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胀(胆囊炎)中医护理方案

胆胀(胆囊炎)中医护理方案
胆胀(胆囊炎)中医护理方案

胆胀(胆囊炎)中医护理方案

胆胀(胆囊炎)中医护理方案

(试行)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肝胆郁滞证:右胁胀满疼痛,痛引右肩,遇怒加重,胸闷脘胀,善太息,嗳气频作,吞酸嗳腐。苔白腻。

(二)肝胆湿热证:右胁胀满疼痛,胸闷纳呆,恶心呕吐,口苦心烦,大便粘滞,或见黄疸。舌红苔黄腻。

(三)气滞血瘀证:右胁刺痛较剧,痛有定处而拒按,面色晦暗,口干口苦。舌质紫暗或舌边有瘀斑。

(四)肝郁脾虚证:右胁胀痛,倦怠乏力,情绪抑郁或烦躁易怒,腹胀,嗳气叹息,口苦,恶心呕吐,食少纳呆,大便稀溏或便秘。舌淡或暗,苔白。

(五)胆腑郁热证:右胁灼热疼痛,或绞痛或胀痛或钝痛或剧痛。疼痛放射至右肩胛,脘腹不舒,恶心呕吐,大便不畅或见黄疸或伴发热。舌质红,苔黄。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右胁疼痛

1.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诱发及缓解因素,与饮食、体位、睡眠的关系。若疼痛剧烈、可能有出血或出现休克现象者,立即报告医生。

2.急性发作时宜卧床休息,给予精神安慰;禁饮食,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3.遵医嘱穴位贴敷,取胆囊穴、章门、期门等穴。

4.遵医嘱穴位按摩,取右侧肝俞、右侧胆俞、太冲、侠溪等穴。

5.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肝、胆、交感、神门等穴。

6.遵医嘱穴位注射:取胆囊等穴。

7.遵医嘱肝病治疗仪治疗。

(二)右胁胀满不适

1.观察胀满的部位、性质、程度、时间、诱发因素及伴随症状。

2.鼓励患者饭后适当运动,保持大便通畅。

3.腹部行顺时针方向按摩。

4.遵医嘱穴位贴敷,取脾俞、胃俞、神阙、中脘等穴。

5.遵医嘱穴位注射,取足三里、胆囊等穴。

6.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肝、胆、大肠、交感等穴。

7.遵医嘱穴位按摩,取胆囊、天枢等穴。

(三)嗳气、恶心、呕吐

1.观察嗳气、恶心、呕吐的频率、程度与饮食的关系。

2.指导患者饭后不宜立即平卧。

3.呕吐患者汤药宜少量频服,服药前用生姜汁数滴滴于舌面或姜片含于舌下,以减轻呕吐。

4.遵医嘱穴位注射,取双侧足三里、胆囊等穴。

5.遵医嘱穴位按摩,取合谷、中脘、胆囊等穴。

6.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胆囊、胃、内分泌、交感、神门等穴。

7.遵医嘱艾灸,取脾俞、胃俞、中脘、足三里等穴。

8.遵医嘱穴位贴敷,取肝俞、胆俞、中脘、足三里等穴。

(四)纳呆

1.观察患者饮食状况、口腔气味及舌质、舌苔的变化,保持口腔清洁。

2.遵医嘱穴位按摩,取脾俞、胃俞、中脘、阳陵泉等穴。

3.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脾、胃、小肠、大肠、神门等穴。

4.遵医嘱穴位贴敷,取中脘、胃俞、足三里等穴。

(五)发热

1.观察体温变化。

2.保持皮肤清洁,汗出后及时擦干皮肤、更换衣被,忌汗出当风。

3.遵医嘱穴位注射,取曲池等穴。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一)药物治疗

1.内服中药

(1)肝郁脾虚证中药宜温服,恶心呕吐者宜浓煎频服,湿热证者宜凉服。

(2)服用含有大黄成分的中成药后,要注意观察大便的次数及性质,尤其关注年老体弱的患者。

(3)其他见附录1。

2.注射给药(详见附录1)。

(二)特色技术

1.穴位贴敷(详见附录2)。

2.耳穴贴压(详见附录2)。

3.穴位注射(详见附录2)。

4.穴位按摩(详见附录2)。

5.艾灸(详见附录2)。

四、健康指导

(一)生活起居

1.病室安静、整洁、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宜。

2.急性发作时宜卧床休息。

(二)饮食指导

1.肝胆郁滞证:宜食疏肝利胆的食品,如苦瓜、芹菜、白菜、丝瓜等。忌食壅阻气机的食品,如豆类、红薯、南瓜等。

2.肝胆湿热证:宜食清热利湿的食品,如薏苡仁、黄瓜、芹菜、冬瓜等。

3.气滞血瘀证:宜食疏肝理气,活血祛瘀的食品,如山楂、大枣等。

4.肝郁脾虚证:宜食疏肝健脾的食品,如莲藕、山药等。

5.胆腑郁热证:宜食清热泻火的食品,如冬瓜、苦瓜、菊花泡茶饮等。

(三)情志调理

1.多与患者沟通,了解其心理状态,指导其保持乐观情绪。

2.指导患者采用移情相制疗法,转移其注意力。针对患者焦虑或抑郁的情绪变化,可采用暗示疗法或顺情从欲法。

3.鼓励家属多陪伴患者,给予患者心理支持。指导患者和家属了解本病的相关知识,掌握控制疼痛的简单方法,如深呼吸、全身肌肉放松、听音乐等。

4.鼓励病友间多沟通,交流疾病防治经验,提高认识,增强治疗信心。

五、护理难点

患者建立正确的饮食习惯较困难

解决思路:

1.利用多种形式向患者及家属介绍食疗及养生方法。

2.利用图表等形式向患者演示饮食不当诱发胆囊炎的机理,使患者了解疾病与饮食的相关性,并嘱家属协同做好督促工作。

3.定期进行电话回访,鼓励坚持正确的饮食习惯。定期门诊复查,筛查危险因素,进行针对性干预。

六、护理效果评价

附:胆胀(胆囊炎)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

胆胀(胆囊炎)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

医院:科室:入院日期:出院日期:住院天数: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ID:文化程度:纳入中医临床路径:是□ 否□

证候诊断:肝胆郁滞证□肝胆湿热证□ 气滞血瘀证□ 肝郁脾虚证□ 胆腑郁热证□ 其他:

一、护理效果评价

主要症状

主要辨证施护方法

中医护理技术

护理效果

右胁疼痛

1.观察□

2.肝病治疗仪□

3.其他护理措施:

1.穴位贴敷□ 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

2.穴位按摩□ 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

3.耳穴贴压□ 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

4.穴位注射□ 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

5.其他: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

(请注明,下同)

好□ 较好□

一般□ 差□

右胁胀满不适

1.观察□

2.活动□

3.腹部按摩□

4.其他护理措施:

1.穴位贴敷□ 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

2.穴位注射□ 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

3.耳穴贴压□ 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

4.穴位按摩□ 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

5.其他: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

好□ 较好□

一般□ 差□

嗳气、恶心、呕吐□

1.观察□

2.体位□

3.服药护理□

4.其他护理措施:

1.穴位注射□ 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

2.穴位按摩□ 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

3.耳穴贴压□ 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

4.艾灸□ 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

5.穴位贴敷□ 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

6.其他: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

好□ 较好□

一般□ 差□

纳呆□

1.口腔清洁□

2.其他护理措施:

1.穴位按摩□ 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

2.耳穴贴压□ 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

3.穴位贴敷□ 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

4.其他: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

好□ 较好□

一般□ 差□

主要症状

主要辨证施护方法

中医护理技术

护理效果

发热□

1.监测体温□

2.皮肤护理□

3.其他护理措施:

1.穴位注射□ 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

2.其他: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

好□ 较好□

一般□ 差□

其他:

□(请注明)

1.

