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肝病患者营养治疗中的几点思考

重症肝病患者营养治疗中的几点思考
重症肝病患者营养治疗中的几点思考

·述评·重症肝病患者营养治疗中的几点思考

孟庆华

随着临床营养学的发展,对危重患者的营养支持并非是单纯地提供营养,更为重要的是使细胞获得所需的营养底物,以进行正常或近似正常的代谢,维持机体细胞、组织及器官的结构和功能。但由于缺乏正确的理解及未能给予恰当的营养干预,结果导致患者的病情加重,而危及生命。因此,针对重症肝病患者不同的疾病程度进行综合性的营养状况及能量代谢评估,个体化给予最适当的营养干预方式及三大营养底物的摄入量,应受到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并应逐渐成为肝病治疗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一、如何早期发现营养不足

什么样的患者需要进行营养支持?Kondrup等[1]提出的基于128个RCT(n=8944)研究报告的营养风险筛查工具(NRS-2002)认为,首先对住院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判定是否存在营养风险,再评定营养不足程度,继而制定营养干预方案。营养风险指现有或潜在的营养有关因素影响患者不利结局的风险,不是发生营养不良的风险,营养风险发生率高于营养不足发生率。一项对肠外肠内营养支持有营养风险的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研究发现,营养支持组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无营养风险的患者接受营养支持对并发症发生率减少无明显影响。国内蒋朱明等[2]应用NRS-2002营养风险筛查对我国东、中、西部13个大城市15098例三级甲等医院住院患者的调查显示,近1/3的患者存在营养风险需要制订营养支持计划。内科患者存在明显的营养支持应用不足,而外科则存在营养支持过度。

在前期研究中,我们发现既往评价营养不足的指标并不完全适合于重症肝病患者,如血清白蛋白、体质指数(BMI)、淋巴细胞计数等。评价肝病患者的营养不足程度,不仅仅是应用SGA (主观全面评定法),还要结合BIA(身体组成测定法)、生化指标等综合评价。对于NRS-2002年营养不良风险筛查,虽用于住院患者,但其营养状况评分中包括BMI、体重变化及膳食摄入改变,对重症肝病患者,特别是出现腹水的患者是否适宜有待进一步研究。

二、重症肝病患者的能量代谢特点给我们的提示

重症肝病患者由于肝功能损害严重,出现物质代谢的异常,影响机体能量代谢,从而引起肝功能进一步恶化。营养和代谢的损害是终末期肝病患者的主要并发症,已成为影响患者预后的一个明确危险因素。影响重症肝病患者的众多预后因素中,糖代谢紊乱已成为其重要因素之一,空腹血糖水平越低,病死率越高[3]。于红卫等[4]研究发现,慢性重型肝炎低血糖的发生与血清IGF-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值、胰岛素水平密切相关,且空腹血糖水平与糖的氧化利用率呈正相关。Walsh等[5]对16例对乙酰氨基酚所致急性肝衰竭患者的能量代谢研究发现,尽管出现大量肝细胞坏死,急性肝衰竭的能量消耗仍增加18%,处于高代谢状态,这可能与肝衰竭伴随的全身炎症反应相关。我们对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能量代谢测定中发现,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能量代谢主要呈低代谢状态,以脂肪分解为主,糖的氧化利用率与糖摄入量并不呈正相关[6]。虽然胰岛素的分泌量正常或增高,然而葡萄糖转运蛋白或胰岛素受体的作用受到抑制,糖的氧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邮编100069)

化代谢发生障碍,糖的利用受限,而脂肪氧化的速度为之增快,可达正常速度的200%。还有研究发现,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夜间禁食晨起空腹时呼吸商(RQ)为全天中最低,三大营养素的氧化率依次为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7]。这些研究资料表明,慢性重症肝病患者以脂肪分解为主,此点有别于肝硬化患者的代谢特点。

RQ值反映三大营养底物氧化代谢比例,代谢比例的失衡程度与重症肝病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这是静息能量消耗测定值(REE)所不能替代的。所以,通过大样本、不同病因的重症肝病患者能量代谢特点的研究,形成操作性强的临床评价指标,将对临床医师的指导意义更大。

