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诗情教案

田园诗情教案
田园诗情教案

《田园诗情》第二课时2011.10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背诵课文二、三自然段;

3、品味课文语言,感受荷兰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在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诵读,体会课文所展示的诗情画意,并有意识地积累优美词句。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课文开头这样概括介绍荷兰,出示(第1节)

2.这句话告诉了我们荷兰有三多——(水)多,(花)多,(牧场)多。

3.这三多中,课文重点要写的是哪一多呢?(牧场多)课件红显(也是牧场之国)

4.能通过朗读让老师知道重点写的是牧场多吗?(齐读)

我们先去欣赏荷兰的牧场。

二、细读描写动物的语句,体会幸福、自由。

(一)浏览,整体感知

1.快速浏览第2-4自然段,看看课文写到了牧场的哪几种动

物,找到的迅速圈出来。看谁找得快。

2.交流。很明显,这四种动物中详写的是哪两种(奶牛、骏马),

略写的是(绵羊、小鸡、猪群、长毛山羊)

(二)导读奶牛,明确学法。

1.自由读第2自然段,看看课文写到了几种姿态的奶牛。

交流:(出示写奶牛的句子)写到了几种姿态的牛?

2.分组读练习概括

有的牛背上盖着防潮的毛毡,正在低头吃草;

有的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什么。

牛犊跑前跑后,活像顽皮的孩子;

老牛仪态端庄,好似牛群的家长。

练习概括

A、来,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是怎样的牛

抓重点词:低头吃草,站立思考,活泼顽皮,仪态端庄

()的牛:吃草的牛,思考的牛,顽皮的牛,端庄的牛

概括成两个字:吃草、思考、顽皮、端庄

B、送名:凝神品尝追逐守望,并说说赠送的理由。

3.练习朗读读中体会牛的特点

牛的姿态不同,读出的味道也应该不一样。怎么读可以让老师听出这些牛的不同姿态呢?赶紧练练吧。

指名读,相机评价如指导后学生仍读不到位的教师可适时范读

4.不管是哪种姿态的牛,它们都给你一种怎样的感觉?相机板书(自由)

读出这份悠闲、自由来。指名读

5.课文在写奶牛的这段话前后还分别有这样一句话,出示。读读开头和结尾,看看这些奶牛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现在你又觉得他们生活得怎么样?(板书:幸福)

6. 背诵

练背、试背

(三)迁移学法,自读品悟。

1.用刚才我们学第二自然段“读——品——诵”的方法,自读三、四节。

你最喜欢什么动物,找出课文中相应的句子,有感情的读一读,然后说说你喜欢它的原因。

⒉交流:

第3自然段

(1)最喜欢骏马的举手,来,读一读。

▲说说你最喜欢骏马的什么?(骠悍强壮)相机指导读好“骠悍强壮”哪儿看出它的强壮了?(腿粗如桩)读词强壮的骏马跑得好快呀,看,鬃毛(随风飞扬)来,一起读出骏马的骠悍强壮(齐读)

▲你还喜欢骏马的什么?(自由)你来读出骏马的自由。

同学们,如果你就是这自由的骏马,你会怎样读这段话。想

想,什么地方要变一变了?(“它们”变成“我们”)指名读“除了……”

自由的小骏马们,你们是这辽阔无垠的原野的主人,一起读“除了……”

(2)喜欢绵羊的谁来读,指名读说说喜欢绵羊的什么?读出这份悠然自得。

(3)有喜欢猪群的吗?不停呼噜的猪多可爱啊,多自由啊,想呼噜就呼噜。

(4)读读写小鸡和长毛山羊的句子。能读出这份安闲吗?静下心,放低音量读。

3 小结:

在这绿意盎然、一碧如洗、柔软似地毯的牧场里,郁金香的五颜六色;奶牛的千姿百态;骏马的强壮自由;绵羊的悠然自得;黑猪群的呼噜。一切都是那么的悠闲,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由,这是自由的牧场,悠闲地牧场。这就是荷兰的——田园诗情(再读课题)

三、略读第五、六自然段,体会安静、祥和。

1、过渡:白天的牧场景色迷人是动物们的天堂。那么,牧场的夜晚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

2、速度5、6节,用一个字来描述——静,用课文中的一句话说——“一切归于平静”

3、文章哪些词句让你感受到了静?找出来,好好地读读,把这份安静读出来

4、指名读,用朗读来告诉大家这份安静。

5、当我们读到这里的时候,老师想问动物们自由、宁静的生活是谁带来的?

6、找一找牧场中留下的人的痕迹

小结:只有懂得享受宁静的人,才不会去破坏自然,才能拥有这样的美好生活环境。

四、欣赏荷兰风光,诵读小诗,升华情感

1、在音乐声中欣赏荷兰风光

2、回忆板书,诵读小诗,读出宁静之美

荷兰

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

碧绿如丝绒般草原上

牛犊跑前跑后,老牛仪态端庄

骏马自由驰骋,鬃毛随风飘扬

晚霞铺在西天,一切归于平静

狗不叫,牛不哞,马不踢

沉睡的牲畜,无声的低地

漆黑的夜晚,闪烁的灯塔

这就是——

田园诗情的荷兰。

总结,这就是荷兰的——田园诗情。(三读课题)

五、作业

1.选择你喜欢的2个自然段进行背诵。

2. 除了课文所讲之外,荷兰还被称为“风车之国”“低地之国”,有兴趣的同学上网找一找这方面的资料,与同学进行交流。

《乡下人家》第一课时优秀教学设计

《乡下人家》第一课时优秀教学设计 《乡下人家》第一课时优秀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走近乡下人家,感受田园诗情,激发学生对农村生活的兴趣和热爱。 3、带领学生品味优美语言,积累精彩句段。 【教学重点】 1、带领学生品味优美语言,积累精彩片断。 2、了解课文内容,走近乡下人家,感受田园诗情,激发学生对农村生活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题 1、出示古诗《过故人庄》读一读,说说诗所描绘的意境: 总结:诗中描绘的是一幅非常朴实的田园风景画。诚挚亲切的友情,典型农家生活场景,熔自然美、生活美、友情美于一炉,可以看出诗人的内心世界的和谐。 2、想去看看孟浩然描绘的乡下什么样吗?让我们一起去游览一番吧! (在音乐声中欣赏乡下人家特色的画面) 3、导入:

