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概论》读后感

《传播学概论》读后感
《传播学概论》读后感

《传播学概论》读后感

作者:施拉姆

(010610110 文化产业管理赵恒)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第1版(2010年10月1日)

传播学概论是新闻学各类专业的基础理论课之一,与新闻学有联系又有区别,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其中,我对传播的主要层次中的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较为感兴趣。

人际传播,是所有传播活动的基础,即最基本的参次。虽然课本中对人际传播的介绍并不是很多,但是,人际传播的重要性依旧不容忽视。

例如,我们现在所流行的QQ,正是一种新兴的人际传播形式。属于网络人际传播,是个体间借助计算机、互联网,运用文字和网络符号所进行的非面对面的传递信息、交流情感的传播活动。充分符合人际传播的特点,通过传播向他人展现自我,在他人反应中认识自我,减少自我估价的的不确定性,而且还可以了解他人,在频繁的互动中进而认识社会。

人际传播具有开放性和复杂性,与人际关系有密切联系。人际关系对人际传播内容和方向有决定性影响。因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特定生存环境,于是也就拥有不同的思想,心理,文化水平等等,在不同人际关系中人际传播是大不相同的。反之,对人际传播状况的研究在另一方面也是人际关系很好的反应,比如,对网络人际传播来研究都市中现代性心理,还有向课本上提到的,通过人际传播来研究离婚率上升等重要的现实问题。

大众传播则是与一般人际传播有许多区别:借助特定的传播媒介,从报纸,广播,电视等发展到今天的网络;传播信息的公开,面向社会,现代世界范围内的文化共融;大众传播基本上是单向流动的,受众是不知名的,自其的反馈也是滞后,有限的;新技术的发展使大众传播更为便捷、广泛,当同时是大众传播的内容更具有相对的易逝性:其内容多半是有组织(传播机构)和职业传播者所发布的,而不有个人发出的;还有强烈的选择性等等。

“ 大众传播研究的主要内容有:关于发信者和受信者;传播过程和传播模式;传播机能和传播效果;传播的社会责任和体制;传播媒介的发展和社会作用及其

与社会诸种关系的研究。其中关于大众传播社会作用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 大众传播是一种信息传播方式。根据马勒茨克的定大众传播须符合以下特征:公开的(受众不为人际交往范围所囿)利用科技发送手段间接的(在发送者与受众之间存在时间空间距离)

单向的(在发送者与受众之间不发生角色互换)网络等新媒体的出现,改变了大众传播的单向性。互动性是网络传播的得最显著特征。面向分散的群体(受众是匿名的,无阶层和群组之分)。”

并且大众传播具有巨大的社会功能:环境检测功能、社会协调(联系)功能、文化传递功能和娱乐功能……针对大众传播的传播效果的研究还有一系列的假说等。

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在模式方面。申农、拉斯韦尔的传播模式,后来被经常用于说明大众传播,其实它们是较早的关于人际传播的直线性模式。人的传播当然不是直线性的,就如“奥古斯特-施拉姆循环模式”所演示,它把申农的传播模式的两头,即传播者和接受者变成了两个交谈的人。首先发出讯息的人是“编码者”,接受讯息的人是“译码者”,“讯息”可以是言语,也可以是非言语(眼神、手势、出示图画等等)。如果译码者在理解发出的讯息,他就变成了“释码者”,尽管“释码”在多数情况下仅是一瞬间的事情。理解了以后,接受讯息者一般情况下得到回应,于是他又作为编码者发出回应讯息,对方作为译码者接受讯息、理解讯息,谈话得以进行下去。这种过程循环往复,直到谈话结束。后来又有了一些更为人性化的模式,如丹斯模式。

在理论方面,两者也有某些互通之处。二者都遵循着相同的信息传播的基本规律和原则,具有共同的一般功能性等等。

尤其是在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随着传媒技术的发展,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呈现出融合互动的趋势,像各类选秀节目和一些传话类节目就是很好的代表。

当然,课本中还有更多的知识,需要我通过学习,进一步的掌握

传播学概论复习(重点整理)

传播学概论 第一章:传播学的对象和基本问题 第一节:从传播的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所谓传播,实质上是一种社会互动行为。 介质:是作为意义和符号、精神内容和物质载体之统一体的信息。 传播三要素:信源、讯息、信宿 信息定义:信息是物质的普遍属性,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运动形式。 传播的定义和特点: 定义:所谓传播,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特点: ①一种信息共享活动 ②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③它又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 ④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传受双方必须要有共同的意义空间; ⑤传播是一种行为,也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 第二节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的科学 一、社会传播的系统性 社会传播的五种基本类型: 1.人内传播:人体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信息系统 2.人际传播:由两个个体系统的互相连接所形成的新的信息系统 3.群体传播:群体传播不仅存在着许多个体系统的活动,有机结合还产生了新的输出物— —群体意识、群体规范和群体价值 4.组织传播:企业传播与企业管理 5.大众传播:专业传播者、广泛受众、专业技术手段 二、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 ①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开放性系统 ②社会信息系统是有各种子系统相互连结、相互交织而构成的整体 ③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具有双重偶然性的系统(传受双方都存在着不确定性) ④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自我创造、自我完善的系统 三、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与社会发展 传播障碍——结构与功能障碍 传播隔阂——无意曲解、有意曲解 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的存在是社会信息系统的一个必然现象,会造成社会成员的认知、判断、决策和行动的混乱,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妥善地解决,必会影响社会的和谐和正常发展。 第三节精神交往理论与马克思主义传播观 ·研究传播学的重要前提:必须从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立场出发,树立科学的传播观·马克思和恩格斯精神交往理论的几条重要原则: 一、在人类交往活动的大系统中把握传播 二、在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的辩证关系中把握传播

