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德县各乡镇土壤简要概况

永德县各乡镇土壤简要概况
永德县各乡镇土壤简要概况

永德县各乡镇土壤简要概况永德县位于云南省西南部、临沧市的西北部,介于北纬23°45′至24°27′、东经99°05′至99°50′之间。我县地形复杂,海拔高差大,立体气候显著,县境内海拔最低点为崇岗乡户等海拔540米,最高点为大雪山顶海拔3504.2米,相对高差2964.2米。由于海拔高差大,生物气候条件的不同土壤类型也就不同,我县属于深切的中山、亚高山地貌,海拔高差悬差大,随着地势的增高,气温、水温、土温渐降,生物种类植物群落明显变化,这种海拔、生物、气候的差异,使我县土壤具有明显的垂直地带性分布规律。由低到高依次为海拔800以下为砖红壤;800-1300米为赤红壤;1300-2100米为红壤;2100-2500米为黄壤;2500-3300米为黄棕壤和棕壤;3300-3504米为亚高山草甸土共七种土壤类型。

德党镇位于永德县西部,为县城所在地,住地海拔1580米,瞎区内海拔最低点为以松林村大地河边白水坝,海拔985米,最高点为明朗茶山箐山头2950.6米,境内七种土壤类型都有分布,其中海拔1400米的热区面积12140亩,土壤类型为砖红壤、赤红壤、红壤,质地大多为轻壤、中壤,PH 值在5.7左右,有机质在28.9-159.3g/kg之间,平均44.7g/kg;有效P在2-48.3mg/kg之间,平均10.1mg/kg ;水解N在63-410mg/kg之间平均217mg/kg ;速效K在35- 340mg/kg 之间,平均147mg/kg。

勐板乡位于永德县西部,乡镇政府住地勐板海拔1170米,境内海拔最高点棠梨山2649米,最低点赛米河与镇康分界处950米,境内七种土壤类型都有分布,其中海拔1400米的热区面积105745亩,土壤类型为砖红壤、赤红壤、红壤,质地大多为轻壤、中壤,PH值在4.4-7.2之间,平均值5.7;有机质在5.1-69 g/kg之间,平均值32.3 g/kg,有效P 在 1.4-55 mg/kg之间,平均值12.4mg/kg;水解N在7-356mg/kg之间,平均值165mg/kg;速效K32-350 mg/kg之间,平均值125mg/kg。

小勐统镇位于永德县城的北部,镇住地海拔1450米,境内海拔最高点南木算后山山头海拔2395米,最低点忙牛水村坝撒村海拔630米,境内七种土壤类型都有分布,其中海拔1400米的热区面积365165亩,土壤类型为砖红壤、赤红壤、红壤,质地大多为轻壤、中壤,PH值在4.3-7.5 之间,增值6.0;有机质在5.4-61.6 g/kg之间,平均值27.8 g/kg;有效P在1.5-55.1 mg/kg之间,平均值12.9mg/kg ;水解N 在7-374mg/kg之间,平均值143mg/kg ;速效K 22-370 mg/kg之间,平均值167mg/kg。

永康镇位于县境的中北部永康河谷,县城的东北面,海拔860米,境内海拔最高点中山村孟透山3218米,最低点大勐统河与永康河交汇处大叉河海拔700米,境内七种土壤类型都有分布、其中海拔1400米的热区面积459390亩,土

壤类型为砖红壤、赤红壤、红壤,质地大多为轻壤、中壤,PH值在4.1-7.6之间,平均值5.7,有机质在5-67.8 g/kg之间,平均值29 g/kg;有效P在2.3-52.4 mg/kg之间,平均值15.6 mg/kg;水解N在30-336mg/kg之间,平均值151mg/kg;速效K在27-350mg/kg之间,平均值147mg/kg。

亚练乡位于县城东北面,乡住地海拔1450米,境内海拔最高点是与大雪山交界的大雪山顶海拔3504.2米,最低点是大勐统河与勐底河交汇处海拔715米,境内七种土壤类型都有分布,其中海拔1400米的热区面积459390亩,土壤类型为砖红壤、赤红壤、红壤,质地大多为轻壤、中壤,PH 值在4.2-7.之间平均值5.3;有机质在5.2-82.7 g/kg之间,平均值30 g/kg;有效P在2.2-53mg/kg之间,平均值14.8mg/kg;水解N在39-335mg/kg之间,平均值148mg/kg;速效K在15-342 mg/kg之间,平均值117mg/kg。

乌木龙乡位于永德县的东北面,乡住地大桥街海拔1920米,境内海拔最高点是大雪山自然保护区内大药山头,海拔3483米,最低点班卖河与立掌田沟交汇处1370米,其中海拔1400米的热区面积仅20亩,1400米以上面积为30827亩,土壤类型为红壤,黄壤、黄棕壤,质地大多为轻壤、中壤,粉砂壤,PH值在4.6-7.2之间,平均值5.6;有机质在8.2-64 g/kg之间,平均值39.8 g/kg;有效P在2.8-52.6 mg/kg之间,平均值16.9mg/kg ;水解N在35-339mg/kg之间,平均值

230mg/kg ;速效K在32-334 mg/kg 之间,平均值147mg/kg。

大雪山乡位于永德县的东部,乡政府住地海拔940米,境内海拔最高点是大雪山顶海拔3504.2米,最低点是与崇岗乡交界忙卡河与南汀河交汇处河心,海拔630米,境内七种土壤类型都有分布,其中海拔1400米的热区面积216470亩,土壤类型为砖红壤、赤红壤、红壤,质地大多为轻壤、中壤,PH值在4.3-7.9之间,平均值5.6;有机质在10-76.8 g/kg之间,平均值33.5 g/kg;有效P在2.5-56 mg/kg之间,平均值15.6mg/kg;水解N在48-324mg/kg之间,平均值172mg/kg ;速效K在38-371 mg/kg 之间,平均值126mg/kg。

班卡乡位于永德县城的东面,乡政府住地海拔1640米,境内海拔最高点是纸厂村东面与大雪山交界处的山头,海拔2774.8米,最低点是与茅草水自然村熊洞山西面大跌坎沟与南桥河交汇河心,海拔835米,境内七种土壤类型都有分布,其中海拔1400米的热区面积79540亩,土壤类型为砖红壤、赤红壤、红壤,质地大多为轻壤、中壤,PH值在4.6-7.6之间,平均值6.1;有机质在6.9-66.6g/kg之间,平均值33 g/kg;有效P在2.3-49.6mg/kg之间,平均值13.5mg/kg ;水解N 在64-375mg/kg之间,平均值219mg/kg ;速效K在9-320mg/kg之间,平均值139mg/kg。