2.

3.

好□ 较好□

一般□ 差□

二、护理依从性及满意度评价

评价项目

患者对护理的依从性

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依从

部分依从

不依从

满意

一般

不满意

中医护理技术

穴位贴敷

穴位注射

耳穴贴压

穴位按摩

艾灸

健康指导

/

/

/

签名

责任护士签名:

上级护士或护士长签名:

三、对本病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实用性强□ 实用性较强□ 实用性一般□ 不实用□改进意见:

四、评价人(责任护士)姓名:技术职称:完成日期:护士长签字:

肺胀中医护理方案护理总结分析报告

肺胀中医护理方案护理总结分析报告 2017年06月 一、基本情况 肺胀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首批“21个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中的病种之一,自2017年01月01日至2017年06月30日,遵义县中医院在内一科应用“肺胀中医护理方案”护理住院患者共 5例,患者平均住院日6天。 辨证分型统计如下:与《诊疗方案》一致的病例数5例:肺肾气虚4例,痰浊阻肺1例,应用的主要辨证施护方法:体位、有效咳嗽、胸部叩击、振动排痰、体位、氧疗、呼吸功能锻炼、皮肤护理、口腔清洁、伴随症状及舌质舌苔的变化。 应用的主要中医护理技术:口服中药汤剂,口服中成药,艾灸,穴位贴敷,中药塌渍,中药湿敷各种理疗等。 二、护理方案应用情况分析 (一)主要中医护理措施应用情况 2、中医护理技术应用情况

中医护理技术应用频率高的项目是穴位贴敷,其次是艾灸。分析其原因:1、穴位贴敷是由责任护士根据患者的症状主动与主管医师沟通并实施,因此应用的主动性高,且无创伤,患者易于接受。2、艾灸用物及操作方法简单,且相对经济实惠,临床易于实施。(二)依从性和满意度分析 1、患者对中医护理技术的依从性和满意度 2、患者对健康指导的满意度 患者对健康指导的满意度为100%。 分析其原因:1、《方案》中健康指导内容清晰明确,便于护理人员掌握及临床应用。2、护理人员在实施《方案》的过程中,加强了护患沟通,观察病情更加及时、细致,健康教育更加专业、统一,使患者感到护理人员具有良好的工作态度和职业素养,从而赢得了患者的信任。 (三)责任护士对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 责任护士对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为100%。 分析其原因:1、《方案》对于每个疾病的常见症状护理、中医用药护理、健康指导等方面均给予了系统、明确的专业指导,使护理人员明确自己在各疾病中医专科护理中应该做什么、如何做,避免了以往工作的盲目性、随机性。2、《方案》中对各疾病常见症状适用的中医护理技术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并对关键环节如:选穴、应用时间、观察要点等做了明确说明,使中医护理技术的应用更加规范、科学。3、系统规范的中医专科护理标准,对于提高年轻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中医临床护理服务能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四)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1、中医饮食调护未落实到位 临床中,我医院的营养食堂未能特色的中医辨证膳食,具有中医特色的饮食调护局限在健康指导层面。 2、护理效果评价缺乏客观指标支撑 护理效果评价是由责任护士的主观认识及感受来进行评价,造成评价标准不一致,建议通过

中医护理方案实施方案

中医护理方案临床实施应用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33个病种中医护理方案》, 规范优势病种中医护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33个病种中医护理方案》,发挥中医护理特色优势,提高中医护理效果,规范中医护理行为,为病人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二、实施目标 到2015年1月医院每个病区均实施相应病种中医护理方案,全院 实施中医护理方案数达到20个以上,每个病种完成病例20-30例(不 足者按实际收治病例数实施)。 三、实施步骤 1、培训、考核阶段:2014.6—2014.12制定实施方案,组织全院培 训及科室培训,进行培训效果考核,达到相关人员熟练掌握方案的应用。 2、实施阶段:2015.1—2015.6各科室对所收治病人第一诊断为相 应病种者实施中医护理方案,同时做好数据收集工作。 3、效果评价分析阶段:2015.6.1—2015.6.15对所实施病种中医护 理方案护理效果进行总结分析。 四、重点内容 1、进行中医护理方案及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培训、考核,提高护理

人员应用中医护理方案的能力。 2、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33个病种中医护理方案》结合医院实际,选择20个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分科室进行实施。 3、加强医护配合,重点落实辨证施护及中医特色技术的应用,提高中医护理效果。 4、收集数据,对实施的中医护理方案进行护理效果总结分析。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全院医护人员要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发挥中医药特色,提高中医护理效果的重要性,切实提高思想认识,认真落实各项工作,确保中医护理方案落到实处。 (二)、成立医院中医护理方案临床实施应用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杜爱书 副组长:袁法林 成员:焦雪彦武志清王会敏 职责: 1、制定医院实施中医护理方案的工作目标和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 2、制定相关制度,完善工作机制。 3、对相关科室人员进行培训。 4、指导并监督各科室实施情况。 (三)、护理部成立中医护理方案临床应用工作实施小组 组长:焦雪彦

胆胀中医药诊疗方案

胆胀中医药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中医诊断: 胆胀 西医诊断:胆石症 二、诊断依据: 中医诊断标准: 1.肝郁气滞症状:右上腹绞痛阵作,疼痛向肩背放射,每因情志之变动加剧,饮食减少,或有口苦、嗳气、恶心、呕吐,可件轻度发热恶寒。舌稍红苔腻,脉弦紧。 证候分析:情志不舒,肝气失于条达,胆汁排泄不畅,故有右上腹绞痛阵作、疼痛向肩背放射、每因情志之变动加剧;肝气犯胃,胃失和降,可有饮食减少、口苦、嗳气、恶心、呕吐;肝胆郁滞化热,则可伴轻度发热恶寒;舌苔薄腻、脉弦紧为肝胆气滞之象。 2.湿热熏蒸症状:持续性右上腹胀痛或绞痛,痛引肩背,发热畏寒发作,胸闷纳呆,泛恶呕逆,口苦咽于。舌苔黄腻,脉弦紧。 证候分析:湿热蕴结于肝胆,肝络失和,胆不疏泄,故有持续性右上腹胀痛或绞痛;胆经行于身体之侧,故痛引肩背;湿热内结,邪热炽盛,故有发热畏寒;湿热中阻,脾胃受困,故见胸闷纳呆、泛恶呕逆、口苦咽干;舌苔黄腻、脉弦紧是为肝胆湿热之象。 3.热结血瘀症状:胁痛如刺,持续不解,入夜尤甚,痛引肩背,疼痛部位可触及积块,胸腹胀满,黄疽不退,寒热时发,便秘尿黄。舌质紫黯,唇舌有瘀斑,脉弦数。