传播学概论

绪论 一、名词解释 1、传播 传播是人类通过符号和媒介交流信息以期发生相应变化的活动。 2、一句话三功能 拉斯维尔在著名的《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提出,“一句话”是指“谁?说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谁?取得什么效果?”,比较完善地描述了传播的过程,明确了传播学控制研究、内容分析、媒介研究、受众研究和效果研究五个基本内容,为当代传播学研究指明了方向。“三功能”是指监视社会环境、协调社会关系、传衍社会遗产。 二、简答题 1、如何提升组织传播的效果? ⑴从组织传播的信息流向来看, A信息的下行传播中如何设计活动(如多途径发布,造势,大张旗鼓)? B信息的上行传播中如何设计活动(如激发群众参与积极性;金点子征集)? C信息的平行传播中如何设计活动(如讨论会、学习会)? ⑵从传播的主要层次来看,需要考虑 A自我传播如何配合企业的组织传播(如何激励个体的自觉学习)? B人际传播如何配合企业的组织传播(如何制造话题)? C大众传播如何配合企业的组织传播(如何制造新闻点)? 2、从两级传播模式来看如何提升大众传播的效果? (1)培育和发现舆论领袖,并发挥好舆论领袖的作用。…… (2)在第一级大众传播的基础上更高效、更有意识地触动第二级人际传播的发生。…… (3)在两级传播的基础上促进更多级传播的发生。…… 3、简述大众传播的特点

⑴依赖大众传播工具,有专门的传播组织和职业传播者。 ⑵信息的公开性、选择性和社会性,传播快捷性。 ⑶受众的匿名性,信息的单向流动性。 ⑷与内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互为补充,互相交互。 注意: 简答题答题技巧——记住和理解题干要点。考试时,题干要点后面需要加一到两句自己的理解。 论述题答题技巧——采用两段论模式,“一般认为”、“我认为”。“一般认为”相当于简答题中的题干要点,“我认为”相当于简单题中的自己的理解,当然要展开论述。 传播研究方法 一、名词解释: 1、抽样调查法 抽样调查法是指从研究对象的全部单位中抽取一部分进行考察和分析,并用这部分的数量特征去推断总体的数量特征的一种调查方法。 2、案例研究法 案例研究法是指采用观察、面谈、收集文件证据、描述统计、测验、问卷、图片、影片或录像资料等方法,对一个或几个个体、群体或组织在较长时间里连续进行调查并写出个案报告,从而研究其行为发展变化的全过程。 3、焦点访谈法 作为定性调研中最常用的方法,焦点访谈法是由一个训练有素的主持人通过倾听一组从目标市场中选来的被调查者,从中获取对一些有关问题的深度信息。这种方法的价值在于常常可以从自由进行的小组讨论中得到一些新概念、新创意而且快速,能节省大量时间。 二、简答题: 1、请简述焦点访谈法的操作要点

传播学史读书笔记

《传播学史》读书笔记 美国传播学者E.M.罗杰斯说:“任何涉入一条新河流的人都想知道这里的水来自何方,它为什么这样流淌。”1 今天传播学理论对于我来说就像一条崭新的河流,而罗杰斯的《传播学史》则如一叶扁舟,带我领略河流上游的奥秘。 《传播学史》此著作也不似寻常地叙述历史般冗长而乏味。著作通过传记式的编年史工作,在人的基础上来理解传播史,给予了众多如我一般“传播学理论新学者”新奇而意味深长的旅途。 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寒,传播学的形成也非凭借着几人的一日之功。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早就有了传播学的身影。传播学成为一门独立而正规的学科是在20世纪初期的美国,但它的思想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欧洲的三大理论,包括达尔文的进化论、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和马克思的批判学派。 查尔斯??达尔文对传播研究的直接影响始于1873年出版的《人与动物的情感》。这部著作创建了非语言传播的领域。他的进化论在系统阐述辩证唯物主义方面,直接影响了马克思。社会达尔文主义所表达的“变异”成为库利和帕克等美国早期社会学家的引路人。 与达尔文相同,对马克思传播研究的影响表现在对整个社会的理解和研究范式上。 卡尔?马克思与恩格斯合作出版了《共产党宣言》。至1917年,列宁领导的俄国革命成功后才将《共产党宣言》推举为“工人阶级的《圣经》”。 批判学派是马克思主义和佛洛伊德理论的一种理智结合。2批判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 达尔文的进化论和马克思的历史唯物论处于社会的宏观层次,而西格蒙德?佛洛伊德的思想是个体性的,是在个体范围内,特别是在个体的儿童经历之中寻求对于行为的解释。3佛罗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对间接地了拉斯韦尔的精神分析研究和霍夫兰的人格研究。 1【美】E.M.罗杰斯:《传播学史》,殷晓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年版,引言第1页。 2【美】E.M.罗杰斯:《传播学史》,殷晓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年版,第95页。 3【美】E.M.罗杰斯:《传播学史》,殷晓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年版,第75页。

大学《传播学概论》试卷及答案

《传播学概论》课程期末考试 (2011—2012学年 第1学期) 本科 专科□ A 卷□ B 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个人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行信息处理的活动通常被称为( ) A.群体传播 B.人际传播 C.自我传播 D.组织传播 2.著名的“三论”当中,控制论的创始人是下面哪位( ) A. 香农 B.库利 C. 威纳 D.米德 3. 传播学研究的内容很多,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分支是( ) A.大众传播学 B.人际传播学 C.自我传播学 D. 组织传播学 4. “媒介即讯息”这一著名论断是谁提出的( ) A.拉斯维尔 B.麦克卢汉

C.施拉姆 D.香农 5.拉斯韦尔模式的第1个环节是() A.谁 B.对谁 C.通过什么渠道 D.说了什么 6. 最早提出来“把关人”理论的是() A.拉斯维尔 B.卢因 C.拉扎斯菲尔德 D.施拉姆 7.小米对小李说:“明天周末,我们去看电影吧?”这句话中,小米是一个基本 传播过程中的哪个环节() A.反馈 B.媒介 C.传者 D.受传者 8.在《人民的选择》中,拉扎斯菲尔德等提出一个重要概念是()。A.拟态环境的环境化B.“意见领袖” C.主我与客我理论D.休眠效果 9.下面哪个理论是由德国社会学家诺依曼提出来的()。 A.“传播流”B.“信息流” C.“沉默的螺旋”D.“媒介即讯息” 10. 最早提出“两级传播”这一观点的是()。 A.拉斯维尔 B.拉扎斯菲尔德 C.库尔特·卢因 D.卡尔·霍夫兰 11.在香农—韦弗的传播过程模式中,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概念是() A.反馈 B.噪音

