演示,计算这个题目,计算机是如何来工作的。再比如:在讲新建文件夹时,我们可以把“文件夹”比喻为同学们的“书包”,把“文件”比喻为同学们的“书、本、文具”,把“子文件夹”比喻为“文具盒”等等。这样一来,学生就很容易理解了。 三、分层教学,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对于信息技术科来说,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参差不齐,接受知识的能力不同,如何让不同的学生都能得到一定的发展是每一个教师的责任。在具体的教学中,任务不能定得太高,太高了有的学生完不成索性就不愿意做了,任务太低了,成绩好的学生完成了就没有事做,可能会制造一些其他的“事件”。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要注意分层教学,要做到对学困生保“底”,达到标准规定的最基本要求;对学优生不封“顶”,鼓励他们向更广、更深的学习目标进军。鼓励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在达成学习领域共同性目标以后,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更高一个层次的教学目标,进行达标学习,用不断递进的分层目标来引导和要求学生,使教学要求和学习可能性的关系始终处在动态协调之中。 如一位教师在教学《美化文章》一课时,有两个学习目标要完成:插入艺术字和自选图形。教师讲解示范了如何插入艺术字,之后布置插入艺术字的练习。有的学生一会儿就完成了,教师要求学生自主完成“插入一个自选图形(星形)”的任务。学生自主探究操作,很有兴致。 有的学生很快完成了插入自选图形的操作,教师又要求他们帮助没完成的同学完成任务。在帮助同学之后可以玩一个益智游戏作为奖励,于是完成任务的学生非常积极地帮助其他同学去完成任务。 下课时,绝大部分学生都完成了学习任务。

浅谈如何上好现代信息技术课

浅谈如何上好现代信息技术课 发表时间:2012-02-03T11:38:45.490Z 来源:《素教教师》2011年第12期供稿作者:张曰华[导读] 现代教育技术迅速发展,人们需要学习的知识越来越多,信息技术是现代信息社会的重要技术之一 现代教育技术迅速发展,人们需要学习的知识越来越多,信息技术是现代信息社会的重要技术之一,正确运用信息技术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技能。当前很多小学都开设了信息技术课,但如何上好现代信息技术这门课,给广大信息技术教育者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思考,同时,对信息技术教师的“教”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不断探索,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才能适应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 通过几年来在一线的探索与实践,笔者对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有了一些肤浅的体会。 一、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在课程任务和教学目标的阐述中,着重强调了对学生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信息能力的培养,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和探究的能力的培养,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课堂教学必须有一个明确的教学目标,师生教和学的一切活动都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展开。我们必须从学生的实际水平、知识本身的特点出发来建立每一堂课的教学目标,使教师有准备地教,学生有目的地学。 二、科学合理地安排好教学内容 新课标要求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合理地对教材进行取舍,既要做到立足于教材,又要做到突破教材。我们可针对学校情况,有选择性地打乱章节顺序,如:选择理论知识较强的内容在教室上课,上机操作实践在机房上课。这样避免了因教师在机房讲解过多理论知识,而频繁控制学生屏幕,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学生对理论知识系统的理解,造成事倍功半的后果。 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创设情境成为教学设计最重要的内容之一,要求我们针对特定的学习目标,将学习内容安排在情境化的真实的学习活动中,让学生通过参与真实的问题求解等实践活动而获得更有效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些生活中的情景,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是许多教师常用的方法,也是非常有效,非常实用的方法。 对于信息技术课程来说,这一点尤为重要。作为一门工具学科,信息技术的特点就是它的实用性。在当今社会,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了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各种信息技术的运用就出现在我们身边,从中挑选出一些和学生联系密切的,符合教学目标的事件与问题在课堂上创设成教学情景并不困难。 通过解决这些模拟现实中发生的事情、遇到的问题,可以使学生真实地体会到信息技术的实用性,自然而然地就会被吸引。同时在这种贴近现实的情景中,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日常问题的习惯,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正所谓取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四、注重课堂实效,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信息技术课堂上要培养学生学习和应用计算机的兴趣与意识,要让学生用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所学的为自己的需要而服务,因此在课堂上要让学生学以致用。教小学生学计算机时,综合训练的教学内容要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和实际需要。例如“画图”,学生可以利用它来设计贺卡,送给他人;“Word”,学生可以利用它写作文、写信;“Power Point”,学生可以利用它来制作贺卡;“录音机”,学生可以利用它放自己喜欢的乐曲,学英语。这样,在课堂上学的都能与生活实际相结合,都能服务于现实生活,都是学生所需要的,学生学起来就会有兴趣,乐于学。 五、适时引导,解决问题 通过解决问题进行学习是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途径之一。通过解决问题活动学习信息技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力以及自我反思与监控的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近来我们提倡课改、新课标,有的老师就努力把自己的课堂设计得非常有新意,把以往那些旧的东西删掉,只谈新的,事实上不是这样的。比如说,自学法能够发挥学生主动学习创造的主体意识,但是它也有缺点。不是每个学生都能按老师的要求去做;学生通过自学学来的东西,往往不是系统的,是零散的,不全面的。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不可能什么都由学生去发现,去尝试,所以在整个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并不能完全放手,把所有问题都丢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解决,学生不是天才,在此教师对一些问题要适时地引导,提供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六、重视学生信息反馈,以学促教 学生在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最忌讳的现象是教师无事可做。“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式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的关键”,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要求教师重视学生在课堂内的信息反馈。“以学促教”课堂教学评价模式关注的是学生在课堂上做了些什么,想了些什么,学会了什么和感受到了什么。活生生的课堂、活生生的人,学生在课堂上难免会提出一些教师意想不到的问题,及时地指导学生的学习与合作,解决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困难,不断调整课堂教学各个环节,是促进每一位学生发展的具体措施。 七、做好课堂教学延伸与拓展 拓展在教学中是一种对知识的延伸,作为信息技术课笔者认为拓展主要分为思想的拓展和技能的拓展。思想的拓展,除了认知目标、技能目标,还有情感目标。比如学生自评、互评、师评之后老师就问同学们这作品好不好,好在哪里,当然如果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学生自然而然地就说得非常好,而我们信息技术要上出自己的特色,技能的拓展也同样重要,但目前教师往往倾向于对孩子进行思想上的拓展。 总之,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要从更新教学观念入手,营造创新环境,使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有趣、生动。要注重培养学生动脑、动手、应用的能力。应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实践中去亲身体验创新和自学的乐趣。这不仅能深化教学内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把学生的兴趣推向高潮,而且还有利于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作者单位:山东省寿光市第二职业中专