证候分析:气郁热结日久,血行不畅,瘀血停积,则胁痛如刺、持续不解、入夜尤甚;胆经行于身体之侧,故痛引肩背;瘀血有形测疼痛部位可触及积块;气滞则胸腹胀满;热结则寒热时发;气郁热结,瘀血停积,胆汁排泄受阻,故有黄疽不退;邪热下迫大肠和膀胱,则有便秘尿黄;舌质紫黯、唇舌有瘀斑、脉弦数是为瘀血之证。 4.脓毒壅滞症状:脘腹、胁肋绞痛拒按,痛引肩背,持续不止,胸腹满闷,壮热寒战,汗出,黄疸,甚则谵语神昏,便秘溲黄。舌质红绛,苔黄糙,脉细数。 证候分析:湿热日久,脓毒壅滞肝胆,气机受阻,故脘腹、胁肋绞痛拒按、持续不止、腹部胀满;胆经行于身体之侧,故痛引肩背;邪热脓毒炽盛,故壮热寒战、汗出;邪热脓毒迫使胆汁外溢,则见黄疸;邪热脓毒扰乱心神,则谵语神昏;邪热下迫大肠和膀胱,可有便秘溲黄;舌质红绛、苔黄糙、脉细数是为湿热脓毒壅滞之征。 中医鉴别诊断: 1.胃痛:疼痛多有一定规律性,一般不因食油腻而诱发,胃镜及x线钡餐检查见胃病病灶。2.胰瘅:疼痛及压痛部位多在中上腹或稍偏左,胆囊区无明显触痛,血、尿淀粉酶显著增高,B超等检查可资鉴别。3.蛔厥:好发于青少年,钻顶样绞痛阵作,可吐出蛔虫,缓解时可如常人,腹部体征不明显。4.胰癌:发病年龄较高,起病隐匿,无阵发绞痛特征,疼痛与黄疸、消瘦等呈进行性加重,B超、CT等检查可资。 西医诊断标准:

呼吸内科肺胀中医护理学方案计划

肺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痰浊壅肺证:胸满,短气喘息,稍劳即著,咳嗽痰多,咯痰白粘或带泡沫,气喘,劳则加重,怕风易汗脘腹痞胀,便溏,倦怠乏力。舌体淡胖,或紫暗,苔薄腻或浊腻;脉细滑。 (二)痰热郁肺证:咳逆,喘息气粗,胸闷,烦躁,痰黄粘稠,不易咯出,面红,口干但饮水不多,舌质红,苔黄腻,脉象浮数。 (三)痰蒙神窍证:咳逆喘满不得卧,痰鸣声响;意识朦胧,表情淡漠,或谵妄,烦躁不安, 撮空理线,严重者昏迷;或肢体震颤,抽搐。舌质暗红或紫绛,苔白腻或黄腻;脉细滑数。 (四)阳虚水泛证:面浮足肿,腹满尿少,心悸喘咳不得卧,咳清稀痰,形寒怕冷,气短动则甚,面唇青紫,舌胖质暗,苔白滑,脉沉细数或结代。 (五)肺肾气虚证:喘息、气短,动则加重,乏力或自汗,动则加重,易感冒,恶风,腰膝酸软,耳鸣,头昏或面目虚浮,小便频数、夜尿多,或咳而遗尿,舌质淡、舌苔白,脉沉细或细弱。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咳嗽、咳痰 1.保持病室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温度保持在18~22℃,湿度控制在50%~60%。减少环境的不良刺激,避免寒冷或干燥空气、烟尘、花粉及刺激性气味等; 2.取舒适体位,指导患者有效咳嗽、咳痰、深呼吸的方法。卧床患者定时翻身拍背,痰液无力咳出者,予雾化吸入、胸部叩击或振动排痰; 3.每日清洁口腔2次,保持口腔卫生,有助于预防口腔感染、增

进食欲; 4.密切观察咳嗽的性质、程度、持续时间、规律以及咳痰的颜色、性状、量及气味等; 5.遵医嘱穴位贴敷,选取膻中、肺俞、脾俞、肾俞、大椎、天突等穴; 6.遵医嘱拔火罐,选择背部太阳经及肺经,辨证取穴,运用闪罐、走罐、留罐等多种手法进行治疗; 7.遵医嘱针灸:根据不同证候选择热敏灸、雷火灸等,辨证取穴或循经取穴,如肺脾气虚证配气海、丰隆,肺肾气虚证配太溪等; 8.遵医嘱穴位注射:可选曲池穴、足三里、尺泽、丰隆穴,或者辨证取穴注射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 9.遵医嘱使用中药雾化、穴位埋线、中药离子导入、电针疗法、沐足疗法、砭石疗法、五音疗法、经络刺激疗法等。 (二)喘息、气短 1.保持病室安静、整洁、空气流通、温湿度适宜,避免灰尘、刺激性气味; 2.观察喘息气短的程度及有无紫绀,遵医嘱给予氧疗,观察吸氧效果; 3.取合适体位,如高枕卧位、半卧位或端坐位,指导采用放松术,如缓慢呼吸、全身肌肉放松、五音疗法等; 4.指导患者进行呼吸功能锻炼,常用的锻炼方式有缩唇呼吸、腹式呼吸、吹气球、行走锻炼等; 5.遵医嘱穴位贴敷,取大椎、定喘、肺俞、脾俞、天突等穴; 6.指导患者清淡饮食,忌食肥甘油腻、辛辣甘甜之品,戒除吸烟习惯,避免海腥发物。

胆囊炎中医诊疗方案

胆囊炎(结石) 胆结石、胆囊炎是因情志不畅,过食肥甘油腻等导致肝气不舒,脾失健运,湿热内生,热煎胆汁,凝结成石;石阻胆道,遂生诸证。不同类型的胆结石、胆囊炎因表现的证候不同而有不同的治法。是当今的多发病、常见病,两种病变常伴随发生,祖国医学认为,胆结石、胆囊炎属“胁痛”、“黄疸”等范畴。 一.诊断 参照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制定的《胆石症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 二.中医治疗 (一)辨证论治:使用中医药疗法治疗胆囊炎亦收到很好的效果,结合我科临床实际,我们总结常见的几种证型: 1.肝胆湿热型:右胁下或上腹绞痛,或持续或阵发,痛引胸胁肩背。口苦,咽干,恶心呕吐,口渴喜冷饮,厌油腻,脘胀腹满,痛处拒按或能触及肿大的胆囊,伴发热或黄疸,尿深黄,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治以清热除湿,理气和营,止痛散结。方药清肝Ⅰ号加减,常用药柴胡,黄芩,海金砂,金钱草,鸡内金,川郁金,金铃子,白芍,炒枳实,赤茯苓,车前子。2.肝郁气滞型:右胁下或上腹部痛,轻重不一或阵发性绞痛难忍,痛引肩背或仅有右胁胀痛不舒,胸脘发闷。常有嗳气,口苦,咽干,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舌红苔白,脉弦。治宜舒肝利胆,理气通腑。方用本院协定方疏肝Ⅰ号加减,常用药柴胡、郁金、枳实、木香、金钱草、广陈皮、虎杖、玄明粉、矾石、板蓝根、制大黄等。疼痛重者可加元胡、川楝子;食欲差者可加陈皮、竹茹。 2.其他疗法 1.中医药溶石碎石促排石(适于结石细沙样而且少胆囊功能完好的患者),这里重点推荐我院制剂胆石宁袋泡剂,它是根据舒肝止痛,清热利胆,通腑排石的中医理论研制的方剂,经过多年的临床运用,具有疗效好,服用方便,奏效快等优点,曾多次获市县科技进步奖,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2.溶石疗法(口服胆酸等药物溶石) 3.外科手术法,对内科治疗效果不佳的情况,可考虑外科手术治疗。三.疗效评估: 中西医结合治疗胆囊炎、胆结石是临床发展的方向,尤其是在慢性胆囊炎、溶石、排石方面,中药有明显的优势,同时对患者症状缓解亦有一定作用,我院制剂胆石宁袋泡剂,它是根据舒肝止痛,清热利胆,通腑排石的中医理论研制的方剂,对胆结石合并胆囊炎患者尤其适合,经过多年的临床运用,