这样自然亲切、优美恬静的乡村风光,用文字来描绘又会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呢?让我们一起随着作家陈醉云,来学习第21课《乡下人家》。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默读课文,要求: ⑴课文描写了乡下人家的哪些生活场景? ⑵你对乡下人家有什么样的感觉? ⑶作者的最直接感受是什么?用──划出来。 2、师生交流: ⑴检查字词学习情况。 ⑵说感受。 ⑶找到中心句。 ①“独特、迷人”什么意思?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②齐读句子。 作者笔下的乡下生活很美,读着读着,一幅幅生动亲切的画面就浮现在我们的脑海,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来感受美,品味美。 三、研读品味,感受乡村生活的美 1、合作学习,感受美: ⑴用简短的语句概况作家写了哪些白天的画面? ⑵画面: 屋前搭瓜架门前种鲜花

《11、田园诗情》教案设计

集体备课教案(四号加粗) 学校小学主备人学科语文版本苏教版总课 时 2课时 年级四年级上(下) 册 上册单元第三 单元 课题11、田园 诗情 课型新授 11、田园诗情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并能结合课文内容正确理解。 2、通过再现式的朗读感受牧场的静态美,激发学生赞美 与向往之情。 4、积累优美的语句,并能很有情感地背诵自己的喜欢的 片断。 5、结合课文简要地了解荷兰人文地理。如地理特征、国 旗、国花、国徽等。 教学重难点: 凭借文本的优美语言感受宁静悠闲的荷兰牧场景观。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9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课文语言文字,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难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田园诗导入,调动情感 1、课前背诵学过的田园诗。(《锄禾》、《四时田园杂兴》) 2、刚才我们背诵了一些田园诗,板书:田园。看到这两个字,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景象? 语言描述:绿意草原盎然,运河银光闪闪,绵羊雪白可爱,参与备课人简评(加黑加粗)

骏马剽悍强壮,这就是美丽的田园!读出田园的美丽。 3、板书:诗情。出示词语:诗情画意。像诗像画一样美妙,如诗如画。那让我们诗情画意的来读一读课题。 4、过渡:今天,让我们要领略的田园诗情来自欧洲西部的花之国、水之国、牧场之国——荷兰,让我们随着文字一睹那独具特色的域外风情吧!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学生自由读全文。提出自学要求: (1)读通课文。边读边圈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做上标记,读不准的多读几遍。 (2)读完后想想,你看到了哪些田园风光,荷兰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学生读书,教师巡视。 3、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词,检查认读情况,结合教学生字。 A、极目远眺辽阔无垠绿意盎然 B、奶牛顽皮仪态端庄严肃沉默铃铛 骏马骠悍强壮腿粗如桩绵羊安闲 悠然自得 C、挤奶的人小板凳谁也不叫喊吆喝默默无言 船只舒缓平稳满载偶尔汽笛声 D、沉睡的牲畜无声的低地漆黑的夜晚 微弱的光芒一片寂静 (2)指名朗读,正音。相机引导理解词语。 分四组学习: ①第一组感受到什么:草原大、绿;指导运用各种方法理解词语: A、拆字法: 极目远眺:眺:向远处看。尽眼力向远处看。 辽阔无垠:垠,边。广阔得没有边际。 B、联系上下文: 绿意盎然:到处都是绿色,生机勃勃。 ②第二组写的是什么?(奶牛、骏马、绵羊) 顽皮”一般指谁?(孩子)现在呢?(评:多么有情趣)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田园诗情》详细教案

【教学过程】 一、激发引入、整体感知 1、昨天,我们一起去了欧洲西部的荷兰,观赏了那里的田园风光,现在还能不能说一说,你都看到了哪些的田园风光呢? (让学生简要地说一说,并简要板书) 2、(指板书)去过荷兰的人都说这些田园风光很富有诗情画意,那这节课我们再来细细地,美美地欣赏品味荷兰的田园风光。 二、走进牧场,细细欣赏 (二)、品味,诗情在哪里 师:题目中“田园”一词,你们懂吗?“诗情”呢? 师:所以好多同学读这篇课文的时候,只能读出课文的“田园” 里的东西,发现不了“诗情”。猜猜看,“诗情”是什么意思? 生自由谈理解。 师:你们说的有点接近。“诗情”,就是像诗歌一样的美好,充满美好的意境。有一词语叫“诗情画意”,像诗和画一样有着美好的意境。 (一)、读懂,读出意蕴来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 一生抢着读,读的字音正确。 师:(摇摇头)看似简单,其实没有读出真正的意思来。 一生又读。

2、课文读懂了吗?主要写了什么?谁再读第一段? 生:(若有所悟)荷兰是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有意思强调了“牧场”一词) 师:为什么这样读呢? 生:因为课文主要写的是牧场,所以强调“牧场”一词。 3、这段话可不可以这样说“荷兰是牧场之国,水之国,也是花之国。 生:不可以,那就变成是主要写荷兰的花了。 师小结:对!你们看,同样是这几个内容,最想说什么,就是需要强调的,就需要这种特殊的表达方式。咱们一起来读一读。 第二自然段 1、现在请你读读第二自然段,看看主要写了什么? 2、你能读出“诗情”来吗?说一说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诗情”。 生:绿意盎然的村野乡间,是大片大片鲜艳的郁金香。 3、你见过郁金香吗?什么样? 生:有红色的、黄色的、蓝色的,叶子很绿。 4、而且大片大片的,看上去有什么感受?(太美了)谁再读一读? 5、渲染:“极目远眺,碧绿如丝绸般的草原上,是一头头黑白两色的奶牛。郁金香和绿色的大草原在一起,那该是什么景象啊!还有

