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霉素盐的制备

土霉素盐的制备
土霉素盐的制备

土霉素结晶盐的制备

本发明涉及到土霉素结晶盐的纯化,特别是其盐酸盐的的结晶与制备。这个申请作为同时待审的申请NO.535296(发表于1955年9月,这个专利又是发表于1950年11月的申请No,194388后续,现在这两个专利已声明失效)后续的一部分。

土霉素是一种两性稳定的有机化合物,它能形成金属盐与酸式盐,并且对一系列病原微生物有很高的活性。它通过链霉菌在相应的发酵条件下产生的,并通过各种方法从发酵液中生产不同纯度的产品。土霉素的结构如下:

发表于1950年7月18日的美国专利2516080已给出土霉素碱的制备与表征。该文的最大特点在于提纯成结晶,因此而消除了各种杂质,提高了产品的质量。此外提纯成结晶有利于各种对药品无污染的杂质的存在。土霉素的部分性质使其难于结晶成酸式盐,特别是卤酸类盐。因此,先把提纯过的土霉素溶解在PH 低于2的溶液中,然后通过减压蒸馏,抗生素的单体比其盐酸盐容易结晶。如果把相同的溶液冷冻后干燥,由此产生的粉末会溶于水—再次形成的抗生素单体容易水解。

正如上诉文献所述,两性的土霉素微溶于大部分醇类。土霉素的两性表明土霉素是尚未结合的抗生素,而不是与金属或酸形成的盐类。因此使用醇类溶剂溶解土霉素生产期其的卤化氢盐有着不同程度

的困难。比如溶剂的大量需求与所期望得到产品的收率低下。(土霉素在醇类中的溶解度:甲醇,0.020g/ml;乙醇,0.012g/ml;丁醇,0.00019g/ml)

在我早先的申请专利中披露的重大发现在于在醇中加入某些化合物后将提高对土霉素的溶解度。在这个很有价值的发现得过程中,增溶剂的作用非常关键,如锌,碱金属的低分子醇化合物,特别是低分子量的碱土金属。此后,其他盐类如硝酸盐、硫酸盐以及上述金属的氯酸盐也有提高溶解度的能力。不过,总的来说,在整个系列中卤化物的效果最好。碱金属与碱土金属是元素周期表中第一主族与第二主族中的元素。这些金属中的锂,钠,钾,钙,镁德卤化物比较常见。这类能溶于乙醇的卤化物主要指氟化物,氯化物,溴化物,碘化物,它们在一定温度下在醇中的选择度在0.02g/ml。某些盐类由于其得盐效应不适用于作为一些溶剂中的增溶剂,例如氯化镁在乙醇中;氯化钠在甲醇、乙醇或异丙醇中;溴化钠在正丙醇;氯化钡在甲醇、乙醇中。有用的组合包括氯化钙与甲醇溶液;溴化钙与甲醇或乙醇溶液;氯化锶与甲醇或乙醇溶液;氯化镁的甲醇溶液;溴化钠的甲醇溶液;氯化锌与甲醇溶液;氯化锂的甲醇溶液等等。

本专利披露的另一个让人惊讶的是加入低浓度的氢卤溶液也有助于土霉素的溶解。在醇中氯化氢的浓度在0.05g/ml,在此增溶作用下,土霉素的溶解度提高到约0.2-0.3g/ml。在缺少增溶剂的情况下,需要10倍甚至1000倍高浓度的卤化氢醇溶液才能溶解相应量土霉素。在卤化氢浓度较高的情况下,盐酸土霉素很快开始沉淀下来。特别是当卤化氢是无水氯化氢、浓盐酸、浓溴酸等。因此,像盐酸土霉素可以通过醇类与盐酸两步处理进行分离提纯。首先,将土霉素用给定浓度下的盐酸中做溶解处理,如果其中有不溶性杂质,过滤分离,然后增加盐酸的量,反应生成了盐酸土霉素沉淀。

另外这个新工艺流程显示,土霉素溶解在含有碱金属或者碱土金属的卤化物的醇溶液中之后,对于这样一个溶解了卤化氢的系统中,土霉素的可溶性的确切性质并不清楚。由于某些原因,溶剂中允许存在着高浓度的土霉素。当土霉素发酵液中存在着很多无法处理的杂质时,可以采用过滤等常规的方法处理。此外,像活性炭也可以很容易的去除土霉素醇溶液中的杂质。

这一发明,在实际应用中被证明非常有效,包括在盐酸土霉素中加入低分子低分子脂肪醇与有机胺使的土霉素保持两性,因为土霉素

的两性在有利于溶解与铵盐的形成,任何溶解了有机胺的溶液比溶解了土霉素的溶液碱性强。选择能溶于所选择的溶剂中的盐酸胺盐是很有用的。从盐酸胺盐溶液中分离出盐酸土霉素是很容易的。这些胺类包括吡啶,哌啶,三乙胺,甲胺,乙醇胺等等。通过这种在抗生素的过滤与结晶之间为低质量土霉素提供了一个分离过程。将两性土霉素这一词用在这里是为了在本文中说明这种形式,或作为生产原料来描述。这个过程适用于从发酵液,或者受污染或失效的中间体以及成品等土霉素来源中提取盐酸土霉素。

土霉素溶于上述的溶液后形成盐酸盐结晶,目前最好的溶解剂与卤化银具有相同的结构,即包含有相同的阴离子。因此,如果土霉素溶解在氯化钙或者盐酸的醇溶液中时,那么沉淀会是氯化氢盐,如果醇溶液中溶解有氢溴酸,溴化钠或者溴化氢,则对相应的结晶过程有影响。沉淀剂的用量改变取决于需要处理的土霉素的提纯的处理步骤,这种变化量可以很容易的由专门的技术测定,然后用来确定晶核形成所需要的时间等。一般来倾向于控制醇中土霉素的含量为0.3g/ml,并使其中的金属卤化物含量为0.02到0.3 g/ml.当用氯化氢取代金属卤化物时,它的浓度范围在0.01 g/ml至0.05 g/ml。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增加土霉素在卤化氢溶解量0.02到0.06 g/ml,可以产生符合质量要求的沉淀物。这些试剂的用量随着土霉素纯度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另一个必须考虑到的因素是土霉素的效用问题,每克土霉素成品至少含有土霉素500毫克。

还有要考虑的是,生产过程中反应温度跟反应时间,一般控制反应温度在30℃以下,这样有利于产品的降温沉淀。选择在合适的时间点加入卤化氢溶解沉淀,这很重要。这个操作过程不超过4小时,当然,较长的时间有利于产品的完全生成。如果反应过程超过4小时,经常性的分析化验很管用。同时这个阶段中温度的控制至关重要,一般倾向于在酸化阶段把温度控制在20℃以下,然后在收集产品之前冷却混合物。在高于30℃的反应温度或者与强酸接触时间过长会导致产品的效价降低。

基本上任何醇类,假如它是液体并且跟上述的溶剂一样有能力溶解土霉素的话都能运用于这个工艺流程中,不过最好是使用低分子的饱和醇类,如甲醇,乙醇,混合醇等脂肪醇。

正如前面所指出的,这个工艺适合制作任何一种酸式土霉素盐,如氟酸、盐酸、溴酸、碘酸土霉素。当然假如是口服或者注射来治疗

人或者动物,首选盐酸土霉素。加入增溶剂并不影响氯化氢跟金属卤化物,抗生素的盐酸盐沉淀主要由盐酸处理溶解。其他的卤化盐类在治疗中作用很小。氟化氢有剧毒,破坏动物组织,在氟酸土霉素中混入入氯化钙等增溶剂则形成有毒的物质,这对生产土霉素很危险。同时溴酸与碘酸土霉素在治疗某些疾病时效果很好,这些化合物在土霉素等抗生素的生产过程中是不希望产生的,因此这两个氢卤化物在一般用途不适用其盐酸盐。