呼吸内科肺胀中医护理方案

肺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中医护理案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痰浊壅肺证:胸满,短气喘息,稍劳即著,咳嗽痰多,咯痰白粘或带泡沫,气喘,劳则加重,怕风易汗脘腹痞胀,便溏,倦怠乏力。舌体淡胖,或紫暗,苔薄腻或浊腻;脉细滑。 (二)痰热郁肺证:咳逆,喘息气粗,胸闷,烦躁,痰黄粘稠,不易咯出,面红,口干但饮水不多,舌质红,苔黄腻,脉象浮数。 (三)痰蒙神窍证:咳逆喘满不得卧,痰鸣声响;意识朦胧,表情淡漠,或谵妄,烦躁不安, 撮空理线,重者昏迷;或肢体震颤,抽搐。舌质暗红或紫绛,苔白腻或黄腻;脉细滑数。 (四)阳虚水泛证:面浮足肿,腹满尿少,心悸喘咳不得卧,咳清稀痰,形寒怕冷,气短动则甚,面唇青紫,舌胖质暗,苔白滑,脉沉细数或结代。 (五)肺肾气虚证:喘息、气短,动则加重,乏力或自汗,动则加重,易感冒,恶风,腰膝酸软,耳鸣,头昏或面目虚浮,小便频数、夜尿多,或咳而遗尿,舌质淡、舌苔白,脉沉细或细弱。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咳嗽、咳痰 1.保持病室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温度保持在18~22℃,湿度

控制在50%~60%。减少环境的不良刺激,避免寒冷或干燥空气、烟尘、花粉及刺激性气味等; 2.取舒适体位,指导患者有效咳嗽、咳痰、深呼吸的法。卧床患者定时翻身拍背,痰液无力咳出者,予雾化吸入、胸部叩击或振动排痰; 3.每日清洁口腔2次,保持口腔卫生,有助于预防口腔感染、增进食欲; 4.密切观察咳嗽的性质、程度、持续时间、规律以及咳痰的颜色、性状、量及气味等; 5.遵医嘱穴位贴敷,选取膻中、肺俞、脾俞、肾俞、大椎、天突等穴; 6.遵医嘱拔火罐,选择背部太阳经及肺经,辨证取穴,运用闪罐、走罐、留罐等多种手法进行治疗; 7.遵医嘱针灸:根据不同证候选择热敏灸、雷火灸等,辨证取穴或循经取穴,如肺脾气虚证配气海、丰隆,肺肾气虚证配太溪等; 8.遵医嘱穴位注射:可选曲池穴、足三里、尺泽、丰隆穴,或者辨证取穴注射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 9.遵医嘱使用中药雾化、穴位埋线、中药离子导入、电针疗法、沐足疗法、砭疗法、五音疗法、经络刺激疗法等。 (二)喘息、气短

胆胀(胆囊炎)中医护理方案.

胆胀(胆囊炎)中医护理方案(试行)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肝胆郁滞证:右胁胀满疼痛,痛引右肩,遇怒加重,胸闷脘胀,善太息,嗳气频作,吞酸嗳腐。苔白腻。 (二)肝胆湿热证:右胁胀满疼痛,胸闷纳呆,恶心呕吐,口苦心烦,大便粘滞,或见黄疸。舌红苔黄腻。 (三)气滞血瘀证:右胁刺痛较剧,痛有定处而拒按,面色晦暗,口干口苦。舌质紫暗或舌边有瘀斑。 (四)肝郁脾虚证:右胁胀痛,倦怠乏力,情绪抑郁或烦躁易怒,腹胀,嗳气叹息,口苦,恶心呕吐,食少纳呆,大便稀溏或便秘。舌淡或暗,苔白。 (五)胆腑郁热证:右胁灼热疼痛,或绞痛或胀痛或钝痛或剧痛。疼痛放射至右肩胛,脘腹不舒,恶心呕吐,大便不畅或见黄疸或伴发热。舌质红,苔黄。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右胁疼痛 1.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诱发及缓解因素,与饮食、体位、睡眠的关系。若疼痛剧烈、可能有出血或出现休克现象者,立即报告医生。 2.急性发作时宜卧床休息,给予精神安慰;禁饮食,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3.遵医嘱穴位贴敷,取胆囊穴、章门、期门等穴。 4.遵医嘱穴位按摩,取右侧肝俞、右侧胆俞、太冲、侠溪等穴。 5.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肝、胆、交感、神门等穴。 6.遵医嘱穴位注射:取胆囊等穴。 7.遵医嘱肝病治疗仪治疗。 (二)右胁胀满不适 1.观察胀满的部位、性质、程度、时间、诱发因素及伴随症状。 2.鼓励患者饭后适当运动,保持大便通畅。 3.腹部行顺时针方向按摩。 4.遵医嘱穴位贴敷,取脾俞、胃俞、神阙、中脘等穴。 5.遵医嘱穴位注射,取足三里、胆囊等穴。 6.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肝、胆、大肠、交感等穴。 7.遵医嘱穴位按摩,取胆囊、天枢等穴。 (三)嗳气、恶心、呕吐 1.观察嗳气、恶心、呕吐的频率、程度与饮食的关系。 2.指导患者饭后不宜立即平卧。 3.呕吐患者汤药宜少量频服,服药前用生姜汁数滴滴于舌面或姜片含于舌下,以减轻呕吐。 4.遵医嘱穴位注射,取双侧足三里、胆囊等穴。 5.遵医嘱穴位按摩,取合谷、中脘、胆囊等穴。 6.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胆囊、胃、内分泌、交感、神门等穴。 7.遵医嘱艾灸,取脾俞、胃俞、中脘、足三里等穴。

年度中医护理方案总结

20XX年中医护理方案实施情况总结 20XX年12月黔东南州中医医院护理部 一、基本情况 为了进一步贯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以病人为中心,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高中医临床疗效”为主题的持续改进活动方案实施细则,更好的发挥中医护理特色优势,实施“全员培训、全面推行、动态管理”的原则,据我院实际情况,开展中医护理方案科室共9个,20XX年以来共实施中医护理方案病种数20个,病例数892例;其中腰椎间盘突出症365例、中风(脑梗死急性期)9例、中风(脑梗死恢复期)31例、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127例、尪痹(类风湿关节炎)4例、面瘫病(面神经炎)63例、胸痹心痛病25例、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40例、混合痔51例、胆胀(胆囊炎)55例、肺胀(COPD稳定期)20例、喘病(COPD急性发作期)25例、吐酸病(胃食管返流)1例、胃脘痛(慢性胃炎)21例、呕吐(急性胃炎)10例、肺癌16例、白疕3例、消渴病(2型糖尿病)22例、紫癜风(过敏性紫癜)3例、乳腺癌1例。各科室对开展的中医护理方案实施的基本情况、护理效果评价、中医护理技术效果分析及护理存在问题进行总结汇报。 二、护理方案应用情况分析: (一)中医护理方案应用情况 1、各科室开展中医护理方案病种情况