10.《田园诗情》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

10.《xx情》教学设计 文本的解读: 文本向我们清清晰晰地展示着荷兰田园的美,这是一种生命萌动的美,这是一种宁静和谐的美,同时这还是一种自由富有的美.我们可以感受一下,有无边无际的绿草,有成群的牲畜,有纵横交错的运河,有大片大片的郁金香,有无比清新的空气……一切都让人感到无比的亲切与安宁,幸福与祥和.在这样的环境中人才真正地回归自然,与自然合为一体,由此让我想到了"湖光秋月两相和"一句诗来,在这里,我们也能倾心地感受到一切是那么的和谐与美妙. 现在就让我们轻轻地呼吸,细细地感受,我们的眼中肯定会出现那如丝绒般的绿草,有成群黑白相间的奶牛在安详地吃着草,有成群的骏马在奔驰着,还有成群的羊,成群的猪……再加田间小路旁的郁金香和条条的运河的陪衬,这肯定会让人留恋忘返,回味无穷的. 如何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走进荷兰的田园之中,然后再美美地看一通,最后闭上眼睛,满脑都是绿草与牲畜活动情景这应是我们教学的一个原则性的目标.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并能结合课文内容正确理解.2,通过再现式的朗读感受牧场的静态美,激发学生赞美与向往之情. 4,积累优美的语句,并能很有情感地背诵自己的喜欢的片断.5,结合课文简要地了解荷兰人文地理.如地理特征,国旗,国花,国徽等. 【总目标设计解读:1-2为常规目标,是实实在在的语言目标,必须扎扎实实完成的.2-4为感知理解积累性目标,要求学生美文美读,读出味,能积累内化文本语言.目标5为拓展性目标,要我们" 升华文本",走出点文本.】 教学重点:

凭借文本的优美语言感受宁静悠闲的荷兰牧场景观.教学课时: 共三教时. 第一课时教学: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初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借助工具书,文本内容等自学与理解生字新词. 3,感受文本的几幅画面,初步感受荷兰自然景观之美.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教学设计: 一,谈话引入,激发朗读 1,在前段时间我们到济南浏览了一略,知道在那里著名的四大泉,即……(学生一齐说出).接着又到四川的九寨沟玩了圈,我们知道在九寨沟"雪峰插云…"(引领生齐背最后一节),今天,我们出国去,到欧洲的荷兰去旅游一番. 2,简介xx (出示世界地图,知道xx的位置.) 荷兰是欧洲西部的一个小国家,面积相当于江苏的一小半,人口比我们新沂市的还少一点,大部分土地是以低地为主……3,激发朗读,整体感知 那么荷兰的自然风光如何有什么特点请大家把课文默默地朗读一遍,边读边"看看风光". 二,指导正确流利朗读 (一),提出自读要求

《乡下人家》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乡下人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乡下人家》是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文章通过描绘一个个自然、和谐的场景,展现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也赞扬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善于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装点自己的家园、装点自己生活的美好品质。教学这篇文章,一是要引导学生体会乡村生活的自然亲切、优美恬静,感受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对生活的热爱之情;二是要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作者善于抓住乡村生活中最平凡的事物、最普通的场面,描写乡村生活的特点。教学设计理念: 阅读是个性化的学习过程,不能以教师的思维取代学生的思维,教学时应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在充分预设各个环节教学的基础上,还应特别关注孩子情感的生成,个性的体验,力争使课堂教学更有效。 阅读不仅仅是人文性教育,更不可忽视的是语文基本技能的训练,课标提出这一学段的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词句的意思”、“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精彩语段”等要求。所以我引导学生在解读课文的过程中,同时进行词语的运用,朗读的训练,写法的提炼,使人文性与工具性融为一体。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学会14个生字,正确读写带有生字的词语,并掌握多音字“冠”“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走近乡下人家,感受田园诗情,激发学生对农村生活的兴趣和热爱。 4、带领学生品味优美语言,积累精彩句段。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亲历“朗读——理解——想象——感悟”的学习过程,学习品味语言,体会课文按时空交叉顺序进行描述的特点。 教学重点: 带领学生品味优美语言,透过语言文字想象生动的画面,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 教学难点: 体会从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场面中展现出来的乡村生活的美。

田园诗情(第一课时)教案

《田园诗情》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词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3.学习课文2至5自然段,通过语言文字欣赏荷兰安闲自得、美丽和谐的牧场风情。 4.仿照课文第2自然段,通过仔细观察及合理想象,描写一组奶牛栖息图。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感受荷兰牧场动物安闲自得的生活和美丽和谐的自然风光,读出文字表达的诗情画意。 教学难点: 仿照课文第2自然段,通过仔细观察及合理想象,描写一组奶牛栖息图。 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片,揭示课题。 1.欣赏图片,初步领略荷兰风光。 介绍语:(配乐播放一组荷兰风光图片)这里是郁金香的王国,这里是风车的故乡,这里有一条条纵横交错的运河,这里绿草如茵,在广袤的草原上,栖息着成群的牛羊,飞奔着壮硕的骏马,这里的一切美得像一首诗,美得像一幅画,这里就是——荷兰。 2.通过预习课文,你了解荷兰这个美丽的国家吗?(介绍荷兰的地理位置:荷兰位于欧洲西部)(出示课文第一段:“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 3.这篇充满诗情画意的写景散文,作者是捷克作家卡尔·恰彼克,在他描绘了荷兰的田园风光之后,写下了这样一句结尾——“这就是真正的荷兰。”今天我们就跟随这位捷克作家诗一般的语言文字,走进荷兰,领略“真正的荷兰”,领略荷兰浓浓的“田园诗情”。(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 1.配乐范读课文,听完后请你用一句话谈谈第一次走进荷兰的感受。 2.自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提示:用读诗歌的语速来读课文,就能读出意境来。) 3.检查字词读音。 多音字:满载牛圈吆喝 (1 什么时候读第四声?表示装东西的时候就读成第四声。 2 “圈”表示动物生活的地方。牛生活的地方叫——牛圈;羊生活的地方叫——羊圈。 3 轻声读得真好。) 前鼻音:舒缓平稳辽阔无垠(垠:界限,边际。能帮它找个意思相近的词吗?) 后鼻音:自由驰骋牲畜(驰骋:骑马飞奔。) 读好这几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词语:骠悍强壮腿粗如桩绿意盎然悠然自得 (“骠悍强壮”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形容马儿体魄强壮,跑得很快。所以这个字是“票”加“马”字旁。你能给“骠”换个偏旁,组成新字并组词吗?(飘、漂、瞟、瓢、膘)“票”字加上偏旁组成新字后大部分还是读piào,偏旁跟这个字的意思有关 然:……的样子。这两个词写的是什么样子呢?本文指荷兰的村野乡间到处充满了绿色,洋溢着绿的气息。绵羊悠闲的样子) 读好这几个悄然无声的词语:严肃沉默一片寂静归于平静默默无言 下面我们把这两组词放在一起读,读出不同的语气来。 4.诗往往离不开画,正所谓诗情画意,诗画一家。默读课文2-6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象:读着文字,你们眼前仿佛呈现出了哪几幅画面? 奶牛图骏马图家畜图夜色图