大山乡位于永德县的中南部,乡住地大山海拔1300米,境内海拔最高点是龙楂箐门后山与德党镇、崇岗乡交界处的

大亮山头,海拔2805米,最低点是幸福大沟沟坝头,海拔900米,境内七种土壤类型都有分布,其中海拔1400米的热区面积63200亩,土壤类型为砖红壤、赤红壤、红壤,质地大多为轻壤、中壤,PH值在4.8-7.8之间;平均值6.4;有机质在9-64.3g/kg之间,平均值32 g/kg;有效P在2.9-64.1 mg/kg之间,平均值17.9mg/kg;水解N在47-278mg/kg之间,平均值152mg/kg;速效K在48-334mg/kg 之间,平均值149mg/kg。

崇岗乡位于永德县城的南部,乡住地天生桥海拔980米,境内海拔最高点是龙竹棚村委会地界河后山,海拔2805米,最低点是户等南榨河与南汀河交汇处河心,海拔540米,境内七种土壤类型都有分布,其中海拔1400米的热区面积200910亩,土壤类型为砖红壤、赤红壤、红壤,质地大多为轻壤、中壤,PH值在4.1-7.9 之间,平均值5.8;有机质在10.8-71.6g/kg之间,平均值39.3 g/kg,有效P在3.1-56.3 mg/kg之间,平均值16.6mg/kg;水解N在50-382mg/kg之间,平均值208mg/kg;速效K在45-440mg/kg 之间,平均值167mg/kg。

永德县土壤肥料工作站

二〇一六年七月三十日

土地利用现状评价 详细全面整理

第五章土地利用现状评价 5.1 土地利用现状评价概述 1、概念:指根据土地利用的宏观经济、社会、生态效果等,分析土地利用的动态变化趋势,发现土地利用中存在问题,并提出改善意见和建议。 2、评价内容:总结区域土地利用特点和变化规律,分析区域土地利用类型、利用方式及质量、结构和布局、土地生产力和土地利用率等,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 3、评价目的——通过评价掌握以下内容 区域土地利用的自然条件与社会经济条件;土地利用的历史演变及其变化趋势;土地利用现状结构和布局特点;土地的开发利用程度;土地利用效果;土地利用中存在问题。 4、评价方法——土地现状评价的方法有 定性分析法;定量分析法;静态分析法;动态分析法;横向比较法;纵向比较法;统计分析法;系统分析法。 5、土地利用背景分析——着重分析自然条件、经济条件和生态条件 自然条件——指区域所处地理位置、地貌、水系、、气候、土壤、植被和水文地质等; 经济条件——指当地国民经济发展战略和计划、经济发展水平、经营管理水平、交通运输、城镇分布状况、乡镇企业和农村居民点的分布情况等; 生态条件——指森林覆盖率、水土流失情况、土壤污染情况、草原退化情况、土壤沙化情况和土地盐碱化情况等。 5.2 土地利用数量、结构和布局分析 5.2.1 土地资源数量分析 首先要分析各种已经利用的土地类型占区域土地总面积的比重; 其次再掌握各种地貌类型、土壤类型和不同坡度等自然状况下土地资源的数量(绝对量和人均拥有量)。 其主要内容有: 耕地——分析耕地占土地总面积的百分比;水田与旱地的比例;人均耕地占有量;耕地生产力水平结构;耕地的地域分布和利用差异;制约耕地利用的主要因素等。 园地——分析园地所占的百分比,果园、茶园、桑园等的比例及分布;园地生产情况等。 林地——分析现有林地面积、宜林地面积、林地的生产情况;计算森林覆盖率。 牧草地——分析现有牧草地的面积、分布、产草量、载畜量、发展潜力等。 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分析区域居民点及工矿用地的空间分布和占地面积;城市用地、小集镇用地、村庄用地、独立工矿用地等所占比重。 交通用地——分析交通用地占土地总面积的比重;各种交通用地类型所占的比重;道路网的密度;路面等级结构及分布等。 水域——分析水域占土地总面积的百分比;河流、湖泊、沟渠等各种水面所占比重;可利用的水面面积;已经利用的水面面积;水域的分布特点等。 未利用地——分析未利用地所占比重;可开发利用的土地面积、分布位置;适宜开发利用的方向、潜力及存在的制约因素等。 5.2.2 土地利用结构分析 土地利用结构是指各种土地利用类型在某区域内的比例关系和组合方式。 由于土地评价的重点是对土地利用不合理、用途有争议的土地及各类用地的后备资源的评价,对已经合理的土地利用类型,只分析土地单元在土地生产力和使用价值上的水平高低就可以。 所以土地利用结构分析便以认识土地利用的合理程度,分析利用问题及调整结构。 1、多样性分析——采用吉布斯?马丁公式计算,可以测算区域土地利用结构的多样化程度

土地资源学(复习)(1)

名词解释: 土地:地球陆地表面由气候、土壤、水文、地形、地质、生物及人类活动结果所组成的一个复杂的自然经济综合体,其性质随时间不断变化。 土地资源:指在当前和可预见的将来技术经济条件下,能为人类利用的土地 土地类型:在土地分级的基础上,根据一定的原则和指标,将相同等级的土地单位按其相似性进行类群归并的产物。 土地资源类型:土地资源类型是指土地自然属性相对均一,而且利用价值或利用功能一致的土地单元集合。 土地分级:在土地组成要素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通过自下而上合并或自上而下划分,产生出一些等级有高低、复杂程度有差异的土地单位。 土地分类:按土地性质和特征的共同性和相似性,将一个自然区域或行政区域范围内的所有个体土地分级单位做不同程度的抽象概括与归并,从而获得分类级别高低不同的各种土地分类单位。 地域分异:指地球表层大小不等、内部具有一定相似性的地段之间的相互分划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差异,其中具有普遍性的地域分异现象和地域有序性就是地域分异规律。 土地类型结构:是指在某一区域内各种土地类型在质和量上的对比以及它们组合而成的一定格局或图式。类别:空间结构、数量结构 土地类型演替:是指在一定时段内一种土地类型向另一种土地类型转化的过程。匹配:是指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地利用要求和评价对象的土地性状进行分析比较,在此基础上进行土地利用方式得调整与适宜性结果计算相结合的过程。(两个过程:①依据土地利用要求和土地性状的分析比较得出土地利用方式的适宜性等级;②提出新的土地利用方式) 最小因子法:是指按单因子适宜性等级最小的那个因子的等级决定土地的适宜性等级的方法。(①确定每个评价因子的适宜性等级;②通过对照比较确定评价单元的每个评价因子的适宜性等级;③对评价单元的评价因子的适宜性等级进行比较选最小的等级作为这个评价单元的评价结果) 土地利用系统:一定时间和一定空间的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土地利用单元构成。土地生态系统:在一定范围内由生物群落中的一切有机体与环境组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综合统一体称为生态系统。组成: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特点:整体性、开放性、区域分异性、可变性 土地质量:土地的状态或健康状况,特别是维持土地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和土地持续利用及促进动植物健康的能力。 土地退化:指在各种自然因素特别是人为因素的影响下所发生的土地质量及其可持续性下降甚至完全丧失的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学的过程。 土地整理:在一定的区域内,按照土地利用目标和用途,采取行政、经济、法律和工程技术手段对土地利用现状进行调整改造、综合整治,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的过程。 土地复垦:对被破坏的土地或退化土地的再生利用及生态系统恢复的综合性技术过程。 土地开发:通过各种手段挖掘土地的固有潜力,提高土地的生产率,扩大土地利用空间与利用深度,充分土地在生产和生活中的作用的过程。 水土流失:即土壤侵蚀,是在地质外营力的作用下地表土壤物质分离、破坏、运移和沉积的现象。