传播学概论期末复习整理

传播学最终版 一、名词解释 1、大众传播。答案:现代化的传播机构或组织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向广大的受众开展信息传播的活动。 2、反馈。答案:反馈是信息的接受者在接受信息以后对传者所做出的反应。 3、传播单位。奥斯古德——施拉姆模式与前面介绍的各种模式比较,它的最大特点是没有明确的传播主体和传播客体,而是统称为“解码者”,或者称为“传播单位”。他们把参与传播行为的各方描述成对等的,行使着相同的功能,那就是编码和译码。 4、环境监视功能。答案:施拉姆把它称为“雷达功能”。就是向人们提供种种即将到来的灾害、威胁等警告,从而提高人们的警惕,促使人们加以防御。 5、《权力的媒介》。答案:美国学者阿特休尔在上世纪80年代写的《权力的媒介》一书被认为是对《报刊的四种理论》“第一次构成了严重的挑战”。他主要想表达这样一个基本事实:一切媒介,都不是独立的、自为的,而是某种权势的“吹鼓手”,包括宗教的、世俗的;党派的、经济的,总之,是“某种权势的媒介”。并且认为,控制者与被控制者之间存在四种关系:一是官方关系,是由规定、法令和条例决定的;二是商业形式的关系,主要是广告商及商业伙伴;三是利益关系形式,比如金融企业,或政党,或宗教团体等;四是非正式形式,这主要是只亲朋好友。 6、EPS。答案:任何一种大众传播媒介,都经历了从上流社会走向大众,再由为数众多、成分复杂的大众走向兴趣一致的小群体怎么一个过程。有学者将这一规律称作EPS,其中E(elite)指上流社会、精英阶层,P(popular)指大众化、流行化,S(specialized)指专门化。

7、第四媒体。答案:互联网因其诞生在报刊、广播、电视这三种大众传播媒介之后,又被形象地称为“第四媒体”。 1998年5月,联合国新闻委员会年会上正式提出“第四媒体”的概念。 8、地球村。答案:由于电子传播媒介的出现和普及,使得原来比较分散、联系不够紧密的世界各国或地区之间的联系加强,从而使空间距离相对缩短,就像一个城市或乡村社区内部的联系那样紧密。 9、电视人。指的是伴随电视的普及而诞生和成长的一代。他们在电视画面和音响的感官刺激环境中长大,是注意感觉的“感觉人”,表现在行为方式上是跟着感觉走。同时,这种封闭的、缺乏现实社会互动的环境,使得他们其中的大多数人养成了孤独、内向、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社会责任感比较弱。 10.容器人。在大众传播特别是以电视为主的媒介环境中成长起来的现代人的内心世界类似一种罐装的容器,这个容器是孤立封闭的,“容器人”为了摆脱孤独状态希望与他人接触,但这种接触只是一种容器外壁的碰撞,不能深入到对方的内部。 11、选择性因素是帮助受众成员避开与自己固有观念不和谐的信息的骚扰,从而保持心理平衡和认识一贯性的机制。 12、传播效果。答案:一般是指传播活动尤其是大众传播媒介的活动对受传者和社会产生的一切影响和结果的总称。 13、意见领袖。答案:就是活跃在人际关系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观点或建议,并对他人施加影响的人物。 14、组织传播:是一种有组织、有领导、有计划、有一定规模的信息交流活动,即由各种形状依赖关系结成的网络,为应付环境的不确定性而进行信息交流的过

传播学概论读后感

传播学概论读后感 传播学概论读后感 传播学概论课本,从各个方面介绍了传播学要研究的内容及其传播的意义.课本的理论知识有很大的难度,但只要抓住个章节课本知识的重点话语,加一自己的理解及一些资料的辅助,就能大略的掌握课本理论知识所要表达的意思. 我比较感兴趣的章节是第5章_传播学的社会功能.它主要介绍的内容就是大众传播以及人际传播信息的社会作用,功能,以及传播理论所涉及的一些特殊功能性.比如:传播的三种社会功能-环境检测功能.社会协调功能.文化传递功能.娱乐功能. 这个章节也是我认为的,对我的传播学学习以及新闻专业知识学 习具有启发性的内容之一.新闻传播的学习以及专业新闻报道.采访 的学习,首先的前提就是要弄清楚传播的社会功能及它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才能让我们在这样的前提下,才能意识到春播信息对社会 中的重要性,以及它所造成的影响和作用.才能要求我们抱着严谨的 态度来学习新闻学以及传播学的知识,严格要求自己今后在传播信息,创作新闻作品时,考虑到的更多是自己的社会责任与社会作用,以次 来严格要自己的学习和今后的工作,成为合格的新闻人才. 我认为最难学习及理解的章节多是一些理论性知识占主要内容的章节,比如.第12章-传播学的批判学派.以及个章中理论知识的部分,它们大多涉及传播学研究的一些传统和现代的各种派别的理论成果,语言比较专业拗口,读起来比较生涩难懂.

我认为应该重点讲解的内容有第5章-传播学的社会功能,第7章-内容分析和信息交流.第9章受传者研究及第10章-传播效果的研究.这些章节的知识内容较为难懂,而且与我们所学的新闻专业有很大联系,对我们新闻专业知识的学习,学习写作新闻,采访技能等有只管重要的作用,只有弄清信息传播的功能,作用和地位,弄清信息传播的效果-传播效果的影响因素,以及弄清信息受众学要什么样的信息,才能个好的为我们的信息传播,新闻创作做好充分的准备,打好坚实的专业知识基础,让我们在今后的专业知识学习几实践中,更家得心应手.既然如此,当然,这些章节的理论知识的学习,是完全可以运用于今后的生活中的,为我们的学习及工作提供充分的"知识武装". 2. 传播学作为一门多科学的边缘学科是植根于人类社会生活的传播现象,它的诞生是有条件的,随着人类认识能力的不断提高,各类科学不断延伸并相互联系,各种新理论,新学说大量涌现,就为传播学的产生作好了铺垫,同时,由于生产力的飞速发展,世界的各个地区的交流日益频繁,客观上成为传播学产生和发展的催化剂,就在这样的条件下,传播学在美国问世了.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是十分广泛的,广义上讲它包括人类社会所有的传播现象和传播活动,而从狭义上讲它又可以分为两大派别,一派是以美国为中心的包括加拿大,澳大利亚等环太平洋国家在内的传统学派,另一派是和美国对立的以西欧为中心的批判学派,面对如此庞大的研究对象,针对不同的研究领域,要想取得好的传播效果,研究的

传播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

传播学的基本框架 Who(谁 says what(说了什么 In which channel(通过什么渠道 To whom(向谁说 传播者研究(控制研究 传播内容研究 媒介研究 受众研究 传播效果研究 四位主要奠基人以及创建者 拉斯韦尔 卢因 霍夫兰 拉扎斯菲尔德 威尔伯·施拉姆 ?什么是信息? 信息是传播的客体,是传播的基本内容。?什么是冗余?