下面的例子用来说明这项发明,不以任何方式限定它的适用范围。

例1:取20克化验含量为832 mg/g的土霉素粗晶,将其溶于100ml 的甲醇中,再在上述溶液中加入10ml的氯化钙甲醇溶液使得土霉素溶解。将溶液过滤再加入20ml的浓盐酸,然后加入盐酸土霉素晶核。在产物开始结晶后,搅拌至少3小时。析出的黄色晶体沉淀经过滤、再用少量盐酸的甲醇溶液洗涤,最后将产品在56℃下真空干燥。最后称量产品质量为19.9g,检测土霉素含量为800mg/g。

例2:将粗土霉素晶体加入装有甲醇的容器中,然后加入溴化钙的饱和甲醇溶液。土霉素很快被溶解,再加入强酸性的溴酸溶液后,溴酸土霉素很快就结晶分离。

例3:在例2中,将溴化钙替换为氯化锶的饱和甲醇溶液,土霉素也很快溶解,加入浓盐酸后,土霉素结晶析出。

例4:将例2中的溴化钙替换为氯化镁甲醇饱和溶液,与上面相同土霉素被溶解后,加入浓盐酸,盐酸土霉素晶体再次生成。

例5:称量含量为900mg/g的土霉素结晶,将其与甲醇混合,晶体在甲醇中呈悬浮状,在加入溴化钠的饱和甲醇溶液,然后加入强溴酸,最后生成溴酸土霉素晶体。

例6:悬浮在甲醇中的土霉素晶体在加入氯化锌后很快溶解,然后缓慢加入浓盐酸析出盐酸土霉素晶体。

例7:将50 g 粗土霉素晶体(含量为740mg/g)加入220ml甲醇中,再在这个悬浮液中加入16.8ml浓盐酸溶解土霉素。过滤后,再在清滤液中加入16.8ml的酸。盐酸土霉素开始结晶沉淀,缓慢搅拌2小时后过滤出晶体,再用比例为1.2:8.8的盐酸甲醇溶液洗涤,最后用纯甲醇洗涤。

将产物在真空在干燥,称量的最终产物质量为38g,有效成分为859 mg/g。计算收率为85%,产品中的杂质几乎去除完毕。

将盐酸甲醇溶液替换为盐酸乙醇,用同上的实验方法能得到相似的试验结果。

例8:将110克粗土霉素晶体与340ml溶有38ml的三乙胺的甲醇溶液混合,将此中性的土霉素溶液与126ml的饱和氯化钙溶液混合后,过滤掉少数不溶物,再用活性碳脱色。在过滤后的清滤液中加入63ml的浓盐酸,得到纯的盐酸土霉素晶体沉淀。

由于这项发明从不同的应用范围与性质出发有有很多不同的体现,除了在下面申请以外领域不限制使用。

专利申请如下:1.一种制备含有不超过0.3g/ml的土霉素单体的土霉素盐酸盐的工艺,它是从发酵液和含有的不溶性杂质低分子醇的溶剂中提取的,该低分子醇醇溶剂中的溶质成分为:0.01-0.05g/ml 卤化氢;0.01-0.05g/ml浓盐酸;0.02-0. 3 g/ml可溶于低分子醇的金属卤化物;0.02-0.03g/ml低分子醇配合的卤化锌。将此溶液过滤分离除杂质后,加入0.02-0.06g/ml的氢卤酸后制备出盐酸土霉素盐。

2. 一种制备含有不超过0.3g/ml的土霉素单体的土霉素盐酸盐的工艺,低分子醇醇溶剂中的溶质成分为:0.01-0.05g/ml 卤化氢;

0.01-0.05g/ml浓盐酸;0.02-0. 3 g/ml可溶于低分子醇的碱金属卤化物;

0.02-0.03g/ml可溶于低分子醇的碱土金属卤化物。将此溶液过滤分离除杂质后,加入0.02-0.06g/ml的氢卤酸后制备出盐酸土霉素盐。

3.改变申请2中工艺中的增溶剂为氯化钙;

4.改变申请2中的工艺的增溶剂为氯化镁;

5.改变申请2中的工艺的增溶剂为氯化锌。

常见猪病用药的五组秘方

常见猪病用药的五组秘方 1、弓形虫与链球菌混合感染 1.1治疗原则杀虫杀菌,消炎排毒,强心平喘。 1.2组方原则磺胺类+喹诺酮类,地米钠、吲哚美辛,甲溴酸东莨菪碱。 2、附红细胞体病 2.1治疗原则杀灭附红细胞体,消炎退热排毒。 2.2组方原则土霉素+贝尼尔或强力霉素+氯喹或强力霉素+咪唑苯脲,地米钠、双氯芬酸钠等。 3、气喘病、胸膜肺炎 3.1治疗原则杀支原体、放线菌,消炎、退热,平喘、止咳。 3.2 组方原则克林霉素+庆大霉素,吲哚美辛,地米钠,二羟丙茶碱病毒性。 4、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轮状病毒腹泻、细小病毒及圆环病毒腹泻 4.1治疗原则抗病毒,止泻,强心,补液,控制继发感染。 4.2组方原则双嘧达莫,氢溴酸山莨菪碱、吲哚美辛、VK3、VB12,樟脑磺酸钠等,枸椽酸钾,钠盐等,喹诺酮类等。 5、细菌肠炎、腹泻 5.1治疗原则杀菌,止吐,止泻,补体液 5.2组方原则喹诺酮类、安普霉素等,胃复安、维生素B6,硫酸阿托品、甲嗅酸东蒗菪碱,口服补液盐。

养猪场中预防猪病用药及保健技术 ) 初生仔猪(0-6日龄) 1、目的:预防母源性感染(如脐带、产道、哺乳等感染),主要对大肠杆菌、链球菌等。 2、推荐药物: (1) 强力霉素、阿莫西林:每吨母猪料各加200克连喂7天。 (2) 新强霉素饮水,每公斤水添加2克;或母猪拌料一周。 (3) 长效土霉素母猪产前肌注5毫升 (4) 仔猪吃初乳前口服庆大霉素、氟哌酸1-2毫升或土霉素半片 (5) 微生态制剂(益生素),如赐美健、促菌生、乳酶生等; (6) 2-3日龄补铁、补硒。 (二) 5-10日龄开食前后仔猪 1、目的:控制仔猪开食时发生感染及应激。 2、推荐药物: (1) 恩诺沙星、诺氟沙星、氧氟沙星及环丙沙星:饮水:每公斤水加50毫克;拌料:每公斤饲料加100毫克; (2) 新霉素,每公斤饲料添加110毫克,母仔共喂3天。 (3) 强力霉素、阿莫西林:每吨仔猪料各加300克连喂7天。 (4) 上述方案中都添加VC或多V或盐类抗应激添加剂 (三) 21-28日龄断奶前后仔猪 1、目的:预防气喘病和大肠杆菌病等。 2、推荐药物:

500ta土霉素工艺设计

摘要 土霉素又称为地霉素或氧四环素,英文名称(Terramycin Oxytetracycline)属于抗菌素的一种,对多种球菌和杆菌有抗菌作用,对立克次体和阿米巴病原虫也有抑制作用,用来治疗上呼吸道感染﹑胃肠道感染﹑斑疹伤寒等,现今主要用于畜禽药及饲料添加剂。土霉素对多数革兰氏阳性菌(如肺炎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草绿色链球菌以及部分葡萄糖球菌,炭疽杆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如大肠杆菌,产气杆菌,破伤风,肺炎杆菌,流感杆菌,百日咳杆菌等)均有抗菌作用。临床上主要用于肺炎、败血症、斑疹、伤寒、淋巴肉芽肿、沙眼及其他细菌性感染等。对伤寒有效,也可用于阿米巴痢疾和阴道滴虫病患者。此外还能抑制立克次体和沙眼病毒及淋巴肉芽肿病毒。 土霉素是一种四环类广谱抗生素,有一定副作用。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土霉素生产国,占70%。目前我国畜用土霉素需求量很大。本次设计为生产规模500吨/年的土霉素车间。土霉素是微生物发酵产物,目前国内土霉素提取工艺为用草酸(或磷酸)做酸化剂调节pH值,利用黄血盐-硫酸锌作净化剂协同去除蛋白质等高分子杂质,然后用122#树脂脱色进一步净化土霉素滤液,最后调pH至4.8左右结晶得到土霉素碱产品。本次设计也按照这个工艺流程,分为三级发酵、酸化、过滤、脱色、结晶、干燥等。