三、肠黏膜屏障功能在营养支持中的重要性

近年来,有关肠道屏障与肝脏疾病的关系是一个研究热点。缺血/再灌注损伤是肠上皮细胞屏障损伤的主要原因,在肝功能衰竭时,内毒素血症则是导致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一个常见原因。研究证明,肝衰竭时产生的TNF-α、TNF-β和IL-4均可影响细菌粘附于肠上皮细胞,其中TNF可增加肠道细菌在肠道上皮的黏附,IL-4作为屏障支持因子减少细菌跨肠上皮的迁移,因此不利于细菌在肠蠕动时的清除[9]。因此,肝衰竭与肠道屏障功能的破坏常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加重机体的病理过程[8~10]。黎介寿等[11]研究显示,肠内营养有利于防止肠道黏膜萎缩、保护肠屏障功能,使营养物质首先经门静脉入肝,在肝内被解毒或被合成,不造成肝功能损害,抑制肠道产生炎性细胞因子,减轻创伤和应激后的全身炎性反应,提示肠内营养的摄入增加有利于肝脏能量代谢的好转。

近年来研究发现,ω-3系列脂肪酸也是肠内营养的重要组成部分。ω-3脂肪酸在人体代谢过程是,人体将摄入的α-亚麻酸(LNA)转化为二十碳五烯酸(EPA),又将EPA转化为二十二六烯酸DHA。α-亚麻酸、EPA、DHA在体内分别发挥着不同的作用。谷氨酰胺(Gln)作为体内最丰富的游离氨基酸,在肠内营养中占有重要位置,有研究将静脉谷氨酰胺增强的肠内营养作为一种新的术后营养治疗方式,应用于肝脏移植术后患者能减少住院时间,降低术后住院费用,有降低术后感染的倾向性[12]。但是Gln不适用于重症肝病患者,因其分解后产生NH3,衰竭的肝脏不足以将其代谢。

四、营养干预的方式及摄入量

目前的临床营养支持,不再局限于为患者提供足量(超量)的营养底物,而是更加关注各种营养物质对机体组织器官代谢的影响及病理生理过程的影响,提倡按照患者的代谢需求与代谢能力提供适当的能量,危重患者可给予“允许性低热卡摄入”。营养干预的方式上,已从传统的静脉高营养,向肠内营养转变,提出了以“免疫营养”为代表的代谢调理营养治疗的新理论。

Owen等[13]报道肝病患者禁食一夜的营养物质底物氧化率与正常人禁食3d的营养物质底物氧化率是相似的,即以脂肪氧化为主。研究表明,夜间加餐可以降低脂肪、蛋白质的氧化率,提高呼吸商[14~17]。我们前期的基础研究发现,慢性重型肝炎死亡组患者碳水化合物氧化率明显低于存活组,而脂肪和蛋白氧化率高于存活组,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慢重肝患者疾病的转归与脂肪和蛋白质的氧化率增加相关,脂肪氧化率越高,则预后越差。对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进行营养干预,给予患者夜间睡前进食富含碳水化合物40~50g的食物,比较睡前进餐和不进餐两组患者物质能量代谢特点的变化,发现睡前进食40~50g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能够提高糖的氧化利用率,减少脂肪和蛋白的氧化分解。

因此,重症肝病患者睡前进食应以碳水化合物为主或全部,以夜间供能为目的,尽量减少肝脏的合成和(或)分解代谢,剂量40~50g为宜。

营养治疗是治疗重症肝病非常重要的环节之一,患者的合理营养与治疗效果密切相关,对患者进行适当的营养干预,对促进肝细胞的修复、改善肝功能、缓解临床症状、提高药物疗效和缩短病程均具有积极意义。虽有ASPEN及危重患者营养指导意见[18,19],但目前国内尚缺少关于重症肝病患者营养支持的指南,重症肝病患者常合并有腹水、双下肢浮肿等现象,对估算摄入量以及计算营养供给均带来问题,营养干预的摄入量及方式等尚需进一步深入研究[20]。但是重视肝病特别是重症肝病患者的营养治疗,其重要的责任之一是让患者将营养支持的理念和方法引入家庭生活,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Kondrup J,Allison SP,Elia M,et al.ESPEN guidelines for nutrition screening2002.Clinical Nutrition,2003,22:415-421.

[2]蒋朱明,陈伟,朱赛楠,等.我国东、中、西部大城市三甲医院营养不良(不足)、营养风险发生率及营养支持应用状况调查.中国临床营养杂

志,2008,16:335-337.

[3]覃运荣,许斌,周琴,等.重型肝炎并发低血糖临床意义的探讨.检验医学与临床,2007,4:42-43.