2、各科室开展中医护理技术应用情况 (二)依从性和满意度分析 各科室患者对开展的中医护理技术的依从性和满意度

(三)各科室实施中医护理方案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存在问题:1、治疗时间不定,患者有时不能及时得到治疗 2、开展中医护理技术应用单一 3、护患沟通欠缺 4、患者对护士健康指导的满意度有待提升 整改措施:1、各科室应根据科室情况同一时间为患者治疗,以免患者不在病房耽误治疗时间,造成患者不满。 2、各科室加强护患沟通,通过加强护士培训,提高与患者的沟通能力,提高患者满意度。 3、各科室根据情况,在临床治疗中,多沟通,结合其他中医护理技术联合治疗。 4、由于患者文化程度不同,对宣教理解能力不同;个别科室护理人员忙于护理操作,未能充分进行健康指导;在今后护理操作中要多与患者沟通、交流,取得患者的信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使患者处于最佳治疗状态,提高患者满意度。 三、中医护理方案的效果分析 1、评价方法 对各科室开展的中医护理方案及中医护理技术(应用天数及次数),对护理效果进行评价。 2、评价标准 将护理效果分为四个层次:好、较好、一般、差 3、护理效果分析 采用以上评价方法和标准对护理效果进行评价,以症状改善及相关健康教育内容的落实为主要评价指标。

肺胀病中医护理_方案护理_效果分析报告

肺胀病中医护理方案护理效果分析 肺病科 一、基本情况 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汉川市中医院肺病科应用“肺胀病中医护理方案”护理住院患者共742例,患者平均住院日7. 14天。 辨证分型统计如下:1.与《诊疗方案》一致的病例742例痰浊阻肺证509 例,痰热郁肺证146例,2.补充证候诊断的病例数87例:肺阴亏虚证40例,痰湿蕴肺证16例,气滞血瘀证13例,水饮凌心证13例,痰浊上蒙证5例。 应用的主要辨证施护方法:有效咳痰/深呼吸训练、体位护理、翻身拍背、缩唇/腹式呼吸训练、口腔护理、情志护理、氧疗、辨证饮食指导、活动指导等。 应用的主要中医护理技术:中药穴位贴敷、中药离子导入、耳穴埋豆等。 二、护理方案应用情况分析 (-)主要中医护理措施应用情况 1.主要辨证施护方法应用情况

2.中医护理技术应用情况 穴埋豆。分析其原因:1.中药离子导入主要是由责任护士根据患者的症状主动与主管医生沟通并实施,因此应用的主动性高。2.无创伤,患者易于接受。3.用物及操作方法简单,临床易于实施。 (二)依从性和满意度分析 1.患者对中医护理技术的依从性和满意度

依从性较好的中医护理技术是中药离子导入。分析其原因:1.操作方法简单,无创伤、无痛苦,患者易于接受。2.国家相关政策,如医保政策的支持,为上述方法的实施提供了保障。 护理满意度较高的中医护理技术是中药穴位贴敷。分析原因:它能减轻肺胀患者咳嗽、喘息、气短、头晕等不适症状,配合其他治疗有较好的效果,因此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也较高。 本次总结中中药穴位贴敷、耳穴埋豆的应用病例数较少,因此不做分析。 2.患者对健康指导的满意度 患者对健康指导的满意度分为三个层次:①满意:271人(94%);②一般:18人(6%);不满意:0人。 分析其原因:1.《方案》中健康指导容清晰明确,便于护理人员掌握及临床应用。2.护理人员在实施《方案》的过程中,加强了护患沟通,观察病情更加及时、细致,健康教育更加专业、统一,使患者感到护理人员具有良好的工作态度和职业素养,从而赢得了患者的信任。 (三)责任护士对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 责任护士对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分为四个层次:①实用性强:266人(92%);②实用性较强:17人(6%);③实用性一般:6人(2%);不适用:0人(0%)。 分析其原因:1.《方案》对于每个疾病的常见症状护理、中医用药护理、健康指导等方面均给予了系统、明确的专业指导,使护理人员明确自己在各疾病中医专科护理中应该做什么、如何做,避免了以往工作的盲II性、随机性。2.《方案》中对各疾病常见症状适用的中医护理技术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并对关键环节如:选穴、应用时间、观察要点等做了明确说明,使中医护理技术的应用更加规、科学。3.系统规的中医专科护理标准,对于提高年轻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中医临床护理服务能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胆胀(胆囊炎)中医护理方案(共享)

---------------------------------------------------------------最新资料推荐------------------------------------------------------ 胆胀(胆囊炎)中医护理方案(共享) 胆胀(胆囊炎)中医护理方案(试行)一、常见证候要点(一)肝胆郁滞证: 右胁胀满疼痛,痛引右肩,遇怒加重,胸闷脘胀,善太息,嗳气频作,吞酸嗳腐。 苔白腻。 (二)肝胆湿热证: 右胁胀满疼痛,胸闷纳呆,恶心呕吐,口苦心烦,大便粘滞,或见黄疸。 舌红苔黄腻。 (三)气滞血瘀证: 右胁刺痛较剧,痛有定处而拒按,面色晦暗,口干口苦。 舌质紫暗或舌边有瘀斑。 (四)肝郁脾虚证: 右胁胀痛,倦怠乏力,情绪抑郁或烦躁易怒,腹胀,嗳气叹息,口苦,恶心呕吐,食少纳呆,大便稀溏或便秘。 舌淡或暗,苔白。 (五)胆腑郁热证: 右胁灼热疼痛,或绞痛或胀痛或钝痛或剧痛。 疼痛放射至右肩胛,脘腹不舒,恶心呕吐,大便不畅或见黄疸或伴发热。 1 / 14

舌质红,苔黄。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右胁疼痛 1. 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诱发及缓解因素,与饮食、体位、睡眠的关系。 若疼痛剧烈、可能有出血或出现休克现象者,立即报告医生。 2. 急性发作时宜卧床休息,给予精神安慰;禁饮食,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3. 遵医嘱穴位贴敷,取胆囊穴、章门、期门等穴。 4. 遵医嘱穴位按摩,取右侧肝俞、右侧胆俞、太冲、侠溪等穴。 5. 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肝、胆、交感、神门等穴。 6. 遵医嘱穴位注射: 取胆囊等穴。 7. 遵医嘱肝病治疗仪治疗。 (二)右胁胀满不适 1. 观察胀满的部位、性质、程度、时间、诱发因素及伴随症状。 2. 鼓励患者饭后适当运动,保持大便通畅。 3. 腹部行顺时针方向按摩。 4. 遵医嘱穴位贴敷,取脾俞、胃俞、神阙、中脘等穴。 5. 遵医嘱穴位注射,取足三里、胆囊等穴。 6. 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肝、胆、大肠、交感等穴。 7. 遵医嘱穴位按摩,取胆囊、天枢等穴。

青盲中医护理方案

20个病种中医护理方案(试行)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医药管理局、卫生厅局中医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 为保持发挥中医护理特色优势,提高中医护理效果,规范中医护理行为,我司组织重点专科护理协作组在梳理、验证和优化各地有效中医护理方案、技术的基础上,制定了促脉证(阵发性心房颤动)等20个病种的中医护理方案(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参照执行。 工作中有何意见和建议,请及时反馈我司医疗管理处。 联系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医疗管理处廖穆熙邴媛媛 电话:010— 促脉证(阵发性心房颤动)中医护理方案 急性非淋巴(髓)细胞白血病中医护理方案 吐酸病(胃食管反流病)中医护理方案 消渴病痹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护理方案 胆胀(胆囊炎)中医护理方案 青盲(视神经萎缩)中医护理方案 白疕(寻常性银屑病)中医护理方案 尪痹(类风湿关节炎)中医护理方案 乳腺癌中医护理方案 消渴目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医护理方案 丹毒中医护理方案 大肠息肉(结肠息肉)中医护理方案 肾风(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中医护理方案 呕吐(急性胃炎)中医护理方案 紫癜风(过敏性紫癜)中医护理方案 积聚(肝硬化)中医护理方案 胃癌中医护理方案 面瘫病(面神经炎)中医护理方案 混合痔中医护理方案 肺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中医护理方案 护理方案附录1 护理方案附录2