俐侎人一个真实的神话_人生故事

俐侎人一个真实的神话 “弹起口弦寻情人,情人听到来会面。羞羞答答齐开口,谈情说爱真快乐……” 追寻着这首古老甜蜜情歌的旋律,我走进滇西纵谷高山丛林,来到俐侎山寨。彝族俐侏人是一支神秘的民族,整个族群只有26000多人,是云南省独有的一个族群,他们聚居在临沧市永德县乌木龙彝族乡、亚练乡、大雪山乡和风庆县郭大寨乡团山村等地。相传若干年前,这支俐侎人的祖先为了躲避仇家追杀,砍倒芭蕉林迷惑敌人,逃进山林才得以将族人延续下来。俐侎人世代居住在高山深箐,养育了其独具魅力的民族特色和含蓄温婉的性格,他们至今仍然保留古老的生产生活方式,传承着自己民族特色的俐侎人歌舞、祭祀、服装、饮食等传统民风、民俗。

情迷“桑沼哩” 每年农历二月十五,俐侎山寨都会沉浸在一片欢快浓情的节日气氛中,这一天是彝族俐侎人一年中最为盛大的节日——“桑沼哩”节。当日,彝家人吹响长号,俐侎人阿朵(小姑娘)和阿悠(帅小伙)身着艳丽民族服饰走上街头时,跳起“大锣笙”舞蹈。 “桑沼哩”是俐侎语音,汉语意为桑树脚下出热水,大家相约去沐浴。节日当天,青年男女都会聚集在温泉宽衣沐浴,而后围篝火对歌取乐、谈情说爱、交友择偶。相传,“桑沼哩”沐浴,可以洗去晦气,来年好运不断;在此谈情说爱结婚的夫妻,能家庭和睦、白头偕老。 在俐侎人的潜意识里,婚姻是忠诚的、纯洁的,但男人与女人之间也并非完全的相互制约,夫妻双方有着一定的情感空间和自由,“桑沼哩”节就是他们完全自由和空间释放的日子。节日里,男女都可以与

自己的老情人任意约会、缠绵悱恻,第二天双方就不得再见,必须等到来年方可见面。到了晚上,人们便燃起篝 火打歌唱调。头缠黑包头的阿悠身披羊褂子手弹三弦忘情的舞动火把,用歌声和舞姿向心上人传情达意。盛装的阿朵轻盈曼舞,尽情地展现着美丽的容颜,火光中闪烁如星的眸子,映衬出姑娘红红的面颊,那尖细而又有韵的嗓音,似百灵鸟一样婉转。 清清的水,绵绵的山,浓浓的民族风情无不把你陶醉于此。简单的爱情,就从袅袅炊烟中翩飞升华,绵延的情意,是悬崖峭壁也阻隔不了。 醉人的歌舞 俐侎人是一个能歌善歌的民族,歌舞是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生活日程。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评价与图件制作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评价与图件制作 内容: (1)土地利用现状数据提取(2)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指标计算(3)土地利用现状评价与分区(4)土地利用现状评价分区图件制作 数据: (1)材料:规划县、乡(镇)相关经济、社会等基础材料 (2)数据:数据资料、失量数据。 一、土地利用现状数据提取 根据地类代码等相关信息从图件上统计出一级类与二级类,掌握规划区域各地类实际情况。 (1)原数据(二调)转成规划数据(规划基数) (2)由图提取整理成规划基数(全县地类) 表规划县土地利用现状(2009年)单位:公顷、% (3)计算各乡镇的单一地类面积:(各地类) 二、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指标计算 1.土地开发利用程度(A) (1)土地垦殖率(A1)=耕地面积/土地总面积×100﹪; (2)土地利用率(A2)=已利用土地面积/土地总面积×100﹪; (3)土地农业利用率(A3)=农业用地(耕地、园地、林地、牧地、养殖水面)面积/土地总面积×100﹪; (4)土地建设利用率(A4):建设用地(居民点、工矿、交通、水利等用地)面积/土地总面积×100﹪;

(5)耕地复种指数(A5)=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耕地总面积×100﹪ (6)人口密度(A6)=人口总数/土地总面积,可以分别计算城市和乡村人口密度; (7)林地覆盖率(A7)=林地面积(不包括果园面积)/土地总面积×100﹪; 2.土地集约经营程度(B) (1)单位耕地功率数(B1)=拖拉机年平均在册功率数/耕地面积; (2)旱涝保收田比率(耕地灌溉率)(B2)=有效灌溉面积/耕地面积×100﹪; (3)单位耕地化肥施用量(B3)=化肥施用量/耕地面积; (4)城镇化水平(B4)=城镇人口总数/人口总数×100﹪。 3.土地利用综合效益(C) (1)单位播种面积(或收获面积)产量(或产值)(C1)=作物总产量(或总产值)/作物总播种面积(或收获面积); (2)粮食耕地年单产(C2)=粮食总产量/(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复种指数); (3)单位耕地(或园地、林地、牧地、水面和建设用地)面积产值(C3)=种植业产值(或各业产值)佛地(或园地、林地、牧地、水面和建设用地)面积; (4)单位农用地总产值(C4)=农业总产值/农业用地面积;(大农业)城市化率40% 表4 规划县分乡镇社会经济统计资料(2009年)