引言 土霉素属四环素类抗生素,为广谱抑菌剂,许多立克次体属、支原体属、衣原体属、螺旋体对本品敏感。肠球菌属对其耐药。其他如放线菌属、炭疽杆菌、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梭状芽孢杆菌、奴卡菌属、弧菌、布鲁菌属、弯曲杆菌、耶尔森菌等对本品亦较敏感。多年来由于土霉素和四环素类的广泛应用,临床常见病原菌对土霉素素耐药现象严重,包括葡萄球菌等革兰阳性菌及多数革兰阴性杆菌。本品与四环素类抗生素的不同品种之间存在交叉耐药。本品作用机制为药物能特异性与细菌核糖体30S亚基的A位置结合,抑制肽链的增长和影响细菌蛋白质的合成。 土霉素原料药在市场竞争中的最大优势是价格低廉,因此,多年来它大量用于畜禽药及饲料添加剂。在众多抗生素品种中,价格最低的土霉素今后将会在我国被广泛运用,现如今主要生产企业主要是赤峰制药、石家庄华署制药、山西星火制药等,产量约占世界的25%,随着产量不断下降,土霉素出口价格也随之降低。在国内市场,土霉素除了作为上产强力霉素的原料外,主要用于禽兽药物以及饲料添加剂、临床用药微乎其微。在发达国家,土霉素基本不再使用,发达国家畜牧业中用的也是纯度高无菌土霉素。我国生产的土霉素大多为抵挡产品,因此对土霉素工艺的研究与创新凸显重要。 本设计为年产500t/a土霉素生产车间提炼工段工艺设计。通过查阅资料,大量的计算,设计出一条满足市场需求,满足客户需求,经济适用的工艺路线。

土霉素生产工艺

土霉素生产工艺 摘要:目的:土霉素生产工艺的概述。 方法:土霉素提取工艺是通过黄血盐-硫酸锌作净化剂协同去除蛋白质等高分子杂质,然后用树脂脱色进一步净化土霉素滤液,最后调pH至4.8左右结晶得到土霉素碱产品。 关键词:生产工艺;土霉素;黄血盐-硫酸锌 1 土霉素概述 土霉素又称为地霉素或氧四环素,英文名称(Terramycin Oxytetracycline)属于抗菌素的一种,对多种球菌和杆菌有抗菌作用,对立克次体和阿米巴病原虫也有抑制作用,用来治疗上呼吸道感染﹑胃肠道感染﹑斑疹伤寒等,现今主要用于畜禽药及饲料添加剂。土霉素是一个典型的利用生物工程技术生产的产品,生产工艺涉及种子培养、发酵、提取、过滤、脱色、结晶、离心和干燥等重要的单元操作和工程概念。 1.1 土霉素简介 1.1.1 名称与化学结构式 中文名:土霉素 英文名:OXYtetracycline 化学名:(4s,4аR,5S,5аR,6S,12аS)-N-4-二甲胺基-1,4,4а,5,5а,6,11,12а-八氢,5, 6,10,12,12а- 六羟基-6-甲基-1,11-二氧代并四苯-2-甲酰胺。 分子式:C22H24N2O9 相对分子质量:460.58 1.1.2 性状与理化性质[1] 土霉素又名氧四环素,为灰白色至黄色的结晶粉末,无臭,味苦,熔点是

180℃,在日光下颜色变暗在碱性溶液中易破坏失效。土霉素盐酸盐为黄色结晶,味苦,熔点190~194℃,有吸湿性,但水分和光线不影响其效价,在室温下长期保存不变质,不失效。盐酸盐易溶于水,溶于甲醇,微溶于无水乙醇,不溶于三氯甲烷和乙醚,在酸性条件下不稳定。添加到饲料中,在室温下保存四个月,效价下降4%~9%,制粒时效价下降5%~7%。 1.2土霉素生产菌种 土霉素是由放线菌(龟裂链霉菌)所产生的抗生素。土霉素钙盐是发酵培养液中入碳酸钙,经过滤,干燥而制得。 2 土霉素生产工艺 2.1土霉素的生产工艺流程概述 土霉素生产工艺主要分为:发酵、酸化过滤、脱色结晶、离心干燥四个阶段。其生产工艺流程,如图2.1: 土霉素工艺流程简图 2.2 发酵工艺流程 2.2.1 斜面孢子制备 首先培养三支斜面孢子, 斜面孢子的培养基是由麸皮和琼脂组成,用水配制。培养孢子条件:斜面孢子在36.5~36.8℃培养,不得高于37℃。若36℃超过2小时则生产能力明显下降,不可用于生产。而且在袍子培养过程中还需保持

反渗透膜分离设备的技术优势

反渗透膜分离设备的技术优势 2020年8月27日

为保证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缓解当代水资源短缺,大力发展海水淡化技术产业来解决淡水资源问题已迫在眉睫。传统的方法具有很多劣势。而膜分离具有高效节能、选择性好、无相态和化学变化及可以在常温下操作等优点,是继蒸馏法后的又一项重要技术。主要包括反渗透膜法、电渗析法和纳滤膜法。这里主要介绍目前使用广泛的反渗透膜法。 反渗透膜分离设备法是一种高效节能技术,它是利用选择性半透膜,孔径为0.1—1nm,通常运行切割的分子量<500,能截留盐或小分子量有机物,使水通过。较之传统的蒸馏法,具有起动产水迅速、尺寸紧凑、重量轻、全电力操作能耗少、性能稳定、不用防结垢化学剂,操作过程中,无需相变、无需热液等优点。更加节能,工程造价和运行成本持续降低,其发展速度远远快于蒸馏法。但其缺点是操作压力大,膜组件易受到污染,进料液浓度有限制以及浓缩液的二次污染等问题。 德兰梅勒反渗透膜分离技术,简称RO技术。反渗透技术是近几年来才在我国发展起来的一项现代高新技术。按各种物料的不同渗透压,对某种溶液使用大于渗透压的反渗透方法,达到对溶液进行分离提取、纯化和浓缩的目的。反渗透设备技术是当今节能、效率高的膜分离技术。 德兰梅勒利用膜分离技术为生物制药、食品饮料、发酵行业、农产品深加工、植物提取、石油石化、环保水处理、空气除尘、化工等行业提供分离、纯化、浓缩的综合解决方案,满足不同客户的高度差