青盲(视神经萎缩)中医护理方案 (试行)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肝郁气滞证:视物模糊,视野中央区或某象限可有大片暗影遮挡;心烦郁闷,口苦胁痛,头晕目胀,舌红苔薄白。 (二)肝肾不足证:双眼昏矇日久,渐至失明,口眼干涩,头晕耳鸣,腰酸肢软,烦热盗汗,男子遗精,大便干,舌红苔薄白。 (三)气血两虚证:视力渐降,日久失明,面色无华,唇甲色淡,神疲乏力,懒言少语,心悸气短,舌淡苔薄白。 (四)气滞血瘀证:视神经萎缩见于外伤或颅内手术后,头痛健忘,舌暗红有瘀点。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视物模糊 1.做好安全评估,如日常生活能力评定、跌倒/坠床评估等,防止意外事件发生。 2.加强巡视,及时了解患者所需,协助服药到口,防止漏服、误服。 3.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肝、肾、眼、神门等穴。 4.遵医嘱穴位注射,取太阳穴、肾俞、肝俞等穴。 5.遵医嘱中药离子导入,取太阳穴。 6.遵医嘱艾灸,取光明、足三里等穴。 7.遵医嘱足部中药泡洗。 (二)心烦郁闷 1.为患者提供安静、舒适的休养环境,室内光线柔和,温度适宜。

胆胀中医健康宣教

胆胀是 指胆 腑气机通降失常所引起的以右胁胀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 胆胀多发生在40岁至65岁年龄组,女性高于男性,且以偏肥胖体型为多见;当今胆胀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其因与人们饮食结构变化有关。本病特点为病程长,反复发作,中医药治疗效果较好,尤其是远期疗效、减少复发更为显著 。 关于胆胀你了解多少? 1.饮食偏嗜 过食油腻厚味炙煿饮食,伤及脾胃,气机壅塞,升降失常,土壅木郁,肝胆疏泄失职。 2.忧思暴怒 肝疏泄失常,累及胆腑,精汁通降不畅,久郁蕴热,壅阻气机而成胆胀。 3.外邪侵袭 虚损劳倦,寒温不适,易感外邪,使胆腑疏泄通降失常,内损外感而致胆胀。 4.湿热久蕴 湿热内蕴,胆腑不通;或因湿热煎熬胆汁,聚而为石,阻塞胆腑气机,不通则胀痛为胆胀重症。 病因机制 (1)储存胆汁:一个饥饿的人(即非消化期间), 胆汁储存在胆囊内,当消化需要的时候,再由胆囊排出,所以胆囊被称为“胆汁仓库”。 (2)浓缩胆汁。 (3)分泌粘液:胆囊粘膜每天能分泌稠厚的粘液保护胆道粘膜,不受浓缩胆汁的侵蚀和溶解。 (4)排空:进食3~5min 后, 食物经十二指肠,刺激十二指肠粘膜,产生一种激素叫缩胆囊素,使胆囊收缩,将胆囊内胆汁立即排入十 二指肠,以助脂肪的消化和吸收,在排出胆汁同时,也将胆道内的细菌与胆汁一起排出体外。一般讲,进食脂肪半小时,胆囊即可 排空。 胆囊作用 (一)、保守治疗 1、控制炎症。 2、禁食,因为摄入食物的时候引起消化液及胆汁分泌增加,这样为给病态状态的器官加重负担。 3、胃肠减压,以减轻消化液对胆囊的刺激。 4、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 (二)手术治疗 1、采用非手术治疗无效,症状无缓解,或病情反而加重者。 2、有胆囊穿孔、弥漫性腹膜炎、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等并发症者。 治疗原则

胆胀中医健康处方

胆胀中医健康教育 处方 肛痈是指直肠周围因过食肥甘、辛辣、醇酒、或肺、脾、肾亏虚,湿热之邪乘虚下注所致。以肛门周围红肿、疼痛、有波动感,伴恶寒发热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直肠、肛周。可分为:热毒蕴结证、火毒炽盛证、阴虚毒恋证。胆胀多发生在40岁至65岁年龄组,女性 高于男性,且以偏肥胖体型为多见;当今 胆胀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其因与人们饮 食结构变化有关。本病特点为病程长,反 复发作,中医药治疗效果较好,尤其是远 期疗效、减少复发更为显著。 【生活调护】 1.病室安静、整洁、空气清新,温湿度适 宜。 2.急性发作时宜卧床休息。 【情志调护】 1.多与患者沟通,了解其心理状态,指导 其保持乐观情绪。 2.指导患者采用移情相制疗法,转移其注 意力。针对患者焦虑或抑郁的情绪变化, 可采用暗示疗法或顺情从欲法。 3.鼓励家属多陪伴患者,给予患者心理支 持。指导患者和家属了解本病的相关知识, 掌握控制疼痛的简单方法,如深呼吸、全 身肌肉放松、听音乐等。 4.鼓励病友间多沟通,交流疾病防治经验, 提高认识,增强治疗信心。 【饮食调护】 1.肝胆郁滞证:宜食疏肝利胆的食品,如 苦瓜、芹菜、白菜、丝瓜等。忌食壅阻 气机的食品,如豆类、红薯、南瓜等。

2.肝胆湿热证:宜食清热利湿的食品,如薏苡仁、黄瓜、芹菜、冬瓜等。 3.气滞血瘀证:宜食疏肝理气,活血祛瘀 的食品,如山楂、大枣等。 4.肝郁脾虚证:宜食疏肝健脾的食品, 如莲藕、山药等。 5.胆腑郁热证:宜食清热泻火的 食品,如冬瓜、苦瓜、菊花泡茶饮等。 【怎样预防胆胀】 1、禁止暴饮暴食 2、防止过度的肥胖 3、适当的控制脂肪食物 4、注意保暖,防止腹部受凉 如果有胆结石或者肠寄生虫病的人,要及 时治疗,避免引起胆囊发炎。