冗余:讯息中可预测或者说常规的内容。 冗余在传播中有何作用? 冗余可以是一种“惯例”。有助于解码的准确。 有助于克服渠道的嘈杂。 有助于克服传递高熵值讯息的问题。 有助于解决与受众相关的问题。 在特定的传播渠道中需要冗余。 ?什么是符号? 人类是通过符号或符号体系来传递信息的。符号是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是信息表达和传播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基本要素。符号是形式,信息是内容。 ?符号的属性 (1指代性 (2社会共有性 (3发展性 ?非语言符号的作用 传播态度与情绪方面的信息 辅助语言传播 代替语言传播 ?传播的基本类型

人内传播 人际传播 群体传播 组织传播 大众传播 ?什么是人内传播? 内向传播、自我传播 个人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行信息处理的活动。 ?米德的“主我与客我”理论 自我可以分解为“主我”和“客我” 主我:作为意愿和行为主体 客我:作为他人的社会评价和社会期待 自我是在“主我”和“客我”的互动中形成的。 ?人际传播的动机 获得信息 建立与他人的社会协作关系 自我认知与相互认知 满足精神和心理需求:建立社交圈子、摆脱孤独感、释放压抑情绪等?人际传播使用的符号

口语、类语言、身体语言、人际距离、穿着、实物符号等 ?舆论领袖及其特征 传播活动中表现活跃的一小部分人。他们对某方面的事态发展比较关心,比较了解,能向其他人提供相关的信息并作出解释。即积极主动地向人们提供某方面的客观事实并加以主观评断的人。 人数不多,是全体社会公众中的一小部分成员。 都只是某一方面的专家,并非在所有方面都能担当起领导舆论的重任。 必须上通媒介,下连公众。 ?何为两级传播?如何评价两级传播论? 含义:在大众传播时代,信息总是先由大众媒介传播给社会成员中的少数舆论领袖,然后再由舆论领袖扩散给全体公众。 忽略了一个明显事实,即大量信息其实是由大众媒介直接流向社会公众。 将大众传播的受众分为舆论领袖和芸芸众生,是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舆论领袖的作用不宜过分夸大。 信息的传播可能是多级的。 ?何为创新扩散?创新扩散过程的几大部分。 是指一种新事物在社会系统中推广或扩散的过程。它与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密不可分。 罗杰斯、休梅克《创新的扩散》 前提部分:主客观条件

传播学概论 复习资料

传播学概论 传播的定义: 共享说:亚历山大·戈德《传播的定义》:传播就是信息共享的过程。 劝服说:霍夫兰等传播就是某人传递信息或刺激以影响另一些人行为的过程。 反应说:史蒂文斯,传播就是有机体对刺激的反应。 对定义的理解: 传播是信息在时间或空间中的流动和变化。 1 强调一点,中文中的传播一词,一般被理解为信息由一方传到另一方,很少让人想到 另一方的回馈或反应。但是传播学里的传播,是双向、共享意义上的信息和知识的流动过程。 2 传播不是纯粹的获取和交流信息知识,它可能创造出新的思想。 信息的概念: 1 信息是一切事物状态和特征的反映。它与物质、能量并称为人类生存环境的三大要素。 2 信息就是特定时间、特定状态下,为特定人提供的有用的知识。 3 香农:信息就是能够减少和消除不确定性的内容。 4 熵定律:从这个定律出发,信息就是事物及事物间的差异和变化。差异越大,变化越 多,信息越丰富 传播学的演化: 两大流派:美国的经验学派和欧洲的批判学派 三大来源:行为科学、信息科学、新闻学。 信息科学:信息论:香农(信息的概念;传播过程的模式) 控制论:维纳 *信息论是控制论的基础,控制论是信息论的应用。 系统论:系统论同信息论、控制论实为一组密不可分的群落,它 们的理论互相渗透,共同构成信息科学的学科基础。 四大先驱:1.哈罗德·拉斯韦尔 ①5W模式:谁——说什么——对谁说——通过什么渠道——取得什么效果 ②宣传目的:改变受众态度来支持自己,推进自己的事业,损害敌人。 方法:集中和转移公众的注意力是社会上层人物实施权力的一个重要 组成部分。 ③贡献:1从政治学角度研究传播,是“宣传和政治符号理论发展的先驱”。 2 在《社会传播的结构和功能》一文中提出5W的传播模式。在我 国传播学教科书上属于必然谈到的入门理论。 3他论证了传播的三大社会功能: 1)环境监测功能:是指大众媒体能够向个人或组织提供关于环 境变动的最新信息。 2)社会协调功能:对社会内部各子系统之间进行沟通和协调, 使之能够正常运作。这种协调既包括信息的 沟通,也包括价值观的协调。 3)传递文化遗产 4他使用内容分析的方法对传播信息进行研究。

