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热害及防治

矿井热害及防治
矿井热害及防治

矿井热害及防治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矿井热害及防治1矿井热害的形成

地壳最表层的温度受地面温度周期性变化的影响,这种影响是随着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弱的;到一定深度,这种影响基本消失,从而地温保持恒定。地温常保持恒定的带称为恒温带。在恒温带以上,地温受太阳辐射热的影响而具有周期性的变化,故称为变温带。在恒温带以下,地温的变化受控于地球的内热;随着深度的增加而不断增温,故称为增温带。恒温带则是变温带与增温带的分界面。

由于恒温带的深度大都为十余米、数十米,而矿井生产的深度大都为数百米,甚至上千米,远远深于恒温带的深度;随着温度的增加,地温增高,当地温超过某一温度时,就产生了矿井的热害问题。可以说,热害是矿井生产向深部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

2矿井高温环境的危害

正常人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控制下,产热与散热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体温基本上维持在37℃。在体力劳动等情况下,体内能量代谢过程加速,产热增大,人体通过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大、汗腺分泌增加及呼吸加速等途径,将体内产生的热量送到体表,,以辐射、传导、对流以及

汗液蒸发等换能换热方式将热量散发到周围大气中,以维持体温在正常的变动范围内。

高温的工作环境会使人感到不舒适,从而降低劳动生产率,增大事故率,影响安全生产和降低工作效率。同时,人在高温条件下从事繁重体力劳动时,如果周围环境的冷却能力不足以吸收人体散发的热量,就会造成热量在体内蓄积,过高的热环境甚至使人体的温度调节系统失调。在失水、心功能不健全、过度出汗后汗腺功能衰竭的情况下,可能进一步促使热量在体内的蓄积并导致大汗不上、体温升高、头昏、呕吐等中暑症状,甚至造成死亡。

3降温措施

为保障矿工的身心健康和生产的安全进行,我国的矿山安全条例规定:井下工人作业地点的空气温度,不得超过28℃,超过时应采取降温和其他保护措施。同时煤矿安全规程规定:采掘工作面的空气温度不超过26℃,机电硐室的空气温度不得超过30℃,空气温度超过时,要采取降温措施。

改善矿内气候条件的措施很多,归纳起来有两个方面:一为非人工制冷措施,即矿井通风;一般来说,在地温31℃以上、37℃以下时,可能产生热害,但这种热害一般通风方法(即:非人工风流的措施)就可以解

决。二为人工制冷来冷却风流的措施,也称为矿井空气调节;在地温达到37℃以上的地区,一般来说,单靠加强通风降低温度难以达到目的,应考虑采用人工制冷降温系统。

矿井通风是采用机械或自然的通风方法,为矿内采掘工作面及机电硐室提供足够的新鲜空气来冲淡、带走有毒有害气体,以满足工作人员和产生的要求。具体措施有:加大通风强度,可以降低风温、改善气候条件;改革通风方式,将上行风改为下行风,可使工作面的风温降低

1~2℃;选择合理的通风系统,如缩短进风路线的长度,在巷道环境条件和风量不变的情况下,风路越短风流升温越小。

在高温矿井中,当采用加大风量等非人工冷却系统措施都无法使矿内气温达到安全规程规定的标准时,就必须采取人工制冷冷却风流的措施,也就是采用制冷设备对矿内空气进行冷却。巴西、德国、南非、俄罗斯等相继开展了大规模的矿井降温的工作;我国也开展了矿井降温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并建立起多个井下集中降温系统。

4个体保护

在矿内某些气候条件恶劣的地点,由于经济和技术上的原因,不宜采取风流冷却措施时,可以让矿工穿上冷却服,以实行个体保护。穿着冷却服是保护个体免恶劣气候环境危害的有效措施;它的作用是当环境温度

较高时,可以防止其对身体的对流和辐射传热;使人体在体力劳动中所产生的新陈代谢热能,较容易地传给冷却服中的冷媒。供矿工穿着冷却服,必须满足降温以便于劳动等方面的要求。

此外,在高温环境里作业的矿工应该注意多饮水,以补充汗液的流失,防止脱水;注意营养,多食用高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以补充能量的代谢;注意饮食,补充汗液中失掉的盐分;注意休息,恢复体力,保持身体健康等。

5地热的利用

地热(包括地下热水)是矿井热害的主要热源,但在一定条件下,地热又可以作为能源加以利用。如我国北方冬季气温较低,当井筒有淋帮水时,往往发生冰冻,造成卡罐、坠罐、落冰伤人和管道冻裂等事故,同时过低温度的风流还会危害工人健康,降低劳动生产率;利用地热来预热矿井的冬季进风,达到防冻、保证井筒安全提升的目的,即为地热利用的一种有效形式。

在矿山,由于热水的出现,一方面加重了矿井热害的程度,使治理热水成为这类矿山开发中不可缺少的措施和步骤;另一方面,在一定的情况下,热水又是资源,成为矿山的宝贵财富。热水作为能源和水源,可广泛用于工农业生产和社会服务;当矿井热水含有某种或某些有益的矿特

质和微量元素,达到饮用水或医疗用水的标准时,其利用价值将更大。在矿山,开发利用矿井热水,具有一个突出的优点,即:不必设置专门的热水开发工程,矿井系统本身就是热水开发工程的主体,可以节省投资。

因而,对于矿井地热、矿井热水、应除弊与兴利相结合,达到最佳的经济效益为目的。

矿井热害及防治正式版

Through the reasonable organization of the production process, effective use of production resources to carry out production activities, to achieve the desired goal. 矿井热害及防治正式版