肺胀中医护理优化方案

肺胀中医护理优化方案 兰方美杨丹丹 【摘要】目的通过对2012年6月-2014年5月本科室肺胀患者中医护理方案进行了回顾性总结,发现肺胀患者进行中医护理干预后,急性发作次数明显减少,也缩短了患者年均住院时间,降低了治疗费用,认为应用护理方案可有效缓解病情,防止病情加重,减少并发症,提高肺胀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肺胀;中医护理;优化方案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常见的一种呼吸道疾病,是以气道不完全可逆性气流受限为特征,且呈进行性发展,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反复住院的特点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已升为第四位老年人的主要死亡原因, 肺胀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1】。对老年COPD稳定期患者进行有效的治疗和护理,缓解临床症状,减少发病次数,,改善肺功能状态,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已成为COPD临床护理工作的重点,近年来,笔者所在科室突出中医护理特点,对老年肺胀患者进行了精心护理及个体化健康指导,取得了满意的护理效果,现将中医护理方案应用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2012年6月-2014年5月本科收治COPD稳定期患者480例,其中男280例,女200例,年龄60-78岁,病程2-23年,肺脾气虚证120例、肺肾气虚证180例、肺肾气阴两虚证180例。其诊断均符合我国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的诊断标准,中医辨证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医学会肺系病专业委员会发布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证候诊断标准(2011版)》。 2.辨证分型及观察要点 2.1肺脾气虚证: 咳嗽,喘息,气短,动则加重;神疲、乏力或自汗;恶风,易感冒;纳呆或食少;胃脘胀满或腹胀或便溏;舌体胖大或有齿痕,舌苔薄白或腻。 2.2肺肾气虚证: 喘息,气短,动则加重;乏力或自汗;易感冒,恶风;腰膝酸软,耳鸣,头昏或面目虚浮;小便频数、夜尿多,或咳而遗尿;舌质淡、舌苔白。 2.3肺肾气阴两虚证: 喘息,气短,动则加重;自汗或乏力;易感冒;腰膝酸软;耳鸣,头昏或头晕;干咳或少痰、咳嗽不爽;盗汗;手足心热;舌质淡或红、舌苔薄少或花剥。 3.临证护理 3.1咳嗽、咳痰: 取舒适体位,指导患者有效咳嗽、咳痰,卧床患者定时翻身排背,痰液无力咳出者,予氧气雾化吸入和/或排痰仪震动排痰。异丙托2毫升和沙丁氨醇吸入剂2毫升交替使用,每日4次,排痰仪治疗,每日2次,每次15-20分钟。注意事项:a.不宜在饱餐时进行,宜在餐前或餐后1~2小时为宜;b.叩击头应避开胃肠、心脏、等部位。C.使用一次性布套,防止

胆胀-积聚试题

胆胀(胆囊炎)中医护理方案 一、单选题: 1.右胁胀满疼痛,痛引右肩,遇怒加重,胸闷脘胀,善太息,嗳气频作,吞酸嗳腐。苔白腻。辨证为:() A. 气滞血瘀证 B.肝胆湿热证 C. 肝胆郁滞证 D.胆腑郁热证 2.右胁胀满疼痛,胸闷纳呆,恶心呕吐,口苦心烦,大便粘滞,或见黄疸。舌红苔黄腻。 A. 气滞血瘀证 B.肝胆湿热证 C. 肝胆郁滞证 D.胆腑郁热证 3.右胁刺痛较剧,痛有定处而拒按,面色晦暗,口干口苦。舌质紫暗或舌边有瘀斑。 A. 气滞血瘀证 B. 肝郁脾虚证 C. 肝胆郁滞证 D.胆腑郁热证 4.右胁胀痛,倦怠乏力,情绪抑郁或烦躁易怒,腹胀,嗳气叹息,口苦,恶心呕吐,食少纳呆,大便稀溏或便秘。舌淡或暗,苔白。 A. 气滞血瘀证 B. 肝郁脾虚证 C. 肝胆郁滞证 D.胆腑郁热证 5.右胁灼热疼痛,或绞痛或胀痛或钝痛或剧痛。疼痛放射至右肩胛,脘腹不舒,恶心呕吐,大便不畅或见黄疸或伴发热。舌质红,苔黄。 A. 气滞血瘀证 B.肝胆湿热证 C. 肝胆郁滞证 D.胆腑郁热证

6.胆胀(胆囊炎)急性发作时宜( ) A.适度活动 B.卧床休息 二、多选题: 1.胆胀(胆囊炎)出现右胁疼痛应观察疼痛的() A.部位 B.性质、程度 C.持续时间、诱发及缓解因素 D.与饮食、体位、睡眠的关系 2.胆胀(胆囊炎)出现右胁疼痛急性发作时宜( ) A.卧床休息 B.给予精神安慰 C.禁饮食 D.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3. 胆胀(胆囊炎)出现右胁疼痛遵医嘱耳穴贴压,取穴( ) A.肝 B.胆 C.交感 D.神门 4.胆胀(胆囊炎)出现右胁胀满不适应观察胀满的( ) A.部位 B.性质 C.程度、时间 D.诱发因素 E.伴随症状。 6. 胆胀(胆囊炎)出现右胁胀满不适遵医嘱耳穴贴压,取穴() A.肝 B.胆 C.大肠 D.交感

胆囊结石中医诊疗方案

胆胀(结石性胆囊炎)中医诊疗方案 胆囊炎是常见疾病,按发病急缓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胆囊炎又根据其内有无结石分为结石性和无结石性胆囊炎。胆囊炎,与胆石病常为因果关系。胆囊炎症多先有胆囊结石,当胆石引起胆囊管梗阻时,胆汁淤积,细菌繁殖,发生感染而致胆囊炎;也有一部分无结石性胆囊炎,是由于胆囊功能异常,排空功能障碍,或致病细菌自血循环传播而引起。胆管炎症可由于胆管结石和肠道致病细菌逆行感染引起,少数由胆管癌和胆道蛔虫病所致。而胆道经常的感染发生炎症,尤其是大肠杆菌和厌氧菌属的感染,又是原发性胆管结石的致病因素。本病属于中医的胆胀、胁痛范畴。 一、诊断 西医诊断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外科学》(第六版)的诊断标准进行诊断。 中医诊断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中医外科学》(2002版,主编赵尚华)的诊断标准进行诊断。 西医诊断标准: 1.病史:患者常有右胁隐痛史、厌油、劳累或生气后常引起疼痛发作,有的并有典型的胆绞痛史或黄疸史。 2.症状:(1)腹痛,常为右上腹或上腹中部,大多向右肩背部放射。 (2)大多数患者在腹痛发作的同时,均有不同程度的恶寒发热。 (3)可伴恶心呕吐、黄疸等症状。 3.体征:在慢性间歇期体征不明显,急性炎症期可有体温上升或黄疸,上腹部压痛明显,或有反跳痛,或可触到肿大之胆囊,莫菲氏征阳性,波阿氏征阳性。 4.检查 (1)慢性间歇期实验室检查变化不明显,急性发作期可见白细胞上升,中性升高,GPT、转肽酶、胆红素均升高,尤其是直接胆红素升高明显,提示梗阻性黄疸。 (2)B型超声:胆道系统炎症可见到胆管壁或胆囊壁毛糙不光滑或增厚,正常胆囊壁厚度不超过0.4cm,若超过此限度往往表示有过慢性炎症。若在B超上见有强光团并拖

妇产中医护理方案

带下证(盆腔炎性疾病)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湿热瘀结证:下腹胀痛,带下量多,色黄。舌质红,苔黄腻。 (二)气滞血瘀证:下腹刺痛,带下量多,经行不畅、有块,情志不畅。舌质暗红,或有瘀斑瘀点,苔白或黄。 (三)寒湿瘀滞证:腰腹冷痛,带下色白质稀伴月经量少或后期痛经。舌质黯,苔白腻。 (四)肾虚血瘀证:下腹绵绵作痛,腰骶酸痛,带下色白质清稀,头晕耳鸣。舌质黯淡,苔白。 (五)气虚血瘀证:下腹坠痛,带下量多,色白,经期延长或月经量多。舌淡黯,苔白。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疼痛 1.观察患者疼痛的部位、性质,持续时间,做好疼痛评分,可应用疼痛自评工具“数字评分法(NRS)”评分,记录具体分值。 2.卧床休息,可取半卧位,避免久站、久走,禁止重体力劳动。 3.注意腹部或腰骶保暖,湿热瘀结证者慎用热敷。 4.遵医嘱穴位按摩,取关元、气海、足三里、三阴交等穴。 5.遵医嘱艾灸,取气海、关元等穴。 6.遵医嘱中药保留灌肠,注意经期不宜操作。 7.遵医嘱中药湿敷,取小腹、腰骶部;注意经期不宜操作。 8.遵医嘱药熨法,取下腹部和腰骶部,注意经期不宜操作。 9.遵医嘱中药离子导入,注意经期不宜操作。