[4]于红卫,孟庆华,张汾燕,等.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低血糖机制的探讨.临床肝胆病杂志,2008,24:175-177.

[5]Walsh TS,Wigmore SJ,Hopton P,et al.Energy expenditure in acetaminophen-induced fulminant hepatic failure.Critical Care

Medicine,2000,28:649-654.

[6]孟庆华,于红卫,冯岩梅,等.慢性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能量代谢特点及相关性研究.中华医学杂志,2007,87:2982-2985.

[7]冯岩梅,孟庆华,于红卫,等.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氧化代谢监测.中国临床营养杂志,2007,15:276-280.

[8]Hess DJ,Henry-Stanley MJ,Erickson EA,et al.Effect of 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interferon gamma,and interleukin-4on bacteria-enterocyte

interactions.J Surg Res,2002,104:88-94.

[9]Norman K,Pirlich M.Gastrointestinal tract in liver isease:which organ is sick.Curr Opin Clin Nutr Metab Care,2008,11:613-619.

[10]刘继前,曹建春.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治疗进展.疑难病杂志,2007,5,6:315-317.

[11]黎介寿.瞻望我国的临床营养支持.肠外与肠内营养,2008,15:1-3.

[12]江华,李波,严律南,等.静脉谷氨酰胺双肽强化的肠内营养对肝脏移植术后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中国临床营

养杂志,2007,15:21-25.

[13]Owen OE,Reichle FA,Mozzoli MA,et al.Hepatic,gut,and renal substrate flux rates in patients with hepatic cirrhosis.Clin Invest,1981,

68:240-252.

[14]Qiu Y,Zhu X,Wang W,et al.Nutrition support with glutamine dipeptide in patients undergoing liver transplantation.Transplant Proc,2009,41:

4232-4237.

[15]Yoshiyuki M,Hisataka M.Nocturnal energy and BCAA supplementation in patients with liver cirrhosi.Hepatology Research,2004,30:63-66.

[16]Miwa Y,Shiraki M,Kato M,et al.Improvement of fuel metabolism by nocturnal energy supplementation in patients with liver cirrhosis.Hepatol

Res,2000,18:184-189.

[17]Yutaka Nakaya,Kiwamu Okita,Kazuyuki Suzuki,et al.BCAA-enriched snack improves nutritional state of cirrhosis.Nutrition,2007,23:113-120.

[18]ASPEN Board of Directors and the Clinical Guidelines Task Force.Guidelines for the use of parenteral and enteral nutrition in adult and

pediatric patients.Jpn J Parenteral Enteral Nutrition,2002,26:1SA-138SA.

[19]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危重患者营养支持指导意见(草案).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6,18:582-590.

[20]于淑清,孟庆华.慢性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营养状况分析及营养干预.中国临床营养杂志,2006,14:360-364.

(收稿:2010-05-18)