矿井热害及防治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安全管理资料适用于生产计划、生产组织以及生产控制环境中,通过合理组织生产过程,有效利用生产资源,经济合理地进行生产活动,以达到预期的生产目标和实现管理工作结果的把控。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1矿井热害的形成 地壳最表层的温度受地面温度周期性变化的影响,这种影响是随着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弱的;到一定深度,这种影响基本消失,从而地温保持恒定。地温常保持恒定的带称为恒温带。在恒温带以上,地温受太阳辐射热的影响而具有周期性的变化,故称为变温带。在恒温带以下,地温的变化受控于地球的内热;随着深度的增加而不断增温,故称为增温带。恒温带则是变温带与增温带的分界面。 由于恒温带的深度大都为十余米、数

十米,而矿井生产的深度大都为数百米,甚至上千米,远远深于恒温带的深度;随着温度的增加,地温增高,当地温超过某一温度时,就产生了矿井的热害问题。可以说,热害是矿井生产向深部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 2矿井高温环境的危害 正常人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控制下,产热与散热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体温基本上维持在37℃。在体力劳动等情况下,体内能量代谢过程加速,产热增大,人体通过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大、汗腺分泌增加及呼吸加速等途径,将体内产生的热量送到体表,,以辐射、传导、对流以及汗液蒸发等换能换热方式将热量散发到周围

煤矿矿井热害的防治

编号:AQ-JS-01674 ( 安全技术)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煤矿矿井热害的防治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heat damage in coal mine

煤矿矿井热害的防治 使用备注:技术安全主要是通过对技术和安全本质性的再认识以提高对技术和安全的理解,进而形成更加科学的技术安全观,并在新技术安全观指引下改进安全技术和安全措施,最终达到提高安全性的目的。 1井下采掘工作面和机电硐室的空气温度,均应符合现行《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 2新建、改扩建矿井设计时,应根据井田勘探地质报告及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资料,采用经鉴定的气温预测方法,进行矿井气温预测计算,超温地点应有降温措施。 3对气温超限矿井,应采取综合降温措施。 4采用非人工制冷降温,应根据矿井的具体条件,综合采用利用天然冷源、增加供风量或提高作业人员集中处的局部风速、下行通风或同流通风等有利于降温的通风方式、回避井下热源、隔绝或减少热源向进风流散热、疏放或封堵热水、个体防护等措施。 5采用人工制冷降温,应根据矿井地质条件、开拓开采系统、巷道布置、矿井通风系统、制冷降温范围、采深、冷负荷、矿井涌水量及水质和水温、回风风量和温度、采掘机械化程度、热源及条件

类似矿井的经验,进行技术经济论证后,选用井下移动式空调或压缩空气制冷等局部降温措施、地面集中空调系统、地面与井下联合空调系统等降温方式。 6井下空气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1)井下空气处理设备、设施,应根据空调系统和需处理的空气量、冷负荷等,综合采用直接蒸发式、水冷表面式、喷淋式冷却器或喷淋硐室; (2)井下空气处理方式可采用集中处理或在各降温地点分别处理; (3)当需处理的空气量较大、冷负荷较大或狭长空间自然空气温度差大于10℃,用单一空气处理设备或设施难以达到效果或不经济时,宜采用综合的空气处理方式。 (4)空气处理设备的处理风量,应根据冷负荷与送风温差确定,但不得大于供给所在巷道处的风量。对掘进工作面,其处理风量不得超过该工作面全负压供给该处风量的70%。 7制冷机冷凝热排除方式应根据降温方式、冷凝热量、水源的水

矿井热害及防治通用版

安全管理编号:YTO-FS-PD479 矿井热害及防治通用版 In The Production, The Safety And Health Of Workers, The Production And Labor Process And The Various Measures T aken And All Activities Engaged In The Management, So That The Normal Production Activities. 标准/ 权威/ 规范/ 实用 Authoritative And Practical Standards

矿井热害及防治通用版 使用提示:本安全管理文件可用于在生产中,对保障劳动者的安全健康和生产、劳动过程的正常进行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和从事的一切活动实施管理,包含对生产、财物、环境的保护,最终使生产活动正常进行。文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 1矿井热害的形成 地壳最表层的温度受地面温度周期性变化的影响,这种影响是随着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弱的;到一定深度,这种影响基本消失,从而地温保持恒定。地温常保持恒定的带称为恒温带。在恒温带以上,地温受太阳辐射热的影响而具有周期性的变化,故称为变温带。在恒温带以下,地温的变化受控于地球的内热;随着深度的增加而不断增温,故称为增温带。恒温带则是变温带与增温带的分界面。 由于恒温带的深度大都为十余米、数十米,而矿井生产的深度大都为数百米,甚至上千米,远远深于恒温带的深度;随着温度的增加,地温增高,当地温超过某一温度时,就产生了矿井的热害问题。可以说,热害是矿井生产向深部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 2矿井高温环境的危害 正常人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控制下,产热与散热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体温基本上维持在37℃。在体力劳动

矿井降温技术规范

矿井降温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矿井热害防治技术的定义和术语、技术条件、适用范围、技术要求、降温系统测试及评价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煤矿地下开采的矿井,包括生产、新建和改、扩建矿井。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件(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后确定,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5586设备及管道保冷设计导则 GB 5001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19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 50050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 GB 50155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术语标准 GB 50215 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GB 50155及AQ/T 1067中确立的术语和定义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矿井热害mine victims 煤矿井下作业环境的空气温度超过国家规定的卫生和安全标准,从而对人体健康、生产和安全造成危害。 3.2 矿井热害防治control of mine victims 通过采用各种技术措施进行矿井热害的预防和治理,称之为矿井热害防治,又称矿井空气调节、矿井热害控制或矿井降温。 3.3 矿用降温设备mine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符合矿井特殊环境和安全要求的、为实现热害防治目的所需要的各种设备的统称。 3.4 矿井制冷降温mine cooling 采用人工制冷措施降低井下作业环境的空气温度。 3.5 矿井制冷降温系统mine cooling system 为达到冷却煤矿井下风流之目的,由制冷、输冷、传冷和排热四个基本环节构成的系统。 3.6 地温场geothermal field 地层中的温度分布。 3.7 地温异常区temperature anomalies