10.遵医嘱中药熏洗,注意经期不宜操作。 (二)带下异常 1.观察带下量、色、味的变化。 2.保持会阴清洁。 3.遵医嘱中药外洗。 (三)月经异常 1.观察月经的量、色、质,月经周期及伴随症状,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医师。 2.注意经期卫生,选择宽松透气的衣裤,不使用不洁卫生用品。 3.教会患者通过自查基础体温等简单方式监测月经周期。 4.遵医嘱耳穴贴压,痛经者取神门、交感、内分泌、子宫等穴。 5.遵医嘱中药外敷。 6.遵医嘱药熨法,取下腹部和腰骶部,注意经期不宜操作。 7.遵医嘱穴位按摩,取关元、血海、三阴交等穴。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一)药物治疗 1.内服中药(详见附录1)。 2.注射给药(详见附录1)。 3.外用中药(详见附录1)。 (二)特色技术 1.穴位按摩(详见附录2)。 2.中药保留灌肠(详见附录2)。 3.中药外敷(详见附录2)。 4.药熨法(详见附录2)。 5.中药离子导入(详见附录2)。

肺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中医护理方案

肺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中医护 理方案

肺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中医护理方案 (试行)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肺脾气虚证:咳嗽,喘息,气短,动则加重;神疲、乏力或自汗;恶风,易感冒;纳呆或食少;胃脘胀满或腹胀或便溏;舌体胖大或有齿痕,舌苔薄白或腻。 (二)肺肾气虚证:喘息,气短,动则加重;乏力或自汗;易感冒,恶风;腰膝酸软,耳鸣,头昏或面目虚浮;小便频数、夜尿多,或咳而遗尿;舌质淡、舌苔白。 (三)肺肾气阴两虚证:喘息,气短,动则加重;自汗或乏力;易感冒;腰膝酸软;耳鸣,头昏或头晕;干咳或少痰、咳嗽不爽;盗汗;手足心热;舌质淡或红、舌苔薄少或花剥。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咳嗽、咳痰 1.取舒适体位,指导患者有效咳嗽、咳痰、深呼吸的方法。卧床患者定时翻身拍背,痰液无力咳出者,予胸部叩击或振动排痰。 2.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肺、气管、神门、皮质下等穴。 3.遵医嘱拔火罐,取大椎、定喘、肺俞、风门、膏盲等穴。 4.遵医嘱中药离子导入,离子导入的部位为背部湿罗音最明显处。

5.遵医嘱足部中药泡洗。 6.遵医嘱中药雾化。 (二)喘息、气短 1.观察喘息气短的程度及有无紫绀,遵医嘱给予氧疗,观察吸氧效果。 2.取合适体位,如高枕卧位、半卧位或端坐位,指导采用放松术,如缓慢呼吸、全身肌肉放松、听音乐等。 3.指导患者进行呼吸功能锻炼,常见的锻炼方式有缩唇呼吸、腹式呼吸等。 4.遵医嘱穴位贴敷,取大椎、定喘、肺俞、脾俞、天突等穴。 5.遵医嘱耳穴贴压,取交感、心、胸、肺、皮质下等穴。 6.遵医嘱穴位按摩,取列缺、内关、气海、关元、足三里等穴。 7.遵医嘱艾灸,取大椎、肺俞、命门、足三里、三阴交、气海等穴,用补法。 (三)自汗、盗汗 1.衣着柔软、透气,便于穿脱;汗出时及时擦干汗液、更衣,避免汗出当风。 2.遵医嘱耳穴贴压,取交感、肺、内分泌、肾上腺等穴。 3.遵医嘱穴位贴敷,取神阙等穴。 (四)腹胀、纳呆

胆胀中医护理方案效果分析总结报告1

胆胀中医护理方案护理效果总结分析报告 一、基本情况 胆胀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33个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中的病种之一,自2014年7月至2015年5月,普外科使用“胆胀中医护理方案”护理住院患者共12例,患者平均住院日7天。 辨证分型统计如下:和《诊疗方案》一致的病例数12例:肝胆湿热证7例,气滞血瘀证1例,肝郁脾虚证2例,胆腑郁热证2例。 使用的主要辨证施护方法:评估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诱发及缓解因素,和饮食、情志、睡眠的关系。观察胀满的部位、性质、程度、时间、诱发因素及伴随症状。嗳气、恶心、呕吐的频率、程度、伴随症状及和饮食的关系。口才饮食善、口腔气味、口中感觉、伴随症状及舌质舌苔的变化。 使用的主要中医护理技术:中药贴敷、穴位按摩、耳穴压豆。 二、护理方案使用情况分析 (一)主要中医护理措施使用情况 主要症状病例数辩证施护方法实施人 次 百分比右胁疼痛12 评估疼痛部位、性质12 100% 禁食 5 41..6% 情志护理12 100 评估有无出血或休克现象 2 16.6% 卧床休息12 100% 右胁胀满11 评估胀满的部位、性质、 诱发因素 11 100% 饭后适当运动11 100% 饮食调护11 100% 大便通畅11 100% 纳呆8 饮食状况8 100% 少食多餐8 100% 嗳气恶心 呕吐7 评估嗳气恶心呕吐的频 率、程度 7 100% 饭后不宜立即平卧7 100% 汤药夜少量频服7 100% 情志护理39 100% 发热 6 观察体温变化 6 100% 保持皮肤清洁 6 100% 2 主要症状病例数中医护理技术实施人次百分比

右胁疼痛12 穴位按摩12 100% 耳穴贴压12 100% 右胁胀满11 穴位按摩11 100% 耳穴贴压11 100% 嗳气、恶心、 呕吐 7 穴位按摩7 100% 耳穴贴压7 100% 纳呆8 穴位按摩8 100% 耳穴贴压8 100% 发热 6 穴位按摩 6 100% 由责任护士根据患者的症状主动和主管医师沟通并实施,因此使用的主动性高,且无创伤,患者易于接受。2、穴位按摩用物及操作方法简单,且相对经济实惠,临床易于实施。 (二)依从性和满意度分析 项目例数 (人) 依从性(%)满意度(%) 依从部分依从不依从满意一般不满意 耳穴贴压12 11 (91.6%) 1 (8.3%) 0 10(83.3% ) 1(8.3%) 1(8.3%) 穴位按摩12 12(100%) 0 0 9(75%) 2(16%) 1(8.3% 患者对健康指导的满意度分为三个层次:①满意:9人(75%);②一般:3人(25%); ③不满意:0人。 分析其原因:1、《方案》中健康指导内容清晰明确,便于护理人员掌握及临床使用。2、护理人员在实施《方案》的过程中,加强了护患沟通,观察病情更加及时、细致,健康教育更加专业、统一,使患者感到护理人员具有良好的工作态度和职业素养,从而赢得了患者的信任。 (三)责任护士对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 责任护士对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分为四个层次:①实用性强:7人(58.3%); ②实用性较强:3人(25%);③实用性一般:2人(16.6%);④不适用:0人。 分析其原因:1、《方案》对于每个疾病的常见症状护理、中医用药护理、健康指导等方面均给予了系统、明确的专业指导,使护理人员明确自己在各疾病中医专科护理中应该做什么、如何做,避免了以往工作的盲目性、随机性。2、《方案》中对各疾病常见症状适用的中医护理技术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并对关键环节如:选穴、使用时间、观察要点等做了明确说明,使中医护理技术的使用更加规范、科学。3、系统规范的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