小学信息技术第五册全套教案

小学信息技术第五册全套教案 第1课信息和信息处理工具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什么是信息; 2、了解如何描述信息以及对信息进行获取、传递、处理的各种技术; 3、知道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是两种重要的信息技术; 4、了解信息高速公路; 教学重点与难点:信息的各种心态及其本质含义。 教学方法:1、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启发学生对问题深入思考。 2、电脑动画课件教学。 教学准备:1、电教室内利用电脑播放自制的教学课件。 2、课前打开电脑。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1、什么是信息?你知道吗?(学生回答)

简单地说,信息就是指对人么有用的数据、消息。(有用,即有价值。信息具 有价值) 2、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举例启发后,请学生自己举例) 只要我们留意一下周围世界,就会发现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十字路口的信号灯…… 教室里的板书,挂图…… 图书馆里的书报…… 春节联欢晚会的现场直播……大自然也无时无刻不在向我们传发出各种各样的信息…… [可用幻灯片展示以上图片] 二、新课教学 解释: “ 一、信息通常是指数据、消息中所含的意义。” 科学角度研究的信息主要指:一是经过计算机技术处理的资料和数据,如文字、图形、影像、声音等;二是经过科学采集、存储、复制、分类、检测、查找等处理后的信息产品的集合。 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存在方式而不是事物本身。它必须借助某种符号才能表现出来,而这些符号通常人们用数据来记录它。

“二、信息技术主要是指人们获取、存储、传递、处理信息的各种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是两种重要的信息技术。” [利用电脑动态展示以下三种重要的信息技术] “1、信息的获取” 人脑的大部分信息是通过视觉和感觉器观获得的; 电脑中的信息主要是通过诸如键盘、鼠标、语音识别等电脑输入设备,扫描仪、传感器等电子感测装置来获取。 “2、信息的传递” 信息只有通过交流才能发挥效益。 烽火狼烟、飞马传书、信鸽远飞——>报纸、电报、电话、广播——>微波、光缆、卫星、计算机网络 “3、信息的处理” 信息处理是指将信息缩小、放大、分类、编辑、分析、计算,加工成某种要求的数据形式,如绘制图形、打印报表等。 电子计算机是信息处理机。 “三、信息社会” 人类进入20世纪以后,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当今信息同物质、能源一样重要,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三大基

如何上好初中信息技术课

如何上好初中信息技术课 导读:本文如何上好初中信息技术课,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如何上好初中信息技术课 文/沈珍 摘要: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都非常强的学科,对于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提高都是很有帮助的,所以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不光要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备好课,还应注重教学方式的应用,努力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提高他们的自身素质,能够利用计算机这个科学工具来解决一些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方法;兴趣;氛围;任务 大多数的信息技术课堂一般都是教师在课堂上演示,学生观看,然后在计算机上模仿操作。一方面,这样的教学方法,对于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提高和创新思维的发展都是很不利的;另一方面,这样的教学方法,实际产生的教学效果也不是很好的。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的学生家里基本上都有电脑了,当然也不排除一些没有的。也就是因为每个学生的家庭生活和受教育的背景不同,导致课堂上出现这样一种现象:一部分学生在家就玩电脑,没等老师讲完,他就会操作了;但是一部分学生因为没有接触过,所以反应就会比较慢,老师讲得稍微一快,就跟不上了;还有一部分学生,上课

走神,或是趁老师讲时,在计算机上玩一些小游戏,根本就没有在听老师讲什么。所以,要想上好一堂信息技术课,就先要改变教学理念和理论,探索更加高效的教学途径和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一、通过多种教学途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最重要的动力。”由此可见,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中之重。 1.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特殊而奇妙的作用,它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得学生的学习动机从简单的认知动机,转变成为感情需求,对于教师上好信息技术课是非常关键的。一方面教师要多关心他们,除了学习,了解学生的生活环境,解决一些生活麻烦;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多和学生接触,正视学生之间的差异,平等地对待,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是优秀的,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给予鼓励和表扬,让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教师本身的魅力影响学生,所谓“亲其师信其道”。 2.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良好的教师形象和和谐的师生关系都可以给学生创设一个和谐的课堂氛围。而对学生来说更需要的是轻松愉快的心理环境。所以,在信息技术课上,教师应倾注自己满腔的热情,架起心灵沟通的桥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