矿井热害及防治

矿井热害及防治 1矿井热害的形成 地壳最表层的温度受地面温度周期性变化的影响,这种影响是随着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弱的;到一定深度,这种影响基本消失,从而地温保持恒定。地温常保持恒定的带称为恒温带。在恒温带以上,地温受太阳辐射热的影响而具有周期性的变化,故称为变温带。在恒温带以下,地温的变化受控于地球的内热;随着深度的增加而不断增温,故称为增温带。恒温带则是变温带与增温带的分界面。 由于恒温带的深度大都为十余米、数十米,而矿井生产的深度大都为数百米,甚至上千米,远远深于恒温带的深度;随着温度的增加,地温增高,当地温超过某一温度时,就产生了矿井的热害问题。可以说,热害是矿井生产向深部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 2矿井高温环境的危害 正常人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控制下,产热与散热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体温基本上维持在37 C。在体力劳 动等情况下,体内能量代谢过程加速,产热增大,人体通过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大、汗腺分泌增加及呼吸加速等途径,将体内产生的热量送到体表,,以辐射、传导、对流以及汗液蒸发等换能换热方式将热量散发到周围大气中,以维持体温在正常的变动范围内。 高温的工作环境会使人感到不舒适,从而降低劳动生产率,增大事故率,影响安全生产和降低工作效率。同时,人在高温条件下从事繁重体力劳动时,如果周围环境的冷却能力不足以吸收人体散发的热量,就会造成热量在体内蓄积,过高的热环境甚至使人体的温度调节系统失调。在失水、心功能不健全、过度出汗后汗腺功能衰竭的情况下,可能进一步促使热量在体内的蓄积并导致大汗不上、体温升高、头昏、呕吐等中暑症状,甚至造成死亡。 3降温措施 为保障矿工的身心健康和生产的安全进行,我国的矿山安全条例规定:井下工人作业地点的空气温度,不得 超过28 C,超过时应采取降温和其他保护措施。同时煤矿安全规程规定:采掘工作面的空气温度不超过26 C,机电硐室的空气温度不得超过30 C,空气温度超过时,要采取降温措施。 改善矿内气候条件的措施很多,归纳起来有两个方面:一为非人工制冷措施,即矿井通风;一般来说,在地 温31 C以上、37C以下时,可能产生热害,但这种热害一般通风方法(即:非人工风流的措施)就可以解决。 二为人工制冷来冷却风流的措施,也称为矿井空气调节;在地温达到37 C以上的地区,一般来说,单靠加强 通风降低温度难以达到目的,应考虑采用人工制冷降温系统。

煤矿矿井热害的防治参考文本

煤矿矿井热害的防治参考 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煤矿矿井热害的防治参考文本 使用指引:此安全管理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1 井下采掘工作面和机电硐室的空气温度,均应符合 现行《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 2 新建、改扩建矿井设计时,应根据井田勘探地质报 告及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资料,采用经鉴定的气温预测方 法,进行矿井气温预测计算,超温地点应有降温措施。 3 对气温超限矿井,应采取综合降温措施。 4 采用非人工制冷降温,应根据矿井的具体条件,综 合采用利用天然冷源、增加供风量或提高作业人员集中处 的局部风速、下行通风或同流通风等有利于降温的通风方 式、回避井下热源、隔绝或减少热源向进风流散热、疏放 或封堵热水、个体防护等措施。 5 采用人工制冷降温,应根据矿井地质条件、开拓开

采系统、巷道布置、矿井通风系统、制冷降温范围、采深、冷负荷、矿井涌水量及水质和水温、回风风量和温度、采掘机械化程度、热源及条件类似矿井的经验,进行技术经济论证后,选用井下移动式空调或压缩空气制冷等局部降温措施、地面集中空调系统、地面与井下联合空调系统等降温方式。 6 井下空气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1)井下空气处理设备、设施,应根据空调系统和需处理的空气量、冷负荷等,综合采用直接蒸发式、水冷表面式、喷淋式冷却器或喷淋硐室; (2)井下空气处理方式可采用集中处理或在各降温地点分别处理; (3)当需处理的空气量较大、冷负荷较大或狭长空间自然空气温度差大于10℃,用单一空气处理设备或设施难以达到效果或不经济时,宜采用综合的空气处理方式。

煤矿的热害及防治

煤矿的热害及防治 Revised by Hanlin on 10 January 2021

煤矿的热害及防治 1 矿井热害的形成 地壳最表层的温度受地面温度周期性变化的影响,这种影响是随着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弱的;到一定深度,这种影响基本消失,从而地温保持恒定。地温常保持恒定的带称为恒温带。在恒温带以上,地温受太阳辐射热的影响而具有周期性的变化,故称为变温带。在恒温带以下,地温的变化受控于地球的内热;随着深度的增加而不断增温,故称为增温带。恒温带则是变温带与增温带的分界面。 由于恒温带的深度大都为十余米、数十米,而矿井生产的深度大都为数百米,甚至上千米,远远深于恒温带的深度;随着温度的增加,地温增高,当地温超过某一温度时,就产生了矿井的热害问题。可以说,热害是矿井生产向深部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 2 矿井高温环境的危害 正常人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控制下,产热与散热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体温基本上维持在37℃。在体力劳动等情况下,体内能量代谢过程加速,产热增大,人体通过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大、汗腺分泌增加及呼吸加速等途径,将体内产生的热量送到体表,,以辐射、传导、对流以