《传播学概论—大众传播》读书笔记

《传播学概论——大众传播》读书笔记这个月读了《传播学概论》这本书中关于大众传播的内容,了解了大众传播的发展,什么是大众传播及其特点,以及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和影响,对传播又有了更深的理解。 我们的时代是一个大众传播的世道。书籍、报刊、广播、电视等大众传媒的信息传播活动不仅普及到了社会的每一个角落,而且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现代社会里,大众传播是人们获得外界信息的主要渠道,是实现国家和社会目标的重要手段,是社会上各利益集团争取和维护自身利益的工具,同时又是社会文化和娱乐的提供者。大众传播的影响之普遍、作用之强大,使得它成为现代社会中最重要的的信息系统。 大众传播的定义 大众传播是一个特殊的社会信息系统,说它特殊是因为它具有其他类型的传播所不具有的性质和特点。理解这些性质和特点是我们把我大众传播的本质出发点。 那么什么是大众传播呢?简单的理解就是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传播媒介从事的信息传播活动就是大众传播,我们每天读书、看报、听广播、看电视就是在接触大众传播。不过这种简单的理解不能帮助我们把握大众传播的实质,要把大众传播作为社会科学考察的对象,就必须为它下一个较为严谨的定义。 澳大利亚学者苏利文提出的定义是“大众传播是即现代印刷和广播、电视等影像和声音媒介组织运用法人资金,借助高科技和产业化手段,在国家调控的范围内向未知的受众提供信息和娱乐产品的实践活动。” 关于什么是大众传播,学者们有各种各样的定义,澳大利亚学者苏利文提出的这个定义将大众传播的主体表述为“媒介组织”更为确切。 实际上,由于大众传播是一种极为复杂的社会现象任何一个简短的定义都不可能概括出它的全部特征,结合传播学的宗旨,对这一概念作出的界定是:所谓大众传播,就是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 大众传播的特点 从以上定义出发,与其他类型的传播活动相比,大众传播具有的特点可以从以

传播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着名的5W传播模式,确定了传播学的研究范围。 2.香农——韦弗第一次提出“噪音”的概念,噪音在信息传递过程中可造成干扰,由此产生信息的衰减和失真。 3.传播学的两大阵营包括:传统学派和批评学派。 4.传播学的定量研究方法主要有:调查研究法、内容分析法、实验法、个案研法 5.传播学的四位奠基人:拉斯韦尔、拉扎斯菲尔德、库尔特卢因、霍夫兰 6.被称为“传播学之父”的学者是威尔伯施拉姆。 7.传播的英文是communication 8.传播的四种基本类型: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 9.美国(传统学派)欧洲(批判学派) 10.三论: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 11.能动性和创造性是人类语言区别于动物信号系统的最根本特征 名词解释 1.大众传播学 大众传播学是研究大众传播事业的产生、发展、及其与社会的关系、研究大众传播的内容、过程、功能与效果的学问。 2.“麻醉精神” 麻醉精神指大大小小的传媒给人们带来的讯息,其数量之多已达到令人难以招架的地步。而且人们花费许多时间从事这种视听活动,自认

为已经充分了解周围的社会,实际上他们已没有多少机会直接投身社会活动,与社会的关系反而日趋疏远和冷漠了。 3.受众 传播学中的“受众”一词,是社会信息传播的接受者群体的总称。大众传播的受众,则指报刊读者、广播听众和电视观众,是通称这些信息接受者的集合名称。 4.意见领袖:指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同时对他 人施加影响的“活跃分子”。在大众传播效果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中介或过滤的作用,将信息扩散给受众,形成信息传递的两级传播。 5.传播效果:“传播效果”这一概念具有双重含义:1指带有说服动 机的传播行为在受传者身上引起的心理、态度和行为的变化;2指传播活动,尤其是报刊、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对受传者和社会所产生的一切影响和结果(直接+间接+潜在)的总体。 6.拟态环境:就是我们所说的由大众传播活动形成的信息环境,并 不是现实环境的镜子式的再现,而是传播媒介通过对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 7.议程设置功能:指传媒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达活动以赋予各种议 题不同程度的显着性的方式,影响着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大事及重要性的判断。 核心观点:大众传播媒介在一定阶段内对某个事件和社会问题的突出报道会引起公众的普遍关心和重视,进而成为社会舆论讨论的中心议

传播学概论复习资料

第一章 1,传播: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2,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 3,传播学作为一门学科,最早诞生于美国。 4,传播学主要可以分为:经济学派和批判学派。 5,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人类传播,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 第二章 1,人类传播的发展进程:①口语传播时代②文字传播时代③印刷传播时代④电子传播时代第三章 1,符号的定义:符号式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是信息表达和传播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基本要素。 2,符号的构成:信号和象征符 3,符号的特性:随意性 4,非语言符号:①伴生符②体态符号③物化,活动化,程式化,时空化的符号 5,符号意义的分类: ①示性意义与暗示性意义:这是诗学和语义学中的一种分类,前者是符号的字面意义, 属于意义的核心部分;后者是符号的引申意义,属于意义的外围部分。 ②外延意义与内涵意义:这是逻辑学中的分类。在逻辑学中,符号一般称为概念符号, 而概念的意义区分为外延和内涵。外延式概念符号所指示的事物的集合,内涵则是对所指示事物的特征和本质属性的概括。 ③指示性意义和区别性意义:这是符号学中的分类方法之一。指示性意义是将符号与 现实世界的事物联系起来进行思考之际的意义,区别性意义是表示两个符号的含义之异同的意义。

第四章 1,传播过程的构成要素:①传播者②受传者③讯息④媒介⑤反馈 2,几种主要的传播过程模式(可能出大题): 一,传播过程的直线模式---“五W模式”或“拉斯韦尔程式”的过程模式 ①传播学史上,第一位提出传播学过程模式的是美国学者H.拉斯韦尔。 拉斯韦尔五W模式:即谁(Who)→说什么(Says What)→通过什么渠道(In Which Channel)→对谁(To whom)→取得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s)。它界定 了传播学的研究范围和基本内容,影响极为深远。这五个要素又构成了后来传播学 研究五个基本内容,即控制研究、内容分析、媒介研究、受众研究和效果研究。作 为早期的过程模式,它是属于一个单向直线模式,这个模式没有揭示人类社会传播 的双向和互动性质。 ②与拉斯韦尔同时,美国的两位信息学者C.香农和W.韦弗在《传播的数学理论》 一文中提出了传播过程的数学模式,即“香农--韦弗模式” 香农—韦弗模式是描述电子通信过程的。它的第一个环节是信源,由信源发出讯息,再由发射器将讯息转为可以传送的信号,经过传输,由接收器把接 收到的信号还原为讯息,将之传递给信宿。在这个过程中,讯息可能受到噪音 的干扰,产生某些衰减或失真。这个模式表明了传播不是在封闭的真空中进行 的,过程内外的各种障碍因素会形成对讯息的干扰,也提高了传播学者对信息 科技在传播过程中的作用的认识。这个模式也是一个直线单向过程,缺少反馈