11田园诗情

11田园诗情 教学目标: 1、认识散文诗的语言特色,感知荷兰的静谧与美丽。 2、激起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对民族的热爱、对世界文明的热爱之情。 3、积累文中佳词妙句,并能用之描述身边的景物。 教学重难点:感悟并说出文章所展示的诗情画意。 教学创意着眼点:感受与表达想结合。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释题导入: 1、指名读题,用不同语气。?! 2、田园?看到田园,你想到了什么?——田地和苗圃,泛指农村。想到了…… 诗情?看到诗情,你又想到了什么?——诗一样的情怀,有一个词叫做诗情画意 我们刚刚学过的美丽的《九寨沟》能不能称作田园诗情? 3、好,那让我们诗情画意的来读一读课题。 4、过渡:今天呀,我们将要走出国门,来到欧洲西部的花之国、水之国、牧场之国——荷兰,去看一看那里的田园风光,感受那里的田园诗情,一睹那独具特色的域外风情,好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你看到了哪些田园风光,荷兰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3、学习生字。 2、简单交流,不作深入要求。 第二课时 一、抓住重点,品读感悟 1、过渡:是呀,碧绿如丝绒般的草原,流动的奶牛,鲜艳的郁金香,剽悍强壮的骏马,悠然自得的动物、宁静的夜晚……这就是荷兰的田园风光,这就是荷兰留给我们的印象! 2、那么,你最喜欢哪一处美丽的风光呢?它又让你感受到怎样的诗情画意了呢?请同学们再来读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你最喜欢的地方,并多读几遍。边读边想象景象,边读边体会情趣。 3、自读自悟 4、小组交流:把你最喜欢的地方读给小伙伴听,把你最深的感受与组内同学分享,把你的困惑拿出来大家一起讨论,等会我们请小组派代表把你们看到的和感受到的说给同学们听。 5、大组交流反馈: a、读自己最喜欢的句子 b、说说为什么喜欢?(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c、同学补充或看有关图片 d、有感情朗读6、同学们说的多好呀,看来我们大家不虚此行!是的,这就是荷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现在看来,你又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或从这句话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呢?)真正的荷兰是指怎样的荷兰呢?

田园诗情第一课时教学案例——柳州市和平路小学-杨芳

阅读是吸收,作文是表达,抓好阅读和写作这两项最重要的语文素质,就抓住了语文教学的主要矛盾。因此,在教学中挖掘读与写的结合点,紧紧围绕训练点组织训练,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而教师只有不受教学参考等资料束缚,从多角度独立解读教材,整体把握教材,弄清教材的内容体系和结构特点,仔细领悟教材蕴涵的思想和教育价值,从教材中准确地找到读写结合的训练点,去设计科学、合理、充满情趣的教学程序,才能更有效地培养学生运用祖国语言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基于以上原因,我校提出“解读小学语文教材读写结合训练点的策略研究”这一课题。在研究过程中,我校开展了以年级为单位的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经过多次设计和实践,我设计了这一堂课。 《田园诗情》第一课时教学案例 柳州市和平路小学杨芳 教材分析: 《田园诗情》是苏教版第七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本单元有四篇课文,全部是写景的文章,景色描写优美,段落整齐,非常适合儿童学习。本课是一篇写景的抒情散文,作者描写了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的荷兰田园风光图,美丽富饶的荷兰就像一幅幅田园画展现在我们面前,洋溢着宁静悠闲的情趣。全文仿佛是介绍荷兰的影视风光片的解说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抒发了作者对荷兰田园风光以及自由安详生活的向往之情。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初步理清文章脉络、感知课文。 3.学习第2自然段,凭借语言文字,感受荷兰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 4.学习第2自然段的写作方法,运用要素组合的方式,激发学生想象力,对荷兰的国花郁金香进行扩写练习。 教学重难点: 1.初步感知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2.学习第2自然段的写作方法,并运用要素组合方式对荷兰的郁金香进行扩写练习。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11田园诗情》教案

11、田园诗情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并能结合课文内容正确理解。 2、通过再现式的朗读感受牧场的静态美,激发学生赞美与向往 之情。 4、积累优美的语句,并能很有情感地背诵自己的喜欢的片断。 5、结合课文简要地了解荷兰人文地理。如地理特征、国旗、国 花、国徽等。 教学重、难点: 凭借文本的优美语言感受宁静悠闲的荷兰牧场景观。 教法:情境式启发式读悟式 学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具准备:录音机配乐磁带世界地图奶牛图骏马图绵羊图挤奶图 傍晚图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激发朗读 1、在前段时间我们到济南浏览了泉城,知道在那里著名的四大泉,即……(学生一齐说出)。接着又到四川的九寨沟,我们知道在

九寨沟“雪峰插云…”(引领生齐背最后一节),今天,我们出国去,到欧洲的荷兰去旅游一番。 2、简介荷兰 (出示世界地图,知道荷兰的位置。) 荷兰是欧洲西部的一个小国家,面积相当于江苏的一小半,人口比我们新沂市的还少一点,大部分土地是以低地为主…… 3、激发朗读,整体感知 那么荷兰的自然风光如何?有什么特点?请大家把课文默默地 朗读一遍,边读边"看看风光"。 二、指导正确流利朗读 (一)、提出自读要求 刚刚大家通过自己的默读,对荷兰的景观一定会有一个大体的轮廓了吧,这篇课文生字较多,我们首先要把课文读好。请大家按以下要求自读课文。 1、划出生字词,读准,并结合课文理解。 2、一句一句地朗读,达到通顺流利。 (老师巡视指导,并搜集有关自学信息。) (二)、检查自读效果 1、出示易读错的生字词,重点朗读。 2、分节检查朗读 同时根据学生自学反馈的信息解决生字词。如“镶嵌”让学生了解在实际生活中是什么样子即可。