及汗液蒸发等换能换热方式将热量散发到周围大气中,以维持体温在正常的变动范围内。 高温的工作环境会使人感到不舒适,从而降低劳动生产率,增大事故率,影响安全生产和降低工作效率。同时,人在高温条件下从事繁重体力劳动时,如果周围环境的冷却能力不足以吸收人体散发的热量,就会造成热量在体内蓄积,过高的热环境甚至使人体的温度调节系统失调。在失水、心功能不健全、过度出汗后汗腺功能衰竭的情况下,可能进一步促使热量在体内的蓄积并导致大汗不上、体温升高、头昏、呕吐等中暑症状,甚至造成死亡。 3 降温措施 为保障矿工的身心健康和生产的安全进行,我国的矿山安全条例规定:井下工人作业地点的空气温度,不得超过28℃,超过时应采取降温和其他保护措施。同时煤矿安全规程规定:采掘工作面的空气温度不超过26℃,机电硐室的空气温度不得超过30℃,空气温度超过时,要采取降温措施。 改善矿内气候条件的措施很多,归纳起来有两个方面:一为非人工制冷措施,即矿井通风;一般来说,在地温31℃以上、37℃以下时,可能产生热害,但这种热害一般通风方法(即:非人工风流的措施)就可

煤矿热害及其防治技术应用现状与发展战略

煤矿热害及其防治技术应用现状 煤矿热害现状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煤炭资源需求的日益增加,煤炭产量日益增大,浅部煤炭资源越 来越少,世界各主要采煤国家相继进入深部开采。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地温也随之升 高。德国和俄罗斯的一些煤矿开采深度已达1400~1500m;南非卡里顿维尔金矿开采深度达3800m,竖井井底己达地表以下4146m;加拿大超千米的矿井有30对,美国有11对。我国煤矿目前的开采深度平均每年以8~12m的速度增加,采深超过1000m的矿井已有数十对,沈阳采屯煤矿开采深度为1197m、开滦赵各庄矿开采深度为1159m、新汶孙村矿为1059m、北京门头沟开采深度为1008m、长广矿开采深度为1000m。据世界各地的测量资料,全球平均地温梯度约为3℃/100m。据我国煤田地温观测资料统计,百米地温梯度为2~4℃/100m,已探明的储量中,1000~2000m深处的煤炭储量占总储量的%。 根据2001年有关统计,我国已有130多对矿井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热害,全国煤矿 中采掘工作面气温超过30℃的高温矿井有88座(不含年产量30万吨/年以下的矿井),其中30-32℃的有31座,32-35℃的有37座,35℃以上的有20座。按我国行政区域划分:华中地区有18座,其中以平顶山、丰城和许昌为代表;华东地区 有39座,其中以两淮、兖州、新汶、徐州(含大屯)和巨野为代表;华北及东北 有26座,其中以峰峰(邯郸)、邢台、大同、开滦、铁法、北票、抚顺、辽源和 鸡西为代表;其它地区(湖南2座、甘肃1座、广西1座、福建1座)5座,据最近有关资料,西北的新疆地区煤矿也存在矿井高温热害问题。 综上,矿井热害问题越来越严重,已成为与矿井瓦斯、火、粉尘、矿压、水并列的 六大灾害之一,热害已严重了影响井下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工作效率和矿山经济效益, 甚至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煤矿的热害及防治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煤矿的热害及防治 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8135-71 煤矿的热害及防治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 具体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 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1 矿井热害的形成 地壳最表层的温度受地面温度周期性变化的影响,这种影响是随着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弱的;到一定深度,这种影响基本消失,从而地温保持恒定。地温常保持恒定的带称为恒温带。在恒温带以上,地温受太阳辐射热的影响而具有周期性的变化,故称为变温带。在恒温带以下,地温的变化受控于地球的内热;随着深度的增加而不断增温,故称为增温带。恒温带则是变温带与增温带的分界面。 由于恒温带的深度大都为十余米、数十米,而矿井生产的深度大都为数百米,甚至上千米,远远深于恒温带的深度;随着温度的增加,地温增高,当地温超过某一温度时,就产生了矿井的热害问题。可以说,热害是矿井生产向深部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

2 矿井高温环境的危害 正常人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控制下,产热与散热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体温基本上维持在37℃。在体力劳动等情况下,体内能量代谢过程加速,产热增大,人体通过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大、汗腺分泌增加及呼吸加速等途径,将体内产生的热量送到体表,,以辐射、传导、对流以及汗液蒸发等换能换热方式将热量散发到周围大气中,以维持体温在正常的变动范围内。 高温的工作环境会使人感到不舒适,从而降低劳动生产率,增大事故率,影响安全生产和降低工作效率。同时,人在高温条件下从事繁重体力劳动时,如果周围环境的冷却能力不足以吸收人体散发的热量,就会造成热量在体内蓄积,过高的热环境甚至使人体的温度调节系统失调。在失水、心功能不健全、过度出汗后汗腺功能衰竭的情况下,可能进一步促使热量在体内的蓄积并导致大汗不上、体温升高、头昏、呕吐等中暑症状,甚至造成死亡。 3 降温措施

煤矿矿井热害的防治(正式版)

文件编号:TP-AR-L1418 In Terms Of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It Is Necessary To Form A Certain Guiding And Planning Executable Plan, So As To Help Decision-Makers To Carry Out Better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示范文本) 编订: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 煤矿矿井热害的防治(正 式版)

煤矿矿井热害的防治(正式版) 使用注意:该安全管理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具有指导性,规划性的可执行计划,从而实现多角度地帮助决策人员进行更好的生产与管理。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1 井下采掘工作面和机电硐室的空气温度,均应 符合现行《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 2 新建、改扩建矿井设计时,应根据井田勘探地 质报告及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资料,采用经鉴定的气 温预测方法,进行矿井气温预测计算,超温地点应有 降温措施。 3 对气温超限矿井,应采取综合降温措施。 4 采用非人工制冷降温,应根据矿井的具体条 件,综合采用利用天然冷源、增加供风量或提高作业 人员集中处的局部风速、下行通风或同流通风等有利 于降温的通风方式、回避井下热源、隔绝或减少热源