读《传播学概论》有感

读《传播学概论》有感 (文化产业管理10班 010610109 王世汉)我的专业是文化产业管理,其实我对自己的这个专业仍然有一些困惑。每当有人问我将来我能干什么时我不知该如何去回答。下一学期我们要学《传播学》老师让我们回去看一本与传播学有关的书并写自己的读后感。说实话,我看得并不是很投入,因为我真的是看不懂但我仍然有信心会学好它。 初次接触它我就觉得摸不着头脑,我问自己什么是传播学呢?传播学对我们有什么作用呢?一系列的疑问出现在我的脑海里。其实我对它的认识是从传播学总论开始的。从中我知道了传播学起源于20世纪初期,形成于20世纪40年代,兴盛于20世纪中后期。传播学的大本营在美国,美国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为传播学的产生提供了适宜的现实土壤。40年代诞生的信息论、控制论和系统论为传播学提供了必要的概念、模式和方法论。与此同时,政治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新闻学、符号学等诸多学科的彼此渗透,则大大丰富了传播学的研究内容。我发现传播学虽然很广感觉有点空洞但是它还是很丰富的,涉及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等。我想,研究学习传播学的确可以让我们有很大的提升。 在传播学研究现状方面我了解到在对传播的重要问题进行探讨的众多学者中,政治学家拉斯韦尔、社会学家拉扎斯菲尔德、社会心理学家霍夫兰、心理学家卢因的成就最为突出,他们被称为传播学的四大奠基人。而施拉姆则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建构起传播学的体系与框架,使传播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虽然我对这些人很陌生,但是我对这些人很是钦佩。正是因为他们传播学才会建立起来,才会给我们的社会带来一些变化。在当代学说纷呈、流派林立的传播学界,有两大最有影响的学派。一个是以美国为中心的经验学派,另外一个是以西欧为中心的批判学派。二者在研究方法、研究取向和研究内容上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但我觉得无论是哪一个学派它们均有各自存在的意义。只有传播学派内部的百家争鸣才能更好的促进它的进步。我在想什么时候我们中国也能出现一种甚至是多种研究传播学的学派,也让我们中国人能在传播学上有所作为。 一位专家曾说过,传播实际上是信息流通的过程,而这种过程错综复杂。如果仅用理论阐述的话,困难很大,难以把握。而模式则能清楚地显示传播的本质和规律,因此,模式化研究是传播学研究的一大特色,传播研究的许多重要成果最终都是以模式的形态出现。传播是一切社会交往的

传播学概论(试题试题合集)

第一章 1、传播学起源: 美国社会学家库利在1909年出版的《社会组织》中设了《传播》一章专门加以论述。 美国学者皮尔士也在1911年出版的《思想的法则》中设了一个题为《传播》的短章。 2、传播的定义和特点: 定义:所谓传播,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基本特点:(1)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 也就是说,它是一个将单个或少数人所独有的信息化为两个人或更多人所共有的过程。这里的共享概念意味着社会信息的传播具有交流、交换和扩散的性质。 (2)社会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施拉姆说:传播一直和社区一词有共同的词根,这并非偶然。没有传播就不会有社区,没有社区也不会有传播。所谓社区也就是由地缘关系和社会关系构成的共同体。传播产生于一定的社会关系,这种关系可能是纵向的,也可能是横向的。它又是社会关系的体现,传受双方表述的内容和采用的姿态 措辞等等,无不反映着各自的社会角色和地位。社会关系是人类传播的一个本质属性,通过传播,人们保持既有社会关系并建立新的社会关系。 (3)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而言,它又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 这就是说,信息的传递总是在传播者和传播对象之间进行的。在传播的过程中,传播行为的发起人——传播者通常处于主动地位,但传播对象也不是单纯的被动角色,他可以通过信息反馈来影响传播者。双向性有强弱之分,但任何一种传播——无论其参与者是个人、群体还是组织——都必然是一种通过信息的授受和反馈而展开的社会互动行为。 (4)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是传受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 信息的传播要经过符号的中介,这意味着传播也是一个符号化和符号解读的过程。符号化即人们在进行传播之际,将自己要表达的意思转化成语言、音声、文字或其他形式的符号;而符号解读指的是信息接收者对传来的符号加以解释、理解其意义的活动。反馈也包括在符号解读基础上的再次符号化的活动。共通的意义空间,意味着双方必须对符号意义有共通的理解,否则传播过程本身就不能成立,或传而不通,或导致误解。在广义上,共通的意义空间还包括人们大体一致或接近的生活经验和文化背景。 (5)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 行为、过程、系统是人们解释传播时的三个常用概念,它们从不同角度概括了传播的另一些重要属性。当我们将传播理解为“行为”的时候,我们把社会传播看做是以人为主体的活动,在此基础上考察人的传播行为与其他社会行为的关系;当我们把传播解释为“过程”的时候,着眼于传播的动态和运动机制,考察从信源到信宿的一系列环节和因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关系;当我们把传播视为“系统”的时候,我们是在更加综合的层面上考虑问题,这就是把社会传播看做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的集合体”,不但考察某种具体的传播过程,而且考察各种传播过程的相互作用及其所引起的总体发展变化。 3、确立唯物史观的第一部著作《德意志意识形态》(写于1845年至1846年)中,马克思和恩格斯使用了“交往”的概念。 文中并没有明确作出一个总体定义,但从论述中可以看出:(1)“在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上的一切物质交往”等表述所体现的,它指的是以物为媒介的人与人的交往关系;(2)如“观念、思维、人的精神交往”等表述所体现的,它同时也指以“语言”为媒介的人与人的精神交往关系。可以说,交往是一个体现人的总体活动之关系性的概括性范畴。 第二章 1、19世纪70年代,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详细地论述了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 2、人类传播的发展进程 迄今为止的传播活动可区分为几个发展阶段(1)口语传播时代;(2)文字传播时代;(3)印刷传播时代;(4)电子传播时代;*(5)符号传播时代。 3、公元105年,东汉蔡伦造出了结实耐磨的植物纤维纸。 4、1045年,宋代毕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 5、15世纪40年代,德国工匠古登堡创造了金属活字排版印刷,使文字信息的机械化生产和大量复制成为