土地资源学重点zs

1.土地资源学:是研究土地资源的形成与演变规律、分类与分布特征、数量与质量评价,以及土地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治理与改造,保护与管理等问题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2.土地:是由地球陆地表面一定立体空间内的气候、土壤、基础地质、地形地貌、水文及植被等自然要素构成的自然地理综合体,同时还包含着人类活动对其改造和利用的结果,是一个自然经济综合体。 3.土地资源:一定的技术条件和一定的时间内能为人类所利用的土地。 4.光照强度:简称照度,是指正常人眼对0 .4---0.7um可见光的平均感觉程度。 5.光照长度:简称日长,是指一个地区从日出至日落之间可能日照的时数。 6.光照质量:是指太阳辐射中紫外线,可见光和红外线的对比。 7.积温:是指日均温度的累积,大于等于10℃的积温,对农业生产而言,积温大小可以显著的影响作物的适种性及其熟度。 8.无霜期:指每年的终霜期和初霜期之间的无霜天数。 9.农耕期:平均气温≥0℃始现期和终现期一般代表田间耕作起始和结束的时间,其持续期即为农耕期。 10.地球化学条件:与土地资源利用相关的化学元素的迁移、集聚导致的化学元素的多或少的存在状态。 11.耕层:土壤表层经耕作熟化的土层。 12.耕作层:植物根系发育所能伸展的厚度。 13.土地所有制:是指人们在一定社会条件下拥有土地的经济形式。它是整个土地制度的核心,是土地关系的基础。土地所有权是土地所有制的法制体现形式。 14.土地使用制度:是对土地使用的程序、条件和形式的规定,是土地制度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5.土地自然生产潜力:是指充分考虑气候、土壤、地形、水文地质等全部自然要素对植物产量影响后得到的土地生产潜力。 16.土地经济生产力:在土地自然生产潜力的基础上,由人工控制因素对植物产量的影响而得到的植物第一性生产力。 17.土地报酬递减规律:在技术和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人们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投入资本和劳动,而达到一定限度时,其增加收益就会递减,这一现象称为~。 18.土地类型:由于土地各构成要素的空间差异性以及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使得在不同的地域空间上内具有不同的景观形态特征和土地性质,将景观形态特征和土地特性相对一致的一系列空间单元化分为一种类型组合。 19.土地资源类型:土地自然属性相对均一,而且利用价值或利用功能一致的土地单元集合。 20.土地利用类型:指的是土地利用方式相同的土地资源单元。 21.土地利用结构:指区域内各种土地利用之间在数量上的对比关系和空间上的相互位置关系形成的格局,以及权属上的所属关系的总和。 22.土地利用类型分类的依据主要是土地的用途、经营特点、利用方式和覆盖特点等因素。 23.土地资源调查主要包括对土地类型、数量、质量、权属、分布及利用现状等内容调查。 24.土地资源质量:是土地资源相对特定用途下表现出的效果优良程度。 25.土地资源人口承载潜力:是指在一定的行政区域内,根据其土地资源的生产潜力,及不同的投入水平所能生产的食物能够供养的一定生活水平的人口数量。 26.农业生态区法(AZE):根据比例尺大小将地面划为一些在农业生产条件,气候和土壤都相对一致的生态单元,按生态单元为单位分别采用动态模拟模型计算土地生产潜力,在此基础上加入人均消耗计算,以行政单位为统计单元算出一定行政区域内的人口承载能力。27.粮食安全:只有在所有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够在物质上和经济上获得足够、安全和富有的粮食,来满足其健康和积极生活的膳食需求及食物喜好时,才实现了粮食安全。 28.粮食安全的决定因素:耕地数量、耕地质量 29.由于受季节、纬度、海拔高度及云量等的影响,我国的太阳辐射总量差异较大,低纬度地区的太阳辐射总量一般略高于高纬度地区,高原地区高于平原地区,由于地球自转和公转而产生的昼夜和四季的变化,导致太阳总辐射量呈现出明显的日变化和年变化。

临沧风土人情

临沧风土人情 临沧市位于云南省西南部,全市辖临翔区、凤庆县、云县、永德县、镇康县和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沧源佤族自治县8个县(区)。总面积2.45万平方千米。临沧市地势中间高,四周低,并由东北向西南逐渐倾斜。境内最高点为海拔3429米的永德大雪山,最低点为海拔450米的孟定清水河,相对高差达2979米。 临沧是中国佤文化的荟萃之地,占全国佤族总人口的三分之二。是世界著名的“滇红”之乡,世界种茶的原生地之一,也是全国著名的“核桃之乡”也是昆明通往缅甸仰光的陆上捷径,因此又被誉为""南方丝绸之路""、“西南丝茶古道”。 临沧,有着灿烂无比的民族文化和神奇的古代文明。沧源古崖画群,历经三千多年风雨而原貌依然,她讲述给世人的是人类从起源到发展的全部奥秘,被中外史学家誉为“哀牢地新大陆”、“滇西南人文史诗”;耿马石佛洞、文明礼仪之邦凤庆的“文庙”群、佤山沧源的广允缅寺、勐省农克硝洞遗址、云县忙怀新石器遗址等一大批人文景观,显示着厚重的文化积淀,流动着美丽的古老传说,无不昭示着这块土地曾拥有不朽的古代文明。 临沧是中国佤文化的荟萃之地,全区现有佤族人口35万人,占全国佤族总人口的三分之二。沧源佤族自治县是佤族最集中的地区,神奇美丽的阿佤山有闻名海内外距今3500多年历史中国八大古崖画之一的沧源崖画,有与缅甸山水相

连的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建于清代道光年间,集建筑、雕刻、绘画为一体的云南民族地区南传上座部佛教代表建筑之一的广允佛寺;有保留较完整的从奴隶社会直接跨入现代文明的佤族原始群居村落,有丰富的佤族民间文学艺术和独特的饮食文化,其中木鼓舞、甩发舞享誉中外,集中展现了中国佤族文化的内涵。 在180多公里的水面流域建成三座百万千瓦级电站在全国乃至亚洲尚属独有。 当你走近澜沧江这条闻名于世的河流,你便会体味到“东方多瑙河”具有的独特魅力,当你跨入临沧这块西南边陲的热土,你便会感受到北回归线上自然与人类亲密无间的交融;你会感受到临沧各族人民的真诚和热情,你会为澜沧江的涛声所激动,你也会为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所陶醉. (一)漫湾百里长湖景区 澜沧江流经临沧境内二百多公里,在此段流域上建成的三座百万级千瓦大电站-漫湾、大朝山、小湾电站--亚洲最高坝电站,三大电站形成了气势磅礴,雄伟壮丽的澜沧江高峡百里长湖景观。湖面平静秀丽,胡湾半岛星罗棋布,两岸山峰秀丽,苍峻巍峨,珍稀动物繁多,风景如诗如画。沿线依次分布着澜沧江大峡谷,云海山庄,忙怀、曼志新石器遗址,朝山寺,滇缅铁路遗址,民族风情村,电站景观等众多景点。 (二)临沧大雪山 临沧大雪山位于大朝山电站西岸的临沧县境内,紧靠214国道,临(沧)帮(帮东)公路直达景区腹地。景区由大雪山的雪山洞、主峰石、杜鹃林、桫椤群、黄草坝等18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土地资源学-期末考试练习题(可编辑修改word版)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土地资源学试卷 一、名词解释(每个3 分,共15 分) 1.土地资源: 2.土地资源评价: 3.土地的经济生产潜力: 4.土地退化: 5.可持续土地利用: 二、填空(每个1 分,共20 分) 1.地貌类型是具有共同形态特征和成因的地貌单元。按地貌形态可以粗略地分为 、、、、和等五大类。 2.土地资源调查一般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3.土地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主要表现为:、、 、 四个方面。 4.农业生态区是指按、、、等土地自然特征的异同原 则而划分的一个区域,每个生态区内的。 5.土地利用类型的分类系统一般采两级制,其中第一级类型划分主要是依据 ,