异化需求。帮助客户进行生产工艺的上下游技术整合与创新,帮助企业节省投资、降低运行费用、减少单位消耗、提供产品质量、清洁生产环境,助力企业产业升级。

正渗透膜分离技术

正渗透膜分离技术 研究背景 随着世界人口数量的迅速增长和矿物燃料的急剧消耗,水资源和能源已成为地球上两种至关重要的资源。水资源匮乏和能源危机困扰着全球许多不同的团体。据报导,世界上至少十二亿的人缺乏洁净安全的饮用水,有二十六亿的人缺少足够多的环境卫生设备。 膜技术是近几十年迅速发展起来的高效分离技术,因其节能、高效、经济、简单方便、无二次污染等一系列优点,在水处理中已被广泛地用于苦咸水淡化、海水淡化、工业给水处理、纯水及超纯水制备、废水处理、污水回用等。作为一种低能耗、低污染的绿色技术,新型的膜分离技术,正渗透(Forward osmosis,FO),在供水和产能方面拥有着巨大的潜能,甚至在食品加工行业、医药行业也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正逐渐成为人们关注和研究的热点。 膜分离技术 作为一种广泛应用的分离技术,膜处理的分离原理主要是在常温下使溶质和溶剂通过半渗透膜,达到分离、浓缩和纯化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驱动力一般为压力驱动或电位驱动。该技术的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膜分离过程在常温下进行分离。 (2)膜分离过程无相变化。 (3)膜分离技术的适用范围较广。 (4)膜分离效率高,分离效果好。 (5)膜分离技术采用装置简单,操作方便。 通常来说,膜分离技术,能够对不同的微粒、分子、离子进行有效的分离,膜材料亦丰富为醋酸纤维素(CA)、聚丙烯腈(PAN)、聚酰胺(PA)、聚砜(PS)、聚丙烯(PP)、聚偏氟乙烯(PVDF)、陶瓷膜等。 常见水处理膜分离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类: (1)微滤(MF):由0.01~0.2 MPa的外加压力作为驱动力。膜的微孔直径处于微米范围,可截留粒径为0.1~10μm的悬浮物颗粒、纤维等。 (2)超滤(UF):超滤以0.1~1.0 MPa左右的压力差为推动力。分离膜的孔径在 0.0015~0.02μm之间。 (3)反渗透(RO):以1~70MPa左右的压力差为推动力。 (4)纳滤(NF):由0.5~1.5MPa的外加压力作为驱动力。 正渗透 在正渗透中,用于分离的驱动力主要为FO膜两侧的汲取液和原料液之间的渗透压差,使水从原料液(较低渗透压)一侧自发传递到汲取液(较高渗透压)。不同于传统的靠压力驱动的膜分离技术,比如微滤、超滤、纳滤与反渗透等,正渗透由于运行的原理不同,因此有着独有的优势,例如施加较低或不施加压力,导致更低的能耗,降低运行成本;正渗透的分离能力强,对污染物有着较高的截留率;正渗透污染几乎为可逆污染,因而清洗效率高;正渗透的膜装置组成简单,操作容易等。在众多领域内,正渗透近几十年来均有着广泛的应用,特别的,在一些重要领域如海

药物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及使用规范

药物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及使用规范

附件: 关于发布《药物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及使用规范》的 公告 (征求意见稿) 为加强药物饲料添加剂管理,进一步规范药物饲料添加剂使用,根据《兽药管理条例》规定,我部组织修订了《药物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及使用规范》(附录1、附录2),现就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本公告收载的品种按照规定取得“兽药添字”产品批准文号或《进口兽药注册证书》的,可作为药物饲料添加剂使用,并按照附录2规定的使用规范执行。 公告收载品种的质量标准变更或废止的,按照我部发布的同品种兽药质量标准或有关废止、禁止性规定执行。 二、除本公告收载品种及我部批准的其他药物饲料添加剂外,饲料生产企业不得在饲料中添加其他兽药。 三、饲料生产企业应按照本公告规定使用药物饲料添加剂,禁止违反“添加量”规定,超量使用药物饲料添加剂;禁止违反“适用动物”规定,在其他动物饲料产品中使用药物饲料添加剂;禁止违反“注意事项”规定,生产不符合本公告要求的饲料产品。 四、饲料生产企业生产含有药物饲料添加剂的饲料的,在同一产品中添加的药物饲料添加剂不得超过3种,且必须

在饲料产品标签中标明所含全部药物饲料添加剂成分的通用名、含量、适用动物、休药期及使用注意事项等内容。 五、本公告自发布之日起执行。原农牧发〔2001〕20号、农业部公告第168号和农业部公告第220号同时废止。

附录1 药物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 序号药物饲料添加剂名称 1 二硝托胺预混剂 2 土霉素钙预混剂 3 山花黄芩提取物散 4 马度米星铵预混剂 5 甲基盐霉素尼卡巴嗪预混剂 6 甲基盐霉素预混剂 7 吉他霉素预混剂 8 地克珠利预混剂 9 亚甲基水杨酸杆菌肽预混剂 10 那西肽预混剂 11 杆菌肽锌预混剂 12 阿维拉霉素预混剂 13 金霉素预混剂 14 盐酸氨丙啉乙氧酰胺苯甲酯预混剂 15 盐酸氨丙啉乙氧酰胺苯甲酯磺胺喹噁啉预混剂 16 盐酸氯苯胍预混剂 17 盐霉素预混剂 18 盐霉素钠预混剂 19 莫能菌素预混剂

纳滤反渗透膜分离实验上课讲义

纳滤反渗透膜分离实 验

化工原理实验报告学院:专业:班级:

三、实验装置 本实验装置均为科研用膜,透过液通量和最大工作压力均低于工业现场实际使用情况,实验中不可将膜组件在超压状态下工作。主要工艺参数如表1-1 膜组件膜材料膜面积/m2最大工作压力/Mpa 纳滤(NF)芳香聚纤胺0.4 0.7 反渗透(RO) 芳香聚纤胺0.4 0.7 表1-1膜分离装置主要工艺参数 反渗透可分离分子量为100级别的离子,学生实验常取0.5%浓度的硫酸钠水溶液为料液,浓度分析采用电导率仪,即分别取各样品测取电导率值,然后比较相对数值即可(也可根据实验前做得的浓度-电导率值标准曲线获取浓度值)。 图1-1膜分离流程示意图 1-料液灌;2-低压泵;3-高压泵;4-预过滤器;5-预过滤液灌;6-配液灌;7-清液灌; 8-浓液灌;9-清液流量计;10-浓液流量计;11-膜组件;12-压力表;13-排水阀

图1 电导率与溶液浓度关系曲线 电导率与溶液浓度模型:C= 0.6253k - 0.0195 式中k为电导率,单位ms/cm;C为溶液浓度,单位×10-3g/cm3。 ① 原料液浓度C0=0.6253*6.07-0.0195=3.776071*10-3(g/cm3)=0.026584561 kmol/m3 透过液浓度C P=0.6253*0.13-0.0195=0.061789*10-3(g/cm3)=0.000435011 kmol/m3 浓缩液浓度C R=0.6253*6.99-0.0195= 4.351347*10-3(g/cm3)= 0.030634659 kmol/m3 ② 原料液浓度C0=0.6253*5.95-0.0195= 3.701035*10-3(g/cm3) =0.026056287 kmol/m3 透过液浓度C P=0.6253*0.07-0.0195=0.024271*10-3(g/cm3) =0.000170874 kmol/m3 浓缩液浓度C R=0.6253*7.26-0.0195= 4.520178*10-3(g/cm3) =0.031823275 kmol/m3 (2)膜组件性能表征: 利用公式:

400ta土霉素生产车间发酵工段工艺设计

第一章绪论 1.1引言 目前,全世界的医药产品生产已有一半以上由生物技术合成,其中,抗生素、维生素、激素这三大类药物主要由微生物发酵生产。抗生素在世界范围内的应用十分广泛,从而有效地控制了许多传染疾病,同时也促进了发酵工业的发展。 1.1.1土霉素化学式及性状 土霉素(Terramycin)又称地霉素、氧四环素(Oxytetracycline),化学名:(4s,4аR,5S,5аR,6S,12аS)-N-4-二甲胺基-1,4,4а,5,5а,6,11,12а-八氢,5, 6,10,12,12а-六羟基-6-甲基-1,11-二氧代并四苯-2-甲酰胺,是四环素类抗生素的一种,因结构上含有四并苯基的母核而得名。化学式如下: 本品为灰白色至黄色的结晶粉末,无臭,味苦,熔点是180℃,在空气中性质稳定,在日光下颜色变暗在碱性溶液中易破坏失效。土霉素的盐酸盐为黄色结晶,味苦,熔点190~194℃,有吸湿性,但水分和光线不影响其效价,在室温下长期保存不变质,不失效。盐酸盐易溶于水,溶于甲醇,微溶于无水乙醇,不溶于三氯甲烷和乙醚,在酸性条件下不稳定。添加到饲料中,在室温下保存四个月,效价下降4%~9%,制粒时效价下降5%~7%。 1.1.2作用机理 本品为广谱抑菌剂,能特异性地与细菌核糖体30S亚基的A位置结合,抑制肽链的增长和影响细菌蛋白质的合成,能抑制动物肠道内的有害微生物,激活大肠中有利于营养物质合成的微生物。可使动物肠壁变薄,更有利于营养物质的