向进风流散热、疏放或封堵热水、个体防护等措施。 5 采用人工制冷降温,应根据矿井地质条件、开拓开采系统、巷道布置、矿井通风系统、制冷降温范围、采深、冷负荷、矿井涌水量及水质和水温、回风风量和温度、采掘机械化程度、热源及条件类似矿井的经验,进行技术经济论证后,选用井下移动式空调或压缩空气制冷等局部降温措施、地面集中空调系统、地面与井下联合空调系统等降温方式。 6 井下空气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1)井下空气处理设备、设施,应根据空调系统和需处理的空气量、冷负荷等,综合采用直接蒸发式、水冷表面式、喷淋式冷却器或喷淋硐室; (2)井下空气处理方式可采用集中处理或在各降温地点分别处理; (3)当需处理的空气量较大、冷负荷较大或狭

XXX煤矿矿井热害等级划分报告

XXX煤矿 矿井热害等级划分报告 编制: 审核: 通防管理部: 通风副总: 总工程师: 二零一七年六月十九日

XXX煤矿矿井热害等级划分报告 一、矿井概况 矿井南北长约8-9km,东西宽约3.5-4km,面积约28km2;矿井设计采用立井、主要石门和大巷开拓方式,工作面采用走向长壁布置或伪倾斜长壁布置,回采工艺为综合机械化采煤,自然冒落法管理顶板。掘进采用炮掘和综掘工艺。主要可采煤层4层,至上而下分别为6、7、8、10煤层。井田共设计分为两个水平,一水平标高-535m,二水平标高-665m,回风水平标高为-459m。矿井于2008年6月13日投产,矿井原设计能力为90万t/a。 二、热害等级划分 (一)井田热害区等级划分 井田热害区等级按原始岩温划分为二级: (1)一级热害区:31℃~37℃; (2)二级热害区:≥37℃ XXX煤矿平均地温梯度2.9℃/百米,恒温带深度30m,恒温带温度16.9℃。经计算我矿-535m标高原始岩温为31℃,-665m标高原始岩温为35℃,即-535m~-665m标高段为一级热害区。 (二)矿山地温类型划分 矿山地温类型按地温梯度划分为三类: (1)低温类:≤1.6℃/100m; (2)常温类:1.6℃/100m~3.0℃/100m; (3)高温类:≥3.0℃/100m。 我矿平均地温梯度2.9℃/100m,属于常温类。 (三)热害矿井等级的划分 热害矿井按采掘工作面的风流温度划分为三级: (1)一级热害矿井:28℃~30℃; (2)二级热害矿井:30℃~32℃; (3)三级热害矿井:≥32℃。

我矿采掘工作面风流温度见下表: 综上,我矿按一级热害矿井管理。 三、结论 综上,我矿-535m~-665m标高段为一级热害区;矿山地温类型为常温类;热害矿井等级按一级管理。 四、热害防治措施 (一)通风降温 在矿井通风能力范围内,确保风速不超限的前提下加大采掘工作面、硐室等风量,提高作业地点的风速。 (二)喷雾降温 在主要进风大巷、采掘工作面进风巷、主要机电设备下风侧安设喷雾,降低进风流温度。 (三)其他 各采掘地点配置茶水站,备足饮用水;根据需要合理安排作业人员作业时间等。

矿井热害防治(矿井灾害防治系列)

矿井热害防治 矿内高温、高湿环境严重影响井下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生产效率,已形成了煤矿的一类新的灾害——热害。热害已逐渐成为与瓦斯、煤尘、顶板、火、水一样需要认真处理的煤矿井下自然灾害之一。 一、矿井热源 矿井主要热源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1.地表大气 井下的风流是从地表流入的,因而地表大气温度、湿度与气压的日变化和季节性变化势必影响到井下。 地表大气温度在一昼夜内的波动称为气温的日变化,它是由地球每天接受太阳辐射热量和散发的热量变化造成的。虽然地表大气温度的日变化幅度很大,但当它流入井下时,井巷围岩将产生吸热或散热作用,使风温和巷壁温度达到平衡,井下空气温度变化的幅度也逐渐地衰减。因此,在采掘工作面上,基本上察觉不到风温的日变化情况。当地表大气温度发生持续数日的变化时,这种变化才能在采掘工作面上察觉到。 地表大气的温、湿度的季节性变化对井下气候的影响要比日变化大得多。研究表明,在给定风量的条件下,无论是日变化还是季节性变化,气候参量的变化率均与其流经的井巷距离成正比,与井巷的截面积成反比。

地面空气温度直接影响矿内空气温度,尤其对于浅井,影响就更为显著。地面空气温度发生着年变化、季节变化和昼夜变化。 地面气温周期性变化,使矿井进风路线上的气温也相应地周期性变化,井下气温的变化要稍微滞后于地面气温的变化。 2.流体自压缩(或膨胀) 严格来说,流体的自压缩并不是一个热源,它是空气在重力作用下位能转换为焓时出现的温度升高现象。由于在矿井的通风与空调中,流体的自压缩温升对井下风流的参量具有较大影响。 矿井深度的变化,使空气受到的压力状态也随之而改变,当风流沿井巷向下(或向上)流动时,空气的压力值增大(或减小)。空气的压缩(或膨胀)会放热(或吸热),从而使风流温度升高(或降低)。 3.围岩散热 当流经井巷的风流温度不同于岩温时,就要产生换热,即使是在不太深的矿井里,岩温往往也比风温高,因而热流一般是从围岩传给风流。在深井里,这种热流是很大的,甚至超过其他热源的热流量之和。 围岩向井巷表面传热的途径有两个:一是通过热传导自岩体深处向井巷表面传热;二是经裂隙水将热量带到井巷。

