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商的近似数》教学反思

2020年《商的近似数》教学反思

《商的近似数》教学反思

“商的近似数”这一内容主要让学生经历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商的近似数的过程,体验迁移应用的学习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良好习惯。本节课我从生活的“真实”入手,从自然引入,还情境为生活本来的面貌,给学生自主思考的时间,自由表达的空间,让学生情入生活、心入生活,在真实化的情境中体验、感悟数学知识,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商的近似数教案

《商的近似数》教学设计 大木小学龚士华 教学内容: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小数除法》第32 页“商的近似数”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掌握求商的近似数的方法。 2. 能根据实际情况和要求求商的近似数。 3. 提高学生的比较、分析、判断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让学生学会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数。 难点:结合实际情况和要求来求商的近似数。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多媒体展示) 1. 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开火车回答) 89.9095 保留整数是()89.59595 精确到十分位是() 89.55095 保留两位小数是()89.55905 精确到千分位是() 2. 求下面各题积的近似值: (1 )0.34 ×0.76 (保留一位小数)(2)0.27 ×0.45 (保留两位小数) 在求近似数时,你是怎样想的?(在同学汇报时,其他同学要注意倾听,并给予纠正。) 二、探究发现 1、引入新课,谈话:小数除法经常会出现除不尽的情况,或者商的小数位数较多的情 况。但是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并不总是需要求出很多位小数的商,而往往只要求出商的近似值就可以了。今天我们就来解决这类问题。 出示课题:求商的近似数 2、课件出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 掌握求商的近似数的方法。 2. 能根据实际情况和要求求商的近似数。】 3、出示尝试题: 要秋游了,几个同学约好一起买食物,一打优酸乳共 3 瓶,标价 5.50 元;一袋妙芙蛋糕共4 个,标价9.50 元。 你读出了什么信息? 如果是你,你会选择哪种买法?(引导学生得出合买相对合算)为什么?(渗透估算) 1 .)尝试解决 如果合买,一瓶优酸乳需要多少钱呢?一只妙芙蛋糕要多少钱呢?你会不会解决?列式、计算。 2 .)反馈交流: 小组讨论,汇报。师板书

求商的近似数

《求商的近似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道求商的近似值的生活意义,初步理解近似值比精确值在某种范围更有应用性。 2.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值的一般方法,会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值。 3.能根据实际不同的情况,初步学会选择确定去近似值的方法和取近似值所需要的精确度。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认真计算、主动探究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值的一般方法。 教学设想: 1.生活中存在大量的准确数(或者说是精确数),但更多的是近似数:由于统计、计算和交流的方便,生活中自然地产生了通过直接计数或者经过四则计算得到的近似数。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学习近似数和求商的近似数是一种生活实际应用的需要,感受数学知识与人们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2.因为学生已经有了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基础,为此在教学设计中,力图体现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从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认知规律和思维特点上来展开整个新知的探索过程。从生活实际所存在的近似数的现象引入,创设情境,通过设疑引出每一个教学环节上需要学习的数学问题,然后放手让学生经过自己独立的思考、知识迁移、小组讨论、学生交流与教师的精心点拨、指导与启发,从而成功建构新知。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我们去超市购物,一般采取什么方式购买?(有时需要零买,有时需要整买)零买和整买还蕴含着许多数学问题。 2.提供信息

马上要秋游了,几个同学约好一起买食物,一打优酸乳共3瓶,标价5.50元;一袋妙芙蛋糕共个,标价9.50元。 你读出了什么信息? 如果是你,你会选择哪种买法?(引导学生得出合买相对合算)为什么?(渗透估算) 二、探究发现 1.尝试解决 如果合买,一瓶优酸乳需要多少钱呢?一只妙芙蛋糕要多少钱呢?你会不会解决?列式、计算。 2.反馈交流 预计会出现三种情况: A除不尽,不知怎么办?B保留两位小数C保留一位小数 师: (1)这道题你用什么方法解决?你是怎么想的? (2)在计算时你遇到了什么困难?你是怎样解决的? (3)你这样解决的理由是什么? (4)你发现他们哪里相同?哪里不同?怎样不同? 3.发现方法 (1)说一说:商保留两位小数怎样求?一位小数呢?整数呢? (2)想一想:商的近似值该怎样求?学生间相互说一说。 (3)初步归纳:求商的近似数,一般除到需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多一位,再按照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值。 三、巩固应用 1.练习 (1)学校秋游,五(1)班共有47人,分成7组,平均每组大概几人? 解决一个根据实际必须保留整数的问题 (2)从校园到公园大约有 1605米,同学们步行20分钟到达,平均每分钟大约步行多少米? 在求商的近似值时,有时候尽管没有明确告诉我们需要保留小数,但根据实际需