吸收和利用,从而提高肠道吸收效率。许多立克次体属、支原体属、衣原体属、螺旋体、阿米巴原虫和某些疟原虫也对本品敏感。肠球菌属对其耐药。其他如放线菌属、炭疽杆菌、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梭状芽孢杆菌、奴卡菌属、弧菌、布鲁菌属、弯曲杆菌、耶尔森菌等对本品敏感。 1.1.3土霉素的应用 土霉素为四环类抗生素,生产工艺简单、生产成本较低,可作为生产其它新型抗生素的原料。 土霉素价格低廉,可以作为饲料添加剂用于养殖业。实践表明:土霉素用于饲料添加剂,可以改善饲料转化效率,促进畜禽生长,提高畜禽抗疾病能力。 土霉素对多数革兰氏阳性菌(如肺炎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草绿色链球菌以及部分葡萄糖球菌,炭疽杆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如大肠杆菌,产气杆菌,破伤风,肺炎杆菌,流感杆菌,百日咳杆菌等)均有抗菌作用。临床上主要用于肺炎、败血症、斑疹、伤寒了、淋巴肉芽肿、砂岩及其他细菌性感染等,对伤寒有效,也可用于阿米巴痢疾和阴道滴虫病患者。此外还能抑制立克次体和砂岩病毒及淋巴肉芽肿病毒。 作为抗生素,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时,土霉素曾在抗菌药市场上占重要地位,但伴随着其它多种高效抗生素的诞生与发展,土霉素市场快速走向衰落。目前,土霉素已经极少用于临床了。 1.1.4 土霉素的生产 土霉素通常由龟裂链丝菌(streptomyces rimosus)发酵得到,目前国内提取工艺一般以草酸(或部分盐酸替代草酸)作酸化剂调节发酵液pH值,利用黄血盐钠和硫酸锌作净化剂生成普鲁士蓝沉淀协同去除Fe3+及高分子杂质,再经122-2树脂脱色,调节pH至4.6晶得干燥到土霉素成品[1]。

正渗透技术处理水和废水

正渗透技术处理水和废水 1 引言 膜分离技术由于出水水质高、设备简单易操作、能耗相对较低、适应性强等特点,在水处理领域获得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前应用于水处理领域的几种膜分离技术.其中微滤(microfiltration,MF)、超滤(ultrafiltration,UF)、纳滤(nanofiltration,NF)和反渗透(reverse osmosis,RO)由机械压力驱动传质过程,是水和废水处理的常规技术.其他膜技术,如温度差驱动的膜蒸馏技术(membrane distillation,MD),电场驱动的电渗析技术(electro-dialysis,ED),一些由化学反应驱动的膜吸收技术(membrane absorption,MA)等也成为水处理领域的新型技术.正渗透(forward osmosis,FO)是一种由渗透压(浓度差)驱动的新型膜技术.可用于海水脱盐、废水处理等方面. FO膜是一种渗透膜.名义孔径在1 nm以下,用于截留溶解性离子和盐类等物质,与RO 相当.但与RO相比,FO无需外加机械压力,具有低压操作、低膜污染、高截留的优点,近年来在水处理领域受到较多关注. 2 FO原理(Basic principle of FO) FO膜是一种选择性渗透膜,膜的一侧是低渗透压的待处理水,另一侧是高渗透压的汲取液,水分子透过FO膜从低渗透压侧扩散到高渗透压侧,从而实现水与杂质的分离(图 1).该过程的驱动力是膜两侧溶液的渗透压差,不需外界提供压力. 图 1 FO工艺的原理示意图 2.1 FO应用与运行效果 2.1.1 海水(浓盐水)脱盐 FO已被用于含盐废水、含盐地下水、盐湖水和海水的脱盐.大多数为实验室规模的小试研究,汲取液采用难挥发性(NaCl,Na2SO4,MgSO4等)或挥发性(NH3/CO2和NH4HCO3)盐溶液.其中Zhao等进行的盐湖水脱盐,回收率达到70%.McGinnis等采用中试规模的FO处理高盐水(TDS>70,000 ppm),回收率达到60%,与蒸发浓缩技术相当,出水水质达标(美国宾州

药物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及使用规范

药物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 及使用规范 The pony was revised in January 2021

附件: 关于发布《药物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及使用规范》的公告 (征求意见稿) 为加强药物饲料添加剂管理,进一步规范药物饲料添加剂使用,根据《兽药管理条例》规定,我部组织修订了《药物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及使用规范》(附录1、附录2),现就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本公告收载的品种按照规定取得“兽药添字”产品批准文号或《进口兽药注册证书》的,可作为药物饲料添加剂使用,并按照附录2规定的使用规范执行。 公告收载品种的质量标准变更或废止的,按照我部发布的同品种兽药质量标准或有关废止、禁止性规定执行。 二、除本公告收载品种及我部批准的其他药物饲料添加剂外,饲料生产企业不得在饲料中添加其他兽药。 三、饲料生产企业应按照本公告规定使用药物饲料添加剂,禁止违反“添加量”规定,超量使用药物饲料添加剂;禁止违反“适用动物”规定,在其他动物饲料产品中使用药物饲料添加剂;禁止违反“注意事项”规定,生产不符合本公告要求的饲料产品。 四、饲料生产企业生产含有药物饲料添加剂的饲料的,在同一产品中添加的药物饲料添加剂不得超过3种,且必须在饲料产品标签中标明所含全部药物饲料添加剂成分的通用名、含量、适用动物、休药期及使用注意事项等内容。

五、本公告自发布之日起执行。原农牧发〔2001〕20号、农业部公告第168号和农业部公告第220号同时废止。 附录1 药物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 序号药物饲料添加剂名称 1二硝托胺预混剂 2土霉素钙预混剂 3山花黄芩提取物散 4马度米星铵预混剂 5甲基盐霉素尼卡巴嗪预混剂 6甲基盐霉素预混剂 7吉他霉素预混剂 8地克珠利预混剂

土霉素生产车间提炼工段工艺设计说明

科研训练论文(文献综述) ( 题目:土霉素生产车间提炼工段工艺设计学生姓名:宋世骏 学号:201220515013 学院:化工学院 班级:制药工程专业(2)班 2015年12月

土霉素生产车间提炼工段工艺设计 宋世骏指导教师:秋月 工业大学化工学院,呼和浩特,010051 摘要: 土霉素又称为地霉素或氧四环素,英文名称(Oxytetracycline),土霉素属四环素类抗生素,为广谱抑菌剂,许多立克次体属、支原体属、衣原体属、螺旋体对本品敏感。肠球菌属对其耐药。其他如放线菌属、炭疽杆菌、单核细胞增多性斯特菌、梭状芽孢杆菌、奴卡菌属、弧菌、布鲁菌属、弯曲杆菌、耶尔森菌等对本品亦较敏感。土霉素是一种广谱类抗生素,有一定副作用,多年来由于土霉素和四环素类的广泛应用,临床常见病原菌对土霉素素耐药现象严重,包括葡萄球菌等革兰阳性菌及多数革兰阴性杆菌。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土霉素生产国,尤其对畜用土霉素需求很大。到目前为止,提纯土霉素的方法有很多,在生产工艺过酸化、脱色、结晶、重结晶以及应用超滤-纳滤技术都可得到纯度较高的土霉素产品。本次设计为1600t/a土霉素提炼工段工艺设计;本文主要讲述土霉素在工厂车间里生产的过程,着重讲述提炼工段的土霉素工艺设计,以及对各类提炼方法的对比及应用。 关键词: 抗生素;生产工艺;物料流程;提炼 引言: (一)土霉素简介 1、中文名称:土霉素[1]