传播学概论期末考试复习

1.传播的类型:人内、人际、群体、组织、大众传播。 2.传播学的诞生:传播学作为一门学科,孕育于20 世纪上半叶,形成于20 世纪中期,首先诞生在美国。 3.四大先驱:拉斯韦尔、卢因、拉扎斯菲尔德、霍夫兰 4.与传播技巧相关的理论:“一面提示”与“两面提示”、“两面提示”的“免疫”效果、“明示结论”与“寓观点于材料之中”、“诉诸理性”于“诉诸感情”、“警种效果”。 5.传播学两大学派:传统学派(经验学派)、批判学派(法兰克福学派),其中传统学派有关 理论:舆论空间;法兰克福学派批判不再讲微观,它讲的是宏观, 6.传播模式,研究整个传播过程的一个方法,对传播过程进行第一次系统的、完整的、科学 的论述的是美国学者拉斯韦尔。以及拉斯韦尔的五要素、施拉姆传播过程“三要素”说:即信源、讯息和信宿。 7.传播过程的构成要素:传播者、受传者、讯息、渠道、反馈、噪音、译码 8.传播学调查研究主要方法的名称:抽样调查法、内容分析法、控制实验法、个案研究法 其中,内容分析法的定义和特点(内容分析是一种对于传播内容进行客观,系统和定量的描述的研究方法。)及典型案例(李普曼:美国报纸上关于俄国布尔什维克革命的报道;贝雷尔森与索尔特针对美国的文艺作品少数民族形象的研究) 9.传播的类型: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 10.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有:拉斯韦尔三功能说:环境监测功能、社会联系与调节功能、 社会遗产传承功能赖特四功能说:环境监测、解释与规 定、社会化功能、提供娱乐 施拉姆对大众传播功能的概括:政治功能(环境监测、社会联系协调和遗产传承)、一般社会功能(社会控制、规范传递、娱乐)经济功能(买卖信息、经济行为)拉扎斯菲尔德:社会地位赋予功能、社会规范强制功能,作为负面功能的“麻醉作用”(认为过度沉溺于媒介提供的表层信息和通俗娱乐中,就会不知不觉地失去社会行动力,而满足于“被动的知识积累”) 11.集合行为:指的是在某种刺激条件下发生的非常态社会聚集现象。例如火灾、地震后的骚乱。产生集合行为的三个基本条件:结构性压力、触发性事件、正常的社会传播系统功能减弱,非常态的传播机制活跃化。 集合行为的特殊传播机制:群体暗示与群体感染,群体模仿与“匿名性” 12.拟态环境:由大众传播活动形成的信息环境,它并不是现实环境的镜子式再现,而是传 播媒介通过对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 们提示的环境。 13.麦奎尔的六种理论:极权主义理论、自由主义理论、社会责任理论、苏联的共产主义媒 介理论、民主参与的媒介理论、发展中国家的媒介理论施拉姆《报刊的四种理论》极权主义制度下的媒介规范理论、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媒介规范理论、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媒介规范理论、发展中国家的媒介规范理论 14.传播控制的结构(了解):国家和政府的政治控制、政党和利益群体的控制、经济势力 的控制、受众的社会监督控制 15.受众指的是大众传媒的信息接受者和传播对象 几种主要的受众观:作为社会群体成员的受众、作为“市场”的受众、作为权利主体的受众受众的权利:传播权、知晓权、媒介接近权 受众心理四层防护圈:选择性接触、选择性注意、选择性理解、选择性记忆

施拉姆《传播学概论》读后感

施拉姆《传播学概论》读书笔记 “以前引以为傲的博学,如今只需‘举手之劳’,在我,真是喜忧参半,最大的担心,莫过于‘坚实的过程’被‘虚拟的结果’所取代”这是陈平原先生在《数码时代的人文研究》里的话。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使传播发展到新的高度,但也也引发了人们的担忧。为了更加了解传播,更好的在传播过程中将信息尽可能地利用,我阅读了“传播学之父”施拉姆的《传播学概论》。施拉姆出生在二十世纪初,与现在完全不同的是,那时候的美国传播手段无法同今天相比。在施拉姆的出生地,来自外面的传播渠道只有教堂和镇上的会议。在尚无广电媒介的情况下,除非一个人学会了读书识字,否则便无从接触传媒信息。所以,施拉姆对传播的重要性有十分深刻的认识。在如今社会高度媒介化、信息化的进程中,传播学与社会实践息息相关,施拉姆的智慧并没有随着时间而褪色,许多理论依旧适用于现在的情况。“他对传播学的巨大贡献在于他把美国的新闻学与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等其他学科综合起来进行研究。在前人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修正并使之系统化、结构化,从而创立了一门新学科——传播学。”读了他的书后,我对这些评价有所了解,传播作为一直存在的现象一直隐藏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它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寻求认同感、适应生存环境、传承人类文化、娱乐等等。施拉姆是系统梳理传播学的集大成者。 施拉姆提出了一条经验法则:。这个公式来表达个人对传播路径的选择。可能的报偿可以理解为内容和它满足需要的程度,费力的程度就是指便捷性和使用传播途径的难易程度。例如一个和朋友发生小摩擦后想要和朋友和好,同样的信息是选择写信书面道歉还是选择面对面口头道歉?哪条传播路径能轻便地达到自己的传播效果?就费力程度而言,口头道歉比写信更容易操作,且互动性更强,面对面道歉会更显诚意,双方交流更加便捷,因此大家小吵小闹后偏向于口头道歉。再比如我们更倾向于关注那些娱乐性质微信公众号或微博兴趣主页,在费力程度一定的情况下,可能的报偿便成了关键因素。传播路径的选择对当今的大众媒介提出的要求是:满足受众对各种或某种信息的需要,使信息的传播更加便捷。这个公式对广告商的广告传播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广告内容是否吸引人取决于受众的特点,针对不同的群体挑选不同的广告材料和传播途径,例如,房地产广告多用报纸、杂志或传单的形式发布,房子富丽堂皇,因为买房的人一般是纵横商场的白领阶层,在办公室工作的他们接触报刊的机会多一些;而儿童用品的广告则色调明快,梦幻色彩浓厚,大多放在电视上,因为电视和鲜艳的东西对小孩子的吸引力还是比较大的,比较符合儿童的心理。 施拉姆认为,表现“暴力”的电视节目会对现实生活中的暴力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在美国,电视中的暴力色情毒品等内容对儿童的负面影响很大,父母们面对着吸毒、两性关系的逆反时尚、政治态度的叛逆行为、不信赖长辈心理的泛滥。然而美国人不愿意干预媒介的内容,不愿意监督媒介,不愿意规定他们的表现内容。因为,美国人不喜欢审查制度,担心削弱政治思想上的自由市场。传媒在传播中出现的问题每个国家都不可避免,但与美国“商业化”的运作体制相比,中国的“有限商业运作体制”对大众媒介的管制是强有力的,在市场准入、传播内容、结构管理等方面都有较为严格的规定。近期,中国广电总局又发布禁令:1、2015年4月起实施限外令,海外电视剧将延迟半年播出;2、演员名人不得主持养生节目;3、2015年起一部电视剧将最多在两家卫视联播; 4、9月到10月底间,必须播爱国主义题材和反法西斯题材;5、严打婚外恋、一夜情内容;6、青春校园片可以出现早恋,但不许成功;7、建国后动物不许修炼成精。传播过程中的社会问题在新媒体的产生后更加突出,虽然有些禁令会引起部分民众的异议,但从内容看,国家试图通过大众传播宣传忠诚的婚恋观与人生观,反对封建迷信思想。此禁令使海外剧的管理更加趋于规范化和严格化;对于国