五年级数学上册3小数除法第5课时商的近似数导学案新人教版

第5课时商的近似数

1.组织观察,发现问题。 (1)出示教材第32页例6,观察情境图,你了解了哪些数学信息? (2)组织学生分析题意,列式计算。 质疑:计算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2.组织讨论,依次解决问题。 (1)如何解决除不尽这一 问题? (2)你认为此题在求商的近似数时应该怎么办? 3.引导学生尝试求商的近 似数。 (1)阅读教材第32页小精灵的话,并交流自己的发现。 (2)组织学生按不同的要求求商的近似数。(提示结果要用“≈”表示) 4.小结。 (1)求商的近似数的方法。 一看:需要保留几位小数; 1.发现问题,尝试解决。 (1)学生认真观察情境图,了解已知条件和所要解决的问题。 (2)分析题意,独立列出算式计算。汇报:19.4÷12= 1.61666…除到商为三位小数的时候,余数永远是8,除不尽。 2.(1)学生小组讨论后明确:除不尽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求商的近似数。 (2)学生代表发言:如果以分为单位应该保留两位小数;如果以角为计数单位,应该保留一位小数。 3.(1)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求商的近似数时,计算到比保留的小数位数多一位,再将最后一位“四舍五入”。 (2)完成前面的计算,按要求求出商的近似数。 19.4÷12≈1.62(元)(保留两位小数) 19.4÷12≈1.6(元)(保留一位小数)

二除:除到比需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多一位; 三求: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数。 (2)求商的近似数和求积的近似数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4.(1)小组讨论,学生汇报,互相补充,明确方法。 (2)通过本节课的探究发现:相同点:都是按“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不同点:求商的近似数只要计算到比保留的小数位数多一位即可;而求积的近似数要算出乘得的积以后再取近似数。 三、巩固练习。(6分钟) 1.完成教材第32页“做一 做”。 2.填空。 40÷14≈(),保留一位 小数是(),保留两位小数是 ()。 1.学生独立完成,交流答案时 说出求商的近似数的过程。 2.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 导,集体纠正。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 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3分钟)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 么收获? 2.布置作业。 1.交流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2.独立完成作业。 五、教学板书 六、教学反思 商的近似数是在小数乘除法之后教学的,学生已经有了小数除法的基础,且已经掌握了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学习就比较容易了。通过教给学生计算技巧以及利用现代化工具来减轻学生的计算压力,帮助学生在数学课中既能学到知识,又能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从爸爸给王鹏买羽毛球的谈话中自然引出数学问题,营造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氛围,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商的近似值

求商的近似值 【教学内容】:苏教国标本五上P99例8,以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 【教学目标】: 1.探索并理解求商的近似值的不同方法; 2.能根据具体情境合理地求出商的近似值,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应用意识,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学难点】:使学生能根据具体情境合理地求出商的近似值。 【教学准备】:每个小组一个计算器 【设计理念】:在连贯的故事情景中引导学生凭生活经验探索、争辩、交流,找到合理、恰当的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提高合理、灵活解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星期天“阳光”小学五(1)班的3名老师和40名学生一起去公园游玩,他们尽情地玩乐,开心极了,在玩的过程中碰到了一些数学问题,我们一起去看看好吗? [设计意图:在玩中学数学应该是学生所喜欢的。创设这样的情境学生会感到数学是自己身边的,是鲜活、有趣的,因为解决玩当中遇到的数学问题谁不原意啊!] 二、解决问题 [问题1]多媒体出示师生对话的情境图:公园离学校800米,同学们以平均每分钟60米的速度步行,大约几分钟可以达到公园? 1.学生独立思考,并列式解答;(用计算器) 2.汇报交流,重点说出“大约”的意思,是怎样求近似值的? 师:其实求近似值在生活中经常会碰到,只不过我们没有注意吧了! [设计意图:数学是精确的,但在实际生活中有时只要知道大略的结果就行了。这样的设计一方面说明求近似值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同时为新课中合理求商的近似值埋下伏笔。] [问题2]出示买票的情境图:售票处规定个人票每张一律15元,团体买票(超过10人)每张一律12元,王老师拿出5张100元的人民币最多可以买多少张票? 1.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让学生讨论交流买票的方案。(以团体的方式买票) 2.学生尝试解答。 3.交流想法和答案。(可能有500÷12=42.666……≈43(张);500÷12≈42(张) 4.将上面不同答案的学生分成两个阵营进行争辩,找出合理的答案。(引导学生知道42.666……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确实是43,但如果联系实际卖了42张票后剩下的买不到1张,所以最多买42张) 师:进了公园同学们迫不及待的来划船的地方。 [问题3] (图片出示)公园规定,为了安全每条船限坐6人,同学们至少需要租多少条船? 1.学生尝试解答 2.交流学生的想法和答案。(可能有43÷6=7.1666……≈7(条);43÷6≈8(条) 3.引导学生找出合理的答案 4.引导学生小组交流,在解决上面三个问题的时候都用到了什么知识?但又有什么不同? 5.全班交流,使学生知道要联系实际求商的近似值。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独立思考、尝试解答,充分尊重了学生的生活经验,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学生从二年级开始就陆续接触这些内容),大部分