重症患者的营养治疗_许媛

对照研究荟萃分析[J].中华医学杂志,2006,86(23) 1610- 1614. [6]H ey l and DK.Shou ld I mm unonu tri ti on B eco m e Routi ne i n C riticall y Ill Pati en ts?A Syste m ati c Rev i e w of t h e E vi den ce[J].J A M A, 2001,286 944-953. [7]江华,蒋朱明.免疫肠内营养临床有效性的证据:中英文文献的 系统评价[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2,26(6) 552-558. [8]蔡斌,江华.低热卡及低氮肠外营养对术后患者影响的随机对照 研究的系统评价[J].中国临床营养杂志,2003,11(1) 19- 23. [9]M c C o w en KC,FrielC,S ternberg J,et a.l H ypocaloric total paren- teral nu trition:effectiveness i n preven ti on of hyperg l yce m i a and i n- fectious co m p li cati on s.A rando m iz ed cli n i cal tr i al[J].C ri t C are M ed,2000,28 3606. 重症患者的营养治疗 许媛(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同仁医院中心I C U,北京100730) 中图分类号:R45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070(2008)09-0025-03 能量与蛋白质消耗与需求增加是应激后代谢改变的特点,严重应激后,体内的分解代谢与合成代谢也仍然是共存的,只是打破了既往的平衡,使分解代谢明显高于合成代谢,出现了骨骼肌与内脏蛋白质的迅速消耗、伴有胰岛素抵抗的应激性高血糖、脂肪的动员与分解加速。这些改变导致严重的能量与营养的负平衡,进一步导致重症患者营养状况的迅速下降。大量循证医学研究表明,代谢与营养状态是直接影响危重症转归的重要因素,所以当今营养支持已成为重症患者综合性支持治疗的一个必要的组成部分,而非单纯补充营养,故有称为营养治疗。临床营养支持经过数十年的实践,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就重症患者而言,在营养支持的方式与途径、合理的能量补充、药理营养素对疾病进程的影响、营养支持相关并发症的处理等方面均有了深入的认识,从而使营养支持在重症患者的治疗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1 重症患者营养支持方式选择的考虑 随着临床营养研究与认识的深入,以及临床供给与应用技术上的改进,特别是关于胃肠在危重症发生发展中作用的了解,营养支持方式已由胃肠外营养(PN)为主要的营养支持,转变为通过鼻胃(鼻)空肠导管或胃(肠)造口等途径为主的肠内营养支持(EN)。EN在保护肠黏膜的完整性、防治肠道细菌移位、降低肠源性感染和支持肠道免疫系统方面具有独特作用。27项涉及1828例外科病人临床研究的荟萃分析结果显示[1],接受EN患者其发生感染的风险低于接受PN者。另有临床研究显示早期EN,有助于重症患者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2]。因此,对于胃肠道具有一定功能的重症患者,肠内营养应是首先考虑选择的营养供给途径。经胃或空肠导管的肠内营养应尽可能于24~48小时内给予;在肠道耐受良好的前提下,并于48~72小时达到目标喂养速度与量[3]。 但是,并非所有危重病人均能获得同样效果,国外有关I C U重症患者营养途径的循证研究表明,50%~ 80%患者早期能够完全耐受的全肠内营养(TEN),达到目标喂养量。我国2007年5月对58个I C U的460例重症患者营养支持应用现状的断面调查(一日断面调查)结果显示,住I CU2周内给予营养支持的患者中,接受完全与部分肠内营养的患者仅占54%~ 63%。重症患者实施肠内营养较一般病人面临着更大的风险与挑战,肠道的功能与耐受肠内营养程度直接影响着营养治疗的效果。而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时出现不耐受的几率较高,由此导致营养摄入不足、营养不良与低蛋白血症、增加肺炎的发生率及延长I C U住院时间,最终影响疾病的预后。有研究表明,如果EN喂养量低于目标喂养的25%,血源性感染的发生率将明显增加。肠内营养不耐受更多发生于休克(复苏后)与严重感染的患者,除疾病本身影响外,临床上影响重症患者胃肠功能与EN耐受性的因素常见于:接受镇静剂与阿片类制剂、应用儿茶酚胺类药物、未解决的腹部问题(感染、出血)及严重的颅脑损害等,这常常影响着重症患者E N时的能量供给量。可见,重症患者的肠道喂养实施中,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并与病人的预后密切相关。对于仅靠E N不能满足需要的重症患者,应添加一定比例的肠外营养(P N)以避免发生喂养不足[1,4]。 2 重症患者营养支持中的能量供给 在危重疾病阶段,体内糖异生及蛋白质分解的明显增强且并不能完全被营养补充所阻断。能量与营养 25 (总665) 中国医刊 2008年第43卷第9期 专题笔谈