田园诗情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田园诗情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课时目标: 通过课文的解读熟练掌握本科的生字以及重点词语,能够背诵自己喜欢的两个自然段。 启发学生理解文章所展示的意境,感悟作者对荷兰的向往之情。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师:这节课让我们走进荷兰,去领略那里的田园风光。(课件播放:荷兰风光) 2、师简介荷兰 [设计意图:多媒体课件把学生带入了优美的景色之中,学生作为欣赏者感官被激发,对荷兰美景产生强烈的向往,形成较强的阅读期待。] 二、直入中心,统领全文 1、课件出示句子,是水之国,花之园,也是牧场之国,指名读句子。 2、师:这句话主要讲了什么?(荷兰是牧场之国)从哪儿看出来的?(也是) [设计意图:出示全文中心句,直入中心,开门见山,既让学生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又对学生进行了语言的训练]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文描写了荷兰牧场哪些美景呢?自由读课文2-7段,想一想,你看到了哪些画面? 2、生进行小组合作互相交流,师梳理:奶牛图,骏马图,羊群图,挤奶图等。 过渡:是啊,不论白天还是夜晚,荷兰的牧场都那么和谐宁静。 四、品读感悟,诵读理解 (一)体会牧场白天的宁静和谐1、自读2-4段,把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划下来,多读几遍。 2、老师在课文中摘抄了一些好的词语,我们来读一读。 课件出示:极目远眺仪态端庄骠悍强壮 悠然自得广阔无垠绿意盎然

3、这些词语什么意思?在文中描写了什么?读课文,在文中找找答案吧! 4、生读后交流,师梳理。 极目远眺仪态端庄绿意盎然——奶牛图 骠悍强壮广阔无垠——骏马图 悠然自得——羊群图 5、下面我们就来读读课文 全班交流: A、研读“奶牛图” a、(出示课文第2自然段字片)点击“极目远眺”,师:极目远眺看到了什么? 先理解“碧绿如丝绒般的草原”,师:“碧绿如丝绒般草原”什么样的?生谈感受,练读,读出草原的柔、美。师:还看到什么?(有的牛……) 师:还有的牛在干什么?(生想象说)可以看出牛儿的生活得怎样?练读句子。 b、点击“仪态端庄”,师:谁仪态端庄?什么样子?通读出这个词的意思吗?(要读出老牛年称稳重) c、点击“绿意盎然”,师:我在这个词下面藏了一幅画,你们能猜猜吗?谁说对了,说得好就给谁看。(生练说图片上内容,即乡间大片郁金香的画面) d、齐读课文第2段 e、出示第2段课文填空字片,师,这样你还会读吗?引导生背诵本的。 B、研读“骏马图”田园诗情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点击词语“骠悍强壮”、“辽阔无垠”,师:你看到了什么画面?指名读相关句子,出示图片,师:读了这段你感受到了什么? C、研读“羊群图” 点击词语“悠然自得”,指名读第一句话,师:在这天堂般的草原上,还有谁呢?

田园诗情(第二课时)_教案教学设计_1

田园诗情(第二课时) 本文是关于田园诗情(第二课时),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教学目标: 1、通过再现式的有感情朗读,感受牧场的白天动态美,傍晚和夜晚的静态美,激发学生赞美与向往之情。 2、积累优美的语句,并能很有情感地背诵自己的喜欢的片断。 3、通过练习来掌握特别句式。 教学重点: 通过再现式的朗读,内化积累语言,感受牧场的美。 一、借景回顾“荷兰印象”。 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第十课读题《田园诗情》,有一个名字已经深深印在我们心底,那就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荷兰。(播放荷兰的图片) 看着画面,你联想到上节课学过的哪些词?能用其中的词语说说对荷兰的印象吗? 过渡:今天,让我们一起到荷兰的牧场里,去感受那里独特的荷兰田园诗情。 二、精读品味“田园诗情”。 (一)感受白天牧场诗情 初感牧场动物图 (1)请三位同学读课文的二至四小节,其同学用心听,数数看牧场里都有哪些动物。 (2)那你对那一幅动物图最感兴趣呢?找到描写你所喜欢动物的地方,大声读一读,并和同桌分享你喜欢的理由! (3)谁来说说,你喜欢哪种动物?并说说理由! (4)让我们一起到看一看,课件出示:(自由出示描写动物的课件) 千姿百态奶牛图: 看,那头就是——背上盖着…的牛。这头牛——站立不动,仿佛…的牛呢?跑前跑后,活象…的牛犊在哪里?你来指!(这就是牛犊)它身边的就应是那—

—仪态端庄的老牛啦!(课件)有意思! ①让我们读出这有趣的画面。你们觉得该怎么读?指导学生读好自己所喜欢奶牛的姿态 ②在这碧绿如丝绒般的牧场里,仅仅有这四头奶牛吗?让我们看看草原上的其他奶牛,他们又在做些什么呢?(出示课件,指导学生用“有的……有的……”练习说话)(散步、远望、回首、闭目、交谈……) ③生活在这一碧如洗、如同绿色地毯的牧场里,这群奶牛是一群怎样的奶牛? (自由、快乐、幸福) 5让我们再一次感受这群千姿百态、快乐自由的奶牛吧!(读) (5)在这一自然度中还有一句话也写出了荷兰独特的田园诗情,课件出示:“极目远眺……”多美呀!你见过丝绒吗?那是怎样的?能读出这种感觉吗?(读好“碧绿如丝绒般的草原上”) 想象一下,假如草原是绿色丝绒,那么上面黑白两色的奶牛是什么? 巧妙的比喻!这就是荷兰草原独有的色彩,谁能让这风景再现在我们眼前? (6)不仅如此,在绿意盎然的村野乡间,你还会看到(课件出示郁金香图片)读了课文中优美的文字,看着这动人的画面,你想说什么? 师:多么富有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呀! 过渡:课文除了描写奶牛之外,还重点描写了哪种动物?(骏马) (出示图)强壮自由骏马图 1这群骏马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引导学生从“骠汗强壮”“腿粗如桩”引导学生感受马儿的强壮,从“鬃毛随风飞扬”感受马儿的快) (1)谁来将这强壮威武、健步如飞的马儿读出来?(点评:你真是一匹神气的小马!哇!你很力量!……) 我们学习语文有时需要透过文字看到画面,谁来说说你的脑海中仿佛看到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2难道你仅仅感受到了这群马儿的强壮和跑的快?你还有其他感受吗?再用心读一读。 (引导学生从“自由驰骋”“自由王国的主人”感受这些骏马无忧无虑、自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上《11田园诗情》[万银洁]【市一等奖】优质课教案