传播学概论试题及答案解析

1.1948年,拉斯韦尔提出了著名的5W传播模式,确定了传播学的研究范围。 2.香农——韦弗第一次提出“噪音”的概念,噪音在信息传递过程中可造成干扰,由此产生信息的衰减和失真。 3.传播学的两大阵营包括:传统学派和批评学派。 4.传播学的定量研究方法主要有:调查研究法、内容分析法、实验法、个案研法 5.传播学的四位奠基人:拉斯韦尔、拉扎斯菲尔德、库尔特卢因、霍夫兰 6.被称为“传播学之父”的学者是威尔伯施拉姆。 7.传播的英文是communication 8.传播的四种基本类型: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 9.美国(传统学派)欧洲(批判学派) 10.三论: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 11.能动性和创造性是人类语言区别于动物信号系统的最根本特征 名词解释 1.大众传播学 大众传播学是研究大众传播事业的产生、发展、及其与社会的关系、

研究大众传播的内容、过程、功能与效果的学问。 2.“麻醉精神” 麻醉精神指大大小小的传媒给人们带来的讯息,其数量之多已达到令人难以招架的地步。而且人们花费许多时间从事这种视听活动,自认为已经充分了解周围的社会,实际上他们已没有多少机会直接投身社会活动,与社会的关系反而日趋疏远和冷漠了。 3.受众 传播学中的“受众”一词,是社会信息传播的接受者群体的总称。大众传播的受众,则指报刊读者、广播听众和电视观众,是通称这些信息接受者的集合名称。 4.意见领袖:指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同时对他 人施加影响的“活跃分子”。在大众传播效果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中介或过滤的作用,将信息扩散给受众,形成信息传递的两级传播。 5.传播效果:“传播效果”这一概念具有双重含义:1指带有说服动 机的传播行为在受传者身上引起的心理、态度和行为的变化;2指传播活动,尤其是报刊、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对受传者和社会所产生的一切影响和结果(直接+间接+潜在)的总体。 6.拟态环境:就是我们所说的由大众传播活动形成的信息环境,并 不是现实环境的镜子式的再现,而是传播媒介通过对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 7.议程设置功能:指传媒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达活动以赋予各种议

传播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自己整理)

一.名词解释 1. 符号:是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是信息表达和传播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基本要素。 2. 冗余信息:信息中包含的、不影响信息完整的、不容心愿自由选择的那一部分。 3. 反馈:传播过程中的受者对收到的信息所作出的反应。 4.噪音:对正常传播的信息起干扰作用,使讯息变得不清晰的信号。 5. 群体压力:群体对其成员形成的约束力与影响力,包括信息压力和规范压力两种。 6. 意见领袖:是指活跃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观点或建议,并对他人施加个人影响的人物。 7. 编码:认知---表述过程,就是把看到、听到、想到的意思,化作符号。 8. 把关人:控制信息在信道里流通的个人或组织。 9. “5W”模式:传播学奠基人拉斯韦尔在 1948 年提出。该模式首次将传播活动解释为由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传播对象和传播效果五个环节和要素构成的过程,为人们理解传播过程的结构和特性提供了具体的出发点。 10. 集合行为:指的是在某种刺激条件下发生的非常态的社会集合现象。多以聚集、恐慌、流言、骚动的形式出现,往往对正常的社会秩序造成严重的干扰和破坏。 11.释码:受传者对接收到的信息的理解和阐释的过程。释码过程要受到受众的社会地位和文化背景的影响,故体现了社会的多样性。 12. 信息沟:人们在掌握信息方面存在的差距。由于这种差距的存在,人们才有进行传递和交流信息的言语活动。 13. 经验学派:指以美国学者为代表的传统学派,他们在传播学研究中占有主流地位。他们多从行为主义角度进行研究,在研究中注重经验材料和实证考察。 14. 批判学派(西欧学派):是对欧、美等国持不同于美国实证分析、经验研究派别立场,坚持批判观和方法进行的研究的总称。注重从宏观上研究传播和社会制度、政治经济结构的关系,对资本主义体制下的政府和传播持严厉的批判态度。 15.拟态环境:所谓拟态环境,并不是现实环境的“镜子”再现,而是传播媒介通过对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 16. 大众传播:是指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