危重症患者的营养支持治疗

危重症患者的营养支持治疗 发表时间:2017-08-22T16:19:30.657Z 来源:《心理医生》2017年19期作者:许莉 [导读] 随着营养支持治疗的不断发展与完善,营养支持治疗在临床上会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并且对我国医疗卫生水平的提升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江西省南昌市第三医院重症医学科江西南昌 330009) 【摘要】对危重症患者的治疗和护理一直是临床探讨的热点话题,其中营养支持治疗是重要的措施,可帮助恢复身体机能,减少并发 症,增加患者对手术的耐受能力等。而营养支持治疗并非盲目进行,需要遵循一般原则,选择合适的时机,考虑患者的身体状况,制定有针对性的营养治疗方案,探讨危重症患者营养支持治疗,对该领域的发展是有利的。 【关键词】危重症;营养支持;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R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9-0177-02 营养支持治疗对于外科危重症的患者而言是一项关键性的治疗措施[1]。对胃肠外科危重症患者进行早期的营养治疗不仅可以减少并发 症的发生同时还能帮助患者尽快的恢复身体机能。胃肠外科危重症的类型有很多,比较常见的有严重腹腔感染以及重症急性胰腺炎等。临床上如何科学的给予营养治疗是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 1.胃肠外科危重症患者营养支持治疗的重要性分析 胃肠外科危重症患者基本上不能经口进食的,面对这种情况对患者进行营养支持治疗就显得尤为重要[2]。当前的营养治疗不仅仅局限 在热量的提供以及正氮平衡的恢复上,同时还包括新陈代谢的调理以及患者免疫功能的调节等。营养支持治疗既可以给予患者机体细胞代谢所需要的能量以及营养物质进而维持组织器官的结构与功能,同时还可以通过营养素的药理作用对患者的内分泌进行科学有效的调节。总之营养支持治疗对于危重症患者的综合治疗是大有裨益的。 2.胃肠外科危重症患者营养支持治疗的原则分析 胃肠外科危重症患者在给予营养支持治疗时除了需要坚持一般性的原则之外,还要注意其它各类事项。毕竟胃肠外科危重症患者其胃 肠道的解剖结构以及功能都相对复杂。 2.1 选择合适的时机对胃肠外科危重症患者给予营养支持 对于胃肠外科危重症患者而言,首先需要维持患者的机体水、电解质以及酸碱性平衡[3]。在复苏早期以及严重的代谢性酸中毒阶段, 患者的机体基本上是出于低灌注的状态,往往会存在细胞缺血以及功能性障碍等各类状况。此时是不应该给予任何的营养物质的,因为任何的营养物质都会造成患者机体代谢的紊乱,进而对患者的机体产生不良的影响。也就是说营养支持治疗是需要找准时机的,针对这种情况给予患者葡萄糖输液即可。 2.2 在营养支持治疗期间需要充分的考虑不同原发疾病、不同阶段的代谢功能状况 在对患者给予营养支持治疗之前,需要对患者受损器官的耐受能力进行科学有效的评估[4]。针对有严重肝功能障碍以及高血压的患者 不可以进行营养支持治疗,必须使各项指标达到规定的要求才可以进行营养支持治疗。针对胃肠外科危重症患者而言,在进行肠内营养治疗之前需要对喂养管末端的位置进行有效的评估,要保障胃肠道的完整通畅性。 3.胃肠营养支持治疗的科学有效途径 营养支持治疗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肠外营养治疗,另一种就是肠内营养治疗。肠外营养治疗主要是通过外周以及中心静脉的途径来对 患者的机体进行营养治疗的,肠内营养治疗主要是通过喂养管的形式来进行营养的输入的[5]。临床上的相关研究表明,肠外营养主要是与外科患者的感染性并发症的增加有关,肠内营养可以直接刺激肠粘膜上皮细胞。这样可以有效的维持肠粘膜结构与功能的完整性。 3.1 肠外营养治疗途径 肠外营养治疗主要有两种途径,一种是经中心静脉,另一种是经外周静脉[6]。营养液浓度以及容量不高的患者适用于经外周静脉途 径,对于需要提供充足营养的患者则需要采用经中心静脉途径。经中心静脉方式又有很多种类型,包括经锁骨下静脉、经股静脉以及经颈内静脉等。正常情况经锁骨静脉感染的可能性比较小,因而有利于进行肠外营养治疗。 3.2 肠内营养治疗途径 肠内营养治疗途径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经胃途径另一种是经空肠途径。经胃方式在反流误吸情况中应用比较广泛,并且应用的风险 比较小。经空肠方式比较适用于不能耐受经胃营养以及反流误吸的高风险者。 4.结语 总之,对胃肠外科危重症患者给予营养支持治疗存在一定的难度。并非所有的患者在任何情况下都适合营养支持治疗的。因而在具体 的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疾病特点制定针对性的营养支持方案。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来选择科学有效的营养支持治疗方法与措施。另外,医护人员在对胃肠重症患者进行基础性的营养支持治疗时,还需要对营养支持治疗进行安全有效的管理,通过提高患者的耐受性来减少并发症状的发生,为有效开展营养支持治疗提供基础保障。近些年,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医疗卫生水平也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提升,医学界对胃肠重症患者的营养支持治疗也加大了研究的力度,虽然就目前的研究现状来看,研究结果也不是特别的满意,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远的将来,随着营养支持治疗的不断发展与完善,营养支持治疗在临床上会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并且对我国医疗卫生水平的提升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姚元元.早期肠内营养在危重症病人营养支持中的临床价值[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30):100-100. [2] Moriwaki,Yoshihiro,Otani,Jun,Okuda,Junzo et al.Successful nutritional support for a dysphagic patient with massive cirrhotic ascites and intrathoracic stomach using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gastrostomy (PEG)[J].Nutrition,2014,30(11/12):1456-1459. [3]郁慧杰,朱建刚,沈鹏,等.针刺对危重症病人胃肠及免疫功能作用的临床研究[J].肠外与肠内营养,2014,21(1):16-19,23. [4]詹雪,周宁.危重症患者优化营养支持治疗的临床研究[J].重庆医学,2014,(32):4329-4331,4342. [5]刘朝晖,苏磊,廖银光,等.危重症病人营养支持与静息代谢目标值分析[J].肠外与肠内营养,2014,21(4):198-200.