商的近似数练习题

商的近似数练习题 1、填一填 (1) 0.9367保留一位小数约是( ),保留两位小数约是( ),保留三位小数约是( )。 (2)求商的近似数时,计算到比保留的位数(),再将()“四舍五入”。 (3) 13÷14的商保留一位小数要除到第( )位,约是( );保留两位小数要除到第( )位,约是( )。 2. 按照“四舍五入”法求出商的近似值,填在下表中。 3. 求下面各题的商的近似值。 56.29÷6.1 99÷101 28.74÷313.1÷4.9 保留两位小数保留两位小数保留两位小数保留三位小数 63.8÷87 0.68÷0.95 18÷7 53.3÷4.7 保留一位小数保留整数精确到0.1 保留整数 4.张师傅8小时做零件617个,平均每小时约做零件多少个?(得数保留整数) 5.我国有五大淡水湖,其中鄱阳湖最大,面积为2933平方千米,巢湖居第五,面积

为770平方千米。鄱阳湖的面积约是巢湖面积的多少倍?(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6.一架飞机0.5小时飞行166.5千米,一只燕子每小时飞行94.5千米,飞机每小时飞行的路程约是燕子的多少倍?(得数保留整数) 7.木工师傅做一个方桌面,需木板0.65平方米。现有6.34平方米的木板,可以做多少个这样的方桌面?(得数保留整数) 8.一列火车每小时行65.5千米,从甲城到乙城用了9.3小时,一架飞机每小时飞行166千米,从甲城到乙城需要多少小时?(保留两位小数) 9.王叔叔进了一箱苹果重40千克,批发价是192元,打开箱子发现苹果烂了3千克,这箱苹果至少平均每千克卖多少元才能保证盈利不低于20元? 10.为了鼓励节约用电,某市电力公司规定了以下的电费计算方法:每月用电不超过100千瓦时,按每千瓦时0.52元收费;每月用电超过100千瓦时,超过的部分按每千瓦时0.6元收费。张叔叔家十月份付电费64.4元,用电约多少千瓦时?(结果保留整数)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商的近似数》教学设计

(封面)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商的近似数》教 学设计 授课学科: 授课年级: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XX学校

【课题】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商的近似数》 【内容分析】在小数除法经常会出现除不尽或者商的小数位数较多的情况。但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并不总是需要求出很多位小数的商,而往往只要求出商的近似值就可以了。通过学习学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处理商,因此,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很重要。同时,根据这部分内容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一方面进一步巩固了小数除法,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真正体会到了学有所用。 【对象分析】在学习了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小数除法后,学生再来学习求商的近似数,不会感到太困难。应把本节课的重点放在引导学生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正确地分析,选择正确的方法取商的近似数。同时,引导学生善于观察、发现求商的近似数的简便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掌握求商的近似数的方法。 2.能根据实际情况和要求求商的近似数。 能力目标: 1.提高学生的比较、分析、判断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情感目标: 1.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2.学好数学并应用于生活,让生活因为数学而精彩。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让学生学会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数。 难点:结合实际情况和要求来求商的近似数。 【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多媒体展示) 1.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43.9995保留整数是() 43.9995精确到十分位是() 43.9995保留两位小数是() 43.9995精确到千分位是() 2.求下面各题积的近似值: (1)0.34×0.76 (保留一位小数) (2)0.27×0.45 (保留两位小数) {设计意图:课前复习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和求积的近似数方法,为学生完整地认识取商的近似值作铺垫。引导学生温故知新,做好知识的迁移。} 二.探究新知(多媒体展示) 1.教学例7:爸爸给王鹏新买了1筒羽毛球。一筒羽毛球有12个,共19.4元,一个羽毛球大约多少钱?(1)学生读题 (2)学生独立列式 (3)师生交流

36商的近似数练习题及答案

第6课时商的近似数 不夯实基础,难建成高楼。 2. 填一填。 约是( )。 (2)13十14的商保留一位小数要除到第 ( )位,约是( 第( )位,约是( )。 3. 求下面各题的商的近似值。 324.57十7~ (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7.525 - 0.38疋(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9- 11~ (得数保留三位小数。) 32 - 6~ (得数保留整数。) 4. 张师傅8小时做零件617个,平均每小时约做零件多少个? 5. 我国有五大淡水湖,其中鄱阳湖最大,面积为 2933平方千米, 巢湖居第五,面积 (1)0.9367 保留一位小数约是 ( ),保留两位小数约是( ),保留三位小数 1.小刚与小虎把5只梨称了一下,质量是 2.03千克,平均每只梨重多少千克 ? );保留两位小数要除到 (得数保留整数。) 为770平方千米。鄱阳湖的面积约是巢湖的几倍? (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6. 限时口算。 4.8 - 3= 1.8 X 0.5= 13.2-6= 33.5-5= 0.05 X 4= 3.6 - 18= 0-5.32= 0.54 - 2.7 = 重点难点,一网打尽。 7. 一架飞机0.5 小时飞行166.5 千米,一只燕子每小时飞行 行的路程是燕子的多少倍?(得数保留整数。) 94.5 千米,飞机每小时飞 8. 木工师傅做一个方桌面需木板0.65 平方米。现有6.34 个 这样的方桌面?(得数保留整数。) 平方米的木板,可以做多少 9. 一列火车每小时行驶65.5 千米,从甲城到乙城用了9.3 166 千米,从甲城到乙城要用多少小时?(保留两位小数。) 小时,一架飞机每小时飞行 举一反三,应用创新,方能一显身手! 10.在下式的□中填上适当的数字。