第二级类型的成分主要是依据。 三、选择(每个1 分,共10 分) 1.土地资源学研究体系中的核心内容是() A.土地与土地类型 B.区域土地资源 C.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 D.土地资源保护与政治 2.对农业土地资源评价的核心内容是() A.土地资源的数量特征评价 B 土地资源的质量特征评价C. 土地资源的性状和肥力评价 D.土地资源的保护与整治评价 3.长日照植物和短日照植物是根据()划分的 A.光照强度 B.光照质量 C.光照程度 D.光照长度 4.我国的气候类型中没有的一类是() A.季风型 B. 海洋型 C.地中海型 D.干旱荒漠型 5.在分析某一局部区域的土地资源特征时,往往将()因素作为主导因素加以重点剖析 A.气候 B.地学 C.生物 D.经济 6.一般而言,海拔高度每升高一百米,气温下降() A.1 B.0.5~0.6 C。1~2 D.0.8~1 7.地貌类型按()可以分为平原、丘陵、ft地、高原和盆地五大类型 A.海报高度 B.地貌形态 C.相对高差 D.坡度 8.能作为土壤肥力综合评价指标的是() A.土地厚度 B.土地质地 C.土地有机质含量 D.土壤PH 9.土地资源调查中的土壤调查重点是() A.土壤肥力因素 B.土壤质地 C.土壤障碍因素 D.土壤侵蚀 10.土地资源调查工作的核心是() A.准备阶段 B.内业阶段 C.外业阶段 D.验收阶段 四、简答题(共40 分) 1.什么是土地评价指标体系? 制定评价指标体系一般应遵循哪些原则?(8 分) 2.土地资源退化的防治应遵循哪些原则?(8 分)

土地利用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中国土地资源利用的特点和存在问题 ㈠土地利用特点 ⒈建设用地增加较快。与1989年土地详查资料相比,城乡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增加了12371.4亩,增长1.74倍;交通用地增加了1719.8亩,增长1.08倍。上2类建设用地平均每年增加2013亩。建设用地大幅增加有如下几个原因:一是国家、省、市建设用地不少,如东深三期供水工程,广深准高速铁路、东深公路和莞惠公路改扩建等,先后征用土地约1300多亩;二是港澳台同胞及外商在本地投资办厂、置业等十分涌跃,已成为投资热点之一;三是本地房地产十分红火,经批准房地产项目120多个,已建在建80多个,已销售3万多套商品房,大部分已为香港居民购买,每逢周末、节假日,大量香港人回来短住、访亲、度假等,又促进了本地第三产业的发展;四是自身各项建设用地等。 由于地形狭窄,中心区城镇建设已到了见针插缝的地步,同时高层建筑不少,已建成10层以上多层商住楼有93座,最高商住楼为43层,这对于镇级城镇建设来说是少见的。 ⒉园地大量增加。本地种果历史悠久,加上荔枝经济效益较可观,近年来农民上山种以荔枝为主的果树热情高涨,园地面积大量增加。与1989年详查比较,新增加园地1万亩,增幅66.1%左右,新增园地基本上为荔枝园地。 ㈡土地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⒈耕地减少过速。1989年土地详查耕地面积为8949亩,至1996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则为2971.9亩,减幅很大。1989年人均耕地为0.6亩左右,现只为0.15亩。80年代初耕地种植以水稻为主,粮食可自给;现在耕地以种菜为主,所需粮食大部外购,变化巨大。1989年以来减少的耕地面积约1200亩用于挖鱼塘、耕地种果、退耕还林等农业内部结构调整,约4800亩用于城乡居民点、工业、道路、房地产开发及水利水工设施建设等。 ⒉土地开发随意性较大,土地管理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由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工作滞后,土地宏观管理缺乏科学依据,同时过去对外商、国内投资方等用地选址过于迁就,造成土地开发随意性较大、布局不够合理等现象,不利土地利用与保护协调工作。1992年前后经济过热时平整了大量土地,以及石场到处开采废石渣大量堆填形成的平整地等,至1996年底止,土地利用中,存在少征多用,多征少用,征而不用现象,全镇闲置地尚有3500多亩,有的已闲置多年,造成资金积压浪费且不利于生态环境保护。土地管理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一、我国土地资源状况及存在问题 (一)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情况 我国国土面积为960万km2,占世界陆地面积的6.4%,仅次于前苏联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最新统计结果表明,我国1995年有耕地面积94970.9千hm2,占国土面积不足10%,概括起来,我国土地资源有以下特点: 1.类型多样 我国北起寒温带,南至热带,南北长约5 500kin,跨越49个纬度。其中,中温带至热带的面

临沧风土人情

xx 风土人情 临沧市位于云南省西南部,全市辖临翔区、凤庆县、云县、永德县、镇康县和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沧源佤族自治县8 个县(区)。总面积2.45 万平方千米。临沧市地势中间高,四周低,并由东北向西南逐渐倾斜。境内最高点为海拔3429 米的永德大雪山,最低点为海拔450米的孟定清水河,相对高差达2979 米。 临沧是中国佤文化的荟萃之地,占全国佤族总人口的三分之二。是世界著名的“滇红”之乡,世界种茶的原生地之一,也是全国著名的“核桃之乡”也是昆明通往缅甸仰光的陆上捷径,因此又被誉为"" 南方丝绸之路"" 、“西南丝茶古道”。 临沧,有着灿烂无比的民族文化和神奇的古代文明。沧源古崖画群,历经三千多年风雨而原貌依然,她讲述给世人的是人类从起源到发展的全部奥秘,被中外史学家誉为“哀牢地新大陆”、“滇西南人文史诗”;耿马石佛洞、文明礼仪之邦凤庆的“文庙”群、佤山沧源的广允缅寺、勐省农克硝洞遗址、云县忙怀新石器遗址等一大批人文景观,显示着厚重的文化积淀,流动着美丽的古老传说,无不昭示着这块土地曾拥有不朽的古代文明。 临沧是中国佤文化的荟萃之地,全区现有佤族人口35 万人,占全国佤族总人口的三分之二。沧源佤族自治县是佤族最集中的地区,神奇美丽的阿佤山有闻名海内外距今3500 多年历史中国八大古崖画之一的沧源崖画,有与缅甸山水相连的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建于清代道光年间,集建筑、雕刻、绘画为一体的云南民族地区南传上座部佛教代表建筑之一的广允佛寺;有保留较完整的从奴隶社会直接跨入现代文明的佤族原始群居村落,有丰富的佤族民间文学艺术和独特的饮食文化,其中木鼓舞、甩发舞享誉中外,集中展现了中国佤族文化的内涵。 在180 多公里的水面流域建成三座百万千瓦级电站在全国乃至亚洲尚属独有。 当你走近澜沧江这条闻名于世的河流,你便会体味到“东方多瑙河”具有的独特魅力,当你跨入临沧这块西南边陲的热土,你便会感受到北回归线上自然与人类亲密无间的交融;你会感受到临沧各族人民的真诚和热情,你会为澜沧江的涛声所激动,你也会为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所陶醉. (一)xx 百里长xx 澜沧江流经临沧境内二百多公里,在此段流域上建成的三座百万级千瓦大电站-漫湾、大朝山、小湾电站--亚洲最高坝电站,三大电站形成了气势磅礴,雄伟壮丽的澜沧江高峡百