2、英文名称:Oxytetracycline 3、分子式:C22H24N2O9 4、分子量:460.43 5、结构式: 6、外观性状 土霉素又名氧四环素,为灰白色至黄色的结晶粉末,无臭,味苦,熔点是180℃,在日光下颜色变暗在碱性溶液中易破坏失效。土霉素盐酸盐为黄色结晶,味苦,熔点190~194℃,有吸湿性,但水分和光线不影响其效价,在室温下长期保存不变质,不失效。盐酸盐易溶于水,溶于甲醇,微溶于无水乙醇,不溶于三氯甲烷和乙醚,在酸性条件下不稳定。 (二)土霉素生产与提炼 土霉素生产由发酵工段、酸化过滤、脱色结晶、离心干燥工段工艺组成,因为在土霉素发酵过程中产生大部分有机副产物,如色素、蛋白质等,所以需要对土霉素发酵液进行处理。到目前为止,提纯土霉素的方法有很多,在生产工艺过酸化、脱色、结晶、重结晶以及应用超滤-纳滤技术都可得到纯度较高的土霉素产品。土霉素原料药用药广泛,而且价格低廉,因此大量用于畜禽药以及饲料添加剂。为了制备高纯度的土霉素,我们需要研究高纯度土霉素碱[2]的生产工艺。把粗品土霉素碱用盐酸溶解后,加入黄血盐-硫酸锌进一步去除杂质,然后通过超滤去除热原及其他高分子杂质,最后调pH值重结晶得到高纯度的符合注射用标准的土霉素碱产品。在发达国家土霉素基本不再使用,即便是畜牧业也用的是高纯度无菌土霉素。所以我所研究的课题——土霉素车间提炼工段工艺设计变得尤为重要。 1、土霉素常用提纯方法 土霉素是龟裂链丝菌通过发酵合成的广谱抗生素,在发酵过程中,所产生的

正渗透的应用和技术优势---窦蒙蒙.

正渗透的应用和技术优势 姓名:班级:学号: 16121229 指导教师:于海琴 正渗透的应用和技术优势 摘要:作为一种新型膜处理技术,正渗透技术自20世纪50年代建立以来,在环保、能源、海水淡化等领域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其经历了从实验室研究,中试实验,到少量的商业化应用,技术日臻完善。正渗透技术是利用自然渗透压差为驱动力的一种净水技术,为水资源和环境问题提供了低能耗、高效率的解决方法。该文介绍了正渗透的技术优势,以及正渗透在海水淡化、废水处理、污水回用、能源开发以及食品加工等领域的应用。 关键词:正渗透、技术优势、海水淡化、废水处理 I 1.引言

正渗透(Forward osmosis, FO)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浓度驱动的新型膜分离技术,它是依靠选择性渗透膜两侧的渗透压差为驱动力自发实现水传递的膜分离过程,是目前世界膜分离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 1.1正渗透技术的原理和技术特点 1.1.1正渗透技术的原理 正渗透是浓度驱动型的膜过程,它依靠选择性渗透膜两侧的渗透压差为驱动力来自发的实现水在膜中的传递。也就是指水从较高的水化学势(或较低渗透压)一侧区域通过选择透过性膜流向较低水化学势(或较高渗透压)一侧区域的过程。在具有选择透过性膜的两侧分别放置两种具有不同渗透压的溶液,一种为具有较低渗透压的原料液(feed solution,FS),另一种为具有较高渗透压的汲取液(draw solution,DS)。正渗透正是依靠正渗透膜两侧的汲取液(draw solution,DS)和原料液(feed solution,FS)间的自然渗透压差,使水分子自发地从低渗透压侧(FS侧)传输到高渗透压侧(DS侧)而污染物被截留的膜分离过程,具体如图1所示。 图1.正渗透过程示意图 不同于传统膜分离过程,正渗透利用低水化学势的DS从高水化学势的FS吸取纯水,无需投入额外的驱动压力,因而其能耗低[1]。 1.1.2正渗透技术的技术特点 正渗透不同于压力驱动膜分离过程,它不需要额外的水力压力作为驱动力,而依靠汲取液与原料液的渗透压差自发实现膜分离。这一过程的实现需要几个必要条件:(1)可允许水通过而截留其他溶质分子或离子的选择性渗透膜及膜组件;(2)提供驱动力的汲取液;(3)对稀释后的汲取液再浓缩途径[2]。 早期关于正渗透过程研究均采用反渗透复合膜,发现膜通量普遍较低,主要原因是复合膜材料的多孔支撑层产生了内浓差极化现象,大大降低了渗透过程的效率。20 世纪90 年代,Osmotek 公司(Hydration Technologies Inc.(HTI)公司前身)开发了一种支撑型高强度正渗透膜,已被应用于多种领域,是目前最好的商

土霉素生产工艺

土霉素生产工艺摘要:目的:土霉素生产工艺的概述。 方法:土霉素提取工艺是通过黄血盐-硫酸锌作净化剂协同去除蛋白质等高分子杂质,然后用树脂脱色进一步净化土霉素滤液,最后调pH至左右结晶 得到土霉素碱产品。 关键词:生产工艺;土霉素;黄血盐-硫酸锌 1 土霉素概述 土霉素又称为地霉素或氧四环素,英文名称(Terramycin Oxytetracycline)属于抗菌素的一种,对多种球菌和杆菌有抗菌作用,对立克次体和阿米巴病原虫也有抑制作用,用来治疗上呼吸道感染﹑胃肠道感染﹑斑疹伤寒等,现今主要用于畜禽药及饲料添加剂。土霉素是一个典型的利用生物工程技术生产的产品,生产工艺涉及种子培养、发酵、提取、过滤、脱色、结晶、离心和干燥等重要的单元操作和工程概念。 土霉素简介 1.1.1 名称与化学结构式 中文名:土霉素 英文名:OXYtetracycline 化学名:(4s,4аR,5S,5аR,6S,12аS)-N-4-二甲胺基-1,4,4а,5,5а,6,11,12а-八氢,5, 6,10,12,12а- 六羟基-6-甲基-1,11-二氧代并四苯-2-甲酰胺。 分子式:C22H24N2O9 相对分子质量: 1.1.2 性状与理化性质?[1]

土霉素又名氧四环素,为灰白色至黄色的结晶粉末,无臭,味苦,熔点是180℃,在日光下颜色变暗在碱性溶液中易破坏失效。土霉素盐酸盐为黄色结晶,味苦,熔点190~194℃,有吸湿性,但水分和光线不影响其效价,在室温下长期保存不变质,不失效。盐酸盐易溶于水,溶于甲醇,微溶于无水乙醇,不溶于三氯甲烷和乙醚,在酸性条件下不稳定。添加到饲料中,在室温下保存四个月,效价下降4%~9%,制粒时效价下降5%~7%。 土霉素生产菌种 土霉素是由放线菌(龟裂链霉菌)所产生的抗生素。土霉素钙盐是发酵培养液中入碳酸钙,经过滤,干燥而制得。 2 土霉素生产工艺 土霉素的生产工艺流程概述 土霉素生产工艺主要分为:发酵、酸化过滤、脱色结晶、离心干燥四个阶段。其生产工艺流程,如图: 土霉素工艺流程简图 发酵工艺流程 2.2.1 斜面孢子制备 首先培养三支斜面孢子, 斜面孢子的培养基是由麸皮和琼脂组成,用水配制。培养孢子条件:斜面孢子在~36.8℃培养,不得高于37℃。若36℃超过2小时则生产能力明显下降,不可用于生产。而且在袍子培养过程中还需保持一定相对湿度,湿度55%~60%。培养时间96个小时。将三支斜面孢子加入无菌水之后制成悬浮液。将悬浮液放置于4℃~6℃的冰箱中备

土霉素生产工艺实训实验报告

土霉素生产工艺 (实训实验报告 姓名: 班级:生物 学号: 指导教师:

目录 第一章绪论 (2) 1.1土霉素的简介 (2) 1.2实验的目的、要求与过程 (2) 第二章设备型号 (4) 第三章操作步骤 (5) 3. 1斜面孢子的制备 (5) 3.2 种子培养基的制备与灭菌 (5) 3.3 发酵培养基的配制与灭菌 (6) 3.4 发酵 (6) 3.5 测定前发酵样品预处理 (6) 3.6 土霉素酸化液的发酵提取 (6) 3.6.1原理 (7) 3.6.2酸化提取方法 (7) 3.7 122#树脂预处理方法 (7) 3.8结晶与干燥 (8) 3.9 相关数据的测定 (9) 3.9.1 pH的测定 (9) 3.9.2发酵液效价的测定 (9) 3.10 标准曲线的绘制 (10) 第四章讨论 (11) 参考文献 (12)