商的近似值的教案

商的近似值的教案 Modified by JACK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26, 2020

商的近似值(一)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6,57页例1、例2 ,第58页课堂活动第1题,练习十二第1,2,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求商的近似值的意义,学会并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值。 2.通过学生获得求商的近似值的价值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知识链接 1、 =()角()分米=()分米()厘米()毫米 2、竖式计算 ×= (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学生总结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 教师:这是我们原来学习的积的近似值,今天我们就来共同研究与这个问题相似的——商的近似值。(揭示并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1 (1)(课件显示:小明走8步,并量出共。小明平均每步大约走了多少米)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抽生答 (2)问题里有平均两个字,求平均分的问题,用什么法? (3)生列式计算:÷8=(m) (4)讨论商的值 教师:谁来说说 25m中的“3”,“7”,“1”分别在哪一位上,各表示多少 引导学生说出“3”,“7”,“1”分别在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上,分别表示3 dm,7 cm,1 mm。 教师:请同学们在自己的直尺上看看7cm,1mm有多长呢?并用手指比划一下。 学生看、比划其长度。 教师:1mm长吗 学生:太短了。

教师:1mm对我们走一步的影响大吗 学生:不大,基本没有什么影响。 教师:既然没什么影响,每步的长度也不需要非常精确,保留到厘米就行了。怎样保留呢 学生讨论后,得出商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两位小数。 教师:那么这道题的商保留两位小数应是多少为什么 学生:商应该是,因为第3位小数是1,比5小,所以要舍去后面的小数。 教师:这个商是一个近似值,我们写商时要注意什么 指导学生说出写得数时要写约等于符号。 老师指导学生看书,特别强调对话框内容,加深理解。 教师:同学们,你们对例1的竖式有什么看法 引导学生回答:这道题不需要除尽,后面两步的计算是无用的,只计算到商是就行了。 教师:请同学们用上面的方法算一算走7步共3m,平均每步大约走了多少米

《商的近似数》教案

《商的近似数》教案 教学内容 P32例6、做一做,P36练习八第1、4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学会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数。 2、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根据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多角度思考问题,灵活地取商的近似数。 教学重点 知道为什么要求商的近似数,会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数。 教学难点 能根据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多角度思考问题,灵活地取商的近似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按“四舍五入法”,将下列各数保留一位小数。 6.03、 7.98 2、按“四舍五入”法,将下列各数保留两位小数。 8.785、7.602、4.003、2.897、3.996 3、计算0.38×1.14。(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二、新课 1、教学例6: 教师出示例6,口述图意,再列式计算。当学生除到商为两位小数时,还除不尽。教师问:“实际计算钱数时,通常只算到分,应该保留几位小数?除的时候要除到哪一位?为什么?(应该保留两位小数,只要算出三位小数,然后按“四舍五入法”省略百分位后面的尾数。) 教师问:表示计算到“角”需要保留几位小数?除的时候要除到哪一位?应该约等于多少? 教师要让学生想一想:“怎样求商的近似值?”(首先要看题目的要求,应该保留几位小数;其次,求商时,要比需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多除出一位,然后再“四舍五入”。)我们学习班了求积的近似值和求商的近似值,比一比这两者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P32做一做:

教师让学生按要求进行计算,巡视时,注意学生计算时取商的近似值的做法对不对。做完后,让学生说一说按照不同的要求,取不同的商的近似值是怎样求出来的?(计算出商的小数的位数要比要求保留的小数位数多一位,再按“四舍五入法”省略尾数。) 三、巩固练习 1、求下面各题商的近似数: 3.81÷7、32÷42、246.4÷13 2、P36第1题。 四、作业 P36第4题。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商的近似数》教学设计

《商的近似数》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实验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六课时。 二、教材分析: 求商的近似数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五年级数学教科版第九册第二单元的内容,在学习小数除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商的近似值,一般是采取“四舍五入”法截取,前面已学过积的近似值截取,对商的近似值截取,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在教学时,通过结合实例教学,要求学生明确截取商的近似值的实际意义。小数除法经常会出现除不尽的情况,或者商的小数位数较多的情况。但是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并不总是需要求出很多位小数的商,而往往只要求出商的近似值就能够了。所以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很重要。这里仅仅通过一道计算钱数的应用题,让学生自己想一想,怎样取商的近似值。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截取商的近似值的方法,能按要求在小数除法的计算中准确地截取商的近似值。并且能够灵活的处理问题。 2、通过观察、比较、合作交流等学习方法,学会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 3、使学生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四、设计理念: 本节课的教学是从复习入手,注重新旧知识的迁移,教师以引导为主,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比较,合作交流等学习方法,学会求商的近似数,并且在练习中注意根据实际情况灵活的处理问题,使知识活学活用。 五、教学流程: 1、复习引入 (1)观察主题图 李阿姨去卖白菜时,应付2.21元,但是李阿姨和老板都没有分币,那么你认为老师应该得付多少钱给老板呢?为什么?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把“四舍五入”法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并实行复习。】