ASPEN重症患者营养治疗指南(2009).

ASPEN 重症患者营养治疗指南(2009 一.开始肠内营养 1. 在开始肠内营养前, 评估应包括入院前的体重减少、营养状况、疾病的严重程度、基础疾病情况及胃肠道功能(E 。 2. 不能自主进食的危重病患者应给予肠内营养支持(C 。 3. 危重病患者营养支持中,肠内营养支持优于肠外营养支持(B 。 4. 肠道喂养应在入室 24~48hrs开始 (C,争取在 48-72hrs 达到喂养目标 (E。 5. 营养支持应在“血流动力学稳定后开始” (E。 6. ICU患者不将肠鸣音存在及是否排气作为开始 EN 指征的否定意见(B 。 7. 有误吸高风险及胃管喂养耐受不佳者,应将胃管放置于小肠内喂养(C 。胃管喂养有较多潴留者,应使用小肠喂养(E 。 二.肠外营养时机 1. 在住院 7天后病人仍无法接受 EN时才开始进行 PN(E 2. 既往营养不良而又不能使用肠内营养者,入院后应尽早使用肠外营养(C 。 3. 术前存在营养不良的胃肠道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手术前即开始应积极给予PN (B 。营养状况正常者,术后 5-7天才能开始肠外营养支持(B 。病程预计大于 7天者,才能予肠外营养支持。 三.肠内营养剂量 1. 肠内营养支持的目标应根据开始肠内营养时的营养状况决定(C 。营养需求应根据预期公式或间接测热法决定(E 。 2. 在住院第一周,肠内营养支持应提供目标热卡的 50-65%(C 。

3. 若肠内营养支持 7-10后仍不能提供 100%所需热量, 应考虑增加肠外营养 (E 。而在这之前增加肠外营养,不能增加疗效并可能产生损害性作用(C 。 4 BMI<30者,每日蛋白需要量为 1.2-2.0g/kg,烧伤及多发伤者需求量要提高 (E 。 5. 肥胖症患者采取允许性低热卡原则:BMI ≥ 30,≤ 60% ~70%目标喂养量,或 11–14kcal/实际体重 /day ,或 22– 25 kcal/kg IBW/day kcal/kg 实际体重 /day ,或 22– 25 kcal/kg IBW/day(D 。 四.肠内营养支持的监测; 1. 肠蠕动不是肠内营养的必要条件(E 2. 肠内营养应监测患者的耐受情况 (E 。不适宜的终止肠内营养应当避免 (E 。在无肠内营养耐受不良的情况下,胃内潴留可多于 500ml (B 。 3. 使用肠内营养应提高目标热量的百分比(C 。 4. 肠内营养患者应评价误吸分险 (E 。减少误吸可能性的措施应当被采用 (E 。所有 ICU 气管插管患者,头都应抬高 30-45o (C 。对于存在较高风险不能耐受胃管喂养的患者,肠内营养给予方式应采用持续输注(D 。胃肠动力药应当被使用(C 。应当考虑调整胃管的位置(C 。应每日使用氯已定洗口两次减少呼吸机相关肺炎(C 。 五.选择合适的肠内营养配方 1. 免疫调理应当被用于一些特殊的患者,重度脓毒症患者应当特别注意(外科ICU A级,内科 ICU B级。没有达到需要免疫调理标准的患者,应当使用标准的肠内营养配方(B 2.ARDS 患者肠内营养应当加用抗炎症及抗氧化成分(A 。