矿井热害及防治参考文本

矿井热害及防治参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矿井热害及防治参考文本 使用指引:此安全管理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1矿井热害的形成 地壳最表层的温度受地面温度周期性变化的影响,这 种影响是随着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弱的;到一定深度,这 种影响基本消失,从而地温保持恒定。地温常保持恒定的 带称为恒温带。在恒温带以上,地温受太阳辐射热的影响 而具有周期性的变化,故称为变温带。在恒温带以下,地 温的变化受控于地球的内热;随着深度的增加而不断增 温,故称为增温带。恒温带则是变温带与增温带的分界 面。 由于恒温带的深度大都为十余米、数十米,而矿井生 产的深度大都为数百米,甚至上千米,远远深于恒温带的 深度;随着温度的增加,地温增高,当地温超过某一温度

时,就产生了矿井的热害问题。可以说,热害是矿井生产向深部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 2矿井高温环境的危害 正常人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控制下,产热与散热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体温基本上维持在37℃。在体力劳动等情况下,体内能量代谢过程加速,产热增大,人体通过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大、汗腺分泌增加及呼吸加速等途径,将体内产生的热量送到体表,,以辐射、传导、对流以及汗液蒸发等换能换热方式将热量散发到周围大气中,以维持体温在正常的变动范围内。 高温的工作环境会使人感到不舒适,从而降低劳动生产率,增大事故率,影响安全生产和降低工作效率。同时,人在高温条件下从事繁重体力劳动时,如果周围环境的冷却能力不足以吸收人体散发的热量,就会造成热量在体内蓄积,过高的热环境甚至使人体的温度调节系统失

矿井热害及防治

仅供参考[整理] 安全管理文书 矿井热害及防治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第1 页共6 页

矿井热害及防治 1矿井热害的形成 地壳最表层的温度受地面温度周期性变化的影响,这种影响是随着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弱的;到一定深度,这种影响基本消失,从而地温保持恒定。地温常保持恒定的带称为恒温带。在恒温带以上,地温受太阳辐射热的影响而具有周期性的变化,故称为变温带。在恒温带以下,地温的变化受控于地球的内热;随着深度的增加而不断增温,故称为增温带。恒温带则是变温带与增温带的分界面。 由于恒温带的深度大都为十余米、数十米,而矿井生产的深度大都为数百米,甚至上千米,远远深于恒温带的深度;随着温度的增加,地温增高,当地温超过某一温度时,就产生了矿井的热害问题。可以说,热害是矿井生产向深部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 2矿井高温环境的危害 正常人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控制下,产热与散热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体温基本上维持在37℃。在体力劳动等情况下,体内能量代谢过程加速,产热增大,人体通过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大、汗腺分泌增加及呼吸加速等途径,将体内产生的热量送到体表,,以辐射、传导、对流以及汗液蒸发等换能换热方式将热量散发到周围大气中,以维持体温在正常的变动范围内。 高温的工作环境会使人感到不舒适,从而降低劳动生产率,增大事故率,影响安全生产和降低工作效率。同时,人在高温条件下从事繁重体力劳动时,如果周围环境的冷却能力不足以吸收人体散发的热量,就会造成热量在体内蓄积,过高的热环境甚至使人体的温度调节系统失调。在失水、心功能不健全、过度出汗后汗腺功能衰竭的情况下,可能 第 2 页共 6 页

矿井的热害及防治(新版)

Safety is the goal, prevention is the means, and achieving or realizing the goal of safety is the basic connotation of safety prevention.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矿井的热害及防治(新版)

矿井的热害及防治(新版) 导语:做好准备和保护,以应付攻击或者避免受害,从而使被保护对象处于没有危险、不受侵害、不出现事故的安全状态。显而易见,安全是目的,防范是手段,通过防范的手段达到或实现安全的目的,就是安全防范的基本内涵。 1矿井热害的形成 地壳最表层的温度受地面温度周期性变化的影响,这种影响是随着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弱的;到一定深度,这种影响基本消失,从而地温保持恒定。地温常保持恒定的带称为恒温带。在恒温带以上,地温受太阳辐射热的影响而具有周期性的变化,故称为变温带。在恒温带以下,地温的变化受控于地球的 内热;随着深度的增加而不断增温,故称为增温带。恒温带则是变温带与增温带的分界面。 由于恒温带的深度大都为十余米、数十米,而矿井生产的深度大都为数百米,甚至上千米,远远深于恒温带的深度;随着温度的增加,地温增高,当地温超过某一温度时,就产生了矿井的热害问题。可以说,热害是矿井生产向深部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 2矿井高温环境的危害 正常人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控制下,产热与散热处于动态平

衡状态,体温基本上维持在37℃。在体力劳动等情况下,体内能量代谢过程加速,产热增大,人体通过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大、汗腺分泌增加及呼吸加速等途径,将体内产生的热量送到体表,,以辐射、传导、对流以及汗液蒸发等换能换热方式将热量散发到周围大气中,以维持体温在正常的变动范围内。 高温的工作环境会使人感到不舒适,从而降低劳动生产率,增大事故率,影响安全生产和降低工作效率。同时,人在高温条件下从事繁重体力劳动时,如果周围环境的冷却能力不足以吸收人体散发的热量,就会造成热量在体内蓄积,过高的热环境甚至使人体的温度调节系统失调。在失水、心功能不健全、过度出汗后汗腺功能衰竭的情况下,可能进一步促使热量在体内的蓄积并导致大汗不上、体温升高、头昏、呕吐等中暑症状,甚至造成死亡。 3降温措施 为保障矿工的身心健康和生产的安全进行,我国的矿山安全条例规定:井下工人作业地点的空气温度,不得超过28℃,超过时应采取降温和其他保护措施。同时煤矿安全规程规定:采掘工作面的空气温度不超过26℃,机电硐室的空气温度不得超过30℃,空气温度超过时,要采取降温措施。

