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密机械设计》课程期末考试试卷(B卷)

《精密机械设计》课程期末考试试卷(B卷)
《精密机械设计》课程期末考试试卷(B卷)

(B卷)

一、填空题(本题满分10分,每空1分)

1、带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是。设计准则是。

2、在设计轴承组合时,应考虑,以至于进行该工作不会损坏轴承和其他零件。

3、带传动工作时由于存在,主、从动轮的转速比不能保持准确。

4、在变速齿轮传动中,若大、小齿轮材料相同,但齿面硬度不同,则两齿轮工作时产生的齿面接触应力,材料的许用接触应力,工作时产生的齿根弯曲应力,材料的许用弯曲应力。(填相同或不同)

5、滚动轴承内径代号02表示轴承内径d= 。

6、当原动机转速较高且发出的动力不稳定时,其输出轴与传动轴之间应选用联轴器来联接。

二、计算题(本题满分80分,共含6道小题)

1、(本题10分)单根V带(三角带)传动的初拉力F0=354N,主动带轮的基准直径

d d1=160mm,主动轮转速n1=1500r/min,主动带轮上的包角α1=150°,带与带轮之间的摩擦系数μ=0.485。求V带传动能传递的最大有效圆周力F t及最大功率P。

2、(本题15分)齿轮轴由一对深沟球轴承支承,两轴承的当量动载荷分别为P1=9400 N,P2=7220 N,轴转速n=1420 r/min,若要求轴承预期寿命为12000小时,轴承的基本额定动载荷应为多少?

3、(本题10分)已知一传动轴直径d=32mm,转速n=900r/min,如果轴上的扭转剪应力不超过70MPa,问该轴能传递多少功率?

4、(本题20分)图示为一标准斜齿轮传动,已知z1= 28,z2= 70,z3= 126,m n=4mm,中心距a1= 200mm,a2= 400mm,输入轴功率P1=10kW,n1=1000r/min,不计摩擦。(从A向看,I轴顺时针转动)

(1)计算各轴所受转矩。

(2)分析并计算中间齿轮所受各力大小及方向。

5、(本题15分)手动起升装置,采用两级开式齿轮传动。已知:z1=z3=20,z2=z4=60,手柄长度L=250mm,人手最大作用力F=150N,卷筒直径D=500mm,不考虑摩擦损失和效率,求最大起重量W。

6、(本题10分)一个有初拉力的圆柱拉伸螺旋弹簧,加载200N时

伸长10mm,加载300N时伸长20mm。要求:

1)画出弹簧特性曲线;

2)用计算法求此弹簧的初拉力。

三、结构题(本题满分10分)

指出图示某齿轮轴系的结构错误,轴承为脂润滑,齿轮为油润滑(用

笔圈出错误之处,并简单说明错误原因,不要求改正)。

一、填空题(本题满分10分,每空1分)

1、带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是打滑和带的疲劳破坏。设计准则是在保证带不打滑的条件下,带具有一定的疲劳强度和寿命。

2、在设计轴承组合时,应考虑轴承装拆,以至于进行该工作不会损坏轴承和其他零件。

3、带传动工作时由于存在弹性滑动,主、从动轮的转速比不能保持准确。

4、在变速齿轮传动中,若大、小齿轮材料相同,但齿面硬度不同,则两齿轮工作时产生的齿面接触应力相同,材料的许用接触应力不相同,工作时产生的齿根弯曲应力不相同,材料的许用弯曲应力不相同。

5、滚动轴承内径代号02表示轴承内径d= 15 mm 。

6、当原动机的转速较高且发出的动力较不稳定时,其输出轴与传动轴之间应选用弹性联轴器来联接。

二、计算题(本题满分80分,共含6道小题)

1、(本题10分)解:

(1)带速(2分)

s /566m .121000601500160100060n d v 11=???=?=ππ

(2)(2分) 618rad .2180150=?=πα

559.3718.2e 618.2485.0==?μα

(3)最大有效圆周力(4分)

397N 1559.31559.335421e 1e 2F F 0t =+-??=+-=μαμα

(4)最大功率(2分) 99kW .41000

566.123971000v F P t =?== 2、(本题15分)解:

(1)因为P 1〉P 2,应按轴承1求C 。(5分)

(2)94690N

16670120001420940016670nL P C 33h 1=??=?≥(8分) (3)选一对深沟球轴承,基本额定动载荷应大于或等于94690N 。(2分)

3、(本题10分)解: (1)

][0.2d n /9550000P W T T 3T T ττ≤==(5分) (2)kW n d T 2.439550000

90032702.09550000][0.2P 33=???=≤τ(5分) 4、(本题20分)解:

(1) (4分)

mm 4297500N 2812695500i T T 0

T mm 95500N 1000

109550000n P 9550000T I III II I ?=?=?==?=?=?

= (2)(10分) 98.0cos ,2cos )z z (m a 21n 1=∴+=ββ 286mm .11498.0284cos z m d 1n 1=?==β 't211t2F 1671N 286

.114955002d 2T F ==?== 'r2n t2r2F 621N tg2098.01671tg cos F F ==?=?= αβ

'a2t2a2F 339N )98.arccos0(tg 1671tg F F ==?=?=β

(3)中间齿轮受力方向如图。(6分)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