学生讨论得出: 精确到角,应付2.2元,即保留一位小数或精确到十分位,需要看第二位小数(百分位)的数字。 (2)回忆“四舍五入” 用“四舍五入”法取小数的近似数。 2、新课 (1)情景中教学例7. 师:(显示例7以及羽毛球图片)爸爸给王鹏新买了1筒羽毛球,一筒有12个,标价是19.4元,1个大约多少钱? 师:王鹏用计算器算出结果是1.616666667,你认为每个羽毛球大约多少钱? 生结合前面学习过的小数的近似数给出1.62元或1.6元。 分别说说不同的近似数在生活中表示精确到哪一位。 【设计意图:学生有了对小数的近似数在生活中应用的理解,让学生联系实际,说说取不同的近似数说表示的意义,很直观的让学生知道精确到十分位与精确到百分位的联系和区别。】 师:那么如果不用计算器计算,而用笔算应该注意什么?保留到分,应该精确到哪一位?试计算。 生:保留两位小数,表示精确到百分位。 当学生除到商为两位小数时,还除不尽.师问:“实际计算钱数时,通常只算到‘分’,应该保留几位小数?除的时候应该怎么办? 生:应该保留两位小数,只要算出三位小数,然后按“四舍五入法”省略百分位后面的尾数。 师问:如果只计算到“角”,又应该等于多少呢? (2)师生小结归纳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 师:同学们,你们认为怎样来求商的近似值呢? 学生:(首先要看题目的要求,应该保留几位小数;其次,求商时,要比需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多除出一位,然后再“四舍五入”。) (3)让学生比较求商的近似值和求积的近似值的异同点。 师问:同学们,请大家比较一下求商的近似值和求积的近似值,他们有什么相同

商的近似值

商的近似值 教学内容:P71页例812、例13“练一练”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能按要求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值,并在解决实际问题能正确选择使用“去尾法”和“进一法”来求商的近似值,掌握具体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 2、引导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根据实际需要灵活处理信息的能力。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学会根据实际情况取商的近似数。 教学难点: 理解进一法”和“去尾法”的意义。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导入新课。 1 学生独立完成,校对后问:0.7064精确到个位,你是怎么看、怎么想的?精确到十分位呢?使学生明确:精确到哪一位,就再往后看一位,用“四舍五入”的方法取近似值。 2、求出7.2×0.09积的近似值(保留一位小数)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教学例12 下面是几种动物在水中的最高游速。 提问:从表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求出海狮的最高游速大约是多少

千米|分吗?得数要求保留两位小数是什么意思?应该除到商的哪一位就行了,为什么? 板书问题:海狮的最高游速是每分多少千米? 学生独立列式,交流:40÷60 问:你是怎么做的?(保留两位小数就是要精确到百分位,要看千分位上的数是6,要向前一位进1,约等于0.67) 交流: (1)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 (2)横式上写“≈”号 (3)答语中要写“大约” 板书:40÷60≈0.67(千米) 答:海狮的最高游速大约是每分0.67千米。 小结:遇到求商的近似数时,要先看清楚精确到哪一位,除的时候,只要再多除一位就可以了,再按照“四舍五入”的方法写出结果。 2、学生尝试完成“练一练”,教师巡视 3、教学例13 (1)呈现问题情境:一个足球45元,300元最多可以买多少个? (2)从图中你们了解了哪些信息,该怎样列式?板书:300÷45 (3)列出算式后,学生在练习本上试做并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想法。(4)汇报交流: 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 a:300÷45≈6.67(个)(保留两位小数) b: 300÷45≈7(个)(因为300÷45=6.6666……;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值,所以最多买7张) c: 300÷45≈6(个)(因为300÷45=6(个)……30(元),30元不够买一张,所以最多买6张) 师问:大家同意谁的观点,为什么要把商保留整数?这里能不能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呢?请四人小组讨论一下。 (5)在讨论中明理: 因为买足球只能整个买,不可能买零点几个。所以要把商保留整数;

商的近似数

《商的近似数》教案(一)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通过具体实例体会求商的近似数的必要性,感受取商的近似数是实际应用的需要。 2过程与方法: 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截取商的近似数的一般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解决相关实际问题时能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取商的近似数,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截取商的近似数的一般方法。 2 教学难点: 理解求商的近似数与积的近似数的异同。 教学工具 ppt、题卡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1 复习旧知,揭示课题 1.按照要求写出表中小数的近似数。(PPT课件出示题目。) 2.求出下面各题中积的近似值。(PPT课件出示题目。) (1)得数保留一位小数:2.83×0.9; (2)得数保留两位小数:1.07×0.56。