矿山企业污染防治与环境保护强制性标准执行手册

名称:《矿山企业污染防治与环境保护强制性标准执行手册》作者:编委会 出版社:2005年出版 开本:16开精装 册数:四册+1张CD 定价:998 元 优惠价:450 元 详细目录: 第一篇环境问题与矿山企业污染治理概论 第一章环境污染与人类健康 第二章环境保护与污染综合治理 第三章矿山环境污染治理技术

第二篇矿山企业环境管理 第一章污染综合预防的可行性分析第二章污染预防计划的规划 第三章污染预防计划的实施 第四章污染预防进展评估 第三篇矿山企业实施环境管理体系第一章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实施第二章初始环境评审 第三章环境管理体系策划 第四章环境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制 第五章环境管理体系审核 第六章纠正措施与跟踪检查 第四篇采矿工业污染防治及相关实例第一章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第二章矿山水污染及其防治 第三章矿山噪声污染及其防治 第四章矿井热害及其防治 第五章固体废弃物的处理与综合作用

第五篇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复垦 第一章矿区土地复垦 第二章矿山水污染及其防治 第三章矿山噪声污染及其防治 第四章矿井热害及其防治 第五章固体废弃物的处理与综合作用 第五篇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复垦 第一章矿区土地复垦 第二章矿区土地复垦规划与设计 第三章矿区土地复垦技术 第四章矿山生态复垦优化系统 第五章矿山生态复模式优化 第六章矿区复垦土壤的理化特性与生物复垦 第六篇矿山尾矿库工程的合理分析与管理第一章尾矿的理化性质分析 第二章尾矿的排放 第三章地表尾矿库工程方案评价 第四章尾矿坝的地震稳定性分析 第五章尾矿渗漏分析与污染物迁移控制 第六章酸性水的生成与控制

第七章尾矿的闭库与恢复 第七篇矿山尾矿综合利用与资源化 第一章尾矿的综合利用途径 第二章尾矿水的净化与回收 第三章尾矿的再生与矿物回收 第四章尾矿再生建材的利用 第五章尾矿在充填采矿法中的应用 第六章尾矿土地复垦 第八篇矿山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与清洁生产第一章采矿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章工业生态系统评价 第三章工业生态化的实施途径 第四章清洁生产的基本内容 第五章清洁生产的实施 第九篇环境保护强制性标准 (一)环境质量标准 (二)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第十篇相关法律法规

矿井热害防治

7.5 矿井热害防治 7.5.1 现行《煤矿安全规程》第一百零二条规定,生产矿井采掘工作面空气温度不得超过26℃,机电设备硐室的空气温度不得超过30℃;当空气温度超过时,必须缩短超温地点工作人员的工作时间,并给予高温保健待遇。采掘工作面的空气温度超过30℃、机电设备硐室的空气温度超过34℃时,必须停止作业。 7.5.2 现行《煤矿安全规程》第一百零二条规定,新建、改扩建矿井设计时,必须进行矿井风温预测计算,超温地点必须有制冷降温设计,配齐降温设施。 要确定超温地点必须进行矿井风温预测计算。目前,理论预测计算方法很多,其预测的精度、适用范围和可靠性大部分未经验证,这样可能会造成矿井降温设计的不合理。一般预测的采掘工作面和机电设备硐室的温度不应超过5%。现已经有经过鉴定的计算方法和软件,达到上述要求,可查询有关矿井热害防治专业网站。进行矿井风温预测计算所依据的资料应准确可靠,所必需的资料主要有:恒温带深度、温度、平均地温梯度及其变化;地温剖面图;煤层底板地温等值线图,包括一、二级高温区的范围,各煤层及其上下主要岩层的热物理性参数,如导热系数、比热、密度等;煤层自燃情况;热水流人矿井的途径、水温、流量、水压、水质及超前疏放等治理热水的条件;矿区或本地区气象台站历年气象资料,包括年平均气温、各月平均气温、大气压力、相对湿度¨临近生产或在建矿井的地质资料和井下作业环境

气象资料:矿井开拓、开采及通风资料;生产矿井、改扩建矿井和延伸矿井可采用实测统计资料。 预测内容应为矿井热害评价和热害治理提供基本资料和依据,主要内容有采煤工作面的下口、上口和掘进工作面迎头的最热月平均气象参数;主要机电设备硐室的最热月平均气象参数及机电设备硐室中设备同时运行台数最多时的月平均气象参数;采掘工作面和主要机电设备硐室气温超限的月份及矿井降温的年运行 时间;移交生产时和热害最严重时的采掘工作面和主要机电设备硐室的冷负荷计算等。 7.5.3 根据国内外矿井热害防治的经验,采用综合降温措施治理矿井热害既经济,又有效。有热害的矿井在矿井设计时,应当结合降温需要选择有利于矿井热害治理的矿井开拓方式、巷道布置、采煤方法和通风系统。根据我国国情及国内外生产实践经验,条文规定了优先采用非人工制冷降温措施,当此法不经济或不可能实现时才采用人工制冷降温措施。 在选择开拓方式、巷道布置、采煤方法和通风系统时可考虑的措施有:合理确定工作面的产量、工作面的长度和走向长度,优先采用后退式采煤方法,充填法管理顶板,工作面选用W型、Y型、双Z型通风方式等。