第一章 绪论 1.1土霉素的简介 土霉素是四环类抗生素,其在结构上含有四并苯的基本母核,随环上取代基的不同或位置的不同而构成不同种类的四环素类抗生素。其结构和命名如图。 土霉素是由龟裂链丝菌(S. rimosus )产生的,属于放线菌中的链霉菌属,他们具有发育零号的菌丝体,菌丝体分枝捂隔膜,直径约为0.4~1.0米,长短不一,多核。菌丝体有营养菌丝、气生菌丝和孢子丝之分,孢子丝分化成为分生孢子,而龟裂链丝菌的菌落为灰白色,后期生褶皱,成龟裂状。 土霉素是典型的次级代谢产物,其发酵的特点之一就是分批过程分为菌体的生长期、产物期和菌体期三个阶段。龟裂链丝菌的生长和土霉素的生物合成受到许多发酵条件的影响:温度、发酵PH 值、溶氧、接种量、泡沫等。同时还受到一些代谢调控机制的控制,磷酸盐的调节作用、ATP 的调节和产生菌生长速率的调节等。 1.2实验的目的、要求与过程 通过专业综合训练我们了解了一种生物产品从上游的菌种培养、发酵工段到下游的提取纯化等工段的完整的生产过程。让学生们理论联系实际,实训过程中锻炼了学生的动手与思考能力,在实践操作中发现问题并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解决问题。同时让学生对土霉素这一生产过程有了充分的认识,为后续的课程设计以及毕业设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减少不必要的错误,使实验更加完善。 实训要求我们掌握土霉素生产的工艺流程,掌握分批发酵的原理,熟悉发酵罐的灭菌与使用方法;观察并记录上罐发酵过程中菌体的生长变化;掌握土霉素提取结晶等工艺的原理及操作步骤;掌握土霉素效价的测定原理及方法。 实训按照土霉素的生产工艺流程进行,首先进行培养基的配制及灭菌,然 3N 2 H R 5 C H 3 41

水处理中正渗透膜分离技术的应用

水处理中正渗透膜分离技术的应用 摘要:渗透(osmosis)是一种仅依靠渗透压驱动的分离过程,基于渗透现象发展起来的正渗透膜分离技术,目前该技术在国际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章综述了水处理中正渗透膜分离技术应用过程的基本原理、应用现状以及水处理正渗透膜分离技术的应用领域,并对未来水处理中正渗透膜分离技术的应用方向提出了展望。希望在未来其技术能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与发展。 关键词:正渗透应用水处理膜分离技术 一、前言 20世纪60年代起,对膜分离技术从实验室研究已经进入到了工业行业的实际应用,直至现在,它已应用到水处理,食品加工,制药工程,医学以及能源等不同的领域。正渗透(Forward osmosis,FO)是一种不需外加压力做驱动力,而仅依靠渗透压驱动的膜分离过程。正渗透膜分离技术与外加压力驱动的膜分离技术最大的区别就是正渗透膜分离技术不需要外加压力或在较低的外加压力下运行,并且膜污染情况相对较轻,在持续长时间运行后无需清洗。水处理中正渗透膜分离技术目前在国际上诸如美国、新加坡、欧洲等国家和地区已得到大量研究和应用。 二、水处理中正渗透膜分离技术的基本原理 正渗透是浓度驱动型的膜过程,它依靠选择性渗透膜两侧的渗透压差为驱动力来自发的实现水在膜中的传递。也就是指水从较高水化学势(或较低渗透压)一侧区域通过选择透过性膜流向较低水化学势(或较高渗透压)—侧区域的过程。在具有选择透过性膜的两侧分别放置两种具有不同渗透压的溶液,一种为具有较低渗透压的原料液(Feed solution),另一种为具有较高渗透压的驱动液(Draw solution),正渗透正是应用了膜两侧溶液的渗透压差作为驱动力,才使得水能自发地从原料液一侧透过选择透过性膜到达驱动液—侧。当对渗透压高的一侧溶液施加一个小于渗透压差的外加压力的时候,水仍然会从原料液压一侧流向驱动液—侧,这种过程叫做压力阻尼渗透(Pressure-retarded osmosis,PRO)。压力阻尼渗透的驱动力仍然是渗透压,因此它也是一种正渗透过程。水处理中正渗透膜分离技术应用正是基于这种原理。 三、水处理正渗透膜分离技术应用现状 正渗透膜过程,具有三低优势,即低压操作,低能耗和低污染,在水处理领域已得到了一定的应用。但是国内并不多见其应用报道,所以说应用不是很多,尽管如此,这一技术仍然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和光明的应用前景。如果要大范围普及正渗透膜分离技术,仍需做很多努力。包括了我国对正渗透膜分离技术研究不多,特别是在水处理应用上缺乏经验参数,这需要进行大量的实验,从而积累经验;目前所拥有的正渗透膜性能太低,品种不全、不优;缺少既经济又高效的汲取液体系和汲取液再浓缩途径。 鉴于水处理正渗透膜分离技术仍存在比较多的问题,在今后的研究和应用方面应该从这些方面的着手突破,极大推动正渗透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广泛应用,以促进新一代水处理工艺的高效发展。总之,对水处理正渗透膜分离技术的研究,都应该围绕如何提高正渗透过程的水回收率、如何提高正渗透过程中的分离效率、以及如何降低正渗透过程的运行成本等方面进行。 四、水处理中正渗透膜分离技术应用领域

规模化猪场预防用药及保健计划方法

精心整理 规模化猪场预防用药及保健方案 1.初生仔猪(0-6日龄)u目的:预防母源性感染(如脐带、产道、哺乳等感染),主要对大肠杆菌、链球菌等。u推荐药物:(1)强力霉素、阿莫西林:每吨母猪料各加200克,产前7天产后7天连喂14天。(2)和气丰利+阿莫西林+白龙散300:每吨母猪料加1000克,产前产后连喂14天。(3)长效土霉素(德利先或欧克泰)母猪产前或产后8小时前肌注10毫升。(4)仔猪3日龄口服新宝康复1ML;(5)微生态制剂(益生素),益畜饮2ML;(6)2-3日龄补铁、补硒。 2.5-10日龄开食前后仔猪u 诺氟沙星、氧氟沙星及环丙沙星:毫克;(2)新霉素,每公斤饲料添加110毫克,母仔共喂3 300克连喂7天。(4)和气丰利+ 添加VC或多V 3.21-28日龄断奶前后仔猪u 素+金霉素+磺胺二甲嘧啶,拌喂1周;(2 2000克连喂7天.(4 中都添加VC或多V(6)治疗:得仁欣或宁可欣或必利+仔泻康;或百利星+1、3日龄、7日龄、21日龄;2+泰诺康;3、1毫升、1.5毫升、2毫升;或3天 4.60-70u推荐药物:(1)呼诺 7天;(2)选用伊维菌素、阿维菌素或帝诺玢、 5.育肥或后备猪u目的:预防寄生虫和促进生长。u推荐药物:(1)呼诺玢或妙迪芬或泰乐菌素或土霉素钙预混剂,拌料1周;(2)促生长剂,可添加速大肥和黄霉素等;(3)驱虫用药,帝诺玢\净乐芬等驱虫药物拌料驱虫。 四三一保健方案:¨育肥猪一生程序性投药四次,大约每隔三周投药一次,每次投药一周;¨所选用药品1)断奶前后和保育结束A案:和气丰利+阿莫西林B案:和气丰利+妙迪芬C案:和气丰利+土霉素2)第三次和第四次投药A案:呼诺玢B案:呼诺玢+妙迪芬C案:呼诺玢+土霉素

