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戏剧体裁文章教学设计

任务驱动下的高中英语戏剧体裁文章教学设计

文学作品作为学习材料主要的一条理由就是文学提供了大量的

各种不同类型的书面材料,这些材料的重要性在于它们是谈论人类的基本问题,而且这些问题是持久的而不是短暂的。一部文学作品可以超越时间和文化同另一国家或不同历史时期的读者直接交谈(collie& slater,1987)。人教版新课标教材含有三篇戏剧体裁的文章,分别是高一下模块3 unit3 the million pound bank note,高二下模块8 unit4 pygmalion和高三上模块10 unit2 king lear。戏剧是文学体裁中的一种形式,它通过舞台说明、台词及人物表演来表现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戏剧体裁文章融入高中英语教学具有独特的意义:第一,戏剧的台词具有口语化的特点,更贴近学生生活,更容易让学生接受;第二,由于戏剧体裁文章故事性强,情节有趣,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三,戏剧题材文章不仅具有美学内涵,而且也富有生活哲理,学生通过学习,能提高文学欣赏水平,同时促进良好价值观的形成。因此,设计好戏剧体裁文章的教学,具有重要意义。根据笔者的教学实践,采用任务驱动下的英语戏剧体裁课文教学设计,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戏剧体裁文章教学设计思路

戏剧体裁的特殊性决定了它的教学应有别于其它体裁的教学。可根据文章的中心话题,整体把握全文,按照整体-部分-整体的步骤,设计合适的任务。

任务一:了解背景(getting to know the background)

活动时间:在“热身”之前。

现在英语学习应强调文化教学的重要性,语言和文化紧密关联。英语文学作品反映了英语文化。内涵和发展,并深刻地体现了英语国家人们对情感、人生、自然和社会等的思考。如果学习材料的文化背景与学生越贴近,那么学习者的学习就越有效,对文化渊源了解越深,那么学习者自然可以更自然地了解作品内容和内涵了(h.h.stern,1992)。鉴于中国学生对西方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了解不多,笔者认为背景介绍是非常有必要的。这种背景知识包括作者生平、写作特色、风格、作品介绍、时代等文化背景。通过背景知识介绍可以促使学生更准确理解所学文章。比如,在学习模块10第二单元《李尔王》这篇阅读课文时,可以让学生先谈谈对英国文艺复兴时期这位伟大的剧作家和诗人威廉·莎士比亚的了解,然后结合莎翁像、莎翁故乡的图片等讨论进一步完善学生对他的认识。任务二:思考(thinking)

活动时间:热身、导入阶段。

新课的导入就如同提琴上弦,惟有第一个音定准了,才能为演奏奠定良好的基础。而且,强调问题意识,是创新教育的本质要求。为此,教师应针对新课的需要,在热身及导入这个环节,巧妙设置问题,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新课学习的兴趣,从而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高一下必修3unit 3 the million pound bank note 这课导入时可以这样设问:imagine that somebody gives you a

large sum of money. what would you do with it? 这个问题比较容易回答,让学生有话可说。学生往往会给出各种各样的答案,很好地调动了课堂气氛。

任务三:完成图表(finishing the table)

活动时间:快速阅读后。

人教版设计的戏剧体裁文章并不是原著,但是他们通常都是接近原作品的模拟文章,这些文章的语言材料组织是专门为有一定英语基础的高中生所编写的。学习者需要在阅读之后,逐渐培养并习得必要的阅读技巧,并最终具备看懂原著的能力。为了达到这些目标,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应重视在阅读中培养学生各种阅读技巧。戏剧情节性较强,所以笔者指导学生按照记叙文的特点进行阅读,采用归纳法,使他们很快抓住每个场景的主要内容和重要信息,从而准确地理解大意。基本框架如下:

当然,这个表格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改动。例如:高一下必修3unit 3 the million pound bank note 可以这样设计:

任务四:讨论剧中人物(discussing the characters)

活动时间:对课文有一定了解后(一般在精读后)。

post reading(阅读后)应该能让学生进一步深化意义,对课文有一定的拓展和延伸(richard amato,1996)。在对课文有一定的了解后,通过人物语言和行为评价、分析人物,是极为重要的。这可以训练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并深刻领会文章的底蕴所在,这也可以培养学生利用阅读输入的信息进行分析问题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实现知识技能到交际能力的转化,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和目的。这一步骤是戏剧体裁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任务五:归纳戏剧主题(generalizing the theme)

活动时间:剧中人物讨论之后。

学习完一篇戏剧后,弄清楚它的主题是站在较高的位置上欣赏它。常见的戏剧类型有:comedy(喜剧),tragedy(悲剧)和historical play(历史剧)等等。以上的题材也是主题的体现,戏剧内容可能关于爱情、生活、历史事件和人物等。不同的作者常有不同的风格,有的幽默诙谐,有的辛辣讽刺,有的悲观厌世。当然,英语戏剧主题、风格的欣赏对学习者的要求很高,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灵活把握。

任务六:表演活动(acting the play out)

活动时间:学完全剧后。

在分析课文内容与讲解语言要点的基础上,布置“表演”作业。以小组为单位,把表演正式纳入课堂轨道,主要是因为学生喜欢表演,为了课堂表演的成功,往往会花较长时间背诵台词,并在课外练习数十遍。这种较真实的交际活动,给了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增强学生对剧中人物的立体认识,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尤其是培养学生的语感。学生除了再现课文内容外,还可以对剧本进行适当的改编,甚至创造出新的现代版的剧本。实践证明,学生对这个活动很感兴趣,有一定的创新能力,表演热情高。表演前,为了让学生知道表演中的一些要素,可让他们参考以下评价表:

二、戏剧体裁文章教学案例分析

以下是笔者高二下模块8unit 4 pygmalion的教学课例:

(一)整体介绍

1.了解背景。本单元戏剧文化背景主要涉及作者gorge bernard shaw(萧伯纳)及其时代背景。笔者在课前布置学生收集萧伯纳及其作品的资料,课上让学生借助幻灯片或投影仪进行介绍,然后用列表的形式在黑板上进行总结。

2.导入课文。借助warming-up中的三幅画讨论皮格马利翁这个希腊故事,然后提问:this play was also made into a film called my fair lady. have you seen the film? if you have,do you like it? give your reasons.

(二)分析与练习

1.完成简表。笔者指导学生从标题和舞台说明入手,带着“howmany characters are there in the play?”“when and where does the play happen?”“what is the play about ?”等问题进行快速阅读,找出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

2.操练练习。在学生阅读的基础上,结合课本第30页的exercise 1,对文章的细节信息,如人物关系、情节变化作深层检测,帮助学生了解细节,理解、消化所学的内容,获取大量的信息。对一些语言点的解释,不过分地深入,点到即可。

3.讨论问题。提出思考题:“suppose you have a chance to help eliza improve her use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look at the

sentences on page31 in exercise 5 and help her correct all these sentences in terms of grammar,spelling,etc,so that she can use them properly.”同时,引导学生将戏剧中的某些句子改写成通俗易懂的语言,这样既方便学生的理解,又拓宽他们的视野,增进对不同时代背景下的语言理解。

(三)提升与应用

1.复述故事。这个环节依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对于程度不

够好的班级来说,可以在下一节课时复述,或者采用填空的形式降低难度。

the text is a play adapted from a greek story pygmalion by bernard shaw,and it was shot into a film named/called my fair lady. in this play,eliza is a flower girl who wants to get a job as a maid or shop assistant. but her english is too bad. one day she met higgins,a professor who convinced that a person’s pronunciation decided his or her position in society. he told his friend,pickering,that he could educate eliza into a fair lady and pass herself off a duchess at a (an)ambassador’s garden party.

2.讨论问题。完成图表,交流讨论评价性问题:(1)can you recognize each character’s social position by their behavior and language? is he or she from the upper class,middle class or lower class? give your reasons. (从人物的行为和语言判

断人物的阶层)(2) can you choose some suitable adjectives to describe each character in the play?(对剧中的人物性格进行评价。)如果学生水平较好、时间允许的话,还可以让学生找出课本剧的主题—pygmalion effect(皮格马利翁效应),并借机鼓励学生只要坚持努力,一定会实现自己的梦想,甚至可以引申讨论最近非常热门的娱乐节目“中国达人秀”,活跃课堂气氛,或者让学生预测接下来可能发生的故事情节,为课堂创设出一种紧张、活跃、和谐与民主的气氛。

3.布置作业。(1)将课文复述写成一份书面材料,培养学生写作能力;(2)以小组为单位,自选部分戏剧场景进行排练。

三、戏剧体裁文章教学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由于教师、学生和课堂是动态的,所以教学设计也应该是灵活多样的。任务驱动下的英语戏剧体裁文章教学设计应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1.所设计的任务难度要适中

教师在教学戏剧体裁时,要因人、因地、因时,设计不同的、有效的、切合实际的任务。如果任务太容易,可能无法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太难可能会挫败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们产生畏难情绪,甚至知难而退,不想参与任务活动。比如:在“任务一”了解背景时,如果所教学生的程度较好,教师可以要求他们收集资料,并且用英语展示自己的材料。而对于英语较弱的学生,教师则可以将任务置换成是非判断题或者连线题。在“任务四”讨论剧中人物时,同样

可以灵活处理。对于好生可以设置一些相对更深层次的问题,而对于英语弱的学生则可以采用选择题或简单的是非题。在“任务六”表演活动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侧重于模仿朗诵或剧本表演。

2.遵循任务的渐进性、系列性和完整性原则

教学过程本身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循序渐进的过程,任务的布置要有层次,特别是戏剧体裁文章,更不可一步到位,否则会欲速则不达,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此外,任务型活动还应有系列性和完整性。我们的任务活动是围绕剧本所提供的语言素材展开的,即在同一个目标下,在不同的阶段开展活动,因而下一个活动是建立在上一个活动的基础上,是一个渐进发展的过程。设计任务时如果缺乏整体性、系统性和连贯性,课堂教学就会显得凌乱。比如:不能在刚刚开始上剧本的时候,就要求学生表演全剧或是讨论评价剧中人物。这两个任务必须是建立在一定的知识储备的基础上才能完成的。

四、结语

总之,在设计戏剧体裁文章的教学中,教师要把握戏剧文章的特点,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设计恰当的学习任务,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开展教学。教师要营造有利于学生语言习得和内化学习内容的环境,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催化自然和有意义的语言运用,提高戏剧体裁文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获得理想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 collie,joanne,stephen slater. literature in the language classroom [m]. lond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2] h. h. stern. fundamental concepts of language teaching. 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2.

[3] patricia a. richard-amato. making it happen:interaction in the second language classroom :from theory to practic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longman,199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