教学目标 1.积累文中的佳词妙句,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遣词造句的特点。 3.凭借语言文字感受荷兰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激发学生的赞美与向往之情。 2学情分析 大多数学生对荷兰、对牧场不是很清楚,学习之前布置学生查找有关资料,了解背景,有助于理解课文内容。 3重点难点 1.感受作者遣词造句的特点。 2.凭借语言文字感受荷兰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 4教学过程 4.1 第二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一、回顾“印象中的荷兰”。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有一个名字已经深深印在我们心底,那就是——水之国,花 之国,也是牧场之国,荷兰。让我们先来读一读这些词语吧。 出示词语:辽阔无垠、悠然自得、绿意盎然、极目远眺 你能用上这些词语说说荷兰给你留下的印象吗? 听写词语,请每组同学轮流报,第一组报第一个。 (大屏幕展示点评,大家在双线格中写词,注意字与字间的距离,和词与词之间 的距离) 4.齐读词语。 活动2【讲授】二、感受多姿多彩的田园风光。

1.荷兰在我们的眼中已是一幅展开的画卷,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第二至四自然段,想想看这幅画是用什么颜色作底色的?(相机感受底色,给一副画定下基础色调的颜色)? 2.交流:“绿”。 (1)用横线划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从中感受到的是什么? (是的,辽阔无垠的草原,碧绿如丝绒的牧场,那一望无垠的绿色低地正这幅画卷蒙上一抹清新诗情) (2)指导学生读好相关句子。 (感受“盎然”) 3.这绿意铺就的底色上究竟画了些什么? 同桌两人一起朗读第二至四自然段,读完以后相互说给对方听一听。 4.交流。 (1)奶牛: 出示图片,请学生看一看,读一读。 这些牛儿们真有意思,它们各有各的姿态。你发现了吗? 它似乎在思考什么呢,能读出不同的感受吗? 让我们读出这有趣的画面,谁来试试? (指名读,4人) 读得真好! 骏马、绵羊、猪群、小鸡、长毛山羊。

《田园诗情》第一课时教学案例——柳州市和平路小学-杨芳

教学背景: 阅读是吸收,作文是表达,抓好阅读和写作这两项最重要的语文素质,就抓住了语文教学的主要矛盾。因此,在教学中挖掘读与写的结合点,紧紧围绕训练点组织训练,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而教师只有不受教学参考等资料束缚,从多角度独立解读教材,整体把握教材,弄清教材的内容体系和结构特点,仔细领悟教材蕴涵的思想和教育价值,从教材中准确地找到读写结合的训练点,去设计科学、合理、充满情趣的教学程序,才能更有效地培养学生运用祖国语言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基于以上原因,我校提出“解读小学语文教材读写结合训练点的策略研究”这一课题。在研究过程中,我校开展了以年级为单位的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经过多次设计和实践,我设计了这一堂课。 《田园诗情》第一课时教学案例 柳州市和平路小学杨芳 教材分析: 《田园诗情》是苏教版第七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本单元有四篇课文,全部是写景的文章,景色描写优美,段落整齐,非常适合儿童学习。本课是一篇写景的抒情散文,作者描写了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的荷兰田园风光图,美丽富饶的荷兰就像一幅幅田园画展现在我们面前,洋溢着宁静悠闲的情趣。全文仿佛是介绍荷兰的影视风光片的解说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抒发了作者对荷兰田园风光以及自由安详生活的向往之情。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初步理清文章脉络、感知课文。 3.学习第2自然段,凭借语言文字,感受荷兰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 4.学习第2自然段的写作方法,运用要素组合的方式,激发学生想象力,对荷兰的国花郁金香进行扩写练习。 教学重难点: 1.初步感知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2.学习第2自然段的写作方法,并运用要素组合方式对荷兰的郁金香进行扩写练习。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 教学过程:

《田园诗情》的教学设计方案

《田园诗情》的教学设计方案 本文是《田园诗情》的教学设计方案,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第一课时 一、田园诗导入,调动情感 1、课前背诵学过的田园诗。(《锄禾》、《四时田园杂兴》) 2、刚才我们背诵了一些田园诗,板书:田园。看到这两个字,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景象? 语言描述:绿意草原盎然,运河银光闪闪,绵羊雪白可爱,骏马剽悍强壮,这就是美丽的田园!读出田园的美丽。 3、板书:诗情。出示词语:诗情画意。像诗像画一样美妙,如诗如画。那让我们诗情画意的来读一读课题。 4、过渡:今天,让我们要领略的田园诗情来自欧洲西部的花之国、水之国、牧场之国荷兰,让我们随着文字一睹那独具特色的域外风情吧!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学生自由读全文。提出自学要求:(1)读通课文。边读边圈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做上标记,读不准的多读几遍。 (2)读完后想想,你看到了哪些田园风光,荷兰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学生读书,教师巡视。 3、检查自学情况。 要把课文读得一字不差,我们面前可是有几些拦路虎,让我们一起先打败它们。出示: (1)出示生字词,检查认读情况,结合教学生字。 A、极目远眺辽阔无垠绿意盎然 B、奶牛顽皮仪态端庄严肃沉默铃铛 骏马骠悍强壮腿粗如桩绵羊悠然自得安闲 C、挤奶的人小板凳谁也不叫喊吆喝默默无言 船只舒缓平稳满载偶尔汽笛声 D、沉睡的牲畜无声的低地漆黑的夜晚微弱的光芒一片寂静