煤矿矿井热害的防治

煤矿矿井热害的防治 1井下采掘工作面和机电桐室的空气温度,均应符合现行〈〈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 2新建、改扩建矿井设计时,应根据井田勘探地质报告及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资料,采用经鉴定的气温预测方法,进行矿井气温预测计算,超温地点应有降温措施。 3对气温超限矿井,应采取综合降温措施。 4采用非人工制冷降温,应根据矿井的具体条件,综合采用利用天然冷源、增加供风量或提高作业人员集中处的局部风速、下行通风或同流通风等有利于降温的通风方式、回避井下热源、隔绝或减少热源向进风流散热、疏放或封堵热水、个体防护等措施。 5采用人工制冷降温,应根据矿井地质条件、开拓开采系统、巷道布置、矿井通风系统、制冷降温范围、采深、冷负荷、矿井涌水量及水质和水温、回风风量和温度、采掘机械化程度、热源及条件类似矿井的经验,进行技术经济论证后,选用井下移动式空调或压缩空气制冷等局部降温措施、地面集中空调系统、地面与井下联合空调系统等降温方式。 6井下空气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井下空气处理设备、设施,应根据空调系统和需处理的空气量、冷负荷等,综合采用直接蒸发式、水冷表面式、喷淋式冷却器或喷淋桐室; (2) 井下空气处理方式可采用集中处理或在各降温地点分别处理; (3) 当需处理的空气量较大、冷负荷较大或狭长空间白然空气温度差大

于10C,用单一空气处理设备或设施难以达到效果或不经济时,宜采用综合的空气处理方式。 (4) 空气处理设备的处理风量,应根据冷负荷与送风温差确定,但不得大于供给所在巷道处的风量。对掘进工作面,其处理风量不得超过该工作面全负压供给该处风量的70%。 7制冷机冷凝热排除方式应根据降温方式、冷凝热量、水源的水质和水 量及水温、矿井回风风量和温度、采深等因素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 7E: (1) 地面排除冷凝热时,可采用冷却塔或天然水体; (2) 当采用井下集中空调系统降温方式时,如果井下水水质、水量、 水温合适或经处理合适,应优先采用井下水排除冷凝热;井下水不适用时,应对矿井回风排除冷凝热、将冷凝器循环冷却水排至地面进行降温处理等排放方式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3) 井下利用回风排除冷凝热时,回风风流湿球温度不宜高于29 C o 8制冷剂的选择,应符合防火、不爆炸、无毒、冷凝温度高、冷凝压力低、价廉、环保等要求。 9制冷机冷负荷备用系数可取110?120,制冷设备数量不宜少于2台。当 冷负荷较大时,宜选用大型制冷机。 10当制冷站设在地面时,制冷机房设计与布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采

煤矿矿井热害等级划分报告精选文档

煤矿矿井热害等级划分 报告精选文档 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

XXX煤矿 矿井热害等级划分报告 编制: 审核: 通防管理部: 通风副总: 总工程师: 二零一七年六月十九日 XXX煤矿矿井热害等级划分报告 一、矿井概况 矿井南北长约8-9km,东西宽约3.5-4km,面积约28km2;矿井设计采用立井、主要石门和大巷开拓方式,工作面采用走向长壁布置或伪倾斜长壁布置,回采工艺为综合机械化采煤,自然冒落法管理顶板。掘进采用炮掘和综掘工艺。主要可采煤层4层,至上而下分别为6、7、8、10煤层。井田共设计分为两个水平,一水平标高-535m,二水平标高- 665m,回风水平标高为-459m。矿井于2008年6月13日投产,矿井原设计能力为90万t/a。 二、热害等级划分 (一)井田热害区等级划分 井田热害区等级按原始岩温划分为二级: (1)一级热害区:31℃~37℃;

(2)二级热害区:≥37℃ XXX煤矿平均地温梯度2.9℃/百米,恒温带深度30m,恒温带温度16.9℃。经计算我矿-535m标高原始岩温为31℃,-665m标高原始岩温为35℃,即-535m~-665m标高段为一级热害区。 (二)矿山地温类型划分 矿山地温类型按地温梯度划分为三类: (1)低温类:≤1.6℃/100m; (2)常温类:1.6℃/100m~3.0℃/100m; (3)高温类:≥3.0℃/100m。 我矿平均地温梯度2.9℃/100m,属于常温类。 (三)热害矿井等级的划分 热害矿井按采掘工作面的风流温度划分为三级: (1)一级热害矿井:28℃~30℃; (2)二级热害矿井:30℃~32℃; (3)三级热害矿井:≥32℃。 我矿采掘工作面风流温度见下表:

煤矿的热害及防治(正式版)

文件编号:TP-AR-L5885 In Terms Of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It Is Necessary To Form A Certain Guiding And Planning Executable Plan, So As To Help Decision-Makers To Carry Out Better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示范文本) 编订: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 煤矿的热害及防治(正式 版)

煤矿的热害及防治(正式版) 使用注意:该安全管理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具有指导性,规划性的可执行计划,从而实现多角度地帮助决策人员进行更好的生产与管理。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1 矿井热害的形成 地壳最表层的温度受地面温度周期性变化的影 响,这种影响是随着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弱的;到一 定深度,这种影响基本消失,从而地温保持恒定。地 温常保持恒定的带称为恒温带。在恒温带以上,地温 受太阳辐射热的影响而具有周期性的变化,故称为变 温带。在恒温带以下,地温的变化受控于地球的内 热;随着深度的增加而不断增温,故称为增温带。恒 温带则是变温带与增温带的分界面。 由于恒温带的深度大都为十余米、数十米,而矿 井生产的深度大都为数百米,甚至上千米,远远深于

恒温带的深度;随着温度的增加,地温增高,当地温超过某一温度时,就产生了矿井的热害问题。可以说,热害是矿井生产向深部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 2 矿井高温环境的危害 正常人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控制下,产热与散热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体温基本上维持在37℃。在体力劳动等情况下,体内能量代谢过程加速,产热增大,人体通过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大、汗腺分泌增加及呼吸加速等途径,将体内产生的热量送到体表,,以辐射、传导、对流以及汗液蒸发等换能换热方式将热量散发到周围大气中,以维持体温在正常的变动范围内。 高温的工作环境会使人感到不舒适,从而降低劳动生产率,增大事故率,影响安全生产和降低工作效率。同时,人在高温条件下从事繁重体力劳动时,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