重症患者营养支持

重症患者营养支持 (一)重症患者的能量需求 1、能量需求: 正常成人一天的能量需求:30-50kcal/kg危重病人一天的能量需求: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或分解代谢旺盛时15-25kcal/kg;血流动力学稳定或合成代谢旺盛时25-40kcal/kg。 2、营养状态评估: 传统的营养评估手段不适用于危重病(白蛋白,前白蛋白和人体测量学) 开始喂养前,应对以下项目评估:体重减轻、入院前营养摄入情况、疾病严重程度、合并症以及胃肠道功能 (二)重症患者的肠外营养(PN) 1、肠外营养的指征: (1)应当在住院7天后病人仍无法接受EN时才开始进行PN (2)ASP患者无法使用EN时,可考虑使用PN (3)7-10日后单纯通过场内途径无法满足能量需求(100%的目标热卡)时,可考虑添加PN (4)术前存在营养不良的胃肠道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手术前即开始)应积极给予PN (5)预计PN疗程≤7天的病人,不需要进行营养治疗

2、肠外营养的给予方法及配方: “ALL IN ONE”主要组成 ?50%葡萄糖(占总热能的50%~60%)300-400ml ?20%~30%脂肪乳剂(占总热能的30%~50%)250ml ?氨基酸(100ml含7克蛋白)250-500ml ?5%葡萄糖(氯化钠)500ml ?10%氯化钠10~30ml ?10%氯化钾10~20ml ?微量元素(I、Fe、Zn、CU、Cr、Mn、Se等)10ml ?水溶性维生素(B1、B2、B6、VPP、C、B12、泛酸、 叶酸和VH)1支 ?脂溶性维生素(V A、VD、VE、VK)10ml ?其他补充(磷、制酸药、谷氨酰胺等)10ml 临床常用的肠外营养制剂

2018年度重症营养指南精要

A.营养评估 A1.基于专家共识,我们建议对所有入住ICU的预计自主进食不足的患者评定其营养风险(NRS2002评分,NUTRIC评分)。营养风险高的患者是最可能从早期肠内营养获益的患者。 A2.基于专家共识,我们建议营养评估应包括共存疾病、胃肠功能和误吸风险。不建议将传统的营养指标(包括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人体测量等——译注)或替代指标用于营养评估,因其在重症患者的适用未得到确认。 A3a.如果条件允许,建议使用间接能量测定(IC)确定患者的能量需求,除非存在影响IC测量准确性的因素。 A3b.基于专家共识,如果无法测定IC,我们建议使用各类预测公式或简化的基于体重的算法(25~30kcal/kg/d)计算能量需求。(肥胖患者参照Q) A4.基于专家共识,我们建议持续评估患者的蛋白补充是否充足。(重症患者较普通患者需更高比例的蛋白[1.2~2g/kg],是否在普通肠内营养制剂的基础上添加蛋白组件依赖于对蛋白摄入是否充足的持续评估——译注) B.肠内营养的起始 B1.我们推荐不能进食的重症患者在24~48小时内开始早期肠内营养。 B2.我们建议需要营养支持治疗的重症患者首选肠内营养 B3.基于专家共识,我们建议对于大多数MICU和SICU的患者,虽然在肠内营养起始的时候应该评估胃肠道功能,但肠道收缩的明显标志(指肠鸣音和排气排便——译注)对于肠内营养的起始不是必须的。 B4a.我们推荐对于高误吸风险的患者(D4)或对胃内肠内营养不耐受的患者应降低营养输注速度。 B4b.基于专家共识,我们认为大部分重症患者可以通过胃内起始肠内营养。