(2)指名朗读,正音。相机引导理解词语。 分四组学习: 第一组感受到什么:草原大、绿;指导运用各种方法理解词语: A、拆字法:极目远眺:眺:向远处看。尽眼力向远处看。 辽阔无垠:垠,边。广阔得没有边际。 B、联系上下文:绿意盎然:到处都是绿色,生机勃勃。 第二组写的是什么?(奶牛、骏马、绵羊) 重点: 顽皮一般指谁?(孩子)现在呢?(评:多么有情趣) 仪态端庄本来指怎样的人?(神情举止、姿态风度端正庄重。)现在呢?(评:词语中也藏着温情。) 骠悍强壮腿粗如桩这两个词让你看到了怎样的骏马? 悠然自得指悠闲的样子,内心感到非常满足。(评:生活在绿色草原上,绵羊快乐无忧舒适满足。) 第三组介绍了什么?(人与船只)重点理解吆喝:正音:hè;释义:大声喊叫。评:人、船和周围环境是这样融洽。 第四组,读一读,这些词给你带来了什么样的氛围?(安然、宁静) (3)指名分节朗读课文,教师及时给予指导:对一些读破的句子,反复加以纠正。同时把读出情感来。 三、再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本内容 1、再读文章,读完之后说说荷兰留给你怎样的印象? 找出句子,交流并出示: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1)指名读。 (2)说说从这一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3)句式训练:是也是3、文章哪几自然段具体描写了荷兰的这一特点? (4)了解这是全文的总起句。 2、出示最后一句: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1)齐读,思考讨论:真正的荷兰是什么样的? (2)轻轻地读2-6自然段,,看在你的脑中能呈现哪些画面?

《田园诗情》教案2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通过诵读,体会课文所展示的诗情画意,并有意识地积累优美词句。了解荷兰美丽的田园风光,激发学生赞美与向往之情。 教学过程: 模块一:激发引入、整体感知 1.昨天,我们一起去了欧洲西部的荷兰,观赏了那里的田园风光,现在还能不能说一说,你都看到了哪些的田园风光呢?(让学生简要地说一说,并简要板书) 2.去过荷兰的人都说这些田园风光很富有诗情画意,那这节课我们再来细细地,美美地欣赏品味荷兰的田园风光。 3.现在大家就轻轻地走进这些风光之中,再细细地品味一下它的诗情画意。 模块二:走进牧场,细细欣赏 (一)奶牛图 1.过渡:同学们,现在我们已经站在了真正的荷兰的草原上了,我们极目远眺,看到了--(让生说)“碧绿如丝绒般的草原” 指引学生读好感受好:让学生充分想象如果躺在这上面仰望着蓝天白云,会是什么样的感觉。(很舒服,很有诗意) 2.在这如丝绒般的绿草地上还有--“一头头黑白两色的奶牛”。 这些奶牛是什么样子?在做些什么?你们现在走近这些奶牛,去细细地观赏一下。3.指名读,指导读 你们看到了什么样的奶牛,它们正在做什么?(让生读) 4.你们感觉哪种奶牛最有意思,再去看一下,然后告诉大家。(生再读,针对具体情况再交流。) A 可以试着挖一下:“仿佛正在思考什么?”你说它会思考着什么呢? B 针对学生说出的有意思部分,可以通过齐读,让学生在脑中真真实实地反刍一下。5.在绿意盎然的村野乡间,我们还能看到--“郁金香” 你们知道荷兰的国花是什么?(适当延伸)那我们国家的国花是什么?作为国花,那它一定是很美,很香,很有意义的花,假如我们身边到处都是牡丹,都是郁金香,那简直会是仙境。 6.总结:我们刚刚一起欣赏了站在“丝绒毯”的那一头头黑白相间的奶牛,我们知道这些奶牛也好像是些诗人,也在用一种无声的诗正在赞美着美丽的大草原。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乡下人家》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21 乡下人家》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走近乡下人家,感受田园诗情,激发学生对农村生活的兴趣和热爱。 2.品味优美语言,积累精彩句段。 教学重点: 随文章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体会从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场景展现出来的乡村生活的美,从而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音画同步,激趣导入 1.出示两组图片:(1)高楼林立;(2)乡下人家。 师:看到图片,你有什么感受? 2.师:今天让我们走进课文,感受那里充满诗情画意的乡下人家。(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多读几遍,想办法解决不理解的词语。 2.(出示字词)老师把字词做了整理,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下面一组读一行,注意读准字音。

3.这一个个词语,出自于课文的每一个段落,请大家随着作家陈醉云先生,再次走进了乡村人家,领略乡下人家的风景。(默读课文) 4.谁能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说说乡下人家留给你的总体印象? (1)出示中心句: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2)这个句子是什么句?(中心句)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3)句子中用什么词语概括写出乡下的风景?(独特、迷人)“独特、迷人”分别是什么意思? (4)“独特、迷人”的风景是什么样的?请大家轻声读课文,一边读,一边试着在脑中浮现画面,想想课文描写了乡下人家的哪些生活场景? 5.说说自己喜欢的一个场景?文章哪个自然段描写了这一场景,你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一场景吗? 预设:(板书) (1)屋前搭瓜架(2)门前花轮放(3)屋后春笋冒 (4)院里鸡觅食(5)河里鸭戏水(6)门前吃晚饭 (7)秋虫伴入眠 6.同学们的语言真美妙,把这些简洁的概括连起来,就是一首小诗,让我们来读一读,感受乡村的美景! 三、合作探究,读中悟美 (一)生活场景一:屋前搭瓜架。 1.过渡:在刚才的汇报中,有同学很欣赏“屋前搭瓜架”这个场景,