云南省临沧永德县各项生产总值指数具体情况、人均生产总值3年数据分析报告2020版

云南省临沧永德县各项生产总值指数具体情况、人均生产总值3年数据分析报告2020版

序言 本报告剖析临沧永德县各项生产总值指数具体情况、人均生产总值重要指标即地区生产总值指数,第一产业生产总值指数,第二产业生产总值指数,第三产业生产总值指数,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等,把握临沧永德县各项生产总值指数具体情况、人均生产总值发展规律,前瞻未来发展态势。 本报告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需注明出处。 临沧永德县各项生产总值指数具体情况、人均生产总值分析报告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等权威部门,并经过专业统计分析及清洗处理。无数据不客观,借助严谨的数据分析体现完整、真实的客观事实,为公众了解临沧永德县各项生产总值指数具体情况、人均生产总值提供有价值的指引,为需求者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目录 第一节临沧永德县各项生产总值指数具体情况、人均生产总值现状 (1) 第二节临沧永德县地区生产总值指数指标分析 (3) 一、临沧永德县地区生产总值指数现状统计 (3) 二、全省地区生产总值指数现状统计 (3) 三、临沧永德县地区生产总值指数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指数比重统计 (3) 四、临沧永德县地区生产总值指数(2017-2019)统计分析 (4) 五、临沧永德县地区生产总值指数(2018-2019)变动分析 (4) 六、全省地区生产总值指数(2017-2019)统计分析 (5) 七、全省地区生产总值指数(2018-2019)变动分析 (5) 八、临沧永德县地区生产总值指数同全省地区生产总值指数(2018-2019)变动对比分析6 第三节临沧永德县第一产业生产总值指数指标分析 (7) 一、临沧永德县第一产业生产总值指数现状统计 (7) 二、全省第一产业生产总值指数现状统计分析 (7) 三、临沧永德县第一产业生产总值指数占全省第一产业生产总值指数比重统计分析 (7) 四、临沧永德县第一产业生产总值指数(2017-2019)统计分析 (8) 五、临沧永德县第一产业生产总值指数(2018-2019)变动分析 (8) 六、全省第一产业生产总值指数(2017-2019)统计分析 (9)

土地资源学复习资料

河南理工大学测绘学院土管专业复习 第一、二章 土地:土地是由地球陆地表面一定立体空间内的气候、土壤、基础地质、地形地貌、水文及植被等自然要素构成的自然地理综合体,同时还包含着人类活动对其改造利用的结果。因此,它又是自然经济综合体。 土地资源的基本特性有资源特性(生产性、区域性、动态性、可更新性、多功能性、有限性)和资产特性(商品性、产权特性、增值性、不动产性)。 积温:积温是指日平均温度的累积值,农业生产种常用的积温指标是≥10℃积温,即一年内活动温度的总和或一年内日平均气温≥10℃的温度总和。 平原:平原是由于地壳运动过程中相对下降而形成的负地形,根据沉积物的堆积形式不同,进一步分为山前平原、冲积平原、湖积平原和滨海平原等。 地表水:地表水是指存在于陆地表面的河流、湖泊、冰川和沼泽等水体的水分。 土层厚度:一般而言,土层厚度是指土壤剖面中能够被作物利用的、母质层以上的土体总厚度,即真正发生了成土过程的土层厚度,但从生产方面而言,多指有效土层厚度,尤其是耕作层的厚度,即植物根系发育所能伸展的厚度。 土壤质地:土壤质地是指根据不同粒径的土壤矿质颗粒百分数组成而划分的土质粗细类型,如沙土、沙壤土、轻壤土、中壤土、重壤土和黏土等。 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值某一区域内遗传、物种和生态系统多样性总和 土地所有制:指人们在一定社会条件下拥有土地的经济形式。它是整个土地制度的核心,是土地关系的基础。土地所有权是土地所有制的法制体现形式。 土地使用制:指对土地使用的程序、条件、和形式的规定,是土地制度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土地经济生产潜力:在土地自然生产潜力的基础上,考虑人工控制因素对植物产量的影响而得到的植物第一性生产力。 填空: 2、影响土地资源特征的最主要的气候要素是光(太阳辐射)、温(热量)、水(降水)3要素,它们是土地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3、平原是由于地壳运动过程中相对下降而形成的负地形,根据沉积物的堆积形式不同,进一步分为山前平原、冲积平原、湖积平原和滨海平原等。 4、地表水是指存在于陆地表面的河流、湖泊、冰川和沼泽等水体的水分。 5、土壤质地是指根据不同粒径的土壤矿质颗粒(石砾、沙粒、粉粒、黏粒)百分数组成而划分的土质粗细类型,如沙土、沙壤土、轻壤土、中壤土、重壤土和黏土等。 简答题: 1.土地的含义: (1)土地是由土壤、气候、地形、、岩石、水文、植被等自然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构成的自然综合体,有其自身形成、发展和演变规律。 (2)土地是一个垂直系统,具有一定立体空间它可分为土地上层、地表层和地下层。(3)土地的性质和功能取决于各自然要素的综合作用的结果。 (4)土地是人类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和生存条件,具有社会经济属性。 2.降水量的时空分布 (1)空间分布由于受地形和气候影响,降水量大致自东南向西北递减,从东南到西北,全国可分为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和干旱区,各区面积占比不同,可见,全国水资源丰