3.揭示课题:我们已经会求小数乘法中积的近似数了。在小数除法中,常常会出现除不尽的情况,或者虽然除得尽,但是商的小数位数比较多,实际应用中并不需要这么多位的小数,这时就可以根据需要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商的近似数,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探究的内容。(板书课题:商的近似数。) 2 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1.教学教材第32页例6。 爸爸给王鹏买了一筒羽毛球,一筒是12个,这筒羽毛球19.4元,每个大约多少钱? 19.4÷12 ≈ 1.62(元) 答:每个大约1.62元。 (1)教师引导学生根据问题中的信息自主列式计算,并指名板演。(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计算情况,给予适当指导。) (2)当学生除到商为两位小数、三位小数……还除不尽时,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思考:在计算价钱时,通常只精确到“分”,这里的计量单位是“元”,那应该保留几位小数?除的时候应该怎么办?(教师适时板书或PPT课件演示。) ①学生回答后,修改自己的计算过程,得到19.4÷12≈1.62(元)。 ②订正后,教师引导学生明确:商保留两位小数时,要除到第三位小数,再将第三位小数“四舍五入”。 (3)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如果要精确到“角”,又应该保留几位小数?除的时候应该怎么办? ①学生独立完成。 ②订正后,教师引导学生明确:商保留一位小数时,要除到第二位小数,再将第二位小数“四舍五入”。(教师适时板书或PPT课件演示。) (4)教师组织学生交流讨论。 ①通过上面的两次计算,想一想怎样求商的近似数? ②教师引导学生小结:求商的近似数时,计算到比保留的小数位数多一位,再将最后一位“四舍五入”。(教师适时板书或PPT课件演示。) (5)介绍求商的近似数的简便的方法:求商的近似数时,除到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后,可以不用再继续除,只要把余数同除数作比较。

商的近似数公开课教学设计

第4课时商的近似数 内容分析 在小数除法经常会出现除不尽或者商的小数位数较多的情况。但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并不总是需要求出很多位小数的商,而往往只要求出商的近似值就可以了。通过学习学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处理商,因此,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很重要。同时,根据这部分内容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一方面进一步巩固了小数除法,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真正体会到了学有所用。 对象分析 在学习了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小数除法后,学生再来学习求商的近似数,不会感到太困难。应把本节课的重点放在引导学生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正确地分析,选择正确的方法取商的近似数。同时,引导学生善于观察、发现求商的近似数的简便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掌握求商的近似数的方法。 2.能根据实际情况和要求求商的近似数。 能力目标: 1.提高学生的比较、分析、判断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情感目标: 1.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2.学好数学并应用于生活,让生活因为数学而精彩。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让学生学会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数。 难点:结合实际情况和要求来求商的近似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43.9095保留整数是() 43.9095精确到十分位是() 43.9095保留两位小数是() 43.9095精确到千分位是() 师:43.9095精确到千分位写成43.910,写成43.91行不行,为什么? 2、师:求小数的近似值在除法中有哪些应用呢?我们今天这节课就来一起研究求商的近似数。(板书课题:商的近似数)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7: 师:同学们,“生命在于运动”,平时你们喜欢运动吗?你们最喜欢参加什么运动? 生:…… 师:看来同学们都喜欢参加体育运动,真不错。 师:有个小朋友叫王鹏,他特喜欢打羽毛球,这天他爸爸给他新买了一筒羽毛球。瞧…(课件出示例7) 爸爸给王鹏新买了1筒羽毛球。一筒羽毛球有12个,共19.4元,一个羽毛球大约多少钱?

《商的近似数》典型例题及习题

《商的近似数》典型例题 例.每套西服用布2.8米,30米布可以做多少套西服? 分析:根据题目的数量关系,可以这样列式:30÷2.8.由于需要保留整数,所以只要除到十分位就可以了. 30÷2.8=10.7 根据实际分析一共可以做10套,虽然十分位大于5,但无论差多少,也不可能做出11套西服,也就是说十分位无论是几都要舍去(哪怕是9),这种求近似值的方法叫做“去尾法”. 解:30÷2.8=10.7≈10(套) 《商的近似数》典型例题 例.一堆石子60吨,一辆卡车最多能装4.5吨,运完这堆石子需要多少趟? 分析:此题列式是60÷4.5,我们很容易计算出 60÷4.5=13.3≈14 虽然商的十分位是3不满5,但也要向前一位进一,因为运完13车后无论剩多少都要再来一趟,也就是说,无论十分位上是几,都要向前一位进1,这种求近似值的方法叫做“进一法”. 解:60÷4.5=13.3≈14(趟) 典型例题 例.列竖式计算45÷14的近似值,得数四舍五入保留两位小数. 分析:这道题表面看,是两个整数相除,而实际上却是一个小数除法,因为这道题的除数14中,含有“2与5以外的质因数”(即含有7),可知它不能整除.题目要求我们求它的近似值,得数四舍五入保留两位小数,其方法可以是: (1)除到小数点后面第三位(即被舍去的部分的最高位),看第三位上数的大小,第三位上的数是4或者比4小的数,便将尾数全部舍去;如果第三位上的数是5,或者比5大的数,则把这个数的尾数全部舍去以后,还要向它的前一位进1. (2)除到小数点后面的第二位,看余数的大小.若余数小于除数的一半,就把这个数的尾数全部舍去;若余数等于或大于除数的一半,就将这个数的尾数全部舍去以后,还在第二位上加上1. 解:下面的计算就是按第(2)种方法求近似值的.