感受田园诗情—《古诗词三首》主题教学设计

感受田园诗情 ——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学习目标: 1. 在诵读诗词中会认“蚕、昼、耘、塞、箬、笠、蓑” ;会写“蚕、桑、昼、耘、绩、塞、鹭、笠” 。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诗词。在诵读活动中,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诗意,展开想象体会诗句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笔下田园风光,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 通过诵读三首诗词初步了解田园诗,拓展诵读走近田园诗,课外延伸积累田园诗,培养对古诗词的兴趣,养成课外积累的好习惯。学习过程: 单元主题导入: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六组,请同学们大声读读单元导读,你知道这一单元的主题是什么?(田园风光)这一单元都有哪些内容? 今天这节课,让我们先一起通过学习一组古诗词,来感受诗人笔下的田园风光。板书《古诗词三首》 第一板块:初识田园诗环节一、一读读准字音我们在第一单元学过《古诗词三首》,你知道这一单元的《古诗词三首》谁是诗,谁是词呢?简单理解《渔歌子》词牌名。 根据学古诗词的经验,最有效的学习方法是什么呢?(大声诵读)自学导航:大声诵读三首古诗词,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时间为 5 分钟学生大声朗读,教师巡视指导,指导读准字音。检查读诗,纠正指导 集中出示本课7 个生字词,集中认读。指导读好平舌音和翘舌音。环节二、二读读出节奏读古诗跟读现代文不一样,需要读出停顿和节奏,出示标有停顿的诗句。学生在书上标注。 自学导航:大声诵读三首古诗词两边,注意读出节奏感。时间为 2 分钟学生练读,教师巡视指导读出节奏。展示交流,指导评价。这里如果学生读不好,可以进行教师的范读引领。 环节三、三读理解诗意自学导航:先自己借助注释和插图以及老师提供的诗人资料,了解诗词大意。然后同位合作,如果还有不理解的字词可以同位合作解决。(6 分钟) 交流点拨后,再同位之间把诗词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环节四、四读想象画面自学导航:选择三首中自己最喜欢的一首诗或词想象画面读一读,跟你的同位交流一下,说一说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从哪句诗里看到的。(3分钟)交流分享后,引导入境入情读:可以采用一人说画面,一人说诗句的方式。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田园诗情》

《田园诗情》教材分析 《田园诗情》是本单元的第三篇课文,这篇课文我将从“教学目标的分析与定位”、“教学设计的理念与思路”、“教学过程的安排与意图”这三个方面来进行教材设计和分析。 一、教学目标的分析与定位。 《田园诗情》这篇课文以优美的自然景物为描写对象,精心选择了极富特色的一系列景观,为读者勾画出了荷兰宁静优美的田园风光和独特景致,意在让学生通过朗读,感受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美景,体验自然质朴的田园生活,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选编本文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体会乡村生活的自然亲切、优美恬静,感受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对生活的热爱之情;二是在阅读中体会作者善于抓住田园生活中最平凡的事物、最普通的场面,描写田园生活的特点。基于本文的特点及编排目的,我将本文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三点: 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中的2个字只识不写。不理解的字词可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2.能力目标: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好句,培养语感。 3.情感目标:在读文中感受荷兰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获得美的享受。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通过诵读,体会课文所展示的诗情画意,并有意识地积累优美词句。同时,这也是难点。因为地理条件的不同,文中描绘的景与物大多是我们学生不太熟悉的,而文章的语言看似平淡,那如何从熟悉的景物中看出新意,从平淡的文字中读出美感,是本课的难点。为突破这一重难点,教学时,我以读代讲,通过“自读时想象画面,自悟时体会情味,交流时畅所欲言”的方式展开教学。 二、教学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阅读是个性化的过程,不能以教师的思维而取代学生思维,所以,我在引导学生阅读的时候,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自读自悟。背一背喜欢的段落,说一说感兴趣的景色,抄一抄优美的句子。关注他们情感的生成、个性的体验和生活的联系。 阅读不仅仅是人文性教育,更不可忽视的是语文基本技能的训练,新课程标准提出这一学段的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词句的意思”、“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精彩语段”等要求。所以我引导学生在解读课文的过程中,同时进行词语的运用,朗读的训练,写法的提炼,使人文性与工具性融为一体。 三、教学过程的安排与意图。 根据课文任务量,我将用两节课完成教学。第一节课的任务是识字及通读课文,了解内容。第二节课的任务是品读课文,体会课文所展示的诗情画意。下面我说说第二节课的安排与意图。 一、情境激趣。 学生欣赏多媒体展示的画面:画面中有运河、草原、郁金香、奶牛、骏马、绵羊、长毛山羊……同时配以清远悠闲的音乐。学生在享受音像带来的美妙感受之余,很想知道课文是怎样描写这充满情趣的田园风光的。 创设情境渲染,希望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需求。学生欣赏后, 我没有急于让他们交流感受,而是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课文,意在保护每位学生独特的理解和独特的感受。 二、个体自学。 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自学课文:可以读、可以画、可以圈点批注、可以品读欣赏……教师引导他们自主确立个性化学习目标:通过自学,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疑问吗?学习过程中,学生有的在声情并茂地朗读,有的拿起笔描绘一幅幅田园风光图,有的在书上圈画优美词句…… 这一环节,我设计的目的是充分尊重每个学生个体的个性基础,让学生个

2021年小学第七册《田园诗情》语文教案

小学第七册《田园诗情》语文教案 小学第七册《田园诗情》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工 ___,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借助教案可以让更科学化。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为大家收集的小学第七册《田园诗情》语文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要求: 1、学会课文中的生字词,不理解的字词可或 ___上下文理解。 2、通过诵读,体会课文所展示的诗情画意,并有意识地积累优美词句。 3、了解荷兰美丽的田园风光。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诵读,体会课文所展示的诗情画意,并有意识地积累优美词句。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示课题 1、谈话:大自然风光无限,跟随着 ___优美的文字,我们欣赏了泉城,领略了九寨沟,这些都是我们祖国的奇特风景。今天,我们又要乘着语言文字这辆高速列车,去国外的'荷兰走一趟,去 ___那里浓浓的田园诗情。 2、板书课题,齐读并质疑。 3、让我们带着这几个问题自由朗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通课文,读准生字词;边读边思考提出的问题。 2、交流学习情况:通过读课文,你解决了哪些问题? 三、学习生字词

1、出示本课的生字,指名学生朗读。 2、辨析生字,组词并理解词义。 3、出示下列词语,指名学生朗读。 极目远眺仪态端庄绿意盎然骠悍强壮 辽阔无垠悠然自得默默无言舒缓平稳 四、分节指读课文,师生相机正音。 五、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的结构。 1、默读课文,找出文中最能体现荷兰“田园诗情”的一句话。 2、交流并出示: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1)指名读。 (2)说说从这一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