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

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 一、我国土地资源状况及存在问题 (一)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情况我国国土面积为960万km2,占世界陆地面积的6.4%,仅次于前苏联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最新统计结果表明,我国1995年有耕地面积94970.9千hm2,占国土面积不足10%,概括起来,我国土地资源有以下特点: 1.类型多样我国北起寒温带,南至热带,南北长约5 500kin,跨越49个纬度。其中,中温带至热带的面积约占总土地面积的72%,寒温带和高原气候占28%,热量条件良好。东起太平洋沿岸,西达欧亚大陆中部,东西长达5200km,跨越62个经度。其中,湿润、半湿润区土地面积占5 2.6%,干旱、半干旱区占47.4%。由于水热条件和复杂的地形、地质条件组合的差异,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土地类型,生物资源很丰富。 2.山地面积大国是个多山国家,丘陵山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66%,平地仅占34%,按海拔高程统计,低于500m的土地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27%,500~1000m的约占16%,1000~1 500m 的约占18%,1 500~3000m,约占14%,超过3000m的约占25%,广大丘陵、山区自然条件复杂,自然资源丰富,据粗略统计,全国耕地面积的40%,有林地的90%,天然草场的一半分布在丘陵山区。 3.农用土地资源比重小按现在技术经济条件,可以被农林牧渔各业和城乡建设利用的土地资源仅627万km2,占土地总面积的65%。其他的1/3的土地是难以被农业利用的沙漠、戈壁、冰川、石山、高寒荒原等,在可被农业利用的土地中,耕地和林地所占比重相对较小,其中耕地约1.35 亿hm2,林地约1.67亿hm2,天然草地约2.8亿hm2,淡水水面约0.18亿hm2,建设用地约0.27亿hm2。 4.后备耕地资源不足据统计,我国尚有疏林地、灌木林地与宜林宜牧的荒山荒地约1.23亿hm2,其中,适宜开垦种植农作物、人工牧草和经济林果者约3 530万hm2,仅占国土面积的3.7%,而质量较好的一等地仅有310万hm2,质量中等的二等地有800万hm2,质量差的三等地有 2430万hm2,可见,数量少、质量差是我国后备土地资源主要特点。同时,这些后备土地资源又大多数分布在边远地区,开垦难度大。 二、我国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土地缺乏严格管理,土地浪费严重尽管有了土地管理法,但由于执法力量不足,特别是一些地方从局部眼前利益出发开发利用土地,致使滥占滥用土地现象严重。许多基建项目用地不报请批准或先用后报,宽打宽用,少征多用,早征晚用,多征少用,甚至征而不用,可以用劣地、空地、荒地的占用良田现象普遍。1998年仅中央电视台曝光的就有三起严重违法滥占土地事件,并揭露了一些地区为了赶在国务院冻结建设用地无序扩张的规定之前抢征、虚征甚至弄虚作假,许多良田被占用。 2.水土流失严重人类括动破坏植被,就会引起水力对土壤的侵蚀,随即引起水土流失,这是当前土地资源遭到破坏的主要问题。我国解放初期水土流失面积为116万km2,20世纪90年代初已增至150万km2,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6,土壤流失量每年达50亿t,居世界第一位,水土流失的黄土高原最为突出,年侵蚀模数5000~15000t/km2,长江流域由于上游森林砍伐,水土流失也很严重,目前其泥沙量已接近黄河,1998年长江流量特大洪水同时也是一次特大范围、集中性的水土流失,对土地造成的破坏难以估量。我国水上流失造成土壤肥力的损失量每年相当于4000万t化肥,价值340亿元。水土流失区使江河湖库淤积,内河通航里程缩短,洪水和泥石流等灾害增加。

临沧市茶叶产业发展情况报告

临沧市茶叶产业发展情况报告 茶叶是临沧传统、优势、骨干产业,是面积上百万亩、历史上千年、产量上万吨、产值上亿元的“百千万亿”富民产业。 一、自然条件及制茶历史 临沧地处亚热带北回归线两侧,复杂多变的立体生态环境,造就了丰富多彩的物种,是生物多样性突变的地区,是世界茶树起源中心地之一,全市有茶组植物4个系8个种,是世界上古茶树资源保存量大,代表性突出的主要区域,被科考专家誉为“茶资源历史博物馆”。临沧的凤庆县,有一棵树围5.7米、高10.2米的栽培型古茶树,据专家考证,已经有3200年的历史。临沧茶叶品质优良,茶多酚、儿茶素等对健康有益的物质含量较高,计划经济时代用与其它地区的茶叶拼配,以提高茶香味,素有“茶叶味精”的美誉。据徐霞客游记记载,明代凤庆的茶文化已经有了相当基础,以茶待客、以茶交友的习俗在临沧可谓源远流长,有历史悠久的茶马古道,精彩纷呈的民族茶礼、茶俗、茶艺。1938年抗战时期,为生产红茶出口,换取外汇支援抗战,国民政府派冯绍裘先生到云南茶区试制红茶,发现凤庆大叶茶制成的红茶最好,于是建立了临沧第一个精制茶厂——凤庆茶厂,创制了“滇红”品牌,在国际赢得了具有“祁门红茶之香气,印锡红茶之色泽”高度评价。解放后,临沧市作为国家指定的、我省唯一的茶叶加工出口基地,凤庆茶厂年产三四千吨滇红茶,全部出口欧洲市场,并以其品质高、声誉好,数度走红伦敦国际市场。1957年,滇红工夫一级在伦敦国际市场创下拍卖最高售价;1958年,首创滇红特级工夫茶,并被国家指定为定点生产的外事礼茶;1958年,创制滇红金芽茶,

再创国际市场最高售价。为此,中央办公厅给凤庆茶厂发来贺信,国家商业部把凤庆茶厂评为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先进集体。当时我国处于计划经济时期,由于红茶是云南的出口产品,临沧被列为我国红茶生产基地。国家规定临沧生产红茶,下关生产沱茶,勐海生产普洱茶。红茶的消费市场主要在国外,1999年国际市场发生变化,销量下滑,国内市场普洱茶兴起。因此,仅靠主打红茶的临沧,茶叶品牌的名气不大,茶业产业一直徘徊在低潮。 二、发展现状 茶业产业关联度大、涉及面广,全市国土面积80%的山区、半山区适宜种植茶叶,有163万茶农,占全市农业人口的84%。1999年《临沧地区关于茶叶产业化经营的意见》(临发…1999?13号文件)的出台,标志着临沧茶叶产业化真正依靠科技进步,从数量上的发展转向注重质量上的提高。十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强势推动下,临沧各族干部群众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退耕还林、建设绿色经济强省等政策机遇和市场机遇,在高优生态茶园建设、龙头企业培育、市场开拓、茶文化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茶叶产业的整体素质和效益得到了显著提升,有力促进了农民增收、企业增效、财政增长,茶叶产业已成为具有区域经济特色的优势产业和山区人民群众增收致富的源泉。 1、基地规模扩大,品质得到提升。茶叶基地从1999年的68万亩,发展到2009年的125.7万亩(采摘面积88.3万亩),其中:国家级优良品种云抗10号近30万亩,香归银毫、清水3号、凤庆3号、9号等15万亩,勐库大叶种茶、凤庆大叶种茶80万亩。全市高优生态茶