商的近似数 教案教学设计及反思

《商的近似数》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求商的近似数》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数的方法。 (2)能根据实际需要和要求正确地取商的近似数。 三、教学重点:使学生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商是小数的近似数。 四、教学难点:能结合实际情况用所学习的方法截取商的近似值数。 五、教学过程: (一)趣味课前准备: 1、按“四舍五入法”,将下列各数保留一位小数. 6.03≈ 7.98≈ 2、按“四舍五入”法,将下列各数保留两位小数. 8.785≈ 7.602≈ 5.897≈ 3.996≈ 做完第1、2题后,要让学生说明其中小数末尾的“0”为什么不能去掉. 3、9.518保留两位小数是();保留一位小数是();保留整数是()。 怎样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二)情境导入 1、为了锻炼身体,王鹏去打羽毛球,爸爸给王鹏新买了1筒羽毛球。投影出示例7:爸爸为王鹏买了1筒羽毛球.这筒羽毛球19.4元,一个大约多少钱?1打是12个。这是多少钱呀? 2、齐读题目,边读边想,你怎样解决这道题?(这道题目属于买卖问题,知道总价和数量,求单价,我们用除法来计算。)共19.4元是总价,12个是数量,一个多少钱是求单价。 数量关系式:总价÷数量=单价 列式:19.4÷12 3、请你拿出小研究,昨天,你们在计算这道题时,你发现了什么?(除不尽)

4、是呀,这可难坏了王鹏,他不知道一个羽毛球多少钱了。现在就请在座的同学动脑想一想:该怎样处理商解决这一生活难题呢?(求商的近似数) 5、用什么方法?(四舍五入) 6、你真聪明,没有被问题难住,想出了这么好的办法。怎样求商的近似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求商的近似数。(板题) 7、怎样求商的近似呢?保留哪一位比较合适,发挥你的聪明才智,动脑想一想,说出你的想法。在4人小组里讨论交流。 《商的近似数》小研究 班别姓名 请你认真读一读五年级上册书第23页的内容,然后完成下面内容:列式: 竖式: (1)保留两位小数是: (2)保留一位小数是: 我发现: 我的例子: (三)、汇报交流小研究 (1)数量关系列式竖式 (2) 19.4÷12≈1.62(元) (3)19.4÷12≈1.6(元) (4)发现:

商的近似值(一)

商的近似值(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求商的近似值的意义,学会并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值。 2.通过学生获得求商的近似值的价值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求商的近似值的意义,学会并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值。 【教学难点】 通过学生获得求商的近似值的价值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准备】 练习本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老师让你们在家里测量自己每步走多远,谁来告诉老师, 你每步走多少米?是怎样知道的? 学生汇报略。 教师:有个班的小朋友也在测量自己的步长,他们又是怎样测量的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学生1:我走一步量出是0.35m。 学生2:我走4步量出是1.33m,平均每步是0.3325m。 …… 学生3:我家客厅长6m,我从一端走到另一端,刚好走15步,算出平均每步是0.4m。 学生4:我走了7步,共3m,可是我算平均每步走多远时,除不尽,算不出来,老师你能帮帮我吗? 教师:这个小朋友提的问题提得非常好,今天我们就来共同研究这个问题——商的近似值。 (揭示并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1 教师:刚才有的同学用只走一步测出的结果是不太准确的,因为走路时,有时迈得长一

些,有时短一些,所以要多走几步测得才比较准确,比如小明走8步,请看例一,学生看时,老师告诉学生:小明走路时每步的长短大致是相近的。(小明走8步,并量出共2.97m。)教师:请同学们帮小明算算平均每步走多少米。(两名学生板演) 2.97÷8=0.371 25(m) 教师:谁来说说0.371 25m中的“3”,“7”,“1”分别在哪一位上,各表示多少? 引导学生说出“3”,“7”,“1”分别在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上,分别表示3 dm,7 cm,1 mm。 教师:请同学们在自己的直尺上看看7cm,1mm有多长呢?并用手指比划一下。 学生看、比划其长度。 教师:1mm长吗? 学生:太短了。 教师:1mm对我们走一步的影响大吗? 学生:不大,基本没有什么影响。 教师:既然没什么影响,每步的长度也不需要非常精确,保留到厘米就行了。怎样保留呢? 学生讨论后,得出商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两位小数。 教师:那么这道题的商保留两位小数应是多少?为什么? 学生:商应该是0.37,因为第3位小数是1,比5小,所以要舍去后面的小数。 教师:0.37这个商是一个近似值,我们写商时要注意什么? 指导学生说出写得数时要写约等于符号。 老师指导学生看书,特别强调对话框内容,加深理解。 教师:同学们,你们对例1的竖式有什么看法? 引导学生回答:这道题不需要除尽,后面两步的计算是无用的,只计算到商是0.371就行了。 教师:请同学们共同完成刚才黑板上提出的问题,走7步共3m,平均每步多少米? 学生独立完成后,抽2个学生的作业展示,集体订正,重点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保留商的近似值。 2.教学例2 教师:从题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学生:7箱饮料共重53kg,平均每箱饮料大约重多少千克? 教师:怎样列式?