B5.基于专家共识,我们建议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应将肠内营养推迟至患者经充分的复苏或稳定后。已在减少血管活性药用量的患者可以小心起始/再次起始肠内营养。 C.肠内营养的用量 C1.基于专家共识,我们建议营养风险低、基础营养状况良好、疾病严重程度低(NRS2002<=3分,NUTRIC<=5分)的不能自主进食的患者,在入住ICU 的第一周无需特别进行营养治疗。 C2.我们推荐ARDS/ALI以及预计机械通气时间>=72小时的患者适宜使用滋养性肠内营养(10-20kcal/h,不超过500kcal/d——译注)或足量肠内营养,两种营养策略在入住第一周的临床结局是相似的。 C3.基于专家共识,我们建议高营养风险的患者(NRS2002>=5分,NUTRIC>=5分[不包括IL-6])或严重营养不良的患者应在24-48小时内尽快达到目标剂量,但同时应警惕再喂养综合征(指长期进食或严重营养不良患者不适当补糖时发生的电解质紊乱和大脑糖代谢障碍——译注)。在入住第一周,应该在48-72小时内达到预计的能量和蛋白需求量的80%以上才能获得肠内营养的临床获益。 C4.我们建议提供足量(高剂量)的蛋白。重症患者需要的蛋白大约在1.2-2.0g/kg实际体重,烧伤或多发伤患者可能需要更多(见M和P)。(还有肠瘘患者也可能需要更多!!——译注) D.关注肠内营养是否耐受和充足 D1.基于专家共识,我们建议每天监测肠内营养的耐受性。我们建议避免轻易中断肠内营养。我们建议诊断阶段的禁食禁水应该仅限于限制肠梗阻的蔓延并防止营养输注不足。 D2a.我们建议不必常规监测接受肠内营养治疗的ICU患者的胃残留量。 D2b.我们建议仍在监测胃残留量的单位,如果胃残留量<500ml且没有其他不耐受表现,应避免停用肠内营养。 D3a.我们推荐制定并实施肠内喂养预案,以增加营养用量。

成人危重症患者营养支持指南

成人危重症患者营养支持指南【2016】 2016年1月16日,美国肠外肠内营养学会与危重病医学学会联合发布新版《成人危重症患者营养支持治疗之提供与评估指南》,该指南将在2月份《肠外肠内营养杂志》与《CCM》杂志联合发表。该指南针对多种成人危重病提供了全方位的营养推荐意见。 A 营养评估 A1--根据专家共识,我们建议对所有入ICU的患者,如果预期自主摄食不足时,进行营养风险的评估(例如NRS-2002,NUTRIC评分)。营养风险高的患者从早期肠内营养治疗中获益的可能性最大。 A2--根据专家共识,我们建议营养评估包括对基础疾病,胃肠道功能,反流误吸风险的评估。我们建议不要使用传统的营养指标或者替代指标,因为这些指标在重症监护中没有得到验证。 A3a-我们建议在可能的情况下,以及没有其他变量影响的情况下,尽量使用间接测热法估计热量的需求。 A3b-根据专家共识,如果无法测定间接热需,我们建议使用发表的预测公式或者简单的基于体重的公式(25-30kcal/kg/天)来估计热量需求。 A4--根据专家共识,我们建议对蛋白的摄入量进行连续评估。 B 启动肠内营养 B1--我们推荐危重症患者如果无法保证自主摄入,于24-48h内启动肠内营养。 B2--对于需要营养支持治疗的危重症患者,相对肠外营养我们建议使用肠内营养。 B3--根据专家共识,我们建议对于大多数的内科危重症与外科危重症患者,尽管在启动肠内营养时,需要对胃肠道蠕动功能进行评估,但并不要求有明显的胃肠道收缩性。 B4a-对于反流误吸高风险患者或者对经胃肠内营养不耐受的患者,我们推荐营养管路尽量放置于下段胃肠道。 B4b-根据专家共识,对于大多数危重症患者,是可以接受经胃肠内营养的。 B5--根据专家共识,我们建议对于血流动力学受影响或者不稳定的患者,暂停肠内营养,直到患者充分复苏或者稳定。对于处于血管活性药物撤除过程中的危重症患者,启动或者再启动肠内营养需要谨慎。 C 肠内营养量 C1--根据专家共识,我们建议对于营养风险低,基础营养状态正常以及疾病严重程度轻(例如,NRS-2002≤3或者NUTRIC评分≤5),同时无法保证自主摄食的患者,在入住ICU7天以内不需要特殊的营养治疗。 C2--我们推荐对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或者急性肺损伤的患者或者预计机械通气时间在 72h以上的患者,既可以通过肠内进行营养性喂养也可以进行全营养,因为两者在入院一周内对患者结局的影响是相同的。 C3--根据专家共识,我们建议对于营养高风险(NRS-2002>5或者NUTRIC评分≥5)或者严重营养不良的患者应在监测再喂养综合征与耐受的情况下,尽早在24-48h内达到预期量。在48-72h内到需要尽量到达目标热卡以及蛋白量的80%以上,这样才能在入院一周了实现肠内营养的临床效益。 C4--我们建议应该提供足够的蛋白摄入。蛋白需求可以根据1.2-2.0g/kg(实际体重)提供,对于烧伤或者多发伤患者可能还要更高。 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