开题报告---土地利用现状及趋势分析与研究

开题报告---土地利用现状及趋势分析与研究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学生学号 1 专业班级土地资源管理3班 指导教师职称副教授单位农业大学 课题性质设计? 论文? 课题来源科研? 教学 ? 生产? 其它? 毕业设计(论文)省市丰宁县土地利用现状及趋势分析与研究题目 开题报告(阐述课题的目的、意义、研究现状、研究容、研究方案、进度安 排、预期结果、参考文献等) 一、研究目的、意义: 1.研究目的: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是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 对土地资源的数量与质量、结构与分布,以及土地利用现状与开发等方面的分析,以明确规划区域的土地资源的整体优势与劣势、优势土地资源在全局中的战略地位、制约优势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主要因素,揭示土地利用中的成绩与问题,从而明确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方向和重点,提出改善土地利用、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生产力的对策和途径,可以既发挥区域资源优势、强化区域土地系统功能,又强调人地协调发展的土地利用规划,为制定土地利用规划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因此,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是土地利用规划的基础和起点,是制定土地利用方针和编制土地利用规划的重要依据。 2.研究意义:对土地利用现状的分析与研究,是为了更好的了解丰宁县的土地利用情况,是土地利用更加趋于合理,从而节约、集约土地资源,科学制定土地利用规划,强化整体功能,取得经济、社会、生态整体优化的综合效益,进而促进丰宁县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二、研究现状:

1.国外土地利用研究现状:国外土地利用研究可追踪到杜能。19世纪前期对德国南部地区的研究,他提出了土地利用的模式。从早期的强调功能、追求理想城市形态的城市规划理念,到近代在欧美城市中出现的新古典主义式的城市改建计划。从20世纪40年代起,土地利用研究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土地利用调查与研究在全球广泛开展。从20世纪70年代起,随着更广泛的资源调查和遥感等技术手段在资源调查中的应用,以及土地利用规划需求的发展,从土地清查到土地评价的研究逐渐开展起来20世纪90年代以来,土地利用研究具有了新含义,不仅研究土地利用的数量、状态与利用方式,而且将其作为全球变化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归纳起来,这时期研究工作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重视土地利用变化。 2.国土地利用研究现状: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土地持续利用概念的出现和国际上研究的蓬勃展开,我国学者对土地持续利用也开展了大量研究。综观我国土地持续利用研究的专著和论文,主要研究容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土地持续利用的理论研究;土地持续利用评价的指标体系与方法;农业土地持续利用;城市及其边缘区土地持续利用;土地持续利用驱动力;基于景观生态学的土地持续利用研究;持续土地利用规划: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等在土地持续利用研究中的应用;土地持续利用综合研究模型。结合丰宁县土地利用的数据,丰宁县一级土地类8个,二级地类38个,三级地类3个。土地总面积8738.06平方公里。农业用地1082427.2亩,占土地总面积的82.58%;非农用地2282811.7亩,占总面积的17.42%。 三、研究容 1.引言 1.1丰宁县总体概况 1.2丰宁县土地资源要素概况 1.21地质要素 1.22地貌要素 1.23土壤要素

《土地资源学》刘黎明版课后题答案 (1)

第一章绪论 1.阐述土地、土地资源概念以及土地资源的基本特征。 答:(1)土地:土地是由地球陆地表面一定立体空间内的气候、土壤、基础地质、地形地貌、水文及植被等自然要素构成的自然地理综合体,同时还包含着人类活动对其改造和利用的结果,因此,它又是一个自然经济综合体。 (2)土地资源:土地资源是指在一定的技术条件和一定时间内可以为人类利用的土地。 (3)土地资源的基本特性:①资源特性——生产性、区域性、动态性、可更新性、多功能性、有限性、不可替代性;②资产特性——商品特性、产权特性、增值特性、不动产特性 2.土地资源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答:(1)土地资源学的基础理论研究 ①土地、土地资源的科学内涵及其基本特性研究 ②土地资源构成要素分析以及土地资源的形成和演化规律研究 (2)土地类型和土地资源分类:土地资源的空间分布规律的研究 (3)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土地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特征研究 (4)土地生产潜力与土地人口承载力:人与土地的定量关系研究 (5)区域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 (6)土地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3.面对21世纪越演越烈的人地矛盾,土地资源学的作用将日益重大,请简要阐述土地资源学今后的发展方向和研究重点。 答:(1)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开展国土资源管理领域的重大关键问题的研究 ①土地资源调查和动态监测的技术服务体系建设 ②土地资源和资产的优化配置的基础性研究 ③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与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的 综合研究

④生态脆弱地区的土地资源开发和保护研究 (2)进一步完善土地资源学科体系,加强基础理论体系建设和研究方法的创新 ①拓展土地资源学的基础理论研究 ②土地资源评价的理论和方法的创新 ③严谨对待科学的规范化和标准化问题,重点探讨和规范学科的一些基本理 论问题。 第二章土地资源构成要素分析 1.影响土地资源类型分布、质量特征和利用的气候学因子有哪些方面? 答:影响土地资源特征的最主要的气候要素是光(太阳辐射)、温(热量)、水(降水)3要素。 (1)太阳辐射:光照强度、光照长度、光照质量 (2)热量资源:温度、积温、无霜期、生长期与多年极端低温平均值 (3)降水:降水的时空分布与土地利用的宏观布局、地形与降水 2.简要分析地貌因素是如何影响土地资源特征的,举例说明。 答:与土地资源关系密切的地貌因素有海拔高度、坡度、地貌类型等几个方面。(1)海拔高度:水热条件再分布方面 (2)坡度:土壤侵蚀、农田基本建设、交通运输、灌溉和机耕条件以及建筑工程投资等方面 (3)地貌类型:粗略分为平原、丘陵、山地、高原和盆地五大类。 3.地质条件是如何影响土地资源特征的? 答:(1)岩性及矿物质组成:土壤和地下水 (2)不同风化壳母质类型:形成各种沉积物 4.在研究和评价区域土地资源时,如何考虑水文地质与地球化学条件? 答:(1)水文条件:地表水资源、地下水水文地质 (2)地球化学条件:主要是研究一些与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相关的化学元素的迁移和积累的规律。 5.论述土壤因素对影响土地资源的质量特征和类型分布的意义。 答:土壤是重要的农业资源,是土地资源的重要组成要素,它的类型及其分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