当前有效的药物饲料添加剂品种清单

当前有效的药物饲料添加剂品种 1、二硝托胺预混剂 2、马度米星铵预混剂 3、尼卡巴嗪预混剂 4、甲基盐霉素预混剂 5、甲基盐霉素、卡巴嗪预混剂 6、盐酸氯苯胍预混剂 7、盐酸氨丙啉乙氧酰胺苯甲酯预混剂 8、盐酸氨丙啉乙氧酰胺苯甲酯磺胺喹恶琳预混剂 9、氯羟吡啶预混剂 10、海南霉素钠预混剂 11、拉沙洛西钠预混剂 12、地克珠利预混剂 13、氨苯砷酸预混剂 14、洛克沙胂预混剂 15、莫能菌素预混剂 16、黄霉素预混剂 17、维吉尼亚霉素预混剂 18、喹乙醇预混剂 19、那西肽预混剂 20、阿维拉霉素预混剂 21、盐霉素钠预混剂 22、盐霉素预混剂 23、吉他霉素预混剂 24、土霉素钙预混剂 25、金霉素预混剂 26、恩拉霉素预混剂 27、盐酸甜菜碱预混剂(水产用) 28、亚硒酸钠维生素E预混剂 29、喹烯酮预混剂 30、杆菌肽锌预混剂 31、亚甲基水杨酸杆菌肽预混剂 32、博落回散

药物饲料添加剂使用规范建议稿 1、二硝托胺预混剂 Dinitolmide Premix 【有效成分】二硝托胺 【适用动物】鸡 【作用与用途】用于预防鸡球虫感染。 【添加量】按二硝托胺计,每1000 kg饲料,鸡125 g。 【不良反应】按规定剂量使用,暂未见不良反应。 【注意事项】(1)一般应制成极微细粉末,粉末颗粒的大小会影响其抗球虫效果。 (2)以250 mg/kg添加量的饲料连续饲喂15日以上,可抑制雏鸡增重。 (3)宜连续使用,否则可能引起球虫病复发。 【药物相互作用】不得与尼卡巴嗪等二硝基类抗球虫药合用。 【休药期】鸡3日。蛋鸡产蛋期禁用。 2、马度米星铵预混剂 Maduramicin Ammonium Premix 【有效成分】马度米星铵 【适用动物】鸡 【作用与用途】用于预防鸡球虫感染。 【添加量】按马度米星计,每1000 kg饲料,鸡5 g。 【不良反应】按规定剂量使用,暂未见不良反应。 【注意事项】(1)应严格按照规定剂量使用,且混料时必须充分搅拌均匀。本品的毒性较大,安全范围相对较窄,在饲料中含量超过7 mg/kg即可能引起鸡只中毒,甚至死亡。 (2)鸡饲喂添加本品饲料后的粪便,切勿用作牛、羊等动物的饲料,否则可能引起中毒,甚至死亡。 【药物相互作用】不得与莫能菌素、盐霉素、甲基盐霉素、拉沙洛西钠、海南霉素等其他聚醚类抗球虫药物合用。 【休药期】鸡7日。蛋鸡产蛋期禁用。 3、尼卡巴嗪预混剂 Nicarbazin Premix 【有效成分】尼卡巴嗪 【适用动物】鸡 【作用与用途】用于预防鸡球虫感染。 【添加量】按尼卡巴嗪计,每1000 kg饲料,鸡125 g。 【不良反应】引起产蛋率、受精率及蛋品质量下降和棕色蛋壳色泽变浅。 【注意事项】(1)高温季节慎用,易导致应激,甚至死亡。 (2)不足5周龄的幼雏不宜使用。 【药物相互作用】不得与二硝托胺等二硝基类抗球虫药合用。 【休药期】鸡4日。蛋鸡产蛋期禁用。 4、甲基盐霉素预混剂 Narasin Premix 【有效成分】甲基盐霉素 【适用动物】猪、鸡 【作用与用途】用于预防鸡球虫感染;可用于生长猪和育肥猪的促生长,提高饲料

反渗透膜分离技术在城市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反渗透膜分离技术在城市污 水处理中的应用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摘要 国内外反渗透膜技术的发展概况,然后详细论述了反渗透膜分离技术。通过介绍反渗透的基本原理、反渗透装置型式、基本流程,以美国和日本采用反渗透处理生活污水为例,探讨了反渗透膜分离技术在城市污水处理中的应用情况,最后就其发展方向作出了初步地归纳和展望。 关键词:城市污水处理,膜分离技术,反渗透膜,实际应用,前景展望

引言 近来,物理化学处理技术、光照射技术及膜过滤技术已形成三大水处理技术。在这些技术中引人注目的是膜分离法污水处理技术[1]。膜分离是通过膜对混合物中各组分的选择渗透作用的差异,以外界能量或化学位差为推动力对双组分或多组分混合物的气体或液体进行分离、分级、提纯和富集的方法。而反渗透膜分离技术作为当今世界水处理先进的技术,具有清洁、高效、无污染等优点,已在海水淡化、城市给水处理、纯水和超纯水制备、城市污水处理及利用、工业废水处理、放射性废水处理等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 膜分离技术作为新的分离净化和浓缩方法,与传统分离操作(如蒸发、萃取、沉淀、混凝和离子交换树脂等)相比较,过程中大多无相变化,可以在常温下操作,具有能耗低、效率高、工艺简单、投资小等特点。膜分离技术应用到污水处理领域,形成了新的污水处理方法,它包含微滤(MF)、超滤(UF)、渗析(D)、电渗析(ED)、纳滤(NF)、和反渗透(RO)等,本文仅对反渗透(RO)膜法对城市污水处理技术进行探讨。

一、反渗透膜发展概况 膜广泛的存在于自然界中,特别是生物体内。人类对于膜现象的研究源于1748年,但是人类对它的认识和研究则较晚。1748年,Abbe Nollet观察到水可以通过覆盖在装有酒精溶液瓶口的猪膀肌进入瓶中时,发现了渗透现象。然而认识到膜的功能并用于为人类服务,却经历了200多年的漫长过程。人们对膜进行科学研究则是近几十年来的事。其发展的历史大致为;30年代微孔过滤;40年代透析;50年代电渗析;60年代反渗透;70年代超滤和液膜;80年代气体分离;90年代渗透汽化[2]。 在国外,其发展概况为:1953年美国的Reid 提出从海水和苦盐水中获得廉价的淡水的反渗透研究方案,1960年美国的Sourirajan 和Leob 教授研制出新的不对称膜,从此RO作为经济的淡化技术进入了实用和装置的研究阶段。20世纪70年代初期开始用RO法处理电镀污水,首先用于镀镍污水的回收处理,此后又应用于处理镀铬、镀铜、镀锌等漂洗水以及混合电镀污水。1965年英国首先发表了用半透膜处理电泳涂料污水的专利。此后美国P.P.G公司提出用UF和RO的组合技术处理电泳涂料污水,并且实现了工业化。1972-1975年J J .Porter 等人用动态膜进行染色污水处理和再利用实验。1983年L.Tinghuis等人发表了用RO法处理染料溶液的研究结果。30年来,反渗透(RO)技术先后在含油、脱脂废水、纤维工业废水、造纸工业废水、放射性废水等工业水处理、苦咸水淡化、纯水和高纯水制备、医药工业和特殊的化工过程和高层建筑废水等各类污水处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近几年,一些新型的膜法污水处理技术逐一问世,如膜蒸馏、液膜、膜生化反应器、控制释放膜、膜分相、膜萃取等[3]。 在我国,膜技术的发展是从1958年离子交换膜研究开始的。1958年开始进行离子交换膜的研究,并对电渗析法淡化海水展开了试验研究;1965年开始对反渗透膜进行探索,1966年上海化工厂聚乙烯异相离子交换膜正式投产,为电渗析工业应用奠定了基础。1967年海水淡化会战对我国膜科学技术的进步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1970年代相继对电渗析、反渗透、超滤和微滤膜及组件进行研究开发,1980年代进入推广应用阶段。1980年代中期我国气体分离膜的研究取得长足进步,1985年中国科学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