商的近似数教案

商的近似数教案 商的近似数教案 课题四: 商的近似数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3页的例7和“做一做”中的题目。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学会根据实际需要用“四舍五入”来求小数的近似数. 2、提高学生的比较、分析、判断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按“四舍五入法”,将下列各数保留一位小数. 3.72 4.18 5.25 6.03 7.98 2.按“四舍五入”法,将下列各数保留两位小数. 1.4835.3478.785 2.864 7.6024.0035.8973.996 做完第1、2题后,要让学生说明其中小数末尾的“0”为什么不能去掉. 二、新课 1.教学例6. 教师出示例6,要求根据书上提出的信息列式计算.当学生除到

商为两位小数时,还除不尽.教师问:“实际计算钱数时,通常只算到‘分’,应该保留几位小数除的时候应该怎么办(生:应该保留两位小数,只要算出三位小数,然后按“四舍五入法”省略百分位后面的尾数。) 教师问:保留一位小数,应该等于多少?表示计算到“角”。 教师要让学生想一想:“怎样求商的近似值” (首先要看题目的要求,应该保留几位小数;其次,求商时,要比需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多除出一位,然后再“四舍五入”.)2.做第23页“做一做”中的题目. 教师让学生按要求进行计算,巡视时,注意学生计算时取商的近似值的做法对不对.做完后,让学生说一说按照不同的'要求,取不同的商的近似值是怎样求出来的( 计算出商的小数的位数要比要求保留的小数位数多一位,再按“四舍五入法”省略尾数.) 教师问:你解题时用了什么技巧? 三、巩固练习 1、求下面各数的近似数: 3.81÷732÷42246.4÷13 2、书上的作业。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数导学案

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数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理解商的近似数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掌握小数除法计算中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数的一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求近似数。 学习重点: 近似商的含义及求近似商的方法。 学习难点: 解决实际问题。 一、温习旧知 1、按要求求下列各数的近似数。 (1)保留一位小数 3.72 4.189.98 (2)保留两位小数 5.3477.602 3.996

2、做完第1、2题后,说一说。 (1)近似数中小数末尾的“0”为什么不能去掉? (2)为什么要用约等号? 复习导入 复习旧知:(出示如下题目) 1.用“四舍五入”法将下面的数改写成一位小数。 8.769 3.452 12.71 18.64 2.计算下面各题,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2.43×4.67 12.15× 3.41 订正答案,并通过问题:你是用什么方法求这些数的近似数? (保留几位小数就看这位小数后面的数位,大于4就向前一位进一,小于五就舍去。师引导总结方法的名称:“四舍五入”法。) 引出课题:这节课我们要学习“商的近似数”。(板书课题:商的近似数)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自学课本32页的例6,理解一打是()个羽毛球,大约是求(近似数、准确数)请划去不正确的。 1、根据书上提供的信息尝试着列式计算。 问题1:“实际计算钱数时,通常只算到‘分’,应该保留()位小数,

除的时候应该算到小数点后第()位。 问题2:如果要计算到角,需要保留()位小数,除的时候至少要除 到小数点后面第()位。 问题3:“怎样求商的近似值?” 3、讨论:求商的近似数与求积的近似数的异同点。 三、达标测评 1、求出下面各题商的近似值。 (1)保留一位小数。 48÷2.3 1.55÷3.8 7.09÷0.52 (2)保留两位小数。 3.81÷7 246.4÷13 5.63÷6.1

《商的近似数》

1.使学生通过探索,理解在现实生活中商的近似值的意义,掌握小数除法计算中用“四舍五入”求商的近似值的一般方法。 2.重视启发和诱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让学生感受到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取商的近似值。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https://www.360docs.net/doc/ad14944266.html,]灵活应用的意识。3、经历用“四舍五入”求商的近似值的过程,体验迁移应用的学习方法。 生活中存在大量的准确数(或者说是精确数),但更多的是近似数:由于统计、计算和交流的方便,生活中自然地产生了通过直接计数或者经过四则计算得到的近似数。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学习近似数和求商的近似数是一种生活实际应用的需要,感受数学知识与人们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掌握求商的近似数的方法。 掌握根据生活实际需要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 因为学生已经有了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基础,为此在教学设计中,力图体现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从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认知规律和思维特点上来展开整个新知的探索过程。从生活实际所存在的近似数的现象引入,创设情境,通过设疑引出每一个教学环节上需要学习的数学问题,然后放手让学生经过自己独立的思考、知识迁移、小组讨论、学生交流与教师的精心点拨、指导与启发,从而成功建构新知。 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1、课前导入,师生问答互动 2、中间练习环节,学生小组合作讨论,教师总结 3、课后练习,学生回答,教师指导。 1、多媒体展示举例 2、多媒体出题,方便学生观看解答 通过习题作答,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1、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做自己的主人 2、有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反映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